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2360A -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2360A
CN101902360A CN201010243003XA CN201010243003A CN101902360A CN 101902360 A CN101902360 A CN 101902360A CN 201010243003X A CN201010243003X A CN 201010243003XA CN 201010243003 A CN201010243003 A CN 201010243003A CN 101902360 A CN101902360 A CN 1019023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card
level passage
information synchronization
backup group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30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冷通
龚超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430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023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02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23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2892 priority patent/WO2012013050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41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with more than one idle spare processing compon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97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maintaining the standby controller/processing unit upd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其中,该方法包括: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建立同步通道,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子卡级通道和子卡上的备份组级通道;主用设备确定有用户信息需要同步,根据用户所在的备份组确定对应的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按照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对应的地址和端口封装同步信息,通过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将封装后的同步信息发送给备用设备;备用设备解析同步信息得到地址和端口,将同步信息转发至端口对应的子卡,子卡对同步信息进行处理。根据本发明,解决了主控单元负荷较大的问题,并且该方式不受主控单元性能瓶颈的限制,为主备切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Description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背景技术
宽带城域网的业务控制层是业务接入网络连接核心交换网络的一个特有的层面,起重要角色的设备就是BRAS(Broadband RemoteAccess Server,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其主要承担业务接入控制和用户管理方面的功能。随着对网络提供的业务高质量保障需求的提出,对业务控制层BRAS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服务能够顺利进行,通常采用BRAS双机热备份的方式。
如图1所示的BRAS双机热备份组网结构示意图,其中CR(Server Router,服务路由器)1为城域网的核心设备,其分别与BRAS 2和BRAS 3相连,两个BRAS设备实现双机热备份功能,BRAS设备下连接SW(交换机设备)4,通过交换机接入用户。
BRAS双机热备份是在网络的控制层部署两台BRAS产品,在工作时,两台设备通过协商或者手动配置设置成一个为主状态,一个为备状态,主设备用来控制用户接入和记录用户信息,并通过实时同步或者批量同步的方式将用户信息备份到备用设备上。当主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快速的实现主备切换,由于用户信息已经备份到备状态设备,所以设备主备切换过程中用户无感知,确保了服务质量,并提高了用户服务的体验。
在互为备份的两台BRAS设备间,可以支持整机级、线卡级、端口级和虚拟子接口级的备份,一组互相备份的最小异常切换单元称作备份组。主备设备间可以建立多个备份组关系。如主设备的20个端口与备设备一一进行备份,设备间有20个备份组。两台BRAS设备间由不同的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路由冗余协议,RFC2338)实例进行主备的选举和异常检测切换,以及备份组细化,可以有效地控制故障发生时对设备的影响范围。
如图2所示的BRAS双机热备份组网中集中式处理信息同步的示意图,其中,主备设备间采用单一通道,进行信息同步时,业务子卡上的信息统一上送到主控单元,由主控单元的信息同步模块发送到对端备份设备,备份设备解封装后,再根据备份组ID与业务子卡的对应关系,将信息下发到对应的业务子卡处理。
上述BRAS双机热备份组网中,主控单元统一处理所有的用户拨号,组播点播事件,并与远端备份设备进行信息同步,而业务子卡信息->主控单元->远端主控单元->远端业务子卡的同步路径,为系统增加了大量的负荷。但是主控单元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当负荷超过其处理能力时,主控单元将不能完成信息同步操作,进而影响了系统的服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以至少解决上述的主控单元负荷较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包括: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建立同步通道,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子卡级通道,其中,设备级通道传送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子卡级通道传送信息同步数据消息,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通过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建立子卡级通道;主用设备将用户信息封装成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并通过子卡级通道发送给备用设备;备用设备根据收到的信息同步数据消息中的通道封装信息,将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转发至对应的子卡,子卡对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进行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包括: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建立同步通道,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备份组级通道,其中,设备级通道传送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备份组级通道传送信息同步数据消息,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