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93312B -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93312B
TW493312B TW087101315A TW87101315A TW493312B TW 493312 B TW493312 B TW 493312B TW 087101315 A TW087101315 A TW 087101315A TW 87101315 A TW87101315 A TW 87101315A TW 493312 B TW493312 B TW 4933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coil
coil
frequency
power
secondary co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7101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miji Nagai
Toshitaka Takei
Kuniharu Suzuk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93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933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493312 A7 ____B7_ 五、發明説明(|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爲關於電力傳輸裝置及電力傳輸方法,例如 ,適用於作爲介由無接點端子對被內藏在攜帶用小型電子 機器的2次電池進行充電之充電裝置而被利用之電力傳輸 裝置及電力傳輸方法。 〔先行技術〕 近年,立體耳機、攝影機、移動式通訊端末裝置等已 被小型化,且其小型化的攜帶用小型機器的需求也已成長 。在這些攜帶用小型電子機器內藏有高容量的可充電式的 2次電池作爲電源之用,利用所定的充電裝置進行充電。 接觸型爲此充電裝置的一類型。接觸型充電裝置列舉 有彈簧式的接觸點,在該接點使其接觸攜帶用小型電子機 器側的接觸點而導電連接兩者,介由經此所形成的導電路 徑將充電電流供給至內藏在攜帶用小型電子機器的2次電 池。 經济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但是,此類的充電裝置,因長年的使用變化而在接觸 點部分會附著氧化所形成的污物。此氧化或污物會在兩者 接點部分產生接觸不良,且造成阻礙充電電流供給至2次 電池。 爲了避免此樣的問題,考慮到利用非接觸型的充電方 式。非接觸型的充電方式係爲以電磁感應而從充電裝置將 充電電流供給至2次電池之方式。 即是在充電裝置側的端子部分設置1次線圈,另外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 - 493312 Α7 Β7 五、發明説明έ ) 攜帶用小型電子機器側的端子部分設置2次線圈,使1次 線圈及2次線圈接近。在此狀態下電流流經1次線時,1 次線圈產生磁束。此處,例如以每隔一定時間〇Ν或 〇F F流至1次線圈的電流時,由於電流的導電所產生的 磁束會因時間而變化。在2次線圈側,則因時間變化所形 成磁束的鏈交之電磁感應而產生感應電力。2次線圈以此 感應電力作爲電源,因應於1次線圈側導電的Ο Ν或 〇F F而產生反轉電流的方向之交流電流作爲感應電流。 非接觸型的充電裝置係爲將2次線圈所產生的感應電流作 爲充電電流,供給至2次電池而進行充電。 此樣,當充電時使充電裝置側的1次線圈與攜帶用小 型電子機器側的2次線圈接近,利用電磁感應之磁性連接 ,從1次線圈側將電力傳輸至2次線圈,而能實現非接觸 型的充電裝置。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經漪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繁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不過,針對此構成的充電裝置,將1次線圈及2次線 圈分別的內藏在充電裝置側、電子機器側;以電磁感應將 電力將1次線圈傳送至2次線圈,而形成無接點的電子傳 輸。 但是,此狀況,在1次線圈與2次線圈之間的間隔變 大(空氣的比透磁率時),惡化1次線圈與2次線圈間的 結合係數,減少1次線圈所產生的磁束感應至2次線圈之 鏈交量。因此,在此電力傳輸裝置,難於如一般的變壓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M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5- 493312 A7 B7 經溁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五、發明説明& ) 而使其提高1次線圈與2次線圈的結合度。 因此情況,所以如上述的電力傳輸裝置,由於低結合 度所造成的電力損失,而產生降低電力傳輸效率之問題。 本發明考慮到以上的問題點,而提案能提高從1次線 圈側至2次線圈側的電力傳輸效率之電力傳輸裝置與電力 傳輸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了解決課題,本發明係爲利用在無接點的1次線圈 與2次線圈使其傳輸電力之電力傳輸裝置,該電力傳輸裝 置設有產生以所定頻率所形成的振盪訊號後輸出之訊號產 生手段,及供給導電至1次線圈的電流之電流供給手段, 及根據振盪訊號的頻率驅動控制導電至1次線圈L1的電 流或斷電之驅動手段、及由於驅動控制所形成的電流導電 或斷電而根據振盪訊號的頻率產生依時間變化的磁束之1 次線圈,及並列連接電容抗元件,因應於1次線圈所產生的 時間變化之磁束鏈交而產生感應電力,與振盪訊號的頻率 作比較爲高頻率,作爲共振頻率,在與電容抗元件之間振 盪根據感應電力而產生的感應電流之2次線圈。 由於與1次線圈側之振盪訊號頻率作比較爲較高頻率 ,作爲2次線圈側的共振頻率,因而減少電容抗C,可以 提高1次線圈與2次線圈的結合係數。 〔發明之實施形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巧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6 - 493312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以下,根據圖面詳述本發明的一實施例。 (1 )第1實施例 針對第1圖,圖號1表示全體的充電裝置;由於將從 電源2所輸送出的電力介由電磁感應部3供給至內藏在所 定的電子機器的2次電池,因而在該2次電池進行充電。 電池感應部3係爲以被設在充電裝置1側的1次線圈L 1 及被設在電子機器內的2次線圈所形成,1次線圈L1及 2次線圈L 2爲無接點狀態。1次線圈L 1係爲將一方的 端子連接至電源2而配置;另外2次線圈L 2係爲將兩端 子連接至2次電池。充電裝置1係爲將1次線圈L 1及2 次線圈L 2繞卷在各個所定形狀的鐵心,兩鐵心當充電時 分別對向的位置而配置所形成。 經瀠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 (¾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充電裝置1係爲將1次線圈L 1的他方端子連接至驅 動電路4,驅動電路4連接至驅動頻率產生部5。驅動頻 率產生部5係爲產生以所定頻率f ◦ s C所形成振盪訊號後 供給至驅動電路4。驅動電路4係爲將所供予的振盪訊號 輸入至射極接地的電晶體T r 1之基極電極。電晶體 T r 1係爲當被輸入至基極電極之振盪訊號的電壓準位爲 正時,電流導電至射極電極及集極電極間。因此,從電源 2所輸送出的電流流至1次線圈L 1。 另外,被輸入至電晶體T r 1的基極電極之振盪訊號 的電壓準位成爲負値時,電晶體T r 1斷電射極電極與集 極電極間的導電。在此狀態,從電源2所輸送出的電流未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93312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絮 A7 __B7五、發明説明έ ) 流至1次線圈L 1,以1次線圈L 1及驅動電路4的電容器 C 1所形成的L C電路形成共振電路而在1次線圈L 1產 生反向電力。此反向電力所形成的電壓作爲電源,電流流 至電容器C 1而形成充電,在此電容器C 1對1次線圈 L 1進行放電下,反向電流流至1次線圈L 1。電流係爲 隨著電容器C 1的電壓降下而增加,電容器C 1的電壓在 成爲0時爲最大。此後,電容器C 1係爲以反向的電壓而 充電。在該電壓超越電源2的電壓時,驅動電路4內的阻 尼二極體D 1導通而成爲L C電路短路的狀態,停止L C 電路所造成的振盪而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直線性的減 少。在電流成爲0時電晶體T r 1成爲〇Ν的狀態,其後 ,返復上述的動作。此樣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以驅動 電路4,順向及反向交互流動而振盪,所以在1次線圈 L 1所產生的電壓形成爲根據從驅動頻率產生部5所輸送 出的驅動頻率f ◦ s e而變化之水平脈衝波形狀。 由於電流流動因而在1次線圈產生磁束,該磁束因應 於上述電流的振盪而依時間變化。另外根據依時間變化的 磁束鏈交至2次線圈L 2,在2次線圈L 2產生感應電力 。因此在2次線圈L 2以磁束的時間變化而反轉之感應電 力所以流動電流,該電流以2次線圈L 2及並聯至2次線 圈L 2的電容器2而產生振盪(共振)。經此在2次線圈 L 2所產生爲交流的感應電流係爲介由二極體D 2而輸出 。具有2次線圈L 2的電子機器,係爲將感應電力作爲電 源以二極體D 2整流所產生的感應電流,供給至2次電池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訂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8 - 493312 經漪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A7 B7 五、發明説明έ ) 而進行充電。充電裝置1 ,係爲依上述的電磁感應將從電 源2所輸送出的電力從1次線圈L 1傳輸至2次線圈L 2 而進行充電。 然而,第2圖係爲表示電磁感應部3的等價電路,圖 中所示之L S 2爲2次線圈側的洩漏電感。 此處如第3圖所示,在於充電裝置1 ,依所反轉的感 應電力而在2次線圈L 2所產生感應電壓的頻率(即是共 振頻率)設爲f。u t時,該共振頻率f υ u t爲驅動控制流 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之頻率,即是比驅動頻率 f ◦ s c還高的頻率。對於該驅動頻率f ◦ s c之共振頻率 ί。u t的設定,例如是調節對於1次線圈的繞卷數之2次 線圈L 2的繞卷數比,並且調節並列連接在2次線圈L 2 之共振用電容器C 2的容量而形成。 如第4圖所示,在1次線圈L 1因應於驅動電路4之 電晶體T I· 1的〇N或〇F F狀態而順向或反向流動電流 ,在1次線圈L 1所產生的電壓出現以驅動頻率f ◦ s c所 形成的脈衝波狀。