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2924A - 分離膜模組 - Google Patents

分離膜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2924A
TW202412924A TW112129138A TW112129138A TW202412924A TW 202412924 A TW202412924 A TW 202412924A TW 112129138 A TW112129138 A TW 112129138A TW 112129138 A TW112129138 A TW 112129138A TW 202412924 A TW202412924 A TW 20241292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flange
separation membrane
purge gas
membrane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9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飯田和希
柴垣行成
中川剛佑
前原宗太
菅博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碍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碍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碍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2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2924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分離膜模組(1),具備:筒狀的殼體(20);柱狀的反應器(10),收納在殼體(20),沿長邊方向延伸;以及環狀的第1凸緣(30),圍繞反應器(10)的第1端部(10a)。於長邊方向中,反應器(10)的第1端面(F2),位於較第1凸緣(30)的端面(K1)更外側。

Description

分離膜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分離膜模組。
過去,已知一種分離膜模組,具備殼體及收納在殼體之柱狀的膜構造體。作為膜構造體,可列舉構成為以分離膜從混合流體將既定成分分離之分離過濾器(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構成為以分離膜將由原料氣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轉化反應之產物分離之反應器(例如參考專利文獻2)等。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8/180095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8-008940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上述習知技術由於必須將用於回收穿透了分離膜之穿透成分的穿透側空間設置在膜構造體與殼體之間,故必須於膜構造體的端部安裝凸緣。
另一方面,由於膜構造體的長邊尺寸可能因膜構造體之製造上的差異而有所變動,故有膜構造體的長邊尺寸較設計值更長之情況。此一情況,若為了能夠收納膜構造體而使殼體的長邊尺寸亦增長,則變得很複雜。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可與膜構造體的長邊尺寸無關地收納膜構造體之分離膜模組。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第1態樣之分離膜模組,具備:筒狀的殼體;柱狀的膜構造體,收納在殼體,沿長邊方向延伸;以及環狀的第1凸緣,圍繞膜構造體的第1端部。於長邊方向中,膜構造體的第1端面,位於較第1凸緣的端面更外側。
在與第1態樣相關的第2態樣之分離膜模組中,殼體,具有以膜構造體的軸心為中心之第1開口;於與長邊方向垂直之徑向中,膜構造體的外周面,位於較第1開口的內周面更內側。
在與第1態樣或第2態樣相關的第3態樣之分離膜模組中,膜構造體之一部分,插入至第1開口。
與第1至第3態樣中任一態樣相關的第4態樣之分離膜模組,更具備第1接合材,其插設在膜構造體與第1凸緣之間。第1接合材,與殼體離隔。
在與第1至第4態樣中任一態樣相關的第5態樣之分離膜模組中,第1凸緣,由陶瓷材料構成。
與第1至第5態樣中任一態樣相關的第6態樣之分離膜模組,更具備圍繞膜構造體的第2端部之環狀的第2凸緣。膜構造體的第2端面,於長邊方向中,位於較第2凸緣的端面更外側。
在與第6態樣相關的第7態樣之分離膜模組中,殼體,具有以膜構造體的軸心為中心之第2開口;於徑向中,膜構造體的外周面,位於較第2開口的內周面更內側。
在與第6態樣或第7態樣相關的第8態樣之分離膜模組中,膜構造體之一部分,插入至第2開口。
與第6至第8態樣中任一態樣相關的第9態樣之分離膜模組,更具備第2接合材,其插設在膜構造體與第2凸緣之間。第2接合材,與殼體離隔。
