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11596B - A crochet machine and th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A crochet machine and th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11596B
TWI311596B TW093129426A TW93129426A TWI311596B TW I311596 B TWI311596 B TW I311596B TW 093129426 A TW093129426 A TW 093129426A TW 93129426 A TW93129426 A TW 93129426A TW I311596 B TWI311596 B TW I3115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yarn
driven
actuator
sla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9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25060A (en
Inventor
Zorini Luigi Omodeo O
Pierantonio Franchino
Original Assignee
Zorini Luigi Omode 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rini Luigi Omode O filed Critical Zorini Luigi Omode O
Publication of TW200525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5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11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115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5/00Warp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25/06Galloon crocheting machines
    • D04B25/10Galloon crocheting machin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 D04B25/12Galloon crocheting machin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weft-thread guides controlled by Jacquard mech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27/10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27/34Take-up or draw-off devices for knitted pro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Description

1311596 九、發明說明: t發明戶斤屬之技術領域3 本發明係有關於紡織機及其操控方法。 L先前技術3 5 已知於纺織機,例如經紗編織工作之鉤編機,也稱作 為鉤針紗帶織機,經由遵循預定花樣,交織多根經紗及緯 紗,藉個別針織件適當接合來形成紡織品;該針織件例如 為安裝於針座上的針、由梳櫛所支持之導紗針、及安裝於 一或多個導紗軌之導紗管。 10 此等針織件係經由適當致動器以同步化週期移動操 作,造成經紗及緯紗遵循預定針織花樣交織。 緯紗及經紗係藉複數個安裝於架子狀結構稱作為「退 紗架」之筒管餵給針織件,或經紗及緯紗由一稱作為「轴 經」的轉筒退繞。 15 也提供適當下拉輥輪造成紡織品的滑動,漸進供給紡 織品至紡織機出口。 緯紗繞捲於其上之筒管可以縱軸為中心自由旋轉,緯 紗位置導紗軌之張力係由輥輪轉速決定,該輥輪係插置於 退紗架與導紗軌間,且設置成彼此接近因而接合緯紗。 20 輥輪的旋轉通常係經由該等輥輪與紡織機主轴間的運 動連結所引起;由於運動連結屬於純粹機械型,故於整體 織物的製造期間運動連結可維持固定位置。 因此與個別導紗軌的縱向平移量(以及相關導紗管的 縱向平移量)無關,於紡織品的整個製造週期,每單位時間 1311596 ^各⑼管的輯量㈣定。如此表林導紗f移動跳 :―針以及跳紗多針(例如3-5針)時,各導紗管接收到等量 緯紗。 斧/主車由與該插置於退紗架與導紗軌間之親輪間的運動連 从下述方式賴’輪供給導紗管之紗量係介於出現 其、位移時導紗管所需紗量、與出現最大導紗 紗管所需紗量間。 導 顯然考慮前文說明之結構,以及個別操 10 :=法具有絕佳美學特色,原因在於使用等:緯Si 表^不同長度之緯紗列。 同理,經紗係經由彼此適當設置接近之輥輪而設置導 、、’,成品係利用相當類似的輥輪件而由前槽桿拾取。 15 、-紗飯紗件及紡織品下拉件二者以機械方式連結至主 ’故於纺、織品的整個工作期間,從動比 ㈣ 之轉數對每單―::: ^當供給個別針座、梳櫛、導紗軌時無法未經停止 :^呆作’來變更轉及經紗之張力, 20 拉時也無法修改施加的拉張張力。 讀杯下 =使用紡織機採用此等模型,無 給導及緯紗⑽定張力- &成紡織品以恆定張力介於下拉輥輪 1311596
間滑動,故盔法蠖A i级 、 制方式變化織物緊密程度來獲得 區1果而未停止機器的操作,美學效果包括較疏與較密 品的人錯、紡織品本身藉下純輪移動時 ,紡織品沿實質 垂直移動方向之方向而縮窄或收縮、等。 、 5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針對解決前述缺點。 特別本發明之目的係有關紡織機及其控制方法,其可 依據導紗軌之位移,變更緯紗餵給導紗軌之張力,而^停 止機器的操作。 考X月之另目的係提供一種紡織機及其控制方法, 其可變更經紗飯給梳梅之張力,而未停止纺織機的操作。 本發月之又目的係提供一種紡織機及其控制方法, 其允許由機器送出之紡織品拉張張力的改變,而未停 器的操作。 15 本發明之又另一目的係提供—種紡織機及其控制方 法,其讓製造件以自動方式於平行欲製造之纺織品延伸方 向及其橫向方向具有不同緊密度部分。 前述及其它目的可由紡織機及其控制方法達成,纺織 機及其控制方法具有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列舉之特色。、 2〇 圖式簡單說明 本發明之其它特色及優點由以非限制性範例方式舉出 之纺織機及其控制方法之較佳具體例之詳細說明參照附圖 將顯然自明,附圖中: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纺織機之部分圖解透視圖; 丄川596 •第2圖顯示第1圖 -第3a圖圖解顯示 面; 之紡織機細節; 沿第1圖紡織機之線IIIa-IIIaK取之剖 -第3b圖圖解顯 剖面; 示沿第1圖紡織機之線IIIb_IIIb所取之 面; 第3c圖圖解顯斥 沿第1圖紡織機之線111(>111(:所取之剖 •第4圖為第1岡# 昂1圖訪織機之方塊圖; '•第5圖圖般批— 10 構 畔顯不第1圖紡織機採用之記憶體之邏輯結 t實施冷式】 多j附圖’根據本發明之紡織機通常標示為參考編號 15 紡織機1較佳為經紗針織工作之鉤編機’包含一床2設 置有二側標準件3 ’介於二側標準件間至少有一前槽桿4水 平延伸’其中針織紗循序交織來製造紡織品5。 也設置於側標準件3間者為一針座6支持多根針7 ;該等 針係沿針座6彼此連續校準,該等針係含括一第一針7a與一 第二針7b間。 20 特別參照第2圖,第一針7a為始於右手邊之第一針,而 笫一針7b為始於左手邊之第一針;為求簡明,其它針係假 設存在於第一針7a右側或存在於第二針7b左侧。 