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60079B -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 Google Patents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560079B TW560079B TW091121198A TW91121198A TW560079B TW 560079 B TW560079 B TW 560079B TW 091121198 A TW091121198 A TW 091121198A TW 91121198 A TW91121198 A TW 91121198A TW 560079 B TW560079 B TW 56007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und semiconductor
- semiconductor device
- item
- impurity region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2—Bonding area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0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4042—Bonding area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wire connectors, e.g. wirebond pa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4—Connecting portions
- H01L2224/48463—Connecting portions the connecting portion on the bonding area of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being a ball bon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14—Silicon [Si]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15—Phosphorus [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22—Titanium [Ti]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28—Nickel [Ni]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78—Platinum [P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Chemical elements
- H01L2924/01079—Gold [Au]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49—Nitrides composed of metals from groups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2924/0504—14th Group
- H01L2924/05042—Si3N4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02—Material of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bodies
- H01L2924/1025—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H01L2924/1026—Compound semiconductors
- H01L2924/1032—III-V
- H01L2924/10329—Gallium arsenide [Ga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4—Integra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9—Details of hybrid assemblie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901—Structure
- H01L2924/1904—Component type
- H01L2924/19043—Component type being a resis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Description
560079 五、發明說明α)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化合物半導體裝置,特別是關於用 在2· 4GHz頻帶以上之高頻帶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 【先前技術】 / 行動電話等可移動之通訊機器中,以使用GHz頻帶的 ,波居多’而關於天線的切換電路或收發訊號的切換電路 則大多使用可切換該高頻訊號之開關元件(如特開平 1 8 1 6 4 2號)。因處理高頻之微波,故大多利用使用砷化 錄(GaAs)之場效電晶體(Fieid Effect Transistor,以 T稱為FET)作為其元件,因此有關積體化前述開關電路本 身之單石 >(放波積體電路(Mmic;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的開發日益精進。 有關使用GaAsFET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 以下 關電路裝置為例進行說明 第9圖(A)顯示GaAsFET的剖面圖。在非摻雜的(jaAs基 板、1的表面部分摻雜N型雜質,以形成N型的通道區域2,在 通道區域2的表面配置作肖特基(Schottky)接觸之閘極3, 在閘極3的兩側配置與GaAs表面作歐姆(0hmic^觸之源 、° 、/及極4 5。该電晶體係藉由閘極3的電位於正下方的 通道區域2内形成耗盡層,並控制源極4與汲極5之間的通 道電流。 第9圖(B)顯示使用GaAsFET,稱為單刀雙擲(spDT,
Pole D〇uble Throw)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之原理 電路圖之一例。
314010.Ptd
560079
五、發明說明(2) 第1及第2FET1、FET2的源極(或汲極)得 、 入端子IN,而各FETb FET2之閘極則經由電阻^於 於第1與第2控制端子Ct卜卜CU-2,此外各FEt的汲極 源極)與第1及第2輸出端子0UT2、0UT2相連接。施加於第i 與第2控制端子Ct 1-1、Ct 1-2之訊號係為互補訊號,已施 加高位準訊號之FET—導通,即將施加於輪入端子丨N之訊 號傳送至其中一方的輸出端子。配置電阻r丨、^之目的係 在於防止高頻訊號相對於形成交流接地之控制^ + C11 - 1、C11 - 2之直流電位而經由閘極漏出。 第1 0圖顯示該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之等效電路圖。在微 波中以特性阻抗5 0Ω (歐姆)為基準,各端子的阻抗係以R i =R 2= R 3= 5 0Ω電阻表示。此外,若將各端子之電位設為 V卜V2、V3,則可以下列方程式表示介入損失(Inserti〇n Loss)與隔離(Isolation)。
Insertion Loss=201og(V2/Vl)[ dB] 該公式為由共通輸入端子I N將訊號傳送至輸出端子〇 u T時 的介入損失,
Isolation=201og(V3/Vl)[ dB] 該公式為共通輸入端子IN與輸出端子OUT2之間的隔離。由 於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必須儘可能地減少上述介入損失 (Insertion Loss),提高隔離(Isolation),故在以串列 方式插入訊號路徑之FET的設計十分重要。使用GaAsFET作 為該FET的理由在於,由於GaAs的電子移動度較Si (矽) 高,故電阻較小,並可達到低損耗化之目的,由於GaAs為
314010.ptd 第8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3) 半絕緣性基板,因此適用於訊號路徑間之高隔離化。相反 地’相較於S i基板’ GaAs基板價格高出許多,若如p I二極 體可用Si製造出等效品,GaAs基板將在成本競爭上喪失優 勢。 第11圖為目前已被加以實用化的化合物半導體裝置電 路圖。在該電路中,係在進行切換之“^與FET2的輸出端 子01^1與〇11丁2以及接地間連接分流卩£丁(311111^?£1')3、 FET4 ’並將傳送至FET2、FET1的控制端子Ctl-2、Ctl-1的 互補訊號施加於該分流F E T 3、F E T 4之閘極。如此,當F E T1 呈0N (導通)狀態時,分流FET4將呈on狀態,而FET2與分流 FET3則呈OFF (斷開)狀態。 利用該電路,當共通輸入端子IN-輸出端子OUT 1的訊 號路徑導通,而共通輸入端子IN—輸出端子〇UT2的訊號路 徑斷開時,因分流F Ε Τ 4導通之故,而使傳送至輸出端子 0UT2之輸入訊號之洩漏可經由接地之電容器c逃漏至接 地,並提昇隔離。 第1 2圖顯示,積體化該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之化合物半 導體晶片的一例。 將在GaAs基板進行切換之FET1與FET2配置於左右中央 部,且將分流FET3與分流FET4配置於左右下角附近,各 F E τ的閘極連接電阻R 1、R 2、R 3、R 4。此外,對應於共通 輸入端子IN、輸出端子〇Un、0UT2、控制端子Ctl-2、 C11 - 1、接地端子g ND之焊墊(pa d )配置於基板的周邊。此 外’分流F E T 3與分流F E T 4的源極相連接,經由用以接地之