在與第6至第9態樣中任一態樣相關的第10態樣之分離膜模組中,第2凸緣,由陶瓷材料構成。
在與第1至第10態樣中任一態樣相關的第11態樣之分離膜模組中,膜構造體為反應器。
與第1至第10態樣中任一態樣相關的第12態樣之分離膜模組中,膜構造體為分離過濾器。 [本發明之效果]
依本發明,能夠提供可與膜構造體的長邊尺寸無關地收納膜構造體之分離膜模組。
(分離膜模組1) 針對實施形態之分離膜模組1予以說明。圖1係示意分離膜模組1的構成之剖面圖。圖2及圖3分別為圖1的部分放大圖。
如圖1所示,分離膜模組1,具備反應器10、殼體20、第1凸緣30、第2凸緣40、第1接合材50、及第2接合材60。反應器10為本發明之「膜構造體」的一例。
[反應器10] 反應器10,收納在殼體20內。反應器10,形成為沿長邊方向延伸之柱狀。反應器10的外形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呈圓柱狀、橢圓柱狀、多角柱狀。
反應器10為用於將原料氣體轉化為液體燃料之所謂的膜反應器。原料氣體,至少含有氫及二氧化碳。原料氣體,亦可含有一氧化碳。原料氣體,亦可為所謂的合成氣體(Syngas)。液體燃料為常溫常壓下呈液體狀態之燃料,或在常溫加壓狀態下可液化之燃料。作為常溫常壓下呈液體狀態之燃料,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以C nH 2(m-2n)(m為未滿90的整數,n為未滿30的整數)表示之液體燃料、及其等之混合物。作為在常溫加壓狀態下可液化之燃料,例如可列舉丙烷、丁烷、及其等之混合物等。
例如,使含有氫及二氧化碳的原料氣體在觸媒存在下進行催化加氫(Catalytic Hydrogenation)藉以合成甲醇時的反應式(1)如同下式。 CO 2+3H 2⇔  CH 3OH+H 2O        (1)
上述反應為平衡反應;反應器10,藉由將作為轉化反應之產物的水蒸氣分離,而可使反應平衡往產物側移動。為了提高轉化效率及反應速度,宜在高溫高壓下(例如180℃以上、2MPa以上)實施轉化反應。液體燃料,在合成的時間點為氣體狀態,至少在從反應器10流出為止前仍維持氣體狀態。反應器10,宜具有適用於期望之液體燃料的合成條件之耐熱性及耐壓性。
本實施形態之反應器10為所謂的管狀型(tubular)。如圖1所示,反應器10,具有外周面F1、第1端面F2、及第2端面F3。外周面F1為柱狀之反應器10的側面。外周面F1,與第1端面F2及第2端面F3分別連結。第1端面F2為柱狀之反應器10的一端面。於第1端面F2,形成第1開口T1。原料氣體,從第1開口T1流入至反應器10的內部。第2端面F3為柱狀之反應器10的另一端面。於第2端面F3,形成第2開口T2。液體燃料,從第2開口T2流出至反應器10的外部。
反應器10,具有第1端部10a及第2端部10b。第1端部10a為長邊方向中之反應器10的一端部。第1端部10a,包含上述第1端面F2。第2端部10b為長邊方向中之反應器10的另一端部。第2端部10b,包含上述第2端面F3。
此處,反應器10,由多孔質支持體11、分離膜12、觸媒13、及觸媒阻擋件14構成。
多孔質支持體11,形成為沿長邊方向延伸的筒狀。多孔質支持體11,由多孔質材料構成。作為多孔質材料,可使用陶瓷材料、金屬材料、樹脂材料、及其等之複合構件等,特別適合為陶瓷材料。作為陶瓷材料的骨材,可使用氧化鋁(Al 2O 3)、二氧化鈦(TiO 2)、富鋁紅柱石(Al 2O 3・SiO 2)、陶器碎屑及堇青石(Mg 2Al 4Si 5O 18)、及包含其等中的2種以上之複合材料等,若考慮取得容易度、坏土穩定性及耐蝕性,適合為氧化鋁。作為陶瓷材料之無機結合材,可使用二氧化鈦、富鋁紅柱石、易燒結性氧化鋁、二氧化矽、玻璃料、黏土礦物、易燒結性堇青石中之至少一者。然則,陶瓷材料,亦可不包含無機結合材。
可使多孔質支持體11的平均細孔徑為5μm以上25μm以下。多孔質支持體11的平均細孔徑,可藉由壓汞法測定。可使多孔質支持體11的氣孔率為25%以上50%以下。可使多孔質材料的平均粒徑為1μm以上100μm以下。平均粒徑,係藉由利用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之剖面微構造觀察所測定的30個測定對象粒子(隨機選擇)之最大直徑的算術平均值。
分離膜12,藉由多孔質支持體11支持。分離膜12,形成為沿長邊方向延伸的筒狀。分離膜12的內側為供給原料氣體的非穿透側空間S1。非穿透側空間S1,係第1開口T1與第2開口T2之間的空間。本實施形態中,將分離膜12配置於多孔質支持體11的內表面上,但亦可配置於多孔質支持體11的外表面上。
分離膜12使「作為由原料氣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轉化反應之產物的水蒸氣」穿透。藉此,可利用平衡移動效應,使上述式(1)之反應平衡往產物側移動。
分離膜12,宜具有100nmol/(s・Pa・m 2)以上之水蒸氣穿透係數。水蒸氣穿透係數,可藉由已知方法(參考Ind. Eng. Chem. Res., 40,163-175 (2001))求算。
分離膜12,宜具有100以上的分離係數。分離係數越大,則水蒸氣越容易穿透,且水蒸氣以外的成分(氫、二氧化碳及液體燃料等)不易穿透。分離係數,可藉由已知方法(參考「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39 (2020) 116533」的Fig. 1)求算。
