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8495B - 包裝容器蓋 - Google Patents

包裝容器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8495B
TWI418495B TW100107457A TW100107457A TWI418495B TW I418495 B TWI418495 B TW I418495B TW 100107457 A TW100107457 A TW 100107457A TW 100107457 A TW100107457 A TW 100107457A TW I418495 B TWI418495 B TW I41849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fixing ring
hinge
packaging contain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7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44171A (en
Inventor
Si Joong Kwon
Original Assignee
Green Ca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205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03889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n Ca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n Cap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144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44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84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8495B/zh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Description

包裝容器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螺絲結合式包裝容器蓋,其具備識別開封用連接橋部的同時,具備形成有內側凹槽的鉸鏈部,以標示蓋是否開封,在開啟時,蓋之主體部穩定維持設定的開放角度,自而防止蓋主體部之下垂及晃動,能夠實現開閉動作之彈性,顯著提高使用性。
通常,保管生水或牛奶等飲料以及油、塗料、化學制品等液狀物質的容器以形成口部的容器主體與開閉容器主體的口部之蓋構成,蓋根據其開閉結構大致分為螺絲結合式或單環式。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在螺絲結合式蓋(130)的內周面形成對應於容器主體(110)的螺絲部之螺絲部,蓋自容器完全分離時可能會受到污染及丟失,因此為了在開啟容器(100)之時,還能夠維持蓋與容器主體相連接之狀態,在蓋主體部(131)的下方具備防止自容器主體(110)脫離的固定環(133)。
並且,蓋主體部(131)與固定環(133)透過放射狀形成的複數個連接橋部(135)相連接,如果開啟蓋,則連接橋部(135)就被截斷,進而可判斷是否開封。
但此種現有技術之固定環(133)與容器主體(110)以可空旋轉的狀態相結合,因此開啟的蓋主體部(131)與固定環一起空旋轉,倒出容納物時,蓋主體部透過自身重量向下下垂,卡於用戶的嘴或下巴,給人不快的感覺而且礙事,並且由於容納物粘於蓋等情況引起不衛生。
同時,如「第3圖」所示,與螺絲結合式不相同的單環式蓋(130A),固著於容器主體的固定環(133a)與進行開閉動作的蓋主體部(131a)透過鉸鏈部(135a)相結合。
上述鉸鏈部為了開閉動作蓋主體部(131a)及固定環(133a)以對比厚度薄的段差形成,連接蓋主體部與固定環之間的寬幅,對應於開啟蓋時蓋主體部與固定環之間的間距,以鉸鏈部的中間部為基點向兩側逐漸變寬的形態形成,因此具有開啟時能夠穩定連接之優點。
