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2320B - 半導體結構以及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結構以及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02320B TWI802320B TW111109449A TW111109449A TWI802320B TW I802320 B TWI802320 B TW I802320B TW 111109449 A TW111109449 A TW 111109449A TW 111109449 A TW111109449 A TW 111109449A TW I802320 B TWI802320 B TW I80232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trench
- gate
- width
- form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以及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包括於基底中形成溝渠,於溝渠側壁和底面上形成介電層,移除溝渠底面上的一部分介電層,以形成暴露出溝渠底面的一部分的介電圖案,通過溝渠底面進行離子摻雜製程,以於基底中形成摻雜區,移除介電圖案後於溝渠側壁和底面上形成閘絕緣層,以及於閘絕緣層上形成閘極。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於溝渠式閘極功率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的半導體結構以及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
傳統的溝渠式閘極功率金氧半場效電晶體(Trench Gate Power MOSFET)製造方法會在溝渠的底部直接進行離子摻雜製程,以得到良好的導通電阻(on-state resistance)以及更佳的閘極-汲極間電荷(Qgd)表現。然而,此傳統製造方法因為無法有效控制離子摻雜的擴散範圍,使得經離子摻雜的區域發散,容易使得臨界電壓(threshold voltage,Vt)不穩定,導致電性表現不如預期。
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及包含於所述半導體結構中的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其藉由在溝渠中形成介電圖案的設計來控制離子摻雜的範圍,使得摻雜區在平行於基底的表面的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小於或等於閘極結構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如此可改善半導體結構的臨界電壓(threshold voltage,Vt)和崩潰電壓(breakdown voltage)並可降低半導體結構的漏電流,例如從閘極洩極到源極的電流(即IDSS)。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其包括:於基底中形成溝渠,其中溝渠自基底的表面延伸至基底中;於溝渠的側壁和底面上形成介電層;移除溝渠的底面上的介電層的一部分,以形成暴露出溝渠的底面的一部分的介電圖案;通過溝渠的底面的部分對基底進行離子摻雜製程,以於基底中形成摻雜區;在形成摻雜區後,移除介電圖案;於溝渠的側壁和底面上形成閘絕緣層;以及於閘絕緣層上形成閘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更包括在形成介電層之前,移除溝渠的靠近基底的表面的側壁的一部分以形成凹槽,其中凹槽在平行於基底的表面的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大於溝渠於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溝渠的側壁與凹槽的底面相遇的隅角為圓角。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形成溝渠的步驟包括在形成溝渠之前,於基底的表面上形成罩幕圖案;以罩幕圖案為罩幕移除基底的一部分,以形成溝渠,其中在形成凹槽的步驟中,在溝渠的側壁的部分上方的罩幕圖案的一部分也被移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更包括在移除介電圖案後,於溝渠的側壁和底面上形成犧牲氧化層;以及移除犧牲氧化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摻雜區在平行於基底的表面的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小於或等於溝渠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摻雜區在垂直於基底的表面的第二方向上的深度大於摻雜區的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半導體結構包括基底以及多個閘極結構。基底包括漂移區和設置在漂移區中的基體區。多個閘極結構自基底的表面延伸至基底的漂移區中,其中閘極結構中的每一者包括閘極以及圍繞閘極的閘絕緣層,其中基底包括設置在漂移區中且與閘極結構接觸的多個摻雜區,摻雜區設置在閘極結構的遠離基底的表面的底部下方,摻雜區在平行於基底的表面的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小於或等於閘極結構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閘絕緣層包括鄰近基底的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位在第一部分下方且延伸至基底中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大於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閘極結構在閘絕緣層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的邊界處包括圓角。
基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及包含於所述半導體結構中的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其藉由在溝槽中形成介電層的設計來控制離子摻雜的範圍,使得摻雜區在平行於基底的表面的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小於或等於閘極結構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如此可改善半導體結構的臨界電壓和崩潰電壓並可降低半導體結構的漏電流,例如從閘極洩極到源極的電流(即IDSS)。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參照本實施例之圖式以更全面地闡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亦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體現,而不應限於本文中所述之實施例。圖式中的層與區域的厚度會為了清楚起見而放大。相同或相似之參考號碼表示相同或相似之元件,以下段落將不再一一贅述。
應當理解,當諸如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也可存在中間元件。若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則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而「電性連接」或「耦合」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提到的值和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確定之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使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僅為闡述例示性實施例,而非限制本揭露。在此種情形中,除非在上下文中另有解釋,否則單數形式包括多數形式。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2至圖10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考圖1,半導體結構10包括基底100以及多個閘極結構200。