針座6係沿實質上平行針7延伸方向以及垂直前槽桿4 延伸方向之方向移動針7。 1311596 也安裝於側標準件3間者為經紗梳榔,或簡稱為「梳櫛」 8載有多根導紗針9 ’且於針7兩側沿弧形轨道致動導紗針 9,來獲得纺織品5之經紗鏈。 經紗18各自接合個別導紗針9 ’經紗18係環繞一軸經繞 5捲,於紡織品5製造期間,經紗18由該軸經逐漸退繞。 紡織機1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導紗軌1〇,於導紗軌上安裝 夕根導紗管11,導紗執1〇進行往復運動及水平移動二者, 往復運動係透過適當升降板16於垂直方向移動,導紗執1〇 之末端係與升降板16接合;而水平移動係於實質上平行導 10紗執1〇之縱向延伸方向移動。 藉此方式,由導紗管11所導致之緯紗19與經由針7與導 紗針9交互移動所得經紗鏈交纏,藉此製造紡織品5。 因此,紡織品5係由緯紗19之有序連續緯紗列與由經紗 18所得經紗鍵父缠界定,為求簡明’於本内文各列緯紗將 15 稱作為「緯紗列」。 桿6、8及10之移動由於屬於已知類型故不再詳加說明。 各緯紗19係以安裝於退紗架15之一對應筒管14為中心 繞捲,且逐漸餵給對應導紗管U來製造紡織品5 ;另一具體 例中(未顯示於附圖),緯紗19由軸經退繞。 20 插置於退紗架15之筒管14與導紗軌1〇間者為一第一餵 紗件20,將個別緯紗19餵給各個導紗管11。 較佳具體例中,第一飯紗件20包含一第一報輪21,一 弟一輥輪22設置接近於該第一輥輪21,以及一第三輥輪μ 設置接近於該第二輥輪22。 1311596 第一輥輪21具有一第一承載弧21a ’於緯紗19餵給導紗 管11期間,緯紗19係接合該第一承載弧21 a;第一承載弧21 a 具有一第一端21b,及一第二端21c,晝界緯紗19停靠其上 之輥輪部分。 5 同理,第二輥輪22具有一第二承載弧22a,其具有一第 一端22b及一第二端22c;第三輥輪23具有一第三承載弧 23a,其具有至少一第一端23b。 較佳如第3a圖所示’輥輪21、22及23各自設置成彼此 接近,讓第一承載弧21a之第二端21c重合第二承載弧22a之 10第一端22b,以及第二承載弧22a之第二端22c重合第三承載 弧23a之第一端23b。 第一機電致動器30係連結該第一餵紗件20來驅動輥輪 21、22及23旋轉’且以指定張力對導紗管丨丨供給個別緯紗 19,容後詳述該指定張力於紡織品5製造期間可改變。 15 詳言之,第一機電致動器30係由電動馬達31較佳為無 電刷馬達與用來供電及控制馬達31的電激活裝置32組成。 電動馬達31設置有一輸出軸33,輸出軸33當由激活裝 置32所供電時被驅動旋轉。 輸出軸33係連結第一餵紗件2〇之第一輥輪21且較佳第 20三報輪23,而第二親輪22則惰性安裝於個別轉抽上;因此 經由改變輪出軸33的轉速,可調節緯紗19供給導紗管11時 的張力。 第二飯紗件40係插置於輛經與梳梅6間 ,來對梳櫛供給 經紗18。 10 1311596 第一假紗件40(第3b圖)係由一第一輥輪4i、一第二親輪 42及一第二親輪43組成;第一親輪41具有經紗a之一第一 承載弧4la,係由第一端及第二端wb、41C所晝界。 第二輥輪42具有一第二承載弧42a,其係由第一端及第 5二端42b、4九所畫界;第三輥輪43具有—第三承載弧43a, 其具有至少一第一端43b。 方便地,第一輥輪、第二輥輪及第三輥輪41、42、43 设置成彼此接近,讓第一承載孤41a之第二端41以系重合第 一承載弧42a之第一端ub,以及第二承载弧42a之第二端 10 42c係重合第三承載弧43a之第一端43b。 第二機電致動器50係連結第二餵紗件4〇,來驅動輥輪 41、42、43旋轉,且以指定張力對導紗針9供給個別經紗18, 容後詳述,於紡織品5製造期間,張力可改變。 詳言之’第二機電致動器50係由電動馬達51較佳為無 15電刷馬達與用來供電且控制馬達51之電激活裝置52組成。 電動馬達51設置有-輸出軸53,輪出轴53當由激活裝 置52所供電時被驅動旋轉。 輸出軸53係連結第二餵紗件4〇之第—較輪数較佳連 結第三輥輪43 ’而第二報輪42則惰性安裝於個別轉轴上; 20經由變更輸出軸53的轉速,可調節經紗18供給導紗針9時的 張力。 下拉件60設置於接近前槽桿4,下杈件6〇接合纺織品 5 ’且將紡織品拉至紡織機1出口。 一第二輥輪62 下拉件60(第3c圖)係由一第一輥輪61、 1311596 及一第三輥輪63組成;第一輥輪61具有紡織品5用之一第一 承載弧61a,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61b、61c。 第二輥輪62具有一第二承載弧62a,其係由第一端及第 二端62b、62c所畫界;第三輥輪63具有一第三承載弧63a, 5 其具有至少一第一端63b。 方便地,第一報輪、第二棍輪及第三概輪61、62、63 ' 設置成彼此接近,讓第一承載弧61a之第二端61c係重合第 二承載弧62a之第一端62b,以及第二承載弧62a之第二端 62c係重合第三承載弧63a之第一端63b。 鲁 10 第三機電致動器7〇係連結下拉件60來驅動輥輪61、 62、63旋轉’且根據指定張力拉扯紡織品5,容後詳述,該 張力於紡織品5製造期間可改變。 詳言之,第三機電致動器70係由電動馬達71較佳為無 - 電刷馬達與用來供電且控制馬達71的電激活裝置72組成。 . 15電動馬達71設置有-輪出軸73,輸出轴73依據激活裝置72 所供給的電量而被驅動旋轉。 輸出軸73係連結第二餵紗件6〇之第—輕輪“且較佳連 φ 結第三輥輪63,而第二輥輪62係惰性安裝於個別轉軸上; 經由改變輸出軸73的轉速,因此可調節紡織品5之拉張張 2〇力。須了解馬達31、51、71可為無電刷馬達咬步 ·· '⑽機1進一步包含一主軸-如係藉適當=裝 置(圖中未顯示)驅動旋轉,該激活裝置較佳包含一電動馬 達。 主軸12用作為紡織機之不同元件同步移動的參考;實 12 1311596 際上,針座6、梳櫛級導紗轨1〇其位置以及其移動速度係 直接或間接由主軸I2之角向位置PA及轉速導出。 糸 介於主軸12與桿6、8、1G間的連結可屬於排它之 型連結,係由適當中間運動機構組成;另外主_之“ 位置pa可減測ιη(例如糾⑽貞測,目此相於連^ 桿6、8、Η)之機電致動器上的電子塑控制裝置可維持桿二 8、10與主軸12同步。 干、 由後文說明顯然易知’餵紗件2〇、4〇及下拉件的之 動也與主軸12之旋轉同步。 10 $ 了控制紡織機1及纺織機1之組成元件整體的操作, 纺織機i裝配有一控制裝置80,控制裝置除τ包含第 致動器、第二機電致動器及第三機電致動器3G、5G、7〇外电 也包含控制器90。 ’ 控制器90首缝配有記憶體⑽,於記憶體儲存調節纺 15織機1之操作所需的各項參數。 詳言之,記憶體刚含有複數個記錄11〇,各個記錄係 關聯纺織品之-個別緯紗列5b;然後記錄11〇係以對應纺織 品5緯紗列5b之順序以排序方式設置。 各個記錄110係由複數個欄位組成,各個搁位設計成含 20有紡織機1之一個装置的個別操作參數。 第-攔位U2aj# —主參數lu,主錢lu代表對應 記錄m的轉列批參數;主參數⑴可方便地以遞增數 碼表示:記錄m具有等於Γ1」之主參數lu係對應於第一 緯紗列5b,·記錄11G具有料「2」之主參數係對應於第二 13 1311596 緯紗列5b。 記錄m之第二欄位112b含有位移參數ps,表示製作關 聯記錄m之轉獅時導紗油所崎的㈣位移;實際 上於纺織品5製造期間,導紗㈣之移動寬度各異,來於纺 織品獲得特殊幾何或特殊裝#,位移參數ps表示此種位移 量0
記錄110之第三攔位112c含有關聯對應該記錄11〇之緯 紗列5b的第-從動參咖,且表示第—機電致動器3〇之馬 達31之輸出軸33與主軸12間之從動比。 1〇 帛—從動參數PI1係逐列決定,因而連續調整第-機電 致動器3G之馬達31之輸出軸33與主軸12間之從動比。 為了達成此項目的,控制器9〇裝配有第一計算裝置 91’來根據屬於相同記錄110之位移參數?;§計算第一從動參 數PI1 ;實施上要緊地’由第-饒紗件2〇供給導紗管u之緯 15紗19量須根據導紗執丨〇所進行之位移適當調整。
