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4509A -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4509A
TW202324509A TW111130230A TW111130230A TW202324509A TW 202324509 A TW202324509 A TW 202324509A TW 111130230 A TW111130230 A TW 111130230A TW 111130230 A TW111130230 A TW 111130230A TW 202324509 A TW202324509 A TW 2023245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layer
gate
disposed
trench
gate ox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0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哲華
李信宏
楊宗祐
曹瑞哲
Original Assignee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4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450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33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lightly 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 e.g. LDD MOSFET's; DDD MOSFET's
    • H01L29/7834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lightly 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 e.g. LDD MOSFET's; DDD MOSFET's with a non-planar structure, e.g. the gate or the source or the drain being non-plan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01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7816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 H01L29/7825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with trench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1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1095Body region, i.e. base region, of DMOS transistors or IGB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1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5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 H01L29/423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within a trench, e.g. trench gate electrode, groove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6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 H01L29/42368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the thickness being non-uni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568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66613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with a gate recessing step, e.g. using local oxidation
    • H01L29/66621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with a gate recessing step, e.g. using local oxidation using etching to form a recess at the gate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674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66681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 H01L29/66704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with a step of recessing the gate electrode, e.g. to form a trench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which they are formed
    • H01L29/49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 electrodes, e.g. gates of MOSFET
    • H01L29/51Insulating material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1L29/511Insulating materials associated therewith with a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e.g. multilayer structures
    • H01L29/512Insulating materials associated therewith with a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e.g. multilayer structures the variation being parallel to the channel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半導體基底、溝槽以及閘極結構。溝槽設置在半導體基底中。閘極結構設置在半導體基底上。閘極結構包括閘極電極、第一閘極氧化物層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閘極電極的第一部分設置在溝槽中,且閘極電極的第二部分設置在溝槽之外。第一閘極氧化物層設置在閘極電極與半導體基底之間,且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溝槽中。第二閘極氧化物層在垂直方向上設置在閘極電極的第二部分與半導體基底之間,且第二閘極氧化物層的厚度大於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厚度。

