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4526A - 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成形體、光學零件以及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成形體、光學零件以及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4526A
TW202344526A TW112111453A TW112111453A TW202344526A TW 202344526 A TW202344526 A TW 202344526A TW 112111453 A TW112111453 A TW 112111453A TW 112111453 A TW112111453 A TW 112111453A TW 202344526 A TW202344526 A TW 2023445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clic olefin
resin composition
based resin
ring
carbon atom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1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谷誠
藤村太
奥野孝行
添田泰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4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452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3Phenols; Phen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4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1]一種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所述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所述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氧(O 2)的質量(w 2)相對於所述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整體的質量(w 1)之比(w 2/w 1)為100 ppm以下;[2]一種成形體,包含如所述[1]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3]一種光學零件,包含如所述[2]所述的成形體;及[4]一種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包括步驟(1),所述步驟(1)中,針對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在惰性環境或減壓下,當將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玻璃轉移溫度設為Tg時,在(Tg-50℃)以上且(Tg-1℃)以下的溫度下進行熱處理。

Description

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成形體、光學零件以及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成形體、光學零件以及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聚烯烴系樹脂中,作為透明性特別優異的樹脂,有環狀烯烴系樹脂。環狀烯烴系樹脂的吸水性、透濕性低,並且由於不具有極性基,因此難以吸附具有極性基的藥品。揭示了利用此種性質,將環狀烯烴系樹脂例如用於食品或醫藥品的透明容器;眼鏡透鏡或拾取透鏡、fθ透鏡、智能手機照相機透鏡等光學透鏡;磁光碟(magneto-optical disk,MO)、數位影音光碟(Digital Video Disc,DVD)、光碟(compact disc,CD)等光學記錄介質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這種用途的成形體藉由射出成形機等成形機而成形,在成形時產生大量的澆口(sprue)或澆道(runner)等加工廢材。現狀是該些加工廢材大多被焚燒處理,但在如環狀烯烴系樹脂般的塑膠的焚燒處理中,由於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就地球環境保護的觀點而言成為問題。 近年來,廣泛使用回收包含熱塑性樹脂的成形體的廢材並根據需要進行粉碎、顆粒化而獲得的再生塑膠(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19993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0-16962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若再利用包含環狀烯烴系樹脂的成形體的廢材,則所獲得的成形體或光學零件的透明性等品質會降低,有時無法用於本來的用途。
本發明是鑒於所述情況而成者,提供一種能夠獲得透明性的降低得到抑制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及透明性的降低得到抑制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為解決所述課題而反覆進行了努力研究。其結果發現,藉由使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氧(O 2)的含量為特定範圍,可抑制使用了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透明性的降低,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根據本發明,提供以下所示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成形體、光學零件以及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1] 一種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所述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 所述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氧(O 2)的質量(w 2)相對於所述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整體的質量(w 1)之比(w 2/w 1)為100 ppm以下。 [2] 如所述[1]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所述w 2/w 1為1 ppm以上。 [3] 如所述[1]或[2]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 所述環狀烯烴系樹脂(A)包含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 所述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具有: 下述式(I)所表示的至少一種源自烯烴的重複單元(a);以及 選自由下述式(I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A)、下述式(II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B)及下述式(IV)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C)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源自環狀烯烴單體的重複單元(b)。 [化1] (所述式(I)中,R 300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29的直鏈狀或分支狀的烴基) [化2] (所述式(II)中,u為0或1,v為0或正整數,w為0或1,R 61~R 78以及R a1及R b1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且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烷基、碳原子數1~20的鹵化烷基、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或碳原子數6~20的芳香族烴基,R 75~R 78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 [化3] (所述式(III)中,x及d為0或1以上的整數,y及z為0、1或2,R 81~R 99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且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為碳原子數1~20的烷基或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的脂肪族烴基、碳原子數6~20的芳香族烴基或烷氧基,R 89及R 90所鍵結的碳原子與R 93所鍵結的碳原子或R 91所鍵結的碳原子可直接或經由碳原子數1~3的伸烷基鍵結,另外,當y=z=0時,R 95與R 92或R 95與R 9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的芳香族環) [化4] (所述式(IV)中,R 100及R 101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5的烴基,f為1≦f≦18的整數) [4] 如所述[1]或[2]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 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包含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所述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具有下述式(I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A)、及由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衍生的構成單元(C), 所述重複單元(AA)不含有芳香環, 所述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包含選自由下述式(C-1)所示的化合物、下述式(C-2)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C-3)所示的化合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化5] (所述式(II)中,u為0或1,v為0或正整數,w為0或1,R 61~R 78以及R a1及R b1可彼此相同亦可不同,且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烷基、碳原子數1~20的鹵化烷基或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R 75~R 78可彼此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 [化6] (所述式(C-1)中,n及q分別獨立地為0、1或2,R 1~R 17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R 10~R 17中的一個為鍵結鍵,另外,當q=0時,R 10與R 11、R 11與R 12、R 12與R 13、R 13與R 14、R 14與R 15、R 15與R 10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1或2時,R 10與R 11、R 11與R 17、R 17與R 17、R 17與R 12、R 12與R 13、R 13與R 14、R 14與R 15、R 15與R 16、R 16與R 16、R 16與R 10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化7] (所述式(C-2)中,n及m分別獨立地為0、1或2,q為1、2或3,R 18~R 31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另外,當q=1時,R 28與R 29、R 29與R 30、R 30與R 31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2或3時,R 28與R 28、R 28與R 29、R 29與R 30、R 30與R 31、R 31與R 31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且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化8] (所述式(C-3)中,q為1、2或3,R 32~R 39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另外,當q=1時,R 36與R 37、R 37與R 38、R 38與R 3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2或3時,R 36與R 36、R 36與R 37、R 37與R 38、R 38與R 39、R 39與R 3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且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5] 如所述[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更包含潤滑劑(C)。 [6] 如所述[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為顆粒狀。 [7] 一種成形體,包含如所述[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8] 一種光學零件,包含所述[7]所述的成形體。 [9] 一種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包括步驟(1),所述步驟(1)中,針對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在惰性環境或減壓下,當將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玻璃轉移溫度設為Tg時,在(Tg-50℃)以上且(Tg-1℃)以下的溫度下進行熱處理。 [10] 如所述[9]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驟(1)中的熱處理時間為4小時以上且240小時以下。 [11] 如所述[9]或[10]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更包括利用擠出機將在所述步驟(1)中進行了熱處理的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混煉而製成顆粒狀的步驟(2)。 [12] 如所述[11]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2)中,利用擠出機進行混煉時的螺桿轉速為20 rpm以上且420 rpm以下。 [13] 如所述[11]或[12]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1)之後或在所述步驟(2)中,相對於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以0.01質量份以上且2.0質量份以下的量添加至少一種酚系抗氧化劑(B)。 [14] 如所述[1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2)中,當將利用擠出機進行混煉時的螺桿轉速設為N[rpm],將所述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速率設為Q[kg/hr]時,混煉處理時的Q/N為0.10以上。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獲得透明性的降低得到抑制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及透明性的降低得到抑制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
以下,基於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再者,在本實施方式中,若無特別說明,則表示數值範圍的「A~B」表示A以上且B以下。
[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是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氧(O 2)的質量(w 2)相對於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整體的質量(w 1)之比(w 2/w 1)為100 ppm以下。 本說明書中,將從使用過的成形體或製品、廢材中按照公知的方法回收的環狀烯烴系樹脂(A)稱為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將進行了再生處理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稱為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另外,本說明書中,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氧(O 2)的量是指將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在250℃下處理1小時時產生的氧(O 2)氣體的量。
根據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可獲得透明性的降低得到抑制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
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根據需要,亦可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以外的成分。本說明書中,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僅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情況亦稱為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另外,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亦可包含未使用的環狀烯烴系樹脂(A)。
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氧(O 2)的質量(w 2)相對於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整體的質量(w 1)之比(w 2/w 1)為100 ppm以下,但就進一步提高所獲得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透明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80 ppm以下,更佳為50 ppm以下,進而佳為30 ppm以下,進而佳為25 ppm以下。 另外,所述w 2/w 1的下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1 ppm以上,亦可為3 ppm以上,亦可為5 ppm以上,亦可為10 ppm以上。
(環狀烯烴系樹脂(A)) 本說明書中,將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及未使用的環狀烯烴系樹脂(A)統稱為「環狀烯烴系樹脂(A)」。 本發明的環狀烯烴系樹脂(A)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組合來使用。 作為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可使用後述的光學零件等的射出成形體、將射出成形體成形時產生的澆口或澆道、擠出成形後在成形體產生的廢材、將擠出成形體切成所需形狀後產生的廢材等。 該些成形體或澆口、澆道、廢材等可直接使用,亦可粉碎成適當的大小而使用。在進行粉碎時,粉碎後的直徑較佳為20 mm以下,更佳為15 mm以下,進而佳為10 mm以下。若粉碎後的直徑處於所述範圍,則容易熔融混煉,就所述方面而言較佳。再者,粉碎中可使用破碎機(crusher)等。
就在良好地保持所獲得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透明性與折射率的性能平衡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耐熱性的觀點、以及進一步提高成形性的觀點而言,環狀烯烴系樹脂(A)較佳為包含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所述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具有下述式(I)所表示的至少一種源自烯烴的重複單元(a);以及選自由下述式(I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A)、下述式(II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B)及下述式(IV)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C)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源自環狀烯烴單體的重複單元(b)。
[化9] 所述式(I)中,R 300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29的直鏈狀或分支狀的烴基。
[化10] 所述式(II)中,u為0或1,v為0或正整數,較佳為0以上且2以下的整數,更佳為0或1,w為0或1,R 61~R 78以及R a1及R b1可彼此相同亦可不同,且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烷基、碳原子數1~20的鹵化烷基、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或碳原子數6~20的芳香族烴基,R 75~R 78可彼此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
[化11] 所述式(III)中,x及d為0或1以上的整數,較佳為0以上且2以下的整數,更佳為0或1,y及z為0、1或2,R 81~R 99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且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為碳原子數1~20的烷基或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的脂肪族烴基、碳原子數6~20的芳香族烴基或烷氧基,R 89及R 90所鍵結的碳原子與R 93所鍵結的碳原子或R 91所鍵結的碳原子可直接或經由碳原子數1~3的伸烷基鍵結,另外,當y=z=0時,R 95與R 92或R 95與R 9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的芳香族環。
[化12] 所述式(IV)中,R 100及R 101可彼此相同亦可不同,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5的烴基,f為1≦f≦18的整數。
作為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的共聚原料之一的烯烴單體是進行加成共聚而形成所述式(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者。具體而言,可使用與所述式(I)對應的下述式(Ia)所表示的烯烴單體。
[化13]
所述式(Ia)中,R 300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29的直鏈狀或分支狀的烴基。作為所述式(Ia)所表示的烯烴單體,例如可列舉: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戊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1-十四烯、1-十六烯、1-十八烯、1-二十烯等。就獲得具有更優異的耐熱性、機械特性及光學特性的成形體的觀點而言,該些中,較佳為選自由乙烯及丙烯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更佳為乙烯。所述式(Ia)所表示的烯烴單體亦可使用兩種以上。 當將構成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的重複單元的整體設為100莫耳%時,源自烯烴的重複單元(a)的比例較佳為5莫耳%以上且95莫耳%以下,更佳為20莫耳%以上且90莫耳%以下,進而佳為40莫耳%以上且85莫耳%以下,進而佳為50莫耳%以上且80莫耳%以下。 再者,源自烯烴的重複單元(a)的比例可藉由 13C-核磁共振( 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進行測定。
作為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的共聚原料之一的環狀烯烴單體是進行加成共聚而形成所述式(II)、所述式(III)或所述式(IV)所表示的源自環狀烯烴單體的重複單元(b)者。具體而言,可使用與所述式(II)、所述式(III)、及所述式(IV)分別對應的式(IIa)、式(IIIa)、及式(IVa)所表示的環狀烯烴單體。
