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4731A - 用於製造圓形織物之圓形織機 - Google Patents

用於製造圓形織物之圓形織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4731A
TW202344731A TW111147466A TW111147466A TW202344731A TW 202344731 A TW202344731 A TW 202344731A TW 111147466 A TW111147466 A TW 111147466A TW 111147466 A TW111147466 A TW 111147466A TW 202344731 A TW202344731 A TW 2023447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stop
circular loom
guide
spring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7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菲利浦 漢柏格
萊茵霍爾德 漢柏格
Original Assignee
奧地利商史太林格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奧地利商史太林格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奧地利商史太林格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4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473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7/00Circular loo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12Controlling warp tension by means other than let-off mechanisms
    • D03D49/14Compensating for tension differences during shedding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5/00Shuttles
    • D03J5/24Tens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生產一圓形織物(14)之圓形織機(1),其包含:一主軸(2),一筘,其用於引導用於數個緯紗網之一編織梭,用於數個經紗網(5)之一供應支架(3),一引入裝置(7),其用於自該供應支架(3)引入該數個經紗網(5),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其具有用於藉由該引入裝置(7)引入之該數個經紗網(5)之通道(19),一外部止動件(20),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在未負載該等經紗網(5)之一基本狀態中在一外部止動位置中抵靠該外部止動件設置,一內部止動件(21),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在一內部止動位置中抵靠該內部止動件設置,一中間止動件(22),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在一工作位置中抵靠該中間止動件設置,其中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各自具有一彈簧桿(16),該彈簧桿具有一第一彈簧桿部分(17),該通道(19)設置在該第一彈簧桿部分上,其中該第一彈簧桿部分(17)可藉助於彎曲直至該內部止動件(21)上之該內部止動位置而在該工作位置中偏轉,其中該等彈簧桿(16)各自具有一第二彈簧桿部分(18),其在未負載該數個經紗網(5)之該基本狀態中將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加壓至該外部止動位置中。

Description

