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1690B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51690B
TWI251690B TW092130301A TW92130301A TWI251690B TW I251690 B TWI251690 B TW I251690B TW 092130301 A TW092130301 A TW 092130301A TW 92130301 A TW92130301 A TW 92130301A TW I251690 B TWI251690 B TW I2516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electrode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regio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30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22703A (en
Inventor
Katsuhiro Kikuchi
Ikuji Konishi
Toshiyuki Tanaka
Kanae Suenaga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Kk filed Critical Sharp Kk
Publication of TW200422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22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1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16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71Cells with varying thickness of the liquid crystal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 G02F1/133784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by rubb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Description

1251690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括一透射/反射組合型液晶顯示面 板之液晶顯示裝置(LCD )。此類型LCD係運用在(例 )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 )、車用設備(例如 導航系統)及娛樂設備(例如,遊戲機)。 【先前技術】 近年來’由於LCD具有厚度薄且消電量低之特徵,因而 在如文書處理器和個人電腦等OA設備、如攜帶型電子排 程器等攜帶型資訊設備以及内置攝影機VTR的監視器中, 已廣泛使用LCD。 LCD大略分類成兩種種類,即,反射型及透射型。具體 而言,由於LCD非屬自發光型顯示裝置(例如,crt ( Braun管)或EL (電致發光),而是藉由使用來自設置在液 晶顯示面板後之照明器(即,背光)所發射之光線所生 產的顯示器’以及藉由使用環境光線所生產的反射型顯 示器。 各類型LCD的優點及缺點如下:透射型lcd的優點為較 不會受到環境亮度影響’而得以生產高對度的鮮亮顯示, 而缺點為由於其背光而導致消堂 ^ ♦蚁/為電I大。另外,在非常亮的 壞境(例如,晴天戶外Φ 4 )中《不利地降低透射型LCD的可 見度’或當增加背光亮度以维拉 反、准持可見度時,會進一步增加 消電量。另外,反射型LCD的優駄盔,^ b . 炎點為,由於不需要背光, 所以消電量非常小,徊县a & ϋ展兄光線等使用條件會不利地 O:\88\88797-941031.doc 1251690 影響其顯示亮度及對比度。具體而言,在暗環境中會極端 降低其可見度。 據此,為了達成這兩種類型LCD的優點,同時排除其缺 點’已建議一種具有產生兼具反射及透射顯示模式之顯示 為功此的L C D。 如圖6之斷面圖所示,此一透射/反射組合型LCD的每個 像素各包括:有一反射像素電極部1〇1,用於反射往圖式 向下方向進入的環境光線;及一透射像素電極部丨,用 於透射往圖式向上方向進入的背光。因此,得以生產兼具 兩種顯示模式的顯示器,或替代做法為,生產依據使用條 件(即,環境亮度)在透射顯示模式及反射顯示模式之間 切換的顯示器。據此,透射/反射組合型LCD具有反射型 LCD的優點,即,消電量非常小,而且還具有透射型lcd 的優點,即,較不會受到環境亮度影響,而得以生產高對 度的鮮亮顯示。此外,還抑制透射型LCD的缺點,即,在 非常明亮環境中會降低其可見度。 在上文所述之透射/反射組合型LCD中,關於插入在一對 向電極基板103與一像素電極基板1〇4的液晶層1〇5之厚度 反射區R中的厚度!^應為約二分之一透射區丁的厚度丁 d (Rd〜Td X 1/2)。因此,照慣例,一凸起部ι〇6被配置在 該像素電極基板1()4上的反射區巾’並且該反射像素電極 部101被設置在該凸起部1〇6上,如日本公開專利中請案第 11 1019925虎(對應於美國專利中請案第61號)及日 本公開專利申請案第2〇〇1_42332號中所述。 O:\88\88797-941031.doc 1251690 【發明内容】 。