Description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尤指一種不同厚度的閘極氧化物層的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在具有高壓處理能力的功率元件中,雙擴散金氧半導體(double-diffused MOS,DMOS)電晶體元件係持續受到重視。常見的DMOS電晶體元件有垂直雙擴散金氧半導體(vertical double-diffused MOS,VDMOS)與橫向雙擴散金氧半導體(LDMOS)電晶體元件。LDMOS電晶體元件因具有較高的操作頻寬與操作效率,以及易與其他積體電路整合之平面結構,現已廣泛地應用於高電壓操作環境中,例如中央處理器電源供應(CPU power supply)、電源管理系統(power management system)、直流/交流轉換器(AC/DC converter)以及高功率或高頻段的功率放大器等等。LDMOS電晶體元件主要的特徵為利用設置具有低摻雜濃度、大面積的橫向擴散漂移區域來緩和源極端與汲極端之間的高電壓,因此可使LDMOS電晶體元件獲得較高的崩潰電壓(breakdown voltage)。然而,隨著相關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通過在結構或/及製程上的設計調整來改善高壓半導體元件的電性表現、可靠度或/及設置密度等特性仍是相關領域人員持續努力的方向。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閘極結構的一部分設置在半導體基底的溝槽中且閘極結構具有不同厚度的閘極氧化物層,藉此達到縮小半導體裝置所佔面積或/及改善半導體裝置電性表現的效果。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其包括一半導體基底、一溝槽以及一閘極結構。溝槽設置在半導體基底中,而閘極結構設置在半導體基底上。閘極結構包括一閘極電極、一第一閘極氧化物層以及一第二閘極氧化物層。閘極電極的一第一部分設置在溝槽中,且閘極電極的一第二部分設置在溝槽之外。第一閘極氧化物層設置在閘極電極與半導體基底之間,且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溝槽中。第二閘極氧化物層在一垂直方向上設置在閘極電極的第二部分與半導體基底之間,且第二閘極氧化物層的厚度大於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厚度。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在一半導體基底中形成一溝槽,並在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閘極結構。閘極結構包括一閘極電極、一第一閘極氧化物層以及一第二閘極氧化物層。閘極電極的一第一部分設置在溝槽中,且閘極電極的一第二部分設置在溝槽之外。第一閘極氧化物層設置在閘極電極與半導體基底之間,且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溝槽中。第二閘極氧化物層在一垂直方向上設置在閘極電極的第二部分與半導體基底之間,且第二閘極氧化物層的厚度大於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厚度。
以下本發明的詳細描述已披露足夠的細節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踐本發明。以下闡述的實施例應被認為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與修改。
在進一步的描述各實施例之前,以下先針對全文中使用的特定用語進行說明。
用語“在…上”、“在…上方”和“在…之上”的含義應當以最寬方式被解讀,以使得“在…上”不僅表示“直接在”某物上而且還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間有其他居間特徵或層的含義,並且“在…上方”或“在…之上”不僅表示在某物“上方”或“之上”的含義,而且還可以包括其在某物“上方”或“之上”且其間沒有其他居間特徵或層(即,直接在某物上)的含義。
說明書與請求項中所使用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等用詞,是用以修飾請求項之元件,除非特別說明,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請求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請求元件與另一請求元件的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該些序數的使用僅用來使具有某命名的一請求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請求元件能作出清楚區分。
用語“蝕刻”在本文中通常用來描述用以圖案化材料的製程,使得在蝕刻完成後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能被留下。當“蝕刻”一材料時,該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在蝕刻結束後可被保留。與此相反的是,當“移除”材料時,基本上所有的材料可在過程中被除去。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移除”可被認為是一個廣義的用語而包括蝕刻。
在下文中使用術語“形成”或“設置”來描述將材料層施加到基底的行為。這些術語旨在描述任何可行的層形成技術,包括但不限於熱生長、濺射、蒸發、化學氣相沉積、磊晶生長、電鍍等。
請參閱第1圖。第1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01的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半導體裝置101包括一半導體基底10、一溝槽30以及一閘極結構GS。溝槽30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中,而閘極結構GS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上。閘極結構GS包括一閘極電極50G、一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以及一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閘極電極50G的一第一部分P11設置在溝槽30中,且閘極電極50G的一第二部分P12設置在溝槽30之外。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設置在閘極電極50G與半導體基底10之間,且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溝槽30中。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在一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與半導體基底10之間,且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厚度(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厚度T3)大於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厚度(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厚度T1或/及厚度T2)。