[化14] 所述式(IIa)中,u為0或1,v為0或正整數,較佳為0以上且2以下的整數,更佳為0或1,w為0或1,R 61~R 78以及R a1及R b1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且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烷基、碳原子數1~20的鹵化烷基、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或碳原子數6~20的芳香族烴基,R 75~R 78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
[化15] 所述式(IIIa)中,x及d為0或1以上的整數,較佳為0以上且2以下的整數,更佳為0或1,y及z為0、1或2,R 81~R 99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且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為碳原子數1~20的烷基或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的脂肪族烴基、碳原子數6~20的芳香族烴基或烷氧基,R 89及R 90所鍵結的碳原子與R 93所鍵結的碳原子或R 91所鍵結的碳原子可直接或經由碳原子數1~3的伸烷基鍵結,另外當y=z=0時,R 95與R 92或R 95與R 9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的芳香族環。
[化16] 所述式(IVa)中,R 100及R 101可彼此相同亦可不同,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5的烴基,f為1≦f≦18的整數。
藉由使用如上所述的式(Ia)所表示的烯烴單體、式(IIa)、式(IIIa)、或式(IVa)所表示的環狀烯烴單體作為共聚成分,環狀烯烴系樹脂(A)在溶媒中的溶解性進一步提高,因此成形性變得良好,產品的良率提高。
關於式(IIa)、式(IIIa)或式(IVa)所表示的環狀烯烴單體的具體例,可使用國際公開第2006/118261號的段落0037~段落0063中記載的化合物。
具體而言,可列舉:雙環-2-庚烯衍生物(雙環庚-2-烯衍生物)、三環-3-癸烯衍生物、三環-3-十一烯衍生物、四環-3-十二烯衍生物、五環-4-十五烯衍生物、五環十五碳二烯衍生物、五環-3-十五烯衍生物、五環-4-十六烯衍生物、五環-3-十六烯衍生物、六環-4-十七烯衍生物、七環-5-二十烯衍生物、七環-4-二十烯衍生物、七環-5-二十一烯衍生物、八環-5-二十二烯衍生物、九環-5-二十五烯衍生物、九環-6-二十六烯衍生物、環戊二烯-乙烯合萘加成物、1,4-甲橋-1,4,4a,9a-四氫芴衍生物、1,4-甲橋-1,4,4a,5,10,10a-六氫蒽衍生物、碳數3~20的伸環烷基衍生物等。
式(IIa)、式(IIIa)、或式(IVa)所表示的環狀烯烴單體中,較佳為式(IIa)所表示的環狀烯烴。 另外,較佳為使用式(IIa)所表示的環狀烯烴、及式(IIIa)、或式(IVa)所表示的環狀烯烴中的任一種。
作為所述式(IIa)所表示的環狀烯烴單體,較佳為使用選自由雙環[2.2.1]-2-庚烯(本說明書中亦稱為「降冰片烯」)及四環[4.4.0.1 2,5.1 7,10]-3-十二烯(本說明書中亦稱為「四環十二烯」)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更佳為使用四環[4.4.0.1 2,5.1 7,10]-3-十二烯。該些環狀烯烴具有剛性的環結構,因此具有容易保持共聚物及成形體的彈性模數的優點。
當將構成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的重複單元的整體設為100莫耳%時,源自環狀烯烴單體的重複單元(b)的比例較佳為5莫耳%以上且95莫耳%以下,更佳為10莫耳%以上且80莫耳%以下,進而佳為15莫耳%以上且60莫耳%以下,進而佳為20莫耳%以上且50莫耳%以下。
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的共聚類型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無規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等。就可進一步提高透明性、折射率及雙折射率等光學物性、而可獲得更高精度的光學零件的觀點而言,作為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較佳為使用無規共聚物。
作為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較佳為選自由乙烯與四環[4.4.0.1 2,5.1 7,10]-3-十二烯的無規共聚物、乙烯與雙環[2.2.1]-2-庚烯的無規共聚物及乙烯與四環[4.4.0.1 2,5.1 7,10]-3-十二烯與苯並降冰片二烯的無規共聚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更佳為選自由乙烯與四環[4.4.0.1 2,5.1 7,10]-3-十二烯的無規共聚物及乙烯、四環[4.4.0.1 2,5.1 7,10]-3-十二烯與苯並降冰片二烯的無規共聚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進而佳為乙烯與四環[4.4.0.1 2,5.1 7,10]-3-十二烯的無規共聚物。
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組合來使用。
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例如可藉由依照日本專利特開昭60-16870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1208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11591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1159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27130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2722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2-25240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2-252407號公報等的方法,適當選擇條件來製造。
就良好地保持所獲得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透明性及折射率的性能平衡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耐熱性的觀點、以及進一步提高成形性的觀點而言,環狀烯烴系樹脂(A)較佳為包含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所述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具有下述式(I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A)及由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衍生的構成單元(C),所述重複單元(AA)不含芳香環,所述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包含選自由下述式(C-1)所示的化合物、下述式(C-2)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C-3)所示的化合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化17] 所述式(II)中,u為0或1,v為0或正整數,較佳為0以上且2以下的整數,更佳為0或1,w為0或1,R 61~R 78以及R a1及R b1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且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烷基、碳原子數1~20的鹵化烷基、或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R 75~R 78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
[化18] 所述式(C-1)中,n及q分別獨立地為0、1或2,R 1~R 17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R 10~R 17中的一個為鍵結鍵,另外,當q=0時,R 10與R 11、R 11與R 12、R 12與R 13、R 13與R 14、R 14與R 15、R 15與R 10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1或2時,R 10與R 11、R 11與R 17、R 17與R 17、R 17與R 12、R 12與R 13、R 13與R 14、R 14與R 15、R 15與R 16、R 16與R 16、R 16與R 10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化19] 所述式(C-2)中,n及m分別獨立地為0、1或2,q為1、2或3,R 18~R 31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另外,當q=1時,R 28與R 29、R 29與R 30、R 30與R 31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2或3時,R 28與R 28、R 28與R 29、R 29與R 30、R 30與R 31、R 31與R 31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且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化20] 所述式(C-3)中,q為1、2或3,R 32~R 39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另外,當q=1時,R 36與R 37、R 37與R 38、R 38與R 3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2或3時,R 36與R 36、R 36與R 37、R 37與R 38、R 38與R 39、R 39與R 3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且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藉由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包含所述式(I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A)及由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衍生的所述構成單元(C),可良好地保持透明性,同時提高耐濕熱性。
(源自環狀烯烴的重複單元(AA)) 重複單元(AA)為所述式(I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藉由包含所述重複單元(AA),可進一步提高所獲得的成形體的折射率。 另外,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的重複單元(AA)不含芳香環。藉由所述重複單元(AA)不含芳香環,可進一步提高所獲得的成形體的成形性。
當將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中的重複單元(AA)及構成單元(C)的合計含量設為100莫耳%時,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中的重複單元(AA)的含量較佳為5莫耳%以上且95莫耳%以下,更佳為30莫耳%以上且95莫耳%以下,進而佳為50莫耳%以上且95莫耳%以下。 在本實施方式中,重複單元(AA)的含量例如可藉由 1H-NMR或 13C-NMR進行測定。
(由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衍生的構成單元(C)) 構成單元(C)為源自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的構成單元。 作為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例如可列舉:下述式(C-1)所示的化合物、下述式(C-2)所示的化合物、下述式(C-3)所示的化合物等。該些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將兩種以上組合來使用。
