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34627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34627B
TWI334627B TW095112349A TW95112349A TWI334627B TW I334627 B TWI334627 B TW I334627B TW 095112349 A TW095112349 A TW 095112349A TW 95112349 A TW95112349 A TW 95112349A TW I334627 B TWI334627 B TW I3346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axis direction
motor
coil
sta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12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35233A (en
Original Assignee
Shinkaw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kawa Kk filed Critical Shinkawa Kk
Publication of TW200735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35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34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346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44Apparatus for mounting on conductive members, e.g. leadframes or conductor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74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 H01L24/75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th bump connectors or layer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74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for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75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th bump connectors or layer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40Details of apparatuses used for either manufactur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e Bond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Description

133462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月係關於晶片接合裝置,詳言之,係關於使用接 合頭將晶片從晶片供應部搬送至接合對象位置,於該處將 晶片接合於接合對象的接合裝置。 【先前技術】 關於半導體晶片之接合裝置中,所謂的晶粒接合(die Bonding)裝置、以及打線(wire B〇nding)裝置廣為人知。前 者係使用裝有晶片筒夾(chip c〇llet)之接合頭將晶片從晶片 供應部搬送至電路基板等之接合對象位置,於該處將晶片 接合於接合對象之電路基板的接合裝置。由於晶片(chip)亦 被稱為晶粒(die)’因此,此接合亦被稱為晶粒接合(黏晶)。 相對於此,打線裝置則係用於將以此方式晶粒接合於電路 基板等之晶片,將其訊號端子連接於電路基板。亦即,將 配置於晶片表面被稱為接合焊墊之晶片側連接端子、與配 置於電路基板被稱為接合引腳之基板側連接端子之間,使 用接合頭(具備用以保持金細線等金屬線、被稱為毛細管的 工具)以金屬線等將彼此之間加以連接。此接合,如眾所周 头的’被稱為打線(wire bonding)。 