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5694A - 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印刷控制裝置及媒體 - Google Patents

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印刷控制裝置及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5694A
TW202405694A TW112113042A TW112113042A TW202405694A TW 202405694 A TW202405694 A TW 202405694A TW 112113042 A TW112113042 A TW 112113042A TW 112113042 A TW112113042 A TW 112113042A TW 202405694 A TW202405694 A TW 20240569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information
coded information
printed
cod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3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尼子尊道
佐佐木浩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本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本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本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5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569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8Special inks
    • B42D25/382Special inks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 G06K1/1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otherwise than by punc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a selected wavelength, e.g. to sense red marks and ignore blue ma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using light without selection of wavelength, e.g. sensing reflected white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一種標籤管理系統(100),在設置於基體上之可印刷編碼資訊(9)之編碼區域(2)逐一步驟來印刷編碼資訊(9),具有: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產生應印刷於編碼區域2中未印刷有編碼資訊之未印刷區域之新編碼資訊(9);資料記憶手段(14),係記憶編碼資訊(9)所含之資料;印刷裝置(80),係將編碼資訊(9)印刷於基體上;以及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係讀取印刷之編碼資訊(9),編碼資訊(9)當中之至少一部分之編碼資訊(9)係使用具有近紅外線吸收材料而構成之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

Description

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印刷控制裝置及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印刷控制裝置及媒體。
已知一種以檔案等的安全確保及附加資料嵌入為目的,並藉由以近紅外線吸收材料所構成之隱形墨水來印刷文字等,且對印刷之物照射紅外線,而讀取利用近紅外線吸收材料印刷之文字等之技術。
作為如此般之技術,提議有例如以使可視二維編碼與透明二維編碼之至少一部分重疊之方式來進行印刷之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更具體而言,能利用透明二維編碼之金鑰來將可視二維編碼之資訊解碼,藉由使用該金鑰,能夠確認可視二維編碼之資訊印刷物的真實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8984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近年來,對於安全性之關注逐漸提高,且在各種領域中,要求一種使人將隱形之資訊(文字、編碼等)導入至媒體之技術。 例如,要求一種使用所謂的隱形墨水(一般而言為使用近紅外線吸收材料之墨水),來使人將隱形之資訊導入至印刷物等之媒體,而成為不可偽造之技術,來作為偽造品對策。又,在市場中產生製品之不良狀況之情況下,為了讓製造者能適當對應,便要求強化製品或零件等之可追溯性,但在對製品本身附加各式資訊的情況下,由於資料量或附加空間之限制,且更甚亦有並不一定要標示於製品本身之資料,故而考量到上述各點,而要求一種可實現安全與可追溯性兩者之新技術。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此般之狀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將編碼資訊印刷於媒體等之情況下,可使安全與可追溯性並存之技術。 [解決問題之方式]
根據本發明,係提供以下技術。 (1) 一種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在設置於基體上之可印刷編碼資訊之編碼區域逐一步驟來進行印刷,具有:編碼資訊產生手段,係產生應印刷於該編碼區域中未印刷有編碼資訊之未印刷區域之新的編碼資訊;資料記憶手段,係記憶該編碼資訊所含之資料;印刷手段,係將該編碼資訊印刷於該基體上;以及資料參照手段,係讀取印刷之該編碼資訊;該編碼資訊當中之至少一部分係使用具有近紅外線吸收材料而構成之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 (2) 如(1)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該資料記憶手段係將使用於印刷之隱形墨水之資訊附加關連於該資料而記憶。 (3) 如(2)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該資料參照手段係根據該隱形墨水之資訊,來選擇讀取該編碼資訊時所使用之感測器。 (4) 如(1)至(3)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於該編碼區域可印刷複數之編碼資訊;逐一步驟來印刷該編碼資訊;該複數之編碼資訊當中之至少一個係使用該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 (5) 如(1)至(4)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該編碼資訊產生手段係逐一步驟來產生作為該編碼資訊之一部分的部分編碼資訊;該印刷手段係印刷該部分編碼資訊;藉由將所有步驟中印刷之該部分編碼資訊予以合成來構成正確之編碼資訊。 (6) 如(1)至(5)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該編碼資訊產生手段係區分為部分編碼資訊(B)及部分編碼資訊(A)來產生該編碼資訊,其中該部分編碼資訊(B)係利用該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該部分編碼資訊(A)係利用由在可見光環境下可以目視來辨識印刷部分且於近紅外區域不具吸收之材料所構成之可見墨水來進行印刷;作為該印刷手段係利用該隱形墨水來印刷該部分編碼資訊(B),並利用該可見墨水來印刷該部分編碼資訊(A)。 (7) 如(1)至(6)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該印刷手段控制該隱形墨水的量俾成為設定之光學濃度;該資料記憶手段係將該光學濃度之資訊附加關連於該資料而記憶。 (8) 如(7)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該資料參照手段係根據該光學濃度之資訊,來調整讀取該編碼資訊時所使用之感測器的感度。 (9) 如(1)至(8)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在所有該編碼資訊中,具有使用該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之區域。 (10) 如(1)至(9)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係進一步地具有:判斷手段,係在印刷新編碼資訊時,判斷在印刷其編碼資訊前是否已印刷有應被印刷之編碼資訊,並在未印刷之情況下,不容許該新編碼資訊之印刷。 (11) 如(1)至(10)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該近紅外線吸收材料為萘醛花青系化合物。 (12) 一種媒體,使用如(1)至(11)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來在基體上印刷編碼資訊。 (13) 一種印刷控制裝置,控制對設置於基體上之可印刷編碼資訊之編碼區域之印刷;該編碼區域係被分割為複數之部分區域;在該複數之部分區域逐一設置印刷裝置;該印刷控制裝置具有:編碼資訊產生手段,係依該複數之部分區域來產生應印刷於該部分區域之新的編碼資訊;以及印刷控制手段,係依該複數之部分區域,來使該部分區域所對應之該印刷裝置印刷該編碼資訊。 (14) 一種印刷控制裝置,在設置於基體上之可印刷編碼資訊之編碼區域,使用印刷裝置來進行印刷;該編碼區域係被分割為複數之部分區域;設定出該印刷裝置所對應之該部分區域;該印刷控制裝置具有:編碼資訊產生手段,係產生應印刷於該部分區域之新的編碼資訊;記憶處理手段,係將該編碼資訊所含之資料記憶於資料記憶手段;以及印刷控制手段,係使該印刷裝置將該編碼資訊印刷於該印刷裝置所對應之該部分區域。 (15) 如(13)或(14)之印刷控制裝置,其中, 該編碼資訊當中之至少一部分係使用具有近紅外線吸收材料而構成之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 [發明之功效]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在使用編碼資訊來印刷於媒體等之情況下,可使安全與可追溯性並存之技術。
本說明書中,所謂「隱形墨水」,意指具有近紅外線吸收材料而構成之墨水,且在一般的可見光環境下,使用該墨水之印刷部分無法以目視來辨識或是難以辨識,而在照射紅外線光(包含近紅外線光)後之情況下則顯示為可視認之狀態之墨水。將由在一般的可見光環境下可以目視來辨識印刷部分且於近紅外區域不具吸收之材料所構成之墨水稱為「可見墨水」,又,將在一般的可見光環境下可以目視來辨識印刷部分且於近紅外區域具有吸收之材料所構成墨水稱為「通常墨水」來說明。又,將感測可見墨水及通常墨水之感測器作為「可視感測器」或「通常感測器」來說明。 此外,本件專利申請案相關之發明可適當利用本案申請人所申請之PCT/JP2021/43159(2021年11月25日申請)所揭示之發明。
首先,說明使用編碼資訊印刷系統並使安全與可追溯性並存之實施形態。 圖1為表示本實施形態相關之標籤管理系統100之概略構成之區塊圖。 標籤管理系統100係被裝設於流通系統及製造系統等,並逐一步驟(此處共有4步驟)來在依製品或零件等之管理對象品附加關連之管理用之標籤1,利用隱形墨水來印刷特定之資料而作為QR編碼(註冊商標)等之編碼資訊9。 此外,各步驟並不限於相同工廠內或相同製造公司內,亦可跨越不同工廠間或不同製造公司間來設置。 編碼資訊9之印刷係可直接在標籤1進行,亦可藉由將印刷有編碼資訊9之可貼附之小片標籤貼附於標籤1之特定區域來進行。又,亦可於製品本身印刷編碼資訊9。 又,就安全方面而言,預先隱藏為佳之資料或是在製造步驟中無特別需要呈可視認之狀態之資料係利用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而以可視認之狀態顯示之資料等通常藉由墨水或可見墨水來進行印刷。
接著,便聚焦於使用隱形墨水來印刷編碼資訊9之點上,而詳細說明實施形態。本實施形態中,係藉由使用隱形墨水來進一步提升安全。 標籤管理系統100具有:中央管理裝置10、標籤管理裝置20、印刷裝置80及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
標籤管理裝置20具有:第1步驟中使用之第1標籤管理裝置20A;第2步驟中使用之第2標籤管理裝置20B;第3步驟中使用之第3標籤管理裝置20C;以及第4步驟中使用之第4標籤管理裝置20A~20D。以下,在未區別第1~第4標籤管理裝置20D之情況下便僅稱為「標籤管理裝置20」。關於「標籤管理裝置20」係與圖7一同詳細地在之後詳述。
印刷裝置80具有:受第1標籤管理裝置20A控制之第1印刷裝置80A;受第2標籤管理裝置20B控制之第2印刷裝置80B;受第3標籤管理裝置20C控制之第3印刷裝置80C;以及受第4標籤管理裝置20D控制之第4印刷裝置80D。亦即,第1印刷裝置80A係用於第1步驟中之印刷,第2印刷裝置80B係用於第2步驟中之印刷,第3印刷裝置80C係用於第3步驟中之印刷,第4印刷裝置80D係用於第4步驟中之印刷。以下,在未區別第1~第4印刷裝置80A~80D之情況下便僅稱為「印刷裝置80」。關於「印刷裝置80」係與圖12一同詳細地在之後詳述。
此外,各步驟中,標籤管理裝置20與印刷裝置80亦可為構成為一體。例如,第1標籤管理裝置20A與第1印刷裝置80A亦可構成為1個裝置。又,亦可在某步驟中,將標籤管理裝置20與印刷裝置80構成為一體,而在其他步驟中則將標籤管理裝置20與印刷裝置80分別構成。
圖11係例示用以實現標籤管理系統100之計算機1000之圖式。計算機1000為各種計算機。例如計算機1000係Personal Computer(PC,個人電腦)、伺服器機器、平板電腦終端器、智慧型手機或終端器裝置等。計算機1000亦可為了實現標籤管理系統100而設計之專用計算機,亦可為通用計算機。又,計算機1000亦為實現構成標籤管理系統100之中央管理裝置10、標籤管理裝置20、印刷裝置80及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之計算機。
計算機1000具有:匯流排1010、處理器1020、記憶體1030、儲存裝置1040、輸出入介面1050及網路介面1060。匯流排1010係用以使處理器1020、記憶體1030、儲存裝置1040、輸出入介面1050及網路介面1060互相收授資料之資料傳送路徑。處理器1020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及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等的演算處理裝置。記憶體1030係以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等所構成之主記憶裝置。儲存裝置1040係以硬碟、SSD(Solid State Drive,固態硬碟)、記憶卡或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等所構成之補助記憶裝置。然而,儲存裝置1040亦可使用RAM等來構成。輸出入介面1050係用以連接計算機1000與輸出入裝置之介面。例如輸出入介面1050係連接有鍵盤及滑鼠等之輸入裝置及顯示器裝置等之輸出裝置。網路介面1060係用以連接於WAN(Wide Area Network,區域網絡)及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部區域網絡)等的通訊網之介面。儲存裝置1040係記憶有實現標籤管理系統100(中央管理裝置10、標籤管理裝置20、印刷裝置80及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之各機能的程式模組。處理器1020係於記憶體1030讀出該等各程式模組而實行,藉此來實現其程式模組所對應之各機能。
<標籤管理系統100之實現例> 作為用以實現標籤管理系統100之具體的計算機1000,可採用各式各樣者。
