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53928A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53928A
CN101853928A CN201010145118A CN201010145118A CN101853928A CN 101853928 A CN101853928 A CN 101853928A CN 201010145118 A CN201010145118 A CN 201010145118A CN 201010145118 A CN201010145118 A CN 201010145118A CN 101853928 A CN101853928 A CN 101853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unit
battery pack
housing
vibration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45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53928B (zh
Inventor
竹下俊夫
原美惠子
熊谷厚博
宫岛洋一
新谷胜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853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3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53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539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电池壳;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在一端具有开口部的筒状负电极、和以关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固定至所述负电极的正电极,并且所述电池单元容纳在所述电池壳中;和突起,设置在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电池壳的内壁之间,并且设置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正电极和负电极被固定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Description

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作例如摄像装置等电子设备的电源电池组,具体说,涉及能提高抗冲击性能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电池组用作例如个人计算机或摄像装置等电子设备中的便携式电源装置。电池组由电池壳、容纳在电池壳中的电池单元、控制电路板、输出端子等构成。
近来,需求能够抵抗来自掉落等外来冲击的电池组。例如,已经提出了防止控制电路板受到外来冲击损坏的技术(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号2008-287989)。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号2008-287989中描述的技术如下。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支承电池单元的壳体中。该壳体具有支承电池单元的筋状支承突起,由此电池单元与控制电路板设置成间隔开。因此,控制电路板受到的冲击得到减轻。
然而,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号2008-287989中描述的技术只能保护控制电路板不受外部冲击,而电池单元由电池壳保护。因此,当电池壳受到过大冲击发生变形时,电池单元也会受到冲击,从而被损坏。因此,如果电池单元被损坏,则可能出现液体泄露现象、或因电池单元的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发生接触而产生短路的现象。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电池组,其能够保护容纳在电池壳中的电池单元免受来自例如掉落引起的外部冲击。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电池壳;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容纳在所述电池壳中,并包括在一端具有开口部的筒状负电极、和以关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固定至所述负电极的正电极;和突起,设置在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电池壳的内壁之间,并且设置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正电极和负电极被固定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通过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组,能够通过设置在电池壳与电池单元之间的突起吸收外部冲击。因此,能防止电池单元由于外部冲击而发生液体泄露,并且能够防止电池单元内外侧发生短路。此外,设置在上述电池单元与电池壳之间的突起是设置在电池单元的正电极和负电极被固定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因此,能够防止电池单元中容易发生短路或液体泄露的区域受到冲击。
附图说明
图1A和1B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组,图1A是从正面侧观察到的透视图,而图1B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第一壳体被卸下时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电池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隔构件和缓冲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隔构件的透视图;
图7是从正面侧观察到的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第一壳体的截面图;
