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3753A - 心腦血管藥物及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心腦血管藥物及其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3753A
TW202333753A TW111150670A TW111150670A TW202333753A TW 202333753 A TW202333753 A TW 202333753A TW 111150670 A TW111150670 A TW 111150670A TW 111150670 A TW111150670 A TW 111150670A TW 202333753 A TW202333753 A TW 2023337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group
formula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50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漆又毛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杭州奧默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杭州奧默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杭州奧默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3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375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4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oxy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leucoglucosan, hesperidin, erythromycin, nystatin, digitoxin or digox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65Lact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43Enzymes; Proenzyme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46Hydrolases (3)
    • A61K38/48Hydrolases (3) acting on peptide bonds (3.4)
    • A61K38/49Urokinas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2Antithrombotic agents; Anticoagulants;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心腦血管藥物及其應用。具體地,本發明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結構,其中,各基團定義如說明書中所述;本發明還公開了所述化合物在治療血栓性疾病、抗炎和治療神經損傷方面的用途。

Description

心腦血管藥物及其應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藥物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心腦血管藥物及其應用。
中國心血管病患發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推算心血管病患人數3.30億。腦中風發病率在我國仍呈現上升趨勢,新發人數約占全球的40%,死亡人數約占全球的30%,帶病生存的中風患者高達1300萬,中國已成為中風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據估計,未來10年中國冠心病發生率會持續升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也會急劇攀升,預計到2030年以後,中國大概會有2000多萬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肺栓塞是僅次於心肌梗死和腦中風的全球第三大急性心血管症候群,肺栓塞的年發病率為(39-115)人/10萬人,且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發生血栓性疾病時,臨床上主要採用手術取栓、溶栓、抗栓治療。常用的溶栓藥物包括尿激酶、鏈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等。常用的抗栓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藥和抗凝藥。溶栓藥物和口服抗栓藥物雖然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但缺點是均有導致出血的風險,因而在使用期間必須對凝血機制進行嚴密的監測。
由於在腦中風發生期間,發生腦部血管閉塞,血供終止,對神經元細胞造成損害,因此臨床需要對受損的神經元細胞進行治療。
依達拉奉是日本開發上市的用於治療腦梗死急性發作,改善急性腦梗死所致的神經症狀、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功能障礙的藥物,雖已在中國批准上市,但尚未被歐美主流國家認可。依達拉奉組合物(依達拉奉莰醇)III期臨床研究獲得部分陽性結果,中國已批准上市,但由於其臨床方案設計和國外目前神經保護劑公認臨床研究指南的要求不一致,因此未得到美國FDA批准及指南推薦。
中國針對缺血性腦中風診治指南中僅提出丁苯酞作為改善腦微循環用藥的II級推薦意見,而國外臨床指南中尚無可推薦的神經保護劑。可以說全球主流醫學上公認的神經保護劑領域仍為空白。
為此,本發明人設想,開發一種新型的針對腦中風神經損害的治療藥物,既能有效地對血栓性疾病進行溶栓治療,同時又能起到保護腦神經的作用,將填補神經保護劑領域的空白,滿足心腦血管疾病領域臨床上未能滿足的需求,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和實用價值。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心腦血管藥物及其應用。
在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的用途,用於製備一藥物組合物或製劑,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包含作為活性成分的式I化合物,並且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用於: (a) 預防和/或治療血栓相關性疾病; (b) 抗炎治療;和/或 (c) 治療腦梗、腦外傷、腦出血或腦腫瘤手術所導致的神經元損傷; 式中, R 1選自下組:羥基、C1-C6烷氧基、鹵素、取代或未取代的-O-C1-C6烷基、 ,其中所述的取代為磺酸基或羥基取代; 其中,m為1-6的正整數; 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所述的手性選自下組: ; R 4為選自下組的金屬離子:Na +、K +、Li +或Cs +; R 5為C1-C6烷基、C3-C8環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芳基或雜芳基; R 2和R 3各自獨立地為H、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8環烷基、C2-C6羥烷基或-(C1-C3伸烷基)-COOH; n為6-12的正整數。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用於血栓預防、溶栓治療;或用於預防和/或治療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抑制腦缺血再灌注所導致的神經細胞鐵死亡、或消退血管炎症。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血栓選自下組: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動靜脈旁路血栓、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或其組合。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包括:腦梗死、腦水腫和/或神經細胞鐵死亡。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抗炎治療為抗血管炎症治療。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血管炎症包括:高糖高脂導致的血管炎症。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用於預防和/或治療血栓相關性疾病。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血栓相關性疾病選自下組:腦血栓、腦梗死(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及其導致的神經組織的神經元損傷、腦水腫、心肌梗死、肺栓塞,或其組合。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血栓相關性疾病包括梗塞相關性疾病。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用於抗炎治療。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用於腦梗、腦外傷、腦出血或腦腫瘤手術所導致的神經元損傷的治療。
