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6936A -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6936A
TW202326936A TW111130239A TW111130239A TW202326936A TW 202326936 A TW202326936 A TW 202326936A TW 111130239 A TW111130239 A TW 111130239A TW 111130239 A TW111130239 A TW 111130239A TW 202326936 A TW202326936 A TW 2023269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layer
gate oxide
drift region
vertical direction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0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宗祐
李信宏
曹瑞哲
張哲華
Original Assignee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6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693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33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lightly 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 e.g. LDD MOSFET's; DDD MOSFET's
    • H01L29/7834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lightly 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 e.g. LDD MOSFET's; DDD MOSFET's with a non-planar structure, e.g. the gate or the source or the drain being non-plan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01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7802Vertical DMOS transistors, i.e. VDMOS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01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7816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57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8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0843Source or drain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01L29/0847Source or drain regions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6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6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 H01L29/42368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the thickness being non-uni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568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568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66659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with asymmetry in the channel direction, e.g. lateral high-voltage MISFETs with drain offset region, extended drain MISF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674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66681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33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lightly 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 e.g. LDD MOSFET's; DDD MOSFET's
    • H01L29/7835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lightly 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 e.g. LDD MOSFET's; DDD MOSFET's with asymmetrical source and drain regions, e.g. lateral high-voltage MISFETs with drain offset region, extended drain MISF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0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 H01L29/78618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ain or the source properties, e.g. the doping structure, the composition, the sectional shape or the contact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having a semiconductor body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e.g. zinc oxide, copper aluminium oxide, cadmium stann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56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using multiple spacer layers, e.g. multiple sidewall spa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半導體裝置包括半導體基底、閘極結構、第一漂移區、第一源極/汲極區與閘極氧化物層。閘極結構與閘極氧化物層設置在半導體基底上。第一漂移區設置在半導體基底中。第一源極/汲極區設置在第一漂移區中。閘極氧化物層的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上設置在閘極結構與半導體基底之間。閘極氧化物層的第二部分在水平方向上設置在第一部分與第一源極/汲極區之間。第二部分包括底部向下延伸與第一凹陷上表面位於底部之上。第一漂移區的一部分位於閘極氧化物層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下方。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尤指一種具有閘極氧化物層的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在具有高壓處理能力的功率元件中,雙擴散金氧半導體(double-diffused MOS,DMOS)電晶體元件係持續受到重視。