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7179A - 編織物 - Google Patents

編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7179A
TW202407179A TW112118042A TW112118042A TW202407179A TW 202407179 A TW202407179 A TW 202407179A TW 112118042 A TW112118042 A TW 112118042A TW 112118042 A TW112118042 A TW 112118042A TW 202407179 A TW202407179 A TW 2024071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ed fabric
yarn
mentioned
binding yarn
fi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8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島田和幸
大室美穂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旭化成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旭化成貿易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旭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7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717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8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易彎折性優異之編織物。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編織物,其包含表面地組織、裏面地組織、及接結該表面地組織與該裏面地組織之接結紗,該表面地組織與該裏面地組織包含非彈性纖維,該接結紗包含彈性纖維,由下式: 接結紗之編織密度=(1完全組織中之編入有接結紗之緯圈數)/(1完全組織中之總緯圈數) 定義之接結紗之編織密度為1/3以上,且該編織物之透氣度為70 cm 3/cm 2・s以上。

Description

編織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編織物。
將表裏兩片地組織用彈性纖維接結之編織物作為構成舒適之衣料之布料,以外衣、內衣、運動衣為主,其需求正在增加。
例如,於以下之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立體彈性圓型編織物,其係將表裏兩片地組織以僅集圈組織之接結紗結合而成之立體彈性圓型編織物,該表裏兩片地組織僅由非彈性纖維構成,該接結紗僅由彈性纖維構成,該彈性纖維以5~15緯圈/1循環進行交編,該編織物之環圈密度為40~130緯圈/英吋、35~80經圈/英吋,填充率為5.0~15.0%以下,保溫率為20.0%以上,且2.25 kg恆定負載伸長率於縱向上為50~200%、於橫向上為150~300%。
又,於以下之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彈性編織物,其具有將表面與裏面獨立之兩層底編織物結合而成之多層結構,上述兩層底編織物僅由17~3000分特克斯之聚胺酯系彈性纖維裸紗進行結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9-206772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2003/038173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對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編織物,由於彈性纖維以5~15緯圈/1重複進行交編,故而構成地組織之非彈性纖維之環圈之自由度增加,編織物之厚度變得相對較大。其結果,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編織物中,難以獲得尤其是於內衣、運動衣等用途中所要求之較高之易彎折性。
又,對於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編織物,由於緻密且透氣阻力較大,故而纖維彼此之摩擦變得相對較大。其結果,於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編織物中,難以獲得尤其是於內衣、運動衣等用途中所要求之較高之易彎折性。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之問題,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易彎折性優異之編織物。