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99349B - Legged mobile robot, leg structure of legged mobile robot, and mobile leg unit for legged mobile robot - Google Patents
Legged mobile robot, leg structure of legged mobile robot, and mobile leg unit for legged mobile robot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499349B TW499349B TW090128333A TW90128333A TW499349B TW 499349 B TW499349 B TW 499349B TW 090128333 A TW090128333 A TW 090128333A TW 90128333 A TW90128333 A TW 90128333A TW 499349 B TW499349 B TW 49934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oot
- center
- deformation
- robot
- mobile robo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5/00—Manipulators mounted on wheels or on carriag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04—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 G06N3/008—Artificial life, i.e. computing arrangements simulating life based on physical entities controlled by simulated intelligence so as to replicate intelligent life forms, e.g. based on robots replicating pets or humans in their appearance or behaviou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7/00—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 B62D57/0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 B62D57/032—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other propulsion or other ground- engaging means than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alone or in addition to wheels or endless track with ground-engaging propulsion means, e.g. walking member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supporting base and legs; with alternately or sequentially lifted feet or ski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20/00—Machine lear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bot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Description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1) 〔技術領域〕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有至少複數條的可動腳之腳式移動 機器人;特別是關於利用可動腳步行或進行其他的腳式作 業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更詳細上,本發明係關於以Ζ Μ P ( Zero Moment Point )作爲安定度判定規範進行腳式作業時其機體姿勢的安定 控制之腳式移動機器人;特別是關於以較緩慢的取樣周期 依照Ζ Μ P安定判別規範進行機體姿勢的安定控制之腳式 移動機器人。 〔先行技術〕 應用電性或磁性的作用進行近以人類動作之機械裝置 稱爲「機器人」。機器人的語源則源由於斯拉夫語的a R〇B ◦ T A (奴隸機械)〃。日本國中機器人開始普及 則始於1 9 6 0年代末期,大多是工廠中以生產作業自動 化/無人化爲目的之操縱裝置或運送機器人之工業用機器 人(industrial robot) 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最近,有關模擬人類或猿猴等用2腳站立步行之動物 身體結構或動作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已著手開發硏究,提高 對實用化的期待。2腳站立之腳式移動比4腳或6腳式等 不安定且不容易控制姿勢或控制步行,不過在不平整地或 障礙物等的作業路徑上對呈凹凸的步行面或對有段差或階 梯的升降可以與不連續的步行面相對應等,而能實現柔性 移動作業之點則是具優越性。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 499349 A7 _B7 五、發明説明(2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呈現人類身體結構或動作之腳式移動機器人特別稱爲 「人類形狀」或「人類模型」的機器人(humaniod robot) 。人類模型機器人例如可以支援生活,即是可以支援住家 環境其他日常生活上種種場面的人性活動。 人類的作業空間或居住空間幾乎是配合2腳站立步行 的持有人類的身體結構或行爲模式加以形成。換言之,人 類的居住空間對車輪等其他的驅動裝置作爲移動手段之現 有的機械的移動系統存在多種的障礙。因此爲了機械系統 ,即是機械人替代人類的種種作業,進而深入人類的居住 空間,機器人的能移動範圍與人類的移動幾乎相同較爲理 想。此點則爲腳式移動機器人期許實用化的所在。被認爲 爲了提高機器人與人類的住家環境的親和性必須以2腳站 立步行。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有關2腳式腳式移動機器人的姿勢控制或安定步行之 技術已有多數個提案。此處言及之安定的「步行」可以定 義爲「不翻倒,用腳移動」。機器人的姿勢安定控制對避 免機器人翻倒則非常重要。其理由係因翻倒造成機器人中 斷執行中的作業且從翻倒狀態重新站起進行作業耗費相當 多的勞力或時間之故。另外即使機器人本體或與翻倒的機 器人造成衝突之對方側的物體,也會有因翻倒而造成致命 性損傷的危險。因此,腳式移動機器人的設計/開發上, 姿勢安定控制或防止步行時翻倒則爲最重要課題的1種。 有關腳式移動機器人的控制姿勢安定或防止步行時翻 倒大多是以Ζ Μ P ( Zero Moment Point )規範步行安定度的 本紙^度適用中晒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3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判別。Ζ Μ P的安定度判別規範係根據步行系在路面上與 重力及慣性力、以及這些力矩作爲路面對步行系的反作用 之與地面反作用力和與地面反作用力力矩平衡之「達朗貝 爾(D’Alembert )的原理」。力學推論的總結則爲在腳底接 地點與路面所形成支承多角形(即是Ζ Μ P安定領域)的 邊上或其內側,存在傾斜軸及旋轉軸力矩爲零之點,即是 存在「Ζ Μ P ( Zero Moment Point)」。 本說明書中,Ζ Μ P規範係指「在於步行的任何瞬間 ,若是ZMP存在於形成爲腳部與路面之支承多角形的內 側,且作用機器人推向路面的方向之力,則機器人不致翻 倒(機體爲迴轉運動)而能安定地步行」。 依據依照Ζ Μ P規範生成2腳步行模樣,具有可以預 先設定腳底著地點,與路面形狀相對應之足先端的運動學 上的拘限條件容易衡量之優點。另外Ζ Μ Ρ爲安定度判別 規範係指不是以力而是以軌道作爲運動控制上的目標値, 所以技術上實現的可能性提高。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然而,關於Ζ Μ Ρ的槪念以及Ζ Μ Ρ用於步行機器人 的安定度判別規範之點,在於Miomir ¥1^〇1)1^〇¥:^著 LEGGED LOCOMOTION ROBOTS"(力口藤一良P著『步行機器 人人工的腳』(日刊工業新聞社))中已記載。 過去,Ζ Μ Ρ爲安定度判別規範之機器人的姿勢安定 控制或步控制一般是施加校正控制使其再度回到ζ Μ Ρ位 置脫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安定領域。換言之,通常的動作 期間中,ΖΜΡ可以自由移動,不過其移動量超越一定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6 -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4)
領域時開始控制腳部等各關節的驅動而控制事後的Ζ Μ P 位置。 例如,日本專利特開平5 — 3 0 5 5 7 9號公報中所 載述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則是使Ζ Μ Ρ爲零之地面上的點與 目標値致而進行安定步行。 另外,日本專利特開平5 — 3 ◦ 5 5 8 1號公報中所 載述之腳式移動機器人構成爲ΖΜΡ於支承多面體(多角 形)內部,或是著地、離地時Ζ Μ Ρ在離支承多角形的端 部至少具有所一定的空隙之位置。此情況,即使承受外力 等Ζ Μ Ρ也會有一定距離的空間,而提高步行時機體的安 定性。 另外,在日本專利特開平5 — 3 0 5 5 8 3號公報中 ,載示依Ζ Μ Ρ目標位置控制腳式移動機器人的步行速度 之點。即是利用預先所設定的步行模樣/資料,驅動腳部 關節使Ζ Μ Ρ與目標位置一致,並且檢測出上體的傾斜而 依該檢測値變更所設定步行模樣/資料的讀出速度。當踏 到未知的凹凸而前傾機器人時,可以加快讀出速度而恢復 姿勢。另外因Ζ Μ Ρ控制在目標位置,所以即使在兩腳支 持期變更讀出速度也不致造成障礙。 . 另外,日本專利特開平5 — 3 0 5 5 8 5號公報中, 已載示有關依Ζ Μ Ρ目標位置控制腳式移動機器人的傾斜 姿勢之點。即是檢測出Ζ Μ Ρ目標位置周圍的力矩,當力 矩產生時,經驅動腳部使該力矩成爲零而進行安定步行。 上述過機器人的姿勢安定度控制係探索形成腳地接地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7-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點與路面的支持多角形即是Ζ Μ P安定領域的邊上或其內 側傾斜及旋轉軸力矩力成爲零之點設爲基本動作。另外施 加校正控制使Ζ Μ Ρ位置若脫離之Ζ Μ Ρ安定領域仍再度 回到安定領域。 不過Ζ Μ Ρ規範不超過機器人的機體及路面不限於剛 體而能夠假定爲接近(即是作用任何之力或力矩也不變形 或作動)爲前提所能使用的規範。換言之,機器人或路面 不限於剛體而能夠假定爲接近時,例如機器人高速作動而 作用於Ζ Μ Ρ (並進)之力或站腳更換時的衝擊力變大; 機器人自身發生變形或運動時,對於所施加之力不適度管 理機器人的變形量則存在機器人之空間自身變爲不安定; 假設機器人的姿勢滿足Ζ Μ Ρ規範(Ζ Μ Ρ存在於支承多 角形的內側,且機器人作用推向路方向之力)也由於使不 安定的ΖΜΡ安定,而機器人的姿勢變爲不安定。特別是 機器人的重力越低則越對機體發生高速的迴轉運動,而對 實現安定步行造成困難。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1圖及第2圖中分別表示機器人或路面不限制接近 剛體的理想模式的情況、及現實上不是剛體的情況其 Ζ Μ Ρ位置與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其兩者的關係 (即是機器人所持有的Ζ Μ Ρ舉動空間)。 機器人或路面不限制接近剛體的理想情況,在於該 Ζ Μ Ρ舉動空間,如第1圖所示,即使在於所算出的 Ζ Μ Ρ安定領域內的任一 Ζ Μ Ρ位置也不發生變形量(或 運動量)。換言之,即使在於任一的Ζ Μ Ρ位置也不會喪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8-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6) 失機體姿勢的安定性。 不過實際系統中的ζ Μ P舉動空間,機器人或路面並 不是剛體,而是所算出之ΖΜΡ安定領域內,依ΖΜΡ位 置也對機器人產生變形量(或運動量)。第2圖所示之例 則是在於Ζ Μ Ρ安定領域內的略中心附近,因對機器人不 產生變形量(或運動量),所以原來狀態則是機器人不喪 失機體姿勢的安定性。不過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 定領域的中央,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逐漸往負方 向增大。 第1圖及第2圖所示的Ζ Μ Ρ舉動空間係依Ζ Μ Ρ位 置及機體承受地面之與地面反作用力而被定義。此Ζ Μ Ρ 舉動空間中機器人其變形量(或運動量)的正負,負爲產 生使Ζ Μ Ρ移動到安定領域的邊緣之空間畸變的方向,正 爲產生使Ζ Μ Ρ移動到安定領域的中心之空間畸變的方向 。因此,如第2圖所示,隨著ΖΜΡ位置偏離ΖΜΡ安定 領域的中央,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往負方向逐漸 增大係在Ζ Μ Ρ安定領域內,並且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 邊緣逐漸變形,不久造成機體翻倒。 因而計算上機器人的ΖΜΡ位置即使在於ΖΜΡ安定 領域內也必須隨時執行機體姿勢的控制使其回到Ζ Μ Ρ安 定領域的中心。此樣Ζ Μ Ρ不斷地回到中心之控制方式的 代表例稱爲「倒立鐘擺」。不過此情況,必須進行高速( 即是取樣周期極短)的控制,爲了姿勢控制而增大計算機 的負荷。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訂-I n ϋ I I-I n 1— r— · -9- 499349 A7 ___B7 五、發明説明(7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也就是Ζ Μ P安定度判別規範不超過機器人或路面爲 剛體之現實上含有不易滿足的前提條件的理想環境下實現 步行爲目標之安定度判別規範。因此,爲了在人類的居住 環境自律性繼續安定的作動步行,必要硏討考慮到Ζ Μ Ρ 其存在空間的安定性之機器人系統構成方法。 另外腳式移動機器人其腳式作業時的安定性/控制性 ,不只是受到步態即是受到四肢的動作模樣的影響,步行 等進行腳式作業受到地面、路面狀況的影響。其理由係腳 接觸路面時隨時都會受到與路面的反作用力之故。另外與 路面的反作用力特別是步行等的腳式作業中行進腳著地時 形成很大的衝撃力;依狀況該衝擊力成爲外擾力而使機器 人的姿勢不安定。 換言之,爲使2腳步行等的腳式移動機器不破壞姿勢 進行步行等的腳式作業,即使著地時也保持安定的姿勢熟 悉地面;當接地時儘可能使承受與路面的反作用力減低較 爲理想。另外與路面接觸之腳板的腳底構造對於機器人與 其接地面成立良好的關係則爲極度重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例如,著地時爲了緩和受到地面的衝撃,在腳.部的腳 背面裝著彈性體在於業已普遍應用。 當接地時承受與地面的反作用力時,在機器人的機體 ,例如施加旋轉軸迴轉傾斜軸迴轉等種種的外擾。以前進 步行爲前題所構成之腳式移器人時,前後方向具有多種的 移動自由度;對行進方向的外擾即是對傾斜軸迴轉的外擾 能較容易處置。他者對使機體往橫方向搖動所作用之旋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10- 499349 A7 _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8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軸迴轉的外擾則減低全能性。不過利用腳背的彈性體緩和 路面的衝擊力只能達到吸收各軸迴轉的衝擊力,而不能恢 復路面接地時或其他的外擾所喪失機體的姿勢安定性。即 是緩和接地時的衝擊,結果仍會導致機體翻倒。此樣的情 狀,Ζ Μ P位置開始脫離Ζ Μ P安定領域而施加ζ Μ P的 校正控制之事後的控制則是有一定限度。 另外,Ζ Μ Ρ的探索也就是指針的2腳步行的機體, Ζ Μ Ρ軌道通過左右兩腳之間(即是各別的腳內側)。再 則機體進行前進運動的結果:Ζ Μ Ρ軌道往一腳的外側移 動,他腳朝向前述一腳的更外側踏出則無法維持姿勢安定 性。此前進運動係爲他腳與一腳交叉之腳部動作,也是左 右腳部彼此間相互干涉,物理上/機構學上極困難實現的 動作。 另外,2腳的腳式移動機器人,一般是根據人或猴等 的身體結構,以前進運動爲基調加以設計’所以對前後方 向的外擾具有優良的完整性,對於橫方向的外擾則爲較低 的完整性。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不過只經由機體的動作控制實現腳式作業時的姿勢安 定性,由於控制器的運算速度或控制對象的回應速速以及 其他的問題尙未解決所以仍有困難。即是ζ Μ ρ位置開始 脫離Ζ Μ Ρ安定領域而施加Ζ Μ Ρ的校正控制之事後控制 則是有一定的限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11 -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9)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的目的係爲提供以Ζ Μ P ( Zero Moment Point ) 作爲安定度判定規範適度進行腳式作業時其機體的姿勢安 定控制之優良腳式移動機器人。 本發明的另外目的係爲提供能以較緩慢的取樣周期依 Ζ Μ P安定度判別規範適度進行機體的姿勢安定控制之優 良腳式移動機器人。 本發明的另外目的係爲提供形成人類的居住環境中自 律性繼續安定的動作步行之Ζ Μ Ρ舉動空間之優良腳式移 動機器人。 本發明的另外目的係爲提供能緩和接地時承受路面的 衝擊力,並且能恢復已喪失機體的姿勢安定性之腳式移動 機器人的可動腳單元其足部的平面足構造。 本發明的另外目的係爲提供不單是依賴機器人機體的 動作控制且能容易地維持姿勢安定性所構成之優良腳式移 動機器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發明的另外目的係爲提供經強代對橫方向的外擾之 穩健性就能容易地維持姿勢安定性所構成之優良腳式移動 機器人。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及作用〕 本發明係針對上述課題,其第1重點爲具備2條以上 的可動腳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特徵爲: 具備控制以機體的傾斜軸力矩及旋轉軸力矩爲零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12-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10) Ζ Μ P的位置與機體承受地面之與地面反作用力所定義的 Ζ Μ Ρ舉動空間之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預先對Ζ Μ Ρ舉動空 間施加一定的畸變或一定的特性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先行技術〕中已說明過之Ζ Μ Ρ安定度判別規範, 不超過只在機器人的機體及路面不限於剛體而能假定爲接 近時能夠使用的規範。即是因不能假定爲機器人或路面不 限於副體而爲接近剛體,所以對所施加之力不以適切且較 短的取樣周期管理機器人的變形量,則在於Ζ Μ Ρ的空間 自體變爲不安定;假設即使機器人的姿勢滿足Ζ Μ Ρ安定 度判別規範,也爲了使不安定的Ζ Μ Ρ安定,而機器人的 姿勢變爲不安定。 因此本發明第1重點之腳式移動機器採用Ζ Μ P ( Zero Moment Point)作爲姿勢的安定度判別規範,也是採用持有 考慮到機器人機體的變形量或運動量經加以安定之Ζ Μ P 的存在空間之機器人系統構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即是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預先在ζ Μ Ρ舉 動空間施加畸變使其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從前述可動腳的 腳底接地點與路面所形成之由支持多角形所形成之Ζ Μ Ρ 安定領域的中央偏ΖΜΡ位置而ΖΜΡ位置移到前述之 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央之機體的變形量或運動量。因此形 成爲容易維持機體的姿勢安定性之構造。或者是前述 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依前述與地面反作用力施加前 述機窃1人的變形S或運動量的大小、或是變化方向之一*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 — -13- 499349 A7 _;_ B7 五、發明説明(11) 的特性亦可。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第1重點之腳式移動機器人,並不是ZMP位 置移動量超過一定的領域才開始事後的校正控制,而是預 先施加使機器人的姿勢安定之空間畸變,所以即使機體的 控制機構未持有充足的回應速度,也能對外擾等達到較高 的穩健性。 此處,前述Ζ Μ P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使其在於前述 Ζ Μ Ρ安定領域的略中心設定機體其變形量或運動量的極 小點亦可。此種情況,因隨時姿勢安定的方向產生機體的 變形量或運動量,所以保持姿勢安定變容易。另外即使爲 較低的取樣周期也能進行充分的姿勢安定控制。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外,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使其在於前述 Ζ Μ Ρ安定領域的略中心設定機體其變形量或運'動量的極 小點,並且在接近前述Ζ Μ Ρ安定領域的境界附近設定機 體變形量或運動量的極大點亦可。此種狀況,夾隔在極大 點的領域,則因產生機器人其機體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使 Ζ Μ Ρ位置隨時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所以保持姿 勢安定性變容易;另外即使爲較低的取樣周期也能進行充 分的姿勢安定控制。對於此點,從超過極大點的時間點’ 因產生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外側之變形量或 運動量,所以機器人從「姿勢安定模式」轉變爲「翻倒模 式」。 另外,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單腳支 持後期的站立腳,於與行方向成正交的方向施加:當與地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14- 499349 A7 B7 _ 五、發明説明(12) 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者Ζ Μ P位置偏離ζ Μ P安定 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 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地面反作用力 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 運動量之空間畸變亦可。另外,於行進方向施加:當地面 排斥力減少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 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 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 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 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 此種情況,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Ζ Μ Ρ ·位置移到 機體的內側時單腳支持後期的站立腳朝向內側向側彎曲並 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該站立腳朝向外側彎曲, 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機 體的內側時該站立腳朝向外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 體的外側時該站立腳朝向內側彎曲。