特別參照一預定記錄ll〇a,第一從動參數pil係與第一 參數PAR1與第二參數PAR2之和所界定之因數成正比。 第一參數PAR1又係由第一加速ADD1及第二加速 ADD2之和獲得。第一加速ADD1顯示屬於記錄11〇a之第一 20位移參數PS⑴與屬於相對於記錄110a的前一個記錄11〇之 位移參數PS(i-l)間之差;第二加速ADD2係與位移參數PS(i) 與參數PPOS1或PPOS2間之差成正比,參數pposi或pp〇S2 定義第一針7a或第二針7b之位置。 換言之,第一加速ADD1陳述介於記錄11〇3之緯紗列5b 14 1311596 與前-緯紗列間導紗執1〇之位移量;而第二加速A·陳述 於位移參細(收叙_麟紗luo㈣,與第一針 位置(若位移向右)或第二針几位置(若位移向左象距離。 5 因此第-加速ADm表示於導紗管u由緯紗歹㈣位移 至隨後緯紗列期間’導紗fll所前進的㈣;相反地,第 二加速ADD2表示導紗軌職終位置(經由單—參考導紗管 位置定義)與最末針7位置間之雜。如前文說明,當導紗
軌10之位移向右時,最末針7將為第—針7a;或當位移向左 時,最末針7為第二針7b。 1〇 f 了解導紗執1G移動超過實體上存在於針座6的最末 針7a、7b,允g午於紡織品5之側緣5a獲得特殊效果,該種效 果係由於存在有過量緯紗19而得。 表不第-針及第二針7a、7b位置之參數冲⑽於機器工 作起點輸入,參數PP0S也儲存於適當儲存暫存器1〇〇〇 15 促成定義第一從動參數Ml之第二參數PAR2係依據紡
織品5由下拉件60拉扯的速度決定;實際上,下拉件⑼對纺 織品5之作用透過紡織品5本身影響個別緯紗丨9。因此此項 因素也考慮測定供給導紗管u之緯紗19量,亦即計算第一 從動參數PI1之緯紗量。 本發明之較佳具體例中,第一從動參數朽丨係得自如下 關係式· PI 1 =(PAR 1+PAR2) * ΚΙ 1 PAR1=ADD1+ADD2 ADDl=PS(i)-PS(i-l) 15 1311596 ADD2=PS(i)-PP0Sl (或 ADD2=PS(i)-PPOS2) 其中: PI1為第一從動參數; 5 PARI為第一參數,等於ADD1+ADD2 ; PAR2為第二參數; KI1為預存之比例常數。 如前文說明計算之第一從動參數PI1可呈含括〇至 30000間之值,包括使用無電刷馬達及使用步進馬達之情 10 況;但為求正確可靠地操作紡織機1,特別操作第一餵紗件 20,於第一致動器30之馬達31輸出轴33轉速改變時以勿造 成過度突然變化為宜。 因此第一計算裝置91包含一差分區塊91a,來計算各記 錄110之第一從動參數PI1與隨後記錄之第一從動參數間之 15 差;此差值藉適當比較器裝置91b而與預存之臨限值(方便 設定為10000)比較。 若該差值超過預存的臨限值,則校正裝置91c進行第一 從動參數的改變,連同預定數目之先前第一從動參數的改 變,讓隨後第一從動參數的改變變成較不突然。 20 詳言之,校正裝置91c選擇預定數目之第一從動參數 (例如選擇三個參數),且線性除以前文偵測得之差,因而將 太過突然出現的變化平均分配於若干緯紗5 b。 舉例言之,若預定從動參數PI1與隨後參數間之差假設 等於2 7 00 0,由於此種緯紗列5 b與緯紗列間之變化量無法下 1311596 才曰令給第-致動器2G,故求出二中間值(遞及刪〇;第 一中間㈣經由27__獲得,第二中間值係經由第一 結果乘以2獲得)’二中間值加至預定第-從動參數m及加 至前一第一從動參數。 糟此方式,介於各緯紗觸與隨後一緯紗列間,個別 第-從動參數PI1間之差經常性維持低於確定臨限值(等於 1_〇),於三緯㈣5½間逐漸相最大值。 顯然基於更_的數學函數(例如—般仿樣函數)另外
可採用不同的連結技術來於第一從動參數彼此差異過大的 10情況下獲得徐緩變化。 第-什算裝置91進-步設置有修改區塊削,修改區塊 91d可進行如刚文求出之第—從動參數ριι的進一步校正; 此種校正係考慮緯紗19之彈性而進行。 特別修改係遵照如下關係式進行: 15 PI r =pn * (1 -elast%/200)
其中ΡΙΓ為校正後之第一從動參數PI1,PI1為校正前之第一 從動參數,elast%為緯紗19之彈性百分比。 若緯紗19的彈性可忽略,則前述校正顯然並不重要。 記錄110的第四攔位丨丨2 d含有關聯對應此種記錄11 〇的 20緯紗列5b之一第二從動參數PI2,第二從動參數PI2表示第 二機電致動器50馬達51之輸出轴53與主軸12間之從動比。 為了測定此第二從動參數PI2,控制器90設置有第二計 算裝置92 ’其可參考第一參數P1及第二參數P2促成第二從 動參數PI2的定義。 17 叫596 第參數pi表示於下拉件60動作之後「請求」的經紗 181 ;下拉件60實際上係由前槽桿拾取紡織品5,供給紡織 至出口,同時對於仍然與緯紗19交織的經紗18進行拉伸 5動作,來獲得紡織品新部分。 藉此種拉伸動作獲得的效果經由第一參數p 1可用來評 比欲供給導紗針9之經紗18量。 特別於馬達71輸出軸73與主軸12間之從動比為1時,第 —參數P1值係表示為於主軸12旋轉360度,由下拉件60所拉 伸的經紗18量。 1〇 第二參數P2顯示當馬達51輸出軸53與主軸12間之從動 比為1時,於主軸丨2旋轉360度,由第二餵紗件40所供給的 經紗18量。 於本發明之較佳具體例中,第二從動參數Π2為第一參 數及第二參數P1、p2間之比之函數,更特別係由如下關係 15 式求出: PI2=KI2 * [(P1 /P2)+k_needles] 其中 _ PI2為第二從動參數; P1為第一參數; 20 P2為第二參數; k_needles表示於各針7移動離開梳櫛期間,由針7所拉 伸之經紗量; KI2為預先儲存之比例常數。 詳吕之’係數k_needles係與下述比值成正比:亦即針7 1311596 衝%(平彳了於縱向針延伸方向之娜)純輪4卜42 、43旋轉 -圈(36G度),由第二㈣件4崎供給之紗量之比。 5 。己錄110之第五攔位1126含有關聯對應此種記錄之 、切列5b的第二從動參數PI3,且表示第三機電致動器7〇之 馬達71之輸出軸73與主軸12間之從動比。 為了測定第二從動參數PI3之值,控制裝置8〇設置有第 …十异裝置93,該裝置進行第三從動參數pI3的計算,讓第 -攸動參數PI3係與轉作諸人的每㈣_度成正比。 10 鑑於前文說明’顯然控制器9 〇記憶體工〇 〇具有相當類似 表格的邏輯結構,其中各列係由記錄UG定義,且保有纺織 品對應緯紗狀全部相關針織函數;相反地,各行保有纺 織機肢元件或_品參數之排序順序,其各自參照一特
定緯紗列5b :第-行保有表示緯㈣%之主參數⑴及其排 序順序H保有導紗油之位移參,第三行保有 15 第-從動參數m ’第四行保有第二從動參數pi2,及第五 行保有第三從動參數PI3。 須了解第-、第二及第三計算|置91、92、93可結告 入控制器90,因此位置接近床2及相關桿6、8、丨〇。 'σσ
20 此種情況下,-旦於控制㈣導紗軌1G之位移參數Μ 連續定義之數值鏈中出現插入,控制器9〇可以獨立方式逐 列決定從動參數PI1、PI2、PI3之值。 92 另外,計算裝置91、 電腦(PC),個人電腦相對於機器床2、相對於相關桿6、8 10及相關控制器90位於遠端位置。 19 叫1596 的柃错此方式,有最複雜計算工作的電腦可位在與紡織機丄 :機蜮組成元件不同位置,如此避免電腦本正 文到裎6 。 紗忭6、8、10的快速移動產生的振動損害,或受到不同 5 y加工形成的粉塵的損壞。 由電腦產生的結果可經由遠端連結傳輸給控制器90將 _ 予於5己憶體1〇〇 ;或利用習知磁性儲存裝置或光學儲存裝 置,由操作員將磁性儲存裝置或光學儲存裝置由電腦移轉 至處理器90。 一旦已經設定不同位移參數PS及從動參數ρι1、ρΐ2、 φ 10 Ρ13,紡織機1可開始操作來製造紡織品5。 當機器1及相關控制裝置8〇被作動時,屬於控制器9〇 的掃描裝置94進行儲存於記憶體100之各個記錄11〇之主參 數111的讀取;實際上,掃描裝置94係以排序方式每次選擇 · 一個記錄110,讓各記錄所含的參數可用於調節紡織機丨的 15 操作。 換s之,當一記錄110由掃描裝置94選定時,紡織機工 基於此一記錄110所含的各項參數,進行一系列紡織機組成 鲁 元件的致動步驟及/或紡織品5的加工步驟;當此種記錄no 之參數的讀取及使用完成後,掃描裝置94選定下個記錄來 20 繼續進行正確的機器操作。 … 详δ之,瀆取方塊95檢測由掃描裝置94選定的該記錄 110内部得個別位移參數PS ;此位移參數以已知方式(因此 不再進一步說明)傳輸給於導紗軌10作用的辅助致動器 99,造成導紗軌依據接收得之位移參數1^進行縱向移動。 