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0787B - 電池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0787B
TWI390787B TW099105311A TW99105311A TWI390787B TW I390787 B TWI390787 B TW I390787B TW 099105311 A TW099105311 A TW 099105311A TW 99105311 A TW99105311 A TW 99105311A TW I390787 B TWI390787 B TW I3907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lectrode
partition
battery unit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5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1558A (en
Inventor
Toshio Takeshita
Mieko Hara
Atsuhiro Kumagai
Yoichi Miyajima
Shoichi Shintan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01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1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0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07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Description

電池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供作為攝像裝置等的電子機器的電源使用的電池裝置,特別是有關於可以達成耐衝擊性能提高的電池裝置。
習知,個人電腦和攝像裝置等的電子機器中的攜帶用的電源裝置是使用電池裝置。此電池裝置,是由:中空的電池框體、及被收納於電池框體內的電池單元、及控制電路基板、及輸出端子所構成。
最近,被要求特別是可耐如落下等的來自外部的衝擊力的電池裝置。例如已被提案可防止因為從外部被輸入的衝擊力使控制電路基板破損的技術(參照專利文獻1)。此專利文獻1的技術,是在將電池單元支撐的殼設置肋狀的支撐突起,該支撐突起是將控制電路基板插通,將電池單元支撐,並將電池單元及控制電路基板分離配置。由此,使施加於控制電路基板的衝擊力緩和。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87989號公報
但是,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對於來自外部的衝擊力只可以保護控制電路基板,但是對於電池單元的保護卻是只依靠電池框體的剛性。因此,電池框體被輸入變形力大的衝擊力的話,衝擊力會施加在電池單元,而可能使電池單元破損。其結果,電池單元的破損的,有可能引起液漏出、電池單元的正極部及負極部接觸短路等的問題。
本發明是考慮上述的問題點,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池裝置,對於落下等的來自外部的衝擊力可以保護被收納在電池框體內部的電池單元。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達成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電池裝置,具備:中空的電池框體、及被收納於電池框體的電池單元。此電池單元,具有:在一端設有開口部的筒狀的負極部、及將開口部關閉的方式被固定於負極部的正極部。進一步,本發明的電池裝置是具備突起,被配置在電池單元及電池框體的內壁之間,且回避電池單元的正極部及負極部被固定處地被配置。
依據本發明的電池裝置,藉由在電池框體及電池單元之間設置突起,就可以吸收來自外部的衝擊力。其結果,不會因為來自外部的衝擊力,而引起電池單元的液漏出,且,可防止引起電池單元內外的短路。且,設在上述的電池單元及電池框體之間的突起,是回避電池單元的正極部及負極部被固定處地被配置。因此,在電池單元內,可以防止衝擊力施加於短路和液漏出容易發生處。
以下,對於本發明的電池裝置的實施例,參照第1圖~第10圖說明。又,在各圖中對於共通的構件附加同相的符號。又,本發明不限定於以下的形態。
且,說明是由以下的順序進行。
1.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
1-1.電池框體。
1-2.電池單元。
1-3.分隔構件。
1-4.電池裝置的組裝。
2.第2實施例的電池裝置。
1.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
首先,參照第1圖~第9圖說明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以下稱為「本例」)的電池裝置。
第1圖,是顯示本例的電池裝置的立體圖,第2圖,是本例的電池裝置的分解立體圖。第3圖,是說明本例的電池裝置的內部的立體圖。
本例的電池裝置1,是作為攝像裝置和個人電腦等的各種電子機器的攜帶用的電源裝置被使用。如第1圖~第3圖所示,電池裝置1,具備:中空的框體所構成的電池框體2、及輸出端子3、及2個圓柱狀的電池單元20、及控制電路基板16、及分隔構件30。又,如第3圖所示,2個電池單元20、控制電路基板16及分隔構件30,是被收納於電池框體2的內部。
<1-2.電池框體>
如第1圖所示,電池框體2,是形成略直方體狀的塊體狀的容器。電池框體2,是長度方向Y的尺寸是L,與其長度方向Y垂直的寬度方向X的尺寸是W,與長度方向Y及寬度方向X垂直的高度方向Z的尺寸是H。且,此電池框體2的尺寸(長度L、寬度W及高度H),是被設定成長度L>寬度W>高度H的關係。
