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7081B - 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7081B
TWI407081B TW098132086A TW98132086A TWI407081B TW I407081 B TWI407081 B TW I407081B TW 098132086 A TW098132086 A TW 098132086A TW 98132086 A TW98132086 A TW 98132086A TW I407081 B TWI407081 B TW I4070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light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2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1749A (en
Inventor
En Feng Hsu
Chi Chieh Liao
Chih Hung Lu
Tsung Yi Su
Original Assignee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xart Imaging Inc filed Critical Pixart Imaging Inc
Priority to TW098132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7081B/zh
Priority to US12/842,045 priority patent/US8514375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111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1749A/zh
Priority to US13/288,035 priority patent/US9645681B2/en
Priority to US13/939,197 priority patent/US874976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7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70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3/00Measuring distances in line of sight; Optical rangefinders
    • G01C3/02Details
    • G01C3/06Use of electric means to obtain final indication
    • G01C3/08Use of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3/00Measuring distances in line of sight; Optical rangefinders
    • G01C3/02Details
    • G01C3/06Use of electric means to obtain final indication
    • G01C3/08Use of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C3/085Use of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with electronic parallax measur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測距裝置,更明確地說,係有關於一種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
在先前技術中,測距裝置係對待測物發射偵測光,並接收由待測物反射偵測光所產生之反射光。測距裝置可藉由反射光之成像位置之差異以推算測距裝置與待測物之間的距離。然而,測距裝置在感測待測物所產生之反射光時,會同時受到背景光與閃爍現象(如因電源系統之頻率而造成的日光燈閃爍)的影響,而產生量測誤差,得到不正確的待測距離。除此之外,於生產過程中,當組裝測距裝置時,由於測距裝置內部之元件之位置會因組裝誤差而產生偏移或旋轉角度,因此測距裝置在量測距離時會受到組裝誤差之影響,而得到不正確的待測距離,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該測距裝置具有一發光元件、一第一鏡頭與一影像感測器。該發光元件用來發出一偵測光射向一待測物,以使該待測物產生一反射光。該第一鏡頭用來匯聚一背景光或該反射光。該影像感測器用來感測該第一鏡頭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以產生M個光感測訊號。該測距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發光/感測控制電路,以及一距離計算電路。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用於一距離感測階段時,控制該發光元件發光,且同時控制該影像感測器感測該第一鏡頭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以產生M個第一光感測訊號,於一雜訊感測階段內控制該發光元件不發光,且同時控制該影像感測器感測該第一鏡頭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以產生M個第二光感測訊號。M代表正整數。該距離計算電路,用來根據該M個第一光感測訊號與該M個第二光感測訊號,以判斷該反射光於該影像感測器上之一成像位置,並根據該成像位置、該第一鏡頭之一焦距、該發光元件與該影像感測器之間之一預定距離,以計算該測距裝置與該待測物之間之一待測距離。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用來校正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一測距裝置之校正方法。該測距裝置之一發光元件發射一偵測光至一待測物,並反射回該測距裝置之一影像感測器,以得到一第一成像位置,該測距裝置可根據該第一成像位置、該測距裝置之一第一鏡頭之一焦距、該發光元件與該影像感測器之間之一預定距離,以計算該測距裝置與該待測物之間之一待測距離。該校正方法包含該測距裝置之該發光元件發出該偵測光至一校正物,並反射回該測距裝置之該影像感測器,以得出一第二成像位置、根據一已知距離、該第二成像位置,以計算出用來校正該測距裝置之一組裝誤差角度之一校正參數,以及該測距裝置根據該校正參數以計算出經校正後之該待測距離。該測距裝置與該校正物之間之距離係為該已知距離。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藉由將測距裝置中之影像感測器所感測之光感測訊號,移除掉背景光與閃爍光的部分,來降低背景光與閃爍現象之影響。除此之外,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校正方法,來校正測距裝置之組裝誤差,以提高測距的精確度。
請參考第1圖與第2圖。第1圖與第2圖係為說明本發明之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100之結構及工作原理之示意圖。測距裝置110用來量測待測物MO與測距裝置100之間之待測距離DM 。測距裝置100包含一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一發光元件120、一影像感測器130、一距離計算電路140、一參數計算電路150,以及一鏡頭LEN1 。測距裝置100之內部各元件之耦接關係如第1圖所示,故不再贅述。
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用來產生發光脈衝訊號SLD 、快門脈衝訊號SST 、階段訊號SP 、讀取訊號SRE ,以及已知距離訊號SD 。測距裝置100於測距時可分為兩階段:1.距離感測階段;2.雜訊感測階段。當測距裝置100於距離感測階段時,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同時產生表示「發光」之發光脈衝訊號SLD 與表示「開啟」之快門脈衝訊號SST ,且二者的脈衝寬度皆為TC ;然後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再同時產生表示「讀取」之讀取訊號SRE 與表示「總和」之階段訊號SP ,且二者的脈衝寬度皆為TR 。當測距裝置100於雜訊感測階段時,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產生表示「開啟」之快門脈衝訊號SST 且同時發光脈衝訊號SLD 表示「不發光」,且快門脈衝訊號的脈衝寬度為TC ;然後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再同時產生表示「讀取」之讀取訊號SRE 與表示「雜訊」之階段訊號SP ,且二者的脈衝寬度皆為TR
發光元件120,用來根據發光脈衝訊號SLD ,以發出偵測光LID 射向待測物MO,以使待測物MO產生反射光LRD 。更明確地說,當發光脈衝訊號SLD 表示「發光」時,發光元件120發出偵測光LID 射向待測物MO;當發光脈衝訊號SLD 表示「不發光」時,發光元件120不發出偵測光LID 。此外,發光元件120可為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或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當發光元件120為發光二極體時,測距裝置100可選擇性地包含一鏡頭LEN2 ,以用來匯聚偵測光LID 以射向待測物MO。
鏡頭LEN1 用來匯聚背景光LB 或反射光LRD 至影像感測器130。影像感測器130包含M個並排的感測單元CS1 ~CSM ,且每個感測單元之寬度皆等於畫素寬度WPIX’ 意即M個並排的感測單元CS1 ~CSM 之總寬度為M×WPIX 。感測單元CS1 ~CSM 用來根據快門脈衝訊號SST ,以感測鏡頭LEN1 所匯聚之光之能量。更明確地說,當快門脈衝訊號SST 表示「開啟」時,感測單元CS1 ~CSM 感測鏡頭LEN1 所匯聚之光(如背景光LB 或反射光LRD )之能量以據以產生光感測訊號;當快門脈衝訊號SST 表示「關閉」時,感測單元CS1 ~CSM 不感測鏡頭LEN1 所匯聚之光之能量。舉例來說,當快門脈衝訊號SST 表示「開啟」時,感測單元CS1 感測鏡頭LEN1 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並據以產生光感測訊號SLS1 ;感測單元CS2 感測鏡頭LEN1 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並據以產生光感測訊號SLS2 ;依此類推,感測單元CSM 感測鏡頭LEN1 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並據以產生光感測訊號SLSM 。此外,當讀取訊號SRE 表示「讀取」時,感測單元CS1 ~CSM 分別輸出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距離計算電路140包含複數個儲存單元,分別用來儲存感測單元CS1 ~CSM 所輸出之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且根據階段訊號SP ,設定所接收之光感測訊號之屬性。在本實施例中,以距離計算電路140包含M個儲存單元M1 ~MM 作舉例說明。當階段訊號SP 表示「總和」時,儲存單元M1 ~MM 將所接收之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設定為正,意即所接收之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根據階段訊號SP 表示「總和」而被標記為正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當階段訊號SP 表示「雜訊」時,儲存單元M1 ~MM 將所接收之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設定為負,意即所接收之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根據階段訊號SP 表示「雜訊」而被標記為負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距離計算電路140便可根據正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與負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計算出待測距離DM 。以下將說明距離計算電路140計算待測距離DM 之工作原理。
