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7073B - Optical data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manufa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data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manufa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7073B
TWI357073B TW096116424A TW96116424A TWI357073B TW I357073 B TWI357073 B TW I357073B TW 096116424 A TW096116424 A TW 096116424A TW 96116424 A TW96116424 A TW 96116424A TW I357073 B TWI357073 B TW I3570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ording
bca
recording layer
data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16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05363A (en
Inventor
Shuichi Ohkubo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805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05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7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707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11B7/0053Reproducing non-user data, e.g. wobbled address, prepits, BC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2Burst cutting area [BC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1357073 修正本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光學資料記錄媒體及其製造方法, 且更特別的是有關一種光學資料記錄媒體內之燒錄(BCA) 的形成。 【先前技術】 可藉由使用雷射光束以記錄及重現資料的光碟已被廣 泛地用作記錄媒體。該等光碟包含其上已於碟片製程中形 成有一系列浮刻凹坑的像CD-ROM及DVD-ROM之類唯讀 光碟、像CD-R及DVD-R之類單寫光碟、以及像CD-RW、 DVD-RW及DVD-RAM之類可重寫光碟。 一般而言,光碟係設計成可藉由穿透一透明基板照射 在一資料記錄層上的雷射光束記錄及重現資料。該資料記 錄層之內係沿著迴旋的記錄軌跡形成有一凹坑陣列或是一 凹槽。 有一種光碟包含一燒錄區域(BCA)亦即與迴旋記錄軌 跡分開設置的資料記錄區。如第1 A圖所示,一 BCA 101 係設置於一光碟之內側區域的預定徑向位置上。如第1B圖 亦即該BCA 101中部分A的放大圖示所示,該BCA 101之 內形成有一組低反射率之徑向延伸片段1 〇 1 a,且該BCA 1 〇 1係將必要旳資料記錄成由多個低反射率片段1 〇 1 a構成 的圖案。該BCA 101可以說是一種沿著周邊形成的條碼。 以下,可將該多個低反射率片段l〇la構成的圖案稱作BCA 圖案而將該BC A 101之內所記錄的資料稱作燒錄資料。該 1357073 修正本 BC A 101可以是如第ία圖所示沿著部分周邊形成的或是 沿著整個周邊形成的。該BCA 101記錄有包含用於辨識光 碟之識別碼的燒錄資料、光碟型式(像唯讀、單寫及可重寫 之類)資料以及版權控制資料。 回頭參照第1 Β圖,該等低反射率片段1 〇 1 a係沿著周 邊配置於該光學資料記錄媒體的預定徑向位置上。該等片 段101a具有沿著半徑方向的固定長度L,且該等片段l〇la 係隨著待資料記錄沿周邊製作成圖案。吾人應該注意的是 該BC A 101之內並未設置有一可由雷射光點加以追蹤的記 錄軌跡。該BCA 101係藉由一雷射光點沿著箭號S所標示 的周邊方向亦即和光碟旋轉相同的方向進行掃瞄。可使反 射光的強度隨著該BCA圖案(亦即由該等低反射率片段 1 〇 1 a和高反射率部分1 〇 i b構成的圖案)改變,並偵測反射 光之強度變化當作信號。此信號可用來重現該BCA 101內 所記錄的資料。. 比起以凹坑記錄的資料,將資料記錄到該B C A之上的 優點爲使用該BCA允許吾人將不同的資料記錄到不同的光 學資料記錄媒體之上。例如’使用該BCA允許吾人將版權 控制資料記錄到每一個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之上。唯讀式光 學資料記錄媒體之內施行BCA形成作業的一種方法,係藉 由照射強光雷射以局部地移除一資料記錄層之內的金屬反 射膜’且藉此於該唯讀式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之內形成多個 低反射率片段。此方法比起該凹坑形成法具有較差的微細 度。例如’該等低反射率片段l〇la實際上具有等於或大於 1357073 修正本 大約10微米的寬度,且各相鄰低反射率片段l〇la之間的 最大間隔係等於或大於.100微米。 近年來,一種可透過一個入射表面用來記錄或重現資 料而具有兩個資料記錄層的光碟已商品化。第2圖顯示的 是一種具有兩個資料記錄層之光學資料記錄媒體截面結構 的實例。第2圖中標示爲符號1之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係結 合有一第一資料記錄層10及一第二資料記錄層11。該等 第一資料記錄層10及第二資料記錄層11各包括一含有一 相位-變化記錄膜的膜堆疊。該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0及第 二資料記錄層11之上所記錄的資料可藉由使用一透過光 入射表面1 A照射其上的聚焦光束加以重現。 較佳的是第一資料記錄層10與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 間的距離係落在不致使穿透該光學資料記錄媒體i之透明 基板14之聚焦光束的像差產生大幅改變的範圍內。因此, 可將例如DVD-ROM內之該距離調整爲大約50微米。此情 況中’當該聚焦光束係聚焦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上時, 該聚焦光束在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上的直徑是大約40微 米。此數値係落在和該BCA 101之內各低反射率片段i〇ia 之間間隔相同的等級上。 因此’當該聚焦光束係聚焦於該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 和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一層上時,該聚焦光束會經歷由該 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0和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另—層造成 的可觀的干涉。