但是,電池裝置1的形狀不限定於此實施例。當然可以適用其他各種的尺寸例如:高度H更高(例如寬度W>高度H)、寬度W比長度L更長(長度L<寬度W)。
且,電池框體2,是由:在一面具有開口部的容器狀的第1殼4、及將此第1殼4的開口部關閉的方式被裝設的蓋體狀的第2殼5所構成。
[第1殼]
第1殼4,具有:形成略長方形的上面部4a、及從此上面部4a的長度方向Y的一側略垂直的方式連續的正面部4b。且,第1殼4,具有從上面部4a的長度方向Y的另一側略垂直的方式連續的背面部4c。進一步,第1殼4,具有:從上面部4a的寬度方向X的一側略垂直的方式連續的左側面部4d、及從上面部4a的寬度方向X的另一側略垂直的方式連續的右側面部4e。
且,在上面部4a和左側面部4d交叉的角部及上面部4a和右側面部4e交叉的角部中,各別設有曲率半徑大的圓弧狀的圓角部4f、4f。進一步,在上面部4a的略中央部,設有供顯示電池裝置1的輸出端子3的某面用的指示面板9嵌入的凹部4g(第2圖參照)。
[第2殼]
第2殼5,具有:形成略長方形的下面部5a、及從此下面部5a的長度方向Y的一側略垂直的方式連續的正面部5b。且,第2殼5,是具有從下面部5a的長度方向Y的另一側略垂直的方式連續的背面部5c。進一步,第2殼5,具有:設在下面部5a的寬度方向X的一側的左段差部5d、及設在下面部5a的寬度方向X的另一側的右段差部5e。
背面部5c,具有對於下面部5a形成預定的段差地連續的第1段差面6a。且,左段差部5d,具有對於下面部5a形成預定的段差地連續的第2段差面6b,右段差部5e,具有對於下面部5a形成預定的段差地連續的第3段差面6c。且,在第2殼5的下面部5a的一面,供標籤貼附用的貼附凹部5f是形成於適當的深度。
第1段差面6a、第2段差面6b及第3段差面6c,是各別被設定成從下面部5a的高度方向Z的長度為相同長度。且,第2段差面6b及第3段差面6c,是被設定成寬度方向X的長度也為略相同長度。且,第2段差面6b及第3段差面6c,是對於下面部5a略平行地形成。
進一步,在第2殼5中,設有從下面部5a的寬度方向X的兩側具有預定的長度及厚度突出的第1卡合部7及第2卡合部8。此第1卡合部7及第2卡合部8,是形成左右對稱的形狀。
第1卡合部7,是具有沿著長度方向Y隔有預定間隔地形成的3片卡合片7a~7c。第1卡合片7a,是被配置於正面部5b側,第3卡合片7c,是被配置於背面部5c側。且,第1卡合片7a及第3卡合片7c之間,是配置有第2卡合片7b。第1卡合部7的3片卡合片7a~7c中的寬度方向X的長度,是依據電池裝置1的種類例如形狀和電力的容量等適宜地被設定。
同樣地,第2卡合部8,具有沿著長度方向Y隔有預定的間隔地形成的3片卡合片8a~8c。第1卡合片8a,是被配置於正面部5b側,第3卡合片8c,是被配置於背面部5c側。且,第1卡合片8a及第3卡合片8c之間,是配置有第2卡合片8b。進一步,與第1卡合部7同樣地,第2卡合部8的3片卡合片8a~8c中的寬度方向X的長度,是依據電池裝置1的種類適地宜被設定。
第1卡合部7及第2卡合部8,是與設在裝設有電池裝置1的電子機器的裝設部的鉤部卡合。具體而言,電子機器的鉤部的鉤片是分別嵌入各第1卡合部7的3片卡合片7a~7c及第2卡合部8的3片卡合片8a~8c之間。且,電子機器的鉤片及第1卡合部7的3片卡合片7a~7c及第2卡合部8的3片卡合片8a~8c被卡合。
且,如第2圖所示,第2殼5是形成有藉由下面部5a、正面部5b、背面部5c、左段差部5d及右段差部5e使分隔構件30及控制電路基板16被搭載的搭載部10。在此搭載部10中,設有將電池單元20支撐的複數支撐部11。支撐部11,是設在下面部5a的寬度方向X的兩側,沿著長度方向Y隔有預定的間隔地形成。且,複數支撐部11的與電池單元20接觸的面是形成圓弧狀。
進一步,在第2殼5的正面部5b側,設有將輸出端子3的一部分露出用的開口部5g。開口部5g,是從正面部5b將下面部5a運續切除形成。此開口部5g,是設在正面部5b的略中央部。且,在開口部5g的寬度方向X的一側,設有供判別電池裝置1的種類用的判別用凹部13。判別用凹部13,是依據電池裝置1的種類例如形狀和電力的容量等的種類別形成特定的形狀。
具有如上述的構成的第1殼4及第2殼5的材質,可舉例工程塑料等。
[輸出端子]
如第2圖所示,輸出端子3,是形成塊體狀。在輸出端子3中,設有:在內部配置有電極的複數(本例中4個)電極用開縫14、及被配置於複數電極用開縫14兩側的2個定位用開縫15。
電極用開縫14及定位用開縫15,是在輸出端子3的角部形成從正面部3a橫跨底面部3b連續的溝狀的缺口。此輸出端子3的正面部3a是成為與第2殼5的正面部5b相同的平面,底面部3b是與第2殼5的下面部5a的一面成為相同平面的方式,裝設於第2殼5的開口部5g。
在輸出端子3的2個定位用開縫15中,各別卡合有被設在裝設有電池裝置1的電子機器的裝設部的定位用突起。且,在4個電極用開縫14中,各別卡合有被設在相同的電子機器的裝設部的連接端子的電極。
由此,輸出端子3,是與外部裝置也就是各種的電子機器(例如個人電腦、攝像裝置等)可裝卸地被連接。藉由該連接,電池裝置1的電力,是被供給至被連接的電子機器,並且在與該電子機器之間可進行預定資訊(例如電池容量的殘量、其特性等)的資料通訊。
且,在輸出端子3中的4個電極用開縫14的內側,配置有電池側電極。此電池側電極,是與控制電路基板16電連接。在控制電路基板16中,安裝有例如:保險絲、熱敏電阻等的溫度保護元件、充放電控制FET1、包含進行電池裝置1的監視及充放電控制FET1的控制的IC的保護電路等。且,在此控制電路基板16中,薄板狀的3個電極托板17、18、19被電連接。
第1電極托板17及第2電極托板18,是各別形成略L字狀,且左右對稱。此第1電極托板17,具有:與電池單元20的軸方向的一端面抵接的第1電極片17a、及與控制電路基板16電連接的第2電極片17b。第2電極托板18,是與第1電極托板17同樣地,具有:與電池單元20的軸方向的一端面抵接的第1電極片18a、及與控制電路基板16電連接的第2電極片18b。
