TWM465342U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5342U
TWM465342U TW102201884U TW102201884U TWM465342U TW M465342 U TWM465342 U TW M465342U TW 102201884 U TW102201884 U TW 102201884U TW 102201884 U TW102201884 U TW 102201884U TW M465342 U TWM465342 U TW M4653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operating
axis
user operating
bicy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1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tsuya Kawakami
Yoshimitsu Miki
Kazutaka Fukao
Takafumi Nishino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M465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5342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207Multiple controlling elements for single controlled element
    • Y10T74/20256Steering and controls assemblies
    • Y10T74/20268Reciprocating control elements
    • Y10T74/2028Handle bar type
    • Y10T74/20287Flexible control el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and hand oper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and hand operator
    • Y10T74/20438Single rotatable lever [e.g., for bicycle brake or deraille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Description

自行車操作裝置
本新型概括而言相關於自行車操作裝置。更明確地說,本新型相關於用來控制控制纜線的自行車操作裝置。
大部份的自行車設置有具有多個齒輪或檔位的驅動系,其容許騎車者對於特定情況選擇特定的齒輪或檔位。自行車操作裝置經常被設置用來供騎車者手動地改變自行車變速器的檔位。已曾有許多類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開發以控制自行車變速器的致動(actuation)。此種自行車操作裝置通常被稱為換檔控制裝置或簡稱為換檔器(shifter)。換檔器通常採取槓桿(lever)、或對於每一個檔位旋轉至不同位置的圓筒狀扭轉握把(twist-grip)的形式。換檔器典型上拉取(pull)及釋放(release)換檔控制纜線的內線絲(inner wire)以變換檔位。自行車用的傳統換檔器的一個例子被揭示在美國專利第7,146,874號(讓渡給Shimano,Inc.)中。
本新型的一個方面為提供相對地容易使用的自行車操作裝置。
鑑於已知技術的狀態,本新型提供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其包含殼體、控制構件、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樞轉構件、及傳動裝置。控制構件被可旋轉地設置在殼體上以控制控制纜線。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將控制構件於第一方向旋轉。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被建構成繞第一操作軸線旋轉,而第一操作軸線界定垂直於第一操作軸線的第一運動平面。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將控制構件於第二方向旋轉。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被建構成繞第二操作軸線旋轉,而第二操作軸線係相異於第一操作軸線且界定垂直於第二操作軸線的第二運動平面。第一運動平面與第二運動平面在二者之間形成在二十度至七十度的範圍內的角度。樞轉構件被可移動地設置在殼體上,以繞樞轉軸線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轉移位。傳動裝置被操作性地設置在樞轉構件與控制構件之間。樞轉構件回應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被操作而藉著傳動裝置被樞轉構件選擇性地接合來控制控制構件朝向第一方向的移動。
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此處所揭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這些及其他目的、特徵、方面、及有利點從以下連同所附的圖式揭示較佳實施例的詳細敘述會顯 明。
以下會參考所附的形成此原始揭示的一部份的圖式。
10‧‧‧車把
12‧‧‧自行車操作裝置,自行車換檔器
14‧‧‧自行車操作裝置,自行車換檔器
16‧‧‧第一換檔控制纜線
16a‧‧‧內線絲
16b‧‧‧外罩殼
18‧‧‧第二換檔控制纜線
18a‧‧‧內線絲
18b‧‧‧外罩殼
20‧‧‧殼體
20a‧‧‧上方外殼
20b‧‧‧下方外殼
22‧‧‧車把安裝鉗夾
24‧‧‧纜線調整裝置
26‧‧‧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
26a‧‧‧第一使用者接觸表面
26b‧‧‧第一樞轉臂
26c‧‧‧操作部份
28‧‧‧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
28a‧‧‧第二使用者接觸表面
28b‧‧‧第二樞轉臂
30‧‧‧控制構件
30a‧‧‧纜線附接結構
32‧‧‧樞轉構件
32a‧‧‧安裝銷
32b‧‧‧孔
32c‧‧‧接觸部份
34‧‧‧傳動裝置
38‧‧‧安裝螺栓
40‧‧‧螺母
42‧‧‧偏壓元件
44‧‧‧支撐板件
44a‧‧‧開口
44b‧‧‧抵靠部
44c‧‧‧支撐舌片
44d‧‧‧支撐舌片
44e‧‧‧開口
50‧‧‧樞銷
52‧‧‧偏壓元件
58‧‧‧偏壓元件
60‧‧‧偏壓元件
62‧‧‧棘輪
64‧‧‧拉取棘爪
66‧‧‧定位齒
68‧‧‧保持齒
70‧‧‧固定墊圈
72‧‧‧第一棘輪齒
74‧‧‧第二棘輪齒
76‧‧‧第三棘輪齒
80‧‧‧安裝板件
82‧‧‧偏壓元件
132‧‧‧樞轉構件
134‧‧‧傳動裝置
144‧‧‧支撐板件
158a‧‧‧偏壓元件
158b‧‧‧偏壓元件
166‧‧‧定位齒
168‧‧‧保持齒
A1‧‧‧第一操作軸線
A2‧‧‧第二操作軸線
B‧‧‧樞轉軸線
C‧‧‧車把安裝軸線
P1‧‧‧第一運動平面
P2‧‧‧第二運動平面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T‧‧‧向前或行進方向
X‧‧‧旋轉軸線
α‧‧‧角度
β‧‧‧角度
