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64759B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suitable for a production environment - Google Patent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suitable for a production environ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64759B
TW464759B TW089106933A TW89106933A TW464759B TW 464759 B TW464759 B TW 464759B TW 089106933 A TW089106933 A TW 089106933A TW 89106933 A TW89106933 A TW 89106933A TW 464759 B TW464759 B TW 4647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light
patent application
test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9106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avid William Allen
Alan Frank Evans
Jerome Gregory Racki
Original Assignee
Cor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ning Inc filed Critical Corning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64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647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00Testing of optical apparatus; Testing structures by optical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1/30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 G01M11/33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with a light emitter being disposed at one fibre or waveguide end-face, and a light receiver at the other end-face
    • G01M11/336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constituted by fibre optics or optical waveguides with a light emitter being disposed at one fibre or waveguide end-face, and a light receiver at the other end-face by measur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Description

A7 B7 464759 五、發明説明(丨) ·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光學量測裝置以及方法,以及特別關於 量測不同群組延遲以量測雙折射性之裝置及方法。 發明背景: 光纖為長距離通訊系統之有利的傳送介質,因為其具 有非常大的頻寬(即數據運載容量),無噪訊,以及相當低之 價格。·5夕石光纖中衰減已減小為相當低程度使得有可能傳 送數據經過數百公里而不需要放大器或再發器。傳送過相 當短距離之先纖通訊系統運載數據容量大部份受到傳送器 或接收器中電子及光電元件速率影響。目前,大部份先進 商業化可利用光學接收器以及傳送器受限於1 〇GHz/秒(Gb/ s),雖然已進行開發4〇Gb/s之系統。 不過,對於傳送通過較長距離通訊,各種形式色散將限 制有用的頻寬。相當大斷面圓柱形光纖能夠傳送一些呈現 出不同空間功率分佈之波導模。在基模與較高階模間傳送 速度並不相同,實際稱為模色散。由傳送器對光纖外加光 學訊號通常包含光纖所有可維持模之分佈。因為模色散’ 在傳送一段長距離光纖後不同模以些微地不同時間到達接 收器。傳送速率受限於沿著傳送長度之積分色散。 為了防止模色散,大部份作為長距離光纖通訊系統依 靠單模光纖。在具有心蕊與包層單—光纖情況下,單模光 纖心蕊太小,以及心蕊與包層間折射率具有差值,光織只維 持基模。所有較高階模隨著長距離通訊之距離快速地衰減 。對分佈彳t光纖或具有多包層光纖之說明為較複雜的,但 本纸献妓财丨幻蜱( I ,1訂 .線 (請先閒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嘌準局3£消资合作^.印- 經濟.哪中央樣準局負工消$5'作.ά'-'fa 4 6 4 7 5 9 A7 __—--^___B7 五、發明説明( 是人們十分f解如何製造以及測試單模光纖。 圓形對群模麵實際上轉「%個基本橫行模,其相 當於兩個低階模之偏極狀態。為了得到良好的近似,該兩 個最低階,在光_形幾何形狀巾為的及具有相同傳 播速度使伃並不存在偏極侧色散。不過如後面所說明, 偏極相關色散會發生於實際光纖中。 過去,傳送賴光敵高位元速率受限於 色散,亦稱為群組速度色散。外加於光學運載訊號之數據 訊號將使光學賴具対_£,不論其是否受到脈沖訊 破頻譜分職妓丨類比訊·據織而產生,常,光學 訊號傳播常數或速度主要決定於4之折射率,其隨 著光學頻率變化。因此,光學訊號之不同頻率組成以不同 的^到達接收光色散能夠藉由操作於接近零色散波 長下,砂;5情況為1··,或II由補償色散之其他方法減為 最小。 不論其為®形對稱設計,實際上光纖通常為雙折射性 :此係指兩個最低階輪向模並不會衰減,以及在任何點之 ^纖,要概為具有快速細及緩慢軸。m纖運行電 好向里分观群於光纖快速與緩飾之兩憾傳播相對 地^快速或缓慢的d因此,通過光纖訊號之群組速度為 光子錢職m之函數。雙折射性麟、於内部或外部因 =。光纖可加以抽拉為實際上些微地非圓形。按裝光纖將 '使光,截义到彎曲,側向負載,各向不同的應力,扭轉。雙 折射性交互作用由於兩個模耦合而變為複雜,該耦合發生 "尺'人如1中㈣家樣準(CNS ) Λ4規格(2! 〇 x 297公梦) Γ -----------^------- I 丁------11.. • -,<Γ-·ο . 么 (誚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页) 部 I 土 局 .泎 ;:h 4 6 4 7 5 9____ 五、發明説明 A7 B7 於光纖扭轉,彎曲,或其他原因情況下。耦合作用促使能量 轉移於相互垂直模之間。但是存在模耦合,群组延遲持續 地擴散而導致顯著的偏差模延遲或色散(P腸h模耦合原 因尚未完全地清楚,但是其利用所在位置間之平均距離(模 耦合長度)由不規則地發生模耦合位置之統計模式加以模 擬,3玄距離通常假設界於5公尺與100公尺之間。