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3729A - 爐灶燃燒器、燃氣灶 - Google Patents

爐灶燃燒器、燃氣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3729A
TW202323729A TW111139650A TW111139650A TW202323729A TW 202323729 A TW202323729 A TW 202323729A TW 111139650 A TW111139650 A TW 111139650A TW 111139650 A TW111139650 A TW 111139650A TW 202323729 A TW202323729 A TW 2023237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ame
flame port
port
burner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9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駿
大脇將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林內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林內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林內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3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372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48Nozzles
    • F23D14/58Nozz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arrangement of the outlet or outlets from the nozzle, e.g. of annular configu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MCASINGS, LININGS, WALLS OR 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CHAMBERS, e.g. FIREBRIDGES; DEVICES FOR DEFLECTING AIR, FLAMES OR COMBUSTION PRODUCTS IN COMBUSTION CHAMBERS; SAFETY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USTION APPARATUS; DETAILS OF COMBUSTION CHAMB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3M11/00Safety arrangements
    • F23M11/04Means for supervising combustion, e.g. windo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 F24C3/08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on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3/1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現一種無論火力如何均能夠可靠地檢測火焰口的火焰的爐灶燃燒器及燃氣灶。利用點火單元對第1火焰口進行點火,使其火焰延燒而在所有的第1火焰口開始燃燒,使第1火焰口的火焰延燒至第1火焰口的上方的第2火焰口,由此在所有的第2火焰口亦開始燃燒。在第1火焰口中由火焰檢測單元檢測火焰的火焰檢測火焰口形成於比其他第1火焰口靠燃燒器頭的外周側面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在複數個第2火焰口中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的上方的檢測上方火焰口亦形成於比其他第2火焰口靠燃燒器頭的外周側面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如此,能夠抑制由於檢測上方火焰口的火焰而導致火焰檢測火焰口的火焰向半徑方向外側移動的情況,因此能夠穩定地檢測火焰。

