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6089B - 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6089B
TWI396089B TW98135120A TW98135120A TWI396089B TW I396089 B TWI396089 B TW I396089B TW 98135120 A TW98135120 A TW 98135120A TW 98135120 A TW98135120 A TW 98135120A TW I396089 B TWI396089 B TW I3960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data
serial
serial devi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35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5350A (en
Inventor
Bo Er Wei
Wei Shiau Suen
Original Assignee
Mox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xa Inc filed Critical Moxa Inc
Priority to TW98135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60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15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5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6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6089B/zh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
一種傳輸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特別係指一種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
串列(serial)裝置係具有串列埠(serial port),且可使用串列埠與其他設備(通常為電腦)傳遞資料的裝置,一般而言,個人電腦經常使用的串列埠為RS-232,工業電腦經常使用的串列埠為半雙工的RS-485以及全雙工的RS-422等。串列裝置與其他設備使用實體線路作為傳遞資料的媒介,在正常的情況下,實體線路即為串列連接線,其一端與串列裝置上的串列埠連接,另一端則與其他設備上的串列埠連接。
目前的設備服務器(device server)係透過串列埠與串列設備連接,並將串列埠所收到的資料往網路端傳送,反之亦將網路端的資料往串列埠傳送,藉以提供串列設備與網路連接的功能。一般而言,設備服務器會依據串列裝置連接網路之需求的不同,在設備服務器上的各個串列埠能夠提供如TCP server,TCP client等多種不同的通訊模式,串列設備可以依據自身的需求,定義串列埠使用其中的一種通訊模式。
在現行的情況下,若設備服務器有需要同時使用多種不同的通訊模式時,若設備服務器上設置有多個串列埠,則設備服務器可以在各個串列埠上選擇不同的通訊模式,藉以提供串列裝置使用多個通訊模式傳遞資料。不過,目前的嵌入式設備服務器(embedded device server)通常只具有一個串列埠,當嵌入式設備服務器所連接的串列裝置需要使用多種不同通訊模式傳遞資料時,嵌入式設備服務器只能先中斷當前的連線/通訊模式,而後再重新建立新的連線/通訊模式,藉以切換不同的通訊模式來提供相連接的串列裝置使用,然而,由於嵌入式設備服務器需要中斷連線後再重新建立連線,因此需要耗費額外的時間來初始化通訊模式。
綜上所述,可知先前技術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使用不同通訊模式之串列裝置以單一串列埠與其他串列裝置通訊時,兩串列裝置需要浪費時間在切換不同通訊模式上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提出改進的技術手段,來解決此一問題。
有鑒於先前技術存在串列裝置使用單一串列埠與其他串列裝置通訊時,兩串列裝置需要浪費時間在切換不同通訊模式以提供串列裝置使用的問題,本發明遂揭露一種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其中:本發明所揭露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至少包含:第一傳輸介面,與實體線路連接;第一資料分派模組,與第一傳輸介面連接;參數配置模組,用以依據第一資料分派模組接收之至少一環境參數配置與程序對應之至少一通道參數,其中,該環境參數與該程序對應,該通道參數與至少一資料通道對應;第一判斷模組,用以於該裝置需傳送第一資料至程序時,判斷資料通道是否佔用實體線路;第一通道切換模組,用以於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資料通道未佔用實體線路時,產生對應通道參數之通道切換要求,並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及用以依據第一資料分派模組透過第一傳輸介面所接收之通道切換要求,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資料處理模組,用以依據佔用實體線路之資料通道處理第一資料分派模組透過第一傳輸介面所接收之第二資料;第一傳輸模組,用以於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資料通道未佔用實體線路時,透過第一傳輸介面傳送通道切換要求至第二串列裝置,及用以於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時,透過第一傳輸介面傳送第一資料至第二串列裝置。
本發明所揭露之另一種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至少包含:第一串列裝置以及第二串列裝置,其中,第一串列裝置更包含:第一傳輸介面,與實體線路連接;第一資料分派模組,與第一傳輸介面連接;參數配置模組,用以依據第一資料分派模組接收之至少一環境參數配置與程序對應之至少一通道參數,通道參數與至少一資料通道對應;第一判斷模組,用以於第一串列裝置需傳送第一資料至程序時,判斷資料通道是否佔用實體線路;第一通道切換模組,用以於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資料通道未佔用實體線路時,產生對應通道參數之通道切換要求,並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及用以依據第一資料分派模組透過第一傳輸介面所接收之通道切換要求,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資料處理模組,用以依據佔用實體線路之資料通道處理第一資料分派模組透過第一傳輸介面所接收之第二資料;第一傳輸模組,以於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資料通道未佔用實體線路時,透過第一傳輸介面傳送通道切換要求,及用以於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時,透過第一傳輸介面傳送第一資料;第二串列裝置更包含:第二傳輸介面,透過實體線路與第一傳輸介面連接;程序執行模組,用以執行程序;第二資料分派模組,與第二傳輸介面連接,用以透過第二傳輸介面所接收通道切換要求及第一資料,及分派該第一資料至該程序執行模組;第二判斷模組,用以於程序產生第二資料時,判斷資料通道是否佔用實體線路;第二通道切換模組,用以於第二判斷模組判斷資料通道未佔用實體線路時,產生通道切換要求,並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及用以依據第二資料分派模組透過第二傳輸介面所接收之通道切換要求,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第二傳輸模組,用以於第二判斷模組判斷資料通道未佔用實體線路時,透過第二傳輸介面傳送通道切換要求,及用以於第二判斷模組判斷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時,透過第二傳輸介面傳送第二資料至該第一串列裝置。
本發明所揭露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其步驟至少包括:第一串列裝置與執行至少一程序之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連接;第一串列裝置配置程序對應之至少一通道參數;第一串列裝置判斷實體線路非由與通道參數對應之資料通道佔用時,產生對應通道參數之通道切換要求;第一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通道切換要求至第二串列裝置;第二串列裝置及第一串列裝置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第一串列裝置以資料通道傳送資料至第二串列裝置;第二串列裝置分派資料給與資料通道對應之程序。
本發明所揭露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另一種方法,其步驟至少包括:第一串列裝置與執行至少一程序之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連接;第一串列裝置配置程序對應之至少一通道參數;第二串列裝置判斷實體線路由與通道參數對應之資料通道佔用時,以資料通道傳送對應程序之資料至第一串列裝置;第二串列裝置判斷實體線路非由資料通道佔用時,產生對應通道參數之通道切換要求;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通道切換要求至第一串列裝置;第一串列裝置及第二串列裝置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第二串列裝置以資料通道傳送資料至第一串列裝置。
本發明所揭露之系統與方法如上,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本發明透過第一串列裝置配置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上之程序所對應的通道參數,並再與程序傳遞資料時,判斷對應欲傳遞資料之程序的資料通道是否佔用實體線路,若是,則第一串列裝置會與第二串列裝置上之程序傳遞資料,若否,則第一串列裝置會傳遞通道切換要求至第二串列裝置,並在第一串列裝置與第二串列裝置都設定實體線路由該程序對應之資料通道佔用後,由第一串列裝置與第二串列裝置上之程序傳遞資料,藉以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的問題,並可以達成讓單一串列埠具有多個使用不同通訊模式之資料通道的技術功效。
以下將配合圖式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特徵與實施方式,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能夠輕易地充分理解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應用的技術手段並據以實施,藉此實現本發明可達成的功效。
「第1圖」係本發明所提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系統架構圖,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系統含有實體線路100、第二串列裝置200以及第一串列裝置300。事實上,本發明係架構在習知的系統架構上,因此本發明之系統架構與習知相同,都是由實體線路100連接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不過,由於習知之實體線路100無法讓多個程序同時與第一串列裝置300傳遞資料(以下稱此情況為「共用實體線路100」),所以為了讓同時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不同程序能夠共用實體線路100,故本發明之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與習知將有部分不同,此外,透過本發明,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同一程序更可以使用實體線路100並透過第一串列裝置300同時與不同的網路裝置(如遠端伺服器400以及遠端伺服器800)傳遞不同資料。以下以「第1圖」搭配「第2A圖」以及「第2B圖」說明本發明的運作。
本發明可以讓同時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不同程序共用實體線路100,其中,實體線路100即為可連接第二串列裝置200的串列連接線,其一端與第二串列裝置200連接、另一端與第一串列裝置300連接,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透過實體線路100可以相互傳遞資料。
實體線路100中可以有一條以上的物理線路,若實體線路100中僅有一條物理線路,則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會以分時多工的半雙工的方式傳遞不同方向的資料;若實體線路100如「第3A圖」所示,具有兩條物理線路,則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可以不同的物理線路傳遞不同方向的資料,達到全雙工的傳輸方式。另外,若實體線路100如「第3B圖」所示,具有三條以上的物理線路,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除了使用兩條物理線路傳遞資料之外,還可以使用其他的物理線路傳遞控制訊號。
實際上,實體線路100的結構與習知相同,所以實體線路100本身並無法同時讓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上的不同程序與第一串列裝置300傳輸資料,也就是說,同一時間只有一個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上的程序能使用實體線路100中的物理線路與第一串列裝置300傳遞資料,因此,若要使不同的程序可以在同一時間共用實體線路100,則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在傳送資料時,還需要進行額外的處理。在本發明中,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所進行的額外處理即為各個程序定義相對應的資料通道,並在各程序需要傳送資料時,切換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一般而言,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會以一個通道參數來記錄實體線路100目前由哪一個程序所使用,當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都記錄相同的通道參數時,表示實體線路100被與通道參數對應之資料通道所佔用。
