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4285B - 具有在上下方向疊層複數層氣墊層之氣墊 - Google Patents

具有在上下方向疊層複數層氣墊層之氣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4285B
TWI414285B TW097146829A TW97146829A TWI414285B TW I414285 B TWI414285 B TW I414285B TW 097146829 A TW097146829 A TW 097146829A TW 97146829 A TW97146829 A TW 97146829A TW I414285 B TWI414285 B TW I4142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ushion
air
cushion layer
lay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6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0043A (en
Inventor
Ryuji Kajiwara
Maki Mimura
Shunji Hama
Original Assignee
Molt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ten Corp filed Critical Molte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40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0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4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42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G7/05769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inflatable chambers
    • A61G7/05776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inflatable chambers with at least two groups of alternately inflated cha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G7/05715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modular blocks, or inserts, with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在上下方向疊層複數層氣墊層之氣墊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具有在上下方向疊層複數層氣墊層之氣墊,特別是關於適合長期肢體活動不良的患者、長期臥床不起的病患等即使長時間使用也不會發生褥瘡的氣墊。
目前,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等所使用的氣墊,係使用如在專利文獻1中所公開的氣墊,該氣墊具有由上層的可變氣室部(air cell)和下層的固定氣室部所構成的兩層結構。在此氣墊中,所謂可變氣室部和固定氣室部均為由細長狀的氣室複數個並列所構成,相對於在固定氣室部所有的氣室連通的型態;在可變氣室部中則是,氣室被分為複數分組(group),依其分組組別相互連通的型態。因此,當使用此氣墊時,固定氣室部,係對所有的氣室進行供氣,通常係維持在膨脹的狀態;可變氣室部,則是對各分組輪流進行供、排氣,按照分組重複地進行膨脹、收縮。其結果為,藉由上述可變氣室部的膨脹、收縮,將氣墊所承擔的患者本身具有的體壓分散,藉以防止褥瘡發生,並同時藉由通常維持在膨脹狀態的固定氣室部來支撐可變氣室部,使得即使是患者在氣墊上採取坐姿時,也能夠避免患者的臀部直接接觸到床板底面的 狀況發生。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平8-164169號公報
然而,在專利文獻1中,雖然藉由在固定氣室部上設置可變氣室部來進行膨脹、收縮,用以防止褥瘡發生,但是由於可變氣室部係為單層結構,使得氣墊的空氣壓分布狀態種類較為單純。因此,僅利用可變氣室部的膨脹、收縮,並無法進行針對躺臥患者進行適當的壓力調整,而無法成為具有對應各種患者狀態的氣墊,所以當使用習知技術的氣墊時,在防止患者發生褥瘡的機能上,仍存在有無法充分滿足各種患者狀態堤供適當空氣壓分布之缺點。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在上下方向疊層複數層氣墊層之氣墊,該氣墊係當患者在病床上等長期橫臥時,能夠確實防止患者褥瘡的發生。
第1實施例係為,在具有上下方向疊層的複數層氣墊層之氣墊中,上述複數層氣墊層的各層,由在上述氣墊的短邊方向延伸的撓性中空氣室,於上述氣墊的長邊方向並列所構成;在上述複數層氣墊層之上層氣墊層及下層氣墊層的各層中的該氣室,係被分為複數分組,依照上述分組來輪流進行供、排氣,使其按分組來進行膨脹、收縮。
根據第1實施例,係在氣墊層的上層氣墊層及下層氣墊層的氣室,分別按上述分組來輪流進行空氣之供、排氣,以適當的時間間隔依照分組組別來輪流進行供、排氣。藉此,上層氣墊層、下層氣墊層,則會依照分組組別重複地進行膨脹、收縮。因此,藉由利用上述上層氣墊層及下層氣墊層的膨脹、收縮的多種組合、而能夠實現對應患者的體格、姿勢、健康狀態等來進行細緻調整,並調整出相對應之氣壓狀態,因此能夠確實防止患者褥瘡的發生。特別是,由於下層氣墊層可依照分組組別進行膨脹、收縮;上層氣墊層亦可依照分組組別輪流進行膨脹、收縮,因此能夠藉由這些膨脹、收縮的組合,來設定對應患者之氣壓狀態,同時在上層氣墊層的表面上,能夠形成變化種類豐富之凹凸表面。承上所述,氣墊之表面係可形成一符合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姿勢等的凹凸狀態之氣墊,而可充分發揮其機能。