Description

爐灶燃燒器、燃氣灶
本發明關於一種爐灶燃燒器及搭載有爐灶燃燒器的燃氣灶,在該爐灶燃燒器中,使火焰口形成為上下兩層,小火力時在下層的火焰口使混合氣體燃燒,大火力時還在上層的火焰口使混合氣體燃燒,並且能夠檢測形成於下層的火焰口的火焰。
在燃氣灶中,藉由使燃料氣體燃燒來對烹調容器內的烹調物進行加熱烹調,且搭載有用於使燃料氣體燃燒的爐灶燃燒器。對於爐灶燃燒器,其為在中空的燃燒器主體之上搭載有具有圓筒面形狀的外周側面的燃燒器頭的構造,在燃燒器主體連接有混合通路,在燃燒器頭的外周側面,以沿周向排列地開口的狀態形成有複數個火焰口。混合通路的未被連接於燃燒器主體的那一側成為開口端,當朝向開口端噴射燃料氣體時,燃料氣體捲入空氣的同時向混合通路流入,在混合通路內,燃料氣體及空氣混合而形成的混合氣體向燃燒器主體流入。向燃燒器主體流入的混合氣體在自燃燒器主體被向燃燒器頭供給之後,從在燃燒器頭的外周側面開口的複數個火焰口流出。如此,當相對於自火焰口流出的混合氣體而自點火針迸濺出火花等來進行點火時,能夠使爐灶燃燒器中的燃料氣體的燃燒開始。
另外,在爐灶燃燒器還搭載有火焰感測器,該火焰感測器對在火焰口形成的火焰進行檢測。火焰感測器具有當溫度上升時產生電動勢的性質,藉由在被形成於火焰口的火焰炙烤的位置搭載火焰感測器,能夠對在火焰口形成有火焰的情況進行檢測。因此,即使在點火失敗而無法開始燃燒、或燃燒中火焰熄滅了的情況下,亦能夠使燃料氣體向混合通路內的噴射停止,以使混合氣體不自火焰口流出。
在此,形成於火焰口的火焰的大小根據爐灶燃燒器所產生的火力而變化,在所產生的火力較小的情況下,火焰亦變小。為了即使是該較小的火焰亦能夠可靠地進行檢測,期望的係,在火焰中被稱為「外焰」的溫度較高的部分所炙烤的位置搭載火焰感測器。另一方面,在所產生的火力較大的情況下,形成於火焰口的火焰亦變大,因此若在能夠可靠地檢測較小的火焰的位置搭載火焰感測器,則在火焰變大時,火焰感測器會被火焰中的被稱為「內焰」的溫度較低的部分炙烤。其結果係,無法由火焰感測器產生充足的電動勢,難以可靠地檢測火焰。
因此,為了無論爐灶燃燒器所產生的火力如何均能夠可靠地檢測火焰,提出了一種爐灶燃燒器,在該爐灶燃燒器中,使開設有複數個火焰口的燃燒器頭的外周側面在與火焰感測器相對的位置處向燃燒器頭的半徑方向內側凹陷(專利文獻1)。在該提出的爐灶燃燒器中,形成於與火焰感測器相對的位置的火焰口(以下稱為「火焰檢測火焰口」)形成於比其他火焰口(以下稱為「通常火焰口」)靠裡側的位置,因此對於自火焰檢測火焰口流出的混合氣體,與自通常火焰口流出的混合氣體相比,燃燒所需的空氣稍有不足,在火焰檢測火焰口,在與通常火焰口相比遠離火焰口的位置處形成火焰。因此,能夠使形成較小的火焰的位置與形成較大的火焰的位置之差變小,因此即使在爐灶燃燒器的火力被改變而使火焰的大小發生了變化的情況下,亦能夠可靠地檢測火焰。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02070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
但是,在使火焰口形成為上下兩層而在所需的火力較小的期間在下層的火焰口使混合氣體燃燒且當需要較大的火力時還在上層的火焰口使混合氣體燃燒的爐灶燃燒器(以下為上下兩層燃燒器)中,存在如此的問題:僅藉由將火焰檢測火焰口形成於與通常火焰口相比凹陷的位置,無法在大火力時可靠地檢測火焰。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先前技術所具有的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實現一種無論火力如何均能夠可靠地檢測形成於火焰口的火焰的爐灶燃燒器及燃氣灶。 [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本發明的爐灶燃燒器採用了以下結構。