[化21] 所述式(C-1)中,n及q分別獨立地為0、1或2。n較佳為0或1,更佳為0。q較佳為0或1,更佳為0。 R 1~R 17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R 10~R 17中的一個為鍵結鍵,較佳為R 15為鍵結鍵。 R 1~R 17較佳為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20的烴基,更佳為氫原子。 另外,當q=0時,R 10與R 11、R 11與R 12、R 12與R 13、R 13與R 14、R 14與R 15、R 15與R 10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1或2時,R 10與R 11、R 11與R 17、R 17與R 17、R 17與R 12、R 12與R 13、R 13與R 14、R 14與R 15、R 15與R 16、R 16與R 16、R 16與R 10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所述式(C-1)中,較佳為下述式(C-1A)所示的化合物。
[化22] 所述式(C-1A)中,n為0、1或2,較佳為0或1,更佳為0。
[化23] 所述式(C-2)中,n及m分別獨立地為0、1或2,q為1、2或3。m較佳為0或1,更佳為1。n較佳為0或1,更佳為0。q較佳為1或2,更佳為1。 R 18~R 31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 R 18~R 31較佳為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20的烴基,更佳為氫原子。 另外,當q=1時,R 28與R 29、R 29與R 30、R 30與R 31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2或3時,R 28與R 28、R 28與R 29、R 29與R 30、R 30與R 31、R 31與R 31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且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化24] 所述式(C-3)中,q為1、2或3,較佳為1或2,更佳為1。 R 32~R 39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 R 32~R 39較佳為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20的烴基,更佳為氫原子。 另外,當q=1時,R 36與R 37、R 37與R 38、R 38與R 3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2或3時,R 36與R 36、R 36與R 37、R 37與R 38、R 38與R 39、R 39與R 3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且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另外,作為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分別獨立地例如可列舉碳原子數1~20的烷基、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及芳香族烴基等。更具體而言,作為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戊基、己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及十八烷基等,作為環烷基可列舉環己基等,作為芳香族烴基可列舉苯基、甲苯基、萘基、苄基及苯基乙基等芳基或芳烷基等。該些烴基亦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
該些中,作為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例如較佳為選自由苯並降冰片二烯、茚降冰片烯及甲基苯基降冰片烯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當將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中的重複單元(AA)及構成單元(C)的合計含量設為100莫耳%時,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中的構成單元(C)的含量較佳為5莫耳%以上且95莫耳%以下,更佳為5莫耳%以上且70莫耳%以下,進而佳為5莫耳%以上且50莫耳%以下。 在本實施方式中,重複單元(AA)及構成單元(C)的含量例如可藉由 1H-NMR或 13C-NMR進行測定。
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的共聚類型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無規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等。在本實施方式中,就可獲得透明性或耐熱性優異的光學零件的觀點而言,作為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較佳為無規共聚物。
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例如可藉由依照日本專利特開昭60-16870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1208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115912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1159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27130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1-2722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2-25240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昭62-25240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07-31480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0-241932號公報等的方法,適當選擇條件來製造。
就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加工性或製造的容易度等觀點而言,依據美國試驗材料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ASTM)D1238,於260℃、負荷2.16 kg下測定的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熔體流動速率(melt flow rate,MFR)的下限值較佳為5 g/10分鐘以上,更佳為8 g/10分鐘以上,進而佳為10 g/10分鐘以上。 另外,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MFR的上限值例如為100 g/10分鐘以下。
環狀烯烴系樹脂(A)中較佳為不含碳-碳雙鍵,但於包含碳-碳雙鍵的情況下,較佳為在環狀烯烴系樹脂(A)100 g中為0.5 g以下。藉由實質上不含碳-碳雙鍵,可抑制樹脂組成物的劣化,因此較佳。環狀烯烴系樹脂(A)中的碳-碳雙鍵的含量是依照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0070,藉由碘價法(滴定法)求出。
就提高成形性、透明性及耐熱性的性能平衡的觀點而言,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而佳為90℃以上,進而佳為100℃以上,進而佳為110℃以上,進而佳為120℃以上,就同樣的觀點而言,較佳為250℃以下,更佳為200℃以下,進而佳為180℃以下,進而佳為160℃以下,進而佳為150℃以下。 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玻璃轉移溫度(Tg)例如可藉由實施例中記載的方法進行測定。
就進一步提高成形性及光學特性的性能平衡的觀點而言,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極限黏度η[dl/g](135℃十氫化萘中)較佳為0.05 dl/g以上,更佳為0.1 dl/g以上,進而佳為0.2 dl/g以上,進而佳為0.3 dl/g以上,就同樣的觀點而言,較佳為5.0 dl/g以下,更佳為4.0 dl/g以下,進而佳為2.0 dl/g以下,進而佳為1.0 dl/g以下。 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極限黏度η[dl/g]可依據ASTM J1601進行測定。
關於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的本發明的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含量,就進一步提高成形性及透明性的性能平衡的觀點而言,當將該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整體設為100質量%時,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8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5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8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9質量%以上,並且較佳為100質量%以下。 另外,當將該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整體設為100質量%時,環狀烯烴系樹脂(A)中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含量較佳為30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7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8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5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8質量%以上,並且較佳為100質量%以下。
(其他成分) 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除了含有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及未使用的環狀烯烴系樹脂(A)以外,在不損害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良好物性的範圍內,可含有作為任意成分公知的其他成分。 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抗氧化劑、環狀烯烴系樹脂(A)以外的樹脂、耐候穩定劑、耐熱穩定劑、抗靜電劑、阻燃劑、助滑劑、抗黏連劑、防霧劑、潤滑劑(C)、染料、顏料、天然油、合成油、蠟、有機或無機的填充劑等。其他成分的調配比例為適當量。
(酚系抗氧化劑(B)) 作為抗氧化劑,較佳為酚系抗氧化劑(B),更佳為烷基酚系抗氧化劑。 作為酚系抗氧化劑,可使用先前公知者,例如可列舉:2-第三丁基-6-(3-第三丁基-2-羥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酯、2,4-二-第三戊基-6-(1-(3,5-二-第三戊基-2-羥基苯基)乙基)苯基丙烯酸酯等日本專利特開昭63-179953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平1-168643號公報中記載的丙烯酸酯系酚化合物;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2,6-二-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十八烷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4,4'-亞丁基-雙(6-第三丁基-間甲酚)、4,4'-硫代雙(3-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雙(3-環己基-2-羥基-5-甲基苯基)甲烷、3,9-雙(2-(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1,1,3-三(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四(亞甲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即,季戊四醇甲基-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生育酚等經烷基取代的酚系化合物;6-(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胺基)-2,4-雙辛基硫基-1,3,5-三嗪、6-(4-羥基-3,5-二甲基苯胺基)-2,4-雙辛基硫基-1,3,5-三嗪、6-(4-羥基-3-甲基-5-第三丁基苯胺基)-2,4-雙辛基硫基-1,3,5-三嗪、2-辛基硫基-4,6-雙-(3,5-二-第三丁基-4-氧基苯胺基)-1,3,5-三嗪等含有三嗪基的酚系化合物;6-〔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氧基〕-2,4,8,10-四-第三丁基二苯並〔d,f〕〔1.3.2〕二氧雜磷雜環庚烷等。
