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6005A - 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其製備之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其製備之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6005A
TW202336005A TW111108215A TW111108215A TW202336005A TW 202336005 A TW202336005 A TW 202336005A TW 111108215 A TW111108215 A TW 111108215A TW 111108215 A TW111108215 A TW 111108215A TW 202336005 A TW202336005 A TW 2023360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arbonate
group
carbon atoms
alkyl gro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8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孟緯
陳俊安
張孟庭
張家豪
鄭名堯
Original Assignee
上緯創新育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上緯創新育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上緯創新育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8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336005A/zh
Priority to EP22217221.5A priority patent/EP4242197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336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600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69/00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07C69/96Esters of carbonic or haloform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9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3/914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918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in which at least one of the two components contains aliphatic unsatur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之一結構,式(I)及式(II)中各符號如說明書中所定義者。藉此,以碳酸酯化合物為原料,分別和含有不飽和雙鍵結構的環氧化合物或醇類化合物反應以製備出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且其與樹脂製得之固化物具有良好的熱性質並提升可回收性。

Description

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其製備之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不飽和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其製備之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尤其是關於一種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其製備之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熱固性材料具有固化前樹脂加工性佳的特性,且交聯固化後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機械強度以及耐化性等優點,因此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並且經常用於高強度與輕量化需求的纖維複合材料中。然而,因熱固性材料自身不可再加工性與良好的耐化性等特性,也導致其在廢棄後難以回收重新利用,此外,纖維複合材料的燃燒容易縮短焚化設備的壽命,造成大量廢棄物問題,故如何處理廢棄熱固性材料為當今環保議題中的重點改善目標。
目前,乙烯基酯樹脂與不飽和聚酯樹脂為工業上常用的熱固性材料,其廣泛應用於塗料、運輸與建築等領域,因汽車、船舶與其他大眾運輸工業蓬勃發展,使得其應用市場不斷擴張,對於應用與開發商來說,該樹脂廢棄物的處理成為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議題,使得業界對於能夠將該樹脂廢棄物分解或回收再利用的技術求知若渴。
現今研究主流以酸水或鹼水進行解聚,該作法將會衍生出後續大量廢水處理等問題,對於工業應用與環境較不友善,而如要利用有機物降解,以現今技術而言,受限於結構酯基含量有限,須施以相當高的降解溫度,具有耗能且效率不佳的缺點,故仍存有相當大的應用缺陷。
有鑑於此,如何合成出具有化學降解性之固化物,並可將廢棄物重複利用,遂成相關業者努力的目標。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其係以碳酸酯化合物為原料,分別和含有不飽和雙鍵的環氧化合物或醇類化合物反應製得。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固化物以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其係將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進行固化反應製備出固化物,且此固化物可進行降解,使產品能夠回收再利用,減輕環境負擔。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式(II),
其中,X為乙烯基、丙烯基、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R 1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a為0至5的整數。A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或式(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其中,R 2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b為0至4的整數。B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式(i)所示之結構、式(ii)或式(i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i)、
