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1316A - 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 Google Patents

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1316A
TW202331316A TW111145403A TW111145403A TW202331316A TW 202331316 A TW202331316 A TW 202331316A TW 111145403 A TW111145403 A TW 111145403A TW 111145403 A TW111145403 A TW 111145403A TW 202331316 A TW202331316 A TW 2023313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olarizing plate
meth
weight
surface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5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菁璠
小川圭太
高瀬裕太
法正善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1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131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6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more than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72Five-membered rings
    • C08K5/3475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6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more than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77Six-membered rings
    • C08K5/3492Triaz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3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32Radiation-absorbing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3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62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 C09J133/066Copolymers with monomers not covered by C09J133/06 containing -OH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紫外線對偏光元件、顯示元件等之影響,並且防止了異物產生之偏光板。 本發明係一種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其包含:偏光板,其依序具有硬塗層、保護層及偏光元件;及表面保護膜,其具有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之單側之黏著劑層,且經由該黏著劑層貼合於該偏光板之該硬塗層表面;該硬塗層包含紫外線吸收劑,該黏著劑層包含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該黏著劑層中之該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含量相對於該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100重量份為2重量份~5重量份。

Description

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對於作為代表性之圖像顯示裝置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而言,起因於其圖像形成方式,於液晶單元之兩側配置偏光元件。偏光元件通常以於其至少單側配置有保護層之狀態用作偏光板,自視角改善之觀點考慮,亦可用作進而包含相位差層之附有相位差層之偏光板。又,對於有機電致發光(EL)顯示裝置,藉由將圓偏光板設置於視認側,防止起因於有機EL元件之高反射性之外界光反射或背景之映入等問題。作為一般之圓偏光板,已知有將偏光元件與相位差層(代表性地為λ/4板)以使相位差層之慢軸相對於偏光元件之吸收軸成為約45°之角度之方式積層而成之圓偏光板(例如專利文獻1)。
於上述圖像顯示裝置中,對於配置於液晶單元、有機EL元件等顯示元件之視認側之偏光板(視認側偏光板),於配置於偏光元件之視認側之保護層設置具有耐擦傷性之硬塗層。又,對於視認側偏光板,藉由於用於將偏光元件與配置於其視認側之保護層貼合之黏著劑層中添加紫外線吸收劑,抑制紫外線對偏光元件、顯示元件等之影響。
然而,於添加有紫外線吸收劑之黏著劑層中,經時產生異物(例如結晶異物),對使用該偏光板之圖像顯示裝置進行觀察時,有時會以亮點之形式視認到。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17123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紫外線對偏光元件、顯示元件等之影響,並且防止了異物之產生之偏光板。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且說,對於偏光板而言,通常以製造過程、檢查步驟、運輸過程等中之表面保護為目的,而於直至供於使用為止之期間,以暫時黏貼有表面保護膜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之狀態進行處理,該表面保護膜於使用時被剝離。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嘗試了於設置於保護層之硬塗層中添加紫外線吸收劑,結果可知,防止了黏著劑層中之異物之產生,另一方面,將表面保護膜剝離時,會於偏光板表面產生污染。
本發明人等進一步反覆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特定之黏著劑層作為表面保護膜之黏著劑層,能夠抑制上述偏光板表面之污染,其結果為,可獲得能夠抑制紫外線對偏光元件、顯示元件等之影響,並且防止了異物之產生之偏光板。
根據本發明之一個態樣,提供一種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該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包含:偏光板,其依序具有硬塗層、保護層及偏光元件;及表面保護膜,其具有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之單側之黏著劑層,且經由該黏著劑層貼合於該偏光板之該硬塗層表面;該硬塗層包含紫外線吸收劑,該黏著劑層包含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該黏著劑層中之該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含量相對於該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100重量份為2重量份~5重量份。 於一個實施方式中,將上述表面保護膜以剝離速度0.3 m/min、剝離溫度23℃、剝離角度180°剝離時之剝離力為0.2 N/25 mm以下。 於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偏光板於上述偏光元件之與配置有上述保護層之側相反之側具有相位差層。 於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硬塗層為包含硬化性化合物及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之硬化體,上述硬塗層中之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相對於該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為0.1重量份~3.0重量份。 於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基礎聚合物為具有羥基及/或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 於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包含選自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中之至少一種紫外線吸收劑。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紫外線對偏光元件、顯示元件等之影響,並且防止了異物之產生之偏光板。
(用語及符號之定義) 本說明書中之用語及符號之定義如下所述。 (1)折射率(nx、ny、nz) 「nx」係面內之折射率成為最大之方向(即,慢軸方向)之折射率,「ny」係於面內與慢軸正交之方向(即,快軸方向)之折射率,「nz」係厚度方向之折射率。 (2)面內相位差(Re) 「Re(λ)」係以23℃下之波長λnm之光測得之面內相位差。例如,「Re(550)」係以23℃下之波長550 nm之光測得之面內相位差。Re(λ)係於將層(膜)之厚度設為d(nm)時藉由式:Re(λ)=(nx-ny)×d求出。 (3)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 「Rth(λ)」係以23℃下之波長λnm之光測得之厚度方向之相位差。例如,「Rth(550)」係以23℃下之波長550 nm之光測得之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λ)係於將層(膜)之厚度設為d(nm)時藉由式:Rth(λ)=(nx-nz)×d求出。 (4)Nz係數 Nz係數係藉由Nz=Rth/Re求出。 (5)角度 於本說明書中,提及角度時,該角度包含相對於基準方向為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這兩者。因此,例如「45°」係指相對於基準方向沿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為45°。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包含:偏光板,其依序具有硬塗層、保護層及偏光元件;及表面保護膜,其具有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之單側之黏著劑層,且經由該黏著劑層貼合於該偏光板之該硬塗層表面。於本實施方式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中,硬塗層包含紫外線吸收劑,黏著劑層包含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該黏著劑層中之該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含量相對於該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100重量份為2重量份~5重量份。
A.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之整體構成 圖1係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100A包含:偏光板10,其依序具有硬塗層11、保護層12以及偏光元件13;及表面保護膜20,其具有基材層21及設置於基材層21之單側之黏著劑層22。表面保護膜20經由黏著劑層22貼合於偏光板10之硬塗層11。