图8是沿图3所示线VIII-VIII所取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组安装至电子设备时的透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图1A~10以下列顺序来描述本发明的电池组的实施例。附图中,相同部件以相同引用标号来表示。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组
1-1.电池壳
1-2.电池单元
1-3.分隔构件
1-4.电池组的组装
2.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
1.第一实施例的电池组
首先,参考图1A~9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以下称为本实施例)的电池组。
图1A和1B是本实施例的电池组的透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电池组的内部的透视图。
本实施例的电池组用作例如摄像装置和个人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中的便携式电源。如图1A~3所示,电池组1包括形成为中空壳体的电池壳2、输出端子3、两个圆柱形电池单元20、控制电路板16和分隔构件。如图3所示,两个电池单元20、控制电路板16和分隔构件30容纳在电池壳2中。
1-1.电池壳
如图1A和1B所示,电池壳2形成为大致为长方体状的块状容器。电池壳2沿长度方向Y的长度为L,沿垂直于长度方向Y的宽度方向X的宽度为W,而沿垂直于长度方向Y和宽度方向X的高度方向Z的高度为H。另外,电池壳2的尺寸(长度L、宽度W、高度H)设定成长度L>宽度W>高度H。
然而,电池组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例。例如,高度H能充分加大(例如,宽度W<高度H),宽度W能够做得比长度L长(长度L<宽度W),并且也可适用其它的各种尺寸。
电池壳2由容器状的第一壳体4和盖状的第二壳体5构成,第一壳体4在一个面上具有开口部,第二壳体5以关闭第一壳体4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至第一壳体4。
第一壳体
第一壳体4具有大致呈矩形形状的顶面部4a、和从顶面部4a的位于长度方向Y上的一侧大致垂直地连续形成的正面部4b。此外,第一壳体还具有从顶面部4a的位于长度方向Y上的另一侧大致垂直地连续形成的背面部4c。此外,第一壳体4还具有从顶面部4a的位于宽度方向X上的一侧大致垂直地连续形成的左侧面部4d、和从顶面部4a的位于宽度方向X上的另一侧大致垂直地连续形成的右侧面部4e。
在顶面部4a与左侧面部4d相交的角部和顶面部4a与右侧面部4e相交的角部设置有大曲率半径的弧形倒角部4f。此外,在顶面部4a的大致中心处设置有供指令面板9嵌入的凹部4g(见图2),指令面板9用于指示电池组1的设置有输出端子3的表面。
第二壳体
第二壳体5具有大致呈矩形形状的底面部5a、和从底面部5a的位于长度方向Y上的一侧大致垂直地连续形成的正面部5b。此外,第二壳体5还具有从底面部5a的位于长度方向Y上的另一侧大致垂直地连续形成的背面部5c。此外,第二壳体5还具有设置于底面部5a的宽度方向X上的一侧的左台阶部5d、和设置于底面部5a的宽度方向X上的另一侧的右台阶部5e。
背面部5c具有以预定高度差从底面部5a连续形成的第一台阶面6a。此外,左台阶部5d具有以预定高度差从底面部5a连续形成的第二台阶面6b,而右台阶部5e具有以预定高度差从底面部5a连续形成的第三台阶面6c。此外,在第二壳体5的底面部5a的一个面上,以适当深度形成有用于贴附标签的贴附凹部5f。
第一台阶面6a、第二台阶面6b和第三台阶面6c设定为在高度方向Z上距底面部5a具有相同的长度。此外,第二台阶面6b和第三台阶面6c设定为在宽度方向X上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另外,第二台阶面6b和第三台阶面6c形成为大致平行于底面部5a。
第二壳体5设置有从底面部5a的宽度方向X上的两侧突出并具有预定长度和厚度的第一接合部7和第二接合部8。第一接合部7和第二接合部8形成为对称形状。
第一接合部7具有沿长度方向Y以预定间隔形成的三个接合片7a~7c。第一接合片7a设置在正面部5b侧,而第三接合片7c设置在背面部5c侧。另外,第二接合片7b设置在第一接合片7a与第三接合片7c之间。第一接合部7的三个接合片7a~7c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设定为适于电池组1的类型,例如形状或电量。
相似地,第二接合部8具有沿长度方向Y以预定间隔形成的三个接合片8a~8c。第一接合片8a设置在正面部5b侧,而第三接合片8c设置在背面部5c侧。另外,第二接合片8b设置在第一接合片8a与第三接合片8c之间。如同第一接合部7的情况,第二接合部8的三个接合片8a~8c在宽度方向X上的长度设定为适于电池组1的类型。
第一接合部7和第二接合部8与设置于安装有电池组1的电子设备的安装部中的钩部接合。具体说,电子设备的钩部的钩片嵌入第一接合部7的三个接合片7a~7c之间的空间和第二接合部8的三个接合片8a~8c之间的空间中。然后,电子设备的钩片与第一接合部7的三个接合片7a~7c和第二接合部8的三个接合片8a~8c接合。
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5具有由底面部5a、正面部5b、背面部5c、左台阶部5d和右台阶部5e形成的安装部10,在安装部10上安装有分隔构件30和控制电路板16。安装部10设置有支承电池单元20的多个支承部11。支承部11设置于底面部5a的宽度方向X上的两侧,并沿长度方向Y以预定间隔形成。另外,所述多个支承部11各自具有与电池单元20发生接触的弧形面。
在第二壳体5的正面部5b侧,设置有用于使输出端子3的一部分暴露的开口部5g。开口部5g通过从正面部5b向底面部5a连续切去一部分而形成。开口部5g设置在正面部5b的大致中心处。此外,在开口部5g的宽度方向X上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识别电池组1的类型的识别凹部13。识别凹部13基于电池组1的类型(例如其形状或电量等)形成为特定形状。
作为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的材料,可使用例如工程塑料等。
输出端子
如图2所示,输出端子3形成为块状。输出端子3设置有内部用于放置电极的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电极切口14、和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极切口14两端的两个定位切口15。
电极切口14和定位切口15在输出端子3的角部形成为从正面部3a至底面部3b的连续槽形切口。输出端子3安装至第二壳体5的开口部5g,使得输出端子3的正面部3a与第二壳体5的正面部5b平齐,并且底面部3b与第二壳体5的底面部5a平齐。