基底100可包括漂移區110以及設置在漂移區110中的基體區120。漂移區110可為基底100中包含N型輕摻雜(N
-)的磊晶層。基體區120可與漂移區110具有不同的導電類型(例如P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100可包括第一表面101以及與第一表面101相對的第二表面102。基底100可包括經摻雜的半導體基底,其中漂移區110位於半導體基底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經摻雜的半導體基底和漂移區110可具有相同的導電類型(例如N型)。在一些實施例中,經摻雜的半導體基底可為N型重摻雜(N
+)的矽基底。如此一來,在半導體結構10為溝渠式閘極金氧半導體結構的情況下,N型重摻雜(N
+)的矽基底可作為溝渠式閘極金氧半導體結構的汲極,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渠式閘極金氧半導體結構的汲極(未示出)可設置在基底100的第二表面102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漂移區110的形成方式可包括對經摻雜的半導體基底進行磊晶生長(epitaxy growth)製程。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100可包括第一摻雜區131、第二摻雜區132以及第三摻雜區133。第一摻雜區131可設置在漂移區110中,且與後述將提到的閘極結構200接觸,並可設置於閘極結構200的遠離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的底部下方。第二摻雜區132可設置於基體區120中且靠近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三摻雜區133可設置於第二摻雜區132與基體區120的交界處。漂移區110、第一摻雜區131與第二摻雜區132可具有相同的第一導電類型。基體區120與第三摻雜區133可具有與第一導電類型不同的第二導電類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可為P型,而第二導電類型可為N型,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類型可以是N型,而第二導電類型可以是P型。
多個閘極結構200自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延伸至基底的漂移區110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結構200中的每一者包括閘極210以及圍繞閘極210的閘絕緣層220。閘極210可包括導電材料,例如經摻雜的多晶矽。閘絕緣層220可包括絕緣材料,例如氧化物。閘絕緣層220可包括鄰近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的第一部分221以及位在第一部分221下方且延伸至基底100中的第二部分222。第一部分221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大於第二部分222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閘極結構200在閘絕緣層220的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之間的邊界處可包括圓角。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摻雜區131設置在閘極結構200的遠離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的底部下方。第一摻雜區131在平行於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的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小於或等於閘極結構200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結構200可例如是經由以下步驟形成。
首先,請參照圖2,在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上形成罩幕圖案300。然後,以罩幕圖案300作為罩幕移除基底100的一部分,以形成溝渠40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採用等向性蝕刻來移除基底100的所述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罩幕圖案300例如是經由以下步驟形成。首先,於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上形成罩幕層(未示出)。接著,在罩幕層上形成光阻圖案(未示出),並以此光阻圖案作為罩幕蝕刻罩幕層,以形成罩幕圖案300。罩幕層的材料可包括氮化鈦、氮化矽或二氧化矽。
而後,請參考圖3,移除溝渠400靠近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的側壁的一部分以及在其上方的罩幕圖案300的一部分,以形成凹槽410。然後,在溝渠400的側壁和底面上、凹槽410的側壁和底面上以及罩幕圖案300上形成介電層50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採用退縮製程(pull back process)來移除溝渠400靠近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的側壁的所述部分以及在其上方的罩幕圖案300的所述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退縮製程可包括退縮蝕刻(pull back etching)。介電層500的材料可包括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矽氧聚合物。介電層500可藉由如化學氣相沉積(CVD)等的沉積製程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凹槽410在平行於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的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可大於溝渠400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溝渠400的側壁與凹槽410的底面相遇的隅角可以為圓角,使得形成的介電層500在邊界處較平滑且具有連續性。
然後,請參考圖3和圖4,移除位於罩幕圖案300上的介電層500以及位於溝渠400的底面上的介電層500的一部分,以形成暴露出溝渠400的底面的一部分的介電圖案51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採用非等向性蝕刻製程來移除位於罩幕圖案300上的介電層500以及位於溝渠400的底面上的介電層500的一部分。
然後,請參考圖5,通過溝渠400的底面的部分對基底400進行離子摻雜製程,以於基底100中形成第一摻雜區13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摻雜區131可具有N型的導電類型。第一摻雜區131可在平行於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的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小於或等於溝渠400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摻雜區131可在垂直於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的第二方向D2上的深度大於第一摻雜區131的寬度。
然後,請參考圖5和圖6,移除罩幕圖案300以及介電圖案510,以暴露出溝渠400以及凹槽410。接著,在溝渠400的側壁和底面上、凹槽410的側壁和底面上以及基底100上形成犧牲氧化層550。在一些實施例中,犧牲氧化層550可修補在離子摻雜製程中溝渠400表面所產生的缺陷。犧牲氧化層550可藉由如化學氣相沉積(CVD)、熱氧化製程等方式形成。犧牲氧化層550的材料可包括氧化矽。