314010.pid 第9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4) ~~---- Ϊ容,而連接於接地端子GND。此外,虛線所示之第2 層配線係在各FET的閉極形成時同時形成之間極金屬層 —1鈦/Pt、(鉑)/Au(金,實線所示之第3層配線則為進 打各兀件之連接以及焊墊之形成之焊墊金屬層 ίΐ1厂=Au)。與第1層基板作歐姆接觸之歐姆金屬層 (A u G e (金鍺合金)/ N i (鉾3 / A丨丨以& _^丄、 1錄)/Au)係為形成各FET的源極、閘 極以及各電阻兩端的抽出電極者, 金屬層重疊之故而未加以Γ示 弟10圖中,因與焊墊 圖 f 13圖(A)係顯示第12圖所示之“了丨的部分放大平面 π:以一點鏈線環繞的長方形區域為形成於基 Ϊ ^ ί Ϊ ^ 。由左側開始延伸之4條梳形齒狀的第〔 層烊墊金屬層30為連接於輸出端子〇υη之源極13(或汲 極^於其下方具有形成於第丨層歐姆金屬層1〇之源極 =或ΛΥ。此外,由右側開始延伸之4條梳形齒狀的第Ε 層烊墊金屬層30為連接於共通輸入端子丨^^之汲極15(或源 極),於其下方具有形成於第丨層歐姆金屬層1〇之汲極 16(或源極)。該兩電極以梳形齒相互咬合之形狀配置,而 於兩者之間,形成於第2層之閘極金屬層2〇之閘極丨7則以 梳形齒狀配置於通道區域1 2上。 第13圖(B)顯示該FET的部分剖面圖。基板丨丨中設置n 型通道區域1 2,以及於該通道區域兩側形成源極區域丨8與 沒極區域1 9之η+型高濃度區域,在通道區域丨2中配置閘極 17,並於高濃度區域中配置形成於第i層歐姆金屬層1〇之 源極1 4與沒極1 6。此外如前所述,在其上方配置形成於第
314010.ptd 第10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5) 3層的焊墊金屬層3 0之源極1 3與汲極1 5,以進行各元件的 配線等。 上述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為儘量減少FET1與FET2的介 入損失(I n s e r t i ο n L 〇 s s ),係採用加大閘極幅寬W g、以降 低FET的導通電阻之設計手法。因此隨著閘極幅寬Wg之加 大,FET1與FET2之尺寸亦變大,而使晶片尺寸亦朝加大之 方向進行開發。 此外,該種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係採用半絕緣基板之 GaAs基板,並於該基板上設置用以熱壓接形成直接導電路 之配線以及焊線(b ο n d i n g w i r e )之焊塾。不過,因其所使 用之訊號為GHz頻帶之高頻之故,為確保鄰接之配線間的 隔離,必須設有20/z m以上的間隔距離。化合物半導體裝 置所要求之隔離在20dB以上,實驗中為確保隔離在20dB以 上,必須將間隔距離設定在20/z m以上。 其雖欠缺有利的理論基礎,但直至今日為止,基於半 絕緣性G a A s基板即絕緣性基板之觀點,其耐壓度被認為可 無限增加。但經由實際測試得知,其耐壓程度有其一定之 限度。因此在半絕緣性GaAs基板中,藉由耗盡層延伸,並 利用對應高頻訊號之耗盡層距離的變化,當耗盡層抵達鄰 接之電極’即可判斷基板上產生高頻訊號之洩漏。因此, 推論出為確保20dB以上之隔離,必須擁有20// m以上的間 隔距離。 如第1 2圖明確可知,於習知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中, 係將對應共通輪入端子IN、輸出端子out卜0UT2、控制端
314010.ptd 第11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6) 子Ctl-1、Ctl-2、接地端子GND之焊墊配置於基板的周 邊。使之至少與該焊墊間隔2 〇 # m,以形成配線層,如此 將使晶片尺寸更加大型化。 【發明内容】 由於在上述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中為儘可能地減少FET1 與FET2的介入損失(inserti〇n i〇ss),而加大閘極幅寬 Wg,並降低FET之導通電阻之設計手法,將使各FET之尺寸 變大’而且,為達成確保焊墊與配線層之隔離的設計,必 須設定20/z m的間隔距離。 因此’在習知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中,晶片尺寸逐漸 大型化’只要使用成本較矽基板高昂的GaAs基板,化合物 半導體裝置將逐漸地被價廉的矽晶片取代,而導致喪失市 場0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之問題而發明者,其特徵為實現 藉由縮短閘極的幅寬以縮小FET的尺寸的同時,縮小焊塾 與配線層或其他圖案之間隔距離以縮小晶片的尺寸之人 物半導體裝置。 σ 亦即’該化合物半導體 板;配置於化合物半導體基 焊線’其特徵為:焊墊直接 板表面配置已活性化之雜質 墊下的耗盡層的擴大。 【實施方式】 裝置係具備:化合物半導體笑 板上之焊墊;固定於焊塾上之 配置於基板上’在焊塾下的& 區域,利用該雜質區域限制^ & Τ關於本發明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的實施形態,以
314010.ptd
560079
560079