圖2係本發明之另一個實施方式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100B包含:偏光板10,其依序具有硬塗層11、保護層12、偏光元件13及第一相位差層15;及表面保護膜20,其具有基材層21及設置於基材層21之單側之黏著劑層22。表面保護膜20經由黏著劑層22貼合於偏光板10之硬塗層11。
圖3係本發明之另一個實施方式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100C包含:偏光板10,其依序具有硬塗層11、保護層12、偏光元件13、第一相位差層15及第二相位差層16;及表面保護膜20,其具有基材層21及設置於基材層21之單側之黏著劑層22。表面保護膜20經由黏著劑層22貼合於偏光板10之硬塗層11。
於圖示例中,保護層12與偏光元件13之積層、偏光元件13與第一相位差層15之積層及第一相位差層15與第二相位差層16之積層分別經由接著層14a、14b、14c進行,但該等之積層亦可根據目的直接進行而不經由接著層。又,於圖示例中,僅於偏光元件13之單側(視認側)設置保護層,但亦可根據需要於偏光元件之兩側設置保護層。
雖未圖示,但可於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之偏光板側之最外層設置用於將偏光板貼合於相鄰之光學構件之黏著劑層。於該情形時,該黏著劑層於直至供於使用為止之期間可被剝離襯墊保護。
自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以剝離速度0.3 m/min、剝離溫度23℃、剝離角度180°剝離表面保護膜時之剝離力較佳為0.2 N/25 mm以下,更佳為0.02 N/25 mm~0.18 N/25 mm,進而較佳為0.1 N/25 mm~0.15 N/25 mm。若剝離力於該範圍內,則能夠於將表面保護膜暫時黏貼於偏光板之狀態下適當地保護其表面,並且於剝離時容易地剝離。
B.偏光板 偏光板依序具有硬塗層、保護層及偏光元件。偏光板根據需要進而具有相位差層。
B-1.偏光元件 偏光元件代表性地包含含有二色性物質(例如碘)之聚乙烯醇系樹脂膜。偏光元件可由單層之樹脂膜構成,亦可使用兩層以上之積層體來製作。
作為由單層之樹脂膜構成之偏光元件之具體例,可例舉對聚乙烯醇(PVA)系樹脂膜、部分縮甲醛化PVA系樹脂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親水性高分子膜實施利用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質進行之染色處理及延伸處理而獲得之偏光元件、PVA之脫水處理物或聚氯乙烯之脫鹽酸處理物等多烯系配向膜等。因光學特性優異而較佳為使用利用碘將PVA系樹脂膜染色並進行單軸延伸而獲得之偏光元件。
上述利用碘進行之染色例如可藉由將PVA系樹脂膜浸漬於碘水溶液中而進行。上述單軸延伸之延伸倍率較佳為3~7倍。延伸可於染色處理後進行,亦可一面染色一面進行。又,亦可於延伸後進行染色。根據需要,對PVA系樹脂膜實施膨潤處理、交聯處理、清洗處理、乾燥處理等。例如,藉由於染色前將PVA系膜浸漬於水中進行水洗,不僅能夠清洗PVA系樹脂膜表面之污垢或抗黏連劑,亦能夠使PVA系樹脂膜膨潤而防止染色不均等。
作為使用積層體獲得之偏光元件之具體例,可例舉使用樹脂基材與積層於該樹脂基材之PVA系樹脂層(PVA系樹脂膜)之積層體、或者使用樹脂基材與塗佈形成於該樹脂基材之PVA系樹脂層之積層體而獲得之偏光元件。使用樹脂基材與塗佈形成於該樹脂基材之PVA系樹脂層之積層體而獲得之偏光元件例如可藉由下述方法製作:將PVA系樹脂溶液塗佈於樹脂基材並使其乾燥,於樹脂基材上形成PVA系樹脂層,獲得樹脂基材與PVA系樹脂層之積層體;將該積層體延伸及染色而將PVA系樹脂層製成偏光元件。於本實施方式中,延伸代表性地包含使積層體浸漬於硼酸水溶液中來進行延伸。進而,延伸根據需要可進而包括於硼酸水溶液中之延伸之前將積層體於高溫(例如,95℃以上)下進行空中延伸。獲得之樹脂基材/偏光元件之積層體可直接使用(即,可將樹脂基材製成偏光元件之保護層),亦可將樹脂基材自樹脂基材/偏光元件之積層體剝離,於該剝離面上積層與目的相應之任意適當之保護層而使用。此種偏光元件之製造方法之詳細內容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12-73580號公報中。將該公報之全部記載內容作為參考引用至本說明書中。
偏光元件之厚度例如為30 μm以下,較佳為15 μm以下,更佳為1 μm~12 μm,進而較佳為2 μm~10 μm,進而更佳為2 μm~8 μm。
偏光元件較佳為於波長380 nm~780 nm之任意波長下顯示出吸收二色性。偏光元件之單體透過率例如為41.0%以上,較佳為43.0%~46.0%,更佳為44.5%~46.0%。偏光元件之偏光度較佳為97.0%以上,更佳為99.0%以上,進而較佳為99.9%以上。
B-2.保護層 保護層包含可作為偏光元件之保護層使用之任意適當之膜。作為成為該膜之主成分之材料之具體例,可例舉三乙醯纖維素(TAC)等纖維素系樹脂、或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醯胺系、聚醯亞胺系、聚醚碸系、聚碸系、聚苯乙烯系、聚降𦯉烯系、聚烯烴系、(甲基)丙烯酸系、乙酸酯系等透明樹脂等。又,亦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系、胺基甲酸酯系、(甲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環氧系、矽酮系等熱硬化型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等。除此以外,例如亦可例舉矽氧烷系聚合物等玻璃質系聚合物。又,亦可使用日本專利特開2001-343529號公報(WO01/37007)中記載之聚合物膜。作為該膜之材料,例如可使用含有於側鏈具有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醯亞胺基之熱塑性樹脂、及於側鏈具有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苯基及腈基之熱塑性樹脂之樹脂組合物,例如,可例舉具有包含異丁烯及N-甲基馬來醯亞胺之交替共聚物、及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之樹脂組合物。該聚合物膜例如可為上述樹脂組合物之擠出成形物。
於將偏光板應用於圖像顯示裝置時,配置於與顯示元件相反側之保護層(視認側保護層12)之厚度代表性地為300 μm以下,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 μm~80 μm,進而較佳為10 μm~60 μm。
於將偏光板應用於圖像顯示裝置時,配置於顯示元件側之保護層(內側保護層)之厚度較佳為5 μm~200 μm,更佳為10 μm~100 μm,進而較佳為10 μm~60 μm。
於一個實施方式中,內側保護層於光學上為各向同性。於本說明書中,「光學上為各向同性」係指相位差層之面內相位差Re(550)為0 nm~10 nm,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550)為-10 nm~+10 nm。
B-3.硬塗層 硬塗層設置於視認側保護層之視認側,構成偏光板之視認側最外層。代表性地,硬塗層可直接形成於視認側保護層之視認側表面。
硬塗層可為硬化性組合物之硬化體(硬化樹脂)或熱塑性組合物之成形體,較佳為硬化性組合物之硬化體。
形成硬塗層之硬化性組合物(以下稱為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包含硬化性化合物及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中所含之硬化性化合物,可例舉熱硬化性化合物、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電子束硬化性化合物等。作為硬化性化合物之種類,可例舉聚酯系、丙烯酸系、胺基甲酸酯系、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醯胺系、矽酮系、矽酸鹽系、環氧系、三聚氰胺系、氧雜環丁烷系、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等各種化合物。該等硬化性化合物可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該等當中,就硬度較高,能夠進行紫外線硬化,並且生產性優異而言,較佳為丙烯酸系、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及環氧系之化合物,其中較佳為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系之化合物。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中包含紫外線硬化性之單體、低聚物、聚合物等。
作為硬化性化合物之具體例,可例舉具有複數個紫外線聚合性之官能基之丙烯酸系化合物(單體及/或低聚物),較佳可例舉具有複數個(甲基)丙烯醯基之硬化性化合物。硬化性化合物中之官能基((甲基)丙烯醯基)之數量例如為3以上,較佳為5以上,又,例如為30以下,較佳為20以下。硬化性化合物較佳為進而於分子內包含羥基。
作為單體之硬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例舉:三環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四級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級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四級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羥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二四級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四級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及該等之低聚物或預聚物等。該等硬化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併用複數種。
作為單體或低聚物之硬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例舉: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低聚物。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低聚物所具有之(甲基)丙烯醯基之數量例如為3以上,較佳為4以上,更佳為6以上,又,例如為25以下,較佳為20以下。