此外,當下層氣墊層如果是在常態下維持一固定厚度以上的條件下,下層氣墊層的氣室進行供、排氣時,即使患者的體重局部性地承擔在氣墊上時,也能夠避免患者臀部直接接觸到床板底面之狀況發生。
第2實施例之特徵在於,在第1實施例中,更進一步使用具有彈性,並被調整至一固定厚度的基墊層,上述氣墊層係被疊層在上述基墊層之上。
根據第2實施例,可藉由基墊層適當地支撐住氣墊層,而能夠更確實避免上述患者臀部直接接觸到床板底面之狀況發生。
第3實施例之特徵在於,在第2實施例中,上述基墊層係由至少一個以上的撓性中空氣室所構成,藉由該氣室內部保持在一固定氣壓的方式,用以調整至上述所期望之固定厚度。
根據第3實施例,藉由上述撓性中空氣室構成的基墊層,而能夠避免上述患者臀部直接接觸到床板底面之狀況。同時,即使當基墊層氣室之空氣壓增高,使得基墊層的觸感變硬時,最上層的氣墊層(即上層氣墊層)的氣室之空氣壓降低,使得該最上層的氣墊層之觸感變軟,且由於基墊層和最上層的氣墊層之間配置有其他氣墊層(即下層氣墊層),因此,能夠抑制基墊層的堅硬觸感直接傳遞到患者身上,而能夠使其得到良好的躺臥舒適感。
第4實施例之特徵在於,在第2實施例或第3實施例中,上述下層氣墊層的氣室係藉由使得各分組組別的空氣,同時進行排氣而使得各分組組別同時進行收縮。
根據第4實施例,在上層氣墊層中,係依照分組組別來輪流進行供、排氣,使其可依照分組組別進行膨脹、收縮。在下層氣墊層中,係藉由各分組組別的空氣,可同時排氣地來使用此氣墊,除了藉由上述上層氣墊層的膨脹、收縮來防止褥瘡發生之外,同時可藉由下層氣墊層的收縮,來縮小氣墊的整體厚度。並且,即使如上述方式將下層氣墊層進行收縮後,由於在下層氣墊層下,配置有上述基墊層,因此亦能避免上述患者臀部直接接觸到床板底面之狀況發生。
第5實施例之特徵在於,在第1實施例至第4實施例之任一項實施 例中,在上述氣墊層中,該複數層氣墊層之上層氣墊層之氣室,與下層氣墊層的氣室相比,其寬度較為短。
根據第5實施例,上層氣墊層係藉由下層氣墊層而穩定地受到支撐。並且,在上層氣墊層中,藉由鄰接的氣室之間隔變密,所以上層氣墊層的膨脹、收縮以及下層氣墊層的膨脹、收縮所形成之組合型態較多,因而能使氣室的空氣壓可相對應患者所需,防止褥瘡的發生,同時能夠在氣墊表面形成出更加細緻的凹凸狀態。特別是藉由與患者接觸的上層氣墊層的氣室的寬度變小,而能夠大幅度地提高躺臥時的舒適程度。
第6實施例之特徵在於,在第1實施例至第5實施例之任一項實施例中,上述上層氣墊層的氣室,係藉由位於上述下層氣墊層側面的下部薄墊,與位於其上之上部薄墊在上述氣墊的長邊方向以一距離間隔地相互接合所形成。由該氣室的剖面可知,該上部薄墊所形成的上面部與該下部薄墊所形成的下面部相比,其長度較為長。
根據第6實施例,當上層氣墊層的氣室內的空氣進行排氣之時,能藉由患者本身重量來大幅度地進行收縮氣室。藉此,而能夠大幅度地收縮上層氣墊層。
第7實施例之特徵在於,在第1實施例至第6實施例之任一項實施例中,於上述上層氣墊層和上述下層氣墊層的至少其中一方,在固定位置上鄰接的兩個氣室之間,在上述氣墊的短邊方向延伸方向上形成有一微縫。
根據第7實施例,上述兩個氣室之間,由於形成有微縫,當氣墊承擔患者本身重量之時,能夠大幅度確保上述兩個氣室的移動量範圍。藉此,對氣墊的表面而言,係變得較為有利於形成符合利用者的身體狀況之凹凸狀態。
承上所述,若是根據本發明,可藉由使氣墊層之上層氣墊層及下層氣墊層,分別依照其分組組別,以適當時間間隔來輪流進行供、排氣,而能夠實現上層氣墊層及下層氣墊層的氣室之膨脹、收縮的各種組合狀態,因此,氣墊層可以呈現各式各樣的凹凸形狀及空氣壓分布狀態。藉此,患者的身體將可從氣墊獲得依照不同的部位或是不同的身體狀態所相對應的按壓或紓解,而可確實地防止褥瘡發生。
此外,藉由上層氣墊層的膨脹、收縮和下層氣墊層的膨脹、收縮所形成之各種組合,使得氣墊的空氣壓分布之變化種類增加,因此氣墊可作為提供符合各種類患者的氣室之氣墊,充分發揮其作用。
1‧‧‧氣墊
3‧‧‧基墊層
5、7‧‧‧氣墊層
9‧‧‧第1薄墊
11‧‧‧中間薄墊
13‧‧‧第2薄墊
15‧‧‧中間薄墊11和第2薄墊13之間的接合部(第1接合部)
17‧‧‧撓性中空氣室(基墊層);第1氣室
19‧‧‧第1空氣通道
20、33、35、53、55、79、81、83、96、97、98‧‧‧連結口
21‧‧‧第1薄墊9與中間薄墊11之間的接合部(第2接合部)
23‧‧‧撓性中空氣室(氣墊層);第2氣室
25、27、45、47、73、75、77、91、92、93‧‧‧分組
29‧‧‧第2空氣通道
31‧‧‧第3空氣通道
37‧‧‧第3薄墊
39‧‧‧第4薄墊
41‧‧‧第3薄墊37與第4薄墊39之間的接合部(第3接合部)
42‧‧‧微縫
43‧‧‧撓性中空氣室(氣墊層);第3氣室
49‧‧‧第4空氣通道
51‧‧‧第5空氣通道
57‧‧‧下面部
59‧‧‧上面部
63、65、67、69、71‧‧‧充氣管
61‧‧‧空氣幫浦
82‧‧‧第8空氣通道
85、99‧‧‧橋管
84‧‧‧第9空氣通道
87‧‧‧孔
89‧‧‧密封件
94‧‧‧第6空氣通道
95‧‧‧第7空氣通道
99a、99b‧‧‧橋管99之兩端
第1圖 係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氣墊之斜視示意圖;第2圖 係為第1圖中所示II-II線之剖面圖;第3圖 係為第1實施方式中基墊層內部之平面示意圖;第4圖 係為第1實施方式中下層氣墊層內部之平面示意圖;第5圖 係為第1實施方式中上層氣墊層內部之平面示意圖;第6圖 係為第2實施方式中氣墊與第2圖對應之剖面圖; 第7圖 係為第2實施方式中上層氣墊層內部之平面示意圖;第8圖 係為第7圖中所示VIII-VIII線之剖面圖;第9圖 係為第3實施方式中下層氣墊層內部之平面示意圖。
以下,將參照附圖進行本發明之第1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
請參閱第1圖,其係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氣墊1之斜視示意圖。氣墊1係具有,基墊層(base mat layer)3、在該基墊層3上疊層的兩個氣墊層(下層氣墊層5、上層氣墊層7)。基墊層3和下層氣墊層5係一體成形,上層氣墊層7則是與基墊層3及下層氣墊層5獨立所形成。
