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3772B - 假髮 - Google Patents

假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3772B
TWI423772B TW99103281A TW99103281A TWI423772B TW I423772 B TWI423772 B TW I423772B TW 99103281 A TW99103281 A TW 99103281A TW 99103281 A TW99103281 A TW 99103281A TW I423772 B TWI423772 B TW I4237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ir
artificial hair
artificial
nylon
fi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032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34590A (en
Inventor
Yasuhisa Sotokawa
Sanae Sakuma
Mayumi Sekizaki
Original Assignee
Aderan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erans Kk filed Critical Aderans Kk
Publication of TW201034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4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3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37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 A41G3/0083Filaments for making wi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GARTIFICIAL FLOWERS; WIGS; MASKS; FEATHERS
    • A41G3/00Wigs
    • A41G3/0066Planting hair on bases for wi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Description

假髮
本發明是關於將由聚醯胺纖維所構成的毛髮植設在假髮基材上而成的假髮。
假髮係由在成形成頭部形狀的假髮基材上植設毛髮而構成。假髮基材一般是由合成樹脂製的人工皮膚(假皮)或是網狀物或由此等組合而構成。另一方面,作為毛髮者,可以使用人的毛髮或由其他動物所採取的天然毛髮或是使用以合成纖維所製成的人工毛髮。人工毛髮實用上是使用將尼龍等聚醯胺樹脂、聚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丙烯酸樹脂等合成樹脂當作素材的纖維,可以克服人髮缺點的低強度、退色、髮型之維持性等。以合成樹脂當作素材之該等纖維中,聚醯胺系纖維由於具有柔軟性、吸水性而接近人髮,又因容易熱造型,故較適合作為假髮用毛髮。
然而,聚醯胺纖維與其他之纖維相比,彈性率及彎曲剛度值(Flexural rigidity)是相對地低,故將以聚醯胺纖維構成之毛髮植設在假髮基材上時,自假髮基材豎立之角度小。於是,很難產生毛髮全體之體積感,由於立體感差,導致有所謂的可製作的頭髮髮型樣式受到限制之缺點。此外綁紮聚醯胺纖維成束時,有纖維間相互吸引成束互相黏住之性質(以下,稱為「集束性」),因此,假髮基材上即使沒有在全部基材上都植設纖維,纖維之間也會相互凝集而成為多數之線狀或是束狀的塊,或是在梳髮時會留下梳子梳過之梳櫛痕跡而使外觀容易變成不自然。
為了消除以聚醯胺纖維作為毛髮時的缺點,已知例如在聚醯胺纖維中,混合聚酯纖維等與聚醯胺不同素材之纖維。在下述之專利文獻1中揭示,具有混合尼龍纖維與聚酯纖維之人工毛髮的假髮,在下述之專利文獻2中揭示,在聚醯胺系人工毛髮中,可以與改質聚丙烯腈(modacryl)、聚氯乙烯等毛髮併用,或亦可與人髮併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324314號公報(參照「發明摘要」)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332507號公報(參照「0067」)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川端季雄,纖維機械學會誌(纖維工學),26,10.pp.721至728,1973
非專利文獻2:KATO TECH公司,KES-SH Single Hair Bending Tester使用說明書
在習知技術中,對聚醯胺纖維混合由與該聚醯胺纖維相異之素材所成之纖維,有可能增加體積感,同時有可能消除集束性之問題。然而,另一方面,混合不同纖維作成毛髮則會產生下述之缺點。
即,第1:混合相異素材之纖維會失去聚醯胺特有之柔軟性而改變質地,第2:由於藉由混合相異素材則熔融溫度或軟化溫度會相異,故以加熱器燙捲時,在適當溫度之外的溫度中纖維會發生捲縮現象,第3:由於捲髮之維持性會變差,髮型容易崩塌,第4:由於素材的吸水性不同,則賦與捲曲之程度相異導致容易變成不自然之外觀等而產生其他之課題。
在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可以解除上述課題之假髮,該假髮一方面可維持聚醯胺纖維原來具有之柔軟性及維持高熱造型性,另一方面可增加體積感,並且可望改善集束性。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結構是在假髮基材與在該假髮基材上植設有毛髮之假髮中,毛髮為由脂肪族聚醯胺樹脂所成的第1人工毛髮,與由脂肪族聚醯胺樹脂及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所配合而成的第2人工毛髮,以重量比30:70至60:40之比率混合,並且將其植設在假髮基材上。
上述結構中,較佳為,第2人工毛髮是脂肪族聚醯胺樹脂及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成為單層結構、鞘芯結構及海島結構之組合的任何一種。
上述結構中,較佳為,第2人工毛髮有鞘芯結構,芯部是以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所成,鞘部是以脂肪族聚醯胺樹脂所成。
上述結構中,較佳為,第2人工毛髮有海部為脂肪族聚醯胺樹脂所成,島部為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所成之海島結構。
上述結構中,較佳為,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於溫度20℃、濕度40%之測定條件下,用直徑80μm換算,皆具有7.8×10-5 N‧cm2 /根以下之彎曲剛度值。
上述結構中,較佳為,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的差為1.5至2.0×10-5 N‧cm2 /根。
依照本發明,作為毛髮素材者係由聚醯胺樹脂之中不同種類的聚醯胺樹脂所組成來成形人工毛髮,將只以該同種之聚醯胺樹脂製作的人工毛髮植設在假髮基材上而製作假髮。因此,即使將該人工毛髮在一頂假髮上混合植設也不會改變聚醯胺擁有之基本性質,故燙捲時也不會發生捲縮現象,能夠在一個溫度中進行恰當的捲燙,並且,捲曲之維持性高,髮型不易崩塌。同時,找出混合之人工毛髮的彎曲剛度值之上限值,及混合人工毛髮的彎曲剛度值之相互差的適當範圍,將該適當範圍內的第1及第2人工毛髮植設在假髮上,能夠不失去聚醯胺纖維原來擁有的柔軟性,可以增加體積感,而可以實現製作多樣性之髮型。再者混合之人工毛髮的各種組合為不同,藉此,與混合由不同素材所成之纖維的情形同樣可以改善集束性,而產生自然之外觀,也變得能容易進行梳子等之處理。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圖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假髮示意圖。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假髮1,包含有形成為頭部形狀的假髮基材2,與在該假髮基材2上植設之毛髮(也稱「人工毛髮」)3。第1圖中在假髮基材2上雖只圖示幾根毛髮3,但實際上,在整個假髮基材2上是以預定密度植設有毛髮。
毛髮3係將種類不同之聚醯胺樹脂當作素材的複數根人工毛髮3A、3B以預定之比率混合。在本實施形態中,將由脂肪族聚醯胺樹脂所成的第1人工毛髮3A,與由脂肪族聚醯胺樹脂及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一體化所成的第2人工毛髮3B,以預定之比率混合,並植設在假髮基材2上。第1人工毛髮3A及第2人工毛髮3B因為都屬於聚醯胺樹脂,所以聚醯胺樹脂原有之基本性質在每根毛髮中都沒有變化。因此,作為第1人工毛髮3A及第2人工毛髮3B在植設於假髮基材2前,藉由加熱賦與毛髮材捲曲之際也不易發生捲縮。
在本發明中適用的毛髮,即,為了使人工毛髮3有接近天然毛髮之彎曲剛度值,以有天然毛髮中彎曲剛度之上限值以下,具體上,以有7.8×10-5 N‧cm2 /根以下之彎曲剛度值為佳。該值是在溫度20℃、濕度40%之環境下測定,將該測定值換算成截面直徑為80μm時之值。以下,若無特別限定,彎曲剛度值是表示在上述環境下測定並換算之值。
