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3755B - 定焦鏡頭 - Google Patents

定焦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3755B
TWI403755B TW98116861A TW98116861A TWI403755B TW I403755 B TWI403755 B TW I403755B TW 98116861 A TW98116861 A TW 98116861A TW 98116861 A TW98116861 A TW 98116861A TW I403755 B TWI403755 B TW I4037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ixed focus
group
eleventh
twelf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16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4791A (en
Inventor
Kuo Chuan Wang
Yu Hung Chou
Original Assignee
Young Opt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g Optics Inc filed Critical Young Optics Inc
Priority to US12/636,0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794462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024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4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3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3755B/zh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定焦鏡頭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鏡頭(lens),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定焦鏡頭(fixed-focus lens)。
一般投影機若要投影到較大的螢幕,通常需要有較長的投影距離;相對地,若要在較短的投影距離投影大尺寸的畫面,通常需使用特殊廣角鏡頭。
在廣角鏡頭的設計過程中,像差是設計者所面對的一項難題。因此,設計者常會使用各種方式以改善這項難題,例如美國發明專利第6,621,645號、第6,560,041號、第6,999,247號、第6,542,316號、第6,885,506號、第7,184,219號、第7,126,767號、第7,123,426號以及第7,173,777號。
在第6,621,645號以及第6,560,041號專利中,設計者將廣角鏡頭的部分透鏡採用非球面透鏡,然而,在第6,621,645號專利中設計者使用至少一片模造玻璃(molding glass),而在第6,560,041號專利則使用至少三片非球面透鏡,此舉不但造成製造成本增加,更會造成組裝上的困難。相反地,若要使用較少之非球面透鏡且能有效地改善像差,則會使得鏡頭總長增加,投影系統體積變大,例如在第6,999,247號以及第6,542,316號專利中,鏡頭總長皆大於150毫米(mm)。
另一方面,設計者亦會使用較多透鏡數目來修正像差,例如在第6,885,506號以及第7,184,219號的專利中,皆使用超過十四片透鏡,然而此舉卻容易造成組裝上的困難及製造成本的增加。因此,如何設計一種鏡頭,使其能夠兼顧較低的製造成本以及較佳的成像品質便成為相關從業人員所亟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定焦鏡頭,兼具較低成本與較佳的光學特性。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定焦鏡頭,適於配置於一放大側與一縮小側之間,此定焦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群、一第二透鏡群以及一第三透鏡群。第一透鏡群配置於放大側與縮小側之間,且具有負屈光度。第一透鏡群包括由放大側往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及一第三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為一非球面透鏡,且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的屈光度皆為負。第二透鏡群配置於第一透鏡群與縮小側之間,且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透鏡群包括由放大側往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一第七透鏡及一第八透鏡,其中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及第八透鏡的屈光度依序為負、正、正、負、正。第三透鏡群配置於第二透鏡群與縮小側之間,且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透鏡群包括由放大側往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九透鏡、一第十透鏡、一第十一透鏡、一第十二透鏡及一第十三透鏡,其中第九透鏡、第十透鏡、第十一透鏡、第十二透鏡及第十三透鏡的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負、正。此定焦鏡頭符合| F1 /F |<1.35、3.5<| F2 /F |<4.5及4<| F3 /F |<5,其中F1 為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F2 為第二透鏡群的有效焦距,F3 為第三透鏡群的有效焦距,且F為定焦鏡頭的有效焦距。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三透鏡群在定焦鏡頭中的位置維持固定,第一透鏡群適於相對第三透鏡群移動、第二透鏡群適於相對第三透鏡群移動,且第一透鏡群適於相對第二透鏡群移動,以完成對焦。