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5657B - Bowling game with recycling agencies - Google Patents

Bowling game with recycling agenci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5657B
TWI415657B TW97128792A TW97128792A TWI415657B TW I415657 B TWI415657 B TW I415657B TW 97128792 A TW97128792 A TW 97128792A TW 97128792 A TW97128792 A TW 97128792A TW I415657 B TWI415657 B TW I4156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ball
view
rotating body
r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28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4562A (en
Inventor
Uto Yoshitsugu
Original Assignee
C D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 D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 D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34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4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5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56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DBOWLING GAMES, e.g. SKITTLES, BOCCE OR BOWLS; INSTALLATIONS THEREFOR; BAGATELLE OR SIMILAR GAMES; BILLIARDS
    • A63D5/00Accessories for bowling-alleys or table alleys
    • A63D5/02Apparatus for trapping or lifting the balls; Separate devices for returning the ba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DBOWLING GAMES, e.g. SKITTLES, BOCCE OR BOWLS; INSTALLATIONS THEREFOR; BAGATELLE OR SIMILAR GAMES; BILLIARDS
    • A63D5/00Accessories for bowling-alleys or table alleys
    • A63D5/08Arrangements for setting-up or taking away pins

Landscapes

  •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Description

保齡球遊戲用回收機構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保齡球遊戲用的回收機構,使用於使用保齡球遊戲或撞球用的球的保齡球遊戲(Bilibo註冊商標)。
在習知技術中,到達球道的終端側的球與從球道的終端側掃出的球瓶分別回收(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特開平10-248995號公報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發明中,由於回收球瓶的機構與回收球的機構係分別設置,保齡球遊戲裝置的零件數量非常多,組裝的手續及裝置的調整需要較多的時間。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減少回收球瓶及球的回收機構的零件數量而形成簡單的構造。
為達成上述的目的,在本發明的第一形態中,其適用於遊戲者將球滾向豎立於球道上的複數支球瓶,而使豎立的複數支球瓶傾倒的保齡球遊戲裝置,用於回收球瓶及球的回收機構,其包括:球瓶回收機構,其具有旋轉的旋轉體,藉由旋轉體的旋轉而回收球瓶;以及搬運裝置,將到達球道終端側的球瓶以及在球道的終端側掃出的球瓶,搬運至球瓶回收機構,其中在旋轉體上,設有移送球瓶的球瓶移送部以及移送球的球移送部。
藉此,在本發明的第一形態中,可得到回收球瓶及球的回收機構的零件數量減少的簡單構造。
在本發明的第二形態中,該旋轉體大略形成板狀之同時,與其旋轉軸正交的側面相對於水平面交叉,球瓶移送部係設於旋轉體之中,比球移送部還外周側上,搬運裝置中,設定成球瓶回收機構側的端部與旋轉體的距離比球的直徑還小,而且比球瓶的最大直徑還大,而且搬運裝置中的球瓶回收機構側的端部,在鉛直方向上,設定於比球瓶移送部的上端還高,而且比球移送部的上端還低的位置上。
藉此,在本發明的第二形態中,球瓶從球瓶搬運裝置及球瓶回收機構的間隙落下而收納於球瓶移送部,球不會從間隙落下而收納於球移送部。
因此,即使以球瓶與球混合的狀態搬運至球瓶回收機構,也可以分辨球瓶與球而回收兩者。
而且,「與旋轉軸正交的側面相對於水平面交叉」也包含使旋轉體的側面鉛直以及使側面相對於水平面傾斜的任一種情況。
在本發明的第三形態中,球移送部係由從旋轉體的側面於與旋轉軸平行的方向的凹部構成,而且側面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使凹部的開口部係朝上方側開口。
藉此,在本發明的第三形態中,凹部的底部與內周面可保持球。另一方面,若旋轉體的側面為鉛直,由於球僅被保持於凹部的內周側面,凹部的深度尺寸必須變大。
因此,在本發明的第三形態中,與旋轉體側面為鉛直的情況相比,旋轉體的厚度尺寸可變薄。
而且,在本發明的第四形態中,將填入凹部的球取出的球回收部係設於比旋轉體的最下部還上方側。
又,在本發明的第五形態中,凹部係由貫穿旋轉體的貫穿孔所形成,設有關閉構成凹部的貫穿孔的固定板,而且在固定板上設有形成球回收部的孔部。
本實施形態為適用於Bilibo(註冊商標)用的保齡球遊戲裝置。
而且,Bilibo(註冊商標)為使用撞球用的球的保齡球遊戲裝置,具體而言,藉由以撞球用的球桿衝擊使球瓶傾倒的球而使球轉動,然後使豎立配置於球道的終端側的10支球瓶傾倒的遊戲。
然後,現在(2007年7月)的Bilibo(註冊商標)用的保齡球遊戲裝置為以通常的保齡球遊戲裝置縮小的構造,因此必定存在難謂適用於Bilibo(註冊商標)的裝置。
於此,以下以適用於Bilibo(註冊商標)的保齡球遊戲裝置為例,連同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1.圖式說明
第1圖表示保齡球遊戲裝置1中,回收機構100、球瓶排置機300以及球瓶P的掃出機構400的配置。第2圖為回收機構100的正視圖(第1圖的A箭號剖視圖)。第3圖為回收機構的正面側從水平方向觀看的圖。第4a圖為外罩130的正視圖,第4b圖為第4a圖的右側視圖。第5圖為球瓶P從異形狹縫121落下時的狀態從裡面側觀看的圖。第6圖為第5圖所示的狀態從第5圖的右側觀看的圖。
又,第7圖為旋轉子111的正視圖。第8a圖為固定板120的正視圖,第8b圖為球瓶P的正視圖。第9a~9c圖表示由回收機構100回收的球B及球瓶P的動作的圖。第10a~10c圖表示由回收機構100回收的球B及球瓶P的動作的圖。第11圖為從裡面側觀看回收機構100的圖。
又,第12圖為從第1圖的B箭號觀看的圖。第13圖為分配器250的設置狀態從上方觀看的圖。第14a圖為分配機構210從第1圖的箭號B觀看的圖,第14b圖為第14a圖的上視圖。第15圖為球瓶搬運機構200的概略構造的圖。第16圖為第15圖的左側視圖。
第17a~17d圖表示球瓶P的上升動作。第18圖為活塞部320放大圖。第19a圖為球瓶導件351的剖視圖,第19b圖為第19a圖的19B-19B線的剖視圖。第20圖為表示退避機構360的作動的圖。第21圖表示退避機構360的作動的圖。
又,第22圖為第20圖從C箭號觀看的圖。第23a圖為球瓶導件351夾持球瓶P的狀態的圖,第23b圖為解除對球瓶P的夾持的圖。第24圖為表示保齡球遊戲裝置1的電氣系的方塊圖。第25圖為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的狀態的圖。
2.保齡球遊戲裝置的概略
保齡球遊戲裝置1,如前所述,從球道3的長度方向一端側朝另一端側(終端側)使球轉動,藉此,使配置於球道3的終端側的球瓶P傾倒的遊戲用的裝置。
然後,在球道3的終端側及其附近,如第1圖所示,設有回收球瓶P及球B的回收機構100、將回收機構100所回收的球瓶P搬運至球瓶排置機300的球瓶搬運機構200、將球瓶P豎立配置於球道3上的既定位置的球瓶排置機300以及球瓶P的掃出機構400等。
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雖然球瓶搬運機構200與球瓶排置機300為個別的機構而區隔,此乃為了容易理解本實施形態的保齡球遊戲裝置1。
即,構成保齡球遊戲裝置1的機構的分類並不限於以下的說明,例如球瓶搬運機構200與球瓶排置機300可分類成一個機構(球瓶排置機)。
又,回收機構100、球瓶搬運機構200、球瓶排置機300以及掃出機構400的作動,如第24圖所示,由控制電路500所控制,該控制電路500係由CPU、ROM及RAM等所構成的微電腦所形成。然後,控制電路500係根據記憶在ROM等不揮發性記憶裝置中的程式而控制回收機構100等。
