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5310A - 拉鏈及防水鏈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拉鏈及防水鏈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5310A
TW202415310A TW112134458A TW112134458A TW202415310A TW 202415310 A TW202415310 A TW 202415310A TW 112134458 A TW112134458 A TW 112134458A TW 112134458 A TW112134458 A TW 112134458A TW 202415310 A TW202415310 A TW 2024153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zipper
chain
pair
waterproof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4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中稔正
荻生賢志
臼田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5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5310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即便採用厚度較薄之防水膜,仍能抑制拉鏈之防水性之降低。 本發明之拉鏈1包含:一對防水鏈帶2m、2n,其等係於經梭織而成及/或針織而成之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裝配有一對環扣狀鏈齒4m、4n,且於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各拉鏈鏈布5m、5n之鏈布上表面51經由接著劑7而貼合有防水膜6m、6n;及滑件9,其係前進以便扣合一對環扣狀鏈齒4m、4n,且後退以便解除該扣合。各防水膜6m、6n具有配置於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之間隙S1上的膜端部65,該膜端部65由接著劑7固化而成之支持部8支持,支持部8於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部分地佔用間隙S1,且具有超過膜端部65之厚度的厚度。

Description

拉鏈及防水鏈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及防水鏈之製造方法。
國際專利公開第2021/048936號中揭示了於鏈布本體上經由反應性熱熔接著劑而貼合膜構件之技術。該文獻之段落0094中揭示了於膜構件之長度方向上對膜構件賦予張力。
日本專利第4689631號公報中揭示了使撥水劑或撥油劑附著於芯繩。該文獻中,於拉鏈鏈條之表面接著或熔接有聚胺酯膜等液密層(參照該文獻之段落0025、0034)。
日本專利第3580725號公報中揭示了,將由低熔點樹脂層與高熔點樹脂層構成之積層合成樹脂膜貼合於拉鏈鏈布,使低熔點樹脂層熔接於拉鏈鏈布。該文獻之圖7中展示了被積層合成樹脂膜從拉鏈鏈布之側緣起部分地被覆之狀態。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藉由使用厚度較薄之防水膜,能夠抑制伴隨其貼合所產生的拉鏈鏈布之柔軟性之降低,與此同時,還能促進拉鏈之輕量化。然而,亦有防水膜之端部彼此之接觸概率降低,又,防水膜之端部容易變形之虞。例如,若防水膜之端部隨著在拉鏈之長期使用過程中重複進行滑件之開合操作而變形,則會導致拉鏈之防水性降低。本案發明者新發現了即便採用厚度較薄之防水膜仍能抑制拉鏈之防水性之降低的技術課題。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態樣1]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拉鏈包含:一對防水鏈帶,其等係於經梭織而成及/或針織而成之一對拉鏈鏈布之對向側緣部裝配有一對環扣狀鏈齒,且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之各拉鏈鏈布之鏈布上表面經由接著劑(較佳為熱固性之接著劑)而貼合有防水膜;及滑件,其係前進以便扣合上述一對環扣狀鏈齒,且後退以便解除該扣合。各防水膜具有配置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之對向側緣部之間之間隙上之膜端部,該膜端部由上述接著劑固化而成之支持部支持,上述支持部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之對向側緣部之間部分地佔用上述間隙,且具有超過膜端部之厚度的厚度(例如,超過膜端部之2倍厚度的厚度)。