设置在安装有电池组1的电子设备的安装部中的定位突起与输出端子3的两个定位切口15接合。此外,设置在该电子设备的安装部中的连接端子与四个电极切口14接合。
这样,输出端子3就得以可装卸地连接至作为外部装置的各种电子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和摄像装置)。由于这种连接,电池组1的电能被供给至连接有电池组1的电子设备,并且电池组1能将预定信息(例如剩余电量及其特性)通过数据通信传送至电子设备。
此外,在输出端子3的四个电极切口14的内侧设置有电池侧电极。电池侧电极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板16。在控制电路板16上,安装有包括例如熔断器或热敏电阻等温度保护元件、充放电控制器FET1、和监视电池组1并控制充放电控制器FET1的IC的保护电路等。另外,控制电路板16与呈薄板状的三个电极板17、18和19电连接。
第一电极板17和第二电极板18各自大致形成为L形,并以对称形状形成。第一电极板17具有沿轴向方向与电池单元20的一个端面发生接触的第一电极片17a、和与控制电路板16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片17b。与第一电极板17的情况相同,第二电极板18具有沿轴向方向与电池单元20的一个端面发生接触的第一电极片18a、和与控制电路板16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片18b。
第三电极板19大致形成为Y形,并设置在电池单元20的与第一电极板17和第二电极板18相反的一侧。第三电极板19具有沿轴向方向与两个电池单元20的另一端面发生接触的两个第一电极片19a、和与控制电路板16连接的第二电极片19b。第二电极片19b从两个第一电极片19a大致垂直地连续形成。
三个电极板17、18、19由例如镍(Ni)、铜合金、或镀镍的铜形成。
1-2.电池单元
下面将参考图4来描述容纳于电池壳2中的电池单元20。图4是示出电池单元20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的说明图。
如图4所示,电池单元20包括呈中空圆柱形的电池单元壳体21、和容纳在电池单元壳体21中的电池单元元件24。
电池单元壳体
电池单元壳体21由在一侧具有开口部22a的中空圆柱形电池单元罐22和以关闭开口部22a的方式安装至电池单元罐22的电池单元盖23构成。此外,电池单元壳体21的除其沿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面外的整个外表面覆盖有绝缘膜。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单元壳体21的形状被描述为圆筒形状;然而,电池单元壳体2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该特定形状。电池单元壳体21可呈例如长方体形状、六棱柱形状或八棱柱形状等棱柱形状。
电池单元罐22由镀镍(Ni)的铁(Fe)形成,并形成为在一个端面具有开口部22a的中空圆筒体。位于电池单元罐22的与开口部22a相反的一侧的闭合部电连接至电池单元元件24的负电极。这样,电池单元罐22构造成负电极部。
大致呈盘状的电池单元盖23经由介于中间的垫圈25被压入式地安装至电池单元罐22的开口部22a。这样,电池单元罐22的开口部22a被电池单元盖23关闭。垫圈25由例如绝缘材料形成,并具有涂布有沥青的表面。
在电池单元盖23内侧设置有未示出的安全阀机构和热敏电阻元件。当电池单元的内部压力因内部短路或外部加热而变得大于等于某一水平时,安全阀机构切断电池单元盖23与电池单元元件24之间的电连接。热敏电阻元件在温度上升时通过加大电阻值来限制电流,从而防止由于大电流导致的异常发热。
电池单元盖23如同电池单元罐22那样由例如镀镍的铁(Fe)形成,并形成为圆形盖体。另外,电池单元盖23电连接至电池单元元件24的正电极。这样,电池单元盖23构造成正电极部。
电池单元元件
电池单元元件24通过如下方式形成:首先将分隔体置于带状正电极和带状负电极之间进行层叠,然后卷绕如此获得的层叠体。在电池单元元件24的中心处插入有由不锈钢等形成的中心销。电池单元元件24的正电极连接有由铝(Al)等形成的正电极引线,而在电池单元元件24的负电极连接有由镍等形成的负电极引线。
正电极引线通过焊接至安全阀机构而与电池单元盖23电连接。另外,负电极引线通过焊接至电池单元罐22的闭合部而与电池单元罐22电连接。
正电极由含有正电极活性材料的正电极活性材料层和正电极集电体构成。正电极活性材料层形成在正电极集电体的两侧上。此外,正电极活性材料层包含例如正电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正电极集电体由例如铝(Al)箔、镍(Ni)箔、或不锈钢(SUS)箔等金属箔形成。
负电极由含有负电极活性材料的负电极活性材料层和负电极集电体构成。负电极活性材料层形成在负电极集电体的两侧上。此外,负电极活性材料层包含例如负电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负电极集电体由例如铜(Cu)箔、镍(Ni)箔、或不锈钢(SUS)箔等金属箔形成。
此外,分隔体通过由例如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等聚烯烃基材料形成的多孔膜、或由例如陶瓷非织物等无机材料形成的多孔膜制成。分隔体也可具有由这两种多孔膜或更多种的多孔膜层叠而成的结构。具体说,优选的是分隔体由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形成的多孔膜制成。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是电池单元元件24的负电极连接至电池单元罐22而正电极连接至电池单元盖23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这种例子。例如,电池单元元件24的负电极可连接至电池单元盖23以使电池单元盖23用作负电极部,而正电极可连接至电池单元罐22以使电池单元罐22用作正电极部。此外,虽然以上描述的是通过压入式(squeeze)方法将电池单元盖23固定至电池单元罐22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这种例子。例如,电池单元盖23可通过例如中间隔着垫圈25进行焊接或压接(crimping)的其它固定方法固定至电池单元罐22。
如图3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两个电池单元20,以它们的轴线大致平行于长度方向Y并且电池单元20沿垂直于轴线的宽度方向X排列的状态下,容纳在电池壳2中。两个电池单元20之间的空间被分隔构件30分隔。
1-3.分隔构件
下面将参考图5~8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分隔构件30。