作為分離膜12,可使用無機膜。無機膜,具有耐熱性、耐壓性、耐水蒸氣性,故為較佳態樣。作為無機膜,例如可列舉沸石膜、二氧化矽膜、氧化鋁膜、或其等之複合膜等。尤其是,矽元素(Si)與鋁元素(Al)的莫耳比(Si/Al)為1.0以上3.0以下之LTA型的沸石膜,由於水蒸氣穿透性良好,故為較佳態樣。
觸媒13,配置於分離膜12的內側,亦即非穿透側空間S1。觸媒13,宜充填於非穿透側空間S1,亦可於分離膜12的表面呈層狀或島狀地配置。觸媒13,促進上述式(1)所示之由原料氣體往液體燃料的轉化反應。
觸媒13,可使用適用於由原料氣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轉化反應之已知觸媒。作為觸媒13,例如可列舉金屬觸媒(銅、鈀等)、氧化物觸媒(氧化鋅、二氧化鋯、氧化鎵等)、及使其等複合化的觸媒(銅-氧化鋅、銅-氧化鋅-氧化鋁、銅-氧化鋅-氧化鉻-氧化鋁、銅-鈷-二氧化鈦、及將其等以鈀修飾的觸媒等)。
觸媒阻擋件14,以覆蓋形成於第2端面F3之第2開口T2的方式配置。觸媒阻擋件14,阻擋觸媒13從第2開口T2漏出。觸媒阻擋件14,具有阻擋觸媒13的漏出,且不妨礙液體燃料的流出之構成。作為觸媒阻擋件14,例如可使用網狀構件、有孔板等。另,本實施形態中,觸媒阻擋件14,安裝在殼體20,但亦可安裝在反應器10的第2端面F3。
然則,在不易發生觸媒13的漏出之情況(例如,將觸媒13在分離膜12的表面呈層狀或島狀地配置之情況等),反應器10亦可不具備觸媒阻擋件14。
在反應器10,使供給至非穿透側空間S1之原料氣體藉由觸媒13的作用轉化為液體燃料,並使作為轉化反應之產物的水蒸氣通過分離膜12及多孔質支持體11,分離至後述穿透側空間S2。
[殼體20] 殼體20,全體形成為筒狀。殼體20,收納反應器10。殼體20,具有可承受在高溫高壓下(例如180℃以上、2MPa以上)的轉化反應之構造。原料氣體及/或吹掃氣含有氫的情況,殼體20之構成材料,宜對於氫脆具有耐受性。可使殼體20主要由金屬材料(不鏽鋼等)構成。
如圖1所示,殼體20,由筒本體21、第1端板22、及第2端板23構成。
筒本體21,形成為沿長邊方向延伸的筒狀。筒本體21的兩端部,擴徑為凸緣狀。
筒本體21,具有內周面G1、第1端面G2、第2端面G3、吹掃氣供給口T3、及吹掃氣排出口T4。
內周面G1,與反應器10的外周面F1相對向,並與外周面F1離隔。內周面G1與外周面F1之間隙,係用於將作為轉化反應之產物的水蒸氣回收的穿透側空間S2。
於內周面G1之一端,形成環狀的第1凹部H1。於第1凹部H1,配置環狀的第1彈性構件26a。作為第1彈性構件26a,例如可使用膨脹石墨或橡膠製的O型環等。第1彈性構件26a,與後述第1凸緣30密接。藉此,將筒本體21與第1凸緣30之間密封。
於內周面G1之另一端,形成環狀的第2凹部H2。於第2凹部H2,配置環狀的第2彈性構件26b。作為第2彈性構件26b,例如可使用膨脹石墨或橡膠製的O型環等。第2彈性構件26b,與後述第2凸緣40密接。藉此,將筒本體21與第2凸緣40之間密封。
於第1端面G2,形成環狀的第3凹部H3。於第3凹部H3,配置第3彈性構件26c。作為第3彈性構件26c,例如可使用膨脹石墨或橡膠製的O型環等。第3彈性構件26c,與第1端板22密接。藉此,將筒本體21與第1端板22之間密封。
於第2端面G3,形成環狀的第4凹部H4。於第4凹部H4,配置第4彈性構件26d。作為第4彈性構件26d,例如可使用膨脹石墨或橡膠製的O型環等。第4彈性構件26d,與第2端板23密接。藉此,將筒本體21與第2端板23之間密封。
吹掃氣供給口T3及吹掃氣排出口T4,分別與穿透側空間S2連結。吹掃氣,從吹掃氣供給口T3供給至穿透側空間S2。吹掃氣,於穿透側空間S2中吸入水蒸氣,並將伴隨於轉化反應之反應熱吸收。吹掃氣,連同水蒸氣一併從吹掃氣排出口T4排出。作為吹掃氣,可使用氫及/或二氧化碳。此外,作為吹掃氣,亦可使用惰性氣體(例如氮)或空氣等。在本實施形態,使吹掃氣供給口T3與吹掃氣排出口T4於剖面視圖中斜向地相對向,但吹掃氣供給口T3及吹掃氣排出口T4各自之位置,可適宜變更。
第1端板22為環狀的板構件。第1端板22,具有以反應器10的軸心為中心之第1開口20a。第1開口20a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定,可使其為圓形或多角形等。第1端板22中之圍繞第1開口20a的部分,擴徑為凸緣狀。
如圖1及圖2所示,第1端板22,具有對向面J1及內周面U1。
對向面J1,與後述第1凸緣30的端面K1相對向。本實施形態中,對向面J1,與第1凸緣30的端面K1離隔。對向面J1,亦可與第1凸緣30的端面K1之至少一部分抵接。對向面J1,與筒本體21的第1端面G2抵接。
內周面U1,與對向面J1連結。內周面U1呈筒狀。內周面U1,於徑向(與長邊方向垂直之方向)中,位於較反應器10的外周面F1更外側。本實施形態中,反應器10的一部分(具體而言,第1端部10a的端),插入至第1開口20a。因此,內周面U1,於徑向中,與反應器10的外周面F1之一部分相對向。
另,徑向中之外側,係指於徑向中遠離反應器10的軸心之側;徑向中之內側,係指於徑向中接近反應器10的軸心之側。
第1端板22,藉由複數固定構件27連接至筒本體21。固定構件27,例如由螺栓與螺帽構成。第1端板22,與第3彈性構件26c密接。
第2端板23為環狀的板構件。第2端板23,具有以反應器10的軸心為中心之第2開口20b。第2開口20b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定,可使其為圓形或多角形等。第2端板23中之圍繞第2開口20b的部分,擴徑為凸緣狀。