在此,彎曲剛度值是指有關纖維之觸感或質感等質地的物性值,表示彎曲時之必要力量的大小,藉由川端式測定法而可以數值化者,乃在纖維織物產業界廣為認知的物性值(上述之非專利文獻1)。也有開發出可以測定一根纖維或毛髮之彎曲剛度值的裝置(上述之非專利文獻2)。該彎曲剛度值也稱為抗撓剛度,係定義為在對人工毛髮中施加單位大小之彎曲力距(moment)時,藉此而產生之曲率變化的倒數。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愈大,愈耐彎曲具有抗撓性,也就是說係一種堅硬不易彎曲之人工毛髮。相反的,彎曲剛度值愈小,則愈容易彎曲,可謂是柔軟的人工毛髮。
關於毛髮3之組成,可以想到單一成分之脂肪族聚醯胺或半芳香族聚醯胺、種類不同之脂肪族聚醯胺的相互摻配物、種類不同之半芳香族聚醯胺的相互摻配物、或是脂肪族聚醯胺與半芳香族聚醯胺之摻配物。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作為毛髮3之素材者,特別是指,第1人工毛髮3A使用脂肪族聚醯胺樹脂,第2人工毛髮3B使用脂肪族聚醯胺樹脂與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雖然全芳香族聚醯胺樹脂層聚醯胺樹脂,但使用全芳香族聚醯胺樹脂的纖維,由於彎曲剛度值高且是比天然毛髮的彎曲剛度值之上限值還高故而不佳。作為脂肪族聚醯胺樹脂者有尼龍4、尼龍6、尼龍66、尼龍46、尼龍610、尼龍12等,作為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者有尼龍6T、尼龍9T、尼龍MXD6等,任何一種都可以在本發明中使用。
關於毛髮3之結構,雖可想到有後述之單層結構、海島或鞘芯等之複合結構,但只要彎曲剛度值之上限值在7.8×10-5 N‧cm2 /根以內,並且混合之人工毛髮之間的彎曲剛度值之差在1.50至2.0×10-5 N‧cm2 /根之範圍內,就可以不必特別探討毛髮3之結構。
第2圖表示第1圖中毛髮3之結構,(A)表示單層結構之毛髮4、(B)鞘芯結構之毛髮5、(C)海島結構之毛髮6的示意圖。各毛髮4、5、6,圖示雖被省略,但在表面上都有凸凹狀。
作為毛髮3之一,可舉出如在第2圖(A)所示意性顯示有單層結構之毛髮4,毛髮3可以由單一之成分或由複數成分之任何一種所構成。
作為毛髮3之一,可舉出如在第2圖(B)所示意性顯示,例如有鞘芯結構之毛髮5,毛髮5是在芯部5a之周圍有鞘部5b,芯部5a與鞘部5b分別以不同之素材所成。芯部5a之素材、鞘部5b之素材都可以是單一之成分、亦可以是複數之成分。
作為毛髮3之一,可舉出如在第2圖(C)所示意性顯示有海島結構之毛髮6。毛髮6是有海部6a與複數個島部6b以游離狀點狀分佈而成的徑截面海島結構。該海島結構也稱為圓筒狀(cylinder)結構。
當然,毛髮3也可以有鞘芯結構、海島結構以外之複合結構,例如也可以有層状(lamella)結構,但若考慮到彎曲剛度值及捲曲特性等毛髮性質,則以鞘芯結構或海島結構為佳。
在此,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之彎曲剛度值之差不到1.50×10-5 N‧cm2 /根時,植設於假髮基材2上時毛髮全部就沒有拉力及彈性而呈現不出體積感,另一方面,該差值在2.0×10-5 N‧cm2 /根以上時,由於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不會互相融合,彎曲剛度值高的毛髮會浮起,彎曲剛度值低的毛髮就糾結在一起而助長集束性,因此以在1.50至2.0×10-5 N‧cm2 /根之範圍為佳。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第1人工毛髮3A、第2人工毛髮3B可以都有相同之截面形狀。一般在假髮基材2上植設人工毛髮3時,廣泛進行混合不同截面形狀之異形截面纖維。藉由此可以提高在假髮基材2上植設之毛髮的體積高度、也就是提高體積感,以及改變照射在毛髮之光的反射光的角度而抑制毛髮表面之光澤。然而,在普通所採用的該方法中,因為混合具有異形截面的纖維,容易增加纖維之打鬈及翹曲,且因截面形狀之不同而會呈現特有之表面光澤,故而不佳。
然而,由聚醯胺做成之纖維具有其特有的鏡面光澤,因此並不適合直接用來作為假髮之毛髮,為了抑制人工毛髮之光澤就必須使纖維表面粗糙化。雖然有多種抑制光澤之方法,但對纖維表面噴射研磨材料等而使纖維表面粗糙化的所謂噴砂(blast)方法,與混入無機物等異物到纖維表面以增添凸凹的方法相比,由於前者不會損及聚醯胺特有之柔軟性,故以噴砂方法為佳。
人工毛髮是以與使用假髮者所尚有之頭髮的顏色一致之顏色來著色或是以使用者所期望之毛髮顏色來著色。假髮著色之方法有在製造人工毛髮時將染料或/及顏料混練到聚醯胺樹脂內之原著色方法、與在製成人工毛髮後藉由染料來染色之方法。若考慮到著色後之耐久性或完成後的尺寸安定性,則以原著色方法為佳。原著色方法係在熔融之樹脂中摻配有10%至20%的與熔融紡絲之纖維相同的樹脂中含有2%至6%顏料之母料片(Master batch chip)之狀態下紡絲而可以製造出著色的人工毛髮。
說明有關人工毛髮之製造。
人工毛髮是將合成纖維裁剪成預定之長度後而製作。合成纖維通常是以熱可塑性樹脂作為原料。利用加熱熱可塑性樹脂時其會由固體變成液體狀的性質而成形為纖維。由熱可塑性樹脂成形纖維要經過紡絲與延伸這2個步驟。紡絲步驟與延伸步驟可以連續進行,也可以分別進行。對應原料與纖維之粗細度及強度而作適當的選擇。
紡絲步驟係將顆粒狀的熱可塑性樹脂加熱熔解,即將熔融物加壓送進噴嘴。如此一來,樹脂會自設置在噴嘴外側的洞口擠壓出來而變成纖維狀。此時,亦可以在噴嘴設置多個洞口,一次擠出10至20根纖維。
延伸步驟係藉由轉動延伸輥筒一面施以一定之張力一面連續地加熱,而一面拉長一面捲取纖維。藉此,可以使所紡絲之纖維成為所期望的粗細度或強度。在延伸之時,也可以與紡絲相同,一次將已紡絲完成之數10根纖維加以拉長。
第3圖是示意性表示紡絲裝置中之噴出部附近,(A)是示意圖,(B)是噴嘴之平面圖。將熔解之聚醯胺樹脂7c流入圓筒(cylinder)7a內,加壓送進噴嘴7b。如此一來,會由噴嘴7b中之洞口7e噴出熔融樹脂,如符號7d所示擠出纖維。在此,纖維之結構會變成單層結構、鞘芯結構、海島結構或其他複合結構的何種結構,主要是由在紡絲步驟中使用之噴嘴7b的形狀來決定。噴嘴具有在稱為分配板的第1板(plate)的下方開有間隙並配置有第2板的結構,在第1板為了分配樹脂而形成有溝、突起、開口的任何一者,在第2板形成用以噴出樹脂之洞口。對該第1板流動有熔解之樹脂,藉由第1板中的溝、突起、開口之形狀與配置關係、第2板中的洞口之形狀與配置關係,而可以製作單層結構、特定之複合結構的任一結構的纖維。同時,藉由選擇第2板中的洞口之形狀,可以使纖維之截面形狀做成圓形、蠶繭形、馬蹄型、十字狀等。
進一步例舉單層結構、鞘芯結構之情形作具體說明。
第4圖表示人工毛髮之製造系統概念,(A)是有單層結構之人工毛髮的製造系統、(B)是有鞘芯結構之人工毛髮的製造系統概念圖。
由單層結構所成之人工毛髮的情形,藉由在第4圖(A)所示之熔融紡絲及延伸裝置來製造。
具體上,將經以預定量之聚醯胺樹脂片及顏料混練的聚醯胺樹脂片投入熔融槽11中,將熔融樹脂以齒輪泵12送出到安裝有口徑0.3mm至1.0mm之噴嘴的噴出部13之送入接頭內,使由排出接頭出來之纖維狀樹脂通過40℃至80℃之溫水浴14。之後,通過第1延伸輥筒15與第1乾熱槽16以進行延伸,通過第2延伸輥筒17與第2乾熱槽18以進行進一步之延伸,且在通過第3延伸輥筒19與第3乾熱槽20進行為了纖維尺寸安定之熱處理後即退火後,通過為了防止靜電之注油(oiling)裝置21。至於最終步驟係在第4延伸輥筒22及噴砂機23中,對纖維表面噴射細微之氧化鋁粉使纖維表面粗糙化之後在捲取機24捲取纖維。
藉由該步驟,調整第1乃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之速度使延伸倍率在3.5至5.5範圍內,並藉由調整第1乃至第3乾熱槽16、18、20之溫度在150℃至180℃之範圍,可以得到纖維之直徑在80μm左右且具有預定之彎曲剛度值的聚醯胺纖維。
有複合結構之人工毛髮之情形係藉由第4圖(B)所示的熔融紡絲及延伸裝置而製造。
具體上,將以預定量之第1成分的聚醯胺樹脂片及顏料經混練之聚醯胺樹脂片投入熔融槽26A中,將以預定量之第2成分的聚醯胺樹脂片及顏料經混練之聚醯胺樹脂片投入熔融槽26B中,將熔融之第1成分樹脂以齒輪泵27A送出到噴出部28的第1送入接頭內,將熔融之第2成分樹脂以齒輪泵27B送出到噴出部28之第2送入接頭內,從具有可得到所期望之複合結構並且口徑為0.3mm至1.0mm之噴嘴的送出接頭送出纖維狀之樹脂。之後,進行與有單層結構之人工毛髮的情形相同的步驟。
在此,任何人工毛髮之截面形狀都是由噴出部13、28之送出接頭的噴嘴形狀來決定,噴嘴形狀也可以是圓形、橢圓形、蠶繭型、星型等任何形狀。
如上述所製作的纖維經過剪裁成預定長度之後就完成毛髮材,惟可以如以下說明將該毛髮材燙捲。第5圖表示在所製作的毛髮材上實施燙捲步驟之示意圖。如第5圖(A)所示,將剪齊成適當長度例如30cm至80cm左右的毛髮材31,以多數根例如400至700根左右之毛髮材31為1組(set)橫排並列,在整齊不零亂下,使用縫線32在中央部分縫著,而整理成如簑毛(緯編weft)狀之髮束30。之後,如第5圖(B)所示,將髮束30捲繞在鋁管33等後,藉由加熱處理而燙捲。藉由此而完成人工毛髮3。在此說明何以在將人工毛髮植設於假髮基材上之前進行燙捲的理由。因為於假髮基材上植設人工毛髮後使用燙髮火剪或燙髮棒進行燙捲之情形,與將預先燙捲之人工毛髮植設在假髮基材上之情形相比較,後者之情形可以得到所預期之捲曲徑,並且捲曲維持性高。
說明有關假髮之製造方法。
首先,以下述順序製作假髮基材。
在假髮基材是以合成樹脂製的薄片材作為素材之情形中,在裝假髮者的頭部形狀公模石膏上塗佈以有機溶劑溶解之樹脂溶液並在乾燥後自石膏上取下樹脂而成形為頭部形狀。或是將薄片狀之合成樹脂被覆在石膏上固定並加熱後,自石膏上取下樹脂而成形為頭部形狀。此時使用之樹脂,以有柔軟性之聚胺酯或矽氧等熱可塑性彈性體為宜。