而,在上文所述之習知LCD中,當該像素電極基板 104、’二又研磨處理時,不可避免地,在沿著該凸起部1 %之 ^磨方向下游側(圖6中的右方)上的透射區T中,造成隨 T該凸起部106而避開研磨處理之該像素電極基板104的部 刀s (下文直接稱為陰影部分s ),即,該像素電極基板像 素電極基板1 〇4中之液晶分子丨〇5a方位調節力弱的部分中 因此,與此陰影部分S相對應的該液晶層105之一區域, 視覺上被視為-透射顯示模式的場域,其會不利地降低透 射顯示模式的顯示品質。 一 :克服此缺點,可將此陰影部分s從該透射區T移至言| 反㈣R,這是因為與當在該透射區τ中形成該透射顯示: 式的場域相比,當在該反射區尺中形成該透射顯示 :域時更難以查覺到。換言之,可以使該凸起部ι〇6沿研 磨方向往上游側(即,圖6中的左方)偏移。但是,該反 射£ R的靶圍係由該反射像素電極部ι〇ι予以界定,並且因 此,當該凸起部106沿研磨方向朝向上游側偏移時 射像素電極部⑼也會沿研磨方向朝向上游側偏移二 可以該反射區R本身係連同該凸起部咖—起沿研磨; 二向上游側偏移。據此,除非可使該凸起部⑽以相對 於该反射像素電極部101方式偏移,否則原理上 該陰影部分s從該透射區τ移至該反射區r。 一去將 :二為克服上文所述之透射顯示模式場域的對策, 吊唯方式為’使用-遮罩層來遮罩該場域。然而 O:\88\88797-941031.doc 1251690 此情況下,與不採用此類該遮罩法的設計相比,不可避免 地會依據該遮軍法而犧牲該透射區τ的孔徑比。 考慮到習知缺點而号斗山士义 叹什出本發明,並且本發明的主要目 的在於,關於一種透射/后▲ 透射’反射組合型LCD (其中每個像素各 η有一反射區及一透射區, 立^亥反射區中之一液晶層厚 度小於該透射區中之士女、右 之8亥液晶層厚度)提供一LCD,其得以 抑制由於在隨著一凸起邮 、 避開研磨處理之-部分所形成 的:¥致該透射區中之顯示品質降低,而且不會犧 牲该透射區的數值孔捏,該 晶層而被提供。 °…係為了獲得不同厚度液 :了 =此目的’根據本發明’注意力著重於該反射區 係由该像素電極基板上的該反射像素電極部所界定。因此 ,该凸起部被配置在該對向電極基板上,而不是配置㈣ ^電極基板上,並且該凸起部係相對於該反射像素電極 “研磨方向朝向上游側偏移。因此,得以將隨著該凸起 部而避開:磨處理之部分從該透射區移至該反射區。 體而。本备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一像素電極基板 ’該像素電極基板具有關於每個像素的一反射像素電極部 及:透射像素電極部;一對向電極基板,其具有一對向電 極部’並且被設置成對向於該像素電極基板的該反射像素 電極部及該透射像素電極部;以及一液晶層,其被插入在 "亥像$電極基板與該對向電極基板之間,並且每個像素各 二有才目對應於该反射像素電極部之反射區及一相對應於 。亥透射像素電極部之透射區’並且面對該液晶層的該對向 O:\88\88797-94103 ].do< -10- 1251690 電極基板之-表面已往一既定研磨方向予以研磨。 該對向電極基板具有—凸起部,用於促使該反射區中之 該液晶層厚度小於該透射區中之該液晶層厚度,並且沿研 磨方向在-下游側的該凸起部之一末端被設置在相對㈣ 反射像素電極部沿研磨方向朝向—上游側偏移之—位置。z 就此點而言’沿研磨方向在該下游側的該凸起部之該末 端相對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的偏移幅度最佳為丨_以上 。在本文中,「該凸起部相對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的偏移 」係介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與該凸起部之間的相對位置關 係’並且因此’該反射像素電極部之—既定部分可相對於 該凸起部偏移’或該反射像素電極部與該凸起部互相相對 偏移。但是,假使希望維持原先設計的透射區數值孔徑, 即’假使完全不要犧牲透射區的數值孔徑,則將該凸起部 的一既定部分確實相對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偏移。 假使該反射像素電極部被形成為沿垂直於研磨方向之方 向橫越該像素之整個區域,則得以將該凸起部形成為沿相 同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之方向橫越該像素之整個區域。 另外,不僅沿研磨方向在該下游側的該凸起部之該末端 ,而且沿垂直於研磨方向之方向的該凸起部之末端,皆得 以相對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朝互相較接近的方向相對性偏 移配置。 另外,假使該對向電極基板包括一配置給每個像素的彩 色濾光層,則在與非面對該液晶層的該彩色濾光層之一端 上的該反射區相對應的該彩色濾光層之一部分中配置一透 O:\88\88797-941031.doc -11 - 1251690 明層,用以使與該反射區相對應的該彩色濾光層之該部分 朝向該反射像素電極部而提高,促使該凸起部可相對應於 该透明層所提高的該部分。 在此情況下,設置在該反射區中的該彩色濾光層之一部 分可相對應於一透明部,該透明部的透射率高於設置在該 反射區中的該彩色濾光層之其它部分的透射率。 【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附圖來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1 圖1及2繪示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丨之透射/反射組合型 夜曰曰顯示裝置(LCD )的液晶顯示面板之主要部分概要平 面圖,並且該LCD在透射顯示模式及反射顯示模式中產生 顯示。