另外,當與地面反作 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該站立腳朝向 前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該站立腳朝向 後方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該站立腳朝向後彎曲並且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該站立腳朝向前方彎曲。 另外,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單腳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5 -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持後期的體幹部,於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施加:當與 地面反作用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P位置偏離ζ Μ P安定領 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 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 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 運動量之空間畸變亦可。另外,於行進方向施加:當地面 排斥力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 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置脫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 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 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 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亦可。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種情況,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 到機體的內側時體幹部朝向內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 機體的外側時體幹部朝向外側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 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幹部朝 向外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體幹部朝向 內側彎曲。另外,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 到機體的前方時體幹部朝向前方彎曲並且由Ζ Μ Ρ位置移 到機體的後方時體幹部朝向後方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 作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體幹 部朝向後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體幹部 朝向前方彎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16-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4) ----------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另外,前述ζ Μ P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兩腳支 持期的站立腳,於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施加:當與地 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 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 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 力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 而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 量或運動量之空間之空間畸變亦可。另外,於行進方向施 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 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置脫離Ζ Μ Ρ安定 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 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生隨著ΖΜΡ位置脫離ΖΜΡ安定 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冲心之機 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亦可。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種情況,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 機體的內側時兩腳支持期的站立腳朝向側彎曲並且Ζ Μ Ρ 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該站立腳朝向外側彎曲’不過逐漸 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 側時該站立腳朝向外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動機體的外 側時該站立腳朝向內側彎曲。另外,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 時,ΖΜΡ位置移動機體的前方時該站立腳朝向前方彎曲 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該站立腳朝向後方彎曲 ,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 到機體的前方時該站立腳朝向後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15) 到機體的後方時該站立腳朝向前方彎曲。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另外,前述Ζ Μ P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兩腳支 持期的體幹部,於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施加:當與地 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著ΖΜΡ位置偏離ΖΜΡ安定 領域的中心而朝向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 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板反作 用力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脫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 心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 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亦可。另外,於行進方向施加:當 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 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置脫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 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 作用力增大,產生隨著ΖΜΡ位置偏離ΖΜΡ安定領域的 中心而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 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亦可。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種情況,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 到機體的內側時體幹部朝向內側彎曲並且ΖΜΡ位置移到 機體的外側時體幹部朝向外側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 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體幹部 朝向外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體幹部朝 向內側彎曲。另外,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 Ζ Μ Ρ位置 移到機體的前方時體幹部朝向前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 到機體的後方時體幹部朝向後方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 作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體幹 -1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丨0、〆297公釐)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6) 部朝向後方彎曲並且Ζ Μ P位置移位機體的後方時體幹部 朝向前方彎曲。 另外,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單腳支 持前期的站立腳,於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施加··當與 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 定領域的中心而偏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 的方向之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 ,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Ζ Μ Ρ位置偏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 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亦可。另外,於行進方向施加:與地 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女疋 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 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排斥力 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 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亦可。 此種狀況,當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 機體的外側時單腳支持前期的站立腳朝向外側彎曲並且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該站立腳朝向內側彎曲,不 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機 體的外側時該站立腳朝向內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 體的內側時該站立腳朝向外側彎曲。另外,當與地面反作 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該站立腳朝向 前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該站立腳朝向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装--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Τ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9- 499349 A7 B7___ 五、發明説明(17) 後方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Ζ Μ P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該站立腳朝向方彎曲並且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該站立腳朝向前向彎曲。 另外,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單腳支 持前期的體幹部,於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施加:當與 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 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 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 用力增大,產生隨著ΖΜΡ位置偏離ΖΜΡ安定領域的中 心而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 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亦可。另外,於行進方向施加: 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 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 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 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生隨著ΖΜΡ位置作離ΖΜΡ安定 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 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亦可。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種的狀況,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 移到機體的外側時體幹部朝向外側彎曲並且ΖΜΡ位置移 到機體的內側時體幹部朝向內側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 作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體幹 部朝向內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體幹部 朝向外側彎曲。另外,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 ζ Μ ρ 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體幹部朝向前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20 -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8)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置到機體的後方時體幹部朝向後方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 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P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體 幹部朝向後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體幹部 朝向前方彎曲。 另外,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由略平板狀的平 面足框、及配置在前述平面足框的底面之由初期變形量較 大的領域和之後的變形量較小的領域所形成的持有非線形 彈性特性之足底緩衝體、及裝設在前述平面足框上面的略 中央之用來連結前述腳式移動機器的作動腳之腳腕連結部 所構成之各可動腳的足部構造亦可。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樣經使用持有非線性變形特性之足底緩衝體,首先 與路面開始接觸則足底緩衝體開始變形,所以能期許充足 的緩衝作用。另外,進而變形行進則依非線性特性減少每 個施加負荷的變形量,所以不致因過度變形而造成足底不 安定。換言之,由於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由足部 構造所構成,因而可以施加持有使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 安定領域的內側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產生的空間畸 變之Ζ Μ Ρ舉動空間。 另外,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由實現前述可動 腳的關結自由度之1個以上的關節致動器、及由前述腳式 移動機器人的機體內側支持前述關節致動器之持有第1剛 性之內側支持體、及由前述腳式移動機器人的機體外側支 持前述關節致動器的持有比第1剛性還大的第2剛性之外 側支持體所構成之各可動腳的腳部構亦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21 -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9)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由於且備由此種腳部構造所形成之Ζ Μ P舉動空間控 制手段,因而即使機器人的機體發生未預期的外擾時’也 能加以作用使Ζ Μ Ρ不易移動到機體的外側,即是不易移 動到不踏地面的相反側。此結果:腳式移動機器人全體’ 因強化對橫方向外擾之穩健性,所以機體的姿勢安定化控 制顯著變容易。換言之,由於外擾因而經誘導使Ζ Μ Ρ移 動到機體的內側,即是移動到不踏地面之側。即是能夠在 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使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 內側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產生之空間畸變。例如’ 腳式移動機器人,當由於未預期的外擾而朝向不踏地之側 ,即是朝向左右兩腳之間移動Ζ Μ Ρ時,使擺動腳高速地 著地就能使安定領域倍增,而能容易地防止翻倒。 另外,本發明的第2要點爲至少具備複數條可動腳之 用於腳式移動機器人的足部構造;其特徵爲: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具備:配置在前述平面足框的底面之由初期變形量較 大的領域和之後變形量較小的領域所形成之持有非線性特 性之足底緩衝體、及裝設在前述平面足框上面的略中央之 連結前述腳式移動機器人的作動之腳腕連結部而構成之用 於腳式移動機器人的足部構造。 前述足底緩衝體例如將高度不同的2個以上的足部構 造裝設在前述平面足框底面的一定部位而構成。經組合高 度不同的緩衝構件,就能較容易地實現足底緩衝體的非線 性變形特性。 此樣經使用持有非線性變形特性之足底緩衝體,首先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22-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2Q)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與路面開始接觸則足體緩衝體開始變形,所以能期許充足 的緩衝作用。另外更加地變形行進則由於非線性特性而逐 漸減少每個施加負荷的變形量,所以不致由於過度變形而 造成足底不安定。換言之,依據本發明的第2要點之用於 腳式移動機器人的足部構造,可以施加產生使Ζ Μ P位置 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內側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的 持有空間畸變之Ζ Μ Ρ舉動空間。 另外,前述足底緩衝體分別裝設在前述平面足框其底 面的內側以及外側亦可。此種情況,使其分別裝設在前述 平面足框其內側以及外側,且設定外側比內側還高之足底 緩衝體的彈性係數。 內側與外側其足底緩衝體之變形特性的不同,因而當 施加較高的衝擊力時,內側足底緩衝體更深陷入·。此結果 :搭載在此平面足框上之腳部單元朝向機器人的機體內側 ,-即是朝向中心側(未踏地側)傾斜;使機器人的Ζ Μ Ρ 朝向機體的內側同時使其往擺動腳著地就使安定領域倍增 的方向移動,而能達到使姿勢的安定/控制性提高的效果 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外,前述平面足框,比前述腳式移動機器人的傾斜 軸迴轉還更加強化旋轉軸迴轉的剛性亦可。例如,在平面 軸框的上面及/或底面的一定部位設置凹部,就能比前述 腳式移動機器人的傾斜軸迴轉還更加強化旋轉軸迴轉的剛 性。 2腳站立式樣的腳式移動機器,一般Ζ Μ Ρ的存在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23-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2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圍板方向(滾轉軸迴轉方向)比步行方向,即是比前後方 向(傾斜軸迴轉方向)還窄。換言之,由於對旋轉軸迴轉 的外擾之穩健性較低,因而對橫方向即是對旋轉軸迴轉要 求非常高的控制精度。依據本發明的足部構造,可以強化 旋轉軸迴轉的剛性,而可以達到使其顯著提高對橫方向的 外擾之穩健性的效果。此結果:2腳站立步行機器人的姿 勢安定控制變爲容易。 另外’本發明的第3要點爲具備至少1組之左右的可 動腳單元而進行腳式作業之式樣的腳式移動機器;其特徵 爲· 具備:實現前述可動腳的關節自由度之1個以上的關 節致動器、及由前述腳式移動機器人的機體內側支持前述 關節致動器的持有第1 ‘剛性之內側支持體、及由·前述腳式 移動機器人的機體外側支持前述關節致動器的持有比第1 剛性還大的第2剛性之外側支持體而構成之腳式移動機器 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依據本發明第3要點之腳式移動機器人,關於左右各 別的可動腳單元,採用其外側支持體及內側支持體兩者的 剛性互不相同之構造,即是採用比內側支持體還強化外側 支持體的剛性(特別是彎曲剛性)之構造。