常見的DMOS電晶體元件有垂直雙擴散金氧半導體(vertical double-diffused MOS,VDMOS)與橫向雙擴散金氧半導體(LDMOS)電晶體元件。LDMOS電晶體元件因具有較高的操作頻寬與操作效率,以及易與其他積體電路整合之平面結構,現已廣泛地應用於高電壓操作環境中,例如中央處理器電源供應(CPU power supply)、電源管理系統(power management system)、直流/交流轉換器(AC/DC converter)以及高功率或高頻段的功率放大器等等。LDMOS電晶體元件主要的特徵為利用設置具有低摻雜濃度、大面積的橫向擴散漂移區域來緩和源極端與汲極端之間的高電壓,因此可使LDMOS電晶體元件獲得較高的崩潰電壓(breakdown voltage)。然而,隨著相關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通過在結構或/及製程上的設計調整來改善高壓半導體元件的電性表現或/及設置密度等特性仍是相關領域人員持續努力的方向。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利用具有向下延伸的底部與對應的凹陷上表面的閘極氧化物層以及部分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下方的漂移區來改善半導體裝置的相關電性表現或/及縮小半導體裝置的所佔面積。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其包括一半導體基底、一閘極結構、一第一漂移區、一第一源極/汲極區以及一閘極氧化物層。閘極結構與閘極氧化物層設置在半導體基底上。第一漂移區設置在半導體基底中且位在閘極結構的一側。第一源極/汲極區設置在第一漂移區中。閘極氧化物層包括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一垂直方向上設置在閘極結構與半導體基底之間。第二部分在一水平方向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的第一部分與第一源極/汲極區之間。閘極氧化物層的第二部分包括一底部向下延伸以及一第一凹陷上表面在垂直方向上位於底部之上。第一漂移區的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上位於閘極氧化物層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下方。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在一半導體基底中形成一第一漂移區。在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閘極氧化物層。在閘極氧化物層上形成一閘極結構,且第一漂移區位在閘極結構的一側。在第一漂移區中形成一第一源極/汲極區。閘極氧化物層包括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一垂直方向上設置在閘極結構與半導體基底之間。第二部分在一水平方向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的第一部分與第一源極/汲極區之間。閘極氧化物層的第二部分包括一底部向下延伸以及一第一凹陷上表面在垂直方向上位於底部之上。第一漂移區的一部分在垂直方向上位於閘極氧化物層的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下方。
以下本發明的詳細描述已披露足夠的細節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踐本發明。以下闡述的實施例應被認為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與修改。
在進一步的描述各實施例之前,以下先針對全文中使用的特定用語進行說明。
用語“在…上”、“在…上方”和“在…之上”的含義應當以最寬方式被解讀,以使得“在…上”不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還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間有其他居間特徵或層的含義,並且“在…上方”或“在…之上”不僅表示在某物“上方”或“之上”的含義,而且還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上方”或“之上”且其間沒有其他居間特徵或層(即,直接在某物上)的含義。
說明書與請求項中所使用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等用詞,是用以修飾請求項之元件,除非特別說明,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請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請求元件與另一請求元件的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該些序數的使用僅用來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請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請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區分。
用語“蝕刻”在本文中通常用來描述用以圖案化材料的製程,使得在蝕刻完成後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能被留下。當“蝕刻”一材料時,該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在蝕刻結束後可被保留。與此相反的是,當“移除”材料時,基本上所有的材料可在過程中被除去。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移除”可被認為是一個廣義的用語而包括蝕刻。
在下文中使用術語“形成”或“設置”來描述將材料層施加到基底的行為。這些術語旨在描述任何可行的層形成技術,包括但不限於熱生長、濺射、蒸發、化學氣相沉積、磊晶生長、電鍍等。
請參閱第1圖。第1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01的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半導體裝置101包括一半導體基底10、一閘極結構40、一第一漂移區22、一第一源極/汲極區52以及一閘極氧化物層30。閘極結構40與閘極氧化物層30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上。第一漂移區22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中且位在閘極結構40的一側。第一源極/汲極區52設置在第一漂移區22中。閘極氧化物層30包括一第一部分P1以及一第二部分P2。第一部分P1的至少一部分在一垂直方向(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垂直方向D1或/及其他與垂直方向D1平行的方向)上設置在閘極結構40與半導體基底10之間。第二部分P2在一水平方向(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水平方向D2或/及其他與水平方向D2平行的方向)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與第一源極/汲極區52之間。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包括一底部BM3向下延伸以及一第一凹陷上表面(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上表面TS3)在垂直方向D1上位於底部BM3之上。第一漂移區22的一部分在垂直方向D1上位於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與第二部分P2的下方。利用具有向下延伸的底部BM3與對應的凹陷上表面的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可使得位於閘極氧化物層30下方的第一漂移區22中的電流路徑在垂直方向D1上向下延伸,故可通過增長電流路徑來改善半導體裝置101的電性表現(例如降低邊緣電場、提升對熱載子注入的承受能力等,但並不以此為限)或/及可在一定電流路徑的規格要求下相對縮小第一漂移區22以及半導體裝置101的所佔面積而有助於增加半導體裝置101的設置數量或/及設置密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的垂直方向D1可被視為半導體基底10的厚度方向,而半導體基底10可在垂直方向D1上具有相對的一上表面(第1圖中未示)與一底表面S2。