確實模搞 合長度決定於光纖配置以及並非一般本質性光纖雙折射性 之特性。 估計上述l〇Gb/s情況下_偏極模色散限制光纖傳輸位元 速率大於其他升>式之色散。偏極模色散由於加入複合第二 階畸變以及訊號衰減使有線電視(CATV)系統性能惡化。 些光纖製造商利用對光纖施加小的連續性扭轉而抽 拉出光纖使得製造過程各向異性無法使快速及緩慢模永遠 地對準於傳播模。因而,兩個模間傳播延遲之差異減小,而 導致PMD減小。經過長距離減小總p膨其他技術亦週期性地 改變製造過程扭轉之方向。 過去,偏極模色散被視為時間相關之救信立愛祕 計加以綱。通«嫩於大直彳_上低張 之長度(丨公里或更大)光纖量測。捲繞於較小直徑運送線 轴較高張力會產生彎曲以及應力而影f雙折祕以及模搞 合,因而產生平均PM卜不過,設定該測試需要時間以及設 備°除此,由運送線軸或生產線切割下1公里光纖區段無法 作其他使用,以及測試表示1公里損耗,其為標準25公里線 軸之4¾損耗。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丁 、-° 绍 本纸疚尺度適川中闽囤家棕準(CNS ) Λ4規格(21 〇 X 297公笼 6> 4 6 4 7 5 9 A7 '.五、發明説明(今) 缍濟郎中央¾毕局3工消汴合作.>1中泛 需要量測預期在實際環境中所遭遇之偏極模色散效應 而不需要對紐段光纖作測試。更f要精確地以及綠定地 方式1測偏極模色散之效應。 發明大要: 本么月包έ種方法及裝置以量測光纖中偏極模色散 ,優先地將賴基本偏極關之;ρ同群崎遲數量化。 在本發明-項中,使用一個或多個不同調光源以及光 學帶通紐H赌應光紅偏光胃,其_為可量測光纖 之雙折射性。偏光n制光纖如何影響通過其巾光線之偏 極狀態,優先地量測偏極模延遲或色散。 可見雷射光線可目視對準地切換至光纖。與非同調光 源光線相纽長之飾光線亦可切魅光纖収以電子方 式H成對準。光學切換n㈣在測試時位於光纖輸出 處切換光駐其他胁器以及鮮感測^不會影響偏極 模色散之量測。 光..截A3著其長度施以經選擇數量之扭轉。可使用量測 杻轉相關偏錄色散以歌出光纖之數項光學特性β光纖 在測試過㈣可施趨_數值之負載或其他負荷。 對-段短的光纖偏極模色散量測值可經驗地與較長光 纖產生對細係,使胁輪合長度位於兩段光纖之間。 對應關係能夠使用來量測模耦合長度。 附圖簡單說明: 第圖(圖1)為較短長度光纖作偏極模色散量測之系 統示意圖。 ---------:--Lik------訂------绮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½巧本頁〕 本驗尺幻㈣巾額 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男工消赍合咋.杜印製 464759 A7 _ —------~______ B7 五、發明説明(r) 圖。第二圖(圖2)為與光纖不同群組延遲相關之扭轉曲線 科(圖3)為偏極模色散較短長度與較長長度值間 之對應關係曲線圖。 第四圖(圖4)為負載單元之軸向斷面圖。 附圊數字符號說明: ’ 測試麵10;光源12,14;切換器16;光纖ί8;透鏡 20;偏極=22;透鏡24;切換n 26;光纖28;偏極分析儀 30;渡波s 40, 42;功率儀46;扭轉單元50;曲線60;工作 台70;負載軸承72。 ’ 詳細說明: 本發明此夠作偏極模色散量測,其藉由改良量測系統 對-段k絲度賴進行制^光纖長度通常保持約為】 公尺,忒長度通常小於模受到環境影響而不規則混合之長 度’即模齡長度。短長度健㈣餘較長之光纖以預 測出其實際特性。 ' 在基本Jones矩陣量測技術中,兩個相互垂直偏極模間 之不同的群組延遲△ Γ 1]在ω 1與頻率範圍内作量測 。在一般情況下,只有兩端頻率^與^^需要量測,該兩 個頻率構成一個令人感興趣寬廣區域,該兩個頻率例如波 長為1300nm與1550nm。不同群組延遲由每一組兩個 頻率量測之Jones矩陣得到。Jones矩陣T為可能具有複數 元素之2x2矩陣,其將表示為兩個元素向量之兩個相互垂直 輸入訊號之偏極狀態與通過一些被量測光學元件後輸出訊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围!囡家棉準(CNS ) Λ4说狢(2丨0乂 297公梦) ---1A------1T-----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I) 局 .-It 464759 A7 B7 五、發明説明 號之偏極狀關連。使用來量測Jones矩陣之光學量測線 路一個範例顯示於圖1示意圖中。具有1米長度之測試光纖 10(FUT)放置為直線於工作台上。兩個狭窄頻帶光源12 μ 藉由4x1光學切換器16選擇性地切換至單模輸入光纖18。 第一透鏡20使輸入光纖發出之光線準直通過可控制偏極器 22。第二透鏡24導引由輪入光纖18發出之偏極化光線至測 試光纖10之輸入端部。透鏡20, 24中一個可加以去除,一個 透鏡聚焦於兩條光纖10, 18上。由測試光纖1〇輸出之光線 被切換通過1x2光學切換器26到達單模輸出光纖28,其輸入 至偏極分析儀或偏極器3 0,例如為由Hew丨et t-Packard Pa 1 a Alto, CA供應之HP8509B。在Lx2切換器26兩側之光纖為輪 出光纖28。 偏極器量測所感測訊號之偏極狀態,其可能為p〇incare 球面上一點特徵。poincare球面平分線代表線性偏極,極 點代表兩個圓形偏極,以及平面代表橢圓形偏極。對於每 一光學頻率,偏極器22設定為三個不同角度位置或三個不 同對準偏極器22插入於光束路徑中以產生已知系列之進入 測試光纖10線性偏極狀態。偏極分析器30量測所形成複雜 輸出偏極狀態之向量,其可表示為h,v以及Q。一般所使用 一組角度為0, 60,及120度雖然能夠很容易地以45,及90 度替代。 由這些六個偏極狀態,Jones矩陣能夠藉由例如目前所 兒明之方法计异在相乘係數内。一組由三個量測狀態得到 複數比值由量測狀態向量之X與y值計算出:kph/hy; k2 私曲適if]㈣因家縣(CNS) Λ4規格(2!0$297公及) 1 -訂-- n^i *If—— 線 Α7 Β7 4 6 4? 5 9 五、發明説明(丨7
Vvy’k3-Qx/qy;以及k4:(k3-k2)/(krk2)。為了在複數 純量乘數/3範圍内,傳送jonesw矩陣T為 T;=/S [kk4... k2/k4. ..1] 由於此為本徵值分析,純量係數例如為召並不重要。線性 輸入偏極挪祕先制的,但是—些形式偏極器並不需 要設定輸人偏極狀制時偏綺3Q制輸出之偏極狀態。 所顯示偏極分析儀30包含光學輸出可選擇於兩個在 1310與1550nm下發射之Fabry-Perot雷射之間。該雷射光 源能夠經由4x1切換器16切換至測試光纖1〇 ^不過,如下列 所说明,其他光源能夠對主要量測為需要的。兩個光學切 換器16, 26㈣顧已商業化切鋪實施,—項依據機械可 移動光纖選擇性地由一個端埠耦合至任何其他端埠。 在兩個頻率下量測jones矩陣使用來計算矩陣乘積 其本身為2x2矩陣,其中表示逆矩陣 ’TT—i=I,其中I為對角線為1之單位矩陣。不同群組延遲計 算為ArgC/VhVkrωηΐ) I 其中Ρ丨及ρ2為矩陣乘積T((ωη ΐ)複數本徵值以 及ArS表示幅角函數Arg(Aeie)—e。 本徵值為矩陣乘積Τ( ω jr1 (ω w)兩個對角元素之 對角轉置,其中對角線法利用為人所熟知量子力學及光學 本徵法進行演算。 不同群組延遲(DGD)△ r η為量測波長範圍内之光纖雙 折射性或偏極模色散之一項量測及對量測光纖作標準化。 