式(iii),
其中,R 3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c為0至4的整數。Y為單鍵、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環烷基、氧原子、硫原子、磺醯基、亞硫醯基、醯基、芴基或六氟丙烷基。Z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鄰位亞苯基、間位亞苯基或對位亞苯基,n為0至10的整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包含提供一含碳酸酯化合物、提供一含不飽和雙鍵化合物以及進行一催化步驟。含碳酸酯化合物為碳酸二甲酯或碳酸二苯酯。含不飽和雙鍵化合物為含不飽和雙鍵之單官能醇類化合物或含不飽和雙鍵之單官能環氧化合物。催化步驟係將含碳酸酯化合物與含不飽和雙鍵化合物混合後,在一觸媒催化下得到一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式(II),
其中,X為乙烯基、丙烯基、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R 1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a為0至5的整數。A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或式(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其中,R 2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b為0至4的整數。B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式(i)所示之結構、式(ii)或式(i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i)、
式(iii),
其中,R 3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c為0至4的整數。Y為單鍵、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環烷基、氧原子、硫原子、磺醯基、亞硫醯基、醯基、芴基或六氟丙烷基。Z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鄰位亞苯基、間位亞苯基或對位亞苯基,n為0至10的整數。
依據前段所述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中觸媒可為離子液體或有機鹼。
依據前段所述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中含碳酸酯化合物與含不飽和雙鍵化合物的當量比值可為0.8至1.2。
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包含進行一催化步驟以及進行一添加步驟。催化步驟係將一碳酸二苯酯與一雙官能環氧化合物混合後,在一觸媒催化下得到一反應物。添加步驟係將反應物添加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以得到一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I),
其中,X為乙烯基、丙烯基、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R 1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a為0至5的整數。B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式(i)、式(ii)或式(i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式(ii)、
式(iii),
其中,R 2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b為0至4的整數,R 3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c為0至4的整數。Y為單鍵、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環烷基、氧原子、硫原子、磺醯基、亞硫醯基、醯基、芴基或六氟丙烷基。Z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鄰位亞苯基、間位亞苯基或對位亞苯基,n為0至10的整數。
依據前段所述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中觸媒可為有機鹼,且雙官能環氧化合物與碳酸二苯酯的當量比值可為2.0至8.0。
本發明之再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固化物,其係藉由前述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進行一固化反應而得。
依據前段所述之固化物,其中固化反應係將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添加至一樹脂中並加熱而完成。
依據前段所述之固化物,其中樹脂可為不飽和聚酯樹脂或乙烯基酯樹脂。
依據前段所述之固化物,其中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添加量可為樹脂含量的3重量百分比至20重量百分比。
本發明之更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降解固化物的方法,包含提供前述固化物以及進行一降解步驟,其中降解步驟係將一胺類化合物與固化物反應,以降解固化物。
藉此,本發明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可參與不飽和樹脂或乙烯基酯樹脂自由基共聚反應,藉由導入高活性碳酸酯結構於網狀系統中,增加主體結構的酯基密度,賦予材料良好的降解性,且提出一種條件溫和的降解方法,可達到高降解效率且無廢水產生,以利工業化並可避免衍生的環境危害問題。
下述將更詳細討論本發明各實施方式。然而,此實施方式可為各種發明概念的應用,可被具體實行在各種不同的特定範圍內。特定的實施方式是僅以說明為目的,且不受限於揭露的範圍。
本發明中,有時以鍵線式(skeleton formula)表示化合物結構,此種表示法可以省略碳原子、氫原子以及碳氫鍵。倘若,結構式中有明確繪出官能基的,則以繪示者為準。
本發明中,「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具有如式(I)所示之一結構」,為了簡潔與通順,有時會表達為式(I)所示的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或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I),其他化合物或基團的表示方式依此類推。
<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式(II),