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結構40與閘極氧化物層30可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的上表面上,而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的底部BM3可被視為朝向底表面S2突出與延伸。此外,與垂直方向D1大體上正交的水平方向(例如水平方向D2以及其他與垂直方向D1正交的方向)可大體上與半導體基底10的上表面或/及底表面S2平行,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文中所述在垂直方向D1上相對較高的位置或/及部件與半導體基底10的底表面S2之間在垂直方向D1上的距離可大於在垂直方向D1上相對較低的位置或/及部件與半導體基底10的底表面S2之間在垂直方向D1上的距離,各部件的下部或底部可比此部件的上部或頂部在垂直方向D1上更接近半導體基底10的底表面S2,在某個部件之上的另一部件可被視為在垂直方向D1上相對較遠離半導體基底10的底表面S2,而在某個部件之下的另一部件可被視為在垂直方向D1上相對較接近半導體基底10的底表面S2。
進一步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漂移區22可包括一第一部分22A以及一第二部分22B,第一部分22A與第二部分22B可直接相連,且第二部分22B可在水平方向D2上位在閘極結構40與第一部分22A之間。此外,第一源極/汲極區52可設置在第一部分22A中,而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可設置在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可包括一底部BM1朝向底表面S2突出與延伸,故第二部分22B的底部BM1可在垂直方向D1上低於第一部分22A的底面或/及最底(bottommost)表面,而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的底部BM3可與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的底部BM1在垂直方向D1上對應設置且大體上彼此重疊,但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可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與第二部分P2下方,且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可在水平方向D2上圍繞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的底部BM3。此外,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的剖面形狀與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的剖面形狀可大體上相似(例如均為U字形結構或V字形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1可還包括一第二漂移區24以及一第二源極/汲極區54。第二漂移區24可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中,且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可分別位在設置在閘極結構40下方的半導體基底10(例如但並不限於第1圖中所示的通道區10C)在水平方向D2上的兩相對側而彼此分離。第二源極/汲極區54可設置在第二漂移區24中,且第一源極/汲極區52與第二源極/汲極區54可分別位在閘極結構40在水平方向D2上的兩相對側。此外,閘極氧化物層30可還包括一第三部分P3,而第三部分P3可在水平方向D2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與第二源極/汲極區54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三部分P3可包括一底部BM4向下延伸以及一第二凹陷上表面(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上表面TS4)在垂直方向D1上位於第三部分P3的底部BM4之上,且第二漂移區24的一部分可在垂直方向D1上位於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與第三部分P3的下方。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漂移區24可包括一第一部分24A以及一第二部分24B,第一部分24A與第二部分24B可直接相連,且第二部分24B可在水平方向D2上位在閘極結構40與第一部分24A之間。此外,第二源極/汲極區54可設置在第一部分24A中,而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三部分P3可設置在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可包括一底部BM2朝向底表面S2突出與延伸,故第二部分24B的底部BM2可在垂直方向D1上低於第一部分24A的底面或/及最底表面,而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三部分P3的底部BM4可與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的底部BM2在垂直方向D1上對應設置且大體上彼此重疊,但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可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與第三部分P3下方,且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可在水平方向D2上圍繞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三部分P3的底部BM4。此外,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的剖面形狀與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三部分P3的剖面形狀可大體上相似(例如均為U字形結構或V字形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與第三部分P3可分別位在第一部分P1在水平方向D2上的兩相對側,且第一部分P1可分別與第二部分P2以及第三部分P3直接相連。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可共形地(conformally)設置在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上,而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三部分P3可共形地設置在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上。此外,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的底部BM5在垂直方向D1上可高於第二部分P2的底部BM3與第三部分P3的底部BM4,而第一部分P1的上表面TS5在垂直方向D1上可高於第二部分P2的凹陷上表面(例如上表面TS3)與第三部分P3的凹陷上表面(例如上表面TS4),且閘極氧化物層30的剖面形狀可大體上為W字形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的厚度TK可大體上介於200埃米(angstrom)至300埃米之間,而第一部分P1的上表面TS5與第二部分P2的底部BM3之間在垂直方向D1上的距離DS可介於400埃米至600埃米之間,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1的剖面形狀可被視為一大體上對稱的結構,故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的剖面形狀可彼此相似且互相對稱(例如以在垂直方向D1上貫穿閘極結構40的軸線AX為中心軸的狀況下呈現鏡像對稱,但並不以此為限),且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與第三部分P3的剖面形狀可彼此相似且互相對稱,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半導體裝置101中的兩個源極/汲極區可分別為源極區與汲極區(例如第一源極/汲極區52可為汲極區而第二源極/汲極區54可為源極區,或者第一源極/汲極區52可為源極區而第二源極/汲極區54可為汲極區),而半導體裝置101可被視為雙擴散汲極金氧半導體(double diffused drain MOS,DDDMOS)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底10可包括矽基底、磊晶矽基底、矽鍺基底、碳化矽基底、矽覆絕緣(silicon-on-insulator,SOI)基底或由其他適合的半導體材料所形成的基底。