圖1繪示以沿圖2所示之W線為例的斷面結構;以及 圖2繪示從一像素電極基板觀察之一對向電極基板的平面 結構。 此LCD的液晶顯示面板包括一 TFT基板2〇,該基板 2 〇具有關於每個像素的一反射像素電極部2〗及一透射像素 極邛22,以及一彩色濾光基板丨〇 (下文中稱為π基板) /其具有一對向電極部u,並且被設置成該對向電極部U 對向於该TFT基板20的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丨及該透射像素 電極部22。該對向電極部u被配置成覆蓋複數個像素,並 且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1被設置在實質上每個像素的中心, ^及該透射像素電極部22被設置成環繞該反射像素電極部 21。—液晶層40被插入在該等基板1〇與2〇之間。該液晶顯 O:\88\88797-941031.d, 1251690 示面板屬於ECB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 電控雙折射)模式,其中利用該液晶層4〇的雙折射,並且 藉由依照一電場來變更液晶分子方位來控制入射光線之透 射/截斷。 該TFT基板20包括一由絕緣透明材料(例如,玻璃)所 製成的透明基板23。在該透明基板23上,複數個訊號線24 及複數個掃描線25被設置成以矩陣形式互相交叉。一 TFT (薄膜電晶體)26 (其包括一源電極26a、一汲電極26b及 一閘電極26c)被設置在該訊號線24與該掃描線25之間的 每個交又點附近。一閘極絕緣膜26d被設置在介於該源電 極26a和該汲電極26b之一組合與該閘電極26c之間。該源 電極26a被連接至該訊號線24,以及該閘電極26c被連接至 該掃描線25。再者,該TFT 26的該汲電極26b延伸至實質 上該像素的中心且被覆蓋一保護層27。 一絕緣層28被沉積在該訊號線24、該掃描線25及該 TFT26上,並且该反射像素電極部21及該透射像素電極部 22被設置在該絕緣層28上。一往厚度方向貫穿該絕緣㈣ 的接觸孔28a被形成在相對應於實f上該反射像素電極部 21之中心的該絕緣層2S之一部分中,促使可透過該接觸孔 28a將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1連接至該爪%的該汲電極㈣ 再者,在面對該透明基板23的該絕緣層28表面上,設置 電奋為電極線29,用於在每個像素電極部21與22之間形 存訊號的額外電容Cs ’並且該電容器電極線洲 叹置成平行於該掃描線25延伸。該TFT 26的該間極絕緣膜 O:\88\S8797-941 〇3 ].d( -13 - 1251690 26d被配置成延伸於該電容器電極線29上方。 该反射像素電極部2 1係由具有反射光線功能及電極功能 的金屬反射膜(例如,鋁(A1)膜)所製成,並且相對應 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丨的該液晶層4〇之一區域被定義為一 使用在反射顯示模式中的反射區R。另一方面,該透射像 素電極部22係由具有透射光線功能及電極功能的透明導電 膜(例如’ 1丁0 ( Indium Tin Oxide ;氧化銦錫)所製成, 並且其内邊被連接至當做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 1的該金屬反 射膜之邊緣。相對應於該透射像素電極部22的該液晶層40 之一區域被定義為一使用在透射顯示模式中的透射區丁。 在此具體貝施例中,雖然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丨的該金屬反 射膜及4透射像素電極部22的該透明導電膜係互相連接成 自邊、彖互相毗連,但是該金屬反射膜及該透明導電膜可 被互相連接成各自邊緣重疊。替代做法為,該透明導電膜 也可被設置在該反射區!^,而且―金屬反射膜被沉積在 该反射區中的該透明導雷膜 ^ 尾膜上促使该反射像素電極部2 ! "T月b係由ό曼置在該反射區中的兮 甲的忒透明導電膜與該金屬反射 膜所組成。替代做法為,該 ^4透明導電膜也可被設置在該反 射區R中,·一至少呈古;^ / ^ 4 ’、 f光線功能的反射膜被沉積在該 反射區中的該透明導電膜 2, ^ At 、 ,促使該反射像素電極部 21可能係由設置在該反射區 所組成。 以透明導電膜與該反射膜 一校準層30 (其已沿一預先 "P ^ M m ^ ^ ^ ± 、'、疋方向予以研磨)被配置 忒反射像素電極部21及該透射 置 像素電極部22上,促使介於 O:\88\88797-94l031.doc -14- 1251690 該液晶層40與該TFT基板20之間界面附近存在的、、态曰 /從日日分子 40a可被定向為平行於該TFT基板2〇且往該預先決定方向 另一方面,該TFT基板1 0還包括一由絕緣透明材料( 如,玻璃)所製成的透明基板12。關於每個像素的—〜 、 私色 濾光層1 3被配置在面對該液晶層4 〇的該透明基板12之表 上。就此點而言,一往厚度方向貫穿該彩色濾光層13的接 觸孔13a (當做一無色部)被配置在相對應於實 射像素電極部2 1之中心的該彩色濾光層]3之一部 1刀甲该對 向電極部11被配置在該彩色濾光層13上。類似於該透射像 素電極部22,該對向電極部u係由IT〇或類似物之透明導 電膜所製成。一校準層14 (其已沿一如圖丨及2中之箭頭所 示的方向予以研磨)被配置該反射像素電極部丨丨上,促使 介於該液晶層40與該TFT基板丨〇之間界面附近存在的該等 液晶分子40a可被定向為平行於該TFT基板1〇且往如圖所示 之方向。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該CF基板10具有一凸起部15,用於 促使該反射區R中之該液晶層4〇厚度Rd小於該透射區T中 之該液晶層40厚度Td ( Rd < Td )。 