但是,具有連接橋部的現有技術之螺絲結合式蓋,因側向分型處理的技術限制,不能夠像單環式一樣具備穩定連接並開啟時,可防止蓋主體部搖晃之鉸鏈部。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螺絲結合式包裝容器蓋,其具備一識別開封用之連接橋部的同時,還具備形成有內側凹槽的一鉸鏈部,以標示蓋是否開封,在開啟時,蓋主體部穩定維持設定的開放角度,進而防止蓋主體部的下垂及晃動,能夠實現開閉動作的彈性,顯著提高使用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於: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包裝容器蓋由防止自容器主體脫離及空旋轉的固定環;開閉容器主體並在內周面形成螺絲部的蓋主體部;連接固定環及蓋主體部的鉸鏈部;以及在蓋主體部與固定環之間形成且當開啟蓋時被截斷的複數個連接橋部構成;固定環以鉸鏈部下方為中心形成剪切線以便延長與蓋主體部的連接長度;鉸鏈部在蓋主體部及固定環的內側形成有一凹槽,此凹槽透過一蓋注塑成型裝置的內側滑動件成型,凹槽由蓋主體部及固定環的段差形成。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於:根據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明的螺絲結合式包裝容器蓋,具備識別開封用連接橋部的同時,具備形成內側凹槽的鉸鏈部,以標示蓋是否開封,穩固連結蓋主體部及固定環,當開啟時維持蓋主體部的設定開放角度,進而防止蓋主體部的下垂及晃動,能夠實現開閉動作的彈性,具有提高使用感的顯著效果。
以下將結合圖式部份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包裝容器蓋之實施例。
如「第7圖」至「第14圖」所示,根據本發明的包裝容器蓋(30)由防止自容器主體(10)脫離及空旋轉的一固定環(33);開閉容器主體(10)並在內周面形成螺絲部(311)的一蓋主體部(31);一連接固定環(33)與蓋主體部(31)之鉸鏈部(35);以及在蓋主體部(31)與固定環(33)之間形成,並且開啟蓋時被截斷的複數個連接橋部(39)構成;固定環(33)以鉸鏈部(35)下方為中心形成剪切線(37),以便延長與蓋主體部(31)的連接長度;鉸鏈部(35)在蓋主體部(31)及固定環(33)之內側形成有凹槽(a),凹槽(a)透過一蓋注塑成型裝置(200)之內側滑動件而成型,該凹槽由蓋主體部(31)及固定環(33)的段差形成。
蓋注塑成型裝置(200)根據本發明的包裝容器蓋之注塑而特別設計,先說明該包裝容器蓋之構成。
如「第4圖」至「第6圖」所示,蓋注塑成型裝置(200)具備一上圓板(230),上圓板(230)具有一成型蓋之外部形狀上部的上部成型部(231),以及一對在上部成型部之兩側傾斜形成的滑動運作軸釘(233、234);一對外側滑動件(241、243),其在上圓板(230)下方之推板(260)上,透過滑動運作軸釘而相互面對水平滑動,並且成型蓋之外部形狀之下部;以及一模芯單元(250),用以成型蓋之內部形狀。
並且,模芯單元(250)由一模芯主體(251)及一內側滑動件(253)構成,模芯主體為了蓋鉸鏈部之側向分型處理,在對應部份凹入形成有一容納槽(2511);內側滑動件為了成型蓋鉸鏈部的側向分型部(2533),而配置為可出入容納槽(2511)。
內側滑動件(253)之上部一側突出形成有一側向分型部(2533),配置於容納槽內部的插入部(2531)與形成楔子槽(2537)之支撐部(2536)形成為一體;支撐部自插入部(2531)向容納槽外部延伸,並在下圓板(270)可水平滑動,並且在內側滑動件(253)之後尾,配置有將內側滑動件推向容納槽內側的彈性部件(255)。
而且,上圓板(230)配置有一楔子(235),用以插入及脫離內側滑動件(253)之楔子槽(2537)。
內側滑動件(253)在注塑成型蓋時,插入部(2531)的側向分型部(2533)向外側突出以成型蓋的鉸鏈部(35)之凹槽(a)(請參閱「第9圖」),在取出完成成型的蓋時,向模芯主體的容納槽(2511)內部插入,而不干擾取出蓋。
而且,模芯主體(251)以成型蓋的支撐翅膀(34)(請參閱「第8圖」)之支撐翅膀成型部(2515)為基准,可分離為上部層(251a)及下部層(251b)而截斷形成,上部層(251a)及下部層(251b)的螺釘頭配置於下部層之下方內部空間(2514),並且透過一貫通下部層(251b)並與上部層(251a)螺絲相結合的連接螺絲(2516)而連接,下部層(251b)與連接螺絲(2516)之螺釘頭之間配置有一盤繞彈簧(2517)。
並且,外側滑動件(241、243)為了將蓋外部形狀的下部份,分一半成型且對稱形成,可在推板(260)上水平移動。
具有該結構的蓋注塑成型裝置(200)安裝有上圓板(230)及一對外側滑動件(241、243)以成型蓋的外形,同時模芯單元(250)自內側滑動件(253)朝向模芯單元(250)之外周邊突出,以便在模芯主體(251)形成的容納槽(2511)的插入部(2531)之側向分型部(2533),成型蓋之凹槽。