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人等進行了銳意研究並反覆研究,結果意外發現藉由以下之構成可解決問題,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1]一種編織物,其係包含表面地組織、裏面地組織、及接結該表面地組織與該裏面地組織之接結紗者,該表面地組織與該裏面地組織包含非彈性纖維,該接結紗包含彈性纖維,由下式: 接結紗之編織密度=(1完全組織中之編入有接結紗之緯圈數)/(1完全組織中之總緯圈數) 定義之接結紗之編織密度為1/3以上,且該編織物之透氣度為70 cm 3/cm 2・s以上。 [2]如上述[1]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編織物之透氣度為100 cm 3/cm 2・s以上。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質量相對於上述表面地組織或上述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質量的比值為0.02~0.40。 [4]如上述[3]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質量相對於上述表面地組織或上述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質量的比值為0.02~0.16。 [5]如上述[3]或[4]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纖度相對於上述表面地組織或上述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纖度的比值為0.12~0.78。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表面地組織與上述裏面地組織僅由非彈性纖維構成。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僅由彈性纖維構成。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僅以集圈組織接結上述表面地組織與上述裏面地組織。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之編織密度為1/1。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編織物之厚度為1.00 mm以下。 [11]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彈性纖維之纖度為50 dtex以下。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非彈性纖維之纖度為150 dtex以下。 [13]如上述[4]所記載之編織物,其中上述表面地組織與上述裏面地組織僅由非彈性纖維構成,上述接結紗僅由彈性纖維構成,上述接結紗僅以集圈組織接結上述表面地組織與上述裏面地組織。 [14]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編織物,其為緯編織物。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編織物係易彎折性優異之編織物。
以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之編織物係包含表面地組織、裏面地組織、及接結該表面地組織與該裏面地組織之接結紗者,該表面地組織與該裏面地組織包含非彈性纖維,該接結紗包含彈性纖維,由下式: 接結紗之編織密度=(1完全組織中之編入有接結紗之緯圈數)/(1完全組織中之總緯圈數) 定義之接結紗之編織密度為1/3以上,且該編織物之透氣度為70 cm 3/cm 2・s以上。
本實施方式之編織物可為緯編織物、及經編織物之任一者,較佳為緯編織物,又,較佳為利用雙面圓編機進行製造。
本實施方式之編織物包含表面地組織、及裏面地組織。表面地組織與裏面地組織包含非彈性纖維,亦可包含彈性纖維,較佳為僅由非彈性纖維構成。本說明書中,「非彈性纖維」係指最大伸長率小於100%之纖維,「彈性纖維」係指最大伸長率為100%以上之纖維。表面地組織與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可使用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等,並無特別限制。作為天然纖維,可例舉:綿、麻、蠶絲、羊毛等。又,作為化學纖維,可例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等聚酯纖維;尼龍6、尼龍66等聚醯胺纖維;嫘縈、銅氨嫘縈、萊賽爾(Lyocell)等再生纖維素纖維等。該等亮光紗、半光紗、鈍光紗等可任意選擇,纖維之剖面形狀亦可為圓形、橢圓形、W形、繭形、中空纖維等任意剖面形狀。對於纖維形態亦無特別限定,可為原紗、假撚等捲縮紗,就易彎折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原紗。又,該等非彈性纖維可為交織成之複合或合撚等複合纖維之形態。就編織物之易彎折性之觀點而言,非彈性纖維之纖度較佳為150 dtex以下。