經採用此種的 構成,即使爲機器人的機體發生未預期的外擾時,也可以 加以作用使Ζ Μ P不易移到機器的外側,即是不易移到未 踏地的相反側。此結果:腳式移動機器人全體,因強化對 橫方向的干擾之穩健性,所以機體的姿勢安定化控制顯著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24- 499349 A7 _________Β7 五、發明説明(22) 變容易。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換言之’依據本發明的第3要點,由於外擾而經誘導 使Ζ Μ Ρ移動到機體的內側,即是移到不踏地側。即是可 以在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使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 域的內側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產生。例如,腳式移 動機器人,當由於未預期的外擾而朝向未踏地側,即是朝 向左右兩腳之間移動Ζ Μ Ρ時,經高速使擺動腳著地就能 使安定領域倍增,而可以容易防止翻倒。 此處,第2剛性若爲第1剛性之1 . 2倍以上的彎曲 剛性較理想。換言之,第2剛性若爲第1剛性的1 . 5〜 2 . 〇倍程度則更加理想。 此第1剛性與第2剛性的不同係由於前述內側支持體 與前述外側支持體其肉厚的不同而被實現。 或者是第1剛性與第2剛性的不同係由於前述內側支 持體與前述外側支持體其形狀的不同而被實現。 或者是是第1剛性與第2剛性的不同係由於利用強度 不同的素材構成前述內側支持體及前述外側支持體也被實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外,前述可動腳的關節自由度至少包含大腿部旋轉 軸以及膝關節旋轉軸迴轉的自由度亦可。進而具備用來連 結平面足之腳腕關節的自由度亦可。 另外,本發明的第4要點爲用於對進行腳式作業的腳 式移動機器人進行左右的組合之可動腳單元,其特徵爲: 具備:實現前述可動腳的關節自由度之1個以上的關 本紙張凡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25- 499349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23)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節致動器、及由前述腳式移動機器的機體內側支持前述關 節致動器的持有第1剛性之內側支持體、及由前述腳式移 動機器人的機體外側支持前述關節致動器的持有比第1剛 性還較大的第2剛性之外側支持體所構成之用於腳式移動 機器人的可動腳單元。 針對左右1組搭載本發明第4要點的可動腳單元之腳 式移動機器人,形成爲左右各別的可動腳單元之外側支持 體與內側支持體其剛性不同之構造,即是形成爲比內側支 持體還強化外側支持體的剛性(特別是彎曲剛性)之構造 。因此,即使機器人的機體發生未預期的外擾時,也能加 以作用使Ζ Μ P不易移到機體的外側,即是不移到未踏地 的相反側。此結果:腳式移動機器人全體,因強化對橫方 向的外擾之穩健性,所以機體的姿勢安定化控制顯著變容 易。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換言之,依據本發明的第4要點,由於外擾而誘導使 Ζ Μ Ρ移到機體的內側,即是移到不踏地側。即是可以在 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內 側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產生之空間畸變。例如’搭 載該可動腳單元之腳式移動機器人,當由於未預期的外擾 而朝向未踏地側,即是朝向左右兩腳之間移動Ζ Μ Ρ時’ 經高速使擺動腳著地,就能使安定領域倍增,而可以容易 地防止翻倒。 此處,第2剛性若爲第1剛的1 . 2倍以上之彎曲剛 性較理想。換言之,第2剛性若爲第1剛性的1 .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26- 499349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24) 2 . 0倍程度則更理想。 此第1剛性與第2剛性的不同係由於前述內側支持體 與前述外側支持體其肉厚的不同的被實現。 或者是第1剛性與第2剛性的不同係由於前述內側支 持體與前述外側支持體其形狀的不同而被實現。 或者是第1剛性與第2剛性的不同係由於利用強度不 同的素材構成前述內側支持體及前述外側支持體也被實現 〇 另外,前述可動腳的關節自由度至少含有大腿部旋轉 軸以及膝關節旋轉迴轉的自由度亦可。進而具備用來連結 平面足之腳腕關節的自由度亦可。 本發明另外其他的目的、優點,根據後述本發明的實 施形態或所附的圖面經更詳細的說明就能明白。 〔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A .機器人的構成> 第3圖及第4圖中表示從前方及後方觀看本發明實施 形態之「人類形狀」或「人類模樣」的腳式移動機器人 1 0 0站立的樣子。如同圖示,腳式移動機器人1 〇 〇由 體幹部1 0 1、及頭部1 0 2、及左右的上肢部1 〇 3、 及進行腳式移動之2腳的下肢部1 0 4、及統一控制機體 的動作之控制部1 0 5等所構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 -27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1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2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左右各別的下肢1 0 4以大腿部及膝關節及脛部及腳 腕及平面足等所構成,利用臀關節連結到體幹部的略最下 端。另外,左右各個的上肢以上腕、肘關節、前腕所構成 ,利用肩關節連結到體幹部上方的左右各側緣。另外’頭 部手頸關節連結到體幹部的略最上端中央。 控制部1 0 5爲搭載處理構成此腳式移動機器人 1 0 0之各關節致動器的驅動控制或各感測器(後述)等 送旳外部輸入之控制器(主控制部)、或是電源電路以及 其他周邊機器類之筐體。控制部包含遠距離操作用的通訊 介面或通訊裝置亦可。另外,第3圖及第4圖所示之例子 則是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0將控制部背負在背部,不過控 制部的設置處所並沒有特別的限定。 此樣所構成之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0,經由控’制部 1〇5之全身協調性的動作控制就能實現2腳步行。一般 是經反覆分割成之以下所示的各動作期間之步行周期而進 行上述2腳步行。即是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右腳上提之左腳的單腳支持期 (2 )右腳接地之兩腳支持期 (3 )左腳上提之右腳的單腳支持期 (4 )左腳接地之兩腳支持期 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0之步行控制系經預先計劃下肢 的目標軌道,在於上述的各期間進行計劃軌道的修正而加 以實現。即是兩腳支持期則是停止下肢軌道的修正後,應 本^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X297公釐) ' -28 -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2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用對計劃軌道的總修正量而以一定値修正腰的高度。另外 ,單腳支持期則是生成修正軌道使已修正過之腳的腳腕與 腰的相對位置關係回歸到計劃軌道。具體的修正係用5次 多次式的補間計算行使其對Ζ Μ P的偏差縮小之位置、速 度以及加速度成爲連續。 第5圖中以模式表示此腳式移動機器人1 〇 〇所具備 的關節自由度構成。如同圖所示,腳式移動機器人1 〇 〇 係爲由包括2支腕部和頭部1之上支、及實現移動動作之 2支腳部所形成之下肢、及連結上肢與下肢之體幹部等所 構成之複個肢體之構造體。 支持頭部1之頸關節具有稱頸關節偏離軸2及頸關節 傾斜軸3及頸關節旋轉軸4之3自由度。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外,各腕部由肩關節傾斜軸8及肩關節旋轉軸9及 上腕偏離軸1 0及肘關節傾斜軸1 1及前脘偏離軸1 2及 手腕關節傾斜軸1 3及手腕關節旋轉軸1 4及手部1 5等 所構成。手部1 5實際上爲含有複數根手指之多關節/多 自由度構造體。只不過手部1 5的動作,因較少幫助或影 響於機器人1 0 0的姿勢控制或步行控制,所以本說明書 則假定爲零自由度。 另外,構成下肢之各個腳部由臀關節偏離軸1 6及臀 關節傾斜軸1 7及臀關節旋轉軸1 8及膝關節傾斜軸1 9 及腳腕關節傾斜軸2 0及腳腕關節旋轉軸2 1及足部2 2 等所構成。人體的足部2 2實際上爲包含多關節/多自由 度的足底之構造體,不過本實施形態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慶) -29-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27) 1 0 0的足底爲零自由度。因此各腳部以6自由度所構成 〇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綜合上述,本實施例之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0全體’ 合計具有3 + 7><2 + 3 + 6父2 = 3 2自由度。只不過休 閑用的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0並不一定侷限於3 2自由度 。當然可以依設計/製作上的規範條件或要求規格適度增 減自由度,即是適度增減關節數。 上述過的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0所持有之各自由度實 際上用致動器加以組裝。因要求對2腳步行之不安定構造 體進行姿勢控制、外觀上排除多餘的膨脹而近似人類的自 然形狀等,所以致動器爲小型且輕量較理想。本實施例貝f] 是搭載以齒輪直結型且伺服器控制系單晶片化而內藏於馬 達/單元的式樣之小型A C伺服器/致動器。然丽,有關 此種的A C伺服器/致動器,例如在本案已讓渡之日本專 利特開2 0 0 0 - 2 9 9 9 7 0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願 1 1 — 33386號)中已載示。 第6圖中以模式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0 0的控制系統構成。如同圖所示,該控制系統由動態 反應使用者輸入而掌理情緒判斷或感情表現之思考模組 2 0 0、及控制關節致動器的驅動等機器人的全身協調運 動之運動控制模組3 0 0所構成。 思考控制模組2 0 0係爲進行由執行關於情緒判斷或 感情表現的運算處理之C P U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211、或 RAM( R a n d o m A c c e s s M e o m e r y ) 2 1 2、 本紙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0-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28)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R〇M ( Read Only Memoery ) 2 1 3以及外部記憶裝置( 硬碟驅動器等)2 1 4所構成之能夠執行模組內自行完結 的處理之獨立驅動型的資訊處理裝置。 思考控制模組2 0 0係爲由執行關於情緒判斷或感情 表現的運算處理之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2 1 1 、或R A Μ 2 1 2、R〇Μ 2 1 3以及外部記憶裝置(硬 碟驅動器等)2 1 4所構成之能夠進行模組內自行完結的 處理之獨立的資訊處理裝置。 思考控制模組2 0 0則是根據從畫像輸入裝置2 5 1 所輸入的視覺資料或從聲音輸入裝置2 5 2所輸入的聽覺 資料等從外界的刺激,決定腳式移動機器1 〇 〇現在感情 或意思。進而對運動控制模組3 0 0發出指令使其執行依 意思決定的動作或行動順序,即是執行四肢的運動。 此外運動控制模組3 0 0係爲由控制機器人1 〇 〇的 全身協調運動的CPU3 1 1、或RAM3 1 2、ROM 3 1 3以及外部記憶裝置(硬碟驅動器等)3 1 4所構成 之能夠進行模組內自行完結的處理之獨立驅動型的資訊處 秦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理裝置。外部記憶裝置3 1 4例如可以儲存依離線所算出 的步行圖案或Ζ Μ P目標軌道、其他的行動計劃。 運動控制模組3 0 0中,實現分散在機體人1 0 0全 身的各個關節自由度之各關節致動器(參照第5圖)、測 量體幹部的姿勢或傾斜之姿勢感測器3 5 1、偵出左右足 底的離地或著地之接地確認感測器3 5 2或3 5 3、管理 蓄電池等的電源之電源控制裝置等各種的裝置,經由匯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31 -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29) 一 排/介面3 0 1加以連接。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思考控制模組2 0 0及運動控制模組3 0 0,架構在 共通平台上’兩者間介由匯流排/介面2 0 1和3 0 1相 互連接。 運動控制模組3 0 0則控制實現思考控制模組2 0 0 所指示的行動之各關節致動器所形成之全身協調運動。即 是C Ρ ϋ 3 1 1將依思考控制模組2 0 0所指示的行動之 動作模樣從外部記憶裝置3 1 4取出,或是內部生成動作 模樣。然後C P U 3 1 1根據所指定的動作模樣設置足部 運動、ΖΜΡ軌道、體幹運動、上肢運動、腰部水平位置 及高度等,並且將指示根據這些設定內容的動作之指令値 傳送到各關節致動器。 另外,C P U 3 1 1依姿勢感測器3 5 1的'輸出訊號 偵出機器人1 0 0其體幹部位的姿勢或傾斜,並且依各接 地確認感測器3 5 2和3 5 3的輸出訊號偵出各可動腳是 否爲擺動腳或站立腳的其中1種狀態,而能適應地控制腳 式移動機器人1 0 0的全身協調運動。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外,C P U 3 1 1控制機體的姿勢或動作使Ζ Μ Ρ 位置隨時都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 進而,運動控制模組3 0 0,何種程度發現依思考控 制模組2 0 0所決定的意思之行動,即是將處理的狀況回 送到思考控制模組2 0 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32-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3Q) < B ·機器人的姿勢控制>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大多數腳式移動機器人採用以ZMP ( Zero Moment Point )作爲步行的安定度判別規範。 Ζ Μ P之安定度判別規範係依據步行系對路面之重力 和慣性力、以及此2力的力矩作爲路面對步行系的反作用 之與地面反作用力、以及平行與地面反作用力之「達朗貝 爾的理論」;設定爲「在於步行的所有瞬間,若是ζ Μ Ρ 存在於足部與路面所形成之支持多角形的內側,且作用機 器人推向路面之力,則機器人不會翻倒(機體迴轉運動) 而能安定地步行」。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Ζ Μ Ρ用於安定度判別規範之機器人的姿勢安定度控 制係以在足底接地點與路面所形成之支持多角形的內側探 索傾斜軸和旋轉軸力矩成爲零之點爲根本。依根'據Ζ Μ Ρ 安定度判別規範之足步行模樣生成,具有能夠預先設定腳 底著地點’易於考慮到依路面形狀之足尖的運動學拘束條 件等的優點。另外Ζ Μ Ρ安定度判別規範係指採行不是力 而是軌道作爲運動控制上的目標値,所以技術上提高實現 可能性。 不過如同「先行技術」中已說明過,Ζ Μ Ρ規範不超 過只在機器人的機體及路面不限於剛體但能假定爲接近時 能適用的規範。即是機器人或路面不限於剛體但不能假定 爲接近時,例如,機器人高速地作動而作用於Ζ Μ Ρ (並 進)之力或站立腳替換時的衝撃變大;機器人自身產生變 形或運動時,不適切管理相對於所施加的力之機器人的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33-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3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形量,存在Ζ Μ P之空間自體變爲不安定;假設即使機器 人的姿勢滿足Ζ Μ Ρ安定度判別規範,爲了找出不安定的 Ζ Μ Ρ位置,機器人的姿勢也變爲不安定。 另外,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而開始施加校 正控制之事後的控制,則充分的速度不能回應,對於外擾 等的穩健性並不高。 因而本實施形態,採用持有衡量機器人其機體的變形 量或運動量所安定的Ζ Μ Ρ舉動空間之機器人系統構成。 Ζ Μ Ρ舉動空間以Ζ Μ Ρ位置及機體承受地面的與地面反 作用力加以定義,不過本實施形態則是在Ζ Μ Ρ舉動空間 預先施加一定的畸樊或一·定的特性使其產生機體安定的變 形量或運動量。 因此並不是Ζ Μ Ρ位置的移動量超過一定的'領域而開 始事後的校正控制,而是預先施加安定機器人姿勢之空間 畸變,所以即使機體的控制機構未持有充足的回應速度, 也能對外擾等達到較高的穩健性。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處,機器人其變形量(或運動量)的正負,負爲使 Ζ Μ Ρ移到安定領域邊緣之空間畸變產生之方向,正爲使 Ζ Μ Ρ移到安定領域中心之空間畸變產生之方向。 第7圖中表示呈現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與Ζ Μ Ρ 位置的關係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 同圖所示之例子則是Ζ Μ Ρ舉動空間以拋物線或圓弧 所呈現之非線性曲線所構成。另外包含不連續點或變曲黑占 (未圖不)亦可。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34- 499349 A7 ___ _B7 五、發明説明(32)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針對Ζ Μ P位置爲ζ Μ P安定領域內的略中央附近, 因對機器人較大的變形量(或運動量)未發生,所以原來 的狀態下機器人不會喪失機體的姿勢安定性。 另外,隨著ΖΜΡ位置偏離ΖΜΡ安定領域的中央, 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朝正方向逐漸增大。因此使 Ζ Μ Ρ移到安定領域中心的空間畸變產生之作用運作,所 以仍然容易維持機體的安定性。 另外,第8圖中表示呈現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與 Ζ Μ Ρ位置的關係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其他構成例。 同圖所示的例子則是Ζ Μ Ρ舉動空間以Ζ Μ Ρ安定領 域的略中央附近之線性直線及其左右兩所連接之非線性曲 線所構成,直線與曲線之間包括不連續點。另外包含變曲 黑占(未圖示)亦可。 Ζ Μ Ρ位置爲Ζ Μ Ρ安定領域的略中央附近,因對平 坦即是對機器人較大的變形量(或運動量)未產生,所以 原來的狀態下機器人不會喪失機體的姿勢安定性。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外,Ζ Μ Ρ位置脫離平坦的領域則機器人的變形量 (或運動量)朝正方向急遽增大。因此因使ΖΜΡ移到安 定領域中心的空間畸變產生之作用運作,所以即使沒有積 極的運動控制,也容維持機體的姿勢安定性。 另外,第9圖中表示呈現機器的變形量或運動量與 Ζ Μ Ρ位置的關係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另外構成例。 同圖所示的例子則是Ζ Μ Ρ舉動空間’連結複數條的 線性直線所構成,包含複數個不連續點。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35-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3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ζ Μ P位置爲Ζ Μ P安定領域的略中央附近,則是依 離Ζ Μ Ρ中央位置的距離,以逐漸朝正方向增大機器人的 變形量(或運動量)之傾斜較緩和的直線,形成Ζ Μ Ρ舉 動空間。另外,在離Ζ Μ Ρ中央位置的距離到達一定値的 時間點,依離Ζ Μ Ρ中央位置的距離,以急遽朝正方向增 大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傾斜較激烈的直線,形 Ζ Μ Ρ舉動空間。 圖示之例,ΖΜΡ位置爲ΖΜΡ安定領域的略中央附 近,則使Ζ Μ Ρ移到安定領域中心的空間畸變產生之較弱 的作用運作’並且偏離Ζ Μ Ρ中央位置的一*定距離之時間 點’則使Ζ Μ Ρ移到安定領域中心的空間畸變產生之較強 的作用運作。因此即是沒有積極的運動控制,也同樣地容 易維持機體的姿勢安定性。 另外,第1 0圖中表示呈現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 與Ζ Μ Ρ位置的關係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另外構成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同圖所示的例子則是Ζ Μ Ρ舉動空間以非線性曲線所 構成,在Ζ Μ Ρ安定領域的略中央位置持有極小點,並且 在Ζ Μ Ρ安定領域的境界附近具有極大點。 針對此樣的Ζ Μ Ρ舉動空間,Ζ Μ Ρ位置爲左右極大 點的內側,則因依離Ζ Μ Ρ中央位置的距離而機器人的變 形量(或運動量)朝正方向增大,所以形成容易維持機體 的姿勢安定性之姿勢安定模式。 他者,Ζ Μ Ρ位置爲左右極大點的外側,則機器人的 變形量(或運動量)逐漸減小,使Ζ Μ Ρ移到安定領域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36-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34) 心的空間畸變逐漸降低。此結果··機體容易喪失姿勢的安 定性,而形成翻倒模式。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另外,第1 1圖中表示呈現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 與Ζ Μ P位置的關係之ζ Μ P舉動空間的另外構成例。 同圖所示的例子則是連結複數個線性直線所構成’包 含複數個不連續點。Ζ Μ Ρ安定領域的略中央附近’則依 離Ζ Μ Ρ中央位置的距離,以逐漸朝負方向增大機器人的 變形量(或運動量)之傾斜較緩和的直線,形成ζ Μ ρ舉 動空間。另外,在離Ζ Μ Ρ中央位置的距離達到一定値的 間點,變爲平坦。 此情況的Ζ Μ Ρ舉動空間,即使在於Ζ Μ Ρ安定領域 內的任何位置,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也只往負方 向作用,ΖΜΡ位置偏離其中央位置一定程度以上,則使 ΖΜΡ移到安定領域外之空間畸變成爲一定量。因此雖然 不安定但也能當作控制較容易的Ζ Μ Ρ舉動空間。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列舉如同第3〜5圖所示2腳的腳式移動機器人 1 0 0進行步行動作的情況,硏考Ζ Μ Ρ舉動空間。本實 施形態則是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 定領域的略中央之空間畸變,產生對應於與地面反作用力 之機體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使Ζ Μ Ρ位置自行朝安定機體 的方向移動。 