請參閱第2圖,其係為第1圖中所示II-II線之剖面圖。
基墊層3及下層氣墊層5,係藉由具有撓性(flexibility)的第1薄墊9、中間薄墊11及第2薄墊13疊合加以形成,第1薄墊9位於中間薄墊11的上面側,第2薄墊13則位於中間薄墊11的下面側。
15係表示中間薄墊11和第2薄墊13之間的接合部(以下,簡稱為第1接合部)。在鄰接的第1接合部15之間形成有複數個在氣墊1的短邊方向延伸的撓性中空之第1氣室(air cell)17,藉由該第1氣室17在氣墊1的長邊方向並列構成基墊層3。
請參閱第3圖,其係表示基墊層3內部之平面示意圖,為自中間薄墊11側往第2薄墊13側觀察所得之狀態示意圖。
在基墊層3中,藉由使第1接合部15的兩端呈開放狀態來形成第1空氣通道19,藉由此第1空氣通道19連通所有的第1氣室17。並且 ,在第2薄墊13中設有用來向第1氣室17供給空氣的連結口20。
接下來,將對下層氣墊層5之詳細結構進行說明。如第2圖所示,21係表示第1薄墊9和中間薄墊11之間的接合部(以下,簡稱為第2接合部)。在鄰接的第2接合部21之間形成有複數個在氣墊1的短邊方向延伸的撓性中空的第2氣室23,藉由該第2氣室23在氣墊1的長邊方向並列構成了下層氣墊層5。第2氣室23的寬度被設定為是第1氣室17寬度的二分之一,即形成在一個第1氣室17上配置有兩個第2氣室23的狀態。
請參閱第4圖,其係表示下層氣墊層5內部的平面示意圖,為自第1薄墊9側往中間薄墊11側觀察所得之狀態示意圖。如第2圖及第4圖所示,第2氣室23係間隔著第2接合部21交替置放兩分組(group)25、27,同時,藉由第2及第3空氣通道29、31來分別與分組25、27連通,在中間薄墊11中,設有用來向屬於各分組25、27的第2氣室23供給空氣的連結口33、35。
接下來,將對上層氣墊層7之詳細結構進行說明。如第2圖所示,上層氣墊層7係由具撓性之第3及第4薄墊37、39疊合形成,第3薄墊37位於上層氣墊層7的上面側,第4薄墊39則位於上層氣墊層7的下面側。
41係表示第3薄墊37和第4薄墊39之間的接合部(以下,簡稱為第3接合部)。在鄰接的第3接合部41之間形成有複數個在氣墊1的短邊方向延伸的撓性中空之第3氣室43,藉由該第3氣室43在氣墊1的長邊方向並列構成上層氣墊層7。第3氣室43的寬度被設定為第 2氣室23的寬度的二分之一,因此使得在一個第2氣室23上配置有兩個第3氣室43的方式,來將上層氣墊層7配置在下層氣墊層5的上面。並且,鄰接的兩個第3氣室43之間,不論在那一處,皆形成有貫通第3薄墊37和第4薄墊39的微縫42。微縫42係為在氣墊1的短邊方向(沿著第3接合部41的方向)延伸,該長度係橫跨氣墊1的除兩端部之外的氣墊1的大略整體寬度。
請參閱第5圖,其係表示上層氣墊層7內部的平面示意圖,表示自第3薄墊37側往第4薄墊39側觀察所得之狀態示意圖。如第2圖及第5圖所示,第3氣室43係間隔著第3接合部41交替置放兩分組45、47,同時,藉由第4及第5空氣通道49、51 x來分別與各分組45、47連通。在第4薄墊39中,設有用來向分別屬於各分組45、47的第3氣室43供給空氣的連結口53、55。
此外,在氣墊1中,如第2圖所示,形成第2氣室23的第1薄墊9之長度係較中間薄墊11為長。這些薄墊係以第2接合部21在氣墊1的長邊方向,間隔一距離進行接合而成,由第2氣室23的剖面可知,位於上方的由第1薄墊9所形成的上面部59相較於位於下方由中間薄墊11所形成的下面部57,其長度較為長。
此外,形成第3氣室43的第3薄墊37係較第4薄墊39為長。這些薄墊係以第3接合部41在氣墊1的長邊方向間隔一距離接合而成,由第3氣室43剖面可知,以第3薄墊37所形成的上面部59相較於以第4薄墊39所形成的下面部57,其長度較為長。
使用具有以上結構的氣墊1時,如第1圖所示,在連結口20、33、 35、53、55上連接有充氣管(tube)63、65、67、69、71,該些充氣管(tube)63、65、67、69、71的另一端則連接有空氣幫浦61。並且,若是藉由看護人員和護理人員等的開關操作,使得空氣幫浦61開始動作時,則第1氣室17中,可藉由通過充氣管63而接受到空氣的供給;基墊層3,則藉由使第1氣室17的內部維持在固定的空氣壓,而使其具有彈性且同時可調整至所期望之固定厚度。並且,下層氣墊層5係藉由充氣管65、67按分組25、27(請參閱第4圖)並依適當時間間隔來進行供、排氣。並且,上層氣墊層7,可藉由充氣管69、71按分組45、47(請參閱第5圖)依適當時間間隔來進行供、排氣。藉此,氣墊層5、7,可按分組(下層氣墊層5係為分組25、27,上層氣墊層7則為分組45、47)進行膨脹、收縮。再者,有關各氣室17、23、43的排氣,可使用一般習知之方法進行。亦可藉由中斷與各充氣管63、65、67、69、71和空氣幫浦61之間的連接,來進行解放大量空氣,因此在此省略其詳細說明。另外,亦可以使空氣幫浦61進行逆旋轉來加以排氣的方法來實現。
根據本實施方式,依照上述方式使用氣墊1,藉由下層氣墊層5的膨脹、收縮和上層氣墊層7的膨脹、收縮所形成之各種組合狀態,即可對氣墊1的氣壓分布之進行細緻調整,其結果為,能夠依照患者的身體不同的部位或是不同的身體狀態來提供按壓、紓解,而能夠確實達到防止褥瘡發生的目的。特別是,由於設計成兩個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配置於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之上,因此能夠進行對應患者的氣壓分布細緻調整,而達到確實防止 褥瘡發生的目的。並且,由於基墊層3通常維持在膨脹狀態用以支撐氣墊層5、7,因此可藉由適當地調節基墊層3的厚度,即使患者的體重局部性地承擔在氣墊1上時,也能夠避免患者臀部直接接觸到床板底面之狀況發生。
此外,藉由在最上層的氣墊層(即上層氣墊層7)和基墊層3之間配置有其他氣墊層(即下層氣墊層5),即使在如第2圖所示的第1氣室17的空氣壓增高時,基墊層3觸感變硬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該基墊層3的堅硬觸感傳遞到患者身上。藉此,能夠獲得良好躺臥時的舒適感。