第3電極托板19,是形成略Y字狀,將電池單元20挾持於其間地被配置於第1電極托板17及第2電極托板18的相反側。此第3電極托板19,具有:與2個電池單元20的軸方向的另一端面抵接的2個第1電極片19a、19a、及與控制電路基板16連接的第2電極片19b。第2電極片19b,是從2個第1電極片19a、19a略垂直的方式連續形成。
3個電極托板17、18、19,是例如在鎳(Ni)、銅合金或是銅施加鎳電鍍而形成。
<1-2.電池單元>
接著,參照第4圖說明被收納於電池框體2的電池單元20。第4圖,是將電池單元20的要部剖面顯示的說明圖。
如第4圖所示,電池單元20,具備:形成中空的圓柱狀的電池框體21、及被收納於此電池框體21的電池元件24。
[電池框體]
電池框體21,是由:在一面形成具有開口部22a的中空的圓柱狀的電池罐22、及將此電池罐22的開口部22a密閉的方式被裝設的電池蓋23所構成。且,電池框體21,是除了軸方向的兩端面以外的外側的面全部是由絕緣性的薄膜所被覆。又,在此實施例中電池框體21的形狀雖說明為圓柱狀,但是電池框體21的形狀不限定於此,電池框體21的形狀為直方體、六角柱、八角柱等的角柱當然也可以。
電池罐22,是例如由被施加鎳(Ni)電鍍的鐵(Fe)所構成,形成具有一端面開口的開口部22a的中空的圓柱狀的筒體。位於電池罐22的開口部22a的相反側的閉鎖部,是與電池元件24的負極電連接。由此,電池罐22,是作為負極部。
在電池罐22的開口部22a中,略圓盤狀的電池蓋23是藉由透過密封墊25夾箍而被安裝。由此,電池罐22的開口部22a是由電池蓋23被密閉。密封墊25,是例如由絕緣材料構成,在表面塗抹瀝青。
又,在電池蓋23的內側,設有無圖示的安全閥機構及熱感電阻元件。安全閥機構,是當藉由來自例如內部短路或是外部的加熱等使電池的內壓成為一定以上的情況時,將電池蓋23及電池元件24的電連接切斷。熱感電阻元件,是藉由溫度上昇時的電阻值的增大來限制電流,防止由大電流所產生的異常的發熱。
電池蓋23,是由例如與電池罐22同樣地被施加鎳電鍍的鐵(Fe)所構成,作為圓形的蓋體。且,此電池蓋23,是與電池元件24的正極電連接。由此,電池蓋23,是作為正極部。
[電池元件]
電池元件24,是將帶狀的正極及帶狀的負極透過隔件被層疊捲繞。在此電池元件24的中心,使由不銹鋼等形成的中心銷被插入。在電池元件24的正極中連接有由鋁(Al)等形成的正極簧片,在負極中連接有由鎳等形成負極簧片。
正極簧片是藉由被熔接在安全閥機構而與電池蓋23電連接。且,負極簧片是藉由被熔接在電池罐22的閉鎖部而與電池罐22電連接。
正極,是由含有正極活物質的正極活物質層及正極集電體所構成。正極活物質層,是形成於正極集電體的雙面上。且,正極活物質層,含有例如:正極活物質、及導電劑、及結著劑。正極集電體,是由例如鋁(Al)箔、鎳(Ni)箔或是不銹鋼(SUS)箔等的金屬箔所構成。
負極,是由含有負極活物質的負極活物質層及負極集電體所構成。負極活物質層,是形成於負極集電體的雙面上。且,負極活物質層含有;例如負極活物質、及導電劑、及結著劑。負極集電體,是由例如:銅(Cu)箔、鎳(Ni)箔或是不銹鋼(SUS)箔等的金屬箔所構成。
且,隔件,是藉由例如聚丙烯(PP)或是聚乙烯(PE)等的聚烯烴系的材料構成的多孔質膜,或是陶瓷製的非織布等的無機材料形成的多孔質膜所構成。此隔件,是將這些2種以上的多孔質膜層疊的構造也可以。特別是,隔件,是由聚乙烯、聚丙烯的多孔質薄膜構成較佳。
且,在本例中,雖說明將電池元件24的負極與電池罐22連接,將正極與電池蓋23連接的例,但是不限定於此。例如,將電池元件24的負極與電池蓋23連接將電池蓋23作為負極部,將正極與電池罐22連接將電池罐22作為正極部也可以。進一步,雖說明將電池蓋23夾箍固定於電池罐22的例,但是不限定於此,例如,透過密封墊25藉由熔接和壓合等的其他的固定方法將電池蓋23固定在電池罐22也可以。
如第3圖所示,具有如上述構成的2個電池單元20,是在將其軸與沿著長度方向Y略平行地對齊並且與軸直行的寬度方向X並列的狀態下,被收納於電池框體2內。又,2個電池單元20之間,是藉由分隔構件30被分隔。
<1-2.分隔構件>
接著,參照第5圖~第8圖說明本例的分隔構件30。
第5圖及第6圖,是顯示本例的分隔構件30的立體圖。第7圖及第8圖,是將本例的電池裝置1的要部剖面顯示的說明圖。
如第5圖所示,分隔構件30,是形成略H字狀,使長度方向Y的長度與電池單元20成為略相等的方式被設定。分隔構件30,具有:分隔部31、及將來自外部的衝擊力緩衝的緩衝部32、及腳部33。
如第7圖所示,分隔部31,是將2個電池單元20保持並且將電池框體2的內部空間分隔使電池單元20各各分開。返回至第5圖,分隔部31,具有2個分隔面31a、31a。此2個分隔面31a、31a,是形成略圓弧狀,寬度方向X的兩側是開口。如第6圖所示,2個分隔面31a、31a的直徑,是與電池單元20的直徑成為略相等的方式被設定。且,藉由將電池單元20保持在此分隔面31a、31a,就可以抑制2個電池單元20的電池框體2內的動作。且,在分隔部31的高度方向Z的一側,4個緩衝部32是被連續設在分隔面31a、31a。
又,分隔部31的分隔面31a的形狀不限定於圓弧狀,可對應電池單元20的形狀適宜地被設定。例如,電池單元20是形成六角柱狀的情況時,分隔面31a的形狀是形成對應電池單元20的形狀的六角形狀。
4個緩衝部32,是各別形成略平板狀,具有:與電池單元20的側面面接觸的接觸面32a、及此接觸面32a的相反側的面也就是載置面32b。在緩衝部32的載置面32b,設有複數突起34。複數突起34,是從緩衝部32的載置面32b朝向高度方向Z的一側突出。且,沿著4個緩衝部32之中長度方向Y隔有預定的間隔地被配設的2個緩衝部32、32是由連結部37被連結。
且,如第8圖所示,此複數突起34,是回避電池單元20的電池蓋23及電池罐22被夾箍處P,即回避正極部及負極部接近處地被配置。如此,在本例中,回避來自外部的衝擊力被輸入電池單元20中最容易短路處。其結果,可以藉由來自外部的衝擊力有效地防止電池單元20短路。
且,在緩衝部32的載置面32b中,被設置具有彈性的緩衝構件36。緩衝構件36,是形成具有圓弧狀的缺口的略平板狀。在緩衝構件36中,在與被設在緩衝部32的載置面32b的複數突起34對應的位置設有貫通孔36a。此緩衝構件36,是將突起34插通貫通孔36a使被載置於緩衝部32的載置面32b。又,此緩衝構件36的厚度,是比突起34的高度更若干小的方式被設定。且,緩衝構件36,是在載置面32b使用接合劑被一體地固定(第6圖參照)。