無淪是晶粒接合、或打線,接合頭皆係在3維空間中 任意的2位置之間兩速移動。亦即,無論何種情形,接合 顯皆能分別移動於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關於i 接合頭之XYZ移動機構,可使用能於χ軸方向移動之X 台、裝載於X台上能於γ軸方向移動之γ台、裝載於丫台 6 1334627 上能於z軸方向移動之z台的積層構造。然而,此積層構 造,越下面的台越需支撐上部所裝载之質量及慣性,因此 需要更多的驅動力,此外,由於係積層構造,因此亦會產 生驅動力不一定會被施加至移動對象之重心的問題。 例如,專利文獻1中,談到在Χ轴台上設置γ軸台之 所謂的ΧΥ台中,將重的接合頭安裝於γ台上時,當以χ 軸VCM驅動X軸台、以Υ軸VCM驅動χ軸台時,驅動力 將無法作用於可動部重心的情形。因此,該文獻中,係揭 示使用X軸VCM及Υ軸VCM,在Χγ平面内驅動γ台的 構成。此情形下,X軸VCM之定子及γ軸VCM之定子係 固定於基台,X軸VCM之轉子及丫軸VCM之轉子則係安 裝於Y台。 又,專利文獻2,談到晶粒接合裝置中,由於具有用來 進行夾筒之上下動作的機構、與對半導體賦予晶粒接合加 壓力的機構,因此裝置體積及重量變大的情形。因此,該 文獻中,係揭示使用線性馬達,並進一步設置用以檢測夾 筒之上下方向位置的位置感測器,藉由線性馬達來使夾筒 進行等速運動及等加速度運動,來免除用以賦予加壓力之 機構,以減少晶粒接合裴置之重量及體積的構成。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 — 14839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曰本特開平6 — 013416號公報 上述專利文獻2,提及了 Z軸驅動機構之輕量化。因此, 使用此技術,應能某種程度減輕χγ台、特別是裝載Z軸驅 動機構之Y台的驅動負載。然而,就在χγ 工裝载Z軸 7 1334627 驅動機構-事而言,仍無改變,因此欲進一步謀求γ轴方 向之向速化終究有其限度。例如,隨著高速化之進行,?馬 達將發生過負載而使宜發埶犛岛 之八赞熱等過大,對接合裝置本身之動 作造成障礙。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種晶片接合裝置,其能在將 晶片接合於接合對象物時,進一步減輕γ台之負載。 本發明僅限於晶粒接合裝置的領域,並未以打線裝置 為對象。其理由在於’著眼於此兩者在χ軸方向及¥韩方 向之移動速度上有差異之故。亦 砍亦即,由於打線裝置係將晶 片之接合焊墊與電路基板之接合 w σ Ή聊之間以金屬線加以接 S ’且針對一個晶片反複進 夂疋叮夕歡次打線,因此當考岸此 χγ移動速度應快至何種程度時,將被要求χ韩方向之移、動 速度、γ軸方向之移動速度皆能大致同程度之高速。 相對於此’由於晶片接合裝置係將一個晶片從晶片供 應部移動至接合對象之位置,因此,通常,X軸方向及γ 軸方向中任一方可較另一方非, 方非㊉的低速,有時亦幾乎不 動°一般而言’χ台之移動速度’可遠低於其& Υ台、ζ 台之移動速度。因此,晶片接合 Α 曰/1依口裒置中’若能利用此X台 之低速,進一步減輕γ台之負 戰的話’應能防止Υ台因過 負載產生的發熱,進一步的高速化。
本發月之曰曰片接合裝置,具備低速驅動於义轴方向之X 口 在X台上向速骚動於Υ轴方 軸方向之Υ台、以及將接合頭 部以两速驅動於ζ軸方向之7 t 々门之Z驅動馬達,其特徵在於:z 1334627 驅動馬達,包含:設於χ台 Λβ γ、 弋千0卩,以及連接於接合頭 〇丨、可沿設於Υ台上之導件技7紅+ / 泽仵彺2軸方向移動之轉子部;藉 由疋子部與轉子部之相互作用 動力。 使轉子產生Z軸方向之驅 藉由上述構成,將構成Z驅動馬達之定子部與轉子部 ’具有大質量、大慣性之定子部裝載於x台。由於X台 係被低速驅動,因此即使進一步增加Z驅動馬達之定子部 之負載,對其特性之影響亦少。另一方面,γ台上之負載, 由於Ζ驅動馬達定子部之負載消失,因此可更為減輕負載: 疋以能謀求晶片接合裝置之高速化。 =本發明之W接合裝置中’較佳為,轉子部係連接 於接5頭部、於ΥΖ平面内扁平的線圈驅動部;定子部,且 二:部’為磁性體;m磁鐵部,其具有與驅動線圈相 對向、覆=驅動線圈於XY平面内全移動範圍之對向面積。 又,疋子部,最好係隔著驅動線圈之γζ平面,分別配 置在兩側。此外,定子部,最好係隔著驅動線圈之Υζ平面 分別配置在其中一側。藉由此構成,能更進一步課求定子 部的小型化、輕量化。χ,當以磁鐵作為定子部時,由於 與配置在驅動線圈兩側之情形相車交,沒有相磁鐵間之吸弓; 力,因此能防止多餘的力量被施加至定子部,進—步達 低剛性之構成,而有助於小型化、輕量化。 , 、 ^又,本發明之晶片接合裝置中,較佳為,轉子部具有 沿Z軸方向配置之複數個驅動線圈,該等係被驅動為藉 各驅動線圈之協調的驅動,而形成整體沿z 曰由 V 1』砂動驅動 9 磁場;定子部具有於Ζ軸方 向父互變化磁性配置之複數個 疋子磁鐵’該等磁鐵係以各 „ _ 艇動線圈形成之驅動磁場相互 作用而使轉子部產生Ζ軸方4 万向之驅動力的極性配置關係配 置0 藉由上述構成,Z驅動邑、音PrJ上从 ώ ^ 助馬達即成為交流驅動線性馬達, 興直流驅動馬達之愔开彡j h 私 父’成更為減少覆蓋驅動線圈移 動fc圍之磁鐵的對向面積。 m因此,有助於小型化、輕量化。 皇又’本發明之晶片接合裝置中,較佳為,該轉子部, /、驅動相位彼此差i20度 又又U相、V相、w相的驅動線 係沿Z軸方向配置。 121 :以上所述,使用本發明之晶片接合裝置,能在將晶 片接合於接合對象物時,進—步減輕Y台之負載。 【實施方式】 ,者,使用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以下, :、片接。裝置’雖係就晶粒接合裝置進行說明,但只 將:合頭將晶片搬送至接合對象物之位置,於該處 二曰接口於接合對象的接合裝置,且其X台較其他移動 口以低速移動驅動之步晉的兮 切炙裒置的話,則亦可以是晶粒接合以外 、者例如’可以是面朝下(face down)之覆晶接合裝 亦可以疋將LSI晶片以外之電子零件接合於電路 明電對象物的裝置。此外,作為接合對象物雖係說 . 土 ,但除了一般的配線樹脂基板外,亦可以是引 、 下之說明中,係設較其他台以低速驅動之台 :"、 將被驅動於與此正交方向之台設為Y台、裝載接 10 1334627 合頭之台設為Z台 以疋其他名稱。 但此等僅係命名上的方便,當然亦可 圖1 ’係作為晶片接合裝置之晶粒接合裝置1〇的構成 圖。此處’係顯示以含接合頭42之圖!所示的χζ平面剖 開時左半部的構成,並顯示ζ馬達磁鐵部6G之部分剖開狀 態。又,右半部亦係大致同樣的構成。圖2至圖4係晶粒 接合裝置10的部分說明圖’圖2係以χζ :: 圖,但省略了含ζ定子安裝部…台2。之構成要"視 圖3係顯示從圖2之狀態取下Ζ馬達磁鐵部6〇時之乙台 40之狀‘#,其中ζ馬達驅動線圈部5()之外形以虛線顯示, 圖4係顯不圖2之狀態從—z方向所視之狀態的俯視圖。 晶粒接合裝置10’係使用如圖i所示、分別被移動驅 動於彼此正交之X軸、Υ軸、Z軸方向的乂台20、丫台30、 Ζσ 40使女裝於2台4〇之接合頭42移動至3維之任音 位置,而能晶粒接合作業的裝置。詳言之,係具有下述: 能之裝置’㈣,使用接合頭42,於未圖示之晶片供應部 吸附保持晶片,從該位置搬送至未圖示之電路基板(接合對 象物)既定接合位置,於該既定位置施加適當之接合負載將 曰曰片堊接於電路基板,纟適當的加熱條件下,將晶片接合 於電路基板。 晶粒接合裝置1 〇, 之X台20、γ台3〇、ζ 具有依序配置在架台12(固定台)上 台4〇,於Ζ台40安裝有接合頭42, 此等構件連接於控制 台20 、 Υ台30 、 ζ台
邛7 0。控制部7 〇 ,包含:分別驅動X 40之X驅動部72、γ驅動部74、ζ 驅部76,以及通過f亥等 42之接合作業的接;處:综合性的序列控制來控制接合頭 台2〇、Y台3〇、2台4〇理/78。此處,用以依序配置乂 首先,在晶教接合穿各要素’係構成如下。 置延伸於X轴方向之乂^置10之固定部分的架台〗2上配 方向之移動的x台2〇 14,以及藉x軌U來引導又軸 於X軸方向。X台2〇 =,x台20能在XY平面内移動 以未圖示之x驅動馬達進行驅動係在控制部7〇之控制下, 又,於X台20固定 上配置延伸於γ軸方 "軌。22,再於丫軌台22 保持後述Z馬達磁鐵2條千灯的¥執24。此外,用以
台…轴方向端部設置之成=子安裝部係"軌 台30,係配置成_ _於又軸方向之臂狀。Y 移動。因此,:台3〇!!¥軌24,25來…轴方向之 軸方向。 %肖”平面平行的面内移動於γ Y台30之移動驅動 之控制下進行,嗲γ “曰 °動馬達在控制部70 仃°亥γ驅動馬達由固定於丫軌^ μ 達固定磁鐵34、與固定於”⑼之軌口广之Υ馬 所構成。Υ黾、告sr〜Α 馬達驅動線圈3 6 斤筹成Y馬達驅動線圈36#YZ平面内 γ馬達固定磁鐵34隔英Ve 扁千的線圈。 置在兩侧,亦係YZ平:内 動線圈36之扁平形狀配 平板狀磁鐵 扁平的2個平板狀磁鐵。2個 千板狀磁鐵’係配置成相對向面之極性 馬達固定磁鐵一面具有磁間隙,係產生x::v: 場之2個對向的磁鐵,於該磁間隙之中配置¥馬達驅動線 12 1334627 圈36。此處’當驅動電流被供應至γ馬達驅動線圈%時, 即因流經Υ馬達驅動線圏36與ζ軸方向平行之成分、 馬達固定磁鐵34之X轴方向磁場的交互作用,而產生Υ 軸方向之驅動力’因此’能將連接於γ馬達驅動線圈% 之Υ台30移動驅動於γ軸方向。 又’於Υ台30上’配置有延伸於2轴方向之ζ執… 並設置被其引導之2台40。因此,2台4〇能在γζ平面内 移動於Ζ轴方向。ζ台40,後1囬 〇 4〇係如圖1所示延伸於一2軸方 向’其前端安裝有接合頭42。 