20 1311596 第檢剛區塊96a進行同一記錄11 〇内部的第一從動參 數Ρΐι的讀取;第一傳輸區塊96b連結第一檢測區塊96a及感 測器13 ’第—傳輸區塊96b將第一從動參數Π1及主軸12的 角向位置PA傳輸給第一致動器3〇之激活裝置32。 5 第一欵動器3〇之激活裝置32設置有第一比較器裝置 — 35,其接收第一從動參數PI1及主軸12之角向位置,且比較 ' 二者大小。 依據此比較’隨後第一比較器裝置35將一第一控制信 號131达给馬達31,來設定馬達31輸出軸33的旋轉,該旋轉 · ίο具有相對於主轴12之從動比係如第一從動參數pil所定義。 除前述之外,電作動裝置32也包含輔助控制區塊(圖中 未顯示)’該區塊包含一關聯馬達31輸出軸的編碼器,以及 -調節電路,該調節電路係依據有關編碼器檢測得之輪出 軸33的位置資訊,來進行馬達31的回授控制。 15 該項記錄11G所含的其它參數的讀取細相當類似方 式進行。 實際上’控制器90包含-第二檢測區塊%來檢測屬於 ^ 記錄110之第二從動參數PI2; 一第二傳輪區塊97b,其係連 . 結該第二檢測區塊97a以及連結感測器13,第二傳輪區塊 · 2〇 97b將弟一從動參數PI2及主軸12之角向位置pa傳輪终第 致動器50之激活裝置52。 激活裝置52設置有第二比較器裝置55,其根據第一從 動參數PI2與主軸12角向位置PA的比較,傳輪第二控制信號 132給馬達51 ’故馬達51之輸出軸53係以相對於該第_彳“動 21 1311596 參數PI2定義的相對於主軸12之從動比而設定為轉動。 電激活裝置52也設置有一編碼器以及—連結該編碼器 之調節電路,來對馬達51輸出軸53的位置及轉速進行回授 控制。 5 為了致能讀取記錄110所含的第三從動參數PI3,控制 器90進一步包含一第三檢測區塊98a ;也設置有一第三傳輸 區塊98b連結該第三檢測區塊98a及連結感測器13。 10 第三傳輸區塊98b發送主軸12的角向位置Μ及第三從 動參數ΡΙ3給第三致動器70的激活裝置72 ;激活裝置72包含 第三比較器裝置75,其於比較主軸12角向位置pa與第三從 動參數ΡΙ3後,輸出第三控制信號133給馬達71。
藉此方式,馬達71的輸出軸73係以第三從動參數ρΐ3所 15 定義的相對於主軸12的輸出比而被驅動旋轉。 以丽文參照第一致動器及第二致動器3〇、5〇之激活裝 置32、52朗之相同方式,第三致動H7G的激活裝置72也 包含-編碼器以及—卫作式關聯馬達71的調節電路,來以 閉路方式控制馬達71本身輪出軸㈣位置及轉速。
20 ”則迷_同時,顯然針座6及梳櫛8可適當移動 ^軌10也於縱向方向進行往復式移動;此等移動屬於( 類型,料了解本發明所必需,在此不再詳加說明。、 關跑已知’蚊說明實f上係有關單—記錄_ 關聯的緯紗列5b ;鹑λ 定隨後各項記錄。…裳置94隨後進行的掃描可循, 顯然由於 前述紡織機1的 操作與控制,經由發送適當指 22 1311596 令信號給致動器30、50、70,可獲得緯紗、經紗及紡織品5 拉伸的張力變化,而未停止纺織機1的操作。 鑑於前文說明,紡織機1之控制方法係以下述方式進 行。 5 首先,檢測主軸12之角向位置PA,其必須用作為紡織 機1内的全部組成元件同步移動的參考基準。 然後計算第一、第二及第三從動參數PI1、PI2、PI3, 來定義第一、第二及第三致動器30、50、70之輸出軸33、 53、73與主轴12間之從動比。 10 此項計算係對形成紡織品5之各緯紗列5b進行,因此於 導紗軌10的各次縱向移動時,各個致動器30、50、70逐列 接收到個別輸出軸33、53、73移動的指令信號121、122、 123 ° 詳言之,第一從動參數PI1係基於如下關係式計算: 15 PI1=(PAR1+PAR2)*KI1 PAR1=ADD1+ADD2 ADDl=PS(i)-PS(i-l) ADD2=PS(i)-PPOSl (或 ADD2=PS(i)-PPOS2) 20 由此可知,為了獲得第一從動參數PI1,首先求出感興 趣的緯紗列5b之位移參數PS(i)與前一緯紗列5b位移參數 PS(i-l)間之差,因此量化導紗執10所接受的實際位移。 然後算出位移參數PS(i)與分別表示第一針7a或第二針 7b之位置的預先儲存的參數PPOS1或PPOS2間之第二差;為 23 1311596 了 了解後述操作,須考慮有關第—計算裝置91a之相關說 明。 一差分別定義第一加速及第二加速ADD 1、ADD2其加 總來獲得第一參數PAR1。第一參數paRI又加至第二參數 5 PAR2,第二參數PAR2表示於施加於紡織品5之動作後,由 下拉件60拉伸的緯紗量。 第一從動參數PI1係與第一參數及第二參數PAR1及 PAR2之和成正比。 如前述求出之第一從動參數PI1接受若干修改,來最佳 10化紡織機1的操作以及最佳化所得紡織品5的品質。 可執行第一校正,根據下式考慮所用緯紗19的彈性:
Pir=PIl*(l-elast%/200) 其中ΡΙΓ為校正後之第一從動參數PI1,PI1為校正前之第一 從動參數’ elast%為緯紗19之彈性百分比。 15 經由評比各個第一從動參數ΡΠ與隨後第一從動參數 間之差,可施加第二校正;若此差值過大,則經由將此差 值分配至若干從動參數PI1而讓此變化變和緩。 貧際上,此種情況下,隨後第一從動參數pi丨之預定數 目係選定為緊接在有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參數之前,亦即欲 20避免測得突然變化之參數;對各個選定之參數ρπ,加一校 正參數’ δ亥參數係與檢測得之差成正比,讓該最大值(或最 小值)係以傳輸給第一致動器30之校正後從動參數之線性 增加(或線性減少)而達到。 第一k動參數ΡΙ1連同主軸12之角向位置ρΑ結合於第 24 1311596 一指令信號Π1,傳輪給第一比較器裝置35,於比較二者大 小後,產生一對應第一控制信號131給第一致動器30的馬達 31 ° 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一計算第二從動參數ΡΙ2來調節第 5 二致動器50之步驟。 第二從動參數ρΙ2係由如下關係式測定: PI2=Kl2*[(Pi/P2)+k_needles] 其中 PI2為第二從動參數; ίο P1為第一參數; P2為第二參數; k_needles表示於各針7移動離開梳櫛期間,由針7所拉 伸之經紗量;進一步細節係參照同一公式說明如前; KI2為預先儲存之比例常數。 15 由此可知’第二從動參數PI2係依據施加於紡織品5之 動作後’下技伸60拉伸經紗18之量決定;假設下拉伸60之 輥輪61 62、63與主軸12之從動比為1,考慮主軸12旋轉全 圓360度日守,下拉伸60拉伸經紗18量,則此種相依性關係特 別顯著。 20 田第—飯紗件40的輥輪41、42、43與主軸12間之從動 比為1時,筮-^ ^ 年一從動參數ΡΙ2進一步係依據主軸π每次迴 轉由第—餘紗件40所供給之經紗18量決定。 因此求出第—參數及第二參數PI、Ρ2其分別表示由下 拉伸下杈至經紗18量以及第二餵紗件40供給的經紗18 25 1311596 量,第二從動參數PI2係依據第一參數與第二參數PI、I>2間 之比決定。 此外’另-項須考慮之因素為針7縱向移減間由針7 所拉伸之經紗18量;實際上當針7由導紗針9移離,來封閉 個別針織線圈時’施加拉伸力於接合於針7之經紗心 始因此,若計算第二從動參數PI2時將參數k_needles加 〜則針7的移動也列入考慮來決定經由第二银紗件供給 的經紗18量。 第二從動參數PI2連同主軸12之角向位置pA結合於第 一才曰令4號122,送給弟二致動器5〇的激活裝置52。 激活裝置52之比較器裝置55#接收到第二指令信號 122且比較第一從動參數pi2與主軸12之角向位置pA後, 發送-控制信號給馬達5卜故馬達51之輸出轴53係以第二 從動參數PI2定義的從動比設定旋轉。 15 财法進—步包含計算第三從動參數PI3之步驟。 第二從動參數PI3單純係由表示預定線圈密度(以線圈/ 厘米表示)乘以換算因數之乘積獲得,該換算因數允許所得 對應值傳輸給第三致動器70,因而獲得可決定所請求線圈/ 厘米密度之下拉伸60的移動。 20 f三從動參數PI3連同主軸12之角向位置PA結合成為 第三指令信號123,傳輪給第三致動器7〇的電激活裝置72。 