爲了避免這種現象,將該BCA僅形成於該 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0和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層內。 1357073 修正本 此情況中,有利的是假如該B C A係形成於該等第一資 料記錄層1〇和第二資料記錄層11中預定的一層內,這可 有效地減少一記錄設備或一重現設備用來辨識該光學資料 記錄媒體所需要的持續時間。當具有該BCA之資料記錄層 • 是未知的時’必需同時接達(access)該等第一資料記錄層 10和第二資料記錄層11以找出該BCA。另一方面當該BCA 係形成於該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0和第二資料記錄層11中 固定的一層內時,可透過僅接達該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和 ® 第二資料記錄層11中形成有該BCA的一層,於很短的時 間內重現該BCA之內所記錄的資料。 當光學資料記錄媒體1係一具有兩個資料記錄層之唯 讀媒體時,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可結合一金屬反射層以便 爲重現信號提供足夠大的振幅。如第3A圖所示,透過一穿 透與用來施行資料記錄及重現作業之光入射表面1 A相對 的另一光入射表面1 B之雷射光束的照射作用爲這種唯讀 式媒體形成一 B C A ;這種技術係揭示於日本公開專利申請 ® 案第JP-A 2005 - 1 3 5 5 69號文件以及對應的美國專利申請案 第20〇5/0078594號文件中。可藉由雷射光束局地移除該第 二資料記錄層11之內的金屬反射層以藉此形成該BCA。從 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重現資料的作業係以一穿透該第一 資料記錄層ίο的雷射光束達成的。該第二資料記錄層π 係形成爲具有足以爲重現信號提供必要振幅的已增強反射 率。通常,該第二資料記錄層Η之內的金屬反射層具有已 增大的膜厚以便使該金屬反射層的透射率減小爲等於或小 1357073 修正本 於 1 ο %。 當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之透射率爲TO且該第二資料 §己錄層11之單獨反射率爲尺丨時,可將由該第一資料記錄 層10和第二資料記錄層η所組成結構的總反射率R表爲 下式= R = R 1 X T02 當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之透射率TO爲5〇%時,吾人應該 將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單獨反射率R1上增爲等於或大 於6 0 % ’以便將該總反射率R上增爲等於或大於〗5 %。例 如當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之內結合有一銀反射膜時,得要 求該銀反射膜具有大約5G奈米的厚度以便達成等於6〇 %的 反射率。此情況中’該第二資料記錄層i丨具有大約爲〗〇% 的透射率。因此,當雷射光束從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側進 行照射時,該雷射光束鮮少穿透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這 麼做不會偵測到來自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 〇之反射光束,並 充許該聚焦伺服控制作業將雷射光束確實地聚焦於該第二 資料記錄層1 1上。 至於可重寫光碟,取代該金屬反射膜移除程序的是, 該BCA係透過將雷射光束照射到一相位-變化膜上以改變 其光學特徵形成的,此程序係類似於將使用者資料記錄到 可重寫光碟之上的程序。對每一個資料記錄層都含有單一 金屬膜的唯讀式媒體而言,該BC A係藉由使用雷射光束透 過局部地移除該金屬反射膜形成的。不過,此程序無法應 用在每一個資料記錄層都含有一膜堆疊的可重寫光碟上。 1357073 修正本 很難藉由使用雷射照射作用細微地移除該膜堆疊的所有必 要部分。可重寫光碟之內的BCA形成作業,係藉由使用一 種類似於使用者資料記錄作業之方法達成的。 對唯讀媒體的BC A形成作業而言,係使一雷射光束從 該第二資料記錄層i 1側進行照射。這麼做允許吾人將雷射 光束確實地聚焦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上。另一方面,可. 重寫式多重層光碟之內的BCA形成作業,需要將雷射光束 從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 0側進行照射。其理由如下:由於該 第二資料記錄層11結合有一具低透射率的金屬反射膜,故 從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側進行照射的雷射光束很難穿透 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因此,穿透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 傳送出之雷射光束的強度不致高得足以增高該相位-變化 膜的溫度而改變其光學特徵。這意味著該BCA形成作業需 要使一雷射光束從該高透射率第一資料記錄層1 〇側進行 照射,以藉此增高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內之相位-變化記 錄膜的溫度。 不過’當使一雷射光束從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 〇側進行 照射時,該雷射光束並非必需聚焦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 上。對其第二資料記錄層11具有極低透射率之唯讀式媒體 而言,當使一雷射光束從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側進行照射 時,係如第3 A圖所不只能於聚焦錯誤信號7中觀測到一次 改變而經常稱之爲S-形曲線。另一方面對可重寫光碟而言 ,係如第3 B圖所示可觀測到兩個S -形曲線,其中有—個 S -形曲線係由該第—資料記錄層1〇造成的而另一個S -形 -10 - 1357073 修正本 曲線則由該第—資料記錄層11造成的。雷 ®野允束係以該兩 個S-形曲線中從該第二資料記錄層〗〗得到的那—個s形 曲線爲基礎受到控制而聚焦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丨丨上。不 • 過’也可能由於該S-形曲線係從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得到 ' 的緣故,而使該雷射光束錯誤地聚焦於該第一資料記錄層 10上。當使該雷射光束錯誤地聚焦於該第—資料記錄層1〇 上時’可能不必要地將BCA形成於該第—資料記錄層1〇 之內。一個有BC A形成於該第一資料記錄層之內的多 ® 重層光碟是不能用的瑕疵品。 ¥寸應地’ g有BCA形成於該弟一資料記錄層1〇之內 時,需要將雷射光束聚焦於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上;不過 ’可能錯誤地將該雷射光束聚焦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n上 ’且可能巧合地將該BCA形成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 內。 如上所述,固定其內形成有BCA之資料記錄層可有效 地減少用於媒體辨識作業所需要的持續時間;不過,習知 ® 方法則苦於無法將BCA確實地形成於一具有多個資料記錄 層之可重寫資料記錄媒體的必要資料記錄層之內。一個有 BCA形成於非必要資料記錄層之內的多資料記錄層可重寫 光碟是不能用的瑕疵品。 日本公開專利申請案第W〇2〇02/037483號文件和對應 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2003/0076775號文件中揭示了 一種於 具有兩個資料記錄層之光碟之內形成BCA的技術。此技術 中’係分別將第一和第二資料記錄層形成於第—和第二基 -11- 1357073 修正本 板上’然後僅將一 BC A形成於該第一資料記錄層之 程序接著藉由以一中間層貼合該等第一和第二基板 公開專利申請案第JP-A 2002-313031號文件以及對 國專利申請案第2002/015〇031號文件中揭示了 —種 技術。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於具有多個 錄層可重寫資料記錄媒體的必要資料記錄層內確實 Φ BC A的方法》 依本發明的一種形態’提供一種方法以便製造 各具有一使用者資料記錄區以及一定位在比該資料 更內側位置上之BCA形成區之複數個資料記錄層的 料記錄媒體,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於第一基板一 等複數個資料記錄層中之第一資料記錄層;於第二 形成該等複數個資料記錄層中之第二資料記錄層; —資料記錄層之BCA形成區內形成一bca圖案以 • 錄笋料;且在形成該BCA圖案之後貼合該第—和第 〇 較佳的是,該BCA圖案係透過該第二資料記錄 色CA形成區的局部結晶作用而形成的。 較佳的是’該製造方法,進一步包括:在貼合 和第二基板之後初始化該第一和第二資料記錄層之 用者資料記錄區的步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貼合該第一和第二基板使 —和第二資料記錄層係隔著一中間層而彼此相對。 內。此 。曰本 應的美 類似的 資料記 形成一 一含有 記錄區 光學資 形成該 基板上 於該第 記錄燒 —* -{si1 t.r— —基板 層之該 該第一 該等使 得該第 -12- 1357073 修正本 依本發明的另~種形態,一種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係設 置有各包含一相位-變化記錄膜的第一和第二資料記錄層 ’該等複數個資料記錄層的結構爲皆可從相同的入射表面 " 接達。該第一和第二資料記錄層各包含一使用者資料記錄 • 區及—定位在比該資料記錄區更內側位置上之BCA形成區 。在該第一和第二資料記錄層相互貼合之前,透過該第二 資料記錄層之該BCA形成區的局部結晶作用於該等第二資 料記錄層內記錄下燒錄資料。 φ 依本發明的又一種形態,提供一種方法以便製造一包 含各具有一使用者資料記錄區以及一定位在比該資料記錄 區更內側位置上之BCA形成區之複數個資料記錄層的光學 資料記錄媒體’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使選自該等複數個 資料記錄層之第一資料記錄層之該BCA形成區的整個區域 結晶化;在結晶作用之後於選自該等複數個資料記錄層之 第二資料記錄層的該BCA形成區內形成一 BCA圖案以記 錄燒錄資料。 φ 當該製造方法進一步包括於一第一基板上形成該第一 資料記錄層以及一第二基板上形成該第二資料記錄層等步 驟時較佳的是在已使該第一資料記錄層之該BCA形成區 的該整個區域結晶化之後貼合該第一和第二基板。 替代地’可在貼合該第一和第二基板之後使該第一資 料記錄層之該B C A形成區的該整個區域結晶化。此情況中 ’可使該第一資料記錄層之該BCA形成區的該整個區域結 晶化’以便刪除已在該結晶作用之前錯誤地記錄於該第一 資料記錄層之該BCA形成區內的燒錄資料。 -13- 1357073 修正本 依本發明的再一種形態所提供的一種光 體,包括:各包含一相位-變化記錄膜的第— 錄層’該等複數個資料記錄層的結構爲皆可 表面接達。該第一和第二資料記錄層各包含 記錄區及一定位在比該資料記錄區更內側位 成區。使該第一資料記錄層之該BCA形成區 結晶化’並使該第二資料記錄層之該BCA形 晶化以將燒錄資料記錄其內。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係在該第二資料記 形成區局部地結晶化之前使該第一資料記錄 成區的該整個區域結晶化。可使該第一資 B C A形成區的整個區域結晶化,以便刪除已 該第一資料記錄層之該BCA形成區內的燒錄 【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各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中,一種多重層光學資料記錄 一燒錄區域(BCA)亦即與迴旋記錄軌跡分開 錄區。該燒錄區域內所記錄的資料可透過照 以重現。如第1 A圖所示,標示爲符號1 〇 1 t 於一光學資料記錄媒體1之內側區域的預定 如第1B圖所示,該BCA 101之內形成有一 徑向延伸片段101a,且該BCA 101係將必要 BCA圖案亦即由多個低反射率片段l〇la構 B C A 1 0 1可以說是一種沿著周邊形成的條碼 學資料記錄媒 和第二資料記 從相同的入射 一使用者資料 置上之BCA形 的該整個區域 成區局部地結 錄層之該BCA 層之該B C A形 料記錄層之該 錯誤地記錄於 ί資料。 媒體係結合有 設置的資料記 射雷射光束加 BCA係設置 徑向位置上。 組低反射率之 的資料記錄成 成的圖案。該 。該 BC A 1 0 1 -14- 1357073 修正本 .可以是如第1A圖所示沿著部分周邊形成的或是沿著整個 周邊形成的。該BCA 101記錄有包含用於辨識光學資料記 錄媒體之識別碼的燒錄資料、光碟型式(像唯讀、單寫及可 重寫之類)資料以及版權控制資料。 回頭參照第1B圖’可增加該BCA 101沿著半徑方向 的寬度(亦即該BCA 101之內各別低反射率片段i〇la的長 度L)以充分地超出一記錄軌跡的離心距離。—實施例中, 該BCA 101之寬度爲大約丨毫米。 該等低反射率片段l〇la係沿著周邊配置於該多重層 光學資料記錄媒體的預定徑向位置上。該等片段1 〇 1 a具有 沿著半徑方向的固定長度L,且該等片段l〇la係隨著待資 料記錄沿周邊製作成圖案。該等資料係記錄成各相鄰低反 射率片段1 0 1 a之間具有固定寬度之間隔內的變化。這種資 料記錄方法因製造容易顯得有利,由於可藉由在不同的位 置上施行雷射照射形成具有相同反射率之個別低反射率片 段l〇la的緣故。該等資料可記錄爲多個具有不同寬度的低 反射率片段l〇la和高反射率部分i〇ib。 吾人應該注意的是該BCA 101之內沒有任何可由雷射 光點加以追蹤的軌跡。光碟驅動器不會於重現該BCA 101 之上所記錄資料的作業中執行用於該BCA 101之追蹤伺服 控制,光碟驅動器只會在接達執行該BCA 101之作業中執 行聚焦伺服控制。因此,該BCA 1 0 1係藉由一雷射光點E 沿著箭號S所標示的周邊方向亦即和光碟旋轉相同的方向 進行掃瞄。掃瞄作業期間,可使反射光的強度隨著由該低 1357073 修正本 反射率片段l〇la和高反射率部分l〇lb構成的圖案改變, 並偵測反射光之強度變化當作信號。