其中,X為乙烯基(vinyl group)、丙烯基(allyl group)、丙烯酸基(acrylate)或甲基丙烯酸基(methacrylate),R 1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methoxy)、硝基(nitro)或鹵素原子(halogen),a為0至5的整數。A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或式(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其中,R 2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b為0至4的整數。B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式(i)所示之結構、式(ii)或式(i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i)、
式(iii),
其中,R 3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c為0至4的整數。Y為單鍵、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環烷基、氧原子、硫原子、磺醯基(sulfonyl)、亞硫醯基(thionyl)、醯基(carbonyl)、芴基(fluorene)或六氟丙烷基(hexafluoropropane)。Z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鄰位(ortho-)亞苯基、間位(meta-)亞苯基或對位(para-)亞苯基,n為0至10的整數。
藉此,本發明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藉由導入碳酸酯結構賦予熱固化物可降解性,可達到日後材料回收降解之目的。
<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
配合參照第1圖,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100的步驟流程圖。在第1圖中,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100包含步驟110、步驟120以及步驟130。
步驟110為提供一含碳酸酯化合物,其為碳酸二甲酯(Dimethylcarbonate, DMC)或碳酸二苯酯(Diphenylcarbonate, DPC)。
步驟120為提供一含不飽和雙鍵化合物,其為含不飽和雙鍵之單官能醇類化合物或含不飽和雙鍵之單官能環氧化合物。
步驟130為進行一催化步驟,其係將含碳酸酯化合物與含不飽和雙鍵化合物混合後,在一觸媒催化下得到一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式(II)。
關於X、A、B、R 1以及a的定義請參照上文,在此不另贅述,且前述觸媒可為離子液體或有機鹼。
請參閱第2圖,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200的步驟流程圖。在第2圖中,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200包含步驟210以及步驟220。
步驟210為進行一催化步驟,其係將一碳酸二苯酯與一雙官能環氧化合物混合後,在一觸媒催化下得到一反應物,前述觸媒可為有機鹼。
步驟220為進行一添加步驟,其係將反應物添加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以得到一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I),
關於X、B、R 1以及a的定義請參照上文,在此不另贅述。
具體而言,當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為式(I)所示之結構時,其製備方法係將碳酸二甲酯與含不飽和雙鍵之單官能醇類化合物在當量比值為0.8至1.2下反應,並使用離子液體作為觸媒,且觸媒的添加量為總反應物含量的0.01重量百分比至2重量百分比,反應溫度為60 oC至90 oC。
另外,當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為式(II)所示之結構時,其具有兩種製備方法。第一種製備方法係將碳酸二苯酯與含不飽和雙鍵之單官能環氧化合物在當量比值為0.8至1.2下反應,並使用有機鹼作為觸媒,且觸媒的添加量為含不飽和雙鍵之單官能環氧化合物含量的0.01重量百分比至2重量百分比,反應溫度為80 oC至140 oC。第二種製備方法則係將雙官能環氧化合物與碳酸二苯酯在當量比值為2.0至8.0下反應,並使用有機鹼作為觸媒,且觸媒的添加量為雙官能環氧化合物含量的0.01重量百分比至2重量百分比,再添加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進行反應,其中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與雙官能環氧化合物的當量比值為0.4至0.6,反應溫度為80 oC至140 oC。
<固化物>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一種固化物,其係藉由前述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進行一固化反應而得,而前述固化反應參照第3圖簡單說明如下,其中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再一實施方式之固化物的製備方法300的步驟流程圖。在第3圖中,固化物的製備方法300包含步驟310與步驟320。
步驟310是進行一混合步驟,其係將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添加至一樹脂中。具體來說,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添加量為樹脂含量的3重量百分比至20重量百分比,其可在不影響基礎物性的情況下提升固化物之可降解性。關於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細節請參照前文,在此不予以贅述,而前述樹脂可為但不限於不飽和聚酯樹脂或乙烯基酯樹脂。
步驟320是進行一固化步驟,其係使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與樹脂進行自由基共聚後以形成固化物,且加熱之固化溫度可為25 oC至80 oC。關於加熱之固化溫度與加熱時間可隨所使用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與樹脂的種類彈性調整,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請參閱第4圖,其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方式之降解固化物的方法400的步驟流程圖。在第4圖中,降解固化物的方法400包含步驟410以及步驟420。
步驟410為提供前述固化物。步驟420為進行一降解步驟,其係將一胺類化合物與前述固化物反應,以降解固化物。具體來說,上述降解步驟可於80 oC至150 oC下且不添加任何觸媒進行降解,而降解後的液體可經過蒸餾提純,將胺類化合物重複使用,並回收產生的脲(urea)衍生物,進一步用於塗料或聚氨酯材料中,達到循環應用之目標。
茲以下列具體實施例進一步示範說明本發明,用以有利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可在不需過度解讀的情形下完整利用並實踐本發明,而不應將這些實施例視為對本發明範圍的限制,但用於說明如何實施本發明的材料及方法。