第三比較器裝置75當接收到第三指令信號123時,比較 主軸12之角向位置PA與第三從動參數阳,且輪出對應之馬 達71之第三控制信號133,因此馬達71輸出軸乃係以該第三 26 1311596 從動參數PI3疋義之相對於主轴12之從動比驅動旋轉。 至目前為止已經單獨參照紡織機丨及其控制方法作說 明,但本發明也可延伸至儲存於適當媒體的軟體程式特別 電腦用程式來將本發明付諸實際應用。 5 程式可呈來源碼、物件碼、部分來源碼及部分物件碼 形式,以及程式可呈部分編譯格式形式,或任何其它可用 於實作本發明方法的形式。 例如媒體可包含儲存媒體如r〇m記憶體(CD_R〇M、半 導體ROM)或磁性儲存裝置(例如軟碟或硬碟)。 10 此外,媒體可為傳輸用之載波集合,例如電信號或光 信號其可經由電纜或光纜傳輸或射頻信號。 當程式結合於可直接經由纜線或裝置或相當手段傳輸 的信號時’媒體可由此種規線、裝置或相當手段組成。 另外,媒體可為其中結合程式之積體電路,此積體電 15路設置用來進行或採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 本發明可達成重大優勢。 f先,經由調整第一餵紗件之工作速度,特別係依據 導紗軌移動寬度調整第一餵紗件的工作速度,可獲得具有 最佳美學特色的紡織品,其中各緯紗列係由實際上等於從 20動於導紗管移動需要量的紗量所定義。 此外,經由調整經紗餵給梳櫛時的張力,各經紗鏈寬 度可改變’因而可於織物的不同點使用有不同直徑的緯紗。 另—項優點在於經由組合第一餵紗件及第二餵紗件以 及下拉件之轉速變化,可於成品獲得「特殊」效果,例如 27 1311596 係由於稀疏部分與較密部分交替所產生的效果,由於逐列 改變供應的緯紗導致縮窄或放大效果等。 此外,由於前述電子控制裝置,紡織機丨可進行極為精 準控制,確保全部調整的精度及準確度。 此外*使用同一部機器希望連續製造兩種不同紡織 口寺田第—產品完成後實質上可即刻改變控制輸入信 H只要(例如由記憶體或經由磁性儲存媒體)載入新的適當 〇又疋值且預先儲存的資料即足。 10 15 20 術精5工、⑽機器組裝操作的簡單,本操作也可由非技 進行。 間進行若干t點來自於研究新產品或新織物㈣,研究期 改變可單纟嘗4 ’機器操作模型也將相對改變:由於此等 此只須極2由於經由電子控制裝置輸人之參數獲得’如 乂時間即可獲得預定產品。 ★武簡單說明】 •第2闻為根據本發明’紡織機之部分圖解透視圖; —示第i圖之紡織機細節; 面;弟圖圖解顯示沿第1圖纺織機之線ma_ma所取之剖 剖面;®圖解顯示沿第1圖纺織機之線mb-mb所取之 面;“__解顯示沿第1圖纺織機之線脱撒所取之剖 第4圖為第1圖纺織機之方塊圖; 28 1311596 -第5圖圖解顯示第1圖紡織機採用之記憶體之邏輯結 構。 1...纺織機 21a…第一承載弧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床 21b…第一端 3...側標準件 21c…第二端 4...前槽桿 22...第二輥輪 5...纺織品 22a...第二承載弧 5 a...側緣 22b…第一端 5b...緯紗列 22c...第二端 6…針座 23...第三輥輪 7_·•針 23a.··第三承載弧 7a...第一針 23b…第一端 7b.··第二針 30...第一機電致動器 8...梳櫛 31...馬達 9...導紗針 32...激活裝置 10...導紗執 33...輸出轴 11...導紗管 35...第一比較器裝置 12...主軸 40...第一餵紗件 13...感測器 41…第一輥輪 14...筒管 41a…第一承載弧 15...退紗架 41b…第一端 16...升降板 41c...弟—端 18...經紗 42...弟一幸昆輪 19...緯紗 42a...第二承載弧 20...第一餵紗件 42b...第一端 21…第一輥輪 42c...第二端 29 1311596 43.. .第三輥輪 43a...第三承載弧 43b...第一端 50.. .第二機電致動器 51.. .馬達 52.. .激活裝置 53.. .輸出轴 55.. .第二比較器裝置 60.. .下拉件 61.. .第一輥輪 6 la...第一承載弧 61b…第一端 61c...第二端 62.. .第二輥輪 62a...第二承載弧 62b…第一端 62c…第二端 63.. .第三輥輪 63a.._第三承載弧 63b…第一端 70.. .第三機電致動器 71.. .馬達 72.. .激活裝置 73.. .輸出軸 75…第三比較器裝置 80.. .控制裝置 90.. .控制器 91.. .第一計算裝置 9 la...差分區塊 91b...比較器裝置 91c...校正裝置 91d...修改區塊 92.. .第二計算裝置 93··.第三計算裝置 94…掃描裝置 95.. .Ί買取區塊 96a...第一檢測區塊 96b...第一傳輸區塊 97a...第二檢測區塊 97b…第二傳輸區塊 98a··.第三檢測區塊 98b...第三傳輸區塊 99.. .輔助致動器 100.. .記憶體 110.. .記錄 111.. .主參數 112a-f.··欄位 121-123...指令信號 131-133...控制信號 ADD...加數 PAR...參數 PI...從動參數 PPOS...參數 PS...位移參數 30

Claims (1)

13rl 1^^$93129426號專利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修正日期:98年3月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鉤編機,包含: -至少一針座(needle bar),其載有多根針校準於一第 一針與一第二針間; 5 -至少一梳櫛(guide bar),載有複數個導紗針 (eye-pointed needles); -至少一導紗軌(carrier slide bar),載有複數個導紗 管(threading tubes); -一主軸關聯該針座、梳梅及導紗軌,用於其同步 10 移動以及紡織品之製造,紡織品係由有序排列之緯紗列 與複數個經紗鏈交織界定; -一第一银紗件,將至少一緯紗假給該等導紗管; -一第二餵紗件,將多根經紗餵給該等導紗針; -一下拉件,其下拉該紡織品; 15 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包含一控制裝置,其裝配有: -至少一第一機電致動器,可操作式激活該第一餵 紗件或第二餵紗件或該下拉件來移動之; -一控制器,其係供調節至少該第一致動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裝 20 置進一步包含一感測器,其關聯該主軸來檢測該主軸之 角向位置,以及傳輸該角向位置給該控制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致 動器包含: -一電動馬達,其具有一輸出轴可驅動旋轉用於移 31 1311596 動該第一餵紗件或第二餵紗件或該下拉件; -一電激活裝置,其係供電給該馬達且控制該馬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器 包含一第一傳輸區塊,其係連結該感測器來接收該主轴 5 之角向位置,以及連結該激活裝置來傳輸給該激活裝置 一第一指令,該第一指令結合該角向位置以及一第一從 動參數,該從動參數表示該馬達輸出轴與該主軸間之從 動比,該第一致動器之激活裝置設置有第一比較器裝 置,來比較該角向位置與第一從動參數彼此,以及產生 10 用於該馬達之一對應第一控制信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電動馬 達之輸出軸係連結該第一餵紗件,來調整介於該第一餵 紗件與該導紗軌之一個別導紗管間之緯紗張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餵 15 紗件包含: -一第一輥輪,可藉該電動馬達驅動旋轉; -一第二輥輪,惰性安裝於個別轉轴上,且設置接 近該第一輥輪來接合該緯紗,且將緯紗餵給個別導紗 管;以及 20 -一第三輥輪,可藉該馬達驅動旋轉,且設置接近 該第二親輪。