[態樣2]於態樣1中,上述支持部包含位於較上述拉鏈鏈布之上述鏈布上表面更靠上方之上部、及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之對向側緣部之間從上述上部向下方鼓出之下部,上述下部之最大厚度大於上述上部之厚度。
[態樣3]於態樣1或2中,上述上部之厚度超過0 μm且為300 μm以下,上述下部之厚度處於100 μm~400 μm之範圍內。
[態樣4]於態樣1至3之任一態樣中,上述支持部之下表面包含朝上述拉鏈之中心線向上側傾斜之傾斜區域。
[態樣5]於態樣1至4之任一態樣中,設置於上述拉鏈之中心線之兩側之上述傾斜區域以於兩者之間形成鈍角或扁平之倒V字之方式設置。
[態樣6]於態樣1至5之任一態樣中,上述支持部具有與上述膜端部之側面連續之側面,上述支持部之上述側面之上下寬度超過上述膜端部之上述側面之上下寬度之2倍。
[態樣7]於態樣1至6之任一態樣中,上述支持部具有與上述膜端部之側面連續之側面,上述支持部於較上述側面而言距上述拉鏈之中心線更遠之位置處具有最大厚度。
[態樣8]於態樣1至7之任一態樣中,上述接著劑為熱固性之接著劑。
[態樣9]於態樣1至8之任一態樣中,上述防水膜之厚度處於20 μm~100 μm之範圍內。
[態樣10]於態樣1至9之任一態樣中,上述支持部之厚度處於150 μm~400 μm之範圍內。
上述態樣2~10亦可不以態樣1為前提,而是作為獨立於態樣1之特徵來理解。
[態樣11]本發明之其他態樣之防水鏈之製造方法包括:第1步驟,其係於包含在經梭織而成及/或針織而成之一對拉鏈鏈布之對向側緣部裝配有一對環扣狀鏈齒之一對拉鏈鏈帶的拉鏈鏈條中,對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之兩拉鏈鏈布之鏈布上表面,經由接著劑(較佳為熱固性之接著劑)而貼合共通之(規定厚度之)防水膜;及第2步驟,其係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之對向側緣部之間之間隙之正上方之位置處,藉由切割件切割上述防水膜;上述防水膜係於由包含上述接著劑之支持部支持之狀態下被切割;上述支持部係於上述防水膜之切割前或切割後,在上述一對拉鏈鏈布之對向側緣部之間部分地佔用上述間隙,且具有超過防水膜之厚度的厚度。
亦可將上述態樣2~10附加至態樣11。上述態樣2~10亦可不以態樣11為前提,而是作為獨立於態樣11之特徵來理解。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即便採用厚度較薄之防水膜,仍能抑制拉鏈之防水性之降低。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之非限定之實施方式及特徵進行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無需過度說明,而可組合各實施方式及/或各特徵,亦可理解該組合之協同效應。原則上要省略實施方式間之重複說明。參照附圖係以發明之記載為主要目的,為了方便繪圖而予以簡化。各特徵並非僅對本說明書所揭示之拉鏈有效,而可作為本說明書中未揭示之其他多種拉鏈所通用的普遍特徵來理解。
本案說明書中,將使拉鏈1開合之滑件9之移動方向作為前後方向。將與拉鏈1之寬度方向平行之方向作為左右方向。將與拉鏈1之厚度方向平行之方向作為上下方向。再者,上下方向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之兩方向正交。上下方向未必係指鉛直方向(重力方向)。例如,當拉鏈1之長度方向配置成鉛直方向時,關於拉鏈1之上下方向包含於(與鉛直方向正交之)水平方向。如此,本說明書中所參照之方向與鉛直方向無關。再者,如下述之說明般,亦可酌情參照除前後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以外之方向。
參照圖1至圖5進行說明。拉鏈1係具有可撓性之長條零件,以規定之左右寬度於前後方向較長地延伸,且具有一對防水鏈帶2m、2n及至少一個滑件9。各防水鏈帶2m、2n包含環扣狀鏈齒4m、4n、拉鏈鏈布5m、5n、及防水膜6m、6n。防水膜6m、6n經由接著劑7而貼合於拉鏈鏈布5m、5n。藉由滑件9之前進而使一對環扣狀鏈齒4m、4n扣合(同時,防水鏈帶2m、2n閉鎖),且藉由其後退而解除一對環扣狀鏈齒4m、4n之扣合(同時,解除防水鏈帶2m、2n之閉鎖)。再者,圖示例中,拉鏈鏈布5m、5n平坦,但亦可為了製成所謂的隱形拉鏈而於中心線CL附近形成反折部。
一對環扣狀鏈齒4m、4n裝配於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典型而言係藉由雙重鏈縫而縫製。各環扣狀鏈齒4m、4n係由單絲呈螺旋狀捲繞而成,包含由上腳41、下腳42、扣合頭部43、及反轉部44構成之單位U1之連續排列(參照圖2至圖4)。扣合頭部43具有藉由單絲之塑性變形而於前後方向上寬幅地成形之嚙合部,能夠實現左右之環扣狀鏈齒4m、4n之扣合。環扣狀鏈齒4m、4n之內部插入有芯繩49而使環扣狀鏈齒4m、4n之機械強度或縫線Y1對拉鏈鏈布5m、5n之裝配強度得到提高。於雙重鏈縫之情形時,縫線Y1可包含至少1條針線Y11與至少1條線鉤線Y12(參照圖4)。