Ζ台40之移動驅動,係藉由固定設於乙台4〇之ζ 達驅動線圈部50、與安裝於從\台2()延伸之Μ : 4 26之Z馬達磁鐵部6G,在控制部7q之控制下進行。: 馬達驅動線圈部5 〇盥Z $技:路# Air ^ U Ζ馬達磁鐵部6〇,構成用以將ζ二 〇移動驅動於ζ軸方向之3相驅動線性馬達的Ζ驅動: ^前者相當於Ζ馬達轉子(轉子)、後者相當於ζ馬達定 (八疋子)。藉由此構成’ζ驅動馬達並非裝載於一個台,而 將重的疋子裝載於乂台2〇上並將輕的轉子裝載於 30上之乙台切上。 Ζ馬達驅動線圈部5〇’係在以平面内由3個扁平的 " 構成5玄等3個综·圈52係配置在適當之支樓體上, ^脂1成為扁平平板狀,該扁平樹脂平板狀之線圈被安 J Ζ台4〇上。3個線圈分別相當於3相線性驅動馬達之 相W相之驅動馬達繞組。各線圈52,係沿Ζ軸 。例如以U相、V才目、w相之順序排列配置。各線圈52, 13 丄334627 :有:γ軸方向之繞組成分、與沿z轴方向之繞組成分, =別㈣產生Z驅動馬達之驅動力的部分,係為係被設 充分的較後者長。亦即,各線圈52,係於Y軸方向且 :長邊抽之矩形、或長圓形狀。各線圈52之2端子,分別 接於控制部7。之Z驅動部76β z驅動部76,係以含驅 動電路之控制電路構成。 z馬達磁鐵部60,係配 面平行,亦即配置成達線圈部50之扁平 供摩X… 平行’對Z馬達線圈部50 供應X軸方向之磁場者。 於Z舳古#具體而g,係將複數個磁鐵62 係配置在適•之…軸方向配置複數列。該等磁鐵, π Λ 上,平板形狀者透過Z定子安f 七“安裝於乂台“上。 &卞女裒 Z馬達磁鐵部60之YZ平而免I ^ 覆蓋Z馬達驅動線圈邱 糸6又疋為具有能
圈。卩5〇之移動範圍全體的對向面積。I 艰而言,設Y台3〇^v七人 叫很具 4〇 . 7 之¥方向移動量之Y行程為Sr、Z台 υ<Ζ方向移動量 L。 向所測之端… 則呈為sz、3個線圈52沿¥轴方 ^ ^部之長度為Ly、線圈52沿γ軸方Λ ♦端部至端部之長度為 軸方向所 成分之線圈U沿Z軸方向之繞組 又γ軸方向繞組寬為w 成分之z軸方向繞組寬“ :/二軸:向之繞組 V |x g . 此時’z馬達磁鐵部60之 方向長度須為(sy+Ly+w 為(Sz+Lz+Wz)以上。 γ) 乂上Z轴方向長度則須 Z軸大鐵62,於圖1之例中係配置7行,該7行中,構成 軸方向兩端, 丁稱成 仃之磁鐵62於2軸方向的長度’約為構 14 1334627 成其内側5行之磁鐵62於z軸方向長度的一半。將兩端行 磁鐵之尺寸作成小於内側行磁鐵之理由,係考量ζ馬達驅 動線圈部50之移動範圍,使ζ馬達磁鐵部6〇之ζ方向尺 寸為最小之故。因此,若不在意尺寸的話,亦可將兩端行 磁鐵作成與内侧行磁鐵相同之尺寸,以使磁鐵62具有尺寸 互換性。此7行磁鐵行之極性,在相鄰行之間係彼此為相 反極性。具體而言,係沿Ζ軸方向依序配置成N,s,N, s,ν S,N。在各行之相同極性間之複數列的分割數,可視磁鐵 62製造難易度適當的加以決定。例如,可分割為2個,或 2個以上。又’視製造方法,亦可不加以分割而將各行分 別以1個磁鐵構成。 各行間之Z軸方向間距,係依3相線性馬達之驅動方 法:與ζ馬達驅動線圈部50之線圈52之2軸方向間距的 關係加以決定。上述例中,如圖2所示,係設定成線圈W 之3間距為磁鐵62之4間距。換言之,可作成將定子*極、 轉子3極之3相旋轉馬達之構料以平面展開的無心線性 鬲達的構成目此’使用此種z馬達驅動線圈部5 〇與ζ 馬達磁鐵部60’於控制部7〇< z驅動部72,將彼此相差 120度之所謂的u相、V知 μ/ ^ 相、W相的驅動訊號分別供應至3 個線圈52,據以使Z馬達驅動線圈部5〇與ζ馬達磁鐵部 60相互作用而產生乙方向之驅動力’ π能將ζ台驅動於2 方向。 乂下說明上述構成之晶粒接合裝置1〇的動作。晶粒 接合中晶片與電路基板之機制,係將晶片背面壓接於施有 15 1334627 金鍍敷等表面處理之電路基板,藉加熱來加以接入 =晶片托盤等將晶片排列配置之晶片供應::時’ 取一個晶片,搬送至配置有加熱器、保持 = 位置’於該處進行接合。作為晶粒接合或晶片接合之的: 除此之外’亦可以使用超音波。或者,亦可’ 著黏著劑,將其置於電路基板之既定位置並二接: 電路L &時’係拾取附者有黏著劑之晶片,將其搬送至 電路基板之位置,於該處進行接合。無論何種方式 =取ΓΓ接合位置之定位搬送係晶粒接合必須之基本 步驟,因此,以下說明該動作。 此定位搬送,首先係將接合頭42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拾 取位置。拾取位置,如前所述,係配置於架台12之既定^ 置之晶片托盤的下-個待拾取晶片之位置。此下一個待拾 取晶片位置之座標及初始位置之座標,係藉由控制部70: 接合處理部78之功能,根據接合作業之順序、與晶托盤之 曰日片配置等資料加以算出。 