此信號可用來重現該 BCA 101內所記錄的資料。 第2圖係用以顯示本實施例中該多重層資料記錄媒體 之截面結構的放大局部圖示。本實施例中標示爲符號1之 多重層光碟係結合有可從相同的光入射表面接達的多個資 料記錄層。本實施例中,如第2圖所示該多重層光學資料 記錄媒體1內之資料記錄層的數目爲二。換句話說,該多 重層光學資料記錄媒體1結合有配置在透明基板14和16 之間的一對資料記錄層,該等資料記錄層係隔著一中間層 1 5而彼此相對。該等資料記錄層之一亦即定位在靠近光入 射表面1 A處的資料記錄層係稱作第一資料記錄層1 〇(或是 上記錄層)’而另一資料記錄層則稱作第二資料記錄層n ( 或是下記錄層)。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和第二資料記錄層 11各包括一膜堆疊,膜堆疊含有例如一介電膜、—相位-變化記錄膜及一反射膜。 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 0和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各包含 一使用者資料記錄區20和一BCA形成區22。該等使用者 資料記錄區20各設置有一用來記錄使用者資料的記錄軌 跡。該等BCA形成區22具有沿著半徑方向的固定寬度, 且係定位在沿著半徑方向比該等使用者資料記錄區2 〇更 內側的位置上。一燒錄區域(BCA)l 01係設置於該第二資料 記錄層11的BCA形成區22之內。另一方面,該第—資料 記錄層10之BCA形成區22具有一其上呈恆定反射率的鏡 1357073 修正本 面。該第一資料記錄層l〇之BC A形成區22是和該第二資 料記錄層11之內的燒錄區域101相對的’且因此以下稱爲 BCA相對區1〇2。 於該BCA 101內形成一 BCA圖案(亦即,將燒錄資料 記錄到該 BCA 101之上)的作業可以是藉由使用爲像 DVD-RWs和DVD-RAMs之類相位-變化光碟所製備的初始 化設備達成的。由此初始化設備所發射之雷射光束的聚焦 光點在半徑方向的長爲大約50微米且在光碟旋轉方向(周 ® 邊方向)的寬爲大約1微米。於照射期間,係使雷射光束以 數十毫米的步階重複地位移。這麼做可於短時間內形成寬 度1毫米的BCA圖案。 該相位-變化記錄膜之原位狀態是非晶狀態,且因此可 藉由該BCA 101內之相位-變化記錄膜的局部結晶作用形 成該BCA圖案,並藉此形成多個低反射率片段i〇la。該 BCA 101內之BCA圖案的形成作業係藉由以來自定位在靠 近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處之入射表面的雷射光束進行照 ® 射所達成的。如上所述,存在有一個問題是來自該第—資 料記錄層1 0側之雷射光束的照射作用可能造成這樣的結 果’該BCA圖案並非形成於必要的資料記錄層(亦即本實 施例之第二資料記錄層11)內,而是形成於不同的資料記錄 層(亦即本實施例之第一資料記錄層1 〇 )內。 爲了免除此一問題,可透過選自說明如下之三種方法 的一種方法形成該BCA圖案: (1)在施行基板貼合作業之前形成BCA圖案: 1357073 修正本 第4圖係用以顯示一種BC A圖案形成法之較佳程序的 流程圖。此程序開始係於步驟S10中將該第一資料記錄層 1〇形成於基板14上,於步驟S11中將該第二資料記錄層 " Π形成於基板16上。隨後,於步驟S14中將一BCA圖案 ' 形成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BCA形成區22內。該BCA 圖案之形成作業係藉由透過雷射光束的照射作用使該第二 資料記錄層11之BCA形成區22局部地結晶化達成的。此 作業接著於步驟S16中貼合基板14和16。在施行基板貼 • 合作業之後,可使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 〇隔著一中間層i 5 而與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相對。隨後,爲該第一資料記錄 層10及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使用者資料記錄區2〇施行 初始化。 在完成上述程序之後,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BCA 形成區22係當作該BCA 101,而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之 BCA形成區22係當作具有恆定反射率的BCA相對區1〇2 〇 ® 上述程序之優點爲不可能有任何B C A圖案錯誤地形成 於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之內以取代形成於該第二資料記錄 層11之內。此乃由於在基板貼合作業前形成BCA圖案。 (2)在施行基板貼合作業之前使一BCA形成區結晶化,且之 後於另一BCA形成區之內形成BCA圖案: 第5圖係用以顯示一種BC A圖案形成法之另—較佳程 序的流程圖。此程序開始係於步驟S20中將該第—資料§己 錄層10形成於基板14上,於步驟S21中將該第二資料§己 *18- 1357073 修正本 錄層11形成於基板16上。隨後,於步驟S24中透過 光束照射作用使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之BCA形成區 整個區域結晶化。此作業造成可將該第一資料記錄層 BCA形成區22當作具有恆定反射率的BCA相對區1 結果。此作業接著於步驟S26中貼合基板14和16。 行基板貼合作業之後,可使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隔著 間層15而與該第二資料記錄層π相對。隨後,於步磨 中將一BCA圖案形成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u之BCA 區22內。該BCA圖案之形成作業係藉由透過雷射光 照射作用使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之BCA形成區22局 結晶化達成的。此作業造成可將該第二資料記錄層】 BCA形成區22當作該BCA 101的結果。最後,於步驃 中爲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及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 者資料記錄區2 0施行初始化。 此程序中,已在該BC A圖案形成之前使該第一資 錄層10之BCA形成區22(亦即該BCA相對區102)的 區域結晶化。因此,即使當雷射光束因爲錯誤的聚焦 控制作業而聚焦於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上時,也不致 地將該BCA圖案形成於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之內。 (3)在施行基板貼合作業之後使一 BCA形成區結晶化, 後於另一 BCA形成區之內形成BCA圖案: 第6圖係用以顯示一種BCA圖案形成法之又一較 序的流程圖。此程序開始係於步驟S30中將該第一資 錄層10形成於基板14上,於步驟S31中將該第二資 雷射 22的 10之 02的 在施 —中 I S28 形成 束的 部地 1之 k S29 使用 料記 整個 伺服 錯誤 且之 佳程 料記 料記 -19- 1357073 修正本 錄層11形成於基板16上。此作業接著於步驟S32中貼合 基板1 4和1 6。