此外,下層氣墊層5係按分組25、27來進行膨脹、收縮,上層氣墊層7也是按分組45、47來進行膨脹、收縮,藉由這些膨脹、收縮所形成之組合,在上層氣墊層7的表面上形成變化種類豐富的凹凸狀態。藉此,氣墊1係作為符合對應患者的身體狀況和姿勢等條件的氣墊,具有十分的功效。
此外,由於第2氣室23具有第1氣室17的二分之一的寬度、第3氣室43具有第2氣室23的二分之一的寬度,因此,氣墊1的上側氣室比下側氣室的寬度較為短。藉此,當患者所接觸的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之間隔變密時,可令上層氣墊層7的膨脹、收縮和下層氣墊層5的膨脹、收縮之組合方式變多,因此能夠在氣墊1的表面上形成更加細緻的凹凸狀態。並且,由於與患者接觸的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寬度變小,而能夠以微小面積單位來調整與患者接觸部分的壓力,大幅度提升躺臥的舒適程度。
此外,如第2圖所示,由第2氣室23的剖面可知,上面部59之長度較下面部57為長,因此第2氣室23與第3氣室43的下面部接觸的面積變多。並且,由第3氣室43的剖面可知,上面部59之長度較下面部57為長,因此第3氣室43與患者接觸的面積變多。其結果為,第2及第3氣室23、43的內部空氣被排氣時,可因患者本身的重量使得第2及第3氣室23、43大幅度地進行收縮,而使得上層氣墊層7隨之大幅度地進行收縮。
此外,藉由在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之間的所有地方形成有微縫42,當氣墊1承擔患者本身的重量時,能夠充足地確保各第3氣室43的移動量範圍。藉此,係有利於氣墊1的表面形成一符合利用者的身體狀況之凹凸狀態。
接下來,將進行本發明之第2實施方式的說明。且,於第2實施方式中,關於氣墊層5、7之結構係有別於第1實施方式,以下將以此相異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請參閱第6圖,其係為第2實施方式的氣墊1與第2圖相對應的剖面圖。第2實施方式中,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的寬度被設定為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的寬度的三分之一,即在一個第2氣室23上配置有三個第3氣室43。
請參閱第7圖,其係表示在第2實施方式中上層氣墊層7內部之平面示意圖,第8圖則為第7圖中所示VIII-VIII線之剖面圖。
在上層氣墊層7中,第3氣室43藉由第3接合部41被分為三個分組91、92、93,其中,分組91、93的第3氣室43分別藉由第6及第7 空氣通道94、95來連通。在第4薄墊39中則分別設有用來向各分組91、92、93進行空氣供給的連結口96、97、98。99係表示,在連結口97連接端為99a的橋管(bridge pipe)。橋管99,從上述一端99a在氣墊1的長邊方向延伸,另一端99b,則位在屬於分組92的第3氣室43中最遠離連結口97的第3氣室43內,其貫通存在於自上述一端99a至另一端99b的途中所存在之複數個第3接合部41。在橋管99中,分組92的各第3氣室43內的通過部分,形成有孔87,藉橋管99連通分組92的第3氣室43。並且,如第8圖所示,在橋管99貫通第3接合部41之處施加有密封件(seal)89,藉由此一密封件89,使得分組91、92、93的第3氣室43變得不與其他分組的第3氣室43相連通。
在使用具有上述結構的第2實施方式之氣墊1時,在連結口20、33、35(請參閱第1圖、第3圖、及第4圖)、96、97、98中,一端連接有充氣管(tube),該充氣管的另一端連接有一空氣幫浦61。並且,藉由空氣幫浦61開始動作,使得基墊層3的第1氣室17與第1實施方式中相同地常態保持在膨脹的狀態,另一方面,在氣墊層5、7中,自充氣管(tube)按各分組(下層氣墊層5係為分組25、27,上層氣墊層7係為分組91、92、93)以適當時間間隔來進行供、排氣。藉此,氣墊層5、7可按上述分組重複地進行膨脹、收縮。
根據本實施方式中的氣墊1,與第1實施方式相比可知,在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係被分為更多分組,藉由按照每個分組組別來進行膨脹、收縮,而能使氣室的空氣壓適合患者狀態,同時能夠在與患者接觸的上層氣墊層7的表面形成變化種類更加豐富的凹 凸狀態。藉此,能夠防止患者的褥瘡,並且有利於使上層氣墊層7的表面形成更適合患者的身體狀況之凹凸狀態。
接下來,將對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並且,在第3實施方式中,下層氣墊層5之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有所差異,以下將以此相異點為中心進行說明。並且,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在下層氣墊層5的一個第2氣室23上配置有上層氣墊層7的兩個第3氣室,第3氣室43被分為兩分組,每分組相互連通。
請參閱第9圖,其係為第3實施方式中下層氣墊層5內部的平面示意圖。
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中,藉由第2接合部21被分為三個分組73、75、77,其中,分組73、77的第2氣室23,分別藉由第8及第9空氣通道82、84相互連通。在中間薄墊11中,為了向分組73、75、77進行空氣供給,而設有連結口79、81、83。分組75的第2氣室23,與在第2實施方式的分組92的第3氣室43相同地(請參閱第7圖),藉由連結口81所連接之橋管85連通。
在使用具有上述結構的第3實施方式之氣墊1時,在連結口20、53、55(請參閱第1圖、第3圖、及第5圖)、79、81、83中一端連接有充氣管,該充氣管之另一端則連接空氣幫浦61。並且,藉由空氣幫浦61開始動作,基墊層3的第1氣室17,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地常態保持在膨脹狀態下,氣墊層5、7中,自充氣管對每分組(下層氣墊層5係為分組73、75、77,上層氣墊層7係為分組45、 47)以適當的時間間隔進行供、排氣。藉此,氣墊層5、7,按上述各分組重複地進行膨脹、收縮。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氣墊1,與第1實施方式相比,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被分為更多分組,藉由按分組進行膨脹、收縮,因而能夠使氣室的空氣壓更適合於患者,同時能夠在與患者接觸的上層氣墊層7上形成變化種類更加豐富的凹凸狀態。藉此,除了能夠防止患者的褥瘡發生,並且有利於在上述上層氣墊層7的表面上形成更為符合患者的身體狀況之凹凸狀態。