在此,分隔部31,是為了抑制電池單元20的動作而形成對應電池單元20的形狀。因此,在分隔部31中的2個分隔面31a、31a之間形成有凹陷。在此,在本例中,分隔部31中的2個分隔面31a、31a之間設有與緩衝部32的載置面32b略同一的高度突出的複數凸部31b。由此,可以將緩衝構件36穩定地安裝。
緩衝構件36的材料,可以舉例:橡膠海綿、聚亞胺酯發泡體和聚乙烯發泡體等的各種具有彈性的材料。
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緩衝部32及緩衝構件36,是在將電池單元20及分隔構件30收納於電池框體2內時,被配置在電池單元20及第1殼4的上面部4a之間。此時,設在緩衝部32的載置面32b的複數突起34,是與第1殼4的上面部4a的內壁抵接。由此,在電池單元20及第1殼4的上面部4a之間形成有空間。其結果,可以防止來自電池框體2的衝擊力直接被傳達至電池單元20。
進一步,在電池裝置1加上可使電池框體2變形的強力的衝擊力時,藉由此複數突起34被壓潰,可以減輕施加於電池單元20的衝擊力。其結果,可以防止電池單元20破損、液漏出和短路。進一步,緩衝部32及電池單元20,是由接觸面32a面接觸。其結果,可將從緩衝部32被傳達至電池單元20的衝擊力擴散,可以減輕施加於電池單元20的負荷。
進一步,緩衝部32及電池框體2之間是配設具有彈性的緩衝構件36。因此,緩衝構件36可藉由彈性變形吸收來自外部的衝擊力。其結果,可更安全地保護電池單元20。
且,返回至第5圖及第6圖,從分隔部31的高度方向Z的另一側,腳部33被連續設置。腳部33,是從分隔面31a朝向高度方向Z的另一側突出。且,藉由將此腳部33載置在第2殼5的搭載部10,使分隔構件30被搭載於第2殼5的搭載部10。又,在腳部33及第2殼5的搭載部10之間,配設有控制電路基板16。
進一步,在分隔構件30中,從分隔部31橫跨腳部33連續設有切除缺口部38。如第3圖及第7圖所示,藉由此缺口部38,將分隔構件30搭載在第2殼5的搭載部10時,可防止分隔構件30與輸出端子3抵接。
在本例中,分隔構件30皆說明將分隔部31及緩衝部32一體形成的例,但是不限定於此。例如,將分隔部31及緩衝部32各別由不同構件形成也可以。
具有如上述的構成的電池裝置1,是如第9圖所示,在被配置於作為電子機器的一具體例所適用的攝像裝置100背面的裝設部101可裝卸地被裝設。因此,攝像裝置100從其正面和側面落在地面的情況,因為藉由攝像裝置100緩和衝擊力,所以在電池裝置1中,過大的衝擊力不會被施加。但是,攝像裝置100從背面落在地面的情況,在電池裝置1中,大的衝擊力會施加在第1殼4的上面部4a和圓角部4f。在此,在本例中,將緩衝部32配置並電池單元20及第1殼4的上面部4a之間,有效率地保護電池單元20。
<1-3.電池裝置的組裝>
接著說明具有上述的構成的電池裝置1的組裝方法。
首先,如第5圖所示,藉由使用接合劑的固定方法等將緩衝構件36固定在分隔構件30中的緩衝部32的載置面32b。此時,藉由將突起34貫通被設在緩衝構件36的貫通孔36a,就可以進行緩衝構件36的定位。
接著,如第6圖所示,將2個電池單元20配置於分隔構件30的分隔部31。且,在2個電池單元20的兩端面,將3個電極托板17、18、19藉由例如熔接等的固定方法固定。具體而言,將第1電極托板17的第1電極片17a及第2電極托板18的第1電極片18a固定於電池單元20的一端面。進一步,將第3電極托板19的2個第1電極片19a、19a固定於2個電池單元20的另一端面。
接著,將3個電極托板17、18、19與控制電路基板16電連接。此時,控制電路基板16,是被配設於分隔構件30的腳部33的下方。進一步,將控制電路基板16、及設在輸出端子3的無圖示的電池側電極電連接。由此,輸出端子3、控制電路基板16及2個電池單元20可以電連接。
接著,將保持2個電池單元20的分隔構件30搭載在第2殼5的搭載部10。此時,輸出端子3是被嵌入被設在第2殼5的開口部5g。且,控制電路基板16,是被配設於分隔構件30的腳部33及第2殼5的搭載部10之間。
且,如第3圖所示,將保持2個電池單元20的分隔構件30插入第1殼4的開口部,且由第2殼5將第1殼4的開口部關閉的方式重疊。將此第1殼4及第2殼5的重疊部分接合。此接合方法可舉例使用例如超音波熔接、和接合劑接合方法。且,可以使用熱熔接等的其他的接合方法。
由此,電池裝置1的組裝完成。電池裝置1的組裝方法不限定於上述,由其他的方法組裝也可以。例如,將3個電極托板17、18、19固定在電池單元20之後,將電池單元20配置於分隔構件30也可以。
又,接合時,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突起34的先端是一邊若干被壓潰一邊抵接第1殼4的上面部4a的內壁。由此,分隔構件30中的高度方向Z的尺寸誤差可以由突起34調整,可將分隔構件30及電池單元20不會遊動地收納於電池框體2。
且,突起34的厚度,是設定成比緩衝構件36更若干高。因此,緩衝構件36在分隔構件30及電池框體2之間不會被壓潰,可以將緩衝構件36及分隔構件30收納在電池框體2。
進一步,藉由將分隔部31及緩衝部32一體構成,可以抑制零件點數。且,可以增和分隔構件30覆蓋電池單元20的面,在電池裝置1的組裝時可以抑制電池單元20的動作。其結果,在本例中,電池裝置1的成本及組裝的作業性可同時提高。
2.第2實施例。
接著,參照第10圖說明第2實施例的電池裝置40。
第10圖,是第2實施例的電池裝置40的分解立體圖。