用於製造圓形織物之圓形織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製造圓形織物之圓形織機,其包含:一主軸,一筘,其用於引導用於數個緯紗網之一編織梭,用於數個經紗網之一供應支架,一引入裝置,其用於自該供應支架引入該數個經紗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其具有用於藉由該引入裝置引入之該數個經紗網之通道,一外部止動件,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在未負載該數個經紗網之一基本狀態中在一外部止動位置中抵靠該外部止動件設置,一內部止動件,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在一內部止動位置中抵靠該內部止動件設置,及一中間止動件,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在一工作位置中抵靠該中間止動件設置,其中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各自具有一彈簧桿,該彈簧桿具有一第一彈簧桿部分,該通道設置在該第一彈簧桿部分上,其中該第一彈簧桿部分可藉助於彎曲直至該內部止動件上之該內部止動位置而在該工作位置中偏轉。
舉例而言,自EP 2 829 645 A1已知此圓形織機。該圓形織機具有圍繞用於進給複數個經紗網之圓形筘配置的經紗網引導元件。開口裝置將經供應經紗網分組為兩個經紗網群組並賦予其相互相反的交替運動,藉此在兩個經紗網群組之間打開且關閉梭口。編織梭在打開的梭口中在循環路徑上移動,且藉此將編織梭及緯紗網自由編織梭固持的緯紗網線軸帶入梭口,藉此形成編織物。編織物藉由編織環抽出。經紗網引導元件經設計為長度補償補償器,其中之各者包含彈簧桿及彈簧桿之上端處的孔眼,以用於經紗網之通過及偏轉。
此等長度補償元件,在下文中亦簡稱為補償器,具有一方面在梭口行程期間補償經紗網之不同長度且因此提供應力補償之任務,梭口行程係在各梭通過之後在上部及下部梭口之間的轉換期間實現的。此外,補償器可執行控制功能。若補償器在經紗網斷裂、經紗在外部止動件上跳動(run-out)及經紗網在內部止動件上過度張緊之狀況下撞擊內部止動件,則圓形織機可停止。因此,可縮減有缺陷的織物生產及廢料。
在先前技術中,補償器具有用於空態的基本設定,亦即不具有經紗網,且因此在圓形織機之中心方向上沒有經紗網張力。補償器鑄入軸承架中。單獨的拉伸彈簧設置在軸承架下方,該等拉伸彈簧在一個端部處連接至補償器,且在另一端部處連接至另一環,亦即所謂的拉伸彈簧環。此實施例在本發明之第3圖中加以說明。藉助於此等單獨的拉伸彈簧,補償器藉由撞擊外環進入外部儲存位置。在編織操作期間,補償器在織機中心方向上藉由經紗網張力克服拉伸彈簧的拉伸彈簧力而移動,直至補償器之下端與另一止動環接觸。在此預應力位置中,補償器開始操作。自此位置,只有補償器之彎曲彈簧力起作用,因為拉伸彈簧的有效長度在工作位置中受到環的限制,且因此已經用完了。自此工作位置,補償器與經紗網進給裝置相互作用。因此,若經紗網的張力增加,則補償器可藉助於彎曲自工作位置開始連續移動至內部止動件。當經紗網張力減小時,補償器在外部止動位置之方向上移動回來,其中拉伸彈簧再次起作用。由於對所有經紗網的進給作用相同,以及編織製程(梭通過、織入)導致的經紗網之張力差異,補償器的位置可能不同。由於經紗網引入以與織物抽出速度相同的經紗網速度運行,因此不可能主動地且以受控方式影響個別的經紗網張力。因此,經常會出現太鬆或太緊的經紗網。在自供應支架至筘的途中,個別經紗網之間的角度、摩擦及張力的差異同樣會增加位置差異,且因此導致經紗網太鬆或太緊。由於補償器與外部止動位置的接觸,鬆散張緊的經紗網會導致織機停機,且亦導致經紗網撕裂、編織缺陷、有缺陷的織物結構,以及廢料及生產故障增加。另一缺點係由拉伸彈簧代表,該等拉伸彈簧會隨著持續的操作時間在卡鉤及補償器上摩擦,且另外,在重新配置機器時可能會因懸掛而過度拉伸。由於拉伸彈簧的可見度及可接近性差,其往往在擦洗後沒有更換,且因此在一些地方不存在。因此,此時受影響的補償器不能再完成在經紗網斷裂、經紗網跳動(run-out)及經紗網過度張緊之狀況下緊急斷開的任務。此會導致堵塞,從而造成大量維修工作、長時間停機、增加廢料,且因此導致織機整體效率低下。若由於補償前紗架上或引入區中之經紗線軸的運行之干擾而導致經紗網張力過大,並且若補償器被經紗網拉動至內部止動位置,則進一步的圓形彎曲限制了移動,產生接觸並停止織機。
相比之下,本發明之目標將緩解或消除先前技術之缺點中之至少一些。
此目標係藉由根據請求項1之圓形織機來實現。在附屬請求項中定義較佳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彈簧桿各自具有第二彈簧桿部分,其在未負載經紗網之基本狀態中將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加壓至外部止動位置中。
第二彈簧桿部分因此被設計成當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處於未負載基本狀態(亦即,不具有由於經紗網引起的拉伸應力)時將第一彈簧桿部分帶入外部止動位置中。相比於先前技術,亦被稱作補償器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之預應力可藉由對彈簧桿自身施加反應力而產生。因此,可有利地省去單獨的拉伸彈簧,其在先前技術中將彈簧桿加壓至外部止動位置中。因此,可避免具有上文所描述的缺點之拉伸彈簧。第二彈簧桿部分以一定方式為可撓的,使得在未負載基本狀態中,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藉由由於第二彈簧桿部分之彎曲而產生的彈性復原力而轉移至外部止動位置中。第一彈簧桿部分亦為可撓的。若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克服第二彈簧桿部分之彈簧力在工作位置中配置在中心止動件上,則第一彈簧桿部分可取決於經紗網之拉伸應力由於第一彈簧桿部分彎曲直至內部止動件上之內部止動位置克服復原力而彈性地偏轉。在此狀況下,彈簧桿鄰接中心止動件。作為用於各別的經紗網穿過之通道,尤其在上端處之第一彈簧桿部分可具有眼孔或錨鏈節(Maillon)。