图5和6是本实施例的分隔构件30的透视图。图7和8是示出本实施例的电池组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的说明图。
如图5所示,分隔构件30大致形成为H形,并设定成使其沿长度方向Y的长度约等于电池单元20的长度。分隔构件30具有分隔部31、吸收外部冲击的减振部32、和腿部33。
如图7所示,分隔部31保持两个电池单元20,并将电池壳2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分别用于电池单元20的空间。回到图5,分隔部31具有两个分隔面31a。两个分隔面31a各自大致形成为圆弧形状,并在宽度方向X上的两侧具有开口。如图6所示,两个分隔面31a各自的直径设定为约等于电池单元20的直径。另外,通过使分隔面31a保持电池单元20,能够防止两个电池单元20在电池壳2中移动。此外,在分隔部31的高度方向Z上的一侧,与分隔面31a相连地设置有四个减振部32。
分隔部31的分隔面31a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弧形状,可根据电池单元20的形状适当地设置。例如,当电池单元20形成为六棱柱形状时,分隔面31a的形状形成为与电池单元20的形状相对应的六棱柱形状。
四个减振部32各自大致形成为平板形状,并且各自具有与电池单元20的侧面发生面接触的接触面32a、和作为接触面32a的反面的载置面32b。在减振部32的载置面32b上设置有多个突起34。所述多个突起34从减振部32的载置面32b朝高度方向Z的一侧突出。另外,在四个减振部32中,以预定间隔沿长度方向Y设置的两个减振部32通过联结部37联结。
此外,如图8所示,所述多个突起34设置在区域P以外的区域中,区域P就是电池单元20的电池单元盖23被压入电池单元20的电池单元罐22中的区域,也就是正电极部和负电极部彼此靠近的区域。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外部冲击被防止输入到电池单元20的最容易发生短路的区域。因此,能有效地防止电池单元20因外部冲击而发生短路。
此外,在减振部32的载置面32b上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缓冲构件36。缓冲构件36大致形成为具有弧形切口的平板形状。在缓冲构件36中,在与设置在减振部32的载置面32b上的多个突起3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36a。缓冲构件36在突起34穿过通孔36a的状态下,载置于减振部32的载置面32b上。缓冲构件36的厚度设定为略小于突起34的高度。另外,缓冲构件36通过使用粘合剂一体地固定至载置面32b(见图6)。
这里,分隔部31形成为与电池单元2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防止电池单元20发生移动。因此,在分隔部31的两个分隔面31a之间形成凹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分隔部31的两个分隔面31a之间,设置有突出至约等于减振部32的载置面32b的水平的水平处的多个凸部31b。这使得能够稳定地安装缓冲构件36。
作为缓冲构件36的材料,可使用例如海绵橡胶、聚氨酯泡沫、或聚乙烯泡沫等具有弹性的材料。
如图7和8所示,当电池单元20和分隔构件30容纳在电池壳2中时,减振部32和缓冲构件36设置在电池单元20与第一壳体4的顶面部4a之间。这时,设置在减振部32的载置面32b上的多个突起34与第一壳体4的顶面部4a的内壁发生接触。这在电池单元20与第一壳体4的顶面部4a之间形成空间。因此,能够防止来自电池壳2的冲击直接传至电池单元20。
此外,当电池组1受到强到使电池壳2发生变形的冲击时,所述多个突起34被压坏,由此能够减轻电池单元20将受到的冲击。因此能够防止电池单元20被损坏,并引起液体泄露或短路。此外,减振部32与电池单元20在接触面32a上彼此发生面接触。因此能够分散从减振部32传至电池单元20的冲击,从而减小电池单元20将受到的载荷。
此外,在减振部32与电池壳2之间设置有具有弹性的缓冲构件36。因此能够通过缓冲构件36的弹性变形吸收外部冲击。因此,能够更安全地保护电池单元20。
回到图5和6,与分隔部31的高度方向Z上的另一侧相连地设置有腿部33。腿部33从分隔面31a朝高度方向Z的另一侧突出。另外,通过将腿部33载置于第二壳体5的安装部10上,分隔构件30得以安装到第二壳体5的安装部10上。在腿部33与第二壳体5的安装部10之间设置有控制电路板16。
此外,分隔构件30设置有从分隔部31到腿部33连续切成的切口部38。如图3和7所示,当分隔构件30安装在第二壳体5的安装部10上时,切口部38防止分隔构件30与输出端子3发生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描述的是分隔部31和减振部32一体地形成为分隔构件30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这种例子。例如,分隔部31和减振部32可形成为独立的构件。
如图9所示,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池组1可装卸地安装至设置在作为电子设备的具体示例的摄像装置100的背面上的安装部。因此,当摄像装置100以正面或侧面朝向掉到地面上时,冲击被摄像装置100减轻,从而防止电池组1受到过大的冲击。然而,当摄像装置100以背面朝下掉到地面上时,电池组1的第一壳体4的顶面部4a或倒角部4f受到大的冲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池单元20与第一壳体4的顶面部4a之间设置减振部32,能有效地保护电池单元20。
1-4.电池组的组装
下面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池组1的组装方法。
首先,如图5所示,通过例如使用粘合剂的固定方法,将缓冲构件36固定至分隔构件30的减振部32的载置面32b。这时,通过将突起34穿过设置在缓冲构件36中的通孔36a,缓冲构件36能得以就位。
下面,如图6所示,将两个电池单元20安装到分隔构件30的分隔部31中。然后,通过例如焊接等固定方法将三个电极板17、18和19固定至两个电池单元20的两个端面。具体说,将第一电极板17的第一电极片17a和第二电极板18的第一电极片18a固定至电池单元20的一个端面。此外,将第三电极板19的两个第一电极片19a固定至两个电池单元20的另一端面。
然后将三个电极板17、18和19电连接至控制电路板16。这时,控制电路板16设置在分隔构件30的腿部33的下方。此外,使控制电路板16与设置在输出端子3中的电池侧电极(未示出)电连接。由此,能够使输出端子3、控制电路板16和两个电池单元20形成电连接。
然后,将保持有两个电池单元20的分隔构件30安装到第二壳体5的安装部10上。这时,输出端子3嵌入设置在第二壳体5中的开口部5g中。此外,控制电路板16设置在分隔构件30的腿部33与第二壳体5的安装部10之间。