此外,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可包括利用對半導體基底10進行摻雜製程(例如植入製程)所形成之摻雜區,半導體基底10可為具有第一導電型態的半導體基底或包括第一導電型態的區域(例如具有第一導電型態的摻雜井區,未繪示),而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則可具有第二導電型態,且第二導電型態可與第一導電型態互補(complementary)。舉例來說,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型態可為p型,第二導電型態可為n型,但並不以此為限。換句話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底10可為p型半導體基底或具有p型井區的半導體基底,而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可分別為n型摻雜區,或者半導體基底10可為n型半導體基底或具有n型井區的半導體基底,而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可分別為p型摻雜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源極/汲極區52與第二源極/汲極區54可包括利用摻雜製程(例如植入製程)於半導體基底10中所形成的摻雜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源極/汲極區52與第二源極/汲極區54的導電型態可與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的導電型態相同,但第一源極/汲極區52與第二源極/汲極區54的摻雜濃度可高於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的摻雜濃度,例如第一源極/汲極區52與第二源極/汲極區54可分別為n型重摻雜區,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氧化物層30可包括氧化矽或其他適合的氧化物介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第二部分P2以及第三部分P3可通過對不同部分的半導體基底10、第一漂移區22或/及第二漂移區24進行氧化而形成,而第一部分P1、第二部分P2以及第三部分P3的材料組成可大體上相同,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閘極結構40可包括閘極介電層(未繪示)以及設置於閘極介電層上的閘極材料層(未繪示),閘極介電層可包括高介電常數(high-k)介電材料或其他適合的介電材料,而閘極材料層可包括非金屬導電材料(例如經摻雜的多晶矽)或金屬導電材料,例如由功函數層以及低電阻層所堆疊而成的金屬閘極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1可還包括一間隙子結構SP設置在閘極結構40的側壁上,且間隙子結構SP可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第二部分P2以及第三部分P3上。間隙子結構SP可包括單層或多層的介電材料,例如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他適合的介電材料。舉例來說,間隙子結構SP可包括一第一間隙子42以及一第二間隙子44,第一間隙子42可設置在第二間隙子44與閘極結構40之間,且第一間隙子42的材料組成可不同於第二間隙子44的材料組成,但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結構40以及第一間隙子42可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的上表面TS5上,在水平方向D2上位於閘極結構40與第一源極/汲極區52之間的第二間隙子44可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的上表面TS5上以及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的第一凹陷上表面(例如上表面TS3)上,而在水平方向D2上位於閘極結構40與第二源極/汲極區54之間的第二間隙子44可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的上表面TS5上以及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三部分P3的第二凹陷上表面(例如上表面TS4)上,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具有上述第一部分P1、第二部分P2以及第三部分P3的閘極氧化物層30的表面起伏設計(例如上述的W字形結構),可增加對形成在閘極氧化物層30上的閘極結構40或/及間隙子結構SP的支撐穩定性,進而可對製程良率有正面幫助。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1可還包括一第一矽化物層62以及一第二矽化物層64分別設置在第一源極/汲極區52與第二源極/汲極區54上。第一矽化物層62與第二矽化物層64可包括矽化物導電材料例如金屬矽化物材料,但並不以此為限。上述之金屬矽化物可包括鈷-金屬矽化物(cobalt-silicide)、鎳-金屬矽化物(nickel-silicide)或其他適合之金屬矽化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矽化物層62與第二矽化物層64可分別與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與第三部分P3直接相連,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1圖至第7圖。第2圖至第7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示意圖,其中第3圖繪示了第2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第4圖繪示了第3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第5圖繪示了第4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第6圖繪示了第5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而第7圖繪示了第6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圖可被視為繪示了第7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但並不以此為限。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01的製作方法可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在半導體基底10中形成第一漂移區22。在半導體基底10上形成閘極氧化物層30。在閘極氧化物層30上形成閘極結構40,且第一漂移區22位在閘極結構40的一側。在第一漂移區22中形成第一源極/汲極區52。閘極氧化物層30包括第一部分P1以及第二部分P2。第一部分P1的至少一部分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結構40與半導體基底10之間。第二部分P2在水平方向D2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與第一源極/汲極區52之間。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包括底部BM3向下延伸以及第一凹陷上表面(例如上表面TS3)在垂直方向D1上位於底部BM3之上。第一漂移區22的一部分在垂直方向D1上位於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與第二部分P2的下方。