圖1為具有兩個根據第一實施例的成為自行車換檔器的形式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車把的頂部平面圖。
圖2為沿著平行於車把安裝軸線的方向觀看的圖1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側視圖。
圖3為圖1及2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4為圖1至3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頂部平面圖,其中上方外殼被移去。
圖5為圖1至3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側視圖,其中拉取機構的一部份被從傳動裝置向下分解。
圖6為圖1至3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另一側視圖,其中拉取機構的一部份被從傳動裝置向下分解。
圖7為圖1至3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頂部平面圖,顯示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處於其各別的靜置位置。
圖8為圖7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 的部份或零件的頂部平面圖,顯示第一操作構件處於靜置位置,而第二操作構件被移動至非靜置位置以用來實施換檔(拉取)致動。
圖9為圖7及8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頂部平面圖,顯示第二操作構件返回至其靜置位置而完成在圖8中開始的換檔(拉取)致動。
圖10為圖1至3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頂部平面圖,顯示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處於其各別的靜置位置。
圖11為圖10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頂部平面圖,顯示第二操作構件處於靜置位置,而第一操作構件被移動至非靜置位置以用來實施換檔(釋放)致動。
圖12為圖10及11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頂部平面圖,顯示第一操作構件返回至其靜置位置而完成在圖11中開始的換檔(釋放)致動。
圖13為圖1至3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側視圖,顯示第一操作構件處於其靜置位置。
圖14為圖13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側視圖,顯示第一操作構件被移動至非靜置位置以用來實施換檔(釋放)致動。
圖15為圖1至3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 選擇的部份或零件與根據一種可能的修改的經修改的樞轉構件、分開的定位齒、及分開的保持齒一起的頂部平面圖,其中顯示第一及第二操作構件處於其各別的靜置位置。
圖16為圖15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頂部平面圖,顯示第二操作構件處於靜置位置,而第一操作構件被移動至非靜置位置以用來實施換檔(釋放)致動。
圖17為圖15及16所示的右側自行車換檔器的選擇的部份或零件的頂部平面圖,顯示第一操作構件返回至其靜置位置而完成在圖16中開始的換檔(釋放)致動。
以下參考圖式說明選定的實施例。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以下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被提供來舉例說明,而非要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新型。
首先參考圖1,圖中顯示設置有根據一個舉例說明的實施例的右側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及左側自行車操作裝置14的自行車車把10。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及14係成為自行車檔位變換器或換檔器的形式。因此,自行車操作裝置12及14會在以下被稱為自行車換檔器12及14。
自行車換檔器12及14中的一個經由第一換 檔控制纜線16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後檔位改變裝置(未顯示),而自行車換檔器12及14中的另一個經由第二換檔控制纜線18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前檔位改變裝置(未顯示)。檔位改變裝置為傳統自行車驅動系統的部份或零件,其被用來以相對地傳統的方式將自行車鏈條移位以改變驅動系(未顯示)的速率。因此,此處將不顯示或敘述檔位改變裝置。
較佳地,換檔控制纜線16及18為具有覆蓋內線絲的外罩殼(outer case)的傳統的自行車操作纜線。換句話說,換檔控制纜線16及18的每一個為包登型(Bowden type)纜線,其基本上包含被可滑動地接收在外罩殼內的內線絲。舉例而言,如在圖1中所見的,換檔控制纜線16具有內線絲16a、及覆蓋內線絲16a的外罩殼16b,而換檔控制纜線18具有內線絲18a、及覆蓋內線絲18a的外罩殼18b。
並且,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換檔器12及14在致動上實質上相同,除了二者為彼此的鏡像,以及二者可能具有不同的換檔致動數目。換句話說,除了自行車換檔器14已被修改成鏡像且可變換的檔位數目已被改變之外,自行車換檔器14與自行車換檔器12相同。因此,為簡潔起見,此處只會討論及顯示自行車換檔器12。
如在圖1及2中所見的,自行車換檔器12包含收容以下會說明的換檔機構的換檔器殼體20。殼體20 具有剛性的上方外殼20a及剛性的下方外殼20b,而二者以傳統方式(例如,速扣配合(snap-fit)、多個螺釘等)被緊固在一起。或者,殼體20可由數個部件建構而成。殼體20包含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車把10的管狀的車把安裝鉗夾(clamp)22。以此方式,鉗夾22將自行車換檔器12固定地支撐在自行車車把10上。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鉗夾22與殼體20的剛性的上方外殼成整體地形成。但是,鉗夾22可為被緊固於殼體20的分開的構件。車把安裝鉗夾22界定車把安裝軸線C。如在圖1中所見的,殼體20也包含傳統的纜線調整裝置24,其被螺合至殼體20內以用來調整外罩殼16b相對於內線絲16a的相對軸向位置。
自行車換檔器12另外包含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其被可移動地安裝於殼體20以可繞第一操作軸線A1樞轉移動。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運動界定垂直於第一操作軸線A1的第一運動平面P1。自行車換檔器12另外包含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其被可移動地安裝於殼體20以可繞第二操作軸線A2樞轉移動。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運動界定垂直於第二操作軸線A2的第二運動平面P2。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6及28為在被致動之後會返回至單一靜置位置(rest position)的觸發型(trigger type)操作構件或桿件。