如第2圖左半部所示,於距離感測階段內,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會產生代表「發光」之發光脈衝訊號SLD ,而使得發光元件120發出偵測光LID 射向待測物MO,以使待測物MO產生反射光LRD 。此時,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產生代表「開啟」之快門脈衝訊號SST ,而使得感測單元CS1 ~CSM 感測反射光LRD 與背景光LB 之能量,以分別產生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然後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會輸出代表「讀取」之讀取訊號SRE ,以使影像感測器130輸出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至距離計算電路140,且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會產生代表「總和」之階段訊號SP 以指示距離計算電路140此時所接收之光感測訊號係為距離感測階段內之光感測訊號,意即為正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設於距離感測階段內,反射光LRD 主要匯聚成像於感測單元CSK ,則此時距離計算電路140所接收之正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之值如第2圖右上半部所示,感測單元CSK 同時感測到背景光LB 與反射光LRD (意即待測物MO成像於感測單元CSK 上)。因此,感測訊號SLSK+ 係等於感測單元CSK 感測背景光LB 所累積之能量BK 加上感測單元CSK 感測反射光LRD 所累積之能量RK ,而其他感測單元則只接收到背景光LB 。因此,感測訊號SLS1+ 係等於感測單元CS1 感測背景光LB 所累積之能量B1 ;感測訊號SLS21+ 係等於感測單元CS2 感測背景光LB 所累積之能量B2 ;依此類推,感測訊號SLSM+ 係等於感測單元CSM 感測背景光LB 所累積之能量BM
如第2圖左半部所示,於雜訊感測階段內,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會產生代表「開啟」之快門脈衝訊號SST ,而使得感測單元CS1 ~CSM 感測鏡頭LEN1 所匯聚之光,以產生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然而,此時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會產生代表「不發光」之發光脈衝訊號SLD ,因此發光元件120不會發出偵測光LID 射向待測物MO,且待測物MO也不會產生反射光LRD 。然後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會輸出代表「讀取」之讀取訊號SRE ,以使影像感測器130輸出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至距離計算電路140,且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會產生代表「雜訊」之階段訊號SP 以指示距離計算電路140此時所接收之光感測訊號係為雜訊感測階段內之光感測訊號,意即為負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此時距離計算電路140所接收之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之值如第2圖右下半部所示。由於快門脈衝訊號SST 於距離感測階段與雜訊感測階段之脈衝寬度相同(皆為時間長度Tc )。因此感測單元CS1 ~CSM 在距離感測階段與雜訊感測階段所產生之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對應於背景光LB 累積的部分會相等。換句話說,正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中之背景光累積的能量會等於負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中之背景光累積的能量(B1 ~BM )。
在經過距離感測階段與雜訊感測階段後,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會產生代表「計算距離」之階段訊號SP 。此時距離計算電路140會將儲存單元中的正光感測訊號與負光感測訊號相減,並選出相減之後所儲存的值最大的儲存單元並據以判斷反射光LRD 於影像感測器130上之成像位置。也就是說,距離計算電路140之儲存單元M1 ~MM 所儲存之值係分別等於正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之值減去負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之值。更明確地說,儲存單元M1 儲存正光感測訊號SLS1+ 與負光感測訊號SLS1- ,由於正光感測訊號SLS1+ 等於B1 且負光感測訊號SLS1- 等於B1 ,因此儲存單元M1 經過相減之後所儲存之值為零;儲存單元M2 儲存正光感測訊號SLS2+ 與負光感測訊號SLS2- ,由於正光感測訊號SLS2+ 等於B2 且負光感測訊號SLS2- 等於B2 ,因此儲存單元M2 經過相減之後所儲存之值為零;依此類推,儲存單元MK 儲存正光感測訊號SLSK+ 與負光感測訊號SLSK- ,由於正光感測訊號SLS2+ 等於(BK +RK )且負光感測訊號SLS2- 等於BK ,因此儲存單元MK 餘香減之後所儲存之值為RK ;儲存單元MM 儲存正光感測訊號SLSM+ 與負光感測訊號SLSM- ,由於正光感測訊號SLSM+ 等於BM 且負光感測訊號SLSM- 等於BM ,因此儲存單元MM 相減之後所儲存之值為零。換句話說,在儲存單元M1 ~MM 之中,儲存單元MK 之值等於RK ,而其他儲存單元之值皆等於零,因此距離計算電路140可據以選擇儲存單元MK ,意即儲存單元MK 所儲存之光感測訊號具有對應於反射光LRD 之能量。由於儲存單元MK 係為儲存感測單元CSK 所產生之光感測訊號,因此距離計算電路140可判斷出待測物MO所產生之反射光LRD 主要匯聚成像於感測單元CSK 。如此,距離計算電路140可更進一步地根據待測物MO所產生之反射光LRD 主要匯聚成像於感測單元CSK ,而由下式推算出第1圖中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DCS =K×WPIX ...(1);
此外,由於在第1圖中鏡頭LEN1 之焦點OF1 與感測單元CS1 之間所形成之直線LF 係平行於偵測光LID ,因此偵測光LID 及反射光LRD 之夾角θ1 與直線LF 及反射光LRD 之夾角θ2 相等。換句話說tanθ1 與tanθ2 之關係可以下式表示:
tanθ1 =L/DM =tanθ2 =DCS /DF ...(2);
其中L代表發光元件120與影像感測器130(偵測光LID 與直線LF )之間之預定距離、DCS 代表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F 代表鏡頭LEN1 之焦距。根據式(2),待測距離DM 可以下式表示:
DM =(DF ×L)/DCS ...(3);
因此,距離計算電路140可藉由式(1)先計算出成像位置DCS ,再藉由式(3),根據預定距離L、焦距DF ,以計算出待測距離DM
綜上所述,在測距裝置100之中,於距離感測階段內,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控制發光元件120發出偵測光LID 射至待測物MO,且將感測單元CS1 ~CSM 感測鏡頭LEN1 所匯聚之光(如反射光LRD 與背景光LB )而據以產生之正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儲存於儲存單元M1 ~MM 。於雜訊感測階段內,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控制發光元件120不發出偵測光LID ,且將感測單元CS1 ~CSM 感測鏡頭LEN1 所匯聚之光(如背景光LB )而據以產生之負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儲存於儲存單元M1 ~MM 。此時,儲存單元M1 ~MM 之值會等於正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減去負光感測訊號SLS1 ~SLSM- 。因此,對應於反射光LRD 所匯聚之感測單元CSK 之儲存單元MK 之值會大於其他儲存單元之值。如此,距離計算電路140可判斷出反射光LRD 所匯聚之感測單元CSK ,並據以計算出反測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因此,距離計算電路140可根據成像位置DCS 、鏡頭LEN1 之焦距DF 、預定距離L以計算出待測距離DM
此外,在測距裝置100中,距離感測階段與雜訊感測階段可反覆進行多次(如Y次),以使儲存單元M1 ~MM 可儲存對應於Y個距離感測階段之正光感測訊號,與對應於Y個雜訊感測階段之負光感測訊號。由於每個距離感測階段之正光感測訊號對應於背景光之能量之部分,會被對應的雜訊感測階段之負光感測訊號所抵銷,因此除了對應於反射光LRD 所匯聚成像之感測單元CSK 之儲存單元MK 之值會等於(Y×RK )之外,其他儲存單元之值皆等於零。如此一來,即使因反射光LRD 之能量較弱而使感測單元CSK 所據以累積之能量RK 較小,測距裝置100仍可藉由進行多次的距離感測階段與雜訊感測階段(也就是說,將Y變大),以放大儲存單元MK 之值與其他儲存單元之間的差異,而讓距離計算電路140可正確地找出具有最大值之儲存單元MK ,並據以計算出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以提高準確度。