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的酚系抗氧化劑(B)的含量相對於環狀烯烴系樹脂(A)100質量份較佳為0.0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02質量份以上,進而佳為0.05質量份以上,並且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下,進而佳為0.5質量份以下。若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的酚系抗氧化劑(B)的含量在所述範圍內,則可進一步提高氧化劣化防止效果,因此可抑制加熱時的揮發成分的增加,同時可進一步抑制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機械強度等品質的降低。
(潤滑劑(C)) 就以少量的添加量抑制凝膠狀物的產生的觀點而言,潤滑劑(C)較佳為包含具有潤滑作用的化合物,更佳為包含選自由脂肪酸、脂肪酸鹽、多元醇脂肪酸酯、醯胺化合物、油劑及蠟類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就進一步抑制凝膠狀物及燒焦等的異物的量的產生、進一步抑制所獲得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透明性的降低、進一步提高光線透過率的觀點而言,進而佳為包含選自由脂肪族醯胺系潤滑劑及脂肪酸金屬鹽系潤滑劑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進而佳為包含選自由硬脂酸鋅、硬脂酸鈣、硬脂酸鎂、硬脂酸鋰、硬脂酸鈉、12-羥基硬脂酸鈣、12-羥基硬脂酸鋅、12-羥基硬脂酸鈉、二十八酸鋅及二十八酸鈉等脂肪酸金屬鹽系潤滑劑、以及亞甲基雙硬脂酸醯胺及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等脂肪族醯胺系潤滑劑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進而佳為包含選自由12-羥基硬脂酸鋅及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進而佳為包含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
潤滑劑(C)較佳為具有較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玻璃轉移點高的熔點。潤滑劑(C)的熔點較佳為130℃以上,更佳為135℃以上,進而佳為140℃以上,並且較佳為230℃以下,更佳為200℃以下,進而佳為180℃以下,進而佳為160℃以下,進而佳為150℃以下。
就進一步抑制凝膠狀物及燒焦等的異物的量的產生、進一步抑制所獲得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透明性的降低、進一步提高光線透過率的觀點而言,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的潤滑劑(C)的含量相對於環狀烯烴系樹脂(A)100質量份較佳為0.00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005質量份以上,進而佳為0.01質量份以上,進而佳為0.02質量份以上,並且較佳為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5質量份以下,進而佳為0.3質量份以下,進而佳為0.1質量份以下,進而佳為0.05質量份以下。
(環狀烯烴系樹脂(A)以外的樹脂) 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A)以外的樹脂,例如可列舉:聚烯烴;聚氯乙烯、氯化橡膠等含鹵素的乙烯基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由α,β-不飽和酸及其衍生物衍生的聚合物;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由環氧化物例如聚環氧乙烷衍生的聚合物;聚縮醛;聚伸苯醚;聚碳酸酯;聚碸;聚胺基甲酸酯;脲樹脂;聚醯胺;共聚醯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由醛和苯酚、脲或三聚氰胺衍生的具有交聯結構的聚合物,如酚-甲醛樹脂等;醇酸樹脂;由飽和及不飽和二羧酸與多元醇的共聚酯衍生、使用乙烯基化合物作為交聯劑而獲得的不飽和聚酯樹脂以及含鹵素的改質樹脂;纖維素、橡膠等天然聚合物;α-烯烴系共聚物、α-烯烴-二烯系共聚物等軟質聚合物等。
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A)與其他成分的混合方法,可應用公知的方法。例如為同時混合各成分的方法等。另外,其他成分亦可與未使用的環狀烯烴系樹脂(A)混合後,與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混合。
[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包括步驟(1),所述步驟(1)中,針對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在惰性環境或減壓下,當將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玻璃轉移溫度設為Tg時,在(Tg-50℃)以上且(Tg-1℃)以下的溫度下進行熱處理。藉此,可獲得能夠得到透明性的降低得到抑制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就進一步提高所獲得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透明性的觀點而言,所述步驟(1)中的熱處理溫度較佳為(Tg-40℃)以上,更佳為(Tg-30℃)以上,進而佳為(Tg-20℃)以上,並且較佳為(Tg-1℃)以下,更佳為(Tg-5℃)以下,進而佳為(Tg-10℃)以下。
所述步驟(1)是在惰性環境或減壓下進行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熱處理。 作為在惰性環境下進行熱處理時使用的惰性氣體,例如可列舉氮氣、氬氣等,就製造成本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氮氣。 就可在更短時間內進行所述步驟(1)的觀點而言,在減壓下進行熱處理時的減壓度(絕對壓力)較佳為10 kPa以下,更佳為5 kPa以下,進而佳為3 kPa以下,進而佳為2 kPa以下,並且較佳為0.1 kPa以上。
就進一步提高所獲得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透明性的觀點而言,所述步驟(1)中的熱處理時間較佳為4小時以上,更佳為8小時以上,進而佳為10小時以上,就進一步提高所獲得的成形體及光學零件的透明性的觀點、以及進一步提高生產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240小時以下,進而佳為150小時以下,進而佳為100小時以下,進而佳為50小時以下,進而佳為24小時以下。
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可更包括利用擠出機將在所述步驟(1)中進行了熱處理的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混煉而製成顆粒狀的步驟(2)。即,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可製成顆粒狀。 在步驟(2)中,將在所述步驟(1)中進行了熱處理的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投入至擠出機中進行混煉,呈顆粒狀地擠出。作為擠出機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單軸擠出機或雙軸擠出機。
在所述步驟(2)中,利用擠出機進行混煉時的螺桿轉速較佳為20 rpm以上,更佳為30 rpm以上,並且較佳為420 rpm以下,更佳為400 rpm以下,進而佳為350 rpm以下,進而佳為300 rpm以下,進而佳為250 rpm以下,進而佳為200 rpm以下,進而佳為180 rpm以下。若利用擠出機進行混煉時的螺桿轉速在所述範圍內,則能夠使樹脂的熔融性良好,同時能夠進一步控制混煉時對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剪切力,從而可進一步抑制產生外觀上的不良或黃變。
在所述步驟(2)中,當將利用擠出機進行混煉時的螺桿轉速設為N[rpm],將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速率設為Q[kg/hr]時,混煉處理時的Q/N較佳為0.05以上,更佳為0.10以上,進而佳為0.12以上,進而佳為0.15以上,進而佳為0.20以上,進而佳為0.25以上,進而佳為0.30以上,進而佳為0.45以上,並且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0.90以下,進而佳為0.85以下,進而佳為0.70以下,進而佳為0.60以下。若混煉處理時的Q/N在所述範圍內,則能夠進一步控制混煉時對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剪切力,從而可進一步抑制產生外觀上的不良或黃變。
熔融混煉後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可藉由擠出機以股線狀獲得,然後藉由水冷-切斷而加工成顆粒。 進而,使所述顆粒成為絕對乾燥狀態後,將其投入至射出成形機中,例如,以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玻璃轉移點(Tg)為基準,利用加熱至(Tg-50)℃~(Tg-3)℃的模具可獲得成形體。此處,藉由將模具溫度設為(Tg-50)℃以上,熔融樹脂在充分流入至模具之前不會固化,可獲得外觀優異的目標形狀的成形體。另外,若為(Tg-3)℃以下的溫度,則樹脂的冷卻不需要時間,亦不會成為生產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作為模具的溫度,更佳為(Tg-30)℃~(Tg-5)℃。將熔融樹脂射出至模具後,為了轉印模具形狀而施加適當的保持壓力,為了使填充的樹脂固化,較佳為在關閉模具的狀態下保持一定時間。
在所述步驟(1)之後或所述步驟(2)中,較佳為在所述步驟(1)與步驟(2)之間,可向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添加至少一種酚系抗氧化劑(B)。 酚系抗氧化劑(B)向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添加例如可使用亨舍爾混合機等攪拌器。 酚系抗氧化劑(B)的添加量相對於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較佳為0.0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02質量份以上,進而佳為0.05質量份以上,並且較佳為2.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份以下,進而佳為0.5質量份以下。若酚系抗氧化劑(B)的添加量在所述範圍內,則可進一步提高氧化劣化防止效果,因此可抑制加熱時的揮發成分的增加,並且可進一步抑制所獲得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機械強度等品質的降低。
在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中,藉由在擠出機的出口安裝聚合物過濾器,使熔融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通過,可除去混入樹脂中的異物。 過濾器的開口網孔較佳為30 μm以下,更佳為25 μm以下,進而佳為20 μm以下。
[成形體及光學零件] 本發明的成形體是包含所述的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成形體。 本發明的成形體由於包含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因此耐熱性、耐化學藥品性及低吸濕性等的平衡良好,並且透明性的降低得到抑制。