通过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建立备份组级通道;主用设备通过备份组级通道将用户信息封装成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并发送给备用设备;备用设备根据收到的信息同步数据消息中的通道封装信息,将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转发至对应的子卡,子卡对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进行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服务器为主用服务器,包括:设备管理模块,用于与备用服务器建立同步通道,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与子卡级通道,或所述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与备份组级通道;信息同步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所在的备份组,确定对应的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按照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对应的地址和端口号,将用户信息封装成信息同步数据消息;数据转发模块,用于通过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将封装后的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发送给备用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服务器为备用服务器,包括:设备管理模块,用于与主用服务器建立同步通道,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与子卡级通道,或所述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与备份组级通道;数据转发模块,用于接收主用服务器发送的信息同步数据消息,根据信息同步数据消息的封装地址和端口,将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转发至对应的子卡;信息同步模块,用于对子卡上的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进行处理。
通过本发明,采用主用设备在有用户信息需要同步时,子卡可以直接使用建立的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将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发送给备用设备,备用设备完成信息同步操作,解决了主控单元负荷较大的问题,并且该方式不受主控单元性能瓶颈的限制,为主备切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BRAS双机热备份组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BRAS双机热备份组网中集中式处理信息同步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主备用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采用分步式构架的主备用设备组网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采用分步式构架的信息同步处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采用分步式构架的信息同步处理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6的服务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主备用设备可以是BRAS,也可以是SR,或者是其它的设备,其中,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间可以进行实时同步,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批量同步。为了降低主用设备的主控单元因信息同步带来的负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实施例1
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建立同步通道,其中,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子卡级通道;该子卡级通道传送信息同步数据消息,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通过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建立该子卡级通道;
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建立同步通道:
1)主用设备根据配置的备用设备的地址和端口与备用设备协商建立设备级通道,该设备级通道用于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间传输信令和同步信息;
2)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分别为自身设备的每个子卡分配通讯端口,在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上有多个业务子卡,每个业务子卡对应一组用户;
3)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通过上述设备级通道相互交换备份组标识与端口的对应关系;例如,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将备份组标识与分配的通讯端口的对应关系保存在一个映射表中,在相互交换备份组标识与端口的对应关系时,可以将该映射表相互交换。
4)主用设备的子卡分别根据备用设备的地址和端口建立子卡级通道。
在建立上述子卡级通道时,信息同步控制消息中携带子卡级通道的地址、端口号及通过该通道发送信息同步数据消息的备份组信息。备份组信息包括备份组号、备份组与端口的对应关系。子卡级通道的地址与设备级通道的地址相同,设备级通道和子卡级通道通过端口号来区分。
步骤S304,主用设备将用户信息封装成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并通过上述子卡级通道发送给备用设备;
主用设备确定有用户信息需要同步,根据用户所在的备份组确定对应的子卡级通道,按照该子卡级通道对应的地址和端口号封装成信息同步数据消息,通过该子卡级通道将封装后的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发送给备用设备;
触发主用设备发送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有用户上线,有用户离线,或者有用户信息发生变更。
步骤S306,备用设备根据收到的信息同步数据消息中的通道封装信息,将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转发至对应的子卡,该子卡对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进行处理。
通道封装信息包括子卡级通道的地址和端口号。
当上述备用设备上的备份信息丢失时,该方法还包括:备用设备通过设备级通道发送信息同步控制消息给主用设备,通知进行批量同步操作;主用设备接收到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后,通过子卡级通道将本地存储的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备用设备;备用设备接收到所述用户信息后,发送至对应的子卡进行处理。
上述主备用设备均由主控单元和多个业务子卡构成,业务子卡完成子卡内部的协议换算收敛,向主控单元上报结果,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容量和处理性能。以IPTV为例,业务子卡维护卡内1万用户与500个节目源的点播关系,而主控单元只需了解子卡点播了哪些节目源,不用关心整个设备上的几万个用户。