3.回收機構100
回收機構100,如第1圖所示,其為同時回收傾倒的球瓶P以及到達球道3終端側的球B的球瓶回收機構。然後,由該回收機構100所回收的球瓶P經由球瓶搬運機構200搬運至球瓶排置機300,球B經由設於球道3的下方側的返回投射器106而搬運至球道3的一端側。
然後,回收機構100包括由旋轉子111等構成的回收部110、配置於回收部110與球道3之間的皮帶輸送器101、將回收的球瓶P導入球瓶搬運機構200的球瓶投射器103以及將回收的球B導入返回投射器106的球投射器105(參照第3圖)。
而且,皮帶輸送器101以電動馬達所旋轉驅動的無端皮帶將到達球道3的終端側的球B及掃出至球道3的終端側的球瓶P搬運至回收機構100。
又,球瓶投射器103、球投射器105以及返回投射器106為利用高低差使球瓶P或球B滑落下而藉此將球瓶P或球B導引至既定部位的導引裝置。
而且,球瓶投射器103為軟管,雖然由可撓性管或具有可撓性的導槽所構成,球投射器105及返回投射器106也可以是可撓性管或剛性體管或可撓性導槽或剛性體狀的導槽。
因此,衝突板107為衝擊滾過來的球B而使球B落下至皮帶輸送器101的衝擊用構件,掃出板401為將球瓶P及球B朝皮帶輸送器101掃出的元件,該掃出板401由掃出機構400從第1圖的右側向左側移動。
3.1.回收部
回收部110,如第2圖所示,其包括旋轉的旋轉子111、固定於保齡球遊戲裝置1的框架(未圖示)的固定板120、覆蓋旋轉子111的下端側的外罩130以及使旋轉子111旋轉的馬達140(參照第9a圖)等。
旋轉子111,如第9a圖所示,形成大略呈板狀,而且與其旋轉軸111A正交的側面111B相對於水平面交叉而傾斜,在其外周側,如第2圖所示,於圓周方向上以等間隔設有放射狀朝徑向外側突出的複數根突起部112。
然後,藉由於突起部112之間形成凹部112A,構成收納由皮帶輸送器101搬運的球瓶P的球瓶移送部(以下該凹部112A表示為球袋部112A),在球瓶P收納於該球袋部112A的狀態下,藉由旋轉子111旋轉,球瓶P係移送至後述的異形狹縫121。
又,旋轉子111中,在以球袋部112A為基準的內週側,如第9a圖所示,設有貫穿孔113,其從旋轉子111的側面111B起,在與旋轉軸111A平行的方向上形成凹陷,並貫穿旋轉子111,朝向該貫穿孔113的下方側開口的開口部係由固定板120關閉。
另一方面,朝向貫穿孔113的上方側開口的開口部由於位於皮帶輸送器101的終端側而開放,貫穿孔113其下方側成為閉塞的凹狀部。因此,由皮帶輸送器101所搬運的球B落下至貫穿孔113(以下將該貫穿孔113表示成凹部113)而收納於凹部113中(參照第9b圖)。
因此,當旋轉子111旋轉時,收納於凹部113的球B與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一同移送。即,凹部113有做為移送球的球移送部的功能。
在皮帶輸送器101與旋轉子111之間,如第9a圖所示,設有從外罩130向皮帶輸送器101側突出的導引板131,該導引板131與皮帶輸送器101的間隙係設定為在皮帶101動作時,導引板131與皮帶輸送器101不會干涉的大小。
因此,由皮帶輸送器101所搬運的球瓶P及球B在導引板131上滑動而到達球袋部112A或凹部113。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皮帶輸送器101及導引板131,構成將到達球道3的終端側的球B以及掃出至球道3的終端側的球瓶P搬運至回收機構100的搬運裝置。
然後,導引板131中的回收部100側的端部101A與旋轉子111的距離W比球B的直徑小,而且比球瓶P的最大直徑還大。而且,導引板131的端部101A,在鉛直(上下)方向上,設定在比球袋部112A的上端112B高且比凹部113的上端113A還低的位置上。
又,外罩130,如第2圖所示,至少從皮帶輸送器101僅覆蓋位於最下端側的球袋部112A,位於最下端側的球袋部112A為從上方側開口的袋狀物。
然後,藉由該外罩130,防止從皮帶輸送器101落下至球袋部112A的球瓶P從球袋部112A脫落之同時,可防止複數支球瓶P進入一個球袋部112A。
又,外罩130僅完全覆蓋球袋部112A,由於凹部113並未由外罩130完全覆蓋,因此由皮帶輸送器101搬運的球B不會進入球袋部112A,而在導引板131上滑動而收納於凹部113中。
然後,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外罩130上,如第2及4a、4b圖所示,覆蓋旋轉子111外周的環狀的外罩環132係一體成形,該外罩環132可防止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隨著旋轉子111旋轉的慣性力(離心力)而朝徑向飛出。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導引板131做為另一元件而組裝於外罩130的上端部130A(參照第4a、4b圖),但本實施形態並不限於此,導引板131可與外罩130一體成形。
又,固定板120係配設於旋轉子111的下面側而關閉球袋部112A,在該固定板120的上方側,如第2圖所示,設有於旋轉子111的旋轉方向延伸的長孔狀的異形狹縫121。
異形狹縫121,如第8a圖所示,其為在短徑方向的尺寸不同的兩種長孔於其長徑方向連接的形狀。具體而言,異形狹縫121中在旋轉方向後退側(第8a圖的右側)第一孔部121A的短徑方向尺寸A設定成比球瓶P的小徑部P1的直徑尺寸D1(參照第8b圖)還大且比球瓶P的大徑部P2的直徑尺寸D2(參照第8b圖)還小。
另一方面,異形狹縫121中在旋轉方向前進側(第8a圖的左側)的第二孔部121B短徑方向尺寸B係設定成比球瓶P的大徑P2的直徑尺寸D2還大的尺寸。因此,在第一孔部121A,僅球瓶P的小徑部P1可通過異形狹縫121,大徑部P2則卡在第一孔部121A,相對地在第二孔部121B,球瓶P全體可通過異形狹縫121。
又,在固定板120中,在設置異形狹縫121的部位與旋轉子111之間,如第6圖所示,設有間隙122,另一方面,在固定板120中與間隙122相反側,設有漏斗狀的導引構件123,將從異形狹縫121落下的球瓶P導入球瓶投射器103。
導引構件123,如第5圖所示,其具有接受面123A,設於對應於第一孔部121A的部分,藉由接觸於通過第一孔部121A的球瓶P的前端側(小徑部P1側)而接受球瓶P,並具有傾斜導引面123B,設於對應於第二孔部121B的部分而朝向旋轉子111的旋轉方向前進側(第5圖的右側),於下方側下降而傾斜。
然後,連通於球瓶投射器103的排出口123C係設於傾斜導引面123B的最低的位置。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從水平方向觀看,排出口123C的中心線L1係以第二孔部121B的旋轉方向前進端側的曲率中心O1為基準而於旋轉方向前進側(第5圖的右側)偏移。
又,接受面123A係形成於水平方向擴張的平面上,在該接受面123A與傾斜導引面123B的邊界部側上,設有抵抗體123D,其具有與旋轉子111的旋轉方向大略平行的壁面。
因此,從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球瓶P的前端側,如第6圖所示,卡合於抵抗體123D。即,抵抗體123D係做為防止從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球瓶P的前端側與旋轉子111的旋轉一體地移動的妨礙元件。
又,第一孔部121A、球袋部112A以及接受面123A的配置關係,如第6圖所示,球瓶P的前端側從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狀態中,第一孔部121A的上部外緣部121C接觸球瓶P,第一孔部121A的下部外緣部121D與球瓶P成為非接觸狀態。
因此,在球瓶P的前端側從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狀態中,於上側夾持球瓶P的中心軸線L2,球瓶P接觸於第一孔部121A的外緣部121C,在下側夾持中心軸線L2,球瓶P接觸於旋轉子111,同時與該旋轉子111接觸的接觸部111C係位於比第一孔部121A的外緣部與球瓶P的接觸部121E還接近球瓶P的底部側的位置。
而且,在異形狹縫121的導引構件123側,如第11圖所示,設有關閉異形狹縫121的蓋124,該蓋124係經由連桿機構124A而由馬達124B開閉驅動。
又,在固定板120中比旋轉子111的最下部還上方且比異形狹縫121還下方的位置上,如第8a圖所示,設有長孔狀的回收孔125,使收納於凹部113而移送的球B,從旋轉子111的下面側取出,由該回收孔125形成球回收部。然後,球投射器105(參照第1圖)係組裝於固定板120中對應於回收孔125的部位。
4.球瓶搬運機構
球瓶搬運機構200,如第1圖所示,其包括以10支球瓶為一組而於水平方向將球瓶P一支支分配配置的分配機構210、將由分配機構210排列成一直線的球瓶P搬運至分配器250的搬運單元230、以及將球瓶P導引移送至後述的球瓶排置機300的既定位置的分配器250等。
4.1.分配機構210
分配機構210為在球瓶投射器103的出口側於水平方向往復移動,將球瓶P一支支地於搬運單元230的搬運皮帶231上排列成一直線的機構。
具體而言,如第14a圖及第14b圖所示,其包括球瓶投射器103的出口側被固定的投射器固定部201、將球瓶投射器103排出的球瓶P搬運而載置於搬運皮帶231上的載置噴嘴202、可平行移動地支持投射器固定部201及載置噴嘴202的軌道203、連結投射器固定部201及載置噴嘴202的驅動皮帶204以及使驅動皮帶204旋轉的馬達205等。
而且,在載置噴嘴202上,設有檢測球瓶P是否通過噴嘴202的感測器(未圖示),由該感測器檢測球瓶P的通過時,馬達205使驅動皮帶204旋轉,而使投射器固定部201及載置噴嘴202平行移動。
在本實施形態中,球瓶投射器103的入口側(導引構件123側)係固定於導引構件123而不動,相對於此,球瓶投射器103的出口側係於軌道203的長度方向往復移動。
另一方面,載置於搬運皮帶231上的10支球瓶P由於必須使其前端位於下側而平行地載置於搬運皮帶231的搬運方向,載置噴嘴202的出口最好經常朝向與搬運皮帶231的搬運方向平行的方向。