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程序與第一串列裝置300之間會依據與該程序相對應的通道參數來傳遞資料。本發明中所提之「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所執行的程序相對應的通道參數」等相同意義之描述係表示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中之程序所使用的通道參數,在同一時間,一個通道參數只會被一個相對應的程序所使用,但一個程序將可能使用多個通道參數,也就是一個程序可能與多個通道參數對應。其中,第二串列裝置200中所執行的程序所使用之通道參數係為該程序之開發者所預設,其通常為數字,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例如也可以使用英文字母等。
當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某個程序與第一串列裝置300之間透過實體線路100傳遞資料前,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會先判斷當前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是否與該程序對應,藉以避免造成無法辨識出正在傳遞的資料所屬之程序的情況,在本發明中,將以「資料通道」來描述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記錄通道參數後所產生的虛擬連線,並以「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表示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已記錄通道參數,使得被記錄之通道參數所對應的程序與第一串列裝置300之間可以透過實體線路100傳遞資料。其中,由於通道參數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所執行的程序對應,因此資料通道也會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所執行的程序對應。此外,本發明也提供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上的同一程序,可以透過不同的資料通道,同時與不同的裝置傳遞不同資料。
第一串列裝置300之元件示意圖如「第2A圖」所示,其中更包含第一傳輸介面310、參數配置模組320、第一判斷模組330、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第一傳輸模組370以及資料處理模組380。
第一傳輸介面310負責與實體線路100連接。由於實體線路100為串列連接線,因此第一傳輸介面310可能以串列埠(serial port)的形式提供實體線路100連接,或是以直接將實體線路100焊接在第一串列裝置300上的形式呈現,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凡可讓資料在實體線路100上傳輸之連接方式都可為第一傳輸介面310所提供的連接形式。
第一傳輸模組370負責將資料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傳送給第二串列裝置200,被第一傳輸模組370傳送至第二串列裝置200之資料包含傳送給執行於程序執行模組230中之程序的資料、傳送給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之通道切換要求等,甚至也可以是對應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所傳送之通道切換要求的回應訊息。其中,通道切換要求係可使第二串列裝置200切換佔用實體線路100之資料通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傳輸模組370會在第一判斷模組330判斷當前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與產生待傳送之資料的程序相對應後,才傳送資料予相對應的程序。
第一判斷模組330負責判斷當前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是否與產生待傳送之資料的程序相對應,例如,第一判斷模組330會在第一傳輸模組370需要傳送資料至第二串列裝置200前,判斷待傳送的資料中的第一個位元組(byte)是否與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所對應之通道參數相同,若是,則表示當前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是否與產生待傳送之資料的程序相對應,若否,則為不相對應。在此情況下,第一傳輸模組370不會傳送待傳送資料的第一個位元組。其中,第一判斷模組330判斷當前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是否與產生待傳送之資料的程序相對應之方式並不以上述為限。
若第一判斷模組330判斷當前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與產生待傳送之資料的程序相對應,則第一傳輸模組370會將資料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傳送至第二串列裝置200,若第一判斷模組330判斷為不相對應,則會致能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切換資料通道,當第一通道切換模組完成資料通道的切換後,再致能第一傳輸模組370將資料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傳送至第二串列裝置200,也就是說,若第二串列裝置200中同時執行第一程序以及第二程序等兩個程序,當第一傳輸模組370需要傳送資料給第一程序時,第一判斷模組330會判斷實體線路100是否由與第一程序對應的第一資料通道所佔用,然後判斷是否需要致能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進行資料通道切換後,再致能第一傳輸模組370送出資料。
由於資料通道在本發明中為虛擬的連線,也就是說,在本發明中,實體線路100被資料通道佔用實際上是以第一串列裝置300與第二串列裝置200所記錄的通道參數來表現,因此,第一判斷模組330只需要判斷第一串列裝置300上所記錄的通道參數,即可以得知當前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為何。例如,若對應第一程序的通道參數為「0x01」,第一判斷模組330經由判斷第一串列裝置300所記錄的通道參數是否為「0x01」便可以得知與第一程序對應的第一資料通道是否佔用實體線路100。
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負責在由第一傳輸介面310接收到資料時,根據接收到之資料的表頭資訊(header)判斷所收到之資料的類型,並轉送至第一串列裝置300內部相對應的模組進行後續處理。
例如,若收到的資料第一個位元組為「0x10」而第二個位元組為非「0x10」之值,則表示此資料為通道切換要求或對應通道切換要求的回應訊息,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會在將資料去除表頭資訊(即第一個位元組「0x10」)後轉送給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進行後續處理,而若收到的資料第一個位元組為「0x11」而第二個位元組為非「0x11」之值,則表示此資料為環境參數,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會在將資料去除表頭資訊(即第一個位元組「0x11」)後轉送給參數配置模組320進行後續處理,而若收到之資料的第一個位元組非上述二者,則表示此資料為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之程序透過當前資料通道所傳送之資料,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會將資料直接轉送給資料處理模組380進行後續處理。其中,上述之資料的表頭資訊僅為一實施例,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參數配置模組320負責為執行在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程序配置相對應之通道參數。其中,執行在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程序與通道參數為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對應關係,也就是說,參數配置模組320會為執行在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程序配置一個以上的通道參數。
參數配置模組320也負責在接收到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傳送之環境參數後,配置與各通道參數對應之環境參數,參數配置模組320所配置之環境參數包含但不限於轉送資料的外部伺服器之網路位址與埠(port)號、接收資料之外部客戶端之網路位址、通道的傳輸模式、可存取之IP清單、或重新連線之時間間隔等。環境參數係開發者在第二串列裝置200上所做的設定,第二串列裝置200透過實體線路100傳送給第一傳輸介面310,環境參數也可能由與第一串列裝置300在相同網路上的其他裝置透過網路進行設定。其中,由於通道參數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所執行的程序對應,且又與環境參數對應,因此,環境參數也會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所執行的程序相對應。
資料處理模組380負責在接收到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所轉送之由第二串列裝置200所傳送的資料後,會依據佔用實體線路100之資料通道做相對應的處理。例如,當第二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時,資料處理模組380會透過外部網路,將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所轉送的資料傳送至與佔用實體線路100之第二資料通道對應的環境參數所記錄的遠端伺服器400,或是當第一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時,資料處理模組380會以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所轉送的資料設定第一串列裝置300的運作環境。
另外,資料處理模組380也可以在收到由外部欲傳給第二串列裝置200中所執行之程序的資料(如遠端伺服器400透過網路所傳送的資料)或在第一串列裝置300本身所產生欲往第二串列裝置200傳送的資料後,透過第一傳輸模組370將資料傳送到第二串列裝置200。例如當第一串列裝置300接收到遠端伺服器400所傳送的資料,則資料處理模組380便會依據遠端伺服器400的識別資料(如網路位址、連線協定等)比對出相符的環境參數,並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使用與該環境參數對應的第二資料通道,將遠端伺服器400所傳送的資料傳送到第二串列裝置200。其中,資料處理模組380會在透過第一傳輸模組370傳送待傳送資料至第二串列裝置200前,讀取參數配置模組320所配置之與欲傳送資料之程序對應的通道參數,並在待傳送資料的第一位元組之前加上通道參數。
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負責在欲傳送資料的程序改變時,也就是第一判斷模組330判斷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與欲傳送之資料的程序並未對應時,將實體線路100切換給與欲傳送之資料的程序對應之資料通道(如以記錄與欲傳送之資料的程序對應的通道參數之方式來切換),並產生傳送給第二串列裝置200的通道切換要求,使得第二串列裝置200得知在通道切換要求後的資料為不同的程序所傳送。例如,在實體線路100由第二資料通道所佔用時,若第一串列裝置300接收到需傳送給第一程序的資料,則第一判斷模組330會判斷出當前實體通道100由第二資料通道所佔用,因此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記錄第一通道參數來將實體線路100切換給第一資料通道,並產生通道切換要求,而第二串列裝置200接收到通道切換要求並以記錄第一通道參數的方式將實體線路100切換給第一資料通道後,第一資料通道便佔用實體線路100。其中,若第二串列裝置200在接收到通道切換要求後,還會傳回確認通道切換的回應訊息給第一串列裝置300,則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在接收到第二串列裝置200的回應訊息後才記錄通道參數,若否,則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在產生通道切換要求時一併記錄通道參數。
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也負責在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接收到第二串列裝置200所傳送的通道切換要求後,將實體線路100切換給與通道切換要求中的通道參數對應的資料通道,如此,當第二串列裝置200也記錄通道參數時,與通道參數對應之資料通道即會佔用實體線路100。其中,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更可以在接收到通道切換要求後,產生確認通道切換的回應訊息。
第二串列裝置200之元件示意圖如「第2B圖」所示,其中更包含:第二傳輸介面210、程序執行模組230、第二判斷模組250、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以及第二傳輸模組280。