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低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或理論分子量)例如為3000以下,較佳為2500以下,更佳為2000以下,又,例如為500以上,較佳為800以上。再者,於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或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低聚物為市售品之情形時,採用市售品附帶之目錄中記載之理論分子量。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只要為吸收紫外線(例如波長355 nm)之化合物,則可使用任意適當之紫外線吸收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例舉: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水楊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等。其中,較佳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或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尤佳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更佳為由具有羥基之化合物構成,尤佳為由羥基苯基三𠯤系化合物構成之紫外線吸收劑(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可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作為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例舉: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2-基)-5-羥基苯基與[(C10-C16(主要為C12-C13)烷氧基)甲基]環氧乙烷之反應產物(商品名「TINUVIN 400」、BASF公司製造)、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2-基]-5-[3-(十二烷氧基)-2-羥基丙氧基]苯酚)、2-(2,4-二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與縮水甘油酸(2-乙基己基)酯之反應產物(商品名「TINUVIN 405」、BASF公司製造)、2,4-雙(2-羥基-4-丁氧基苯基)-6-(2,4-二丁氧基苯基)-1,3,5-三𠯤(商品名「TINUVIN 460」、BASF公司製造)、2-(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5-[(己基)氧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1577」、BASF公司製造)、2-(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5-[2-(2-乙基己醯氧基)乙氧基]-苯酚(商品名「Adekastab LA-46」、ADEKA(股)製造)、2-(2-羥基-4-[1-辛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4,6-雙(4-苯基苯基)-1,3,5-三𠯤(商品名「TINUVIN 479」、BASF公司製造)、BASF公司製造之商品名「TINUVIN 477」等。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例如可例舉:2-(2-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商品名「TINUVIN PS」、BASF公司製造)、苯丙烷酸及3-(2H-苯并三唑-2-基)-5-(1,1-二甲基乙基)-4-羥基(C7-9側鏈及直鏈烷基)之酯化合物(商品名「TINUVIN 384-2」、BASF公司製造)、3-[3-第三丁基-4-羥基-5-(5-氯-2H-苯并三唑-2-基)苯基]丙酸辛酯及3-[3-第三丁基-4-羥基-5-(5-氯-2H-苯并三唑-2基)苯基]丙酸2-乙基己酯之混合物(商品名「TINUVIN 109」、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4,6-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900」、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6-(1-甲基-1-苯基乙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928」、BASF製造)、3-(3-(2H-苯并三唑-2-基)-5-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甲酯/聚乙二醇300之反應產物(商品名「TINUVIN 1130」、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對甲酚(商品名「TINUVIN P」、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4,6-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234」、BASF公司製造)、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326」、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4,6-二第三戊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328」、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329」、BASF公司製造)、2,2'-亞甲基雙[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360」、BASF公司製造)、3-(3-(2H-苯并三唑-2-基)-5-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甲酯與聚乙二醇300之反應產物(商品名「TINUVIN 213」、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571」、BASF公司製造)、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商品名「Sumisorb 250」、住友化學(股)製造)、2-(3-第三丁基-2-羥基-5-甲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商品名「SEESORB 703」、SHIPRO KASEI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基甲基)苯酚(商品名「SEESORB 706」、SHIPRO KASEI公司製造)、2-(4-苯甲醯氧基-2-羥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SHIPRO KASEI公司製造之商品名「SEESORB 7012BA」)、2-第三丁基-6-(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苯酚(商品名「KEMISORB 73」、CHEMIPRO KASEI公司製造)、2,2'-亞甲基雙[6-(2H-苯并三唑-2-基)-4-第三辛基苯酚](商品名「Adekastab LA-31」、ADEKA(股)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對纖維素(商品名「Adekastab LA-32」、ADEKA(股)製造)、2-(5-氯-2H-苯并三唑-2-基)-6-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商品名「Adekastab LA-36」、ADEKA(股)製造)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分子量較佳為100~1500,更佳為200~1200,進而較佳為200~1000。若使用分子量較小之化合物(例如分子量為600以下之化合物)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則該紫外線吸收劑容易偏集存在於表面附近。
相對於硬化性化合物之總量100重量份,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例如為0.1重量份~3.0重量份,較佳為0.5重量份~2.5重量份,更佳為1.0重量份~2.0重量份。若含量於該範圍內,則能夠抑制紫外線對偏光元件、顯示元件之影響,並且獲得具有期望之硬度之硬塗層。
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中,除了硬化性化合物及紫外線吸收劑以外,還可根據目的進而包含任意適當之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可例舉聚合起始劑、調平劑、抗黏連劑、分散穩定劑、觸變劑、抗氧化劑等。此種添加劑可為僅一種,亦可為兩種以上。添加劑之種類、組合、含量等可根據目的或期望之特性而適當地設定。
硬塗層可藉由於保護層之一面塗佈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並進行硬化處理而形成。作為硬化處理,可例舉紫外線照射等活性能量線照射、加熱處理等。於紫外線照射之情形時,累計光量可為200 mJ~400 mJ。再者,可於形成了硬塗層之後,對該硬塗層實施電暈處理、電漿處理等表面處理。
硬塗層之鉛筆硬度例如為F以上,更佳為H以上,進而較佳為2H以上。
硬塗層之厚度例如為1 μm~30 μm,較佳為3 μm~15 μm,更佳為5 μm~12 μm。
B-4.第一相位差層 第一相位差層可根據目的而具有任意適當之光學特性。第一相位差層較佳為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x>ny≥nz之關係。再者,此處,「ny=nz」不僅包括ny與nz完全相等之情況,還包括實質上相等之情況。因此,於不損害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有時可為ny<nz。
於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相位差層可作為λ/4板發揮功能。於該情形時,第一相位差層之面內相位差Re(550)較佳為100 nm~190 nm,更佳為110 nm~170 nm,進而較佳為130 nm~160 nm。
於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相位差層之慢軸與偏光元件之吸收軸所成之角度θ例如為40°~50°,較佳為42°~48°,進而較佳為約45°。若角度θ為此種範圍,則可藉由將第一相位差層製成λ/4板,獲得具有非常優異之圓偏光特性(其結果為,非常優異之抗反射特性)之附有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第一相位差層之Nz係數較佳為0.9~3,更佳為0.9~2.5,進而較佳為0.9~1.5,尤佳為0.9~1.3。藉由滿足此種關係,於將獲得之附有相位差層之偏光板用於圖像顯示裝置之情形時,可實現非常優異之反射色相。
第一相位差層可顯示出相位差值與測定光之波長相應地變大之逆分散波長特性,亦可顯示出相位差值與測定光之波長相應地變小之正波長分散特性,亦可顯示出相位差值隨著測定光之波長幾乎不變化之平坦之波長分散特性。於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相位差層顯示出逆分散波長特性。於該情形時,相位差層之Re(450)/Re(550)較佳為0.8以上且未達1,更佳為0.8以上0.95以下。若為此種構成,則能夠實現非常優異之抗反射特性。
第一相位差層包含光彈性係數之絕對值較佳為2×10 -11m 2/N以下、更佳為2.0×10 -13m 2/N~1.5×10 -11m 2/N、進而較佳為1.0×10 -12m 2/N~1.2×10 -11m 2/N之樹脂。若光彈性係數之絕對值為此種範圍,則於加熱時產生收縮應力之情形時,不易產生相位差變化。其結果為,能夠良好地防止獲得之圖像顯示裝置之熱不均。
第一相位差層可為樹脂膜之延伸膜或液晶配向固化層。包含樹脂膜之延伸膜之第一相位差層之厚度較佳為70 μm以下,更佳為45 μm~60 μm。若第一相位差層之厚度為此種範圍,則能夠良好地抑制加熱時之捲曲,並且良好地調整貼合時之捲曲。又,如後所述,於第一相位差層包含聚碳酸酯系樹脂膜之實施方式中,第一相位差層之厚度較佳為40 μm以下,更佳為10 μm~40 μm,進而較佳為20 μm~30 μm。藉由使第一相位差層包含具有此種厚度之聚碳酸酯系樹脂膜,能夠抑制捲曲之產生,並且亦有助於彎折耐久性及反射色相之提高。