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載置噴嘴202,其出口方向經常朝向與搬運皮帶231的搬運方向平行的方向的狀態下於軌道203上移動,而且投射器固定部201以擺動支點201A為擺動中心而擺動,同時在軌道203上移動,載置噴嘴202的入口側的尺寸A比球瓶投射器103的出口側的尺寸C還大。
附帶一提,載置噴嘴202的入口側的尺寸A為(考量到)球瓶投射器103的出口側的尺寸C加上投射器固定部201的擺動尺寸,比載置噴嘴202出口側的尺寸B還大。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從載置噴嘴202的入口側至出口側平順地使內壁間尺寸縮小,從球瓶投射器103排出的球瓶P的排出方向會平順地轉向而與搬運皮帶231的搬運方向平行。
4.2.搬運單元
搬運單元230為藉由使搬運皮帶231迴轉,而將在與搬運方向(搬運皮帶231的迴轉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排列成一直線的10支球瓶P搬運至上方側後,供給至分配器250的供給裝置。
然後,在搬運皮帶231的外周面側,如第15圖所示,在複數個位置上設有向外側突出的卡合突起部232,藉由該卡合突起部232,由分配機構210載置於搬運皮帶231上的球瓶P在卡合的狀態下搬運至上方側(參照第1圖)。
又,在搬運單元230的上面側,如第16圖所示,設有複數根導引片233,以防止搬運中的球瓶P相對於搬運方向有過大的傾斜,該等導引片233,如第15圖所示,從搬運單元230的長度方向一端側延伸至另一端側。
然後,在導引片233的長度方向另一端側(第15圖的右端側),設有導引部234,沿著從動滾子235的外周面彎曲而將被搬運來的球瓶P導引至分配器250的球瓶供給口251。
而且,驅動滾子236由於使搬運皮帶231迴轉,該驅動滾子236係經由皮帶或鍊條等動力傳遞裝置而從馬達237得到驅動力而旋轉。
另一方面,從動滾子235由於隨著搬運皮帶234的旋轉而旋轉,該從動滾子235係可旋轉地安裝於張力槓桿238上,張力槓桿238係可擺動地安裝於框架上。然後,搬運皮帶231的張力係由張力槓桿238調節。
5.球瓶排置機
球瓶排置機300為將球瓶搬運機構200所搬運的複數根球瓶P配置於球道3的既定位置上的機構。具體而言,如第1圖所示,其包括分配器250、舉瓶器301以及球瓶導引升降機構350等。
5.1.舉瓶器
舉瓶器301,如第1圖所示,使直立狀態的球瓶P上升至球道3的裝置。具體而言,其具有在球瓶P直立的狀態下形成裝填的筒狀的複數根缸部302以及使缸部302上升的上升機構340等。
5.1.1.上升機構
上升機構340包括配置成三角(金字塔)狀的10根缸部302固定於其上的上升板341、使該上升板341升降的鍊條342以及將該鍊條342拉上的上拉機343等。
然後,鍊條342,其一端側係固定於上升板341上,另一端側係固定於上拉機343等的固定構件上,同時在上拉機343上,設有由馬達(未圖示)旋轉驅動的臂344以及可旋轉地安裝於臂344的前端側而嚙合於鍊條342的可動鍊輪345等。
而且,一對惰轉鍊輪346,為了防止鍊條342從可動鍊輪345脫落,給予鍊條342既定的張力因此可旋轉地固定支持上拉機343等的固定構件。
然後,臂344旋轉,而可動鍊輪345以第1圖的a→b→c→d→a或其相反的方向移動,上升板341係連動於臂344的旋轉而以2倍的速度升降,藉此使缸部302升降。
5.1.2.缸部
缸部302,如第17a圖所示,具有與上升板341一起升降的第一缸303、在第一缸303的上端側而與第一缸303同軸配置且固定於框架等的固定構件的第二缸304、以及在第一缸303內於第一缸303的長度方向變換位置的活塞部320。
然後,在第一缸303的內壁,如第18圖所示,設有突出於內方側的第一突起部305,第一線圈彈簧306的上端側係卡合於該第一突起部305。另一方面,第一線圈彈簧306的下端側係固定於上升板341。因此,第一缸303係經由第一線圈彈簧306在由上升板341支持的狀態下成為連結於上升板341的狀態。
又,活塞部320包括接觸於球瓶P的底部而從下方側支持球瓶P的台座部321、安裝於上升板341而固定的推桿322以及配置於推桿322與台座部321之間的可彈性變形的第二線圈彈簧323等。
又,保持構件324為經由螺栓324B等的連結構件而可拆卸地安裝固定於推桿322的上端側的元件,台座部321經由可移動地貫穿設於保持構件324的貫穿孔324A的螺栓325而連結於推桿322。
因此,當推桿322上升時,經由第二線圈彈簧323將推桿322(上升板341)的上升位移(上升力)傳遞至台座部321,相反地,當推桿322下降時,經由螺栓325將推桿322(上升板341)的下降位移(下降力)傳遞至台座部321。
又,在第一缸303的下端側外壁上,如第17a圖所示,設有突出於外側的第二突起部307,另一方面,在第二缸304的下端部,設有止擋部308,當第一缸303上升時,藉由第二突起部307衝擊,機械式地限制第一缸303的上升。
然後,在第二缸304的側面,設有裝填口309,用於將經由分配器250而導引至缸部302的球瓶P裝填於第一缸303(缸部302),從該裝填口309裝填於缸部302的球瓶P係在台座部321上直立的狀態下收納於第一缸303內。
又,在球道3的終端側,在對應於各缸部302的部位上,如第17b圖所示,設有推壓球瓶P向上的孔部3A,當球瓶P上推至球道3時,孔部3A,如第17c圖所示,由台座部321而關閉。
即,從第一缸303下降的狀態(第17a圖所示的狀態)上升至上升板341時,由於第一線圈彈簧306及推桿322同時上升,如第17b圖所示,第二突起部307衝擊止動部308,第一缸303與活塞部302一體地上升然後,當第二突起部307衝擊止動部308時,第一線圈彈簧306縮小變形,第一缸303停止上升,相對於此,推桿322由於與上升板341一體地上升,如第17c圖所示,活塞部320與上升板341連動而上升,台座部321係填入孔部3A。
此時,在台座部321填入孔部3A的狀態下,上升板341停止上升而設定各部分的尺寸,然而藉由尺寸公差內的尺寸偏差,在台座部321填入孔部3A之後,上升板341恐有持續上升之虞。
但,在本實施形態中,在上升板341持續上升的情況下,此部分由第二線圈彈簧323所吸收(參照第17d圖),經由活塞部320可防止過度的上升力作用於球道3。
5.2.分配器
分配器250為使搬運單元230搬運的10支球瓶P落下並分配於缸部302的各裝填口309的分配裝置。
即,分配器250,如第13圖所示,其為連接排列成一直線而配置的10個球瓶供給口251以及三角地配置於比該等球瓶供給口251還低的位置上的10個裝填口309,在本實施形態中,分配器250係由可撓性管或槽狀的剛性體所構成。
然後,藉由搬運單元230將10支球瓶P在排列成一直線的情況下搬運至供給口251,因此10支球瓶P大略同時供給至球瓶供給口251(分配器250)。
5.3.球瓶導引升降機構
球瓶導引升降機構350,如第19a及19b圖所示,其具有防止上升至球道3的球瓶P在球道3上傾倒的球瓶導件351以及使球瓶導件351從球道3退避的退避機構360(參照第1圖)。
5.3.1.球瓶導件
球瓶導件351,如第19a圖所示,其為從球瓶P的前端覆蓋球瓶P的杯狀物,在該球瓶導件351內,具有藉由將球瓶P壓附於球瓶導件351的內壁而夾持球瓶P的夾持桿352以及藉由接觸於球瓶P的前端部產生位移而檢測出球瓶P的有無的做為檢測裝置的球瓶感測器358。
然後,10支球瓶導件351,如第22圖所示,在略呈五角形的舉高板353上配置成三角狀的狀態而安裝。
即,在舉高板353上,如第19b圖所示,由螺栓356A固定著環狀的固定具356,球瓶導件351相對於固定具356從上方可滑動地插入,而且由設於固定具356的外周部的階梯狀的突起部351A而卡合於固定具356的上端面356B。
然後,球瓶導件351上端側藉由一對線圈彈簧357經常地拉至舉高板353側。
因此,通常舉高板353與球瓶導件351,如第21a圖所示,一體地升降,球瓶P傾倒而球瓶P未填入球瓶導件351內,在與球瓶導件351干涉的情況下,如第21b圖所示,球瓶導件351從舉高板353隔離,而使球瓶導件351與舉高板353分別下降。
又,相對於舉高板353可平行移動的可動板354係組裝於舉高板353上,相對於舉高板353使可動板354產生位移的致動器355安裝於該舉高板353之同時,各夾持桿352係連結於可動板354。
然後,使可動板354相對於舉高板353位移成第22圖的左側時,如第23b圖所示,夾持桿352從球瓶P分離而解除對球瓶P的夾持,另一方面,當可動板354相對於舉高板353位移成第22圖的右側時,如第23a圖所示,由於夾持桿352推壓球瓶P,因此球瓶P由球瓶導件351所夾持。
5.3.2.退避機構
退避機構360為用於升降10根球瓶導件351的機構。然後,如第20圖所示,一對升降導件361的下端側固定於舉高板353上,在舉高板353的上方側,如第21圖所示,可滑動地接觸於升降導件361的外周而導引升降導件361的升降的導件鞘362係固定於框架4上。
又,一對升降導件361的上端側係由樑363連結,藉由該樑363,在升降導件361升降之際,一對升降導件361之間的尺寸保持一定而使升降導件361滑動而可升降。
又,鍊條364的一端側連結於舉高板353(參照第21圖),該鍊條364的另一端側係固定於框架4側(參照第1圖)。然後,舉高板353係藉由與上述上升機構340相同的方法升降。
6.保齡球遊戲裝置(Bilibo(註冊商標))的概略動作
由遊戲者轉動的球B擊倒的球瓶P及球B或者是掃出機構400掃出的球瓶P及球B,如第9a~9c圖及第10a~10c圖所示,藉由皮帶輸送器101搬運至回收機構100後,由回收機構100分別回收球B及球瓶P。
然後,回收的球瓶P整理至從異形狹縫121落下之際相同的方向之後,經由球瓶投射器103導引至搬運單元230,一方面回收的球B從旋轉子111的最下部上升至較高的位置之後,經由球投射器105導引至返回投射器106。
又,由搬運單元230供給至分配器250的球瓶P裝填於第一缸303內後,上升至球道3。此時,在球道3上由於球瓶導件351下降,上升的球瓶P從下方側裝填至球瓶導件351而設置於球道3上。