如圖1及圖3所示,第2端板23,具有對向面J2及內周面U2。
對向面J2,與後述第2凸緣40的端面K2相對向。本實施形態中,第2對向面J2,與第2凸緣40的端面K2離隔。對向面J2,亦可與第2凸緣40的端面K2之至少一部分抵接。對向面J2,與筒本體21的第2端面G3抵接。
內周面U2,與對向面J2連結。內周面U2呈筒狀。內周面U2,於徑向中,位於較反應器10的外周面F1更外側。本實施形態中,反應器10的一部分(具體而言,第2端部10b的端),插入至第2開口20b。因此,內周面U2,於徑向中,與反應器10的外周面F1之一部分相對向。
第2端板23,藉由複數固定構件28連接至筒本體21。固定構件28,例如由螺栓與螺帽構成。第2端板23,與第4彈性構件26d密接。
[第1凸緣30] 第1凸緣30,裝設於反應器10。第1凸緣30,藉由第1接合材50而與反應器10接合。第1凸緣30,作為用於在反應器10與筒本體21之間形成穿透側空間S2的間隔件而作用。第1凸緣30,形成為環狀。第1凸緣30,圍繞反應器10的第1端部10a。第1凸緣30,嵌入至筒本體21之一端部。第1凸緣30,在與筒本體21離隔之位置支持反應器10的第1端部10a。藉此,在反應器10與筒本體21之間形成穿透側空間S2。
如圖1及圖2所示,第1凸緣30,具有端面K1、外周面L1及內周面M1。
端面K1為第1凸緣30中之長邊方向外側的面。於長邊方向中,端面K1,位於較反應器10的第1端面F2更內側。換而言之,於長邊方向中,反應器10的第1端面F2,位於較第1凸緣30的端面K1更外側。因此,由於在長邊方向中第1凸緣30不與反應器10互相干擾,故可自由地設定長邊方向中第1凸緣30相對於反應器10之位置。因此,即便為反應器10的長邊尺寸較設計值更長之情況,仍可與反應器10的長邊尺寸無關地將反應器10收納於殼體20。其結果,無須準備長邊尺寸不同之複數種殼體20,故可達成分離膜模組1的成本降低之目的。
另,長邊方向中之外側,係指長邊方向中遠離反應器10的中心之側;長邊方向中之內側,係指長邊方向中接近反應器10的中心之側。
此外,端面K1,與第1端板22的對向面J1相對向。端面K1之至少一部分,亦可與對向面J1抵接。本實施形態中,端面K1為平面狀。外周面L1為第1凸緣30中之徑向外側的面。外周面L1,與筒本體21的內周面G1相對向,並與第1彈性構件26a密接。外周面L1,亦可與內周面G1抵接。內周面M1,設置於外周面L1之相反側。內周面M1,隔著第1接合材50,與反應器10的外周面F1相對向。
第1凸緣30,由緻密材料構成。作為陶瓷材料,例如可使用氧化鋁、二氧化鋯、碳化矽、氮化鋁、堇青石、及包含其等中之2種以上的複合材料等。第1凸緣30,必須具有氣密性及液密性。因此,第1凸緣30的氣孔率,宜為10.0%以下,更宜為5.0%以下。
[第2凸緣40] 第2凸緣40,裝設於反應器10。第2凸緣40,藉由第2接合材60而與反應器10接合。第2凸緣40,配置在第1凸緣30之相反側。第2凸緣40,作為用於在反應器10與筒本體21之間形成穿透側空間S2的間隔件而作用。第2凸緣40,形成為環狀。第2凸緣40,圍繞反應器10的第2端部10b。第2凸緣40,嵌入至筒本體21之另一端部。第2凸緣40,在與筒本體21離隔之位置支持反應器10的第2端部10b。藉此,在反應器10與筒本體21之間形成穿透側空間S2。
如圖1及圖2所示,第2凸緣40,具有端面K2、外周面L2及內周面M2。
端面K2為第2凸緣40中之長邊方向外側的面。於長邊方向中,端面K2,位於較反應器10的第2端面F3更內側。換而言之,於長邊方向中,反應器10的第2端面F3,位於較第2凸緣40的端面K2更外側。因此,由於在長邊方向中第2凸緣40不與反應器10互相干擾,故可自由地設定長邊方向中第1凸緣30相對於反應器10之位置。因此,即便為反應器10的長邊尺寸較設計值更長之情況,仍可與反應器10的長邊尺寸無關地將反應器10收納於殼體20。其結果,無須準備長邊尺寸不同之複數種殼體20,故可達成分離膜模組1的成本降低之目的。
此外,端面K2,與第2端板23的第2對向面J2相對向。端面K2之至少一部分,亦可與第2對向面J2抵接。本實施形態中,端面K2為平面狀。外周面L2為第2凸緣40中之徑向外側的面。外周面L2,與筒本體21的內周面G1相對向,並與第2彈性構件26b密接。外周面L2,亦可與內周面G1抵接。內周面M2,設置於外周面L2之相反側。內周面M2,隔著第2接合材60,與反應器10的外周面F1相對向。
第2凸緣40,由緻密材料構成。作為陶瓷材料,例如可使用氧化鋁、二氧化鋯、碳化矽、氮化鋁、堇青石、及包含其等中之2種以上的複合材料等。第2凸緣40,必須具有氣密性及液密性。因此,第2凸緣40的氣孔率,宜為10.0%以下,更宜為5.0%以下。
[第1接合材50] 第1接合材50,插設在第1凸緣30與反應器10之間。第1接合材50,將第1凸緣30接合至反應器10。第1接合材50,配置於第1凸緣30與反應器10的間隙之至少一部分。
第1接合材50,宜與殼體20(具體而言,第1端板22)離隔。藉此,可抑制第1接合材50與殼體20互相干擾而損傷之情形。
另,藉由第1接合材50接合後之第1凸緣30與反應器10的接合體,為本發明之「分離膜組件」。
作為第1接合材50,可使用結晶化玻璃、非晶質玻璃、焊料、或陶瓷等,若考慮耐熱性及耐壓性則特別宜為結晶化玻璃。