貫際上,為了消除輸出光纖2〇及輸出光學路徑中相關 A7 —*~ __ B7 丨·Ι 11½ 自 γ _ __ _ 五、發明説明(^ ) 元件影響,偏極器22與偏極分析儀30間之路徑被分咸兩部 份,通過測試光纖1〇之路徑具有光纖了咖碰陣仏及輪出 路徑具有其餘jones矩陣R。一項對包含測試光纖1〇及輸出 光纖20之整個路徑量測所構成之jones矩陣纟丨。移除測試光 纖10’以及偏極器22以及相關光學元件20, 24因而在相當於 測試光纖10輸出端之點處。對輸出光纖28及輸出路徑内其 他部份量測其餘Jones矩陣R。本徵值ρ2再對測試光 纖10單獨地依矩陣乘積計算 邊技術歸諸於能夠量測出不同群組延遲小於12χ1〇-!5秒, 解析度至少小於50x10-18秒。 圖1量測線路以數種方式加以改善。不使用包含在偏 極分析器30之傳統雷射,使用發射光線二極體(LEt))作為光 源12,14—。可採用商業化LED,其發射兩種波長例如為丨31〇 ⑽及1550·。具有並不激發相當寬廣頻譜之LED丨2,14輸 出藉由各別帶通濾波器40, 42例如具有頻寬約為1 〇nm中央 波長接近各別LED 12, [4光學輸出尖峰之3dB介電質薄膜干 涉遽波盗如以濾波。能夠使用其他非同調光源。假如在兩 種波長下能夠發出足夠光線,能夠使用兩種波長之單一光 源。LED 12,14以及帶通濾波器4〇, 42組合將使同調噪訊減 小。同調。罕訊起源於測試光纖12與輸出光纖2〇間之相鄰耦 合接頭,在該處兩條光纖具有兩個小平面由小的間隙所分 離以減小反射。雷射具有同調長度為3〇公分。因而,在間 隙中同調訊號多次反射為建設性或破壞性干涉,因而產生 本紙浓尺度適用中!與囡家枕準(CNS ) Λ4现格(210X 297公贷) // 、 < t ; i -一 ----I--- FI u - I--.^r --------丁 - I— _____ Ay I____ 身 Ί5 ^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6 47 5 9 A7 ——— -------- B7 五、發明説明(q) 噪訊。 對於由非同調光源發出光線之同調長度小於微米 (在糸統中為最小域_之兩倍.),光線無法對多次反射 f生顯者地干涉。優先地使題D 12,14料代偏極分析 j發出之光源。LED無法激發以及具有非常非f短同調 其具有相當見廣放射波長,但是帶通遽波器4〇,鄕 j小頻寬為可接受之紐以允許作精麵驗量測,但是 π通渡波’ 42必需非常狹窄以達成同調雜。 減小同5周之另外一項方式為以—個角度不同於輪 出光纖28輸入小平面肖度至少約為(度切開測試光纖狀 輸出端部。.光線在該變化間隙中共振並非必需的。優先地 ,測試光纖⑽f直地爛,以及輸出光_之輸入端部以 1度切開,其以圖1中斜線表示。 ,不,光_準以及對輸出路徑量測jQnes矩陣R所需要 之對準藉由在光纖輸㈣鱗,在戦光_,以及輸出光 纖20輸入端部處未顯示之平移載台進行。輸出光纖應該堅 固地固定使得其無法在量測時加人可變化之偏極模色散。 在工作台.轉完舰粗略對特㈣射見光雷射輸出經 由4 X1光子城& 16到達測試光麵或在其餘量測過程中 切換至輸蚊纖28而魏料。可絲線在紅外線單模光 纖1〇’ 18, 28中傳播產生相當高損耗以及促使光纖熾熱,或 逐漸熾熱或輸Λ紐㈣可見地絲料減鮮。在偏 極分析器30中由 12發出光線輸出之光學強度與雷射光 源發出之光線比較為相當低。作為微細調整,4χ1切換器16 _______1 ml - ! - - - -- - -i lii - I .4^- - 111 n I— I I - - - -- - ---^, ΐ i -1- n^! - !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縣尺度適州中( CNS ) Λ4規格) A7 ------β7 五、發明説明(丨〇) 以及1x2切換器26切換偏極分析器雷射光源發出之光線,其 在光纖中為單模之波長,到達光學功率感測器46,以及調整 工作台使感測器46訊號變為最大。已觀察到ιχ2光學切換 器26對偏極模色散影響保持為相當穩定使得一旦對其餘矩 陣R計算並不會干涉量測測試光纖1Q之J〇nes矩陣當然 有可能將感測器4 6加入於偏極分析器3 〇中,其已經包含至 少一個感測器。 在偏極为析儀30中雷射光源能夠使用來感測相位薦匕真 。該效應起源於量測值本質上為對應至面之相 位角度,以及相位角度大約在180度範圍内。為了感測出亂 真’波長些微地與兩個LED 12,14波長不同之分析儀雷射光 源或另外一個雷射使用來量測另外—個j〇nes矩陣。假如 與波長相關三個DGD值幾乎為固定的,量測為有效的D假如 中間波長為不同的,量測偏極模色散由於敲_真而呈現相當 低為很有可能性的。 圖1另外一個裝置包含使用旋轉半波板偏極器例如為
Thor Laboratories of Newton, NJ供應型號PA430而非HP 偏極刀析儀°光纖28輸入i而部以及偏極器放置於橫向可移 動載台上。光纖28直接地連接至光學功率儀46而益不加入 切換為26。在測試光纖1 〇輸出處利用載台定位光纖28在 測试光纖10兩端處載台加以調整以利用功率儀46對準測試 光纖10。載台橫向再移動偏極器為緊密地面對測試光纖⑺ 之輸出’在其中存在自由空間。DGD量測再以先前所說明方 式進行。裝置提供更具穩定性以及去除需要計算其餘矩陣 本纸识尺度通用,卜国闺家標準(CNS ) Λ4规格(2]0ΧΜ7公;) / 5 4 6 47 5 9 五、發明説明 經 濟 部 中 央 局 R °可使用另外-種形式偏光儀例如使用光學時間領域夕 反射儀^ 光纖扭轉效應可藉由將測試光纖1〇 一端連接至扭粹〒 ,50而加峨察,其關⑽_7_向巾心柄。f 式光纖10其他端部II絲顯示之夹頭純固定而扭轉 於測試光纖職度為較齡X及選擇小於混合模長度對偏 ,色散杻轉產生之效應朗定的以及能合< 最小效應經由光彈性效應而加以預測出。 扭轉單元50必需加以設計使光纖上各向異性力量減為 最低,因為其本身產生雙折射性。標較計包含兩個固定 光纖之圓柱形央頭。鑽模固定夾頭相距2公分牢固地在四 週固疋光纖,當其旋轉時為相當柔和並不會使光纖產生額 外的雙折射性。連接至光纖一端之賴被固定,同時連接 至光纖另外-個鑽模裝置於可旋轉載台,其在每—方向能 夠旋轉五圈。 能狗使用-些不同用途之扭轉單元5Q。其能夠量測儲 存於光纖中扭轉以及在捲繞過程中產生之效果。先前達到 忒情況之嘗試使用1〇〇公尺長度之光纖。假如裝置測試光 纖10製造環境中不是故意地產生扭轉,扭轉單元能夠使用 作為對準工具。在說明中將變為清楚,其能夠加以使用將 扭轉所導致雙折射性由光纖本質性雙折射性分離出,有時 以拍長度表示。 人們相信關於零扭轉以及對短光纖量測之pMD值為長 光纖PMD最佳預測器。在低扭轉區域中淨零扭轉值能夠對 ί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Ϊ ---^------,—訂---- 線 .尺kA/Vhp围囚家招辛(.) Λ4况格(297公汴) 經濟部中央墦华局力工消背-w-^..ri.-pa 464759 五、發明説明(丨>) 製造以及試驗時所產生扭轉使用偏極模色散△r⑪如模 擬導出,該色散存在於短長度未捲繞光纖中或該光纖所導 致(在抽拉處理過程t光纖並無顯著的扭轉),為扭轉角度 θ之函數 Δ τ tVflst=A r0/{l4-4[(6?-(90)/A/5J2}0·5 其中10為淨非零DGD值,為扭轉偏移角度,以及△方為 光纖固有雙折射性,其與拍長度LB成反比。量測偏極模色 散為所施加扭轉函數之一項範例顯示於圖2曲線圖中,其— 圏為360度扭轉。實驗數據以實心圓表示。數據依據兩個 參數Arp(曲線60尖峰)以及固有雙折射性Ak對上述公式 標定為曲線60,其相對拍長度l=9. 75公尺。不過,產生有效 扭轉假設實際機械性扭轉為〇. 92,其中差值係由於相反方 向光彈性效應所致。對上述公式曲線標定之内插產生零扭 轉偏極模色散△ r 更精確之數值。 在該曲線中,試驗所導致或其他存在杻轉偏移0 ^已作 調整。内部扭轉可能由操作員所引起,以及0.75轉/m值為 不尋常的。光纖捲繞操作可扭轉光纖,以及反向扭轉無法 由操作者進行。一般值為〇. 3轉/m。光纖製造會無意地產 生單方向旋轉。在光纖製造時振幅為3轉/m旋轉振遭(順時 針再逆時針)單方向旋轉為0 1轉/m。旋轉與扭轉不同,其 中並不存在柚拉處理過程所產生旋轉之回復光彈性力量q 為了說明在測定光纖本質性雙折射性時所引起之扭轉 ,接續下列處理過程。在進行先前所提及強度對準後,對一 些扭轉值作偏極模色散量測°每一量測之間,再對準測試