利用將閘極結構GS的一部分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的溝槽30中可相對地縮小半導體裝置101在垂直方向D1上的所佔面積,進而可增加半導體裝置101的設置數量或/及設置密度。此外,相對較厚的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可用以降低閘極結構GS邊緣的電場,進而可提升半導體裝置101的可靠度(reliability)或/及相關電性表現。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的垂直方向D1可被視為半導體基底10的厚度方向,而半導體基底10可在垂直方向D1上具有相對的一上表面S1與一底表面S2。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槽30可為自半導體基底10的上表面S1朝向底表面S2凹陷的結構,而閘極結構GS可設置在上表面S1的一側。此外,與垂直方向D1大體上正交的水平方向(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水平方向D2以及其他與垂直方向D1正交的方向)可大體上與半導體基底10的上表面S1或/及底表面S2平行,但並不以此為限。在本文中所述在垂直方向D1上相對較高的位置或/及部件與半導體基底10的底表面S2之間在垂直方向D1上的距離可大於在垂直方向D1上相對較低的位置或/及部件與半導體基底10的底表面S2之間在垂直方向D1上的距離,各部件的下部或底部可比此部件的上部或頂部在垂直方向D1上更接近半導體基底10的底表面S2,在某個部件之上的另一部件可被視為在垂直方向D1上相對較遠離半導體基底10的底表面S2,而在某個部件之下的另一部件可被視為在垂直方向D1上相對較接近半導體基底10的底表面S2。
進一步說明,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底10可包括矽基底、磊晶矽基底、矽鍺基底、碳化矽基底、矽覆絕緣(silicon-on-insulator,SOI)基底或由其他適合的半導體材料所形成的基底。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1可還包括一隔離結構12至少部分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中,用以在半導體基底10中定義出一個或多個主動區10A,而溝槽30可被視為設置在被隔離結構12在水平方向D2上圍繞的主動區10A中,但並不以此為限。隔離結構12可包括單層或多層的絕緣材料例如氧化物絕緣材料或其他適合的絕緣材料,且隔離結構12可被視為淺溝槽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1可還包括兩個漂移區(drift region)22(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第一漂移區22A與第二漂移區22B)以及兩個源極/汲極區70(例如第1圖中所示的第一源極/汲極區70A與第二源極/汲極區70B)。第一漂移區22A與第二漂移區22B可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中且分別位在溝槽30在水平方向D2上的兩相對側,而第一源極/汲極區70A與第二源極/汲極區70B可分別設置在第一漂移區22A與第二漂移區22B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兩個源極/汲極區70可分別為源極區與汲極區(例如第一源極/汲極區70A可為源極區而第二源極/汲極區70B可為汲極區,或者第二源極/汲極區70B可為源極區而第一源極/汲極區70A可為汲極區),而半導體裝置101可被視為雙擴散汲極金氧半導體(double diffused drain MOS,DDDMOS)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漂移區22可包括利用對半導體基底10進行摻雜製程(例如植入製程)所形成之摻雜區,半導體基底10可為具有第一導電型態的半導體基底或包括第一導電型態的區域(例如具有第一導電型態的摻雜井區,未繪示),而漂移區22則可具有第二導電型態,且第二導電型態可與第一導電型態互補(complementary)。舉例來說,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型態可為p型,第二導電型態可為n型,但並不以此為限。換句話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底10可為p型半導體基底或具有p型井區的半導體基底,而漂移區22可為n型摻雜區,或者半導體基底10可為n型半導體基底或具有n型井區的半導體基底,而漂移區22可為p型摻雜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源極/汲極區70可包括利用摻雜製程(例如植入製程)於半導體基底10中所形成的摻雜區,源極/汲極區70的導電型態可與漂移區22的導電型態相同,但源極/汲極區70的摻雜濃度可高於漂移區22的摻雜濃度,例如源極/汲極區70可為n型重摻雜區,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50G的第一部分P11可設置在溝槽30中且在水平方向D2上設置在兩個漂移區22之間。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至少一部分可在水平方向D2上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一部分P11與各漂移區22之間。舉例來說,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一部分可在水平方向D2上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一部分P11與第一漂移區22A之間且直接接觸閘極電極50G的第一部分P11與第一漂移區22,而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另一部分可在水平方向D2上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一部分P11與第二漂移區22B之間且直接接觸閘極電極50G的第一部分P11與第二漂移區22B,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可大體上共形地(conformally)設置在溝槽30的表面上,故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一部分P11與半導體基底10之間的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厚度T1可與在水平方向D2上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一部分P11與漂移區22之間的厚度T2大體上相等,但並不以此為限。利用使閘極電極50G與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溝槽30中且使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共形地設置在溝槽30的表面上,可使閘極電極50G與漂移區22之間互相重疊的區域沿溝槽30的側壁延伸,故可在一定的重疊區域要求下相對縮小半導體裝置101或/及閘極結構GS在垂直方向D1上的所佔面積。