即, 一種爐灶燃燒器,其具備:燃燒器主體,其用於供給燃料氣體及空氣的混合氣體;燃燒器頭,其載置於前述燃燒器主體之上,在圓筒面形狀的外周側面形成有複數個火焰口,使自前述燃燒器主體流入的前述混合氣體自複數個前述火焰口流出;點火單元,其對自複數個前述火焰口中的一部分前述火焰口流出的前述混合氣體進行點火;以及火焰檢測單元,其設於與不同於由前述點火單元對前述混合氣體進行點火的前述火焰口的前述火焰口相對的位置,對形成於相對的位置的前述火焰口的火焰進行檢測,其特徵係, 在前述燃燒器頭中, 具有沿前述外周側面的周向排列地形成的複數個第1火焰口、以及在比前述第1火焰口靠上方的位置沿前述周向排列地形成的複數個第2火焰口來作為複數個前述火焰口,並且 相鄰的前述第1火焰口彼此的距離被設定為形成於一個前述第1火焰口的火焰能夠延燒至另一個前述第1火焰口的距離,並且前述第1火焰口及上方的前述第2火焰口的距離被設定為形成於前述第1火焰口的火焰能夠延燒至上方的前述第2火焰口的距離, 前述點火單元並非對自前述第2火焰口流出的前述混合氣體進行點火,而是對自前述第1火焰口流出的前述混合氣體進行點火, 前述火焰檢測單元並非對形成於前述第2火焰口的火焰進行檢測,而是對形成於前述第1火焰口的火焰進行檢測, 在複數個前述第1火焰口中,由前述火焰檢測單元檢測火焰的火焰檢測火焰口形成於比其他前述第1火焰口靠前述燃燒器頭的半徑方向上的內側的位置, 在複數個前述第2火焰口中,形成於前述火焰檢測火焰口的上方的檢測上方火焰口形成於比其他前述第2火焰口靠前述燃燒器頭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
在如此的本發明的爐灶燃燒器中,能夠在使用點火單元對一部分第1火焰口進行點火時,藉由形成於該第1火焰口的火焰延燒至其他第1火焰口而在所有的第1火焰口開始燃燒,從而利用火焰檢測單元檢測火焰。另外,當在所有的第1火焰口開始燃燒時,使第1火焰口的火焰延燒至形成於第1火焰口的上方的第2火焰口,由此,能夠在所有的第2火焰口亦開始燃燒。在此,在複數個第1火焰口中,由火焰檢測單元檢測火焰的火焰檢測火焰口形成於比其他第1火焰口靠燃燒器頭的外周側面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因此即使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的火焰的大小發生變化,亦能夠穩定地檢測火焰。另外,在複數個第2火焰口中,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的上方的檢測上方火焰口並非由火焰檢測單元來檢測火焰,但形成於比其他第2火焰口靠燃燒器頭的外周側面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
關於詳細的機制將在後面進行敘述,但發現了如下內容:若將檢測上方火焰口形成於與其他第2火焰口在外周側面的半徑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則由於形成於檢測上方火焰口的火焰的影響,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的火焰向半徑方向外側移動,從而變得無法利用火焰檢測單元穩定地檢測火焰。因此,若將檢測上方火焰口形成於比其他第2火焰口靠外周側面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則形成於檢測上方火焰口的火焰的位置亦向半徑方向內側移動,因此能夠抑制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的火焰向半徑方向外側移動的情況。因此,即使對於在檢測上方火焰口及第2火焰口形成有火焰的情況而言,亦能夠利用火焰檢測單元穩定地檢測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的火焰。
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的爐灶燃燒器中,亦可相鄰地形成複數個火焰檢測火焰口,在這些火焰檢測火焰口的上方亦相鄰地形成複數個檢測上方火焰口。此外,複數個檢測上方火焰口相鄰而成的檢測上方火焰口列亦可形成為,其在外周側面的周向上的寬度比複數個火焰檢測火焰口相鄰而成的火焰檢測火焰口列在外周側面的周向上的寬度寬。
如此,由於能夠在火焰檢測火焰口的火焰與第2火焰口的火焰之間確保必要的距離,因此能夠防止如下情況:由於第2火焰口的火焰而導致火焰檢測火焰口的火焰向半徑方向外側移動,從而變得無法利用火焰檢測單元穩定地檢測火焰。
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的爐灶燃燒器中,亦可在外周側面中,在形成有火焰檢測火焰口的部分與形成有檢測上方火焰口的部分之間形成突出部,該突出部自外周側面沿半徑方向突出。
如此,在檢測上方火焰口形成的火焰被突出部遮擋,因此能夠抑制對火焰檢測火焰口的火焰帶來的影響。其結果係,即使對於在檢測上方火焰口及第2火焰口形成有火焰的情況而言,亦能夠利用火焰檢測單元穩定地檢測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的火焰。
