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3318A - 加熱器單元、多層構造體、處理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加熱器單元、多層構造體、處理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3318A
TW202333318A TW111140900A TW111140900A TW202333318A TW 202333318 A TW202333318 A TW 202333318A TW 111140900 A TW111140900 A TW 111140900A TW 111140900 A TW111140900 A TW 111140900A TW 202333318 A TW202333318 A TW 2023333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pace
heater unit
mentioned
multi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0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堂周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國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國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國際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3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331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24Thermal treatment f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e.g. annealing, sin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可以提升裝置之省能化。 為一種加熱器單元,其被構成具有:隔熱部,其具有加熱反應管之內部的發熱部;和多層部,其係被設置在上述隔熱部之外側,在內部具有空間,上述多層部係沿著從上述隔熱部朝向外側的方向,具有複數隔熱體,在各隔熱體間形成空間,因應在上述空間中之熱傳導率和上述隔熱體之熱放射率而能夠變更上述多層部之放熱量。

Description

加熱器單元、多層構造體、處理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本揭示係關於加熱器單元、多層構造體、處理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作為半導體裝置之製造工程之一工程,有進行在基板上形成膜之處理的情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3等)。近年來,不僅半導體,對工場也要求朝環境的適用,針對工場內的設備(裝置等),主要日益要求省能化。尤其,在專利文獻1~3等所示的裝置中,因基板處理時需要大的電力,故要求更省能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1428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02959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8-08852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揭示係提供能夠提升裝置之省能化的技術。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若藉由本揭示之一態樣時,提供一種技術,其係加熱器單元,被構成具有: 隔熱部,其具有加熱反應管之內部的發熱部; 多層部,其係被設置在上述隔熱部之外側,在內部具有空間, 上述多層部係沿著從上述隔熱部朝向外側的方向,具有複數隔熱體,在各隔熱體間形成空間,因應在上述空間中之熱傳導率和上述隔熱體之熱放射率而能夠變更上述多層部之放熱量。 [發明效果]
若藉由本揭示時,能夠提升裝置之省能化。
以下,一面參照圖1~6一面予以說明。另外,在以下之說明中所使用的圖面,皆為示意性者,圖面所示的各要素之尺寸關係、各要素之比率等一不定和現實者一致。再者,即使在複數圖面之彼此間,各要素之尺寸的關係、各要素之比率等也不一定要一致。
(1)基板處理裝置之構成 針對作為處理基板的處理裝置之基板處理裝置1之構成,使用圖1予以說明。
在基板處理裝置1係藉由一體性地形成上面及側面並且下面開口的筒狀之反應管20,和裝填作為基板之晶圓41而被收納於反應管20內之晶舟40,和從側方加熱反應管20之內部的作為發熱部的加熱器2的加熱器單元200構成。