請參考第3圖。第3圖係為說明測距裝置100減少閃爍現象之工作原理之示意圖。由於一般室內光源所接收之電源為交流電,因此除了背景光LB 外,另一部分之背景光(閃爍光)LF 會受到交流電之頻率之影響而閃爍。舉例而言,室內之日光燈之電源係為交流電,因此日光燈所發射之光會受到交流電之頻率之影響而閃爍。在第3圖中,設交流電之週期為TF (如交流電之頻率為60Hz、交流電之週期為0.0167秒)。交流電之功率P會隨著時間不停的變動,因此閃爍光LF 之功率也會隨著時間不停的變動。然而,交流電之功率P每隔半交流電週期(TF /2)就會循環一次。舉例而言,當時間為T時,交流電之功率P等於PT ;則當時間為(T+TF /2)時,交流電之功率P仍等於PT 。又閃爍光LF 之功率係正比於交流電之功率P,因此閃爍光LF 之功率會類似交流電之功率,以每隔半交流電週期(TF /2)就會循環一次。如此一來,在測距裝置100中,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可藉由控制距離感測階段(如第3圖所示之T1+ 與T2+ )與雜訊感測階段(如第3圖所示之T1- 與T2- )之時間間隔等於半交流電週期(TF /2),以減低閃爍現象的影響。更明確地說,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控制感測單元CS1 ~CSM 於距離感測階段T1+ (或T2+ )感測對應於交流電之功率P1 (或P2 )之閃爍光LF ,而使得感測單元CS1 ~CSM 所產生之正光感測訊號對應於閃爍光LF 之部份會等於F11 ~FM1 (或F12 ~FM2 )。且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控制距離感測階段T1+ (或T2+ )與雜訊感測階段T1- (或T2- )之時間間隔等於半交流電週期TF /2(如0.0083秒)。因此,感測單元CS1 ~CSM 於雜訊感測階段T1- (或T2- )內所感測之閃爍光LF 之功率與感測單元CS1 ~CSM 於距離感測階段T1+ (或T2+ )內所感測之閃爍光LF 之功率相同。如此於雜訊感測階段T1- (或T2 )內,感測單元CS1 ~CSM 所產生之負光感測訊號對應於閃爍光LF 之部分也會等於F11 ~FM1 (或F12 ~FM2 )。因此,距離感測階段T1+ (或T2+ )之正光感測訊號對應於閃爍光LF 之部分,會被對應的雜訊感測階段T1- (或T2- )之負光感測訊號所抵銷。換句話說,除了對應於反射光LRD 所匯聚成像之感測單元CSK 之儲存單元MK 之值會等於RK 之外,其他儲存單元之值皆等於零。因此即使感測單元CS1 ~CSM 會感測到閃爍光LF ,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仍可藉由控制距離感測階段T1+ 或T2+ 分別與雜訊感測階段T1- 或T2- 之時間間隔等於半交流電週期(TF /2),以減低閃爍現象的影響,而使距離計算電路140可正確地判斷出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且計算出待測距離DM
由於在生產過程中,當組裝測距裝置100時,測距裝置100內部之元件之位置會因組裝誤差而產生偏移,因此測距裝置100在量測距離時會受到組裝誤差之影響。因此測距裝置100所包含之參數計算電路150係用來校正測距裝置100之組裝誤差。以下將說明參數計算電路150之工作原理。
參數計算電路150接收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所輸出之距離訊號SD ,而得到已知距離DC1 與已知距離DC2 。其中已知距離DC1 係為校正物CO1 與測距裝置100之間之距離,已知距離DC2 係為校正物CO2 與測距裝置100之間之距離。藉由如同第2圖所述之方法,發光元件120發出偵測光LID 射向校正物CO1 或CO2 ,而使參數計算電路150可根據影像感測器130所輸出之光感測訊號而得到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並據以校正測距裝置100之組裝誤差角度。
首先假設發光元件120因組裝誤差而使發光元件120所發出之偵測光LID 旋轉發光誤差角度θLD
請參考第4圖。第4圖係為說明校正發光元件120所發出之偵測光LID 之發光誤差角度θLD 之方法之示意圖。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控制發光元件120發射偵測光LID 射向校正物CO1 。其中校正物CO1 與測距裝置100之距離為已知距離DC1 。由於偵測光LRD 受到發光元件120之組裝誤差之影響,因此偵測光LID 會以一發光誤差角度θLD 入射校正物CO1 ,而校正物CO1 反射偵測光LID 所產生之反射光LRD 會匯聚成像於感測單元CSI 。偵測光LID 與反射光LRD 之夾角為θ1I ,而直線LF 與反射光LRD 之夾角為θ2I 。如第4圖所示,由於直線LF 係平行於校正物之平面之法線,因此(θ1ILD )會等於θ2I 。也就是說,tan(θ1ILD )等於tanθ2I 。因此可得下列公式:
DC1 =1/[1/(DF ×L)×DCSI +B]...(4);
B=tanθLD /L...(5);
其中B代表用來校正發光誤差角度θLD 之校正參數、DCSI 代表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因此,參數計算電路150根據式(4)可計算得到校正參數B。如此,參數計算電路150可透過參數訊號SAB 以輸出校正參數B至距離計算電路140,以使距離計算電路140可將式(2)校正如下式,以計算經校正後之待測距離DM
DM =1/[1/(DF ×L)×DCS +B]...(6);
因此,即使測距裝置100因組裝誤差而使發光元件120所發出之偵測光LID 旋轉發光誤差角度θLD ,測距裝置100仍可藉由參數計算電路150計算出可校正發光誤差角度θLD 之校正參數B,以讓距離計算電路140根據校正參數B、鏡頭LEN1 之焦距DF 、預定距離L,以及量測待測物MO時反射光之成像位置DCS ,而正確地計算出待測距離DM
請參考第5圖與第6圖。第5圖、第6圖係為說明因組裝誤差而使影像感測器130旋轉感測誤差角度θCS1 與θCS2 之校正方法之示意圖。第5圖係為測距裝置100之上視圖。如第5圖所示,影像感測器130之感測誤差角度θCS1 係處於XY平面上。第6圖係為測距裝置100之側視圖。此外,從第6圖可看出影像感測器130所旋轉之感測誤差角度θCS1 與θCS2 。發光/感測控制電路110控制發光元件120發射偵測光LID 射向校正物CO2 ,其中校正物CO2 與測距裝置100之距離為已知距離DC2 。此時假設發光元件120沒有組裝誤差(意即假設發光誤差角度θLD 為零),偵測光LID 會入射校正物CO1 ,而校正物CO1 反射偵測光LID 所產生之反射光LRD 會匯聚成像於感測單元CSJ 。偵測光LID 與反射光LRD 之夾角為θ1J ,而直線LF 與反射光LRD 之夾角為θ2J 。由第6圖可看出,DCSX 係為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J 投影至X軸之投影距離,且成像位置DCSJ 與投影距離DCSX 之關係可以下式表示:
DCSX =DCSJ ×cosθCS2 ×cosθCS1 ...(6);
又在第5圖中,直線L係與偵測光LID 平行,因此直線L與反射光LRD 之夾角θ2J 係等於偵測光LID 與反射光LRD 之夾角θ1J 。也就是說,tanθ1J 等於tanθ2J 。如此,已知距離DC2 與投影距離DCSX 之關係可以下式表示:
L/DC2 =DCSX /DF ...(7);
因此,根據式(6)與(7)可得到下列公式;
DC2 =1/(A×DCSJ )...(8);
A=(cosθCS2 ×cosθCS1 )/(DF ×L)...(9);
其中A代表用來校正感測誤差角度θCS2 與θCS1 之校正參數。因此,參數計算電路150根據式(8)計算得到校正參數A。如此,參數計算電路150可透過參數訊號SAB 以輸出校正參數A至距離計算電路140,以使距離計算電路140可將式(2)校正如下式,以計算經校正後之待測距離DM
DM =1/(A×DCS )...(10);
由此可知,即使測距裝置100因組裝誤差而使影像感測器130旋轉感測誤差角度θCS1 與θCS2 ,測距裝置100仍可藉由參數計算電路150計算出可校正感測誤差角度θCS2 與θCS1 之校正參數A,以讓距離計算電路140可藉由校正參數A與量測待測物MO時反射光之成像位置DCS ,而正確地計算出待測距離DM
假設測距裝置100因組裝誤差而使發光元件120所發出之偵測光LID 旋轉發光誤差角度θLD ,且同時影像感測器130旋轉感測誤差角度θCS1 與θCS2 。藉由第4圖、第5圖、第6圖之說明可知,測距裝置100可藉由發光元件120發出偵測光LID 至校正物CO1 與CO2 ,以分別得到對應於校正物CO1 之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1 、與對應於校正物CO2 之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2 。又成像位置DCS1 與DCS2 、測距裝置100與校正物CO1 之間的已知距離DC1 、測距裝置100與校正物CO2 之間的已知距離DC2 ,以及校正參數A與B之關係可以下式表示:
DC1 =1/[A×DCS1 +B]...(11);
DC2 =1/[A×DCS2 +B]...(12);
此時,參數計算電路150可根據式(11)與式(12)計算出可校正感測誤差角度θCS1 與θCS2 之校正參數A,以及可校正發光誤差角度θLD 之校正參數B。參數計算電路150可透過參數訊號SAB 以輸出校正參數A與B至距離計算電路140,以使距離計算電路140可將式(2)校正如下式,以計算經校正後之待測距離DM
DM =1/[A×DCS +B]...(13);
如此,即使測距裝置100因組裝誤差而使發光元件120所發出之偵測光LID 旋轉發光誤差角度θLD ,且同時影像感測器130旋轉感測誤差角度θCS1 與θCS2 。測距裝置100仍可藉由參數計算電路150計算出可校正感測誤差角度θCS2 與θCS1 之校正參數A與可校正發光誤差角度θLD 之校正參數B,以讓距離計算電路140可正確地計算出待測距離DM
除此之外,根據式(13)可知,當距離計算電路140計算待測距離DM 時,只需要參數計算電路150所輸出之校正參數A、校正參數B與量測待測物MO時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而不需鏡頭LEN1 之焦距DF 與預定距離L。換句話說,即使在生產過程中,鏡頭LEN1 之焦距DF 有誤差,或是預定距離L因組裝而產生誤差,距離計算電路140仍可根據式(13)以正確地計算出待測距離DM
請參考第7圖。第7圖係為說明本發明之影像感測器之結構之第一實施例700之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影像感測器700之M個感測單元排列成N行K列。在影像感測器700中,每一行感測單元之水平方向(或第7圖所示之X軸之方向)上之位置皆相同。更進一步地說,設感測單元CS11 ~CSNK 之寬度皆為WPIX ,且設感測單元CS11 之左側於水平方向之位置可表示為零,如此,以每一行感測單元之中心來代表其水平方向上之位置,則第1行感測單元CS11 ~CS1K 於水平方向之位置可表示為1/2×WPIX ;第2行感測單元CS21 ~CS2K 於水平方向之位置可表示為3/2×WPIX ;第N行感測單元CSN1 ~CSNK 於水平方向之位置可表示為[(2×N-1)×WPIX ]/2,其他可依此類推,故不再贅述。因此,由上述說明可知,在影像感測器700中,每一列感測單元於水平方向上之位置皆可表示為{1/2×WPIX ,3/2×WPIX ,...,[(2×N-1)×WPIX ]/2),因此每一列感測單元於水平方向上之位置皆相同。