關於本發明的成形體中的本發明的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含量,就進一步提高成形性及光學特性的性能平衡的觀點而言,當將該成形體的整體設為100質量%時,較佳為50質量%以上,更佳為7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8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5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8質量%以上,進而佳為99質量%以上,並且較佳為100質量%以下。
本發明的成形體可藉由將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在模具內成形為規定的形狀而獲得。作為將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成形而獲得成形體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的方法。 雖然亦取決於其用途及形狀,但例如能夠適用擠出成形、射出成形、壓縮成形、充氣成形、吹塑成形、擠出吹塑成形、射出吹塑成形、壓製成形、真空成形、粉末中空鑄型成形(powder slush molding)、壓延成形、發泡成形等。該些中,就成形性及生產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射出成形法及擠出成形法,更佳為射出成形法。另外,成形條件根據使用目的或成形方法適當選擇,例如射出成形中的樹脂溫度例如在150℃~400℃,較佳為200℃~350℃,更佳為230℃~330℃的範圍適當選擇。
本發明的成形體可以透鏡形狀、球狀、棒狀、板狀、圓柱狀、筒狀、管狀、纖維狀、膜或片形狀等各種形態使用。
本發明的成形體中,除了含有本發明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以外,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成形體的良好物性的範圍內,可含有作為任意成分的公知的其他成分。 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抗氧化劑、環狀烯烴系樹脂(A)以外的樹脂、耐候穩定劑、耐熱穩定劑、抗靜電劑、阻燃劑、助滑劑、抗黏連劑、防霧劑、潤滑劑、染料、顏料、天然油、合成油、蠟、有機或無機的填充劑等。其他成分的調配比例為適當量。 作為抗氧化劑,較佳為所述的酚系抗氧化劑(B)。 作為潤滑劑,較佳為所述潤滑劑(C)。
本發明的成形體可較佳地用作光學零件。 光學零件是指在光學系統設備等中使用的零件,具體而言,可特佳地用於感測器透鏡、拾取透鏡、投影機透鏡、稜鏡、fθ透鏡、攝像透鏡、導光板、車載照相機透鏡、便攜設備(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用照相機透鏡等要求耐熱性的光學零件。作為車載照相機透鏡或便攜設備用照相機透鏡,例如可列舉:視景照相機(view camera)透鏡;感測照相機透鏡;平視顯示器的光收束用透鏡;平視顯示器的光擴散用透鏡;個人電腦用照相機或行動電話用照相機、智慧型手機用照相機、平板終端用照相機、移動裝置用照相機、數位照相機、醫療設備用照相機等各種光學裝置中的透鏡等。作為所述以外的用途,可列舉:汽車內飾板、汽車燈透鏡、汽車內透鏡、汽車透鏡保護罩、汽車導光體等。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敘述,但該些是本發明的例示,亦可採用所述以外的各種結構。 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的實施方式,在可達成本發明的目的的範圍內的變形、改良等亦包括在本發明中。 實施例
以下,參照實施例等詳細說明本實施方式。再者,本實施方式並不限定於這些實施例的記載。
首先,對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中進行的測定及評價方法進行說明。
[測定及評價方法] (1)環狀烯烴系樹脂的熔體流動速率(MFR) 依據ASTM D1238,於260℃、負荷2.16 kg下測定環狀烯烴系樹脂的MFR。
(2)環狀烯烴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 使用TA儀器(TA Instruments)公司製造的迪斯卡沃(Discovery)DSC-2500,在氮氣環境下測定環狀烯烴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以10℃/分鐘的升溫速度將環狀烯烴系樹脂自常溫(23℃)升溫至200℃後保持5分鐘。其次,以10℃/分鐘的降溫速度降溫至-20℃後,保持5分鐘。然後,由以10℃/分鐘的升溫速度升溫至200℃時的吸熱曲線求出環狀烯烴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
(3)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的氧含量 在100 mL的燒瓶中加入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20 g,在常溫(23℃)下對燒瓶進行脫氣而將燒瓶密閉後,在250℃的恆溫槽(愛德克(ADVANTEC)公司製造,製品名:VO-320)中放置所述燒瓶1小時,利用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製造的袋捕集產生的氣體。其次,利用氣相層析儀(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製品名:追塞瑞(Tracera))對PTFE製的袋中的氧的量進行測定,由該值算出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氧(O 2)。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及表2。
(4)波長450 nm下的光線透過率 將顆粒狀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在真空乾燥機內在120℃、減壓(1.3 kPa)下保持12小時。繼而,將所述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自射出成形機的料斗供給至料筒內。然後,將料筒溫度調整為噴嘴/C3/C2/C1/料斗下部=260℃/270℃/260℃/250℃/70℃,進而在成形循環:64秒/次、背壓:3 MPa、轉速:30 rpm的條件下,進行所述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射出成形,從而製作長65 mm、寬35 mm、厚3.0 mm的試驗片。 作為射出成形機,使用住友重機械工業公司製造的射出成形機(製品名:SE30DUZ,螺桿直徑:20 mmφ)。 使用所獲得的試驗片,使用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UH4150(日立高科技科學(Hitachi High-Tech Science)公司製造)測定波長450 nm下的光線透過率。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及表2。
參考例1 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a1),使用利用齊格勒(Ziegler)觸媒獲得的乙烯與四環[4.4.0.1 2,5.1 7,10]-3-十二烯(以下亦稱為「TD」)的無規共聚物(Tg:135℃,共聚物中的源自TD的結構單元的含有比例:36莫耳%,MFR:30 g/10分鐘)。使用包含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顆粒作為顆粒狀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分別進行氧含量及波長450 nm下的光線透過率的測定。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參考例2 按照國際公開第2019/107363號的段落[0125]中記載的[製造例1],進行聚合、脫灰、析出及過濾,獲得白色粉末狀的乙烯、四環十二烯與苯並降冰片二烯(以下亦稱為「BNBD」)的無規共聚物(Tg:152℃,共聚物中的源自TD的結構單元的含有比例:21莫耳%、源自BNBD的結構單元的含有比例:19莫耳%,MFR:17 g/10分鐘)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a2)。使用包含環狀烯烴系樹脂(a2)的顆粒作為顆粒狀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分別進行氧含量及波長450 nm下的光線透過率的測定。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2。
實施例1 (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備) 利用破碎機粉碎包含環狀烯烴系樹脂(A1)(乙烯與TD的無規共聚物,Tg:135℃,共聚物中源自TD的結構單元的含有比例:36莫耳%,MFR:30 g/10分鐘)的射出成形品的澆口及澆道,製作3 mm見方的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Tg為135℃,MFR為30 g/10分鐘。
(熱處理步驟(步驟(1))) 繼而,將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在真空乾燥機內在120℃、減壓(1.3 kPa)下保持12小時,藉此對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熱處理。繼而,將真空乾燥機內的樹脂組成物的溫度調整為100℃,獲得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對所獲得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氧含量的測定。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的氧含量為15 ppm。
(顆粒化步驟(步驟(2))) 繼而,使用雙軸擠出機(日本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型號:TEX44,L/D=42)對所獲得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熔融混煉,獲得顆粒狀(圓柱形)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在實施例1中,將雙軸擠出機的料筒溫度設定為模頭/C4/C3/C2/C1/料斗下部=250℃/250℃/250℃/250℃/240℃/70℃,且設定為:螺桿轉速:N=150[rpm]、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速率:Q=22[kg/hr]、Q/N=0.15。 對所獲得的顆粒狀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波長450 nm的光線透過率的測定。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2 除了變更為螺桿轉速:N=100[rpm]、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速率:Q=20[kg/hr]、Q/N=0.20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3 除了變更為螺桿轉速:N=50[rpm]、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速率:Q=20[kg/hr]、Q/N=0.40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4 將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在乾燥機內在120℃、純度99.99%的氮氣氣流下保持12小時,藉此對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熱處理。繼而,將乾燥機內的樹脂組成物的溫度調整為100℃,獲得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對所獲得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氧含量的測定。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的氧含量為20 ppm。 繼而,與實施例1的步驟(2)同樣地製作顆粒狀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5 除了將熱處理後的乾燥機內的樹脂組成物的溫度變更為20℃以外,與實施例4同樣地實施。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6 除了將螺桿轉速變更為300 rpm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地實施。