然後,由台座部31關閉球道3的孔部3A時,球瓶導件351係從球道3上退避至上方側,而再度成為可進行遊戲的狀態。
7.本實施形態的保齡球遊戲裝置的特徵
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旋轉子111上由於設有成為移送球瓶P的球瓶移送部的球袋部112A以及成為移送球B的球移送部的凹部113,因此可減少回收球瓶P及球B的回收機構100的元件數量而形成簡單的構造。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構成將到達球道3的終端側的球B以及掃出至球道3的終端側的球瓶P搬運至回收機構100的搬運裝置的導引片131的端部101A與旋轉子111的距離,如第9a圖所示,比球B的直徑還小而且比球瓶P的最大直徑還大。
而且,由於導引片131的端部101A在垂直方向上設定於比球袋部112A的上端112B還高且比凹部113的上端113A還低的位置上,因此如第10a圖~10c圖所示,球瓶P從導引片131與回收機構100(旋轉子111)的間隙落下而收納於球袋部112A,另一方面,球B,如第9a~9c圖所示,不從該間隙落下而收納於凹部113。
因此,即使球瓶P與球B在混合的狀態下搬運至回收機構100,球瓶P與球B也可分開而容易地回收。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凹部113,如第9b圖所示,由旋轉子111的側面111B而在與旋轉軸111A平行的方向上凹陷成凹部而形成,而且,由於側面111B相對於水平傾斜而使凹部113的開口部向上方側開口,因此由凹部113的底部113B與內周側面113C保持球B。
另一方面,若旋轉子111的側面111B為鉛直,則由於球B需僅以凹部113的內周側面113C保持,因此凹部113的深度尺寸需要變大。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與旋轉子111的側面111B成為鉛直的情況相比,可使旋轉子111的厚度尺寸變薄。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異形狹縫121中的旋轉方向後退側的第一孔部121A的短徑方向的尺寸A比球瓶P的小徑部P1的直徑尺寸還大,而且比球瓶P的大徑部P2的直徑尺寸還小,而且異形狹縫121中旋轉方向前進側的第二孔部121B的短徑方向尺寸B係設定成比大徑部P2的直徑尺寸還大。
藉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球瓶P的小徑部P1側位於旋轉子111的旋轉方向前進側的狀態下,當球瓶P到達異形狹縫121時,如第5圖所示,小徑部P1到達第一孔部121A之同時,在大徑部P2卡合於第一孔部121A的狀態下,小徑部P1從第一孔部121A落下,因此小徑部P1下降,大徑部P2上升而使球瓶P旋轉。
即,在球瓶P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狀態下,如第25圖所示,球瓶P的中心軸L2相對於連通大徑部P2與球袋部112A的內壁的接觸部S1及小徑部P1與球袋部112A的內壁的接觸部S2而形成的假想的接觸面S3而傾斜的狀態下,球瓶P被搬運至異形狹縫121側。
然後,在該狀態下,當球瓶P的前端到達異形狹縫121時,由於支持小徑部P1的壁消失,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小徑部P1到達第一孔部121A之同時,小徑部P1從第一孔部121A落下,因此小徑部P1下降,大徑部P2上升而使球瓶P旋轉。
此時,第一孔部121A,即異形狹縫121由於設於固定板120上而不動,在大徑部P2與第一孔部的接觸部(制動點),產生防止球瓶P與旋轉子111一起移動的力(制動力)。
另一方面,由於球瓶P的底部側係由旋轉子111推壓,以上述的制動點為中心,球瓶P的底部於旋轉方向前進側旋轉,大徑部P2位於比制動點還靠近旋轉方向前進側的位置上。即,大徑部P2位於比小徑部P1更靠近旋轉方向前進側的位置上。
此時,球瓶P位於從制動點朝底部側偏移的位置上,從旋轉子111接受朝向旋轉方向前進的力,以在制動點接受朝旋轉方向後退方向的力的狀態(落下準備狀態)移動至第二孔部121B,因此大徑部P2比小徑部P1先到達第二孔部。
因此,當大徑部P2到達第二孔部121B時,球瓶P中大徑部P2下降,小徑部P1上升而旋轉落下。
另一方面,在球瓶P的大徑部P2側位於旋轉子111的旋轉方向前進側的位置的狀態下,當球瓶P到達異形狹縫121時,由於僅小徑部P1從第一孔部121A落下,球瓶P在上述的下落準備狀態下,移動至第二孔部121B。因此,當大徑部P2到達第二孔部121B時,如上所述,球瓶P的大徑部P2下降而小徑部P1上升而使球瓶P落下。
如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不使球瓶P的移動方向相反,由於使球瓶P旋轉而使球瓶P排列於相同方向,藉由作用於球瓶P的慣性力,球瓶P通過異形狹縫121的問題在原理上不會發生。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不使球瓶P的回收率惡化,可以提高球瓶P的回收速度。
例如記載於特開平11-333044號公報的發明中,小徑部P1位於旋轉方向前進側而輸送球瓶P的情況下,球瓶P在其搬運方向反轉後落下。
另一方面,在大徑部P2位於旋轉方向前進側而搬運球瓶P的情況下,球瓶P由於其搬運方向不反轉而落下,記載於特開平11-333044號公報的發明中,即使旋轉子111的旋轉速度一定,球瓶P從落下孔落下的週期(時序)視運送至落下孔的球瓶P的狀態而定。
亦即,記載於特開平11-333044號公報的發明中,在小徑部P1位於旋轉方向前進側而運送球瓶P的情況下,與大徑部P2位於旋轉方向前進側而運送球瓶P的情況相比,球瓶P從下落孔落下的時序較遲而有變動。
因此,在記載於特開平11-333044號公報的發明中,由回收機構100回收的球瓶P搬運至球瓶排置機300的時序也有變動,因此容易導致球瓶排置機300的誤動作。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小徑部P1位於旋轉方向前進側而運送球瓶P的情況下,球瓶P於第一孔部121A旋轉而成為準備下落的狀態,同時球瓶P移動至第二孔部121B,因此在小徑部P1位於旋轉方向前進側而運送球瓶P的情況與大徑部P2位於旋轉方向前進側而運送球瓶P的情況下,球瓶P從第二孔部121B落下的時序幾乎相同。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由回收機構100回收的球瓶P搬運至球瓶排置機300之際的時序變動變小,可防止球瓶排置機300誤動作。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固定板120中設置異形狹縫121的部位與旋轉子111之間設有間隙122,因此球瓶P與旋轉子111的接觸部中承受使球瓶P移動的力的部位與制動點的距離可變大。
因此,由於使球瓶P從球瓶P的小徑部P1側位於旋轉子111的旋轉方向前進側的狀態旋轉至落下準備狀態所需的力矩變大,使球瓶P確實地在落下準備狀態的狀態下移動至第二孔部121B。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球瓶P的回收率不會惡化,可提高球瓶P回收的速度。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從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球瓶P的前端側由於設有做為阻止隨著旋轉子111的旋轉而移動的阻止元件的抵抗體123D,因此可確實阻止球瓶P的前端隨著旋轉子111移動,可確實地使球瓶P旋轉成下落準備狀態。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球瓶P的前端側從第一孔部121A落下的狀態中,如第6圖所示,夾持球瓶P的中心軸線L2而在上側使球瓶P接觸於第一孔部121A的上部外緣部121C,夾持球瓶P的中心軸線L2而在下側使球瓶P接觸於旋轉子111之同時,與該旋轉子111的接觸部位於比制動點(第一孔部121A的外緣部與球瓶P的接觸部)還靠近球瓶P的底部側的位置。
因此,成為下落準備狀態的球瓶P被抑制而無法下落至應落下方向的相反側,即落下至夾持旋轉子111而與固定板120的相反側,因此可使球瓶P以下落準備狀態移動至第二孔部121B。因此,球瓶P的回收率不會變差,可提高球瓶P的回收速度。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使球瓶P從分配器250落下並導引至配置於既定位置(即三角形)的裝填口309,因此相較於由擺動並伸縮的臂將球瓶P一支支地供給配置於既定位置的由日本專利特開平11-333044號公報所揭露的發明,可減少球瓶排置機300的元件數量而形成簡單的構造。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做為將球瓶P供給至分配器250的供給裝置的搬運單元230由於可將球瓶P同時供給至複數個分配器250,複數支球瓶P可於短時間內供給配置,可提高球瓶排置機300的處理速度。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具有防止上升至球道3的球瓶P在球道3上傾倒的球瓶導件351,可防止配置於球道3上的球瓶P傾倒。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設有將球瓶P裝填於缸部302(第二缸304)的側面的裝填口309,在短時間內可將球瓶P裝填於缸部302(第一缸303)。
即,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使第一缸303上升而將球瓶P配置於球道3上,所以如日本專利特開2002-119634號公報所記載,裝填口位於缸部的上部的情況下,在缸部上升之際,為了防止下一次應裝填於缸部的球瓶(下一裝填用的球瓶)與缸部干涉,下一個裝填用球瓶必須在從裝填口錯位的待機位置待機。