請參考第8圖。第8圖係為說明利用影像感測器700以偵測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之工作原理之示意圖。第8圖之上半部所示之圓圈係用來表示反射光LRD 於影像感測器700成像之位置,也就是說,被圓圈所覆蓋之感測單元,可感測到反射光LRD 之能量,而產生較大之光感測訊號SLS 。為了得到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此時,可將每一行感測單元所產生之光感測訊號SLS 相加(如第8圖下半所示),以得到水平方向(X軸方向)上之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 。舉例而言,根據第1行感測單元CS11 ~CS1K 之光感測訊號相加而產生之累計光感測訊號為SALS1 ;根據第2行感測單元CS21 ~CS2K 之光感測訊號相加而產生之累計光感測訊號為SALS2 ;根據第N行感測單元CSN1 ~CSNK 之光感測訊號相加而產生之累計光感測訊號為SALSN ,其他可依此類推,故不再贅述。由於接收到反射光LRD 之感測單元會產生較高之光感測訊號,因此接近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意即圓圈中心)之感測單元皆會產生較高之光感測訊號。換句話說,若在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 ~SALSN 中,對應於第F行感測單元CSF1 ~CSFK 之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F 具有最大值,則表示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圓圈中心)位於第F行感測單元。如此一來,即可以第F行感測單元於水平方向上之位置來代表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舉例而言,如第8圖所示,第5行感測單元CS51 ~CS5K 所對應之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5 具有最大值,因此可判斷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圓圈中心)位於第5行感測單元,如此一來,即可以第5行感測單元於水平方向上之位置9/2×WPIX 來代表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請參考第9圖。第9圖係為說明本發明之影像感測器之結構之另一實施例900之示意圖。如第9圖所示,影像感測器900之M個感測單元排列成N行K列。相較於影像感測器700,影像感測器900之每一列感測單元與其相鄰之其他列感測單元之水平方向(或第9圖所示之X軸之方向)上之位置相隔一位移距離DSF (在第9圖中係假設位移距離DSF 等於WPIX /2)。舉例而言,第1列感測單元CS11 ~CSN1 於水平方向上之位置可表示為{1/2×WPIX ,3/2×WPIX ,...,[(2×N+1)×WPIX ]/2};第2列感測單元CS12 ~CSN2 於水平方向上之位置可表示為{WPIX ,2×WPIX ,...,[2×N×WPIX ]/2};第K列感測單元CS1K ~CSNK 於水平方向上之位置可表示為{[1/2+(K-1)/2]×WPIX ,[3/2+(K-1)/2]×WPIX ,...,[(2×N-1)/2+(K-1)/2]×WPIX },其他可依此類推,故不再贅述。
請參考第10圖。第10圖係為說明利用影像感測器900以偵測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之工作原理之示意圖。第10圖之上半部所示之圓圈係用來表示反射光LRD 於影像感測器900成像之位置。根據影像感測器900之感測單元CS11 ~CSNK 之光感測訊號而產生之累計光感測訊號為SALS1 ~SALS2N 。其中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 所對應之感測範圍係為水平方向上位置0~WPIX /2,由於在感測單元CS11 ~CSNK 之中,僅有感測單元CS11 之感測範圍涵蓋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 所對應之感測範圍,因此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 係等於感測單元CS11 之光感測訊號之值;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2 所對應之感測範圍係為水平方向上位置WPIX /2~WPIX ,由於在感測單元CS11 ~CSNK 之中,感測單元CS11 與CS12 之感測範圍皆涵蓋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2 所對應之感測範圍,因此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2 係可藉由相加感測單元CS11 與CS21 之光感測訊號而得,其他累計光感測訊號可由類似方法而得,故不再贅述。若在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 ~SALS2N 中,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F 具有最大值,則表示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圓圈中心)位於對應於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F 之水平方向上之位置。舉例而言,如第10圖所示,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0 具有最大值,因此可判斷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圓圈中心)位於對應於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0 之水平方向上之位置。由於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0 所對應之感測範圍係為9/2×WPIX ~5×WPIX ,因此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0 所對應之水平方向上之位置可表示為19/4×WPIX 。如此,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圓圈中心)可以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0 水平方向上之位置19/4×WPIX 來表示。
此外,相較於影像感測器700,影像感測器900具有更高的解析度。舉例而言,當利用影像感測器700來偵測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時,若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圓圈中心)於水平方向上之實際位置為(17/4)×WPIX ,則此時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5 具有最大值,因此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會以影像感測器700之第5行感測單元於水平方向上之位置9/2×WPIX 來表示;若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圓圈中心)於水平方向上之實際位置略為移動,而變成為(19/4)×WPIX ,此時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5 仍然具有最大值,也就是說,雖然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圓圈中心)於水平方向上之實際位置已經從(17/4)×WPIX 變為(19/4)×WPIX ,但是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仍會以影像感測器700之第5行感測單元於水平方向上之位置9/2×WPIX 來表示。
然而,當利用影像感測器900來偵測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時,若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圓圈中心)於水平方向上之實際位置為(17/4)×WPIX ,則此時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9 具有最大值,因此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會以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9 於水平方向上之位置17/4×WPIX 來表示;然而,若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圓圈中心)於水平方向上之實際位置略為移動,而變成為(19/4)×WPIX ,則此時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0 具有最大值,因此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會以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0 於水平方向上之位置19/4×WPIX 來表示。由此可知,利用影像感測器900可更精確地偵測到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更進一步地說,相較於影像感測器700,在影像感測器900中,藉由調整每一列感測單元與其相鄰之其他列感測單元之水平方向上之位置相隔之位移距離,可使影像感測器900具有更高的解析度。
此外,在影像感測器900中,每一列感測單元與其相鄰之其他列感測單元之水平方向(或第9圖所示之X軸之方向)上之位置相隔之位移距離並不限定要相同。舉例而言,第1列感測單元與第2列之感測單元之間之位移距離為WPIX /2,而第2列感測單元與第3列之感測單元之間之位移距離為WPIX /4。此時,仍可第10圖所述之方法以利用影像感測器900來偵測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DCS
請參考第11圖。第11圖係為說明本發明之影像感測器之結構之另一實施例1100之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影像感測器1100之M個感測單元排列成N行Q列。影像感測器1100與700之不同之處在於,影像感測器700之每一感測單元係為一正方形,而影像感測器1100之每一感測單元係為一長方形。舉例而言,影像感測器700之每一感測單元之寬度與高度皆等於WPIX ,而影像感測器1100之每一感測單元之寬度為WPIX ,高度則設計為(WPIX ×K/Q),其中Q<K,也就是說,影像感測器1100之每一感測單元之長邊位於水平方向(X軸方向)上,短邊位於垂直方向上。換句話說,影像感測器1100之每一行感測單元具有與影像感測器700之每一感測單元相同之寬度,且影像感測器1100之每一行感測單元之數目Q雖然少於影像感測器700之每一行感測單元之數目K,但是影像感測器1100之每一行感測單元之總面積仍維持與影像感測器700相同。類似於影像感測器700,影像感測器1100提供M個感測單元所產生之M個感測訊號給距離計算電路,以使距離計算電路計算出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 ~SALSN 。舉例而言,根據第1行感測單元CS11 ~CS1Q 之光感測訊號相加而產生之累計光感測訊號為SALS1 ;根據第2行感測單元CS21 ~CS2Q 之光感測訊號相加而產生之累計光感測訊號為SALS2 ;根據第N行感測單元CSN1 ~CSNQ 之光感測訊號相加而產生之累計光感測訊號為SALSN ,其他可依此類推,故不再贅述。如此一來,距離計算電路可利用第8圖所述之方法,以根據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 ~SALSN 來得到反射光LRD 之成像位置,並進而計算出待測距離DM
