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7954A - 太陽能板支架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板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7954A
TW202347954A TW111118523A TW111118523A TW202347954A TW 202347954 A TW202347954 A TW 202347954A TW 111118523 A TW111118523 A TW 111118523A TW 111118523 A TW111118523 A TW 111118523A TW 202347954 A TW202347954 A TW 2023479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hole
preset
solar panel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5140B (zh
Inventor
黃明利
Original Assignee
元大興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元大興企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元大興企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8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514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11185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83514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7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7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14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一種太陽能板支架,至少包含:固定元件,其可被鎖固安裝於屋面板上或地面型架構上,前述固定元件上方固設有一承接元件,以為一直向元件固設,於前述直向元件上方固設一轉接元件,該轉接元件可為一橫向元件設置,且該橫向元件並藉由將一鎖固元件與前述轉接元件互相鎖合,即可將該橫向元件與太陽能板固設,確保太陽能板的正確安裝與安全性。

Description

太陽能板支架
本發明,尤指一種可讓太陽能板被正確安全地安裝於發電廠所在地的屋面板上方或地面型架構上方之太陽能板支架。
習知的太陽能板支架,如先前技藝1,新型專利第M546419號「銜接組合體與撐接構件」與先前技藝2,新型專利第M534756號「樑架對接裝置」,該銜接組合體包含一連結單元設架接件,以為對接架體安裝設置。該固定單元設一撐接構件及一鎖接構件,該撐接構件具有一直立狀的撐接基壁、兩個上下相反兩側彎折90度的撐接側壁、兩個彎折90度相背延伸的抵靠壁,及兩個呈90度地彎折連接該撐接基壁之左右相反兩側緣的補強壁。安裝上,需先將該撐接構件放置於該架接件之固定壁後方,再將該鎖接構件的螺件由後向前穿過該架接件之內通孔與該外通孔,接著將該螺帽由該架接件之固定壁前側螺接於該螺身部,使該連結單元、該撐接構件與該鎖接構件互組接成該銜接組合體。接著,將該銜接組合體由該C型架體自一端裝入,並使該撐接構件位於該收容空間內,且該等抵靠壁與該固定壁彼此鬆配合地夾持該等唇壁,使該銜接組合體可相對於該C型架體左右橫移。直到該銜接組合體移動至預定位置時,再轉動該螺帽使該等抵靠壁與該固定壁緊配夾持該等唇壁,藉由該螺件的該定位部與該內通孔為對應之方形,螺帽轉動時,受到該內通孔限制,不會同步轉動。最後,再將該對接架體透過數個鎖固件鎖固於該架接件,就可將C型架體與該對接架體相互銜接。
惟,該先前技藝1與先前技藝2,安裝時必須先將螺件由後向前穿過該架接件之內通孔與該外通孔,接著將該螺帽由該架接件之固定壁前側螺接於該螺身部,使該連結單元、該撐接構件與該鎖接構件互組接成該銜接組合體,必須謹慎對應,才能準確安裝該撐接構件,安裝施工上甚為不便,組裝速度緩慢,欠缺經濟效益。
為此,本案發明人特針對前揭太陽能板支架所存在的安裝問題,加以研究改良,而發明本案。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提供一種安裝快速簡易之新式太陽能板支架,以提升太陽能發電廠之組裝效益,即時竣工發電。
本發明之太陽能板支架,至少包含:一固定元件,可被鎖固安裝於屋面板上或地面型架構上,前述固定元件上方固設有一承接元件,以為一直向元件固設,於前述直向元件上方固設一轉接元件,該轉接元件可為一橫向元件設置,且該橫向元件並藉由一鎖固元件與前述轉接元件互相鎖合,即可藉由該橫向元件以為太陽能板固設。