因此,在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02-119634號公報的發明中,將球瓶裝填於缸部之際,由於必須將下一裝填用的球瓶從待機位置移動至裝填口,即使缸部下降,也無法將球瓶直接裝填於缸部。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裝填口309設於第二缸304的側面,因此在下一次球瓶P的裝填動作中,不必使裝填用球瓶P位於自裝填口偏移的位置上待機。
因此,在下一次裝填動作時,不必將球瓶P從待機位置移動至裝填口309,在第一缸303下降之同時,可將下次裝填用的球瓶P裝填於缸部302(第一缸303),故可在短時間內將球瓶P裝填於缸部302。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第一缸303與活塞部320一體地上升既定量後,由於僅活塞部320上升而使球瓶P從設於球道3的孔部3A上推至球道3而動作,因此在由第一缸303防止球瓶P傾倒之同時,使球瓶P上升至球道3附近之後,由活塞部320僅使球瓶P上升至球道3。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台座部321與推桿322之間設有做為彈性變形部的第二線圈彈簧323,上升機構340及台座部321的尺寸偏差及組裝的尺寸偏差等可由第二線圈彈簧323吸收。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設有線圈彈簧357,在連結退避機構360側與球瓶導件351之同時,做為可於上下方向上彈性變形的彈性變形部,因此可使球瓶導件351確實地於上下方向上位移。
即,在球瓶P傾倒的狀態下,當球瓶導件351下降時,傾倒的球瓶不會與球瓶導件351產生干涉,而使球瓶導件351無法完全地下降,而對其他的球瓶導件351的下降動作有不良的影響。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1圖的b所示,即使傾倒的球瓶P與球瓶導件351產生干涉,由於可由線圈彈簧357吸收,可防止對其他的球瓶導件351的下降動作產生不良的影響。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使上升板341升降的上拉機343及使舉高板353升降的退避機構360係由利用臂的旋轉的曲柄機構構成,因此在位移開始及位移結束時的位移速度變小。
因此,在變形開始時及變形結束時,由於可抑制大的慣性力作用於上升板341及舉高板353,因此可使上升板341及舉高板353平順地位移。
(第二實施形態)
在第一實施形態中,雖然外罩環132與外罩130一體化,但在本實施形態中,外罩環132是與旋轉子111一體化,而成為封閉球袋部112A的外周側的形狀。
藉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旋轉子111旋轉之際,可防止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擦過外罩環132而移送至異形狹縫121側,因此可減低移送球瓶P時產生的噪音,同時可抑制球瓶P及外罩環132等的磨耗。
(第三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可更提高回收部110中球瓶回收率,以下與圖式一同說明本實施形態。
而且,第26圖為回收機構100的正視圖。第27圖為固定板120的正視圖。第28圖為固定板120的正視圖。第29a圖為第28圖從D箭號方向觀看的圖,第29b圖為第29a圖的右側視圖。
第30圖為旋轉子111的剖視圖。第31a圖為外罩130的正視圖,第31b圖為第31a圖的E方向觀看的圖。第32~39圖為回收機構100的作動說明圖。第33b、34b、35b、36b及39b圖分別為第33a、34a、35a、36a及39a圖的從E箭號方向觀看的的圖(從半徑方向外側觀看的圖)。第40圖為沿第26圖的40-40線的剖視圖。第41圖為沿第26圖的41-41線的剖視圖。第42圖為說明凹部112F的效果的圖。
1.本實施形態的保齡球遊戲裝置的特徵的構造
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6圖所示,異形狹縫121的旋轉中心O1側超過球袋部112A的底部112C而放大至旋轉中心O1側,藉此使異形狹縫121的短徑方向尺寸A、B(參照第27圖)比上述實施形態還大之同時,如第31b圖所示,將外罩環132中對應於異形狹縫121的部分切出缺口。
附帶一提,在本實施形態中,旋轉子111及異形狹縫121所構成的第一孔部121A的實質上的短徑方向尺寸A1(參照第26圖)約為球瓶P的大徑部P2的直徑尺寸D2(參照第8b圖)的約0.9倍,由旋轉子111及異形狹縫121所構成的第二孔部121B的實質上的短徑方向尺寸B1(參照第26圖)約為球瓶P的大徑部P2的直徑尺寸D2的1.1倍。
又,球袋部112A的深度尺寸,即從旋轉子111的外周面至底部112C的尺寸,如第28圖所示,其設定成旋轉子111的旋轉方向前進側的深度尺寸d1比旋轉方向後端側的深度尺寸d2還大。
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球袋部112A的側壁中的旋轉方向後退側的側壁112D係從旋轉中心01與放射方向略呈平行地延伸,對此,旋轉方向前進側的側壁112E係於平行於與底部112C略正交的方向而延伸。
然後,旋轉方向後退側的側壁112D中固定板120側,在外罩環132側,如第29a圖及第29b圖所示,設有凹部112F,該凹部112F係設定成僅球瓶P的前端部可填入的尺寸。
即,如第37a圖所示,球瓶P收納於球袋部112A而使球瓶P的前端側接觸於旋轉方向後退側的側壁112D時,如第37b圖所示,球瓶P的前端側填入凹部112F的狀態下,球瓶P移送至異形狹縫121。
另一方面,球瓶P的底部接觸於旋轉方向後退側的側壁112D,當球瓶P收納於球袋部112A時,如第32圖所示,球瓶P的底部側不填入凹部112F而是移送至異形狹縫121。
又,用來移送球B的凹部113的緣部中,在固定板120的相反側,如第30圖所示,設有倒角部113D,藉由該倒角部113D,使凹部113實質的深度d3小於旋轉子111的厚度H。而且,凹部113的實質深度d3為對凹部113的內周側面113C中的球B進行保持的部分的尺寸。
又,固定板120中對應於球袋部112A的部位比異形狹縫121還靠近旋轉方向後退側,如第40圖所示,設有突出於旋轉子111側的突出部120A,該突出部120A在本實施形態中,將P螺栓等的頭部形成曲面狀的螺栓安裝於固定板120上。
又,在旋轉子111中固定板120的相反側,如第41圖所示,設有用來攪拌滯留在旋轉子111的下端側的複數支球瓶P的攪拌部111D。
2.本實施形態的保齡球遊戲裝置的特徵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旋轉子111與異形狹縫121所構成的第一孔部121A的實質上短徑方向尺寸A1由於放大到約為球瓶P的大徑部P2的直徑尺寸D2的0.9倍,因此即使球瓶P的底部側位於旋轉方向後退側而收納於球袋部112A狀態下,移送至異形狹縫121,在球瓶P的大徑部P2下降至小徑部P1以下的位置的狀態下使球瓶P落下。
即,底部側位於旋轉方向後退側而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如第32~33a圖所示,移送至異形狹縫121所設置的位置為止,當球瓶P的小徑部P1到達第一孔部121A時,如第33b圖所示,球瓶P的前端側從異形狹縫121落下至導引構件123側而落下。
此時,間隙尺寸A1由於放大到約為球瓶P的大徑部P2的尺寸D2的0.9倍,當球瓶P的前端側開始從異形狹縫121落下至導引構件123側時,如第34a圖及第34b圖所示,球瓶P由於作用於本身的重力而使大徑部P2成為上側而小徑部P1成為下側而上下反轉。
然後,當旋轉子111在該狀態下旋轉時,第一孔部121A的外緣部及其與球瓶P的接觸部121E(參照第34b圖)中所產生的摩擦力與旋轉子111的旋轉力,如第35a圖及35b圖所示,球瓶P的大徑部P2側位於比小徑部P1側還靠近旋轉方向前進側的位置上,而使力矩作用於球瓶P上。
因此,球瓶P的大徑部P2藉由旋轉子111與第一孔部121A的外緣部卡合的狀態下,使球瓶P被移送至第二孔部121B,當大徑部P2到達第二孔部121B時,如第36a圖及第36b圖所示,球瓶P全體從異形狹縫121落下至導引構件123,大徑部P2位於比小徑部P1還下方側的位置上而滑落至球瓶投射器103內。
因此,在球瓶P的底部側位於旋轉方向後退側而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狀態下即使移送至異形狹縫121,也可使球瓶P的大徑部P2位於比小徑部P1還下方的狀態下使球瓶P落下。
又,球瓶P的前端側位於旋轉方向的後退側而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狀態下,如第37a圖及第37b圖所示,在球瓶P的前端側填入凹部112F的狀態下,使球瓶P移送至異形狹縫121。
此時,球瓶P的前端側由於填入旋轉方向後退側的側壁112D中設於外罩環132側的凹部112F,如第38圖所示,球瓶P的前端側係使自異形狹縫121偏移的部位滑動變形。
因此,球瓶P的小徑部P1側不會從異形狹縫121下落至導引構件123側,球瓶P全體隨著旋轉子111的旋轉而移動時,當大徑部P2到達第二孔部121B時,如第39a圖及第39b圖所示,球瓶P全體從異形狹縫121落下至導引構件123,大徑部P2位於比小徑部P1還下方側的位置,而在球瓶投射器103內滑落。
球瓶P的底部側位於旋轉方向後退側而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狀態下,球瓶P移送至異形狹縫121時,如前所述,球瓶P的大徑部P2成為上側,而小徑部P1成為下側而上下反轉,但由於旋轉子111經常旋轉,如第34b圖所示,球瓶P的前端側在落下至第一孔部121A的狀態下,球瓶P跳躍,而極可能於箭號方向振動之虞。