上腳41及下腳42於拉鏈鏈布5m、5n之寬度方向延伸,具有鏈布外側端與鏈布內側端。扣合頭部43以連結上腳41之鏈布外側端與下腳42之鏈布外側端之方式於上下方向延伸。反轉部44於相鄰單位U1之間以連結下腳42之鏈布內側端與上腳41之鏈布內側端之方式彎曲地延伸。鏈布外側係指,就一個拉鏈鏈布而言,從位於該拉鏈鏈布之鏈布面上之點與對向側緣部53交叉(例如正交)地朝向位於該鏈布面外之點的方向。鏈布內側係指,就一個拉鏈鏈布而言,從位於該拉鏈鏈布之鏈布面外之點與對向側緣部53交叉(例如正交)地朝向位於該鏈布面上之點的方向。
滑件9未必限於此,具有上翼板91、下翼板92及連結其等之連結柱93。連結柱93於上下方向延伸地連結上翼板91之前端部與下翼板92之前端部之間,藉此形成Y字狀之鏈齒通路(參照圖5)。於連結柱93之左右兩側設有2個導入口,於該等導入口之相反側設有1個嚙合口。於上翼板91可設置從連結柱93向後方延伸之間隔條91a(參照圖5)。環扣狀鏈齒4m、4n(尤其是其扣合頭部43)可與滑件9之連結柱93接觸。如圖5所示,於設置間隔條91a之情形時,於滑件9內,下述之膜端部65及/或支持部8與間隔條91a接觸,可提高滑件9內之水密性。又,可藉由支持部8使膜端部65得到補強,從而經受住與間隔條91a之接觸。再者,亦可如圖3所圖示般省略間隔條91a。
可設置凸緣94、95,以限制環扣狀鏈齒4m、4n在拉鏈1之寬度方向上之移動路。於下翼板92之左右側緣,設有於前後方向延伸之(向上側突出之)凸緣94。於上翼板91之左右側緣,亦設有於前後方向延伸之(向下側突出之)凸緣95。該等凸緣94與凸緣95於上下方向上對向地配置而形成允許拉鏈鏈布5m、5n通過之鏈布通路96。再者,亦可省略凸緣94、95中之一者。宜使拉鏈鏈布5m、5n中設置環扣狀鏈齒4m、4n之側之凸緣94之高度較大,且使相反側之凸緣95之高度較小。
返回圖3進行說明。拉鏈鏈布5m、5n具有鏈布上表面51及鏈布下表面52,藉此劃定其厚度。於鏈布上表面51經由接著劑7而貼合有防水膜6m、6n。於鏈布下表面52設置環扣狀鏈齒4m、4n。又,拉鏈鏈布5m、5n在其寬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可區分為裝配環扣狀鏈齒4m、4n之對向側緣部53與除此以外之其餘部分之鏈布主體部54,對向側緣部53可較鏈布主體部54而言寬度較窄。
防水膜6m、6n係水等液體不會滲透之樹脂膜(較佳為包含熱固性樹脂之膜)。防水膜6m、6n較佳為具有充分之可撓性與機械強度之聚胺酯膜。防水膜6m、6n例如為於剝離紙上預先形成為膜者。於某些情形時,防水膜6m、6n之上表面具有比其下表面高之平滑度。於另一些情形時,防水膜6m、6n之上表面為經壓紋加工後之非平滑面(其下表面可為平滑面或非平滑面)。防水膜6m、6n可為對於可見光(屬於可見區域(360 nm~830 nm)之光)透明之透明膜(例如,透明膜對可見光具有70%或80%或90%以上之透過率)。防水膜6m、6n具有沿拉鏈1之中心線CL延伸之側面63。中心線CL之左右兩側之側面63彼此可隔開些許間隙而相對或部分地接觸(例如,可於上下方向及/或前後方向上局部地接觸)。防水膜6m、6n之厚度較佳為處於20 μm~100 μm之範圍內,更佳為處於20 μm~70 μm之範圍內。側面63係藉由防水膜6之切割而形成之面。
防水膜6m、6n具有從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面56朝向拉鏈1之中心線CL突出之膜端部65、及除此以外之其餘部分之膜主體部66。於膜端部65之正下方不存在拉鏈鏈布5m、5n,而存在拉鏈鏈布5m、5n之間之間隙S1。於膜主體部66之正下方存在拉鏈鏈布5m、5n。較佳為,防水膜6m、6n被覆拉鏈鏈布5m、5n之鏈布上表面51之全域。
接著劑7可為熱塑性或熱固性之接著劑。更佳為,接著劑7為熱固性,藉由因加熱產生之交聯反應之進展而硬化,硬化後維持該狀態(即,即便再次成為高溫亦不會軟化)。接著劑7例如為聚胺酯系樹脂、酚系樹脂或環氧系樹脂。藉由使用與防水膜6m、6n相同種類之接著劑(例如,聚胺酯系樹脂),可提高防水膜6m、6n自拉鏈鏈布5m、5n之剝離強度。於防水膜6m、6n為透明膜之情形時,作為接著劑7亦以使用透明之接著劑(例如,不含無機或有機顏料者)為佳,藉此可較佳地顯現出拉鏈鏈布5m、5n之顏色。
接著劑7可於拉鏈鏈布5m、5n與防水膜6m、6n之間作為中間層71而形成。中間層71之厚度較佳為處於50 μm~300 μm之範圍內,更佳為處於120 μm~200 μm之範圍內。中間層71之厚度可於某一範圍內變動。例如,其最大厚度大於防水膜6m、6n之厚度,且其最小厚度小於防水膜6m、6n之厚度。中間層71可形成於拉鏈鏈布5m、5n之鏈布上表面之全域,或者局部地或部分地形成。中間層71之厚度因接著劑向拉鏈鏈布之底紗之梭織及/或針織組織所形成的表面之凹凸或各底紗之構成纖維內之滲透而變化。