如第10圖所示,第2實施例的電池裝置40,是將電池單元20設置4個。且,此第2實施例的電池裝置40的結構是除了第1殼、分隔部及電極托板的形狀不同以外,皆與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1相同。因此,在此重點說明第2殼、分隔構件及電極托板,對於與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1共通的部分附加同相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與第1實施例同樣地,將2個電池單元20使其軸與長度方向Y略平行地對齊並且沿著寬度方向X被並列。且,4個電池單元20中將2個電池單元20沿著寬度方向X並列的2組的電池單元20,是朝高度方向Z堆高的方式被配置。又,4個電池單元20中的寬度方向X及高度方向Z之間,是藉由分隔構件50被分隔。
分隔構件50,具有:分隔部51、及使來自外部的衝擊力緩衝的緩衝部52、及腳部53。又,緩衝部52及腳部53因為具有與第1實施例的緩衝部32及腳部33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其說明,只有說明分隔部51。
分隔部51,是形成略十字狀,具有4個分隔面51a。此4個分隔面51a,是形成略圓弧狀,其直徑是與電池單元20的直徑成為略相等的方式被設定。且,藉由將4個電池單元20保持在此分隔面51a,就可以抑制4個電池單元20的電池框體42內的動作。
電池框體42,是由第1殼44、及具有與第1實施例的第2殼5相同結構的第2殼45所構成。第1殼44,是在一面形成具有開口部的容器狀,其尺寸是被設定成長度L1>高度H1>寬度W1的關係。
且,在4個電池單元20中,3個電極托板47、48、49被電連接。第1電極托板47及第2電極托板48,是各別形成略L字狀,且左右對稱。第1電極托板47,具有:與在高度方向Z並列的2個電池單元20的一端面抵接的第1電極片47a、及與控制電路基板16電連接的第2電極片47b。第2電極托板48也同樣地具有:與在高度方向Z並列的2個電池單元20的一端面抵接的第1電極片48a、及控制電路基板16電連接的第2電極片48b。
第3電極托板49,是形成略Y字狀。此第3電極托板49,具有:2個第1電極片49a、49a、及從此2個第1電極片49a、49a略垂直地連續的第2電極片49b。2個第1電極片49a、49a,是與在各別高度方向Z並列的2個電池單元20另一端面抵接。
其他的結構,因為是與上述的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1同樣,所以那些的省略說明。藉由具有這種構成的電池裝置40,也可以獲得與上述的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1同樣的作用及效果。
又,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說明及圖面所示的實施例,實質上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的發明的範圍內可實施各種的變形。例如,在上述的實施例中,裝設電池裝置的電子機器雖說明了適用攝像裝置的例,但是不限定於此。本發明的電池裝置,是可以裝設於例如電子照相機、個人電腦、電子辭典、DVD播放器、車用導航裝置等其他各種的電子機器。
且,在電池裝置中,雖說明了設有左右共6片卡合片的例,但是卡合片的數量不限定於這些,5片以下或是7片以上也可以。又,為了平衡佳地將電池裝置裝設在電子機器,卡合片的數量是左右對稱較佳。進一步,構成電池裝置的電池單元的數量不限定於2個、4個,例如電池單元是設置1個、3個或是5個以上也可以。
且,作為緩衝部作用的突起,是設在電池框體的內壁也可以。且,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雖說明將緩衝構件安裝於緩衝部的例,但是安裝在電池框體的內部也可以。
1...電池裝置
2...電池框體
3...輸出端子
3a...正面部
3b...底面部
4...第1殼
4a...上面部
4b...正面部
4c...背面部
4d...左側面部
4e...右側面部
4f...圓角部
4g...凹部
5...第2殼
5a...下面部
5b...正面部
5c...背面部
5d...左段差部
5e...右段差部
5f...貼附凹部
5g...開口部
6a...段差面
6b...段差面
6c...段差面
7...卡合部
7a...卡合片
7b...卡合片
7c...卡合片
8...卡合部
8a...卡合片
8b...卡合片
8c...卡合片
9...指示面板
10...搭載部
11...支撐部
13...判別用凹部
14...電極用開縫
15...定位用開縫
16...控制電路基板
17...電極托板
17a...電極片
17b...電極片
18...電極托板
18a...電極片
18b...電極片
19...電極托板
19a...電極片
19b...電極片
20...電池單元
21...電池框體
22...電池罐(負極部)
22a...開口部
23...電池蓋(正極部)
24...電池元件
25...密封墊
30...分隔構件
31...分隔部
31a...分隔面
31b...凸部
32...緩衝部
32a...接觸面
32b...載置面
33...腳部
34...突起
36...緩衝構件
36a...貫通孔
37...連結部
38...缺口部
40...電池裝置
42...電池框體
44...第1殼
45...第2殼
47...電極托板
47a...電極片
47b...電極片
48...電極托板
48a...電極片
48b...電極片
49...電極托板
49a...電極片
49b...電極片
50...分隔構件
51...分隔部
51a...分隔面
52...緩衝部
53...腳部
100...攝像裝置(電子機器)
101...裝設部
[第1圖]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的圖,第1圖A是從正面側所見的立體圖,第1圖B是從背面側所見的立體圖。
[第2圖]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顯示取下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的第1殼的狀態的立體圖。
[第4圖]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的電池單元的要部的剖面圖。