然后,如图3所示,将保持有两个电池单元20的分隔构件30插入第一壳体4的开口部中,并将第二壳体5覆盖至第一壳体4,以关闭第一壳体4的开口部。在第二壳体5与第一壳体4重叠的部位,将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5粘结在一起。作为粘结方法,可使用例如超声波焊接或使用粘合剂的粘结方法等。此外,也可使用例如热焊等其它粘结方法。
这样,就完成了电池组1的组装。电池组1的组装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组装方法,也可使用其它方法来组装电池组1。例如,可在将三个电极板17、18和19固定至电池单元20后,将电池单元20安装到分隔构件30中。
在粘结期间,如图7和8所示,突起34的端部在被压坏一定程度的同时,与第一壳体4的顶面部4a的内壁发生接触。因此能够通过突起34调节分隔构件30在高度方向Z上的尺寸误差,并在没有晃动的情况下将分隔构件30和电池单元20容纳在电池壳2中。
此外,突起34设定为略高于缓冲构件36的厚度。因此能够在防止缓冲构件36在分隔构件30与电池壳2之间被压坏的情况下,将缓冲构件36和分隔构件30容纳在电池壳2中。
此外,由于分隔部31和减振部32集成为一个构件,所以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此外,能够增大电池单元20的表面被分隔构件30所覆盖的面积,防止电池单元20在组装电池组1时发生移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降低电池组1的成本,同时改善电池组1的组装操作性。
2.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
下面参考图10来描述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40。
图10是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组40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的电池组40设置有四个电池单元20。该实施例的电池组4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1的结构相同,但第一壳体、分隔部和电极板的形状除外。因此,这里,将重点描述第一壳体、分隔构件和电极板,并且与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1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将以相同引用标号表示,并省略重复描述。
如同上述实施例那样,两个电池单元20的轴线布置成大致平行于长度方向Y,并且电池单元20沿宽度方向X排列。另外,四个电池单元20设置成使得分别由沿宽度方向X排列的两个电池单元20构成的两组电池单元20在高度方向Z上层叠。四个电池单元20之间的空间在宽度方向X和高度方向Z上被分隔构件50分隔。
分隔构件50具有分隔部51、吸收外部冲击的减振部52、和腿部53。由于减振部52和腿部53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减振部32和腿部33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其描述,而只描述分隔部51。
分隔部51大致形成为十字形状,并具有四个分隔面51a。四个分隔面51a各自大致形成为圆弧形状,并设定为具有约等于电池单元20的直径的直径。另外,通过使分隔面51a保持四个电池单元20,能够防止四个电池单元20在电池壳42中移动。
电池壳42由第一壳体44和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二壳体5相同的第二壳体45构成。第一壳体44形成为在一个面具有开口部的容器形状,并且其尺寸设定为长度L1>高度H1>宽度W1。
此外,四个电池单元20与三个电极板47、48和49电连接。第一电极板47和第二电极板48各自大致形成为L形,并以对称形状形成。第一电极板47具有与沿高度向方向Z布置的两个电池单元20的一个端面发生接触的第一电极片47a、和与控制电路板16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片47b。相似地,第二电极板48具有与沿高度向方向Z布置的两个电池单元20的一个端面发生接触的第一电极片48a、和与控制电路板16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片48b。
第三电极板49大致形成为Y形。第三电极板49具有两个第一电极片49a、和与两个第一电极片49a大致垂直相连地形成的第二电极片49b。两个第一电极片49a与沿高度方向Z布置的两个电池单元20的另一端面发生接触。
由于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1的相同,所以省略其描述。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池组40,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1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范围内,能够做出多种修改。例如,上述实施例涉及的是将摄像装置作为安装有电池组的电子设备的例子,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这种情况。例如,本发明的电池组可安装至电子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电子词典、DVD播放器、汽车导航系统、和各种其它类型的电子设备。
此外,本文描述了在电池组中设置左右六个接合片的例子。然而,接合片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六个,也可设置五个或五个以下的接合片、或者七个或七个以上的接合片。为了使电池组能平衡地安装至电子设备,优选将接合片的数量设置成左右相等。此外,形成电池组的电池单元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或四个。例如,可设置一个、三个、五个、或更多电池单元。
此外,作为减振部而作用的突起可设置在电池壳的内壁。此外,虽然上述实施例涉及的是将缓冲构件安装至减振部的情况,但是缓冲构件也可安装至电池壳的内侧。
本申请包含2009年3月31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9-088098所涉及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做出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