然後,當球瓶P跳動而振動時,外罩環132與球瓶P的大徑部P2衝撞,球瓶P無法確實地落下至導引構件123。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外罩環132中對應於異形狹縫121的部分切出缺口,因此外罩環132與球瓶P的大徑部P2不會衝撞,而可確實地使球瓶P落下至導引構件123內。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可防止外罩環132與球瓶P的大徑部P2衝撞,外罩環132中對應於異形狹縫121的部分不切出缺口,外罩環132中對應於異形狹縫121的部分係可形成為從旋轉子111分離而於徑向外側膨脹的形狀。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旋轉方向後退側的側壁112D中固定板120側,由於設有球瓶P的前端部所填入的凹部112F,在使球瓶P穩定的狀態下,可收納於球袋部112A內。
即,如第8b圖所示,由於球瓶P從大徑部P2向底部直徑漸小,如第42圖所示,當力F從大徑部P2作用於底部側時,球瓶P的前端部係以從實線所示的狀態上浮至虛線所示的狀態。
因此,若其他的球瓶P衝擊於比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的大徑部P2還底部側的位置,則被收納之球瓶P的前端側從固定板120上浮。
此時,球瓶收納於球袋部112A使球瓶P的前端側位於旋轉方向後退側的位置上的情況下(參照第37a、b圖),由於在球瓶P的前端側支持球瓶P,當球瓶P的前端側從固定板120上浮時,收納的球瓶P從球袋部112A落下,球瓶P的回收率降低。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中,旋轉方向後退側的側壁112D中在固定板120側由於設有球瓶P的前端部填入的凹部112F,即使其他球瓶P衝擊的位置比大徑部P2還靠近底部側,也可抑制球瓶P的前端側從固定板120上浮。因此,可抑制被收納的球瓶P從球袋部112A落下,而可避免降低球瓶P的回收率。
而且,球瓶P收納於球袋部112A而使在球瓶P的底部側位於旋轉方向後退側的狀態下,由於球瓶P的狀態穩定,即使其他球瓶P衝擊的位置比大徑部P2還靠近底部側,球瓶P也幾乎不會從球袋部112A落下。
假使,在凹部113的深度尺寸夠大的情況下,球瓶P有填入凹部113而被移送之虞。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凹部113的緣部中在固定板120的相反側設有倒角部113D,藉此,凹部113實質的深度d3比旋轉子111的厚度H還小,可防止球瓶P填入凹部113而移送。
而且,若旋轉子111的厚度H變小,雖然不必設置倒角部113D,當旋轉子111的厚度H變小時,由於球瓶P不易從球袋部112A落下,球瓶P無法移送至異形狹縫121,球瓶P的回收率降低。
對此,雖然使用旋轉子111的外周側(球袋部112A側)的厚度H與凹部113側的厚度H不同的旋轉子111可以解決,但在該解決方法中,旋轉子111的形狀變得複雜,會導致旋轉子111的製造價格上升。
但,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是以凹部113的緣部中在固定板120的相反側設有倒角部113D的簡單方法,在抑制旋轉子111的製造價格上升之同時,當球瓶P填入凹部113而移送時,可防止球瓶P從球袋部112A落下。
以不完全狀態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即使移送至異形狹縫121,由於球瓶P如前所述不會由異形狹縫121落下,球瓶P無法正常地回收,導致球瓶回收率降低。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固定板120中對應於球袋部112A的部位,設有突出部120A,位於比異形狹縫121還接近旋轉方向後退側,因此在不完全狀態下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在移送至異形狹縫112之前,可積極地從球袋部112A落下,可提高球瓶P的回收率。
即,所謂在完全狀態下是指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為球瓶P在小徑部P1及大徑部P2兩個位置接觸於固定板120的狀態。另一方面,所謂在不完全狀態下是指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為球瓶P的小徑部P1及大徑部P2僅其中之一接觸於固定板120的狀態。
因此,在不完全狀態下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例如球瓶P的前端側成為從旋轉子111突出於固定板120的相反側(以下稱前面側)的可能性變高,因此即使移送至異形狹縫121,如前所述,不從異形狹縫121落下的可能性很高。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設有突出部120A,因此在球瓶P到達異形狹縫121之前,由突出部120A推壓球瓶P的前面側。因此,在不完全狀態下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可預先防止被送至異形狹縫121,因此可提高球瓶P的回收率。
而且,在完全狀態下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也藉由突出部120A而推壓前面側,在完全狀態下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由於在小徑部P1以及大徑部P2二個部位與固定板120接觸,因此不會從球袋部112A落下。
當滯留於旋轉子111的下端側的複數支球瓶P整齊地排列時,由於該滯留的球瓶P難以進入球袋部112A,因此球瓶P的回收率降低。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在旋轉子111的前面側設置攪拌部111D,滯留於旋轉子111的下端側的複數支球瓶P由攪拌部111D攪拌。因此,由於可防止滯留於旋轉子111的下端側的複數支球瓶P整齊地排列,而可防止球瓶P的回收率降低。
(第四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係有關於將各種構件安裝於保齡球遊戲裝置1的支架的安裝構造。以下,以保齡球遊戲裝置1中在球道3的側面安裝支架600的情況為例而說明本實施形態。
而且,第43圖為保齡球遊戲裝置1的外觀側視圖。第44圖為側框610的剖視圖(第43圖的沿44-44線剖視圖)。第45a圖為托架600的正視圖,第45b圖為托架600的側視圖,第45c圖為托架600的裡面圖。第46圖為托架600的安裝說明圖。第47圖為托架600安裝於側框610的狀態的剖視圖,為第43圖的沿線47-47的剖視圖。
然後,在保齡球遊戲裝置1中,如第43圖所示,在球道3的側面設有與球道3的長度方向平行延伸的側框架610,在該側框架610中支架600所組裝的部位上,如第44圖所示,設有彼此以既定的間隔相隔的一對相向的槽部611、612。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一對槽部611、612也是延伸於與側框架610相同的方向,該等槽部611、612與側框架610一起對鋁等金屬材料實施擠壓加工或拉伸加工而一體成形。
又,支架600,如第45a圖所示,其包括供安裝各種構件的安裝部601以及填入一對槽部611、612而嵌合之同時,安裝部601設於其上的嵌合板602等。
然後,嵌合於嵌合板602的槽部611、612間的尺寸(以下稱為高度尺寸)W2係設定成比一對槽部611、612之間的尺寸W1(參照第44圖)稍微小的尺寸,同時如第45c圖所示,在嵌合板602的對角部分上,設有對角尺寸W3與高度尺寸W2大略相同尺寸的倒角603。
因此,在支架600安裝於側框架610之際,如第46圖所示,支架600從傾倒狀態(虛線所示的狀態)旋轉至實線所示的狀態,使倒角603相對於槽部611、612略平行,藉此嵌合板602可填入槽部611、612。
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嵌合板602的高度尺寸W2設定成略小於一對槽部611、612之間的尺寸W1,因此支架600可沿著槽部611、612於其長度方向移動。
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43圖所示,在夾持安裝於側框架610的支架600的兩側,限制支架600於側框架610的長度方向移動的限制板630填入一對槽部611、612之間。
而且,限制板630由於兼做支架600的定位構件,在限制板630填入槽部611、612之後,雖然支架600最好填入槽部611、612,但本實施形態的限制板630由於以樹脂等的可彈性變形的構件形成,因此即使支架600在安裝於側框架610之後,限制板630仍可填入一對槽部611、612之間。
(第五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如第48圖所示,導引構件123的排出口123C配置於寬度方向(水平方向)略中央之同時,從後方側觀看,排出口123C的開口部方向與鉛直方向(上下方向)大體上一致。
即,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如第12圖所示,從後方側觀看,雖然排出口123C的開口部方向與鉛直方向(上下方向)並不一致,但在本實施形態中,排出口123C的開口部方向大體上與鉛直方向(上下方向)一致。
藉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防止球瓶投射器103產生不必要的變形,因此球瓶P可順利地於分配機構210落下。
又,由於排出口123C的開口部方向與鉛直方向(上下方向)一致,在導引構件123以模具成形之際,由於形成導引構件123的模具可作上下分割,可簡化模具構造,可提升導引構件123的生產性。