在另一優選例中,R 1選自下組:羥基、甲氧基、
在另一優選例中,m=1。
在另一優選例中,R 4為Na +
在另一優選例中,R 5為CH 3
在另一優選例中,n為6、7或8。
在另一優選例中,R 1選自下組:羥基、甲氧基、
在另一優選例中,R 2和R 3各自獨立地為H、甲基、羥丙基、羥乙基或羧甲基。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式I化合物選自下組:甲基環糊精、羧甲基環糊精、羥乙基-β-乙環糊精、羥丙基-β-環糊精或磺丁基醚-β-環糊精。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式I化合物母核為環糊精。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式I化合物為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式I化合物選自下組: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藥物組合物還含有額外的活性成分。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額外的活性成分選自下組:丁苯酞、尿激酶、依達拉奉,或其組合。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含有作為活性成分的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的劑型選自下組:注射液、凍乾粉針、緩釋、控釋、腸溶片劑或膠囊、顆粒劑。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藥物組合物或製劑中含有0.001-99wt%,較佳地0.1-90wt%,更佳地1-80wt%的作為活性成分的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按組合物的總重量計。
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式I化合物與尿激酶組合物的用途,用於製備治療血栓相關性疾病的藥物。
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式I化合物與丁苯酞組合物的用途,用於製備治療腦梗死所導致的神經損傷的藥物。
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藥物組合物或製劑,含有(a)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包括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以及(b)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用於: (1) 預防和/或治療血栓相關性疾病; (2) 抗炎治療;和/或 (3) 治療腦梗、腦外傷、腦出血或腦腫瘤手術所導致的神經元損傷。
在另一優選例中,當所述活性成分含有兩種組分時,兩種組分的重量比為1:20 至20:1,較佳地1:10 至10:1,更佳地1:5 至5:1。
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藥盒包括: (1) 第一容器,以及位於所述容器內的第一藥物組合物,所述的第一藥物組合物含有第一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 (2) 第n容器,以及位於所述容器內的第n藥物組合物,所述的第n藥物組合物含有第n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其中,n為2-8中任一正整數; 其中,第一化合物和第n化合物均為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第一化合物為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和第n化合物中至少一個為額外的活性物質,其中,式I化合物如上述所定義的式I化合物;和/或 (3) 任選的使用說明書。
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疾病的治療方法,所述的疾病如上所述,且該疾病的治療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給需要對象施用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其中,式I化合物如上述所定義的式I化合物。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對象為哺乳動物。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的對象為人。
應理解,在本發明範圍內中,本發明的上述各技術特徵和在下文(如實施例)中具體描述的各技術特徵之間都可以互相組合,從而構成新的或優選的技術方案。限於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本發明人經過廣泛而深入地研究,首次意外地發現了一類結構如式I所示化合物對預防和/或治療血栓相關性疾病;抗炎治療;治療腦梗、腦外傷、腦出血或腦腫瘤手術所導致的神經元損傷均有顯著的效果。實驗表明,所述的式I化合物對腦中風引起的腦神經損傷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發明的式I化合物可用於血栓性疾病的血栓預防及溶栓、抗炎的治療等。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本發明。
術語
術語“鹵素”指F、Cl、Br和I。
術語“C1-C6烷基”是指包括1-6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新戊基、第三戊基、或類似基團。
術語“C2-C6烯基”是指具有2-6個碳原子的含有一個雙鍵的直鏈或支鏈烯基,非限制性地包括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異丁烯基、戊烯基和己烯基等。
術語“C2-C6炔基”是指具有2-6個碳原子的含有一個三鍵的直鏈或支鏈炔基,非限制性地包括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異丁炔基、戊炔基和己炔基等。
術語“C1-C6羥烷基”是指具有1-6個碳原子的含有一個羥基的直鏈或支鏈烷基,非限制性地包括羥甲基、羥乙基、羥丙基、羥丁基等,優選為C1-C3羥烷基。
術語“C3-C8環烷基”是指在環上具有3-8個碳原子的環狀烷基,非限制性地包括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等。
術語“C1-C6烷氧基”是指具有1-6個碳原子的直鏈或支鏈烷氧基,非限制性地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和丁氧基等。優選為C1-C4烷氧基。
術語“芳環”或“芳基”具有相同的含義,優選為“C6-C10芳基”。術語“C6-C10芳基”是指在環上不含雜原子的具有6-10個碳原子的芳香族環基,如苯基、萘基等。
術語“雜芳基”表示包含1至4個雜原子的雜芳族體系,所述雜原子包括氮、氧和S(O)r (其中r是整數0、1、2)的雜原子,例如,4-8元雜芳基指含有4-8個環原子的雜芳族體系,4-10元雜芳基指含有4-10個環原子的雜芳族體系,包括但不限於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唑基、噻唑基、咪唑基、噁唑基、異噁唑基、吡啶基、吡喃基、噠嗪基、嘧啶基、吡嗪基、苯并咪唑基、三唑基等。
本發明所述的基團除非特別說明是“取代或未取代的”,否則本發明的基團均可被選自下組的取代基所取代:鹵素、醯氧基、氰基、胺基、硝基、羧基、醯胺基、羧基甲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鹵代烷基、C2-C6烯基、C2-C6鹵代烯基、C2-C6炔基、C2-C6鹵代炔基、羥基、C3-C6環烷基、C3-C6鹵代環烷基、羥基C1-C4烷基、C5-C7環烯基、苯基、萘基等。