作為結晶化玻璃,例如可使用SiO 2-B 2O 3系、SiO 2-CaO系、SiO 2-Al 2O 3系、SiO 2-MgO系、SiO 2-ZnO-BaO系、SiO 2-B 2O 3-CaO系、或SiO 2-MgO-CaO系、SiO 2-Al 2O 3-B 2O 3系、SiO 2-MgO-Al 2O 3系之結晶化玻璃。另,本說明書中,結晶化玻璃,相對於總體積之「結晶相所占之體積」的比例(結晶化度)為60%以上,意指相對於總體積之「非晶質相及雜質所占之體積」的比例未滿40%之玻璃。
[第2接合材60] 第2接合材60,插設在第2凸緣40與反應器10之間。第2接合材60,將第2凸緣40接合至反應器10。第2接合材60,配置於第2凸緣40與反應器10的間隙之至少一部分。
第2接合材60,宜與殼體20(具體而言,第2端板23)離隔。藉此,可抑制第2接合材60與殼體20互相干擾而損傷之情形。
另,藉由第2接合材60接合後之第2凸緣40與反應器10的接合體,為本發明之「分離膜組件」。
作為第2接合材60,可使用結晶化玻璃、非晶質玻璃、焊料、或陶瓷等,若考慮耐熱性及耐壓性則特別宜為結晶化玻璃。
[分離膜模組1的組裝] 分離膜模組1的組裝步驟,具備:反應器組件製作步驟,製作在反應器10接合了第1凸緣30與第2凸緣40的反應器組件;以及反應器組件收納步驟,將反應器組件收納至殼體20。
反應器組件製作步驟,具有形成接合材之成形體的第1步驟、安裝凸緣的第2步驟、及將接合材之成形體加熱的第3步驟。在第1步驟,於反應器10的第1端部10a形成第1接合材50之成形體,並於反應器10的第2端部10b形成第2接合材60之成形體。在第2步驟,以圍繞第1接合材50之成形體的方式安裝第1凸緣30,並以圍繞第2接合材60之成形體的方式安裝第2凸緣40。在第3步驟,將第1接合材50及第2接合材60之成形體加熱而使其結晶成長或熔融後,降溫至室溫,藉以形成第1接合材50及第2接合材60。藉由上述方式,使經由第1接合材50及第2接合材60,將第1凸緣30及第2凸緣40接合至反應器10的反應器組件完成。
接著,反應器組件收納步驟,具有將反應器組件插入的第4步驟、安裝彈性構件的第5步驟、及連接端板的第6步驟。在第4步驟,將反應器組件插入至筒本體21後,進行反應器組件的兩端之對準。在第5步驟,將第1彈性構件26a~第4彈性構件26d嵌入至筒本體21的第1凹部H1~第4凹部H4。在第6步驟,藉由固定構件27將第1端板22連接至筒本體21,並藉由固定構件28將第2端板23連接至筒本體21。藉由上述方式,完成將反應器組件收納在殼體20之分離膜模組1。
此處,在第2步驟,如同上述,可自由地設定長邊方向中第1凸緣30及第2凸緣40各自相對於反應器10之位置,故可將第1凸緣30及第2凸緣40安裝在不干擾第1端板22及第2端板23之位置。長邊方向中第1凸緣30的端面K1與第2凸緣40的端面K2之間隔,只要為長邊方向中第1端板22的對向面J1與第2端板23的對向面J2之間隔以下即可。其結果,在第4步驟,由於殼體20不與反應器10及第1凸緣30及第2凸緣40互相干擾,故無須準備長邊尺寸不同之複數種殼體20。
(實施形態的變形例) 以上,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未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未脫離本發明要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
[變形例1] 在上述實施形態,針對使用反應器10作為膜構造體的情況進行了說明,而作為膜構造體,亦可使用分離過濾器。分離過濾器,除了下述兩點以外,具有與反應器10相同的構成:取代使水蒸氣穿透的分離膜12,使用了使混合流體所含之期望成分穿透的分離膜;以及未具備觸媒13。此外,在本發明,即便使用分離過濾器作為膜構造體,仍假想為在高溫高壓條件下使用。
另,使用分離過濾器作為膜構造體的情況,未產生反應熱,施行溫度控制之必要性低,因而亦可藉由將吹掃氣排出口T4側較吹掃氣供給口T3側更為減壓,而將穿透了分離膜之成分從吹掃氣排出口T4排出。
[變形例2] 上述實施形態中,使膜構造體的一例之反應器10為管狀型,但亦可為蜂巢狀型(monolithic)。此外,使用分離過濾器作為膜構造體的情況,分離過濾器,可為管狀型,亦可為蜂巢狀型。蜂巢狀型,係指具有沿長邊方向貫通之複數個小單元的形狀,為包含蜂巢型的概念。
圖4係示意具備蜂巢狀型之反應器100的分離膜模組1a之構成的剖面圖。然則,於圖4中,僅反應器100以側視圖圖示。
分離膜模組1a,除了下述兩點以外,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分離膜模組1相同:更具備止流部90、及取代反應器10而具備反應器100。另,於反應器100中,觸媒阻擋件14亦為任意構成。
止流部90,形成為環狀。止流部90,配置在反應器100與殼體20之間。止流部90,將反應器100與殼體20之間隙劃分為第1穿透側空間S21與第2穿透側空間S22。止流部90,抑制吹掃氣在第1穿透側空間S21與第2穿透側空間S22之間的直接流動。止流部90,若能夠抑制吹掃氣的直接流動,則未將反應器100與殼體20之間密封亦可。止流部90,例如可由膨脹石墨、橡膠、樹脂、金屬等構成。
反應器100,具有複數條第1流路15、複數條第2流路16、第1狹縫17、及第2狹縫18。
第1流路15,將反應器100沿長邊方向貫通。第1流路15,於第1端面F2及第2端面F3開口。於第1流路15的內表面,形成上述分離膜12。分離膜12的內側為非穿透側空間S1。於非穿透側空間S1,配置上述觸媒13。