內側滑動件(253)的支撐部(插入部2531)透過楔子(235)而固定,楔子(235)之上部固定於上圓板,下端部成為插入至下圓板(270)形成的凹槽(271)之內的狀態,以抵抗注入樹脂溶解液時發生的壓力,而穩定地維持其位置。
此時,將分離模芯主體(251)形成的上部層(251a)與下部層(251b)透過連接螺絲(2516)及盤繞彈簧(2517)的彈力形成的相互緊密之狀態。
而且經過樹脂溶解液的注塑及硬化階段,在取出蓋的階段,上圓板(230)上升,而使得在上圓板固定的滑動運作軸釘(233、234)及楔子(235)上升。
傾斜形成的滑動運作軸釘(233、234)之上升,使得一對外側滑動件(241、243)在向兩側張開的同時,楔子(235)自內側滑動件支撐部的楔子槽(2537)脫離。
而且脫離楔子的內側滑動件(253)透過配置於後尾的彈性部件(255),推向模芯主體的容納槽(2511)之內側,插入部的側向分型部(2533)進入至容納槽(2511)之內部,而不干擾蓋之取出。
並且以上部層(251a)與下部層(251b)分離形成的模芯主體(251),為了取出蓋,推板(260)上升時上部層(251a)被形成於包裝容器蓋(30)的支撐翅膀(34)挂住,並與作為注塑物的包裝容器蓋(30)一起瞬間自下部層(251b)抬起,而上部層(251a)與下部層(251b)之間被分隔,蓋的支撐翅膀(34)透過此空隙順利脫離。
上部層(251a)抬起之時,螺絲結合的連接螺絲(2516)與上部層一起上升,上升間隔大約5毫米(mm)左右。
之後,透過連接螺絲(2516)之螺釘頭與下部層(251b)之間配置的盤繞彈簧(2517),與上部層一起上升的連接螺絲(2516)恢複至原位置,上部層(251a)與下部層(251b)形成重新接觸的狀態,另外繼續上升的推板(260)將推動包裝容器蓋(30)而完成蓋的取出。
同時,蓋的螺絲部(311)可能透過推板強制取出而發生變形,但形成硬化並具備柔韌性的狀態下,蓋內周面的整個周圍受到均等之壓力而成型螺絲部之形態。
在取出蓋之後,按倒序推板(260)恢複至原位置,上圓板(230)下降的同時,滑動運作軸釘(233、234)及楔子(235)下降,因滑動運作軸釘之下降,外側滑動件(241、243)相對水平移動恢複,楔子(235)下降使得內側滑動件(253)固定為使得側向分型部(2533)朝向模芯單元(250)之外周邊突出,而為下一次的注塑做准備。
如上所述,蓋注塑成型裝置的成型蓋鉸鏈部之凹槽的內側滑動件(253),可出入模芯主體(251),使得蓋注塑成型裝置能夠以准確的形態注塑成型在蓋之蓋主體部(31)與固定環(33)之間,具備識別開封的連接橋部(39)(請參閱「第8圖」、「第9圖」)及凹槽之鉸鏈部(35)的螺絲結合式蓋。
並且,模芯單元(250)的模芯主體(251)以蓋的支撐翅膀成型部為基准,分離形成上部層(251a)及下部層(251b),而順利完成支撐翅膀的脫離,將變形和不良最小化,顯著提高作為注塑品的蓋之品質。
如「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透過蓋注塑成型裝置(200)之內側滑動件成型的鉸鏈部(35)的凹槽(a),以圓弧形彎曲部(c1、c2)及連接兩個圓弧形彎曲部(c1、c2)兩端的直線部(d)而圍繞的〞〞形態形成,其中圓弧形彎曲部(c1、c2)在蓋主體部(31)及固定環(33)的各個頂點,分別與蓋主體部及固定環的分界線(b)之延長線鄰近,較佳地,直線部(d)切開。
上述兩個圓弧形彎曲部(c1、c2)的相互間距、彎曲狀態設計為,使得開啟時能夠緊繃維持設定之開啟角度。
較佳地,鉸鏈部(35)上下間寬幅越大越向外側突出彎曲形成,自與蓋主體部(31)及固定環(33)段差相連接之地點(e)朝向突出頂點部(f)厚度逐漸變薄,突出頂點部(f)形成最小厚度。
蓋的開啟動作,只有准確形成鉸鏈部(35)的凹槽(a)之形態與蓋主體部(31)及固定環(33)的肉及階梯部,才能夠使得蓋主體部(31)向後翻。
鉸鏈部(35)需要凹槽(a)的階梯部、厚度、向外側的突出程度、〞〞形態的精確值數管理,凹槽(a)不形成有角的階梯部形成圓形時,不能夠形成能夠使得蓋主體部向後翻的角度而難以實行鉸鏈部之功能。
准確形成階梯部的凹槽(a)在注塑成型時攜帶側向分型部,可透過具有上述內側滑動件(253)的蓋注塑成型裝置(200)而注塑成型。
並且,如上所述,鉸鏈部(35)的凹槽(a)以圓弧形彎曲部(c1、c2)及連接兩個圓弧形彎曲部(c1、c2)兩端的直線部(d)而圍繞的〞〞形態形成,其中圓弧形彎曲部(c1、c2)在蓋主體部(31)及固定環(33)的各個頂點,分別與蓋主體部及固定環的分界線(b)之延長線接近,而且直線部(d)切開,在開啟時不發生蓋主體部(31)向下下垂而不穩固地晃動的現象,以穩定地緊繃維持設定的開啟角度。