如在圖3中所見的,自行車換檔器12另外包含控制構件30、樞轉構件32、及傳動裝置34。控制構件 30、樞轉構件32、及傳動裝置34形成整個被設置在殼體20內的換檔機構。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控制構件30在殼體20上旋轉,以用來相對於殼體20拉取及釋放內線絲16a。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6及28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控制構件30,以將控制構件30繞旋轉軸線X旋轉。回應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6及28中任一者的致動,樞轉構件32繞樞轉軸線B樞轉,以如以下會說明的控制傳動裝置34的移動。
在自行車換檔器12中,如在圖3中所見的,控制構件30為纜線捲軸(cable spool)或線絲捲取(wire takeup)構件,其具有形成在控制構件30的周邊邊緣處的纜線附接結構30a(例如附接開口或缺口),以用來將內線絲16a的螺紋接管(nipple)直接附接於控制構件30。以此方式,內線絲16a使其一個端部附接於控制構件30。控制構件30被可旋轉地安裝在界定旋轉軸線X的安裝螺栓38上。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6及28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控制構件30,以將控制構件30繞旋轉軸線X旋轉。
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致動會使控制構件30於第一旋轉方向R1(圖4中沿著旋轉軸線X向下觀看時的順時針方向)旋轉。另一方面,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致動會使控制構件30於第二旋轉方向R2(圖4中沿著旋轉軸線X向下觀看時的逆時針方向)旋轉。偏壓元件42(例如扭力彈簧)將控制構件30在安裝螺栓38上偏壓 於第一旋轉方向R1。螺母40被螺合在安裝螺栓38上,以用傳統方式將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及控制構件30二者均可移動地安裝於殼體20的下方外殼20b。
以此配置,旋轉軸線X與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第二操作軸線A2一致。因此,第二操作軸線A2係與旋轉軸線X同軸,使得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及控制構件30繞相同軸線旋轉。自行車換檔器12設置有固定的支撐板件44,其將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相對於殼體20可樞轉地支撐。因此,殼體20及支撐板件44構成自行車換檔器12的固定構件。
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藉著樞銷50而可樞轉地附接於固定的支撐板件44,以可在靜置位置(圖7至10、12、及13)與致動位置(圖11及14)之間移動。偏壓元件52(例如扭力彈簧)被設置在樞銷50上,以將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朝向靜置位置偏壓。因此,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為在被致動之後會被偏壓至靜置位置的觸發桿件。固定的支撐板件44具有有抵靠部44b的弧形的開口44a,使得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旋轉移動可經由傳動裝置34而被傳輸至控制構件30。
參考圖3及圖10至14,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樞轉構件32回應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從靜置位置至致動位置的移動而繞樞轉軸線B樞轉。特別是,在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致動時,樞轉構件32被第一使用者 操作構件26推動。在樞轉構件32上的此推動會使樞轉構件32繞樞轉軸線B從第一位置或靜置位置樞轉至第二位置或致動位置。如以下會說明的,換檔致動是藉著樞轉構件32從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且然後回至第一位置的樞轉移動而被實施。
如在圖4及5中所見的,樞轉構件32被偏壓元件58(例如壓縮彈簧)朝向第一位置或靜置位置偏壓。偏壓元件58被操作性地設置在樞轉構件32與固定的支撐板件44之間,以將樞轉構件32朝向第一位置或靜置位置偏壓。從此揭示很明顯,偏壓元件58不限於所顯示的配置。相反的,有廣泛的各種不同的偏壓配置可用來將樞轉構件32偏壓至第一位置或靜置位置。
如在圖7至12中所見的,樞轉構件32為C形或U形的構件,其被安裝於固定的支撐板件44,以可繞樞轉軸線B樞轉移動以控制傳動裝置34的移動。樞轉構件32具有孔32b、及用來將樞轉構件32可樞轉地安裝在固定的支撐板件44上的安裝銷32a。特別是,安裝銷32a被固定於固定的支撐板件44以用來界定樞轉軸線B。安裝銷32a延伸通過孔32b且鉚接(riveted)於孔32b,使得樞轉構件32可在固定的支撐板件44上繞樞轉軸線B樞轉。固定的支撐板件44具有用來支撐樞轉構件32的自由端部的兩個支撐舌片(support tab)44c及44d。當然,如果不需要,則支撐舌片44c及44d可被去除,例如如果樞轉構件32具有被設置在安裝銷32a上以防止樞轉構件 32的傾斜的整合的套筒部份。固定的支撐板件44也具有用來接收偏壓元件58的第一端部的開口44e。偏壓元件58的第二端部被鉤掛在樞轉構件32上,以將樞轉構件32朝向第一位置或靜置位置偏壓。
如在圖4中最佳所見的,內線絲16a被固定於控制構件30的纜線附接結構30a,使得內線絲16a可藉著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致動而從殼體20被釋放,或是藉著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致動而被拉取至殼體20內。明確地說,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致動使內線絲16a被釋放,且因而從控制構件30的周邊邊緣退繞(unwound)。控制構件30在藉著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纜線釋放操作期間於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另一方面,內線絲16a藉著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致動而被拉取,且因而捲繞在控制構件30的周邊邊緣上。因此,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構成釋放桿件,而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構成拉取構件。控制構件30在藉著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纜線拉取操作期間於與第一旋轉方向R1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被偏壓元件60(圖3)朝向靜置位置偏壓,而偏壓元件60係被操作性地耦接在殼體20與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之間。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偏壓元件60為扭力彈簧,其具有耦接於殼體20的下方外殼20b的一個端部、及耦接於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另一個端部。因此,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為在被致動之後會朝向靜置位置被偏 壓的觸發桿件。