在施行基板貼合作業之後,可藉由—中間 層1 5將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 0貼合到該第二資料記錄層i i • 上。此作業接著於步驟S36中透過雷射光束照射作用使該 ' 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之BCA形成區22的整個區域結晶化。 此作業造成可將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之BCA形成區22當 作具有恒疋反射率的BCA相對區102的結果。隨後,於步 驟S38中將一BCA圖案形成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丨丨之Bca • 形成區22內。該BCA圖案之形成作業係藉由透過雷射光 束的照射作用使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之BCA形成區22局 部地結晶化達成的。此作業造成可將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i 之BCA形成區22當作該BCA 101的結果。最後,於步驟 S39中爲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及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 使用者資料記錄區2 0施行初始化。 此程序中,係在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之BCA形成區 22(亦即該 BCA相對區102)的整個區域結晶化之後將該 ® BCA圖案形成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內。由於將BCA 形成於相位-變化記錄膜之上的作業係藉由使處於非晶狀 態之該相位-變化記錄膜局部地結晶化達成的,亦即無法在 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之BCA形成區22的整個區域結晶化 之後將該BCA圖案形成於該BCA相對區1 〇2之內;故不 可能出現錯誤地將該BCA圖案形成於該第一資料記錄層 1 0之內的情形。 如第7圖所示,可在已錯誤地將該BCA圖案形成於該 -20 - 1357073 修正本 第二資料記錄層1 [內之後,施行使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 〇 之 BCA形成區22結晶化以及後續將該BCA圖案形成於該 第一資料記錄層11之BCA形成區22內的程序。 如第7圖所示之程序中,開始係於步驟S40中將該第 —資料記錄層10形成於基板14上,於步驟S41中將該第 二資料記錄層1 1 .形成於基板1 6上。此作業接著於步驟S42 中貼合基板1 4和i 6。在施行基板貼合作業之後,可藉由 —中間層1 5將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 〇貼合到該第二資料記 ^ 錄層11上。此作業接著嘗試於步驟S44中將一BCA圖案 形成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BCA形成區22內。於步驟 S45中檢查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之BCA形成區22,以判 別是否正確地將該BCA圖案形成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i ! 之BCA形成區22內。當該BCA圖案已錯誤地形成於該第 一資料記錄層1 0之BCA形成區22內時,可於步驟S46中 使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之BCA形成區22的整個區域結晶 化以刪除該B C A圖案。由於該B C A圖案係藉由使非晶態 ® 相位-變化記錄膜局部地結晶化形成的,故使該BCA形成 區22的整個區域結晶化的作用造成可自該BCA形成區22 刪除該錯誤形成之BCA圖案的結果。隨後,重新嘗試於步 驟SM中將該BCA圖案形成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uiBCA 形成區2 2內。在施行了該B C A圖案形成作業之後,於步 驟S49中爲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及該第二資料記錄層i i 之使用者資料記錄區20施行初始化。 上述程序允許該結合有BCA之多重層光學資料記錄媒 -21 - 1357073 修正本 體的良率獲致改良。 實驗結罢1
實驗一中’係針對含有各結合了一相位-變化 兩個資料記錄層10和11之一個光學資料記錄 BCA圖案形成作業。嘗試將一 BCA圖案形成於第 錄層11之內。將節距爲〇.4微米的多個導引凹槽 —資料記錄層10和第二資料記錄層11的使用者 區20之內。在施行BC a圖案形成作業之前,該 料記錄層1 0和第二資料記錄層丨丨之BCA形成這 有一具恆定反射率的鏡面。該等BCA形成區22 與中心點之距離落在22.3到23.2毫米範圍內的E 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係形成於一厚度爲0.6 碳酸酯基板14上。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包括一 碳酸酯基板1 4側依序爲一介電膜、一相位-變化 另一介電膜及一反射膜構成的膜堆疊。該第二資 11係形成於一厚度爲0.6毫米的聚碳酸酯基板1( 二資料記錄層11包括一由從該聚碳酸酯基板16 一反射膜、一介電膜' 一相位-變化記錄層及另一 成的膜堆疊。在施行了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的沉 後’可在貼合該等聚碳酸酯基板14和16之前將-案形成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 1之BCA形成區22 用來形成該BCA圖案之雷射光束係一波長爲 且由半導體雷射產生的光束。用來聚集該雷射光 的數値孔徑爲0.55,且該雷射光束之光點的尺寸ί 記錄膜之 媒體施行 二資料記 形成於第 資料記錄 等第一資 ί 22各含 係設置於 ί域之內》 毫米的聚 由從該聚 記錄層、 料記錄層 上。該第 側依序爲 介電膜構 積作業之 -BCA 圖 內。 780奈米 束之物鏡 I寬(沿著 -22 - Ι357Ό73 修正本 旋轉方向)1微米而長(沿著半徑方向)50微米。該雷射 之最大功率爲1 ·5瓦。 在於該弟一資料記錄層11內形成該BCA圖案之 貼合該等聚碳酸酯基板14和16以完成該光學資料記 ' 體。此作業接著對該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之BCA 10L進 料接達測試。可於此接達測試中正確地重現該BCA圖 並從該BCA 101得到正確的燒錄資料。 此實驗意味著可在基板貼合作業之前於該第二資 ^ 錄層11內形成該BCA圖案,雖然其上形成有該第二 記錄層11之聚碳酸酯基板16具有較差的機械強度。 .雷射光束之照射作用可能伴隨有基板16的熱畸變,故 〇_6毫米之已減小厚度之基板16的機械強度可能是該 圖案之形成作業中的一項重要議題。不過,實驗結果 出該熱畸變不致阻礙在基板貼合作業之前施行的BCA 形成作業。 吾人應該注意的是結合有多個相位-變化記錄膜 ® 學資料’記錄媒體通常必需在實際使用之前使該等資料 區結.