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諸如「水平」、「垂直」、「向上」、「向下」之位置及方向指示係指圓形織機在垂直於主軸之水平地面上之預期操作狀態。「內部」意謂更接近於主軸,亦即更接近於圓形織機之中心。「外部」意謂更遠離主軸,亦即遠離圓形織機之中心。
在圓形織機之操作期間,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在通道處藉由經紗網拉動在圓形織機之中心方向上移動,直至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鄰接中間止動件。在此預應力狀態中,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處於工作位置中。自此繼續,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之第一彈簧桿部分開始補償由於用於梭通道之梭口改變而發生的經紗網之長度改變。出於此目的提供之第一彈簧桿部分之彈簧區域,自到達工作位置(來自外部止動位置)直至最大至內部止動位置中,設定為以一定方式補償由梭口改變而產生的經紗網之長度改變,使得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在各狀況下位於工作位置中與外部及內部止動位置相距足夠的距離。當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圍繞工作位置振動時,尤其由於經紗之不同併入而引起之編織製程允許不同經紗網密度及經紗網張力在操作時間期間更大程度地鬆弛或拉緊。
較佳地,圓形織機具有一裝置,其用於由於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中之一者在外部止動位置中及/或在內部止動位置中停止而停止圓形織機。運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可以可靠地防止由於經紗網張力過小而無法經由外部止動位置偵測到故障,此係由於尤其不再需要已經磨損之拉伸彈簧且因此亦不再需要拉伸彈簧卡鉤或環。
此外,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以及第二彈簧桿部分之設計相較於先前技術允許更緊湊構造。由於去除拉伸彈簧,有可能在補償之前省去用於先前技術中之經紗網溢流桿。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因此,不在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正前方設置經紗網溢流桿。較佳地,圓形織機包含彎曲眼孔。相較於先前技術,此彎曲眼孔可向上移動。彎曲眼孔較佳地位於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之下端上方的高度處,尤其當梭口完全地開放時鄰近下部梭口。在先前技術中。此將為不可能的,此係因為經紗網可與拉伸彈簧碰撞。以上實施例之另一優點在於個別經紗網之進入角之均勻性,此係因為該等經紗網遍及360°分佈。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彈簧桿部分具有相同的橫截面,較佳地圓狀,尤其圓形。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彈簧桿部分分別經設計為彈簧桿之第一及第二區段。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彈簧桿部分較佳地形成為一體。舉例而言,第一及第二彈簧桿部分可由圓線之區段形成。尤其在第一彈簧桿部分之上端處的通道同樣可由一體式彈簧桿(尤其圓線)之區段形成。
取決於該設計,細長彈簧桿可各自具有100公釐至500公釐(mm)之長度。在作為圓線之一實施例中,該彈簧桿可具有例如1 mm至3 mm之直徑,尤其實質上為2 mm。
可提供彈簧桿之各種實施例以用於對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施加預應力使其至外部止動位置中。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用於形成第一及第二彈簧桿部分之彈簧桿各自相對於外部止動位置彎曲大於90°至少一次,尤其彎曲大於135°至少一次。因此,在此實施例中,設置至少一個彎曲點。