回到參考圖2,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第一操作軸線A1較佳地於向前或行進方向T向下傾斜,使得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在被致動時從其靜置位置同時向前及向上樞轉至其致動位置,以用來實施換檔(釋放)致動。另一方面,較佳地,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第二操作軸線A2與控制構件30的旋轉軸線X同軸地延伸。較佳地,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第二操作軸線A2在被安裝時幾近直立。第一操作軸線A1與第二操作軸線A2在二者之間形成在二十度至七十度的範圍內的角度α,使得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第一運動平面P1與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第二運動平面P2也在二者之間形成在二十度至七十度的範圍內的角度β。在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操作軸線A1及A2被配置成使得角度α及β如圖2所示成為幾近六十度。
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6及28較佳地被設置在車把10的下方,使得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6及28分別包含被配置成由騎車者的拇指操作的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接觸表面26a及28a。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第一使用者接觸表面26a被定形狀及定尺寸成為不同於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第二使用者接觸表面28a。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第二使用者接觸表面28a較佳地稍微突出,而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第一使用者接觸表面26a稍微下凹。此傾斜容許拇指不慌不忙地滑 離接觸表面,導致快速的換檔操作。
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也包含第一樞轉臂26b、及用來推動樞轉構件32的接觸部份32c的操作部份26c(圖3)。第一使用者接觸表面26a被設置在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第一樞轉臂26b的自由端部處。因此,第一使用者接觸表面26a與第一操作軸線A1間隔開。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較佳地於行進方向偏離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大約一個拇指的寬度,並且被設置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上方。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繞第一操作軸線A1樞轉以沿著第一運動平面P1移動。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第一使用者接觸表面26a被設置在車把10的前方。
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包含第二樞轉臂28b。第二使用者接觸表面28a被設置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第二樞轉臂28b的自由端部處。因此,第二使用者接觸表面28a與第二操作軸線A2間隔開。如在圖4中所見的,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第二樞轉臂28b比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第一樞轉臂26b長。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繞第二操作軸線A2樞轉以沿著第二運動平面P2移動。第二運動平面P2實質上是於行進方向T。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第二使用者接觸表面28a被幾近直立地設置在鉗夾22的車把安裝軸線C的下方。
再次參考圖3,以下更詳細地討論換檔機構的傳動裝置34。基本上,傳動裝置34將樞轉構件32操作 性地耦接於控制構件30,使得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6及28的選擇性致動造成內線絲16a從殼體20被釋放或是被拉取至殼體20內。換句話說,傳動裝置34係藉著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6及28的操作而控制控制構件30的旋轉量,使得預定量的內線絲16a從殼體20被釋放或是被拉取至殼體20內。當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被致動時,樞轉構件32從第一位置被樞轉移位至第二位置,使得傳動裝置34將樞轉構件32從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樞轉移位轉換成控制構件30繞旋轉軸線X朝向第一旋轉方向R1的旋轉。
如在圖3中所見的,傳動裝置34基本上包含棘輪62、拉取棘爪64、定位齒66、及保持齒68。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定位齒66及保持齒68被成整體地設置在樞轉構件32上。但是,如同在以下會討論的最後舉例說明的修改中,定位齒66及保持齒68可為與樞轉構件32分開的構件。