具體而言,例如計算機1000係作為中央管理裝置10來發揮機能之伺服器,並與標籤管理裝置20、印刷裝置80及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可進行通訊地加以連接。中央管理裝置10之管理者係將實現中央管理裝置10之應用程式安裝於外部伺服器並使之作動。藉此,中央管理裝置10便可管理標籤管理裝置20、印刷裝置80及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
又,例如計算機1000係作為標籤管理裝置20來發揮機能之伺服器,並與中央管理裝置10、印刷裝置80及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可通訊地加以連接。於此情況,標籤管理裝置20之管理者係將實現標籤管理裝置20之機能之應用程式安裝於伺服器並使之作動。藉此,便會使伺服器作為標籤管理裝置20來發揮機能。其結果,使用者便可利用標籤管理裝置20來進行後述標籤管理。
又,例如計算機1000係作為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來發揮機能之終端器裝置,並與中央管理裝置10、標籤管理裝置20及印刷裝置80可通訊地加以連接。於此情況,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之使用者係將實現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之機能之應用程式安裝於終端器裝置並使之作動。藉此,終端器裝置便會作為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來發揮機能。其結果,使用者便可利用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來進行後述標籤資料參照處理。
此外,標籤管理裝置20、印刷裝置80及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亦可各自藉由複數之計算機來實現,亦可使實現不同之機能之裝置利用共通計算機來實現。
又,例如計算機1000係作為印刷裝置80來發揮機能之裝置,並與標籤管理裝置20可通訊地加以連接。於此情況,印刷裝置80之管理者係將實現印刷裝置80之機能之應用程式安裝於伺服器並使之作動。藉此,伺服器便會作為印刷裝置80來發揮機能。其結果,使用者便可利用印刷裝置80,來進行後述標籤印刷處理。
此外,作為印刷之編碼資訊9所含之資料的種類,並無特別限制,就步驟之管理上或可追溯性之方面而言,可列舉例如材料、零件、作業內容、作業者、作業時間等相關之資訊。
<編碼資訊9之形態> 接著,說明被印刷於編碼區域2之編碼資訊9之形態。 本實施形態中,係逐一步驟,使用隱形墨水來印刷編碼資訊9之至少一部分。所謂「編碼資訊9當中之至少一部分」,係指將複數之編碼資訊9當中之一個以上之編碼資訊9、或一個編碼資訊9分割為複數部分之至少一個以上之部分,或是該等組合。 圖2係說明於標籤1使用隱形墨水,並依序追加編碼資訊9之四個步驟之圖式。 此外,上排係表示在可見光環境下以目視來視認標籤1之狀態,因為無法視認編碼資訊9,為了簡化表示,此處係以虛線來表示。 又,下排係表示照射紅外線光並以IR感測器來讀取出之編碼資訊9,為了簡化表示,便以實線來表示。 此外,以下說明中,為了簡化說明,便將圖2所示之例稱為印刷態樣1,將後述圖3~5所說明之例作為印刷態樣2~4來說明。
作為以隱形墨水來印刷編碼資訊9之基體,例示有一面具有黏著性之商品標籤(標籤1),亦可使用除此以外之各種基體。 基體只要為可於例如紙、玻璃、膜、樹脂等的板狀之構件等之至少一面印刷編碼資訊9之呈平面之構件的話即可。
作為於基體上印刷編碼資訊9之技術(印刷手段),只要為按需(on-demand)之印刷技術的話,則無特別限制,例如作為有版式印刷,係有活版印刷(凸版印刷)、套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gravure printing)、網版印刷(孔版印刷),又,作為無版印刷之按需印刷手法,例如可對應於印刷對象之媒體的種類及實際印刷之現場的狀況來選擇雷射印刷或噴墨印刷、熱轉印印刷等市場中容易取得之印刷裝置80。
標籤1係設置有印刷編碼資訊9之編碼區域2。編碼區域2係被分割為複數之部分區域。此處,係設置有被分割為縱橫2×2之第1~第4區域2A~2D之四個區域。依複數之部分區域,亦即依第1~第4區域2A~2D,來設置第1~第4印刷裝置80A~80D。第1~第4印刷裝置80A~80D分別藉由其所對應之第1~第4標籤管理裝置20A~20D來控制。 此外,在印刷利用隱形墨水印刷之編碼資訊9與利用通常墨水印刷之資訊(未圖示)兩者的情況,亦可將該等重疊印刷。於此情況,可將利用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編碼讀取機)照射之光設為可見光,或是設為紅外線光,藉此來可選擇性地讀取彼此重疊之資訊的任一者。
在第1步驟結束後,係在標籤1之第1區域2A(編碼區域2之左上側區域)藉由第1印刷裝置80A,以隱形墨水來印刷第1編碼資訊9A,且應可視認之事項(例如「第1步驟實施完成」內容之資訊)係以可見墨水或通常墨水來進行印刷。 標籤1係與製品一同地送至第2步驟。此時,第1步驟中印刷之編碼資訊(亦即重疊於第1編碼資訊9A之資訊)係被追跡記錄於中央管理裝置10(具體而言為圖6之管理資料記憶部14)。
接著,在第2步驟開始時,於第1區域2A有第1步驟實施完成之資訊的情況,便在實施第2步驟結束後,於第2區域2B(編碼區域2之右上側區域)藉由第2印刷裝置80B,並以隱形墨水來印刷第2編碼資訊9B,且應可視認之事項(例如第2步驟實施完成之資訊)係以可見墨水或通常墨水來加以印刷。 標籤1係與製品一同地送至第3步驟。此時,第2步驟中印刷之編碼資訊係在中央管理裝置10(具體而言為圖6之管理資料記憶部14),與前步驟之第1步驟中之編碼資訊附加關連而被追跡記錄。
即便在第3、第4步驟中仍與第2步驟同樣地若前步驟(第2、第3步驟)結束,且將標籤1與製品送至該步驟(第3、第4步驟),則於存在有前步驟實施完成之內容之資訊的情況,便會在第3、第4步驟實施結束後,於第3、第4步驟各別所對應之編碼區域2(亦即第3區域2C、第4區域2D)藉由第3印刷裝置80C、第4印刷裝置80D,並利用隱形墨水來印刷編碼資訊9(第3編碼資訊9C、第4編碼資訊9D),且應可視認之事項係利用可見墨水或通常墨水來加以印刷。標籤1係與製品一同地送至下個步驟。印刷之編碼資訊係於中央管理裝置10(具體而言為圖6之管理資料記憶部14)與前步驟為止之編碼資訊附加關連而被追跡記錄。
圖3中,係說明被印刷於編碼區域2之編碼資訊9之其他態樣1(印刷態樣2)。此處,編碼區域2係被分割為上下2個部分區域。 圖式之編碼資訊9係表示被分割為:於上側利用可見墨水印刷之部分編碼資訊(A)9X,於下側利用隱形墨水印刷之部分編碼資訊(B)9Y之形態。 在利用可視感測器(通常感測器)來讀取之情況,係辨識上側之部分編碼資訊(A)9X,而在利用紅外線感測器來讀取之情況,則辨識下側之部分編碼資訊(B)9Y。藉由結合上下部分編碼資訊(A)9X、部分編碼資訊(B)9Y,來辨識整體編碼資訊9。
圖4中,係說明被印刷於編碼區域2之編碼資訊9之其他態樣2(印刷態樣3)。此處,編碼區域2係被分割為4個部分區域(第1~第4區域2A~2D)。 圖式之編碼資訊9係表示逐一步驟來產生作為編碼資訊9之一部分的部分編碼資訊9X1~9X4,且各自被印刷於第1~第4區域2A~2D之形態。 藉由結合利用所有步驟(此處為第1~第4步驟)印刷之部分編碼資訊9X1~9X4來辨識正確之整體編碼資訊9。
圖5中,係說明被印刷於編碼區域2之編碼資訊9之其他態樣3(印刷態樣4)。 表示藉由在編碼區域2印刷編碼資訊9時改變一部分的印刷層厚度(墨水厚度),來印刷包含有光學濃度(OD值)不同之區域之編碼資訊之形態。 此處,就OD值來說明。 所謂OD值係以對數來表示光吸收程度者,並以下述數學式(1)表示。 [數學式1] 此處,(λ)為波長,T(λ)為波長帶中穿透光量,I(λ)係波長帶中之入射光量。由上述數學式(1)看來,可說是OD值小表示更容易使光穿透,反之OD值大則表示光難以穿透。亦即,意指OD值越大,則紅外線光之吸收越大,而在利用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進行讀取時,會清楚地辨識為黑色。