作為可形成第一相位差層之樹脂之代表例,可例舉聚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碳酸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乙烯醇縮乙醛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環狀烯烴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聚醚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該等樹脂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例如摻合、共聚)使用。於第一相位差層包含顯示出逆分散波長特性之樹脂膜之情形時,可適當地使用聚碳酸酯系樹脂或聚酯碳酸酯系樹脂(以下,有時簡稱為聚碳酸酯系樹脂)。
作為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只要可獲得本發明之效果,則可使用任意適當之聚碳酸酯系樹脂。例如,聚碳酸酯系樹脂包含來自茀系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來自異山梨醇系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及來自選自由脂環式二醇、脂環式二甲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或聚乙二醇、以及伸烷基二醇或螺二醇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較佳為聚碳酸酯系樹脂包含來自茀系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來自異山梨醇系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來自脂環式二甲醇之結構單元及/或來自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或聚乙二醇之結構單元;進而較佳為包含來自茀系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來自異山梨醇系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以及來自二乙二醇、三乙二醇或聚乙二醇之結構單元。聚碳酸酯系樹脂可根據需要而包含來自其他二羥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再者,可適當地用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系樹脂之詳細情況例如記載於日本專利特開2014-10291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4-2626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5-21281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5-212817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15-212818號公報中,將該記載作為參考引用至本說明書中。
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之玻璃轉移溫度較佳為110℃以上150℃以下,更佳為120℃以上140℃以下。玻璃轉移溫度過低時,存在耐熱性變差之傾向,可能會於膜成形後引起尺寸變化,又,有時會使應用之圖像顯示裝置之圖像品質降低。玻璃轉移溫度過高時,有時膜成形時之成形穩定性會變差,又,有時會損害膜之透明性。再者,玻璃轉移溫度按照JIS K 7121 (1987)求出。
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之分子量可由還原黏度表示。還原黏度使用二氯甲烷作為溶劑,將聚碳酸酯濃度精密地製備為0.6 g/dL,於溫度20.0℃±0.1℃下使用烏氏黏度管進行測定。還原黏度之下限通常較佳為0.30 dL/g,更佳為0.35 dL/g以上。還原黏度之上限通常較佳為1.20 dL/g,更佳為1.00 dL/g,進而較佳為0.80 dL/g。還原黏度小於上述下限值時,有時會產生成形品之機械強度變小之問題。另一方面,還原黏度大於上述上限值時,有時會產生成形時之流動性降低,生產性或成形性降低之問題。
作為聚碳酸酯系樹脂膜,可使用市售之膜。作為市售品之具體例,可例舉帝人公司製造之商品名「PURE-ACE WR-S」、「PURE-ACE WR-W」、「PURE-ACE WR-M」、日東電工公司製造之商品名「NRF」。
第一相位差層例如藉由對由上述聚碳酸酯系樹脂形成之膜進行延伸而獲得。作為由聚碳酸酯系樹脂形成膜之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成形加工法。作為具體例,可例舉壓縮成形法、轉移成形法、射出成形法、擠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粉末成形法、FRP(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纖維強化塑膠)成形法、鑄塗法(例如流延法)、壓延成形法、熱壓法等。較佳為擠出成形法或鑄塗法。這係因為能夠提高獲得之膜之平滑性,獲得良好之光學均勻性。成形條件可根據所使用之樹脂之組成、種類、對相位差層期望之特性等而適當地設定。再者,如上所述,聚碳酸酯系樹脂市售有大量之膜產品,因此可將該市售膜直接供於延伸處理。
樹脂膜(未延伸膜)之厚度可根據第一相位差層之期望之厚度、期望之光學特性、延伸條件等而設定為任意適當之值。較佳為50 μm~300 μm。
上述延伸可採用任意適當之延伸方法、延伸條件(例如延伸溫度、延伸倍率、延伸方向)。具體而言,可單獨使用自由端延伸、固定端延伸、自由端收縮、固定端收縮等各種延伸方法,亦可同時或逐次使用該等方法。關於延伸方向,可於長度方向、寬度方向、厚度方向、斜方向等各種方向或維度上進行。延伸之溫度相對於樹脂膜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Tg-30℃~Tg+60℃,更佳為Tg-10℃~Tg+50℃。
藉由適當選擇上述延伸方法、延伸條件,能夠獲得具有上述期望之光學特性(例如折射率特性、面內相位差、Nz係數)之相位差膜。
B-5.第二相位差層 第二相位差層例如可為折射率特性顯示出nz>nx=ny之關係之所謂正C板。藉由使用正C板作為第二相位差層,能夠良好地防止斜方向之反射,能夠實現抗反射功能之廣視角化。於該情形時,第二相位差層之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550)較佳為-50 nm~-300 nm,更佳為-70 nm~-250 nm,進而較佳為-90 nm~-200 nm,尤佳為-100 nm~-180 nm。此處,「nx=ny」不僅包括nx與ny嚴格相等之情況,亦包括nx與ny實質上相等之情況。即,第二相位差層之面內相位差Re(550)可未達10 nm。
具有nz>nx=ny之折射率特性之第二相位差層可由任意適當之材料形成。第二相位差層較佳為包含含有固定為垂直配向之液晶材料之膜。能夠垂直配向之液晶材料(液晶化合物)可為液晶單體,亦可為液晶聚合物。作為該液晶化合物及該相位差層之形成方法之具體例,可例舉日本專利特開2002-333642號公報之[0020]~[0028]中記載之液晶化合物及該相位差層之形成方法。於該情形時,第二相位差層之厚度較佳為0.5 μm~10 μm,更佳為0.5 μm~8 μm,進而較佳為0.5 μm~5 μm。
B-6.接著層 作為接著層,可使用能夠應用於光學用途之任意適當之接著劑層或黏著劑層。
C.表面保護膜 C-1.基材層 基材層例如為樹脂膜。作為樹脂膜之構成材料,例如可例舉:聚酯、聚烯烴、聚醯胺、聚醯亞胺、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及聚氟乙烯。作為聚酯,例如可例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作為聚烯烴,例如可例舉: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丁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作為聚醯胺,例如可例舉:尼龍6、尼龍6,6、及部分芳香族聚醯胺。基材層可包含一種材料,亦可包含兩種以上之材料。基材層可具有單層結構,亦可具有多層結構。又,於基材層為樹脂膜之情形時,基材層可為延伸膜,亦可為未延伸膜。
基材層之厚度例如為10 μm~200 μm,較佳為15 μm~150 μm,更佳為20 μm~100 μm,進而較佳為25 μm~75 μm。若厚度於該範圍內,則能夠確保作為表面保護膜中之支持體之強度,並且可獲得具有適度之可撓性之表面保護膜。
C-2.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由包含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黏著劑組合物形成。基礎聚合物所具有之反應性官能基係能夠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反應之官能基。藉由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反應,於基礎聚合物中形成交聯結構,可獲得具有期望之黏著特性之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之厚度例如為1 μm~50 μm,較佳為2 μm~30 μm,更佳為5 μm~25 μm。
C-2-1.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 作為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之具體例,可例舉丙烯酸系聚合物、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及矽酮系聚合物。其中,自透明性或黏著劑設計之自由度之觀點考慮,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較佳為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基礎聚合物,可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上述基礎聚合物可於主鏈或側鏈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作為基礎聚合物所具有之反應性官能基,只要為含有能夠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B)進行反應之活性氫之官能基即可,可較佳地例示羥基及羧基。
作為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丙烯酸系聚合物,可較佳地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單元作為主骨架之丙烯酸系聚合物。此種丙烯酸系聚合物例如可藉由使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含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單體(以下,有時稱為「含反應性官能基單體」)之單體成分進行共聚而獲得。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係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