如第2圖及弟3圖所不’將於GaA s基板進行切換之jp £ τ 1 與FET2配置於中央部,各FET的閘極連接有電阻r卜r2。 此外,對應共通輸入端子1 N、輸出端子〇 U T 1、〇 u T 2、控制 端子Ct 1-2、Ct 1-1之焊塾配置於基板的周邊。此外,虛線
314010.ptd 第14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9) --- 所示之第2層配線係在各FET之閘極形成時同時形 金屬層(Ti/Pt/Au)20,而實線所示之第3層配線為用以甲進 行各元件之連接以及焊墊之形成之焊墊金屬層 3 0。與第1層基板作歐姆接觸之歐姆金屬層 (入“以“/411)10係形成各1^了之源極、汲極以及各電阻兩 端之抽出電極者’在第2圖及第3圖中,因與焊墊金屬層重 疊之故而未加以圖示。 由第2圖及第3圖可知,構成元件僅為對應於FETi 、FET2、電阻Rl、R2、共通輸入端子in、輸出端子ουτι、 0UT2、控制端子Ctl-2、Ctl-Ι之焊墊,相較於第12圖所示 之習知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係以最少之構成元件構成。 此外,本發明中,F E T 1 ( F E T 2亦相同)係以閘極幅寬在 7 0 0 // m以下’係以習知技術之尺寸的一半大小形成,因此 FET1亦只需有習知尺寸之一半大小即可。亦即,第2圖及 第3圖所示之FET 1係形成於由一點鏈線所環繞的長方形狀 的通道區域1 2。由下側延伸之3條梳形齒狀的第3層焊墊金 屬層30係連接於輸出端子OUT 1之源極13(或汲極),其下方 具有形成於第1層歐姆金屬層1 0之源極1 4 (或汲極)。此 外,由上側延伸之3條梳形齒狀之第3層焊墊金屬層3 0則為 連接於共通輸入端子I N之沒極1 5 (或源極),其下方則具有 形成於第1層歐姆金屬層1 0之汲極1 6 (或源極)。該兩電極 係配置成梳形齒相互咬合之形狀,而兩電極間形成於第2 層閘極金屬層2 0之閘極1 7則以4條梳形齒狀配置於通道區 域上。此外,由上側延伸之正中央的梳形齒狀汲極1 3 (或
314010.ptd 第15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ίο) 源極)係共用於F E T1與F E T 2,故更加有助於小型化。在 此’閘極幅寬在7 0 0// m以下係指各FET之梳形齒狀閘極1 7 之閘極幅寬的總和分別在7 0 0// m以下。 第4圖顯示FET1與FET2之剖面構造。基板1 1上設有^ 型通道區域1 2以及於該通道區域兩側形成源極區域1 8與沒 極區域1 9之η +型高濃度區域,於通道區域丨2配置形成於第 2層閘極金屬層2 0之閘極1 7,並於高濃度區域中配置形成 於第1層歐姆金屬層1 〇之源極1 4與汲極1 6。此外,如前述 一般,在其上方配置形成於第3層焊墊金屬層3 0之源極1 3 與汲極1 5,以進行各元件之配線等。圖示之f Ε Τ,其製造 方法係藉由使用I線步進器(s tepper ),以獲得微細的圖 案,例如可輕易地於閘極中,實現閘極長度Lg之細線化。 以下’對於是否可在2.4GH z以上的高頻帶中省略分流 F Ε T以確保隔離(I s 0 1 a t i 〇η)之設計進行說明。 第5圖顯示在FET之閘極長度Lg為0· 5// m時,閘極幅寬 Wg -介入損失(I n s e r t i οn L〇 s s)的關係。 在1 GHz的輸入訊號下,閘極幅寬Wg由1 0 0 0# m縮小至
6 0 0// m時,將導致由〇· 35dB變為0. 55dB之〇· 2dB的介入損 失(Insertion Loss)。但是在2.4GHz的輸入訊號下,閘 極幅寬Wg由1 0 0 0// m縮小至6 0 0// m時,將由〇· 60dB變為 0· 65dB而僅產生 〇· 〇5dB的介入損失(Inserti〇n Loss)。 此乃因為在1GHz的輸入訊號下,介入損失(Inserti〇n Loss)受到FET之導通電阻影響甚大,而在2. 4GHz的輸入 说號下’介入損失(I nsert i on Loss)則較不易受到FET
314010.ptd 第16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11) -- 導通電阻的影響之故。 其理由在於,2. 4GHz的輪入訊號相較於“。更易變換 為高頻,且相較於FET之導通電阻所帶來的影響,其所受 到之起因於FET閘極之電容成分的影響更大之故。因此在 2. 4GHz以上的高頻丁,當電容成分較FET之導通電阻更容 易對介入損失(Insertion L〇ss)造成影響時,與其將設 計重點放在導通電阻,不如將重點放在減少電容成分上。 亦即,必須由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角度來進行設計。 另一方面,第6圖顯示FET之閘極長度。為〇. m時閘 極幅寬W g -隔離(I s ο 1 a t i ο η)的關係。 在1GHz之輸入訊號下,當閘極幅寬化由1〇〇〇# m縮小 至6 0 0// m,可由19. 5dB增加至23· 5dB,而改善4· OdB之隔 離(Isolation)。同樣地,在2· 4GHz之輸入訊號下,當 閘極幅寬Wg由1 0 0 0// m縮小至60 0// m時,則可由14dB增加 至18dB’而改善4.0d B之隔離(I s 〇 1 a t丨〇 n)。亦即,隔離 (Isolation)係隨者產生於閘極的〇F側的ρeτ的寄生電 容變化而獲得改善。 因此’由第5圖可清楚得知在2· 4GHz以上的高頻帶 中,考量介入損失(Insertion Loss)僅產生些微惡化之 情況下’不如優先設計第6圖所示之隔離(Is〇lati〇n)反 而能夠縮小化合物半導體之晶片尺寸。亦即,在2. 4 G Η z的 輸入§fL 5虎下’只要具有700// m以下的閘極幅寬即可確保 1 6 · 5dB以上的隔離(I so 1 at i on),此外,只要具有6 m以下的閘極幅寬W g即可確保1 8 d B以上的隔離(I s 〇 1 a t丨〇 n