從此初始位置往拾取位置之移動,係根據初始位置之 χγ座標與拾取位置之χγ座標的差,由接合處理部78算 出20之X軸方向移動量Δχ丨與丫台3〇之丫軸方向 移動量ΔΥι ’將此結果作為χ抽方向移動指令與γ轴方^ 移動指令,分賦予至χ驅動部72與γ驅動部Μ。 χ驅動部72依據該指令,驅動未圖示之X驅動馬達以 使X台20往X軸方向移動Δχι。同樣的,γ驅動部μ對 構成Υ驅動馬達之Υ馬達驅動線圈36賦予既定驅動電流, 16 1334627 :吏二台3〇往Y轴方向移動…否移動了所指令之移動 里係使用設於X台2 0、Υ厶3 0之位番 測,將與指令之处果位置的11等加以檢 ”。果位置的差異反饋至控制部7〇。 ^此方式’當接合頭42來到拾取位置之正上方時 。處理部78即指示z驅動曾 44人1 #出從位於初始位置之 接合頭…方向高度、至晶片托盤之高度位置的高度差 A,:此結果作為2軸方向移動指令賦予至z驅動部%。 又:亦可不以此順序賦予X軸方向移動指令、¥軸方向移 動扣令、Z軸方向移動指令,而 予。 兩 3維移動執跡來賦 Z驅動部74 ’從ΔΖι之移動驅動指令,產生與3個線 圈52對應、驅動相位彼此相差 欠< υ相、V相、w相 的驅動電流訊號’將此等訊號分別供應至3個線圈Μ。將 此等3相驅動電流訊號賦予至2馬達驅動線圈冑.藉由 與該等相對向之Ζ馬達磁鐵部6G所供應、於2軸方向錢 定間距極性彼此相反之磁場間的相互作用,於z軸方向產 生驅動力,驅動Z台4。往2轴方向移動。是否移動了二指 令之移動量,係使用設於…之位置感測器等加以檢 測’將與指令之結果位置的差異反饋至控制部7〇。 當以此方式’接合頭42移動至拾取位置並被定位後, 接合處理部78對未圖示之吸引部進行指示,據此,接合頭 42即吸引並保持晶片托盤之既定晶片。亦即,於接合頭42 設 ------—、呉芏蒗 作,將晶片吸附於接合頭42前端之B u过杜 ⑴鴒之日日片保持凹部並加以 有吸引用的凹部與真空°及弓丨路徑,使未圖示之真空裝動 ,撂总Η啜附於接合頭49於α 17 1334627 持0 其次’接合處理部78使接合頭42從拾取位置上升至 Z軸方向之適當的上方位置。接著,使接合頭42從拾取位 置移動至接合位置。接合位置,如前所述,係配置在架台 无疋位置之電路基板的位置。此接合位置之座標,係 以控制部70之接合處理部78之功能事先加以算出。 從此拾取位置往接合位置之移動,係根據拾取位置之 座t與接合位置之XY座標的差,由接合處理部78算 出20之X軸方向移動量ΔΧ2、與Y台30之Y軸方向 移動S ΔΥ2,與從初始位置往拾取位置之移冑同樣的,將此 結果作為X軸方向移動指令與¥軸方向移動指令,分賦予 至X驅動部72與γ驅動部74。以下,以和上述往拾取位 置之移動同樣的内容,接合帛42移動至接合位置之正上 於-亥處算出接合頭42之ζ方向移動量仏,將其作為 2軸方向移動指令賦予至ζ驅動部76。然後,藉由上述3 相線性馬達之驅動法,使接合頭42下降至電路基板之上。 於該處’接合處理部78對未圖示之壓接部作出指令, :晶片以既定壓接壓力壓接於電路基板,在適當之加熱條 下,進行晶片與電路基板間之接合。接合結束後,接人 ::部78對驅動部7“乍出指令’再次使接合頭42上升。 移至下一個晶片與電路基板間的接合作業。 之二上述方式,組合X台…轴方向移動、…。 42移勒方向移動2台4〇之2軸方向移動,即能使接合頭 2移動至ΧΥΖ3維空間之任意位置。 1334627 1 0 ’由於係將一個晶片從晶片供 ,因此X台20之移動指令量小,
如此,晶粒接合裝置 部移動至接合對象之位置 故其移動速度與Y台30、 視移動指令之不同,亦有幾乎不動之情形。因此,即使將 重的Z馬達磁鐵部60安裝於χ台2〇,對χ台2〇而言亦不 會成為負擔。相反的,由於γ台3〇上僅裝載乙台4〇、與 Ζ馬達驅動線圈部50,而取下了重的ζ馬達磁鐵部6〇,因 此Υ驅動馬達之負載變得較輕。 上述說明中,3相線性馬達之極性配置,除上述線圈3 間距=磁鐵4間距外,只要是能適用3相驅動方法之構成 即可。此外,在線圈3間距=磁鐵4間距之關係下,可將 相同Ζ軸方向尺寸作的更細。例如,可將ζ馬達驅動線圈 部50作成相同之Ζ軸方向尺寸,而作成6個線圈。如此, 藉由使用各種驅動法,能在維持ζ軸方向驅動力的情形 下,將Ζ馬達驅動線圈部50之線圈52的間距尺寸作的更 、-田因此,此使Ζ馬達驅動線圈部5 0之Ζ轴方向尺寸之長 度(SZ+LZ+WZ)中的Wz作的相當小,據此,與ζ馬達驅 動線圈部由單一線圈構成之所謂的直流驅動馬達之方式相 車父’能將Ζ轴方向尺寸之長度抑制的非常小。 上述說明中,雖係將Ζ馬達磁鐵部配置在ζ馬達驅動 線圈部之扁平面的單側,但亦可如γ驅動馬達般,將Ζ馬 達磁鐵部配置在ζ馬達驅動線圈部之扁平面的兩側。圖5、 圖6係顯示該例之狀態的圖。該等圖中之、〇)分別對應 圖2及圖3,與圖2、圖3之相同要件係賦予相同符號,並 19 〜叶oz/ 省略詳細之說明。 圖5中’Z馬達磁鐵部8〇係配置在 :2之扁平面的兩側丄,達驅動線圈部82:,,=, 。