然後,請參考圖6和圖7,移除犧牲氧化層550,以暴露出溝渠400以及凹槽410。接著,在溝渠400的側壁和底面上、凹槽410的側壁和底面上以及基底100上形成閘絕緣層220。在一些實施例中,閘絕緣層220可藉由如化學氣相沉積(CVD)等的沉積製程形成。閘絕緣層220的材料可包括絕緣材料,例如氧化物。
然後,請參考圖7和圖8,於閘絕緣層220上形成填入溝渠400和凹槽410中的導電材料層。接著,對導電材料層進行回蝕刻製程以移除基底100上的導電材料層和凹槽410中的導電材料層,以形成閘極210。在進行回蝕刻製程的同時,也會移除基底100上的閘絕緣層220以及凹槽410中一部份的閘絕緣層220。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材料例如是經摻雜的多晶矽。
基於上述,可藉由在溝渠中形成介電圖案510的設計來控制離子摻雜的範圍,使得摻雜區131在平行於基底的表面的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小於或等於閘極結構20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如此可改善半導體結構的臨界電壓和崩潰電壓並可降低半導體結構的漏電流,例如從閘極洩極到源極的電流(即IDSS)。
請繼續參考圖1,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結構10可包括介電層150、多個第一接觸件160以及第二接觸件170。介電層150可設置於基底100的第一表面101上。第一接觸件160可與閘極結構200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接觸件160可貫穿介電層150並與閘極結構200中的閘極210接觸。介電層150可填充於閘絕緣層220與第一接觸件160之間,因此第一接觸件160與閘絕緣層220彼此不接觸。第二接觸件170可貫穿介電層150和基底100的一部分以與第三摻雜區133接觸。介電層150的材料可包括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矽氧聚合物,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第一接觸件160以及第二接觸件170可包括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材料(例如鋁或鎢)、金屬氮化物(例如WN、TiSiN、WSiN、TiN或TaN)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結構10可包括多個閘極接墊180和源極接墊190。閘極接墊180可設置在介電層150上並通過第一接觸件160與閘極210電性連接。源極接墊190可設置在介電層150上並藉由第二接觸件170與第三摻雜區133電性連接。閘極接墊180的材料可包括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材料(例如鋁或鎢)、導電金屬氮化物(例如WN、TiSiN、WSiN、TiN或TaN)或其組合。源極接墊190的材料可包括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材料(例如鋁或鎢)、導電金屬氮化物(例如WN、TiSiN、WSiN、TiN或TaN)或其組合。
綜上所述,在上述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及包含於所述半導體結構中的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其藉由在溝槽中形成介電圖案的設計來控制離子摻雜的範圍,使得摻雜區在平行於基底的表面的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小於或等於閘極結構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如此可改善半導體結構的臨界電壓(threshold voltage,Vt)和崩潰電壓(breakdown voltage)並可降低半導體結構的漏電流,例如從閘極洩極到源極的電流(即IDSS)。
10:半導體結構
100:基底
101:第一表面
102:第二表面
110:飄移區
120:基體區
130:摻雜區
131:第一摻雜區
132:第二摻雜區
133:第三摻雜區
150、500:介電層
160:第一接觸件
170:第二接觸件
180:閘極接墊
190:源極接墊
200:閘極結構
210:閘極
220:閘絕緣層
221:第一部分
222:第二部分
300:罩幕圖案
400:溝渠
410:凹槽
510:介電圖案
550:犧牲氧化層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2至圖8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的剖面示意圖。
10:半導體結構
100:基底
101:第一表面
102:第二表面
110:飄移區
120:基體區
130:摻雜區
131:第一摻雜區
132:第二摻雜區
133:第三摻雜區
150:介電層
160:第一接觸件
170:第二接觸件
180:閘極接墊
190:源極接墊
200:閘極結構
210:閘極
220:閘絕緣層
221:第一部分
222:第二部分
Claims (7)
- 一種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包括:於基底中形成溝渠,其中所述溝渠自所述基底的表面延伸至所述基底中;於所述溝渠的側壁和底面上形成介電層;移除所述溝渠的所述底面上的所述介電層的一部分,以形成暴露出所述溝渠的所述底面的一部分的介電圖案;通過所述溝渠的所述底面的所述部分對所述基底進行離子摻雜製程,以於所述基底中形成摻雜區;在形成所述摻雜區後,移除所述介電圖案;在移除所述介電圖案後,於所述溝渠的所述側壁和所述底面上形成犧牲氧化層;移除所述犧牲氧化層;於所述溝渠的所述側壁和所述底面上形成閘絕緣層;以及於所述閘絕緣層上形成閘極。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更包括:在形成所述介電層之前,移除所述溝渠的靠近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的所述側壁的一部分以形成凹槽,其中所述凹槽在平行於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的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大於所述溝渠於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 如請求項2所述的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溝渠的所述側壁與所述凹槽的底面相遇的隅角為圓角。
- 如請求項2所述的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所述溝渠的步驟包括:在形成所述溝渠之前,於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上形成罩幕圖案;以所述罩幕圖案為罩幕移除所述基底的一部分,以形成所述溝渠,其中在形成所述凹槽的步驟中,在所述溝渠的所述側壁的所述部分上方的所述罩幕圖案的一部分也被移除。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摻雜區在平行於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的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小於或等於所述溝渠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 如請求項5所述的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摻雜區在垂直於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的第二方向上的深度大於所述摻雜區的所述寬度。