第2流路16,形成在反應器100的內部。第2流路16,沿著長邊方向延伸。第2流路16,於第1端面F2及第2端面F3中閉口。
第1狹縫17,形成在反應器100的第1端部100a。第1狹縫17,將各第2流路16沿徑向貫通,並於外周面F1開口。因此,第1狹縫17,與各第2流路16及第1穿透側空間S21連通。
第2狹縫18,形成在反應器100的第2端部100b。第2狹縫18,將各第2流路16沿徑向貫通,並於外周面F1開口。因此,第2狹縫18,與各第2流路16及第2穿透側空間S22連通。
若原料氣體供給至第1流路15,則藉由觸媒13的作用使原料氣體轉化為液體燃料,且作為轉化反應之產物的水蒸氣通過分離膜12而流入第2流路16。流入至第2流路16之水蒸氣,被吸入至從吹掃氣供給口T3經由第2穿透側空間S22與第2狹縫18而流入至第2流路16之吹掃氣後,經由第1狹縫17與第1穿透側空間S21,從吹掃氣排出口T4排出至外部。
另,在本變形例,吹掃氣供給口T3及吹掃氣排出口T4,於剖面視圖中配置在與反應器10的軸心交叉之直線上。藉此,可使第1穿透側空間S21內之吹掃氣的流路長度,與第2穿透側空間S22內之吹掃氣的流路長度相同,故可抑制吹掃氣的流動偏離。然則,吹掃氣供給口T3及吹掃氣排出口T4各自之位置關係可適宜變更。
圖5係圖4的A-A剖面圖。如圖5所示,第1狹縫17,呈一直線狀地貫通反應器100的內部,於反應器100的兩側開口。第1狹縫17,具有形成在外周面F1的2個開口。從第1狹縫17的2個開口分別流出至第1穿透側空間S21之吹掃氣,通過第1穿透側空間S21內從吹掃氣排出口T4排出至外部。
此處,第1狹縫17在反應器100的內部延伸之第1延伸方向,宜對於從吹掃氣排出口T4排出至外部之吹掃氣的排出方向呈傾斜或正交。具體而言,相對於排出方向之第1延伸方向的角度θ1,宜為45度以上135度以下。藉此,可抑制從第1狹縫17的各開口部往吹掃氣排出口T4之氣體流動的偏離,故可抑制第1穿透側空間S21中之吹掃氣的偏流。
圖6係圖4的B-B剖面圖。如圖6所示,第2狹縫18,呈一直線狀地貫通反應器100的內部,於反應器100的兩側開口。第2狹縫18,具有形成在外周面F1的2個開口。從吹掃氣供給口T3供給至第2穿透側空間S22之吹掃氣,通過第2穿透側空間S22內而分別流入至第2狹縫18的2個開口。
此處,第2狹縫18在反應器100的內部延伸之第2延伸方向,宜對於從吹掃氣供給口T3供給至第2穿透側空間S22之吹掃氣的供給方向呈傾斜或正交。具體而言,相對於供給方向之第2延伸方向的角度θ2,宜為45度以上135度以下。藉此,可抑制從吹掃氣供給口T3往第2狹縫18的各開口部之氣體流動的偏離,故可抑制第2穿透側空間S22中之吹掃氣的偏流。
[變形例3] 上述實施形態中,使分離膜12與觸媒13接觸,但亦可在分離膜12與觸媒13之間插設緩衝層。緩衝層,藉由將觸媒13與分離膜12物理性地隔離,而可抑制在觸媒因反應熱而成為高溫時,以與觸媒13的接觸點為起點而在分離膜12產生裂縫之情形。緩衝層,可由陶瓷材料或有機高分子材料構成。作為陶瓷材料,可使用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鉻等。作為有機高分子材料,可使用PTFE、PVA、PEG等。
[變形例4] 上述實施形態中,分離膜12使「作為由原料氣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轉化反應之產物的水蒸氣」穿透,但並未限定於此一形態。分離膜12亦可使「作為由原料氣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轉化反應之產物的液體燃料本身」穿透。此一情況中,亦可使上述式(1)的反應平衡往產物側移動。
此外,在使液體燃料穿透分離膜12之情況,即便為藉由副產物不具有水蒸氣的反應(例如,2H 2+CO ⇔ CH 3OH)生成液體燃料時,仍可使反應平衡往產物側移動。
[變形例5] 上述實施形態中,反應器10的一部分插入至第1開口20a,但若如圖7所示,反應器10的長邊尺寸短,則反應器10亦可能未插入至第1開口20a。
同樣地,上述實施形態中,反應器10的一部分插入至第2開口20b,但若如圖7所示,反應器10的長邊尺寸短,則反應器10亦可能未插入至第2開口20b。
[變形例6] 在上述實施形態之分離膜模組1(參考圖1),使吹掃氣供給口T3及吹掃氣排出口T4於側面視圖中斜向地相對向,使吹掃氣從吹掃氣供給口T3向吹掃氣排出口T4流通,但並未限定於此一形態。
例如,如圖8所示,吹掃氣供給口T3及吹掃氣排出口T4,亦可於側面視圖中配置在反應器10的相同側,亦可設置將反應器10與殼體20的間隙之一部分封閉的整流板20c。在圖8,設置3片整流板20c,但整流板20c之數量亦可為1片或2片,或亦可為4片以上。整流板20c之位置可適宜設定。
此外,如圖9所示,殼體20亦可不具有吹掃氣供給口T3,未將吹掃氣供給至殼體20內。此一情況,藉由反應器10的分離膜12分離出之產物,從吹掃氣排出口T4流出至殼體20的外部。吹掃氣排出口T4之位置可適宜設定。
另,圖8及圖9的構成,亦可應用在取代反應器10而將分離過濾器作為膜構造體使用之情況。
[變形例7] 在上述實施形態之分離膜模組1(參考圖1),於殼體20內僅收納1個反應器10,但並未限定於此一形態。
例如,如圖10所示,亦可於殼體20內收納複數個反應器10。
此外,如圖11所示,亦可設置將各反應器10與殼體20的間隙之一部分封閉的整流板20c。在圖11,設置3片整流板20c,但整流板20c之數量亦可為1片或2片,或亦可為4片以上。整流板20c之位置可適宜設定。另,如圖11所示,吹掃氣供給口T3及吹掃氣排出口T4,亦可於側面視圖中配置在反應器10的相同側。