蓋主體部的開啟角度的設計可根據包裝容器的用途而有差異,特別地,當飲料容器設計成飲用容納物時,蓋主體部不接觸用戶的鼻子。
而且開啟角度穩定地緊繃維持,因而為了倒出液狀容納物,在開啟狀態下傾斜容器時,蓋主體部的開啟角度會筆直地維持而防止合上或下垂,可提高使用感及安全性。
加上突出頂點部(f)的厚度形成為最薄,因此為了開閉,將蓋主體部(31)的角度變換為使得彈性最大化的限定角度以上,發生反方向的同樣大小之彈性作用,剩余的角度區間即使使用者不用力也可慣性開啟或閉合,提高使用感。
而且,剪切線(37)在開啟蓋時張開,使得蓋主體部(31)與固定環(33)的連接長度變長,能夠在蓋主體部與固定環相連接的狀態下開啟(請參閱「第10圖」、「第12圖」)。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固定環(33)之內周面形成有複數個支撐翅膀(34),為了使得支撐翅膀(34)與容器主體(10)在一點接觸,較佳地,與容器主體相接觸的邊(341)形成直線(請參閱「第8圖」、「第11圖」)。
支撐翅膀(34)中與主體相接觸的邊(341)形成直線,與容器主體在一點接觸而形成容器主體(10)與支撐翅膀之間的三角支撐結構,使得支撐翅膀(34)維持朝向容器主體方向推動的彈力。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較佳地,固定環(33)之內徑(33d)相比較於蓋主體部(31)之內徑(31d)更大,以段差形成(請參閱「第10圖」)。
固定環(33)之內徑(33d)形成為相比較於蓋主體部(31)之內徑(31d)更大,以便在開閉時,柔和進行蓋之旋轉,透過支撐翅膀(34)防止空旋轉。
並且,較佳地,固定環(33)在形成鉸鏈部(35)的區域突出形成有堅固條(331),堅固條(331)凹入形成於對應蓋主體部(31)的外周邊之曲折部(3312)(請參閱「第7圖」)。
在固定環(33)形成的堅固條(331)加固固定環的鉸鏈部(35)區域,並且曲折形成,在增大支撐力的同時,開啟時不干擾蓋主體部(31)。
根據本發明的鉸鏈部(35)及凹槽(a)之形態可形成為多樣。
如「第15圖」至「第22圖」所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較佳地,鉸鏈部(35)由中心連接部及中心部兩側形成的相面對之外側連接部而構成;中心連接部與外側連接部中的一個形成有鉸鏈型連接件(X),另外之一個成為在開啟蓋時,維持蓋主體部與固定環之間的設定開啟角度之牽拉件(Y)。
折疊型連接件(X)如其名稱,以折疊之形態構成,並且部份向外側突出,凹槽(a)深入形成,實現蓋主體部(31)與固定環(33)之間的連接功能的同時,輔助牽拉件(Y)。
與此相比,牽拉件(Y)起防止在開啟時蓋主體部(31)與固定環(33)之間張開的角度超過設定角度以上之作用。
如「第15圖」及「第16圖」所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鉸鏈部(35a)的中心連接部(351)成為鉸鏈型連接件(X),凹槽(a)水平形成,外側連接部(352)成為自中心連接部(351)向外側越遠而上下之間寬幅越大,向外側形成突出彎曲形態之牽拉件(Y)。
鉸鏈部(35a)的中心連接件(351)成為鉸鏈型連接件(X),在蓋主體部(31)與固定環(33)之間僅維持連接狀態,兩側的外側連接件(352)成為牽拉件(Y),開啟時在兩側發生維持開啟角度的牽拉彈力,維持設定開啟角度以便防止蓋主體部下垂。
並且,形成牽拉件(Y)的外側連接部(352)上下之間的寬幅越大,逐漸向外側突出彎曲形成,突出頂點部以最小的厚度形成,從而開閉時,如將蓋主體部(31)的角度變換為最大化彈力的限定角度以上,則剩余的角度區間即使用戶不用力,也可完成動作而提高使用感。
如「第17圖」及「第18圖」所示,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鉸鏈部(35b)的中心連接部(353)形成牽拉件(Y),外側連接部(354)形成鉸鏈型連接件(X)。
上述外側連接部(354)離開中心連接部(353)越遠,向外側突出的值數越大。
上述鉸鏈部(35b)的中心連接部(353)成為牽拉件(Y)並發生牽拉彈力,外側連接部(354)形成鉸鏈型連接件(X)而在兩側輔助牽拉件。
如「第19圖」至「第22圖」所示,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較佳地,鉸鏈部(35c)的中心連接部(355)之凹槽(a)成為截面形成〞∠〞形態或者〞(〞形態的牽拉件(Y),外側連接部(356)形成鉸鏈型連接件(X)。