該基板處理裝置1係在加熱器2內設置均熱管3,在均熱管3內設置反應管20。均熱管3係由熱傳導率大的材料(例如,SiC材)構成,被使用於保持反應管20內之溫度均勻性。均熱管3係其上面及側面被形成一體,且使下面開口的筒狀,在下端部形成朝下方延伸的凸緣。
加熱器2係在內側隔熱部73和均熱管3之間被形成筒狀而配置,上下被分割為複數。
在反應管20之下部,具備一根氣體導入管(氣體導入通路)5,和一根排氣管(氣體排氣通路)6,各為內部空間,與反應管20內連通。
在氣體導入管5,從上游側依序分別設置氣體供給源5a、作為流量控制器(流量控制部)之質量流量控制器(MFC)5b、閥體5c。在氣體導入管5之閥體5c之下游側,連接惰性氣體導入管7。在惰性氣體導入管7,從上游側依序分別設置惰性氣體供給源7a、MFC7b、閥體7c。
在排氣管6,從上游側依序設置作為檢測反應管20內之壓力的壓力檢測器(壓力檢測部)之壓力感測器6、APC(Auto Pressure Controller)閥6b、作為真空排氣裝置之真空泵6c。藉由排氣管6、壓力感測器6a、APC閥6b和真空泵6c構成排氣裝置600。排氣裝置600係被構成能夠以反應管20內之壓力成為特定壓力(真空度)之方式進行真空排氣。
反應管20係下端開口而成為入口,從此處導入、導出以水平姿勢被裝填複數片於晶舟40的晶圓41。即是,晶舟40係藉由利用升降機構115上升,而從下方被導入至反應管20內,再者,藉由下降,從反應管20被取出。
再者,在反應管20之下端之周圍設置凸緣62,凸緣62和爐口蓋61之間係在關閉爐口蓋61之時藉由氣密密封材(例如,O型環)63而被密封。
另外,均熱管3及反應管20成為了組裝或維修(洗淨等)而能拆卸的構造。均熱管3係藉由內側隔熱部73和氣密密封材(例如O型環)65,再者反應管20藉由均熱管3和氣密密封材(例如,O型環66)分別被密封。
在晶舟40設置使晶舟40旋轉的旋轉機構64。而且,在晶舟40之下部,裝填複數片隔熱板60(例如,石英板)。該隔熱板60係為了防止配置在上部之晶圓41之上下之溫度分布不均勻化而被設置者。
接著,針對加熱器200之詳細,使用圖1及圖2進行說明。
加熱器單元200具備加熱器2、作為隔熱部之內側隔熱部73、作為隔熱部之外側隔熱部74、被設置在內側隔熱部73和外側隔熱部74之間的多層部70。加熱器單元200係加熱器2、內側隔熱部73、多層部70、外側隔熱部74而被構成的多層構造體。
內側隔熱部73係被形成覆蓋反應管20之上面及側面之周圍。外側隔熱部74係被構成覆蓋內側隔熱部73之上面及側面之周圍。加熱器2被安裝於內側隔熱部73之側面內側。內側隔熱部73和外側隔熱部74係被構成隔熱來自加熱器2的熱。
多層部70係沿著從內側隔熱部73朝向外側之方式,構成具有複數隔熱體72。在各隔熱體72間形成空間S。即是,多層部70係被設置在內側隔熱部73之外側,被構成在內部具有空間S。換言之,多層部40係被構成交互配置隔熱體72和空間S。
即是,加熱器單元200之側面部之隔熱體72係在內側隔熱部73之外周側隔著空間S而設置複數片,以支持體75被緊固支持於外側隔熱部74。再者,即使在加熱器單元200之上面部,也在隔熱方向隔著間隙設置複數片隔熱體72,以支持體100被緊固支持在外側隔熱部74。另外,在隔熱體72,穿孔複數處排氣用的孔10。
另外,在圖1中,雖然以5片表示在加熱器單元200之側面部的隔熱體72之數量,但是如圖2所示般,以本揭示中之加熱器單元200之側面部中之隔熱部72之數量為5片以上為佳,例如10片。藉由將隔熱體72之數量設為10片以作為多層部70,可以有效果性地抑制高溫狀態之反應管20內之熱的傳達。再者,藉由將隔熱體72之數量設為5片以上,可以更減少來自爐內的放熱量,可以提升裝置之省能化。
再者,在加熱器單元200之頂棚部200a,且內側隔熱部73和外側隔熱部74之間也設置多層部70,被構成複數片例如2片之隔熱體72被配置成與內側隔熱部73之頂棚面和外側隔熱部74之頂棚面略水平。頂棚部200a被設置在反應管20之上方。
加熱器單元200之側面部之內側隔熱部73和多層部70和外側隔熱部74合計的外徑與頂棚部200a之外徑略相同,並且以隔熱體72之數量最多之方式,設定空間S之寬度及隔熱體72之厚度。隔熱體72之厚度為例如2.0mm之時,隔熱體72之數量設為10片為佳。藉由增加被設置在多層部70之隔熱體72之片數,可以大幅度地減少來自爐內的放熱量。因此,不對加熱器2供給浪費的電力,可以提升省能化。另外,隔熱體72之厚度考慮強度被設定為數毫米程度,例如被設定為1.0mm以上3.0mm以下左右的厚度。
作為隔熱體72,使用金屬或合金製之構件。再者,作為隔熱體72,使用熱放射率為0.02以上0.1以下之構件。作為隔熱體72使用的構件之熱放射率之0.02為可以藉由表面處理對應後述熔點為1000℃以上之構件的界限值,若熔點非1000℃以上時,即使為0.02下亦可。即是,即使在熱放射率0.01程度也可以藉由表面處理來對應。另外,藉由表面處理設為0.1以下,可以具有高隔熱性能。再者,藉由將作為隔熱體72使用的構件之熔點設為反應管20內之設定溫度以上,可以確保耐熱性。
具體而言,作為隔熱材72,可以使用例如金(Au)或鉬(Mo)等之熔點為1000℃以上的構件。藉由選擇如此的構件而構成多層部70,可以大幅度地減少來自爐內之放熱量,因此,不會對加熱器2供給浪費的電力,可以提升省能化。