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定焦鏡頭,適於配置於一放大側與一縮小側之間,此定焦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群以及一第二透鏡群。第一透鏡群配置於放大側與縮小側之間,且具有負屈光度。第一透鏡群包括由放大側往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及一第三透鏡,其中第一透鏡為一非球面透鏡,且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的屈光度皆為負。第二透鏡群配置於第一透鏡群與縮小側之間,且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透鏡群包括由放大側往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一第七透鏡、一第八透鏡、一第九透鏡、一第十透鏡、一第十一透鏡、一第十二透鏡及一第十三透鏡,其中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第九透鏡、第十透鏡、第十一透鏡、第十二透鏡及第十三透鏡的屈光度依序為負、正、正、負、正、正、負、正、負、正。 此定焦鏡頭符合| F1 /F |<1.35,4<| F2 /F |<6.5,其中F1 為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F2 為第二透鏡群的有效焦距,且F為定焦鏡頭的有效焦距。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透鏡群在定焦鏡頭中的位置維持固定,第一透鏡群適於相對第二透鏡群移動,以完成對焦。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第九透鏡、第十透鏡、第十一透鏡、第十二透鏡及第十三透鏡各為一球面透鏡。上述之定焦鏡頭可符合7.5<| F1A /F |,且F1A 為第一透鏡的有效焦距。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透鏡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鏡,第二透鏡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彎月形凹透鏡,第三透鏡為一雙凹透鏡。上述之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第九透鏡、第十透鏡、第十一透鏡、第十二透鏡及第十三透鏡之至少其一例如為彎月形透鏡。上述之第四透鏡、第七透鏡及第十二透鏡例如各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鏡,第八透鏡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凹凸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九透鏡、第十一透鏡及第十三透鏡例如各為一雙凸透鏡,且第十透鏡例如為一雙凹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第九透鏡、第十透鏡、第十一透鏡、第十二透鏡及第十三透鏡之至少其中相鄰二個構成一雙膠合透鏡。上述之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可構成一第一雙膠合透鏡,且第十二透鏡與第十三透鏡可構成一第二雙膠合透鏡。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第八透鏡、第九透鏡、第十透鏡、第十一透鏡、第十二透鏡及第十三透鏡之至少其中相鄰三個構成一三膠合透鏡。上述之第九透鏡、第十透鏡及第十一透鏡可構成三膠合透鏡。定焦鏡頭可更包括一孔徑光欄,其配置於第十一透鏡與第十二透鏡之間。
承接上述,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定焦鏡頭包括十三片透鏡,其中最靠近放大側的透鏡採非球面透鏡,且此定焦鏡頭符合|F1 /F|<1.35。此架構能使定焦鏡頭具有較廣的視場角、良好的成像品質、較低的組裝難度及較低的成本。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1,定焦鏡頭100適於配置於一放大側與一縮小側之間,此定焦鏡頭100包括一第一透鏡群110、一第二透鏡群120以及一第三透鏡群130。第一透鏡群110配置於放大側與縮小側之間,且具有負屈光度。第一透鏡群110包括由放大側往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一透鏡112、一第二透鏡114及一第三透鏡116,其中第一透鏡112為一非球面透鏡,且第一透鏡112、第二透鏡114及第三透鏡116的屈光度皆為負。
第二透鏡群120配置於第一透鏡群110與縮小側之間,且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透鏡群120包括由放大側往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121、一第五透鏡123、一第六透鏡125、一第七透鏡127及一第八透鏡129,其中第四透鏡121、第五透鏡123、第六透鏡125、第七透鏡127及第八透鏡129的屈光度依序為負、正、正、負、正。
第三透鏡群130配置於第二透鏡群120與縮小側之間,且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透鏡群130包括由放大側往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九透鏡131、一第十透鏡133、一第十一透鏡135、一第十二透鏡137及一第十三透鏡139,其中第九透鏡131、第十透鏡133、第十一透鏡135、第十二透鏡137及第十三透鏡139的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負、正。
在本實施例中,此定焦鏡頭100符合|F1 /F|<1.35、3.5<|F2 /F|<4.5及4<|F3 /F|<5,其中F1 為第一透鏡群110的有效焦距,F2 為第二透鏡群120的有效焦距,F3 為第三透鏡群130的有效焦距,且F為定焦鏡頭110的有效焦距。因此,定焦鏡頭100具有較廣的視場角。再者,在本實施例中,定焦鏡頭100還包括一孔徑光欄140,其配置於第十一透鏡135與第十二透鏡137之間。