此處e i係爲當電晶體T r 1 0 F F時 ,在1次線圈L 1所產生的電力成分;e 2係爲當電晶體 T r 1 ON時,在1次線圈L1的電力成分。 另外,如第5圖所示,因在1次線圈L 1所產生磁束 的依時間變化而產生爲共振頻率ί的感應電壓。此處 ,e 3及e 4係爲表示在2次線圈L 2所產生的電壓及電流 所形成的電力成分。電力成分e 3係爲對應於電力成分e i ,當T I* 1爲〇F F狀態時在2次線圈L 2產生。另外,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口 493312 經妒部中央標準局員Η消費合作社印^ A7 __B7_五、發明説明f ) 電力成分e4係爲對應於電力成分e2,當Tr 1爲OFF 狀態時在2次線圈產生。此處在於配置2次線圈L 2的電 子機器,係爲整流電力成分e 3部分所產生的感應電流後輸 出電力,供給至2次電池。但是,由於1次線圈L 1的繞 卷方向與2次線圈L 2的繞卷方向爲反方向,所以1 1次 線圈L 1所產生的驅動頻率與在2次線圈L 2所產生的共 振頻率爲反轉波形的正負。 針對以上的構成,對應於在驅動頻率產生部5所產生 振盪訊號的頻率而驅動電路4的電晶體Tr1成爲ON或 〇F F狀態,當〇N狀態時,從電源2所輸送出的電流爲 流至1次線圈L 1。另外,當電晶體T r 1爲〇F F狀態 時,在1次線圈L 1產生反向電力而電容器C 1被充電, 其後,由於從電容器C 1的放電而在1次線圈L 1電流朝 與電晶體T r 1爲Ο N狀態時相反方向流動。因應於此電 流方向的反轉,而在1次線圈1所產生的磁束依時間而變 化。 在2次線圈L 2因1次線圈L 1所產生的磁束鏈交而 產生感應電力,且因應於磁束的時間變化所以感應電力的 方向也變化。由於感應電力的反轉而在2次線圈2,以對 於1次線圈L 1的驅動頻率f QSC:之共振頻率f υιι1產生 感應電壓。 此後,將2次線圈L 2側之L C電路所形成的共振頻 率f uut設定爲與1次線圈L 1的驅動頻率f〇SC同一頻 率時,由於被導電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因共振而形成爲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10- 493312 A7 _____ B7 五、發明説明) 與電壓同相,所以當電壓準位爲最大時電流準位也形成爲 最大。以此頻率在2次線圈L 2側共振時,由於在2次線 圈L 2側的L C電路上的內部阻抗所形成的電力損失增大 ’所以無法提高電力的傳輸效率。 另外,將共振頻率f 〇υτ設定爲1次線圈L 1的驅動 頻率f 以下時,爲了在驅動頻率f 的頻率以外之 頻率使其共振,所以在2次線圈L 2側所產生的感應電流 之電流値,但由於並列連接在2次線圈L 2之共振用電容 器C 2的充放電所須要的時間間隔增長,因此等價的電容 抗增大,實效率Q降低所以無法得到高輸出電壓。 在2次線圈L 2所產生之感應電流係爲如上述交流電 流,由於提高感應電壓而減小感應電流,所以減少內部阻 抗所造成的電力損失而取得效率良好的電力,所以在2次 線圈L 2側所得到的感應電壓被要求爲儘可能提高。
My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因此,充電裝置1由於如上述,將2次線圈L 2側的 共振頻率f。u t設定爲比1次線圈L 1側的驅動頻率 f ◦ s C還高的頻率所示在低電流下得到共振電流,同時等 價的減少在2次線圈L 2側的共振電路之電容抗C而提高 實效値Q。因此,充電裝置1可以提高結合係數而提高從 1次線圈L 1至2次線圈L 2的電力傳輸效率。 另外,在於具有2次線圈L 2之電子機器側,因應於 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方向反轉而2次線圈L 2所產生 的感應電流,整流電晶體T r 1爲0 F F狀態時的電力成 分e 3之部分而輸出電力。即是在於電力成分e 3及e 4 ( -11 -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93312 A7 B7 五、發明説明fe ) 第5圖),各別成分的部分面積爲相等,所以在兩者之間 ,與電力成分e 3的電流幅寬T 1作比較,電力成分e 4的 電流幅寬T 2較窄;另外,與電力成分e 3的電壓値作比較 ,則電力成分e 4的電壓値較大,成立上述的關係。因此, 整流電力成分e 4部分而作爲電力輸出時,可以得到較高的 輸出電壓,但由於電流幅寬T 2與電力成兮e 3的電流幅度 T 1作比較爲較窄,所以整流的導通角也較窄,比整流電 力成分e 3的情況還不安定的輸出電源。 在充電裝置1 .,在具有2次線圈2的電子機器側,由 於整流電力成分e 3部分的感應電流後輸出電力,所以可以 擴大整流的導通角,且可以輸出安定的電源電力。 經沪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 (讀先閱#、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依據以上的構成,以1次線圈L 1與2次線圈L 2間 的電磁感應而從1次線圈L 1將電力傳送至2次線圈L 2 時,將在2次線圈L 2側所產生的共振頻率f 〇 u t形成爲 比1次線圈L 1的驅動頻率f。s c還高的頻率,同時從在 2次線圈L 2側所產生的共振電壓整流電晶體T r 1爲 〇F F狀態時的電力成分e 3部分之共振電壓後輸出電源電 力’所以提高實效率Q而提高結合係爲,同時可以擴大整 流的導通角而從共振電壓得到電源電力;提高電力傳輸效 率同時輸出安定的電流電力。 (2 )第2實施例 在於6圖,與第1圖的對應部分附註同一圖號;圖號 1 0係爲表示充電裝置,與充電裝置1幾乎同一的構成,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2 493312 經声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 A7 __B7__五、發明説明(lO ) 具有電源、電磁感應部3、驅動電路4及驅動頻率產生部 5。充電裝置1 0係爲配置繞卷在所定形狀的鐵心之1次 線圈L 1,充電時,在與繞卷1次線圈L 1的鐵心對向之 位置,配設繞卷被設在電子機器內之2次線圈L 2的鐵心 ,作爲電磁感應部3 (第1圖)。 充電裝置1 0,係爲以在驅動頻率產生部5所產生的 振盪訊號而使其〇N或OF F驅動電路4的電晶體T I* 1 後驅動控制導電至1次線圈L 1或斷電,順向或逆向交互 的將電流流至1次線圈L 1。以此順向或逆向流動之電流 而在1次線圈L 1產生依時間變化的磁體,由於該磁束的 鏈交而在2次線圈L 2產生感應電力,以2次線圈L 2與 並列連接的電容器C 2所形成的共振電路而流通共振電流 。然而充電裝置1 0係爲與充電裝置1 0同樣地,對於1 次線圈L 1的驅動頻率使其提高2次線圈L 2的共振頻率 (第3圖)。 在充電裝置1 0,對於以單一的線圈形成2次線圈 L2之充電裝置1,使其連接同一方向繞卷而形成的2個 線圈,形成2次線圈L 2。即是充電裝置1 0,係爲串聯 線圈L 2 A及L 2 B作爲2次線圈L 2而形成電磁感應部 3;將以因應於在1次線圈L1所產生的磁束鏈交至2次 線圈L 2而產生的感應電力所得到共振電路之電壓,以二 極體D 2及D 3各別整流後的電源輸出供給至2次電池。 由於2次線圈L 2 A及L 2 B對於鐵心之線圈繞卷方 向爲同方向,所以如第7圖所示,對於1次線圈L 1的驅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艿本頁)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3- 493312 A7 B7 經辦部中央標準局t只工消費合作社印^
五、發明説明(11 ) 動頻率之2次線圈L 2的共振頻率之極性,從連接2次線 圈L 2A及L 2 B之基準點A正視爲相互1 8 0°的位相 偏離。在具有2次線圈L 2 A及L 2 B之電子機器側,以 二極體D 2及D 3整流根據共振頻率而產生的共振電壓後 作爲電力輸出,將所輸出的電力供給至2次電池而進行充 電。 此處繞卷2次線圈L 2 A及L 2 B的鐵心之卷數爲相 同的情況,當電晶體T r 1爲0 F F狀態時在2次線圈 L 2 A所產生的電力成分e 2A之電壓値,形爲與當電晶體 T r 1爲〇N狀態時在2次線圈L 2 B所產生的電力成分 e 2 b之電壓値作比較爲較小。整流此電力成分e 2 a及 e 2 B的共振電壓後輸出電力時,相互電壓値的差分成爲 變動値,且成爲不安定的電力。所以在於2次線圈L 2側 ,由於調節2次線圈L 2 A及L 2 B的卷數比因而得到幾 乎相同的電壓値。具體上,2次線圈L 2的卷數比2次線 圈L 2 B的卷數還大,因此在2次線圈L 2A及L 2 B所 得到的共振電壓之値幾乎是相等。 在於以上的構成,因應於1次線圈L 1側的驅動頻率 而在2次線圈L 2側所產生之共振頻率,係爲2次線圈 L 2 A的共振頻率與2次線圈L 2 B的共振頻率,位相爲 相互1 8 0 °偏離,分別以二極體D 2及D 3整流根據該 共振頻率而產生的感應電流後輸出。此處2次線圈L 2 A 及L 2 B之線圈卷數比,被調整爲與2次線圈L 2 B的卷 數作比較爲增大2次線圈L 2 A的卷數,且在2次線圈L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14 - 493312 經浐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2 A所產生的感應電壓與在2次線圈L 2 B所產生的感應 電壓幾乎是相同之値。 此樣,由於整流共振頻率的位相爲1 8 0°偏離而產 生2次線圈L 2A的感應電流及2次線圈L 2 B的感應電 流後輸出,所以因應於1次線圈L 1的磁束時間變化而可 以將在2次線圈L 2 A所產生電力成分e 2 a的感應電流及 在2次線圈L 2 B所產生電力成分e 2 b的感應電流同時作 爲電力輸出,且在電晶體T r 1的〇N或〇F F狀態任何 的狀況都可以輸出電力。 另外,電力成分e 2A及e 2B由於是調節2次線圈L 2 A及L 2 B的卷數比所以電壓値幾乎是相等;因此可以得 到抑制電壓變動之安定電力。 依據以上的構成,將在2次線圈L 2側所產生的共振 頻率形成爲比1次線圈L 1的驅動頻率還高的頻率;另外 在電子機器側連接調節卷數比,使其與2次線圈L 2 B的 卷數作比較爲增大2次線圈L 2 A的卷數,而得到的感應 電壓之値爲幾乎相等之2次線圈L 2A及L 2 B而配置, 且由於整流各自所產生的共振電壓後輸出,所以提高實效 率Q而提高結合係數,同時可以將2次線圈L 2A及2次 線圈L 2: B所產生的電力成分e 2A及e 2B之共振電壓都作 •爲電源電力輸出;提高從1次線圈L 1至2次線圈L 2的 電力傳輸效率,同時可以不論1次線圈L 1的電流方向而 得到安定的電力。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15-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艿本頁) 、τ 493312 Α7 Β7 五、發明説明(|3 ) (3 )第3實施例 在於第8圖,與第1圖對應的部附註同一圖號;圖號 2 0係爲表示充電裝置’與充電裝置1同一的構成’具有 電源2、電磁感應部3、驅動電路4及驅動頻率產生部5 。充電裝置2 0係爲配置繞卷在所定形狀的鐵心之1次線 圈L 1 ;充電時,在與繞卷1次線圈L 1的鐵心對向之位 置,配設繞卷被設在電子機器內之2次線圈L 2的鐵心, 作爲電磁感應部3 (第1圖)。 充電裝置2 0,係爲以在驅動頻率產生部5所產生的 振盪訊號,使其〇N或〇F F驅動電路4的電晶體T r 1 ,而驅動控制導電壓1次線圈或斷電,順向或反向交互的 將電流流至1次線圈L 1。