在假髮基材是以網狀材作為素材之情形中,在石膏上舖張網狀材並且加以固定,為了容易做成石膏之形狀並保有良好之維持性,將溶解於有機溶劑之聚胺酯樹脂溶液塗布在網狀材上之後使其乾燥,然後自石膏上取下樹脂而成形為頭部形狀。
如上述製造之人工毛髮在假髮基材上是用下述之重點來植設。
第6圖表示在假髮基材上植設人工毛髮步驟之示意圖。同時在第6圖,只部分圖示人工皮膚的假髮基材41或構成網底基材之長纖絲51。
在假髮基材是人工皮膚之情形中,如第6圖(A)所示在假髮基材41穿插鉤針42,如第6圖(B)所示在鉤針之前端鉤部42A使環圈(loop)狀之毛髮43鉤掛,將鉤針42旋轉以與環圈之鉤合不解開狀態下,使前端鉤部42A鉤掛在毛髮43之環圈開放端部側並自環圈中拔出而如第6圖(C)所示之在假髮基材41上繫結毛髮43。
在假髮基材為網狀材之情形中,如第6圖(D)所示在構成網狀材之長纖絲51穿插鉤針42,如第6圖(E)所示在鉤針之前端鉤部42A使環圈狀之毛髮43鉤掛,將鉤針42旋轉並在不解開與環圈之鉤合狀態下,使前端鉤部42A鉤掛在毛髮43之環圈開放端部側並自環圈中拔出而如第6圖(F)所示在長纖絲51上繫結毛髮43。
任一情形之毛髮43的繫結方法,皆是使用一般製造假髮的習知方法來進行。
在假髮基材上植設第1及第2人工毛髮的混合比率,「相對彎曲剛度值低的毛髮」/「相對彎曲剛度值高的毛髮」以質量比成為30/70至60/40範圍混合為佳。在該範圍外時由於混合比率低的毛髮其效果顯現不出來,與以混合比率高的毛髮單體所構成的假髮中的毛髮舉動不同,而不能解決本發明之課題。
本發明中,使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以上述之混合比率時,毛髮可以不必在假髮基材之全面上植設。
進一步,只將假髮基材之特定部位,尤其是在期望呈現體積感時,或在期望長期維持特定捲曲之髮型時等,指定假髮基材之特定區域,也有可能將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的混合比率設在上述範圍之外,如此之植設安排也包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例如,只將頭頂部或髮分線區域的毛髮呈現有特別堅起之體積感時,調整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的比率成例如質量比為5至20對95至80等可以適度調整。在此情形下,於假髮基材全面上植設之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的混合比率,如上述,以質量比係以混合成30/70至60/40範圍者為佳。調成如此混合比率,則在頭頂部或髮分線等局部區域除了添增所期望之捲曲之外尚可得到呈現所期望之體積感,同時假髮全體之捲曲維持性高,髮型不易崩塌。又,不會失去聚醯胺纖維原來擁有之柔軟性而可以提高體積感,可以實現製作可能之髮型的多樣性。進一步,混合的人工毛髮各個組成為不同,與混合以不同素材所構成的纖維的情形相同,能改善集束性,可產生自然之外觀,也容易進行梳髮等之處理。
因此,如前述,在第1人工毛髮之素材中使用脂肪族聚醯胺樹脂,在第2人工毛髮之素材中使用脂肪族聚醯胺樹脂與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而第2人工毛髮有單層結構或有鞘芯或海島等複合結構。在第2人工毛髮為鞘芯結構時,芯部5a之素材是以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鞘部5b之素材是以脂肪族聚醯胺樹脂為佳。在第2人工毛髮為海島結構時,海部6a之素材是以脂肪族聚醯胺樹脂,島部6b之素材是以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為佳。詳細情形在下述之實施例中說明。
經由上述之順序而完成假髮。
實施例 實施例1
以下說明實施例並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在任一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在使直徑大致上成為80μm左右之製造條件設定下準備第1人工毛髮3A、第2人工毛髮3B,測定第1、第2人工毛髮3A、3B之各彎曲剛度值。在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不同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預先在直徑25mm之鋁管捲繞長度20cm之髮束並藉由加熱處理燙捲,使髮束對半折成10cm長度,藉由分別將一根根之各個毛髮繫結在5cm×5cm之網狀材上而製作樣品小片。使用該樣品小片進行毛髮之特性評估。
在實施例1,作為第1人工毛髮3A者係製作有截面形狀為正圓的單層結構之尼龍6(PA6)纖維。詳細而言,原料小片是使用三菱工程塑膠公司製的品級NOVAMID 1020之尼龍6(PA6)小片,調整在第4圖(A)中的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的速度。結果,纖維的截面直徑成為83.7μm。
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係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的單層結構之纖維。詳細而言,原料小片是使用將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的品級MX尼龍之尼龍MX D6(PAMXD6)小片與三菱工程塑膠公司製的品級NOVAMID 1020之尼龍6(PA6)小片,以重量比率70:30混合之混合物,調整在第4圖(A)中的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的速度。纖維之截面直徑成為82.1μm。
在實施例1,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2
在實施例2中,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
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係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的有鞘芯結構之纖維。詳細而言,成為芯部分之原料小片是使用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的品級MX尼龍之尼龍MX D6(PAMXD6)小片,成為鞘部分之原料小片是使用三菱工程塑膠公司製的品級NOVAMID 1020之尼龍6(PA6)小片,尼龍MX D6小片與尼龍6小片的重量比率設為75:25。使用第4圖(B)之製造系統,調整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的速度,結果,纖維之截面直徑成為81.6μm。在此,因為芯部直徑是72.9μm,所以第2人工毛髮之截面尺寸,相對於毛髮直徑1芯部為0.89。
在實施例2,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3
在實施例3中,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
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係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的有海島結構之纖維。詳細而言,作為母材部分,即海部,之原料小片是使用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的品級MX尼龍之尼龍MX D6(PAMXD6)小片,成為島部分之原料小片是使用三菱工程塑膠公司製的品級NOVAMID 1020之尼龍6(PA6)小片,尼龍MX D6小片與尼龍6小片的重量比率設成65:35。與實施例1及實施例2相同,調整各延伸輥筒的速度,結果,纖維之截面直徑成為83.2μm。在此,由於第2人工毛髮之軸方向的截面結構係在截面之幾乎正中央有一個島部,且以將中央之島部圍起來的方式,有6個島部幾乎均等地周狀排列的結構。各島部任何一個皆是截面圓形,因為島部直徑是24.2μm,所以島部與海部之面積比是1.45:1。
在實施例3,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4
在實施例4中,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是使用在第1實施例製作之由尼龍6及尼龍MX D6所成的有單層結構之纖維。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30:7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5
在實施例5中,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是使用在第1實施例製作之由尼龍6及尼龍MX D6所成的有單層結構之纖維。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60:4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6