”表示基團的接合位置。
活性物質
如本文所用,術語“本發明化合物”和“本發明活性成分”可互換使用,指式I化合物。
在本發明中,還包括式I化合物的藥學上可接受的鹽。術語“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指本發明化合物與酸或鹼所形成的適合用作藥物的鹽。藥學上可接受的鹽包括無機鹽和有機鹽。一類優選的鹽是本發明聚合物與酸形成的鹽。適合形成鹽的酸包括但並不限於:鹽酸、氫溴酸、氫氟酸、硫酸、硝酸、磷酸等無機酸,甲酸、乙酸、丙酸、草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馬酸、馬來酸、乳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苦味酸、甲磺酸、苯甲磺酸,苯磺酸等有機酸;以及天冬胺酸、麩胺酸等酸性胺基酸。
本發明的式I化合物可採用現有技術中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方法進行製備,對各個步驟的反應參數沒有特別限制。此外,本發明的典型化合物也可通過市售方式獲得。
如本文所用,在式I化合物中,如果存在手性碳原子,則手性碳原子可以為R構型,也可以為S構型,或二者的混合物。
本發明中,所述的活性物質為式I化合物, 式中, R 1選自下組:羥基、C1-C6烷氧基、鹵素、取代或未取代的-O-C1-C6烷基、 ,其中所述的取代為磺酸基或羥基取代; 其中,m為1-6的正整數; 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所述的手性選自下組: ; R 4為選自下組的金屬離子:Na +、K +、Li +或Cs +; R 5為C1-C6烷基、C3-C8環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芳基或雜芳基; R 2和R 3各自獨立地為H、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8環烷基、C2-C6羥烷基或-(C1-C3伸烷基)-COOH; n為6-12的正整數。
一個實施方式中,R 1選自下組:羥基、甲氧基、
另一個實施方式中,m=1。
另一個實施方式中,R 4為Na +
另一個實施方式中,R 5為CH 3
另一個實施方式中,n為6、7或8。
另一個實施方式中,R 1選自下組:羥基、甲氧基、
另一個實施方式中,R 2和R 3各自獨立地為H、甲基、羥丙基、羥乙基或羧甲基。
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式I化合物選自下組:甲基環糊精、羧甲基環糊精、羥乙基-β-乙環糊精、羥丙基-β-環糊精或磺丁基醚-β-環糊精。
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式I化合物母核為環糊精。
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式I化合物為
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式I化合物選自下組:
藥物組合物和施用方法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藥物組合物,包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和一種或多種安全有效量的本發明所述的化合物。
由於本發明化合物具有優異的抗血栓活性,因此本發明化合物及其各種晶型,藥學上可接受的無機或有機鹽,水合物或溶劑合物,以及含有本發明化合物為主要活性成分的藥物組合物可用於治療、預防以及緩解與栓塞相關的疾病。
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包含安全有效量範圍內的本發明化合物或其藥理上可接受的鹽及藥理上可以接受的賦形劑或載體。其中“安全有效量”指的是:化合物的量足以明顯改善病情,而不至於產生嚴重的副作用。通常,藥物組合物含有1-2000 mg本發明化合物/劑,更佳地,含有10-1000 mg本發明化合物/劑。較佳地,所述的“一劑”為一個膠囊或藥片。
“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載體”指的是:一種或多種相容性固體或液體填料或凝膠物質,它們適合於人使用,而且必須有足夠的純度和足夠低的毒性。“相容性”在此指的是組合物中各組份能和本發明的化合物以及它們之間相互摻和,而不明顯降低化合物的藥效。藥學上可以接受的載體部分例子有纖維素及其衍生物(如羧甲基纖維素鈉、乙基纖維素鈉、纖維素乙酸酯等)、明膠、滑石、固體潤滑劑(如硬脂酸、硬脂酸鎂)、硫酸鈣、植物油(如豆油、芝麻油、花生油、橄欖油等)、多元醇(如丙二醇、甘油、甘露醇、山梨醇等)、乳化劑(如吐溫®)、潤濕劑(如十二烷基硫酸鈉)、著色劑、調味劑、穩定劑、抗氧化劑、防腐劑、無熱原水等。
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為注射劑、囊劑、片劑、丸劑、散劑或顆粒劑。
本發明化合物或藥物組合物的施用方式沒有特別限制,代表性的施用方式包括(但並不限於):口服、瘤內、直腸、腸胃外(靜脈內、肌肉內或皮下)、和局部給藥。
用於口服給藥的固體劑型包括膠囊劑、片劑、丸劑、散劑和顆粒劑。在這些固體劑型中,活性化合物與至少一種常規惰性賦形劑(或載體)混合,如檸檬酸鈉或磷酸二鈣,或與下述成分混合:(a) 填料或增容劑,例如,澱粉、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和矽酸;(b) 粘合劑,例如,羥甲基纖維素、藻酸鹽、明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蔗糖和阿拉伯膠;(c) 保濕劑,例如,甘油;(d) 崩解劑,例如,瓊脂、碳酸鈣、馬鈴薯澱粉或木薯澱粉、藻酸、某些複合矽酸鹽、和碳酸鈉;(e) 緩溶劑,例如石蠟;(f) 吸收加速劑,例如,季胺化合物;(g) 潤濕劑,例如鯨蠟醇和單硬脂酸甘油酯;(h) 吸附劑,例如,高嶺土;和(i) 潤滑劑,例如,滑石、硬脂酸鈣、硬脂酸鎂、固體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鈉,或其混合物。膠囊劑、片劑和丸劑中,劑型也可包含緩衝劑。
固體劑型如片劑、糖丸、膠囊劑、丸劑和顆粒劑可採用包衣和殼材製備,如腸衣和其它本領域公知的材料。它們可包含不透明劑,並且,這種組合物中活性化合物或化合物的釋放可以延遲的方式在消化道內的某一部分中釋放。可採用的包埋組分的實例是聚合物質和蠟類物質。必要時,活性化合物也可與上述賦形劑中的一種或多種形成微膠囊形式。
用於口服給藥的液體劑型包括藥學上可接受的乳液、溶液、懸浮液、糖漿或酊劑。除了活性化合物外,液體劑型可包含本領域中常規採用的惰性稀釋劑,如水或其它溶劑,增溶劑和乳化劑,例知,乙醇、異丙醇、碳酸乙酯、乙酸乙酯、丙二醇、1,3-丁二醇、二甲基甲醯胺以及油,特別是棉籽油、花生油、玉米胚油、橄欖油、蓖麻油和芝麻油或這些物質的混合物等。
除了這些惰性稀釋劑外,組合物也可包含助劑,如潤濕劑、乳化劑和懸浮劑、甜味劑、矯味劑和香料。
除了活性化合物外,懸浮液可包含懸浮劑,例如,乙氧基化異十八烷醇、聚氧乙烯山梨醇和脫水山梨醇酯、微晶纖維素、甲醇鋁和瓊脂或這些物質的混合物等。
用於腸胃外注射的組合物可包含生理上可接受的無菌含水或無水溶液、分散液、懸浮液或乳液,和用於重新溶解成無菌的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的無菌粉末。適宜的含水和非水載體、稀釋劑、溶劑或賦形劑包括水、乙醇、多元醇及其適宜的混合物。
用於局部給藥的本發明化合物的劑型包括軟膏劑、散劑、貼劑、噴射劑和吸入劑。活性成分在無菌條件下與生理上可接受的載體及任何防腐劑、緩衝劑,或必要時可能需要的推進劑一起混合。
本發明化合物可以單獨給藥,或者與其他藥學上可接受的其他化合物(如抗血栓藥物)聯合給藥。
本發明治療方法可以單獨施用,或者與其它治療手段或者治療藥物聯用。
使用藥物組合物時,是將安全有效量的本發明化合物適用於需要治療的哺乳動物(如人),其中施用時劑量為藥學上認為的有效給藥劑量,對於60 kg體重的人而言,日給藥劑量通常為1~2000 mg,優選50~1000 mg。當然,具體劑量還應考慮給藥途徑、病人健康狀況等因素,這些都是熟練醫師技能範圍之內的。
本發明的主要優點包括:(a)本發明的式I化合物對腦中風引起的腦神經損傷具有優良治療效果。(b)本發明的式I化合物可用於血栓性疾病的血栓預防及溶栓治療且不引起出血。(c)本發明的式I化合物具有抗炎效果。(d)本發明的式I化合物中化合物1具有優良的安全性能,毒副作用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下列實施例中未註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例如Sambrook等人,分子選殖:實驗室手冊(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89)中所述的條件,或按照製造廠商所建議的條件。除非另外說明,否則百分比和份數是重量百分比和重量份數。
實施例 1 樣品對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預防作用評價實驗