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槽30的側壁可為傾斜側壁(即未與垂直方向D1平行),而各漂移區22的一部分可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溝槽30之下,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各漂移區22的底部(例如第一漂移區22A的底部BT1以及第二漂移區22B的底部BT2)可在垂直方向D1上低於溝槽30的底部BT3,藉此提升半導體裝置101的電性表現(例如耐壓能力),但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的底部BT1、底部BT2以及底部BT3可分別為第一漂移區22A、第二漂移區22B以及溝槽30在垂直方向D1上的最底(bottommost)部分,而底部BT1、底部BT2以及底部BT3也可被視為第一漂移區22A、第二漂移區22B以及溝槽30中分別與半導體基底10的底表面S2之間距離最短的部分,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可設置在溝槽30之外且位於閘極結構GS中的相對邊緣,例如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可位於閘極結構GS在水平方向D2上的相對兩端,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可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與各漂移區22之間。舉例來說,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一部分可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與第一漂移區22A之間,而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另一部分可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與第二漂移區22B之間,且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厚度T3可大於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厚度(例如厚度T1或/及厚度T2)。此外,上述的厚度T1可被視為設置在溝槽30的底部的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在垂直方向D1上的長度,而上述的厚度T3可被視為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在垂直方向D1上的長度,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可分別通過不同的製程形成,故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材料組成可視設計需要而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材料組成相同或不相同。舉例來說,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可分別包括氧化矽或其他適合的氧化物介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具有相似的材料(例如可均為氧化矽,但並不以此為限),但由於可用不同的製程分別形成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故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可因此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例如不同的密度、不同的晶格排列狀況、不同的矽氧原子比例或/及不同的等效介電常數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可設置在溝槽30之外而完全未設置在溝槽30中,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可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直接相連,且閘極電極50G可在垂直方向D1上完全覆蓋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裝置101可還包括一間隙子結構60設置在閘極結構GS的側壁上,而間隙子結構60可包括單層或多層的介電材料,例如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他適合的介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的側壁SW1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側壁SW2可大體上彼此切齊而可一併被視為閘極結構GS的側壁,故間隙子結構60可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的側壁SW1上以及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側壁SW2上且直接接觸側壁SW1與側壁SW2,但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50G可大體上共形地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上以及溝槽30中,故閘極電極50G的上表面可具有一凹陷表面在垂直方向D1上與溝槽30對應設置,而此凹陷表面的側壁SW3可被視為閘極結構GS的內側側壁,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設置在溝槽30中的閘極電極50G的第一部分P11可與設置在溝槽30之外的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直接相連。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的間隙子結構60可因為製作方法影響而使得間隙子結構60還部分設置在閘極結構GS的內側側壁(例如側壁SW3)上,但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50G可包括非金屬導電材料(例如經摻雜的多晶矽)或金屬導電材料,例如由導電功函數層以及低電阻層所堆疊而成的金屬閘極結構,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1圖至第7圖。第2圖至第7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示意圖,其中第3圖繪示了第2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第4圖繪示了第3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第5圖繪示了第4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第6圖繪示了第5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而第7圖繪示了第6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1圖可被視為繪示了第7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但並不以此為限。