第1 2圖及第1 3圖中分別表示單腳支持期後期的左 站立腳之Υ方向(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以及X方向 (行進方向)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37- 49934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Α7 Β7 五、發明説明(35) 如第1 2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後期的左站立腳之γ方 向的Ζ Μ P舉動空間,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 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 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 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而Ζ Μ Ρ位置朝向 機體外側移動時不產生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 變。此結果:針對左站立腳作爲支持腳,對Ζ Μ Ρ位置往 Υ方向的移動量,幾乎線性地減少彎曲量。當與地面反作 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左站立腳朝向 內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時左站立腳朝向外側 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即使Ζ Μ Ρ位置移 到機體的位置,左站立腳也不易彎曲到外側。 另外,如第1 3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後期的左站立腳 之X方向的ΖΜΡ舉動空間,施加產生隨著ΖΜΡ位置偏 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朝向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 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 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生使機體所產生之 變形量或運動量逐漸減少之空間畸變。此結果:針對左站 立腳作爲支持腳,對Ζ Μ Ρ位置往X方向的移動量,幾乎 線性地減少彎曲線。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 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左站立腳朝向前方彎曲,並且Ζ Μ Ρ 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左站立腳朝向後方彎曲,不過逐漸 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即使Ζ Μ Ρ位置移到前方或後方的 其中一者,左站立腳也不易彎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裝-------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99349 A7 ______B7 ___ 五、發明説明(36) 第1 4圖及第1 5圖中分別表示單腳支持期後期的左 站立腳之Y方向(與行進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以及X方向 (行進方向)之理想Ζ Μ P舉動空間的構成例。 如第1 4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後期的左站立腳之Υ方 向的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 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負 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 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 大,產生隨著ΖΜΡ位置脫離ΖΜ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 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 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此結果:當與地面反 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左站立腳朝 向內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左站立腳朝 向外側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左站立腳朝向外側彎曲並且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左站立腳朝向內側彎曲。 另外,如第1 5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後期的左站立腳 之X方向的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 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 而朝向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 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 作用力增大,相反地,產生隨著ΖΜΡ位置偏離ΖΜΡ安 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 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此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〇χ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9- 499349 A7 _____B7____ 五、發明説明(37)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結果: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P位置移到機體的 前方時左站立腳朝向前方彎曲並且Ζ Μ P位置移到機體的 後方時左站立腳朝向後方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 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左站立腳朝 向後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左站立腳朝 向前方彎曲。 第1 6圖及第1 7圖中分別表示單腳支持期後期的體 幹部之Υ方向(與行前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以及X方向( 行進方向)之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第1 6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後期的體幹部之Υ方向 的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 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負方向 即是朝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 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 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正方 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 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此結果:當與地面反作用力 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體幹部朝向內側彎 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體幹部朝向外側彎曲 ,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 到機體的內側時體幹部向外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 體的外側時體幹部朝向內側彎曲。 另外,如第1 7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後期的體幹部之 X方向的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公釐) -40-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38)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小時,產生隨著Ζ Μ P位置偏離Ζ Μ P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朝向負方向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 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 力增大,相反地,產生隨著ΖΜΡ位置偏離ΖΜΡ安定領 域的中心而朝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 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此結果 :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方時 體幹部向前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體幹部 朝向後方彎曲,不過逐漸地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體幹部朝向後方彎曲並且在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體幹部朝向前方彎曲。 第1 8圖及第1 9圖中分別表示兩腳支持期的左站立 腳之Υ方向(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以及X ’方向(行 進方向)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第1 8圖所示,兩腳支持期的左站立腳之Υ方向的 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 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 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 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使機體所產生的變形量或 運動量逐漸減小之空間畸變。而兩腳支持期由於以2支腳 支時,因而Ζ Μ Ρ舉動空間的剛性比1支腳支持之單腳支 持期還高,空間畸變減小。此結果:對Ζ Μ Ρ位置往Υ方 向的移動量,幾乎線性地減小左站立腳的彎曲量。當與地 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左站立 —本紙張ϋ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〇χ297公釐) 499349 A 7 B7 五、發明説明(39)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腳朝向內側彎曲,並且Ζ Μ P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左站 立腳朝向外側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即使 Ζ Μ Ρ位置移動到內側或外側的其中一側,左站立腳不易 變曲。兩腳支持期由於以2支腳支持,而相對於以1支腳 支持的單腳支持期,腳的彎曲量較小。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外,如第1 9圖所示,兩腳支持期的左站立腳之X 方向的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 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 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 量,不過逐漸地面反作用力增大,使機體所產生的變形量 或運動量逐漸減小之空間畸變。兩腳支持期,爲了以2支 腳支持而對1支腳支持之單腳支持期提高Ζ Μ Ρ舉動空間 的剛性,而空間畸變減小。此結果:對X方向往'Ζ Μ Ρ位 置的移量,幾乎線性地減少在左站立腳的彎曲量。當離地 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左站立 腳朝向前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左站立 腳朝向後方彎曲,不過逐漸離地面反作用力增大,即使 Ζ Μ Ρ位置移到前方或後方的其中一腳,左站立腳也不易 彎曲。兩腳支持期,爲了以2腳支持,相對於1腳支持的 單腳支持期,腳的彎曲量較小。 第2 0圖及2 1圖中分別表示兩腳支持期的左站立腳 之Υ方向(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以及X方向(行進 方向)之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 如第2 0圖所示,兩腳支持期的左站立腳之Υ方向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 -42-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4Q)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理想Ζ Μ P舉動空間,施加當離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隨 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負方向即 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 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離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 反地,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朝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 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兩腳支持期’由於 以2隻腳支持,因而Ζ Μ Ρ舉動空間的剛性比1隻腳支持 的單腳支持期還高,而空間畸變較小。此結果:當離地反 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左站立腳朝 向內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左站立腳朝 向外側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左站立腳朝向外側'彎曲並且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左站立腳朝向內側彎曲。兩 腳支持期,由於以2隻腳支持,相對於1隻腳支持之單腳 支持期,腳的彎曲量較小。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外,如第2 1圖所示,兩腳支持期的左站立腳之X 方向的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當離地面反作用力較小 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 向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 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反作用力 增大,相反地,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 的中心而朝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 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彤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兩腳支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43-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4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期由於以2腳支持,因而Ζ Μ P舉動空間的剛性比1腳支 持之單腳支持期還局,空間畸變較小。結果·當離地反作 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左站立腳朝向 前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左站立腳朝向 後方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左站立腳朝向後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左站立腳朝向前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左站立腳朝向前方彎曲。兩腳支 持期,由於以2腳支持,因而相對於1腳支持之單腳支持 期,腳的彎曲量較小。 第2 2圖及第2 3圖中分別表示兩腳支持期的體幹部 之Υ方向(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以及X方向(行進 方向)之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第2 2圖所示,兩腳支持期的體幹部之Υ方向的理 想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當離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 > 產生 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而朝向負方向即 是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 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 ,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脫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 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 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兩腳支持期, 由於以2腳支持,因而Ζ Μ Ρ舉動空間的剛性比1腳支持 的單腳支持期還高,空間畸變較小。此結果:當與地面反 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內側時體幹部朝向內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44-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42) 側彎曲並且Ζ Μ P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體幹部朝向外側 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 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體幹部朝向外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 移到機體的外側時體幹部朝向內側彎曲。 另外,如第2 3圖所示,兩腳支持期的體幹部之X方 向的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 ,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 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 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 增大,相反地,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 的中心而朝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 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由於兩腳 支持期由於以2腳支持,因而Ζ Μ Ρ舉動空間的性比1 腳支持的單腳支持期還高,空間畸變較小。此結果:當與 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體幹 部朝向前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體幹部 朝向後方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體幹部朝向後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體幹部朝向前方彎曲。 第2 4圖及第2 5圖中分別表示單腳支持期前後的左 站立腳之Υ方向(與行進方向的方向)以及X方向(行進 方向)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 如第2 4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左站立腳之Υ方 向的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 ϋ n ϋ 11 111 n ϋ 111 I f ii l· -45- 499349 A7 _____B7__ 五、發明説明(43)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系填寫本頁) 生隨著Ζ Μ P位置偏離ζ Μ P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負方 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 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 ’ Ζ Μ Ρ位置朝向機體的外側移動時不產生機器人的變形 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此結果:針對右站立腳作爲支持 腳,對Ζ Μ Ρ位置往Υ方向的移動量,幾乎線性地減小彎 曲量。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動機體的 內側時右站立腳朝向內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 的外側時右站立腳朝向外側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 力增大,即使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右站立腳也不 易彎曲到外側。