此外,如圖12所示,殼體20亦可不具有吹掃氣供給口T3,未將吹掃氣供給至殼體20內。此一情況,藉由反應器10的分離膜12分離出之產物,從吹掃氣排出口T4流出至殼體20的外部。吹掃氣排出口T4之位置可適宜設定。
另,圖10~圖12的構成,亦可應用在取代反應器10而將分離過濾器作為膜構造體使用之情況。
[變形例8] 在上述變形例2之分離膜模組1a(參考圖4),使吹掃氣供給口T3及吹掃氣排出口T4於側面視圖中斜向地相對向,但並未限定於此一形態。
例如,如圖13所示,吹掃氣供給口T3及吹掃氣排出口T4,亦可於側面視圖中配置在反應器100的相同側,亦可設置將反應器100與殼體20的間隙之一部分封閉的整流板20d。在圖13,於止流部90之兩側分別設置各1片整流板20d。吹掃氣供給口T3側的整流板20d,將吹掃氣供給口T3側之空間,分為吹掃氣主要流入至反應器100的第2狹縫18之空間、及吹掃氣從反應器100的側面流入之空間。吹掃氣排出口T4側的整流板20d,將吹掃氣排出口T4側之空間,分為吹掃氣主要從反應器100的第1狹縫17流出之空間、及吹掃氣從反應器100的側面流出之空間。然則,整流板20d之數量及位置可適宜設定。此外,吹掃氣的一部分,亦可通過止流部90之內部。
此外,如圖14所示,殼體20亦可不具有吹掃氣供給口T3,未將吹掃氣供給至殼體20內。此一情況,藉由反應器100的分離膜12分離出之產物,從吹掃氣排出口T4流出至殼體20的外部。吹掃氣排出口T4之位置可適宜設定。
另,圖13及圖14的構成,亦可應用在取代反應器100而將分離過濾器作為膜構造體使用之情況。
[變形例9] 在上述變形例2之分離膜模組1a(參考圖4),於殼體20內僅收納1個反應器100,但並未限定於此一形態。
例如,如圖15所示,亦可於殼體20內收納複數個反應器100。
此外,如圖16所示,亦可設置將反應器100與殼體20的間隙之一部分封閉的整流板20d。在圖16,於止流部90之兩側分別設置各1片整流板20d。吹掃氣供給口T3側的整流板20d,將吹掃氣供給口T3側之空間,分為吹掃氣主要流入至反應器100的第2狹縫18之空間、及吹掃氣從反應器100的側面流入之空間。吹掃氣排出口T4側的整流板20d,將吹掃氣排出口T4側之空間,分為吹掃氣主要從反應器100的第1狹縫17流出之空間、及吹掃氣從反應器100的側面流出之空間。然則,整流板20d之數量及位置可適宜設定。此外,吹掃氣的一部分,亦可通過止流部90之內部。另,如圖16所示,吹掃氣供給口T3及吹掃氣排出口T4,亦可於側面視圖中配置在反應器100的相同側。
此外,如圖17所示,殼體20亦可不具有吹掃氣供給口T3,未將吹掃氣供給至殼體20內。此一情況,藉由反應器100的分離膜12分離出之產物,從吹掃氣排出口T4流出至殼體20的外部。吹掃氣排出口T4之位置可適宜設定。
另,圖15~圖17的構成,亦可應用在取代反應器100而將分離過濾器作為膜構造體使用之情況。
1,1a:分離膜模組 10,100:反應器 10a,100a:第1端部 10b,100b:第2端部 11:多孔質支持體 12:分離膜 13:觸媒 14:觸媒阻擋件 15:第1流路 16:第2流路 17:第1狹縫 18:第2狹縫 20:殼體 20a:第1開口 20b:第2開口 20c:整流板 20d:整流板 21:筒本體 22:第1端板 23:第2端板 26a~26d:第1彈性構件~第4彈性構件 27:固定構件 28:固定構件 30:第1凸緣 40:第2凸緣 50:第1接合材 60:第2接合材 90:止流部 F1:外周面 F2:第1端面 F3:第2端面 G1:內周面 G2:第1端面 G3:第2端面 H1~H4:第1凹部~第4凹部 J1:對向面 J2:對向面 K1:端面 K2:端面 L1:外周面 L2:外周面 M1:內周面 M2:內周面 S1:非穿透側空間 S2:穿透側空間 S21:第1穿透側空間 S22:第2穿透側空間 T1:第1開口 T2:第2開口 T3:吹掃氣供給口 T4:吹掃氣排出口 U1:內周面 U2:內周面
圖1係實施形態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2係圖1的部分放大圖。 圖3係圖1的部分放大圖。 圖4係變形例2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5係圖4的A-A剖面圖。 圖6係圖4的B-B剖面圖。 圖7係變形例5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8係變形例7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9係變形例7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10係變形例8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11係變形例8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12係變形例8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13係變形例9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14係變形例9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15係變形例10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16係變形例10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圖17係變形例10之分離膜模組的剖面圖。