圖5左側所示之編碼資訊9,意指結合OD值大之格子91(圖中,塗黑)以及OD值小之格子92(圖中,塗淺墨)。 此處,在印刷各編碼資訊9時,可藉由調整墨水量(印刷層之厚度),來印刷OD值不同之格子。 在利用後述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來讀取資料資訊時,可藉由改變感測器側之閾值,來將格子92辨識為「白」或「黑」,例如在將格子92辨識為「白」之情況,便成為圖5右側上部所示之編碼資訊9(顯示A),而在辨識為「黑」之情況下,則成為圖5右側下部所示之編碼資訊9(顯示B)。 因此,在利用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來進行讀取時,可藉由預先設定感測器側之閾值,來辨識正確之編碼資訊9,並可在感測器側之閾值為不適當且辨識為錯誤之編碼資訊9時,則判斷為混入有不適當之製品或偽造品者、或不適當之存取。 此外,上述說明中,雖已說明構成編碼資訊9之一部分的格子的光學濃度(OD值)有所不同之情況,但當然亦可以使構成編碼資訊9之格子整體之光學濃度(OD值)變低之方式來進行印刷。
又,亦可使用紅外線吸收波長帶域不同之複數之隱形墨水來印刷編碼資訊9。例如,圖5中,係將可使用於780nm具有主波長之光源來讀取資訊之「隱形墨水A」以及可使用於850nm具有主波長之光源來讀取資訊之「隱形墨水B」重疊,而印刷格子91。另一方面,格子92係僅以「隱形墨水A」來進行印刷。 藉此,在使用於780nm具有主波長之光源來讀取資訊之情況,如顯示B所示,格子91與格子92係被辨識為「黑」。另一方面,在使用於850nm具有主波長之光源來讀取資訊之情況,則如顯示A所示,格子92係被辨識為「白」。
此外,圖2~圖5所示之任一態樣的編碼資訊9是否被使用之資訊係在印刷時被記憶於中央管理裝置10之管理資料記憶部14,而在編碼資訊9之感測時會參照為何種態樣之資訊。
<中央管理裝置10> 圖6為表示中央管理裝置10之概略構成之區塊圖。 中央管理裝置10係作為控制標籤管理系統100整體之中央伺服器來發揮機能者,並與各步驟之標籤管理裝置20及印刷裝置80連接來控制該等。此外,中央管理裝置10之機能亦可構成為被包含於標籤管理裝置20。 中央管理裝置10具有:主控制部11、通訊部12、步驟管理部13以及管理資料記憶部14。 主控制部11係總括地控制中央管理裝置10之各構成要素。通訊部12係與標籤管理裝置20及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等之外部機器進行通訊之介面。
步驟管理部13係透過通訊部12來管理標籤管理裝置20(第1~第4標籤管理裝置20A~20D)及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管理資料記憶部14係將在各步驟中於編碼區域2藉由印刷所賦予之編碼資訊9及其他資訊依標籤1來附加關連而記憶。又,管理資料記憶部14係對應於需要來記憶印刷所用之墨水資訊、何種態樣之編碼資訊9(例如圖2~圖5所示之例)。 作為墨水資訊,係使用之墨水之種類,更具體而言,為隱形墨水、或是為可見墨水、或是為通常墨水,若為隱形墨水的話則為紅外線吸收波長帶域、光學濃度等相關之資訊。
於圖10表示管理資料記憶部14所記憶之資料之例。依標籤No.,來記錄各步驟之「時間」、「作業者ID」、「零件批號(零件No)」、「墨水資訊」、「印刷態樣」。 例如,標籤編號「XXXX1」之第1步驟之資訊如下所示。 時間「2022/01/23 12:34」、作業者ID「000-01」、零件No「A1234」、墨水資訊「850nm」、印刷態樣「1」。 此處,所謂墨水資訊「850nm」,意指使用於850nm具有紅外線吸收波長帶域之隱形墨水。 此外,於使用具有相同紅外線吸收波長帶域之複數之隱形墨水的情況,墨水資訊係以能得知使用何種種類之隱形墨水之方式來記錄。所謂印刷態樣「1」,係表示印刷編碼資訊9之態樣為圖2所示之印刷態樣1之內容。假設若為印刷態樣「3」的話,則表示為圖4所示之印刷態樣3之內容。
又,在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實行編碼讀取後之情況,步驟管理部13會從管理資料記憶部14抽出有要求之資訊而對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進行傳送。
<標籤管理裝置20> 圖7為表示標籤管理裝置20之概略構成之區塊圖。 標籤管理裝置20具有:主控制部21、通訊部22、光學感測器25、印刷控制部26以及印刷資料管理部27。 主控制部21係總括地控制標籤管理裝置20之構成要素。 通訊部22係與中央管理裝置10、印刷裝置80等之外部機器進行通訊之介面。
光學感測器25係拍攝手段,並具有:可見光感測器23以及IR感測器24。此外,在無需以可見光感測器23來辨識標籤1之情況下,便無需可見光感測器23。
可見光感測器23係具備對可見光反應之拍攝元件,且為拍攝利用可見光所造成之彩色圖像之照相機。可見光感測器23係為了標籤1之定位或是取得利用標籤1所含之通常墨水(或可見墨水)印刷之資訊而使用。
IR感測器24具有:照射紅外線光(包含近紅外線光)之紅外線照射裝置以及具備對紅外線光反應之拍攝元件之紅外線照相機。IR感測器24係對標籤1(特別是編碼區域2)照射紅外線光,而讀取於編碼區域2以隱形墨水印刷之編碼資訊9。換言之,IR感測器24係作為讀取編碼資訊9之編碼讀取機(與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相同之機能)來發揮機能。
照射之紅外線光並無特別限制,在假設藉由半導體雷射來進行照射之情況,若考量到導入成本及市場性,紅外線光之波長(中心波長)係假設為例如780nm、830nm、850nm、940nm、1300nm等。亦即,就廣泛普及之方面以及成本及技術穩定性之方面而言,作為讀取裝置90所裝設之半導體雷射,較佳為輸出上述波長(780nm、830nm、850nm、940nm、1300nm)者。選擇何種紅外線光之波長係根據隱形墨水所使用之近紅外線吸收材料。此外,在編碼資訊9之使用於印刷之隱形墨水為複數種類之情況,亦即在使用紅外線吸收波長帶域不同之複數之隱形墨水的情況,IR感測器24係選擇性地輸出複數種類之紅外線光,並具有可感測之機能。 關於隱形墨水係在之後詳述。
於標籤1表面僅印刷有編碼資訊9之狀態的顏色(亦即標籤1之基體之底色)係例如白色。換言之,由於編碼資訊9係由隱形之近紅外線吸收層所形成,故而即便在利用隱形墨水來印刷編碼資訊9之情況,仍會辨識標籤1原本所具有之底色來作為標籤1之顏色。
照射之紅外線光係在編碼資訊9之近紅外線吸收層區域當中設置有近紅外線吸收材料(惟具有與照射之紅外線光相同波長來作為吸收帶域)之區域中被吸收,且在未設有近紅外線吸收材料之區域中反射,而作為反射光來回到IR感測器24或編碼讀取機等之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等。藉此,編碼資訊9便會浮現而藉由IR感測器24或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來辨識。
將照射於近紅外線吸收材料之部分之光程度辨識為「Low」,並將照射於其以外之區域之光程度辨識為「High」,並於顯示部顯示辨識結果(將High/Low二值化後之白/黑)來作為編碼資訊9。換言之,以「黑」與「白」所表示之圖像係成為編碼資訊9。
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彙整各步驟中應印刷之資料並藉由印刷裝置80來印刷於標籤1。具體而言,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將應利用隱形墨水來印刷為編碼資訊9之資料(為簡化說明而稱為「隱密資料」)以及應利用通常墨水來印刷之資料(為簡化說明而稱為「通常資料」)進行分類而製作。朝隱密資料之編碼資訊9之變換順序係基於藉由製作出之編碼資訊9之種類(任何規格)所設定之方法。 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作為依複數之部分區域,來產生應印刷於該部分區域之新的編碼資訊9的編碼資訊產生手段來發揮機能。如圖2~4所示,編碼區域2係被分割為複數之部分區域,並依複數之部分區域來設置印刷裝置80。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在逐一步驟而在附加對應之部分區域產生藉由其步驟所對應之印刷裝置80印刷之編碼資訊9。 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作為將編碼資訊9所含之資料記憶於管理資料記憶部14之記憶處理手段來發揮機能。 此外,雖已說明應印刷為編碼資訊9之資料係印刷資料管理部27所彙整者,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使中央管理裝置10之步驟管理部13將資料彙整於管理資料記憶部14,並將該資料傳送至印刷資料管理部27。