以此順向或反向所流動之電流 而在1次線圈L 1產生依時間變化的磁束;由於該磁束的 鏈交所以在2次線圈L 2產生感應電力,以2次線圈L 2 與並列連接的電容器C 2所形成的L C電路而流動共振電 流。然而充電裝置2 0係爲與充電裝置1同樣地,對於1 次線圈L 1的驅動頻率,提高2次線圈L 2的共振頻率。 經沪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繁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充電裝置2 0係爲與充電裝置1的構成作比較,有關 作爲電磁感應部3而配設之1次線圈L 1及2次線圈L 2 的配置狀態及繞卷兩線圈之鐵心的大小關係爲相異。繞卷 2次線圈L 2之鐵心斷面積被形成爲比繞卷1次線圈L 1 之鐵心斷面積還小;另外在充電時,使其將繞卷1次線圈 L 1的鐵心與繞卷2次線圈L 2的鐵心,在相互的偏離中 心的位置配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16- 經漭部中央標準局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1Ϊ 493312 A7 __B7_____ 五、發明説明(14 ) 即是在於充電裝置2 0,1次線圈L 1側的鐵心係爲 所定環狀,同時在環周上的所定位置截斷該鐵心的一部分 而形成爲只以所定間隔隔離之形狀。另外充電時,繞卷2 次線圈L 2之鐵心,被插入至此間隔隔開的斷面時,使其 在對向於各斷面的狀態下配置。進而充電裝置2 0係爲將 充電時2次線圈L 2的配置位置,配設在從繞卷1次線圈 L 1之鐵心的中心位置朝所望的方向偏離繞卷2次線圈L 2之鐵心的中心位置之位置。 例如如圖中所示,充電裝置2 0由於在繞卷1次線圈 L 1之鐵心一方外周面的位置,配合繞卷2次線圈L 2之 鐵心外周面的位置,因而在從1次線圈側鐵心的中心偏離 的位置定位2次線圈L 2側的鐵心。充電裝置2 0係爲在 此配置位置使2次線圈L 2的共振頻率比1次線圈L 1的 驅動頻率還局。 在於以上的構成,繞卷2次線圈L 2之鐵心,被插入 至持有繞卷1次線圈L 1之鐵心的所定間隔而隔開之斷面 間,同時在從1次線圈L 1側之鐵心的中心位置偏離之位 置配置中心。另外2次線圈L 2側,在該配置位置,與1 次線圈L 1側的驅動頻率作比較,增高共振頻率。 在隔開1次線圈L 1側的所定間隔而配設之各鐵心斷 面間,由於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因而產生磁束,根據 驅動頻率產生部5所輸送出之振盪訊號的頻率,驅動電路 4使其反轉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方向,且使其依時間 變化在1次線圈L 1所產生的磁束。因此在2次線圈L 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7Z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93312 A7 B7 五、發明説明(15 ) 產生因應於磁束的時間變化而反轉的感應電力,將該感應、 電力作爲電源而得到感應電流。 但是,此時該磁束所形成的磁能鏈交到被配設在具有* 2次線圈L 2之電子機器內的其他零件而受到影響’會造 成使其產生熱且使其產誤動作的情況。 充電裝置2 0由於是將繞卷2次線圈^ 2的鐵心至少 配設在從1次線圈L 1側的鐵心中心位置分離之位置’所 以可以減低對於具有2次線圈L 2之電子機器內的其他電 子零件之磁束影響,而防止因磁場的影響所造成的熱產生 或是誤動作。 另外,由於與1次線圈L 1側的鐵心作比較,減少2 次線圈L 2側之鐵心斷面積,所以如上述在於偏離鐵心的 配置位置情況也減少被形成在1次線圈L 1及2次線圈L 2間之磁界不均衡。進而由於減少鐵心的斷面積,因而在 具有2次線圈L 2的電子機器內可以減少2次線圈鐵心的 收納容積,且可以將電子機器小型化。 M浐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然而,此情況也是在該配置狀態下共振頻率被設定爲 比驅動頻率還高,所以可以提高從1次線圈L 1側至2次 線圈L 2側的電力傳輸效率。 依據以上的構成,將2次線圈L 2側的共振頻率設爲 比1次線圈L 1側的驅動頻率還高之頻率;另外與1次線 圈L 1側的鐵心作比較,減少2次線圈L 2側的鐵心斷面 積,同時在從繞卷1次線圈L 1的鐵心中心位置偏離之位 置配設繞卷2次線圈L 2的鐵心之狀態下進行充電,所以 -18-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93312 經浐部中央標準局异'工消費合作社印^ A7 B7五、發明説明(|6 ) 提高實效率Q而提高結合係數’同時可以減低在對於電子 機器內的電子零件之1次線圈L 1所產生之磁束影響;另 外可以減少電子機器內2次線圈鐵心的收納谷積’提局從 1次線圈L 1至2次線圈L 2的電力傳輸效率’同時可以 防止因磁場影響所造成的熱產生或是誤動作’進而可以實 現電子機器的小型化。 (4 )第4實施例 在於第9僵,與第1圖對應的部分附註同一圖號;圖 號3 0係爲表示充電裝置;與充電裝置1同一構成,具有 電源2、電池感應部3及驅動電路4。充電裝置3 0係爲 配設繞卷在所定形狀的鐵心之1次線圈L 1 ,充電時,在 與繞卷1次線圈L 1的鐵心之位置,配設繞卷被設在電子 機器內的2次線圈L 2之鐵心1 ,作爲電磁感應部3。 充電裝置3 0,係爲以在驅動頻率產生部5所生成的 振盪訊號,使其ON或OF驅動電路4的電晶體丁 r 1, 而驅動控制導電至1次線圈L 1或斷電,順向或反向交互 的將電流流至1次線圈L 1。以此順向或反向所流動的電 流而在1次線圈L 1產生依時間變化的磁束,由於該磁束 的鏈交,在2次線圈L 2產生感應電力而流動共振電流, 以L C電路產生共振。然而充電裝置3 0係爲與充電裝置 1同樣地,使其對於1次線圈L 1的驅動頻率而提高2次 線圈L 2的共振頻率。 充電裝置3 0,係爲將所產生的振盪訊號之頻率可變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巧木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19- 493312 A7 B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7 ) 之可變頻率產生部3 1改設成驅動衍生物產生部5 (第1 圖),同時追加設置電壓檢測部3 2、振盪頻率控制部 3 3及輸入電壓控制部3 4之點’則是與充電裝置1相異 。充電裝置3 0係爲因應於電壓檢測部3 2所形成電壓値 的檢測結果而以振盪頻率控制部3 3控制可變頻率產生部 3 1,同時以輸入電壓控制部3 4控制從電源2所輸送出的 輸入電壓,因此使振盪訊號的頻率及輸入電壓可變。 可變頻率產生部31係爲將所產生的振盪訊號供給至 驅動電路4。驅動電路4係爲因應於振盪訊號的電壓準位 而進行導電至1次線圈L 1之電流的驅動控制,順向或反 向交互的流動電流。因此,在1次線圈L 1所產生的磁束 依時間而變化。2次線圈L 2,係爲因應於1次線圈L 1 所產的磁束鏈交而產生感應電力,將該感應電流力作爲電 源,得到因應磁束時間變化而反轉的感應電流。 此處,在具有2次線圈L 2之電子機器連接端連接2 次電池作爲負荷時,因此負荷而降下2次線圈L 2側的輸 出電壓V。此輸出電壓的降下在1次線圈L 1側也影響到 ,導致降下1次線圈L 1所產生的電壓。充電裝置3 0, 係爲以與1次線圈L 1並聯的電壓檢測部3 2而檢測該負 荷的影響所造成的電壓降下。另外,由於也考慮到上昇電 源2所形成的電源電壓之情況,所以充電裝置3 0也是以 電壓檢測3 2檢出該電壓上昇。 在電壓檢測部3 2預先設定基準電壓値’檢測電壓値 的降下或上昇時,將檢測訊號S 1輸送至振盪頻率控制部 (讀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巧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0- 493312 .鲒消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¾ A7 B7 五、發明説明(l8 ) 3 2及輸入電壓控制部3 4。 振盪頻率控制部3 3,係爲因應於檢測訊號S 1而將 控制訊號S 2供至可變頻率產生部3 1,電壓降下被檢出 時昇高可變頻率產生部3 1所產生振盪訊號的頻率而使其 變化;另外電壓上昇被檢出時下降可變頻率產生部3 1所 產生振盪訊號的頻率而使其變化。另外輸入電壓控制部 3 4,係爲因應於檢測訊號S 1而控制從電源2所供予的 輸入電壓;電壓降下被檢出時提筒輸入電壓而輸送至1次 線圈L 1,另外電壓上昇被檢出時下降輸入電壓而輸送至 1次線圈L 1 。。 在2次線圈L 2側所產生之感應電壓係爲共振頻率 f。u ^,即是在感應電流的共振時電壓値爲最大。充電裝 置3 0被設定爲以可變頻率產生部3 1而2次線圈L 2側 的共振頻率f。u t以下之所定頻率範圍下可變驅動頻率 f 。因此充電裝置3 0,在該可變範圍內以可變頻率 產生部3 1使其變化驅動頻率,且由於可變1次線圈L 1 側的共振頻率,因而使其上昇或是降下在2次線圈L 2側 所產生的感應電壓。 如第1 0圖所示,例如將振盪訊號的頻率,即是將驅 動頻率從f !的狀態上昇△ f i,因而可以將在2次線圈 L 2所產生的感應電壓V2上昇AV2。 因此,如第1 1圖所示,由於連接負荷所以感應電壓 如圖中實線所示降下時,充電裝置3 0以電壓檢測部3 2 間接地檢出該感應電壓的降下,因應於檢測結果而以振盪 (¾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1 - 493312 A7 ____B7__ 五、發明説明(|9 ) 頻率控制部3 3控制可變頻率產生部3 1,提高振盪訊號 的頻率,同時以輸入電壓控制部3 4提昇從電源2所供予 的電源電壓後供給至1次線圈L 1,所以如圖中虛線所示 ,只有降下感應電壓的分量提昇而可以維持一定電壓。然 而電壓上昇時也是同樣地,由於振盪訊號控制部3 3及輸 入電壓控制部3 4所形成的頻率控制及電壓控制,因而維 持一定電壓。 經沪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繁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充電裝置3 0,係爲以弟1 2圖的順序,維持在2次 線圈L 2側所產生的感應電壓。即是充電裝置30,首先 在步驟S P 1開始進行。基極電極3 0係爲開始後,在步 驟S P 2,以電壓檢測部3 2檢出在1次線圈L 1所產生 的電壓變動。充電裝置3 0係爲以檢測訊號S 1判別檢測 結果’在步驟S P 3判別電壓的降下時,移轉至步驟S P 5。另外在判別檢測訊號S 1之檢測結果,不認爲電壓降 下時則移轉至步驟S P 4。充電裝置3 0係爲以檢測訊號 S 1判別檢測結果,在步驟S P 4判別昇壓上昇時,移轉 至步驟S P 6。另外在判別檢測訊號S 1之檢測結果不認 爲電壓上昇時就回到步驟S P 2。 充電裝置3 0係爲在步驟S P 3判別電壓降下時,在 步驟S P 5,由於振盪頻率控制部3 3形成可變頻率產生 部3 1的控制而將振盪訊號的頻率f i提昇Δί i。另外由 於輸入電壓控制部3 4形成輸入電壓的控制而將輸入電壓 V i提昇△ V i。