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01的製作方法可包括下列步驟。首先,在半導體基底10中形成溝槽30,並在半導體基底10上形成閘極結構GS。閘極結構GS包括閘極電極50G、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以及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閘極電極50G的第一部分P11設置在溝槽30中,且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設置在溝槽30之外。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設置在閘極電極50G與半導體基底10之間,且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溝槽30中。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與半導體基底10之間,且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厚度T3大於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厚度T1或/及厚度T2。
進一步說明,本實施例的製作方法可包括但並不限於下列步驟。如第2圖所示,在半導體基底10上形成一墊氧化物(pad oxide)層20,而隔離結構12可在形成墊氧化物層20的步驟之前形成在半導體基底10中。墊氧化物層20可包括氧化矽或其他適合的氧化物介電材料,而墊氧化物層20可通過適合的製程方式(例如氧化製程或/及沉積製程)形成。此外,還可在半導體基底10中形成兩個漂移區22,漂移區22可形成在被隔離結構12定義的主動區10A中,故漂移區22可被隔離結構12在水平方向(例如水平方向D2或/及其他與垂直方向D1正交的方向)上圍繞。在一些實施例中,漂移區22可在墊氧化物層20形成之後形成在半導體基底10中,但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視設計需要而在形成漂移區22之後才形成墊氧化物層20。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視設計需要而在半導體基底10中形成摻雜井區(未繪示),而摻雜井區可在形成漂移區22之前通過適合的摻雜製程形成在半導體基底10中,但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2圖至第3圖所示,可在墊氧化物層20上形成一遮罩層24,並利用遮罩層24對墊氧化物層20以及半導體基底10進行一蝕刻製程91,用以形成溝槽30。換句話說,墊氧化物層20的一部分以及半導體基底10的一部分可被蝕刻製程91移除,而墊氧化物層20可被蝕刻製程91蝕刻而成為一圖案化氧化物層20P,且圖案化氧化物層20P可位於溝槽30之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遮罩層24可包括氮化矽或其他適合的遮罩材料,且遮罩層24的材料組成可不同於墊氧化物層20與半導體基底10的材料組成,藉此提供所需的蝕刻選擇比。在一些實施例中,漂移區22可在形成墊氧化物層20之後以及蝕刻製程91之前形成在半導體基底10中,各漂移區22的一部分可被蝕刻製程91移除,用以形成溝槽30,而兩個漂移區22可分別位在溝槽30在水平方向D2上的兩相對側,且各漂移區22的一部分可被溝槽30暴露出。然後,如第3圖至第4圖所示,可在溝槽30形成之後將遮罩層24移除。
如第4圖至第5圖所示,可形成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可通過氧化製程例如臨場蒸氣產生(in-situ steam generation,ISSG)製程、沉積製程例如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製程或其他適合的方式形成。舉例來說,當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是以氧化製程形成時,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可形成在被溝槽30暴露出的半導體基底10以及漂移區22上而未直接形成在圖案化氧化物層20P的上表面上,而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可與圖案化氧化物層20P的側邊相連,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圖案化氧化物層20P可在後續的製程中被圖案化而成為上述的第二閘極氧化物層,故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厚度(例如厚度T1或/及厚度T2)可小於圖案化氧化物層20P的厚度(例如厚度T3)。
如第5圖至第6圖所示,可在半導體基底10上形成一閘極材料層50,閘極材料層50可部分形成在溝槽30中且部分形成在溝槽30之外(例如形成在圖案化氧化物層20P上),而圖案化氧化物層20P可在垂直方向D1上位於閘極材料層50與半導體基底10之間。換句話說,閘極材料層50可在形成溝槽30的步驟(例如第3圖所示的蝕刻製程91)之後形成,而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則可在蝕刻製程91之後以及形成閘極材料層50的步驟之前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材料層50可大體上共形地形成在圖案化氧化物層20P上以及溝槽30中,故閘極材料層50的上表面可具有一凹陷表面與溝槽30在垂直方向D1上對應設置,但並不以此為限。閘極材料層50可包括非金屬導電材料(例如經摻雜的多晶矽)或其他適合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材料層50可包括多層的材料層(未繪示),例如一導電材料層以及一介電材料層堆疊設置,而當介電材料層設置在導電材料層上時,此介電材料層可被視為閘極蓋層,但並不以此為限。然後,可在閘極材料層50上形成圖案化遮罩層80,並利用圖案化遮罩層80作為遮罩對閘極材料層50以及圖案化氧化物層20P進行一圖案化製程92。
如第6圖至第7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圖案化製程92可包括一個或多個蝕刻步驟分別對未被圖案化遮罩層80覆蓋的閘極材料層50以及圖案化氧化物層20P進行蝕刻,而圖案化遮罩層80可在圖案化製程92之後被移除。閘極材料層50可被圖案化製程92圖案化而成為閘極電極50G,而圖案化氧化物層20P可被圖案化製程92圖案化而成為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可利用同一個遮罩(例如圖案化遮罩層80)進行圖案化製程92而形成閘極電極50G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故閘極電極50G的側壁SW1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側壁SW2可大體上彼此切齊而可一併被視為閘極結構GS的側壁,但並不以此為限。此外,在本發明中,用以形成閘極結構GS的方法可包括但並不以上述第2圖至第7圖所示的步驟為限。換句話說,亦可視設計需要而使用其他方法形成如第7圖與第1圖中所示的閘極結構GS。