本實施方式之編織物包含連結表面地組織與裏面地組織之接結紗。接結紗亦可為包含彈性纖維,可為包含非彈性纖維之包覆紗等複合紗,較佳為僅由彈性纖維構成。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組成、及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為聚胺酯系或聚酯系之彈性纖維,藉由公知之紡絲方法製造。例如,作為聚胺酯系彈性纖維,可使用由熔融紡絲、乾式紡絲、或濕式紡絲製造而成者。彈性纖維較佳為於染色加工時之最後定型步驟之通常處理溫度為140~170℃附近無損伸縮性者。又,作為彈性纖維,亦可使用藉由添加特殊聚合物或粉體而賦予有高定型性、抗菌性、吸濕、吸水等功能性者。就編織物之易彎折性之觀點而言,彈性纖維之纖度較佳為50 dtex以下,更佳為17~44 dtex。
本實施方式之編織物之由下式: 接結紗之編織密度=(1完全組織中之編入有接結紗之緯圈數)/(1完全組織中之總緯圈數) 定義之接結紗之編織密度為1/3以上。其中,1完全組織表示構成編織物之編織組織之最小重複單元。例如,於圖1之組織圖之情形時,由於1完全組織中之總緯圈數為2緯圈,1完全組織中之編入有接結紗之緯圈數為2緯圈,故而接結紗之編織密度為1/1,於圖2之編織組織圖之情形時,由於1完全組織中之總緯圈數為8緯圈,1完全組織中之編入有接結紗之緯圈數為2緯圈,故而接結紗之編織密度為1/4。由於接結紗之編織密度為1/3以上,故而藉由接結紗可發揮如下效果,即,由於構成表裏兩片地組織之非彈性纖維之環圈之自由度變小,故而編織物之厚度變小,編織物變得容易彎折。就編織物之易彎折性之觀點而言,接結紗之編織密度較佳為1/2以上,最佳為1/1。接結紗之編織密度1/1為接結紗包含於所有緯圈中之狀態。
本實施方式之編織物之藉由JIS-L1096-A法(弗雷澤法)所獲得之透氣度為70 cm 3/cm 2・s以上,較佳為100 cm 3/cm 2・s以上,更佳為120 cm 3/cm 2・s以上。若透氣度為70 cm 3/cm 2・s以上,則編織物成為適度稀疏之結構,故而纖維彼此之摩擦減少,編織物變得容易彎折。為了將透氣度設為70 cm 3/cm 2・s以上,較佳為以纖維彼此之摩擦不增加之方式設計編織物,例如:表面地組織與裏面地組織僅由非彈性纖維構成、接結紗僅由彈性纖維構成、接結紗僅以集圈組織接結表面地組織與裏面地組織、連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纖度為50 dtex以下、或表面地組織與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纖度為150 dtex以下等。
本實施方式之編織物之包含接結紗之緯圈之厚度較佳為1.00 mm以下。若編織物之上述厚度為1.00 mm以下,則編織物變得容易彎折。
本實施方式之編織物之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質量相對於表面地組織或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質量的比值較佳為0.02~0.40,更佳為0.02~0.24,進而較佳為0.02~0.16。若上述比值為0.16以下,則表面地組織及裏面地組織因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伸縮性而接近,導致厚度變薄,故而編織物變得容易彎折。若上述比值為0.02以上,則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可充分承受非彈性纖維之質量,不易斷線。為了將上述比值設為0.02~0.16,較佳為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纖度相對於表面地組織或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纖度的比值為0.12~0.78,或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長度相對於表面地組織或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長度之比為0.35以下。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比較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首先,對實施例、比較例中使用之各種物性之測定方法等進行說明。
(1)單位面積重量(g/m 2) 自於20℃×65%RH(Relative Humidity,相對濕度)下濕度控制1天後之編織物切出10 cm×10 cm之樣品,用精密天平將重量設為g進行測定並乘以100而換算為g/m 2,求出編織物之單位面積重量。
(2)透氣度(cm 3/cm 2・s) 依據JIS-L1096-A法(弗雷澤法)進行測定,求出每單位面積及單位時間之通過試驗片之空氣量。
(3)編織物之厚度(mm) 於包含接結紗之緯圈中沿緯向裁斷編織物,製作觀察樣品。利用雙面膠帶將無拉伸狀態之上述觀察樣品貼附於平台並進行固定。其後,使用顯微鏡(基恩士公司製造之VHX-6000)自編織結束側拍攝包含接結紗之緯圈之剖面。於拍攝所得之圖像中,如圖3所示,以表面地組織之頂點所接觸之直線與裏面地組織之頂點所接觸之直線平行的方式繪製2條直線。將該等2條直線間之距離作為編織物之厚度。