具體而言,介於該彩色濾光層13之一部分與該對向電極 部11之一部分(皆相對應於該反射區尺)之間,配置一透 明層16,用以使與該反射區以相對應的該對向電極部丨丨之 該部分朝向配置在該TFT基板2〇上的該反射像素電極部^ 而提高,並且該凸起部15藉由該透明層16所形成。再者, 該彩色濾光層13的該接觸孔13a被填入該透明層16之一部 O:\88\88797-941031.doc -15 - 1251690 分。此一透明層16之形成方 、(例如)如下:一由g、类曰 丙烯酸樹脂基感光材料所製 、 ,表成的膑被形成在該透明基板12 上,该感光材料被曝光於活化弁 你杜 匕九線而圖案化成為一所要形 狀,使用含鹼顯影劑使該產物顯旦彡 n施必 初頌衫並且用水清潔該產物, 便私除該膜之一未曝光部, y 卫且最後執行退火處理。替 弋做去為,可利用|虫刻法、印 轉印法或類似方法的 圚案化處理,來形成該透明層。 此外,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左 貝妁Y 在沿者研磨方向下游側(即 圖1中的右方’下文稱為下游側)的該凸起部15之末端, 被設置在從介於透射區τ與反射區尺之間的邊界(如圖艸 的虛線所示)開始沿研磨方向朝向上游侧偏移之位置。( «〜用下游」及「上游」係表示沿著研磨方向的 方向)。SUb ’隨著該凸起部15而避開研磨處理之陰影部 分S (即,該凸起部15之下游側上及附近的部分)被定位 在ό玄反射區R端之處。 具體而言,由於該凸起部15被配置在該以基板1〇上,而 不是配置在該TFT基板20上,因而得以使該凸起部^相對 於設置在該TFT基板20上之反射像素電極部21所界定的反 射區R偏移。由於該凸起部15的下游側相對於該反射像素 電極部21朝向上游側偏移,所以該凸起部15之下游側上及 附近的該部分從該透射區T移至該反射區r。因此,與該陰 影部分S相對應且因該陰影部分s而在的該液晶層4〇之一區 域中所形成的一場域之至少一部分,相應地從該透射區丁 移至該反射區R,且因此,得以依據該偏移而抑制由此一 O:\S8\88797-941031.doc -16- 1251690 場域所造成的該透射區τ中顯示品質降低,此外,也決不 會犧牲該透射區Τ的數值孔徑。 另外,在此具體實施例中,除了該凸起部i 5的下游側以 外,該凸起部15的兩端(圖2中的左右方)也會沿垂直於 研磨方向之方向相對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丨朝互相接近的 方向相對性偏移配置(即,圖2中的橫向方向),且因此該 凸起部1 5之兩端上及附近難以充分研磨的部分可被定位在 該反射區R端之處。請注意,在此具體實施例巾,運用相 同於習知技術之方式,在上游側的該凸起部15之該末端被 5又置在沿研磨方向相同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丨之相對應末 端的位置。 具體而言,該透明層16被形成為具有小於該反射像素電 極部21的矩形平面形狀,並且因此得以使該凸起部15朝向 該反射區R偏移。該凸起部15之每個末端的偏移幅度Μ係 至1 μηι以上(μ - 1 pm ),且較佳為2 μηι以上(Μ - 2 μπι )。換言之,假使該反射區尺及透射區τ中之該液晶層切 的各別厚度Rd及Td具有一般值,則由於從該凸起部下游側 之4陰衫部分S所形成的該場域之尺寸(即,該場域之研 磨方向尺寸)主要取決於該凸起部丨5的高度,並且被視為 也依據各種因素(例如,液晶村料、校準層及研磨條件) 而i有所不同。但是,經下文所述之實驗證實,該場域之研 磨方向尺寸未落在1 内。因此,當該凸起部1 5之下游側 相對於该反射像素電極部21的偏移幅度Μ係至少1 μπι以上 (Μ - 1 μηι)時,得以使由於該凸起部15之該陰影部分$所 O:\88\88797-941031.doc -17- 1251690 形成的该場域之至少一部分從該透射區τ移至該反射區R。
因此,根據此具體實施例,在該透射/反射組合型LCD 中(其中母個像素各包括該反射區R及該透射區τ,並且該 液晶層40之厚度為該反射區R中之厚度Rd小於該透射區τ 中之該厚度Td),形成在該CF基板1〇上的該凸起部15係為 了使厚度Rd與Td互相不同而被提供,以至於該凸起部〗5的 下游側係被定位在相對於設置在該T F τ基板2 〇上之反射像 素電極部21朝向上游側偏移之位置。因此,與形成在該凸 起。卩1 5之下游側上的该陰影部分s相對應且因該陰影部分$ 而在該液晶層4 0之該區域中所形成的該場域之至少一部分 ,得以從很容易看到該場域的該透射區τ移至很難以看到 該場域的該反射區R。結果,不需要犧牲該透射區丁的數值 孔徑,得以抑制由該場域所造成的顯示品質降低。 另外,除了沿研磨方向的該凸起部15之該下游側以外,沿 垂直於研磨方向之方向的該凸起部之末端,皆得以相對於 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1朝互相接近的方向相對性偏移配置。 與形成在該凸起部:1 5之兩端上及附近的該陰影部分 因此, S相對應且因該陰影部分s而在該液晶層4〇之區域中所形成 的難以充分研磨之場$,也^以從該透射區丁移至該反射 區R。據此,不需要犧牲該透射區τ的數值孔徑,得以抑制 由該等場域所造成的顯示品質降低。 另外,該凸起部15係藉由在該透明基板12與該 ㈣之間提供該透明層16而形成。因此,該凸起部15;:被 形成,而且不會增加該彩色濾光層13的厚度,並且因此得 O:\88\88797-94l031.doc -18- 1251690 免由於該透明基板12的大厚度而導致該反射區r中之 透射率降低。 另外忒接觸孔13a被形成在該透明層丨6中該彩色濾光 k 邛刀,並且用於該透明層16之材料被填入該接觸 孔13&中。