在第一變型中,彈簧桿相對於外部止動位置精確地彎曲一次大於135°,以便形成第一及第二彈簧桿部分。在此變型中,彈簧桿較佳地大致上彎曲成U形。此實施例出於製造原因係有利的,此係因為單個彎曲點係必需的,但同時,節省空間的配置已經為可能的。
在第二變型中,用於形成第一及第二彈簧桿部分之彈簧桿各自相對於外部止動位置彎曲大於135°至少兩次,尤其彎曲大於135°至少三次。在此變型中,該等彈簧桿較佳地大致上為W形。此實施例尤其係節省空間的。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彈簧桿部分相對於外部止動位置配置成與第一彈簧桿部分成小於30°之角度。在此變型中,該等彈簧桿較佳地大致上為I形。
為了施加彈簧力,有利的為,第二彈簧桿部分,尤其在其自由端處,在各狀況下在預應力下抵靠著止動元件(在編織操作期間為固定的)、尤其抵靠著止動環置放。
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較佳地圍繞筘配置成環形配置。經紗網可藉由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經引導通過筘之開口。按照先前技術中之慣例,用於打開或關閉梭口之梭口形成裝置可圍繞筘設置、分佈在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與筘之間。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對於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在預期位置中圍繞圓形織機之主軸的簡單組配及配置,彈簧桿固持在軸承架上,該等軸承架各自安裝在軸承元件(在編織製程期間為固定的)、尤其軸承套圈上。
為了實現後續交換,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彈簧桿較佳地經由插塞連接件可拆卸地配置在軸承架上。自環境友好的角度,此實施例亦係有利的。
較佳地,彈簧桿係由金屬製成,及/或軸承架係由塑膠製成。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軸承架配置在彈簧桿之相對端部之間。彈簧桿可各自具有固持部分,尤其彈簧桿之固持區段,其在第一彈簧桿部分與第二彈簧桿部分之間延伸。固持部分,尤其固持區段,經固持在軸承架上。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軸承架經設計為樞轉軸承架,其在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之過渡期間在工作位置與外部止動位置之間較佳地圍繞水平樞軸樞轉。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為了精確地固定工作位置,樞轉軸承架各自具有止動表面,其在工作位置中鄰接中心止動件。樞轉軸承架之止動表面可彎曲,尤其對應於中心止動件之外部輪廓。在工作位置中,第一彈簧桿部分可藉由在內部止動位置之方向上的彈性彎曲而偏轉,以便允許梭口改變期間之經紗網的動態長度補償。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彈簧桿各自固持在樞轉軸承架之固持凹槽中。因此,一方面,實現彈簧桿緊固地安裝在樞轉軸承架上。此外,有利的為,增加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之軸承寬度。較佳地,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之軸承寬度,包括所要餘量,對應於軸承套圈之周長減去織機上之任何緊固點,除以織機中之經紗網之最大數目。因此,可省去用於先前技術中在個別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之間的分離器。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彈簧桿以一定方式配置在樞轉軸承架上,使得第一彈簧桿部分之有效長度(亦即,可用於偏轉之各第一彈簧桿部分之區段)自工作位置至內部止動位置減小。此較佳地藉由以下方式來實現:樞轉軸承架上之彈簧桿之支撐件的長度自工作位置至內部止動位置增加。因此,由於第一彈簧桿部分之較短彈簧長度而產生的漸進式彈簧張力可在較強的經紗網張力之狀況下實現。
在第一變型中,用於彈簧桿之支撐件具有至少一個邊緣,第一彈簧桿部分之有效長度在到達工作位置與到達內部止動位置之間在該至少一個邊緣處縮短。在此變型中,第一彈簧桿部分之有效的彈簧長度逐步地縮短。
在第二變型中,用於彈簧桿之支撐件具有彎曲支撐表面,其使第一彈簧桿部分之有效長度朝向內部止動位置連續地縮短。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樞轉軸承架各自具有卡鉤,較佳地係朝下,其限制樞轉軸承架向外(亦即遠離圓形織機之中心)的樞轉。