實驗方法:隨機選取420尾5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馬魚於六孔板中,每孔(實驗組)30尾。注射給予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5)、化合物(6)、化合物(7)、化合物(8)、化合物(9)、化合物(10)和化合物(11) (結構式見表1),劑量為4.00 ng/尾劑量,水溶給予陽性對照藥乙醯水楊酸30.0 μg/mL濃度,同時設置正常對照組(即標準稀釋水處理斑馬魚)和模型對照組,每孔(實驗組)容量為3 mL。除正常對照組外,其餘實驗組均水溶給予普納替尼以誘發斑馬魚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模型。在28℃培育條件下,樣品與普納替尼共同處理一段時間後,用鄰聯茴香胺進行染色。
染色後每組隨機選取10尾斑馬魚在顯微鏡下拍照,採用NIS-Elements D 3.20高級影像處理軟體對斑馬魚心臟紅細胞染色強度進行分析,以心臟紅細胞染色強度的統計學結果評價樣品對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預防作用。
血栓預防作用計算公式如下: 血栓預防作用(%)= ×100%
用SPSS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p < 0.05表明具有顯著性差異。
實驗結果
1 樣品對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預防作用 (n = 10)
組別 樣品結構式 / 名稱 劑量 (ng/ ) 心臟紅細胞染色強度 ( 像素, mean ± SE) 血栓預防作用 (%)
正常對照組 —— - 5312 ± 318 *** -
模型對照組 —— - 2597 ± 251 -
乙醯水楊酸 —— 30.0 μg/mL 5345 ± 228 *** 101
化合物 (1) CAS:1309580-41-3 4.00ng/尾 4397 ± 454 ** 66
化合物 (2) 3655 ± 318 * 39
化合物 (3) 3045 ± 219 17
化合物 (4) 4300 ± 195 *** 63
化合物 (5) 4340 ± 255 *** 64
化合物 (6) 4938 ± 436 *** 86
化合物 (7) 4584 ± 271 *** 73
化合物 (8) 4580 ± 291 *** 73
化合物 (9) 4709 ± 296 *** 78
化合物 (10) 4326 ± 383 ** 64
化合物 (11) 4749 ± 124 *** 79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 < 0.05,**p < 0.01,***p ≤ 0.001。
實驗結果: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5)、化合物(6)、化合物(7)、化合物(8)、化合物(9)、化合物(10)和化合物(11)的4.00 ng/尾劑量組斑馬魚心臟紅細胞染色強度分別為4397、3655、3045、4300、4340、4938、4584、4580、4709、4326和4749像素。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化合物(3) 4.00 ng/尾劑量組p > 0.05,其血栓預防作用分別為17%,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4)、化合物(5)、化合物(6)、化合物(7)、化合物(8)、化合物(9)、化合物(10)和化合物(11)4.00 ng/尾劑量組p < 0.01、p < 0.05、p < 0.001、p < 0.001、p < 0.001、p < 0.001、p < 0.001、p < 0.001、p < 0.01、p < 0.001,其血栓預防作用分別為66%、39%、63%、64%、86%、73%、73%、78%、64%和79%。
實驗結論: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4)、化合物(5)、化合物(6)、化合物(7)、化合物(8)、化合物(9)、化合物(10)和化合物(11)在本實驗條件下對普納替尼誘發的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斑馬魚有明顯預防作用。
尤其是,化合物(6)、化合物(11)、化合物(9)、化合物(7)、化合物(8)和化合物(1),在4.00 ng/尾劑量組時,對於普納替尼誘發的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斑馬魚有非常顯著預防作用,血栓預防作用(%)指標為66%-86%,而30μg/ml的乙醯水楊酸的血栓預防作用指標為101%。
實施例 2 樣品誘發致敏風險評價
實驗方法:隨機選取2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馬魚於24孔板中,每組設置6個複孔,每孔均處理10尾斑馬魚。分別靜脈注射給予樣品500 ng/尾劑量,陽性對照“C48/80”1.5 μg/mL濃度,同時設置正常對照組,每孔容量為1 mL。
各實驗組均水溶給予N-苯甲醯-DL-精氨酸對硝基苯胺鹽酸鹽(BAPNA)。在28℃處理1天後,將液體轉移至96孔板中,200 μL/孔,利用酶標儀檢測各實驗組類胰蛋白酶(Tryptase)表現水平的相對吸光度值(OD值),以OD值的統計學分析結果評價樣品致敏風險。統計學結果採用mean ± SE表示。
用SPSS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p < 0.05表明具有顯著性差異。
2 各樣品的致敏風險
評價指標 正常對照組 陽性對照組 化合物(1) 化合物(2) 化合物(10)
吸光度值(OD值) 1 0.05085 0.11145 0.06575 0.04785 0.07585
2 0.05905 0.09885 0.05845 0.05085 0.06795
3 0.05395 0.09815 0.05605 0.05405 0.06445
4 0.05515 0.09295 0.05725 0.05655 0.07115
5 0.05305 0.09545 0.05895 0.05255 0.06947
6 0.05385 0.09985 0.06195 0.04865 0.06795
mean 0.054 0.099 0.060 0.052 0.069
SE 0.001 0.003 0.001 0.001 0.002
致敏風險(%) 83.3 11.1 -3.7 27.8
相對致敏風險(與陽性對照組相比) 100% 13% -4% 33%
P < 0.001 < 0.05 > 0.05 < 0.001
實驗結果:即使在實施例1的4ng/尾的劑量的基礎上提高125倍(即在500 ng/尾)的劑量條件下,測試的本發明化合物的致敏風險較低。代表性地,如表2所示,測試的本發明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10)致敏風險均顯著低於陽性對照的致敏風險。
其中,“化合物(2)”和“化合物(1)”沒有或基本上沒有致敏風險,“化合物(10)”具有低致敏風險。
實驗結論:結合實施例1和2的實驗結果,即綜合考慮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發明選擇化合物(1)作為優選化合物進行後續實驗。
實施例 3 化合物 1 對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預防作用評價
實驗方法:用4 μg/mL普納替尼處理野生型AB品系斑馬魚18 h,建立斑馬魚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模型。隨機選取150尾5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馬魚於六孔板中,每孔(實驗組)30尾。注射給予化合物(1)2.06、6.18ng/尾劑量,水溶給予陽性對照藥乙醯水楊酸30 μg/mL濃度,同時設置正常對照組(即標準稀釋水處理斑馬魚)和模型對照組,每孔(實驗組)容量為3 mL。除正常對照組外,其餘實驗組均水溶給予普納替尼以誘發斑馬魚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模型。在28℃培育條件下,化合物(1)與普納替尼共同處理一段時間後,用鄰聯茴香胺進行染色,染色後每組隨機選取10尾斑馬魚在顯微鏡下拍照,採用NIS-Elements D 3.10高級影像處理軟體對斑馬魚心臟紅細胞染色強度進行分析,以心臟紅細胞染色強度的統計學結果評價化合物(I)對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預防作用。
血栓預防作用計算公式如下: 血栓預防作用(%)= ×100%
用方差分析和Dunnett's 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p < 0.05表明具有顯著性差異,提供具有代表性的實驗圖譜。
3 化合物 (I) 對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預防作用 (n = 10)