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所舉例之實施方式,任何未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中。
譬如,也可以使得下層氣墊層5和基墊層3各自獨立形成。在此情況下,下層氣墊層5和基墊層3,藉由以疊合分別兩個薄墊的狀態,形成對應上述第1及第2接合部15、21的接合部來構成。並且,使下層氣墊層5和上層氣墊層7一體成形,以此來與基墊層3各自分別形成或是與基墊層3一體成形皆是可行。
此外,微縫42,也可以是不在第3氣室43上各處形成的構成,譬如只在容易承載體重的中央部分、僅在固定位置中的第3氣室43之間形成等也是可行。並且,也可以是以固定間隔地來設置微縫42。
此外,微縫42,也可以不是橫跨氣墊1的整體寬度長狀微縫。可以是僅在氣墊1中央形成的短狀微縫。藉由調整微縫42的形成位 置和長度,將使得承載容易發生褥瘡的背部等部分的氣墊1表面形成適合利用者的身體狀況之凹凸狀態,並且能夠確保氣墊1之強度。再者,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了微縫42,但是對需要看護人員隨侍在旁的患者而言,也可以在氣墊1完全不設置任何微縫42。
此外,上層氣墊層7和下層氣墊層5的任一個氣墊層都是各自被獨立形成的情況下,可以在上層氣墊層7上和下層氣墊層5上都形成微縫42,也可以只在上層氣墊層7和下層氣墊層5的其中一方形成。
此外,在基墊層3疊層的氣墊層的數目,如上述一樣地,並不限定上層氣墊層7及下層氣墊層5的數目為兩個。譬如,如第1圖、第2圖所示之各上層氣墊層7,可以是與下層氣墊層5各自獨立形成的上層氣墊層7上設置複數個來形成,將其依次配置於下部氣墊層5上,即可在基墊層3上疊層任意數目的氣墊層。
此外,在第1實施方式及第2實施方式中,雖然是在下層氣墊層5的一個第2氣室23上面配置了兩個或三個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但是在下層氣墊層5之一個氣室23上設置的上層氣墊層7的氣室43的數目,並不限定於此些數目,也可以使得上層氣墊層7的氣室43的數目多於下層氣墊層5的氣室23,或者也可以是與下層氣墊層5的氣室23同樣數目。並且,也可以在下層氣墊層5的一個氣室23上疊層2.5個上層氣墊層7的氣室43,剩下的0.5個疊層在鄰接的下層氣墊層5的氣室23上。
此外,在第1實施方式中,雖然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被分為兩分組,但是並不限定於此分組數,譬如可以分為三個和四個分組,來調整向各分組供給的空氣之供、排氣也可行。同樣地,使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也可分為三組或四組,用以調整對各分組的空氣的供、排氣也是可行。
此外,前述實施方式中,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及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分別按分組進行膨脹、收縮,但是,當本發明中將可變氣室作為1層加以使用時,藉由使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或是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排出內部空氣,也能對應此需求。譬如,在因周圍環境不允許,無法對氣墊層高度進行調高的條件下,可藉由不向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或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的其中一方供給空氣,使其成為低高度的氣墊層。或者,使向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供給的空氣壓降至原來的一半左右,來降低抑制氣墊1的高度。並且,在這個情況下,在上層氣墊層7中,可藉由使按分組進行空氣的供給、排氣令每分組進行膨脹、收縮,將能有效地防止褥瘡發生。並且,在下層氣墊層5的下面,由於配置有常態為膨脹狀態的基墊層3,也能夠避免患者臀部直接接觸到床板底面的狀況發生。
此外,上述實施方式中,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和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雖然是在床鋪的長邊方向係以同樣形狀大小所設置,不過,也可以是對應頭部、背部、臀部、腿部等不同部位來改變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和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室43的大小和數量。譬如,只在容易發生褥瘡的部位將上層氣墊層7的第3氣 室43配置為較多數量,將其他部位的上層氣室配置為較少數量。
此外,基墊層3,並不限於以氣室來構成,也可以藉由譬如橡膠和氨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等具彈性的材料所形成。即使在使用上述彈性材料所製成的基墊層3的情況下,也可以藉由使基墊層3形成適當厚度,來避免患者臀部直接接觸床板底面之狀況發生。
此外,也可以省略基墊層3。在此一情況下,使得下層氣墊層5常態具有固定以上的厚度,來向下層氣墊層5的第2氣室23供、排氣,避免患者臀部直接接觸床板底面之狀況發生。
1‧‧‧氣墊
3‧‧‧基墊層
5、7‧‧‧氣墊層