314010.ptd 第17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12) )° 具體而言,在第2圖及第3圖中顯示實際圖案之本發明 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係設計成閘極長度Lg為0 · 5// m、閘 極幅寬Wg為6 0 0# m的FET1與FET2,以確保介入損失 (Insertion Loss)為 0.65dB、隔離(Isolation)為 18dB。該特性可在使用包含藍芽(Bluetooth)(利用無線 方式相互連接行動電話、筆記型個人電腦(PC )、行動資訊 終端裝置、數位照相機及其他周邊機器,以提昇行動 (mobi le)環境、商業環境之通訊形態)之2. 4GHz頻帶ISM 頻段(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frequency b a n d ;科學暨醫學用頻段)之展頻通訊應用領域内做為通 訊開關而加以活用。 接著,利用第2圖、第3圖以及第7圖,說明有關大幅 縮小焊墊與配線層之間的間隔距離。 第7圖顯示本發明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的焊墊與配線 的構造。第7圖(A)顯示接合焊塾部,第7圖(B)則顯示 配線層部的剖面圖。如第2圖所示,共通輸入端子I N、輸 出端子OUT卜0UT2、控制端子ctl-1、Ctl-2的5個焊墊分 別配置於基板的周邊。此外,如第7圖所示,各焊墊之特 徵在於以:在基板1 1上沿著其下全面配置的n +型雜質區域 4 0 (在第2圖中以二點鏈線表示);大部分配置於基板丄丄 上的閘極金屬層2 0 ;以及重疊於閘極金屬層2 0上之焊墊金 屬層3 0所形成。此外,基板上在配線層4 2下方全面(第7 圖(B))亦配置有雜質區域40。此時,雜質區域40為與
314010.ptd 第18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13) ' -〜 形成源極區域與汲極區域之離子注入工程同時形 區域。因& ’金焊線41在焊墊的焊塾金屬層30上^擴散 接合。在此,雜質區域4〇如前所述,可為具有可=球形 層之雜質濃度的外延層,當GaAs基板的最上層為^彳耗盡 層時,即使不配置離子注入的擴散區域亦可進延 外導電型並不限定為η型。 丁接合’此 藉此,可在焊墊與配線層下的基板丨丨的表面㈣ 區域40。因此,不同於未摻雜雜質之基板 :: 緣性,但基板電阻值為IX 10Ώ · cm)的表面,因f右+金絕 南的雜質濃度(離子種29si+、濃度為β 5χ 10 ς有車乂 J:干墊、配線層或其他圖案之間隔距離自2 保隔離為20dB的程度。具體而言,可 j到了確 定為4/z m時,方足以確保2〇dB以上:而二隔距離設 界模擬中得知,將間隔距離設定在約切_ f 中可獲得約40dB之隔離。 在A 4GHz 在此,如第3圖所示,雜質區域4〇可僅配置在焊墊及 配線層的周端部。亦即,共通輸入端子丨N的焊墊除了上 邊,沿著其他三邊配置雜質區域40,輪出端子〇υη、〇υτ2 的焊塾除了 GaAs基板的角落部分,沿著四邊配置c字狀的 雜質區域40’控制端子Ctl-1、Ctl-2的焊墊除了與GaA_ 板的角落部分與電阻R卜R2連接的部分,沿著不規則五角 形的四邊配置C字狀的雜質區域40。未配置雜質區域4〇的 部份均為面朝GaAs基板之周端的部分,即使耗盡層擴大,
560079 五、發明說明(14) 其與鄰接的焊墊、配線之間因擁有充分的間隔距離,故該 部份不會產生漏沒的問題。 因此,5個焊墊約佔據半導體晶片的一半,故若採用 本發明之焊墊構造即可將配線層配置於焊墊的附近。具體 而5 ’因配線層下亦配置有雜質區域4 〇,因此相互鄰接之 焊墊電極間、焊墊電極及配線層間、配線層間、以及電 阻、電容等其他圖案間的間隔距離可近接配置至4// m,而 有助於縮小半導體晶片。 結果’本發明之化合物半導體晶片的尺寸可縮小至〇 · 3 7χ 〇 · 3 0 mm的大小。藉由本發明可確實將習知化合物半導 體的晶片尺寸縮小約2 〇 %。 此外’將本發明適用於化合物半導體開關電路裝置時 可達到改善各種電路特性的效果。第1,呈現與高頻輸入 電力對應之開關之反射的電壓駐波比V s W R ( V ο 11 a g e