組別 劑量(ng/尾) 心臟紅細胞染色強度 (像素,mean ± SE) 血栓預防作用(%)
正常對照組 - 5080 ± 155*** 100
模型對照組 - 2300 ± 237 0
乙醯水楊酸 30 μg/mL 4655 ± 136*** 85
化合物(1) 2.06 4601 ± 265*** 83
6.18 5044 ± 345*** 99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 < 0.001。
實驗結果:化合物(1) 2.06 ng/尾和6.18 ng/尾劑量組斑馬魚心臟紅細胞染色強度分別為4601、5044像素,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 < 0.001,其血栓預防作用分別為83%、99%。
實驗結論:化合物(1)對普納替尼誘發的斑馬魚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具有顯著的預防作用且其預防效果有一定的劑量依賴性,化合物(1)對血管內皮損傷性血栓的預防作用優於陽性對照乙醯水楊酸。
實施例 4 化合物 (1) 對大鼠動靜脈旁路血栓的影響
實驗方法:
分組:分為5組,每組10只。模型對照組給予溶劑,受試藥化合物(1)和陽性對照組分別靜脈注射給予,連續給藥3d,每天一次,末次給藥30min後造模。
模型製備:SD雄性大鼠50只,戊巴比妥鈉60 mg/kg經腹腔注射(ip)麻醉。仰臥位固定,頸正中線切開皮膚,分離筋膜、肌肉組織,游離左側頸總動脈和右側頸外靜脈,以內置絲線的聚乙烯管進行動-靜脈(A-V)搭橋手術,動脈夾夾住頸動脈近心端,聚乙烯管一段插入動脈,另一段插入靜脈,完成搭橋手術。於末次給藥30min後,打開動脈夾,血液由左側頸總動脈經搭橋管流向右側頸外靜脈,血流開通形成旁路循環,15min後取血栓。
檢測指標:15 min後開放血流,取出絲線,吸乾殘液,稱取附有血栓的絲線重量,並計算血栓濕重;50 ℃烘箱烤乾,稱重並計算血栓乾重。計算血栓形成抑制率。試驗結束後剪尾檢測出血時間。
4 化合物 (1) 對大鼠動靜脈旁路血栓形成的影響 ( ±s n=10)
組別 劑量mg/kg 血栓濕重 血栓乾重 濕重抑制率(%) 乾重抑制率(%)
模型對照 - 0.0319±0.0033 0.0082±0.0017
化合物(1) 10 0.0254±0.0042 ** 0.0069±0.0014 19.4 15.9
化合物(1) 20 0.0246±0.0045 ** 0.006±0.0014 ** 21.9 26.8
化合物(1) 40 0.0207±0.0041 *** 0.0051±0.0011 *** 34.3 37.8
奧扎格雷 16 0.0208±0.0041 *** 0.0054±0.0018 ** 34 34.1
注:與模型組比較, * P<0.05, ** P<0.01, *** P<0.001。
實驗結果:與模型對照組比較,靜脈注射化合物(1) 10 mg/kg、20 mg/kg、40 mg/kg後,可不同程度抑制大鼠動靜脈旁路血栓形成,血栓濕重、乾重抑制率分別為19.4%(P>0.005)、15.9%(P>0.005);21.9%(P<0.001)、26.8%(P<0.001);34.3%(P<0.001)、37.8%(P<0.001);靜脈給予奧扎格雷16 mg/kg,血栓濕重、乾重抑制率為34%(P<0.001)、34.1%(P<0.01)。
實驗結論:化合物(1)抗血栓效果有劑量依賴性,其抗血栓作用與奧扎格雷相當或更優。
5 化合物 (1) 對大鼠出血時間的影響 ( ±s n=10)
組別 劑量(mg/kg) 出血時間(s)
模型對照組 - 396.1±143.9
化合物(1) 10 403.4±185.1
化合物(1) 20 422.6±205.7
化合物(1) 40 428.4±185.6
奧扎格雷 16 740.8±224***
注: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 P<0.001。
實驗結果:與模型對照組比較,靜脈給予不同劑量的化合物(1)對大鼠出血時間無顯著影響;陽性對照靜脈給予奧扎格雷顯著延長大鼠的出血時間(P<0.01)。
實驗結論:化合物(1)的出血實驗顯示了非劑量依賴性,由此證明化合物(1)無明顯出血風險。
實施例 5 化合物 (1) 預防給藥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
實驗方法:SD大鼠隨機分為6組,設為偽手術組、模型對照組、陽性對照藥奧扎格雷(6 mg/kg)組、受試藥化合物(1)高(67.5 mg/kg)、中(22.5 mg/kg)、低(7.5 mg/kg)劑量組。給藥組預先尾靜脈注射給藥,偽手術組和模型對照組給予等體積的生理鹽水,每天給藥一次,連續給藥3天。末次給藥後10分鐘,建立大鼠MCAO/R模型,缺血2小時後進行再灌注。MCAO再灌後24小時,對大鼠進行神經行為學評分,測定大鼠神經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測定大鼠腦梗死率和腦含水量。
6 化合物 (1) 預防給藥對局灶性腦缺血 (MCAO)/ 再灌注大鼠腦梗死率的影響 ( 數據採用 Mean±SD 表示, n=8)
組別 劑量(mg/kg) 腦梗塞率(%)
偽手術組 0
模型對照組 27.59±6.52
奧扎格雷組 6mg/kg 14.39±8.14**
化合物(1)高劑量組 67.5mg/kg 12.28±10.29**
化合物(1)中劑量組 22.5mg/kg 13.93±6.99**
化合物(1)低劑量組 7.5mg/kg 15.18±4.74*
** 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7 化合物 (1) 預防給藥對局灶性腦缺血 (MCAO)/ 再灌注大鼠腦含水量的影響 ( 數據採用 Mean±SD 表示, n=8)
組別 劑量(mg/kg) 腦含水量(%)
偽手術組 77.18±0.51
模型對照組 82.12±1.28##
奧扎格雷組 6mg/kg 78.42±3.73**
化合物(1)高劑量組 67.5mg/kg 78.23±1.84**
化合物(1)中劑量組 22.5mg/kg 79.01±1.27*
化合物(1)低劑量組 7.5mg/kg 80.16±1.03
##P<0.01,與偽手術組比較;** 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8 化合物 (1) 預防給藥對局灶性腦缺血 (MCAO)/ 再灌注大鼠神經行為學的影響 ( 數據採用 Mean±SD 表示, n=8)
組  別 劑量(mg/kg) 行為學評分
偽手術組 0
模型對照組 3.00±0.76
奧扎格雷組 6mg/kg 1.50±0.56**
化合物(1)高劑量組 67.5mg/kg 1.50±0.53**
化合物(1)中劑量組 22.5mg/kg 1.87±0.64*
化合物(1)低劑量組 7.5mg/kg 2.00±1.07
** 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實驗結果:化合物(1)各劑量組與陽性藥奧扎格雷組均能降低MCAO/R大鼠的神經功能評分、腦梗死率和腦含水量。
實驗結論:化合物(1)預防給藥可以降低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腦梗死率和腦含水量,改善大鼠神經運動功能。
實施例 6 化合物 (1) 與尿激酶聯合用藥 (i.v) 對自體血栓和凝血酶所致大鼠缺血性腦損傷的影響
實驗方法:採用經頸外動脈向頸內動脈注入自體血栓和凝血酶栓塞大鼠大腦中動脈的方法,製備SD大鼠腦缺血損傷模型,按行為學評分隨機分為5組,假手術組(僅分離頸外動脈);模型對照組(兩組均給以等體積的生理鹽水);尿激酶(5000 U/kg)組;化合物(1)(22.5mg/kg)組,每組20只(10只用於檢測腦梗死率,10只用於病理檢測),造模後2h尾靜脈緩慢注射(每分鐘1毫升)給藥一次,並監測注射凝血酶後、給藥後 120 min 時血流量的下降情況。24h後對大鼠進行神經行為學評分,測定大鼠神經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測定大鼠腦梗死率和腦含水量,並用蘇木精-伊紅 (HE) 染色法觀察腦缺血後2h給藥的大鼠大腦病理損傷。
實驗結果:
9 化合物 (1) (i.v) 對大鼠自體血栓和凝血酶所致腦缺血損傷後腦血流量的影響 ( 數據採用 Mean±SD 表示, n=10)
組別 劑量 注射凝血酶後下降百分比(%) 給藥兩小時後下降百分比(%)
空白組 0.04±4.01 0.33±0.33
模型對照組 44.40±5.22 41.18±5.67
化合物(1)組 22.5mg/kg 43.67±7.17 27.14±6.38**##
尿激酶組 5000U/kg 50.10±7.94 37.12±4.49##
化合物(1)+尿激酶組 22.5mg/kg+5000U/kg 33.79±3.95 20.14±3.77**##
** 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 P<0.01,與注射凝血酶後自身組比較。
10 化合物 (1) (i.v) 對大鼠神經行為學的影響 ( 數據採用 Mean±SD 表示, n=10)
組別 劑量 行為學評分
模型對照組 3.00±0.82
化合物(1)組 22.5mg/kg 1.60±0.70*
尿激酶組 5000U/kg 1.60±0.70*
化合物(1)+尿激酶組 22.5mg/kg+5000U/kg 1.60±0.52*