相較於影像感測器700,由於在影像感測器1100中,每一感測單元之長邊位於水平方向上而使得每一行感測單元之數目較少(意即Q<K),因此可減少距離計算電路於產生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 ~SALSN 時所需累加之次數。由於影像感測器1100之每一行感測單元之總面積仍維持與影像感測器700相同,因此每一行感測單元所接收到之鏡頭LEN所匯聚之光之能量維持不變。換句話說,當利用影像感測器1100時,可減少距離計算電路於產生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 ~SALSN 時所需處理之運算量,且同時維持累計光感測訊號SALS1 ~SALSN 之訊雜比。此外,在影像感測器1100中,每一感測單元之短邊位於水平方向上,且其寬度仍維持為WPIX 。換句話說,利用影像感測器1100來計算反射光LRD 於水平方向上之成像位置時,其解析度與利用影像感測器700之情況相同。因此,相較於影像感測器700,影像感測器1100可減少距離計算電路所需處理之運算量,並同時維持累計光感測訊號之訊雜比與成像位置於水平方向(意即短邊所位於之方向)上之解析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之測距裝置,藉由將測距裝置中之影像感測器所感測之光感測訊號,移除掉背景光與閃爍光的部分,來降低背景光與閃爍現象之影響。在本發明之影像感測器中,可藉由調整每一列感測單元與其相鄰之其他列感測單元之水平方向上之位置相隔之位移距離,以提高影像感測器之解析度。除此之外,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測距裝置之校正方法。藉由發光元件發出偵測光至一具有第一已知距離之第一校正物與一具有第二已知距離之第二校正物,以分別得出對應於第一校正物之反射光之第一成像位置與對應於第二校正物之反射光之第二成像位置,並根據第一已知距離、該第一成像位置、該第二已知距離以及該第二成像位置,以計算出可校正該測距裝置之內部元件之組裝誤差角度之校正參數。如此,測距裝置可藉由校正參數以正確地計算出待測距離,提供給使用者更大的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測距裝置
110...發光/感測控制電路
120...發光元件
130、700、900、1100...影像感測器
140...距離計算電路
150...參數計算電路
B1 ~BM ...感測背景光之能量
CS1 ~CSM 、CS11 ~CSNK 、CSNQ ...感測單元
LEN1 、LEN2 ...鏡頭
CO1 、CO2 ...校正物
DC1 、DC2 ...已知距離
DCS 、DCSI 、DCSJ ...成像位置
DCSX ...投影距離
DF ...焦距
DM ...待測距離
L...預定距離
LB ...背景光
LID ...偵測光
LF ...直線
LRD ...反射光
MO...待測物
OF ...焦點
P1 、P2 ...功率
RK ...感測反射光之能量
SAB ...參數訊號
SALS 、SALS1 ~SALS2N ...累計光感測訊號
SLD ...發光脈衝訊號
SLS ...光感測訊號
SP ...階段訊號
SRE ...讀取訊號
SST ...快門脈衝訊號
T1+ 、T2+ ...距離感測階段
T1- 、T2- ...雜訊感測階段
TC 、TR ...脈衝寬度
TF ...交流電週期
θ1 、θ2 、θ1I 、θ2I 、θ1J 、θ2J ...角度
θLD ...發光誤差角度
θCS1 、θCS2 ...感測誤差角度
第1圖與第2圖係為說明本發明之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之結構及工作原理之示意圖。
第3圖係為說明測距裝置減少閃爍現象之工作原理之示意圖。
第4圖係為說明校正發光元件所發出之偵測光之發光誤差角度之方法之示意圖。
第5圖與第6圖係為說明因組裝誤差而使影像感測器旋轉感測誤差角度之校正方法之示意圖。
第7圖係為說明本發明之影像感測器之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8圖係為說明利用第7圖之影像感測器以偵測反射光之成像位置之工作原理之示意圖。
第9圖係為說明本發明之影像感測器之結構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10圖係為說明利用第9圖之影像感測器以偵測反射光之成像位置之工作原理之示意圖。
第11圖係為說明本發明之影像感測器之結構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100...測距裝置
110...發光/感測控制電路
120...發光元件
130...影像感測器
140...距離計算電路
150...參數計算電路
CS1 ~CSM ...感測單元
LEN1 、LEN2 ...鏡頭
DCS ...成像位置
DF ...焦距
DM ...待測距離
L...預定距離
LB ...背景光
LID ...偵測光
LF ...直線
LRD ...反射光
MO...待測物
OF ...焦點
SAB ...參數計算電路
SLD ...發光脈衝訊號
SLS ...光感測訊號
SP ...階段訊號
SRE ...讀取訊號
SST ...快門脈衝訊號
θ1 、θ2 ...角度

Claims (26)

  1. 一種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該測距裝置具有一發光元件、一第一鏡頭與一影像感測器,該發光元件用來發出一偵測光射向一待測物,以使該待測物產生一反射光,該第一鏡頭用來匯聚一背景光或該反射光,該影像感測器用來感測該第一鏡頭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以產生M個光感測訊號,該測距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發光/感測控制電路,用於一距離感測階段時,控制該發光元件發光,且同時控制該影像感測器感測該第一鏡頭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以產生M個第一光感測訊號,於一雜訊感測階段內控制該發光元件不發光,且同時控制該影像感測器感測該第一鏡頭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以產生M個第二光感測訊號;其中M代表正整數;以及一距離計算電路,用來根據該M個第一光感測訊號與該M個第二光感測訊號,以判斷該反射光於該影像感測器上之一成像位置,並根據該成像位置、該第一鏡頭之一焦距、該發光元件與該影像感測器之間之一預定距離,以計算該測距裝置與該待測物之間之一待測距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藉由產生一發光脈衝訊號,以控制該發光元件發出該偵測光射向該待 測物,來使該待測物據以產生該反射光;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藉由產生一快門脈衝訊號以控制該影像感測器感測該第一鏡頭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來產生該M個光感測訊號;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藉由產生一讀取訊號,以使該影像感測器輸出該M個光感測訊號至該距離計算電路;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藉由產生一階段訊號以控制該距離計算電路接收該M個第一光感測訊號與該M個第二光感測訊號,以判斷該反射光於該影像感測器上之該成像位置,並根據該成像位置、該第一鏡頭之該焦距、該發光元件與該影像感測器之間之該預定距離,以計算該測距裝置與該待測物之間之該待測距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影像感測器包含:M個感測單元,該M個感測單元係沿著一第一方向排列成Q列,且沿著一第二方向排列成N行,該M個感測單元分別用來根據於該快門脈衝訊號,感測該第一鏡頭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以據以產生該M個光感測訊號,並根據該讀取訊號,以輸出該M個光感測訊號;其中該距離計算電路根據該M個光感測訊號以產生N個累計光感測訊號,並根據該N個累計光感測訊號以計算出該待測物之該待測距離;其中該距離計算電路累加一第H行感測單元中之Q個感測單元所產生之光感測訊號以產生該N個累計光感測訊號之一第H個累計光感測訊號; 其中該M個感測單元之每一感測單元皆為一長方形,每一行感測單元之長邊位於該第一方向上,以減少每一行感測單元之數目,同時維持每一行感測單元所接收到之該第一鏡頭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來減少該距離計算電路於產生該N個累計光感測訊號時所需累加之次數,且同時維持該N個累計光感測訊號之訊雜比,每一感測單元之短邊位於該第二方向上,以維持該影像感測器於該第二方向上之解析度;其中M、N、Q與H皆代表正整數,且1≦H≦M。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影像感測器包含:M個感測單元,分別用來根據於該快門脈衝訊號,感測該第一鏡頭所匯聚之光之能量,以據以產生該M個光感測訊號,並根據該讀取訊號,以輸出該M個光感測訊號;其中M代表正整數。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影像感測器之該M個感測單元係排列成N行K列;該M個感測單元之一第X列感測單元與該M個感測單元之一相鄰的第(X+1)列感測單元於該第一方向上之位置相隔一位移距離;X、N、K皆代表正整數,且1≦X≦(K-1)。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距離計算電路包含:複數個儲存單元,分別用來儲存該M個第一光感測訊號與該M 個第二光感測訊號;其中當該階段訊號表示總和時,該距離計算電路將所接收之該M個第一光感測訊號標記為M個正光感測訊號;其中當該階段訊號表示雜訊時,該距離計算電路將所接收之該M個第二光感測訊號標記為M個負光感測訊號;其中當該階段訊號表示計算距離時,該距離計算電路將該複數個儲存單元所儲存的正光感測訊號與負光感測訊號相減,並選出相減之後所儲存的值最大的儲存單元,以據以判斷該反射光於該影像感測器上之該成像位置,並根據該成像位置、該第一鏡頭之該焦距、該發光元件與該影像感測器之間之該預定距離,以計算該測距裝置與該待測物之間之該待測距離。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於該距離感測階段時,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同時產生該發光脈衝訊號與該快門脈衝訊號,然後產生該讀取訊號與表示總和之該階段訊號;於該雜訊感測階段時,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產生該快門脈衝訊號,然後產生該讀取訊號與表示雜訊之該階段訊號。