Standing-Wave Ratio)達到!·ι至 1.2。VSWR表示於高頻 傳送路線中之不連續部分產生之反射波與輸入波之間所發 生之電壓駐波之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比,在理想狀態下以 ”醫=1表示反射為〇。在擁有分流[£1'之習知化合物半導體 開關電路裝置中為VSWR=1.4之程度,在本發明 改善。其理由在於,本發明之化合物半導ί 開關電路a置於高頻傳送路線中,僅 FET2,且在電路上構造單、穿w p j孭開關用之FET1與 繁9,_ - 構 衷置尺寸極小的FET。 ”、、不與高頻輸入訊號對應之_ 度之線性特性,係實現30dBm以做,成流之失真程 芍PJdB。第8圖顯示輸
314010.pid 第20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15) 入輸出電力的線性特性。輸入輸出電力比係以1較為理 想,但由於有介入損失(I n s er t i οn L〇 s s),故將減少节 介入損失量之輸出電力。輸入電力變大時將造成輪出電^ 畸變,因此輸出電力相對於輸入電力下降1 d Β之點係以ρ 1 dB表示。在擁有分流FET的化合物半導體開關電路裝置中 PINldB為2 6dBm,但在本發明之未具有分流FET之化合物半 導體開關電路裝置中PINldB為30dBm,約改善4dB以上。其 理由在於:相對於擁有分流FET時會受到斷開(〇FF)的開/關 用與分流用之FET之夾斷(pinch 0ff)電壓的相乘影響,未 具有分流FET之本發明則僅受到斷開之開關用FET之影響。 在此,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以化合物半導體開關&路 裝置為例進行說明,但同樣可實施於開關電路裝置以外之 MM I C (例如:放大器、混頻器)、二極體、feT等化合物半 導體裝置。 【發明之效果】 如上述說明’根據本發明可獲得以下種種效果。 第1,於佔據半導體晶片尺寸將近一半之焊墊及配線 層下方或周端部下方設置雜質區域,藉此,可使相鄰之焊 墊、配線層或其他圖案間之間隔距離近接配置至m,因 此’可在狹小空間内達成高頻訊號之結合與耐壓1 0 V之確 保,而具有可大幅縮小空間的優點。 第2 ’在2 · 4GHz以上的高頻帶中,將設計的重點放在 省略分流FET並確保隔離(Is〇lati〇n)上,並利用完全不 同於先前分兩方面考量FET之導通電阻之降低的思維手
314010.ptd 第21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16) 段’將使用於開關之FET1與FET2的閘極的閘極幅寬Wg設計 在7 0 0// m以下。其結果,不但可縮小使用於開關的FE1^、 FET2的尺寸’同時亦可控制介入損失(inserti〇]1 l〇ss), 並確保隔離(Isolation)。 第3’在本發明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中,因其設計為 可省略分流F E T ’故其構成元件僅為對應f e τ 1、F E T 2、電 阻fH、R2、共通輸入端子IN、輸出端子〇υτ卜〇UT2、控制 端子C11 - 2、C11 - 1之焊墊,相較於習知化合物半導體裝 置,具有可以最少元件構成之優點。 第4,如上所述,藉由最少之構成元件、及縮小焊墊 與配線層的間隔距離,相較於習知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可 將半導體晶片大小縮小2 0 %,並大幅提昇與石夕晶半導體晶 片之間的價格競爭力。此外由於可縮小晶片尺寸,因此相 較於習知的小型封裝體(MCP6尺寸2· lmmx 2. Ommx 0. 9mm ),其可安裝於更小型之封裝體上(SMCP6尺寸1. 6mmx 1· 6mmx 0 . 75mm) o 第5’由於介入相失(Insertion Loss)即使在 2 · 4 G H z以上之高頻下亦不太會增力n,因此在設計上即使省 略分流F Ε Τ亦可獲得隔離(I s ο 1 a t i ο η)。例如,在3 G Η ζ的 輸入訊號下、閘極幅寬為3 0 0 // m時,即使未有分流f Ε Τ亦 可充分確保隔離(I s ο 1 a t i ο η )。 第6,在本發明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中,用以表示與 高頻輸入電力對應之開關之反射的電壓駐波比VSWR (Voltage Standing-Wave Ratio)可達到 1. 1至 1.2,而
314010.pld 第22頁 560079 五、發明說明(17) 得以提供反射較少的開關。 第7,在本發明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中,可將用以表 示對應高頻輸入訊號之輸出訊號之失真程度的線性特性P INldB提昇至30dBm,並大幅改善開關之線性特性。
314010.ptd 第23頁 560079 圖式簡單說明
Ct 1-1 ' Ct 1-2 控制端子 ουπ、ουτ2 輸出端子 IN 共通輸入端子 GND 接地端子 mill 314010.ptd 第25頁
Claims (1)