晶化(此結晶程序經常稱作初始化程序)。此實驗 係在基板貼合作業之後爲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 0和第 料記錄層1 1之使用者資料記錄區2 0施行初始化。該 化程序(或結晶程序)可在施行跟隨該BCA形成作業的 貼合作業之前執行,不過由於該光學資料記錄媒體在 了基板貼合作業之後具有可對抗熱畸變的足夠機械強 故較佳的是在基板貼合作業之後執行該等使用者資料 光束 後, 錄媒 行資 案, 料記 資料 因爲 具有 BCA 透露 圖案 的光 記錄 中, 二資 初始 基板 施行 度, 記錄 -23- 1357073 修正本 區2 0的初始化程序。 實驗結罢2 實驗二中,係針對含有各結合了 —相位-變化記 兩個資料記錄層10和11的1〇〇個光學資料記錄媒 BCA圖案形成作業。此中嘗試將多個bCa圖案形成 光學資料記錄媒體的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內。將 〇·4微米的多個導引凹槽形成於第一資料記錄層10 資料記錄層11的使用者資料記錄區20之內。在施 圖案形成作業之前,該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0和第二 錄層11之BCA形成區22各含有一具恆定反射率的 該等B C Α形成區2 2係設置於與中心點之距離落在 23.2毫米範圍內的區域之內。 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係形成於厚度爲〇.6毫米 聚碳酸醋基板14上。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各包括 該聚碳酸酯基板1 4側依序爲一介電膜、—相位_變 層、另一介電膜及一反射膜構成的膜堆疊。該第二 錄層11係形成於一厚度各爲0.6毫米的個別聚碳酸 16上。該等第二資料記錄層U各包括一由從該聚 基板1 6側依序爲一反射膜、一介電膜 '—相位-變 層及另一介電膜構成的膜堆疊。以由紫外線硬化型 構成的中間層1 5貼合該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 〇和第 記錄層11完成該等100個光學資料記錄媒體。該等 15的厚度爲25微米》 可嘗試藉由使用和實驗一相同的初始化設備 錄膜之 體施行 於個別 節距爲 和第二 行BCA 資料記 鏡面。 2 2.3 至IJ 的個別 一由從 化記錄 資料記 酯基板 碳酸酯 化記錄 黏著劑 二資料 中間層 以便於 -24 - 1357073 修正本 100個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之各第二資料記錄層n內形成 BCA圖案。對該等1〇〇個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中的8〇個光學 資料記錄媒體而言,係依需求將多個Bca圖案形成於該等 第—資料記錄層11之內。對以下稱作NG碟的剩餘2〇個 光學資料記錄媒體而言,係將多個BCA圖案錯誤地形成於 該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0的BCA形成區22之內。在該等第 一資料記錄層10之BCA形成區22的整個區域結晶化之後 ,使該等NG碟再次接受BCA圖案形成作業。該等第二次 BCA圖案形成作業可造成能依需求將多個bcA圖案形成於 k桌一資料記錄層11之內的結果。該等BCA圖案可於之 後的接達測試中正確地加以重現。 假如係於自一第一資料記錄層1 0之BC A形成區22刪 除燒錄資料的作業中,錯誤地將該雷射光束聚焦於一第二 資料記錄層11上,則會使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BCA 形成區22的整個區域不必要地結晶化。當發生這種現象 時’必需將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之BCA形成區22內的 相位-變化記錄膜轉換成非晶狀態,之後並於該第二資料 記錄層11的BCA形成區22之內形成一BCA圖案。將該 相位-變化記錄膜轉換成非晶狀態會不必要地需要進行高 功率雷射光束的照射。除此之外,使用具有已增大其光束 直徑的雷射光束,會由於其不充分的冷卻速率造成該相位_ 變化記錄膜在該相位-變化記錄膜的熔融及冷卻作業之後 再次結晶化。因此,很難在已完全結晶的B C A形成區2 2 之內形成該BC A圖案。爲了避免該第二資料記錄層11的 -25 - 1357073 修正本 錯誤結晶作用’必要的是在確認已透過具有低雷射 聚焦伺服控制將該雷射光束聚焦於該第一資料記金 上之後’以高雷射功率使該第~資料記錄層10接受 用。可透過監控經反射的光束達成對已將該雷射光 於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上之事實的確認。當重現已 形成於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之內的BCA圖案時, 根據該BCA圖案之該反射光束在強度上的變化。在 該反射光束之強度變化的偵測作業之後,可增加雷 m 零 以達成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之BCA形成區22的結 (亦即刪除該燒錄資料)。 實驗結爭3 實驗三中’係針對含有各結合了一相位-變化記 兩個資料記錄層10和11的30個光學資料記錄媒 BCA圖案形成作業。此中嘗試將多個BCA圖案形成 光學資料記錄媒體的第二資料記錄層1 1之內。將 〇·4微米的多個導引凹槽形成於第一資料記錄層10 ® 資料記錄層11的使用者資料記錄區20之內。在施 圖案形成作業之前,該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0和第二 錄層11之BCA形成區22各含有一具恆定反射率的 該等BCA形成區22係設置於與中心點之距離落在 23.2毫米範圍內的區域之內。 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〇係形成於一厚度各爲0.6 個別聚碳酸酯基板14上。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各 由從該聚碳酸酯基板14側依序爲一介電膜、一相^ 功率之 I層 10 結晶作 束聚焦 錯誤地 偵測出 施行了 射功率 晶作業 錄膜之 體施行 於個別 節距爲 和第二 行BCA 資料記 鏡面。 22.3 到 毫米的 包括一 立-變化 -26 - 1357073 修正本 記錄層 '另一介電膜及一反射膜構成的膜堆疊。該第二資 料記錄層11係形成於一厚度各爲0.6毫米的個別聚碳酸酯 基板16上。該等第二資料記錄層Η各包括一由從該聚碳 酸酯基板1 6側依序爲一反射膜、一介電膜、一相位-變化 g己錄層及另一介電膜構成的膜堆疊。在施行了該等第一資 料記錄層10的形成作業之後,可在基板貼合作業之前使該 .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 0之BCA形成區22(亦即BCA相對區 102)接受初始化程序(或是結晶程序)。此程序接著以紫外線 硬化型黏著劑貼合該等第一資料記錄層1 0及第二資料記 錄層1 1。 可嘗試於30個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之各第二資料記錄 層1 1內形成該BC A圖案。對該等30個光學資料記錄媒體 中的5個光學資料記錄媒體而言,該等雷射光束係錯誤地 聚焦於該第一資料記錄層10上;不過,該等相關的第一資 料記錄層1 〇並未呈現出任何變化,因爲已使該等第一資料 記錄層10之各BCA形成區22接受結晶作用的緣故。