相关技术在进行信息同步时,通常需要主用设备的子卡将同步信息先发送到主用设备的主控单元,再由主控单元通过设备级通道将同步信息发送给备用设备,这种方式较大程度地增加了主用设备的主控单元的处理负荷;而本实施例的主用设备在有用户信息需要同步时,子卡可以直接使用建立的子卡级通道将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发送给备用设备,备用设备再根据信息同步数据消息携带的地址信息确定对应的子卡,进而完成信息同步操作,解决了主控单元负荷较大的问题,并且该方式不受主控单元性能瓶颈的限制,为主备切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子卡级通道,而本实施例中的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备份组级通道;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通过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建立该备份组级通道;相应地,本实施例使用备份组级通道传送信息同步数据消息;例如,主用设备将用户信息封装成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后,将通过备份组级通道发送给备用设备;
基于此,上述通道封装信息包括备份组级通道的地址和端口号。
在建立备份组级通道时,信息同步控制消息中携带备份组级通道的地址、端口号及通过该通道发送信息同步数据消息的备份组信息。其中,备份组信息包括备份组号、备份组与端口的对应关系。优选地,备份组级通道的地址与设备级通道的地址相同,设备级通道和备份组级通道通过端口号来区分。
备用设备上的用户信息丢失时,该方法还包括:备用设备通过设备级通道发送信息同步控制消息给所述主用设备,通知进行批量同步操作;主用设备接收到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后,通过备份组级通道将本地存储的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备用设备;备用设备接收到用户信息后,发送至对应的子卡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的主用设备在有用户信息需要同步时,子卡可以直接使用建立的备份组级通道将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发送给备用设备,备用设备再根据信息同步数据消息携带的地址信息确定对应的子卡,进而完成信息同步操作,解决了主控单元负荷较大的问题,并且该方式不受主控单元性能瓶颈的限制,为主备切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该方法以图2所示的BRAS双机热备份组网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为了更好地说明信息同步的操作流程,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主备用设备上分别设置有下述模块:
设备管理模块42,负责维护两台主备BRAS间的信息维护,例如同步通道的建立;
信息同步模块44,负责在主备BRAS设备间进行用户信息同步发送和接收处理;
备份组管理模块46,负责备份组单元的维护,如主备选择,异常检测,以及备份组间的信息通道;
数据转发模块48,负责数据报文的转发,以及本地信息的上送。
其中,设备管理模块42、信息同步模块44可以设置在主控单元上;备份组管理模块46与数据转发模块48可以设置在每个业务子卡上。
由图4可知,设备管理模块42与备份组管理模块46连接;信息同步模块44与备份组管理模块46和数据转发模块48连接;备份组管理模块46与设备管理模块42、信息同步模块44和数据转发模块48连接;数据转发模块48与备份组管理模块46和信息同步模块44连接。
参见图5,该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2,主用设备的设备管理模块根据配置的远端地址和端口与远端协商,建立传输信令与信息的设备级同步通道。其中,远端指备用设备;
步骤S504,主备用设备的设备管理模块为本设备的每个业务子卡分配一个通讯端口;
步骤S506,主用设备的备份组管理模块根据备份组管理的端口,选择使用的同步通道,该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同步通道和子卡级同步通道。其中,设备级同步通道使用设备级端口,子卡级同步通道使用业务子卡分配的端口。
步骤S508,主备用设备的备份组管理模块调用设备管理模块的接口,将备份组ID(标识)和选定的本地端口通过设备级同步通道发送到远端,双向交互完成后,业务子卡根据本地地址、端口和远端地址、端口建立子卡级同步通道。
步骤S510,主备用设备的备份组管理模块将同步通道的地址/端口与处理单元的对应关系下发到数据转发模块;其中,处理单元指步骤S506中选择的同步通道对应的主控单元或业务子卡。
步骤S512,当有用户信息需要同步时,主用设备的信息同步模块根据用户所在的备份组,向备份组管理模块查询采用的同步通道,根据查询的结果封装本地/远端地址和端口,将封装后的同步信息发送到远端。
步骤S514,备用设备上的数据转发模块接收到远端的同步消息时,根据地址/端口信息,查询根据步骤S510中下发的对应关系,将同步信息直接上送到对应的主控/业务子卡的控制层面,信息同步模块接收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其中,上述数据转发模块属于转发层面,不占用CPU资源。
上述两台设备间的信息同步,一般分为实时同步和批量同步两种,新用户上线时、用户离线时或用户信息变更时,可以采用实时同步方式将单个用户信息同步到备份设备,此时,可以采用子卡级同步通道进行同步信息的传输。当发生备份组/设备级异常导致备份信息丢失时,则采用批量同步的方式,将用户信息重新全部同步,此时,可以采用设备级同步通道进行同步信息的传输。一般设备指定备份设备的地址来建立路由可达的通道,承载用户信息同步协议。
本实施例引入分布式的信息同步通道协商/处理机制,在主备用设备间只需要单条物理通路的情况下,将原有的主控单元集中处理信息同步,扩展为可以自由选择业务子卡间,或业务子卡与主控单元间进行信息同步处理,有效的减轻的主控单元的负荷和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
上述双机热备份的方式,主用和备用设备间通过同步通道,来承载设备下所有用户的业务信息同步。备用设备的主控单元接收远端的用户信息,重新在本地生成用户信息,并下发到业务子卡的转发层面,当主备切换时,实时生效,实现用户的无感知切换。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的采用分步式构架的主备用设备组网示意图;本实施例以备份组为粒度,约定相互进行信息的同步和处理的对象。其中备份组与业务子卡的对应关系如下:
备份组1对BRAS1的业务子卡1与BRAS2的业务子卡1的多组端口进行保护;
备份组2对BRAS1的业务子卡2与BRAS2的业务子卡1的多组端口进行保护;
备份组3对BRAS1的业务子卡2与BRAS2的业务子卡2的多组端口进行保护。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采用分步式构架的信息同步处理示意图,图8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采用分步式构架的信息同步处理流程图,该信息同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2,BRAS1和BRAS2进行设备级协商后,形成IP地址为1.1.1.1、端口为100与IP地址为1.1.1.2、端口为100的设备级同步通道,并完成设备资源同步等协商。
步骤S804,BRAS1为业务子卡1分配端口301,业务子卡2分配端口302;BRAS2为业务子卡1分配端口401,业务子卡2分配端口402。
步骤S806,BRAS1的备份组管理模块调用设备管理模块接口与远端进行协商。例如备份组1形成本地1.1.1.1、端口301,远端1.1.1.2、端口401,处理单元为业务子卡1的对应关系,并下发到数据转发模块;BRAS2执行相同操作。
步骤S808,BRAS1的业务子卡1有用户上线,子卡1上的业务信息同步模块用该用户所属备份组向备份组管理模块查询,获取到处理单元为本地(即子卡1),封装源IP1.1.1.1、端口301,目的IP1.1.1.2、端口401,查找远端路由发送到物理出口。
如果备份组协商出的处理单元为主控单元,则子卡1将用户信息上送到主控单元,由主控单元通过设备级通道发送至远端。