印刷控制部26係控制印刷裝置80,通常資料係使用可見墨水或通常墨水,而隱密資料則將資料編碼化並使用隱形墨水印刷於特定之位置來作為編碼資訊9。換言之,印刷控制部26係使印刷裝置80將編碼資訊9印刷於該印刷裝置80所對應之部分區域。關於編碼資訊9,係如上述般為例如為第1步驟的話,第1標籤管理裝置20A便會控制第1印刷裝置80A而在第1區域2A印刷第1編碼資訊9A。 又,印刷控制部26係作為檢出未形成有編碼資訊之未形成區域之編碼資訊未產生區域檢出手段來發揮機能。亦即,在各步驟中,判斷是否存在應印刷編碼資訊9之區域。例如,在第2步驟中,如於標籤1之第2區域2B已印刷有其他編碼資訊9般之情況,印刷控制部26便會輸出錯誤。若無需未形成區域之檢出的話,亦可省略編碼資訊未產生區域檢出手段。於此情況,便依印刷裝置80來預先決定應印刷之部分區域,並在檢出其位置後再進行印刷。
<印刷裝置80> 印刷裝置80係於標籤1之編碼區域2利用隱形墨水來印刷編碼資訊9之裝置。此外,印刷裝置80亦可具有藉由通常墨水及可見墨水來進行印刷之機能。以下,就除了隱形墨水之外,還具有通常墨水及可見墨水之構成來說明。
圖12係印刷裝置80之機能區塊圖。印刷裝置80具有:主控制部81、通訊部82、印刷部83、印字控制部84以及墨水部85。主控制部81係總括地控制印刷裝置80之構成要素。 通訊部82係與中央管理裝置10、標籤管理裝置20、印刷裝置80等之外部機器進行通訊之介面。印刷裝置80係透過通訊部82來連接於標籤管理裝置20。 印刷部83具有噴出墨水之印刷頭及將標籤1搬送至特定之印刷位置之搬送部。印字控制部84係從標籤管理裝置20取得用以印刷為編碼資訊9之資料(編碼資訊9之圖像資料或使用何種墨水、墨水濃度、印刷位置等),並控制印刷部83及墨水部85,而將編碼資訊9進行印字。 墨水部85具有:隱形墨水部86、可見墨水部87以及通常墨水部88,並將印刷所必須之墨水供給至印刷部83。隱形墨水部86係收納隱形墨水,並供給於印刷部83。可見墨水部87係收納可見墨水,並供給至印刷部83。通常墨水部88係收納通常墨水,並供給至印刷部83。
<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 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係讀取編碼資訊9之編碼讀取機,並具有:具備對可見光反應之拍攝元件且拍攝利用可見光所造成之彩色圖像之機能以及作為具備照射紅外線光並對紅外線光反應之拍攝元件之紅外線照相機之機能。亦可為可動式類型,亦可為固定於裝置之類型,亦可非為專用裝置,而於移動式終端器(平板電腦裝置或智慧型手機等)之泛用終端器具備有IR讀取之類型。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在無需將編碼資訊9解碼之情況下,係將拍攝元件之輸出轉換為通訊用之特定之資料形式並傳送於中央管理裝置10,而在需要編碼資訊9之解碼之情況下,則進行特定之解碼處理,並將處理結果轉換為通訊用之特定之資料形式並傳送至中央管理裝置10。
<隱形墨水之材料> 隱形墨水所使用之印刷材料可對應於印刷種類來選擇。作為印刷材料之種類,係含有顏料或色素、及黏結劑樹脂,進而對應於需要來含有其他成分,可使用下述所示之任一種材料。此處,就簡化說明,便將印刷材料當中以具有紅外線吸收機能之顏料及色素所構成之印刷材料稱為「近紅外線吸收材料」。
作為黏結劑樹脂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所有以往公知之黏結劑樹脂。 可列舉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氯苯乙烯、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馬來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共聚物等的苯乙烯系樹脂;聚酯樹脂;氯乙烯樹脂;松脂改質馬來酸樹脂;酚醛樹脂;環氧樹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離子聚合物樹脂;聚胺酯樹脂;矽氧樹脂;酮樹脂;二甲苯樹脂;石油系樹脂;以及氫化石油系樹脂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該等當中,較佳為含有芳香族化合物來作為構成單元之苯乙烯系樹脂以及聚酯樹脂,更佳為聚酯樹脂。
聚酯樹脂係藉由一般公知之醇類與酸之聚縮反應所得。 作為醇類可列舉例如:聚乙二醇、二甘醇、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丙二醇、新戊二醇、1,4-丁烯二醇等的二醇類;1,4-雙(羥甲基)環己烷、雙酚A、氫化雙酚A、聚氧乙烯化雙酚A、聚氧丙烯化雙酚A等的醚化雙酚類;將該等以碳數3~22之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取代後之二元醇類單元體;其他二元醇類單元體;山梨糖醇、1,2,3,6-己四醇、1,4-山梨糖醇酐、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蔗糖、1,2,4-丁三醇、1,2,5-戊三醇、甘油、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1,3,5-三羥甲基苯等的三元以上之高醇類單體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作為酸,並無特別限制,可對應於目的來適當選擇,較佳為羧酸。 作為羧酸,可列舉例如:棕櫚酸、硬脂酸、油酸等的單羧酸;馬來酸、富馬酸、中康酸、檸康酸、對苯二甲酸、環己烷二羧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丙二酸、將該等以碳數3~22之飽和或不飽和之烴基取代後之二元有機酸單體;該等酸之酸酐;低級烷基酯與亞麻油酸之二聚體;1,2,4-苯三甲酸、1,2,5-苯三甲酸、2,5,7-萘三羧酸、1,2,4-萘三羧酸、1,2,4-丁烷三羧酸、1,2,5-己烷三羧酸、1,3-二羧基-2-甲基-2-亞甲基羧基丙烷、四(亞甲基羧基)甲烷、1,2,7,8-辛烷四羧酸、Empol三聚酸、該等酸之酸酐等的三元以上之多元羧酸單體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此外,黏結劑樹脂亦可含有結晶性樹脂。作為結晶性樹脂,只要為具有結晶性者的話,並無特別限制,可對應於目的來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聚酯樹脂、聚胺酯樹脂、聚脲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醚樹脂、乙烯基樹脂、改質結晶性樹脂等。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該等當中,較佳為聚酯樹脂、聚胺酯樹脂、聚脲樹脂、聚醯胺樹脂、聚醚樹脂,為了具有耐濕性及與後述非晶形樹脂之非相溶性,較佳為具有胺甲酸酯骨架及脲骨架之至少任一者之樹脂。
關於近紅外線吸收材料,可為有機系材料或無機系材料,並無特別限制,就用於印刷用墨水媒體之方面而言,較佳為有機系材料。
作為有機系材料,可使用:花青系化合物;酞花青系化合物;萘醛花青系化合物;蒽醌系化合物;二硫酚金屬錯合物;銨、亞銨化合物;偶氮系化合物;方酸菁系化合物等。 此外,本說明書中,例如所謂「萘醛花青系化合物」,意指具有取代基之金屬萘醛花青化合物、具有取代基之無金屬萘醛花青化合物、不具有取代基之金屬萘醛花青化合物、不具有取代基之無金屬萘醛花青化合物之總稱。
該等化合物係發揮良好地吸收近紅外線光之性能。具體而言,在吸光分布中,於700nm~1400nm之範圍內具有最大吸光特性(最大吸光波長)。更具體而言,係上述之滿足物性者,且為可在從半導體雷射所輸出之近紅外線光之波長,例如在780nm、830nm、850nm、1300nm中呈良好地吸收之材料,並在可見光區域(例如400nm~750nm)中,吸光特性低。因此,以該等化合物所構成之近紅外線吸收材料印刷之媒體中,無法辨識印刷部分。
特別是,在作為近紅外線吸收之性能具有更佳之性能以及利用隱形墨水(亦即近紅外線吸收材料)之厚度來調整光學濃度(OD)值之情況下,由於需要容易進行其調整之容易度,故而可說是酞花青系化合物與萘醛花青系化合物為佳。 酞花青系化合物與萘醛花青系化合物當中,顏料系化合物就耐候性(耐久性)之方面而言具有良好的性能。亦即,包含近紅外線吸收材料而印刷出編碼資訊9之媒體(此處為標籤1)可維持其機能。 進而,在考慮到色素之圖像耐久性之情況,較佳為萘醛花青系化合物。這是因為相較於酞花青系化合物π共軛系統更為擴大,亦即為剛直的構造,而成為耐候性優異。 使酞花青系化合物與萘醛花青系化合物之吸收帶區域位移至所欲之近紅外區域需要進行取代基導入、變更金屬等之調整。 較佳為,可具有硝基、取代或非取代之烷基、取代或非取代之芳基、取代或非取代之烷胺基之任一個以上來作為取代基之氧釩基萘醛花青化合物,以及可具有硝基、取代或非取代之烷基、取代或非取代之芳基、取代或非取代之烷胺基之任一個以上來作為取代基之銅萘醛花青化合物為更佳,更具體而言,亦可具有硝基、取代或非取代之烷基、取代或非取代之芳基、取代或非取代之烷胺基之任一個以上來作為取代基之氧釩基萘醛花青化合物為特佳。