作為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為具有碳數為4~12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其具體例,可例舉:(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pent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戊酯(amyl (meth)acrylate)、(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具有碳數為4~12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具有碳數為4~12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含量相對於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總量較佳為70重量%~99.9重量%,更佳為80重量%~99.5重量%,進而較佳為85重量%~99重量%。
作為上述含反應性官能基單體,可使用具有羥基或羧基等含有活性氫之官能基之單體。作為其具體例,可例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基月桂酯、丙烯酸[4-(羥基甲基)環己基]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等含羥基單體;(甲基)丙烯酸、伊康酸、馬來酸、丙烯酸β-羧基乙酯等含羧基單體;N-羥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2-羥基乙基)丙烯醯胺、N-(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2-羥基丙基)丙烯醯胺、N-(2-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1-羥基丙基)丙烯醯胺、N-(1-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3-羥基丙基)丙烯醯胺、N-(3-羥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2-羥基丁基)丙烯醯胺、N-(2-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3-羥基丁基)丙烯醯胺、N-(3-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4-羥基丁基)丙烯醯胺、N-(4-羥基丁基)甲基丙烯醯胺等N-羥基烷基(甲基)丙烯醯胺等。含反應性官能基單體可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含反應性官能基單體之含量相對於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總量較佳為0.1重量%~30重量%,更佳為0.5重量%~20重量%,進而較佳為1重量%~15重量%。
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可進而包含上述具有碳數為4~12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及含反應性官能基單體以外之其他單體(以下,有時稱為「其他共聚單體」)。其他共聚單體可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作為上述其他共聚單體,可例舉具有碳數4~12以外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具有碳數4~12以外之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具體例,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
作為上述其他共聚單體之另一些具體例,可例舉:N-(甲基)丙烯醯基𠰌啉、N-丙烯醯基吡咯啶等環狀(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N-取代(甲基)丙烯醯胺(例如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正丁基(甲基)丙烯醯胺等N-烷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正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第三丁基)(甲基)丙烯醯胺等N,N-二烷基(甲基)丙烯醯胺)等非環狀(甲基)丙烯醯胺;N-乙烯基-2-吡咯啶酮、N-乙烯基-2-哌啶酮、N-乙烯基-3-𠰌啉酮、N-乙烯基-2-己內醯胺、N-乙烯基-1,3-㗁𠯤-2-酮、N-乙烯基-3,5-𠰌啉二酮等N-乙烯基環狀醯胺;(甲基)丙烯酸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胺基丙酯等具有胺基之單體;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N-苯基馬來醯亞胺等具有馬來醯亞胺骨架之單體;N-甲基伊康醯亞胺、N-乙基伊康醯亞胺、N-丁基伊康醯亞胺、N-2-乙基己基伊康醯亞胺、N-月桂基伊康醯亞胺、N-環己基伊康醯亞胺等伊康醯亞胺系單體等含氮原子單體等。
作為上述其他共聚單體之又一些具體例,可例舉:(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烯丙基縮水甘油醚等具有環氧基之單體;(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丙酯、甲氧基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烷氧基之單體;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具有氰基之單體;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單體;乙烯、丙烯、異戊二烯、丁二烯、異丁烯等α-烯烴;異氰酸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酯等具有異氰酸酯基之單體;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系單體;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系單體;(甲基)丙烯酸四氫糠酯等具有雜環之(甲基)丙烯酸酯;氟(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鹵素原子之單體;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等具有烷氧基矽烷基之單體;矽酮(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矽氧烷鍵之單體;(甲基)丙烯酸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𦯉基酯、(甲基)丙烯酸異𦯉基酯等具有脂環式烴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苯氧基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芳香族烴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為上述其他共聚單體之再一些具體例,可例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級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級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四級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環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胺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二(甲基)丙烯酸丁酯、二(甲基)丙烯酸己酯等多官能單體。
上述其他共聚單體之含量相對於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總量較佳為29.9重量%以下,更佳為19.5重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4重量%以下。
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較佳為10萬~300萬,更佳為20萬~200萬,進而較佳為30萬~150萬。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指藉由GPC(凝膠滲透層析法)獲得之標準聚苯乙烯換算之值。作為GPC裝置,例如可使用機型名「HLC-8320GPC」(管柱:TSKgel GMH-H(S)、東曹公司製造)。
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佳為0℃以下(通常-100℃以上),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20℃以下。玻璃轉移溫度可利用使用動態黏彈性裝置之測定方法、或基於FOX式之計算值等。
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聚合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藉由溶液聚合、乳液聚合、塊狀聚合、懸浮聚合等公知之方法進行聚合。又,獲得之共聚物可為無規共聚物及嵌段共聚物中之任一者。
上述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為於主鏈或側鏈上具有能夠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之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作為該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可較佳地例舉使多元醇與多異氰酸酯化合物進行反應而獲得之胺基甲酸酯系聚合物(胺基甲酸酯樹脂)。
上述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矽酮系聚合物為於主鏈或側鏈上具有能夠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進行反應之官能基之矽酮系聚合物。作為該矽酮系聚合物,可較佳地例舉使矽酮系聚合物(矽酮樹脂)摻合或凝聚而獲得者。
黏著劑層(換言之,將溶劑乾燥去除後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之含量例如為50重量%以上,較佳為60重量%以上,更佳為70重量%以上。基礎聚合物之含量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基礎聚合物與異氰酸酯交聯劑之合計含量成為黏著劑層之100重量%之含量。
C-2-2.異氰酸酯系交聯劑 作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使用於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異氰酸酯基之多異氰酸酯。作為其具體例,可例舉:三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伸丁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二聚酸二異氰酸酯等脂肪族多異氰酸酯類、伸環戊基二異氰酸酯、伸環己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1,3-雙(異氰酸基甲基)環己烷等脂環族異氰酸酯類、2,4-甲苯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XDI)等芳香族異氰酸酯類、藉由脲基甲酸酯鍵、縮二脲鍵、異氰尿酸酯鍵、脲二酮鍵、脲鍵、碳二醯亞胺鍵、脲酮亞胺鍵、㗁二𠯤三酮鍵等對上述異氰酸酯化合物進行改性而獲得之多異氰酸酯改性體。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可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又,亦可將2官能之異氰酸酯化合物與3官能以上之異氰酸酯化合物併用而使用。