在另一實施例中,軸承架經配置在第二彈簧桿部分之與用於經紗網之通道相對的端部處。在此實施例中,外部止動件、內部止動件及中間止動件可配置於彈簧桿之一個端部處之通道與彈簧桿之另一端部處之軸承架之間。
發明將在下文中參考較佳實施例來解釋,該等實施例在以下圖式中說明。
在第1圖及第2圖中顯示圓形織機1,其係用於使用網、線、單絲及複絲作為經紗網及緯紗網。圓形織機1具有在下文中被稱作筘之圓形筘(為清楚起見圖中未示),其圍繞實質上垂直的主軸2環狀地配置,機器軸沿著該主軸延伸。沿著用於遞送緯紗網之筘引導具有緯紗網線軸之梭(圖中未示)。圓形織機1亦具有供應支架3,亦即所謂的紗架,具有經紗網5之經紗網線軸4在水平列中垂直地配置成一個在另一個上方。在圓形織機1之相對於主軸2成鏡像的相對側上,設置另一供應支架(圖中未示),其可相同地形成。經紗網係經由紗架孔眼6自經紗網線軸4以角度6A進給至具有偏轉輥8及引入輥9之引入裝置7。引入輥9係由馬達驅動以便影響經紗網5之前進。
如亦可自第1圖及第2圖看出,在引入裝置7之後,經紗網5經由其他偏轉輥10、11及彎曲眼孔12經進給至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之配置,亦即所謂的補償器,其在下文進一步詳細描述且圍繞主軸2在筘外部配置。經紗網張力之動態波動係藉助於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來補償。梭口形成裝置(此處未展示)圍繞筘被配置,且分佈在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與筘之間,藉助於該等梭口形成裝置,產生兩個(以圖解方式展示)經紗網片,且該等梭口形成裝置實行相互相反的向上及向下交替的移動,因此,梭口打開且閉合。在打開狀態中,梭口形成由兩個經紗網片界定之空間,吹射機與緯紗網線軸一起移動通過該空間,且在該製程中,遞送緯紗網(不可見)以便產生圓形織物14。
如可自第3圖看出,先前技術中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各自藉助於拉伸彈簧15被施加預應力。
相比之下,第4圖示意性地展示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作為具有第一彈簧桿部分17及第二彈簧桿部分18之彈簧桿16的實施例。在上部自由端處,第一彈簧桿部分17具有通道19,尤其孔眼或眼孔或錨鏈節(Maillon),經紗網5經引導通過該通道。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與外部止動件20、內部止動件21及中間止動件22(僅在第4圖中示意性地展示)協作。在第4圖中標示為「A」之外部止動位置中,第一彈簧桿部分17鄰接外部止動件20。在第4圖中標示為「C」之內部止動位置中,第一彈簧桿部分17鄰接內部止動件21。在第4圖中標示為「B」之工作位置中,彈簧桿17鄰接中間止動件22。在鄰接中間止動件之工作位置中,彈簧桿16可藉由第一彈簧桿部分17之彈性偏轉進一步移動至內部止動位置中,其中彈簧桿16亦鄰接內部止動件21。
在先前技術中,參見第3圖,拉伸彈簧15係用於使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進入外部止動件20上之外部止動位置中。相比之下,在第4圖之實施例中,第二彈簧桿部分18被設計成將彈簧桿16按壓至外部止動位置中。因此,可避免例如拉伸彈簧15上之卡鉤裂開而造成的故障。此外,可省去溢流桿23(參見圖3)。
在第1圖及第4圖之實施例中,彈簧桿16相對於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之外部止動位置精確地彎曲一次大於135°,以用於形成第一彈簧桿部分17及第二彈簧桿部分18。第二彈簧桿部分18在彈簧桿16之與通道19相對的端部處經彈性地施加應力,且施加於止動元件24(其在編織操作期間係固定的),尤其施加於圍繞主軸2環狀地延伸之止動環(在第6圖至第13圖中,止動元件24係由表示預應力之「V」表示)。此外,彈簧桿16固持在軸承架25(僅在第1圖及第4圖中示意性地展示)上,該軸承架25係安裝在軸承元件26(在編織操作期間為固定的)上,尤其安裝在圍繞主軸2環狀地延伸之軸承套圈上。