另外,反應管20內之設定溫度即使藉由在反應管20內進行的製程(成膜處理、氧化擴散處理、退火處理)而被適當設定,再者,即使成膜處理也依照膜種類而適當設定。上述1000℃不只可以幾乎對應於所有製程(成膜處理、氧化擴散處理、退火處理)的設定溫度之一例。今後,若因應製程而選擇作為隔熱材72之構件(金屬)即可。例如,若選擇持有在反應管20內被處理之溫度以上之熔點的構件即可。
再者,內側隔熱部73之厚度和外側隔熱部74之厚度分別被構成較隔熱體72之厚度厚(大),並且較被形成在隔熱體72間的空間S之寬度寬(大)。藉由使內側隔熱部73之厚度較隔熱體72之厚度厚,使成為容易保持加熱器2。再者,藉由使外側隔熱部74之厚度較隔熱體72之厚度厚,使成為容易支持隔熱體72。再者,藉由降低隔熱體72之熱放射率,且比內側隔熱部73之厚度和外側隔熱部74之厚度更縮窄空間S之寬度,而增加隔熱體72之片數,以減少來自爐內之放熱量。即是,可以提高在加熱器單元200中之隔熱性能。
多層部70係在下端部以密接密封材組合一體形成上面及側面且下面開口的筒狀之內側隔熱部73,和一體形成上面及側面且下面開口的筒狀之外側隔熱部74而形成。即是,反應管20之側面及上面係被具備加熱器之內側隔熱部73、多層部70及外側隔熱部74所致的多重構造體覆蓋。
再者,隔熱體72係被構成藉由因應隔熱體72之熱放射率及厚度,變更在多層部70中之隔熱體72之片數,能夠變更空間S之寬度。
例如,以在欲減少來自爐內之放熱量之情況(升溫中、基板處理中等欲提高裝置之隔熱性能之情況),在多層部70之隔熱體72之數量成為最多之方式,設定空間S之寬度。另一方面,以在欲增加來自爐內之放熱量之情況,在多層部70之隔熱體72之數量變少之方式,設定空間S之寬度。
在加熱器單元200之下部,具備對多層部70內供給特定氣體的作為氣體供給部之氣體供給管(氣體導入通路)302、氣體排氣管(氣體排器通路)304,在加熱器單元200之上部,且於頂棚部200a之略中央,具備氣體排氣管80。各者在多層部70內,被連通於被形成在各隔熱體72間的空間S。
在氣體供給管302,從上游側依序設置氣體供給源302a、作為流量控制器(流量控制部)之流量質量控制器(MFC)302b、閥體82之各者。從氣體供給源302a被供給的特定氣體係熱傳導率高於空氣的氣體,例如稀有氣體。作為特定氣體,可以使用氦(He)氣、氫(H 2)氣等。另外,就算被構成不僅燃氣等的氣體之熱媒體,連液體之熱媒體也從氣體源302a流出當然亦可。
在氣體排氣管80設置閥體83。氣體排氣管80係被構成將從氣體供給管302被供給至多層部70內之冷卻氣體朝多層部70外排氣。
在氣體排氣管304,從上流側依序設置APC閥81、真空泵71。藉由APC閥81和真空泵71,構成排氣裝置300。排氣裝置300係被構成對被形成在各隔熱體72間之空間S的氛圍進行真空排氣。排氣裝置300係被構成能夠將被形成在各隔熱體72間的空間S,減壓至熱傳導所致的放熱幾乎消失之程度的真空。即是,被構成在多層部70,經由APC閥81連接真空泵71,具有藉由開啟APC閥81由真空泵71抽真空的真空隔熱機構。
排氣裝置300係被構成能夠將被形成在各隔熱體72間之空間S的壓力減壓至未滿200Pa。如此一來,藉由使各隔熱體72間之空間S成為例如未滿200Pa之真空狀態,可以抑制熱傳導所致的放熱。即是,爐內之溫度之升溫中等、基板處理中等之欲提高裝置之隔熱性能之情況,可以僅以放射熱(也稱為輻射熱)抑制來自加熱器單元200之放熱,可以提升省能化。
再者,被構成在關閉APC閥81開啟閥體82、83之狀態,從氣體供給管302對被形成在各隔熱體72間之空間S供給熱傳導率高的氣體,將在空間S循環的氣體經由氣體排氣管80而朝裝置外排氣。如此一來,藉由對各隔熱體72間之空間S供給熱傳導率高的氣體,除了放射熱外,藉由熱傳導所致的放熱,可以增加來自加熱器單元200之放熱量(散熱),能夠大幅度地縮短爐內之降溫時間。另外,即使不經由氣體排氣管80朝裝置外排氣,使空間S充滿熱傳導率高的氣體亦可。此時,調整APC閥81,將被形成在各隔熱體72間之空間S之壓力調整為200Pa以上。
另外,為了謀求冷卻之均勻化,即使在圓周方向設置複數個閥體82亦可。再者,為了在冷卻時使特定氣體111均等地流至空間S內,若以與上部之壓力損失相比,減少隔熱體72之下部之部分的壓力損失之方式,將在隔熱體72穿孔的孔10予以穿孔即可(例如,與上部相比,增大設置在隔熱體72之下部的孔10之直徑,或增加孔的數量)。
接著,一面參照圖3、圖4,一面針對隔熱體72之安裝予以說明。另外,圖3、圖4為一例,安裝隔熱體72之型態不限於此。如圖3所示般,隔熱體72係被嵌合於以例如玻璃纖維材製作出的支持承接部101之溝。該支持承接部101係藉由例如玻璃纖維材製作出的螺絲102,被緊固支持於外側隔熱部74。該支持體75之構造係以同樣的構造適用於隔熱體72之上下。依此,隔熱體72係隔熱性地被支持於外側隔熱部74。支持承接部101及螺絲102因熱傳導率比較低,故具有隔熱效果。
如圖4所示般,支持體100具備支持部103、螺絲102、104而構成。該支持部103係藉由例如玻璃纖維材製作,藉由上述螺絲102被緊固支持於外側隔熱部74。而且,將其支持部103通過隔熱體72之穿孔部,以由例如上述玻璃纖維材所製作出的螺絲104承接外側隔熱部74。
內側隔熱部73係形成下端部朝外側延伸的凸緣77,外側隔熱部74係在下端部形成朝外側延伸的凸緣76。內側隔熱部73和外側隔熱部74係設為從隔熱體72被緊固支持的外側隔熱部74之下方插入內側隔熱部73的多重構造,在設置於各者的凸緣76、77間,經由氣密密封材(例如O型環78)被密封,成為能夠拆卸的構造。