* 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11 化合物 (1) (i.v) 對自體血栓和凝血酶所致大鼠腦缺血損傷腦梗死率及腦含水量的影響 ( 數據採用 mean±S.D. 表示, n=10)
組別 劑量 腦梗死率(%) 腦含水量(%)
空白對照組 79.32±0.63
模型對照組 29.94±6.18 82.20±1.33##
化合物(1)組 22.5mg/kg 13.91±10.78* 79.93±1.98**
尿激酶組 5000U/kg 9.72±9.89** 79.78±0.72**
化合物(1)+尿激酶組 22.5mg/kg+5000U/kg 6.61±6.14** 79.51±0.81**
## P<0.01,與空白對照組比較;* P<0.05,** 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12 化合物 (1)(i.v) 對自體血栓和凝血酶所致腦缺血損傷 對大鼠腦缺血區病理學損傷評分的影響 ( 數據採用 mean±SD 表示, n=10)
組別 劑量 病理評分
模型對照組 3.70±0.48
化合物(1)組 22.5mg/kg 1.90±1.10*
尿激酶組 5000U/kg 1.75±0.86**
化合物(1)+尿激酶組 22.5mg/kg+5000U/kg 1.55±0.60**
* P<0.05,** 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自體血栓和凝血酶所致腦缺血損傷模型後靜脈給予化合物(1)、尿激酶和化合物(1)+尿激酶能顯著降低模型大鼠的腦血流量的下降百分比、大鼠的腦梗死面積和腦含水量,並改善病理學損傷及行為學變化,其中化合物(1)+尿激酶對自體血栓和凝血酶所致腦缺血損傷的改善水準最為明顯。
實驗結論:化合物(1)(i.v)及其與尿激酶聯合給藥可以降低自體血栓和凝血酶所致缺血性腦損傷大鼠的的腦梗死率、腦含水量及病理損傷,改善大鼠神經運動功能,表現出較好的抗缺血性腦損傷作用。
實施例7 化合物(1)治療給藥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
實驗方法:SD大鼠隨機分為11組,設為偽手術組、模型對照組、靜注陽性對照藥依達拉奉(6 mg/kg,i.v.)組、靜注陽性對照丁苯酞注射液(5 mg/kg,i.v.)組、靜注化合物(1)高(24 mg/kg,i.v.)、中(12 mg/kg,i.v.)、低(6 mg/kg,i.v.)劑量組、灌胃陽性藥丁苯酞軟膠囊(60mg/kg,i.g.)組、灌胃化合物(1)高(60 mg/kg,i.g.)、中(30 mg/kg,i.g.)、低(15 mg/kg,i.g.)劑量組。採用頸內動脈線栓法製備雄性大鼠大腦中動脈阻塞(MCAO)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時間90 min然後再灌。於再灌注後1 h尾靜脈給藥及口服給藥1次,24 h後對大鼠進行神經行為學評分,測定大鼠神經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測定大鼠腦梗死率和腦含水量。
13 化合物 (1) 治療給藥對局灶性腦缺血 (MCAO)/ 再灌注大鼠腦梗死率的影響 ( 數據採用 Mean±SD 表示, n=8 )
組別 劑量(mg/kg) 腦梗死率(%)
偽手術組
模型對照組 41.33±2.67
依達拉奉組 6mg/kg 10.23±7.87**
丁苯酞注射液組 5mg/kg 19.18±12.94*
化合物(1) i.v. 高劑量組 24mg/kg 11.64±9.38**
化合物(1) i.v. 中劑量組 12mg/kg 16.94±9.52**
化合物(1) i.v. 低劑量組 6mg/kg 30.03±7.79
丁苯酞軟膠囊組 i.g. 60mg/kg 15.13±11.43**
化合物(1) i.g. 高劑量組 60mg/kg 13.61±10.24**
化合物(1) i.g. 中劑量組 30mg/kg 21.52±11.04*
化合物(1) i.g. 低劑量組 15mg/kg 29.49±5.93
** 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14 化合物 (1) 治療給藥對局灶性腦缺血 (MCAO)/ 再灌注大鼠腦含水量的影響 ( 數據採用 Mean±SD 表示, n=8 )
組別 劑量(mg/kg) 腦含水量(%)
偽手術組 78.55±0.40
模型對照組 84.45±0.54##
依達拉奉組 6mg/kg 79.81±1.03**
丁苯酞注射液組 5mg/kg 80.56±2.07*
化合物(1) i.v. 高劑量組 24mg/kg 79.95±1.16**
化合物(1) i.v. 中劑量組 12mg/kg 80.74±0.89**
化合物(1) i.v. 低劑量組 6mg/kg 82.30±1.04*
丁苯酞軟膠囊組 i.g. 60mg/kg 80.10±1.49**
化合物(1) i.g. 高劑量組 60mg/kg 79.87±1.71**
化合物(1) i.g. 中劑量組 30mg/kg 80.61±1.21*
化合物(1) i.g. 低劑量組 15mg/kg 82.24±1.49
##P<0.01,與偽手術組比較;** 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15 化合物 (1) 預防給藥對局灶性腦缺血 (MCAO)/ 再灌注大鼠神經行為學的影響 ( 數據採用 Mean±SD 表示, n=8 )
組別 劑量(mg/kg) 行為學評分
偽手術組
模型對照組 3.00±0.76
依達拉奉組 6mg/kg 1.62±0.51**
丁苯酞注射液組 5mg/kg 1.62±0.52*
化合物(1) i.v. 高劑量組 24mg/kg 1.62±0.52**
化合物(1) i.v. 中劑量組 12mg/kg 1.88±0.35**
化合物(1) i.v. 低劑量組 6mg/kg 2.13±0.35
丁苯酞軟膠囊組 i.g. 60mg/kg 1.50±0.53**
化合物(1) i.g. 高劑量組 60mg/kg 1.62±0.52**
化合物(1) i.g. 中劑量組 30mg/kg 2.00±0.53*
化合物(1) i.g. 低劑量組 15mg/kg 2.25±0.71
** 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P<0.05,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實驗結果:化合物(1)各劑量組與各陽性藥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MCAO/R大鼠的神經功能評分、腦梗死率和腦含水量,其中化合物(1)(24mg/kg,i.v.)和化合物(1)(60mg/kg,i.g.)組效果最明顯。
實驗結論:化合物(1)治療給藥可以降低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腦梗死率,腦含水量,並改善大鼠神經運動功能。
實施例8 化合物1、化合物3和化合物5抑制腦缺血再灌注時神經細胞鐵死亡的研究
實驗方法:原代神經元細胞使用含Erastin(終濃度為50 μM)的培養基培育24 h後,換含不同濃度的受試藥和Erastin(終濃度為50 μM)的培養基繼續培育24 h。培育結束後,Real time PCR檢測各組細胞中GPX4的mRNA表現,CCK8實驗檢測各組細胞的細胞活力,C11-BODIPY探針法檢測各組細胞內的脂質ROS水平,PGSK探針法檢測細胞內的鐵含量。
實驗數據以means ± SD表示,組間統計學差異採用one-way ANOVA和Tukey's 檢驗,p值小於0.05認為有顯著性差異。
實驗結果:
16 不同濃度化合物 1 、化合物 3 和化合物 5 Erastin 誘導的神經細胞 細胞活力的影響
化合物3(%) 化合物5(%) 化合物1(%)
對照組 100±8.4 100±9.66 100±6.18
模型組 48.24±5.73 *** 50.37±4.9 *** 49.85±4.14 ***
1 μM 52.87±2.55 58.95±7.21 57.01±2.82
2.5 μM 56.6±4.76 62.63±7.82 61.77±6.56
5 μM 62.52±8.51 67.38±6.73 65.4±5.81
10 μM 66.77±6.27 73.74±7.33 # 76.62±5.99 ##
20 μM 73.21±8.1 # 79.85±6.34 ## 80.62±5.39 ##
40 μM 77.95±6.34 ## 84.2±4.71 ## 83.43±6.21 ##
培育結束後,CCK8實驗檢測各組細胞的細胞活力。結果以Mean±SD呈現。與對照組相比 ***p<0.0001。與模型組相比 # p<0.05, ## p< 0.01。
由表16可以看出,模型組細胞活力與對照組相比顯著降低(p<0.0001);化合物3濃度大於10 μM時細胞活力與模型組相比有明顯提高(p<0.05);化合物5和化合物1濃度大於5 μM時細胞活力與模型組相比明顯上升(p<0.05)。
17 不同濃度化合物 1 、化合物 3 和化合物 5 Erastin 誘導的神經細胞內的脂質 ROS 水平的影響
化合物3(%) 化合物5(%) 化合物1(%)
對照組 100±10.41 100±8.24 100±10.71