464759 A7 -----__£1五、發明説明(l?) 光纖10輸入側對任何旋轉偏移作補償。當利用偏極分析儀 量測時所呈現偏極模色散最大值之扭轉角"為淨零扭轉 位置θο。需要作補償之90度紐轉並非一般性的,以及其直 少-部份在光纖按裝過程中產生。依細2所顯示相關性, 使用偏極模色散之最初量測值通常將產生太小數值。 人們了解偏極模測試所需要之重複性量測以及扭轉試 驗能夠很容易地自動化。除此,扭轉公式對未知角度偏移 能夠一般化以合併扭轉對準與扭轉數據形成。同時可 了解其餘偏極模色散即其餘jones矩陣R只需要不定期地測 試,因為其假設與使用作為測試光纖10之光纖無關。 由上述公式所預測以及圖2試驗所觀察到扭轉相關性 假設光彈性效應相當小使得扭轉無法在光纖中產生顯著的 應力。可以其他方式表示,與光彈性效應比較,固有雙折射 性假設為相當大。加入應力效應更完整之說明表示如下._ Δ r twist=[ωδ r 〇2Kg-2)( Θ-Θ〇)2g ]/[(ω2Δ τ 〇2+(g-2)2( Θ-Θ )2]°·5 其中g為光彈性常數以及g’為對頻率之導數,dg/dw。任何 〇 △ τη負值應該加以改變為正值。該公式亦能夠有益地採 用△召r g關係。石夕石一般值為g=0,14以及g,=1. 〇36χ 10 17,其中 Θ wrad/m,△ r 以s/m,以及⑺ Urad/s表示。 對於非常小數值之固有雙折射性Λ1ί,所觀察扭轉相關 △ Γ twist開始時具有非常低之數值以及隨著不同角度正 值及負值之扭轉差值角度(0 - Θ 〇)單調地增加。對於具有 非常低固有雙折射性光纖之非扭轉DGD無法量測,零杻轉 DGD能夠由各邊較大值斜率計算出。在固有雙折射性以及 滅尺戚晴騎(叫祕u ) 广if先闐该背面之注意事項存填,¾本I)
464759 A7 五、發明説明((屮)
經濟部中夬標本局只xisiit.-'L-fi印X =性效應之中間範圍中,圖2尖峰由尖銳地提高之尾端圍 繞者。 由較短長度即顯著地短於模耗合長度之光纖量 極模色散需要_^域值作某種程度_,輸 測光纖模輪合具有顯著的影響。該相關能夠經驗地利用里 展出之對應關係進行操作]公里長度光纖作偏極模色散 測試’例,赠先前所說明傳統處㈣錢行測試。較長 長度之i4,’.且預先决义温度,光纖捲軸直徑,捲軸上光纖 張力,以及光纖所在線欖形式之條件下進行。1么又尺光纖由 1公里光纖端部或由相同線轴切割下(或可能重複兩次處理 過程),以及較短長度依據本發明上述所說明方法作偏極模 色散測試。優先地,麵钱造過雜域_加入之扭 轉可藉由旋轉對準而加以去除,雖然對應能夠進行而不需 要對扭轉歸零。所量測較短長賴賴色散餘△ : _ 與所量測較長長度偏極模色憾數△ τ _配對。實際上 ,短長度DGD職量測賴紐作鮮化,_請光纖長度 平方根作標準化,因級㈣在兩織圍内存在不同時間 延遲相關性°量測許多試樣,每一對應關係大約為200至 1000個試H試獅觸域運送触取丨。標準化 長及短長度不同群組延遲預期關係表示如下: Δ r long-(LMCL)0·5 Llong Δ τ £hort/Lshort 其中LMa為平均模耦合長度。因此,在大部份對應關係單 純地將特定形式配置之平均模耦合長度數量化,只要分解 條件並不額外地改變短長度DGD。預期對大於1公里長度將 (Ί (锖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艿本茛) ',今 訂 銶 4 6 4 7 5 9 -"1 — __ 五、發明説明(丨y A7 137
中 夬 樣 Γ» /.VJ Ά X 保持上述公式關係。15條光纖主要對應關係呈現於圖3中 貫心圓圈所標示之數據。該數據所標示線性標定相對鹿於 & 9公尺之平均模耦合長度LMa。該數值滿足一些條件其;、 光纖較短長度LshC)rt小於模耦合長度、以及較長長度w、 Ll〇ng:大於模搞合長度。對應關係顯示出上述公式關係 有效性。 ’' 至少利用相同的一般製造技術製造之後續線輛光纖q 對較短長度值作測試。經驗對應關係使用來預測出較大值 長度之現場特性。 顯示於圖1量測偏極模色散之裝置能夠加以使用量剛 在現場環境線纜之效應。測試光纖10放置於顯示於圖4中 負載鑽模間,其包含工作台70以及負載軸承72以施加側向 負載於光纖10上,以及圖丨裝置使用來量_DGD,即。 對不同負載值重複試驗以驗證負載效果。 對王現低,中專,以及尚DGD之三條光纖而無負載情況 下進行量測。當負載提高至24〇〇公克/公尺,低dgd光纖呈 現出非常大之相對性增加,中等DGD光纖只呈現出緩和增加 ,以及rljDGD光纖呈現出減小。 在範例中所提及光纖長度只作為範例性。雖然1公尺 測試光纖為優先使用,試驗裝置可延伸至5米而不會有過度 不方便。較1米短之長度為可能的,但是在量測較小值偏極 模色散時將產生困難。由於較小量測值,嘗試使用30公分 長度已證實為相當困難的。小於2公尺長度為較方便之尺 寸,1公尺為優先使用。雖然傳統上量測1公里長度光纖之 本紙中®國家標孪(CNS ) Λ4规格公梦)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项再填朽本頁) 訂 46 4? 5 9 A7 —_________Β7_____ 五、發明説明(丨) .., 偏極模色散,在許多情況下適當模混合能夠在大於1〇〇公尺 長度中達成。這些長度與一般25公里線軸長度作比較,雖 然線軸長度在4公里至5〇公里範圍内。 因而可看出本發明提供有效以及簡單裝置及方法以量 及ί光織中雙折射性,例如為不同群组延遲。本發明亦提供 一種預測長光纖雙折射性之方法而不需要量測長的光纖。 熟知此技術者能夠對本發明作各種改變及變化但是並 不會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因而,下列界定出本發明 之申請專利範圍含蓋這些變化及改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国國家桮準(CNS )八4说格(2]〇><297公芹) η

Claims (1)

  1. 4 6 '4 9 5 8 8 s S ABCD 六、申商專利範闊 1. 一種量測測試光纖偏極模色散量測之系統,其包含 至少一個非同調光源,其發射出第一波長光線以及第二 波長光線; 一種光學偏極器可調整為至少三種偏極狀態; . 兩個帶通濾波器分別地通過第一以及第二波長之光線以 及可插入位於至少一個光源與光學偏極器間之之光線路徑 中,由偏極器輸出光線由測試光纖接收;以及 偏光計接收測試光纖之光學輸出以及量測測試光纖所接 收光學之偏極狀態。 2_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至少一個光源包含 弟及弟—光線發射二極體,分別發射第一及第二波長光 線以及第一及第二帶通濾波器分別地接收第一及第二光線 發射二極體之光學輸出,以及 更進一步包含第一光線切換器,其具有兩個第一切換器 之輸入,其分別地接收第一及第二帶通濾波器之輸出以及 選擇性地連接至第一切換器輸出,偏極器接收第—切換器 輸出。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系統,其中更進一步包含. 第二先學切換器,其包含第二切換器輸入,其接收測試光 纖之光線輸出,以及 至少兩個第二切換器選擇性地連接至第二切換器輸入, 切換器第一輸出由偏光計所接收;以及 光學感測器接收第二切換器輸出之第二輸出。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系統,其中更進—步包含雷射 1( CNS} A4fm (2I0X297^^} 4 6 ,4 7 5 9