本發明,前述轉接元件係設有轉接面,可讓橫向元件被方便的設置安裝於該轉接面的上方,並定位,方便轉接元件、直向元件、鎖固元件與橫向元件之對應鎖合。
本發明,前述鎖固元件,係可被設置於該橫向元件之長槽內部,並可於該長槽內自由移動,但不會脫出於橫向元件的長槽。
本發明,前述鎖固元件並設有第三內螺孔,可與第三緊固件互相鎖合,即可將轉接元件、直向元件、鎖固元件與橫向元件鎖合成連體。
本發明,前述直向元件與橫向元件為一種長形桿,且直向元件與橫向元件的長度,端視現場施作之實際需求而定。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該最佳之太陽能板支架,如圖1至圖3所示,至少包含:
一固定元件1,設第一側翼面10,且於該第一側翼面10預設有第一穿孔100。設第二側翼面11,於該第二側翼面11預設有第二穿孔110,前述第一側翼面10的內側形成向內向上的第一斜向面12,前述第二側翼面11的內側形成向內向上的第二斜向面13,於該第一斜向面12與第二斜向面13之間並形成有第一固定面14,該第一固定面14並預設有第三穿孔140。如此,可藉由該固定元件1被安裝鎖固於屋面板A上或地面型架構上,即可將該固定元件1與屋面板A上或地面型架構上結合成一體。
一承接元件2,係被安裝於前述固定元件1的上方,前述承接元件2設承接面20,該承接面20預設有第一穿孔200,可藉由第一緊固件(fastener)70貫穿該承接面20的第一穿孔200,再往下穿過第一固定面14的第三穿孔140後,再與屋面板A鎖合成連體,即可將前述承接元件2與固定元件1結合成一體。該承接元件2設第二側面21與第三側面22,係各自前述承接面20的兩邊緣向上延伸而成形。前述第二側面21預設有第二側穿孔210,為長形孔,並於第二側面21的兩側設第二抱持面211,該第二抱持面211的面寬並小於第二側面。前述第三側面22預設有第三側穿孔220,為長形孔,並於第三側面22的兩側設第三抱持面221,該第三抱持面221的面寬並小於第三側面。且由前述承接面20、第二側面21、第二抱持面211、第三側面22與第三抱持面221並共同形成一承接槽23,該承接槽23的面積係可配合直向元件3的下端面積而設,讓該直向元件3可插設入前述承接槽23之中,並藉由第二緊固件(fastener)71自第三側面22的第三側穿孔220往內穿設,穿過直向元件3的下穿孔30,再穿過第二側面21的第二側穿孔210,再與螺帽互相鎖合,即可將承接元件2與直向元件3互相結合成連體。
一直向元件3,為一種長形桿,該直向元件3的長度,取決於太陽能板與屋面板的距離,沒有一定,端視實際需求而定。前述直向元件3可為C型、或H型或I型或其他適合的形狀,並由金屬材製成為最佳。前述直向元件3可預設有下穿孔30與上穿孔31。該下穿孔30的作用,已如前述,係可藉由第二緊固件(fastener)71自第三側面22的第三側穿孔220往內穿設,穿過直向元件3的下穿孔30,再穿過第二側面21的第二側穿孔210,再與螺帽互相鎖合,即可將直向元件3與承接元件2互相結合成連體。
一轉接元件4,設第一側面40,該第一側面40預設有第一長形孔400。設第二平面41,係自前述第一側面40的上方往一側延伸。設第三側面42,係自前述第二平面41的另一側往下延伸,該第三側面42並預設有第三長形孔420。再由前述第一側面40、第二平面41與第三側面42形成一轉接槽43,可藉由該轉接槽43以為直向元件3的上端伸設並結合。設轉接面44,係自前述第三側面42的下方往外延伸,該轉接面44並預設有第四穿孔440。可讓橫向元件6可被放置安裝於該轉接面44的上方,並定位。
一鎖固元件5,設第一抵頂面50,於第一抵頂面50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立面51。設第三鎖合面52,係自前述第二立面51的另一側向下延伸而得,該第三鎖合面52並形成有第三內螺孔520。設第四立面53,係自前述第三鎖合面52的另一側向內延伸而得。設第五抵頂面54,係自前述第四立面53的內側端向下延伸而得。
一橫向元件6,為一種長形桿,該橫向元件6的長度,取決於太陽能板與屋面板的距離,沒有一定,端視實際需求而定。前述橫向元件6可為C型、或H型或I型或其他適合的形狀,並由金屬材製成為最佳。前述橫向元件6可預設有一或以上之數量穿孔60。前述橫向元件6設長槽61,於該長槽前側設第一抵設面62與第二抵設面63。當鎖固元件5自橫向元件6的任意方向安裝進入該長槽61後,即可讓該鎖固元件5的第一抵頂面50與第五抵頂面54分別抵頂於前述橫向元件6的第一抵設面62與第二抵設面63,讓該鎖固元件5無法自該長槽61任意脫出。
前述直向元件3、轉接元件4、鎖固元件5與橫向元件6之結合,係以第三緊固件(fastener)72自該轉接元件4的第一側面40的第一長形孔400,再穿過該直向元件3的上穿孔31,再穿過該轉接元件4的第三側面42的第三長形孔420,再與預先設置安裝於橫向元件6的長槽61內的鎖固元件5的第三內螺孔520互相螺合鎖緊,即快速的將直向元件3、轉接元件4、鎖固元件5與橫向元件6之結合成連體,如此,即可藉由橫向元件6的上表面被安裝設置太陽能板,讓發電廠的組裝速度可提升,快速竣工,加入發電行列,使用綠色能源,保護環境。