接著,使用圖5,說明作為控制部(控制手段)的控制器。基板處理裝置1具有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之各部動作的控制器500。
圖5表示控制器500之概略。控制部500係以具備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501、RAM(Random Access Memory)502、作為記憶裝置503、I/O埠504之電腦而構成。RAM502、記憶裝置503、I/O埠504係被構成能經內部匯流排505而與CPU501進行資料交換。
在控制器500設置經由網路而被連接於上位裝置570的網路收發訊部583。網路收發訊部583係能夠從上位裝置570接收與基板S之處理履歷或處理預定有關的資訊等。
記憶裝置503係由例如快閃記憶體、HDD (Hard Disk Drive)等構成。在記憶裝置503內,以能夠讀出之方式儲存有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之動作的控制程式,或記載有後述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順序或條件等之程式配方等。
另外,製程配方係使控制器500實行後述之基板處理工程中之各順序,組合成可以取得特定之結果,當作程式而發揮功能。以下,將該程式配方或控制程式等也總稱為程式。另外,在本說明書中,使用稱為程式之語句的情況,有僅包含製程配方單體之情形、包含控制程式單體之情形或包含其雙方之情形。再者,RAM502作為暫時性保持藉由CPU501被讀出之程式或資料等的記憶體區域(工作區域)而被構成。
I/O埠504係被連接於基板處理裝置1之各構成。
CPU501係被構成讀出來自記憶部503之控制程式而實行,同時因應來自輸入輸出裝置581之操作指令之輸入等而從記憶部503讀出程式配方。而且,CPU501係被構成以沿著被讀出的製程配方之內容之方式,能夠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
控制器500可以藉由使用儲存上述程式之外部記憶裝置(例如,硬碟等的磁碟、DVD等之光碟、MO等的磁光碟、USB記憶體等的半導體記憶體)582而在電腦安裝程式等,可以構成本態樣所涉及的控制器500。另外,用以對電腦供給程式之手段,並不限定於經外部記憶裝置582而供給之情況。例如,即使使用網路或專用迴線等之通訊手段,不經由外部記憶部582而供給程式亦可。另外,記憶裝置503或外部記憶裝置582係以電腦能讀取之記憶媒體來構成。以下,也將該些統稱為記錄媒體。另外,使用在本說明書中稱為記錄媒體之語句時,有僅包含記憶部503單體之情況、僅包含外部記憶部582單體之情形或包含其雙方之情況。
接著,作為半導體製造工程(基板處理工程)之一工程,針對使用上述構成之基板處理裝置1,而在晶圓41上形成膜的工程予以說明。另外,在以下之說明中,構成基板處理裝置1之各部的動作藉由控制器500被控制。
當複數片的晶圓41被裝填於晶舟40(晶圓裝載)時,保持複數片的晶圓41的晶舟40藉由升降機構115被排抬起而搬入至反應管20內(晶舟載入)。在該狀態,爐口蓋61成為經由氣密密封材63而密閉反應管20之下端的狀態。
反應管20內之壓力係被控制成特定壓力。再者,以反應管20內成為期望之溫度之方式,藉由加熱器2被加熱。此時,以反應管20內成為期望之溫度分布之方式,根據溫度感測器檢測出的溫度資訊,朝加熱器2的通電狀況被反饋控制。接著,藉由旋轉機構64,隔熱板60、晶舟40被旋轉,依此晶圓41被旋轉。
此時,閥體82、83被關閉,排氣裝置300被作動,依此被形成在各隔熱體72間的空間S內之氛圍被排氣,被形成在各隔熱體72間的空間S內之氛圍成為真空狀態。
接著,閥體5c開啟,從氣體供給源5a被供給,以MFC5b被控制成期望的流量之處理氣體,被導入至氣體導入管5。被導入至氣體導入管5的處理氣體被導入至反應管20內。
被導入至反應管20內的處理氣體,與晶圓41之表面接觸,對晶圓41進行氧化、擴散等的處理。此時,因藉由晶舟40被旋轉,晶圓41也被旋轉,故處理氣體均勻地接觸晶圓41之表面。
而且,被構成藉由排氣裝置600所致的排氣,被導入至氣體導入管5之處理氣體以特定之流速被供給至反應管20內。依此,例如能夠快速地藉由排氣裝置600排氣熱處理中之釋出氣體。
當經過事先被設定的處理時間時,關閉閥體5c,在閥體7c開啟之狀態下,從惰性氣體供給源7a供給惰性氣體。而且,反應管20內被置換成惰性氣體,並且晶圓41之溫度下降(降溫),且反應管20內之壓力回復至常壓。
此時,APC閥81被關閉,閥體82、83開啟,特定氣體111被供給至被形成在各隔熱體72間的空間S內,而反應管20內急速被冷卻。
之後,爐口蓋61藉由升降機構115而下降,反應管20之下端被開口,同時在處理完的晶圓41被支持於晶舟40之狀態下,從反應管20之下端被搬出(晶舟卸載)至反應管20之外部。之後,處理完的晶圓41藉由晶舟40被取出(晶圓裝填)。
因此,藉由使用加熱器單元200,可以調整從加熱器單元200被放熱的放熱量。即是,藉由在包含升溫時之加熱器單元200運轉時,使空間S成為真空狀態,提升隔熱性能而可以期待實現省能,在降溫時(例如,停止加熱器單元200(關閉加熱器之電源),對空間S供給熱傳導率高的氣體,可以大幅度地縮短降溫時間。如此一來,可以效率佳地急速升降溫。再者,即使另外設置急冷機構,於降溫時,構成對均熱管3和內側隔熱部73之間供給潔淨氣體亦可。