鉸鏈部(35c)的中心連接部(355)成為牽拉件(Y),特征為以向外側曲折或彎曲形態突出形成,開啟動作中曲折部或彎曲部張開後恢複至原來的角度,透過欲維持恢複狀態的彈性力而產生牽拉力。
並且,如「第19圖」及「第20圖」所示,形成曲折形態的牽拉件中心連接部(355)的彎折曲折部配置於下方,或如「第21圖」所示,配置於上方,曲折角度可形成圓形。
如上說明,根據本發明的包裝容器蓋的螺絲結合式蓋具備識別開封用連接橋部的同時,具備形成內側凹槽的鉸鏈部,以標示蓋的是否開封,穩定維持蓋主體部與固定環之連接,開啟時維持設定開啟角度而沒有蓋主體部的下垂或晃動,使得開閉動作有彈性而顯著高使用感。
而且這樣的包裝容器蓋(30)在鉸鏈部形成各種結構的凹槽(a),與單環式蓋不相同,以具備標示是否開封的連接橋部的螺絲結合式構成,透過可出入內側滑動件的蓋注塑成型裝置而實現。
以上結合附圖部份說明了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在此,本說明書及專利申請範圍中使用的用語或詞彙不能夠限定為通常或典型性的意義而解釋,要以符合本發明的技術思想之意義及概念理解。
因此在本說明書中記載的實施例及附圖中表示的構成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不代表本發明之全部技術思想,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以本申請為基礎,可以有代替的各種均等物和變形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明之螺絲結合式包裝容器蓋,在具備識別開封用連接橋部的同時,具備形成內側凹槽之鉸鏈部,以標示蓋是否開封,穩固地連結蓋主體部及固定環,開啟時可維持蓋主體部之設定開放角度,進而防止蓋主體部的下垂及晃動,能夠實現開閉動作的彈性,在工業中利用價值大。
10...容器主體
30...包裝容器蓋
31...蓋主體部
31d...內徑
33...固定環
33d...內徑
34...支撐翅膀
35、35a、35b、35c...鉸鏈部
37...剪切線
39...連接橋部
100...容器
110...容器主體
130...螺絲結合式蓋
130A...單環式蓋
131、131a...蓋主體部
133、133a...固定環
135...連接橋部
135a...鉸鏈部
200...蓋注塑成型裝置
230...上圓板
231...上部成型部
233、234...滑動運作軸釘
235...楔子
241、243...外側滑動件
250...模芯單元
251...模芯主體
251a...上部層
251b...下部層
253...內側滑動件
255...彈性部件
260...推板
270...下圓板
271...凹槽
2511...容納槽
2514...下方內部空間
2515...支撐翅膀成型部
2516...連接螺絲
2517...盤繞彈簧
2531...插入部
2533...側向分型部
2536...支撐部
2537...楔子槽
311...螺絲部
331...堅固條
3312...曲折部
341...邊
352...外側連接部
353、355...中心連接部
354、356...外側連接部
a...凹槽
b...分界線
d...直線部
e...地點
f...突出頂點部
X...連接件
Y...牽拉件
c1、c2...圓弧形彎曲部
第1圖係為現有技術之螺絲結合式蓋之結構圖;
第2圖係為第1圖之可變化之狀態圖;
第3圖係為一單環式蓋之開啟狀態之透視圖;
第4圖係為用以制造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蓋注塑成型裝置之部份省略之截面圖;
第5圖係為第4圖之可變狀態圖;
第6圖係為第4圖之模芯單元之分解透視圖;
第7圖係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包裝容器蓋之透視圖;
第8圖係為第7圖之底面之透視圖;
第9圖係為第7圖之包裝容器蓋的一實用狀態之透視圖;
第10圖係為第7圖之縱向之截面圖;
第11圖係為第7圖之底面之示意圖;
第12圖係為第10圖之開啟狀態之截面圖;
第13圖係為自第7圖的蓋內部抽選的鉸鏈部之擴大圖;
第14圖係為第13圖之D-D線之截面圖;
第15圖係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包裝容器蓋之透視圖;
第16圖係為第15圖之開啟狀態之透視圖;
第17圖係為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之包裝容器蓋之透視圖;
第18圖係為第17圖之開啟狀態之透視圖;