於某些情形時,於防水膜6m、6n之下表面預先貼合有接著劑片材,或將接著劑作為接著劑層而成膜於防水膜6m、6n之下表面,且將至少包含防水膜6m、6n與接著劑之積層體貼合於拉鏈鏈布5m、5n上,其後,於厚度方向上進行加壓。亦可設想接著劑或接著劑片材滲透至拉鏈鏈布5m、5n之組織而一體化之形態。於該情形時,無法或難以在拉鏈鏈布5m、5n與防水膜6m、6n之間將接著劑7識別為中間層71。
本實施方式中,防水膜6m、6n具有配置於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之間隙S1上的膜端部65。該膜端部65由接著劑7固化而成之支持部8支持。又,該支持部8於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部分地佔用間隙S1,且具有超過膜端部65之厚度的厚度。亦即,支持部8部分地佔用間隙S1而厚壁化。藉此,即便採用厚度較薄之防水膜,仍能抑制拉鏈之防水性之降低。
若利用切割件切割一片防水膜6而形成防水膜6m、6n時在該切割前使支持部8厚壁化,則防水膜6由支持部8更穩定地支持,從而提高防水膜之切割精度。
藉由增加接著劑7之塗佈量,或以更大之力對拉鏈鏈布5m、5n、接著劑7、及防水膜6m、6n之積層體進行加壓,可更厚地形成支持部8。較佳為,使支持部8以適度之厚度形成,以避免伴隨接著劑7之固化產生的拉鏈鏈布5m、5n之柔軟性降低成為問題。支持部8之厚度超過防水膜6m、6n之厚度之1.1倍、1.2倍、1.3倍、1.4倍、1.5倍、1.6倍、1.7倍、1.8倍、1.9倍、或2倍,較佳為處於150 μm~400 μm之範圍內,更佳為處於150 μm~300 μm之範圍內。視情形,支持部8之最大厚度可為膜端部65之厚度之3倍以上,藉此,能夠更確實地或更穩定地支持膜端部65(典型而言,膜端部65之厚度與防水膜6m、6n之厚度相等)。較佳為,拉鏈鏈布5m、5n間之間隙S1被調整為處於200~600 μm之範圍內。再者,支持部8可固著於膜端部65之下表面之全域。又,支持部8以部分地被覆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面56之方式形成,典型而言,因接著劑7從間隙S1向朝著對向側緣部53之鏈布內側滲透至拉鏈鏈布5m、5n之組織中並固化而固著於拉鏈鏈布5m、5n。
支持部8可包含位於較拉鏈鏈布5m、5n之鏈布上表面51更靠上方之上部88、及於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從上部88向下方鼓出之下部89。圖3中,上部88之厚度與下部89之厚度相等,但並不限於此。於某些情形時,下部89之最大厚度(或平均厚度)大於上部88之厚度。藉此,能夠進一步促進支持部8之厚壁化。再者,於防水膜6m、6n與拉鏈鏈布5m、5n之間形成包含接著劑7之中間層71時,上部88係與該中間層71同層之部分,可具有中間層71之厚度範圍(由最大厚度與最小厚度確定之厚度範圍)內之厚度。即便下部89之最大厚度小於上部88之厚度,亦可獲得支持部8對防水膜6m、6n之支持效果。
上部88之厚度較佳為超過0 μm且為300 μm以下,更佳為處於50 μm~200 μm之範圍內。下部89之厚度較佳為處於100 μm~400 μm之範圍內,更佳為處於150 μm~300 μm之範圍內。
支持部8(及其下部89)具有面向位於其下方之環扣狀鏈齒4m、4n之下表面81、與防水膜6m、6n之側面63連續之(例如,同樣沿拉鏈1之中心線CL延伸之)側面83、及固著於防水膜6m、6n之下表面之上表面84。下表面81可包含朝拉鏈之中心線CL向上側傾斜之傾斜區域82。中心線CL之左右兩側之傾斜區域82形成鈍角θ,或形成扁平之倒V字。左右兩側之傾斜區域82無需具有相同斜度,而可具有不同斜度。側面83係切割防水膜6時支持部8'(參照圖9)被一起切割而形成之面。與防水膜6m、6n之側面63同樣地,側面83於前後方向上連續地延伸。中心線CL之左右兩側之側面83彼此可隔開些許間隙而相對或部分地接觸(例如,於上下方向及/或前後方向上局部地接觸)。下表面81可位於較拉鏈鏈布5m、5n之鏈布下表面52更靠鏈布上表面51處。藉由支持部8在上部88之外還具有下部89,從而使支持部8之側面83向下方延長,提高了中心線CL之左右兩側之側面83之接觸概率。
支持部8之側面83之上下寬度TH83超過膜端部65之側面63之上下寬度TH63之2倍,或者超過3倍或4倍。藉此,左右之支持部8彼此之接觸概率得到提高。再者,支持部8之側面83之上下寬度TH83可未達膜端部65之側面63之上下寬度TH63之8倍,或者未達7倍或未達6倍。作為補充或代替,支持部8可於較其側面83而言距拉鏈之中心線CL更遠之位置處具有最大厚度TH8,藉此,提高了對拉鏈鏈布5m、5n之固著強度。再者,與防水膜6之厚度同樣地,膜端部65之側面63之上下寬度TH63處於20 μm~100 μm之範圍內,更佳為處於20 μm~70 μm之範圍內。與支持部8之厚度同樣地,支持部8之側面83之上下寬度TH83處於150 μm~400 μm之範圍內,較佳為處於150 μm~300 μm之範圍內。支持部8之最大厚度TH8亦同樣如此。