若藉由本揭示時,藉由將被形成在隔熱體72間的空間S,設為例如數Pa之真空狀態,可以抑制熱傳導所致的放熱。因此,可以抑制來自加熱器2的放熱(散熱)。
即是,因被構成能夠將多層部70中之各隔熱體72間的空間S設為真空狀態,故藉由在爐內之升溫時或基板處理時等,使空間S成為真空狀態,減少來自爐內之放熱量,能夠大幅度地提升多層部70之隔熱性能。依此,可以省能。
再者,若藉由本揭示時,藉由對被形成在隔熱體72間的空間S,供給熱傳導率高的氣體,可以增大來自加熱器2之放熱(散熱)。因此,能夠大幅度地縮短反應管20內之降溫時間。
即是,因被構成對在多層部70中之各隔熱體72間之空間S供給熱傳導率高的氣體,故於爐內之降溫時等,藉由對空間S供給熱傳導率高的氣體,可以增加來自爐內之放熱量,能夠急速地降溫爐內。
再者,若藉由本揭示時,因應在空間S的熱傳導率和隔熱體72之熱放射率,可以調整多層部70之放熱量,可以調整從爐內被放熱的放熱量。依此,可以期待因應基板處理而實現適當的省能。
再者,使用熱放射率低的構件作為隔熱體72,並且增加在多層部70之隔熱體72的數量,可以較以往大幅度地減少放熱量。因此,因無對加熱器2供給浪費的電力,故可預估較以往的構成更提升省能化。
(變形例) 接著,針對上述態樣中之加熱器單元200之變形例,使用圖6予以詳述。在以下中,僅針對與上述態樣不同的點予以詳述。
本變形例所涉及之加熱器單元700為能夠分割成複數區域的構成。如圖6所示般,加熱器單元700係從側面部之上端側至下端側,被分割為五個控制區域U、CU、C、CL、L。即是,被構成在加熱器單元700之側面部的內側隔熱部73、多層部70及外側隔熱部74係被分割成五個控制區域U、CU、C、CL、L,對每區域,使多層部70內成為真空狀態,或能夠供給熱傳導率高的氣體。再者,在各控制區域,各設置一對熱電偶,被構成能夠根據各區域之溫度,進行控制。排氣裝置300係被構成能夠對各者的區域,將空間S之壓力個別地調整0~未滿200Pa。
即是,若藉由本變形例時,除了上述加熱器單元200所致的效果外,能夠在每控制區域控制加熱器單元,能夠個別地進行精細的溫度控制。
(其他態樣) 另外,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雖然以將多層部70設為具有複數隔熱體72,在各隔熱體間形成空間S之情況為例進行說明,但是本皆是不限定於此,即使將多層部70設為具有複數隔熱體72,在被形成在各隔熱體間的空間S內,夾入隔熱片等的隔熱材(填充)亦可。依此,可以更減少從爐內被放熱的放熱量。即是,可以提高在加熱器單元200中之隔熱性能。
再者,上述實施型態中,雖然以使用金或鉬等之金屬或合金製之構件作為隔熱材72之情況為例進行說明,但是本揭示不限定於此,可以因應研磨之狀態或氧化之狀態等之表面處理之狀態,或使用的處理溫度,使用例如鋁、黃銅、鉻、銅等。
再者,在上述實施型態中,雖然針對加熱器單元200之側面部之多層部70予以說明,但是即使在作為加熱器單元200之上面部的頂棚部200a中之多層部70也同樣能夠適用。
再者,在上述實施型態中,作為基板處理裝置進行處理,雖然使用成膜處理予以說明,但是本揭示不限定於此,不僅半導體製造裝置,即使在處理LCD裝置般之玻璃基板的裝置也可以適用。再者,成膜處理包含例如CVD、PVD、形成氧化膜、氮化膜或其雙方之處理、形成包含金屬之膜的處理等。而且,即使在進行退火處理、氧化處理、氮化處理、擴散處理等之處理之情況,也同樣能夠適用。
以上,說明了本揭示之各種典型的實施型態,但是本揭示不限定於該些實施型態,亦可以適當地組合使用。
以下,針對實施例予以說明。 實施例1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具備圖7(A)所示的加熱器單元200的基板處理裝置1,進行上述基板處理工程。在比較例中,使用具備圖8(A)所示的加熱器單元800的基板處理裝置,進行上述基板處理工程。圖7(B)為表示使用本實施例所涉及之基板處理裝置而進行成膜處理之時的離反應管之中心的距離和溫度之關係的圖。圖8(B)為表示使用比較例所涉及之基板處理裝置而進行成膜處理之時的離反應管之中心的距離和溫度之關係的圖。
將加熱器2中之溫度設為T 1℃,將加熱器2側之隔熱體72a中之溫度設為T 2℃時,輻射熱所致的從加熱器2移動至隔熱體72a的熱量Q1係成為
(A為表面積、ε為熱放射率、σ為斯特凡-波茲曼常數)。
同樣,將從加熱器2側起算第2個的隔熱體72b中的溫度視為T 3℃,將從加熱器2側起算第3個的隔熱體72c中的溫度設為T 4℃,將從加熱器側起算第n個的隔熱體72n中的溫度視為T n℃之時,在各者的隔熱體之間移動的熱量可以以下式表示。
(n為整數,T∞設為氛圍溫度)。
在此,將Q1~Qn全部合計可以以下式表示。
然而,由於Q1=Q2=Q3=…=Qn,所以將此設為Q時,成為
即是,當將隔熱體設為n片時,從加熱器2藉由幅射朝外部釋放出的放熱量,比起設置一片隔熱體之情況,小1/n倍。再者,隔熱體之熱放射率越低,隔熱體之片數越多,放熱量變少。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厚度t=2mm、熱放射率ε=0.1、熱傳導率λ=50W/mk的構件,作為隔熱體72a~72j。再者,將空間S之寬度設為4mm,將隔熱體72之片數設為10片,將空間S之真空狀態的熱傳導率設為λg=0W/mK,將氦氣被供給至空間S之情況的空間S之熱傳導率λg=0.25W/mK。