- 和0079":沒;:; 臧#·U案號91121198_年1月\ 〇曰 修正_ 1. 一種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係具備: 化合物半導體基板; 配置於前述化合物半導體基板上之焊墊;以及 固定於前述焊墊上之焊線,其特徵為: 前述焊墊直接配置於前述基板上,在前述焊墊下 的前述基板表面配置活性化雜質區域, 藉由前述雜質區域限制前述焊墊下的耗盡層的擴 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前 述雜質區域為外延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前 述雜質區域係為注入離子之擴散區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前 述雜質區域係以露出於前述焊墊的前述基板抵接部分 之方式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前 述相鄰之焊墊間的間隔距離,為2 0// m以下,且可短縮 到可確保預定之隔離之程度。 6. —種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係具備: 化合物半導體基板; 配置於前述化合物半導體基板上之焊墊; 固定於前述焊墊上之焊線;以及, 配線層,其特徵為: 前述配線層直接配置於前述基板上,在前述配線314010.ptc 第1頁 2003.09.09.026 560079 _案號91121198 年月日 修正_ 六、申請專利範圍 層下的前述基板表面配置活性化雜質區域, 藉由前述雜質區域限制前述配線層下的耗盡層的 擴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前 述雜質區域為外延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前 述雜質區域係為注入離子之擴散區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前 述雜質區域係以露出於前述配線層的前述基板抵接部 分之方式配置。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前 述相鄰之焊墊以及配線層間的間隔距離,為2 0// m以 下,且可短縮到可確保預定之隔離之程度。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前 述相鄰之配線層間的間隔距離,為2 0 // m以下,且可短 縮到可確保預定之隔離之程度。 1 2. —種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係在化合物半導體基板上配 置通道層,並於該通道層表面形成設有源極、閘極與 >及極之弟1及第2場效電晶體’將兩場效電晶體之源極 或汲極作為共通輸入端子,將連接於兩場效電晶體之 汲極或源極者作為第1與第2輸出端子,於連接兩場效 電晶體的閘極之控制端子上施加控制訊號,使其中一 側的場效電晶體導通,並與前述共通輸入端子、前述 第1及第2輸出端子之其中一方形成訊號路徑者,其特314010.ptc 第2頁 2003.09.09.027 560079 _案號91121198 年q月\〇日 修正_ 六、申請專利範圍 徵為: 直接將形成前述共通輸入端子、前述第1與第2輸 出端子、前述控制端子之焊墊配置於前述基板上,而 在前述焊墊下設置活性化雜質區域,並將與直接配置 於半絕緣性基板上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之其他圖案之 間的間隔距離設定在2 0// m以下。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 前述雜質區域為外延層。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 前述雜質區域係注入離子之擴散區域。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 前述雜質區域係以露出於前述焊墊的前述基板抵接部 分之方式配置。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 前述相鄰之前述焊墊以及前述其他的圖案間的間隔距 離,係可短縮至可確保預定隔離之程度。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 係使用源極區域與汲極區域的擴散區域作為前述雜質 區域。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 前述第1及第2場效電晶體係由:與前述通道層作肖特 基接觸之閘極;以及與前述通道層作歐姆接觸之源極 與汲極所構成。 1 9. 一種化合物半導體裝置,係在化合物半導體基板上配314010.ptc 第3頁 2003.09.09.028 560079 六、申請專利範圍 置通道層,並在該 汲極之第I與第2場 或沒極作為共通輸 汲極或源極者作為 效電晶體的閘極之 一側之場效電晶體 述第1及第2輸出端 特徵為: 用以連接形成 輸出端子、前述控 層係直接配置於前 活性化雜質區域, 之化合物半導體裝 案號 91121198 修正 通道層表面形成設有源極、閘極與 效電晶體’將兩場效電晶體的源極 入端子,將連接於兩場效電晶體之 第1及第2輸出端子,並於連接兩場 控制端子上施加控制訊號,使其中 導通,並與前述共通輸入端子、前 子之其中一方形成訊號路徑者,其 前述共通輸入端子、前述第1與第2 制端子之焊墊與場效電晶體之配線 述基板上’而在前述配線層下配置 並將與直接配置於半絕緣性基板上 置之其他圖案之間的間隔距離設定 在2 0// m以下。