步骤S810,远端设备接收到备份组1的用户同步信息,数据转发模块查找步骤S806下发的本地映射表,发现IP1.1.1.2、端口401指向本地业务子卡1,则直接上送到业务子卡1的CPU处理。
本实施例引入分布式的信息同步通道协商/处理机制,在主备用设备间只需要单条物理通路的情况下,将原有的主控单元集中处理信息同步,扩展为可以自由选择业务子卡间,或业务子卡与主控单元间进行信息同步处理,有效的减轻的主控单元的负荷和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为主用服务器,参见图9,该服务器包括:
设备管理模块92,用于与备用服务器建立同步通道,该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子卡级通道,或者,该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备份组级通道;
信息同步模块94,用于根据用户所在的备份组确定对应的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按照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对应的地址和端口号,将用户信息封装成信息同步数据消息;
数据转发模块96,用于通过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将封装后的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发送给备用服务器。
其中,设备管理模块92包括:
设备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配置的备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与备用服务器协商建立设备级通道;
端口分配单元,用于为自身设备的每个子卡或备份组分配通讯端口;
信息交互单元,用于与备用服务器通过设备级通道相互交换备份组标识与端口的对应关系;
子卡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备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建立子卡级通道;
备份组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备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建立备份组级通道。
当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子卡级通道时,设备管理模块92可以不包括上述备份组级通道建立单元;当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备份组级通道时,设备管理模块92可以不包括上述子卡级通道建立单元。
该服务器可以为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或服务路由器。
优选地,该服务器还可以包括备份组管理模块,用于对配置的备份组进行维护、服务器是否异常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进行主用服务器或备用服务器的选择,以及与备用服务器间的同步通道的维护。
信息同步模块94在监测到有用户上线、离线或者有用户信息变更时,确定有用户信息需要同步。该服务器在接收到备用设备的批量同步操作通知时,该服务器将通过设备级同步通道将同步信息发送给备用服务器。
本实施例的主用服务器在有用户信息需要同步时,子卡可以直接使用建立的子卡级通道将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发送给备用服务器,进而完成信息同步操作,解决了主控单元负荷较大的问题,并且该方式不受主控单元性能瓶颈的限制,为主备切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为备用服务器,参见图10,该服务器包括:
设备管理模块102,用于与主用服务器建立同步通道,该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子卡级通道,或者,该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备份组级通道;
数据转发模块104,用于接收主用服务器发送的信息同步数据消息,根据信息同步数据消息的封装地址和端口,将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转发至对应的子卡;
信息同步模块106,用于对子卡上的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进行处理。
设备管理模块102包括:
设备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配置的主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与主用服务器协商建立设备级通道;
端口分配单元,用于为自身设备的每个子卡或备份组分配通讯端口;
信息交互单元,用于与主用服务器通过设备级通道相互交换备份组标识与端口的对应关系;
子卡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主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建立子卡级通道;
备份组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主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建立备份组级通道。
当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子卡级通道时,设备管理模块102可以不包括上述备份组级通道建立单元;当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备份组级通道时,设备管理模块102可以不包括上述子卡级通道建立单元。
该服务器可以为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或服务路由器。
当该服务器上的备份信息丢失时,该服务器可以通过上述设备级通道通知主用服务器进行批量同步操作;主用服务器接收到批量同步操作通知后,通过设备级通道将本地存储的用户信息发送给该服务器;该服务器接收到这些用户信息后,进行同步操作。
本实施例的服务器在接收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后,根据信息同步数据消息携带的地址信息确定对应的子卡,进而完成信息同步操作,解决了主用服务器的主控单元负荷较大的问题,并且该方式不受主控单元性能瓶颈的限制,为主备切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以上实施例的主用设备在有用户信息需要同步时,子卡可以直接使用建立的子卡级通道将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发送给备用设备,备用设备再根据信息同步数据消息携带的地址信息确定对应的子卡,进而完成信息同步操作,解决了主控单元负荷较大的问题,并且该方式不受主控单元性能瓶颈的限制,为主备切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建立同步通道,所述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子卡级通道,其中,所述设备级通道传送信息同步控制消息,所述子卡级通道传送信息同步数据消息,所述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通过所述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建立所述子卡级通道;
所述主用设备将用户信息封装成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并通过所述子卡级通道发送给所述备用设备;