在實施例6中,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是使用在第2實施例製作之有鞘芯結構的纖維。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30:7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7
在實施例7中,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是使用在第2實施例製作之有鞘芯結構的纖維。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60:4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8
在實施例8中,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是使用在第3實施例製作之有海島結構之纖維。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30:7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9
在實施例9中,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是使用在第3實施例製作之有海島結構之纖維。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60:4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比較例1
在比較例1,不使用第2人工毛髮,只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之纖維製作人工髮束。
比較例2
在比較例2,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是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的單層結構之纖維。詳細而言,原料小片是使用尼龍46(PA46)小片,調整在第4圖(A)中的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的速度。纖維的截面直徑成為82.4μm。
在比較例2,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比較例3
在比較例3,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係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的單層結構之纖維。詳細而言,原料小片是使用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的品級MX尼龍之尼龍MXD6(PAMXD6)小片,與三菱工程塑膠公司製的品級NOVAMID 1020之尼龍6(PA6)小片,以重量比率25:75混合之混合物,調整在第4圖(A)中的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的速度。纖維之截面直徑成為82.1μm。
在比較例3,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製作人工髮束。
比較例4
在比較例4,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係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的單層結構之纖維。詳細而言,原料小片是使用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的品級MX尼龍之尼龍MXD6(PAMXD6)小片,與三菱工程塑膠公司製品級NOVAMID 1020之尼龍6(PA6)小片,以重量比率85:15混合之混合物,調整在第4圖(A)中的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的速度。纖維之截面直徑成為83.1μm。
在比較例4,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比較例5
在比較例5,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係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的單層結構之纖維。詳細而言,原料小片是使用東洋紡公司製的品級RE530A的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PET)小片,調整第4圖(A)中的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的速度。纖維之截面直徑成為80.1μm。
在比較例5,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70:30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在比較例5,為了將作為第2人工毛髮之屬於聚酯系的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樹脂之硬纖維混入第1人工毛髮中,而使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混合比率不以50:50而是以70:30混合。
比較例6
在比較例6,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係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由尼龍6(PA6)及尼龍MX D6(PAMXD6)所構成的有單層結構之纖維。
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15:85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比較例7
在比較例7,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第2人工毛髮3B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及尼龍MX D6(PAMXD6)所構成的有單層結構之纖維。
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85:15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比較例8
在比較例8,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第2人工毛髮3B是使用實施例2製作的有鞘芯結構之纖維。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15:85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比較例9
在比較例9,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第2人工毛髮3B是使用實施例2製作的有鞘芯結構之纖維。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85:15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比較例10
在比較例10,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第2人工毛髮3B是使用實施例3製作的有海島結構之纖維。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15:85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比較例11
在比較例11,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實施例1製作的尼龍6(PA6)纖維。第2人工毛髮3B是使用實施例3製作的有海島結構之纖維。將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85:15之比率混合並製作人工髮束。
測定在各實施例及比較例製作準備的毛髮之彎曲剛度值。各毛髮之彎曲剛度值是使用改良川端式測定法的Single Hair Bending Tester(Kato Tech公司製,品名:KES-FB2-SH),在下述測定條件下將1根毛髮以等速度彎曲成一定曲率的圓弧狀,檢測所伴隨之微小的彎曲力距,測定彎曲力距與曲率的關係。藉由該測定,由彎曲力距/曲率之變化求得彎曲剛度值。測定在溫度20℃,濕度40%之環境下進行。
(測定條件)
夾頭(chuck)間距離:1cm
扭矩檢測器:扭絲(鋼絲)之扭曲檢測方式
曲率:±2.5cm-1
彎曲變位速度:0.5cm-1 /秒
測定循環:1個往回
說明有關彎曲剛度值之測定結果。
表1表示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彎曲剛度值測定結果。在表1也一併表示第1及第2人工毛髮之製作條件等。又,在表1除了各實施例、比較例之各毛髮彎曲剛度值的實測值之外,也表示換算成截面直徑80μm之值。求取第1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與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之差。成為截面直徑80μm之數值換算是如下述。由於彎曲剛度值一般是與纖維半徑之4乘方成比例,故一般認為彎曲剛性與纖維之粗細度有比例關係。因此,將實際上在測定器上之彎曲剛性測定值,除以由實測之毛髮直徑算出之截面積求出單位面積(mm2 )值,乘上毛髮直徑為80μm之截面積而得之值。