    φψ 青 ,-Β- ABCD 圍 - ,>、在第一與第二光線發射二極體相關之頻帶範圍内發射 以及在其巾第—切換器包含第三轉—切㈣輪入,其接 收雷射之輸h及選擇性地賴至第i換器輸出。 5·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更進—步包含可. 見光雷射,其在可見光波長下發射以及其中第一切換器包 含第四個切換器輸人,其接收可見光雷射.之輸出以及選擇 性地連接至第一切換器輸出。 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更進—步包含: 光學切換器,其包含 切換為輸入,其接收測試光纖之光線輸出,以及 ^少兩個切換器輸出,其選擇性地連接至切換器輸入, 切換為’之第一輸出由偏光計所接收,以及 光學感測器,其接收切換器之第二輸出。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更進一步包含: 雷射,其在第—及第二波長之頻帶範圍内發射 ;以及 切換器,其包含至少兩個輸入,其分別接收雷射以及兩個 π通濾波β之輸出以及選擇性地連接至對測試光纖提供光 線之輸出。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更進一步包含: 可見光雷射,其在可見光波長下發射光線;以及 切換器,其包含至少兩個輸入,其分別地接收雷射之輸出 以及兩個帶通濾波器以及選擇性地連接至對測試光纖提供 光線之輸出。 9_依據申凊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更進一步包含扭轉 度適州t围阌家#準(c、;s) Λ4現格( I- n -1 __ ! I— i -. .-^衣 -I - - - nn --I— - : 1-i-r-aj! 'Γ , - -- I —j— I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窍本頁) 9 5 7 4 ο Αβ CD -經濟部中央樣李局3工消+/合作社印ΐ.ί 申請專利範圍 单元,其能釣沿著測試光纖產生經選擇數量之扭轉。 10·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系統,其中更進一步包含負 載單元,其能夠對測試光纖產生經選擇之負載。 .11. 一種量測光纖雙折射性之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a) 通過非同調光線經由帶通濾波器以形成探測光線; (b) 對探測光線設定偏極狀態; (c) 將設定偏極狀態之探測光線通過測試光纖; (d) 對設定偏極狀態之探測光線在離開光纖後感測偏極 狀態; (e) 重複步驟(a)至步驟(幻決定出測試光纖之雙折射性。 12.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丨丨項之方法,其中更進一步包含將 測試光纖對準同調光線。 ’ is.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山員之方法,其中決定步驟包含使 用對通過摘帶通^兩絲學波長撕純偏極㈣ 以及二组偏極狀態。 14.依據+料職圍第13項之方法,財決妹驟 Jones矩陣分析。 π 申請專利範圍糾項之方法,其中雙折射性為群組 16.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Π項之方法,其中更進—步包含. J)在測試情況下扭轉光纖為-扭轉值,其中決^^測 疋出相對於扭轉值之雙折射性值。 17-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更進—步包含· (g)對—組杻轉值重複步驟(a)至(f);以及 3 · 表紐尺度適用中國 :_ s I- --: I H^L. I *- nf n^n mil·— = - i Is- DJI— I - ii ^HJ pm n^—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疼本頁) 464759 六、申請專利範圍 A B c D
    經濟部f央漂準局3二消斤合作"11.^1 ⑹由-組多個雙折雜數值選取繼光纖雙折射性代 表值。 1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方法,其中選取雙折射性 不同的群组延遲。 兩 19.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令所選取不同群组 延遲為最大值,其由—组多個不同雜延遲數值選取出。 20·依據巾4專利範㈣11項之方法,其巾更進—步包含施 加一组多個貞載至測試光纖及對每-負載量測雙折射性Γ 21·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雙折射性為不同 的群組延遲。 22. —種量測偏極模色散之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 (a)通過制調歧發出総㈣帶通驗H,其在發射 波長下具有魏尖峰,哺偏«'統,其通過輯擇偏極狀 態之光線; 00迆過由偏極系統發出之光線經由測試光纖; (c) 1測由測試光纖輸出光線之偏極狀態; ⑷對偏極系統光線三種偏極狀態以及兩種發射波長 所有組合進行轉(a)至(G)至少六次;以及 (e)由步驟⑷巾所量測六觸概||進行計算偏鋪 散。 、 2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的項之方法,其中包含將測試光鐵 對準於人射於龜㈣雷就線之光源以及絲感測器接 收測試光纖之輸出。 24. —種篩檢一捲至少4公里光纖之方法,其包含: :之 色 纖 (請先間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i 4衣 1. 訂· 線----- (210X297公!) 464759 ABCD 六、申請專利範園 超濟部*-夬诸準局爲工消t合作.社印It 由線軸截斷不超過5公尺長度之光纖,5公尺光纖構成測 試光纖; 量測測試光纖之偏極模色散;以及 對測試光纖所量測之偏極模色散與線軸上其餘光纖經由 試驗導出之對應關係產生關連。 25‘依據+請刺翻第24狀方法,其幢驗導出對應關 係包含: (a)由捲繞於含有至少4公里光纖第—線軸之第一光纖切 割下一段至少100公尺之第一光纖; ⑹在至少1⑼公尺光纖上制偏鋪色散之第—數值. (c) 切割下一段不超過5公尺之第一光纖; ’ (d) 對不超過5公尺光纖量測偏極模色散之第二數值. ⑹將偏極模色散第-數值與偏極模色散第二數值關連; 以及 ’ =)對其他線韩光纖重複步驟⑷至(e)因而在偏極模 散第一與第二數值間形成對應關係。 、 2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方法,其中量測偏極模 第一數值之步驟(b)包含 、月 外部地扭翻m紐為㈣轉以及4 各別扭轉值;以及 晚政之 ^對偏極模色散第-數值選取一個數值,其由各別扭轉值 辱出’該扭轉值與光纖巾内部產生杻轉之預核定數 關。 里1 27. 依據巾請專觀M24項之方法,其中所選擇數值為最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筲) 訂 95 AB CD ~、申請專利範園 _ 大值,其由各別扭轉值導出。. 28.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方法,其中選擇步驟包含標 定各別扭轉值為一可以描述之關係,其具有一些參數小於 各別扭轉數值數目以及由參數計算出偏極色散第一數值·。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Αΐ衣 Τ ---- -5 線 趄濟部中央话^苟員工消斤合作'钍印51 衣纸伕尺度適用中囡国家標準(CNS ) Λ·4規格(2!〇X297公釐)