叼被z台84以單側支 、八根部(底 Z馬達磁鐵部90係配置在:二:對於此,圖… u ’違驅動線圈部4 s 的兩側。Z馬達驅動線圈部92,則 :扁平面 部被z台〜側支樓方式所保持。、轴方向之兩端 如圖5、圖6所示,將7 動線圈部之扁平面部配置在Z馬達驅 置之各磁鐵之榀岵分心, …置成使兩側對向配 磁鐵之極性被此相異。例如 馬達磁鐵部80之+ χ側 ()中配置在Ζ W《7仃磁鐵與ζ @、去居「本i U相對向之面的極性,從 馬相動線圈部 …。此時,配置在“:朝—2側依序為n,s,n,s, 鐵與z料㈣㈣心 料⑼之—^^行磁 ^達駆動線圈部82相對向之 朝側依序^n>^s>n>s。 則從^側 承上所述’如圖5、圖6所示 在Z馬達驅動線圈部之扁平面兩側的,产形時鐵部配置 問夕磁+日γ 則的滑心時,相對向磁鐵 = 極朝向8極。將此與圖卜圖2所… :達磁鐵部配置在Z馬達驅動線圈部 相杈,磁場強度以圖5、圖6 早㈣㈣ 動力齡I 圖6方式者較強,能使Z台之驅 時=。因此,欲作成與圖5、圖6之構成相同驅動力 如麵㈣、圖2中之磁鐵’最好是能使用更強的磁鐵,例 如物鐵绷磁鐵等。 另-方面,圖5、圖6之構成中,兩侧之磁鐵間會產 20 生吸弓丨力。因此,有可台t合# 7 ^ b s使Z馬達磁鐵部全吝斗辦你, 而使得其間之磁間陴;观•丨王體產生變形, 隙不均勻,為防止此點,須接戽Z g it 磁鐵部全體之剛性。因此 貝鈇汁Ζ馬達 質量增加、慣性增加ml δ,2馬達磁鐵部之 ® 1 II 2 ^ ^ ^ D之厚度亦增加。相對於此, 国1圖2之構成則不會產 部本身於χ方Λ你 種及引力,此將Ζ馬達磁鐵 牙於χ方向作的較薄。 坤承上所述,如圖卜圖2之構成所示’將 部60配罟太<7 、土 时Z馬達磁鐵 "己置在Z馬達驅 能將Z馬達磁鐵部6〇本身Μ _扁+面早側時,由於 驅動馬達之驅動力你 作的較薄’因此能使Ζ 達驅動嬙53 用的位置,易於與組合ζ台40、Ζ馬 Υ驅動巧、查 °動°Ρ分的重心一致。同樣的,亦能使 ’:《驅動力作用的位置,易於與組合Υ台%、Ζ 。、馬達驅動線圈部5G之可動部分的重心一致。 子為绩、〃說Θ巾’雖^ Z馬達定子為磁鐵、Z馬達轉 與磁鐵質量、慣性的關係,亦可以線 囿马Z馬这定$ 、. 子、U磁鐵為Z馬達轉子。 【圖式簡單說明】 曰θ 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作為晶片接合裝置之 :曰’4 4裝置的構成圖。此處’係顯示以含接合頭42之圖 1所示的χζ伞二 。彳開時左半部的構成’並顯示Ζ馬達磁鐵 部60之部分剖ρ 肩狀態。又,右半部亦係大致同樣的構成。 圖 2,择§§ -丄〜 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晶粒接合裝置的 側視圖。 圖 3 ’ 倍 jgs — * 、顯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取下晶粒接合裝 21 1334627 置之磁鐵部之狀態的部分說明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晶粒接合裝置的 俯視圖。 圖5(a)、(b),係顯示另一實施形態的部分說明的圖。 圖6(a)、(b),係顯示再一實施形態的部分說明圖。 【主要元件代表符號】 10 晶粒接合裝置 12 架台 14 X轨 20 X台 22 Y執台 24, 25 Y 執 26 定子安裝部 30 Y.台 32 Z軌 34 Y馬達固定磁鐵 36 Y馬達驅動線圈 40, 84, 94 Z 台 42 接合頭部 5 0, 82, 92馬達驅動線圈部 52 線圈 60, 80, 90馬達磁鐵部 62 磁鐵 70 控制部 22 721334627 74 76 78 X驅動部 Y驅動部 Ζ驅動部 接合處理部 23 1334627 第095112349號專利申請案,說明書替換頁(99年6月替換) 七、指定代表圖: 年έ肛修正替換頁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第(1 )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10 晶粒接合裝置 12 架台 14 X執 20 X台 22 Υ執台 24, 25 Υ執 26 定子安裝部 30 Υ台 32 Ζ轨 34 Υ馬達固定磁鐵 36 Υ馬達驅動線圈 40 Ζ台 42 接合頭部 50 馬達驅動線圈部 52 線圈 60 馬達磁鐵部 62 磁鐵 70 控制部 72 X驅動部 74 Υ驅動部 76 Ζ驅動部 78 接合處理部 1334627 八、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式: (無) 5

Claims (1)