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外,如第2 5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右站立腳 之X方向的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產生隨著Ζ ΜΤ位置偏 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 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 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機體所產生之變形 量或運動量逐漸減小之空間畸變。此結果:針對右站立腳 作爲支持腳,對Ζ Μ Ρ位置往X方向的移動量幾乎線性地 減小彎曲量。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 機體的前方時右站立腳朝前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 機體的後方時右站立腳朝向後方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 作用力增大,即使Ζ Μ Ρ位置移到前方或後方的其中一方 ,右站立腳也不易彎曲。 第2 6圖及第2 7圖中分別表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右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46-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44) 站立腳之Y方向(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以及X方向 (進行方向)之理想Ζ Μ P舉動空間之構成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如第2 6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右站立腳之Υ方 向的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 ,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負 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 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 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 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 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此結果:當與地面反 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右站立腳朝 向外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右站立腳朝 向內側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右站立腳朝向內側彎曲並且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右站立腳朝向外側彎曲。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另外,如第2 7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右站立腳 之X方向的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 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 而朝向負方向即是朝向1 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 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 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產生隨著ΖΜΡ位置偏離ΖΜΡ 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 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 此結果··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47-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45) 的前方時右站立腳朝向前方彎曲,並且ζ Μ P位置移到機 體的後方時右站立腳朝向方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 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右站立腳 朝向前方彎曲。 第2 8圖及第2 9圖中分別表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體 幹部之Υ方向(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以及X方向( 行進方向)之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 如第2 8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體幹部之Υ方向 之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 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負 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 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地與地面反作用力 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朝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 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此結果:當與地面 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體幹部朝 向外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體幹部朝向 內側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體幹部朝向內側彎曲並且 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體幹部朝向外側彎曲。 另外,如第2 9圖所.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體幹部之 X方向的理想Ζ Μ Ρ舉動空間,施加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 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 向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Lt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8-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46) 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 力增大;相反地,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 域的中心而朝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 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此結果 ’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 時體幹部朝向前方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 體幹部朝向後方彎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 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前方時體幹部朝向後方彎曲 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後方時體幹部朝前方彎曲。 < C . Ζ Μ. Ρ舉動空間之現實例> Β項則是說明不單是依賴Ζ Μ Ρ安定度判別規範,衡 量機器人或路面不限於剛體而不能假定爲接近,從以 Ζ Μ Ρ位置與地面反作用所定義之Ζ Μ Ρ舉動空間觀點, 姿勢安定性優良之機器人系統的構成方法。 本項則是說明硬體式具備施加使其能安定地導引機體 的空間畸變之Ζ Μ Ρ舉動空間之腳式移動機器人的構成例 〔C 一 1 .平面足構造形成安定的Ζ Μ P舉動空間〕 此項則是說明有關施加用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0其足 部的平面足構造,使機體容易地朝向安定方向的空間畸變 之Ζ Μ P舉動空間的實施形態。 第3 0圖中表示能適用於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的腳式移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in' ·1 ^Li^i -ϋι ϋϋ ·ϋϋ ϋϋ ϋϋ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9- 499349 A7 ___B7_ 五、發明説明(47)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動機器人1 0 0之平面足表側的外觀。另外,第3 1圖中 表示同樣平面足部背面的外觀。另外,第3 2〜3 5圖中 分別表示同樣平面足部的側面圖(外側的側面)、底面圖 、正面圖、上面圖。另外,第3 6圖中表示第3 5圖所示 的A — A線之斷面圖。 只不過以下的說明,平面足的「背側」係指與底面即 是與路面接地之面;平面足的「表側」係指其反相側的上 面。另外平面足的「內側」係指成爲機體的內側的部位( 例如,左平面足則是右側即是未踏地側);平面足的「外 側」係指成爲機體內側的部位(例如,若爲左平面足則是 右側即是未踏地的相反側。 如第3 0圖及第3 1圖所示,平面足由平面足框 4 0 3及覆蓋其上面之蓋體4 0 2所構成。從第’3 6圖判 斷,蓋體4 0 2爲使其輕量化而以中空的構造體形成。 在平面足框4 0 3的上面略中心,裝設該可動腳單元 及以腳腕關節所連結之腳腕連結部4 0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平面足框4 0 3、或蓋體4 0 2、腳腕部連結部 4 0 1等的構造體,例如利用如同超硬鋁具輕量且高剛性 的素材加以製作。 也從第3 3圖判斷,沿著平面足框4 0 3之底面的前 後及左右的各側緣,分別裝設足底緩衝材(外)4 0 4 ' 及足底緩衝材(內)4 0 5及足底緩衝材(前)4 0 6 ' 足底緩衝材(後)4 0 7。這些緩衝材4 0 4〜4 0 7例 如使用聚氨脂橡膠持有一定的彈性係數就能夠構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0- 499349 A7 ____ _B7 五、發明説明(48)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從第3 2圖判斷,足底緩衝材(外)4 0 4爲由兩端 的隆起部4 0 4 - a及其間的凹陷部位4 0 4 - b所構成 之略呈凹狀的構造體。另外,也從第3 1圖判斷,足底緩 衝材(內)4 0 5也同樣地,以兩端隆起之略呈凹狀的構 造體所構成;在平面足底面,於4角落設置凸部。各足底 緩衝材(外/內)4 0 4、4 0 5其凹狀的深度例如爲 〇.5 m m程度即可。 足底接觸路面而從路面施加反作用力等則初期只以隆 起的部位4 0 4 - a支持,因而彈性系數較小(即是對外 力的變形量較大)。對於此點,進行部位4 0 4 - a的收 縮而達到與凹陷部位4 0 4 - b相同的高度以後,由於成 爲以緩衝材4 0 4底面全面支持,因而彈性系數較大(即 是對外力的變形量較小)。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緩衝材4 0 4、4 0 5以此種略呈凹狀的構造體構成 的情況,相對於與地面反作用力等的負荷其緩衝材的變形 特性可以是非線性。一般的步行時,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 的狀態則是只以設置在平面足框的足底4角落之凸部加以 支持。對於此點,因著地時的衝擊而與地面反作用力超過 一定値則形成爲以裝設在足底之緩衝材4 0 4〜4 0 7全 面加以支持,所以變化接地面所容許的特性,而能適當地 衝撃力相對應。 此樣經由使用持有非線性變形特性的足底緩衝體,首 先與路面開始接觸則足底緩衝體開始變形,所以能期許充 足的緩衝作用。另外更加進行變形則由於非線性特性而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1 -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49) 漸減少每次施加負荷的變形量,所以不會因過度變形而造 成足底不安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實施形態,進而依足底緩衝材(外)4 0 4及足底 緩衝材(內)4 0 5而使彈性特性相異。更具體上’如第 3 7圖所示,比足底緩衝材(內)4 0 5還加大設定足底 緩衝材(外)4 0 4的彈性系數。此結果:足底緩衝材( 外)4 0 4及足底緩衝材(內)4 0 5都是通常步行時及 衝撃力施加時變形量爲非線性,不過如第3 8圖所示’非 線性領域的變形量,足底緩衝材(內)4 0 5比足底緩衝 材(外)404還大。 此樣由於足底緩衝材(內)4 0 5與足底緩衝材(外 )4 0 4的變形特性相異,當施加較高的衝撃力時,足底 緩衝材(內)4 0 5更加凹陷。此結果:搭載在此平面足 框4 0 3上之腳部單元(未圖示)朝向機體的內側傾斜, 即是朝向中心側(未踏地側)傾斜;使機器人的Ζ Μ P位 置往機體的內側即是擺動腳著地而Ζ Μ Ρ安定領域倍增的 方向移動之作用運作。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即是經採用第3 0〜3 5圖所示的足底構造,而在於 機器人腳部的Ζ Μ Ρ舉動空間,形成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 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 向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 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 力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 而朝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 -52-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50) 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因此,已參照第 1 4,2 0,2 6圖加以說明過,在於單腳支持期後期, 兩腳支持期以及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各方面,當與地面反作 用力較小時,Ζ Μ P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時站立腳朝向側 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站立腳朝向外側彎 曲,不過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移到 機體的內側時站立腳朝向外側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 體的外側時站立腳朝向內側彎曲。此結果··可以達到使腳 式移動機器人的姿勢安定性/控制性(或什史姿勢安定控 制容易)之效果。 然而,緩衝材之非線性的變形特性,除了在緩衝材的 斷面設置上述過的凹凸形狀以外,也可以經由積層彈性系 數不同的彈性體而達到。另外,所使用之緩衝材的底面形 狀或面積、彈性係數等使材質相異,內側(未踏地側)及 外側(未踏地的相反側)能容易地使其變形特性相異。 第3 9圖中表示斜視平面足框4 0 3上面的樣子。同 樣地,第4 0圖中表示斜視平面足框4 0 3底面的樣子。 如各圖所示,平面足框4 0 3例如爲超硬IS (合金) 等且輕量且高剛性的素材所形成之平板構造體。 如第3 9圖所示,在平面足框4 0 3的上面,凹陷設 置前後各1個的凹部(a ) 4 0 3 - a以及凹部(b ) 40 3 — b。在此兩凹部40 3 — a及40 3 —b之間的 凸部(d ) 4 0 3 - d設定腳腕連結用零件的配置位置 4 0 3 — ί 〇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r-----------^裝-------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ϋ 11 νϋϋ t— ILP «ϋ-l· —Β1_ϋ HI— ϋ 11 In ϋϋ ·ϋϋ ϋ·· 499349 A 7 B7 五、發明説明(5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另外如第4 0圖所示,在平面足框4 0 3的底面,略 中央凹陷設置凹部(c) 403-c;在其周緣形成凸部 (e) 403 — e。 第4 1圖中表示沿著旋轉軸方向(即是機體的前後方 向)分割上述平面足框4 0 3之斷面圖。也從同圖判斷, 各凹部403 - a、403 — b、403 - c具有經削薄 平板構造的平面足框4 0 3厚度,調整平面足全體剛性平 衡之效果。 本實施形態,平面足框4 0 3上面的略中央,由於夾 隔設在前後兩側的凹部4 0 3 - a 0 3 — b之凸部4 0 3 - b的存在,因而旋轉軸迴轉的剛性比傾斜軸迴轉還強化 (參照第4 2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從第3圖以及第4圖所示之機體的全體構成進行推測 ,2腳站立式樣的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0,其橫方向(旋 轉軸迴轉方向)之Ζ Μ P的存在範圍比步行方向,即是比 前後方向(傾斜軸迴轉方向)還狹窄。換言之,由於對旋 轉軸迴轉的外擾之穩健性較低,所以對橫方向即是對旋轉 軸迴轉嚴格要求控制精度。本實施形態,經採用如第3 9 〜4 1圖所示的平面足框4 0 3之構造,就能強化旋轉軸 迴轉的剛性,而能達到使對橫方向的外擾之穩健性顯著提 高之效果。 即是經採用如第3 9〜4 1圖的足底構造,在於機器 人腳部的Ζ Μ Ρ舉動空間,形成產生使Ζ Μ Ρ位置朝向 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4- 499349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52)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畸變。因此,如同已經參照第1 4,2 0,2 6圖加以說 明過,在於單腳支持期後期、兩腳支持期、以及單腳支持 期前期的各方面,當Ζ Μ P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站立腳 朝向內側彎曲。 經利用此種的機械式構成形成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 安定領域的中央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空間畸變就能達到使 姿勢的安定性/控制性提高之效果。或者是可以達到依較 緩慢的取樣周期能維持機體的姿勢安定性等,使姿勢安定 控制容易之效果。 第4 3圖中表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左腳部表側的 外觀。另外,第4 4圖中表示同樣在平面足背面的外觀。 另外第4 5圖以及第4 6圖中分別表示同樣平面足部的側 面圖(外側的側面)、底面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第4 3圖及第4 4圖所示,平面足由平面足框 5 0 3及覆蓋在其上面之蓋體5 0 2所構成。蓋體5 0 2 爲了輕量化而以中空的構造體形成。在平面足框5 0 3的 上面略中央處裝置該可動腳單元及以腳腕關節所連結之腳 腕連結部5 0 1。 平面足框5 0 3,與第3 9〜4 1圖所示之前述的實 施形態同樣地,以在上面及底面的略中央部設置1個以上 的凹部之平板構造體所構成,調整傾斜軸迴轉以及旋轉軸 迴轉之剛性的平衡。即是旋轉軸迴轉的剛性比傾斜軸迴轉 還強化(參照第4 3圖),達到使對橫方向的外擾之穩健 性提高的效果。 本紙張又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55- 499349 A7 __B7_ 五、發明説明(53)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平面足框5 0 3或蓋體5 0 2、腳腕部連結部5 0 1 等的構造體,例如使用超硬鋁具輕量且高剛性的素材製作 (同上)。 從第4 4圖以及第4 6圖判斷,在平面足框5 0 3底 面的前面及左右的四角落分別裝設足底緩衝材(內-前) 5 0 4、及足底緩衝材(外一前)5 0 5、及足底緩衝材 (內一後)5 0 6、及足底緩衝材(外一後)5 0 7。另 外沿著內側(未踏地側)的側裝設1個足底緩衝材(內-中)5 0 8,沿著足底外側的側緣裝設2個足底緩衝材( 外一中)509-a以及509 — b。這些緩衝材504 〜5 0 9,例如可以利用聚氨酯橡膠等彈性係數設定爲一 定値之彈性體構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從第4 5圖判斷,裝設在足底內側中央之足底緩衝材 (內-中)5 0 8以及裝設在足底外側略中央之足底緩衝 材(外—中)509—a和509-b構成爲局度比裝設 在足底四角的其他足底緩衝材5 0 4〜5 0 7還低。此高 度差例如爲0 . 5 m m程度即可。利用此緩衝材的高度差 ,可以對足底全體所持有的彈性特性施予非線形成(參照 第3 7〜3 8圖)。 足底接觸地面而從路面施加作用力,則初期由於只以 高度較高的四角落的足底緩衝材5 0 4〜5 0 7加以支持 ,因而彈性係數較小(即是對外力的變形量較大)。對於 此點,四角落的足底緩衝材5 0 4〜5 0 7進行收縮’達 到足底緩衝材(內一中)5 0 8、足底緩衝材(外一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6- 499349 A7 ____ B7 五、發明説明(5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5 0 9 — a及5 0 9 - b同等化以後,由於以全部的緩衝 材5 0 4〜5 0 9支持,所以彈性係數較大(即是對外力 的變形量較小)。 主要是當四角落的緩衝材5 0 4〜5 0 7與裝設在內 側和外側的略中央之緩衝材5 0 8〜5 0 9之間設置高度 差時,相對於與地面反作用力等的負荷,緩衝材的變形特 性可以成爲非線性。通常步行時,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的 狀態則是只以設置在平面足框的足底4角落的凸部加以支 持。對於此點,由於著地時等的衝撃而與地面反作用力超 過一定値,則因以裝設在足底之緩衝材5 0 4〜5 0 9全 面加以支持,所以容許接地面的特性變化,而能適切地與 衝擊力相對應。. 經由將持有非線性變形特性的足底緩衝材用淤足部的 足底,首先與地面開始接觸則足底緩衝材開始變形,所以 可以期許充足的緩衝作用。另外變形行進則由於非線性特 性而逐漸所施加每個負荷的變形量,所以不致因過度變形 而造成足底不安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實施形態,由於內側略中央的足底緩衝材5 0 8與 外側略中央的足底緩衝材5 0 9設有個數差,因而足底的 內側與外側彈性特性相異。更具體上,如第3 7圖,經由 比足底的內側更加多外側緩衝材的個數,而加大設定彈性 係數。