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7 將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在真空乾燥機內在120℃、減壓(1.3 kPa)下保持12小時,藉此對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熱處理。繼而,將真空乾燥機內的樹脂組成物的溫度調整為20℃,獲得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對所獲得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氧含量的測定。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的氧含量為15 ppm。 繼而,相對於所述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添加0.1質量份的作為酚系抗氧化劑(B1)的季戊四醇甲基-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使用轉鼓混合機均勻混合。 繼而,與實施例1的步驟(2)同樣地製作顆粒狀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8 除了將真空乾燥機內的樹脂組成物的溫度調整為20℃以外,與實施例1的步驟(1)同樣地操作,獲得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繼而,在步驟(1)之後,相對於所述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添加0.03質量份的作為潤滑劑(C1)的伸乙基雙硬脂酸醯胺(花王公司製造,卡奧瓦克斯(KAOWAX)EB-FF),使用轉鼓混合機均勻混合。 繼而,與實施例1的步驟(2)同樣地製作顆粒狀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9 將熱處理後的乾燥機內的樹脂組成物的溫度變更為20℃,且變更為螺桿轉速:N=60[rpm]、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速率:Q=9[kg/hr]、Q/N=0.15,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10 將熱處理後的乾燥機內的樹脂組成物的溫度變更為20℃,且變更為螺桿轉速:N=60[rpm]、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速率:Q=18[kg/hr]、Q/N=0.30,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實施例11 將熱處理後的乾燥機內的樹脂組成物的溫度變更為20℃,且變更為螺桿轉速:N=60[rpm]、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速率:Q=39[kg/hr]、Q/N=0.65,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1 除了不進行熱處理步驟(步驟(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實施。 首先,測定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氧含量。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氧含量為200 ppm。 繼而,變更為螺桿轉速:N=450[rpm]、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速率:Q=27[kg/hr]、Q/N=0.06,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的步驟(2)同樣地製作顆粒狀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2 在測定波長450 nm下的光線透過率時的試驗片的製作中,除了將射出成形機的料筒溫度變更為噴嘴/C3/C2/C1/料斗下部=260℃/260℃/240℃/230℃/70℃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實施。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比較例3 相對於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添加0.1質量份的作為酚系抗氧化劑(B1)的季戊四醇甲基-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利用轉鼓混合機均勻混合,使用所獲得的物質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除此以外,與比較例1同樣地實施。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1。
[表1] 表1
   參考例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種類 a1 A1 A1 A1 A1 A1 A1 A1 A1 A1 A1 A1 A1 A1 A1
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調配量[質量份] -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酚系抗氧化劑(B)的種類 - - - - - - - B1 - - - - - - B1
酚系抗氧化劑(B)的調配量[質量份] - - - - - - - 0.1 - - - - - - 0.1
潤滑劑(C)的種類 - - - - - - - - C1 - - - - - -
潤滑劑(C)的調配量[質量份] - - - - - - - - 0.03 - - - - - -
步驟(1)的熱處理溫度[℃] -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 - -
步驟(1)的處理環境 - 減壓下 減壓下 減壓下 氮氣下 氮氣下 氮氣下 減壓下 減壓下 減壓下 減壓下 減壓下 - - -
步驟(1)的處理時間[hr] -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 - -
步驟(1)的處理後的樹脂溫度[℃] - 100 100 100 100 20 20 20 20 20 20 20 - - -
步驟(2)的螺桿轉速:N[rpm] - 150 100 50 150 150 300 150 150 60 60 60 450 450 450
步驟(2)的Q/N[kg/hr·rpm] - 0.15 0.20 0.40 0.15 0.15 0.07 0.15 0.15 0.15 0.30 0.65 0.06 0.06 0.06
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的氧含量[ppm] 150 15 15 15 20 20 20 15 15 15 15 15 200 200 200
波長450 nm下的光線透過率[%] 89.7 88.5 88.7 88.9 88.6 87.9 87.7 88.1 88.6 88.4 88.6 88.9 87.2 87.2 87.1
實施例12 利用破碎機粉碎包含環狀烯烴系樹脂(A2)(乙烯、TD與BNBD的無規共聚物,Tg:152℃,共聚物中的源自TD的結構單元的含有比例:21莫耳%,源自BNBD的結構單元的含有比例:19莫耳%,MFR:17 g/10分鐘)的射出成形品的澆口與澆道,製作3 mm見方的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2)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2)的Tg為152℃,MFR為17 g/10分鐘。 繼而,將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1)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變更為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2)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2。
比較例4 除了不進行熱處理步驟(步驟(1))以外,與實施例12同樣地實施。 首先,測定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2)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氧含量。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氧含量為200 ppm。 繼而,除了變更為螺桿轉速:N=450[rpm]、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速率:Q=27[kg/hr]、Q/N=0.06以外,與實施例1的步驟(2)同樣地製作顆粒狀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進行各評價。將所獲得的結果示於表2。
[表2] 表2
   參考例1 實施例12 比較例4
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種類 a2 A2 A2
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調配量[質量份] - 100 100
步驟(1)的熱處理溫度[℃] - 120 -
步驟(1)的處理環境 - 減壓下 -
步驟(1)的處理時間[hr] - 12 -
步驟(1)的處理後的樹脂溫度[℃] - 20 -
步驟(2)的螺桿轉速:N[rpm] - 150 450
步驟(2)的Q/N[kg/hr·rpm] - 0.15 0.06
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的氧含量[ppm] 150 15 200
波長450 nm下的光線透過率[%] 89.7 83.9 82.7
本申請案主張以在2022年3月28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案特願2022-051883號為基礎的優先權,將其揭示的全部內容併入本文中。

Claims (14)

  1. 一種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所述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 所述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中所含的氧(O 2)的質量(w 2)相對於所述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整體的質量(w 1)之比(w 2/w 1)為100 ppm以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所述w 2/w 1為1 ppm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 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包含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 所述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1)具有: 下述式(I)所表示的至少一種源自烯烴的重複單元(a);以及 選自由下述式(I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A)、下述式(II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B)及下述式(IV)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C)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源自環狀烯烴單體的重複單元(b), 所述式(I)中,R 300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29的直鏈狀或分支狀的烴基, 所述式(II)中,u為0或1,v為0或正整數,w為0或1,R 61~R 78以及R a1及R b1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且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烷基、碳原子數1~20的鹵化烷基、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或碳原子數6~20的芳香族烴基,R 75~R 78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 所述式(III)中,x及d為0或1以上的整數,y及z為0、1或2,R 81~R 99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且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為碳原子數1~20的烷基或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的脂肪族烴基、碳原子數6~20的芳香族烴基或烷氧基,R 89及R 90所鍵結的碳原子與R 93所鍵結的碳原子或R 91所鍵結的碳原子可直接或經由碳原子數1~3的伸烷基鍵結,另外,當y=z=0時,R 95與R 92或R 95與R 9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的芳香族環, 所述式(IV)中,R 100及R 101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表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5的烴基,f為1≦f≦18的整數。