[第5圖]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的分隔構件及緩衝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第6圖]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的分隔構件的立體圖。
[第7圖]將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電池裝置的第1殼剖面並從正面側所見的說明圖。
[第8圖]第3圖所示的M-M線剖面圖。
[第9圖]顯示將本發明的電池裝置裝設在電子機器的狀態的立體圖。
[第10圖]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電池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2...電池框體
3...輸出端子
4...殼
4a...上面部
4b...正面部
4e...右側面部
4f...圓角部
4g...凹部
5...殼
5b...正面部
5d...左段差部
5e...右段差部
5g...開口部
8a...卡合片
8b...卡合片
8c...卡合片
9...指示面板
10...搭載部
11...支撐部
13...判別用凹部
15...定位用開縫
16...控制電路基板
17...電極托板
17a...電極片
17b...電極片
18...電極托板
18a...電極片
18b...電極片
19...電極托板
19a...電極片
19b...電極片
20...電池單元
21...電池框體
22...電池罐
23...電池蓋
30...分隔構件
31...分隔部
31a...分隔面
31b...凸部
32...緩衝部
33...腳部
34...突起
36...緩衝構件
36a...貫通孔
37...連結部
38...缺口部

Claims (4)

  1. 一種電池裝置,具備:中空的電池框體;及電池單元,被收納於前述電池框體,具有:在一端設有開口部的筒狀的負極部、及將前述開口部關閉的方式被固定於前述負極部的正極部;及突起,被配置在前述電池單元及前述電池框體的內壁之間,且回避前述電池單元的前述正極部及前述負極部被固定處地被配置,在前述電池單元及前述突起之間,是形成略平板狀,且設有與前述電池單元面接觸的緩衝部,前述突起,是設在前述緩衝部,且朝向前述框體的內壁突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電池裝置,其中,前述緩衝部及前述電池框體之間,是設有具有彈性的緩衝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電池裝置,其中,在前述電池框體內,前述電池單元是被複數收納,具備將前述電池框體的空間分隔使前述複數電池單元各各分開用的分隔部,前述緩衝部,是與前述分隔部一體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任一項電池裝置,其中,前述突起,是當裝設在電子機器時,被配置於前述電 池框體中的相面對於與前述電子機器接觸的面的面側。
TW099105311A 2009-03-31 2010-02-24 電池裝置 TWI390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8098A JP5476769B2 (ja) 2009-03-31 2009-03-31 バッテリ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1558A TW201101558A (en) 2011-01-01
TWI390787B true TWI390787B (zh) 2013-03-21

Family

ID=42784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5311A TWI390787B (zh) 2009-03-31 2010-02-24 電池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51643B2 (zh)
JP (1) JP5476769B2 (zh)
CN (1) CN101853928B (zh)
TW (1) TWI3907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13042B2 (en) * 2010-03-24 2016-08-09 Samsung Sdi Co., Ltd. Monitoring system for an energy storage cell
JP5555113B2 (ja) * 2010-09-27 2014-07-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該電池パック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JP5807488B2 (ja) * 2011-09-28 2015-1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ホルダ、電池収納ケース、電池パック、蓄電システム、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動車両
JP6083211B2 (ja) * 2011-12-28 2017-02-2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源装置
CN205609608U (zh) * 2012-06-12 2016-09-28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池组