有機系之近紅外線吸收材料若被暴露於大氣或紫外線等,則其性能會劣化,若其劣化速度慢的話,特別是不用實施劣化對策便可作為印刷材料來使之發揮機能。 在製作印刷材料之情況,考量到近紅外線吸收材料朝有機溶劑等之溶解性,亦可使之微粒子化為平均粒徑0.5微米以下,較佳為0.3微米以下,更佳為0.2微米以下,特佳為0.1微米以下,並使之分散。 此時,粒徑越小則分散性越佳,而成為印刷後之透明性優異且在可視區域中之著色少且優異之隱形墨水。 作為近紅外線吸收材料之微粒化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為乾式、濕式之任一種,可採用砂磨法、球磨法、環狀式砂磨法等的方法。在混合時,亦可對應於需要,來添加有助於微粒化及穩定化之添加劑。
作為近紅外線吸收材料之含量之數值範圍係根據近紅外線吸收材料之特性而有所不同。然而,不論近紅外線吸收材料之含量之種類,若含量不充分,則紅外線光之吸收不夠充分。
作為其他成分,只要為通常印刷用墨水(包含調色劑)所含有者的話,則無特別限制,可對應於目的來適當選擇,可列舉例如:離型劑、帶電控制劑、外部添加劑等。
<標籤管理系統100之處理> <編碼資訊9之印刷處理> 第1,說明利用標籤管理系統100所進行之編碼資訊9之印刷處理。 此處,說明圖1中之第2步驟之處理例。此外,圖8為表示利用標籤管理系統100所進行之編碼資訊9之印刷處理之流程圖。關於編碼資訊9所含之資料,係在各步驟結束之時機點,於各步驟中所對應之標籤管理裝置20(例如為第2步驟的話則為第2標籤管理裝置20B)進行產生、彙整。此時,標籤管理裝置20係對應於需要來參照中央管理裝置10之管理資料記憶部14。又,亦可取代標籤管理裝置20,而使中央管理裝置10產生、彙整編碼資訊9所含之各種資料。
若在特定之步驟(此處為第2步驟)中之特定之作業等結束,並在標籤管理裝置20(此處為第2標籤管理裝置20B)中印刷控制部26取得標籤印刷指示(S11),則印刷控制部26會確認編碼區域2之印刷區域,並確認該步驟(此處為第2步驟)中於應利用隱形墨水來印刷編碼資訊9之區域(此處為第2區域2B)並未有任何印刷(S12)。若於第2區域2B已有任何印刷的話,則成為錯誤處理。亦可對應於需要,而確認在前步驟(此處為第1步驟)中於應預先印刷之區域(第1區域2A)是否適當印刷有隱形墨水之編碼資訊9或使用可見墨水或通常墨水之資訊等。
若於第2區域2B並未有任何印刷的話,印刷資料管理部27便會收集含於編碼資訊9之資料及與其附加關連而應記憶於管理資料記憶部14之資料,並產生編碼資訊9(S13)。
印刷控制部26係控制第2印刷裝置80B,並利用隱形墨水來在標籤1之第2區域2B印刷產生之編碼資訊9(S14)。又,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將編碼資訊9所含之資料及與其關連後之資料傳送至中央管理裝置10(S15)。中央管理裝置10中,係將第2標籤管理裝置20B所傳送到之資料記錄於管理資料記憶部14(S16)。此時,就相同標籤1追加更新於前步驟(此處為第1步驟)中被記憶之資料。
<編碼資訊9之讀取處理> 第2,說明利用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所進行之編碼資訊9之讀取之編碼讀取機處理。圖9為表示利用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所進行之編碼資訊9之讀取處理之流程圖。
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若拍攝標籤1之編碼區域2(S21),則從使用者來接受是否讀取編碼區域2之第1~第4區域2A~2D之任何區域之編碼資訊9之指定(S22)。此時,指定可為一個,亦可為全部。 接著,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係設定在讀取指定區域之編碼資訊9時應設定之紅外線感測器機能之感測器特性值(S23)。在無需感測器特性值之設定的情況,則跳過該處理。
例如,如圖5所示,在使編碼資訊9成為複數之光學濃度(OD值)之方式來進行印刷之情況,且在判明應預先設定之感測器設定(對應於OD值之設定值)之情況下,便設定其值。近紅外線吸收材料之吸收波長區域與紅外線感測器機能之波長區域係一致為佳。波長區域係藉由利用感測器感度之閾值來進行設定,便可降低錯誤讀取。
又,在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於中央管理裝置10進行存取而取得認証之情況,被記憶於中央管理裝置10之管理資料記憶部14之感測器特性值(OD值等)會通知於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又,亦可使用利用通常墨水印刷之金鑰資訊,而存取於管理資料記憶部14之正確之資料。
若對應於需要來完成感測器特性值之設定,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係讀取指定之區域之編碼資訊9(S24),並使用其感測器特性值進行圖像處理,獲得黑白2值之編碼資訊圖像,而於從該編碼資訊圖像獲得之資訊記憶處進行存取(中央管理裝置10(管理資料記憶部14))並進行資料查詢處理(S25)。 此時,如圖3之印刷態樣2所示,於編碼資訊9為以可見墨水與隱形墨水所構成之情況,係將利用通常之可視感測器讀取之圖像與利用紅外線感測器讀取之圖像合成,而辨識為一個正確之編碼資訊9。 又,如圖4之印刷態樣3所示,在各步驟(第1~第4區域2A~2D)中印刷編碼資訊9之一部分(部分編碼資訊),若將利用所有的步驟印刷之部分編碼資訊合成,則完成正確之編碼資訊9之情況,便將所有之部分編碼資訊合成而辨識為一個編碼資訊9。
中央管理裝置10中,步驟管理部13會針對來自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之資料查詢,來判斷是否是正確之資料查詢並將資料抽出(S26)。作為是否是正確之資料查詢之判斷方法,存在有編碼資訊9本身之正誤判定、或於所有的編碼區域2利用隱形墨水來印刷編碼資訊9等。 於正確之資料查詢之情況,便從管理資料記憶部14來抽出該查詢所對應之正確之資料,並傳送至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S27)。 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係接收從中央管理裝置10取得之資料,並顯示於顯示畫面(S28)。
以上,係參照圖式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來加以闡述,該等係本發明之例示,亦可採用上述以外之各種構成。
<本實施形態之特徵之彙整> 於以下彙整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特徵。 (1)一種編碼資訊印刷系統(標籤管理系統100),在設置於基體上之可印刷編碼資訊9之編碼區域2逐一步驟(此處為第1~第4步驟)來進行印刷;具有:編碼資訊產生手段(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產生應印刷於編碼區域2中未印刷有編碼資訊之未印刷區域之新的編碼資訊9;資料記憶手段(管理資料記憶部14),係記憶編碼資訊9所含之資料;印刷手段(印刷裝置80),係將編碼資訊9印刷於基體上(亦即標籤1之編碼區域2);以及資料參照手段(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係讀取印刷之編碼資訊9;編碼資訊9當中之至少一部分係使用近紅外線吸收材料而構成之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 藉此,由於利用隱形墨水來印刷無須向終端的顧客(例如市場顧客)傳遞之資訊,故而在視認時不會煩雜,而可簡化包裝等。又,在製品於市場中產生問題時,可根據利用隱形墨水印刷之編碼資訊9來追跡製品資訊。又,藉由檢查利用隱形墨水印刷之編碼資訊9之有無,能夠防止在流通階段中之非法品、偽造品之混入。又,由於編碼資訊9會利用中央管理裝置10而受到管理,故而可防止編碼資訊9之偽造。 又,各加工製造廠中,若於前步驟製品無隱形墨水之編碼資訊9的話,便可判斷非為正品,故而可防止非法品、偽造品之混入。 又,於將印刷有編碼資訊9之製品回收之情況,一般而言,主要原料之回收品含量、回收品之製造廠名等無須向市場顧客傳遞,但製造、流通業者係可對應於需要而追跡取得此般資訊。 (2)資料記憶手段(管理資料記憶部14)係將使用於印刷之隱形墨水之資訊附加關連於資料(亦即關連於編碼資訊9之資料)而記憶。 (3)資料參照手段(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係根據隱形墨水之資訊,來選擇讀取編碼資訊9時所使用之感測器。 (4)編碼區域2可印刷複數之編碼資訊9;逐一步驟來印刷該編碼資訊9;複數之編碼資訊9當中之至少一個係使用該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 (5)編碼資訊產生手段(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逐一步驟來產生作為編碼資訊9之一部分的部分編碼資訊,並藉由印刷手段(印刷裝置80)來印刷部分編碼資訊;藉由合成所有步驟中印刷之部分編碼資訊來構成正確之編碼資訊。 (6)編碼資訊產生手段(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區分為部分編碼資訊(B)9Y及部分編碼資訊(A)9X來產生編碼資訊9,該部分編碼資訊(B)9Y係利用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該部分編碼資訊(A)9X係利用由在可見光環境下可以目視來辨識印刷物且在近紅外區域不具吸收之材料所構成之可見墨水來進行印刷;印刷手段(印刷裝置80)係利用隱形墨水來印刷部分編碼資訊(B)9Y,並利用該可見墨水來印刷部分編碼資訊(A)9X。 (7)印刷手段(印刷裝置80)係以成為設定之光學濃度(OD值)之方式來控制隱形墨水的量;資料記憶手段(管理資料記憶部14)係將光學濃度之資訊附加關連於該資料而記憶。 (8)資料參照手段(標籤資料參照裝置50)係根據光學濃度之資訊,來調整讀取編碼資訊9時所使用之感測器(紅外線感測器)的感度。 (9)在所有複數之編碼資訊9中,具有使用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之區域。 (10)進一步具有:判斷手段(印刷控制部26),係在印刷新編碼資訊時,判斷在印刷其編碼資訊前是否已印刷有應被印刷之編碼資訊,並在未印刷之情況下,不容許新編碼資訊之印刷。 (11)近紅外線吸收材料為萘醛花青系化合物。 (12)一種媒體(標籤1),使用如上述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來在基體上印刷編碼資訊。 (13) 一種印刷控制裝置(標籤管理裝置20),控制對設置於基體上之可印刷編碼資訊9之編碼區域2之印刷;該編碼區域2係被分割為複數之部分區域(參照例如圖2~4);在該複數之部分區域逐一設置印刷裝置80;該印刷控制裝置具有:編碼資訊產生手段(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依該複數之部分區域,來在該部分區域產生應印刷之新的編碼資訊9;以及印刷控制手段(印刷控制部26),係依該複數之部分區域,來使該部分區域所對應之該印刷裝置80印刷該編碼資訊9。 (14) 一種印刷控制裝置(第1~第4標籤管理裝置20A~20D),在設置於基體上之可印刷編碼資訊9之編碼區域2,使用印刷裝置80來進行印刷;該編碼區域2係分割為複數之部分區域;設定出該印刷裝置80所對應之該部分區域;該印刷控制裝置(第1~第4標籤管理裝置20A~20D)具有:編碼資訊產生手段(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產生應印刷於該部分區域之新的編碼資訊9;記憶處理手段(印刷資料管理部27),係將該編碼資訊9所含之資料記憶於資料記憶手段(管理資料記憶部14);以及印刷控制手段(印刷控制部26),係使該印刷裝置80將該編碼資訊9印刷於該印刷裝置80所對應之該部分區域。 (15) 該編碼資訊9當中之至少一部分係使用近紅外線吸收材料而構成之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
本申請案係主張以2022年4月8日所申請之日本申請特願2022-064336號為基礎之優先權,並將其揭示之所有內容援用於此。
1:標籤 2:編碼區域 2A~2D:第1~第4區域 9:編碼資訊 9A~9D:第1~第4編碼資訊 9X,9Y,9X1~9X4:部分編碼資訊 10:中央管理裝置 11,21,81:主控制部 12,22,82:通訊部 13:步驟管理部 14:管理資料記憶部 20:標籤管理裝置 20A~20D:第1~第4標籤管理裝置 23:可視感測器 24:IR感測器 25:光學感測器 26:印刷控制部 27:印刷資料管理部 50:標籤資料參照裝置 80:印刷裝置 80A~80D:第1~第4印刷裝置 83:印刷部 84:印字控制部 85:墨水部 86:隱形墨水部 87:可見墨水部 88:通常墨水部 91,92:格子 100:標籤管理系統 1000:計算機 1010:匯流排 1020:處理器 1030:記憶體 1040:儲存裝置 1050:輸出入介面 1060:網路介面
[圖1]為實施形態中表示標籤管理系統之概略構成之區塊圖。 [圖2]為說明實施形態中於第1~第4步驟中將隱形墨水用於標籤並依序追加編碼資訊之步驟之圖式。 [圖3]為表示實施形態中被印刷於編碼區域之編碼資訊的其他態樣1之圖式。 [圖4]為表示實施形態中被印刷於編碼區域之編碼資訊之其他態樣2之圖式。 [圖5]為表示實施形態中被印刷於編碼區之編碼資訊之其他態樣3之圖式。 [圖6]為表示實施形態中之中央管理裝置之概略構成之區塊圖。 [圖7]為表示實施形態中之標籤管理裝置之區塊圖。 [圖8]為表示實施形態中利用標籤管理系統進行之編碼資訊之印刷處理之流程圖。 [圖9]為表示實施形態中利用標籤資料參照裝置進行編碼資訊之讀取處理之流程圖。 [圖10]為表示實施形態中被記憶於管理資料記憶部之資料之例的表。 [圖11]為表示實施形態中之計算機之區塊圖。 [圖12]為表示實施形態中之印刷裝置之區塊圖。
1:標籤
2:編碼區域
9:編碼資訊
10:中央管理裝置
20:標籤管理裝置
20A~20D:第1~第4標籤管理裝置
50:標籤資料參照裝置
80:印刷裝置
80A~80D:第1~第4印刷裝置
100:標籤管理系統

Claims (15)

  1. 一種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在設置於基體上之可印刷編碼資訊之編碼區域逐一步驟來進行印刷,具有: 編碼資訊產生手段,產生應印刷於該編碼區域中未印刷有編碼資訊之未印刷區域之新的編碼資訊; 資料記憶手段,記憶該編碼資訊所含之資料; 印刷手段,將該編碼資訊印刷於該基體上;以及 資料參照手段,讀取印刷之該編碼資訊; 該編碼資訊當中之至少一部分係使用具有近紅外線吸收材料而構成之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
  2. 如請求項1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 該資料記憶手段將使用於印刷之隱形墨水之資訊附加關連於該資料而記憶。
  3. 如請求項2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 該資料參照手段係根據該隱形墨水之資訊,來選擇讀取該編碼資訊時所使用之感測器。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 於該編碼區域可印刷複數之編碼資訊; 逐一步驟來印刷該編碼資訊; 該複數之編碼資訊當中之至少一個係使用該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 該編碼資訊產生手段係逐一步驟來產生作為該編碼資訊之一部分的部分編碼資訊,並藉由該印刷手段來印刷該部分編碼資訊; 藉由將所有步驟中印刷之該部分編碼資訊予以合成來構成正確之編碼資訊。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 該編碼資訊產生手段係區分為部分編碼資訊(B)及部分編碼資訊(A)來產生該編碼資訊,其中該部分編碼資訊(B)係利用該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而該部分編碼資訊(A)係利用可見墨水來進行印刷,該可見墨水係由在可見光環境下可以目視來辨識印刷部分且在近紅外區域不具吸收之材料所構成; 該印刷手段係利用該隱形墨水來印刷該部分編碼資訊(B),並利用該可見墨水來印刷該部分編碼資訊(A)。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 該印刷手段控制該隱形墨水的量俾成為設定之光學濃度; 該資料記憶手段將該光學濃度之資訊附加關連於該資料而記憶。