(第六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如第49圖所示,在投射器固定部201上設有投射器制振板201B,強制地衰減球瓶投射器103的振動,同時在載置噴嘴202的出口側上部設有上跳制振板202A,用於抑制球瓶P的上跳。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投射器制振板201B可防止球瓶投射器103產生必要以上的振動,因此可抑制球瓶P停止於球瓶投射器103內的不適當的狀況的發生。
又,由於在載置噴嘴202的出口側上部設置上跳制振板202A,在球瓶P落下至搬運單元230之際,可防止如球瓶P跳動等不必要的振動。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投射器制振板201B係以金屬製的板接觸於球瓶投射器103的下面側形成,而上跳制振板202A係以橡膠等的彈性構件所構成的板構件組裝於載置噴嘴202的出口側上部而形成,但制振板201B、202A的構造並未限定於此。
(第七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如第50a圖及第50b圖所示,將防止球瓶P從搬運皮帶231跳離的球瓶制振構件239設於搬運單元230上。而且,本實施形態的制振構件239係由於與球瓶P的搬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繩索狀的橡膠等彈性構件形成。
附帶一提,第50a圖為搬運單元230從上面側觀看的圖,第50b圖為第50a圖的沿50B-50B線的剖視圖,第51圖為從第50a圖的箭號F方向觀看搬運皮帶231的圖。
藉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51圖所示,即使從載置噴嘴202排出的球瓶P衝擊搬運皮帶231,也可防止球瓶P於搬運單元230跳動,可穩定地搬運球瓶P。
(第8實施形態)
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皮帶輸送器101的皮帶不轉動,在搬運方向往復運動之同時,朝搬運方向後退側而位移之際的速度比朝搬運方向前進側位移時的速度還大。
即,第52圖為本實施形態的皮帶輸送器101的上視圖,第53圖為本實施形態的皮帶輸送器101的側視圖,第54圖為往復機構的動作原理圖。
皮帶輸送器101,如第52圖及第53圖所示,其包括無端狀的皮帶101A、施予該皮帶101A既定的張力的張力滾子101B、給予皮帶101A驅動力的驅動滾子101C以及使驅動滾子101C擺動的驅動機構101D等。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皮帶101A係由螺栓101L(參照第53圖)等的固定元件固定於驅動滾子101C上。
然後,張力滾子101B係經由張力器101F而可位移至框架101E,張力器101F的彈簧101G係將使張力滾子101B從驅動滾子101C分離的力經由張力器101F作用於張力滾子101B上。而且,驅動滾子101C係可旋轉地在相對於框架101E不可位移的狀態下被組裝。
又,驅動機構101D,如第53圖所示,包括產生旋轉力的電動馬達101H、藉由電動馬達101H旋轉之同時以電動馬達101H的旋轉中心旋轉(公轉)的曲柄部101J、將曲柄部101J的旋轉運動轉換成擺動運動而傳遞至驅動滾子101C的滑桿101K等。
然後,在第54圖的「下游」所表示的旋轉範圍中,驅動滾子101C移動至搬運方向前進側,以「上游」所表示的旋轉範圍中,驅動滾子101C移動至搬運方向後退側。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電動馬達101H,如第54圖的箭號所示,向左旋轉(反時針方向)。
此時,由於曲柄部101J以等角速度旋轉,朝搬運方向後退側皮帶101A位移時的速度比朝搬運方向前進側皮帶101A位移時的位移速度大,防止皮帶101A傾斜之同時,可搬運球瓶P。
即,一般而言,皮帶輸送器當皮帶的搬運方向尺寸為寬度方向(驅動滾子101C等的軸方向)尺寸的2/3以下時,由於皮帶傾斜,皮帶輸送器無法成功的情況較多。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使皮帶101A不旋轉而在搬運方向上往復運動,雖然皮帶101A的傾斜原理上是不會發生,但僅是皮帶101A做往復運動也無法搬運球瓶P。
即,在本實施形態中,朝搬運方向前進側而皮帶101A位移之際,由於皮帶101A的位移速度比較小,球瓶P與皮帶101A一體地前進。
另一方面,朝搬運方向後退側位移之際,由於以大的加速度使皮帶101A位移,作用於球瓶P的慣性力超過產生於皮帶與球瓶P的接觸部的摩擦力,球瓶P藉由其慣性質量而停止於該處,僅皮帶101A後退。
即,在本實施形態中,當皮帶101A往搬運方向前進側位移時,球瓶P隨著皮帶101A的位移而產生位移,當皮帶101A往搬運方向後退側位移時,由於僅皮帶101A於後退側位移,在防止皮帶101A傾斜之同時,可搬運球瓶P。
雖然若在皮帶101A上設置傾斜防止功能,若使皮帶101A不進行往復運動而單純地旋轉,則可搬運球瓶P,但如本實施形態,當張力滾子101B的直徑尺寸變小時,難以在皮帶101A上設置防止傾斜功能。因此,本實施形態特別適用於張力滾子101B與驅動滾子101C的直徑尺寸小的皮帶輸送器。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皮帶101A成為相對於連結張力滾子101B的中心與驅動滾子101C的中心的中心線的線物體,可達到皮帶101A在往復運動之際的動態平衡。因此,可抑制驅動驅動滾子101C的電動馬達101H的負載增加至需求之上。
而且,在本實施形態中,雖然皮帶101A固定於驅動滾子101C上,但並非限定於本實施形態,可固定於張力滾子101B及驅動滾子101C至少其中之一,或藉由皮帶101A與驅動滾子101C的接觸面所產生的摩擦力夠大,可移除固定元件。
(其他的實施形態)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本發明適用於Bilibo(註冊商標),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可適用於一般的保齡球遊戲裝置。
又,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旋轉子111的凹部11由貫穿孔形成,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也可由未.貫穿的孔形成凹部113。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旋轉子111及固定板120相對於鉛直方向傾斜,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旋轉子111及固定板120係與鉛直方向平行。
又,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使用異形狹縫121而回收的球瓶P係整理成相同的方向,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
又,分配機構210、搬運單元230、球瓶排置機300以及球瓶導引升降機構350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所示的機構。
又,本發明只要是符合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發明的旨趣即可,並不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
1‧‧‧保齡球遊戲裝置
3‧‧‧球道
3A‧‧‧孔部
4‧‧‧框架
200‧‧‧球瓶搬運機構
100‧‧‧回收機構
101‧‧‧皮帶輸送器
103‧‧‧球瓶投射器
105‧‧‧球投射器
110‧‧‧回收部
111‧‧‧旋轉子
111A‧‧‧旋轉軸
112‧‧‧突起部
112A‧‧‧球袋部
121A‧‧‧第一孔部
121B‧‧‧第二孔部
122‧‧‧間隙
123‧‧‧導引構件
123A...承受面
123B...傾斜導引面
123C...排出口
123D...抵抗體
124...蓋
124A...連桿機構
124B...馬達
125...回收孔
130...外罩
131...導引片
132...外罩環
140...馬達
200...球瓶搬運機構
201...投射器固定部
202...載置噴嘴
203...軌道
204...驅動皮帶
205...馬達
210...分配機構
230...搬運單元
231...搬運皮帶
232...卡合突起部
233...導引片
234...導引部
235...從動滾子
236...驅動滾子
237...馬達
238...張力槓桿
250...分配器
251...球瓶供給口
300...球瓶排置機
301...舉瓶器
302...缸部
303...第一缸
304...第二缸
305...第一突起部
306...第一線圈彈簧
307...第二突起部
308...止擋部
309...裝填口
320...活塞部
321...台座部
322...推桿
323...第二線圈彈簧
324...保持構件
324A...貫穿孔
325...螺栓
340...上升機構
341...上升板
342...鍊條
343...上拉機
344...臂
345...可動鍊輪
346...惰轉鍊輪
350...球瓶導引升降機構
351...球瓶導件
351A...突起部
352...夾持桿
353...舉高板
354...可動板
355...致動器
356...固定具
356A...螺栓
357...線圈彈簧
358...球瓶感測器
360...退避機構
361...升降導件
362...導件鞘
363...樑
364...鍊條
400...掃出機構
500...控制電路
第1圖表示保齡球遊戲裝置1中,回收機構100、球瓶排置機300以及球瓶P的掃出機構400的配置。
第2圖為回收機構100的正視圖(第1圖的A箭號剖視圖)。
第3圖為回收機構100的正面側從水平方向觀看的圖。
第4a圖為外罩130的正視圖,第4b圖為第4a圖的右側視圖。
第5圖為球瓶P從異形狹縫121落下時的狀態從裡面側觀看的圖。