此結果:足底緩衝材(外)5 0 9及足底緩衝材( 內)5 0 8都是通常步行時及衝擊力施加時變形量成爲非 線性,不過如第3 8圖所示,非線性領域之變形量,足底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57-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55) 緩衝材(內)5 0 8比足底緩衝材(外)5 〇 9還大。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此樣由於足底緩衝材(內)5 〇 8與足底緩衝材(外 )5 0 9的變形特性相異,因而當施加較高的衝擊力時, 足底緩衝材(內)5 0 8更加凹陷。此結果:搭載在此平 面腳框5 0 3上之腳部單元(未圖示)’朝向機體內側傾 斜即是朝向中心傾斜;機器人的Ζ Μ P位置經機體的內側 著地即是擺動腳著地而往安定領域倍增的方向移動之作用 運作。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即是經採用如第4 3〜4 6圖所示的足底構造,在於 機器人腳部的Ζ Μ Ρ舉動空間,形成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 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 負方向即是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 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離地面反作用力 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朝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 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因此,如同參照第 1 4,2 0,2 6圖已說明過的,針對單腳支持期後期、 兩腳支持期以及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各方向,當與地面反作 用力較小時,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內側站立腳朝向內側 彎曲並且Ζ Μ Ρ位置移到機體的外側時站立腳朝向外側彎 曲,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相反地,Ζ Μ Ρ位置 移到機體的內側時站立腳朝向內側彎曲。此結果:可以達 到使腳式移動機器人其姿勢的安定性/控制性提高(或是 使姿勢安定控制容易)之效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餐) -58-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5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然而,緩衝材之非線性的變形特性,除了在緩衝材的 斷面設置上述的凹凸形狀以外,經由積層彈性係數不同的 彈性體也可以達到。另外所使用緩衝其底面的形狀或面積 、彈性係數等材質不同,平面足的內側(未踏地側)與外 側(未踏地的相反側)可以容易地使其變形特性相異。 依據此項所說明過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利用本發明 所固有的平面足構造將安定的空間畸變變形在Ζ Μ P舉動 空間,因而能夠以較緩慢的取樣周期使用Ζ Μ Ρ安定度判 別規範並且進行機體的姿勢安定控制之點則可以充分理解 < C 一 2 .腳部構造形成安定的Ζ Μ Ρ舉動空間> 此項則是說明有關施加利用腳式移動機器人‘1 〇 〇其 腳部單元的框構造使機體容易朝向安定方向的空間畸變之 Ζ Μ Ρ舉動空間的實施形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此實施形態則是採用左右各別的腳部單元其外側與內 側剛性不同的構造,即是採用腳部其外側框的剛性(特另ij 是彎曲剛性)比內側框還強化的構造。 利用此種腳部單元的構成,Ζ Μ P位置朝向Ζ Μ P安 定領域的中央之空間畸變形成在Ζ Μ Ρ舉動空間,所以會g 夠達到使姿勢的安定性/控制性提高(或是使姿勢安定控 制容易)之效果。 另外,即使爲發生未預期的外力,使機器人的Ζ Μ P 位置不易移到機體的外側即是不易移到未踏地的相反側,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59-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57) 就能容易地(利用機械式構造而自然地)避免翻倒。 第4 7圖中擴大表示本實施形態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1 0 0其左右的各腳部6 0 4之構成。 如同圖所示,腳部6 0 4由大腿部單元6 1 1及脛部 單元612及平面足613所構成。 在大腿部單元6 1 1的略上端,裝設用來與其上方的 體幹部6 0 1之間施加傾斜軸以及旋轉軸之各軸迴轉的關 卽自由度之臀關節旋轉致動器6 2 1及臀關節傾斜軸致動 器6 22。另外,在大腿部單元6 11的略下端,裝設用 來與其下方的脛部單元6 1 2之間施加傾斜軸迴轉的關節 自由度之膝關節傾斜軸致動器6 2 3。 大腿部單元6 1 1的內側即是未踏地側以支腿部內側 側板6 1 3加以支持。另外,其外側即是未踏地'相反側則 是以大腿部外側側板6 3 2加以支持。另外,大腿部單元 6 1 1的正面以大腿部正面板6 5 3覆蓋。大腿部內側側 板6 3 1或大腿部外側側板6 3 2使用即使比較輕量仍能 實現剛性之超硬鋁等的素材所構成。 另外在脛部單元6 1 2的略下端,裝設用來與其下方 的平面足6 1 3之間施加傾斜軸迴轉的關節自由度之腳腕 關節傾斜軸致動器6 2 4。 脛部單元6 1 2的內側即是不踏地側以脛部內側側板 加以支持。另外其外側部即是未踏地的相反側則是以脛部 外側側板6 3 4加以支持。另外脛部單元6 1 2的正面以 大腿正面板6 3 6覆蓋。脛部內側側板6 3 3或脛部外側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 項再填寫* 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0- 499349 A7 __B7___ 五、發明説明(58) 側板6 3 4使用即是使比較輕量仍能實現剛性之超硬鋁等 的素材所構成。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第4 8〜5 0圖中分別表示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〇其 腳部的3面圖,即是分別表示外(未踏地的相反側)側面 圖、正面圖、內側(未踏地側)側面圖。 從第4 9圖判圖,本實施形態則是肉厚構成爲大腿部 外側側板6 3 2比大腿部內側側板6 3 1還原(即是t 1 > t 2 )。此結果··大腿部外側側板6 3 2其剛性(特別 是彎曲剛性)較高。同樣地,肉厚被構成爲脛部外側側板 6 3 4比脛部內側側板6 3 3還原。此結果:脛部外側側 板6 3 4其剛性(特別是彎曲剛性)較高。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如第4 7〜5 0圖所示利用此種構成腳部單元其內側 及外側的機械強度,在於機器人其腳部的Ζ Μ P萆動空間 ,形成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朝向正方向即是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 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因此,如同已參照 第1 4,2 0,2 6圖所說明過的,在於單腳支持期後期 、兩腳支持期以及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各方面,Ζ Μ Ρ位置 移到機體的外側時站立腳朝向內側彎曲。此結果:能夠達 到姿勢的安定性/控制性提高之效果。或者是能夠以較緩 慢的取樣周期維持機體的姿勢安定性等,達到使姿勢安定 控制容易之效果。 另外,腳部6 0 4全體上可以實現外側比內側還強化 剛性(特別是彎曲剛性)之構造體。因此即使爲發生未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61 - 499349 A7 B7 _ 五、發明説明(59) (請先聞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期的外力的情況,腳部6 0 4可以自然地(即是無控制) 作用使機器人1 〇 〇的Z M P位置不易移到機體的外側即 是不易移到未踏地的反相側。 腳部6 0 4的外側框體比內側框體還加大設定剛性, 可以使往機體的外側即是往未踏地的相反側之未預期外擾 所造成的Ζ Μ Ρ移動量減少。另外,可以將外擾所造成的 Ζ Μ Ρ移動方向經由腳部6 0 4的動作誘導到對應容易之 機體內側即是誘導到未踏地側。此結果:可以快速地使機 器人6 0 0全體對外擾的穩健性提高。 進而經由較低設定未踏地側的腳剛性,針對只持有位 置控制功能之低成本的致動器/系統,也可以實現衝擊及 振動都較小的站立腳更換動作。此點也使動態步行中的畫 像處理容易;結果:能夠以非常低的成本構成具有自律功 能之2腳步行機器人/系統或人類形狀機器人/系統。 爲達到機器1 〇 〇的Ζ Μ Ρ位置不易移到外側即是不 易移到未踏地的反相側之作用效果,將腳部6 0 4外側的 剛性設定爲內側剛性的1 · 2倍以上較爲理想。更理想的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是將腳部6 0 4外側的剛性設定爲內側剛性的1 . 5〜2 倍。 第4 7〜5 0圖所示的實施形態,爲了使腳部6 0 4 的內側與外側其剛性(特別是彎曲剛性)相異,而使用所 使用側板6 3 1〜6 3 4其肉厚的相異,不過本發明重點 並不侷限於此樣。爲了達到同樣的作用,並不是利用側板 6 3 1〜6 3 4的肉厚相異,而是利用形狀(表面形狀以 ^紙張尺度適用中關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57公菱) ' 一 -62 - 499349 A7 _______B7 五、發明説明(S0) 及斷面形狀)的相異或構成素材的相異(使用彈性係數不 同的素材等)亦可。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依據此項所說明過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在本發明形 成經固有腳部單元的構成所經安定過的Ζ Μ P空間,而可 以依較緩慢的周期利用Ζ Μ Ρ安定度判別規範並且進行機 體的姿勢安定控制,此點則能充分理解。 <追述> 以上參照特定的實施形態已詳加說明過本發明。不過 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要旨,本業者可以將該實施形態修正 或代用。 本發明的要旨不一定被侷限於稱爲「機器人」的製品 。即是若爲應用電性或磁性作用進行近似人類的·動作之機 械裝置,並且例如玩具等屬於其他的工業領域之製品也都 同樣地可以使用本發明。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例示的形態已載示了本發明,並非消極地解釋本申案 書所記載的內容。爲了判斷本發明的要旨,應可以參照所 記載申請專利範圍欄。 〔發明之效果〕 如以上所詳述過,依據本發明,能夠利用所謂的 Ζ Μ P ( Zero Moment Point)作爲安定度判別規範並且腳式 作業時適切地進行機體的姿勢安定控制,且可以提供優良 的腳式移動機器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297公菱) -63- 499349 Α7 Β7 五、發明説明(6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另外’依據本發明,能夠以較緩慢的取樣周期用 ζ Μ P安定度判別規範並且適切地進行機體的姿勢安定控 制’且能夠提供優良的腳式移動機器人。 另外’依據本發明,爲了自律性持續人類的住家環境 安定的動態步行而構成施加衡量Ζ Μ Ρ位置的安定性的空 間畸變之Ζ Μ Ρ舉動空間,能夠提供優良的腳式移動機器 人。 另外’依據本發明,能夠緩和接地時承受路面的衝撃 力’並且恢復所喪失機體的姿勢安定性或是使恢復容易, 能夠提供腳式移動機器人的可動腳單元其足部的平面足構 造。 另外’依據本發明,構成爲不致只依賴機器人機體的 動作控制也能容易地維持姿勢安定性,能夠提供優良的腳 式移動機器人。 另外’依據本發明,構成爲經強化對橫方向的外擾之 穩健性就能容易地維持姿勢安定性,可以提供優良的腳式 移動機器人。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圖面之簡單說明〕 第1圖係爲表示機器人或不受限於路面接近剛體之理 想模型時Ζ Μ Ρ位置與機器人變形量(或運動量)的關係 (即是機器所持有的Ζ Μ Ρ舉動空間)之圖。 第2圖係爲表示現實上並不是剛體時Ζ Μ Ρ位置與機 器變形量(或運動量)的關係(即是機器人所持有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餐) -64 -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62) Ζ Μ P舉動空間)之圖。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第3圖係爲表示從前方眺望供作本發明的實施之「人 類形狀」或「人類模型」的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0站立的 樣子之圖。 第4圖係爲表示從後方眺望供作本發明的實施之「人 類形狀」或「人類模型」的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0站立的 樣子圖。 第5圖係爲以模式表示腳式移動機器人1 0 0所具備 的關節自由度構成之圖。 第6圖係爲以模式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腳式移動機 器人1 0 0的控制系統構成之圖。 第7圖係爲表示呈現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與 Ζ Μ Ρ位置的關係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圖。 第8圖係爲表示呈現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與 Ζ Μ Ρ位置的關係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其他構成例圖。 第9圖係爲表示呈現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與 Ζ Μ Ρ位置的關係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另外構成例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1 0圖係爲表示呈現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與 Ζ Μ Ρ位置的關係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另外構成例圖。 第1 1圖係爲表示呈現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與 Ζ Μ Ρ位置的關係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另外構成例圖。 第1 2圖係爲表示單腳支持期後期的左站立腳其Υ方 向(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 例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65 -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63) Μ Ζ 爲之 係} 圖向 3方 1進 第行 /ίν 向 期 持 支 腳 單 示 表 的 間 空 舉 方 X 其 腳 立 站 。 左圖 的例 期成 後構 方想 Υ 理 其的 腳間 立空 站動 左舉 的 Ρ 期Μ 後 Ζ 期之 持 } 支向 腳方 單的 示角 表直 爲成 係向 圖方 4 進。 1 行圖 第與例 C 成 向構 爲 係 Β向圖 5 方 6 1 進 1 第行第 /IV 向 方 向 X 方 其Υ 腳。其 立圖部 站例幹 左成體 的構的 期⑮期 後理後 期S 期 持胃持 $ Τ 胳 ,1 單 單 示 Μ 示 表 Ζ 表 構 想 彐二 理 的 間 空 舉 Ρ Μ Ζ 之 \ly 向 方 的 角 直 成 向 方 進。 行圖 與例 C 成 例 成 構 想 彐二 理 的 間 空 動 係舉 圖 P 7 Μ 1 Ζ 第之 \)y 向 表 爲 方 進 行 /1\ 向 方 X 其 期。 後圖 期 持 支 腳 單 示 C 成 向構 方想 Y 理 其的 腳間 立空 站動 ΤΪΠΓΤΤ 左舉 的 P 期 Μ 持 Ζ 支之 腳} 兩向 示方 表的 爲角 係直 圖成 8 向 1 方 第進 行 與 圖 例 期 持 支 腳 兩 示 表 爲M 係Z 圖之 9 ) 1 向 第方 進 行 的 間 空 mnn 舉 想 向 方 X 其 腳。 立圖 站例 左成 的構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項再填寫太
、1T i0^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C 構 向的 方間 Y 空 其動 腳舉 立 P 站M 左 Z 的之 期想 持理 支之 腳 } 兩向 示方 表的 爲交 係正 圖成 ο 向 2 方 。 第進圖 行例 與成 C 構 向的 方間 Y 空 一 |71一( 腳舉 立 PMM 左 Z 的之 期想 持理 支之 腳 } 兩向 示方 表的 爲交 係正 圖成 IX 2 方 第進 行 與 與 Γν 向 方 Υ 其 β, 立口 幹 澧 ΗΉΠ 的 期 持 支 腳 兩 示 表 爲 係 圖 2 〇 2 圖第 例 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66- 499349 A7 B7___ 五、發明説明(Φ 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之理想之Z M P舉動空間的構成 例圖。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第2 3圖係爲表示兩腳支持期的站立腳其x方向(行 進方向)之理想之Ζ Μ P舉動空間的構成例圖。 第2 4圖係爲表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右站立腳其Υ方 向(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之理想之ζ Μ ρ舉動空間 的構成例圖。 第2 5圖係爲表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右站立腳其X方 向(行進方向)之理想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圖。 第2 6圖係爲表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右站立腳其Υ方 向(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之理想之Ζ Μ Ρ舉動空間 的構成例圖。 第2 7圖係爲表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右站立腳其X方 向(行進方向)之理想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圖。 第2 8圖係爲表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體幹部其Υ方向 (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之理想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 構成例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2 9圖係爲表示單腳支持期前期的體幹部其X方向 (行進方向)之理想之Ζ Μ Ρ舉動空間的構成例圖。 第3 0圖係爲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1 0 0所能適用之左平面足部其表側的外觀之立體圖。 第3 1圖係爲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1 0 0所能適用之左平面足部其背側的外觀之立體圖。 第3 2圖係爲左平面足的外側之側面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 "^ -67 - 499349 A7 〜一 ___ i、發明説明(麥 第3 3圖係爲左平面足之底面圖。 第3 4圖係爲左平面足之正面圖。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第3 5圖係爲左平面足之上面圖。 第3 6圖係爲第3 5圖的A — A線之斷面圖。 第3 7圖係爲比較足底緩衝材(內)4 0 5與足底緩 衝材(外)4 0 4的彈性係數之圖。 第3 8圖係爲比較足底緩衝材(內)4 0 5與足底緩 衝材(外)4 0 4的變形量之圖。 第3 9圖係爲表示斜視平面足框4 0 3上面的樣子之 圖。 第4 0圖係爲表示斜視平面足框4 0 3底面的樣子之 圖。 第4 1圖係爲平面足框往旋轉軸方向分割之斷面圖。 第4 2圖係爲表示平面足框4 0 3其旋轉軸迴轉的剛 性比傾斜軸迴轉還強化的樣子之圖。 第4 3圖係爲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左平面足部其表 面側的外觀之立體圖。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第4 4圖係爲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左平面足部其背 面側的外觀之立體圖。 第4 5圖係爲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左平面足部的側面圖 〇 第4 6圖係爲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左平面足部的底面圖 0 第4 7僵係爲擴大本發明實施形態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68- 499349 A7 ____ B7五、發明説明(66) 1 〇 0其左右的各腳部1 0 4之構成圖。 第4 8圖係爲第4 7圖所示腳式移動機器人1 〇 〇其 腳部單元之外側(未踏地的相反側)側面圖。 第4 9圖係爲第4 7圖所示腳式移動機器人1 〇 〇其 腳部單元之正面圖。 第5 0圖係爲第4 7圖所示腳式移動機器人1 〇 〇其 腳部單元之內側(未踏地側)側面圖。 〔圖號說明〕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頭部 2 頸關節偏離軸 3 頸關節傾斜軸 4 頸關節旋轉軸 5 體幹傾斜軸 6 體幹旋轉軸 7 體幹偏離軸 8 肩關節傾斜軸 9 肩關節旋轉軸 1 0 上腕偏離軸 1 1 肘關節傾斜軸 1 2 前腕偏離軸 1 3 手腕關節傾斜軸 1 4 手腕關節旋轉軸 1 5 手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M規格(21〇><297公釐) -裝-------訂----------*~.—一 · -69 - 499349 A7 B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67) 16 臀關節偏離軸 17 臀關節傾斜軸 18 臀關節旋轉軸 19 膝關節傾斜軸 20 腳腕關節傾斜軸 21 腳腕關節滾動軸 2 2 足部 100 腳式移動機器人 200 思考控制模組 201 匯流排/介面
2 11 CPU
2 12 RAM
2 13 ROM 214 外部記憶體 2 5 1 畫像輸入裝置(C D D攝影機) 2 5 2 聲音輸入裝置(麥克風) 2 5 3 聲音輸出裝置(喇叭) 2 5 4 通訊介面 300 運動控制模組 301 匯流排/介面
3 11 CPU
3 12 RAM