<實施例/比較例>
<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
實施例1:取10克的碳酸二甲酯與28.89克的甲基丙烯酸羥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HEMA),以使前述兩者在當量比1:1的比例下形成反應物,接著,加入反應物總量0.5重量百分比的三辛基甲基鏻碳酸甲酯(trioctylmethylphosphonium methyl carbonate, P 8881CH 3OCOO)離子液體,並升溫至80 oC反應8小時,可得到實施例1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產率約為60%。FTIR光譜的數據:1748 cm -1(carbonate C=O)、1715 cm -1(acrylate C=O)。實施例1的反應方程式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實施例2:取10克的碳酸二苯酯與13.27克的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 GMA),以使前述兩者在當量比1:1的比例下,並在110 oC的氮氣環境中形成均勻溶液,再加入0.027克的吡啶(0.2 wt%的GMA),反應3小時,可得到實施例2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產率約為90%。FTIR光譜的數據:1749 cm -1(aliphatic carbonate C=O)、1715 cm -1(acrylate C=O)。實施例2的反應方程式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實施例3:取10克的碳酸二苯酯與34.54克的雙酚A型環氧樹脂(長春人造樹脂商品代號BE188),以使前述兩者在當量比1:2的比例下,並在110 oC的氮氣環境中形成均勻溶液,再加入0.1727克的吡啶(0.5 wt%的BE188),反應3小時。接著,再加入8.04克的甲基丙烯酸,其與BE188的當量比為0.5:1,並反應4小時,可得到實施例3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FTIR光譜的數據:1749 cm -1(carbonate C=O)、1719 cm -1(acrylate C=O)。實施例3的反應方程式如下表三所示。
表三
<固化物的製備>
將實施例1至實施例3的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分別添加至不飽和聚酯樹脂(UP1)或雙酚A型乙烯基酯樹脂(VE1),再以苯乙烯(SM)稀釋,並加入1 phr的過氧化物MEKPO與1 phr的辛酸鈷,攪拌均勻後倒入模具中,在室溫下固化12小時,之後在80 oC下固化4小時,以得到實施例4至實施例9以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4的固化物。
關於實施例4至實施例9以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4所使用的配方及含量如下表四所示。
表四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UP1 VE1 SM
實施例4 15 0 0 100 0 5
實施例5 0 10 0 100 0 8
實施例6 0 0 8 100 0 14
實施例7 15 0 0 0 100 5
實施例8 0 10 0 0 100 8
實施例9 0 0 8 0 100 14
比較例1 0 0 0 100 0 10
比較例2 0 0 0 0 100 10
比較例3 0 0 2 100 0 10
比較例4 0 0 22 100 0 25
<熱性質評估>
將實施例4至實施例9以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4進行熱性質評估,其係利用熱示差掃描卡量計(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在10 oC/min的升溫速率下進行玻璃轉移溫度(T g)的量測,並將T g( oC)量測結果列於下表五。
表五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T g 115 114 117 123 120
  實施例9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T g 125 109 120 111 73
由表五的結果可見,比較例4的玻璃轉移溫度較低,其係由於實施例3的分子量較大且黏度較高,添加後混合黏度會明顯上升,因此若實施例3的添加比例過高,則會導致需添加較多稀釋劑SM方可達到所需的操作黏度,反而不利於固化物的物性表現,而實施例4至實施例9則透過稀釋劑SM與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添加比例的調整達到合適的操作黏度,並保有良好的玻璃轉移溫度。
<降解固化物>
本發明之固化物可利用胺類化合物進行降解反應。首先,分別取0.2克的實施例4至實施例9以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4的固化物與4克的己胺置於容器中,並於烘箱加熱至130 oC,加熱24小時後將剩餘的固體取出觀察殘餘量,並將殘留重量(%)列於下表六。
表六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殘留重量 0 0 0 0 0
  實施例9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比較例4
殘留重量 0 78 95 54 0
由表六的結果可見,實施例4至實施例9藉由導入碳酸酯於網狀結構中,可有效提供降解點,使網狀結構瓦解效率明顯上升,最終在130 oC且無觸媒催化下即可達到完全降解之功效。另外,比較例1及比較例2則未添加本發明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降解效果不佳,而比較例3則因為添加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含量偏低,未達完全降解之目的,但仍可觀察到添加本發明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對於降解性有顯著的改善。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係利用碳酸酯化合物與含有不飽和雙鍵之環氧化合物或醇類化合物製備而得,其可導入市售的不飽和聚酯樹脂或乙烯基酯樹脂中進行固化,賦予固化物具有可降解性,並可在溫和條件下透過胺類化合物進行降解,因應熱固材料回收議題。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 300:固化物的製備方法 400: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110,120,130,210,220,310,320,410,420:步驟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第2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第3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再一實施方式之固化物的製備方法的步驟流程圖;以及 第4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之又一實施方式之降解固化物的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100: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