棘輪62為概括地扁平的剛性板片或盤形元件,其被固定於控制構件30以與控制構件30一起繞旋轉軸線X旋轉。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固定墊圈70被用來將控制構件30與棘輪62固定在一起。固定墊圈70也作用成為用來將控制構件30保持於與樞轉構件32相同的平面的間隔件。固定墊圈70具有非圓形突出部,其被裝配至棘輪62的非圓形開口及形成於控制構件30的底部的非圓形開口內。以此方式,控制構件30與棘輪62成為一 單元在界定旋轉軸線X的安裝螺栓38上一起旋轉。當然,從此揭示很明顯,控制構件30與棘輪62可以用其他方式被固定在一起。舉例而言,控制構件30的底部可設置有一或多個突出部,其接合棘輪62的一或多個相應的開口。或者,控制構件30與棘輪62可成為單件式的單元構件。
棘輪62具有多個第一棘輪齒72、多個第二棘輪齒74、及多個第三棘輪齒76。第一棘輪齒72形成在棘輪62的周邊(亦即外周邊邊緣)上的第一部位處。第二棘輪齒74形成在棘輪62的周邊上的第二部位處。第三棘輪齒76相對於控制構件30的旋轉軸線X被設置在第一及第二棘輪齒72及74的徑向內側。第一、第二、及第三棘輪齒72、74、及76被各自配置成弧形的組態。第一、第二、及第三棘輪齒72、74、及76相對於控制構件30的旋轉軸線X被同軸地配置在棘輪62上。第一及第二棘輪齒72及74在棘輪62的周邊上被彼此相反地配置。換句話說,第一及第二棘輪齒72及74被配置在棘輪62的周邊的相反半體(opposite halves)上。
基本上,在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6及28處於其各別的靜置位置的情況下,第一棘輪齒72被定位齒66選擇性地接合,以將控制構件30及棘輪62固持於目前的換檔位置。另一方面,第二棘輪齒74在如在圖11中所見的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致動期間被保持齒68選擇性地接合,以限制控制構件30及棘輪62於第一 旋轉方向R1的移動量。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控制構件30及棘輪62由於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致動結果只能旋轉與第二棘輪齒74中兩個相鄰棘輪齒的兩個頂部表面之間的距離相等的量。因此,藉由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在從靜置位置的單一連續累進移動(single continuous progressive movement)中的致動只能實施變換單一檔位。第三棘輪齒76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致動時被拉取棘爪64選擇性地接合,以抵抗偏壓元件42的偏壓力而將控制構件30及棘輪62於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根據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角度移動量,藉由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從靜置位置在單一連續累進移動中的致動可實施變換多個檔位。
如在圖3中所見的,拉取棘爪64被可樞轉地安裝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上。因此,拉取棘爪64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在第二操作軸線A2上樞轉時會與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一起移動。在舉例說明的實施例中,安裝板件80被安裝於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以將拉取棘爪64可樞轉地扣持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上。在經組裝的情況中,拉取棘爪64延伸通過固定的支撐板件44的弧形的開口44a,以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致動時接合第三棘輪齒76中的一個。
拉取棘爪64被偏壓元件82(例如扭力彈簧)朝向拉取棘爪64接合第三棘輪齒76中的一個的接合位置偏壓。但是,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處於靜置位置之 下,拉取棘爪64接觸由弧形的開口44a所形成於固定的支撐板件44的抵靠部44b。
在圖4中,控制構件30被顯示於完全釋放位置。於此完全釋放位置,定位齒66及保持齒68二者均脫離棘輪62的第一及第二棘輪齒72及74。如在圖7至9中所見的,拉取操作藉著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致動而被實施,其中拉取棘爪64接合棘輪62的第三棘輪齒76中的一個,以將控制構件30及棘輪62於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隨著控制構件30於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內線絲16a捲繞在控制構件30的周邊邊緣上,且因而被拉取至殼體20內。在棘輪62的此旋轉期間,如在圖8中所見的,棘輪62的第一棘輪齒72中的一個接合定位齒66而將樞轉構件32從第一位置(圖7)移動至第二位置(圖8),使得定位齒66移動至與第一棘輪齒72中的下一個相鄰棘輪齒接合。特別是,第一棘輪齒72的每一個具有傾斜的凸輪表面,以將定位齒66暫時性地移出第一棘輪齒72的路徑。因此,定位齒66與樞轉構件32一起在棘輪62於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時作用成為在第一棘輪齒72上產生棘輪效應的棘輪爪(ratchet pawl),使得定位齒66可移動至與第一棘輪齒72中的下一個相鄰棘輪齒接合。第一棘輪齒72的每一個也具有止動表面,其被配置用以接觸定位齒66而將控制構件30及棘輪62固持於目前的換檔位置。以舉例說明的實施例,取決於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的角度移動量,控制構件30及棘輪62可 在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8從靜置位置的單一連續累進移動中被旋轉一個換檔位置或多個換檔位置。
如在圖10至12中所見的,釋放操作藉著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致動而被實施,其中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操作部份26c移動(亦即推動)樞轉構件32,使得樞轉構件32從第一位置或靜置位置樞轉移動至第二位置或致動位置。樞轉構件32從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此樞轉移動導致定位齒66被移出與第一棘輪齒72的接合,並且導致保持齒68被移入第二棘輪齒74的路徑內。定位齒66的脫離第一棘輪齒72導致控制構件30及棘輪62被釋放,並由於偏壓元件42的偏壓力而於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隨著控制構件30於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內線絲16a從控制構件30的周邊邊緣退繞,且因而從殼體20被釋放。但是,因為保持齒68已被移入第二棘輪齒74的路徑內,所以第二棘輪齒74中的一個會接合保持齒68,以抵抗偏壓元件42的偏壓力而停止控制構件30及棘輪62於第一旋轉方向R1的進一步旋轉。一旦使用者釋放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就會由於偏壓元件52的偏壓力而返回至其靜置位置。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26的此返回移動會使樞轉構件32由於偏壓元件58的偏壓力而返回至第一位置。在樞轉構件32處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圖7、9、10、及12),定位齒66接觸第一棘輪齒72中的一個。以此方式,控制構件30及棘輪62被固持於目前的換檔位置。更明確地說,控制構 件30及棘輪62由於偏壓元件42的偏壓力而被偏壓抵靠於第一棘輪齒72中目前被接合的棘輪齒的止動表面。