TW089106933A 1999-03-31 2000-04-11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suitable for a production environment TW46475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710799P 1999-03-31 1999-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64759B true TW464759B (en) 2001-11-21

Family

ID=22428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9106933A TW464759B (en) 1999-03-31 2000-04-11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suitable for a production environment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6342945B1 (zh)
EP (1) EP1166074A2 (zh)
JP (1) JP2002540420A (zh)
KR (1) KR20020021084A (zh)
CN (1) CN1346436A (zh)
AU (1) AU3618800A (zh)
BR (1) BR0009370A (zh)
CA (1) CA2364285A1 (zh)
ID (1) ID30348A (zh)
TW (1) TW464759B (zh)
WO (1) WO200005870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53995B1 (en) 1999-11-17 2006-05-30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on of the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fiber
US6970811B1 (en) * 2000-03-22 2005-11-2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Hardware modeling of LED relative brightness
US6760124B1 (en) 2000-03-22 2004-07-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oftware determination of led brightness and exposure
US6483958B2 (en) * 2000-05-06 2002-11-19 Tektronix Munich PMD compensator
DE10049784A1 (de) * 2000-10-09 2002-05-16 Adalbert Bandemer Anordnung zur Kompensation PMD-bedingter Verzerrungen in optischen Transmissionssystemen und insbesondere Transmissionsfasern
US6597829B2 (en) * 2001-04-27 2003-07-22 Robert H. Cormack 1xN optical fiber switch
US7495765B2 (en) * 2001-05-17 2009-02-24 Thorlabs Gmbh Fiber polarimeter, the use thereof, as well as polarimetric method
EP1262752B1 (de) * 2001-05-17 2005-08-03 THORLABS GmbH Faser-Polarimeter, dessen Verwendung sowie polarimetrisches Verfahren
US6462863B1 (en) * 2001-07-11 2002-10-08 Jds Uniphas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lv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in optical fibers
EP1289176B1 (de) * 2001-08-24 2004-12-29 Tektronix Munich GmbH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r vorgebbaren Polarisations-Moden-Dispersion
WO2003030378A2 (en) * 2001-10-04 2003-04-1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eal-time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characterization
JP3957136B2 (ja) * 2001-10-16 2007-08-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波長分散量の測定方法及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US6704100B2 (en) * 2002-08-08 2004-03-09 Fitel Usa Cor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urately measuring low values of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in an optical fiber using localized external perturbation induced low mode coupling