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 前述雜質區域為外延層。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 前述雜質區域係注入離子之擴散區域。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 前述雜質區域係以露出於前述配線層之前述基板抵接 部分之方式配置。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化合物半導體裝置,其中, 前述相鄰之配線層以及前述其他圖案間的間隔距離, 可短縮至可確保預定隔離的程度。314010.ptc 第4頁 2003. 09.09.029 560079 案號91121198 ,年1月丨0日 修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308536A JP4121263B2 (ja) | 2000-10-10 | 2001-10-04 | 化合物半導体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560079B true TW560079B (en) | 2003-11-01 |
Family
ID=1912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1121198A TW560079B (en) | 2001-10-04 | 2002-09-17 |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87895C (zh) |
TW (1) | TW560079B (zh) |
-
2002
- 2002-09-17 TW TW091121198A patent/TW56007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9-28 CN CNB021444609A patent/CN10048789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12857A (zh) | 2003-04-23 |
CN100487895C (zh) | 2009-05-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992528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 |
JP3831575B2 (ja) | 化合物半導体スイッチ回路装置 | |
US6580107B2 (en) |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depletion layer stop region | |
TW560013B (en) | Chemical semiconductor switch circuit device | |
US6891267B2 (en) | Semiconductor switching circuit device | |
JP2006094557A (ja) | 半導体素子及び高周波電力増幅装置並びに無線通信機 | |
KR100644980B1 (ko) | 화합물 반도체 스위치 회로 장치 | |
TW557582B (en) | Compound semiconductor switch circuit device | |
TW560079B (en) |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 |
TW536730B (en) | Chemical compound semiconductor switching circuit device | |
JP4121263B2 (ja) | 化合物半導体装置 | |
JP3954799B2 (ja) | 化合物半導体スイッチ回路装置 | |
JP2002118123A (ja) | 化合物半導体スイッチ回路装置 | |
JPH10321762A (ja) | 半導体装置 | |
JP2005039320A (ja) | 半導体素子及び高周波電力増幅装置 | |
JP3702190B2 (ja) | 化合物半導体スイッチ回路装置 | |
TW495989B (en) | Chemical compound semiconductor switch circuit device | |
JP2001326333A (ja) | 化合物半導体スイッチ回路装置 | |
JP2001326334A (ja) | 化合物半導体スイッチ回路装置 | |
EP1198006A2 (en) |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 |
JP2002231897A (ja) | 化合物半導体スイッチ回路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