(4)編織物之彎曲剛度(cN・cm 2/cm) 使用加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KES-FE2-AUTO-A自動純彎曲試驗機進行測定。將裁斷為寬度20.0 cm×長度20.0 cm之編織物作為試驗片。以編織物經向之裁斷部位於試樣台之裏側之方式將試驗片載置於試樣台,向裏側插入試驗片直至試樣插入位置確認用燈點亮,實施編織物緯向之彎曲剛度(以可於編織物經向形成折痕之方式彎折時之編織物之硬度)之測定。再者,於本實施例中,雖將測定感度設為4.0 gf・cm/10 V,但可根據試驗片之彎曲剛度之大小,於4.0~50.0 gf・cm/10 V之範圍內適當調節。於上述試驗機中,測定將編織物向上彎曲時之彎曲剛度與向下彎曲時之彎曲剛度,採用其平均值。試驗係對3個試驗片進行實施,並算出其平均值。再者,於上述試驗機中,由於係以單位gf・cm 2/cm輸出,故而將其乘以0.980665而換算成cN・cm 2/cm。 彎曲剛度之值越小,編織物之柔軟性越優異。於本實施例中,若彎曲剛度為0.0180 cN・cm 2/cm以下,則判斷為易彎折,若進而為0.0100 cN・cm 2/cm以下,則判斷為易彎折性優異。
(5)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質量相對於表面地組織或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質量的比值(表中,表記為「質量比」) 自於20℃×65%RH下濕度控制1天後之編織物切出1緯圈×100經圈量之編織物,採取表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及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利用精密天平測定各自之質量,將表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及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中質量較大者設為W1(g),及將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質量設為W2(g)。算出W2相對於W1之比值W2/W1,並將其作為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質量相對於表面地組織或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質量的比值。
(6)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纖度相對於表面地組織或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纖度的比值(表中,表記為「纖度比」) 施加假定纖度(dtex)×0.09 g之負載來測定上述(5)中採取之表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及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纖度,將纖度較大者設為F1(dtex),又,將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無負載狀態之纖度設為F2(dtex)。算出F2相對於F1之比值F2/F1,並將其作為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纖度相對於表面地組織或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纖度的比值。
(7)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長度相對於表面地組織或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長度的比(表中,表記為「纖維長度比」) 施加假定纖度(dtex)×0.09 g之負載來測定上述(5)中採取之表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及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長度,將較長者設為L1(mm),又,將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無負載狀態之長度設為L2(mm)。算出L2相對於L1之比值L2/L1,並將其作為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長度相對於表面地組織或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長度的比值。
[實施例1] 使用40隔距之雙面圓編機,如圖1所示之編織組織圖般,自供紗口F1、F4供給尼龍(表中,表記為「Ny」)33分特克斯6長絲作為表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自供紗口F2、F5供給綿(表中,表記為「Co」)120/-作為裏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自供紗口F3、F6供給聚胺酯(表中,表記為「Pu」)22分特克斯作為接結紗而形成集圈組織,從而編織成胚布。使用連續式水系鬆弛/精煉機對編織而成之胚布進行鬆弛精煉後,於185℃下進行預定型1分鐘。利用液流染色機進行綿之反應染色、及尼龍之酸性染色,於160℃下進行最後定型1分鐘,獲得編織物。所得之編織物之綿之紗重量混合率為55%,尼龍之紗重量混合率為38%,聚胺酯之紗重量混合率為7%,單位面積重量為105 g/m 2,厚度為0.66 mm,透氣度為255 cm 3/cm 2・s,彎曲剛度為0.0031 cN・cm 2/cm。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中。