US7292322B2 (en) * 2003-12-29 2007-11-06 At&T Corp. Method for increasing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of mean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EP1759473A1 (de) * 2004-06-15 2007-03-07 Hochschule Zittau/Görlitz (FH) 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lichtsignalen in lichtwellenleitern
JP4791010B2 (ja) * 2004-06-30 2011-10-1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ケーブル化後の光ファイバの偏波モード分散の測定方法
JP4781746B2 (ja) * 2005-04-14 2011-09-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の複屈折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の偏波モード分散測定方法
JP2007198896A (ja) * 2006-01-26 2007-08-09 Canon Inc 計測方法
CN100567931C (zh) * 2006-11-03 2009-12-09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心对称材料微纳结构器件倍频转换效率测试装置
CN1988420B (zh) * 2006-12-14 2010-08-11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方法
US8014669B2 (en) * 2007-12-17 2011-09-0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In-channel residual chromatic dispersion measurement
KR100956485B1 (ko) * 2008-02-05 2010-05-07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광섬유 접속 장치 및 그 장치에 의한 광섬유 품질 측정시스템
CN101325454B (zh) * 2008-07-30 2012-05-02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中降低不确定度的方法
US7940399B2 (en) * 2008-08-04 2011-05-10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Jones phase microscopy of transparent samples
CN101592551B (zh) * 2009-06-05 2011-01-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Sagnac干涉仪的保偏光纤拍长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CN103328148B (zh) * 2011-01-18 2015-12-09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激光装置以及激光照射位置定位方法
US9791333B2 (en) * 2015-06-10 2017-10-17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Portable polarimetric fiber stress sensor system for visco-elastic and biomimetic material analysis
CN105675258B (zh) * 2016-01-04 2018-01-09 安徽大学 一种基于干涉级数的高双折射光纤拍长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07976299B (zh) * 2017-11-15 2019-07-09 中北大学 考虑光谱色散的弹光调制器延迟量定标分析方法及装置
KR102047123B1 (ko) * 2019-05-20 2019-11-20 한국해양과학기술원 시간 영역에서의 계층 식별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59043A (ja) * 1983-03-01 1984-09-0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単一モ−ド光フアイバの偏波分散測定方法
US4556314A (en) * 1983-08-31 1985-12-03 At&T Bell Laboratories Dispers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298972A (en) 1990-01-22 1994-03-2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polarization sensitivity of optical devices
US5227623A (en) 1992-01-31 1993-07-1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in optical devices
JPH05248996A (ja) * 1992-03-09 1993-09-2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ファイバの波長分散測定装置
JP2746354B2 (ja) * 1992-07-13 1998-05-06 国際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固定検光子を用いた偏波モード分散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US5317666A (en) 1992-09-29 1994-05-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Waveguide nonlinear optical frequency converter with integral mod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means
US5365337A (en) 1992-10-28 1994-11-15 Smiths Industries Aerospace & Defens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the residual birefringence in interferometric fiber-optic gyros
JPH0764131A (ja) 1993-08-31 1995-03-10 Nec Corp 光通信装置