以下內容將舉出定焦鏡頭100之一實施例。需注意的是,下述之表一中所列的數據資料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本發明之後,當可對其參數或設定作適當的更動,惟其仍應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在表一中,間距是指兩相鄰表面間於光軸上之直線距離,舉例來說,表面S1之間距,即表面S1至表面S2間於光軸上之直線距離。備註欄中各透鏡所對應之厚度與阿貝數請參照同列中各間距、厚度與阿貝數對應之數值。
此外,在表一中,表面S1、S2為第一透鏡112的兩表面,表面S3、S4為第二透鏡114的兩表面,表面S5、S6為第三透鏡116的兩表面,表面S7為第四透鏡121面向放大側的表面,表面S8為第四透鏡121與第五透鏡123相連的表面,表面S9為第五透鏡123面向縮小側的表面,表面S10、S11為第六透鏡125的兩表面,表面S12、S13為第七透鏡127的兩表面,表面S14、S15為第八透鏡129的兩表面。
表面S16為第九透鏡131面向放大側的表面,表面S17為第九透鏡131與第十透鏡133相連的表面,表面S18為第十透鏡133與第十一透鏡135相連的表面,表面S19為第十一透鏡135面向縮小側的表面,表面S20為孔徑光欄140的表面,表面S21為第十二透鏡137面向放大側的表面,表面S22為第十二透鏡137與第十三透鏡139相連的表面,表面S23為第十三透鏡139面向縮小側的表面。有關於各表面之曲率半徑、間距等參數值,請參照表一,在此不再重述。
再者,上述之表面S1、S2為非球面,且表面S1、S2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式中,Z為光軸方向之偏移量(sag),c是密切球面(osculating sphere)的半徑之倒數,也就是接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如表格內S1、S2的曲率半徑)的倒數。k是二次曲面係數(conic),r是非球面高度,即為從透鏡中心往透鏡邊緣的高度,而A1、A2、A3、A4、A5...為非球面係數(aspheric coefficient),其中係數A1為0。表二所列出的是表面S1與表面S2的參數值。
由此可知,第一透鏡112為非球面透鏡,因此能有效改善此定焦鏡頭100的畸變(distortion)。在此,第一透鏡112可以塑膠射出成型製造,並且除了第一透鏡112為非球面透鏡外,其餘第二透鏡114至第十三透鏡139各為一球面透鏡,且以玻璃材質製造,因而能有效地降低定焦鏡頭100的製造成本。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三透鏡群130在定焦鏡頭100中的位置固定,第一透鏡群110適於相對第三透鏡群130移動,第二透鏡群120適於相對第三透鏡群130移動,且第一透鏡群110適於相對第二透鏡群120移動。當欲改變成像位置時,即可藉由透鏡群之間的相對移動而完成對焦動作。表三列出了第一透鏡群110與第二透鏡群120所能進行相對移動時的間距範圍。
在本實施例的第一透鏡群110中,第一透鏡112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鏡,第二透鏡114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彎月形透鏡,第三透鏡116例如為一雙凹透鏡。為了進一步使第一透鏡112較易於製造,且降低其對誤差的敏感度,可將第一透鏡112的屈光度設計得較小,亦即使定焦鏡頭100符合7.5<| F1A /F |,其中F1A 為第一透鏡112的有效焦距。
在本實施例的第二透鏡群120中,第四透鏡121與第七透鏡127例如各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鏡,第八透鏡129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凹凸透鏡,且第五透鏡123與第六透鏡125例如各為一雙凸透鏡,其中由於第四透鏡121、第七透鏡127及第八透鏡129為彎月形透鏡,因此能有效地改善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與場曲(field curvature)。
在本實施例的第三透鏡群130中,第九透鏡131、第十一透鏡135及第十三透鏡139例如各為一雙凸透鏡,第十透鏡133例如為一雙凹透鏡,且第十二透鏡137例如為一凸面朝向放大側的凸凹透鏡。在此透鏡群中,第九透鏡131、第十透鏡133及第十一透鏡135可構成一三膠合透鏡,且第十二透鏡137與第十三透鏡139可構成一雙膠合透鏡,此舉能有效改善此定焦鏡頭100的球面像差以及色差(color aberration)。
此外,由於第十三透鏡139為一雙凸透鏡,因此能有效地搜集縮小側的光束,使光束經過此定焦鏡頭100傳遞至放大側,以增加放大側的影像的光強度。
圖2A至圖2D為圖1之定焦鏡頭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在此分別以波長為656nm的紅光、波長588nm的綠光以及波長486nm的藍光作為對象進行模擬。請參考圖2A至圖2D,其中圖2A是橫向光束扇形圖(transverse ray fan plot),其中左上圖為場(field)為0時的橫向光束扇形圖,右上圖為場為0.7時的橫向光束扇形圖,且下圖為場為1時的橫向光束扇形圖。在圖2B中由左至右依序為場曲(field curvature)與畸變(distortion)的圖形。在場曲圖形中,橫軸為與焦平面的距離,而縱軸代表場的大小,縱軸為從0至最大場。在畸變的圖形中,橫軸代表畸變的百分比,而縱軸為從0至最大場。圖2C是縱向色差圖(axial color),在此是以綠光來進行模擬,其中橫軸為與無色差焦面的距離,縱軸為從0至最大場。圖2D是橫向色差圖(lateral color),在此是以綠光為基準來進行模擬,其中橫軸為與波長588nm的光之距離,而縱軸為從0至最大的場。圖2A至圖2D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知本實施例之定焦鏡頭100具有較佳的成像品質。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3,本實施例之定焦鏡頭200與上述定焦鏡頭100(如圖1所繪示)之設計概念類似,而兩者的差異如下所述。在本實施例之定焦鏡頭200中,定焦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群210與一第二透鏡群220,且此定焦鏡頭200符合|F1 /F|<1.35,4<|F2 /F|<6.5,其中F1 為第一透鏡群210的有效焦距,F2 為第二透鏡群220的有效焦距,且F為定焦鏡頭200的有效焦距。
此外,在本實施例的定焦鏡頭200中,各個透鏡的排列順序皆與上述實施例中的定焦鏡頭100相同,在此便不再贅述。