因此,該接觸孔13a可能是一透射率高於該彩色 遽光層13之其它部分的透明部,其可確切增加該反射區R中 之透射率。此外,不會大幅影響該彩色濾光層13的作用。 在此具體κ施例中,雖然該反射像素電極部被設置在 〜厚度方向相同於該透射像素電極部22的位置,以至於使 面對該液晶層40的該TFT基板2〇之表面平坦化,但是本發 明不排除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1被形成為突出形狀,如同習 、考仁疋,饭使该反射像素電極部2 1被形成為突出形 狀貝K亥犬出形狀的大小及形狀應設計成得以促使充分研 磨該TFT基板20。 在此具體貫施例中,藉由將該反射像素電極部U 與該透射像素電極部22互相f連接,而生產㈣透射顯示 模式及反射顯示模式的顯示器。但是,不將該反射像素電 極部2!與該透射像素電極部22互相電連接,替代做法為, 可將來自該訊號線24的-訊號供應至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1 或該透射像素電極部22,藉此生產在透射顯示模式及反射 顯示模式之間切換的顯示器。 另外,雖然此具體實施例中描述用於生產彩色顯示器的 LCD但疋本發明適用於生產單色顯示器的[CD。 -實驗- O:\88\88797-94103l.doc -19- 1251690 現在,將描述-項實驗’進行該實驗係、為了檢查該透明 層16的厚度Wd (即,該凸起部15的高度)與由於該凸起 部1 5之該陰影部分s所形成的場域之沿研磨方向尺寸之間
的關係。 B 具體而言,製造實驗範例丨至3的三個液晶顯示面板模型 ’其中各別透明層16的厚度會依據該反射㈣與透射區丁中 之液晶層40的厚度Rd及Td而不同,並且量測每項範例中該 場域的研磨方向尺寸。 在實驗範例1中,該反射區R與透射區τ中之液晶層4〇 的厚度Rd及Td分別被設定為2.5 μη^^5 〇 μηι,並且因此該 透明層16的厚度Wd被設定為2.5 μηι。 在實驗範例2中,該反射區R與透射區丁中之液晶層仰的 厚度Rd及Td分別被設定為3.〇 μηι&4·〇 μπι,並且因此該透 明層16的厚度Wd被設定為1.〇 μηι。 在貫驗範例3中,該反射區R與透射區Τ中之液晶層40的 厚度Rd及Td分別被設定為2·〇 μπ]^ 5·5 μπι,並且因此該透 明層16的厚度設定為3·5 μηι。 下列表格列出實驗條件及結果: 透射區丁之厚度 瓦射區 透明層16之厚度Wd 辱域尺"^ 實驗實例1 5.0 μτη 2.5 μηι 2.5 μιια 2.0 μηι 會驗實例2 4.0 μηι 3.0 μηι 1.0 μηι 1.0 μΐΉ 實驗實例3 5.5 μηι 2.0 μηι 3.5 μηι 3.0 μηι 可從表格得知,實驗範例1至3中所獲得之該等場域的研 磨方向尺寸分別是2·0 μηι、1.0 μηι及3.0 μηι。據此,得知 O:\88\88797-941031.doc -20- 1251690 凸起部1 5之偏移幅度Μ應為I μηα以上(μ g 1 μιη )。 實驗範例1中,假設使用一具有與該凸起部15之該陰 影=分S的面積相對應之面積的遮罩層來遮罩該場域,= ▲不,藉由將該凸起部15之下游側朝向上游側偏移2 _,將 昜域7G全移至該反射區R。依據此項假設,計算出使用 該遮罩層所獲得的該透射區τ之數值孔徑Pa相對於未使用 該遮罩層所原先獲得之數值孔徑Pb的損失比率〔(pb_pa) /Pb〕:當未使用該遮罩層所獲得之原始數值孔徑為約 ,損失比率為約L5%e在抑制由該場域所造成的顯示 2質降低方面,由於該凸起部丨5之該陰影部分8的面積實 質上為恆定’所以所設計的該透射區T之數值孔徑Pa愈低 ,則本發明將朝向上游侧偏移該凸起部15之下游側朝向上 游側偏移的手段更具顯著效率。 具體實施例2 圖3繪示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2之心的液晶顯示面板 中使用之CF基板1〇的主要部分平面圖。在圖3中,使用相 同的參考數字來標示相同於具體實施例i中使用的相同元 件。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僅偏移該凸起部15之下游側(即, 圖3中的上方)’但是該凸起部15的兩端(即,圖3中的左 右方)未沿垂直於研磨方向之方向予以偏移,而是被設置 在實質上重疊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1之相對應末端的位置 ,如同習知技術。除了此點以外,此LCD的結構相同於具 體實施例1的結構,因而本文中省略其解說。 O:\88\88797-941031.doc -21 · 1251690 據二’此具體實施例可呈現出相㈣具體實施例丄的效 部分相斜虛 4成在5亥凸起部15之兩端上及附近的 …且因邊等部分而在該液晶層4〇之區域中所形成 =以充分研磨之場域,所造成的顯示品質降低無法予= 具體實施例3 圖4繪示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3之lcd的液晶顯示面板 _使用之CF基板1〇的主要部分平面圖。在圖4中,使用相 冋的翏考數字來標示相同於具體實施例】中使用的相同元 4在此具體實施例巾,不僅該凸起部15之下游側(即,圖 4中的上方),而且位於上游側之該凸起部丨5的末端(即, 圖4中的下方)’皆相對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 1朝向上游側 偏移’並且偏移幅度皆相同。 再者,該凸起部15的兩端(即,圖4中的左右方)沿垂 直於研磨方向之方向,被設置在實質上重疊於該反射像素 電極u卩2 1之相對應末端的位置,如同具體實施例2。 換吕之’用於形成該凸起部15的該透明層16之平面形狀 及大小貫質上相同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之平面形狀及大 小’並且使形狀及大小的該凸起部丨5整體偏移。