10:反應器
11:多孔質支持體
20:殼體
22:第1端板
30:第1凸緣
50:第1接合材
F1:外周面
F2:第1端面
J1:對向面
K1:端面
M1:內周面
U1:內周面

Claims (12)

  1. 一種分離膜模組,包含: 筒狀的殼體; 柱狀的膜構造體,收納在該殼體,沿長邊方向延伸;以及 環狀的第1凸緣,圍繞該膜構造體的第1端部; 於該長邊方向中,該膜構造體的第1端面,位於較該第1凸緣的端面更外側。
  2. 如請求項1之分離膜模組,其中, 該殼體,具有以該膜構造體的軸心為中心之第1開口; 該膜構造體的外周面,於與該長邊方向垂直之徑向中,位於較該第1開口的內周面更內側。
  3. 如請求項2之分離膜模組,其中, 該膜構造體之一部分,插入至該第1開口。
  4. 如請求項1之分離膜模組,其中, 更包含第1接合材,其插設在該膜構造體與該第1凸緣之間; 該第1接合材,與該殼體離隔。
  5. 如請求項1之分離膜模組,其中, 該第1凸緣,由陶瓷材料構成。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分離膜模組,其中, 更包含圍繞該膜構造體的第2端部之環狀的第2凸緣; 該膜構造體的第2端面,於該長邊方向中,位於較該第2凸緣的端面更外側。
  7. 如請求項6之分離膜模組,其中, 該殼體,具有以該膜構造體的軸心為中心之第2開口; 於該徑向中,該膜構造體的外周面,位於較該第2開口的內周面更內側。
  8. 如請求項7之分離膜模組,其中, 該膜構造體之一部分,插入至該第2開口。
  9. 如請求項6之分離膜模組,其中, 更包含第2接合材,其插設在該膜構造體與該第2凸緣之間; 該第2接合材,與該殼體離隔。
  10. 如請求項6之分離膜模組,其中, 該第2凸緣,由陶瓷材料構成。
  11. 如請求項1之分離膜模組,其中, 該膜構造體為反應器。
  12. 如請求項1之分離膜模組,其中, 該膜構造體為分離過濾器。
TW112129138A 2022-08-02 2023-08-02 分離膜模組 TW2024129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23563 2022-08-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2924A true TW202412924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72887A1 (en) Liquid fuel synthesis system and liquid fuel synthesis method
JP4890938B2 (ja) ガス分離管収容構造体
TW202412924A (zh) 分離膜模組
JP7245585B1 (ja) リアクタ及び液体燃料合成方法
TW202412923A (zh) 分離膜模組
WO2024029569A1 (ja) 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WO2024029568A1 (ja) 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TW202412925A (zh) 分離膜模組
WO2023210802A1 (en) Membrane assembly and separation membrane module
AU2022288464B2 (en) Membrane reactor
WO2023210803A1 (en) Separation membrane module
WO2023210804A1 (en) Membrane assembly and separation membrane module
WO2024029574A1 (ja) 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JP7483167B2 (ja) 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WO2023153054A1 (ja) リアクタモジュール、液体燃料合成方法、分離膜モジュール及び分離方法
WO2023162352A1 (ja) リアクタモジュール及び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WO2023120494A1 (ja) リアクタ及び液体燃料合成方法
JP7419606B2 (ja) リアクタモジュール、液体燃料合成方法、分離膜モジュール及び分離方法
WO2023157861A1 (ja) リアクタ
JP7397240B1 (ja) リアクタ
WO2022260060A1 (ja) 液体燃料合成システム
WO2023153134A1 (ja) リアクタ
JP2023092991A (ja) リアクタ及び液体燃料合成方法
AU2022440540A1 (en) Separation membrane mod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