關於第1人工毛髮,在實施例1至9、比較例1至11都使用同一步驟製作的纖維,故彎曲剛度值都是3.43×10-5 N‧cm2 /根。換算成在溫度20℃、濕度40%之絲徑80μm的值是3.13×10-5 N‧cm2 /根。
關於第2人工毛髮,在實施例1至3、比較例2至5由於分別製作,各毛髮之彎曲剛度值依序是5.33×10-5 N‧cm2 /根、4.86×10-5 N‧cm2 /根、5.28×10-5 N‧cm2 /根、4.96×10-5 N‧cm2 /根、4.72×10-5 N‧cm2 /根、5.66×10-5 N‧cm2 /根、8.11×10-5 N‧cm2 /根。
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差變成如下所述。
在實施例1、實施例4、實施例5、比較例6及比較例7中,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差是1.93×10-5 N‧cm2 /根。
在實施例2、實施例6、實施例7、比較例8及比較例9中,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差是1.54×10-5 N‧cm2 /根。
在實施例3、實施例8、實施例9、比較例10及比較例11中,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差是1.75×10-5 N‧cm2 /根。
在比較例2中,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差是1.54×10-5 N‧cm2 /根。
在比較例3中,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差是1.35×10-5 N‧cm2 /根。
在比較例4中,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差是2.11×10-5 N‧cm2 /根。
在比較例5中,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差是4.96×10-5 N‧cm2 /根。
[人工髮束之評估]
為了評估在實施例及比較例分別製作的人工髮束,預先在直徑25mm之鋁管中捲繞毛髮長度為20cm之髮束並加熱處理使毛髮添付捲曲後,將毛髮之對半彎曲位置植設在5cm×5cm之虛擬假髮基材的網狀材上而製作毛髮長度為10cm之樣品片(swatch)60(參照第7圖至第10圖)。使用此樣品片60進行毛髮之特性評估。特性評估項目,有柔軟性、髮型造型性、髮型維持性、集束性、捲曲造型性及捲曲維持性,分別如以下進行評估。
<柔軟性>
柔軟性之評估以下述重點進行。第7圖表示柔軟性評估步驟之示意圖。如第7圖(A)所示在虛擬假髮基材61上植設糾結之毛髮62並測定捲曲高度,如第7圖(B)所示在毛髮62上負載有重50g之負荷板63,經過5分鐘後,移除負荷板63並放置1分鐘後,如第7圖(C)所示測定捲曲高度。以如第7圖(A)所示在負重前之捲曲高度為h1,以如第7圖(C)所示在負重後之捲曲高度為h1’,由(h1’/h1)×100算出回復率,數值愈高判定為愈硬、柔軟性差。
<髮型造型性>
髮型造型性之評估是以下述重點進行。第8圖表示髮型造型性評估步驟之示意圖。如第8圖(A)所示,在虛擬假髮基材61上將糾結之毛髮62以蒸氣器(steamer)延伸並測定捲曲高度,如第8圖(B)所示,在毛髮62上插入梳子64往箭頭方向移動後,如第8圖(C)所示,將梳子64半回轉維持該狀態10秒鐘後,拿走梳子64並放置10秒鐘後如第8圖(D)所示測定捲曲高度。以第8圖(A)所示狀態之捲曲高度為h2,以第8圖(D)所示狀態之捲曲高度為h2’,由(h2’-h2)/h2×100算出捲曲的高度提高率,數值愈高則判定為愈容易以梳子等變化髮型,髮型造型性愈高。
<髮型維持性>
髮型維持性之評估是以下述重點進行。第9圖表示髮型維持性評估步驟之示意圖。如第9圖(A)所示,在虛擬假髮基材61上設置糾結之毛髮62後測定捲曲高度,之後如第9圖(B)所示,在毛髮62寬度之中心部插入鉤針65鉤掛毛髮62,其次如第9圖(C)(D)所示,直到毛髮62自鉤針65脫離為止將鉤針65垂直拉上,測定毛髮62之高度。
以第9圖(A)所示狀態之捲曲高度為h3,以第9圖(D)所示狀態之捲曲高度為h3’,由(h3’-h3)/h3算出捲曲高度提高率,數值愈高則判定為髮型愈容易因為外在原因崩塌。
<集束性>
說明有關集束性之評估。集束性是指當毛髮濕濡時毛髮一根一根相互付著而成凝集的狀態。在天然毛髮之情形,通常除去水分後毛髮相互間會分離而消除凝集狀態。相對於此,由合成樹脂所作成纖維,有即使由集束狀態脫除水分也不會消除集束狀態而保持該狀態之性質,或者有即使在沒有水分之狀態下也凝集之性質。由於該集束性之現象,將相同根數之毛髮橫向並列時,在集束狀態下並列之髮束全體之寬度會變小,在沒有集束之狀態下則髮束全體之寬度會變大。因此,由於濕度高時容易發生集束,因此將毛髮放置在高濕度環境下使毛髮發生集束,再將集束狀態的毛髮移至低濕度環境下,測定集束之消除程度。
具體說明集束性之評估方法。
第10圖是集束性之評估方法的示意圖。如第10圖(A)所示,在溫度25℃、濕度50±5%之環境下設置樣品片60。之後,移至溫度25℃、濕度80±5%之環境下並放置30分鐘。如此一來,如第10圖(B)所示,毛髮62互相糾纏在一起,之後,移回溫度25℃、濕度50±5%之環境下時,會有如第10圖(C)所示集束現象幾乎消除之情形與如第10圖(D)所示集束狀態沒有消除而仍維持之情形。
毛髮之捲曲部分即使用梳子等予以造型並整理,由於是以手工在假髮基材植設毛髮,故毛髮捲曲之糾纏是隨樣品片而異。因此,為了儘量減少誤差,在各環境下,以捲曲之起點位置為基準來定髮束之寬度W1、W2、W3、W4,藉此而定量化集束性。與第10圖(A)所示寬度W1相比,在第10圖(B)所示寬度W2變小。與第10圖(B)所示寬度W2相比,第10圖(C)所示寬度W3及第10圖(D)所示寬度W4有變大之傾向。於是,由寬度W1與寬度W3之關係,寬度W1與寬度W4之關係而定量化集束性。
具體上,如第10圖(A)所示對在虛擬假髮基材61上植設之毛髮62進行造型,在溫度25℃、濕度80±5%之環境下放置30分鐘。如第10圖(B)所示以毛髮62的捲曲開始的起點位置測定髮束寬度W2。之後,移至溫度25℃、濕度50±5%之環境下並放置30分鐘後,進行1次梳髮暫時使集束狀態消除,以毛髮的捲曲開始的起點位置測定髮束寬度W3、W4。以(W3-W2)/W2×100或(W4-W2)/W2×100算出擴大率。該數值愈高則判定為毛髮愈散亂故集束性愈低。
<捲曲之造型性>
捲曲之造型性之評估是以下述重點進行。將髮束如第5圖(A)所示,將剪齊成長度20cm之多根毛髮材30,以例如450至500根左右為1組並橫向並列,在整齊不散亂下將其幾近中央部分以縫線32縫著,整理成寬度只有13至15cm的簑毛(緯編weft)狀之髮束30,將該髮束30浸漬到水中而令其濕濡,之後,如第5圖(B)所示將髮束30在直徑25mm之鋁管33上捲繞,且由其上面捲繞尼龍製之不織布並施行180℃、1小時之加熱處理,測定該燙捲之髮束的毛髮的捲曲徑。所測定得之捲曲徑值愈接近鋁管直徑25mm則判定為捲曲造型性愈良好。
<捲曲維持性>
捲曲維持性之評估是以下述重點進行。使用屬於在捲曲造型性之評估中使用的髮束30且經燙捲之髮束30,在溫度25℃、濕度65±5%之環境下測定捲曲徑F1,在反覆50次洗髮、吹風機乾燥、及梳頭的手續後,測定毛髮的捲曲徑F2。由各測定值,藉由式(F2-F1)/F1×100求得捲曲徑之延伸率,捲曲徑之延伸率數值愈大則判定捲曲徑之維持性愈差。
表2表示實施例1至實施例9以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11之評估結果圖表。同時,在表2中,除了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素材、結構之外也一併表示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的差值。
第11圖至第16圖是將各評估項目之值以遞增順序重排並將其改為圖表者,第11圖是有關柔軟性的髮束之回復率,第12圖是有關髮型造型性之髮束高度提高率,第13圖是有關髮型維持性之髮束高度提高率,第14圖是有關集束性之髮束寬幅擴大率,第15圖是有關捲曲造型性之髮束捲曲徑,第16圖是有關捲曲維持性之捲曲徑延伸率。
關於表示柔軟性之髮束回復率,如第11圖所示,實施例1至實施例9之值是介於比較例1、2、3、9、11、7之值(48.8%、49.7%、50.5%、51.0%、51.3%、51.5%)與比較例4、8、10、6、5之值(65.1%、65.6%、65.9%、66.4%、72.3%)之間。可知實施例1至實施例9之人工髮束,係比如比較例1只由一種類之聚醯胺纖維所成之人工髮束有較大之剛硬性,並且,比如比較例5除了聚醯胺以外尚混合有聚酯系纖維之人工髮束有更大之柔軟度。換言之,比較例1、2、3、9、11、7之人工髮束,回復率比52%更低,髮束太柔軟而無法呈現充分之體積感。相反的,比較例4、8、10、6、5之人工髮束,回復率比65%還高,則體積感太過度,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都由聚醯胺纖維構成因會失去聚醯胺纖維特有之柔軟度故而不佳。
由以上之結果可知,人工髮束之回復率,以在實施例1至實施例9所示之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組合為佳,不會失去聚醯胺纖維特有之柔軟度而可賦與有適度之柔軟性。