於左右兩側之傾斜區域82形成為構成鈍角θ之扁平之倒V字狀之情形時,支持部8'(參照圖9)之切割部位之厚度變小,可穩定地進行切割,及/或,支持部8'與拉鏈鏈布5m、5n之側面56之固著部之厚度變大,可提高固著強度。傾斜區域82形成於支持部8之側面83與支持部8之最大厚度之位置之間。存在支持部8之最大厚度之位置與拉鏈鏈布5m、5n之側面56之間形成有另一傾斜區域85之情形。於該情形時,同樣只要支持部8之最大厚度之位置位於拉鏈鏈布5m、5n之側面56之附近,便可提高支持部8對拉鏈鏈布5m、5n之固著強度。
較佳為,左右之側面83之相隔距離為60 μm以下,例如處於0~30 μm之範圍內。左右之側面83之相隔距離=0意味著,該等側面83相接觸。於左右之側面83在拉鏈1之長度方向上不規則或規則地重複接觸及非接觸之情形時,其等之間之相隔距離之平均值可為2 μm以上。例如,可於10 cm之長度之拉鏈1中以1 cm間隔測量側面83間之距離,並算出其平均值。
存在以下情形:連結柱93於與上翼板91之連結部位附近,如圖5之點線所示般設計得較粗。於此種情形時,支持部8與連結柱93之壁面接觸而可提高水密性。然而,滑件9之滑動阻力可能會增加。就此點而言,可藉由如上所述在支持部8之下表面81形成傾斜區域82而減少與連結柱93之壁面之接觸面積。作為補充或代替,可如圖5所示,使從連結柱93向後方延伸之間隔條91a從上翼板91之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形成。於該情形時,支持部8與間隔條91a之側面接觸而提高了水密性,但同樣地,滑件9之滑動阻力亦可能會增加。與上述同樣地,可藉由在支持部8之下表面81形成傾斜區域82而減少與連結柱93之壁面之接觸面積。再者,間隔條91a之左右寬度大於間隙S1之左右寬度。
參照圖6進行說明。於某些情形時,如圖6所圖示,接著劑7滲透至拉鏈鏈布5m、5n之上部58並固化,於該上部58,液體不會或難以滲透其中。為了阻止液體經由拉鏈鏈布5m、5n之滲透(例如,液體從間隙S1滲透至拉鏈鏈布5m、5n之組織中並到達拉鏈鏈布5m、5n之鏈布下表面52之流路之形成),可使撥水劑附著於拉鏈鏈布5m、5n之下部59。不限於拉鏈鏈布5m、5n之下部59之全域,亦可限定地於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附著撥水劑。拉鏈鏈布5m、5n之上部58與下部59之邊界可根據接著劑7之有無而定(圖示之線性邊界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繪製)。為了賦予撥水劑,可採用多種方法,如噴塗、防水鏈帶2m、2n浸漬於撥水液等。
可藉由在拉鏈鏈布5m、5n經由接著劑7貼合防水膜6m、6n之後賦予撥水劑而削減撥水劑之使用量,又,可使撥水劑亦附著於芯繩49及環扣狀鏈齒4m、4n,但並不限於該方法。亦可將拉鏈鏈布5m、5n預先浸漬於撥水液中,其後再貼合防水膜6m、6n。於該情形時,於拉鏈鏈布5m、5n之上部58,除拉鏈鏈布5m、5n之組織及接著劑7之外,還存在撥水劑。謹慎而言,可省略撥水劑之賦予。
對拉鏈1之操作進行說明。於滑件9前進以使左右之環扣狀鏈齒4m、4n扣合時,左右之拉鏈鏈布5m、5n之間形成有間隙S1,並不接觸。然而,於該間隙S1之正上方配置有防水膜6m、6n之膜端部65,阻止或抑制了流體向間隙S1之進入。又,於膜端部65固著有上述之支持部8。因此,能進一步抑制液體經由膜端部65之間之間隙流入。
並非必須使設置於拉鏈1之中心線CL之左右兩側之膜端部65接觸,但可設想於拉鏈1之長度方向沿其中心線CL局部地或斷續地接觸。設置於拉鏈1之中心線CL之左右兩側之支持部8彼此之接觸亦同樣如此。伴隨著切割器等切割件之切割,防水膜6m、6n之一部分被削除,支持部8亦被部分地削除,但仍可產生局部或斷續性接觸。
對拉鏈1之製法進行說明。首先,對於拉鏈鏈條10之兩拉鏈鏈布5m、5n之鏈布上表面,經由接著劑7而貼合共通之防水膜6(參照圖7)。該貼合步驟亦可藉由將在剝離紙上依序形成防水膜6與接著劑層而成之積層體貼合於拉鏈鏈布5m、5n來實施。以接著劑層與拉鏈鏈布直接接觸之態樣進行貼合。於形成有防水膜6之剝離紙之主面為平滑面之情形時,剝離紙之平滑面轉印至防水膜6之上表面,而防水膜6之上表面成為平滑面。防水膜6及接著劑層可均為熱固性樹脂,但未必限定於此。再者,拉鏈鏈條10由環扣狀鏈齒4m、4n彼此扣合之狀態之防水膜6m、6n構成。
其次,利用切割器等切割件101於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之間隙S1之正上方之位置處沿拉鏈鏈條10之中心線CL切割防水膜6(參照圖8)。以此方式獲得於各個拉鏈鏈布5m、5n上貼合有各個防水膜6m、6n之防水鏈。可選地,可使用加壓機構於厚度方向(換言之,積層體之積層方向)上對防水鏈帶2m、2n(防水膜6m,6n、接著劑7、及拉鏈鏈布5m,5n之積層體)進行加壓,藉此,防水膜6m、6n更牢固地密接於拉鏈鏈布5m、5n,且促進了支持部8之形成。加壓機構可包含被彈簧等彈性機構彈推之加壓輥。例如,藉由在加壓輥與(旋轉軸經固定於規定位置之)傳送輥之間傳送防水鏈帶2m、2n,防水鏈帶2m、2n於其厚度方向上被加壓。亦可採用其他加壓機構。
於貼合步驟中,亦可將沿著拉鏈鏈條10之寬度方向之張力至少賦予至防水膜6,且解除該張力之賦予。如圖9所示,可沿離開拉鏈鏈條10之中心線CL之方向(參照圖9之箭頭),將帶接著劑7之防水膜6(防水膜6與接著劑片材7'之積層體)向左右兩側拉拽成繃緊狀態而貼合於拉鏈鏈布5m、5n上。當解除該張力之賦予時,防水膜6從繃緊狀態略微鬆弛,如圖10所示,拉鏈鏈布5m、5n向接近中心線CL之方向略微移位。結果,於支持部8',在其中心線CL之左右兩側形成傾斜區域82'。