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器 包含一記憶體,其具有有序順序之記錄,各個記錄關聯 該紡織品之一對應緯紗列且具有: 32 1311596 -一第一欄位,含有一主參數,其表示一對應緯紗 列; -一第二欄位,其含有一位移參數,其表示該導紗 軌於由該主參數所識別之該緯紗列進行的縱向位移; 5 -—第三欄位,其含有一第一從動參數,關聯由該 主參數所識別之該緯紗列,且表示該馬達輸出軸與該主 軸間之從動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器 進一步包含: 10 -掃描裝置,來循序讀取儲存於該記憶體之主參數; -一讀取區塊,來於各個主參數檢測個別位移參 數,且傳輸該位移參數給一輔助致動器,用於依據該位 移參數進行該導紗軌之縱向移動; -一第一檢測區塊,來於各個主參數,檢測個別第 15 一從動參數,且傳輸該第一從動參數給該第一機電致動 器之電激活裝置之第一比較器裝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裝 置進一步包含第一計算裝置來依據屬於一預先建立的 記錄之位移參數,計算該預先建立的記錄之第一從動參 20 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計 算裝置進一步設置有: -一差分區塊,來計算屬於該預先建立之記錄之第 一從動參數與屬於一相鄰且隨後記錄之一第一從動參 33 1311596 數間之差; -比較器裝置,來比較該差與一預先建立之臨限值; -校正裝置,來依據該比較而改變該第一從動參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第一計 5 算裝置進一步包含一修改區塊,來依據該緯紗彈性改變 該第一從動參數。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裝 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機電致動器,其設置有: -一電動馬達,其具有一輸出軸可被驅動旋轉,且 10 連結該第二餵紗件,來移動該第二餵紗件,以及調整介 於第二餵紗件與該導紗軌間之經紗張力; -一電激活裝置,其係用於供電給該馬達且控制該 馬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第二餵 15 紗件包含: -一第一輥輪,其可藉該第二致動器之電動馬達而 被驅動旋轉; -一第二輥輪,其係惰性安裝於一個別轉軸上,且 設置接近該第一輥輪,來接合該緯紗,且將緯紗餵給該 20 等導紗針; -一第三輥輪,其可藉該第二致動器之電動馬達而 被驅動旋轉,且係設置接近該第二輥輪。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器 之記憶體之個別記錄進一步具有一第四欄位,其含有一 34 1311596 第二從動參數,關聯由該記錄之主參數所識別之該緯紗 列,且表示該第二致動器之馬達輸出轴與該主軸間之從 動比。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器 5 進一步包含: -一第二檢測區塊,來於各個主參數,檢測個別第 二從動參數; -一第二傳輸區塊,其係連結該第二檢測區塊及該 感測器,來傳輸一第二指令信號給該第二致動器之激活 10 裝置,該第二指令信號係結合該主轴之角向位置與該第 二從動參數,該第二致動器之激活裝置設置有第二比較 器裝置,來比較該第二角向位置與該第二從動參數彼 此,且對該第二致動器馬達輸出一對應第二控制信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裝 15 置進一步包含第二計算裝置來計算該第二從動參數,該 第二從動參數為一第一參數及一第二參數之函數,該第 一參數顯示當該下拉件與該主軸間之從動比等於1時, 對該主軸每轉,由該下拉件所拉之經紗量;以及該第二 參數顯示當該電動馬達之輸出轴與該主軸間之從動比 20 等於1時,對該主轴每轉,由該第二餵紗件所供給之經 紗量。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裝 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三機電致動器,其設置有: -一電動馬達,其具有一輸出軸可被驅動旋轉,且 35 1311596 係連、下拉件來移動下拉件,且調整該紡織品之扳張 張力; _電激活冑置,其係供電給該馬達且控制該馬達。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下拉件 包含: _一第一輥輪,其可藉該第三致動器之電動馬達驅 動旋轉; 第二輥輪,其係惰性安裝於個別轉軸上,且設 置接近該第—輥輪來拉該紡織品且供給紡織品至該鉤 鲁 編機的出口; 第二輥輪,其可藉該第三致動器之電動馬達而 被驅動旋轉,且係設置接近該第二輥輪。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㈣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H 之記憶體之各個記錄進—步具有—第五欄位,該第五欄 位含有一關聯由該記錄之主參數所識別之該緯紗列的 第三從動參數,且表示該第三致動器之電動馬達輸出軸 與該主軸間之從動比。 馨 20_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9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器 進一步包含: 第三檢測區塊,來於各個主參數,檢測個別第 三從動參數; -一第三傳輪區塊,其係連結該第三檢測區塊及該 感測器,來傳輸一結合該主軸之角向位置與該第三從動 參數之第二指令信號給該第三致動器之激活裝置; 36 1311596 -該第三致動器之激活裝置設置有第三比較器裝 置,來比較該角向位置與第三從動參數彼此,且輸出該 第三機電致動器馬達之對應第三控制信號。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鉤編機,其特徵在於該控制裝 5 置進一步包含第三計算裝置,來計算該第三從動參數, 該第三從動參數係與該第三致動器馬達輸出軸之轉速 直接地成正比,以及與先前輸入之表示該紡織品每單位 長度之緯紗列密度之參數成正比。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1項中任一項之鉤編機,其特徵 10 在於該第一計算裝置、第二計算裝置及第三計算裝置係 結合於該控制器。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1項中任一項之鉤編機,其特徵 在於該第一計算裝置、第二計算裝置及第三計算裝置係 結合於一電腦,該電腦相對於該控制器係位於一遠端位 15 置,該控制器係設置接近於該針座、梳櫛及導紗軌。 24. —種操控一鉤編機之方法,該鉤編機裝配有: -至少一針座,其載有多根針校準於一第一針與一 第二針間; -至少一梳櫛,載有複數個導紗針; 20 -至少一導紗軌,載有複數個導紗管; -一主轴關聯該針座、梳梅及導紗軌,用於其同步 移動以及紡織品之製造,紡織品係由有序排列之緯紗列 與複數個經紗鏈交織而被界定; -一第一餵紗件,將至少一緯紗餵給該導紗管; 37 1311596 -一第二餵紗件,將複數個經紗餵給該導紗針; -一下拉件,其拉該紡織品; -一第一機電致動器,其可操作式激活該第一餵紗 件來移動之; 5 -—第二機電致動器,其可操作式激活該第二餵紗 件來移動之; -一第三機電致動器,其可操作式激活該下拉件來 移動之;