模型組 151.96±5.14 *** 152.74±3.88 *** 157.42±5.12 ***
1 μM 146.56±7.67 145.89±5.33 150.18±6.05
2.5 μM 141.34±4.22 141.47±6.53 142.58±3.01
5 μM 136.81±7.9 133.09±9.69 137.9±6.72
10 μM 132.38±2.23 128.99±9.84 # 132.33±6.57 ##
20 μM 125.33±9.79 # 122.71±8.5 ## 121.82±5.9 ##
40 μM 120.37±10.16 ## 114.82±7.13 ## 114.13±8.82 ##
培育結束後,C11-BODIPY探針法檢測各組細胞內的脂質ROS水平。結果以Mean±SD呈現。與對照組相比 ***p<0.0001;與模型組相比 # p<0.05, ## p< 0.01。
由表17可以看出,模型組細胞內脂質ROS水平與對照組相比顯著上升 (p<0.0001);化合物3濃度大於10 μM時細胞內脂質ROS水平與模型組相比明顯下降(p<0.05);化合物5和化合物1濃度大於5 μM時細胞內脂質ROS水平與模型組相比有顯著降低(p<0.01)。
18 不同濃度化合物 1 、化合物 3 和化合物 5 Erastin 誘導的神經細胞細胞內的鐵含量的影響
化合物3 化合物5 化合物1
對照組 100±9.28 100±9.79 100±10.88
模型組 49±5.12 *** 50.83±7.37 *** 51.49±4.73 ***
1 μM 56.48±3.32 56.75±9.31 61.06±7.12
2.5 μM 62.3±7 68.32±6.01 66.81±7.21
5 μM 67.06±11.62 72.65±7 71.85±4.47
10 μM 71.61±9.86 76.52±7.86 # 77.52±12.88 #
20 μM 76.67±7.25 # 80.28±6.96 ## 82.16±6.86 ##
40 μM 83.81±9.91 ## 87.37±9.57 ## 86.69±8.01 ##
培育結束後,PGSK探針法檢測細胞內的鐵含量。結果以Mean±SD呈現。與對照組相比***p<0.0001;與模型組相比#p<0.05,##p< 0.01。
由表18可以看出,模型組細胞內PGSK探針螢光強度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減弱,鐵含量顯著升高(p<0.0001);化合物3濃度大於10 μM時細胞內鐵含量與模型組相比明顯降低(p<0.05);化合物5和化合物1濃度大於5 μM時細胞內鐵含量與模型組相比顯著下降(p<0.05)。
19 不同濃度化合物 1 、化合物 3 和化合物 5 Erastin 誘導的神經細胞 GPX4 mRNA 表現的影響
化合物3 化合物5 化合物1
對照組 1.0016±0.07 1.0031±0.1 1.0029±0.09
模型組 0.4008±0.04 *** 0.3796±0.03 *** 0.3804±0.04 ***
1 μM 0.4359±0.05 0.4777±0.07 0.4845±0.06
2.5 μM 0.4875±0.01 0.5373±0.08 0.5759±0.07
5 μM 0.5407±0.06 0.6033±0.06 # 0.6469±0.08 #
10 μM 0.6152±0.07 ## 0.6942±0.01 ## 0.7093±0.15 ##
20 μM 0.6765±0.07 ## 0.7693±0.1 ## 0.7664±0.08 ##
40 μM 0.7421±0.08 ## 0.8368±0.07 ## 0.8503±0.06 ##
培育結束後,Real time PCR檢測各組細胞中GPX4的mRNA表現。結果以Mean±SD呈現。與對照組相比 *** p<0.0001;與模型組相比 # p<0.05, ## p< 0.01。
由表19可以看出,模型組細胞GPX4 mRNA表現與對照組相比顯著降低(p<0.0001);化合物3濃度大於5 μM時細胞GPX4 mRNA表現水平與模型組相比明顯升高(p<0.05);化合物5和化合物1濃度大於2.5 μM時細胞GPX4 mRNA表現水平與模型組相比有顯著上升(p<0.01)。
實驗結論:化合物1、化合物3和化合物5均能顯著性增加Erastin誘導的大鼠神經元細胞活力和GPX4 mRNA表現,顯著性降低細胞內脂質ROS水平和鐵含量,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化合物1、化合物3和化合物5均能抑制Erastin誘導的大鼠神經元細胞鐵死亡。
實施例 9化合物1、化合物3和化合物5 對血管炎症消退作用評價
實驗方法:隨機選取360尾5 dpf巨噬細胞螢光斑馬魚於燒杯中,每個燒杯30尾,靜脈注射給予化合物(1),化合物(3),化合物(5),陽性對照組水溶給予阿托伐他汀鈣30 μg/mL濃度,同時設置正常對照組(養魚用水處理斑馬魚)和模型對照組,每個燒杯(實驗組)容量為25 mL。除正常對照組外均水溶給予高糖高脂飼料。化合物(1),化合物(3)和化合物(5)與高糖高脂飼料共同處理30 h,處理至9 dpf,每個實驗組隨機選擇10尾斑馬魚在螢光顯微鏡下採集斑馬魚尾靜脈內及尾靜脈周圍巨噬細胞螢光強度,以統計分析結果評價化合物(1),化合物(3),化合物(5)對高糖高脂模型斑馬魚血管炎症的消退作用。 炎症消退作用(%)=
實驗結果:
.20 供試品對高糖高脂斑馬魚血管炎症消退作用 (n=10)
組別 劑量 (ng/ ) 血管周圍巨噬細胞螢光強度 ( 像素, Mean ± SE) 炎症消退 作用 (%)
正常對照組 116966 ± 7407 -
模型對照組 - 184631 ± 3800 -
阿托伐他汀鈣 30 μg/mL 106352 ± 6663 42***
化合物 (3) 11.1 113809 ± 7995*** 38***
33.3 118747 ± 6434*** 36***
100 118504 ± 10539*** 36***
化合物 (5) 27.8 113678 ± 4811*** 38***
83.3 118039 ± 9198*** 36***
250 115627 ± 5934*** 37***
化合物 (1) 222 134308 ± 6117*** 27***
667 116848 ± 5036*** 37***
2000 108154 ± 4723*** 41***
與模型對照組比較, ***p < 0.001。
實驗結論:在本實驗劑量條件下,化合物(1),化合物(3)和化合物(5)對高糖高脂模型斑馬魚血管炎症具有顯著的消退作用。
實施例 10 注射液的製備
21 化合物 (1) 製備注射液的配方表
處方 處方量
化合物(1) 1000 mg   
甘油 10 g
氯化鈉 3.5 g
二水檸檬酸鈉 150 mg  
0.1M鹽酸或氫氧化鈉 適量
注射用水加到 500 ml      
溶液pH範圍 5.0-6.5
取全量80% 注射用水,依次加入處方量氯化鈉、二水檸檬酸鈉、甘油、化合物(1),攪拌使溶解,以 0.1M 鹽酸或氫氧化鈉調節溶液 pH 值至5.0-6.5。以注射用水定容即得。分裝至10ml的玻璃瓶,熱壓滅菌,得到該化合物注射液。每瓶含20mg的化合物(1)。
實施例 11 凍乾粉針的製備
22 化合物 (1) 製備凍乾粉針的配方表
處方 處方量 作用
化合物(1)  0.1~0.5g           活性成分
氫氧化鈉或鹽酸   適量 pH調節劑
注射用水   加至2ml 溶劑
將處方量的化合物(1)投入80%處方量的注射用水中,攪拌溶解;加入注射用水至處方量。往上述藥液中投入活性碳(0.1~0.5%),攪拌數十分鐘;活性碳脫色,過濾脫碳;使用氫氧化鈉溶液(或鹽酸溶液)調節藥液的pH值。取樣進行半成品檢測。經過0.22μm篩檢程式二次過濾,灌裝。按設定凍乾參數進行凍乾、壓塞、軋蓋、包裝。
在本發明提及的所有文獻都在本申請中引用作為參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獻被單獨引用作為參考那樣。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的上述講授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限定的範圍。
無。

Claims (10)