第6圖為第5圖所示的狀態從第5圖的右側觀看的圖。
第7圖為旋轉子111的正視圖。
第8a圖為固定板120的正視圖,第8b圖為球瓶P的正視圖。
第9a~9c圖表示由回收機構100回收的球B及球瓶P的動作。
第10a~10c圖表示由回收機構100回收的球B及球瓶P的動作。
第11圖為從裡面側觀看回收機構100的圖。
第12圖為從第1圖的B箭號觀看的圖。
第13圖為分配器250的設置狀態從上方觀看的圖。
第14a圖為分配機構210從第1圖的箭號B觀看的圖,第14b圖為第14a圖的上視圖。
第15圖為球瓶搬運機構200的概略構造的圖。
第16圖為第15圖的左側視圖。
第17a~17d圖表示球瓶P的上升動作。
第18圖為活塞部320放大圖。
第19a圖為球瓶導件351的剖視圖,第19b圖為第19a圖的19B-19B線的剖視圖。
第20圖為表示退避機構360的作動的圖。
第21圖表示退避機構360的作動的圖。
第22圖為第20圖從C箭號觀看的圖。
第23a圖為球瓶導件351夾持球瓶P的狀態的圖,第23b圖為解除對球瓶P的夾持的圖。
第24圖為表示保齡球遊戲裝置1的電氣系的方塊圖。
第25圖為收納於球袋部112A的球瓶P的狀態的圖。
第26圖為回收機構100的正視圖。
第27圖為固定板120的正視圖。
第28圖為固定板120的正視圖。
第29a圖為第28圖從D箭號方向觀看的圖,第29b圖為第29a圖的右側視圖。
第30圖為旋轉子111的剖視圖。
第31a圖為外罩130的正視圖,第31b圖為第31a圖從E箭號方向觀看的圖。
第32圖為回收機構100的作動說明圖。
第33a、33b圖為回收機構100的作動說明圖。
第34a、34b圖為回收機構100的作動說明圖。
第35a、35b圖為回收機構100的作動說明圖。
第36a、36b圖為回收機構100的作動說明圖。
第37a圖為回收機構100的作動說明圖,第37b圖為第37a圖中的37B部份的放大圖。
第38圖為回收機構100的作動說明圖。
第39a、39b圖為回收機構100的作動說明圖。
第40圖為沿第26圖的40-40線的剖視圖。
第41圖為沿第26圖的41-41線的剖視圖。
第42圖為說明凹部112F的效果的圖。
第43圖為保齡球遊戲裝置1的外觀側視圖。
第44圖為側框610的剖視圖(第43圖的沿44-44線剖視圖)。
第45a圖為托架600的正視圖,第45b圖為托架600的側視圖,第45c圖為托架600的裡面圖。
第46圖為托架600的安裝說明圖。
第47圖為托架600安裝於側框610的狀態的剖視圖,為第43圖中沿線47-47線剖視圖。
第48圖為表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形態特徵的圖。
第49圖為表示本發明的第六實施形態特徵的圖。
第50a、50b圖為表示本發明的第七實施形態特徵的圖。
第51圖為表示本發明的第七實施形態的效果的圖。
第52圖為表示本發明的八實施形態特徵的圖。
第53圖為第52圖的側視圖(一部份剖視圖)。
第54圖為驅動機構101D的作動說明圖。
111...旋轉子
112...突起部
112A...球袋部
113...貫穿孔
120...固定板
121...異形狹縫
125...回收孔
130...外罩
130A...上端部
132...外罩環

Claims (4)

  1. 一種保齡球遊戲回收機構,其適用於遊戲者將球滾向豎立配置於球道上的複數支球瓶,而使豎立配置的複數支球瓶傾倒的保齡球遊戲裝置,用於回收球瓶及球的回收機構,其包括:球瓶回收機構,其具有旋轉的旋轉體,藉由上述旋轉體的旋轉而回收球瓶;以及搬運裝置,將到達上述球道終端側的球瓶以及在上述球道的終端側掃出的球瓶,搬運至上述球瓶回收機構,其中在上述旋轉體上,設有移送球瓶的球瓶移送部以及移送球的球移送部;其中該旋轉體形成大略板狀之同時,與其旋轉軸正交的側面相對於水平面交叉,上述球瓶移送部係設於上述旋轉體之中,比上述球移送部還外周側上,上述搬運裝置中,設定成上述球瓶回收機構側的端部與上述旋轉體的距離比球的直徑還小,而且比球瓶的最大直徑還大,而且上述搬運裝置中的上述球瓶回收機構側的端部,在鉛直方向上,設定於比上述球瓶移送部的上端還高,而且比上述球移送部的上端還低的位置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保齡球遊戲回收機構,其中上述球移送部係由從上述旋轉體的側面於與上述旋轉軸平行的方向上凹陷的凹部構成,而且上述側面係相對於水平面傾斜,使上述凹部的開口部係朝上方側開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保齡球遊戲回收機 構,其中將填入上述凹部的球取出的球回收部係設於比上述旋轉體的最下部還上方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保齡球遊戲回收機構,其中上述凹部係由貫穿上述旋轉體的貫穿孔所形成,設有關閉構成上述凹部的貫穿孔的固定板,而且在上述固定板上設有形成上述球回收部的孔部。
TW97128792A 2007-07-30 2008-07-30 Bowling game with recycling agencies TWI415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7440 2007-07-30
JP2008173749 2008-07-02
JP2008191240A JP2010029224A (ja) 2007-07-30 2008-07-24 ボーリング遊技用の回収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4562A TW200934562A (en) 2009-08-16
TWI415657B true TWI415657B (zh) 2013-11-21

Family

ID=4030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28792A TWI415657B (zh) 2007-07-30 2008-07-30 Bowling game with recycling agencie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029224A (zh)
TW (1) TWI415657B (zh)
WO (1) WO2009017128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9634A (ja) * 2000-10-19 2002-04-23 C-Dic:Kk ビリヤード球を使用するボーリング遊技機
US20060211508A1 (en) * 2003-06-17 2006-09-21 Speigl Philip B Pin setter for bowling alle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54444Y2 (zh) * 1973-02-28 1977-12-09
JPS58112575A (ja) * 1981-12-28 1983-07-05 株式会社ナムコ ビデオデイスプレイスクリ−ン上に同時に多数の移動標体を表示す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9634A (ja) * 2000-10-19 2002-04-23 C-Dic:Kk ビリヤード球を使用するボーリング遊技機
US20060211508A1 (en) * 2003-06-17 2006-09-21 Speigl Philip B Pin setter for bowling alle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29224A (ja) 2010-02-12
WO2009017128A1 (ja) 2009-02-05
TW200934562A (en) 200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42112A1 (en) Vibratory part feeding system
JP5485340B2 (ja) ゴルフボール自動ティーアップ供給装置
JPH0471828B2 (zh)
TWI389720B (zh) Bowling machine
CN106041620A (zh) 轴类加工机床收料装置
TWI415657B (zh) Bowling game with recycling agencies
TWI415656B (zh) Bowling machine
WO2022127366A1 (zh) 一种多功能踢球机的工作方法
US20060010834A1 (en) Contents-filling vessel reversing apparatus and a vessel for use with the apparatus
US6267223B1 (en) Feeder for electronic chip components
TWI374767B (zh)
JP2002306952A (ja) 定量供給装置
JPH06316324A (ja) 円錐形のチューブを整向するための装置
EP1616791A2 (en) A contents-filling vessel reversing apparatus
JP2010029227A (ja) ピンセッター
JP3910619B2 (ja) 遊技盤の自動釘打ち装置
JP3174033B2 (ja) 回転円板式の物品供給装置
CN101784312A (zh) 保龄球瓶置瓶机
JP2929476B2 (ja) 袋詰自動定量充填機
JP4243311B1 (ja) トスバッティング装置
JP4742290B2 (ja) キャッパのキャップ供給装置
JP4519982B2 (ja) 充填装置及び充填方法
JP2010076845A (ja) 充填装置
JP2004533311A (ja) ゴルフ練習場におけるゴルフボール取扱装置
JPH0346499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