第5圖展示工作位置中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之另一實施例,其中該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鄰接中間止動件22,第一彈簧桿部分17之三個不同彎曲狀態係在經紗網之拉伸應力之動態長度補償期間來描繪。在第5圖之實施例中,彈簧桿16在第一彎曲點27、第二彎曲點28及第三彎曲點29處彎曲。彈簧桿16此處經由插入式連接件可拆卸地固持在軸承架25上,該軸承架25在經展示實施例中經設計為彈簧桿16之相對端部之間的樞轉軸承架。樞轉軸承架具有樞軸31,樞轉軸承架可相對於軸承元件26圍繞該樞軸31樞轉。樞轉軸承架具有止動表面34,其在到達工作位置時自外部止動位置鄰接中間止動件22,以便在彈簧桿16移動直至彈簧桿16之內部止動位置期間阻止樞轉軸承架向內進一步樞轉。彈簧桿16係固持在樞轉軸承架之端側固持凹槽32中。在第一彈簧桿部分17之一側上,固持凹槽32合併至支撐件33(此處為支撐凹槽)中,第一彈簧桿部分17在已經到達工作位置之後朝向內部止動位置偏轉時抵靠該支撐件33擱置。因此,第一彈簧桿部分17之有效長度可朝向內部止動位置減小以便達成漸進式彈簧特性。此外,樞轉軸承架包含朝下之卡鉤34。若在部分組裝之狀況下,缺少個別彈簧桿16,則樞轉軸承架可在操作期間向外且接著向下傾斜,因此,將不再出現分離;或樞轉軸承架可掉出,因此將產生間隙。限制向外樞轉之卡鉤34避免了此等故障。
第6圖至第9圖顯示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之不同實施例,其在未負載經紗網(5)之基本狀態中設置在外部止動位置中。第10圖至第13圖顯示用於鄰接中間止動件22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之工作位置的對應視圖。
第6圖及第10圖展示一實施例,其中第一彈簧桿部分17及第二彈簧桿部分18在基本狀態中(參見第6圖)配置成大致上I形,亦即大致上配置成線。藉助於止動元件24對第二彈簧桿部分18之自由端施加預應力。
第7圖及第11圖顯示第1圖及第4圖之實施例,故可參考以上解釋。
第8圖及第12圖以簡化表示來顯示第5圖之實施例,故可參考以上解釋。
第9圖及第13圖顯示一實施例,其中在彈簧桿16之與通道19相對之端部處設置軸承架25。
1:圓形織機 2:主軸 3:供應支架 4:經紗網線軸 5:經紗網 6:紗架眼孔 6A:角度 7:引入裝置 8:偏轉輥 9:引入輥 10,11:額外偏轉輥 12:彎曲眼孔 13: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補償器」) 14:圓形織物 15:拉伸彈簧 16:彈簧桿 17:第一彈簧桿部分 18:第二彈簧桿部分 19:通道 20:外部止動件 21:內部止動件 22:中間止動件 23:溢流桿 24:止動元件 25:軸承保持器 26:軸承元件 27:第一彎曲點 28:第二彎曲點 29:第三彎曲點 31:樞軸 32:保持凹槽 33:支撐件 34:止動表面 A:外部止動位置 B:工作位置 C:內部止動位置 V:預應力
[第1圖] 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圓形織機之示意性側視圖,其中用於經紗網之引導及長度補償的補償裝置具有個別彈簧桿,該等彈簧桿具有第一彈簧桿部分及第二彈簧桿部分。 [第2圖] 示意性地展示第1圖之圓形織機之平面視圖。 [第3圖] 示意性地展示根據先前技術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 [第4圖] 示意性地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之實施例。 [第5圖] 展示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之另一實施例。 [第6~9圖] 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在未負載經紗網之基本狀態中的各種實施例。 [第10~13圖]  展示在工作位置中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之對應於第6至9圖的視圖。
1:圓形織機
2:主軸
3:供應支架
4:經紗網線軸
5:經紗網
6:紗架眼孔
6A:角度
7:引入裝置
8:偏轉輥
9:引入輥
10,11:額外偏轉輥
12:彎曲眼孔
13: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補償器」)
14:圓形織物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生產一圓形織物(14)之圓形織機(1),其包含: 一主軸(2), 一筘,其用於引導用於數個緯紗網之一編織梭, 用於數個經紗網(5)之一供應支架(3), 一引入裝置(7),其用於自該供應支架(3)引入該數個經紗網(5), 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其具有用於藉由該引入裝置(7)引入之該數個經紗網(5)之通道(19), 一外部止動件(20),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在未負載該數個經紗網(5)之一基本狀態中在一外部止動位置中抵靠該外部止動件設置, 一內部止動件(21),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在一內部止動位置中抵靠該內部止動件設置,及 