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其中, 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包含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所述環狀烯烴系共聚物(P2)具有下述式(II)所表示的重複單元(AA)、及由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衍生的構成單元(C), 所述重複單元(AA)不含有芳香環, 所述具有芳香環的環狀烯烴包含選自由下述式(C-1)所示的化合物、下述式(C-2)所示的化合物、及下述式(C-3)所示的化合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 所述式(II)中,u為0或1,v為0或正整數,w為0或1,R 61~R 78以及R a1及R b1可彼此相同亦可不同,且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原子數1~20的烷基、碳原子數1~20的鹵化烷基或碳原子數3~15的環烷基,R 75~R 78可彼此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 所述式(C-1)中,n及q分別獨立地為0、1或2,R 1~R 17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R 10~R 17中的一個為鍵結鍵,另外,當q=0時,R 10與R 11、R 11與R 12、R 12與R 13、R 13與R 14、R 14與R 15、R 15與R 10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1或2時,R 10與R 11、R 11與R 17、R 17與R 17、R 17與R 12、R 12與R 13、R 13與R 14、R 14與R 15、R 15與R 16、R 16與R 16、R 16與R 10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所述式(C-2)中,n及m分別獨立地為0、1或2,q為1、2或3,R 18~R 31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另外,當q=1時,R 28與R 29、R 29與R 30、R 30與R 31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2或3時,R 28與R 28、R 28與R 29、R 29與R 30、R 30與R 31、R 31與R 31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且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所述式(C-3)中,q為1、2或3,R 32~R 39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或可經除氟原子以外的鹵素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烴基,另外,當q=1時,R 36與R 37、R 37與R 38、R 38與R 3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另外,當q=2或3時,R 36與R 36、R 36與R 37、R 37與R 38、R 38與R 39、R 39與R 39可相互鍵結而形成單環或多環,且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具有雙鍵,另外,所述單環或所述多環可為芳香族環。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更包含潤滑劑(C)。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為顆粒狀。
  7. 一種成形體,包含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
  8. 一種光學零件,包含如請求項7所述的成形體。
  9. 一種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包括步驟(1),所述步驟(1)中,針對包含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在惰性環境或減壓下,當將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A)的玻璃轉移溫度設為Tg時,在(Tg-50℃)以上且(Tg-1℃)以下的溫度下進行熱處理。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驟(1)中的熱處理時間為4小時以上且240小時以下。
  11. 如請求項9或10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更包括利用擠出機將在所述步驟(1)中進行了熱處理的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混煉而製成顆粒狀的步驟(2)。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2)中,利用擠出機進行混煉時的螺桿轉速為20 rpm以上且420 rpm以下。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1)之後或在所述步驟(2)中,相對於所述回收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100質量份,以0.01質量份以上且2.0質量份以下的量添加至少一種酚系抗氧化劑(B)。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2)中,當將利用擠出機進行混煉時的螺桿轉速設為N[rpm],將所述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供給速率設為Q[kg/hr]時,混煉處理時的Q/N為0.10以上。
TW112111453A 2022-03-28 2023-03-27 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成形體、光學零件以及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TW2023445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51883 2022-03-28
JP2022-051883 2022-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4526A true TW202344526A (zh) 2023-11-16

Family

ID=8820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1453A TW202344526A (zh) 2022-03-28 2023-03-27 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成形體、光學零件以及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44526A (zh)
WO (1) WO202319001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4155A (ja) * 1994-02-10 1995-08-22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の乾燥方法
JPH1087752A (ja) * 1996-09-09 1998-04-07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ペレット
JP2008222826A (ja) * 2007-03-12 2008-09-25 Jsr Corp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の再利用方法
JP2009029031A (ja) * 2007-07-27 2009-02-12 Polyplastics Co 押出成形樹脂加工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0013A1 (ja)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30490B2 (ja) 樹脂組成物
WO2007060723A1 (ja) シクロオレフィン系共重合体
JP4745253B2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13216908A (ja) 成形体、成形材料、光学部品および成形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15120348A (ja) 成形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射出成形体
WO2006123679A1 (ja) 成形材料及びその用途、並びに成形材料の製造方法
TW202344526A (zh) 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成形體、光學零件以及再生環狀烯烴系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KR102650418B1 (ko) 환상 올레핀계 수지 조성물, 성형체 및 광학 부품
WO2007088941A1 (ja) 重合体組成物
JP5007688B2 (ja) 光学用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部品
JP2021151780A (ja) 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
KR101497637B1 (ko) 성형품의 제조방법 및 성형품
WO2008065912A1 (fr) Élément optique en matière plastique, lentille pour capture optique utilisant celui-ci et dispositif de capture optique
JP2024077275A (ja) 再生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光学部品
JP2024075160A (ja) 再生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光学部品
JP2006327110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及び位相差フィルム
JP7312580B2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共重合体ペレット、成形体、及び、環状オレフィン系共重合体ペ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JP4136996B2 (ja) 熱可塑性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からなる物品の成形方法
JP5186786B2 (ja) 光学用樹脂組成物、光学部品、及び耐レーザー性改善方法
JP2008265030A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の再利用方法
JP2007206363A (ja) 精密光学レンズ
JP2023145995A (ja)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22065314A (ja)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24075159A (ja)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光学部品
JP2007262170A (ja) 光学用射出成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