現在參考圖15至17,圖中顯示具有修改的自行車換檔器12,其中樞轉構件32已由經修改的樞轉構件132、分開的定位齒166、及分開的保持齒168取代。為順應此修改,固定的支撐板件44已由經修改的固定的支撐板件144取代,用以支撐樞轉構件132、定位齒166、及保持齒168。自行車換檔器12的所有的其他部份或零件在圖15至17中維持不變。
在自行車換檔器12的此修改中,定位齒166及保持齒168被可樞轉地安裝於固定的支撐板件144。樞轉構件132回應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6及28的致動而移動定位齒166及保持齒168。
因此,在自行車換檔器12的此修改中,傳動裝置134是由棘輪62、拉取棘爪64、定位齒166、及保持齒168形成。並且,為順應此修改,固定的支撐板件144已設置有一對孔,以用來固定地附接將定位齒166及保持齒168可樞轉地支撐在固定的支撐板件144上的銷。並且,支撐板件144的形狀已被修改,且彈簧端部接收孔已被附加來用以順應定位齒166及保持齒168。除此之外,固定的支撐板件144與固定的支撐板件44相同。
在自行車換檔器12的此修改中,偏壓元件58也將定位齒166朝向與第一棘輪齒72接合偏壓。在保持齒168的情況中,偏壓元件158b(例如扭力彈簧)將保 持齒168朝向相對於第二棘輪齒74的脫離位置偏壓。樞轉構件132、定位齒166、及保持齒168的操作與以上所討論的用以操作傳動裝置34來實施換檔操作的樞轉構件32、定位齒66、及保持齒68相同。但是,在自行車換檔器12的此修改中,樞轉構件132回應第一及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26及28的致動而移動定位齒166及保持齒168(亦即使定位齒166及保持齒168樞轉)。
在自行車換檔器12的此修改中,偏壓元件158a(例如扭力彈簧)被操作性地設置在固定的支撐板件144與定位齒166之間,以將定位齒166朝向相對於第一棘輪齒72的脫離位置偏壓。特別是,偏壓元件158a的第一端部被設置在固定的支撐板件144的彈簧端部接收孔中,且偏壓元件158a的第二端部被鉤掛在定位齒166上,以將定位齒166朝向相對於第一棘輪齒72的脫離位置偏壓。在保持齒168的情況中,偏壓元件158b(例如扭力彈簧)將保持齒168朝向相對於第二棘輪齒74的脫離位置偏壓。特別是,偏壓元件158b的第一端部被鉤掛在固定的支撐板件144的邊緣上,且偏壓元件158b的第二端部被鉤掛在保持齒168上,以將保持齒168朝向相對於第二棘輪齒74的脫離位置偏壓。當然,偏壓元件58及158b的結合偏壓力大於偏壓元件158a的偏壓力,使得樞轉構件132如在圖15及16中所見的在常態下被固持於第一位置或靜置位置。樞轉構件132、定位齒166、及保持齒168用以操作傳動裝置134來實施換檔操作的操作與以 上所討論的樞轉構件32、定位齒66、及保持齒68相同。因此,此處不再更詳細地討論自行車換檔器12的此修改。
在瞭解本新型的範圍時,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包括」、「具有」、及其衍生字。並且,術語「零件」、「區段」、「部份」、「構件」、或「元件」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此處所用來敘述以上的實施例的以下方向術語「向前」、「向後」、「上方」、「向下」、「直立」、「水平」、「下方」、及「橫向」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的該些方向。因此,這些術語在被用來敘述自行車操作裝置時應相對於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處於在平地上的常態騎行位置所使用者被解讀。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約或大概」、及「幾近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
雖然只選擇選定的實施例來舉例說明本新型,但是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從此揭示很明顯,在不離開如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界定的本新型的範圍下,可實施各種不同的改變及修正。例如,各種不同組件的尺 寸、形狀、位置、或定向可依需要及/或所想要的被改變。顯示成為互相直接連接或接觸的組件可有設置在其間的中間結構。一個元件的功能可由二個元件來實施,反之亦然。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及功能可被採用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所有的有利點不須同時呈現在一特別的實施例中。與習知技術不同的每一獨特特徵不論是單獨或與其他特徵組合也應被視為申請人的另外新型的分開敘述,包含由此種特徵所具體實施的結構及/或功能概念。因此,以上根據本新型的實施例的敘述只是舉例說明用,而非以限制由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新型為目的。
12‧‧‧自行車操作裝置,自行車換檔器
26‧‧‧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
26a‧‧‧第一使用者接觸表面
26b‧‧‧第一樞轉臂
26c‧‧‧操作部份
28‧‧‧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
28a‧‧‧第二使用者接觸表面
28b‧‧‧第二樞轉臂
30‧‧‧控制構件
30a‧‧‧纜線附接結構
32‧‧‧樞轉構件
32a‧‧‧安裝銷
32b‧‧‧孔
32c‧‧‧接觸部份
34‧‧‧傳動裝置
38‧‧‧安裝螺栓
40‧‧‧螺母
42‧‧‧偏壓元件
44‧‧‧支撐板件
44a‧‧‧開口
44b‧‧‧抵靠部
44c‧‧‧支撐舌片
44d‧‧‧支撐舌片
44e‧‧‧開口
50‧‧‧樞銷
52‧‧‧偏壓元件
58‧‧‧偏壓元件
60‧‧‧偏壓元件
62‧‧‧棘輪
64‧‧‧拉取棘爪
66‧‧‧定位齒
68‧‧‧保持齒
70‧‧‧固定墊圈
72‧‧‧第一棘輪齒
74‧‧‧第二棘輪齒
76‧‧‧第三棘輪齒
80‧‧‧安裝板件
82‧‧‧偏壓元件
A1‧‧‧第一操作軸線
A2‧‧‧第二操作軸線
B‧‧‧樞轉軸線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X‧‧‧旋轉軸線

Claims (11)