-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基底,包括漂移區和設置在所述漂移區中的基體區;以及多個閘極結構,自所述基底的表面延伸至所述基底的所述漂移區中,其中所述閘極結構中的每一者包括閘極以及圍繞所述閘極的閘絕緣層,其中所述基底包括設置在所述漂移區中且與所述閘極結構接觸的多個摻雜區,所述摻雜區設置在所述閘極結構的遠離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的底部下方,所述摻雜區在平行於所述基底的所述 表面的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小於或等於所述閘極結構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其中所述閘絕緣層包括鄰近所述基底的所述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位在所述第一部分下方且延伸至所述基底中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大於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其中所述閘極結構在所述閘絕緣層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間的邊界處包括圓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09449A TWI802320B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半導體結構以及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09449A TWI802320B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半導體結構以及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02320B true TWI802320B (zh) | 2023-05-11 |
TW202338938A TW202338938A (zh) | 2023-10-01 |
Family
ID=87424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09449A TWI802320B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半導體結構以及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802320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841249A (zh) * | 2017-01-13 | 2018-11-16 | 日商豐田自動車股份有限公司 | 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
TW201901955A (zh) * | 2017-05-19 | 2019-01-01 | 帥群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溝槽式功率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
-
2022
- 2022-03-15 TW TW111109449A patent/TWI802320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841249A (zh) * | 2017-01-13 | 2018-11-16 | 日商豐田自動車股份有限公司 | 製造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
TW201901955A (zh) * | 2017-05-19 | 2019-01-01 | 帥群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溝槽式功率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38938A (zh) | 2023-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55125B2 (en) | Electrode contact structure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 |
US8525255B2 (en) | Trench MOSFET with trenched floating gates having thick trench bottom oxide as termination | |
JP4005019B2 (ja) | パワー半導体デバイス | |
TWI381527B (zh) | 超自對準構槽型雙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 |
JP5096739B2 (ja)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US10636883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gate trench and a source trench | |
KR20040033313A (ko) | 셀 트렌치 게이트 전계 효과 트렌지스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7494876B1 (en) | Trench-gated MIS device having thick polysilicon insulation layer at trench botto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JP2009152630A (ja) | 活性トレンチコーナおよび厚底の酸化物を備えたトレンチmis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こ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 |
JP2008546216A (ja) | 電荷平衡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 | |
JP2001189456A (ja) | 縦形mos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30221431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
US20090267140A1 (en) | Mosfet structure with guard ring | |
US8017494B2 (en) | Termination trench structure for mosgated device and process for its manufacture | |
JP5498107B2 (ja)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7671441B2 (en) | Trench MOSFET with sidewall spacer gates | |
US8088662B2 (en) | Fabrication method of trench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device | |
JP3965027B2 (ja) | トレンチ底部に厚いポリシリコン絶縁層を有するトレンチゲート型mis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
US11705506B2 (en) | Lateral trench transistor device | |
TWI802305B (zh) | 半導體結構以及埋入式場板結構的製造方法 | |
TWI802320B (zh) | 半導體結構以及閘極結構的製造方法 | |
US9818859B2 (en) | Quasi-vertical power MOSFET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 |
JP2012199468A (ja)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116960178A (zh) | 碳化硅半导体功率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 |
TWI775695B (zh) | 溝槽式電晶體及其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