第二傳輸介面210負責與實體線路100連接。由於實體線路100為串列連接線,因此第二傳輸介面21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之第一傳輸介面310相似的,可能以串列埠的形式提供實體線路100連接,或是以直接將實體線路100焊接在第二串列裝置200上的形式呈現,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凡可讓資料在實體線路100上傳輸之連接方式都可為第二傳輸介面210所提供的連接形式。
第二傳輸介面210負責透過實體線路100傳送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中之程序所產生的資料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或接收第一串列裝置300透過實體線路100傳送給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中之程序的資料。
另外,第二傳輸介面210也可以在透過實體線路1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連接後,與第一串列裝置300傳遞資料之前,將開發者所設定之與各通道參數對應之環境參數傳送至第一串列裝置300。
第二傳輸模組280負責將需傳送至第一串列裝置300的資料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傳送給第一串列裝置300,被第二傳輸模組280所傳送之資料包含但不限於執行於程序執行模組230中之程序所產生之資料以及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所產生之通道切換要求,或與通道切換要求對應的回應訊息等。
程序執行模組230負責執行程序,若有兩個以上的程序需要同時執行,程序執行模組230可以如習知之處理器處理多個程序的方式,同時執行多個程序,程序執行模組230同時會將程序所產生欲往第一串列裝置300傳送之資料傳送到第二傳輸模組280進行後續傳送。
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與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相似,負責在第二傳輸介面210接收到第一串列裝置300所傳送的資料後,根據接收到之資料的表頭資訊判斷所收到資料的類型,並轉送至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或程序執行模組230進行後續處理。例如,若收到的資料第一個位元組為「0x10」而第二個位元組為非「0x10」之值,則表示此資料為通道切換要求或通道切換回應,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會將資料轉送給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進行後續處理,而若收到的非上述資料,則表示此資料為當前資料通道所屬之資料,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會將資料提供給佔用實體線路100之資料通道所對應的程序。也就是說,當第二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時,若第二傳輸介面210接收到資料,則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便會將資料提供給第二程序。
第二判斷模組250與第一判斷模組330相似,負責在判斷當前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是否與產生待傳送之資料的程序相對應,一般而言,第二判斷模組250會在第二傳輸模組280需要傳送資料至第一串列裝置300前,進行上述判斷,若第二判斷模組250判斷出當前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與產生待傳送之資料的程序相對應,則會致能第二傳輸模組280將資料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傳送至第一串列裝置300,若第二判斷模組250判斷兩者不相對應,則會致能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切換資料通道,並在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完成資料通道的切換後,再致能第二傳輸模組280將資料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傳送至第一串列裝置300,也就是說,若程序執行模組230同時執行第一程序以及第二程序等兩個程序,當第一程序產生需傳送給第一串列裝置300的資料時,第二判斷模組250會判斷實體線路100是否由與第一程序對應的第一資料通道所佔用。其中,與第一判斷模組330相同的,第二判斷模組250只需要判斷第二串列裝置200上所記錄的通道參數是否為與第一程序對應的通道參數為「0x01」,便可以得知與第一程序對應的第一資料通道是否佔用實體線路100,藉以判斷出是否需先致能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進行資料通道的切換後,再致能第二傳輸模組送出資料。
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負責在欲傳送資料的程序改變時,也就是第二判斷模組250判斷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與產生待傳送之資料的程序並未對應時,產生傳送給第一串列裝置300的通道切換要求,使得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在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接收到通道切換要求後,記錄通道切換要求中之通道參數,同時,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也會記錄與產生待傳送之資料的程序對應的通道參數,使得實體線路100由第一資料通道所佔用。其中,若第一串列裝置300會傳回確認通道切換的回應,則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在接收到第一串列裝置300的回應後才記錄通道參數,若否,則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在產生通道切換要求時一併記錄通道參數。
例如,在實體線路100由第二資料通道所佔用時,若第一程序產生需傳送給第一串列裝置300的資料,則第二判斷模組250會判斷出當前實體通道100由第二資料通道所佔用,因此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產生將資料通道切換為第一資料通道的通道切換要求,並記錄第一資料通道參數。其中,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所傳送的通道切換要求包含與待傳送之資料的程序相對應的通道參數,例如對應第一程序的通道參數為「0x01」時,通道切換要求會包含「0x01」。
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也負責在由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接收到第一串列裝置300所傳送的通道切換要求後,記錄通道切換要求中的通道參數,藉以讓以通道參數表示之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
以下將進一步說明第一串列裝置300以及第二串列裝置200如何透過實體線路100相互傳遞資料。若實體線路100中傳送控制訊號與傳送資料的物理線路相同,也就是實體線路100中只有一條(半雙工)或兩條(全雙工)物理線路可以傳送資料時,實體線路100中沒有多餘的物理線路可以傳送控制訊號,因此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二傳輸模組280會將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所產生之通道切換要求加入如「第4圖」所示之表頭資訊510,藉以讓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在接收到封包格式500如「第4圖」所示之封包後,可以分辨出接收到之封包中的內容為通道切換要求而非一般的資料。事實上,由於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以及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記錄通道參數,因此,在資料通道被切換之前資料處理模組380/程序執行模組230也可以透過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以及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所記錄通道參數得知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所傳送之資料所對應的資料通道,所以,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二傳輸模組280甚至也可以在將通道切換要求加上表頭資訊510後,再將欲傳送的資料加入通道切換要求之後,使得表頭資訊510、通道切換要求以及欲傳送的資料在同一封包中被傳送,而不一定需要分開傳送,且後續傳送的資料若與相同的資料通道對應,則不需要額外加上表頭訊息510,直到資料通道被切換,如「第5圖」所示。
另外,「第4圖」所示之表頭資訊「0x10」也可以用其他值或「break」來代替,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其中,「break」為即超過一個字元(char)長度的邏輯0,若一個字元包含開始位元(start bits)、資料位元(data bits)、同位檢查位元(parity bits)及停止位元(stop bit),其長度共有10位元(bits),則表示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二傳輸模組280需傳送超過10bits的邏輯0來做為表頭資料。值得一提的是,若實體線路100中只有兩條物理線路,分別負責傳送不同方向的資料,則當在物理線路中所傳送的封包包含通道切換要求以及欲傳送的資料時,資料處理模組380/程序執行模組230可以依據與欲傳送之資料在同一個封包中的通道切換要求判斷出該資料所對應的程式,如此兩條物理線路在同一時間可以為不同的資料通道。
若實體線路100中傳送控制訊號的物理線路與傳送資料的物理線路不同,此情況通常發生在實體線路100具有三條以上的物理線路,因此實體線路100除了提供兩條物理線路傳送不同方向的資料之外,還可以提供額外的物理線路傳送控制訊號,如此,第一傳輸模組370可以使用實體線路100中的非傳送資料之額外的物理線路,來傳送通道切換要求或輔助資料通道切換的進行,不需要額外加上表頭資訊510。
在上述的情況下,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二傳輸模組280在傳送通道切換要求時,實體線路100不可以被任一資料通道佔用,否則通道切換要求會被誤判為資料,也就是說,當第一傳輸模組370要傳送資料時,實體線路100會被資料通道佔用,而當第一傳輸模組370要傳送通道切換要求時,實體線路100會被「命令通道」佔用。一般而言,命令通道與資料通道類似,對應有一個通道參數,當第一串列裝置300與第二串列裝置200都記錄與命令通道對應的通道參數時,表示實體線路100被命令通道佔用。
因此,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二傳輸模組280會透過實體線路100的非傳送資料之額外物理線路傳送切換控制訊號給第二串列裝置200/第一串列裝置300,告知第二串列裝置200/第一串列裝置300要由命令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使得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設定命令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並記錄命令通道之通道參數。
若第一串列裝置300/第二串列裝置200還會透過額外的物理線路傳回回應切換控制訊號的確認控制訊號,則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在接收到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二傳輸模組280傳回的確認控制訊號後,才記錄命令通道之通道參數。
上述進入命令通道的切換控制訊號以及確認進入命令通道的確認控制訊號,也可以用「break」來代替,亦即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二傳輸模組280會透過實體線路100傳送「break」給第二串列裝置200/第一串列裝置300,藉以告知第二串列裝置200/第一串列裝置300要由命令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使得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切換命令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第一串列裝置300/第二串列裝置200也會以傳回「break」當作回應切換至命令通道的確認控制訊號,則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在接收到第二傳輸模組280/第一傳輸模組370傳回的「break」後,才記錄命令通道之通道參數。
在命令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後,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二傳輸模組280會在傳送資料的物理線路上傳送有加上表頭資訊510的通道切換要求,即在命令通道內傳送通道切換要求,而第二串列裝置200/第一串列裝置300同樣會在命令通道內傳送回應以確認訊息,藉以確認收到通道切換要求(如果二串列裝置200/第一串列裝置300有傳送回應訊息),此後,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產生離開命令通道的切換控制訊號,接著,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二傳輸模組280會透過實體線路100之非傳送資料的額外物理線路傳送離開命令通道之切換控制訊號至第二串列裝置200/第一串列裝置300,在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接收到切換控制訊號後,會記錄通道切換要求中之通道參數,並由第二傳輸模組280/第一傳輸模組370透過實體線路100之非傳送資料的額外物理線路傳回確認離開命令通道之確認控制訊號給第一串列裝置300,藉以讓與通道切換要求中之通道參數所對應的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