如第7圖與第1圖所示,在形成閘極結構GS之後,可在閘極結構GS的側壁(例如側壁SW1與側壁SW2)上形成間隙子結構60,故間隙子結構60可位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的側壁SW1上以及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側壁SW2上。然後,可利用間隙子結構60作為遮罩對漂移區22進行摻雜製程而在漂移區22中形成源極/汲極區70。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隙子結構60可利用對形成在閘極結構GS以及半導體基底10上的間隙子材料層進行回蝕刻而形成,故間隙子結構60可還部分形成在閘極結構GS的內側側壁(例如側壁SW3)上,但並不以此為限。換句話說,間隙子結構60亦可利用其他適合的方式形成在閘極結構GS的側壁上而未形成在閘極結構GS的內側側壁上。
下文將針對本發明的不同實施例進行說明,且為簡化說明,以下說明主要針對各實施例不同之處進行詳述,而不再對相同之處作重覆贅述。此外,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中相同之元件係以相同之標號進行標示,以利於各實施例間互相對照。
請參閱第8圖。第8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02的示意圖。如第8圖所示,在半導體裝置102中,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一第一部分P21可設置在溝槽30中,且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一第二部分P22可在垂直方向D1上設置在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設置在溝槽30之外的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可覆蓋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內側側壁與上表面而與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直接接觸,且設置在溝槽30之外的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可與設置在溝槽30內的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第一部分P21直接相連。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50G的第二部分P12的側壁SW1、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側壁SW2以及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第二部分P22的側壁SW4可大體上彼此切齊而可一併被視為閘極結構GS的側壁,故間隙子結構60可設置在側壁SW1、側壁SW2以及側壁SW4上且直接接觸側壁SW1、側壁SW2以及側壁SW4,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8圖至第10圖。第9圖與第10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102的製作方法示意圖,而第10圖繪示了第9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8圖可被視為繪示了第10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但並不以此為限。如第9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可通過沉積製程(例如原子層沉積製程或其他適合的沉積方式)形成,故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可形成在圖案化氧化物層20P上以及形成在被溝槽30暴露出的半導體基底10與漂移區22上,且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可覆蓋圖案化氧化物層20P的側邊與上表面並與圖案化氧化物層20P直接相連,但並不以此為限。在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形成之後,可形成閘極材料層50以及圖案化遮罩層80,並利用圖案化遮罩層80作為遮罩對閘極材料層50、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以及圖案化氧化物層20P進行圖案化製程92。
如第9圖至第10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圖案化製程92可包括一個或多個蝕刻步驟分別對未被圖案化遮罩層80覆蓋的閘極材料層50、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以及圖案化氧化物層20P進行蝕刻。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圖案化製程92之後,閘極電極50G的側壁SW1、第二閘極氧化物層20S的側壁SW2以及第一閘極氧化物層40的第二部分P22的側壁SW4可大體上彼此切齊而可一併被視為閘極結構GS的側壁,但並不以此為限。如第10圖與第8圖所示,在形成閘極結構GS之後,可形成間隙子結構60以及源極/汲極區70。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隙子結構60可形成在閘極結構GS的側壁(例如側壁SW1、側壁SW4與側壁SW2)上並直接接觸閘極結構GS的側壁,但並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中,利用將閘極結構的一部分設置在半導體基底的溝槽中可相對地縮小半導體裝置在垂直方向上的所佔面積,進而可增加半導體裝置的設置數量或/及設置密度。此外,相對較厚的第二閘極氧化物層可用以降低閘極結構邊緣的電場,進而可提升半導體裝置的可靠度或/及相關電性表現。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半導體基底 10A:主動區 12:隔離結構 20:墊氧化物層 20P:圖案化氧化物層 20S:第二閘極氧化物層 22:漂移區 22A:第一漂移區 22B:第二漂移區 24:遮罩層 30:溝槽 40:第一閘極氧化物層 50:閘極材料層 50G:閘極電極 60:間隙子結構 70:源極/汲極區 70A:第一源極/汲極區 70B:第二源極/汲極區 80:圖案化遮罩層 91:蝕刻製程 92:圖案化製程 101:半導體裝置 102:半導體裝置 BT1:底部 BT2:底部 BT3:底部 D1:垂直方向 D2:水平方向 GS:閘極結構 P11:第一部分 P12:第二部分 P21:第一部分 P22:第二部分 S1:上表面 S2:底表面 SW1:側壁 SW2:側壁 SW3:側壁 SW4:側壁 T1:厚度 T2:厚度 T3:厚度