第19圖係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包裝容器蓋之透視圖;
第20圖係為第19圖之縱向截面圖;
第21圖係為對應第20圖之另一實例之截面圖;以及
第22圖係為對應第20圖之又一實例之截面圖。
10...容器主體
30...包裝容器蓋
31...蓋主體部
33...固定環
35a...鉸鏈部
37...剪切線
39...連接橋部
311...螺絲部

Claims (10)

  1. 一種包裝容器蓋,係包含有:一固定環,係防止自一容器主體脫離及空旋轉,一蓋主體部,係用以開閉該容器主體並於內周面形成有螺絲部;一鉸鏈部,係用以連接該固定環與該蓋主體部;以及複數個連接橋部,係形成於該蓋主體部與該固定環之間且在開啟蓋時被截斷,其中該固定環以該鉸鏈部下方為中心形成剪切線,以便延長與蓋主體部的連接長度,該鉸鏈部在該蓋主體部與該固定環之內側形成凹槽,該凹槽透過一蓋注塑成型裝置之內側滑動件成型,該凹槽由該蓋主體部及該固定環之段差形成。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容器蓋,其中該鉸鏈部之凹槽以兩個圓弧形彎曲部及連接該兩個圓弧形彎曲部兩端的直線部而圍繞的〞〞形態形成,其中該兩個圓弧形彎曲部在該蓋主體部及該固定環之各個頂點,分別與該蓋主體部及該固定環的分界線之延長線接近,而且該直線部切開。
  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容器蓋,其中該鉸鏈部按照上下之間寬幅越大,越向外側突出彎曲形成,自與該蓋主體部及該固定環段差相連接的部份朝向突出頂點部厚度逐漸變薄,該突出頂點部形成為最小厚度。
  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容器蓋,其中該固定環的內周面形成有複數個支撐翅膀,該等支撐翅膀與該容器主體相接觸的邊形成直線,以便與該容器主體在一點接觸。
  5.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容器蓋,其中該固定環之內徑相比較於該蓋主體部之內徑更大。
  6.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容器蓋,其中該固定環在形成該鉸鏈部的區域突出形成有一堅固條,在該堅固條對應於該蓋主體部的外周邊凹入形成有一曲折部。
  7.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容器蓋,其中該鉸鏈係由一中心連接部以及一外側連接部構成,其中該外側連接部分隔於該中心連接部之兩側而相對形成,該中心連接部及該外側連接部中之一個形成鉸鏈型連接件,另一個成為牽拉件,當開啟該蓋時,維持該蓋主體部與該固定環之間的設定開啟角度。
  8.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包裝容器蓋,其中該鉸鏈部之該中心連接部為折疊型連接件,凹槽形成水平之形態;該外側連接部自該中心連接部向外側越遠,上下之間的寬幅越大,形成為朝向外側形成突出彎曲狀態之牽拉件。
  9.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之包裝容器蓋,其中該鉸鏈部之該中心連接部形成牽拉件,該外側連接部形成鉸鏈型連接件。
  10. 如請求項第8項所述之包裝容器蓋,其中該鉸鏈部的該中心連接部為凹槽截面狀態,形成〞∠〞形態或者〞(〞形態的牽拉件,該外側連接部形成鉸鏈型連接件。
TW100107457A 2010-03-08 2011-03-04 包裝容器蓋 TWI4184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00020588A KR101038894B1 (ko) 2010-01-28 2010-03-08 포장용기 마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4171A TW201144171A (en) 2011-12-16
TWI418495B true TWI418495B (zh) 2013-12-11

Family

ID=46786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7457A TWI418495B (zh) 2010-03-08 2011-03-04 包裝容器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84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01045B2 (ja) * 2018-05-28 2022-07-1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エミッタおよび点滴灌漑用チューブ