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的製作方法可包括但並不限於下列步驟。如第2圖所示,可在半導體基底10的上表面S1上形成圖案化遮罩層12,並利用圖案化遮罩層12作為蝕刻遮罩對半導體基底10進行蝕刻製程而在半導體基底10中形成複數個溝槽(例如第一溝槽TR1與第二溝槽TR2)。圖案化遮罩層12可包括氮化物(例如氮化矽)或其他適合的遮罩材料。如第2圖與第3圖所示,在形成第一溝槽TR1與第二溝槽TR2之後,可將圖案化遮罩層12移除並在半導體基底10上形成圖案化遮罩層14,而圖案化遮罩層14可包括光阻材料或其他適合的遮罩材料。然後,可利用圖案化遮罩層14為遮罩對半導體基底10進行一摻雜製程91,用以在半導體基底10中形成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摻雜製程91可包括離子植入製程或其他適合的摻雜方式。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水平方向D2上位於第一溝槽TR1與第二溝槽TR2之間的半導體基底10的一部分可被圖案化遮罩層14覆蓋,而在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形成之後,在水平方向D2上位於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之間的半導體基底10的至少一部分可被視為通道區10C,故通道區10C的至少一部分可被視為半導體基底10在摻雜製程91中被圖案化遮罩層14覆蓋的區域,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漂移區22的一部分(例如第一部分22A)可在垂直方向D1上形成在半導體基底10的上表面S1之下,而第一漂移區22的另一部分(例如第二部分22B)可在垂直方向D1上形成在第一溝槽TR1的下方且在位在第一溝槽TR1在水平方向D2上的兩相對側。相似地,第二漂移區24的一部分(例如第一部分24A)可在垂直方向D1上形成在半導體基底10的上表面S1之下,而第二漂移區24的另一部分(例如第二部分24B)可在垂直方向D1上形成在第二溝槽TR2的下方且在位在第二溝槽TR2在水平方向D2上的兩相對側。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摻雜製程91形成的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的區域分布會受到第一溝槽TR1與第二溝槽TR2影響。舉例來說,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的底部BM1的形狀可與第一溝槽TR1的形狀相似,而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的底部BM2的形狀可與第二溝槽TR2的形狀相似,但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可具有一凹陷上表面(例如第3圖中所示的上表面TS1),上表面TS1可為第一溝槽TR1的表面,且上表面TS1可與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的底部BM1在垂直方向D1上對應設置且大體上彼此重疊。相似地,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可具有一凹陷上表面(例如第3圖中所示的上表面TS2),上表面TS2可為第二溝槽TR2的表面,且上表面TS2可與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的底部BM2在垂直方向D1上對應設置且大體上彼此重疊。
如第3圖與第4圖所示,在第一漂移區22與第二漂移區24形成之後,可將圖案化遮罩層14移除並在半導體基底10上形成圖案化遮罩層26,而圖案化遮罩層26可包括氮化物(例如氮化矽)或其他適合的遮罩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層26可在垂直方向D1上覆蓋第一漂移區22的第一部分22A與第二漂移區24的第一部分24A,而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以及通道區10C則可沒有被圖案化遮罩層26覆蓋而被暴露出。然後,如第4圖與第5圖所示,在圖案化遮罩層26形成之後,可進行一氧化製程92,用以形成閘極氧化物層30,而氧化製程92可包括熱氧化製程或其他適合的氧化方法。換句話說,閘極氧化物層30可在上述第3圖所示的摻雜製程91之後通過氧化製程92形成,且閘極氧化物層30可由未被圖案化遮罩層26覆蓋的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第二漂移區24的第二部分24B以及通道區10C被氧化製程92氧化而形成。舉例來說,半導體基底10的通道區10C的一部分、與通道區10C相鄰的第一漂移區22的一部分以及與通道區10C相鄰的第二漂移區24的一部分可被氧化製程92氧化而成為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的至少一部分,位在第一溝槽TR1下方的第一漂移區22的一部分可被氧化製程92氧化而成為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的至少一部分,而位在第二溝槽TR2下方的第二漂移區24的一部分可被氧化製程92氧化而成為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三部分P3的至少一部分,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受到不同部分的被氧化速率差異影響,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的厚度(例如上表面TS5與底部BM5之間在垂直方向D1上的距離)可不同於第二部分P2的厚度(例如上表面TS3與底部BM3之間在垂直方向D1上的距離或最短距離)或/及第三部分P3的厚度(例如上表面TS4與底部BM4之間在垂直方向D1上的距離或最短距離),但並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的厚度可大於第二部分P2的厚度或/及第三部分P3的厚度。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受到上述溝槽的深度狀況影響,第二部分P2的上表面TS3或/及第三部分P3的上表面TS4可在垂直方向D1上低於第一部分P1的底部BM5,但並不以此為限。如第5圖與第6圖所示,在形成閘極氧化物層30之後,可將圖案化遮罩層26移除而暴露出第一漂移區22的第一部分22A與第二漂移區24的第一部分24A。值得說明的是,在本發明中,用以形成第一漂移區22、第二漂移區24以及閘極氧化物層30的製作方法可包括上述第2圖至第5圖所示的步驟但並不以此為限。換句話說,亦可視設計需要以其他適合的製作方法形成第6圖與第1圖中所示的第一漂移區22、第二漂移區24以及閘極氧化物層30。
然後,如第7圖所示,可形成閘極結構40並在閘極結構40的側壁上形成間隙子結構SP。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結構40可形成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的上表面TS5上,而間隙子結構SP可在垂直方向D1上形成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第二部分P2以及第三部分P3上。舉例來說,第一間隙子42可在垂直方向D1上形成在上表面TS5上,而第二間隙子44可在垂直方向D1上部分形成在上表面TS5上且部分形成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的上表面TS3與第三部分P3的上表面TS4上,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的一部分可在水平方向D2上設置在第一漂移區22的第一部分22A與第二間隙子44之間而使間隙子結構SP與第一漂移區22的第一部分22A互相分離,而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三部分P3的一部分可在水平方向D2上設置在第二漂移區24的第一部分24A與第二間隙子44之間而使間隙子結構SP與第二漂移區24的第一部分24A互相分離。