KR101936572B1 (ko) * 2012-07-26 2019-01-09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밀폐형 배터리 모듈
JP6044186B2 (ja) * 2012-08-30 2016-12-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動車両
KR102009470B1 (ko) 2012-11-05 2019-10-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의 제조방법
US9368768B1 (en) * 2015-09-29 2016-06-14 Mag Instrumen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battery corrosive electrolyte leakage
JP6133103B2 (ja) * 2013-04-04 2017-05-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電池パック
JP6246483B2 (ja) * 2013-04-04 2017-12-1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電池パック
US9318729B2 (en) * 2013-04-05 2016-04-1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battery pack
KR20150019383A (ko) * 2013-08-13 2015-02-2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팩
US9608245B2 (en) 2014-09-30 2017-03-28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 for providing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a battery module
KR101839402B1 (ko) * 2015-04-13 2018-04-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텐션 댐핑부가 형성되어 있는 셀 수납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용 팩 케이스
US10615384B2 (en) 2017-02-10 2020-04-07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JP6191795B1 (ja) * 2017-02-10 2017-09-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JP7001089B2 (ja) * 2017-03-24 2022-01-19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KR102221780B1 (ko) * 2017-05-04 2021-03-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066198B1 (ko) * 2017-07-13 2020-01-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KR102364410B1 (ko) * 2017-09-04 2022-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터리 안착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TWM560147U (zh) * 2017-12-01 2018-05-11 Cosmex Co Ltd 可更換電池的行動充電裝置
EP3823059A4 (en) * 2018-07-11 2021-09-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BLOCK
CN109411658A (zh) * 2018-09-26 2019-03-01 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带有支架的电池组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CN115133193A (zh) * 2021-03-26 2022-09-30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池单元分隔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2153B2 (ja) * 1994-07-15 2002-04-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3724103B2 (ja) * 1997-03-11 2005-12-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アセンブリ
JP3569152B2 (ja) * 1998-10-15 2004-09-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4001144B2 (ja) * 2004-12-27 2007-10-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Dcアダプ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0770091B1 (ko) * 2005-12-29 2007-10-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원통형 리튬 이차전지