可藉 由檢查是否已將該等燒錄資料記錄於該等第二資料記錄層 11的BCA形成區22之內,以確認該雷射光束已錯誤地聚 焦於一第一資料記錄層10上的事實。當無法重現該燒錄資 料時,這意味著該雷射光束係錯誤地聚焦於一第一資料記 錄層10上。可使未成功完成該BCA圖案形成作業的該等 五個光學資料記錄媒體再次接受BCA圖案形成作業。這造 成可依需求爲該等五個光學資料記錄媒體形成多個BCA圖 案。 -27 - 1357073 修正本 此實驗中,係在基板貼合作業之後對該等第一資料記 錄層10和第二資料記錄層11的使用者資料記錄區2〇進行 初始化。可跟著該BC A形成作業在施行基板貼合作業之前 執行該等初始化程序(或是結晶程序);不過由於該光學資 • 料記錄媒體在施行了基板貼合作業之後具有可對熱畸熱的 足夠機械強度’故較佳的是在基板貼合作業之後執行該等 '使用者資料記錄區20的初始化程序。 顯而易見的是本發明並不受限於上述實施例,而是可 Φ 在不偏離本發明之架構下作各種修正和改變。 【圖式簡單說明】 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優點及特徵將會因爲以下結合各 附圖的說明而變得更清楚。 第1A圖係用以顯示一種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之結構的 平面圖示。 第1B圖係用以顯示一種結合於如第1A圖所示之光學 資料記錄媒體內之燒錄區域(BC A)結構的放大圖示。 # 第2圖係用以顯示第1圖中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之截面 結構的截面圖示。 第3A和3B圖顯示的是一種BC A圖案形成法中各雷射 光束之方向與各聚焦誤差信號之間關係的示意圖。 第4圖係用以顯示一種BCA圖案形成法之第一較佳程 序的流程圖。 第5圖係用以顯示一種BCA圖案形成法之第二較佳程 序的流程圖。 -28 - 1357073 修正本 第6圖係用以顯示一種BCA圖案形成法之第三較佳程 序的流程圖。 第7圖係用以顯示一種BC A圖案形成法之第四較佳程 序的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7 10 11 光學資料記錄媒體 聚焦錯誤信號 第一資料記錄層 第二資料記錄層 14 ' 16 透明基板 15 中間層 2〇 使用者資料記錄區 22 BCA形成區 101 燒錄區 10 1a 101b
低反射率片段 高反射率部分 BCA相對區 1 A、1 B 光入射表面 A 部分 E 雷射光點
L 長度
S 削 號 -29 -

Claims (1)

  1. 〜/υ73 修正本 十、申請專利範圍: ·〜種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光學資料記 錄媒體包含各具有使用者資料記錄區以及定位在比該資 料記錄區更內側位置上之BCA形成區的複數個資料記錄 墻’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於第一基板上形成該等複數個資料記錄層中之第— 資料記錄層; 於第二基板上形成該等複數個資料記錄層中之第二 資料記錄層; 於該第二資料記錄層之BCA形成區內形成BCA圖案 以記錄燒錄資料; 在形成該BCA圖案之後貼合該第—和第二基板;及 在貼合該第一和第二基板之後初始化該第一和第二 貪料記錄層之該等使用者資料記錄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BCA圖案係透過 .將該第二資料記錄層之該BCA形成區局部結晶而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L項之方法,其中貼合該第一和第二 基板使得該第一和第二資料記錄層係隔著中間層而彼此. 相對。 4. 一種光學資料記錄媒體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光學資料記 錄媒體包含各具有使用者資料記錄區以及定位在比該資 料記錄區更內側位置上之BCA形成區的複數個資料記錄 層,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於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資料記錄層,該第一資料記 -30- 1357073 修正本 錄層係選自該等複數個資料記錄層; 於第二基板上形成該第二資料記錄層,該第二資料 記錄層係選自該等複數個資料記錄層; 將該第一資料記錄層之該BCA形成區的整個區域結 晶化; 在將該第一資料記錄層之該BCA形成區的該整個區 域結晶化之後,貼合該第一和第二基板; 在貼合該第-和第二基板之後,於該第二資料記錄 層的該BCA形成區內形成BCA圖案以記錄燒錄資料;及 在貼合該第一和第二基板之後,初始化該第一和第 二資料記錄層之該等使用者資料記錄區。
TW096116424A 2006-05-10 2007-05-09 Optical data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manufa TWI35707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1129A JP4348744B2 (ja) 2006-05-10 2006-05-10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の作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05363A TW200805363A (en) 2008-01-16
TWI357073B true TWI357073B (en) 2012-01-21

Family

ID=38684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16424A TWI357073B (en) 2006-05-10 2007-05-09 Optical data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manufa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23394B2 (zh)
JP (1) JP4348744B2 (zh)
TW (1) TWI3570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06013487D1 (de) * 2005-09-30 2010-05-20 Nec Corp Optisches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medium, bca-informationsrekorder und bca-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verfahren
JP2007323773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2007323775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oshiba Corp 光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