如第7圖與第1圖所示,可在第一漂移區22的第一部分22A與第二漂移區24的第一部分24A中分別形成第一源極/汲極區52與第二源極/汲極區54,並在第一源極/汲極區52與第二源極/汲極區54上分別形成第一矽化物層62與第二矽化物層6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矽化物層62與第二矽化物層64可以自對準的方式形成,故第一矽化物層62可與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直接相連且與間隙子結構SP互相分離,且第二矽化物層64可與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三部分P3直接相連且與間隙子結構SP互相分離,但並不以此為限。
下文將針對本發明的不同實施例進行說明,且為簡化說明,以下說明主要針對各實施例不同之處進行詳述,而不再對相同之處作重覆贅述。此外,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中相同之元件係以相同之標號進行標示,以利於各實施例間互相對照。
請參閱第8圖。第8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02的示意圖。如第8圖所示,在半導體裝置102中,閘極氧化物層30可具有第一部分P1與第二部分P2而不具有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三部分。此外,第二漂移區24可不具有向下延伸的底部,故第二漂移區24的底部可在垂直方向D1上高於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的底部BM1或/及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二部分P2的底部BM3。在一些實施例中,設置在具有朝向底表面S2突出與延伸的底部BM1的第一漂移區22中的第一源極/汲極區52可為汲極區,而設置不在具有朝向底表面S2突出與延伸的底部的第二漂移區24中的第二源極/汲極區54可為源極區,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二間隙子44的一部分可在水平方向D2上設置在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與第二矽化物層64之間,且第二間隙子44可直接接觸第二矽化物層64以及第二漂移區24,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8圖至第10圖。第9圖與第10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02的製作方法示意圖,而第10圖繪示了第9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8圖可被視為繪示了第10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但並不以此為限。如第9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摻雜製程91之前可在半導體基底10中形成第一溝槽TR1而未形成上述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二溝槽,故第二漂移區24可並未形成在溝槽的下方。然後,如第9圖與第10圖所示,由於第二漂移區24並未形成在溝槽的下方,故在進行氧化製程92時,圖案化遮罩層26可覆蓋第一漂移區22的第一部分22A而未覆蓋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通道區10C以及第二漂移區24,而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可由未被圖案化遮罩層26覆蓋的通道區10C的一部分、第一漂移區22的第二部分22B的一部分以及第二漂移區24的一部分被氧化製程92氧化而形成,但並不以此為限。然後,如第10圖與第8圖所示,可接著形成閘極結構40、間隙子結構SP、第一源極/汲極區52、第二源極/汲極區54、第一矽化物層62以及第二矽化物層64,從而形成半導體裝置102。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氧化物層30的第一部分P1的一部分可在形成第一間隙子42的步驟之後被移除,藉此使第二間隙子44的一部分可形成在第二漂移區24上並可利用此部分的第二間隙子44當作遮罩以形成第二源極/汲極區54與第二矽化物層64,但並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中,可利用具有向下延伸的底部與對應的凹陷上表面的閘極氧化物層使得位於閘極氧化物層下方的漂移區中的電流路徑可在垂直方向上向下延伸,故可通過增長電流路徑來改善半導體裝置的電性表現(例如降低邊緣電場、提升對熱載子注入的承受能力等)或/及可在一定電流路徑的規格要求下相對縮小漂移區以及半導體裝置的所佔面積而有助於增加半導體裝置的設置數量或/及設置密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半導體基底 10C:通道區 12:圖案化遮罩層 14:圖案化遮罩層 22:第一漂移區 22A:第一部分 22B:第二部分 24:第二漂移區 24A:第一部分 24B:第二部分 26:圖案化遮罩層 30:閘極氧化物層 40:閘極結構 42:第一間隙子 44:第二間隙子 52:第一源極/汲極區 54:第二源極/汲極區 62:第一矽化物層 64:第二矽化物層 91:摻雜製程 92:氧化製程 101:半導體裝置 102:半導體裝置 AX:軸線 BM1:底部 BM2:底部 BM3:底部 BM4:底部 BM5:底部 D1:垂直方向 D2:水平方向 DS:距離 P1:第一部分 P2:第二部分 P3:第三部分 S1:上表面 S2:底表面 SP:間隙子結構 TK:厚度 TR1:第一溝槽 TR2:第二溝槽 TS1:上表面 TS2:上表面 TS3:上表面 TS4:上表面 TS5:上表面
第1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至第7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示意圖,其中 第3圖繪示了第2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第4圖繪示了第3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第5圖繪示了第4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第6圖繪示了第5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第7圖繪示了第6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第8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示意圖。 第9圖與第10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示意圖,其中第10圖繪示了第9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10:半導體基底
10C:通道區
22:第一漂移區
22A:第一部分
22B:第二部分
24:第二漂移區
24A:第一部分
24B:第二部分
30:閘極氧化物層
40:閘極結構
42:第一間隙子
44:第二間隙子
52:第一源極/汲極區
54:第二源極/汲極區
62:第一矽化物層
64:第二矽化物層
101:半導體裝置
AX:軸線
BM1:底部
BM2:底部
BM3:底部
BM4:底部
BM5:底部
D1:垂直方向
D2:水平方向
DS:距離
P1:第一部分
P2:第二部分
P3:第三部分
S2:底表面
SP:間隙子結構
TK:厚度
TS3:上表面
TS4:上表面
TS5:上表面