另外充電裝置3 0係爲在步驟S P 4判別 電壓上昇時,在步驟S P 6,由於振盪頻率控制部3 3形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〇〇 - 493312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男工消費合作社印^ A7 ___B7五、發明説明fa)) 成可變頻率產生部3 1的控制而將振盪訊號的頻率f ^下降 f :。另外由於輸入電壓控制部3 4形成輸入電壓的控制而 將輸入電壓Vi下降Δν:。 以此進行頻率控制及輸入電壓控制後,充電裝置3 0 係爲回到步驟S Ρ 2,以電壓檢測至檢出電壓降下或是上 昇爲止,返復上述順序,且控制驅動頻率及輸入電壓而修 2次線圈L 2側感應電壓的降下分量或是上昇分量。 在於以上的構成,充電裝置3 0係爲以電壓檢測部 3 2檢出在1次線圈L 1所產生的電壓變動。充電裝置 3 0係爲以該檢測而檢出電壓降下,即是檢出在2次線圈 L 2側所產生感應電壓的降下時,以檢測訊號S 1而將檢 測結果通知到振盪訊號控制部3 3及輸入電壓控制部3 4 。振盪頻率控制部3 3係爲因應於該通知而控制可變頻率 產生部3 1,提昇振盪訊號的頻率。另外輸入電壓控制部 3 4係爲在控制從電源2所供予的電源電壓而提昇後,輸 送出至1次線圈。 充電裝置3 0係爲以此振.盪訊號的頻率控制及輸入電 壓控制而可以間接地昇高2次線圈L 2側的感應電壓。此 樣充電裝置3 0,由於在2次線圈L 2側連接負荷而降下 感應電壓時,可以以驅動頻率控制及輸入電壓控制提昇感 應電壓,且可以一定的維持感應電壓而使其安定。上昇電 壓也是以同樣的順序,可以降下感應電壓,且一定的維持 感應電壓而使其安定。 另外,充電裝置3 0係爲振盪頻率控制部3 3所形成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Τ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23- 493312 A7 B7 五、發明説明) 驅動頻率的控制,同時輸入電壓控制部3 4所形成輸入電 壓的控制而使其提昇或降下電壓。所以在與頻率控制倂用 下,可以高精度地進行修正感應電壓。 依據以上的構成,將2次線圈L 2側的共振頻率設爲 比1次線圈L 1側的驅動頻率還高,同時設置可變頻率產 生部3 1,電壓檢測部3 2,振盪頻率控f部3 3及輸入 電壓控制部3 4,而由於電壓檢測而檢出電壓變動時,使 其控制驅動頻率及輸入電壓,因此在2次線圈L 2側變動 感應電壓時可以控制驅動頻率及輸入電壓而間接地修正感 應電壓,可以提高從1次線圈L 1至2次線圈L 2的電壓 傳送效率,同時可以一定地維持感應電壓而使其安定化。 (5 )第5實施例 經济部中央標準局E Μ消費合作社印^ 在於第1 3圖,與第9圖對應的部附註同一圖號,圖 號4 0係爲表示充電裝置全體;基本的構成係爲與充電裝 置3 0 (第8圖)同一的構成。即是充電裝置4 0係爲根 據可變頻率產生部3 1所產生振盪訊號的頻率,將從電源 2所供給的電流,流至1次線圈L 1 ;以在1次線圈L 1 所產生磁束的時間變化而形成電磁感應,在2次線圈L 2 側使其產生感應電力,且使其傳送電力。另外充電裝置 4 0係爲以電壓檢測部3 2檢出電壓變動,使其修正因應 於檢測結果而變動的電壓。然而,1次線圈L 1的驅動頻 率與2次線圈L2的共振頻率,係爲與充電裝置1(第1 圖)同樣地,被設定爲與驅動頻率作比較,使其提高共振 -24-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493312 經济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絮 A7 ___B7 五、發明説明έ2 ) 頻率(第3圖)。 在於充電裝置4 0,改換爲因應於振盪的頻率,而順 向或是反向將電流流至1次線圈L 1之驅動電路4 ;關於 設置因應於振盪訊號的頻率而斷續地將電流流至1次線圈 L 1的驅動電路4 1之點、及削除電壓控制部3 4 (第 9圖)的同時在可變頻率產生部3 1與驅動電路4 1間設 置脈衝波幅寬控制部之點,與充電裝置3 0之構成相異。 在於充電裝置4 0,驅動電路4 1係爲只以電晶體 T r 1而被構成,不用電容器。在於充電裝置3 0係爲以 1次線圈L 1與被設在驅動電路4內的電容器C 1所形成 之LC電路、及ON或OFF電晶體Tr1而使其振盪流 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且依時間使其變化磁束。 驅動電路4 1係爲介由脈衝波幅寬控制部4 2而將從 可變頻率產生部3 1所供予的振盪訊號輸入至電晶體 T r 1的基極。電晶體T r 1係爲當被輸入至基極電極之 振盪訊號的電壓準位爲止時,將電流導電至射極電極與集 極電極。因此,從電源2所輸送出的電流被流至1次線圈 L 1 ° 另外,被輸入至電晶體T r 1的基極電極之振盪訊號 的電壓準位形成爲負時,電晶體T r 1係爲斷電射極電極 與集極電極間的導電。因此,驅動電路4 1係爲根據振盪 訊號所形成的驅動頻率之脈衝波電壓供予1次線圈L 1, 將從電源2所輸送出的電流斷續的流至1次線圈L 1。1 次線圈L 1係爲依時間變化在流動電流時與未流動電流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5· 493312 A7 ___ B7 經浐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五、發明説明h ) 所產生的磁束’反轉由於該磁束的鏈交而在2次線圈L 2 所產生的感應電力。所以以該感應電力作爲電源之感應電 流,係爲以2次線圈L 2與並列連接在該2次線圈L 2的 電容器C 2所形成的L C電路而共振。 充電裝置4 0,係爲根據振盪訊號所形成的驅動頻率 而將脈衝波電壓供予至1次線圈,因此由於斷續地流動電 流而在2次線圈L 2側使其產生感應電流。 另外’充電裝置4 0係爲以電壓檢測部3 2而檢出1 次線圈L 1的電壓變動。在2次線圈L 2的連接端連接負 荷時,由於該負荷,感應電壓產生變動而降下電壓。此感 應電壓的降下,也影響到1次線圈L 1,產生驅動電壓的 降下。充電裝置4 0由於是以電壓檢測部3 2檢出1次線 圈L 1的電壓變動,因而間接地檢出2次線圈L 2的感應 電壓之電壓變動。 在電壓檢測部3 2預先被定有所定的基準電壓値,與 該基準電壓値作比較下檢測電壓變動時,輸送出檢測訊號 S 1而將檢測結果通知到振盪頻率控制部3 3及脈衝波幅 寬控制部4 2。 頻率控制部3 3係爲當依檢測訊號S 1而通知電壓變 動時,將控制訊號S 2輸送至可變頻率產生部3 1。可變 頻率產生部3 1,則是因應於此控制訊號S 2而只可變預 先所被設定的所定頻率後輸送至振盪訊號之頻率。具體上 ,當檢出電壓降下時,頻率控制部3 3係爲輸送出控制訊 號S 2後,可變頻率產生部3 1所送出振盪訊號之頻率、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艿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26- 493312 經漭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7 __B7__五、發明説明) 即是將驅動頻率提昇△ f i。另外電壓上昇時則將振盪訊號 的頻率降下△ f i。因應於此情況,2次線圈L 2側的感應 電壓也降下ACV2 (第9圖)。 另外,脈衝波幅寬控制部4 2係爲當依檢測訊號S 1 而通知電壓變動時,以脈衝波幅寬調變處理可變從可變頻 率產生部3 1所輸送出振盪訊號的脈衝波幅寬後供給至驅 動電路4 1。具體上,依檢測訊號S 1而通知電壓降下時 ,脈衝波幅寬控制部4 2調變振盪訊號的電壓準位爲負的 期間之脈衝波幅寬而將脈衝波幅寬縮窄所定間隔。充電裝 置4 0,由於縮窄該振盪訊號的電壓準位爲負的期間之脈 衝波幅寬,因而縮短驅動電路4 1所造成電流的斷電期間 〇 脈衝波幅寬控制部4 2,由於縮窄該振盪訊號的電壓 準位爲負的期間之脈衝波幅寬,因而可以縮短電晶體 T r 1的〇F F狀態期間。由電晶體丁 r 1的ο i f狀態 之期間縮短而增長導電期間,因此等價的降低輸入阻抗, 可以使其上昇供予至1次線圈L 1脈衝波電壓。 充電裝置4 0,係爲當間接地檢出2次線圈L 2側的 負荷所造成的電壓變動時,因進行頻率控制部3 3所形成 驅動電路的可變控制、及脈衝波幅寬控制部4 2所形成振 盪訊號的負電壓準之期間的脈衝波幅寬調變控制,而控制 1次線圈L 1的輸入電壓,由於此因,可變控制在2次線 圈L 2所產生的感應電壓後修正。 在於以上的構成,充電裝置4 0係爲與充電裝置1同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93312 A7 ______B7_____ 五、發明説明) 樣地,被設定爲與驅動頻率作比較,昇高在2次線圈L 2 所產生的共振頻率,同時檢出1次線圈L 1的電壓變動, 而間接地檢出2次線圈L 2側的負荷所造成電壓的變動。 充電裝置4 0係爲當檢出電壓降下時,提昇可變頻率 產生部3 1所產生的振盪訊號之頻率(驅動頻率),同時 縮窄振盪訊號的負電壓準位之期間的脈衝波。另外檢出電 壓上昇時,降下可變頻率產生部3 1所產生振盪訊號的頻 率,即是降下驅動頻率的同時擴大振盪訊號的負電壓準位 之期間的脈衝波幅寬。 在被檢出電壓時以頻率控制提昇驅動頻率,因而在2 次線圈L 2所產生的感應電壓可變爲高電壓。由於頻率控 制所形成驅動頻率的可變範圍被設定在感應電壓成爲最大 之共振頻率的前段部分,所以可以提昇驅動頻率而使其上 昇感應電壓。 經沪部中央標準局Μ工消費合作社印^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未頁) 另外,同樣地當被檢出電壓降下時由於縮窄振盪訊號 的負電壓準位之期間的脈衝波幅寬,因而可以增長驅動電 路4 1的電晶體T r 1之電流導電期間。由於此因,等價 地減少電晶體T r 1的內部阻抗,而可以昇高1次線圈L 1的輸入電壓。因此可以間接地昇高在2次線圈L 2側所 產生的感應電壓。 充電裝置4 0,由於在驅動電壓產生電壓降下時進行 頻率控制及脈衝波幅寬調變控制而提昇1次線圈L 1的輸 入電壓,所以可以間接地使其提昇因負荷連接而降下之2 次線圈L 2側的感應電壓後修正’維持在幾乎一定的電壓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28 493312 經淨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説明(26 ) 〇 依據以上的構成,在2次線圈L 2側產生電壓變動時 ,由於以電壓檢測部檢出在1 1次線圈L 1所產生輸入電 壓的電壓變動,因而可以間接地檢出2次線圈L 2的電壓 變動,在此情況,以頻率控制部3 3及脈衝波幅寬控制部 4 2控制振盪訊號的頻率及脈衝波間隔而使其上昇或是降 下1次線圈L 1的驅動頻率及輸入電壓,可以間接地使其 上昇或是降下在2次線圈L 2側所產生的感應電壓;檢出 2次線圈L 2側的負荷連接等所造成的電壓變動後經修正 ,可以幾乎一定的維持。 (6 )第6實施例 在於第1 4圖,與第1圖對應的部分附註同一圖號, 圖號5 0表示充電裝置,具有與充電裝置1幾乎同一的構 成。即是充電裝置5 0具有電源2、電磁感應部3、驅動 電路4及驅動頻率產生部5。電磁感應部3係爲以繞卷在 所定形狀的鐵心之1次線圈L 1及2次線圈L 2 ;充電時 ,在繞卷1次線圈L 1之鐵心的對向位置,配設繞卷被設 置在電子機器內的2次線圈L 2之鐵心。充電裝置5 0, 係爲以在驅動頻率產生部5所產生的振盪訊號而〇 N或 OFF驅動電路4的電晶體T r 1,驅動控制導電至1次線 圈或斷電;因此,傾向或反向交互地將電流流至1次線圈 L 1。