所述备用设备根据收到的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中的通道封装信息,将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转发至对应的子卡,所述子卡对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封装信息包括子卡级通道的地址和端口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子卡级通道时,所述信息同步控制消息中携带子卡级通道的地址、端口号及通过该通道发送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的备份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组信息包括备份组号、备份组与端口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卡级通道的地址与设备级通道的地址相同,所述设备级通道和所述子卡级通道通过端口号来区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触发所述主用设备发送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用户上线;
用户离线;
用户信息发生变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设备上的所述用户信息丢失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备用设备通过所述设备级通道发送所述信息同步控制消息给所述主用设备,通知进行批量同步操作;
所述主用设备接收到所述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后,通过所述子卡级通道将本地存储的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备用设备;
所述备用设备接收到所述用户信息后,发送至对应的子卡进行处理。
8.一种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建立同步通道,所述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和备份组级通道,其中,所述设备级通道传送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备份组级通道传送信息同步数据消息,所述主用设备和备用设备通过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建立所述备份组级通道;
所述主用设备通过所述备份组级通道将用户信息封装成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并发送给所述备用设备;
所述备用设备根据收到的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中的通道封装信息,将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转发至对应的子卡,所述子卡对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进行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封装信息包括备份组级通道的地址和端口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备份组级通道时,所述信息同步控制消息中携带备份组级通道的地址、端口号及通过该通道发送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的备份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组信息包括备份组号、备份组与端口的对应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组级通道的地址与所述设备级通道的地址相同,所述设备级通道和所述备份组级通道通过端口号来区分。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触发所述主用设备发送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用户上线;
用户离线;
用户信息发生变更。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设备上的所述用户信息丢失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备用设备通过所述设备级通道发送所述信息同步控制消息给所述主用设备,通知进行批量同步操作;
所述主用设备接收到所述信息同步控制消息后,通过所述备份组级通道将本地存储的所述用户信息发送给所述备用设备;
所述备用设备接收到所述用户信息后,发送至对应的子卡进行处理。
15.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为主用服务器,包括:
设备管理模块,用于与备用服务器建立同步通道,所述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与子卡级通道,或所述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与备份组级通道;
信息同步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所在的备份组,确定对应的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按照所述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对应的地址和端口号,将用户信息封装成信息同步数据消息;
数据转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子卡级通道或备份组级通道将封装后的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发送给所述备用服务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管理模块包括:
设备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配置的所述备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与所述备用服务器协商建立设备级通道;
端口分配单元,用于为自身设备的每个子卡或备份组分配通讯端口;
信息交互单元,用于与所述备用服务器通过所述设备级通道相互交换备份组标识与端口的对应关系;
子卡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备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建立子卡级通道;
备份组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备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建立备份组级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为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或服务路由器。
18.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为备用服务器,包括:
设备管理模块,用于与主用服务器建立同步通道,所述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与子卡级通道,或所述同步通道包括设备级通道与备份组级通道;
数据转发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用服务器发送的信息同步数据消息,根据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的封装地址和端口,将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转发至对应的子卡;
信息同步模块,用于对所述子卡上的所述信息同步数据消息进行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管理模块包括:
设备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配置的所述主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与所述主用服务器协商建立设备级通道;
端口分配单元,用于为自身设备的每个子卡或备份组分配通讯端口;
信息交互单元,用于与所述主用服务器通过所述设备级通道相互交换备份组标识与端口的对应关系;
子卡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建立子卡级通道;