另外,在上述的本發明的爐灶燃燒器中,亦可設為,能夠將燃燒器頭分割成上燃燒器頭及下燃燒器頭,下燃燒器頭載置於燃燒器主體之上,上燃燒器頭載置於下燃燒器頭之上。此外,亦可藉由使下燃燒器頭及上燃燒器頭成為如下的形狀來形成第1火焰口及第2火焰口。首先,在下燃燒器頭,自底面的外周部分朝向下方突出設置圓筒形狀的底面側筒狀壁,並且自上表面的外周部分朝向上方突出設置圓筒形狀的下側筒狀壁。另外,在上燃燒器頭,自底面的外周部分朝向下方突出設置圓筒形狀的上側筒狀壁。此外,在底面側筒狀壁的下端面形成複數個第1火焰口槽,該複數個第1火焰口槽藉由下燃燒器頭被載置於燃燒器主體之上而形成第1火焰口。另外,在下側筒狀壁形成複數個下側第2火焰口槽,該複數個下側第2火焰口槽藉由載置上燃燒器頭而形成第2火焰口,在上側筒狀壁形成複數個上側第2火焰口槽,該複數個上側第2火焰口槽藉由載置於下燃燒器頭而形成第2火焰口。此外,對於上燃燒器頭的上側第2火焰口槽而言,其亦可形成於在將上燃燒器頭載置於下燃燒器頭之上時,與下燃燒器頭的前述下側第2火焰口槽在外周側面的周向上交錯的位置。
如此,由於第2火焰口以被分割成在下側第2火焰口槽與上側筒狀壁之間形成的部分、以及在上側第2火焰口槽與下側筒狀壁之間形成的部分這兩部分的狀態形成,因此形成於第2火焰口的火焰亦以被分割成兩部分的狀態形成。因此,能夠使第2火焰口處的燃燒穩定,並且亦能夠穩定地對火焰檢測火焰口的火焰進行檢測。
另外,在能夠將燃燒器頭分割成下燃燒器頭及上燃燒器頭的本發明的爐灶燃燒器中,亦可將在將下燃燒器頭載置於燃燒器主體時形成火焰檢測火焰口的第1火焰口槽的高度設定為比其他第1火焰口槽的高度大的尺寸。隨之,亦可將在將上燃燒器頭載置於下燃燒器頭時形成檢測上方火焰口的下側第2火焰口槽及上側第2火焰口槽的高度的相加值設定為比其他下側第2火焰口槽及上側第2火焰口槽的高度的相加值小的值。
如此,由於能夠在火焰檢測火焰口形成較大的火焰,因此能夠使用火焰檢測單元穩定地檢測火焰。
另外,亦可將如此的本發明的爐灶燃燒器搭載於燃氣灶。
如此,能夠實現能夠穩定地檢測火焰的燃氣灶。
圖1係表示搭載有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的燃氣灶1的外觀形狀的立體圖。圖1所例示的燃氣灶1係向未圖示的整體廚房的檯面嵌入地設置的內置型的燃氣灶1,其具備上表面開口的箱形狀的主體外殼2、以及將主體外殼2的上表面覆蓋地設置的頂板3。
在主體外殼2的內部,沿左右排列地收納有兩個爐灶燃燒器10,在該爐灶燃燒器10中,將後述的主燃燒器及副燃燒器以上下兩層的方式組合起來,此等爐灶燃燒器10成為上部自形成於頂板3的貫穿孔突出的狀態。另外,在頂板3上,以將各爐灶燃燒器10的上部突出的部位包圍的方式設置有火撐子4,在火撐子4上放置鍋等烹調容器,由此,能夠利用爐灶燃燒器10自下方對烹調容器進行加熱。
再者,在爐灶燃燒器10中,以貫通中央的狀態內置有溫度感測器5。溫度感測器5被未圖示的施力彈簧向上方施力,成為溫度感測器5的上部自爐灶燃燒器10的上表面中央突出的狀態。此外,當在火撐子4放置烹調容器時,烹調容器的底面壓下溫度感測器5,由此,成為溫度感測器5的上端抵接於烹調容器的底面的狀態,從而能夠檢測烹調容器的溫度。
另外,在燃氣灶1的前表面設有烤箱門7,在烤箱門7的裡側搭載有未圖示的烤倉、烤箱燃燒器。在烤箱門7的右方,與兩個爐灶燃燒器10對應地設有兩個爐灶操作鈕8,燃氣灶1的使用者操作任一爐灶操作鈕8,由此,能夠對所對應的爐灶燃燒器10進行點火、熄火、或調節火力。另外,在烤箱門7的左方設有烤箱操作鈕9,使用者操作烤箱操作鈕9,由此,能夠對烤箱燃燒器進行點火、熄火、或調節火力。
圖2係表示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的大致形狀的立體圖。如圖所示,爐灶燃燒器10具備:藉由組合金屬板制構件而形成的燃燒器主體11、以及大致圓筒形狀的燃燒器頭20。在燃燒器主體11形成有大致圓筒形狀的燃燒器主體11b、連接於燃燒器主體11b的主混合通路12以及直徑比主混合通路12的直徑小且連接於燃燒器主體11b的副混合通路13。另外,在燃燒器主體11b之上載置有燃燒器頭20。再者,在燃燒器頭20的中央形成有貫穿孔20h,在該貫穿孔20h貫穿有使用圖1所前述的溫度感測器5。
燃燒器頭20係燃燒器頭20被分割成上下兩層的構件,使用鋁合金或者黃銅並藉由鑄造或者壓鑄而形成。以下,將構成燃燒器頭20的上側的構件稱為上燃燒器頭21,將構成燃燒器頭20的下側的構件稱為下燃燒器頭22。如圖所示,在將上燃燒器頭21載置於下燃燒器頭22之上的狀態下,如圖2中放大所示,在上燃燒器頭21的外周側面形成有複數個上側主火焰口21f,在下燃燒器頭22的外周側面形成有複數個下側主火焰口22f。此外,上燃燒器頭21及下燃燒器頭22在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交錯的位置處進行組合。