由於將加熱器溫度設為800℃而進行加熱之情況(空間S為真空時)的放熱量Q若僅考慮隔熱體72間之輻射熱即可,使用上述式1~式3而算出1280W。
再者,在使加熱器溫度從800℃降溫之情況(對空間S供給氦氣時)之放熱量Q,在輻射熱所致的放熱量,加上在各隔熱體72之傳導熱所致的放熱量,和在各隔熱體72間的傳導熱(在對空間S供給氦氣之狀態的傳導熱)所致的放熱量而算出9603W。
依此,藉由對在多層部70的空間S供給氦氣,可以確認降溫時之放熱量成為在升溫時的放熱量之約7.5倍。
對此,在比較例所涉及之加熱器單元800中,將加熱器溫度設為800℃而加熱之情況,在距離加熱器單元之中心620mm之外側隔熱部74之外側面,溫度成為200℃,從內側隔熱部73之內側移動至外側隔熱部74之外側的放熱量Q被算出5850W。
即是,確認出在使用本實施例中之加熱單元200之情況,比起使用比較例中之加熱器單元800之情況,藉由使空間S成為真空狀態,降低約80%放熱量。再者,確認出在使用本實施例中之加熱單元200之情況,比起使用比較例中之加熱器單元800之情況,藉由對空間S供給氦氣,將放熱量增加至1.6倍。
因此,因藉由使用加熱器單元200,可以調整從加熱器單元200被放熱的放熱量,故不僅省能之效果,可以謀求提升生產性。藉由至少在升溫時使空間S成為真空狀態,可以提升隔熱性能,可以抑制從加熱器單元200的散熱所致的溫度下降。另一方面,確認出藉由在降溫爐內之溫度之時,對空間S供給熱傳導率高的氣體,促進從加熱器單元200之散熱,依此可以大幅度地縮短降溫時間。
1:基板處理裝置 2:加熱器 20:反應管 41:晶圓 70:多層部 72:隔熱體 73:內側隔熱部 74:外側隔熱部 200,700:加熱器單元 500:控制器
[圖1]為表示本揭示之一態樣中之基板處理裝置之概略的縱剖面圖。 [圖2]為表示圖1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加熱器單元之概略的橫剖面圖。 [圖3]為表示位於圖1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側面的隔熱體之支持體的詳細剖面圖。 [圖4]為表示位於圖1之基板處理裝置之上面的隔熱體之支持體的詳細剖面圖。 [圖5]為本揭示之一態樣中之基板處理裝置之控制器之概略構成圖,以方塊圖表示控制器之控制系統的圖。 [圖6]為用以說明本揭示之加熱器單元之變形例的概略構成圖。 [圖7(A)]為表示實施例所涉及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加熱器單元之概略的橫剖面圖。 [圖7(B)]為表示使用實施例所涉及之基板處理裝置而進行成膜處理之時的離反應管之中心的距離和溫度之關係圖。 [圖8(A)]為表示比較例所涉及之基板處理裝置之加熱器單元之概略的橫剖面圖。 [圖8(B)]為表示使用比較例所涉及之基板處理裝置而進行成膜處理之時的離反應管之中心的距離和溫度之關係圖。
1:基板處理裝置
2:加熱器
3:均熱管
5:氣體導入管
5a:氣體供給源
5b:質量流量控制器
5c:閥體
6:排氣管
6a:壓力感測器
6b:APC閥
6c:真空泵
7:惰性氣體導入管
7a:惰性氣體供給源
7b:MFC
7c:閥體
10:孔
20:反應管
40:晶舟
41:晶圓
60:隔熱板
61:爐口蓋
62:凸緣
63:氣密密封材
64:旋轉機構
65:氣密密封材
66:O型環
70:多層部
71:真空泵
72:隔熱體
73:內側隔熱部
74:外側隔熱部
75:支持體
76:凸緣
77:凸緣
78:O型環
80:氣體排氣管
81:APC閥
82:閥體
83:閥體
100:支持體
111:特定氣體
115:升降機構
200:加熱器單元
200a:頂棚部
300:排氣裝置
302:氣體供給管
302a:氣體供給源
302b:流量質量控制器
304:氣體排氣管
600:排氣裝置

Claims (20)

  1. 一種加熱器單元,其被構成具有: 隔熱部,其具有加熱反應管之內部的發熱部;和 多層部,其係被設置在上述隔熱部之外側,在內部具有空間,該加熱器單元之特徵為, 上述多層部係沿著從上述隔熱部朝向外側的方向,具有複數隔熱體,在各隔熱體間形成空間,因應在上述空間中之熱傳導率和上述隔熱體之熱放射率而能夠變更上述多層部之放熱量。
  2. 如請求項1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被構成為以被設置在上述多層部之上述隔熱體之數量變成最多之方式,設定上述空間之寬度。
  3. 如請求項1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上述隔熱體係因應在上述反應管內進行的製程而被選擇。
  4. 如請求項1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上述隔熱體為金屬或合金。
  5. 如請求項1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上述隔熱體之熱放射率為0.02以上0.1以下。
  6. 如請求項3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上述隔熱體之熔點為在上述反應管內被處理的溫度以上。