备份组级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主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建立备份组级通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为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或服务路由器。
CN201010243003XA 2010-07-28 2010-07-28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Pending CN1019023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3003XA CN101902360A (zh) 2010-07-28 2010-07-28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PCT/CN2011/072892 WO2012013050A1 (zh) 2010-07-28 2011-04-15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3003XA CN101902360A (zh) 2010-07-28 2010-07-28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2360A true CN101902360A (zh) 2010-12-01

Family

ID=43227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3003XA Pending CN101902360A (zh) 2010-07-28 2010-07-28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02360A (zh)
WO (1) WO2012013050A1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3050A1 (zh) * 2010-07-28 2012-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CN102571430A (zh) * 2012-01-05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间的同步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2739453A (zh) * 2012-07-03 2012-10-17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主备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3026308A1 (zh) * 2011-08-23 2013-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节点及业务节点间用户协议消息同步的方法
CN103068034A (zh) * 2013-01-29 2013-04-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24278A (zh) * 2011-11-21 2013-05-29 苏州达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分发网络全局服务器主备同步消息的实现方法及处理装置
WO2014019165A1 (zh) * 2012-08-01 201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机间进行业务备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994071A (zh) * 2015-05-28 2015-10-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设备的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5227455A (zh) * 2015-10-08 2016-01-06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批量用户web认证主备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05939366A (zh) * 2015-07-03 2016-09-14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同步的方法、装置及接入设备
WO2017096977A1 (zh) * 2015-12-08 2017-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181778A1 (zh) * 2016-04-21 2017-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主控设备主控之间链路扩展方法及装置
CN104038362B (zh) * 2013-03-08 2018-03-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系统
CN108574626A (zh) * 2017-03-13 2018-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nat双机热备份流量切换系统和方法
CN112511326A (zh) * 2020-03-16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32483A (zh) * 2020-12-31 2021-04-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恢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055215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8242A (zh) * 2018-07-27 2020-0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调峰系统及其通用数据接口及其数据传输格式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08A (zh) * 1996-05-24 1997-03-26 北京大学 用电话网或计算机互连网管理数据网的方法
CN1797976A (zh) * 2004-12-29 2006-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单板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1179366A (zh) * 2006-11-06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主备数据同步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360A (zh) * 2010-07-28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08A (zh) * 1996-05-24 1997-03-26 北京大学 用电话网或计算机互连网管理数据网的方法
CN1797976A (zh) * 2004-12-29 2006-07-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主备单板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1179366A (zh) * 2006-11-06 2008-05-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主备数据同步的方法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13050A1 (zh) * 2010-07-28 2012-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US9426217B2 (en) 2011-08-23 2016-08-23 Zte Corporation Service node and inter-service node user protocol messag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WO2013026308A1 (zh) * 2011-08-23 2013-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节点及业务节点间用户协议消息同步的方法