第1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示意圖。 第2圖至第7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示意圖,其中 第3圖繪示了第2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第4圖繪示了第3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第5圖繪示了第4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第6圖繪示了第5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第7圖繪示了第6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第8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示意圖。 第9圖與第10圖所繪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示意圖,其中第10圖繪示了第9圖之後的狀況示意圖。
10:半導體基底
10A:主動區
12:隔離結構
20:墊氧化物層
20S:第二閘極氧化物層
22:漂移區
22A:第一漂移區
22B:第二漂移區
30:溝槽
40:第一閘極氧化物層
50G:閘極電極
60:間隙子結構
70:源極/汲極區
70A:第一源極/汲極區
70B:第二源極/汲極區
101:半導體裝置
BT1:底部
BT2:底部
BT3:底部
D1:垂直方向
D2:水平方向
GS:閘極結構
P11:第一部分
P12:第二部分
S1:上表面
S2:底表面
SW1:側壁
SW2:側壁
SW3:側壁
T1:厚度
T2:厚度
T3:厚度

Claims (20)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括: 一半導體基底; 一溝槽,設置在該半導體基底中;以及 一閘極結構,設置在該半導體基底上,其中該閘極結構包括: 一閘極電極,其中該閘極電極的一第一部分設置在該溝槽中,且該閘極電極的一第二部分設置在該溝槽之外; 一第一閘極氧化物層,設置在該閘極電極與該半導體基底之間,其中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該溝槽中;以及 一第二閘極氧化物層,在一垂直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二部分與該半導體基底之間,其中該第二閘極氧化物層的厚度大於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厚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還包括: 兩個漂移區,設置在該半導體基底中且分別位在該溝槽在一水平方向上的兩相對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一部分在該水平方向上設置在該兩個漂移區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一部分在該水平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一部分與各該漂移區之間。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二閘極氧化物層在該垂直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二部分與各該漂移區之間。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各該漂移區的一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設置在該溝槽之下。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一第一部分設置在該溝槽中,且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一第二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二部分與該第二閘極氧化物層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還包括: 一間隙子結構,設置在該閘極結構的側壁上,其中該間隙子結構設置在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二部分的側壁上以及該第二閘極氧化物層的側壁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材料組成與該第二閘極氧化物層的材料組成不相同。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其中該垂直方向為該半導體基底的厚度方向。
  11. 一種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包括: 在一半導體基底中形成一溝槽;以及 在該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閘極結構,其中該閘極結構包括: 一閘極電極,其中該閘極電極的一第一部分設置在該溝槽中,且該閘極電極的一第二部分設置在該溝槽之外; 一第一閘極氧化物層,設置在該閘極電極與該半導體基底之間,其中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該溝槽中;以及 一第二閘極氧化物層,在一垂直方向上設置在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二部分與該半導體基底之間,其中該第二閘極氧化物層的厚度大於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厚度。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該閘極結構的方法包括: 在該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墊氧化物層;以及 對該墊氧化物層以及該半導體基底進行一蝕刻製程,用以形成該溝槽,其中該墊氧化物層被該蝕刻製程蝕刻而成為一圖案化氧化物層。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該閘極結構的該方法還包括: 在該蝕刻製程之後,在該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閘極材料層,其中該閘極材料層部分形成在該溝槽中且部分形成在該溝槽之外,且該圖案化氧化物層在該垂直方向上位於該閘極材料層與該半導體基底之間;以及 對該閘極材料層以及該圖案化氧化物層進行一圖案化製程,其中該閘極材料層被該圖案化製程圖案化而成為該閘極電極,且該圖案化氧化物層被該圖案化製程圖案化而成為該第二閘極氧化物層。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形成該閘極結構的該方法還包括: 在該蝕刻製程之後以及形成該閘極材料層之前,形成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 在形成該墊氧化物層之後以及該蝕刻製程之前,在該半導體基底中形成兩個漂移區,其中各該漂移區的一部分被該蝕刻製程移除,用以形成該溝槽,且該兩個漂移區分別位在該溝槽在一水平方向上的兩相對側。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各該漂移區的底部在該垂直方向上低於該溝槽的底部。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一部分在該水平方向上位於該兩個漂移區之間,且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一部分在該水平方向上位在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一部分與各該漂移區之間。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二閘極氧化物層在該垂直方向上位在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二部分與各該漂移區之間。