[實施例2] 使用40隔距之雙面圓編機,如圖1所示之編織組織圖般,自供紗口F1、F4供給尼龍33分特克斯6長絲作為表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自供紗口F2、F5供給陽離子可染聚酯(表中,表記為「CDPe」)33分特克斯36長絲作為裏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自供紗口F3、F6供給聚胺酯22分特克斯作為接結紗而形成集圈組織,從而編織成胚布。使用連續式水系鬆弛/精煉機對編織而成之胚布進行鬆弛精煉後,於185℃下進行預定型1分鐘。利用液流染色機進行陽離子可染聚酯之陽離子染色、及尼龍之酸性染色,於160℃下進行最後定型1分鐘,獲得編織物。所得之編織物之尼龍之紗重量混合率為46%,陽離子可染聚酯之紗重量混合率為45%,聚胺酯之紗重量混合率為9%,單位面積重量為87 g/m 2,厚度為0.55 mm,透氣度為453 cm 3/cm 2・s,彎曲剛度為0.0016 cN・cm 2/cm。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中。
[實施例3] 使用28隔距之雙面圓編機,如圖1所示之編織組織圖般,自供紗口F1、F4供給綿80/-作為表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自供紗口F2、F5供給銅氨嫘縈(表中,表記為「Cu」)短纖維60/-作為裏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自供紗口F3、F6供給聚胺酯33分特克斯作為接結紗而形成集圈組織,從而編織成胚布。使用連續式水系鬆弛/精煉機對編織而成之胚布進行鬆弛精煉後,於185℃下進行預定型1分鐘。利用液流染色機進行綿與銅氨嫘縈之反應染色,於160℃下進行最後定型1分鐘。所得之編織物之銅氨嫘縈之紗重量混合率為52%,綿之紗重量混合率為40%,聚胺酯之紗重量混合率為8%,單位面積重量為173 g/m 2,厚度為0.82 mm,透氣度為144 cm 3/cm 2・s,彎曲剛度為0.0076 cN・cm 2/cm。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中。
[實施例4] 除了以接結紗之長度成為1.6倍之方式增加彈性纖維之供紗量而編織成胚布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式製作編織物。所得之編織物之銅氨嫘縈之紗重量混合率為50%,綿之紗重量混合率為38%,聚胺酯之紗重量混合率為12%,單位面積重量為181 g/m 2,厚度為1.23 mm,透氣度為138 cm 3/cm 2/sec,彎曲剛度為0.0130 cN・cm 2/cm。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中。
[比較例1] 使用26隔距之雙面圓編機,如圖2所示之編織組織圖般,自供紗口F1、F4、F6、F8、F10、F13、F15、F17供給聚酯(表中,表記為「Pe」)假撚紗72分特克斯72長絲作為表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自供紗口F2、F5、F7、F9、F11、F14、F16、F18供給聚酯假撚紗72分特克斯72長絲作為裏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自供紗口F3、F12供給聚胺酯78分特克斯作為接結紗而形成集圈組織,從而編織成胚布。使用連續式水系鬆弛/精煉機對編織而成之胚布進行鬆弛精煉後,於185℃下進行預定型1分鐘。利用液流染色機進行聚酯之分散染色,於160℃下進行最後定型1分鐘,獲得編織物。所得之編織物之聚酯之紗重量混合率為90%,聚胺酯之紗重量混合率為10%,單位面積重量為179 g/m 2,厚度為1.81 mm,透氣度為55 cm 3/cm 2・s,彎曲剛度為0.1057 cN・cm 2/cm。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中。
[比較例2] 使用28隔距之雙面圓編機,以成為20:4之交編之方式供給聚酯假撚紗84分特克斯72長絲及陽離子可染聚酯假撚紗84分特克斯36長絲作為表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供給陽離子可染聚酯假撚紗84分特克斯36長絲作為裏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供給聚胺酯78分特克斯作為接結紗而形成集圈組織,從而編織成胚布。使用連續式水系鬆弛/精煉機對編織而成之胚布進行鬆弛精煉後,於185℃下進行預定型1分鐘。利用液流染色機進行陽離子可染聚酯之陽離子染色,於160℃下進行最後定型1分鐘,獲得編織物。所得之編織物之陽離子可染聚酯之紗重量為53%,聚酯之紗重量混合率為38%,聚胺酯之紗重量混合率9%、單位面積重量為164 g/m 2,厚度為1.45 mm,透氣度為147 cm 3/cm 2・s,彎曲剛度為0.0394 cN・cm 2/cm。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中。