另外,當將燃燒器頭20載置於燃燒器主體11b之上時,在下燃燒器頭22與燃燒器主體11b之間形成有複數個較小的火焰口(以下為小火焰口22u)。如後所述,在燃燒器主體11b的內部形成有與主混合通路12連接的空間、以及與副混合通路13連接的空間。此外,在下燃燒器頭22與燃燒器主體11b之間形成的小火焰口22u連通於與副混合通路13連接的空間。另外,形成於上燃燒器頭21的上側主火焰口21f及形成於下燃燒器頭22的下側主火焰口22f連通於與主混合通路12連接的空間。因此,如後所述,當向副混合通路13供給燃料氣體時,該燃料氣體自小火焰口22u流出,當向主混合通路12供給燃料氣體時,該燃料氣體自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流出。此外,本實施例的小火焰口22u對應於本發明中的「第1火焰口」,本實施例的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對應於本發明中的「第2火焰口」。
如下向主混合通路12及副混合通路13供給燃料氣體。首先,主混合通路12的未連接於燃燒器主體11b的那一側成為開口端12o,副混合通路13的未連接於燃燒器主體11b的那一側亦成為開口端13o。在面對主混合通路12的開口端12o的位置設有氣體噴射噴嘴43p,在面對副混合通路13的開口端13o的位置設有氣體噴射噴嘴43c。此外,以下有時將設於主混合通路12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p稱為「主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p」,將設於副混合通路13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c稱為「副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c」。此外,在主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p連接有連接管40p,在副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c連接有連接管40c。上述兩個連接管40p、40c自氣體供給管40分支。
當向氣體供給管40供給燃料氣體時,燃料氣體分支到連接管40p及連接管40c,並被向主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p及副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c供給。此外,自形成於主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p的前端的噴嘴孔44p朝向主混合通路12的開口端12o噴射燃料氣體。所噴射的燃料氣體藉由噴射器效果一邊捲入周圍的空氣一邊向主混合通路12內流入,在主混合通路12內與空氣混合之後,自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流出。同樣地,自形成於副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c的前端的噴嘴孔44c亦朝向副混合通路13的開口端13o噴射燃料氣體。所噴射的燃料氣體藉由噴射器效果一邊捲入周圍的空氣一邊向副混合通路13內流入,在副混合通路13內與空氣混合之後,自小火焰口22u流出。
在此,形成於主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p的噴嘴孔44p被設定為直徑比形成於副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c的噴嘴孔44c的直徑大。因此,能夠使主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p相比於副側的氣體噴射噴嘴43c噴射較多的燃料氣體。另外,與此對應,主混合通路12形成為直徑比副混合通路13的直徑大。另外,在氣體供給管40的中途安裝有氣體流量調節閥41,該氣體流量調節閥41用於對燃料氣體的氣體流量進行調節。再者,在向主混合通路12供給燃料氣體的連接管40p的中途安裝有對連接管40p進行開閉的開閉閥42。