Claims (6)

1.一种电池组,包括:
电池壳;
电池单元,容纳在所述电池壳中,并包括在一端具有开口部的筒状负电极、和以关闭所述开口部的方式固定至所述负电极的正电极;和
突起,设置在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电池壳的内壁之间,并且设置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正电极和负电极被固定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还包括减振部,该减振部大致形成为平板状,并设置在所述电池单元与所述突起之间,以与所述电池单元发生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减振部中,并朝所述电池壳的内壁突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还包括具有弹性并设置在所述减振部与所述电池壳之间的缓冲构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还包括:
位于所述电池壳中的多个电池单元;和
将所述电池壳中的空间分隔成用于各电池单元的空间的分隔部,
其中,所述减振部与所述分隔部一体形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突起设置在所述电池壳的一个侧面上,该侧面与所述电池组安装至电子设备时与该电子设备发生接触的面相反。
CN201010145118.5A 2009-03-31 2010-03-24 电池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39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8098/09 2009-03-31
JP2009088098A JP5476769B2 (ja) 2009-03-31 2009-03-31 バッテリ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53928A true CN101853928A (zh) 2010-10-06
CN101853928B CN101853928B (zh) 2014-04-16

Family

ID=42784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4511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53928B (zh) 2009-03-31 2010-03-24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51643B2 (zh)
JP (1) JP5476769B2 (zh)
CN (1) CN101853928B (zh)
TW (1) TWI39078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7367A (zh) * 2011-09-28 2013-05-22 索尼公司 电池座、电池容纳壳体、电池组、蓄电系统、电子设备
CN104377379A (zh) * 2013-08-13 2015-02-25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组
CN109411658A (zh) * 2018-09-26 2019-03-01 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带有支架的电池组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CN110419139A (zh) * 2017-05-04 2019-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15133193A (zh) * 2021-03-26 2022-09-30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池单元分隔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3055B (zh) * 2010-03-24 2015-07-15 三星Sdi电池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能量存储单元的监视系统
JP5555113B2 (ja) * 2010-09-27 2014-07-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該電池パック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JP6083211B2 (ja) * 2011-12-28 2017-02-2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源装置
CN205609608U (zh) 2012-06-12 2016-09-28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池组
KR101936572B1 (ko) * 2012-07-26 2019-01-09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밀폐형 배터리 모듈
JP6044186B2 (ja) * 2012-08-30 2016-12-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動車両
KR102009470B1 (ko) * 2012-11-05 2019-10-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의 제조방법
US9368768B1 (en) * 2015-09-29 2016-06-14 Mag Instrument,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battery corrosive electrolyte leakage
JP6133103B2 (ja) * 2013-04-04 2017-05-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電池パック
JP6246483B2 (ja) * 2013-04-04 2017-12-13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用電池パック
US9318729B2 (en) * 2013-04-05 2016-04-1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battery pack