是以,本發明之太陽能板支架,藉由鎖固元件5的第三內螺孔520的設計,得以改變第三緊固件(fastener)72將轉接元件4、直向元件3、鎖固元件5與橫向元件6之組裝速度,施工人員不需耗費更多的時間,較對各元件的位置,鎖合更精確快速,較先前技藝1與先前技藝2的技術更為實用、新穎與進步,可確保快速運用綠色能源,保護環境,故本發明確實已符合專利法之專利要件,應被核准專利,為本案之組成。
前述之實施例或圖式並非限定本發明之態樣或使用方式,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之專利範疇。
本發明說明書中的元件,以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命名,僅是為方便讓各元件的對應關係更為明確與解釋,並無前、後順序或限定之問題。
1:固定元件 10:第一側翼面 100:第一穿孔 11:第二側翼面 110:第二穿孔 12:第一斜向面 13:第二斜向面 14:第一固定面 140:第三穿孔 2:承接元件 20:承接面 200:第一穿孔 21:第二側面 210:第二側穿孔 211:第二抱持面 22:第三側面 220:第三側穿孔 221:第三抱持面 23:承接槽 3:直向元件 30:下穿孔 31:上穿孔 4:轉接元件 40:第一側面 400:第一長形孔 41:第二平面 42:第三側面 420:第三長形孔 43:轉接槽 44:轉接面 440:第四穿孔 5:鎖固元件 50:第一抵頂面 51:第二立面 52:第三鎖合面 520:第三內螺孔 53:第四立面 6:橫向元件 60:穿孔 61:長槽 62:第一抵設面 63:第二抵設面 A:屋面板 70:第一緊固件 71:第二緊固件 72:第三緊固件
圖1是本發明之分解視圖。 圖2是本發明之組合視圖。 圖3是本發明之組合剖視圖。
1:固定元件
10:第一側翼面
100:第一穿孔
11:第二側翼面
12:第一斜向面
13:第二斜向面
2:承接元件
21:第二側面
211:第二抱持面
221:第三抱持面
3:直向元件
4:轉接元件
40:第一側面
41:第二平面
5:鎖固元件
6:橫向元件
60:穿孔
61:長槽
62:第一抵設面
63:第二抵設面
A:屋面板
71:第二緊固件

Claims (7)

  1. 一種太陽能板支架,至少包含: 一固定元件,係設置第一側翼面、第二側翼面與第一固定面,前述第一側翼面預設第一穿孔,前述第二側翼面預設第二穿孔,前述第一固定面預設第三穿孔; 一承接元件,係被安裝於前述固定元件上方,該承接元件設承接面、第二側面與設第三側面,前述承接面預設第一穿孔,前述第二側面並預設有第二側穿孔,前述第三側面預設有第三側穿孔,前述承接面、第二側面與第三側面共同形成一承接槽; 一直向元件,係預設有下穿孔與上穿孔,前述直向元件係插設入前述承接槽之中; 一轉接元件,設第一側面、設第二平面與設第三側面,前述第一側面預設第一長形孔,前述第二平面係自前述第一側面上方往一側延伸,前述第三側面係自前述第二平面另一側往下延伸,該第三側面預設有第三長形孔,前述第一側面、第二平面與第三側面係形成一轉接槽,藉由該轉接槽以與前述直向元件的上端結合;前述轉接元件設轉接面,該轉接面係自前述第三側面的下方往外延伸; 一鎖固元件,設第一抵頂面,於第一抵頂面下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立面;前述鎖固元件設第三鎖合面,其係自前述第二立面另一側向下延伸而得,該第三鎖合面並形成第三內螺孔;前述鎖固元件設第四立面,其係自前述第三鎖合面另一側向內延伸而得;前述鎖固元件設第五抵頂面,其係自前述第四立面的內側端向下延伸而得; 一橫向元件,係安裝定位於前述轉接面的上方,前述橫向元件設長槽,於該長槽前側設第一抵設面與第二抵設面,以為前述鎖固元件自該橫向元件的任意方向安裝進入該長槽後,即可讓該鎖固元件的第一抵頂面與第五抵頂面分別抵頂於前述橫向元件的第一抵設面與第二抵設面,讓該鎖固元件無法自該長槽任意脫出。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板支架,前述固定元件的第一側翼面的內側形成向內向上的第一斜向面,前述第二側翼面的內側形成向內向上的第二斜向面,於該第一斜向面與第二斜向面之間並形成有第一固定面,該第一固定面並預設有第三穿孔。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板支架,前述承接元件,可藉由第一緊固件(fastener)貫穿該承接面的第一下穿孔,再往下穿過固定元件之第一固定面的第三穿孔後,再與屋面板鎖合成連體,即可將前述承接元件與固定元件結合成連體。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3項所述之太陽能板支架,前述承接元件的第二側面預設有第二側穿孔,為長形孔,並於第二側面兩側設第二抱持面,該第二抱持面的面寬並小於第二側面;前述第三側面預設有第三側穿孔,為長形孔,並於第三側面的兩側設第三抱持面,該第三抱持面的面寬並小於第三側面;藉由第二緊固件(fastener)自第三側面的第三側穿孔往內穿設,穿過直向元件的下穿孔,再穿過第二側面的第二側穿孔,再與螺帽互相鎖合,即可將承接元件與直向元件互相結合成連體。