作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可使用商品名Takenate 300S、Takenate 500、Takenate 600、Takenate D165N、Takenate D178N(以上,三井化學公司製造)、Sumidur T80、Sumidur L、Desmodur N3400(以上,Sumika Bayer Urethane公司製造)、Millionate MR、Millionate MT、Coronate L、Coronate HL、Coronate HX(以上,東曹公司製造)等市售品。
黏著劑層中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含量相對於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100重量份代表性地為2重量份~5重量份,較佳為2重量份~3.5重量份,更佳為2重量份~3重量份,進而較佳為2重量份~2.5重量份。又,黏著劑層中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含量較佳為基礎聚合物之異氰酸酯基之莫耳當量相對於反應性官能基之莫耳當量之比例如成為0.05~1.5、或者例如成為0.07~1.3之量。若黏著劑層中之交聯劑之含量於該範圍內,則能夠獲得能夠抑制剝離時之硬塗層表面之污染,並且能夠輕剝離而並無糊劑殘留之表面保護膜。
C-2-3.其他成分 於形成黏著劑層之黏著劑組合物中,根據目的,除了上述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以外,還可包含任意適當之其他成分。
作為上述其他成分,可例舉:聚合觸媒、交聯觸媒、溶劑、抗靜電劑、界面活性劑、矽烷偶合劑、黏著性賦予劑、塑化劑、軟化劑、防劣化劑、填充劑、著色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等。
作為抗靜電劑,可例舉:四級銨鹽、吡啶鎓鹽等具有陽離子性官能基(例如一級胺基、二級胺基、三級胺基等)之陽離子型抗靜電劑;磺酸鹽或硫酸酯鹽、膦酸鹽、磷酸酯鹽等具有陰離子性官能基之陰離子型抗靜電劑;烷基甜菜鹼及其衍生物、咪唑啉及其衍生物、丙胺酸及其衍生物等兩性離子型抗靜電劑;胺基醇及其衍生物、甘油及其衍生物、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等非離子型抗靜電劑;以及由上述陽離子型抗靜電劑、陰離子型抗靜電劑、兩性離子型抗靜電劑表示之使具有離子導電性基之單體進行聚合或共聚而獲得之離子導電性聚合物等。抗靜電劑可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抗靜電劑之含量相對於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100重量份例如為0.01重量份~30重量份,較佳為0.02重量份~20重量份,更佳為0.03重量份~10重量份。
作為界面活性劑,例如可例舉: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或兩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等。其中,較佳為使用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可僅使用一種,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作為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例舉:聚氧乙烯月桂醚、聚氧乙烯硬脂醚等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等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山梨醇酐單月桂酸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月桂酸酯等山梨醇酐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醚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甲酯、月桂酸丁酯、肉豆蔻酸甲酯、肉豆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甲酯、棕櫚酸異丙酯、硬脂酸甲酯、硬脂酸丁酯、山萮酸甲酯、月桂酸丁酯、硬脂酸丁酯、肉豆蔻酸異丙酯、棕櫚酸異丙酯等飽和脂肪酸酯;月桂醯胺、棕櫚醯胺、硬脂醯胺、山萮醯胺等脂肪酸醯胺等。
作為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例舉:月桂基硫酸鹽、十八烷基硫酸鹽等烷基硫酸鹽;脂肪酸鹽;壬基苯磺酸鹽、十二烷基苯磺酸鹽等烷基苯磺酸鹽;十二烷基萘磺酸鹽等萘磺酸鹽;十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鹽等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鹽;聚氧乙烯十八烷基醚硫酸鹽、聚氧乙烯月桂醚硫酸鹽等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鹽;聚氧乙烯月桂基苯基醚硫酸鹽等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鹽;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基醚硫酸鹽;月桂基磺基琥珀酸鹽、聚氧乙烯月桂基磺基琥珀酸鹽、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鹽(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等磺基琥珀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醚乙酸鹽等。於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形成鹽之情形時,該鹽例如可為鈉鹽、鉀鹽、鈣鹽、鎂鹽等金屬鹽(較佳為一價金屬之鹽)、銨鹽、胺鹽等。
作為陽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例舉:氯化烷基三甲基銨、氯化硬脂基三甲基銨、氯化月桂基三甲基銨、氯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銨、氯化牛油烷基三甲基銨、氯化山萮基三甲基銨、溴化硬脂基三甲基銨、溴化山萮基三甲基銨、氯化二硬脂基二甲基銨、氯化二椰油醯基二甲基銨、氯化二辛基二甲基銨、氯化二(POE)油烯基甲基銨(2EO)、氯化苄烷銨、氯化烷基苄烷銨、氯化烷基二甲基苄烷銨、苄索氯銨、氯化硬脂基二甲基苄基銨、羊毛脂衍生四級銨鹽、硬脂酸二乙基胺基乙基醯胺、硬脂酸二甲基胺基丙基醯胺、氯化山萮酸醯胺丙基二甲基羥基丙基銨、司吡氯銨、西吡氯銨、氯化妥爾油烷基苄基羥基乙基咪唑啉鎓、苄基銨鹽等。
界面活性劑之分子量較佳為100~10,000,更佳為200~5,000,進而較佳為300~3,000。若分子量於該範圍內,則能夠獲得輕剝離性優異之表面保護膜。
界面活性劑之含量相對於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100重量份例如為0.01重量份~30重量份,較佳為0.02重量份~20重量份,更佳為0.03重量份~10重量份。若含量於該範圍內,則能夠獲得輕剝離性優異之表面保護膜。
C-3.表面保護膜之製作方法 藉由將黏著劑組合物塗佈於基材層上,並根據需要將溶劑乾燥去除而於基材層上形成黏著劑層,藉此可獲得表面保護膜。或者,可藉由於支持基材上塗佈黏著劑組合物並進行乾燥而形成黏著劑層,並將該黏著劑層轉印至基材層而獲得表面保護膜。
作為乾燥方法,可採用任意適當之方法。加熱乾燥溫度較佳為40℃~200℃,更佳為50℃~180℃,進而較佳為70℃~170℃。乾燥時間較佳為5秒鐘~20分鐘,更佳為5秒鐘~15分鐘,進而較佳為10秒鐘~10分鐘,尤佳為10秒鐘~5分鐘。
可於與溶劑乾燥之同時或溶劑乾燥後,藉由加熱或老化而使交聯進行。加熱溫度及加熱時間根據單體或交聯劑之種類而適當設定,例如可為於20℃~160℃下1分鐘~7天左右。 [實施例]
以下,舉出實施例及比較例對本發明更具體地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受該等之任何限制。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只要並無特別明確記載,則「份」及「%」為重量基準。
(1)厚度之測定方法 使用製品名「Linear Gauge MODEL D-10HS」(尾崎製作所公司製造)進行測定。 (2)剝離力之測定方法 將表面保護膜切割成寬度25 mm、長度100 mm之尺寸,於23℃、50%RH之環境下,將黏著劑層面貼合於偏光板之硬塗層表面,使2 kg之輥往返一次而進行壓接。將其於相同環境下放置30分鐘後,使用拉伸壓縮試驗機(Minebea公司製造、「TG-1kN」),按照JIS Z 0237:2000,於剝離速度0.3 m/min、剝離角度180度之條件下對剝離強度(N/25 mm)進行了測定。 (3)硬塗層之硬度之測定方法 將附有硬塗層之保護層經由厚度為50 μm之黏著劑貼附於玻璃板,按照JIS K 5600第5部第4節中記載之劃痕硬度(鉛筆法)進行測定。
[製造例1A: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A之製備] 作為硬塗層中所含之樹脂,每100重量份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酯樹脂(DIC(股)製造、商品名「LUXIDIA 17-806」、固形物成分80%)混合光聚合起始劑(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OMNIRAD907」)3重量份、調平劑(DIC(股)製造、商品名「PC4100」、固形物成分40%)0.01重量份、紫外線吸收劑(BASF公司製造、商品名「Tinuvin 326」)1.3重量份。以使固形物成分濃度達到36%之方式用PGM/環戊酮混合溶劑(重量比63/37)對該混合物進行稀釋,製備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A。
[製造例1B: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B之製備] 未添加紫外線吸收劑,除此以外,與製造例1A同樣地製備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B。
[製造例2A:黏著劑組合物A之製作]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作為單體成分之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100重量份及丙烯酸羥基乙酯(HEA)4重量份以及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二異丁腈(AIBN)0.2重量份與乙酸乙酯150重量份一起加入,一面於23℃下緩慢攪拌,一面導入氮氣而進行氮氣置換。然後,將液溫保持於65℃附近,進行6小時之聚合反應,獲得丙烯酸聚合物之溶液(濃度40重量%)。
於丙烯酸聚合物之溶液250重量份(聚合物100重量份)中添加甲苯73重量份及乙醯丙酮10重量份,稀釋成濃度30重量%。於該溶液中加入作為交聯劑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東曹製造之「Coronate HX」(固形物成分100%))2重量份、作為交聯觸媒之月桂酸二辛基錫之0.5%溶液(Tokyo Fine Chemical製造之「Embilizer OL-1)4重量份(固形物成分0.02重量份)並攪拌,製備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A。該組合物中之交聯劑之異氰酸酯當量為基礎聚合物之羥基當量之0.3倍。