JP7217166B2 (ja) * 2019-02-15 2023-02-02 日本クロージャー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容器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1924A (ja) * 2005-05-10 2006-12-21 Nihon Yamamura Glass Co Ltd ピルファープルーフキャップ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容器
CN101258079A (zh) * 2005-09-15 2008-09-03 克雷诺瓦通用密封有限公司 铰链封闭物
TWM359514U (en) * 2009-01-22 2009-06-21 yong-yi Zheng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container cap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1924A (ja) * 2005-05-10 2006-12-21 Nihon Yamamura Glass Co Ltd ピルファープルーフキャップ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容器
CN101258079A (zh) * 2005-09-15 2008-09-03 克雷诺瓦通用密封有限公司 铰链封闭物
TWM359514U (en) * 2009-01-22 2009-06-21 yong-yi Zheng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container ca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44171A (en) 2011-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518002A (ja) 包装容器栓
KR101038894B1 (ko) 포장용기 마개
JP6980778B2 (ja) 完全性保証要素を有するプラスチック閉鎖体
KR20150127098A (ko) 일체성 보증 부재를 가진 플라스틱 클로져
KR101518667B1 (ko) 개폐가 가능한 일회용 컵뚜껑
EP1757529A1 (en) Cap means
JP2015081092A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
TWI418495B (zh) 包裝容器蓋
JP4906041B2 (ja) ヒンジ開閉式樹脂製キャップ
EP3543162A1 (en) Container pouring spout
KR101831794B1 (ko) 물티슈 케이스 개폐구조
US8152015B2 (en) Semi-finished product for producing a plastic closure from two parts
JP2009508778A (ja) 容器のネック用の栓具、栓具を備えた容器、及び栓具の組立方法
JP5321825B2 (ja) 容器口から分離可能なキャップ
WO1994018088A1 (en) Container cap
JP6846936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キャップ
JP5900870B2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
JP2559085Y2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とその成形金型
WO2010143685A1 (ja) 開封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646235A (zh) 容器盖
JP5081555B2 (ja) キャップ
TWI676579B (zh) 易開封性容器蓋
EP2586722B1 (en) Safety closure
JP5193544B2 (ja) キャップ
JP7437760B2 (ja) キャ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