髮型造型性相關之髮束高度提高率,如第12圖所示,實施例1至實施例9之值是介於比較例1、2、5、9、11、7、3之值(20.6%、21.1%、23.0%、24.2%、24.3%、24.5%、25.1%)與比較例4、8、10、6之值(46.8%、47.4%、48.1%、48.8%)之間。若人工髮束高度提高率小,即使欲以刷子或梳子進行髮型的造型,毛髮之變動也小,很難呈現所期望之髮型故而不佳。相反的,若人工髮束高度提高率高,稍微梳髮則毛髮變化就會有很大變化而很難進行微幅調整。
由以上之結果可知,人工髮束高度提高率,以在實施例1至實施例9所示之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組合為佳,在任一實施例中都比由單一種類之聚醯胺纖維構成之人工髮束容易進行所期望之髮型的造型。
髮型維持性相關之髮束高度提高率,如第13圖所示,各比較例遞增排列在實施例1至實施例9的集合之後。因此,各實施例與一系列之比較例相比,可知髮型造型後髮型不易崩塌而易於維持。
關於集束性之髮束寬幅擴大率,如第14圖所示,各實施例之結果與比較例1至比較例3及比較例6至比較例11相比,由於髮束寬幅擴大率較高,可知用與構成第1人工毛髮之聚醯胺樹脂不同之素材構成第2人工毛髮,並針對第1人工毛髮以能滿足所定條件之方式混合第2人工毛髮時,可以改善集束性。同時,在比較例5,與任一實施例相比雖然髮束寬幅擴大率有稍許較高,但這是由於採用PET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之故。在比較例4中,作為第2人工毛髮雖是使用與實施例1、實施例4及實施例5相同之素材,但使素材之混合比率定為尼龍MXD6(PAMXD 6)與尼龍6(PA6)之比率為85:15,尼龍MXD6之比率定得高,使得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的差變大之故。有關比較例4及比較例5,由集束性以外之評估結果,尤其由在回復率、髮型造型性及髮型維持性相關之髮束高度提高率之結果進行綜合判斷,在達成本發明之目的方面並不能對應。
有關捲曲造型性之髮束捲曲徑,如第15圖所示,由於比較例是排列在各實施例之後,各實施例的任一者與各比較例相比,捲曲徑之值是接近於鋁管之直徑25mm。因此,判定為實施例1至實施例9之捲曲造型性良好。
有關捲曲維持性之捲曲徑延伸率,如第16圖所示,與髮束捲曲徑相關結果相同,比較例排列在各實施例之後,如前述與各比較例相比,實施例1至實施例9之捲曲徑延伸率小。因此判定,在實施例1至實施例9之捲曲維持性良好。
由以上之評估結果,例如由髮束寬幅擴大率方面所評估之集束性結果來看,改善效率最佳者為比較例5,在比較例5的柔軟性方面所評估之回復率的數值高而缺乏柔軟性。即在某些比較例中特定之評估雖然比實施例優秀,但在綜合判斷時,可知任一實施例都比比較例優秀。
即,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組合,即,作為聚醯胺纖維之種類組合,由在表1所示的各實施例可知,相對於有尼龍6之單層結構的第1人工毛髮,第2人工毛髮是以尼龍6與尼龍MXD 6混合之單層、鞘部之素材為尼龍6而芯部之素材為尼龍MXD 6之鞘芯結構、島部之素材為尼龍MXD 6而母材之素材為尼龍6之海島結構為佳。
實施例1至3與比較例1至4相比之結果可知,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的差以在1.54×10-5 N‧cm2 /根以上1.75×10-5 N‧cm2 /根以下為佳,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混合比率以50:50混合作為人工髮束,使用該人工髮束,以每單位區域均等地分布的方式在假髮基材上植設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為佳。
比較實施例1、實施例4及實施例5與比較例6及比較例7可知,都是採用尼龍6之單層結構的纖維作為第1人工毛髮,採用尼龍MXD 6與尼龍6以70:30之重量比混合之單層結構的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混合比以30:70至60:40為佳。
比較實施例2、實施例6及實施例7與比較例8及比較例9可知,都是採用尼龍6之單層結構的纖維作為第1人工毛髮,採用以尼龍MXD 6作為芯部之素材而以尼龍6作為鞘部素材,並且芯部素材與鞘部素材之重量比定為75:25之重量比的鞘芯結構的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混合比以30:70至60:40為佳。
比較實施例3、實施例8及實施例9與比較例10及比較例11可知,都是採用尼龍6之單層結構的纖維作為第1人工毛髮,採用以尼龍MXD 6作為島部素材而以尼龍6作為海部素材(母材),並且島部之素材與海部之素材的重量比定為65:35之重量比的海島結構的纖維作為第2人工毛髮,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混合比以30:70至60:40為佳。
實施例1至實施例9與比較例1至比較例11中全部的第1人工毛髮為同種類時作比較。因此,針對以尼龍6(PA6)以外之脂肪族聚醯胺纖維作為第1人工毛髮時是否也可以說有相同之情形進行了探討。
實施例10
在實施例10,作為第1人工毛髮3A者是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有單層結構的尼龍66(PA66)纖維。詳細地說,原料片是使用尼龍66(宇部興產公司製UBE尼龍6、6 2020B)之小片,調整在第4圖(A)中的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之速度。結果,纖維截面直徑成為83.1μm。
作為第2人工毛髮3B者係與在實施例1製作的由尼龍6(PA6)與尼龍MX D6(PAMXD6)所成之有單層結構之纖維。
在實施例10,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11
在實施例11,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在實施例10製作之尼龍66纖維。
第2人工毛髮3B是使用在實施例3製作的,海部為尼龍MX D6(PAMXD6)、島部為尼龍6(PA6)所成之有海島結構之纖維。
在實施例11,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12
在實施例12,作為第1人工毛髮3A者是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有單層結構的尼龍610(PA610)纖維。詳細地說,原料片是使用尼龍610(TORAY公司製Amilan CM2001)之小片,調整在第4圖(A)中的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之速度。結果,纖維截面直徑成為82.8μm。
第2人工毛髮3B是使用在實施例1製作的,由尼龍6(PA6)與尼龍MX D6(PAMXD6)所成的有單層結構之纖維。
在實施例12,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13
在實施例13,作為第1人工毛髮3A者是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有單層結構的尼龍612(PA612)及尼龍46(PA46)之纖維。詳細地說,原料片是使用尼龍612(杜邦公司製Zytel 158)之小片與尼龍46(DSM日本公司製TS300)以質量比70:30混合者,調整在第4圖(A)中如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之速度。結果,纖維截面直徑成為82.5μm。
第2人工毛髮3B是使用在實施例1製作的,由尼龍6(PA6)與尼龍MX D6(PAMXD6)所成的有單層結構之纖維。
在實施例13,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14
在實施例14,作為第1人工毛髮3A者是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有單層結構的尼龍612(PA612)及尼龍46(PA46)之纖維。詳細地說,原料片是使用尼龍612(杜邦公司製Zytel 158)之小片與尼龍46(DSM日本公司製TS300)以質量比80:20混合者,調整在第4圖(A)中的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之速度。結果,纖維截面直徑成為83.0μm。
第2人工毛髮3B是使用在實施例2製作的鞘芯結構之纖維。
在實施例14,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15
在實施例15,第1人工毛髮3A是使用在實施例14製作的尼龍612(PA612)及尼龍46(PA46)之有單層結構纖維。
第2人工毛髮3B是使用在實施例3製作的海島結構之纖維。
在實施例15,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製作人工髮束。
實施例16
在實施例16,作為第1人工毛髮3A者是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有單層結構的尼龍612(PA612)之纖維。詳細地說,原料片是使用尼龍612(杜邦公司製Zytel 158)之小片,在第4圖(A)中調整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之速度。結果,纖維截面直徑變為80.3μm。