US9608245B2 (en) 2014-09-30 2017-03-28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ystem for providing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a battery module
KR101839402B1 (ko) * 2015-04-13 2018-04-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텐션 댐핑부가 형성되어 있는 셀 수납부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용 팩 케이스
US10615384B2 (en) 2017-02-10 2020-04-07 Sony Corporation Battery and connection apparatus
JP6191795B1 (ja) 2017-02-10 2017-09-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及び接続機器
US11217842B2 (en) * 2017-03-24 2022-01-04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ower storage device
KR102066198B1 (ko) * 2017-07-13 2020-01-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KR102364410B1 (ko) 2017-09-04 2022-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터리 안착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TWM560147U (zh) * 2017-12-01 2018-05-11 Cosmex Co Ltd 可更換電池的行動充電裝置
EP3823059A4 (en) * 2018-07-11 2021-09-01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BLOCK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395A (ja) * 1994-07-15 1996-0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US6130003A (en) * 1997-03-11 2000-10-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assembly
US20030096160A1 (en) * 1998-10-15 2003-05-22 Makita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s having improved heat radiation
CN101237033A (zh) * 2007-02-02 2008-08-06 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 抗震防潮动力电池组
CN101308919A (zh) * 2007-05-16 2008-11-19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01144B2 (ja) * 2004-12-27 2007-10-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Dcアダプ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0770091B1 (ko) * 2005-12-29 2007-10-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원통형 리튬 이차전지
JP5102982B2 (ja) * 2006-06-29 2012-12-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手持式電動工具用電池パック
JP2008258110A (ja) * 2007-04-09 200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パック
JP5200420B2 (ja) 2007-05-16 2013-06-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141090B2 (ja) 2007-05-16 2013-0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162958B2 (ja) 2007-05-16 2013-03-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233163B2 (ja) 2007-05-16 2013-07-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233162B2 (ja) 2007-05-16 2013-07-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119735B2 (ja) * 2007-05-16 2013-01-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205805B2 (ja) 2007-05-16 2013-06-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332135B2 (ja) 2007-05-16 2013-11-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US20090061302A1 (en) * 2007-09-04 2009-03-05 Scott John S Battery pack including an electric harne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0108625A (ja) * 2008-10-28 2010-05-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1395A (ja) * 1994-07-15 1996-0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US6130003A (en) * 1997-03-11 2000-10-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assembly