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當該發光脈衝訊號表示發光時,該發光元件發出該偵測光;當該快門脈衝訊號表示開啟時,該M個感測單元感測該第一鏡頭所匯聚之光之能量;當該讀取訊號表示讀取時,該M個感測單元輸出分別輸出M個第一光 感測訊號或M個第二光感測訊號。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於該距離感測階段內,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產生表示發光之該發光脈衝訊號與表示開啟之該快門脈衝訊號,然後產生表示讀取之該讀取訊號與表示總和之該階段訊號;其中於距離感測階段內,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所產生表示發光之該發光脈衝訊號之脈衝寬度與表示開啟之該快門脈衝訊號之脈衝寬度皆等於一第一預定脈衝寬度。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於該雜訊感測階段內,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產生表示開啟之該快門脈衝訊號,然後產生表示讀取之該讀取訊號與表示雜訊之該階段訊號;其中於該雜訊感測階段內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所產生表示開啟之該快門脈衝訊號之脈衝寬度等於該第一預定脈衝寬度。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於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於該距離感測階段與該雜訊感測階段內所產生表示讀取之該讀取訊號之脈衝寬度皆等於一第二預定脈衝寬度。
  12. 如請求項7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儲存單元之數目等於M;該距離計算電路根據該M個儲存單元之一第K個儲存單元所儲存的值最大,以判斷該反射光主要匯聚成像於該M個感測單元之一第K個感測單元; 其中K代表正整數,且K≦M。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距離計算電路根據反射光主要匯聚成像於該M個感測單元之該第K個感測單元,以根據下式計算出該成像位置:DCS =K×WPIX ;其中DCS 代表該成像位置、WPIX 代表一畫素寬度;其中該M個感測單元之每個感測單元之寬度皆等於該畫素寬度。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當該階段訊號代表計算距離時,該距離計算電路根據下式以計算出該待測距離:DM =(DF ×L)/DCS ;其中DM 代表該待測距離、DF 代表該第一鏡頭之該焦距、L代表該發光元件與該影像感測器之間之該預定距離。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測距裝置,另包含:一第二鏡頭,用來匯聚該偵測光以射向該待測物。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距離感測階段與該雜訊感測階段之時間間隔等於一半交流電週期。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半交流電週期約為0.0083 秒。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測距裝置另包含:一參數計算電路,用來接收該發光/感測控制電路所輸出之一距離訊號,而得到一校正物與該測距裝置之間之一已知距離,並根據該已知距離與量測該校正物時該反射光之一第一成像位置,以計算出用來校正該測距裝置之一組裝誤差角度之一校正參數;該參數計算電路並根據該校正參數,以輸出一參數訊號至該距離計算電路;其中該參數計算電路根據量測該校正物時該影像感測器所輸出之光感測訊號,以得到量測該校正物時該反射光之該第一成像位置。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組裝誤差角度係代表該偵測光所旋轉之一發光誤差角度。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參數計算電路可根據下式以計算出該校正參數:DC1 =1/[1/(DF ×L)×DCSI +B];其中DF 代表該第一鏡頭之該焦距、L代表該發光元件與該影像感測器之間之該預定距離、DC1 代表該已知距離、DCSI 代表該第一成像位置、B代表該校正參數。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校正參數與該發光誤差角度之關係可以下式表示:B=tanθLD /L;其中θLD 代表該發光誤差角度。
  22.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當該距離計算電路接收到該校正參數時,該距離計算電路可根據下式,以計算經校正後之該待測距離:DM =1/[1/(DF ×L)×DCS +B];其中DM 代表該待測距離、DCS 代表該成像位置。
  23.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組裝誤差角度係代表該影像感測器之一第一感測誤差角度與一第二感測誤差角度。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參數計算電路可根據下式以計算出該校正參數:DC2 =1/(A×DCSJ );其中DC2 代表該已知距離、DCSJ 代表該第一成像位置、A代表該校正參數。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該校正參數與該影像感測器之該第一感測誤差角度與該第二感測誤差角度之關係可以下式表示: A=(cosθCS2 ×cosθCS1 )/(DF ×L);其中θCS1 代表該第一感測誤差角度、θCS2 代表該第二感測誤差角度、DF 代表該第一鏡頭之該焦距、L代表該發光元件與該影像感測器之間之該預定距離。
  26.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測距裝置,其中當該距離計算電路接收到該校正參數時,該距離計算電路可根據下式,以計算經校正後之該待測距離:DM =1/(A×DCS );其中DM代表該待測距離、DCS代表該成像位置。
TW098132086A 2009-09-23 2009-09-23 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TWI407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32086A TWI407081B (zh) 2009-09-23 2009-09-23 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US12/842,045 US8514375B2 (en) 2009-09-23 2010-07-23 Distance-measuring device of measuring distance according to variation of imaging location and calibrating method thereof
US13/288,035 US9645681B2 (en) 2009-09-23 2011-11-03 Optical touch display system
US13/939,197 US8749764B2 (en) 2009-09-23 2013-07-11 Distance-measuring device of measuring distance according to variation of imaging location and calibrat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32086A TWI407081B (zh) 2009-09-23 2009-09-23 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1749A TW201111749A (en) 2011-04-01
TWI407081B true TWI407081B (zh) 2013-09-01

Family

ID=43756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2086A TWI407081B (zh) 2009-09-23 2009-09-23 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8514375B2 (zh)
TW (1) TWI4070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5597B (zh) * 2017-01-20 2018-02-21 瑞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測距裝置以及測距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45681B2 (en) 2009-09-23 2017-05-09 Pixart Imaging Inc. Optical touch display system
TWI407081B (zh) * 2009-09-23 2013-09-01 Pixart Imaging Inc 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TWI443308B (zh) * 2009-12-03 2014-07-01 Pixart Imaging Inc 測距裝置、3d影像感測裝置以及光學式觸控系統
US8638425B2 (en) * 2009-12-03 2014-01-28 Pixart Imaging Inc. Distance-measuring device with increased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method thereof
US11609336B1 (en) 2018-08-21 2023-03-21 Innovusion, Inc. Refraction compensation for use in LiDAR systems
JP6202356B2 (ja) * 2012-07-02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
CN103528953A (zh) * 2013-10-22 2014-01-22 天津普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岩心图像采集系统的镜头对焦方法
JP6406856B2 (ja) * 2014-04-07 2018-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9905606B (zh) * 2015-05-07 2020-12-22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件距离计算方法以及物件距离计算装置
TWI557393B (zh) * 2015-10-08 2016-11-11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雷射測距校正方法與應用此方法的裝置
KR102580275B1 (ko) 2016-12-30 2023-09-18 이노뷰전, 인크. 다중파장 라이다 설계