同樣地,上述離開命令通道的切換控制訊號及確認離開命令通道的確認控制訊號,在無額外不同於資料傳送的物理線路下,也可以用「break」來代替。
除了命令通道的方式外,在控制訊號以及資料在實體線路100中以不同的物理線路被傳送的情況下,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二傳輸模組280還可以實體線路100中非傳送資料之額外的物理線路傳送與通道參數對應之控制訊號,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在接收到該控制訊號後,會依據控制訊號判斷出通道參數。例如,實體線路100中包含八條物理線路,分別為第一至第八物理線路,其中,第一與第二物理線路傳送資料,另外第三至第八為額外物理線路以傳送控制訊號,第三至第五物理線路傳輸方向為由第二串列裝置至第一串列裝置,第六至第八物理線路傳輸方向為由第一串列裝置至第二串列裝置,當第二串列裝置決定實體線路100要由第一資料通道佔用切換為由第三資料通道佔用時,第四與第五物理線路會有控制訊號傳送,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在接收到第四與第五物理線路上所傳送的控制訊號後,會由第三至第五物理線路所形成的二進位數「011」判斷出實體通道100要改由第三資料通道佔用,故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設定第三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在此情況下,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還需要透過第六至第八物理線路傳送相同之確認控制訊號「011」(即第七與第八物理線路有控制訊號傳送)至第二串列裝置200,使得第二串列裝置200確認資料通道已切換後,第一串列裝置300才會以第三資料通道傳輸資料。
事實上,如「第10圖」所示,本發明更可以提供一個特定用途的裝置1000,其包含第一串列裝置300與第二串列裝置200的所有模組,透過裝置1000中之第一串列裝置300以及第二串列裝置200的互動,裝置1000可以提供特定的功能,如門禁卡機等,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接著以第一個實施例來解說本發明的運作系統與方法,在本實施例中,假設本發明應用於門禁卡機(裝置1000)中,門禁卡機包含第一串列裝置300以及第二串列裝置200,且第一串列裝置300與第二串列裝置200透過實體線路100電性連接(步驟610),且實體線路100的兩端分別焊接在第一串列裝置300與第二串列裝置200上。其中,第一串列裝置300為門禁卡機中的嵌入式通訊元件,負責連接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網路,而第二串列裝置200為門禁卡機中的門禁管理元件,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程序執行模組230則執行有門禁管理軟體,門禁管理軟體包含接收門禁卡號的伺服程式、驗證門禁卡號的驗證程式以及傳送人員進出資料的客戶端程式。
請先參照「第6圖」本發明所提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流程圖。當使用者在遠端的管理伺服器(遠端伺服器400)使用監控軟體在管理伺服器上編輯可以進出之人員所屬的門禁卡號後,管理伺服器需要將編輯後之允許進出的門禁卡號更新到門禁卡機上,另遠端有一監控伺服器(遠端伺服器800),負責接收門禁卡機傳來之即時人員刷卡進出資料,以監控實際進出之人員。
在門禁卡機包含之嵌入式通訊元件(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介面310與門禁卡機包含之門禁管理元件(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介面210以串列連接線(實體線路100)連接(步驟610)後,第一串列裝置300會接收到第二串列裝置200所傳送之與各程序對應之各通道參數所對應的環境參數,所以,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參數配置模組320會對伺服程式以及客戶端程式分別配置相對應的通道參數(步驟620),並配置各通道參數所對應的環境參數。
假設參數配置模組320配置伺服程式所對應的第一通道參數為「0x01」,其使用第一資料通道,參數配置模組320配置客戶端程式所對應的通道參數為「0x02」,其使用第二資料通道,但本發明所提之通道參數並不以上述兩者為限。另外,由於伺服程式使用第一資料通道,因此參數配置模組320為第一資料通道配置的環境參數如運行模式(operation mode)為「TCP server」、埠號(port number)、最大連線數、可允許連線的管理伺服器的IP清單(IP list)等,而由於客戶端程式使用第二資料通道,所以參數配置模組320為第二資料通道配置的環境參數如運行模式為「TCP client」、欲建立連線之監控伺服器的IP及其埠號、連線失敗時重新連線的最大嘗試次數等。其中,「運行模式」為「TCP server」表示第一串列裝置300可接受管理伺服器透過網路建立TCP連線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所執行之伺服程式進行通訊,「運行模式」為「TCP client」表示第一串列裝置300會透過網路與監控伺服器建立TCP連線,並將接收自第二串列裝置200中所執行之客戶端程式的資料傳送到監控伺服器。
在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參數配置模組320為執行於門禁卡機之程序執行模組230中的程序配置相對應之通道參數(步驟620)後,表示門禁卡機可以正式使用。因此,第一串列裝置300會接收到管理伺服器所傳送之編輯後的門禁卡號,並在接收到編輯後的門禁卡號後,判斷接收到的門禁卡號需要傳送給第二串列裝置200所執行的伺服程序。
第一串列裝置300會依據各資料通道所對應的環境參數判斷接收到的資料所使用的資料通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串列裝置300會比對管理伺服器的網路位址以及環境參數中的來源設備網路位址,如此便可以比對出接收到之編輯後的門禁卡號要使用第一資料通道傳送給第二串列裝置200。如此,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判斷模組330會先判斷實體線路100是否被伺服程式所對應的第一資料通道所佔用(步驟630)。
若第一判斷模組330判斷出實體線路100被第一資料通道佔用,則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模組370會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傳送門禁卡號至第二串列裝置200(步驟680)。
第二串列裝置200的第二傳輸介面210在接收到第一串列裝置300所傳送的門禁卡號後,第二串列裝置200的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會依據佔用實體線路100的第一資料通道,將門禁卡號分派給伺服程式(步驟690),使得伺服程式更新允許出入的門禁卡號。
而若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判斷模組330判斷出實體線路100未被第一資料通道佔用,例如被第二資料通道佔用,則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產生對應第一資料通道的通道切換要求「0x01」(步驟650),並由第一傳輸模組370將通道切換要求加上「0x10」的表頭資訊510後,產生通道切換要求「0x1001」,並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傳送通道切換要求「0x1001」至第二串列裝置200(步驟665)。
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在發送通道切換要求後「0x01」,會記錄通道參數「0x01」,使得實體線路100由第一資料通道佔用,而第二串列裝置200的第二傳輸介面210在接收到通道切換要求「0x1001」後,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會由「0x10」的表頭資訊510得知接收到的資料為通道切換要求,因此會擷取通道切換要求「0x1001」中非表頭資訊510的部分,也就是擷取出通道參數「0x01」後轉送給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處理,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記錄通道參數「0x01」,使得實體線路100切換至第一資料通道(步驟670)。之後,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模組370會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傳送門禁卡號至第二串列裝置200(步驟680)。
事實上,在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產生對應第一資料通道的通道切換要求「0x01」(步驟650)後,第一傳輸模組370除了將通道切換要求加上「0x10」的表頭資訊510(步驟665)之外,還可以直接在通道切換要求「0x1001」之後加入欲傳送的資料,也就是門禁卡號,並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一併將通道切換要求「0x1001」以及門禁卡號傳送至第二串列裝置200。
如此,在第二串列裝置200的第二傳輸介面210在接收到通道切換要求「0x1001」以及門禁卡號後,門禁卡機中的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會由表頭資訊510得知接收到的資料包含通道切換要求,因此將通道切換要求「0x1001」交由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處理。
當通道切換要求「0x1001」與門禁卡號一同被傳送時,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直接記錄通道參數「0x01」,讓實體線路100由第一資料通道佔用,而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會依據通道切換要求中的通道參數「0x01」,將通道切換要求之後的資料,也就是門禁卡號分派給伺服程式(步驟690),使得伺服程式更新允許出入的門禁卡號。
若通道切換要求需要回應,則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在收到通道切換要求「0x1001」後,產生回應「0xFF」給第二傳輸模組280,並記錄通道參數「0x01」,而第二傳輸模組280將通道切換回應加上「0x10」的表頭資訊510,並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將通道切換回應「0x10FF」傳送至第一串列裝置300,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在由第一傳輸介面310收到「0x10FF」,判斷為通道切換回應並取出「0xFF」傳給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在收到通道切換回應「0xFF」後,才會記錄通道參數「0x01」,讓實體線路100切換至第一資料通道佔用(步驟670),使得第一傳輸模組370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傳送門禁卡號至第二串列裝置200,而後,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程序執行模組230才會依據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所記錄的通道參數「0x01」,將由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所轉送來的資料,也就是門禁卡號分派給伺服程式(步驟690),使得伺服程式更新允許出入的門禁卡號。
另外,當門禁卡號的資料量太大,造成第一傳輸模組370將表頭資訊510與所有的門禁卡號合併後,資料長度超過資料傳送的最大長度時,第一傳輸模組370需要將門禁卡號分為兩次傳送,如此,在第一傳輸模組370在第一次傳送包含表頭資訊510以及部分的門禁卡號後,第二次所傳送之剩餘的門禁卡號可以不包含表頭資訊510,也就是說,第一傳輸模組370可以直接傳送剩餘的門禁卡號。在此情況下,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在接收到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一次傳送的表頭資訊510以及部分的門禁卡號後,會將表頭資訊傳送給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並將部分的門禁卡號傳送給程序執行模組230,使得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將實體線路100切換由第一資料通道所佔用。之後,在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接收到第一傳輸模組370第二次傳送之剩餘的門禁卡號後,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會將剩餘的門禁卡號分派給程序執行模組230,程序執行模組230可以依據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所記錄的通道參數「0x01」判斷出資料(剩餘的門禁卡號)係要傳給伺服程式,如此,程序執行模組230中所執行的伺服程式便能夠以先後兩次接收到的門禁卡號進行資料更新。
請繼續參照「第7圖」本發明所提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流程圖。當有人員欲進出執行本發明之門禁卡機所管理的區域時,該人員會在門禁卡機上使用其擁有的門禁卡,執行於門禁卡機所包含之門禁管理裝置(第二串列裝置200)中之程序執行模組230中之門禁軟體中之驗證程式在取得該人員之門禁卡的卡號後,會將取得的門禁卡號與伺服程式所下載的門禁卡號進行比對,若比對成功,則執行於程序執行模組230中之門禁軟體的客戶端程式會將該人員的門禁卡號,也就是門禁軟體所獲得的門禁卡號透過門禁卡機所包含之嵌入式通訊元件(第一串列裝置300)傳送至監控伺服器儲存。