1334627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晶片接合裝置,具備低速驅動於X軸方向之 X台、在X台上高速驅動於γ軸方向之Y台、以及將接合 頭部以高速驅動於Z轴方向之z驅動馬達,其特徵在於: Z驅動馬達,包含:設於X台之定子部,以及連接於 接合頭部、可沿設於γ台上之導件往z軸方向移動之轉子 部; 藉由定子部與轉子部之相互作用,使轉子產生z軸方 向之驅動力。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晶片接合裝置,其中,轉 子部係連接於接合頭部、於Υζ平面内扁平的線圈驅動部; 定子部,具有: 軛部,為磁性體;以及 磁鐵°卩其具有與驅動線圈相對向、覆蓋驅動線圈於 ΧΥ平面内全移動範圍之對向面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晶片接合裝置,其中,定 子部係隔著驅動魂圈夕ν>7γ 令挪勒深圈之γΖ平,面,分別配置在兩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晶片接合裝置,其中,定 子部係隔著驅動续園+ τ 動線圈之γζ平面,分別配置在其中一側。 子部具*申巧專利範圍第2項之晶片接合裝置’其中’轉 & 2 有/σ Ζ軸方向配置之複數個驅動線圈,該等係被驅 兹 ”圏之協調的驅動,而形成整體沿Ζ方向 移動驅動磁場; 定子部具有妒^ 7 k 、 釉方向交互變化磁性配置之複數個定 24 1334627 子磁鐵,該等磁鐵係以各驅動線圈形成之驅動磁場相互作 用而使轉子部產生z軸方向之驅動力的極性配置關係配 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晶片接合裝置,其中,該 轉子部,其驅動相位彼此差120度之U相、V相、W相的 驅動線圈,係沿Z軸方向配置。 籲十一、圖式: 如次頁
25
TW095112349A 2005-05-20 2006-04-07 Bonding device for chip TW20073523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48425A JP4397349B2 (ja) 2005-05-20 2005-05-20 チップボンディ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35233A TW200735233A (en) 2007-09-16
TWI334627B true TWI334627B (zh) 2010-12-11

Family

ID=37544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2349A TW200735233A (en) 2005-05-20 2006-04-07 Bonding device for chip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397349B2 (zh)
KR (1) KR100741740B1 (zh)
TW (1) TW2007352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2404B (zh) * 2011-07-15 2015-02-11 Hitachi High Tech Instr Co Ltd 2-axis drive mechanism and wafer bonding machin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8313B2 (ja) * 2009-06-08 2014-04-09 Juki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
JP4897033B2 (ja) * 2009-12-01 2012-03-14 キヤノン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製造装置
JP2013026267A (ja) * 2011-07-15 2013-02-04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2軸駆動機構及びダイボンダ並びにダイボンダの運転方法
JP5705052B2 (ja) * 2011-07-26 2015-04-22 株式会社新川 ダイボンディング装置
JP5997448B2 (ja) * 2012-01-31 2016-09-28 ファスフォードテクノロジ株式会社 ダイボンダ及びボンディング方法
JP5941705B2 (ja) * 2012-02-29 2016-06-29 ファスフォードテクノロジ株式会社 2軸駆動機構及びダイボンダ