US10942257B2 (en) 2016-12-31 2021-03-09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2D scanning high precision LiDAR using combination of rotating concave mirror and beam steering devices
US11009605B2 (en) 2017-01-05 2021-05-18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MEMS beam steering and fisheye receiving lens for LiDAR system
WO2018129408A1 (en) 2017-01-05 2018-07-12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lidar
US11054508B2 (en) * 2017-01-05 2021-07-06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High resolution LiDAR using high frequency pulse firing
US20180275274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High resolution lidar using multi-stage multi-phase signal modulation, integration, sampling, and analysis
WO2019053896A1 (ja) * 2017-09-15 2019-03-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センサ装置および信号処理方法
CN111542765B (zh) 2017-10-19 2024-08-02 图达通智能美国有限公司 具有大动态范围的lidar
US11493601B2 (en) 2017-12-22 2022-11-08 Innovusion, Inc. High density LIDAR scanning
US11977184B2 (en) 2018-01-09 2024-05-07 Seyond, Inc. LiDAR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hat use multi-plane mirrors
US11675050B2 (en) 2018-01-09 2023-06-13 Innovusion, Inc. LiDAR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9164961A1 (en) 2018-02-21 2019-08-29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Lidar systems with fiber optic coupling
US11391823B2 (en) 2018-02-21 2022-07-19 Innovusion, Inc. LiDAR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high repetition rate to observe far objects
US11422234B2 (en) 2018-02-23 2022-08-23 Innovusion, Inc. Distributed lidar systems
WO2020013890A2 (en) 2018-02-23 2020-01-16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Multi-wavelength pulse steering in lidar systems
CN112292608B (zh) 2018-02-23 2024-09-20 图达通智能美国有限公司 用于lidar系统的二维操纵系统
WO2019245614A2 (en) 2018-03-09 2019-12-26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Lidar safety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289873B2 (en) 2018-04-09 2022-03-29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LiDA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ercising precise control of a fiber laser
WO2019199796A1 (en) 2018-04-09 2019-10-17 Innovusion Ireland Limited Compensation circuitry for lidar receiver system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DE102018209286A1 (de) * 2018-06-11 2019-12-1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Optische oder opto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mit einer Reinigungsvorrichtung
CN114114295A (zh) 2018-06-15 2022-03-01 图达通爱尔兰有限公司 用于聚焦感兴趣的范围的lidar系统和方法
US11579300B1 (en) 2018-08-21 2023-02-14 Innovusion, Inc. Dual lens receive path for LiDAR system
US11860316B1 (en) 2018-08-21 2024-01-02 Innovu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 for debris and water obfuscation compensation for use in LiDAR systems
US11796645B1 (en) 2018-08-24 2023-10-24 Innovusio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uning filters for use in lidar systems
US11614526B1 (en) 2018-08-24 2023-03-28 Innovusion, Inc. Virtual windows for LIDAR safety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579258B1 (en) 2018-08-30 2023-02-14 Innovusion, Inc. Solid state pulse steering in lidar systems
US10960297B2 (en) * 2018-09-17 2021-03-30 Disney Enterpris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cking a physical object using a passive object having a reflective surface
CN114114606B (zh) 2018-11-14 2024-09-06 图达通智能美国有限公司 使用多面镜的lidar系统和方法
US11675055B2 (en) 2019-01-10 2023-06-13 Innovusion, Inc. LiDAR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beam steering and wide angle signal detection
US11486970B1 (en) 2019-02-11 2022-11-01 Innovusion, Inc. Multiple beam generation from a single source beam for use with a LiDAR system
US11977185B1 (en) 2019-04-04 2024-05-07 Seyond, Inc. Variable angle polygon for use with a LiDAR system
CN112114322A (zh) * 2019-06-21 2020-12-22 广州印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飞时测距装置及飞时测距方法
US20230350063A1 (en) * 2020-09-16 2023-11-02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and calibration method
US11966811B2 (en) * 2020-09-28 2024-04-23 Cognex Corporation Machine vision system and method with on-axis aimer and distance measurement assembly
US12061289B2 (en) 2021-02-16 2024-08-13 Innovusion, Inc. Attaching a glass mirror to a rotating metal motor frame
US11422267B1 (en) 2021-02-18 2022-08-23 Innovusion, Inc. Dual shaft axial flux motor for optical scanners
EP4260086A1 (en) 2021-03-01 2023-10-18 Innovusion, Inc. Fiber-base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hannels of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systems
US11555895B2 (en) 2021-04-20 2023-01-17 Innovusion, Inc. Dynamic compensation to polygon and motor tolerance using galvo control profile
US11614521B2 (en) 2021-04-21 2023-03-28 Innovusion, Inc. LiDAR scanner with pivot prism and mirror
WO2022225859A1 (en) 2021-04-22 2022-10-27 Innovusion, Inc. A compact lidar design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ultra-wide field of view
US11662439B2 (en) 2021-04-22 2023-05-30 Innovusion, Inc. Compact LiDAR design with high resolution and ultra-wide field of view
CN117280242A (zh) 2021-05-12 2023-12-22 图达通智能美国有限公司 用于减轻LiDAR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的系统和设备