110,120,130:步驟

Claims (11)

  1. 一種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式(II);
    其中,X為乙烯基、丙烯基、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 其中,R 1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a為0至5的整數; 其中,A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或式(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其中,R 2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b為0至4的整數; 其中,B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式(i)所示之該結構、式(ii)或式(i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i)、 式(iii);
    其中,R 3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c為0至4的整數; 其中,Y為單鍵、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環烷基、氧原子、硫原子、磺醯基、亞硫醯基、醯基、芴基或六氟丙烷基; 其中,Z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鄰位亞苯基、間位亞苯基或對位亞苯基;以及 其中,n為0至10的整數。
  2. 一種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包含: 提供一含碳酸酯化合物,其為碳酸二甲酯或碳酸二苯酯; 提供一含不飽和雙鍵化合物,其為含不飽和雙鍵之單官能醇類化合物或含不飽和雙鍵之單官能環氧化合物;以及 進行一催化步驟,其係將該含碳酸酯化合物與該含不飽和雙鍵化合物混合後,在一觸媒催化下得到一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式(II);
    其中,X為乙烯基、丙烯基、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 其中,R 1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a為0至5的整數; 其中,A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或式(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其中,R 2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b為0至4的整數; 其中,B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式(i)所示之該結構、式(ii)或式(i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i)、 式(iii);
    其中,R 3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c為0至4的整數; 其中,Y為單鍵、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環烷基、氧原子、硫原子、磺醯基、亞硫醯基、醯基、芴基或六氟丙烷基; 其中,Z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鄰位亞苯基、間位亞苯基或對位亞苯基; 其中,n為0至10的整數。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中該觸媒為離子液體或有機鹼。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含碳酸酯化合物與該含不飽和雙鍵化合物的當量比值為0.8至1.2。
  5. 一種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包含: 進行一催化步驟,其係將一碳酸二苯酯與一雙官能環氧化合物混合後,在一觸媒催化下得到一反應物;以及 進行一添加步驟,其係將該反應物添加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以得到一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I);
    其中,X為乙烯基、丙烯基、丙烯酸基或甲基丙烯酸基; 其中,R 1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a為0至5的整數; 其中,B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式(i)、式(ii)或式(iii)所示之一結構: 式(i)、 式(ii)、 式(iii);
    其中,R 2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b為0至4的整數; 其中,R 3為碳數1至4的烷基、甲氧基、硝基或鹵素原子,c為0至4的整數; 其中,Y為單鍵、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環烷基、氧原子、硫原子、磺醯基、亞硫醯基、醯基、芴基或六氟丙烷基; 其中,Z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鄰位亞苯基、間位亞苯基或對位亞苯基; 其中,n為0至10的整數。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中該觸媒為有機鹼,且該雙官能環氧化合物與該碳酸二苯酯的當量比值為2.0至8.0。
  7. 一種固化物,其係藉由如請求項1所述之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進行一固化反應而得。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固化物,其中該固化反應係將該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添加至一樹脂中並加熱而完成。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固化物,其中該樹脂為不飽和聚酯樹脂或乙烯基酯樹脂。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固化物,其中該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的添加量為該樹脂含量的3重量百分比至20重量百分比。
  11. 一種降解固化物的方法,包含: 提供如請求項7所述之固化物;以及 進行一降解步驟,其係將一胺類化合物與該固化物反應,以降解該固化物。