3 13 ROM 314 外部記憶裝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裝 訂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70- 49934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68) 315 姿勢感測器 3 5 2,3 5 3 接地確認感測器 354 電源控制裝置 401 腳腕部連結部 4 0 2 蓋體 403 平面足框 4 0 4 足底緩衝材(外) 4 0 5 足底緩衝材(內) 4 0 6 足底緩衝材(前) 4 0 7 足底緩衝材(後) 501 腳腕部連結部 5 0 2 蓋體 503 平面足框 5 0 4 足底緩衝材(內一前) 5 0 5 足底緩衝材(外一前) 5 0 6 足底緩衝材(內一後) 5 0 7 足底緩衝材(外一後) 5 0 8 足底緩衝材(內一中) 5 0 9 足底緩衝材(外一中) 611 大腿部單元 612 脛部單元 613 平面足 621 腎關節旋轉軸致動器 622 臀關節傾斜軸致動器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袭-------、訂-----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71 - 499349 A7 B7 五、發明説明(6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6 2 3 膝 關 節 傾 斜 軸 致 動 器 6 2 4 腳 腕 關 節 傾 斜 軸 致 動器 6 3 1 大 腿 部 內 側 側 板 6 3 2 大 腿 部 外 側 側 板 6 3 3 脛 部 內 側 側 板 6 3 4 脛 部 外 側 側 板 6 3 5 大 腿 部 正 面 板 6 3 6 脛 部 正 面 板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φ •項再填· 裝· 訂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 72-
Claims (1)
- 499349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 1 . 一種腳式移動機器人,係爲備有2條以上的可動 腳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特徵爲: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具備控制機體的傾斜軸力矩與旋轉軸力矩成爲零之 Ζ Μ P的位置與機體承受地面的反作用力所定義的ζ Μ P 舉動空間之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 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預先在Ζ Μ Ρ舉動空間 施加一定的畸變或一定的特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中 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預先在Ζ Μ Ρ舉動空間 施加畸變使其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從前述可動腳的腳底接 地點與路面所形成的由支持多角形所形成之Ζ Μ Ρ安定領 域的中央偏離Ζ Μ Ρ位置而使Ζ Μ Ρ位置移到前述ζ Μ Ρ 安定領域的中央之機體的變形量或運動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中 前述一定的特性係爲依前述與地面反作用力變化前述 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大小或者是方向。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中 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在於前述ζ Μ Ρ安定領 域的略中心設定機體的變形量或運動量的極小點。 5 ·如申請專利範圍2第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中 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在於前述ζ Μ Ρ安定領 域的略中心設定機體的變形量或運動量的極小點,並且在 前述Ζ Μ Ρ安定領域的境界附近設定機體的變形量或運動 量的極大點。 本^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一 -73- 499349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中 前述Ζ Μ P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單腳支持後期的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站立腳, 於與行進方向成直角的方向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 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 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 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地與地反作用增大,產生 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置 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 空間畸變,並且 於行進方向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 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偏 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 ,不過逐漸與地反作用力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 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 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中 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單腳支持後期的 體幹部, 於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較 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 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 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生 隨著Ζ Μ Ρ位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置朝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H -74- 49934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Α8 Β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3 向Ζ Μ P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 間畸變,並且 於行進方向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 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 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生隨著ζΜ 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 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兩腳支持期 立腳’ 於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施加:當與地面反作 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 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 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 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z Vt 置朝向Ζ Μ P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蓮 之空間畸變,並且 於行進方向施加:當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 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 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 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生隨著Ζ Μ p 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 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之空 生隨 Ρ位 或運 Ρ位 安定 其中 的站 用力 中心 機器 ,產 ρ位 動最 隨著 位® 蓮動 位鼇 安定 :________I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存填寫本頁) 、言 75- 499349 Α8 Β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4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中 g述Ζ Μ P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兩腳支持期的體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幹部, 於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 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 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 Λ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 $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 _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 之空間畸變’並且 於行進方向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 _: 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 _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 動纛,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 霞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而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 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 中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單腳支持前期 的站立腳, 於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 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 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 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 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 I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76- 499349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Α8 Β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5 置朝向Ζ Μ P安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 之空間畸變,並且 於行進方向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隨著 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置 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 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 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定 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 中前述Ζ Μ Ρ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針對單腳支持前期 的體幹部, 於與行進方向成正交的方向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 較小時,產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 而朝向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 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 生隨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 置朝向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 空間畸變,並且 於行進方向施加:當與地面反作用力較小時’產生隨 著Ζ Μ Ρ位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朝向Ζ Μ Ρ位 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中心的方向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 動量,不過逐漸與地面反作用力增大,產生隨著Ζ Μ Ρ位 置偏離Ζ Μ Ρ安定領域的中心而Ζ Μ Ρ位置朝向Ζ Μ Ρ安 定領域的中心之機器人的變形量或運動量之空間畸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言 -77- 499349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6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_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 中前述Ζ Μ P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由略平板狀的平面 足框、及配置在前述平面足框的底面之持有由初期的變形 量較大的領域和之後的變形量較小的領域所形成之非線性 彈性特性之足底緩衝體、及裝配在前述平面足框上面的略 中央之用來連結前述腳式移動機器人的作動腳之腳腕連結 部等所構成之各可動腳的足部構造。 i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其 中前述Ζ Μ P舉動空間控制手段,係爲由實現前述可動腳 的關節自由度之超過1個以上的關節致動器、及由前述腳 式移動機器人其機體的內側支持前述關節致動器的持有第 1剛性之內側支持體、及由前述腳式移動機器人其機體的 外側支持前述關節致動器的持有比第1剛性還較大的第2 剛性之外側支持體等所構成之各可動腳的腳部構造。 1 4 . 一種腳式移動機器人之足部構造,係爲備有至 少複數條的可動腳的腳式移動機器人之足部構造;其特徵 爲··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具備:略呈平板狀的平面足框、及配置在前述平面足 框的底面之由初期的變形量較大的領域和之後的變形量較 小的領域所形成之持有非線性彈特性之足底緩衝體、及裝 設在前述平面足框上面的略中央之用來連結前述腳式移動 機器入的作動腳之腳腕連結部等。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之 足部構造,其中前述足底緩衝體係爲將高度相異之超過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78- 499349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7 個以上的緩衝構件裝設在前述平面足框其底面的一定部位 而形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之 足部構造,其中前述足底緩衝體係分別裝設在前述平面足 框其底面的內側以及外側。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之 足部構造,其中前述足底緩衝材係分別裝設在前述平面足 框其底面的內側以及外側,且外側比內側還提高足底緩衝 體的彈係數。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之 足部構造,其中前述平面足框係比前述腳式移動機器人的 傾斜軸迴轉還強化旋轉軸迴轉的剛性所形成。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之 足部構造,其中前述平面足框係經由在上面及/或底面的 一定位置設置凹部,而比前述腳式移動機器人的傾斜軸迴 轉還強化旋轉軸迴轉的剛性所形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2 0 . —種腳式移動機器人,係爲備有至少1組之左 右的可動腳單元進行腳式作業的式樣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其特徵爲: 前述可動腳單元具備:實現前述可動腳的關節自由度 之超過1個以上的關節致動器、及由前述腳式移動機器人 其機體的內側支持前述關節致動器的持有第1剛性之內側 支持體、及由前述腳式移動機器人其機體的外側支持前述 關節致動器的持有比第1剛性還較大的第2剛性之外側支 一 __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79- 499349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8 持體等。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其中前述第2剛性係表示前述第1剛的超過1 . 2倍以上 之彎曲剛性。 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其中前述第1剛與前述第2剛性的相異係依前述內側支持 體與前述外側支持體具肉厚的相異而實現。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其中前述第1剛性與前述第2剛性的相異係依前述內側支 持體與前述外側支持體其形狀的相異而實現。 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其中前述第1剛性與前述第2剛性的相異係依使用強度不 同的素材構成前述內側支持體及前述外側支持體而實現。 2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 其中前述可動腳的關節自由度係至少包含大腿旋轉軸以及 膝關節旋轉軸迴轉的各自由度。 2 6 ·—種腳式移動機器人之可動腳單元,係爲對進行腳式作 業之腳式移動機器人經左右的組合使用之可動腳單元;其 特徵爲: 具備:實現前述可動腳的關節自由度之超過1個以上 的關節致動器、及由前述腳式移動機器人其機體的內側支 持前述關節致動器的持有第1剛性之內側支持體、及由前 述腳式移動機器人其機體的外側支持前述關節致動器的持 有比第1剛性還較大的第2剛性外側支持體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80- 499349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g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之 可動腳單元,其中前述第2剛性係表示前述第1剛的超過 1 · 2倍以上的彎曲剛性。 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之 可動腳單元’其中前述第1剛性與前述第2剛性的相異係 依前述內側支持體與前述外側支持體其肉厚的相異而實現 〇 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之 可動腳單元,其中前述第1剛性與前述第2剛性的相異係 依前述內側支持體與前述外側支持體其形狀的相異而實現 〇 3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之 可動腳單元,其中前述第1剛性與前述第2剛性的相異係 依使用強度不同的素材構成前述內側支持體及前述外側支 持體而實現。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項之腳式移動機器人之 可動腳單元,其中前述可動腳的關節自由度係至少包含大 腿旋轉軸以及膝關節旋轉軸迴轉的各自由度。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81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0350923 | 2000-11-17 | ||
JP2000352158 | 2000-11-20 | ||
JP2001277084 | 2001-09-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499349B true TW499349B (en) | 2002-08-21 |
Family
ID=2734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0128333A TW499349B (en) | 2000-11-17 | 2001-11-15 | Legged mobile robot, leg structure of legged mobile robot, and mobile leg unit for legged mobile robot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01313B2 (zh) |
EP (1) | EP1378325B1 (zh) |
KR (1) | KR100843863B1 (zh) |
CN (1) | CN100389936C (zh) |
TW (1) | TW499349B (zh) |
WO (1) | WO200204022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43077B2 (ja) * | 1999-09-20 | 2003-09-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の運動パターン生成装置及び運動パターン生成方法、並びにロボット |
JP3760186B2 (ja) * | 2001-06-07 | 2006-03-29 |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 二脚歩行式移動装置及びその歩行制御装置並びに歩行制御方法 |
US6980919B2 (en) * | 2001-10-16 | 2005-12-2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Walking condition determining device and method |
WO2003068455A1 (fr) * | 2002-02-15 | 2003-08-21 | Sony Corporation | Dispositif a jambes pour robot mobile de type a jambes,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udit robot |