  1.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殼體;控制構件,其被可旋轉地設置在該殼體上以控制控制纜線;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用來將該控制構件於第一方向旋轉,該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被建構成繞第一操作軸線旋轉,而該第一操作軸線界定垂直於該第一操作軸線的第一運動平面;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用來將該控制構件於第二方向旋轉,該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被建構成繞第二操作軸線旋轉,而該第二操作軸線係相異於該第一操作軸線且界定垂直於該第二操作軸線的第二運動平面,該第一運動平面與該第二運動平面在二者之間形成在二十度至七十度的範圍內的角度;樞轉構件,其被可移動地設置在該殼體上,以繞樞轉軸線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樞轉移位;及傳動裝置,其被操作性地設置在該樞轉構件與該控制構件之間,該樞轉構件回應該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被操作而藉著該傳動裝置被該樞轉構件選擇性地接合來控制該控制構件朝向該第一方向的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傳動裝置包含具有多個棘輪齒的棘輪、及在該樞轉構件被設置於該第一位置處的情況下選擇性地接觸該多個棘輪齒中的一個的定位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傳動裝置包含具有多個棘輪齒的棘輪、及在該樞轉構件被設置於該第二位置處的情況下選擇性地接觸該多個棘輪齒中的一個的保持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傳動裝置另外包含在該樞轉構件被設置於該第一位置處的情況下選擇性地接觸該多個棘輪齒中的一個的定位齒。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保持齒及該定位齒被成整體地設置在該樞轉構件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運動平面與該第二運動平面在二者之間形成幾近六十度的角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包含與該第一操作軸線間隔開 的第一使用者接觸表面,且該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包含與該第二操作軸線間隔開的第二使用者接觸表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的該第一使用者接觸表面被定形狀及定尺寸成為不同於該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的該第二使用者接觸表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使用者操作構件包含第一樞轉臂,而該第一樞轉臂具有被設置在該第一樞轉臂的端部處的該第一使用者接觸表面,且該第二使用者操作構件包含第二樞轉臂,而該第二樞轉臂具有被設置在該第二樞轉臂的端部處的該第二使用者接觸表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控制構件為繞旋轉軸線旋轉的纜線捲軸,且該第二操作軸線與該旋轉軸線同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該殼體包含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車把的管狀的車把安裝鉗夾。
TW102201884U 2012-02-24 2013-01-29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M46534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404,303 US8720301B2 (en) 2012-02-24 2012-02-24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5342U true TWM465342U (zh) 2013-11-11

Family

ID=48051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1884U TWM465342U (zh) 2012-02-24 2013-01-29 自行車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20301B2 (zh)
CN (1) CN203211479U (zh)
DE (1) DE202013001401U1 (zh)
TW (1) TWM46534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48134C5 (de) * 2008-09-20 2018-09-27 Sram Deutschland Gmbh Schalter zur Betätigung eines Getriebes an einem Fahrrad
US9327793B2 (en) * 2011-10-01 2016-05-0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DE102013216932A1 (de) * 2013-08-26 2015-02-26 Sram Deutschland Gmbh Halte- und Freigabemechanik zum Halten und Freigeben einer Seilaufnahmevorrichtung
US9919760B2 (en) * 2014-03-12 2018-03-20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862451B2 (en) * 2014-09-02 2018-01-09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TWD172384S (zh) * 2015-03-17 2015-12-11 溫芫鋐 刹車碟盤之部分
US9932091B2 (en) * 2016-03-25 2018-04-0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D806508S1 (en) * 2016-11-09 2018-01-02 Franz Schneider Brakel GMBH & Co KG Door handle
IT201600120097A1 (it) * 2016-11-28 2018-05-28 Giovanni Conte Carrozzina motorizzata per disabili o anziani.
US10259533B2 (en) * 2017-03-06 2019-04-16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543884B2 (en) * 2017-03-06 2020-01-28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7641B2 (ja) * 1989-07-06 2000-02-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のディレーラー用操作装置