以順向或反向流動的電流而在1次線圈L 1產生依 時間變化的磁束,由於該磁束的鏈交,在2次線圈L 2產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9 - 493312 經浐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1Ϊ A7 B7 五、發明説明b ) 生感應電力而流動電流,以該2次線圈L 2及並列連接的 電容器C 2所形成的L C電路而共振。另外充電裝置5 0 係爲與充電裝置1同樣地,對於1次線圈L 1的驅動頻率 高2次線圈L 2的共振頻率(第3圖)。 充電裝置5 0係爲追加與充電裝置1相異的構成而設 置間歇振盪電路5 1、振盪電路5 2、電缔檢測部5 3及 間歇振盪控制電路。 間歇振盪電路5 1係爲根據從振盪電路5 2所供予的 所定頻率而形成的振盪訊號S 1 0,每隔所定時間將驅動 訊號S 1 1間歇地送至驅動頻率產生部5。驅動頻率產生 部5係爲只在驅動訊號所供予時,將振盪訊號輸送至驅動 電路4。因此充電裝置5 0係爲間歇地從驅動頻率產生部 5使其輸送出振盪訊號而只在所定時間將電流流至1次線 圈L 1。例如將振盪電路5 2所產生振盪訊號S 1 〇的電 壓準位爲正時的時間設爲t !,同時電壓準位爲負的時間設 爲t 2時,間歇振盪電路5 1係爲每隔時間t 2輸送出驅動 訊號S 5 1 ,只時間t i電晶體T r 1爲〇N狀態。然而每 隔一定時間間歇地從驅動頻率產生部5使其輸送出振盪訊 號的狀態爲間歇動作模式。另外連續地從驅動頻率產生部 5使其輸送出振盪訊號的狀態爲完全動作模式。 另外,充電裝置5 0係爲以電流檢測部5 3而從電源 2檢出流至1次線圈L 1之電流的電流量。電流檢測部5 3係爲從電源2檢出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量,將檢測 訊號1 2輸送至間歇振盪控制部5 4後通知檢測結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0X297公釐) -30-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93312 經瀆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A7 B7 五、發明説明h ) 在間歇振盪控制部5 4,設定有因應於間歇動作模式 的基準電流量I 1、及因應於完全動作模式的基準電流量 I 2作爲臨界値。間歇振盪控制部5 4係爲將以檢測訊號 S 1 2所供予的檢測結果與該臨界値作比較,將因應於比 較結果之控制訊號S 1 3輸送至間歇振盪電路5 1。具體 上’當檢測結果,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量爲臨界値 I 1以上時,間歇振盪控制部5 4係爲輸送出將間歇振盪 電路5 1設爲間歇動作模式的控制訊號S 1 3。另外,檢 測結果,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量爲臨界値I 2以下時 ’間歇振盪控制部5 4係爲輸送出將間歇振盪電路5 1設 爲完全動作模式的控制訊號S 1 3。 間歇振盪電路5 1係爲以控制訊號S 1 3,在間歇動 作模式或是完全動作模式的形態下驅動;間歇動作模式的 情況根據振盪訊號S 1 〇的所定時間,另外連續動作模式 的情況係爲連續地將驅動訊號S 1 1供給至驅動頻率產部 5。例如,間歇動作模式的情況,將振盪訊號S 1 〇供給 至驅動頻率產生部5而只在振盪訊號S1〇的電壓準位爲 正時使其輸送出振盪訊號,另外完全動作模式的情況,將 供給至驅動頻率產生部5的驅動訊號S 1 1,轉換成從振 盪訊號S1〇箝位在正電壓的訊號。 充電裝置5 0,係爲因應於流至該1次線圈L 1的電 流量,而轉換間歇動作模式或完全動作模式。2次線圈L 2未被配設在充電位置,即是未被配設在對向於1次線圈 L 1的位置時,由於負荷不存在,所以流至1次線圈L 1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4巧本頁)
、1T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31 - 493312 M浐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¾ A7 __B7五、發明説明匕) 的電流量幾乎保持在一定狀態。此處將2次線圈L 2配設 在充電位置時,磁性地連接1次線圈L 1與2次線圈L 2 ,而依被連接在2次線圈L 2的負荷,變動流至1次線圈 L 1的電流量。充電裝置5 0,係爲以此電流量的變動而 檢出2次線圈L 2是否被配設在·充電裝置;當檢出被配設 在充電位置時,將至此以間歇動作模式所驅動的間歇振盪 電路5 1轉換成完全動作模式而連續地將電流流至1次線 圈L 1。 在於以上的構成,充電裝置5 0,係爲因應於流至1 次線圈L 1的電流量,而轉換間歇動作模式或完全動作模 式。當2次線圈L 2未被配設在充電裝置時,以電流檢測 部5 3而被檢出的電流量係爲預先所被設定的臨界値I 1 以上;當得到此檢測結果時,依從間歇振盪控制部5 4所 輸送出的控制訊號S 1 3而以間歇動作模式使其驅動間歇 振盪電路5 1。以間歇動作模式,驅動頻率產生部所產生 的振盪訊號係爲振盪電路5 2所產生的振盪訊號S 1 〇之 周期斷續地只在所定的時間使其輸送出;由於此因,振盪 訊號S 1 〇之周期斷續地只在所定的時間將電流流至1次 線圈。2次線圈未被配設在充電裝置的狀態,即是不爲充 電狀態之情況係爲斷續地只在所定時間流動流至1次線圈 L 1之電流,而可以減低消耗電力。 另外,在以間歇動作模式驅動間歇振盪電路5 1時2 次線圈L 2被配設在充電位置的情況,由於2次線圈L 2 側的負荷而降下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量。此處以電流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32- 493312 經Μ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¾ A7 ___B7五、發明説明k)) 檢測部5 3而被檢出的電流量係爲預先所被設定的臨界値 I 2以下;當得到檢測結果時,依從間歇振盪控制部5 4 所輸送出的控制訊號S 1 3,以完全動作模式使其驅動間 歇振盪電路5 1。以完全動作模式,驅動頻率產生部5所 產生的振盪訊號係爲連續地送出;由於此因,連續地將電 流流至1次線圈L 1。 充電裝置5 0,係爲以電流量的變動檢出2次線圈 L 2被配設在充電位置,因應於檢測結果,而可以轉換成 振盪訊號S 1 0的每隔所定時間只在所定的時間將電流流 至1次線圈L 1之間歇動作模式、或連續地將電流流至1 次線圈L 1之完全動作模式;且可以減低在2次線圈L 2 未被配設在充電位置的狀態之消耗電力。 依據以上的構成,以配設在電源2與1次線圈L 1間 之電流檢測部5 3而檢出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量;由 於因應於檢測結果,以間歇振盪控制電路5 4,使其轉換 間歇振盪電路的間歇動作模式或是完全動作模式之驅動狀 態,因而可以因應於2次線圈L 2是否被配設在充電位置 ,以完全動作模式連續地流動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 或是以間歇動作模式每隔所定的時間斷續地流動;且可以 減低2次線圈L 2未被配設在充電位置,即是不爲充電狀 態時的消耗電力。 (7 )其他的實施例 然而,在於上述的第1〜6實施例,針對以1次線圈 (对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P?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 297公釐) -33- 493312 A7 _______B7 五、發明説明h ) L 1與2次線圈L 2的繞卷數比、及形成L C電路之電容 器C 2的容量而調整2次線圈L 2側的共振頻率之 情況已詳述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例如與2 次線圈L 2串聯地連接線圈;以該線圈所得到的外部電感 抗而調整2次線圈L 2側的共振頻率F。u t亦可,因此可 以對應於1次線圈與2次線圈間的結合度良好,洩漏電感 抗較低的情況,或爲了在2次線圈L 2側得到與1次線圈 L 1同一頻率同一頻率而較低抑制電容器容量的情況;另 外可削減雜訊成分。 另外,在於上述的第1〜4實施例、及第6實施例, 順向或反向交互地將電流流至1次線圈L 1,針對設置所 謂共振型的驅動電路4之情況已詳述過,但本發明並不限 於這些實施例,例如斷續地將電流流至1次線圈L 1 /適 用於設置所謂脈衝波型的驅動電路4亦可。 經#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另外,在於上述的第1〜6實施例,針對在驅動電路 4設置場效型電路T r 1之情況已詳述過,但本發明並不 限於這些實施例,例如更換場效電晶體而設置電界效果電 晶體體亦可。 另外,在於上述的第2實施例,針對因調節2次線圈 L 2A與L 2 B的繞卷數比而將2次線圈L 2A與L 2 B 的感應電壓之電壓形成爲幾乎相同的電壓値之情況已詳述 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例如,由於被設在2 次線圈L 2的後斷之二極體D 2及被設在2次線圈2 B的 後斷之二極體D 3的一方或是雙方之前段部分連接電感元 -34 - (辞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巧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93312 A7 __B7 五、發明説明$2 ) 件,因而將感應電壓的電壓値形成爲相同的電壓値,且使 其整流從2次線圈L 2 A及L 2 B所輸送出的感應電流亦 可。 另外,在於上述的第4及第5實施例,針對1次線圈 L 1的輸入電壓進行電壓檢測;在檢出電壓變動之際,控 制驅動頻率及輸入電壓、或是振盪訊號的脈衝波幅寬而修 正2次線圈L 2側感應電壓的電壓變動之情況已詳述過, 但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例如更換電壓檢測部3 2 而設置電流檢測部,因應於電流檢出之檢出結果而控制驅 動頻率及輸入電壓,或是振盪訊號的脈衝波幅寬亦可。 另外,在於上述的第5實施例,針對以驅動頻率的頻 率控制及振盪訊號的脈衝波幅寬控制,修正2次線圈L 2 側感應電壓的電壓變動之情況已詳述過,但本發明並不限 於此實施例,例如使用頻率控制或是脈衝波幅寬控制的任 何一種亦可。 經東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 進而,在於上述的第5實施例,針對檢測1次線圈L 1輸入電壓的電壓變動而進行驅動頻率的頻率控制及振盪 訊號的脈衝波幅寬控制之情況已詳述過,但本發明並不限 於此實施例,例如將與1次線圈L 1不同的第3線圈設置 在電磁感應部3而檢出在該線圈所產生的電壓變動,因應 於檢測結果而進行驅動頻率的頻率控制及振盪訊號的脈衝 波幅寬控制亦可。 