繼而,使用切割器等切割件沿拉鏈鏈條10之中心線CL切割防水膜6及支持部8'。防水膜6係於由接著劑7固化而成之支持部8'支持之狀態下被切割。支持部8'於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部分地佔用間隙S1而厚壁化。因此,可穩定地切割防水膜6,提高其切割精度。因間隙S1未被支持部8'完全佔用,而容易使切割件之刀尖於該間隙S1中以適當之深度定位,促進了在不損傷環扣狀鏈齒4m、4n的情況下切割防水膜6。又,藉由形成支持部8',尤其是與鏈布側緣部53之側面56接觸地形成支持部8',可促進在不損傷鏈布側緣部53的情況下進行切割。
於支持部8'形成傾斜區域82'之具體方法並不限於上述方法。亦可於在拉鏈鏈布5m、5n經由接著劑7而貼附防水膜6之後且接著劑7固化之前,如圖11所示將帶防水膜6之左右之拉鏈鏈布5m、5n向左右兩側拉拽。藉由該操作,防水膜6成為繃緊狀態,視情形而於其中央附近成為薄壁(例如,形成防水膜6之上表面之輕微凹陷(參照圖11))。當將防水膜6於其中央部分(例如,凹陷)處切割時,間隙S1上之各防水膜6會沿離開拉鏈鏈條10之中心線CL之方向移動,曾經形成支持部8'之接著劑7亦同樣移動,沿拉鏈鏈布5m、5n之側面56向下方流動(參照圖12)。結果,於中心線CL之左右兩側形成傾斜區域82'。
圖13係表示本實施例之拉鏈鏈布間之支持部之剖面照片。形態雖與實際商品相同,但為了使其構造便於理解,而使拉鏈鏈布5m、5n、防水膜6、接著劑片材7'呈現為各不相同之顏色。可較好地理解形成於間隙S1之支持部8之形態及其係藉由接著劑而形成。
基於上述揭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對各特徵及各實施方式加以各種變更。申請專利範圍中添加之符號僅供參考,不應以限定解釋申請專利範圍之目的被參照。
1:拉鏈 2m:防水鏈帶 2n:防水鏈帶 4m:環扣狀鏈齒 4n:環扣狀鏈齒 5m:拉鏈鏈布 5n:拉鏈鏈布 6:防水膜 6m:防水膜 6n:防水膜 7:接著劑 7':接著劑片材 8:支持部 8':支持部 9:滑件 10:拉鏈鏈條 41:上腳 42:下腳 43:扣合頭部 44:反轉部 49:芯繩 51:鏈布上表面 52:鏈布下表面 53:對向側緣部 54:鏈布主體部 56:對向側面 58:上部 59:下部 63:側面 65:膜端部 66:膜主體部 71:中間層 81:下表面 82:傾斜區域 82':傾斜區域 83:側面 84:上表面 85:傾斜區域 88:上部 89:下部 91:上翼板 91a:間隔條 92:下翼板 93:連結柱 94:凸緣 95:凸緣 96:鏈布通路 101:切割件 CL:中心線 S1:間隙 TH8:最大厚度 TH63:上下寬度 TH83:上下寬度 U1:單位 Y1:縫線 Y11:針線 Y12:線鉤線 θ:鈍角
圖1係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拉鏈之概略性俯視圖。 圖2係拉鏈之概略性局部仰視圖,表示環扣狀鏈齒之扣合狀態。 圖3係沿著圖1之單點鏈線III-III之概略剖面模式圖,亦一併表示左右之拉鏈鏈布之間之間隙附近之放大圖。 圖4係表示藉由縫線將環扣狀鏈齒縫製於拉鏈鏈布之底組織之狀態的模式圖。 圖5係表示滑件之內部構造之模式圖,一併表示向連結柱與凸緣間之鏈齒通路導入環扣狀鏈齒。 圖6係表示拉鏈鏈布之下部附著有撥水劑之形態之概略圖。 圖7係表示拉鏈之製造步驟之概略性步驟圖。 圖8係表示拉鏈之製造步驟之概略性步驟圖。 圖9係表示對防水膜賦予了張力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10係表示對防水膜之張力賦予被解除後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11係表示對防水膜賦予了張力之狀態之另一模式圖。 圖12係表示於圖11所示之狀態下將防水膜及支持部切割後之狀態的模式圖。 圖13係樣本之剖面照片,表示防水膜之切割前之狀態。
4m:環扣狀鏈齒
4n:環扣狀鏈齒
5m:拉鏈鏈布
5n:拉鏈鏈布
6m:防水膜
6n:防水膜
7:接著劑
8:支持部
41:上腳
42:下腳
43:扣合頭部
44:反轉部
49:芯繩
51:鏈布上表面
52:鏈布下表面
53:側緣部
54:鏈布主體部
56:對向側面
63:側面
65:膜端部
66:膜主體部
71:中間層
81:下表面
82:傾斜區域
83:側面
84:上表面
85:傾斜區域
88:上部
89:下部
91:上翼板
92:下翼板
94:凸緣
95:凸緣
S1:間隙
TH8:最大厚度
TH63:上下寬度
TH83:上下寬度
Y1:縫線
θ:鈍角

Claims (21)