US5799542A (en) * 1995-10-11 1998-09-01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IT1285834B1 (it) * 1995-10-19 1998-06-24 Campagnolo Srl Dispositivo di comando di un deragliatore di bicicletta, comprendente una molla antagonista della molla del deragliatore.
US5730030A (en) * 1996-01-19 1998-03-24 Shimano, Inc. Shifting apparatus for bicycles having a brake operating unit disposed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shifting levers
US5732593A (en) * 1996-01-31 1998-03-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icycle speed changing apparatus
US6450060B1 (en) 2000-03-17 2002-09-17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device having a linearly sliding shift lever operated by a pivoting cover
US6694840B2 (en) 2002-01-10 2004-02-24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DE10224196A1 (de) 2002-05-31 2003-12-11 Sram De Gmbh Seileinzugmechanik für Triggerschalter
US7146874B2 (en) 2002-07-05 2006-12-12 Shimano, Inc.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ransmission
DE102004014035A1 (de) * 2004-03-19 2005-10-06 Sram Deutschland Gmbh Fahrrad-Gangschaltungseinrichtung
DE102004037741C5 (de) 2004-08-04 2019-07-11 Sram Deutschland Gmbh Triggerschalter zur Betätigung eines Getriebes an einem Fahrrad
DE602004006749T2 (de) * 2004-08-31 2007-10-04 Campagnolo S.R.L.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Steuerkabel einer Fahrradgangschaltung, mit drehbarem Tragkörper für die Kabeltrommel
US20070068312A1 (en) * 2005-09-07 2007-03-29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control mechanism
US7721621B2 (en) * 2005-11-04 2010-05-25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control mechanism
US9701365B2 (en) * 2007-12-28 2017-07-11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9227689B2 (en) * 2008-01-08 2016-01-05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DE102008048134C5 (de) * 2008-09-20 2018-09-27 Sram Deutschland Gmbh Schalter zur Betätigung eines Getriebes an einem Fahrrad
US9132887B2 (en) * 2012-02-24 2015-09-15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8746105B2 (en) * 2012-02-24 2014-06-10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20057A1 (en) 2013-08-29
US8720301B2 (en) 2014-05-13
DE202013001401U1 (de) 2013-02-28
CN203211479U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66069U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M465342U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0597109B2 (en)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TWI496716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0131405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for operating a bicycle component
US9592879B2 (en) Shift positioning mechanism
US7762157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with a multi-direction operating member
US8534156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TWM464394U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EP2078666B1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10543884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232909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259533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8375823B2 (en)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TWI388464B (zh) 纜線操作機構
US9932091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252774B1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017224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10435113B1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771129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