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板支架,前述直向元件,為一種長形桿,該直向元件的長度,取決於太陽能板與屋面板的距離,沒有一定,端視實際需求而定;前述直向元件可為C型、或H型或I型或其他適合的形狀,並由金屬材製成為最佳。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板支架,前述橫向元件,為一種長形桿,該橫向元件的長度,取決於太陽能板與屋面板的距離,沒有一定,端視實際需求而定;前述橫向元件可為C型、或H型或I型或其他適合的形狀,並由金屬材製成為最佳;前述橫向元件可預設有一或以上之數量穿孔。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太陽能板支架,前述直向元件、轉接元件、鎖固元件與橫向元件之結合,係以第三緊固件(fastener)自該轉接元件的第一側面的第一長形孔,再穿過該直向元件的上穿孔,再穿過該轉接元件的第三側面的第三長形孔,再與預設安裝於橫向元件的長槽內的鎖固元件的第三內螺孔互相螺合鎖緊,即快速的將該直向元件、轉接元件、鎖固元件與橫向元件之結合成連體。
TW111118523A 2022-05-18 太陽能板支架 TWI835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8523A TWI835140B (zh) 2022-05-18 太陽能板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8523A TWI835140B (zh) 2022-05-18 太陽能板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7954A true TW202347954A (zh) 2023-12-01
TWI835140B TWI835140B (zh) 2024-03-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6521B2 (en) Solar panel rack
WO2014162834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支持構造、及びその支持構造を用いた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JP5457285B2 (ja) 太陽発電パネルの取付架台
KR101355372B1 (ko) 시스템 비계
JP6064425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設置架台、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の設置方法
RU112917U1 (ru) Узел соединения элементов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ого каркаса
TWI835140B (zh) 太陽能板支架
TW202347954A (zh) 太陽能板支架
TWM631922U (zh) 太陽能板支架
CN214658989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安装用临时固定架
JP2002213077A (ja) コンクリート壁用組み型枠の構築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に使用する鋼製型枠
JP7156885B2 (ja) 腰壁パネルの固定構造
JP5922568B2 (ja) 架台の設置工法
JP5118218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構造
JP2017040065A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取付金具
JP6755102B2 (ja) 外壁パネルの地組架台および外壁面材の施工方法
TWM569526U (zh) 型鋼支撐件
KR102158072B1 (ko) 입체적인 마감재 시공이 가능한 무용접 하지 프레임
JP6242728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架台
TWI592547B (zh) Bamboo-style steel construction method
TWM559551U (zh) 用於太陽能板模組之固定組件
CN210067155U (zh) 一种铝盒幕墙
CN217604403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及太阳能热水器
JP2016098498A (ja) 屋根上取付具
TWM574665U (zh) 太陽能板安裝裝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