  1. 一種拉鏈,其係具備一對防水鏈帶(2m、2n)及滑件(9)之拉鏈(1), 上述一對防水鏈帶(2m、2n)係於經梭織而成及/或針織而成之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裝配有一對環扣狀鏈齒(4m、4n),且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各拉鏈鏈布(5m、5n)之鏈布上表面(51)經由接著劑(7)而貼合有防水膜(6m、6n), 上述滑件(9)係前進以便扣合上述一對環扣狀鏈齒(4m、4n),且後退以便解除該扣合;且 各防水膜(6m、6n)具有配置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之間隙(S1)上之膜端部(65),該膜端部(65)由上述接著劑(7)固化而成之支持部(8)支持,上述支持部(8)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部分地佔用上述間隙(S1),且具有超過上述膜端部(65)之2倍厚度的厚度。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上述支持部(8)包含位於較上述拉鏈鏈布(5m、5n)之上述鏈布上表面(51)更靠上方之上部(88)、及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從上述上部(88)向下方鼓出之下部(89),上述下部(89)之最大厚度大於上述上部(88)之厚度。
  3. 如請求項2之拉鏈,其中上述上部(88)之厚度超過0 μm且為300 μm以下,上述下部(89)之厚度處於100 μm~400 μm之範圍內。
  4. 如請求項1之拉鏈,其中上述支持部(8)之下表面(81)包含朝上述拉鏈之中心線(CL)向上側傾斜之傾斜區域(82)。
  5. 如請求項4之拉鏈,其中設置於上述拉鏈之中心線(CL)之兩側之上述傾斜區域(82)以於兩者之間形成鈍角或扁平之倒V字之方式設置。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上述支持部(8)具有與上述膜端部(65)之側面(63)連續之側面(83),上述支持部(8)之上述側面(83)之上下寬度(TH83)超過上述膜端部(65)之上述側面(63)之上下寬度(TH63)之2倍。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上述支持部(8)具有與上述膜端部(65)之側面(63)連續之側面(83),上述支持部(8)於較上述側面(83)而言距上述拉鏈之中心線(CL)更遠之位置處具有最大厚度。
  8.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上述接著劑(7)為熱固性之接著劑。
  9.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上述防水膜(6m、6n)之厚度處於20 μm~100 μm之範圍內。
  10. 如請求項9之拉鏈,其中上述支持部(8)之厚度處於150 μm~400 μm之範圍內。
  11.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上述支持部(8)之下表面(81)定位於較上述拉鏈鏈布(5m、5n)之鏈布下表面(52)更靠近上述鏈布上表面(51)處。
  12.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上述支持部(8)之最大厚度為上述膜端部(65)之厚度之3倍以上。
  13.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上述支持部(8)係藉由上述接著劑(7)從上述間隙(S1)向朝著上述對向側緣部(53)之鏈布內側滲透至上述拉鏈鏈布(5m、5n)之組織中並固化而固著於上述拉鏈鏈布(5m、5n)。
  14.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上述一對拉鏈鏈布(5m、5n)分別包含滲透有上述接著劑(7)之上部(58)、及附著有撥水劑之下部(59)。
  15. 如請求項14之拉鏈,其中上述上部(58)中不含上述撥水劑。
  1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拉鏈,其中上述支持部(8)僅由上述接著劑(7)構成。
  17. 一種防水鏈之製造方法,其包括: 第1步驟,其係於包含在經梭織而成及/或針織而成之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裝配有一對環扣狀鏈齒(4m、4n)之一對拉鏈鏈帶的拉鏈鏈條(10)中,對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兩拉鏈鏈布(5m、5n)之鏈布上表面(51),經由接著劑(7)而貼合共通之規定厚度之防水膜(6);及 第2步驟,其係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之間隙(S1)之正上方之位置處,藉由切割件切割上述防水膜(6); 上述防水膜(6)係於由包含上述接著劑(7)之支持部(8')支持之狀態下被切割; 上述支持部(8')係於上述防水膜(6)之切割前或切割後,在上述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部分地佔用上述間隙(S1),且具有超過上述防水膜(6)之2倍厚度的厚度。