進而,在於上述的第6實施例,針對在振盪電路5 2 所產生的振盪訊號S 1 〇之每個所定周期,從間歇振盪電 -35-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93312 A7 ___B7____ 五、發明説明) 路5 1將驅動訊號S 1 1供給至驅動頻率產生部5,只在 此期間使其輸送出振盪訊號而將電流流至11次線圈L1 之情況已詳述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實施例,例如在驅 動頻率產生部5及驅動電路4間設置開關手段,在振盪電 路5 2所產生的振盪訊號S 1 0之每個所定周期,從間歇 振盪電路51使其輸送出轉換訊號而能轉_該開關手段的 〇N /〇F F狀態亦可。即是間歇動作模式的情況係爲只 在振盪訊號S 1 0的電壓準位爲正之時間將開關手段形成 爲〇N狀態而將振盪訊號供給至驅動電路4。另外,完全 動作模式的情況係爲開關手段保持原狀的Ο N狀態。由於 此因,與實施例的情況同樣地,以間歇動作模式或完全動 作模式可以轉換流至1次線圈L 1之電流的導電狀態。 經沪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 另外,在於上述的第6實施例,針對檢測流至1次線 圈L 1的電流量而使其轉換間歇動作模式或完全動作模式 之情況已詳述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實施例,例如如第1 5所示,加上爲A C電源的電源2設置電池電源6 0後連 接至1次線圈L 1,同時在電源2及電池電源與1次線圈 L 1之間分別設置開關部S 1、S 2,進而設置控制檢測 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量之檢測部6 1及開關部S 1、 S2的控制部62亦可。 此情況,由於檢測部6 1的電流檢測而檢出2次線圈 L 2是否被配設在充電位置,因應於該檢測結果而以控制 部6 2控制開關S 1、 S 2的〇N /〇F F,因而在2次線 圈L 2未在充電位置之情況,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爲 -36·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93312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小電流即可時開關S 2形成爲〇N狀態,開關S 1形成爲 〇F F狀態;以電池電源6 0提供消耗電流;另外2次線 圈L 2被配設在充電位置時開關S 7形成爲ON狀態,開 關S 2形成爲〇F F狀態,將從電源2所輸送出的電源電 流供給至1次線圈L 1。因此,與實施例幾乎同樣地,可 以減低2次線圈L 2未在充電位置時的消耗電力。 另外,在於上述的第6實施例,針對以電流量的檢出 而使其能轉換間歇動作模式或完全動作模式的充電裝置5 0之情況已詳述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實施例,例如以 頻率檢出或是電壓檢出而使其能轉換間接動作模式或完全 動作模式亦可。 經沪部中央標準局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艿本頁) 在2次線圈L 2爲了共振而並列的連接有電容器C 2 :將2次線圈L 2配設在充電位置之情況,在1次線圈L 1所產生電壓的頻率,即是驅動頻率產生變動。另外同樣 地,針對電壓値也因1次線圈L 1與2次線圈L 2的共振 而對脈衝波電壓的波形產生過値等的變動。在充電裝置 5 0更換電流檢測部5 3而設置檢出電壓變動或是脈衝波 電壓的波形變動之檢測手段,若將檢測結果通知到間歇振 盪控制部5 4 (第1 4圖),則可以得到與實施例同樣的 效果。 另外,在於上述的第6實施例,針對以電流檢測部 5 3檢測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量之情況已詳述過,但 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實施例,例如如第1 6圖所示,在對向 於2次線圈L 2的充電位置之位置配設3次線圈L 3而檢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37· 493312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 出該3次線圈L 3的電壓變動;將檢測結果通知到間歇振 盪控制部54 (第14圖)亦可。2次線圈L2被配設在 充電位置時,因在1次線圈所產生磁束的鏈交而降下在3 次線圈L 3所產生的共振電壓,所以由於產生該降下因而 可以檢出2次線圈L 2被配設在充電位置。 另外,在於上述的第6實施例,針對以電流檢測部 5 3檢測流至1次線圈L 1的電流量之情況已詳述過,但 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實施例,例如1次線圈L 1爲獨立,設 置從小電力的電池電源等供給電流之輔助線圈,同時在電 子機器側於與該輔助線圈對向的位置配設金屬片或是線圈 形狀所形成的金屬時(即是電子機器被配設在充電位置時 ),由於對流至輔助線圈的電流產生變動,因而在檢出該 變動下可以判別在充電位置配設電子機器。若將該判別結 果通知到間歇振盪控制電路5 4 (第1 4圖),則可以得 到與實施例同樣的效果。 經Μ部中央標準局員μ消費合作社印1i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艿本頁) 進而,在於上述第1〜6實施例,針對適用於對被內 藏在電子機器內的2次電池進行充電的充電裝置1,1 〇 ,20,30,40及50之情況已詳述過,但本發明並 不限於.此實施例,例如適用於在具有2次線圈之電子機器 側,將從1次線圈所輸送的電力直接地作爲驅動電力使用 之情況亦可。即是若爲從1次線圈側至2次線圈側以電磁 感應傳送電力之電力傳輸裝置則適用上述的實施例。 〔發明之效果〕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l0X 297公釐) -38- 493312 A7 _____.__B7 五、發明説明έ6 ) (誚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如上述依據本發明,針對在無接點所形成的1次線圈 與2次線圈間傳輸電力之電力傳輸裝置;設置產生所定頻 率所形成的振盪訊號後輸送出之訊號產生手段,及供給導 電至1次線圈的電流之電流供給手段,及根據振盪訊號的 頻率而驅動控制導電至1次線圈的電流或斷電之驅動手段 ’及以驅動控制所形成電流的導電或斷電,根據振盪訊號 的頻率產生依時間變化的磁束之1次線圈、及並列連接電 容抗元件,因應於在1次線圈所產生依時間變化之磁束的 鏈交而產生感:應電力,將比振盪訊號的頻率還高的頻率作 爲共振頻率而在與電容抗元件之間進行根據感應電力所產 生感應電流的振盪之2次線圈;由於將比1次線圈側振盪 訊號的頻率還高的頻率作爲2次線圈側的共振頻率因而減 小電容抗C而昇高實效率Q,因此可以提高1次線圈與2 次線圈的結合係數,且可以提高從1次線圈側至2次線圈 的電力傳輸效率。 〔圖面之簡單說明〕 經漭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 第1圖係爲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例之充電裝置及電子 機器的構成之電路圖。 第2圖係爲表示電磁感應部的等價電路之電路圖。 第3圖係爲提供說明1次線圈的驅動頻率與2次線圈 的共振頻率之關係圖表。 第4圖係爲提供說明因應於驅動頻率而供予至1次線 圈的驅動電壓之圖表。 -39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493312 A7 ____B7 五、發明説明卜) 第5圖係爲提供說明在2次線圈所產生的感應電壓之 圖表。 第6圖係爲本發明第2實施例之充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的構成之電路圖。 第7圖係爲提供說明在2次線圈所產生的感應電壓之 圖表。 第8圖係爲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例之充電裝置及電子 機器的構成之略線圈。 第9圖係爲表示本發明第4圖之充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的構成之方塊圖。 第1 0圖係爲提供說明1次線圈側的頻率可變之2次 線圈側的感應電壓控制之圖表。 第1 1圖係爲提供說明維持實施例的感應電壓之圖表 〇 第1 2圖係爲提供說明電壓檢測之控制頻率的順序之 流程圖。 經瀠部中央標準局一貝工消費合作社印¾ 第1 3圖係爲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例之充電裝置及電 子機器的構成之方塊圖。 第1 4圖係爲表示本發明第6實施例之充電裝置的構 成之方塊圖。 第1 5圖係爲表示其他實施例之充電裝置的構成之方 塊圖。 第1 6圖係爲表示其他實施例之充電裝置的構成之方 塊圖。 -40- (讀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93312 經浐部中央標準局負工消費合作社印^ A7 B7五、發明説明的) 〔圖號說明〕1、 10、 20、 30、 40、 50:充電裝置, 2 :電源, 3 :電磁感應部, 4、4 1 :驅動電路’ 5 :驅動頻率產生部, 3 1 :可變頻率產生部, 3 2 :電壓檢測部, 3 3 :振盪頻率控制部, 34:輸入電壓控制部, 4 2 :脈衝波幅寬控制部, 5 1 :間歇振盪電路, 5 2 :振盪電路, 5 3 :電流檢測部, 5 4 :間歇振盪控制電路, 6〇:電池電源, 6 1 :檢測部, 6 2 :控制部。 (讀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Claims (1)

  1. 493312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電力傳輸裝置,係爲針對在無接點所形成的 1次線圈與2次線圈間傳輸電力之電力傳輸裝置;其特徵 爲:具備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產生以所定頻率所形成的振盪訊號後輸送出之訊號產 生手段、及 供給導電至上述1次線圈的電流之電病供給手段、及 根據上述振盪訊號的頻率而驅動控制導電至從上述電 流供給手段所供給上述電流的上述1次線圈或斷電之驅動 手段、及 由於上述驅動控制所形成上述電流的導電或斷電,而 根據上述振盪訊號的頻率,產生依時間變化的磁束之上述 1次線圈、及 並列連接電容抗元件,因應於在上述1次線圈所產生 的依時間變化之磁束的鏈交而產生感應電力;將比上述振 盪訊號的頻率還高的頻率作爲共振頻率,在與上述電容抗 元件之間進行根據上述感應電力而產生感應電流的共振之 2次線圈等;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由於以在上述1次線圈所產生的依上述時間變化之磁 束的鏈交,使其產生上述感應電力,因而將上述電力從上 述線圈傳輸至上述2次線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力傳輸裝置,其中上 述2次線圈,係爲整流在斷電上述電流被導電至上述1次 線圈的時間時所產生之上述感應電流後輸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力傳輸裝置,其中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羡^一42_ 493312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述1次線圈及上述2次線圈,係爲以分別繞卷在所定形狀 的鐵心而形成;將繞卷上述1次線圈之上述鐵心與繞卷上 述2次線圈之上述鐵心,配置在相互中心偏離的位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電力傳輸裝置,其中繞 卷上述1次線圈而成之上述鐵心,被形成爲比繞卷上述2 次線圈之上述鐵心還大的斷面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力傳輸裝置,.