一中間止動件(22),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在一工作位置中抵靠該中間止動件設置, 其中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各自具有一彈簧桿(16),該彈簧桿具有一第一彈簧桿部分(17),該通道(19)設置在該第一彈簧桿部分上, 其中該第一彈簧桿部分(17)可藉助於彎曲直至該內部止動件(21)上之該內部止動位置而在該工作位置中偏轉, 該圓形織機之特徵在於: 該等彈簧桿(16)各自具有一第二彈簧桿部分(18),其在未負載該數個經紗網(5)之該基本狀態中將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加壓至該外部止動位置中。
  2. 如請求項1之圓形織機(1),其中,用於形成該第一彈簧桿部分(17)及第二彈簧桿部分(18)之該等彈簧桿(16)各自相對於該外部止動位置彎曲大於90°至少一次,尤其彎曲大於135°至少一次。
  3. 如請求項2之圓形織機(1),其中,該等彈簧桿(16)相對於該外部止動位置彎曲大於135°以便形成該第一彈簧桿部分(17)及該第二彈簧桿部分(18)。
  4. 如請求項2之圓形織機(1),其中,用於形成該第一彈簧桿部分(17)及第二彈簧桿部分(18)之該等彈簧桿(16)各自相對於該外部止動位置彎曲大於135°至少兩次,尤其彎曲大於135°至少三次。
  5. 如請求項1之圓形織機(1),其中,該等第二彈簧桿部分(18)經配置成相對於該外部止動位置與該等第一彈簧桿部分(17)成小於30°之一角度。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圓形織機(1),其中,等第二彈簧桿部分(18)尤其在其自由端處各自在預應力下抵靠一止動元件(24)、尤其抵靠一止動環置放。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圓形織機(1),其中,該等彈簧桿(16)固持在軸承架(25)上,該等軸承架各自安裝在一軸承元件(26),尤其一軸承套圈上。
  8. 如請求項7之圓形織機(1),其中,該等彈簧桿(16),較佳地經由插塞連接件,可拆卸地配置在該等軸承架(26)上。
  9. 如請求項7或8之圓形織機(1),其中,該等軸承架(26)經配置在該等彈簧桿(16)之相對端部之間。
  10. 如請求項7至9中任一項之圓形織機(1),其中,該等軸承架(26)經設計為樞轉軸承架,其在該數個引導及長度補償元件(13)之過渡期間在該工作位置與該外部止動位置之間樞轉。
  11. 如請求項10之圓形織機(1),其中,該等樞轉軸承架各自具有一止動表面(34),其在該工作位置中鄰接該中間止動件(22)。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圓形織機(1),其中,該等彈簧桿(16)各自固持在該樞轉軸承架之一保持凹槽(32)中。
  13. 如請求項10至12中任一項之圓形織機(1),其特徵在於,該等彈簧桿(16)以一定方式被配置在該等樞轉軸承架上,使得該等第一彈簧桿部分(16)之一有效長度自該工作位置朝向該內部止動位置減小。
  14. 如請求項10至13中任一項之圓形織機(1),其特徵在於,該等樞轉軸承架各自具有較佳地朝下之一卡鉤(34),其限制該樞轉軸承架之向外樞轉。
  15. 如請求項7、8、10至14中任一項之圓形織機(1),其特徵在於,該等軸承架(26)經配置在該等第二彈簧桿部分(18)之與該通道(19)相對的端部上。
TW111147466A 2021-12-22 2022-12-09 用於製造圓形織物之圓形織機 TW2023447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A51031/2021 2021-12-22
ATA51031/2021A AT524953B1 (de) 2021-12-22 2021-12-22 Rundwebmasch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4731A true TW202344731A (zh) 2023-11-16

Family

ID=83995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7466A TW202344731A (zh) 2021-12-22 2022-12-09 用於製造圓形織物之圓形織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AT (1) AT524953B1 (zh)
TW (1) TW202344731A (zh)
WO (1) WO20231150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60758A5 (de) * 1983-03-16 1987-06-15 Huemer Franz Xaver Einrichtung zur regulierung der spannung und zur ueberwachung der kettfaeden an einer rundwebmaschine.