17‧‧‧撓性中空氣室(基墊層)
20、33、35、53、55‧‧‧連結口
23、43‧‧‧撓性中空氣室(氣墊層)
61‧‧‧空氣幫浦
63、65、67、69、71‧‧‧充氣管

Claims (7)

  1. 一種具有在上下方向疊層複數層氣墊層之氣墊,其包含:該些複數層氣墊層的各層,係由在該氣墊的短邊方向延伸的撓性中空氣室,並列於上述氣墊的長邊方向所構成;在該些複數層氣墊層之一上層氣墊層及一下層氣墊層的各層中之該氣室,係被分為複數分組,藉由以適當的時間間隔按照該些分組來輪流進行供、排氣,使得該氣墊按該些分組來重複地進行膨脹、收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墊,其更包含:具有彈性並調整為一固定厚度的一基墊層,該些氣墊層係疊層於該基墊層之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氣墊,該基墊層係由至少一個以上的撓性中空氣室所構成,藉由使該氣室的內部保持在固定空氣壓,用以調整至該固定厚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氣墊,該下層氣墊層的氣室,係藉由使各組的空氣同時排氣,來使得各組同時收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墊,該些氣墊層中,該些複數層氣墊層之該上層氣墊層之氣室寬度係小於該下層氣墊層之氣室寬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墊,該上層氣墊層的氣室,藉由位於該下層氣墊層側面的一下部薄墊與其上之一上部薄墊,在該氣墊的長邊方向,維持一間隔距離接合所形成,該氣室之剖面中 ,該上部薄墊所形成的上面部,係長於該下部薄墊所形成的下面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墊,該上層氣墊層和該下層氣墊層的至少其中一方,在固定位置鄰接的兩個氣室之間,形成有在該氣墊的短邊方向延伸之微縫。
TW097146829A 2007-12-03 2008-12-02 具有在上下方向疊層複數層氣墊層之氣墊 TWI414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12450 2007-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043A TW200940043A (en) 2009-10-01
TWI414285B true TWI414285B (zh) 2013-11-11

Family

ID=40717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6829A TWI414285B (zh) 2007-12-03 2008-12-02 具有在上下方向疊層複數層氣墊層之氣墊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27386B2 (zh)
JP (1) JP5331007B2 (zh)
KR (1) KR101503099B1 (zh)
CN (1) CN101883550B (zh)
TW (1) TWI414285B (zh)
WO (1) WO20090722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0732B1 (en) 2017-03-09 2018-09-11 Tangtring Seating Technology Inc. Air bag module of inflatable mattres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49321B1 (fr) * 2009-08-31 2011-09-16 Hill Rom Ind Sa Dispositif de support comprenant un matelas de dimensions ajustables a l'aide de cellules gonflables
JP5558130B2 (ja) * 2010-02-05 2014-07-23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ポンプ内蔵エアマットレス
JP5468928B2 (ja) * 2010-02-05 2014-04-09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エアマットレス
US20110252571A1 (en) * 2010-04-15 2011-10-20 Liu Tsung Hsi Multiple air passages applied to air mattress
WO2011153350A2 (en) 2010-06-02 2011-12-08 Touchsensor Technologies, Llc Therapeutic support device allowing capillary blood flow
JP5592724B2 (ja) * 2010-07-30 2014-09-17 株式会社モルテン エアマット装置
PL2611408T3 (pl) 2010-09-01 2020-01-31 Huntleigh Technology Limited Urządzenia i sposoby podparcia pacjenta
EP3132781B1 (en) 2010-10-05 2022-04-13 Dabir Surfaces, Inc. Support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01999978B (zh) * 2010-12-02 2014-03-26 无锡尚瑞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双层脉冲气循环防褥疮坐垫
KR101213400B1 (ko) 2011-12-05 2012-12-21 주식회사 세라젬셀루피딕 매트리스의 압력조절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5555738B2 (ja) * 2012-04-11 2014-07-23 フランスベッド株式会社 マットレス装置