JP5102982B2 (ja) * 2006-06-29 2012-12-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手持式電動工具用電池パック
CN100555713C (zh) * 2007-02-02 2009-10-28 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 抗震防潮动力电池组
JP2008258110A (ja) * 2007-04-09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パック
JP5205805B2 (ja) 2007-05-16 2013-06-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233162B2 (ja) 2007-05-16 2013-07-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141090B2 (ja) 2007-05-16 2013-0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162958B2 (ja) 2007-05-16 2013-03-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119735B2 (ja) 2007-05-16 2013-0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332135B2 (ja) 2007-05-16 2013-1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200420B2 (ja) 2007-05-16 2013-06-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233163B2 (ja) 2007-05-16 2013-07-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115696B2 (ja) 2007-05-16 2013-01-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US20090061302A1 (en) * 2007-09-04 2009-03-05 Scott John S Battery pack including an electric harne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0108625A (ja) * 2008-10-28 2010-05-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76769B2 (ja) 2014-04-23
US8551643B2 (en) 2013-10-08
TW201101558A (en) 2011-01-01
US20100248004A1 (en) 2010-09-30
JP2010238649A (ja) 2010-10-21
CN101853928B (zh) 2014-04-16
CN101853928A (zh)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0787B (zh) 電池裝置
KR100913836B1 (ko) 향상된 안전성의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CN108028332B (zh) 蓄电装置
JP6459207B2 (ja) 蓄電装置
TWI442614B (zh) 電池
JP4203261B2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JP3940342B2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25246B1 (ja) 電池パック
JP2005108693A (ja) 組電池及び単電池
JP7337047B2 (ja) 電池パック
JP6274053B2 (ja) 蓄電装置
JP2021517347A (ja) エネルギー密度が向上した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JP7479488B2 (ja)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デバイス
JP6625741B2 (ja) 組み込まれたばねまたは可撓性パッドを備えるバッテリ端子
JP4761726B2 (ja) パック電池
JP2003331803A (ja) 電池パック
JP2020523756A (ja) 改善した冷却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JP6602793B2 (ja) 電池パック
JP7045551B2 (ja) 接続ボード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210080096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JP7047211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JP2002298805A (ja) パック電池
WO2016204011A1 (ja) 電池
JP2005100696A (ja) 電池パック
JP7480230B2 (ja) 電気化学セ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