其中具 備檢出在上述1次線圈所產生所定參數的變動之檢測手段 ,及因應於上述檢測結果而輸送出第1或是第2控制訊號 之控制手段,及供給上述第1控制訊號時,將上述振盪訊 號在每個所定時刻只間隔所定時間間歇地供給至上述驅動 手段;供給上述第2控制訊號時,將上述振盪訊號連續地 供給至上述驅動手段之間歇振盪手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力傳輸裝置,其中具 備被設在與上述1次線圈及2次線圈不同處之3次線圈、 及檢出在上述3次線圈所產生所定參數的變動之檢測手段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及因應於上述檢測結果而輸送出第1或是第2控制訊號 之控制手段、及供給上述第1控制訊號時,將上述振盪訊 號在所定的時刻只間隔所定時間間歇地供給至上述驅動手 段;供給上述第2控制訊號時,將上述振盪訊號連續地供 給至上述驅動手段之間歇振盪手段。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電力傳輸裝置,其中上 述線圈,係爲被配設在上述2次線圈近旁的位置且是鏈交 上述1次線圈所產生的上述磁束之位置。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ϋ~-43- 493312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電力傳輸裝置,其中上 述3次線,圈係爲被配設在與設在具有上述2次線圈之電 子機器的所定位置之所須金屬構件相對向之位置而形成; 具備產生以所定頻率所形成的第2振盪訊號而輸送出之第 2訊號產生手段,及供給導電至上述線圈的電流之第2電 流供給手段,及根據上述第2振盪訊號的頻率,而驅動控 制將從上述第2電力供給手段所供給的上述電流導電至上 述第3線圈或斷電之第2驅動手段。 9 · 一種電力傳輸方法,係爲針對在無接點所形成的 第1線圈與2次線圈使其傳輸電力之電力傳輸方法;其特 徵爲: 根據所定瀕率所形成的振盪訊號而驅動控制導電至上 述1次線圈的電流或斷電; 由於上述驅動控制所形成上述電流的導電或斷電,而 在上述1次線圈根據上述振盪訊號的頻率使其產生依時間 變化的磁束;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由於鏈交在上述1次線圈所產生的上述磁束,在上述 2次線圈使其產生感應電力,因而進行傳輸從上述1次線 圈至上述2次線圈的上述電力,以比上述振盪訊號的頻率 還高的頻率進行共振該感應電力所產生的感應電流。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電力傳輸方法,其中 在斷電電流導電至上述1次線圈的時刻,整流在上述2次 線圈所產生的感應電流後輸出。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電力傳輸方法,其中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1 ~-44 - " 493312 A8 Β8 C8 __D8 々、申請專利範圍 在相互偏離上述鐵心的中心之位置,分別配置被繞卷在所 定形狀的鐵心而形成之上述1次線圈及2次線圈。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電力傳輸方法,其 中將繞卷上述1次線圈而形成之上述鐵心的斷面積,形成 爲比上述2次線圈之上述鐵心的斷面積還大。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電力傳輸方法,其中 具備檢出在上述1次線圈所產生所定參數的變動之檢測步 驟,及因應於上述檢測結果而輸送出第1或是第2控制訊 號之控制步驟,及供上述第1控制訊號時,在每個所定時 刻只間隔所定時間間歇地驅動控制導電至上述1次線圈或 斷電;供給上述第2控制訊號時,連續地驅動控制導電至 上述1次線圈或斷電之間歇振盪轉換步驟。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電力傳輸方法,其中 具備檢出在被設在與上述1次線圈及2次線圈不同處之3 次線圈所產生所定參數的變動之檢測步驟,及因應於上述 檢測結果而輸送出第1或是第2控制訊號之控制步驟,及 供給上述第1控制訊號時,在每個所定時刻只間隔所定時 間間歇地驅動控制導電至上述1次線圈或斷電之間歇振盪 轉換步驟。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45 -
TW087101315A 1997-02-03 1998-02-03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TW493312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73997 1997-02-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93312B true TW493312B (en) 2002-07-01

Family

ID=12035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7101315A TW493312B (en) 1997-02-03 1998-02-03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0905856A4 (zh)
JP (1) JP3692541B2 (zh)
CN (1) CN1105414C (zh)
AU (1) AU732701B2 (zh)
TW (1) TW493312B (zh)
WO (1) WO19980343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905539D0 (en) * 1999-03-10 1999-05-05 Ea Tech Ltd Battery chargers
US7212414B2 (en) 1999-06-21 2007-05-01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Adaptive inductive power supply
JP4778432B2 (ja) * 2003-05-23 2011-09-21 オークランド ユニサービシズ リミテッド 周波数制御共振形コンバータ
US8093758B2 (en) * 2003-05-23 2012-01-10 Auckland Uniservice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of 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 systems
JP2005210800A (ja) * 2004-01-21 2005-08-04 Riso Kagaku Corp 給電装置
JP4156537B2 (ja) * 2004-01-21 2008-09-24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
GB2414120B (en) 2004-05-11 2008-04-02 Splashpower Ltd Controlling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s
US7310245B2 (en) 2005-04-22 2007-12-18 Noboru Ohbo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US9774086B2 (en) 2007-03-02 2017-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0576711C (zh) * 2007-03-29 2009-12-30 雅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感应电力系统
JP2010193598A (ja) * 2009-02-17 2010-09-02 Nippon Soken Inc 非接触給電設備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4815499B2 (ja) * 2009-02-27 2011-11-16 東光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回路
JP5362453B2 (ja) * 2009-06-16 2013-12-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台
JP5664019B2 (ja) * 2009-10-28 2015-02-04 Tdk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らを利用したテーブルと卓上ランプ
JPWO2011064879A1 (ja) * 2009-11-27 2013-04-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および電力伝送装置
KR101383383B1 (ko) 2009-12-16 2014-04-08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자계 공명 송전 장치 및 자계 공명 수전 장치
JP2011177009A (ja) * 2010-01-26 2011-09-08 Equos Research Co Ltd 非接触送電システム
KR101438294B1 (ko) 2010-02-10 2014-09-04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자계 공명형 전력 전송 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 공진 주파수 제어 방법, 송전 장치, 및 수전 장치
BR112012019690A2 (pt) * 2010-02-10 2016-05-03 Fujitsu Ltd método de controle de frequência ressonante, dispositivo transmissor de energia elétrica, dispositivo receptor de energia elétrica em sistema de transmissão de energia do tipo de acoplamento ressonante magnético
JP2011167036A (ja) 2010-02-15 2011-08-2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車両用給電装置および受電装置