若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介面21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介面310已透過實體線路100連接(步驟710),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判斷模組250會先判斷實體線路100是否被客戶端程式所對應的第二資料通道所佔用(步驟730)。
若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判斷模組250判斷出實體線路100被第二資料通道佔用,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模組280會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傳送該人員的門禁卡號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780)。
第一串列裝置300的第一傳輸介面310在接收到執行於門禁卡機之程序執行模組230中的客戶端程式所傳送之門禁卡號後,執行於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資料處理模組380會依據第二資料通道所對應的環境參數,將第一傳輸介面310接收到的資料,也就是該人員的門禁卡號以及時間傳送到監控伺服器儲存。
而若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判斷模組250判斷出實體線路100未被第二資料通道佔用,而是被第一資料通道佔用,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產生對應第二資料通道的通道切換要求「0x02」(步驟750),並由第二傳輸模組280將通道切換要求加上「0x10」的表頭資訊510後,產生通道切換要求「0x1002」,並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傳送通道切換要求「0x1002」至第一串列裝置(步驟765)。
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在由通道切換要求「0x1002」中擷取出通道參數「0x02」後,記錄通道參數「0x02」,若通道切換要求需要回應,產生回應「0xFF」給第一傳輸模組370後才記錄通道參數「0x02」,而第一傳輸模組370將通道切換回應加上「0x10」的表頭資訊510,並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將通道切換回應「0x10FF」傳送至第二串列裝置200,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在由第二傳輸介面210收到「0x10FF」,判斷為通道切換回應並取出「0xFF」傳給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在收到通道切換回應「0xFF」後,才會記錄通道參數「0x02」,讓實體線路100切換為第二資料通道佔用(步驟770)。之後,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模組280會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傳送該人員的門禁卡號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780),使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資料處理模組380會處理通道切換要求之後的資料(步驟790),也就是依據第二資料通道所對應的環境參數,將第一傳輸介面310接收到之該人員的門禁卡號以及時間傳送到監控伺服器儲存。
另外,若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模組280除了將通道切換要求加上「0x10」的表頭資訊510(步驟765)之外,還直接在通道切換要求「0x1002」之後加入欲傳送至第一串列裝置300的資料,也就是該人員的門禁卡號,並透過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介面210將包含通道切換要求「0x1002」以及該人員的門禁卡號之封包傳送至第一串列裝置300。
如此,第一串列裝置300的第一傳輸介面310在接收到通道切換要求「0x1002」以及該人員的門禁卡號後,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會擷取通道切換要求「0x1002」中非表頭資訊510的部分,也就是擷取出通道參數「0x02」後轉送給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而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記錄通道參數「0x02」,讓實體線路100由第二資料通道佔用,而後,資料處理模組380會處理通道切換要求之後的資料(步驟790),也就是依據第二資料通道所對應的環境參數,將第一傳輸介面310接收到之該人員的門禁卡號以及時間傳送到監控伺服器儲存。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可以看出第二串列裝置200傳送給第一串列裝置300的資料或是第一串列裝置300傳送給第二串列裝置200的資料都不可以包含表頭資訊510,否則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資料處理模組380或是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會判斷「0x10」之後的資料為通道參數,故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模組370或是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模組280在傳送資料之前需要先檢查待傳送的資料中是否包含「0x10」的值,若是,則需要在「0x10」中加上跳脫字元,例如「0x1010」等,以免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或是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將資料誤判為通道切換要求,而在待傳送的資料中可能被加入跳脫字元後,第一串列裝置300的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或是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需要將被加入跳脫字元的資料還原。為此,若實體線路100可以將控制訊號與傳送資料的以不同的物理線路傳送,則可以解決需要額外加入跳脫字元的問題,以下將以「第6圖」以及「第7圖」搭配「第8圖」以及「第9圖」進行說明。
當第一串列裝置300需要將接收到之允許進出的門禁卡號更新到第二串列裝置200上時,若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介面310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介面210已透過實體線路100連接(步驟610),且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參數配置模組320已為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之程序執行模組230中的伺服程式以及客戶端程式分別配置第一通道參數「0x01」以及第二通道參數「0x02」(步驟620)。之後,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第一判斷模組330會先判斷實體線路100是否被伺服程式所對應的第一資料通道所佔用(步驟630)。
若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判斷模組330判斷出實體線路100被第二資料通道佔用,則第一傳輸模組370會使用實體線路100中與傳送資料之不同物理線路傳送切換至命令通道的控制訊號至第二串列裝置200(步驟661)。
在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介面210接收到確認控制訊號後會經由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通知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而後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記錄命令通道的通道參數(步驟662),並以實體線路100中與傳送資料之不同物理線路傳送傳回確認切換至命令通道的控制訊號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663)。
在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介面310接收到切換控制訊號後,會經由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通知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而後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記錄命令通道的通道參數(步驟664),如此,實體線路100便由命令通道所佔用。
之後,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產生對應第一資料通道的通道切換要求「0x01」,並由第一傳輸模組370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傳送包含通道參數「0x01」的通道切換要求至第二串列裝置200(步驟665)。
事實上,在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模組370將包含通道參數「0x01」的通道切換要求傳送至第二串列裝置200(步驟665)後,若第二串列裝置200的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同意通道切換,則第二傳輸模組280還可以傳送對應通道切換要求的回應訊號,例如「0xFF」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669),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接著,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模組370會使用實體線路100中與傳送資料之不同物理線路傳送離開命令通道控制訊號至第二串列裝置200(步驟671)。
在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介面210接收到離開命令通道控制訊號後會經由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通知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而後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記錄先前接收到的通道參數「0x01」,也就是記錄與伺服程式對應的通道參數,使得實體線路100切換為第一資料通道所佔用(步驟672),並以實體線路100中與傳送資料之不同物理線路傳送傳回確認離開命令通道的控制訊號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673)。
在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介面310接收到確認離開命令通道的控制訊號後會經由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通知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而後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記錄與伺服程式對應的通道參數「0x01」,使得實體線路100切換為第一資料通道所佔用(步驟674),如此,第一資料通道便佔用了實體線路100(步驟670)。
而後,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模組370便可以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傳送門禁卡號至第二串列裝置200(步驟680)。如此,在第二串列裝置200的第二傳輸介面210在接收到門禁卡號後,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會依據佔用實體線路100的資料通道為第一資料通道,將第一傳輸介面310所接收到的資料,也就是門禁卡號分派給伺服程式(步驟690),使得伺服程式更新允許出入的門禁卡號。
若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介面21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介面310已透過實體線路100連接(步驟710),則當有人員在門禁卡機上使用其擁有的門禁卡,使得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之程序執行模組230中之門禁軟體之驗證程式在取得該人員之門禁卡的卡號後,將取得的門禁卡號與伺服程式所下載的門禁卡號進行比對。若比對成功,則執行於程序執行模組230中之門禁軟體的客戶端程式會將該人員的門禁卡號,也就是門禁軟體所獲得的門禁卡號透過第一串列裝置300傳送至監控伺服器儲存。因此,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判斷模組250會先判斷實體線路100是否被客戶端程式所對應的第二資料通道所佔用(步驟730)。
若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判斷模組250判斷出實體線路100被第一資料通道佔用,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模組280會使用實體線路100中與傳送資料之不同物理線路傳送切換至命令通道的控制訊號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761)。
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經由第一傳輸介面310收到切換至命令通道的控制訊號後即通知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記錄命令通道的通道參數(步驟762),並由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模組370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傳送確認切換至命令通道的控制訊號至第二串列裝置200(步驟763)。