MX359745B (es) * 2012-08-21 2018-10-09 Huntleigh Technology Ltd Dispositivo para el traslado de pacientes.
JP6091113B2 (ja) * 2012-08-31 2017-03-08 株式会社モルテン エアマットレス
KR101402377B1 (ko) 2012-10-04 2014-06-03 주식회사 세라젬셀루피딕 매트리스 및 매트리스의 압력 제어 방법
CN103784284A (zh) * 2012-10-29 2014-05-14 陈鼎然 气垫床控制器的气压调控方法
KR101529133B1 (ko) * 2013-08-27 2015-06-16 함의신 3차원 벨로우즈 용착방법 및 그 용착장치 및 그 벨로우즈
EP2949239B1 (en) * 2014-04-21 2017-05-24 Hivix Co., Ltd. Cells for air mattress, and air mattress
JP6284499B2 (ja) * 2014-05-28 2018-02-28 株式会社タイカ 流体充填敷物
RU2692015C2 (ru) * 2014-09-08 2019-06-19 Идеэн Апс Надувная воздушная подушка с датчиком давления
KR101681468B1 (ko) * 2015-09-22 2016-12-02 전북대학교병원 중환자용 에어 매트리스
CN106551764A (zh) * 2015-09-24 2017-04-05 唐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气垫床的囊内输气结构
KR20170065856A (ko) * 2015-12-04 2017-06-14 휴먼플러스(주) 스마트 에어 매트리스를 포함한 헬스 케어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945693B1 (ko) * 2016-12-08 2019-02-08 주식회사 아임삭 냉수 매트
KR101876500B1 (ko) * 2017-03-07 2018-07-10 박재윤 진단의료장비용 에어 매트리스
JPWO2019031271A1 (ja) * 2017-08-11 2020-07-09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セル式マットレス
WO2020081908A1 (en) * 2018-10-18 2020-04-23 Unisoft Medical Corporation Cell bladder, expandable bladder, port system and attachment system
CN109124162B (zh) * 2018-11-16 2021-06-04 深圳市联奕实业有限公司 软硬度可调的床垫
KR102235062B1 (ko) * 2019-09-17 2021-04-01 주식회사 영화의료기 능동적 체압 분산형 에어 셀 매트리스
US11344461B2 (en) * 2020-07-17 2022-05-3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upport cushion liners comprising artificial muscles
KR102621414B1 (ko) * 2021-06-24 2024-01-05 정한상 온열기능이 구비된 욕창방지용 매트리스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44457A (ja) * 1990-02-23 1991-10-3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エアマット
JPH03115039U (zh) * 1990-02-28 1991-11-27
JPH09140510A (ja) * 1995-11-27 1997-06-03 France Bed Co Ltd マットレス装置
JP2002065405A (ja) * 2000-08-28 2002-03-05 Molten Corp エアマ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5039A (ja) 1989-09-29 1991-05-16 Konica Corp 給紙センサ
US5243723A (en) * 1992-03-23 1993-09-14 Innovative Medical Systems, Inc. Multi-chambered sequentially pressurized air mattress with four layers
JPH06335501A (ja) * 1993-05-27 1994-12-06 Tokyo Electric Co Ltd エアーマット装置
JPH0898860A (ja) * 1994-09-30 1996-04-16 Okamoto Ind Inc 床ズレ防止マット
JPH08117294A (ja) * 1994-10-25 1996-05-14 Okamoto Ind Inc 床ズレ防止マット
JPH08164169A (ja) 1994-12-13 1996-06-25 Keepu:Kk 医療用エアーマット
US5890245A (en) * 1996-11-05 1999-04-06 Therapy Concepts, Inc. Disposable ventilating mattres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5918336A (en) * 1997-07-14 1999-07-06 Apex Medical Corp. Structure of alternately inflated/deflated air bed