AT385784B (de) * 1986-07-14 1988-05-10 Chemiefaser Lenzing Ag Rundwebmaschine
DE4400005C1 (de) * 1994-01-03 1995-06-01 Kaendler Maschinenbau Gmbh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der Kettfäden vor dem Webfach einer Rundwebmaschine
AT507558B1 (de) * 2009-01-22 2010-06-15 Starlinger & Co Gmbh Vorrichtung zum regeln der schussbändchenspannung an einem webschützen, damit ausgestattete webschützen und rundwebmaschine
EP2829645B1 (de) 2013-07-24 2018-09-05 Starlinger & Co Gesellschaft m.b.H. Rundwebmaschine
CN205803715U (zh) * 2016-07-21 2016-12-14 浙江三龙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新型经丝装置塑料圆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15091A1 (de) 2023-06-29
AT524953A4 (de) 2022-11-15
AT524953B1 (de)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07324B2 (en) Jacquard device to selectively shift thread guides in a textile machine
US8333222B2 (en) Loom for producing a woven article with a profiled cross section, in particular a rope
KR102096950B1 (ko) 토목섬유 원사 공급장치
US20060131459A1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feeding a yarn to a textile machine with automatic replacement of the yarn if interrupted or when its bobbin becomes empty
CN105970447A (zh) 一种剑杆织机边布导纱装置
JP2014524993A (ja) 糸の張り過ぎを監視する方法と監視機器を備えた織機
TW202344731A (zh) 用於製造圓形織物之圓形織機
CN112458619B (zh)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US4579149A (en) Circular loom
CN110997997B (zh) 圆织机
US2143485A (en) Yarn tensioning for knitting machines
EP2286010B1 (en) Device for the tensioning of a leno thread for a doup heddle device for a weaving machine
KR101620346B1 (ko) 테이프사의 제직 준비 장치
EP2058422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weaving pile fabrics with improved yarn feed
CN109853110B (zh) 一种生产高速带的织带机
CN102817163A (zh) 一种小样织机张力控制、补偿机构
KR102006805B1 (ko) 경편기
CN214612975U (zh)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CN117364339B (zh) 编网装置及位置调整器
KR102600848B1 (ko) 신축위사가 적용된 세폭직물의 제직장치 및 방법
CN215163539U (zh) 一种纱线张力调节机构及经编机的地梳纱线控制装置
CN214736433U (zh) 一种织机停经架托臂
KR101131212B1 (ko) 직기의 경사 가이드 플레이트
US2991810A (en) Heddle and harness
US1253992A (en) L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