在此情況 下’位於上游側之該凸起部! 5的末端存在於該透射區T中 ’並且因此變更該反射區T中之該液晶層4〇之厚度。因此 ’雖然形成一具有相當不同電光特性之區域,但是此區域 不會導致可見度問題。據此,不需要使用一遮罩層來遮罩 0.\88\88797-94103 ] .doc -22- 1251690 該區域,並且因此不會犧牲該透射區τ的數值孔徑。除了 此點以外,此具體實施例之LCD的結構相同於具體實施例 1之LCD的結構,因而本文中省略其解說。 據此,此具體實施例也可呈現出相同於具體實施例2的 效應。此外,在面板設計步驟中,可以很容易設定該透明 層16之形狀及大小,並且在將該CF基板1〇置放在該tft基 板20上的面板對齊步驟中,可以輕易地使該基板⑺與該基 板20對齊。 圖5繪示此具體實施例3之修改版,圖中繪示一cf基板 之主要部分的平面圖。如圖5所示,在沿一掃描線25之方 向排列的複數個像素上,一設置在一 TFT基板2〇上的反射 像素電極部21被形成,以至於沿平行於該掃描線25之方向 I伸在每個像素的整個區域上,並且設置在一 CF基板1〇上 的多個凸起部15 (gp ’透明層16)被形成為連續條狀形狀 ^以至於沿平行於該掃描線25之方向橫越每個像素的整個 區域上。在此情況下,整個凸起部15可被形成為相對於每 個像素之該反射像素電極部21朝向該上游側偏移。因此, f面㈣齊步财,將該凸起部⑸目對於該反射像素電極 ^夺不而要沿垂直於研磨方向之方向來控制該位 置’因此’定位作業輕而易舉。請注意’仍然應沿研磨方 向來控制該位置。 【圖式簡單說明】 圖11 會示以沿圖2所示之I-Ι線為例輯面圖。 圖2、曰不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i之L c D的液晶顯示面板 O:\88\88797-941031.doc -23 - 1251690 土才反(即’當做一對向電極基板的彩色濾光基板)的 概要平面圖。 圖不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2之lCd的液晶顯示面板 之CF基板的概要平面圖。 圖4繪示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3之LCD的液晶顯示面板之 CF基板的概要平面圖。 圖5繪示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例3修改版之]^(:1)的液晶顯 示面板之CF基板的概要平面圖。 囷1示^知LCD之液晶顯示面板的主要部分概要斷面 圖0 【圖式代表符號說明】 10 彩色濾光基板(CF基板) 11 對向電極部 12 透明基板 13 校準層 15 凸起部 16 透明層 20 TFT基板 21 反射像素電極部 22 透射像素電極部 23 透明基板 24 訊號線 25 掃描線 26 TFT (薄膜電晶體) O:\88\88797-941031.doc -24 - 1251690 26a 源電極 26b 沒電極 26c 閘電極 26d 閘極絕緣膜 27 保護層 28 絕緣層 28a 接觸孔 29 電容器電極線 40 液晶層 40a 液晶分子 Rd,Td,Wd 厚度 M 偏移幅度 101 反射像素電極部 102 透射像素電極部 103 對向電極基板 104 像素電極基板 105 液晶層 105a 液晶分子 106 凸起部 R 反射區 T 透射區 S 陰影部份 O:\88\88797-941031.doc -25 -

Claims (1)

1251690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 “像素電極基板,其具有關於每個像素的一反射像素 電極部及-透射像素電極部; 、、皆向電極基板’其具有一對向電極部,並且被設置 、…、向於忒像素電極基板的該反射像素電極部及該透射 像素電極部;以及 液θθ層,其被插入在該像素電極基板與該對向電極 基板之間, 二中每個像素各具有—相對應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之反 、品及彳目對應於該透射像素電極部之透射區, 面對該液晶層的該對向電極基板之-表面已往-既定研 磨方向予以研磨, 5亥對向電極基板具有一凸起部,用於促使該反射區中 之㈣晶層厚度小於該透射區中之該液晶層厚度,以及 沿研磨方向在—下游側的該凸起部之一末端被設置在 相對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沿研磨方向朝向一上游 之一位置。 2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 其中沿研磨方向在該下游側的該凸起部之該末端相對 於§亥反射像素電極部的偏移幅度為1 _以上。 3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 其中該反射像素電極部被形成為沿垂直於研磨方 方向橫越該像素之整個A m個Q域’並且該凸起部被形成為沿 O:\88\88797-941031.doc 1251690 相同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之方向橫越該像素之整個區域。 4·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 其中不僅沿研磨方向在該下游側的該凸起部之該末端 ,而且沿垂直於研磨方向之方向的該凸起部之末端, 皆得以相對於該反射像素電極部朝互相接近的方向相對 性偏移配置。 5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 其中該對向電極基板包括一配置給每個像素的彩色滤 光層,以及 在與位於該對向電極部的反射區部分之該液晶層之相 反側配置有透明^,使得該透明層設置成使該對向電 木卩的反射區邛分朝向反射像素電極部隆起,並且該凸 起部藉由該透明層所形成。 6·如請求項5之液晶顯示裝置, -中.又置在该反射區中的該彩色濾光層之一部分相對 應n明部’該透明部的透射率高於設置在該反射區 中的該彩色渡光層之其它部分的透射率。 〇:\88\88797-941031.d〇(