US7869328B2 (en) * 2007-03-22 2011-01-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and optical disk reproducing device
TW201013659A (en) * 2008-07-31 2010-04-01 Panasonic Cor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10140576A (ja) 2008-12-15 2010-06-24 Hitachi Ltd 多層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2190509A (ja) * 2011-03-11 2012-10-04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情報媒体、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US8743672B2 (en) * 2011-08-08 2014-06-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k manufactur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43153B1 (en) * 2000-11-06 2011-04-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production metho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production apparatus, program, and medium
JP2002313031A (ja) 2001-04-12 2002-10-25 Nec Corp 個別認識機能を有する光ディスク
JP4308117B2 (ja) 2003-10-08 2009-08-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方法と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JP2005174528A (ja) 2003-11-18 2005-06-30 Hitachi Maxell Ltd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記録再生装置
TWI348695B (en) * 2003-12-08 2011-09-11 Panasonic Corp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medium
JP4397801B2 (ja) 2003-12-08 2010-01-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23394B2 (en) 2011-09-20
JP2007305200A (ja) 2007-11-22
US20070263525A1 (en) 2007-11-15
TW200805363A (en) 2008-01-16
JP4348744B2 (ja) 2009-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7073B (en) Optical data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manufa
KR100809788B1 (ko) 광기록매체, 광기록매체 제조방법, 광기록매체 제조장치 및 매체
JP5429238B2 (ja) Bca用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bca用情報記録方法
JP4161716B2 (ja) 光学記録媒体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RU2234747C2 (ru) Оптический диск и способы записи и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собственно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диска
US7764592B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recording/playback method, and recording/playback apparatus
EP1662496A2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stamper disc apparatus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yback method
TWI270065B (e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stamper, disc apparatus,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yback method
JP2006040446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KR100759829B1 (ko) 광정보기록매체의 제조방법
JP2005196942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54256B2 (ja) 光学式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光学式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
US8315134B2 (en) Optical disk cont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usability of recording layers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the optical disk
TW201142836A (en) Read-only optical disc mediu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80298204A1 (en) Optical disc drive apparatus
US8218413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9093748A (ja) Bca記録装置及びbca記録方法
WO2005081241A1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6040445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JP2008287761A (ja) 記録型光ディスクの記録層に記録されたデータの再生方法
JP2005216484A (ja) 相変化型情報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