第二串列裝置200在接收到確認切換至命令通道的控制訊號後,會記錄命令通道的通道參數,藉以切換命令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步驟764),並以命令通道傳送包含第二通道參數「0x02」的通道切換要求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765)。
第一串列裝置300的第一傳輸介面310在接收到通道切換要求後,若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同意通道切換,則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模組370更可以傳送同意要求的回覆至第二串列裝置200(步驟769)。
之後,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模組280會使用實體線路100中與傳送資料之不同物理線路傳送離開命令通道控制訊號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771)。
在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介面310在接收到離開命令通道控制訊號後會經由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通知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而後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記錄先前命令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時所接收到的第二通道參數「0x02」,藉以切換第二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步驟772),並傳送確認離開命令通道的控制訊號至第二串列裝置200(步驟773)。
在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介面210接收到確認離開命令通道的控制訊號後會經由第二資料分派模組270通知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而後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記錄第二通道參數「0x02」,藉以切換第二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步驟774),使得第二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100(步驟770)。如此,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模組280會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傳送該人員的門禁卡號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780)。而後,第一串列裝置300之資料處理模組380會處理通道切換要求之後的資料(步驟790),也就是將該人員的門禁卡號以及該人員出入的時間傳送至環境參數所定義的監控伺服器儲存。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第一串列裝置300以及第二串列裝置200也可以不需要都設置在裝置1000中,也就是將第一串列裝置300與第二串列裝置200獨立為不同的兩個裝置,並以串列連接線(實體線路100)連接第一串列裝置300以及第二串列裝置200,同樣可以相同的流程提供同樣的功能。
綜上所述,可知本發明與先前技術之間的差異在於具有第一串列裝置300配置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上之程序所對應的通道參數,並在與第二串列裝置200上之程序傳遞資料時,判斷對應欲傳遞資料之程序的資料通道是否佔用實體線路100,若是,則第一串列裝置300會與第二串列裝置200上之程序傳遞資料,若否,則第一串列裝置300會傳遞通道切換要求至第二串列裝置200,並在第一串列裝置300與第二串列裝置200都設定實體線路100由該程序對應之資料通道佔用後,由第一串列裝置300與第二串列裝置200上之程序傳遞資料的技術手段,藉由此一技術手段可以解決先前技術所存在使用不同通訊模式之第二串列裝置以單一串列埠與第一串列裝置通訊時,第一串列裝置需要浪費時間在切換不同通訊模式的問題,進而達成讓單一串列埠具有多個使用不同通訊模式之資料通道的技術功效。
另外,透過本發明,更可以讓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之程序執行模組230中的一個程序同時使用多個資料通道與不同的裝置傳遞資料,以下將以第二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運作系統與方法,本實施例為一感測監控系統,其中包含感測控制器(第二串列裝置200)以及嵌入式通訊元件(第一串列裝置300),兩者之間分別以第二傳輸介面210以及第一傳輸介面310電性連接(「第7圖」步驟710)。其中,第二串列裝置200之程序執行模組230中執行有監控程式。
若第二串列裝置200之程序執行模組230中所執行的監控程式在偵測到外在環境的溫度與溼度、以及電壓等資料之後,要將偵測到的三個資料分別傳送到兩個不同的監控中心,也就是說,程序執行模組230中所執行的監控程式需要同時與兩個不同的裝置傳遞資料,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介面210會傳送兩個環境參數至第一串列裝置300。
請參照「第7圖」,在第一串列裝置300接收到環境參數後,會配置好對應環境參數/監控程式之通道參數(步驟720),例如分別為第一通道參數、第二通道參數,之後,當程序執行模組230中所執行的監控程式欲傳送溫度與溼度或電壓等資料時,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判斷模組250會先判斷實體線路100是否被其他資料通道所佔用(步驟730)。
假設監控程式會依序傳送溫度、溼度資料以及電壓資料至第一監控中心與第二監控中心,則當監控程式要傳送溫度、溼度資料至第一監控中心時,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判斷模組250判斷出實體線路100被第一資料通道佔用,若是,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模組280會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傳送偵測到的溫度資料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780)。
第一串列裝置300的第一傳輸介面310在接收到執行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之程序執行模組230中的監控程式所傳送之溫度、溼度資料後,執行於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資料處理模組380會依據第一資料通道所對應的環境參數,將第一傳輸介面310經由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轉送來的溫度、溼度資料傳送到第一監控中心。
接著,當監控程式要傳送電壓資料至第二監控中心時,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判斷模組250會判斷出實體線路100被第一資料通道佔用,因此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會產生對應第二資料通道的通道切換要求「0x02」(步驟750),並由第二傳輸模組280將通道切換要求加上表頭訊號「0x10」後,產生通道切換要求「0x1002」,並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傳送通道切換要求「0x1002」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765)。
第一串列裝置300的第一傳輸介面310在接收到通道切換要求「0x1002」後,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會在通道切換要求「0x1002」中擷取出通道參數「0x02」後轉送給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而後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記錄通道參數「0x02」,更可以產生同意通道變更之回應,使得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傳輸模組370在透過第一傳輸介面310將同意通道變更傳回第二串列裝置200後,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記錄通道參數「0x02」,讓實體線路100由第二資料通道佔用。之後,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模組280會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傳送監控程式所偵測到之電壓資料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780),使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資料處理模組380會依據第二資料通道所對應的環境參數,將第一傳輸介面310接收到之電壓資料傳送到第二監控中心。
第二串列裝置200與第一串列裝置300切換資料通道的過程,實際上會因為實體線路100中物理線路數量的不同以及通道切換訊息是否與資料在同一個封包中傳送等因素改變,例如,在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判斷模組250判斷出實體線路100被第一資料通道佔用後,若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在產生對應第二資料通道的通道切換要求「0x02」(步驟750)後,不等待第一串列裝置300所傳回的回應便直接記錄通道參數「0x02」,同時,在第二傳輸模組280將通道切換要求加上「0x10」的表頭資訊510而產生通道切換要求「0x1002」後,第二傳輸模組280會透過第二傳輸介面210傳送通道切換要求「0x1002」至第一串列裝置300(步驟765)。
如此,第一串列裝置300的第一傳輸介面310在接收到通道切換要求「0x1002」後,第一串列裝置300中的第一資料分派模組340會在通道切換要求「0x1002」中擷取出通道參數「0x02」後轉送給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而後第一通道切換模組350會記錄通道參數「0x02」,如此,由於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通道切換模組260也已記錄通道參數「0x02」,因此實體線路100便會由第二資料通道佔用,不再需要由第一串列裝置300傳送通道切換要求回應。
在此實施例中,若程序執行模組230中所執行的監控程式會將偵測到的三個資料都傳送到同一個監控中心,則第二串列裝置200中的第二傳輸介面210只會傳送一個環境參數至第一串列裝置300。而後序步驟就如同此實施例中傳遞資料至第一監控中心或第二監控中心的步驟相同,故不再多加描述。
雖然本發明所揭露之實施方式如上,惟所述之內容並非用以直接限定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任何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揭露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對本發明之實施的形式上及細節上作些許之更動潤飾,均屬於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仍須以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實體線路
200...第二串列裝置
210...第二傳輸介面
230...程序執行模組
250...第二判斷模組
260...第二通道切換模組
270...第二資料分派模組
280...第二傳輸模組
300...第一串列裝置
310...第一傳輸介面
320...參數配置模組
330...第一判斷模組
340...第一資料分派模組
350...第一通道切換模組
370...第一傳輸模組
380...資料處理模組
400...遠端伺服器
500...封包格式
510...表頭資訊
800...遠端伺服器
1000...裝置
步驟610 第一串列裝置及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連接
步驟620 第一串列裝置配置程序對應之通道參數
步驟630 第一串列裝置判斷對應通道參數之資料通道是否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650 第一串列裝置產生對應通道參數之通道切換要求
步驟661 第一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切換控制訊號至第二串列裝置
步驟662 第二串列裝置依據切換控制訊號記錄命令通道參數
步驟663 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確認控制訊號至第一串列裝置
步驟664 第一串列裝置依據確認控制訊號記錄命令通道參數
步驟665 第一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通道切換要求至第二串列裝置
步驟669 第二串列裝置傳送對應通道切換要求之回應訊息至第一串列裝置
步驟670 第二串列裝置及第一串列裝置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671 第一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切換控制訊號至第二串列裝置
步驟672 第二串列裝置接收到切換控制訊號後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673 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確認控制訊號至第一串列裝置
步驟674 第一串列裝置接收到確認控制訊號後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680 第一串列裝置以資料通道傳送資料至第二串列裝置