  19.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一第一部分位在該溝槽中,且該第一閘極氧化物層的一第二部分在該垂直方向上位在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二部分與該第二閘極氧化物層之間。
  20.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還包括: 在該閘極結構的側壁上形成一間隙子結構,其中該間隙子結構位在該閘極電極的該第二部分的側壁上以及該第二閘極氧化物層的側壁上。
TW111130230A 2021-12-13 2022-08-11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TW2023245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15735.4A CN116264253A (zh) 2021-12-13 2021-12-13 半导体装置以及其制作方法
CN202111515735.4 2021-1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4509A true TW202324509A (zh) 2023-06-16

Family

ID=8068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0230A TW202324509A (zh) 2021-12-13 2022-08-11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7547A1 (zh)
EP (1) EP4195293A1 (zh)
CN (1) CN116264253A (zh)
TW (1) TW202324509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2837B2 (ja) * 1982-09-16 1994-10-19 財団法人半導体研究振興会 半導体集積回路
JPH0294477A (ja) * 1988-09-30 1990-04-05 Toshiba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391698B1 (en) * 1999-02-26 2002-05-21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Forming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with gradient doped source/drain
KR100525615B1 (ko) * 2003-09-23 2005-1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내압 전계효과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형성하는 방법
KR100660724B1 (ko) * 2005-12-29 2006-12-21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대칭형 고전압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4253A (zh) 2023-06-16
US20230187547A1 (en) 2023-06-15
EP4195293A1 (en) 2023-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5694B2 (en) Split-gate trench power mosfet with protected shield oxide
JP6106310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能動フィールドギャップ拡張ドレインmosトランジスタ
TWI685104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9153666B1 (en) LDMOS with corrugated drift region
TWI407564B (zh) 具有溝槽底部多晶矽結構之功率半導體及其製造方法
US2005002958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trench gat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4135494A (ja) 二重並列チャネル構造を持つ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170812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017494B2 (en) Termination trench structure for mosgated device and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TW201131741A (e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djustable output capacitan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60079374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629795B (zh) 溝槽式功率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15332324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1594631B2 (en) LDMOS transistor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TW202114220A (zh) 高壓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CN115938943A (zh) Ld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458022B (zh) 低閘極電荷的溝槽式功率半導體製造方法
CN113629146B (zh) 高压半导体装置以及其制作方法
JP2011071231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31714B (zh) 功率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202324509A (zh)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製作方法
TW202238994A (zh) 半導體裝置
US11682726B2 (en) High voltag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231035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802305B (zh) 半導體結構以及埋入式場板結構的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