[比較例3] 使用40隔距之雙面圓編機,如圖1所示之組織圖般,自供紗口F1、F4供給尼龍22分特克斯24長絲及聚胺酯22分特克斯作為表面地組織藉由添紗編織形成光面汗布,自供紗口F2、F5供給陽離子可染聚酯22分特克斯24長絲及聚胺酯22分特克斯作為裏面地組織藉由添紗編織形成光面汗布,自供紗口F3、F6供給聚胺酯17分特克斯作為接結紗形成集圈組織,從而編織成胚布。使用連續式水系鬆弛/精煉機對編織而成之胚布進行鬆弛精煉後,於185℃下進行預定型1分鐘。利用液流染色機進行陽離子可染聚酯之陽離子染色、及尼龍之酸性染色,於160℃下進行最後定型1分鐘,獲得編織物。所得之編織物之尼龍之紗重量混合率為34%,陽離子可染聚酯之紗重量混合率為34%,聚胺酯之紗重量混合率為32%,單位面積重量為151 g/m 2,厚度為0.42 mm,透氣度為51 cm 3/cm 2・s,彎曲剛度為0.0192 cN・cm 2/cm。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中。
[比較例4] 使用18隔距之雙面圓編機,如圖1所示之組織圖般,自供紗口F1、F4供給綿30/-作為表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自供紗口F2、F5供給聚酯167分特克斯144長絲作為裏面地組織而形成汗布,自供紗口F3、F6供給聚酯假撚紗56分特克斯24長絲作為接結紗而形成集圈組織,從而編織成胚布。使用連續式水系鬆弛/精煉機對編織而成之胚布進行鬆弛精煉後,於185℃下進行預定型1分鐘。利用液流染色機進行綿之反應染色、及聚酯之分散染色,於160℃下進行最後定型1分鐘,獲得編織物。所得之編織物之聚酯之紗重量混合率為60%,綿之紗重量混合率為40%,單位面積重量為286 g/m 2,厚度為1.09 mm,透氣度為87 cm 3/cm 2・s,彎曲剛度為0.1405 cN・cm 2/cm。將結果示於以下之表1中。
[表1]
   編織物構成 編織物性能
紗的用法 紗重量混合率 (%) 接結紗之 編織密度 質量比 纖度比 纖維長度比 單位面積重量 (g/m 2) 透氣度 (cm 3/cm 2•s)    厚度 (mm) 彎曲剛度 (cN•cm 2/cm)
表紗 裏紗 接結紗   
實施例1 Ny33T6 Co120/- Pu22T Co55 Ny38 Pu7 1/1 0.16 0.67 0.24 105 255 0.66 0.0031
實施例2 Ny33T6 CDPe33T36 Pu22T Ny46 CDPe45 Pu9 1/1 0.16 0.67 0.24 87 453 0.55 0.0016
實施例3 Co80/- Cu60/- Pu33T Cu52 Co40 Pu8 1/1 0.15 0.45 0.34 173 144 0.82 0.0076
實施例4 Co80/- Cu60/- Pu33T Cu50 Co38 Pul2 1/1 0.24 0.45 0.54 181 138 1.23 0.0130
比較例1 Pe72T72 Pe72T72 Pu78T Pe90 Pu10 1/4 0.41 1.08 0.38 179 55 1.81 0.1057
比較例2 Pe84T72+CDPe84T36 CDPe84T36 Pu78T CDPe53 Pe38 Pu9 1/4 0.31 0.93 0.33 164 147 1.45 0.0394
比較例3 Ny22T24*Pu22T CDPe22T24*Pu22T Pu17T Ny34 CDPe34 Pu32 1/1 0.22 0.77 0.29 151 51 0.42 0.0192
比較例4 Co30/- Pe167T144 Pe56T24 Pe60 Co40 1/1 - - - 286 87 1.09 0.1405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編織物具有易彎折性,故而可適合用於外衣、內衣、運動衣。
1:表面地組織 2:裏面地組織 F1~F18:供紗口
圖1係實施例1~4之編織物之編織組織圖。 圖2係比較例1之編織物之編織組織圖。 圖3係本實施方式之編織物之剖面之一例。

Claims (14)

  1. 一種編織物,其係包含表面地組織、裏面地組織、及接結該表面地組織與該裏面地組織之接結紗者,該表面地組織與該裏面地組織包含非彈性纖維,該接結紗包含彈性纖維,由下式: 接結紗之編織密度=(1完全組織中之編入有接結紗之緯圈數)/(1完全組織中之總緯圈數) 定義之接結紗之編織密度為1/3以上,且該編織物之透氣度為70 cm 3/cm 2・s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編織物,其中編織物之透氣度為100 cm 3/cm 2・s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質量相對於上述表面地組織或上述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質量的比值為0.02~0.40。
  4. 如請求項3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質量相對於上述表面地組織或上述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質量的比值為0.02~0.16。
  5. 如請求項3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中所含之彈性纖維之纖度相對於上述表面地組織或上述裏面地組織中所含之非彈性纖維之纖度的比值為0.12~0.78。
  6. 如請求項1或2之編織物,其中上述表面地組織與上述裏面地組織僅由非彈性纖維構成。
  7. 如請求項1或2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僅由彈性纖維構成。
  8. 如請求項1或2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僅以集圈組織接結上述表面地組織與上述裏面地組織。