US20030096160A1 (en) * 1998-10-15 2003-05-22 Makita Corporation Battery packs having improved heat radiation
CN101237033A (zh) * 2007-02-02 2008-08-06 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 抗震防潮动力电池组
CN101308919A (zh) * 2007-05-16 2008-11-19 索尼株式会社 电池组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7367A (zh) * 2011-09-28 2013-05-22 索尼公司 电池座、电池容纳壳体、电池组、蓄电系统、电子设备
CN106058116A (zh) * 2011-09-28 2016-10-26 索尼公司 电池座、电池容纳壳体、电池组、蓄电系统、电子设备
US10195957B2 (en) 2011-09-28 2019-02-0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Battery holder, battery receiving case, battery pack, electricity accumulation system, electronic instrument, electric vehicle, and electric power system
CN106058116B (zh) * 2011-09-28 2019-03-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池座、电池容纳壳体、电池组、蓄电系统、电子设备
CN104377379A (zh) * 2013-08-13 2015-02-25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组
CN104377379B (zh) * 2013-08-13 2019-06-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组
CN110419139A (zh) * 2017-05-04 2019-11-05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19139B (zh) * 2017-05-04 2022-11-08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11658A (zh) * 2018-09-26 2019-03-01 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带有支架的电池组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CN115133193A (zh) * 2021-03-26 2022-09-30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电池单元分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90787B (zh) 2013-03-21
JP2010238649A (ja) 2010-10-21
CN101853928B (zh) 2014-04-16
US20100248004A1 (en) 2010-09-30
TW201101558A (en) 2011-01-01
US8551643B2 (en) 2013-10-08
JP5476769B2 (ja) 201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3928B (zh) 电池组
US11380955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7914924B2 (en) Stacked battery pack housing
EP3291330B1 (en) Battery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102017237B1 (ko) 배터리 모듈
JP5241792B2 (ja) 二次電池
EP3133669B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improved safety and operational lifespan
JP4757879B2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EP3010072B1 (en) Battery pack
EP2955772B1 (en) Battery pack
JP5394522B2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のための分離型コネクティング部材及び電圧レベリングによる電池モジュール性能の向上方法
JP3662485B2 (ja) 電池パック
KR101255546B1 (ko) 프레임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팩
KR101281811B1 (ko) 구조적 안정성이 향상된 전지팩
KR101944826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중·대형 배터리 모듈
KR101237756B1 (ko) 보호회로모듈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팩
JP2008520076A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の端子連結部材
KR101699855B1 (ko) 전기 절연성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KR20080038467A (ko) 완충 부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모듈
EP3154108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JP6685329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KR20170032098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보호구조물
EP2273585B1 (en) Battery pack
KR101051484B1 (ko) 무용접 접속방법
JP7241291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