以下內容將舉出定焦鏡頭200之一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表四中,表面S1至S23皆與表一中的相同,且其具有同樣的優點與功效,在此便不再重述。
另外,第二透鏡群220在定焦鏡頭200中的位置維持固定,而第一透鏡群210適於相對第二透鏡群220移動,以完成對焦。表五便說明了第一透鏡群210在定焦鏡頭200中進行相對移動時的間距範圍。
圖4A至圖4D為圖3之定焦鏡頭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在此分別以波長為656nm的紅光、波長588nm的綠光以及波長486nm的藍光作為對象進行模擬。請參考圖4A至圖4D,其中圖4A是橫向光束扇形圖,在圖4B中由左至右依序為場曲與畸變的圖形。圖4C是縱向色差圖,圖4D是橫向色差圖,在此是以綠光為基準來進行模擬。圖4A至圖4D所顯示出的圖形均在標準的範圍內,由此可知本實施例之定焦鏡頭200具有較佳的成像品質。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由於定焦鏡頭的透鏡群中包括十三片透鏡,因此相較於習知的鏡頭,本發明之定焦鏡頭具有減少透鏡數量以簡化機構設計的優點。再者,由於第一片透鏡為非球面透鏡,因此能夠有效改善此定焦鏡頭的畸變,且除此之外的其他透鏡可皆為球面透鏡,以使製造成本能有效地降低。
此外,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定焦鏡頭亦包括彎月形透鏡與膠合透鏡,其中彎月形透鏡能有效地降低球面像差與場曲,而膠合透鏡則能有效地降低球面像差及色差。如此一來,定焦鏡頭便能同時具有較低製造成本以及較佳的成像品質。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
100、200...定焦鏡頭
110、210...第一透鏡群
120、220...第二透鏡群
130...第三透鏡群
112...第一透鏡
114...第二透鏡
116...第三透鏡
121...第四透鏡
123...第五透鏡
125...第六透鏡
127...第七透鏡
129...第八透鏡
131...第九透鏡
133...第十透鏡
135...第十一透鏡
137...第十二透鏡
139...第十三透鏡
140...孔徑光欄
150...玻璃蓋
S1~S25...表面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A至圖2D為圖1之定焦鏡頭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定焦鏡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4A至圖4D為圖3之定焦鏡頭的成像光學模擬數據圖。
100...定焦鏡頭
110...第一透鏡群
112...第一透鏡
114...第二透鏡
116...第三透鏡
120...第二透鏡群
121...第四透鏡
123...第五透鏡
125...第六透鏡
127...第七透鏡
129...第八透鏡
130...第三透鏡群
131...第九透鏡
133...第十透鏡
135...第十一透鏡
137...第十二透鏡
139...第十三透鏡
140...孔徑光欄
150...玻璃蓋
S1~S25...表面

Claims (26)

  1. 一種定焦鏡頭,適於配置於一放大側與一縮小側之間,該定焦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群,配置於該放大側與該縮小側之間,且具有負屈光度,該第一透鏡群包括由該放大側往該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為一非球面透鏡,且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及該第三透鏡的屈光度皆為負;一第二透鏡群,配置於該第一透鏡群與該縮小側之間,且具有正屈光度,該第二透鏡群包括由該放大側往該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一第七透鏡及一第八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及該第八透鏡的屈光度依序為負、正、正、負、正;以及一第三透鏡群,配置於該第二透鏡群與該縮小側之間,且具有正屈光度,該第三透鏡群包括由該放大側往該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九透鏡、一第十透鏡、一第十一透鏡、一第十二透鏡及一第十三透鏡,其中該第九透鏡、該第十透鏡、該第十一透鏡、該第十二透鏡及該第十三透鏡的屈光度依序為正、負、正、負、正,其中,該定焦鏡頭符合|F1 /F|<1.35、3.5<|F2 /F|<4.5及4<|F3 /F|<5,其中F1 為該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F2 為該第二透鏡群的有效焦距,F3 為該第三透鏡群的有效焦距,且F為該定焦鏡頭的有效焦距。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三透鏡群在該定焦鏡頭中的位置維持固定,該第一透鏡群適於相對該第三透鏡群移動、該第二透鏡群適於相對該第三透鏡群移動,且該第一透鏡群適於相對該第二透鏡群移動,以完成對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該第八透鏡、該第九透鏡、該第十透鏡、該第十一透鏡、該第十二透鏡及該第十三透鏡各為一球面透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定焦鏡頭符合7.5<|F1A /F|,且F1A 為該第一透鏡的有效焦距。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鏡,該第二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彎月形凹透鏡,且該第三透鏡為一雙凹透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及該第八透鏡之至少其一為一彎月形透鏡。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七透鏡各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鏡,該第八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凹凸透鏡,且該第五透鏡與該第六透鏡各為一雙凸透鏡。