  8. 如請求項7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 該資料參照手段根據該光學濃度之資訊,來調整讀取該編碼資訊時所使用之感測器的感度。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 在所有該編碼資訊中,具有使用該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之區域。
  10.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更具有: 判斷手段,係在印刷新編碼資訊時,判斷在印刷該編碼資訊前是否已印刷有應被印刷之編碼資訊,並在未印刷之情況下,不容許該新編碼資訊之印刷。
  11.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其中, 該近紅外線吸收材料為萘醛花青系化合物。
  12. 一種媒體,使用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編碼資訊印刷系統,以在基體上印刷編碼資訊。
  13. 一種印刷控制裝置,控制對設置於基體上之可印刷編碼資訊之編碼區域之印刷; 該編碼區域被分割為複數之部分區域; 在該複數之部分區域逐一設置印刷裝置; 該印刷控制裝置具有: 編碼資訊產生手段,係在該複數之部分區域逐一產生應印刷於該部分區域之新的編碼資訊;以及 印刷控制手段,係在該複數之部分區域,逐一使該部分區域所對應之該印刷裝置印刷該編碼資訊。
  14. 一種印刷控制裝置,在設置於基體上之可印刷編碼資訊之編碼區域,使用印刷裝置來進行印刷; 該編碼區域係被分割為複數之部分區域; 設定出該印刷裝置所對應之該部分區域; 該印刷控制裝置具有: 編碼資訊產生手段,產生應印刷於該部分區域之新的編碼資訊;以及 印刷控制手段,使該印刷裝置將該編碼資訊印刷於該印刷裝置所對應之該部分區域。
  15. 如請求項13或14之印刷控制裝置,其中, 該編碼資訊當中之至少一部分係使用具有近紅外線吸收材料而構成之隱形墨水來進行印刷。
TW112113042A 2022-04-08 2023-04-07 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印刷控制裝置及媒體 TW2024056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4336 2022-04-08
JP2022064336 2022-04-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5694A true TW202405694A (zh) 2024-02-01

Family

ID=88242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3042A TW202405694A (zh) 2022-04-08 2023-04-07 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印刷控制裝置及媒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5694A (zh)
WO (1) WO202319546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6223A (ja) * 1997-09-17 1999-04-09 Toshiba Corp 工程管理方法
JP2003295936A (ja) * 2002-04-05 2003-10-17 Denso Corp 生産管理方法
JP2004126764A (ja) * 2002-09-30 2004-04-22 Tec Engineering Kk 物品の履歴情報遡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10039683A (ja) * 2008-08-04 2010-02-18 B-Core Inc 光学式自動認識コー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管理システム
JP2010062646A (ja) * 2008-09-01 2010-03-18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情報読取装置、記録再生方法、情報読取方法、記録再生プログラム、情報読取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JP2018089840A (ja) * 2016-12-02 2018-06-14 小林クリエイト株式会社 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5463A1 (ja)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07687C (en) Method for embedding machine-readable information with fluorescent materials
US20090045360A1 (en) Quantum dot-based luminescent marking material
US8962065B2 (en) Invisible composite security element
CN109155000A (zh) 二维条形码的认证方法
US20040198858A1 (en) Increas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host polymer used with laser engraving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US20050003297A1 (en) Laser engraving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and articles having laser engraving thereon
US10783601B1 (en) Digital watermarking and signal encoding with activable compositions
EP1081629A2 (en) Methods and articles for determining invisible ink print quality
JP2002240387A (ja)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CA2607511C (en) Machine-readable code format
EP1459246A1 (en) System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full color laser engraving of id documents
JP2001092255A (ja) 電子写真式記録装置、情報媒体及び印刷方法
US8002190B2 (en) Stability of covert pigments
EP0420613B1 (en) Data-written medium
JP6572670B2 (ja) 情報印刷物および読取方法ならびに認証方法
TW202405694A (zh) 編碼資訊印刷系統、印刷控制裝置及媒體
JP2005141626A (ja) Icカード及びicカード認証システム
CN108875854A (zh) 二维码生成系统以及识别系统
US7633651B2 (en) Generating a non-reproducible printed image
US11900497B1 (en) Encoding signals with printed clear topcoats
JP20071142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色材、及び印刷方法
JP6884654B2 (ja) 複写防止情報記録用シート及び複写防止情報記録シート
CN116568521A (zh) 介质
JP6575213B2 (ja) 情報印刷物および読取方法ならびに認証方法
JP2018147379A (ja) 真贋判定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