  9. 如請求項1或2之編織物,其中上述接結紗之編織密度為1/1。
  10. 如請求項1或2之編織物,其中上述編織物之厚度為1.00 mm以下。
  11. 如請求項1或2之編織物,其中上述彈性纖維之纖度為50 dtex以下。
  12. 如請求項1或2之編織物,其中上述非彈性纖維之纖度為150 dtex以下。
  13. 如請求項4之編織物,其中上述表面地組織與上述裏面地組織僅由非彈性纖維構成,上述接結紗僅由彈性纖維構成,上述接結紗僅以集圈組織接結上述表面地組織與上述裏面地組織。
  14. 如請求項1或2之編織物,其為緯編織物。
TW112118042A 2022-05-17 2023-05-16 編織物 TW2024071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81022 2022-05-17
JP2022081022 2022-05-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7179A true TW202407179A (zh) 2024-02-16

Family

ID=88835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8042A TW202407179A (zh) 2022-05-17 2023-05-16 編織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7179A (zh)
WO (1) WO20232239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8013B2 (ja) * 2000-01-31 2009-12-02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水着用布帛および水着
US7240522B2 (en) * 2001-10-31 2007-07-10 Asahi Kasei Fibers Corporation Elastic knitting fabric having multilayer structure
JP4229641B2 (ja) * 2002-06-18 2009-02-25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弾性編地
JP2004190191A (ja) * 2002-12-12 2004-07-08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放熱性立体編物
JP2019206772A (ja) * 2018-05-29 2019-12-05 旭化成アドバンス株式会社 立体弾性丸編地
DE112019007920T5 (de) * 2019-11-28 2022-09-08 Asahi Kasei Advance Corporation Dreidimensionale elastische Rundstrickwa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3980A1 (ja)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12706B1 (en) Compound yarn with high absorbency and fabric made therefrom
JP2017516925A (ja) 軽量薄手ニット生地
JP2015108204A (ja) 複合紡績糸からなる織物
JP5433259B2 (ja) 複合紡績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複合紡績糸を用いた織物
CN112226873A (zh) 一种梭织仿经编的面料
CN103122550A (zh) 一种单面针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JP4317560B2 (ja) 弾性経編地
JP2004052167A (ja) 吸汗性とドレープ性を有する嵩高編物
JP2023012164A (ja) 速乾性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TW202124799A (zh) 一種複合紗線及由其製得的面料
JPH0770893A (ja) メッシュ調弾性経編地
JP2010229599A (ja) 化繊複合糸条及び織編物
TW202407179A (zh) 編織物
JP521697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製品
JP4149703B2 (ja) 防護衣料またはスポーツ衣料
JP2008184702A (ja) 伸縮性編地
TWI772482B (zh) 雙面針織物
JP2000017552A (ja) 立体編物
KR20170057070A (ko) 고비중 폴리에스테르 복합사 및 원단
WO2024014456A1 (ja) 丸編地
CN220724487U (zh) 一种不粘肤的针织面料及针织纺织品
CN218090027U (zh) 一种耐磨面料及服装
JP2020051008A (ja) フリーカット性経編地
WO2019024840A1 (zh) 一种针织面料
CN217438392U (zh) 一种丝光大麻针织内衣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