步驟690 第二串列裝置分派資料給與資料通道對應之程序
步驟710 第一串列裝置及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連接
步驟720 第一串列裝置配置程序對應之通道參數
步驟730 第二串列裝置判斷對應通道參數之資料通道是否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750 第二串列裝置產生對應通道參數之通道切換要求
步驟761 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切換控制訊號至第一串列裝置
步驟762 第一串列裝置切換與切換控制訊號對應之命令通道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763 第一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確認控制訊號至第二串列裝置
步驟764 第二串列裝置切換與切換控制訊號對應之命令通道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765 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通道切換要求至第一串列裝置
步驟769 第一串列裝置傳送對應通道切換要求之回應訊息至第二串列裝置
步驟770 第一串列裝置及第二串列裝置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771 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切換控制訊號至第一串列裝置
步驟772 第一串列裝置接收到切換控制訊號後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773 第一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確認控制訊號至第二串列裝置
步驟774 第二串列裝置接收到確認控制訊號後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780 第二串列裝置以資料通道傳送對應程序之資料至第一串列裝置
步驟790 第一串列裝置處理資料
第1圖為本發明所提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系統架構圖。
第2A圖為本發明所提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第一串列裝置之元件示意圖。
第2B圖為本發明所提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第二串列裝置之元件示意圖。
第3A圖為習知之全雙工實體線路中之物理線路示意圖。
第3B圖為習知之包含控制線之全雙工實體線路中之物理線路示意圖。
第4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之封包結構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之傳送封包之時序圖。
第6圖為本發明所提之第一種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之主要流程圖。
第7圖為本發明所提之第一種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之主要流程圖。
第8圖為本發明所提之第二種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之附加流程圖。
第9圖為本發明所提之第二種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之附加流程圖。
第10圖為本發明所提之包含第一串列裝置以及第二串列裝置之裝置示意圖。
步驟710 第一串列裝置及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連接
步驟720 第一串列裝置配置程序對應之通道參數
步驟730 第二串列裝置判斷對應通道參數之資料通道是否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750 第二串列裝置產生對應通道參數之通道切換要求
步驟765 第二串列裝置以實體線路傳送通道切換要求至第一串列裝置
步驟770 第一串列裝置及第二串列裝置切換資料通道佔用實體線路
步驟780 第二串列裝置以資料通道傳送對應程序之資料至第一串列裝置
步驟790 第一串列裝置處理資料

Claims (30)

  1. 一種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該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驟:一第一串列裝置與執行至少一程序之一第二串列裝置以一實體線路連接;該第一串列裝置配置該程序對應之至少一通道參數;該第二串列裝置判斷該實體線路由與該通道參數對應之一資料通道佔用時,以該資料通道傳送對應該程序之一資料至該第一串列裝置;該第二串列裝置判斷該實體線路非由該資料通道佔用時,產生對應該通道參數之一通道切換要求;該第二串列裝置以該實體線路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至該第一串列裝置;該第一串列裝置及該第二串列裝置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及該第二串列裝置以該資料通道傳送該資料至該第一串列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其中該第二串列裝置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之步驟係該第二串列裝置產生包含一表頭資訊及該通道參數之該通道切換要求,並透過該實體線路中之至少一物理線路傳送。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其中該第二串列裝置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之步驟係該第二串列裝置透過該實體線路中非傳送資料之物理線路傳送與該通道參數對應之控制訊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其中該第二串列裝置以該實體線路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至該第一串列裝置之步驟更包含:該第二串列裝置以該實體線路傳送一切換控制訊號至該第一串列裝置;該第一串列裝置及該第二串列裝置切換與該切換控制訊號對應之一命令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及該第二串列裝置以該命令通道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至該第一串列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其中該方法更包含該第一串列裝置傳送對應該通道切換要求之一回應訊息至該第二串列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串列裝置及該第二串列裝置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之步驟係包含下列步驟:該第二串列裝置以該實體線路傳送一切換控制訊號至該第一串列裝置;該第一串列裝置於接收到該切換控制訊號後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該第一串列裝置以該實體線路傳送一確認控制訊號至該第二串列裝置;及該第二串列裝置於接收到該確認控制訊號後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
  7. 一種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該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驟:一第一串列裝置與執行至少一程序之一第二串列裝置以一實體線路連接;該第一串列裝置配置該程序對應之至少一通道參數;該第一串列裝置判斷該實體線路非由與該通道參數對應之一資料通道佔用時,產生對應該通道參數之一通道切換要求;該第一串列裝置以該實體線路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至該第二串列裝置;該第二串列裝置及該第一串列裝置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該第一串列裝置以該資料通道傳送該資料至該第二串列裝置;及該第二串列裝置分派該資料至與該資料通道對應之該程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串列裝置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之步驟係該第一串列裝置產生包含一表頭資訊及該通道參數之該通道切換要求,並透過該實體線路中之至少一物理線路傳送。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串列裝置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之步驟係該第一串列裝置透過該實體線路中非傳送資料之物理線路傳送與該通道參數對應之控制訊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串列裝置以該實體線路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至該第二串列裝置之步驟更包含:該第一串列裝置以該實體線路傳送一切換控制訊號至該第二串列裝置;該第二串列裝置及該第一串列裝置切換與該切換控制訊號對應之一命令通道佔用該實體通道;及該第一串列裝置以該命令通道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至該第二串列裝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其中該方法更包含該第二串列裝置傳送對應該通道切換要求之一回應訊息至該第一串列裝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方法,其中該第二串列裝置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之步驟更包含下列步驟:該第一串列裝置以該實體線路傳送一切換控制訊號至該第二串列裝置;該第二串列裝置於接收到該切換控制訊號後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該第二串列裝置以該實體線路傳送一確認控制訊號至該第一串列裝置;及該第一串列裝置於接收到該確認控制訊號後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
  13. 一種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係透過一實體線路與一第二串列裝置連接,該第二串列裝置中執行至少一程序,該裝置至少包含:一第一傳輸介面,與該實體線路連接;一第一資料分派模組,與該第一傳輸介面連接;一參數配置模組,用以依據該第一資料分派模組接收之至少一環境參數配置與該程序對應之至少一通道參數,其中,該環境參數與該程序對應,該通道參數與至少一資料通道對應;一第一判斷模組,用以於該裝置需傳送一第一資料至該程序時,判斷與該資料通道是否佔用該實體線路;一第一通道切換模組,用以於該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該資料通道未佔用該實體線路時,產生對應該通道參數之一通道切換要求,並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及用以依據該第一資料分派模組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所接收之該通道切換要求,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一資料處理模組,用以依據佔用該實體線路之該資料通道,處理該第一資料分派模組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所接收之該第二資料;及一第一傳輸模組,用以於該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該資料通道未佔用該實體線路時,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至該第二串列裝置,及用以於該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時,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傳送該第一資料至該第二串列裝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通道切換要求係包含一表頭資訊及該通道參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實體線路包含至少三物理線路,該第一傳輸介面係使用該些物理線路其中之二傳送該第一資料,及使用非傳送該第一資料之物理線路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該通道切換要求係與該通道參數相對應之控制訊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傳輸模組更用以將該第一資料附加於該通道切換要求之後。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傳輸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傳送一第一切換控制訊號至該第二串列裝置,該第一資料分派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接收該第二串列裝置回應該第一切換控制訊號之一第一確認控制訊號,該第一通道切換模組更用以依據該第一確認控制訊號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一資料分派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接收該第二串列裝置傳送之一第二切換控制訊號,該第一傳輸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傳送回應該第二切換控制訊號之一第二確認控制訊號至該第二串列裝置,該第一通道切換模組更用以依據該第二確認控制訊號切換一命令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傳輸模組更用以傳送對應該通道切換要求之一回應訊息至該第二串列裝置。