JP5516149B2 (ja) * 2010-06-30 2014-06-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更新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US9088307B2 (en) 2010-12-29 2015-07-21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Non-resonant and quasi-resonant system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to multiple receivers
KR101813129B1 (ko) 2011-05-04 2017-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시스템
JP5988191B2 (ja) * 2011-09-27 2016-09-07 株式会社エクォス・リサーチ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KR101802441B1 (ko) * 2011-11-17 2017-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에너지 수신 장치, 무선 에너지 송신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에너지 전송 시스템 및 무선 에너지 전송 방법
JP2013115909A (ja) * 2011-11-28 2013-06-10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非接触給電装置
WO2013080860A1 (ja) * 2011-11-28 2013-06-06 株式会社 豊田自動織機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13211932A (ja) * 2012-03-30 2013-10-10 Equos Research Co Ltd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2014030288A (ja) * 2012-07-31 2014-02-13 Sony Corp 給電装置および給電システム
JP6379660B2 (ja) 2013-06-27 2018-08-29 Tdk株式会社 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US10283995B2 (en) * 2014-02-28 2019-05-07 L'oreal Charge current monitoring or control in a resonance-tuned inductive charger
JP6418470B2 (ja) * 2015-04-06 2018-11-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EP3352330B1 (en) * 2015-09-17 2023-11-01 IHI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JP6737648B2 (ja) * 2016-06-30 2020-08-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
JP2018113831A (ja) * 2017-01-13 2018-07-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US10985616B2 (en) 2018-03-30 2021-04-20 STMicroelectronics (Grand Ouest) SAS Contactless transmitter
JP7102944B2 (ja) * 2018-05-29 2022-07-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1665A (en) * 1975-04-21 1977-01-04 Burroughs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power supply having a reactive buck automatic d.c. voltage regulator
US4331225A (en) * 1978-04-25 1982-05-25 Bolger John G Power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US4654880A (en) * 1983-12-09 1987-03-3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EP0200321A3 (en) * 1985-03-20 1987-03-11 Ingeborg J. Hochmair Transcutaneous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4679560A (en) * 1985-04-02 1987-07-14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Wide band inductive transdermal power and data link
US4802080A (en) * 1988-03-18 1989-01-31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Information Systems Power transfer circuit including a sympathetic resonator
US4831507A (en) * 1988-09-12 1989-05-16 Reliance Comm/Tec Corporation Frequency controlled preload
US5095224A (en) * 1990-08-31 1992-03-10 Siemens-Pacesetter, Inc. Interrupted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system
US5467718A (en) * 1992-07-20 1995-11-21 Daifuku Co., Ltd. Magnetic levitation transport system with non-contact inductive power supply and battery charging
JP2803943B2 (ja) * 1992-10-21 1998-09-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供給装置
JP3260024B2 (ja) * 1993-11-15 2002-02-25 株式会社東芝 電源回路
JP3761001B2 (ja) * 1995-11-20 2006-03-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情報カード及びi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905856A1 (en) 1999-03-31
WO1998034319A1 (fr) 1998-08-06
CN1105414C (zh) 2003-04-09
AU732701B2 (en) 2001-04-26
CN1220781A (zh) 1999-06-23
JP3692541B2 (ja) 2005-09-07
AU5680598A (en) 1998-08-25
EP0905856A4 (en) 2001-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93312B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US6040986A (en)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having simplified self-oscillation feedback loop which interrupts power transmission when no load is present
US10097047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of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2803943B2 (ja) 非接触電力供給装置
JP6004122B2 (ja) 受電装置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8987941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4135299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達装置
EP0867899B1 (en) Noncontacting power transfer apparatus
JP4774217B2 (ja) 電力伝送装置、電力伝送方法
CN101873014B (zh) 非接触电力供应系统
JP3906722B2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WO2014199691A1 (ja) 給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US20140292099A1 (en)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JPWO2013136431A1 (ja) 電力受電装置及び電力受電方法
JP2019176565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US20210175009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Current-Limiting Coil
JP2003143780A (ja) 非接触電力供給装置
JPH09182304A (ja) 非接触型充電器
CN112448482B (zh) 非接触供电装置及送电装置
US10305330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WO2019176358A1 (ja) 受電装置
JPH10285836A (ja) 電磁誘導電源装置の受電装置
JPH1051982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20078138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H09182322A (ja) 非接触型電力伝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