JP3290159B2 (ja) * 1998-06-03 2002-06-10 株式会社モルテン エアマット
CH693299A5 (de) * 1999-07-15 2003-05-30 Doc Ag Polster, insbesondere Matratze.
US6855158B2 (en) * 2001-09-11 2005-02-15 Hill-Rom Services, Inc. Thermo-regulating patient support structure
JP4156298B2 (ja) * 2002-08-22 2008-09-24 三和化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マットレス
US20040107503A1 (en) * 2002-12-09 2004-06-10 Eezcare Medical Corp. Inflation body structure for an air mattress
TWI279228B (en) * 2003-06-18 2007-04-21 Tsung-Hsi Liu Width-adjustable air mattress bed structure
CN2694837Y (zh) * 2004-04-16 2005-04-27 巫新财 多层式空气床
JP3115039U (ja) * 2005-07-22 2005-11-04 株式会社ケープ エアマットレス
CA2620256A1 (en) * 2005-08-25 2007-03-01 Molten Corporation Air mattres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44457A (ja) * 1990-02-23 1991-10-3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エアマット
JPH03115039U (zh) * 1990-02-28 1991-11-27
JPH09140510A (ja) * 1995-11-27 1997-06-03 France Bed Co Ltd マットレス装置
JP2002065405A (ja) * 2000-08-28 2002-03-05 Molten Corp エアマッ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0732B1 (en) 2017-03-09 2018-09-11 Tangtring Seating Technology Inc. Air bag module of inflatable mattr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0043A (en) 2009-10-01
US8127386B2 (en) 2012-03-06
CN101883550B (zh) 2014-06-11
JP5331007B2 (ja) 2013-10-30
KR101503099B1 (ko) 2015-03-16
JPWO2009072253A1 (ja) 2011-04-21
WO2009072253A1 (ja) 2009-06-11
US20100263131A1 (en) 2010-10-21
KR20100090784A (ko) 2010-08-17
CN101883550A (zh)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4285B (zh) 具有在上下方向疊層複數層氣墊層之氣墊
JP5780643B2 (ja) マットレス
EP0766525B1 (en) Person supporting device
US8959685B2 (en) Cushion cell and cushion body using the same
US8635726B2 (en) Cushion bladder with middle layer having gaps and various positioned interior welds
EP0920271B1 (en) Alternating pressure pad
US20100205750A1 (en) Inflatable cellular mattress with alternating zones of inflated cells
WO2013014946A1 (ja) マットレス
JPH06510436A (ja) 好ましい形状を有する座具クッション
WO2007045833A2 (en) Pressure relieving cushion
JP6670667B2 (ja) エアーマットレス及びエアーマットレス装置
JP2005218731A (ja) 床ずれ防止マット
WO2019187164A1 (ja) エアセル及びエアマットレス
CN212394416U (zh) 一种三层结构的气垫
JP6605128B2 (ja) 多層クッション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マットレス
JP6865309B2 (ja) マットレス装置及びベッド装置
CN212140791U (zh) 气囊翻身床垫
CN217987152U (zh) 一种弹性效率好的高弹床垫
CN216777421U (zh) 一种便孔床垫
US20070056114A1 (en) Multi-zone coil construction airbed
US20170143131A1 (en)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for support surface
JP3230622U (ja) クッション体
KR200250986Y1 (ko) 교대로팽창/수축되는에어매트
WO2007030615A1 (en) Multi-zone coil construction airbed
TWM637168U (zh) 一片式氣墊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