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構成一第一雙膠合透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九透鏡、該第十一透鏡及該第十三透鏡各為一雙凸透鏡,該第十透鏡為一雙凹透鏡,且該第十二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鏡。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九透鏡、該第十透鏡、該第十一透鏡、該第十二透鏡及該第十三透鏡之至少其中相鄰二個構成一第二雙膠合透鏡。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十二透鏡與該第十三透鏡構成該第二雙膠合透鏡。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九透鏡、該第十透鏡、該第十一透鏡、該第十二透鏡及該第十三透鏡之至少其中相鄰三個構成一三膠合透鏡。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九透鏡、該第十透鏡及該第十一透鏡構成該三膠合透鏡。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定焦鏡頭,更包括一孔徑光欄,配置於該第十一透鏡與該第十二透鏡之間。
  15. 一種定焦鏡頭,適於配置於一放大側與一縮小側之間,該定焦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群,配置於該放大側與該縮小側之間,且具有負屈光度,該第一透鏡群包括由該放大側往該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及一第三透鏡,其中該第一透鏡為一非球面透鏡,且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及該第三透鏡的屈光度皆為負;以及一第二透鏡群,配置於該第一透鏡群與該縮小側之間,且具有正屈光度,該第二透鏡群包括由該放大側往該縮小側依序排列之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一第七透鏡、一第八透鏡、一第九透鏡、一第十透鏡、一第十一透鏡、一第十二透鏡及一第十三透鏡,其中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該第八透鏡、該第九透鏡、該第十透鏡、該第十一透鏡、該第十二透鏡及該第十三透鏡的屈光度依序為負、正、正、負、正、正、負、正、負、正,其中,該定焦鏡頭符合|F1 /F|<1.35,4<|F2 /F|<6.5,其中F1 為該第一透鏡群的有效焦距,F2 為該第二透鏡群的有效焦距,且F為該定焦鏡頭的有效焦距。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群在該定焦鏡頭中的位置維持固定,該第一透鏡群適於相對該第二透鏡群移動,以完成對焦。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該第八透鏡、該第九透鏡、該第十透鏡、該第十一透鏡、該第十二透鏡及該第十三透鏡各為一球面透鏡。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定焦鏡頭符合7.5<|F1A /F|,其中F1A 為該第一透鏡的有效焦距。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鏡,該第二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彎月形凹透鏡,該第三透鏡為一雙凹透鏡。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該第八透鏡、該第九透鏡、該第十透鏡、該第十一透鏡、該第十二透鏡及該第十三透鏡之至少其一為一彎月形透鏡。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該第七透鏡及該第十二透鏡各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凸凹透鏡,該第八透鏡為一凸面朝向該放大側的凹凸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九透鏡、該第十一透鏡及該第十三透鏡各為一雙凸透鏡,該第十透鏡為一雙凹透鏡。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該第八透鏡、該第九透鏡、該第十透鏡、該第十一透鏡、該第十二透鏡及該第十三透鏡之至少其中相鄰二個構成一雙膠合透鏡。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與該第五透鏡構成一第一雙膠合透鏡,且該第十二透鏡與該第十三透鏡構成一第二雙膠合透鏡。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該第七透鏡、該第八透鏡、該第九透鏡、該第十透鏡、該第十一透鏡、該第十二透鏡及該第十三透鏡之至少其中相鄰三個構成一三膠合透鏡。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定焦鏡頭,其中該第九透鏡、該第十透鏡及該第十一透鏡構成該三膠合透鏡。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定焦鏡頭,更包括一孔徑光欄,配置於該第十一透鏡與該第十二透鏡之間。
TW98116861A 2008-12-24 2009-05-21 定焦鏡頭 TWI4037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636,030 US7944623B2 (en) 2008-12-24 2009-12-11 Fixed-focus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9380808P 2008-12-24 2008-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4791A TW201024791A (en) 2010-07-01
TWI403755B true TWI403755B (zh) 2013-08-01

Family

ID=42494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16861A TWI403755B (zh) 2008-12-24 2009-05-21 定焦鏡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62872B (zh)