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10 -驅動該主軸旋轉; -與該主轴同步移動該針座、梳櫛及導紗軌,來獲 得該纺織品, 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進一步包含: -對該紡織品之各緯紗列發送一第一指令信號給該 15 第一機電致動器用於該第一餵紗件之被控制移動。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發送該第 一指令信號之步驟包含: -檢測該主轴之角向位置, -計算一第一從動參數,其表示該第一機電致動器 20 之輸出軸與該主軸間之從動比; -發送該主軸之角向位置及該第一從動參數給該第 一機電致動器之一激活裝置,該第一指令信號係結合該 角向位置與該第一從動參數; -接收該第一指令信號; 38 1311596 _比較該角向位置與該第一從動參數彼此; -依據該比較,發送-對應第_控制信號給該第_ 致動器之馬達。 此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計算該第 一從動參數之步驟包含: -依據-顯示該導紗軌縱向移動之位移參數,計算 一第一參數; -依據s亥下拉件之移動,計算—第二參數; -加總該第一參數與該第二參數。 _ &如申請專利制第26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計算第一 參數之步驟包含: _計算關聯該紡織品之一預定緯紗列之位移參數與 關聯相鄰該預定緯紗列之前一緯紗列之位移參數間之 第一差值; 計算一表示該第一差值之第一加數; -計算該位移參數與—表示該第—針或第二針位置 之參數間之第二差值; 修 •依據該第二差值,計算一第二加數; -加總該第一加數與該第二加數。 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其進一步包 含-第-校正步驟,來依據關聯_預定緯紗列之第一從 動參數與關聯拍對於該預定緯紗列之隨後—緯紗列之 第-從動參數間之差值,校正關聯該預定緯紗列之第一 從動參數。 39 工311596 29.=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其進一步包 :一第二校正第—從動參數之步驟,依據該緯紗彈性來 奴正該第一從動參數。 5 10 15 20 3〇=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其進-步包 3 · -對該紡織品之各緯紗列,發送—第二指令信號給 ^二機電’來用於該第二㈣件之被控制移 動0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發送第二 指令信號之步驟包含: -檢測該主軸之角向位置; •計算一第二從動參數,其表示該第二機電致動器 之輸出軸與該主軸間之從動比; -發送該絲之角向位置及該第二㈣參數給該第 -機電致㈣之激料置,該第二指令錢結合該角向 位置與該第二從動參數; -接收該第二指令信號; •比較該角向位置與該第二從動參數彼此; -依據該比較,發送-對應第二控制信號給該第二 致動器之馬達。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計算第二 從動參數之步驟包含: -計算一第一參數,該第—參數顯示當該下拉件盥 主軸間之從動比等於13寺,於該主轴每轉,由該下糾 40 1311596 所拉之經紗量; -計算一第二參數,該第二參數顯示當該第二致動 器之電動馬達輸出軸與該主轴間之從動比等於1時,於 該主轴每轉,由該第二餵紗件所供給之經紗量; 5 -該第二從動參數為該第一參數與該第二參數之函 數。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進一 步包含: -對該紡織品之各緯紗列,發送一第三指令信號給 10 一第三機電致動器來用於該下拉件之被控制移動。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發送該第 三指令信號之步驟包含: -檢測該主軸之角向位置; -計算一第三從動參數,其表示一第三機電致動器 15 之一輸出轴與該主軸間之從動比; -發送該主軸之角向位置及該第三從動參數給該第 三機電致動器之一激活裝置,該第三指令信號結合該角 向位置與該第三從動參數; 接收該苐二指令信號, 20 -比較該角向位置與該第三從動參數彼此; -依據該比較,發送一對應第三控制信號給該第三 致動器之馬達。 41
TW093129426A 2003-09-30 2004-09-29 A crochet machine and th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31159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3425640A EP1520922B1 (en) 2003-09-30 2003-09-30 Textile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5060A TW200525060A (en) 2005-08-01
TWI311596B true TWI311596B (en) 2009-07-01

Family

ID=34307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9426A TWI311596B (en) 2003-09-30 2004-09-29 A crochet machine and th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959566B2 (zh)
EP (1) EP1520922B1 (zh)
CN (1) CN1664208B (zh)
BR (1) BRPI0404224B1 (zh)
DE (1) DE60324801D1 (zh)
TW (1) TWI311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21602T1 (de) * 2005-10-20 2009-02-15 Luigi Omodeo Zorini Nadelwebmaschine mit automatischem schussfadenwechsel
ITBS20060056A1 (it) * 2006-03-08 2007-09-09 Santoni & C Spa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arre porta passette di macchine tessili lineari
DE602006004441D1 (de) * 2006-06-27 2009-02-05 Luigi Omodeo Zorini Häkelgalonmaschine
ITMI20071619A1 (it) * 2007-08-03 2009-02-04 Luigi Omodeo Zorini Macchina a crochet
CN101660243B (zh) * 2009-09-21 2011-05-11 东莞永程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格子带的编织方法及实施该方法的设备
CN102002810B (zh) * 2010-12-02 2012-11-28 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双轴向多层布经编机
JP5038525B1 (ja) * 2011-10-27 2012-10-03 竹中繊維株式会社 経編生地の製造方法、経編生地及び作業着
CN103668752B (zh) * 2013-12-22 2016-01-06 飞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纱线张力检测机构的电脑横机给纱装置
CN103981629B (zh) * 2014-05-28 2015-09-09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
BE1022811A9 (nl) * 2015-03-12 2016-10-04 Wiele Michel Van De Nv Klemming van de positie van de breedtestukken van een weefgeleidingsinrichting