Claims (20)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一半導體基底; 一閘極結構,設置在該半導體基底上; 一第一漂移區,設置在該半導體基底中且位在該閘極結構的一側; 一第一源極/汲極區,設置在該第一漂移區中;以及 一閘極氧化物層,設置在該半導體基底上,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包括: 一第一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一垂直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結構與該半導體基底之間;以及 一第二部分,在一水平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一源極/汲極區之間,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包括一底部向下延伸以及一第一凹陷上表面在該垂直方向上位於該底部之上,且該第一漂移區的一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位於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的下方。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與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直接相連。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的底部在該垂直方向上高於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的該底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設置在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下方的該第一漂移區在該水平方向上圍繞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的該底部。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共形地設置在該第一漂移區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還包括: 一間隙子結構,設置在該閘極結構的側壁上,其中該間隙子結構在該垂直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間隙子結構的一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的該第一凹陷上表面上。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還包括: 一第二漂移區,設置在該半導體基底中,其中該第一漂移區與該第二漂移區分別位在設置在該閘極結構下方的該半導體基底在該水平方向上的兩相對側;以及 一第二源極/汲極區,設置在該第二漂移區中,其中該第一源極/汲極區與該第二源極/汲極區分別位在該閘極結構在該水平方向上的兩相對側,且該閘極氧化物層還包括: 一第三部分,在該水平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源極/汲極區之間,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三部分包括一底部向下延伸以及一第二凹陷上表面在該垂直方向上位於該第三部分的該底部之上,且該第二漂移區的一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位於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三部分的下方。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三部分與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直接相連。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的底部在該垂直方向上高於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三部分的該底部。
  11. 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包括: 在一半導體基底中形成一第一漂移區; 在該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閘極氧化物層; 在該閘極氧化物層上形成一閘極結構,其中該第一漂移區位在該閘極結構的一側;以及 在該第一漂移區中形成一第一源極/汲極區,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包括: 一第一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一垂直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結構與該半導體基底之間;以及 一第二部分,在一水平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一源極/汲極區之間,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包括一底部向下延伸以及一第一凹陷上表面在該垂直方向上位於該底部之上,且該第一漂移區的一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位於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的下方。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漂移區的方法包括: 在該半導體基底中形成一第一溝槽;以及 在形成該第一溝槽之後,進行一摻雜製程,用以在該半導體基底中形成該第一漂移區,其中該第一漂移區的一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形成在該第一溝槽的下方且在位在該第一溝槽在該水平方向上的兩相對側。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是在該摻雜製程之後通過一氧化製程形成,且位在該第一溝槽下方的該第一漂移區的一部分被該氧化製程氧化而成為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半導體基底的一區域在該摻雜製程中被一圖案化遮罩層覆蓋,且該半導體基底的該區域的一部分被該氧化製程氧化而成為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15.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的底部在該垂直方向上高於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的該底部。
  16.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 在該半導體基底中形成一第二漂移區,其中該第一漂移區與該第二漂移區分別位在設置在該閘極結構下方的該半導體基底在該水平方向上的兩相對側;以及 在該第二漂移區中形成一第二源極/汲極區,其中該第一源極/汲極區與該第二源極/汲極區分別位在該閘極結構在該水平方向上的兩相對側,且該閘極氧化物層還包括: 一第三部分,在該水平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源極/汲極區之間,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三部分包括一底部向下延伸以及一第二凹陷上表面在該垂直方向上位於該第三部分的該底部之上,且該第二漂移區的一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位於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三部分的下方。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該第一漂移區與該第二漂移區的方法包括: 在該半導體基底中形成一第一溝槽與一第二溝槽;以及 在形成該第一溝槽與該第二溝槽之後,進行一摻雜製程,用以在該半導體基底中形成該第一漂移區與該第二漂移區,其中該第一漂移區的一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形成在該第一溝槽的下方且在位在該第一溝槽在該水平方向上的兩相對側,且該第二漂移區的一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形成在該第二溝槽的下方且在位在該第二溝槽在該水平方向上的兩相對側。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閘極氧化物層是在該摻雜製程之後通過一氧化製程形成,位在該第一溝槽下方的該第一漂移區的一部分被該氧化製程氧化而成為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且位在該第二溝槽下方的該第二漂移區的一部分被該氧化製程氧化而成為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三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19.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 在該閘極結構的側壁上形成一間隙子結構,其中該間隙子結構在該垂直方向上形成在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上。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間隙子結構的一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形成在該閘極氧化物層的該第二部分的該第一凹陷上表面上。