[製造例2B:黏著劑組合物B之製作] 於具備溫度計、攪拌機、冷凝器及氮氣導入管之反應容器內,將作為單體成分之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100重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10重量份及丙烯酸(AA)0.02重量份以及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二異丁腈(AIBN)0.2重量份與乙酸乙酯150重量份一起加入,一面於23℃下緩慢攪拌,一面導入氮氣而進行氮氣置換。然後,將液溫保持於65℃附近,進行6小時之聚合反應,獲得丙烯酸聚合物之溶液(濃度40重量%)。
於丙烯酸聚合物之溶液250重量份(聚合物100重量份)中添加甲苯73重量份及乙醯丙酮10重量份,稀釋至濃度30重量%。於該溶液中添加作為交聯劑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東曹製造之「Coronate HX」(固形物成分100%))3.5重量份及作為交聯觸媒之月桂酸二辛基錫之0.5%溶液(Tokyo Fine Chemical製造之「Embilizer OL-1」)4重量份(固形物成分0.02重量份)並攪拌,製備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B。該組合物中之交聯劑之異氰酸酯當量為基礎聚合物之羥基當量之0.28倍。
[製造例2C:黏著劑組合物C之製作] 相對於丙烯酸聚合物100重量份,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添加量設為5重量份,除此以外,與製造例2A同樣地製備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C。該組合物中之交聯劑之異氰酸酯當量為基礎聚合物之羥基當量之0.76倍。
[製造例2D:黏著劑組合物D之製作] 相對於丙烯酸聚合物100重量份,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添加量設為1重量份,除此以外,與製造例2B同樣地製備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D。該組合物中之交聯劑之異氰酸酯當量為基礎聚合物之羥基當量之0.08倍。
[製造例2E:黏著劑組合物E之製作] 相對於丙烯酸聚合物100重量份,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添加量設為6重量份,除此以外,與製造例2B同樣地製備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E。該組合物中之交聯劑之異氰酸酯當量為基礎聚合物之羥基當量之0.48倍。
[製造例2F:黏著劑組合物F之製作] 相對於丙烯酸聚合物100重量份,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添加量設為8重量份,除此以外,與製造例2A同樣地製備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F。該組合物中之交聯劑之異氰酸酯當量為基礎聚合物之羥基當量之1.21倍。
[實施例1] 1.表面保護膜之製作 於厚度為38 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三菱化學公司製造、製品名「T100C38」)之單面塗佈上述黏著劑組合物A,於130℃下乾燥0.5分鐘,形成厚度為10 μm之黏著劑層而獲得表面保護膜。
2.偏光板之製作 2-1.偏光元件之製作 作為熱塑性樹脂基材,使用長條狀且Tg約為75℃之非晶質間苯二甲酸共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厚度:100 μm),對該樹脂基材之單面實施電暈處理。 於將聚乙烯醇(聚合度4200,皂化度99.2莫耳%)及乙醯乙醯基改性PVA(日本合成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商品名「GOHSEFIMER」)以9:1之重量比混合而成之PVA系樹脂100重量份中添加了碘化鉀13重量份並使其溶解於水中,從而製備PVA水溶液(塗佈液)。 於樹脂基材之電暈處理面塗佈上述PVA水溶液並於60℃下進行乾燥,藉此形成厚度為13 μm之PVA系樹脂層,製作積層體。 於130℃之烘箱內,於縱向(長度方向)上將獲得之積層體單軸延伸(空中輔助延伸處理)至2.4倍。 繼而,使積層體於液溫40℃之不溶化浴(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水調配4重量份之硼酸而獲得之硼酸水溶液)中浸漬30秒(不溶化處理)。 繼而,於液溫30℃之染色浴(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水以1:7之重量比調配碘及碘化鉀而獲得之碘水溶液)中以最終獲得之偏光元件之單體透過率(Ts)成為期望值之方式一面調整濃度一面浸漬60秒(染色處理)。 繼而,於液溫為40℃之交聯浴(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水調配3重量份之碘化鉀並調配5重量份之硼酸而獲得之硼酸水溶液)中浸漬30秒(交聯處理)。 然後,一面使積層體於液溫70℃之硼酸水溶液(硼酸濃度為4重量%,碘化鉀濃度為5重量%)中浸漬,一面於圓周速度不同之輥間於縱向(長度方向)上以總延伸倍率成為5.5倍之方式對其進行單軸延伸(水中延伸處理)。 然後,使積層體於液溫為20℃之清洗浴(相對於100重量份之水調配4重量份之碘化鉀而獲得之水溶液)中浸漬(清洗處理)。 然後,一面於保持為約90℃之烘箱中進行乾燥,一面與表面溫度保持為75℃之SUS製之加熱輥接觸(乾燥收縮處理)。 如此,於樹脂基材上形成厚度為5 μm之偏光元件而獲得具有樹脂基材/偏光元件之構成之積層體。
2-2.附有硬塗層之保護層之製作及積層 於厚度為25 μm之TAC膜(富士膠片(股)公司製造、製品名「TJ25UL」)之單面塗佈上述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A,於80℃下加熱1分鐘,藉由高壓水銀燈對加熱後之塗佈層照射累計光量220 mJ/cm 2之紫外線,使塗佈層硬化。藉此,獲得單面設置有厚度為7 μm、硬度為2H之硬塗(HC)層之附有HC層之保護層。
於2-1.中獲得之積層體之偏光元件側,經由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硬化後之厚度為1.5 μm)貼合附有HC層之保護層。然後,將樹脂基材自偏光元件剝離,獲得具有[HC層/TAC膜/接著劑層/偏光元件]之構成之偏光板。
2-3.第一相位差層之製作 使用包含兩台具備攪拌翼及被控制為100℃之回流冷卻器之立式反應器之分批聚合裝置進行了聚合。加入雙[9-(2-苯氧基羰基乙基)茀-9-基]甲烷29.60質量份(0.046 mol)、異山梨醇(ISB)29.21質量份(0.200 mol)、螺二醇(SPG)42.28質量份(0.139 mol)、碳酸二苯酯(DPC)63.77質量份(0.298 mol)及作為觸媒之乙酸鈣一水合物1.19×10 -2質量份(6.78×10 -5mol)。對反應器內進行了減壓氮氣置換後,用熱媒進行加熱,於內溫達到100℃之時點開始進行攪拌。升溫開始40分鐘後,內溫達到220℃,進行控制使其保持該溫度,同時開始減壓,達到220℃後歷時90分鐘達到13.3 kPa。將與聚合反應一起副產之苯酚蒸汽導入100℃之回流冷卻器中,將苯酚蒸汽中所含之若干量之單體成分返回至反應器,將未冷凝之苯酚蒸汽導入45℃之冷凝器而回收。於第一反應器中導入氮,壓力暫且恢復至大氣壓為止,然後將第一反應器內之低聚物化之反應液轉移至第二反應器。繼而,開始第二反應器內之升溫及減壓,歷時50分鐘達到內溫240℃、壓力0.2 kPa。然後,進行聚合,直至成為特定之攪拌動力為止。於達到特定動力之時點,於反應器中導入氮氣進行壓力恢復,將生成之聚酯碳酸酯系樹脂擠出至水中,將線料切斷而獲得顆粒。
將所獲得之聚酯碳酸酯系樹脂(顆粒)於80℃下進行5小時之真空乾燥後,使用具備單螺桿擠出機(東芝機械公司製造、料缸設定溫度:250℃)、T型模(寬度200 mm、設定溫度:250℃)、冷卻輥(設定溫度:120~130℃)及捲取機之膜製膜裝置,製作厚度為130 μm之長條狀之樹脂膜。以獲得特定之相位差之方式一面對所獲得之長條狀之樹脂膜進行調整一面進行延伸,獲得厚度為48 μm之相位差膜作為第一相位差層。延伸條件為:於寬度方向上延伸溫度143℃、延伸倍率2.8倍。所獲得之相位差膜之Re(550)為141 nm,Re(450)/Re(550)為0.86,Nz係數為1.12。
2-4.附有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製作 使用折射率特性滿足nz>nx=ny之關係且厚度方向之相位差Rth(550)為-135 nm之相位差膜(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CP-N」)作為第二相位差層。將上述2-3.中製作之第一相位差層及第二相位差層經由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貼合。繼而,於上述2-2.中製作之偏光板之偏光元件面經由厚度為12 μ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貼合上述第一相位差層/第二相位差層之積層體之第一相位差層面。此時,以使第一相位差層之慢軸與偏光元件之吸收軸成為45°之角度之方式進行貼合。於所獲得之積層體之第二相位差層表面依序積層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厚度為15 μm)及剝離襯墊,從而獲得具有[HC層/TAC膜/接著劑層/偏光元件/黏著劑層/第一相位差層/接著劑層/第二相位差層/黏著劑層/剝離襯墊]之構成之附有相位差層之偏光板。
3.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之製作 於2.中製作之附有相位差層之偏光板之HC層表面貼合1.中製作之表面保護膜,獲得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實施例2] 使用黏著劑組合物B來代替黏著劑組合物A而製作表面保護膜,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實施例3] 使用黏著劑組合物C來代替黏著劑組合物A而製作表面保護膜,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比較例1] 使用黏著劑組合物D來代替黏著劑組合物A而製作表面保護膜,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比較例2] 使用黏著劑組合物E來代替黏著劑組合物A而製作表面保護膜,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比較例3] 使用黏著劑組合物F來代替黏著劑組合物A而製作表面保護膜,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參考例1] 使用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B來代替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A,並且使用黏著劑組合物C來代替黏著劑組合物A而製作表面保護膜,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參考例2] 使用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B來代替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A,並且使用黏著劑組合物E來代替黏著劑組合物A而製作表面保護膜,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參考例3] 使用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B來代替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A,並且使用黏著劑組合物F來代替黏著劑組合物A而製作表面保護膜,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獲得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污染評價> 將實施例、比較例及參考例中獲得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切割成40 mm×40 mm之尺寸,將剝離襯墊剝離,與玻璃板貼合,製作評價樣品。將評價樣品投入溫度60℃、相對濕度90%之烘箱,經過120小時後取出,將表面保護膜剝離。於偏光板之硬塗層側表面之一部分貼合黏著帶後剝離,將表面之附著物質去除。然後,於設置有三波長螢光燈之暗室中,藉由目視觀察藉由黏著帶將附著物質去除後之區域及其他區域中來自硬塗層側表面之反射光,按照下述之基準進行評價(N=2)。 ≪評價基準≫ Lv.1:兩個區域均並無變化 Lv.2:於其他區域(未藉由黏著帶將附著物質去除之區域)有淺之白化 Lv.3:於其他區域有深之白化,於暗室外無法視認到 Lv.4:於其他區域有深之白化,於暗室外亦能夠視認到