  1. 一種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的用途,其中,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用於製備一藥物組合物或製劑,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包含作為活性成分的式I化合物,並且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用於: (a) 預防和/或治療血栓相關性疾病; (b) 抗炎治療;和/或 (c) 治療腦梗、腦外傷、腦出血或腦腫瘤手術所導致的神經元損傷; 式中, R 1選自下組:羥基、C1-C6烷氧基、鹵素、取代或未取代的-O-C1-C6烷基、 ,其中所述的取代為磺酸基或羥基取代; 其中,m為1-6的正整數, 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所述的手性選自下組: ; R 4為選自下組的金屬離子:Na +、K +、Li +或Cs +; R 5為C1-C6烷基、C3-C8環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芳基或雜芳基; R 2和R 3各自獨立地為H、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8環烷基、C2-C6羥烷基或-(C1-C3伸烷基)-COOH; n為6-12的正整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血栓相關性疾病選自下組:腦血栓、腦梗死(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及其導致的神經組織的神經元損傷、腦水腫、心肌梗死、肺栓塞,或其組合。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用於預防和/或治療血栓相關性疾病。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用於腦梗、腦外傷、腦出血或腦腫瘤手術所導致的神經元損傷的治療。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的劑型選自下組:注射液、凍乾粉針、緩釋、控釋、腸溶片劑或膠囊、顆粒劑。
  6. 一種式I化合物與尿激酶組合物的用途,其中,將式I化合物與尿激酶組合物用於製備治療血栓相關性疾病的藥物。
  7. 一種式I化合物與丁苯酞組合物的用途,其中,將式I化合物與丁苯酞組合物用於製備治療腦梗死、腦外傷、腦出血或腦腫瘤手術所導致的神經元損傷。
  8. 一種藥物組合物或製劑,含有(a)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包括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以及(b)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所述藥物組合物或製劑用於:(1) 預防和/或治療血栓相關性疾病;(2) 抗炎治療;和/或(3) 治療腦梗、腦外傷、腦出血或腦腫瘤手術所導致的神經元損傷。
  9. 一種藥盒,包括: (1)  第一容器,以及位於所述容器內的第一藥物組合物,所述的第一藥物組合物含有第一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 (2)  第n容器,以及位於所述容器內的第n 藥物組合物,所述的第n藥物組合物含有第n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其中,n為2-8中任一正整數;其中,第一化合物和第n化合物均為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第一化合物為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和第n化合物中至少一個為額外的活性物質,其中,式I化合物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和/或 (3)  任選的使用說明書。
  10. 一種疾病的治療方法,所述的疾病如請求項1所述,該疾病的治療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給需要對象施用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其中,式I化合物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
TW111150670A 2021-12-31 2022-12-29 心腦血管藥物及其應用 TW2023337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4743.5 2021-12-31
CN202111664743.5A CN116407549A (zh) 2021-12-31 2021-12-31 心脑血管药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3753A true TW202333753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056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50670A TW202333753A (zh) 2021-12-31 2022-12-29 心腦血管藥物及其應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7549A (zh)
TW (1) TW20233375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7549A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89983B (zh) 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之藥劑
CN106344595B (zh) 褐藻胶寡糖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疼痛药物中的应用
KR102563378B1 (ko) 2-(1-아실옥시-n-펜틸)벤조산 및 염기성 아미노산 또는 아미노구아니딘이 형성하는 염,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용도
JP2006176503A (ja) 脳血管障害を伴うアルツハイマー病治療薬
JP2010523696A (ja) 脳腫瘍を治療する方法
JP5680412B2 (ja) レオヌリンの使用およびその組成物
WO2005034936A1 (fr) Utilisation de l-butylphtalide dans la fabrication de medicaments destines a la prevention et au traitement de l'infarctus cerebral
CN113546082B (zh) 特拉匹韦在制备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及细胞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JP2023517566A (ja) 再開通療法後の再灌流傷害又は出血を処置するための組成物及び方法
AU2012308243A1 (en) Use of indolyl and indolinyl hydroxamates for treating heart failure of neuronal injury
TW202333753A (zh) 心腦血管藥物及其應用
WO2011149012A1 (ja) イソキノリンスルホニル誘導体を有効成分として含有する網脈絡膜変性疾患の予防または治療剤、網脈絡膜変性疾患の予防または治療方法、イソキノリンスルホニル誘導体またはその医薬的に許容される塩、ならびにその使用
WO2023123468A1 (zh) 心脑血管药物及其应用
CN111789818B (zh) 注射用盐酸罂粟碱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KR101061764B1 (ko) 신경보호효과를 가지는 피루베이트 유도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약제학적 조성물
WO2016206551A1 (zh) Src蛋白抑制剂在制备预防和/治疗阿尔兹海默病药物中的应用
KR20190134825A (ko) 수축력 저하 수반성 배뇨근 과활동 개선제
CN109651253B (zh) 苯丙烯酸酯衍生物及其作为神经保护药物的应用
RU2258506C2 (ru)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е средства для предупреждения и лечения нейродегенеративны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WO2011003362A1 (zh) 13a-(S)去氧娃儿藤宁的盐、其制法和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TW200920371A (en) A combination treatment
CN111793032A (zh) 一类吡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KR102399374B1 (ko) 알츠하이머병의 치료를 위한 n-[2-(6-플루오로-1h-인돌-3-일)에틸]-3-(2,2,3,3-테트라플루오로프로폭시)벤질아민 히드로클로라이드의 신규한 다형체 형태
CN115475165B (zh) 马来酸茚达特罗在出血性脑损伤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KR20190124951A (ko) Pfi-3를 포함하는 신장암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