US11662440B2 (en) 2021-05-21 2023-05-30 Innovusion, Inc. Movement profiles for smart scanning using galvonometer mirror inside LiDAR scanner
US11768294B2 (en) 2021-07-09 2023-09-26 Innovusion, Inc. Compact lidar systems for vehicle contour fitting
CN216356147U (zh) 2021-11-24 2022-04-19 图达通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激光雷达电机、车载激光雷达及车辆
US20230175836A1 (en) * 2021-12-03 2023-06-08 Pixart Imaging Inc. Distance determining system and proximity sensor
US11871130B2 (en) 2022-03-25 2024-01-09 Innovusion, Inc. Compact perception devi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5144A1 (en) * 2000-05-02 2002-02-07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hree-dimensional image capturing device
TW200900658A (en) * 2007-02-22 2009-01-01 Nikon Vision Co Ltd Range measurement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9058B1 (en) 1997-10-10 2003-04-15 Banner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s for multiplication or division of analog signals and optical triangulation distanc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incorporating same
TW374114B (en) 1997-10-28 1999-11-11 Asia Optical Co Ltd Method for decreasing the receiver's noise in laser range finder
US5946081A (en) * 1997-12-08 1999-08-31 Asia Optical C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noise in the receiver of a laser range finder
JP3581031B2 (ja) 1998-11-27 2004-10-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光検出装置
JP2000347096A (ja) 1999-06-04 2000-12-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測光・測距ユニット
US6871017B2 (en) * 2000-09-22 2005-03-22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drive control apparatus for zoom lens system having a switching lens group
JP4530571B2 (ja) * 2001-04-16 2010-08-25 Hoya株式会社 3次元画像検出装置
WO2005052633A1 (de) * 2003-10-29 2005-06-09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Abstandssensor und verfahren zur abstandserfassung
US7847260B2 (en) * 2005-02-04 2010-12-07 Dan Inbar Nuclear threat detection
JP4240023B2 (ja) * 2005-08-31 2009-03-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TWI274845B (en) 2005-10-04 2007-03-01 Univ Nat Formosa Equipment for detecting the object corner and distance using a sole lens
DE102006035022A1 (de) * 2006-07-28 2008-01-31 Carl Zeiss Smt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optischen Komponente, Interferometeranordnung und Beugungsgitter
US20100231692A1 (en) 2006-07-31 2010-09-16 Onliv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motion capture and image reconstruction with transparent makeup
JP4961282B2 (ja) * 2007-07-03 201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09107935A2 (en) 2008-02-28 2009-09-03 Lg Electronics Inc. Virtual optical input device with feedback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1546235B (zh) 2008-03-28 2011-07-27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模块及决定触控面板上压触点位置的方法
DE102008018718B4 (de) 2008-04-14 2010-02-25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Optischer Abstandsmesser und Verfahren zur optischen Abstandsmessung
JP5277703B2 (ja) 2008-04-21 2013-08-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機器
JP5512675B2 (ja) 2008-08-03 2014-06-04 マイクロソフト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ビイ.ヴイ. ローリングカメラシステム
TWM364920U (en) 2009-04-10 2009-09-11 Shen-Jwu Su 3D human face identification device with infrared light source
TWI407081B (zh) * 2009-09-23 2013-09-01 Pixart Imaging Inc 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15144A1 (en) * 2000-05-02 2002-02-07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hree-dimensional image capturing device
TW200900658A (en) * 2007-02-22 2009-01-01 Nikon Vision Co Ltd Range measurement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5597B (zh) * 2017-01-20 2018-02-21 瑞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測距裝置以及測距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749764B2 (en) 2014-06-10
US8514375B2 (en) 2013-08-20
TW201111749A (en) 2011-04-01
US20130293867A1 (en) 2013-11-07
US20110069299A1 (en) 2011-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7081B (zh) 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CN102650691B (zh) 具校正功能的测距系统与方法
CN102346030B (zh) 依据温度校正测距装置量测的待测距离的方法及其装置
TWI443308B (zh) 測距裝置、3d影像感測裝置以及光學式觸控系統
TWI448666B (zh) 依據環境溫度以校正測距裝置所量測之待測物之待測距離之校正方法與其相關裝置
CN102072718B (zh) 利用成像位置差异以测距的测距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JP2010266736A5 (zh)
TWI447355B (zh) 具校正功能之測距系統與方法
TWI476373B (zh) 利用成像位置差異以測距之測距裝置及其校正方法
CN102401647B (zh) 光学测距系统
US10384608B2 (en) Vehicle-mounted stereo camera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the same
CN112255643A (zh) ToF传感装置及其距离检测方法
JP2009186336A (ja) 光学式変位計
JP4610186B2 (ja) ヘッドライトテスターの光度測定方法とその装置
US8269882B2 (en) Diaphragm value recognition
JP3993045B2 (ja) 3次元画像入力装置
TWI435059B (zh) 光學測距系統
JP4289382B2 (ja) 監視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140022538A1 (en) Tilt check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JP7441380B2 (ja) 距離測定装置
US8774656B2 (en) Image position detecto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1296208A (ja) ヘッドライトテスタ光度測定方法とその装置
JP2009276283A (ja) 光位相差検出式の侵入物検知センサ
JPS63198818A (ja) 距離検出装置
JP2002277211A (ja) 光学測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