TW092130301A 2002-11-06 2003-10-30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25169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22014A JP4017499B2 (ja) 2002-11-06 2002-11-06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2703A TW200422703A (en) 2004-11-01
TWI251690B true TWI251690B (en) 2006-03-21

Family

ID=32171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30301A TWI251690B (en) 2002-11-06 2003-10-30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06182B2 (zh)
JP (1) JP4017499B2 (zh)
KR (1) KR100591234B1 (zh)
CN (1) CN1264053C (zh)
TW (1) TWI2516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2799B (zh) * 2016-09-06 2021-07-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7705B2 (ja) * 2003-04-24 2009-08-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953059B2 (ja) 2004-09-01 2007-08-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973811B2 (en) * 2005-01-25 2011-07-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JP4572837B2 (ja) * 2006-02-01 2010-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489734B2 (ja) * 2006-07-07 2010-06-23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80204599A1 (en) * 2007-02-23 2008-08-28 Sony Corporation Mobile display control system
US20100277452A1 (en) * 2007-02-23 2010-11-04 Sony Corporation Mobile display control system
US20100237362A1 (en) * 2007-10-23 2010-09-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20127387A1 (en) * 2009-07-31 2012-05-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de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substr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5140B1 (en) 1997-07-28 2001-02-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 which at least one pixel includes both a transmissive region and a reflective region
JP2955277B2 (ja) 1997-07-28 1999-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6281952B1 (en) 1997-12-26 2001-08-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3610264B2 (ja) 1999-08-03 2005-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JP4196505B2 (ja) 1999-12-13 2008-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カラーフィルタ
JP3665263B2 (ja) * 2000-01-18 2005-06-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6812978B2 (en) 2000-02-29 2004-11-02 Lg.Philips Lcd Co., Lt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ransflective color LCD device and the transflective color LCD device with thick and thin regions of color filter layer
JP3534097B2 (ja) * 2000-09-14 2004-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該液晶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KR100397399B1 (ko) * 2001-02-22 2003-09-1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368096B2 (ja) 2001-10-02 2009-1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050119B2 (ja) 2001-10-02 2008-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2799B (zh) * 2016-09-06 2021-07-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4053C (zh) 2006-07-12
CN1499254A (zh) 2004-05-26
KR100591234B1 (ko) 2006-06-19
US20040085273A1 (en) 2004-05-06
US7006182B2 (en) 2006-02-28
TW200422703A (en) 2004-11-01
JP2004157273A (ja) 2004-06-03
JP4017499B2 (ja) 2007-12-05
KR20040040392A (ko) 2004-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24119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03130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359298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
US20100141879A1 (en) Array substrate for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90752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910993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200407604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machine thereof
JP200424026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57895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251690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6013515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7333809A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84272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75102A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6000180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9036800A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0516478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10031010A (ko)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소자
JP3690421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325539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23395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85808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09797A (ja)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US1156143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80043183A1 (en) Transflective pixel structure in LCD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