  20. 一種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該裝置至少包含:一第一串列裝置,其中更包含:一第一傳輸介面,與一實體線路連接;一第一資料分派模組,與該第一傳輸介面連接;一參數配置模組,用以依據該第一資料分派模組接收之至少一環境參數配置與一程序對應之至少一通道參數,其中,該環境參數與該程序對應,該通道參數與至少一資料通道對應;一第一判斷模組,用以於該第一串列裝置需傳送一第一資料至該程序時,判斷與該資料通道是否佔用該實體線路;一第一通道切換模組,用以於該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該資料通道未佔用該實體線路時,產生對應該通道參數之一通道切換要求,並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及用以依據該第一資料分派模組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所接收之該通道切換要求,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一資料處理模組,用以依據佔用該實體線路之該資料通道,處理該第一資料分派模組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所接收之該第二資料;及一第一傳輸模組,用以於該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該資料通道未佔用該實體線路時,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及用以於該第一判斷模組判斷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時,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傳送該第一資料;及一第二串列裝置,其中更包含:一第二傳輸介面,透過該實體線路與該第一傳輸介面連接;一程序執行模組,用以執行該程序;一第二資料分派模組,與該第二傳輸介面連接,用以透過該第二傳輸介面接收該通道切換要求及該第一資料,及分派該第一資料至該程序執行模組;一第二判斷模組,用以於該程序產生該第二資料時,判斷該資料通道是否佔用該實體線路;一第二通道切換模組,用以於該第二判斷模組判斷該資料通道未佔用該實體線路時,產生該通道切換要求,並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及用以依據該第二資料分派模組透過該第二傳輸介面所接收之該通道切換要求,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及一第二傳輸模組,用以於該第二判斷模組判斷該資料通道未佔用該實體線路時,透過該第二傳輸介面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及用以於該第二判斷模組判斷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時,透過該第二傳輸介面傳送該第二資料至該第一串列裝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通道切換要求係包含一表頭資訊及該通道參數。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實體線路包含至少三物理線路,該第一傳輸介面係使用該些物理線路其中之二傳送該第一資料,該第二傳輸介面係使用傳送該第一資料之該二物理線路傳送該第二資料,該第一傳輸介面及該第二傳輸介面係使用非傳送該第一資料之物理線路傳送該通道切換要求,該通道切換要求係與該通道參數相對應之控制訊號。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傳輸模組更用以將該第一資料附加於該通道切換要求之後。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二資料分派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二傳輸介面接收該第一串列裝置傳送之一第一切換控制訊號,該第二傳輸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二傳輸介面傳送回應該第一切換控制訊號之一第一確認控制訊號至該第一串列裝置,該第一通道切換模組更用以依據該第一確認控制訊號切換一命令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一資料分派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接收該第二串列裝置傳送之一第二切換控制訊號,該第一傳輸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傳送回應該第二切換控制訊號之一第二確認控制訊號至該第二串列裝置,該第二通道切換模組更用以依據該第二確認控制訊號切換一命令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傳輸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傳送一第一切換控制訊號至該第二串列裝置,該第一資料分派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一傳輸介面接收該第二串列裝置回應該第一切換控制訊號之一第一確認控制訊號,該第一通道切換模組更用以依據該第一確認控制訊號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傳輸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二傳輸介面傳送一第二切換控制訊號至該第一串列裝置,該第二資料分派模組更用以透過該第二傳輸介面接收該第一串列裝置回應該第二切換控制訊號之一第二確認控制訊號,該第二通道切換模組更用以依據該第二確認控制訊號切換該資料通道佔用該實體線路。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傳輸模組更用以將該第二資料附加於該通道切換要求之後。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一傳輸模組更用以傳送對應該通道切換要求之一回應訊息至該第二串列裝置。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傳輸模組更用以傳送對應該通道切換要求之一回應訊息至該第一串列裝置。
TW98135120A 2009-10-16 2009-10-16 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 TWI396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5120A TWI396089B (zh) 2009-10-16 2009-10-16 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35120A TWI396089B (zh) 2009-10-16 2009-10-16 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5350A TW201115350A (en) 2011-05-01
TWI396089B true TWI396089B (zh) 2013-05-11

Family

ID=44934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35120A TWI396089B (zh) 2009-10-16 2009-10-16 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960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2006715T5 (de) * 2012-07-17 2015-04-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Steuervorrichtung und Steuerverfahren
US10014026B1 (en) * 2017-06-20 2018-07-03 Seagate Technology Llc Head delay calibration and tracking in MSMR system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0489B (en) * 2002-03-25 2004-08-21 Aten Int Co Ltd Switching device of universal serial bus for 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s
TW200507548A (en) * 2003-08-13 2005-02-16 Microsoft Corp Routing hints
TW200830106A (en) * 2007-01-05 2008-07-16 Moai Electronics Corp Device and method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to become a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host or a peripheral
US20080273596A1 (en) * 2007-05-04 200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gital multimedia channel switch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20489B (en) * 2002-03-25 2004-08-21 Aten Int Co Ltd Switching device of universal serial bus for 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s
TW200507548A (en) * 2003-08-13 2005-02-16 Microsoft Corp Routing hints
TW200830106A (en) * 2007-01-05 2008-07-16 Moai Electronics Corp Device and method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to become a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host or a peripheral
US20080273596A1 (en) * 2007-05-04 200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gital multimedia channel switch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5350A (en) 2011-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36904B2 (en) Wireless cable replacement for computer peripherals using a master adapter
US7305511B2 (en) Providing both wireline and wireless connections to a wireline interface
US6950859B1 (en) Wireless cable replacement for computer peripherals
US200902321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ggregating ports
TW200931274A (en) Control device,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474515A (zh) 连接设备认证
CN101902360A (zh)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CN106302536B (zh) 基于交换机的一体机多系统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TWI498037B (zh) 服務資訊管理方法及服務資訊管理系統
TWI396089B (zh) 以參數提供多通道傳輸串列資料之裝置及其方法
JP2001186166A (ja) 情報転送方法並びに無線端末及び無線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JP4195027B2 (ja) 複数のプロトコルを支援するリピーター装置及び該リピーター装置におけるプロトコル変換のための制御方法
KR100553867B1 (ko) Ieee 1394 버스로 연결된 네트워크에서의 버스 리셋 처리방법
US8233386B2 (en) Device that uses parameters to provide multi-channel serial data transmissions and method thereof
JPH1168884A (ja) 伝送媒体接続装置および制御装置ならびに被制御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2984490A (zh) 一种网络视频录像机
CN10915072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网卡
CN114760193A (zh) 一种主备协商方法及设备
US20050012399A1 (en) Switch relay device and switch relay system
US7421507B2 (en) Transmission of AV/C transactions over multiple transport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004170B (zh) 响应装置及其集成电路、响应方法及响应系统
JP2002063129A (ja) デバイス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バイス管理方法
JP4924600B2 (ja) コンピュータ間の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装置
JP4321156B2 (ja) コンピュータ間のネットワーク通信方法とその装置
CN100362792C (zh) 智能网桥及其实现网络隔离控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