TWI734434B (zh) * 2019-04-11 2021-07-21 日商新川股份有限公司 接合裝置
TWI784622B (zh) * 2020-08-12 2022-11-21 日商捷進科技有限公司 黏晶裝置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91719A5 (fr) 1997-04-11 2001-09-14 Etel Sa Table X-Y pour déplacer une charge, telle qu'un outil, selon deux directions perpendiculair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72404B (zh) * 2011-07-15 2015-02-11 Hitachi High Tech Instr Co Ltd 2-axis drive mechanism and wafer bond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324598A (ja) 2006-11-30
TW200735233A (en) 2007-09-16
KR20060120408A (ko) 2006-11-27
KR100741740B1 (ko) 2007-07-24
JP4397349B2 (ja) 2010-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34627B (zh)
JP3798597B2 (ja) 半導体装置
JP4821091B2 (ja) ウェハの接合装置
EP0680803A2 (en) Bonding flip chips to a substrate
KR101886923B1 (ko) 다이본더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TW201626524A (zh) 接合方法以及包含接合頭的工具
CN103137526B (zh) 用于安装半导体芯片的设备
JP4339309B2 (ja) 半導体装置
TWI784622B (zh) 黏晶裝置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US20190006211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handling unit
US20130149817A1 (en) Fabricating method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pick-up apparatus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rein
TW201013860A (en)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and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JP2023169199A (ja) ダイ取り付けシステム、およびダイを基板に取り付ける方法
JP2013026268A (ja) 2軸駆動機構及びダイボンダ
TWI255515B (en) Wire bonder
JP2015170612A (ja) ボンディング装置
TWI261535B (en) Substrate align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237297B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semiconductors
TW201103096A (en) Die bonder for providing a large bonding force
CN108389815A (zh) 一种芯片倒装封装设备
Schnegg et al. Handling of thin dies with emphasis on chip-to-wafer bonding
JP3400337B2 (ja) ボンディング装置
TW201110258A (en) Rotary bonding tool which provides a large bond force
TWI325159B (zh)
JP7450429B2 (ja) 電子部品の実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