  7. 如請求項1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進一步排氣裝置被設置成能夠排氣上述空間, 被構成藉由上述排氣裝置,上述空間能夠減壓成傳導熱所致的放熱幾乎消失之程度的真空。
  8. 如請求項7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上述排氣裝置被構成能夠將上述空間之壓力減壓成未滿200Pa。
  9. 如請求項1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進一步氣體供給部被設置成能夠對上述空間供給特定氣體,上述氣體供給部被構成為能夠對被形成在各隔熱體間的上述空間供給特定氣體。
  10. 如請求項9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上述特定氣體係熱傳導率高於空氣的氣體。
  11. 如請求項10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上述特定氣體為稀有氣體。
  12. 如請求項10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進一步排氣裝置被設置成能夠排氣上述空間, 上述排氣裝置被構成能夠將上述空間之壓力調整成200Pa以上。
  13. 如請求項1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進一步具有被設置在上述反應管之上方的頂棚部, 以上述隔熱部和上述多層部合計的外徑與上述頂棚部之外徑成為略相同之方式,設定上述空間之寬度及上述隔熱體之厚度。
  14. 如請求項1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上述隔熱部之厚度被構成大於上述多層部之上述隔熱體之厚度,並且大於被設置在上述多層部之上述空間的寬度。
  15. 如請求項1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上述多層部係被構成在上述空間插入隔熱材。
  16. 如請求項1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上述隔熱部及上述多層部係能夠分割成複數區域的構成。
  17. 如請求項16之加熱器單元,其中 進一步排氣裝置被設置成能夠排氣上述空間, 上述排氣裝置係被構成為可對上述複數區域將上述空間之壓力各別地調整成數Pa~200Pa未滿。
  18. 一種多層構造體,其被構成具有: 隔熱部,其具有加熱反應管之內部的發熱部;和 多層部,其係被設置在上述隔熱部之外側,在內部具有空間,該多層構造體之特徵為, 上述多層部係沿著從上述隔熱部朝向外側的方向,具有複數隔熱體,在各隔熱體間形成空間,因應在上述空間中之熱傳導率和上述隔熱體之熱放射率而能夠變更上述多層部之放熱量。
  19. 一種處理裝置,具備加熱器單元,該加熱器單元被構成具有: 隔熱部,其具有加熱反應管之內部的發熱部;和 多層部,其係被設置在上述隔熱部之外側,在內部具有空間, 上述多層部係被構成沿著從上述隔熱部朝向外側的方向,具有複數隔熱體,在各隔熱體間形成空間,因應在上述空間中之熱傳導率和上述隔熱體之熱放射率而能夠變更上述多層部之放熱量。
  20.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係藉由加熱器單元,加熱反應管內之基板,該加熱器單元被構成具有: 隔熱部,其具有加熱上述反應管之內部的發熱部;和 多層部,其係被設置在上述隔熱部之外側,在內部具有空間, 上述多層部係被構成沿著從上述隔熱部朝向外側的方向,具有複數隔熱體,在各隔熱體間形成空間,因應在上述空間中之熱傳導率和上述隔熱體之熱放射率而能夠變更上述多層部之放熱量。
TW111140900A 2022-01-31 2022-10-27 加熱器單元、多層構造體、處理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TW2023333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2/003545 2022-01-31
PCT/JP2022/003545 WO2023145054A1 (ja) 2022-01-31 2022-01-31 ヒータユニット、多層構造体、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3318A true TW202333318A (zh) 2023-08-16

Family

ID=87470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0900A TW202333318A (zh) 2022-01-31 2022-10-27 加熱器單元、多層構造體、處理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33318A (zh)
WO (1) WO202314505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4391A (ja) * 1992-08-24 1994-03-15 Kubota Corp 真空断熱体およびその付属装置