將污染評價之結果與剝離力一起示於表1。 [表1]
   黏著劑層 HC層 污染評價 剝離力
基礎聚合物組成 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添加份數 UV吸收劑之有無 N1 N2 N/25 mm
比較例1 2EHA/4HBA/AA= 100/10/0.02 1 Lv.1 Lv.1 0.4
實施例1 2EHA/HEA=100/4 2 Lv.1 Lv.1 0.2
實施例2 2EHA/4HBA/AA= 100/10/0.02 3.5 Lv.1 Lv.2 0.1
實施例3 2EHA/HEA=100/4 5 Lv.3 Lv.3 0.1
比較例2 2EHA/4HBA/AA= 100/10/0.02 6 Lv.4 Lv.4 0.1
比較例3 2EHA/HEA=100/4 8 Lv.4 Lv.4 0.1
參考例1 2EHA/HEA=100/4 5 Lv.1 Lv.1 0.1
參考例2 2EHA/4HBA/AA= 100/10/0.02 6 Lv.1 Lv.1 0.1
參考例3 2EHA/HEA=100/4 8 Lv.1 Lv.1 0.1
如表1中所記載,於使用具有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含量於特定之範圍內之黏著劑層之表面保護膜之實施例中,將表面保護膜剝離時之剝離面之污染得到抑制。另一方面,於黏著劑層中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含量少之比較例1中,表面保護膜之剝離力大於期望之範圍,於黏著劑層中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含量多之比較例2及3中,確認到了將表面保護膜剝離時之剝離面之污染。又,於未於硬塗層添加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時,即使黏著劑層中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含量多,亦不產生污染之問題。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可較佳地用於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等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
10:偏光板 11:硬塗層 12:保護層 13:偏光元件 14(14a,14b,14c):接著層 15:第一相位差層 16:第二相位差層 20:表面保護膜 21:基材層 22:黏著劑層 100(100A,100B,100C):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圖1係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 圖2係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 圖3係本發明之一個實施方式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之概略剖視圖。
10:偏光板
11:硬塗層
12:保護層
13:偏光元件
14a:接著層
20:表面保護膜
21:基材層
22:黏著劑層
100A: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Claims (6)

  1. 一種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其包含: 偏光板,其依序具有硬塗層、保護層及偏光元件;及表面保護膜,其具有基材層及設置於該基材層之單側之黏著劑層,且經由該黏著劑層貼合於該偏光板之該硬塗層表面; 該硬塗層包含紫外線吸收劑, 該黏著劑層包含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及異氰酸酯系交聯劑, 該黏著劑層中之該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之含量相對於該具有反應性官能基之基礎聚合物100重量份為2重量份~5重量份。
  2. 如請求項1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其中將上述表面保護膜以剝離速度0.3 m/min、剝離溫度23℃、剝離角度180°剝離時之剝離力為0.2 N/25 mm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其中上述偏光板於上述偏光元件之與配置有上述保護層之側相反之側具有相位差層。
  4. 如請求項1或2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其中上述硬塗層為包含硬化性化合物及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硬塗層形成用組合物之硬化體, 上述硬塗層中之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相對於該硬化性化合物100重量份為0.1重量份~3.0重量份。
  5. 如請求項1或2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其中上述基礎聚合物為具有羥基及/或羧基之(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
  6. 如請求項1或2之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包含選自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中之至少一種紫外線吸收劑。
TW111145403A 2021-12-27 2022-11-28 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TW2023313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12438A JP2023096584A (ja) 2021-12-27 2021-12-27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付偏光板
JP2021-212438 2021-1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1316A true TW202331316A (zh) 2023-08-01

Family

ID=8691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5403A TW202331316A (zh) 2021-12-27 2022-11-28 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96584A (zh)
KR (1) KR20230099671A (zh)
CN (1) CN116360028A (zh)
TW (1) TW20233131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1235A (ja) 2004-12-14 2006-06-29 Nitto Denko Corp 円偏光板、及び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96584A (ja) 2023-07-07
CN116360028A (zh) 2023-06-30
KR20230099671A (ko)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7250B (zh) An adhesive type polarizing plate,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the like
US11137522B2 (en) One-side-protected polarizing film, 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layer-attached polarizing film,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same
JP2020170174A (ja) フレキシブル偏光膜、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6071371A (ja)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TW201942608A (zh)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JP2020160461A (ja) フレキシブル偏光膜、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8463750B (zh) 带粘合剂层的单侧保护偏振膜、图像显示装置及其连续制造方法
WO2016052549A1 (ja)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JP2020160462A (ja) フレキシブル偏光膜、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160460A (ja) フレキシブル偏光膜、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6515457A (zh) 粘合剂层、其制造方法、粘合片、带粘合剂层的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WO2021084874A1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部材のセット
US20220154045A1 (en) Adhesive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dhesive film
JP6931518B2 (ja)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TW202331316A (zh) 附有表面保護膜之偏光板
WO2016052534A1 (ja)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JP2019053210A (ja)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224494A1 (ja)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
TW202404803A (zh) 光學積層體
TW202403350A (zh) 表面保護膜及光學積層體
TW202346089A (zh) 光學積層體及顯示系統
TW202318041A (zh) 附相位差層之偏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