  18. 如請求項17之防水鏈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接著劑(7)預先於上述防水膜(6)之下表面成膜。
  19. 如請求項17之防水鏈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上述第1步驟中,沿著上述拉鏈鏈條(10)之寬度方向之張力至少被賦予至上述防水膜(6)。
  20. 如請求項17至19中任一項之防水鏈之製造方法,其進而包括以下步驟:將上述防水膜(6)、上述接著劑(7)、及上述拉鏈鏈布(5m、5n)之積層體於其積層方向上加壓。
  21. 一種拉鏈,其係具備一對防水鏈帶(2m、2n)及滑件(9)之拉鏈(1), 上述一對防水鏈帶(2m、2n)係於經梭織而成及/或針織而成之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裝配有一對環扣狀鏈齒(4m、4n),且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各拉鏈鏈布(5m、5n)之鏈布上表面(51)經由接著劑(7)而貼合有防水膜(6m、6n), 上述滑件(9)係前進以便扣合上述一對環扣狀鏈齒(4m、4n),且後退以便解除該扣合;且 各防水膜(6m、6n)具有配置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之間隙(S1)上之膜端部(65),該膜端部(65)由上述接著劑(7)固化而成之支持部(8)支持,上述支持部(8)於上述一對拉鏈鏈布(5m、5n)之對向側緣部(53)之間部分地佔用上述間隙(S1),且具有超過上述膜端部(65)之厚度的厚度。
TW112134458A 2022-10-03 2023-09-11 拉鏈及防水鏈之製造方法 TW2024153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59609 2022-10-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5310A true TW202415310A (zh) 2024-04-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87912B2 (ja) ジップファスナー及びジップ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TWI551233B (zh) Waterproof zipper
KR100385526B1 (ko) 방수성 슬라이드 파스너와 그 제조 방법
TWI584756B (zh) 拉鏈
US8484810B2 (en) Continuous-coil type waterproof slide fastener and the structure impervious to fluid thereof
EP0111788B1 (en) Water-resistant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392572B2 (en) Fluidtight slide fastener
EP2682015B1 (en)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335998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500018A (zh) 具防滲結構之夾式扣合元件拉鏈
TW202415310A (zh) 拉鏈及防水鏈之製造方法
WO2018163357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付き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03328660A (ja) パイルウェザーストリップ
TW202415311A (zh) 拉鏈及防水鏈之製造方法
CN117814577A (zh) 拉链以及止水链的制造方法
CA2583960C (en) Fluidtight slide fastener
TWI496548B (zh) Waterproof zipper and waterproof products
JP2024053380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止水チェーンの製造方法
JP3192141U (ja) 浸透防止構造を具有するクリップタイプエレメントファスナーの構造
JP5555571B2 (ja) ドレーン材の連結構造
CN218942437U (zh) 拉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