作為第2人工毛髮3B是製作截面形狀為正圓有鞘芯結構之纖維。詳細地說,作為芯部之原料片是使用尼龍MXD 6(三菱氣體化學公司製MX尼龍PAMXD 6)之小片,作為鞘部之原料片是使用尼龍6(三菱工程塑膠公司製NOVAMID 1020)之小片,尼龍6之小片與尼龍MXD 6之小片的重量比率定為45:55。使用在第4圖(B)之製造系統調整第1延伸輥筒至第4延伸輥筒15、17、19、22各輥筒之速度。結果,纖維截面直徑變為82.2μm。在此,毛髮直徑當作1時芯部是0.70。
在實施例16,第1人工毛髮3A與第2人工毛髮3B以50:50之比率混合製作人工髮束。
在實施例10至實施例16新製作準備的毛髮彎曲剛度值與前述相同進行測定。測定條件等如同前述。說明有關測定彎曲剛度值之結果。在表3除了表示實施例10至實施例16之測定結果之外,也一併表示換算成截面直徑80μm之值,與第1及第2人工毛髮之製作條件等。
關於第1人工毛髮,因在實施例10、12、13、14、16是分別製作,彎曲剛度值依序是3.64×10-5 N‧cm2 /根、3.67×10-5 N‧cm2 /根、3.40×10-5 N‧cm2 /根、3.38×10-5 N‧cm2 /根、3.02×10-5 N‧cm2 /根。
關於第2人工毛髮,在實施例16是新製作,其彎曲剛度值是5.01×10-5 N‧cm2 /根。
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換算值)之差變成如下述。
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的差,依實施例10、實施例11、實施例12、實施例13、實施例14、實施例15、實施例16之順序分別是1.69×10-5 N‧cm2 /根、1.51×10-5 N‧cm2 /根、1.64×10-5 N‧cm2 /根、1.86×10-5 N‧cm2 /根、1.53×10-5 N‧cm2 /根、1.74×10-5 N‧cm2 /根、1.74×10-5 N‧cm2 /根。
關於實施例10至16,也與前述同樣,分別進行人工髮束之評估。表4是表示實施例10至實施例16之評估結果圖表。同時,在表4,除了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素材、結構之外,也一併表示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之差值。
關於實施例10至16之人工髮束,與前述之實施例及比較例相同,進行評估。
有關表示柔軟性之髮束回復率,依實施例10至16之順序,為59.4%、58.0%、58.1%、56.5%、54.5%、53.6%、52.4%。如第11圖所示,此等之值係介於比較例7之值51.5%與比較例4之值65.1%之間,關於實施例10至16也與實施例1至實施例9相同,以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組合為佳,可知不會失去聚醯胺纖維特有之柔軟性,可賦與適當之柔軟性。
有關髮型造型性之髮束高度提高率,依實施例10至16之順序,為38.9%、39.0%、39.2%、38.0%、38.8%、39.1%、41.9%。如第12圖所示,此等之值係介於比較例3之值25.1%與比較例4之值46.8%之間,關於實施例10至16也與實施例1至實施例9相同,作成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組合,可知比以單一種類之聚醯胺纖維構成之人工髮束更容易進行所期望之髮型的造型。
有關髮型維持性之髮束高度提高率,依實施例10至16之順序,為19%、19.5%、19.6%、20.1%、19.7%、19.0%、16.2%。如第13圖所示,此等之值比比較例1之值26.2%還低,關於實施例10至16也與實施例1至實施例9相同,與一系列之比較例相比,可知在髮型造型後髮型不易崩塌而容易維持。
有關集束性之髮束寬度擴大率,依實施例10至16之順序,為34.4%、34.1%、34.9%、35.4%、35.2%、34.7%、35.1%。如第14圖所示,此等之值是介於比較例3之值27.8%與比較例5之值36.0%之間,關於實施例10至16也與實施例1至實施例9相同,作成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組合,以與構成第1人工毛髮之聚醯胺樹脂不同之素材構成第2人工毛髮,並相對於第1人工毛髮以能滿足所定條件之方式混合第2人工毛髮時,可知能改善集束性。
有關捲曲造型性之髮束捲曲徑,依實施例10至16之順序,分別為31.2mm、31.4mm、30.7mm、30.5mm、31.9mm、31.8mm、30.6mm。如第15圖所示,此等之值是比比較例5之值36.6mm還小,因為捲曲徑之值為接近鋁管之直徑的範圍(約31mm至35mm),所以確定在實施例10至16有良好之捲曲造型性。
有關捲曲維持性之捲曲徑伸展率,依實施例10至16之順序,分別為6.1%、6.0%、5.8%、5.7%、6.3%、6.2%、5.7%。如第16圖所示,此等之值是比比較例5之值9.4還小。因此,在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組合中,可知與實施例1至實施例9相同,實施例10至實施例16也有良好之捲曲維持性。
將實施例10至實施例16之評估結果與前述之實施例1至實施例9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11相對比,只要第1人工毛髮為由脂肪族聚醯胺樹脂所構成,且換算之值之彎曲剛度值為3.00×10-5 至3.42×10-5 N‧cm2 /根,作為第1人工毛髮者以尼龍6、尼龍66、尼龍610、尼龍612等,一種類或該等之組合而構成即可。作為第2人工毛髮者是由脂肪族聚醯胺樹脂與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所構成,即使不是單層結構,也可以是有鞘芯或海島等之複合結構。
由以上之事實可知,以脂肪族聚醯胺樹脂構成第1人工毛髮,以與第1人工毛髮不同之素材,即,含有將脂肪族聚醯胺樹脂與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作成單層、複合結構而構成第2人工毛髮,藉此,第一,因為第1及第2人工毛髮都由聚醯胺纖維作成而有聚醯胺纖維特有之基本毛髮特性,即,維持有柔軟性、高熱造型性,第二,可以提高體積感,第三,在異種之聚醯胺纖維分散下而消除使同種類之纖維相互為收束之狀態,因而聚醯胺纖維為不收束狀態,可以提供自然質地的假髮。
1...假髮
2、41...假髮基材
3、4、5、6、43、62...人工毛髮(毛髮)
3A...第1人工毛髮
3B...第2人工毛髮
5a...芯部
5b...鞘部
6a...海部
6b...島部
7a...圓筒
7b...噴嘴
7c、7d...樹脂
7e...洞口
11、26A、26B...熔融槽
12、27A、27B...齒輪泵
13、28...噴出部
14...溫水浴
15...第1延伸輥筒
16...第1乾熱槽
17...第2延伸輥筒
18...第2乾熱槽
19...第3延伸輥筒
20...第3乾熱槽
21...注油裝置
22...第4延伸輥筒
23...噴砂機
24...捲取機
30...髮束
31...毛髮材
32...縫線
33...鋁管
41...假髮基材
42...鉤針
42A...前端鉤部
43...毛髮
51...長纖絲
60...樣品片
61...虛擬假髮基材
62...毛髮
63...負荷板
64...梳子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假髮示意圖。
第2圖係表示第1圖中毛髮之結構,分別為(A)單層結構之毛髮、(B)鞘芯結構之毛髮、(C)海島結構之毛髮的示意圖。
第3圖係示意性表示紡絲裝置中的噴出部附近狀態,(A)是示意圖,(B)是噴嘴之平面圖。
第4圖係表示人工毛髮之製造系統概念,(A)單層結構之人工毛髮的製造系統、(B)鞘芯結構之人工毛髮的製造系統概念圖。
第5圖(A)及(B)係表示在製作的毛材上實施捲曲步驟的示意圖。
第6圖(A)至(F)係表示在假髮基材上植設人工毛髮步驟之示意圖。
第7圖(A)至(C)係表示柔軟性步驟之示意圖。
第8圖(A)至(D)係表示髮型造型性評估步驟之示意圖。
第9圖(A)至(D)係表示髮型維持性評估步驟之示意圖。
第10圖(A)至(D)係表示集束性評估方法之示意圖。
第11圖係表示柔軟性之髮束的回復率的結果圖表。
第12圖係表示髮型造型性之髮束高度提高率的結果圖表。
第13圖係表示髮型維持性之髮束高度提高率的結果圖表。
第14圖係表示集束性之髮束寬幅擴大率的結果圖表。
第15圖係表示捲曲造型性之髮束捲曲徑的結果圖表。
第16圖係表示髮捲維持性之捲曲徑延伸率的結果圖表。
1...假髮
2...假髮基材
3...人工毛髮(毛髮)
3A...第1人工毛髮
3B...第2人工毛髮

Claims (6)

  1. 一種假髮,係在假髮基材上植設毛髮而成,其特徵在於:上述毛髮係由脂肪族聚醯胺樹脂所成的第1人工毛髮,與由脂肪族聚醯胺樹脂及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所成的第2人工毛髮,以重量比30:70至60:40的比率混合而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假髮,其中,前述第2人工毛髮是單層結構、鞘芯結構及海島結構之組合的任一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假髮,其中,前述第2人工毛髮有鞘芯結構,芯部為由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所成,鞘部為由脂肪族聚醯胺樹脂所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假髮,其中,前述第2人工毛髮有海島結構,海部為由脂肪族聚醯胺樹脂所成,島部為由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所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假髮,其中,前述第1人工毛髮及第2人工毛髮在溫度20℃,濕度40%之測定條件下,以直徑80μm換算,皆具有7.8×10-5 N‧cm2 /根以下之彎曲剛度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假髮,其中,前述第1人工毛髮與第2人工毛髮之彎曲剛度值的差為1.5至2.0×10-5 N‧cm2 /根。