TW (1) TWI4037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483B (zh) * 2010-10-20 2014-07-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CN102455489A (zh) * 2010-10-27 2012-05-1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CN103064174A (zh) * 2011-10-19 2013-04-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镜头
CN102590985B (zh) * 2011-11-15 2013-11-06 深圳市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辩率广角投影镜头及投影仪
CN103439783B (zh) * 2011-11-15 2017-09-12 深圳市亿思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辩率广角投影镜头及投影仪
CN106094185B (zh) * 2016-08-24 2018-05-04 厦门力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广角大通光大像面的变焦镜头
CN107507301A (zh) * 2017-10-19 2017-12-22 南京中高知识产权股份有限公司 高清行车记录仪及其工作方法
CN109445065B (zh) * 2018-11-01 2020-10-16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数字电影放映机的10组13片式镜头结构
CN110376725B (zh) * 2019-07-25 2021-03-12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鱼眼镜头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5817B2 (en) * 2000-09-27 2003-04-08 Minolta Co., Ltd. Zoom lens system
US6885506B2 (en) * 2003-02-05 2005-04-26 Pentax Corporation Wide-angle zoom lens system
US7123426B2 (en) * 2003-12-05 2006-10-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jection lens and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2484A (en) * 1992-01-06 1995-08-1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tro-focus type lens and projection-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2000193884A (ja) * 1998-12-28 2000-07-14 Minolta Co Ltd 撮影レンズ系
JP2003015033A (ja) * 2001-06-28 2003-01-15 Minolta Co Ltd 投射光学系
CN100552487C (zh) * 2006-07-27 2009-10-21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定焦镜头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5817B2 (en) * 2000-09-27 2003-04-08 Minolta Co., Ltd. Zoom lens system
US6885506B2 (en) * 2003-02-05 2005-04-26 Pentax Corporation Wide-angle zoom lens system
US7123426B2 (en) * 2003-12-05 2006-10-1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rojection lens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62872A (zh) 2010-06-30
TW201024791A (en) 2010-07-01
CN101762872B (zh) 2012-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3755B (zh) 定焦鏡頭
TWI720172B (zh) 光學鏡頭
TWI439722B (zh) 定焦鏡頭
CN110346895B (zh) 定焦镜头
TWI427352B (zh) 定焦鏡頭
US7944623B2 (en) Fixed-focus lens
TWI463173B (zh) 變焦鏡頭
JP5041924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TWI418845B (zh) 定焦鏡頭
TWI420138B (zh) 變焦鏡頭
TWI512329B (zh) 變焦鏡頭
US9581795B2 (en) Projection-type video display device
TWI408435B (zh) 投影鏡頭
US8000023B2 (en) Zoom lens
TWI556006B (zh) 投影裝置以及投影鏡頭
TWI705266B (zh) 光學系統及其光學鏡頭
CN117761874A (zh) 定焦镜头
US8422140B2 (en) Fixed focal length lens
JP2008165225A (ja) Led光源
TW201621380A (zh) 攝像鏡頭
TW201321829A (zh) 變焦成像鏡頭
JP5731176B2 (ja) 投射用レンズおよび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TWI410671B (zh) 投影鏡頭
JPH10232349A (ja) 焦点距離可変式レンズ装置
TWI442085B (zh) 投影鏡頭和投影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