DE19680643T1 (de) 1995-06-30 1997-07-2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essung und Bestimmung des Polarisationszustands, der Polarisationseigenschaften und der Polarisationsmodendispersion
IT1291413B1 (it) 1997-02-13 1999-01-11 Andrea Galtarossa Strumento riflettometrico per la misura di birifrangenza distribuita in fibre ottiche monomodali
GB9818941D0 (en) 1998-08-28 1998-10-21 Northern Telecom Ltd Polarisation mod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0058707A2 (en) 2000-10-05
JP2002540420A (ja) 2002-11-26
CA2364285A1 (en) 2000-10-05
EP1166074A2 (en) 2002-01-02
BR0009370A (pt) 2001-12-26
KR20020021084A (ko) 2002-03-18
AU3618800A (en) 2000-10-16
US6342945B1 (en) 2002-01-29
CN1346436A (zh) 2002-04-24
WO2000058707A3 (en) 2001-01-18
US20020085195A1 (en) 2002-07-04
ID30348A (id) 2001-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64759B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suitable for a production environment
Elhison et al. A fully polarimetric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er
Kurosawa et al. Polarization properties of the flint glass fiber
Han Temperature-insensitive strain measurement using a birefringent interferometer based on a polarization-maintaining photonic crystal fiber
CN101915866A (zh) 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及其工作方法
JP4241252B2 (ja) 光ファイバ特性測定装置および光ファイバ特性測定方法
CN105890799B (zh) 基于级联π相移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温度传感器
KR20190139071A (ko) 자기장 광섬유 센서
TW515151B (en) Tapped delay line diffractive array for sensing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KR19990014935A (ko) 편광 모드 분산 측정 방법
CN105444686A (zh) 实时非线性光学应变仪系统
Ibarra-Escamilla et al. Measurement of beat length in short low-birefringence fibers using the fiber optical loop mirror
Shibata et al. Modal birefringence an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in single-mode fibers with stress-induced anisotropy
Gao et al. A method for suppressing error of fiber optic current transformer caused by temperature based on λ/4 wave plate fabricated with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photonic crystal fiber
JPH0432336B2 (zh)
Kim et al. OTDR based on Brillouin dynamic grating in an e-core two-mode fiber for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strain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JPH07243940A (ja) 偏波依存損失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Fukushima et al. EDF sigma laser using double-pass cascaded-chirped long-period fiber grating with birefringence compensation effect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strain measurement
KR20050000607A (ko) 광섬유격자를 이용한 온도/스트레인 측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Dong et al. Single-ended measurement of polarization-dependent loss in an optical fiber link
US6546170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dispersion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Gartland Fiber-Optic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with Faraday Mirrors for Acoustic Sensing using a 3× 3 Coupler and Symmetric Demodulation Scheme
Kim et al. Axial strain dependence of torsional acousto-optic gratings induced in a form-birefringence optical fiber
Broadway et al. Intrinsic fabry-perot sensors for magnetic field detection
JP2005274375A (ja) 偏波分散測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