TW99103281A 2009-02-04 2010-02-04 假髮 TWI4237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24346 2009-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4590A TW201034590A (en) 2010-10-01
TWI423772B true TWI423772B (zh) 2014-01-21

Family

ID=4254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03281A TWI423772B (zh) 2009-02-04 2010-02-04 假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0090191A1 (zh)
CN (1) CN102368919A (zh)
SG (1) SG173210A1 (zh)
TW (1) TWI423772B (zh)
WO (1) WO20100901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92922A1 (ja) * 2014-12-09 2016-06-16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燃焼時の耐ドリップ性に優れたポリアミド系人工毛髪用繊維
KR101736154B1 (ko) 2015-07-06 2017-05-17 (주)하이모 매듭시스템, 매듭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가발 제조방법
JP7053210B2 (ja) * 2017-10-03 2022-04-12 デンカ株式会社 人工毛髪用繊維、人工毛髪、頭髪製品
CN109402766A (zh) * 2018-10-12 2019-03-01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高仿真人发假发用耐高温聚酰胺类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JP7402178B2 (ja) * 2018-12-14 2023-12-20 デンカ株式会社 人工毛髪用繊維および頭飾品
WO2023105889A1 (ja) * 2021-12-10 2023-06-15 株式会社カネカ 人工毛髪用繊維束、及びそれを含む頭飾製品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5360B (en) * 2005-02-15 2007-03-11 Aderans Kk Artificial hair and wig using the same
TW200735798A (en) * 2006-01-30 2007-10-01 Aderans Kk Artificial hair, wig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king artificial hai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4314A (ja) * 1996-06-05 1997-12-16 Art Neichiyaa:Kk かつら及び人工毛
JP2002227021A (ja) * 2001-01-30 2002-08-14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複合頭髪用繊維束
CN100525664C (zh) * 2005-02-15 2009-08-12 爱德兰丝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毛发和使用了该人工毛发的假发
JP2007169806A (ja) * 2005-12-20 2007-07-05 Kaneka Corp 人工毛髪用繊維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頭飾製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75360B (en) * 2005-02-15 2007-03-11 Aderans Kk Artificial hair and wig using the same
TW200735798A (en) * 2006-01-30 2007-10-01 Aderans Kk Artificial hair, wig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king artificial hair
US20080314402A1 (en) * 2006-01-30 2008-12-25 Yutaka Shirakashi Artificial Hair, Wig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king Artificial Hai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90191A1 (ja) 2010-08-12
JPWO2010090191A1 (ja) 2012-08-09
SG173210A1 (en) 2011-09-29
TW201034590A (en) 2010-10-01
CN102368919A (zh) 2012-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3772B (zh) 假髮
CN102170800B (zh) 接发、使用了该接发的头饰制品及接发的制造方法
JP4823237B2 (ja) 人工毛髪、人工毛髪を有するかつら並びに人工毛髪の製造方法
TWI404510B (zh) 假髮的製造方法
KR101427739B1 (ko) 가공성이 개량된 인공 모발용 섬유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두발 장식품
TWI756178B (zh) 膨鬆絲
US11060209B2 (en) Continuous strand of filaments having gradient-length characteristic implemented by kinky texture and spiral rotational twis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100924319B1 (ko) 인공 모발 및 인공 모발을 사용한 가발
US20200337401A1 (en) Continuous strand having water washability and separability during curling process and comprising filaments bonded to each other by thermal surface bonding, wet look wig using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9642353A (zh) 填充有纤维的物体及使用了其的纤维制品
KR101989959B1 (ko) 인공 모발 및 이를 이용한 가발
TW200427418A (en) Fiber for artificial hair
JP5122133B2 (ja) 人工頭髪繊維束及びそれからなる頭飾製品
TWI331927B (zh)
JP5578185B2 (ja) 混綿詰め綿
WO2006011350A1 (ja) 人形頭髪用繊維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人形頭髪
OA19812A (en) Continuous strand having water washability and separability during curling process and comprising filaments bonded to each other by thermal surface bonding, wet look wig using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OA19810A (en) Continuous strand of filaments having gradient-length characteristic implemented by kinky texture and spiral rotational twis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S58180623A (ja) ベロア調カ−ペツト用低捲縮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