TW111130239A 2021-12-20 2022-08-11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TW2023269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60189.6 2021-12-20
CN202111560189.6A CN116314324A (zh) 2021-12-20 2021-12-20 半导体装置以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6936A true TW202326936A (zh) 2023-07-01

Family

ID=86768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0239A TW202326936A (zh) 2021-12-20 2022-08-11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7843A1 (zh)
CN (1) CN116314324A (zh)
TW (1) TW20232693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12741A1 (en) * 1996-09-18 1998-03-26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hort channel non-self aligned vmos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US6580101B2 (en) * 2000-04-25 2003-06-17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GaN-based compou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859021B2 (en) * 2007-08-29 2010-12-28 Sanken Electric Co., Ltd. Field-effect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804130B1 (en) * 2008-08-26 2010-09-2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lf-aligned V-channel MOSFET
JP5367429B2 (ja) * 2009-03-25 2013-12-11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GaN系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DE102011087845B4 (de) * 2011-12-06 2015-07-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Laterales transistor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8878275B2 (en) * 2013-02-18 2014-11-04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LDMOS device with double-sloped field plate
KR102177431B1 (ko) * 2014-12-23 2020-11-11 주식회사 키 파운드리 반도체 소자
JP7476485B2 (ja) * 2019-05-17 2024-05-0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装置
CN114188409A (zh) * 2020-09-15 2022-03-15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装置以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4324A (zh) 2023-06-23
US20230197843A1 (en)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7886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704304B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2005002958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trench gat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63688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gate trench and a source trench
TWI407564B (zh) 具有溝槽底部多晶矽結構之功率半導體及其製造方法
TW201503366A (zh) 溝渠式功率半導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TW591752B (en) Symmetric trench MOSFE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TW201320339A (zh) 溝渠型功率電晶體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US8017494B2 (en) Termination trench structure for mosgated device and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TWI503983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9666485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super-junction structures
US20130307064A1 (en) Power transistor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TW202114220A (zh) 高壓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TW202326936A (zh)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CN113629146B (zh) 高压半导体装置以及其制作方法
TW202238994A (zh) 半導體裝置
US11923435B2 (en) High voltag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802305B (zh) 半導體結構以及埋入式場板結構的製造方法
TW202324509A (zh)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US20230231035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802320B (zh) 半導體結構以及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
JP2012204564A (ja) 半導体素子及び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15014502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KR20240014336A (ko) 반도체 장치
CN116895654A (zh) 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