CN105177853B (zh) * 2015-10-20 2017-01-18 江南大学 经编机的贾卡经纱张力装置
IT201700111361A1 (it) * 2017-10-04 2019-04-04 Comez Int S R L Macchina tessile comprendente un dispositivo migliorato di controllo
EP3816333B1 (de) * 2021-02-11 2023-06-07 KARL MAYER Technische Textilien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wirkware und kettenwirk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14411322A (zh) * 2022-02-15 2022-04-29 苏州捷蓝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用恒速导纱系统
CN117107413B (zh) * 2023-10-25 2024-01-12 江苏维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fe遮阳帘用玻纤基布提花织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11113C2 (de) * 1981-03-20 1986-01-23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6053 Obertshausen Regelvorrichtung für den Motor einer das Gewirk beeinflussenden Wickelvorrichtung, wie Teilkettbaum, bei einer Kettenwirkmaschine
DE3234827C2 (de) * 1982-09-21 1984-07-19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6053 Obertshausen Magazinschußvorrichtung für Kettenwirkmaschinen
GB8406570D0 (en) * 1984-03-13 1984-04-18 Guildford Kapwood Ltd Operating warp knitting machines
US4761973A (en) * 1987-05-08 1988-08-09 Richard Gangi Warp knitting/crochet warp knitting machine
DE3734072A1 (de) * 1987-10-08 1989-04-27 Liba Maschf Kettenwirkmaschine mit mittels versatzschrittmotoren verstellbaren legebarren
IT1225473B (it) * 1987-10-13 1990-11-14 Omodeo Luigi Zorini Dispositivo di trascinamento per fili di ordito in telai per galloniad uncinetto
DE4113953A1 (de) * 1991-01-24 1992-07-30 Textilma Ag Kettenwirkmaschine, insbesondere haekelgallonmaschine
DE4235082C2 (de) * 1992-10-17 1994-07-14 Mayer Textil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teuern der Fadenzufuhr bei einer Kettenwirkmaschine
ES2123115T3 (es) * 1994-05-24 1999-01-01 Comez Spa Procedimiento para controlar los movimientos horizontales de las barras portadoras de hilo en relacion con distancias predeterminadas entre los centros de las agujas en maquinas tricotosas.
JPH08170255A (ja) * 1994-10-19 1996-07-02 Nippon Mayer Kk 経編機の柄出し装置のための補助駆動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DE4439907C2 (de) * 1994-11-08 1997-04-10 Liba Maschf Kettenwirkmaschine mit einem Fadenspeicher in der Wirkfadenzuführung
US6209362B1 (en) * 1997-07-25 2001-04-03 Textilma Ag Warp knitting machine, especially crochet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4208B (zh) 2010-07-21
EP1520922A3 (en) 2005-06-08
TW200525060A (en) 2005-08-01
CN1664208A (zh) 2005-09-07
US6959566B2 (en) 2005-11-01
EP1520922A2 (en) 2005-04-06
US20050066693A1 (en) 2005-03-31
BRPI0404224A (pt) 2005-05-24
BRPI0404224B1 (pt) 2015-03-24
DE60324801D1 (de) 2009-01-02
EP1520922B1 (en) 2008-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11596B (en) A crochet machine and th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321173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ircular knitting with elastomeric yarn that compensate for yarn package relaxation
JP6086882B2 (ja) 糸供給システム
CN100529219C (zh) 使用弹力纱的编织方法和装置
JP2009173445A5 (zh)
CN1837432B (zh) 用于纱线喂入控制的纺织机械
CN100494537C (zh) 横机的供纱装置
JP5805079B2 (ja) 糸供給システム
CN108866785B (zh) 横机中的弹性纱的送纱装置
KR101541317B1 (ko) 탄성사 사용의 편성포 편성장치 및 방법
EP1526199B1 (en) Textile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482814B (zh) 织机用的给纱装置和给纱方法
CN110468493B (zh) 织机的张力测定装置及其张力测定方法
JP5264144B2 (ja) ニット・デニットによる糸を処理するためのプロセス
JPH06272141A (ja) 編み地制御装置
TWI312019B (en) A control device for textile machines and a textile mac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