JP2000008167A (ja) * 1998-06-25 2000-01-11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
JP2000048857A (ja) * 1998-07-27 2000-02-18 Ngk Insulators Ltd 集合電池用真空断熱容器
JP4063661B2 (ja) * 2002-12-27 2008-03-1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半導体製造装置及び半導体の製造法
JP4929199B2 (ja) * 2008-02-01 2012-05-0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基板処理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632190B2 (ja) * 2009-07-02 2014-11-26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45054A1 (ja)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43776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677406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ly processing wafers
US6403927B1 (en) Hea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process
US8183502B2 (en) Mounting table structure and heat treatment apparatus
KR100802667B1 (ko) 상부 전극,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및 처리 방법, 및 제어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JPH11204442A (ja) 枚葉式の熱処理装置
JP6944990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080041836A1 (en) High temperature heating element for preventing contamination of a work piece
JP2013077803A (ja) 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基板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0032745A1 (ja) 温度調節機構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WO2007007744A1 (ja) 基板載置機構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03515950A (ja) 抵抗加熱型単一ウエハ炉
US10425990B2 (en) Vacuum processing device
JP2010045170A (ja) 試料載置電極
JP2005510869A (ja) 加熱真空支持装置
JP2002231637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TW202333318A (zh) 加熱器單元、多層構造體、處理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WO2019155808A1 (ja) 基板載置台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JP4669465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加熱装置及び断熱材
JP2007242850A (ja) 半導体製造装置及び半導体製造方法
WO2021039271A1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TWI819705B (zh) 爐口部構造、基板處理裝置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JP2011103469A (ja)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加熱装置及び断熱材
JP2004311775A (ja) 半導体処理装置
JP2010062195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試料載置電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