CN102957718B (zh) * 2011-08-23 2018-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节点及业务节点间用户协议消息同步的方法
CN103124278A (zh) * 2011-11-21 2013-05-29 苏州达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分发网络全局服务器主备同步消息的实现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2571430A (zh) * 2012-01-05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间的同步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2571430B (zh) * 2012-01-05 2015-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间的同步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2739453A (zh) * 2012-07-03 2012-10-17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主备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739453B (zh) * 2012-07-03 2015-07-29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主备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4019165A1 (zh) * 2012-08-01 2014-0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机间进行业务备份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68034B (zh) * 2013-01-29 2016-05-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68034A (zh) * 2013-01-29 2013-04-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38362B (zh) * 2013-03-08 2018-03-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系统
CN104994071B (zh) * 2015-05-28 2018-11-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设备的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4994071A (zh) * 2015-05-28 2015-10-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设备的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5939366A (zh) * 2015-07-03 2016-09-14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信息同步的方法、装置及接入设备
CN105227455A (zh) * 2015-10-08 2016-01-06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批量用户web认证主备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096977A1 (zh) * 2015-12-08 2017-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181778A1 (zh) * 2016-04-21 2017-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主控设备主控之间链路扩展方法及装置
CN108574626A (zh) * 2017-03-13 2018-09-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nat双机热备份流量切换系统和方法
CN113055215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2511326A (zh) * 2020-03-16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11326B (zh) * 2020-03-16 2024-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32483A (zh) * 2020-12-31 2021-04-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恢复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13050A1 (zh) 2012-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2360A (zh) 主备用设备间的信息同步方法和服务器
CN100407671C (zh) 实现网络负载分担功能的网络通信方法
CN101517981B (zh) 多机架仿真交换机
CN1980230B (zh) 对vrrp组进行管理的方法
CN101378334B (zh) 基于双网冗余通用网络模型的通讯方法
CN102160328B (zh) 用于协调分布式虚拟网络交换环境中的多播消息传送的中央控制器
CN102843286B (zh) 虚拟路由器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2315975B (zh) 一种基于irf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4092746B (zh) 一种运维审计系统及用在其系统中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
CN101695043A (zh) 一种热备份端口复用的方法及网络系统
CN101483540A (zh) 一种高端数据通信设备中的主备倒换方法
CN102724030A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堆叠系统
CN101984573A (zh) 分布式实现lacp标准状态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75343A (zh) 一种实现带外管理的方法、系统和带外管理交换机
CN102025616A (zh) 一种实现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装置及交换机
CN110166270A (zh) 热备切换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166800B (zh) 一种双网冗余消息总线交叉故障下的消息传输方法
CN101005398B (zh) 单框设备上双机工作方法
CN100428722C (zh) 多生成树协议的分布式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0426743C (zh) 内部可靠互连的通信设备
CN100459594C (zh) 基于转发控制分离协议的系统及接入方法
CN102238092B (zh) 在编码器上进行负载分担的方法及编码器
CN101247663B (zh) 大容量路由系统及其转发表生成方法
CN1964286B (zh) 具有双cpu的主控设备
CN102111299A (zh) 冗余网络系统及其冗余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