JP3731118B2 (ja) * | 2002-02-18 | 2006-01-05 |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 二脚歩行式人型ロボット |
DE60332227D1 (de) * | 2002-04-26 | 2010-06-02 | Honda Motor Co Ltd | System zur selbst abschätzung der lage des mobilen roboters mit beinen |
JP3598507B2 (ja) * | 2002-06-12 | 2004-12-08 | 独立行政法人 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 歩行式移動装置及びその歩行制御装置及び歩行制御方法 |
JP4049644B2 (ja) * | 2002-09-13 | 2008-02-20 | 川田工業株式会社 | 歩行ロボットの衝撃吸収機構 |
US7664569B2 (en) * | 2002-10-10 | 2010-02-16 | Sony Corporation | Robot device oper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
US7054718B2 (en) * | 2002-10-11 | 2006-05-30 | Sony Corporation | Motion edi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egged mobile robot and computer program |
KR100541433B1 (ko) * | 2002-12-23 | 2006-0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2족보행로봇 |
CN100344416C (zh) * | 2003-03-23 | 2007-10-24 | 索尼株式会社 | 机器人装置和控制该装置的方法 |
JP3972854B2 (ja) * | 2003-04-10 | 2007-09-0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の運動制御装置 |
KR100835361B1 (ko) * | 2003-08-29 | 2008-06-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간이 지면반력 센서를 이용한 보행 로봇 및 그 제어 방법 |
JP4592276B2 (ja) * | 2003-10-24 | 2010-12-0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装置のためのモーション編集装置及びモーション編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4168943B2 (ja) * | 2004-01-28 | 2008-10-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脚式ロボットと脚式ロボットの歩行制御方法 |
JP4501601B2 (ja) * | 2004-09-03 | 2010-07-1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脚式ロボットと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歩容データの作成装置と作成方法 |
JP4559803B2 (ja) * | 2004-09-14 | 2010-10-13 | 敏男 福田 | 関節角の受動変化を利用して歩行するロボットとその制御方法 |
US8000837B2 (en) | 2004-10-05 | 2011-08-16 | J&L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 Programmable load forming system, components thereof, and methods of use |
WO2006064599A1 (ja) * | 2004-12-14 | 2006-06-22 | Honda Motor Co., Ltd.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およ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20070105070A1 (en) * | 2005-11-08 | 2007-05-10 | Luther Trawick | Electromechanical robotic soldier |
JP5034235B2 (ja) * | 2006-01-16 | 2012-09-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制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8068935B2 (en) * | 2006-10-18 | 2011-11-29 | Yutaka Kanayama | Human-guided mapping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
JP4930003B2 (ja) * | 2006-11-20 | 2012-05-0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移動ロボット |
KR100873107B1 (ko) * | 2007-01-30 | 2008-12-09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이족 보행 로봇의 수정 가능한 걸음새 생성을 위한 실시간zmp 조작법 |
JP5104355B2 (ja) * | 2008-02-01 | 2012-12-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制御装置、ロボッ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ロボット制御プログラム |
FR2930905B1 (fr) * | 2008-05-09 | 2010-10-01 | Bia | Cheville pour robot humanoide |
KR20100028358A (ko) * | 2008-09-04 | 2010-03-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로봇 및 그 안전제어방법 |
KR101687628B1 (ko) * | 2010-01-12 | 2016-12-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로봇의 보행 제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KR101687629B1 (ko) * | 2010-01-18 | 2016-12-2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인간형 로봇 및 그 보행 제어방법 |
US8712602B1 (en) | 2011-05-24 | 2014-04-29 | Timothy S. Oliver | Mobile target system |
KR20130073591A (ko) * | 2011-12-23 | 2013-07-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지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로봇 |
US10215587B2 (en) | 2012-05-18 | 2019-02-26 | Trx Systems, Inc. | Method for step detection and gait direction estimation |
US9297658B2 (en) | 2012-06-12 | 2016-03-29 | Trx Systems, Inc. | Wi-Fi enhanced tracking algorithms |
KR101331197B1 (ko) | 2012-07-06 | 2013-11-26 | 주식회사 자연이준식품 | 로봇관절 길이 가변장치 |
CN102830717B (zh) * | 2012-08-22 | 2015-01-14 | 中科宇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 | 提高仿生机械恐龙爬行稳定性的步态规划方法 |
CN102799184B (zh) * | 2012-08-22 | 2015-12-16 | 中科宇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 | 仿生机械恐龙爬行稳定性控制方法 |
JP6330287B2 (ja) * | 2013-10-29 | 2018-05-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ロボット用当接部材 |
JP6003942B2 (ja) * | 2014-04-24 | 2016-10-0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動作制限装置及び動作制限方法 |
US9895804B1 (en) * | 2014-08-26 | 2018-02-20 | Boston Dynamics, Inc. | Failure mode |
US9623556B1 (en) * | 2014-09-03 | 2017-04-18 | X Development Llc | Robotic sole joint |
JP6356033B2 (ja) * | 2014-09-29 | 2018-07-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移動体の制御装置 |
CN104407611B (zh) * | 2014-09-30 | 2017-02-01 | 同济大学 | 一种仿人机器人稳定行走的控制方法 |
US9561592B1 (en) * | 2015-05-15 | 2017-02-07 | Google Inc. | Ground plane compensation for legged robots |
US10160505B1 (en) * | 2016-04-06 | 2018-12-25 | Schaft Inc. | Variable-compliance, slip-resistant foot for legged mechanisms |
TW201805598A (zh) * | 2016-08-04 | 2018-02-16 |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自主移動設備及建立導航路徑的方法 |
CN106564055B (zh) * | 2016-10-31 | 2019-08-27 | 金阳娃 | 仿真人机器人稳定性运动规划方法及控制装置 |
CN106843000B (zh) * | 2017-02-13 | 2019-03-26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攀爬机器人移动控制系统恢复方法 |
JP6788537B2 (ja) * | 2017-03-28 | 2020-11-2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レーザ式測距装置を使用した物体エッジの検出方法 |
JP6927727B2 (ja) * | 2017-03-29 | 2021-09-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の制御装置 |
KR102213377B1 (ko) | 2019-08-14 | 2021-02-08 | 국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고속 및 고토크 구동을 위한 로봇 다리 구조 |
US11292126B2 (en) * | 2019-10-17 | 2022-04-05 | Disney Enterprises, Inc. | Robots with robust bipedal locomotion supported with non-conventional physics |
CN114061893B (zh) * | 2021-12-28 | 2024-10-15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一种风洞小幅强迫俯仰振荡机构 |
US11738452B1 (en) * | 2022-07-29 | 2023-08-29 | Sarcos Corp. | Sole with various compliant regions for robo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20019B2 (ja) | 1989-06-29 | 1996-07-3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の駆動制御装置 |
JP2826858B2 (ja) | 1989-12-14 | 1998-11-1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脚式歩行ロボットの足部構造 |
US5255753A (en) | 1989-12-14 | 1993-10-26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Foot structure for legged walking robot |
JP2911985B2 (ja) | 1990-09-12 | 1999-06-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及びその歩行制御装置 |
JP3270767B2 (ja) | 1992-04-28 | 2002-04-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衝撃吸収機構を備えた脚式歩行ロボット |
US5455497A (en) | 1992-04-20 | 1995-10-03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egged mobile robot and 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JPH05305581A (ja) | 1992-04-28 | 1993-11-19 | Honda Motor Co Ltd | リンク式移動ロボットの制御装置 |
JP3148830B2 (ja) * | 1992-04-30 | 2001-03-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の歩行制御装置 |
US5432417A (en) | 1992-04-30 | 1995-07-11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ocomotion control system for legged mobile robot |
JP3148828B2 (ja) | 1992-04-30 | 2001-03-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の歩行制御装置 |
JP3148829B2 (ja) | 1992-04-30 | 2001-03-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の歩行制御装置 |
US5416393A (en) * | 1992-05-20 | 1995-05-16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egged mobile robot foot structure |
JP3132156B2 (ja) * | 1992-05-22 | 2001-02-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の歩容生成装置 |
EP0573203B1 (en) | 1992-05-26 | 1997-01-02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egged mobile robot |
JP3293952B2 (ja) | 1992-05-26 | 2002-06-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衝撃吸収手段を備えた脚式歩行ロボット |
JP3269852B2 (ja) | 1992-05-29 | 2002-04-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の姿勢安定化制御装置 |
WO1998026905A1 (fr) * | 1996-12-19 | 1998-06-25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ntroleur d'attitude de robot mobile sur jambes |
JP4030151B2 (ja) * | 1997-05-20 | 2008-01-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用複合材リンクの製造方法 |
JP3435666B2 (ja) * | 1999-09-07 | 2003-08-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 |
JP3443077B2 (ja) * | 1999-09-20 | 2003-09-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の運動パターン生成装置及び運動パターン生成方法、並びにロボット |
JP2001239479A (ja) * | 1999-12-24 | 2001-09-04 | Sony Corp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及びロボットのための外装モジュール |
JP2001260063A (ja) * | 2000-03-21 | 2001-09-25 | Sony Corp | 多関節型ロボット及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
-
2001
- 2001-11-15 TW TW090128333A patent/TW49934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1-11-16 CN CNB018059473A patent/CN10038993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1-16 WO PCT/JP2001/010025 patent/WO200204022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1-11-16 US US10/181,282 patent/US690131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1-16 EP EP01982818.5A patent/EP137832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1-11-16 KR KR1020027009150A patent/KR10084386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30144763A1 (en) | 2003-07-31 |
EP1378325A4 (en) | 2006-05-03 |
KR100843863B1 (ko) | 2008-07-03 |
EP1378325B1 (en) | 2016-09-14 |
CN100389936C (zh) | 2008-05-28 |
KR20020086464A (ko) | 2002-11-18 |
US6901313B2 (en) | 2005-05-31 |
WO2002040223A1 (fr) | 2002-05-23 |
EP1378325A1 (en) | 2004-01-07 |
CN1407922A (zh) | 2003-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499349B (en) | Legged mobile robot, leg structure of legged mobile robot, and mobile leg unit for legged mobile robot | |
Ishida et al. | Mechanical system of a small biped entertainment robot | |
KR100687461B1 (ko) | 로보트 및 로보트용 관절 장치 | |
KR100837988B1 (ko) | 각식 이동 로봇을 위한 동작 제어 장치 및 동작 제어방법, 및 로봇 장치 | |
KR100718479B1 (ko) | 로봇의 보행 제어 장치 및 보행 제어 방법 | |
JP4951732B2 (ja) | 駆動方法、駆動制御装置及びロボット | |
CN100364728C (zh) | 有腿移动式机器人的动作控制装置和动作控制方法以及机器人装置 | |
US7190141B1 (en) | Exoskeletal device for rehabilitation | |
Al-Shuka et al. | Modeling, stability and walking pattern generators of biped robots: a review | |
WO2010122705A1 (ja) | ロボット制御装置、ロボット制御方法、及び脚式ロボット | |
Kuehn et al. | System design and testing of the hominid robot charlie | |
EP2590043A2 (en) | Walking robo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JPH04201190A (ja)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の歩行制御装置 | |
Di et al. | Fall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in the elderly based on the ZMP stability control | |
KR20040068438A (ko) | 보행식 로봇 및 그 위치이동방법 | |
JP3674779B2 (ja)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のための動作制御装置及び動作制御方法、並びにロボット装置 | |
Ishida et al. | Development of mechanical system for a small biped entertainment robot | |
JP4359423B2 (ja)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及び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の足部機構 | |
JP3443116B2 (ja) | 移動ロボット及び移動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 |
JP7048921B2 (ja) | ロボット装置の下部ユニット及びロボット装置 | |
JP2003159677A (ja)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 | |
Lee et al. | Control Design for an Exoskeleton System Based on the Human Gait | |
Terayama et al. | Concept and prototype development of adaptive touch walking support robot for maximizing human physical potential | |
JP2003159676A (ja) | 脚式移動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 |
Wisse et al. | Steven H. Colli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 ||
MK4A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