TW111108215A 2022-03-07 2022-03-07 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其製備之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TW2023360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8215A TW202336005A (zh) 2022-03-07 2022-03-07 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其製備之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EP22217221.5A EP4242197A1 (en) 2022-03-07 2022-12-29 Carbonate-containing unsaturated compou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rosslinked product prepared thereby and method for degrading crosslinked produc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8215A TW202336005A (zh) 2022-03-07 2022-03-07 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其製備之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6005A true TW202336005A (zh) 2023-09-16

Family

ID=84689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8215A TW202336005A (zh) 2022-03-07 2022-03-07 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其製備之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4242197A1 (zh)
TW (1) TW20233600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0544A (en) * 1983-07-08 1984-12-25 International Flavors & Fragrances Inc. Macrocyclic carbonates,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same, organoleptic uses thereof and intermediates used in said process
WO1991013052A1 (en) * 1990-02-06 1991-09-05 Isp Investments Inc. Vinyl ether compounds
CN1137911C (zh) * 1995-08-23 2004-02-1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新颖的烯丙醚、烯丙醚聚合物和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42197A1 (en) 2023-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tna Recent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rmoset resins
JP5296298B2 (ja) 結晶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399935B (zh) 可降解光固化树脂预聚体及制备方法、光固化树脂及制备方法
CN112707855B (zh) 一种含甲基丙烯酸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EP0019740B1 (en)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hydroxyneopentyl-hydroxypivalate-bis-halfesters and use of the compositions
CN110240692B (zh) 一种生物基阻燃性呋喃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US4263413A (en) Half esters of organic polyols and a process for their production
CN111978444B (zh) 一种基于有机多元酸的光固化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3168562A1 (zh) 含碳酸酯的不饱和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CN113321797A (zh) 树枝状或者超支化改性的光固化3d打印材料
TW202336005A (zh) 含碳酸酯之不飽和化合物、其製備方法、其製備之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CN113754835B (zh) 油脂基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50658A (zh) 一种紫外光固化阻燃环氧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及紫外光固化涂料
CN116768726A (zh) 含碳酸酯的不饱和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其制备的固化物及降解固化物的方法
TWI817202B (zh) 含碳酸酯之環氧樹脂、其製備方法、其製備之環氧固化物及降解環氧固化物的方法
CN113150244B (zh) 一种磺酸盐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23849B (zh) 一种防雾涂料及其制备方法、防雾涂层
Youngblood et al. Replacing styrene with bioderived alternatives in polyesters
WO2024026679A1 (zh) 含碳酸酯的环氧树脂、其制备方法、其制备的环氧固化物及降解环氧固化物的方法
TWI832604B (zh) 降解環氧固化物的方法
KR20040077916A (ko) 저 voc 비닐에스테르 수지 및 응용
TWI823177B (zh) 可固化的環氧樹脂組成物、其製備之環氧固化物、胺解降解環氧固化物的方法及可胺解降解的碳纖維複材
WO2024119458A1 (zh) 聚碳酸酯寡聚物、其制备方法、可固化组成物、环氧固化物及胺解降解环氧固化物的方法
JPH08500146A (ja) 硬化中に低いピーク発熱を有する硬化可能なエポキシビニルエステル組成物又は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
CN1616519A (zh) 一类烯丙基醚改性不饱和聚酯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