另外,在燃燒器主體11,與燃燒器主體11b的外周面接近地設有點火針30及火焰感測器32。此外,本實施例的點火針30對應於本發明中的「點火單元」,本實施例的火焰感測器32對應於本發明中的「火焰檢測單元」。再者,在點火針30的上方自燃燒器頭20的外周面突出設置有未圖示的點火靶,為了防止煮沸溢出的湯汁飛濺至點火針30的情況,自點火靶的上方突出設置有比點火靶大的點火針用簷部31。若在使開閉閥42為全閉狀態的狀態下,自點火針30朝向點火針用簷部31的下方的點火靶進行火花放電,同時使氣體流量調節閥41開閥,則燃料氣體自小火焰口22u流出,該燃料氣體被點著從而開始燃燒。
在此,相鄰的小火焰口22u的間隔被設定為,當在一個小火焰口22u形成有火焰時藉由該火焰而在相鄰的小火焰口22u亦形成有火焰的間隔。因此,當在點火針30附近的小火焰口22u開始燃燒時,該火焰依次延燒至相鄰的小火焰口22u,其結果係,在所有的小火焰口22u開始燃料氣體的燃燒。火焰感測器32能夠對在小火焰口22u產生的火焰進行檢測。
再者,當在火焰形成於小火焰口22u的狀態使開閉閥42開閥時,燃料氣體亦自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流出。在此,小火焰口22u及其上方的下側主火焰口22f的距離被設定為,當在小火焰口22u形成有火焰時藉由該火焰而在上方的下側主火焰口22f亦形成有火焰的距離。因此,藉由小火焰口22u的火焰,在下側主火焰口22f及上側主火焰口21f亦開始燃料氣體的燃燒。
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具備用於對自小火焰口22u流出的燃料氣體進行點火的點火針30,但不具備用於對自下側主火焰口22f、上側主火焰口21f流出的燃料氣體進行點火的點火針。其理由如下。如使用圖2所述,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被設定為其等的開口面積比小火焰口22u的開口面積大。另外,在燃燒器主體11的內部與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連通的主混合通路12形成為直徑比在燃燒器主體11的內部與小火焰口22u連通的副混合通路13的直徑大。再者,能夠使氣體噴射噴嘴43p相比於氣體噴射噴嘴43c噴射較多的燃料氣體。因此,能夠在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中,相比於小火焰口22u使較多的燃料氣體燃燒,從而產生大火力。因此,在爐灶燃燒器10中,在所需的火力較小期間,在小火焰口22u使燃料氣體燃燒,當需要大火力時,還在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使燃料氣體燃燒。然後,在恢復至較小的火力的情況下,在使小火焰口22u處的燃燒繼續的狀態下,使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處的燃燒結束。
如此,在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當使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的燃燒開始時,燃料氣體必然在小火焰口22u處於燃燒中。因此,若能利用點火針30對自小火焰口22u流出的燃料氣體進行點火,則藉由使小火焰口22u的火焰延燒,能夠使下側主火焰口22f及上側主火焰口21f處的燃燒亦開始。緣於如此的理由,若搭載對小火焰口22u進行點火的點火針30,則不需要搭載用於對下側主火焰口22f、上側主火焰口21f進行點火的點火針。此外,有時爐灶燃燒器10中的小火焰口22u的部分被稱為「副燃燒器」,爐灶燃燒器10中的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的部分被稱為「主燃燒器」。
圖3係表示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的燃燒器主體11b的內部構造及燃燒器頭20的內部構造的分解組裝圖。如圖所示,在大致圓筒形狀的燃燒器主體11b中,藉由將上端側向內彎折而形成有載置燃燒器頭20的圓環狀的載置面11a。另外,在燃燒器主體11b的內側豎立設置有圓筒形狀的中央筒體14,在燃燒器主體11b與中央筒體14之間形成有供給混合氣體的環狀的混合室16。
再者,在燃燒器主體11b與中央筒體14之間設有大致圓筒形狀的分隔筒體15,利用該分隔筒體15,將混合室16劃分為比分隔筒體15靠內側的空間、以及比分隔筒體15靠外側的空間。比分隔筒體15靠內側的空間成為後述的主混合室16p,比分隔筒體15靠外側的空間成為後述的副混合室16c。對於分隔筒體15,其與燃燒器主體11b同樣由金屬板構件形成,且在將圓筒形狀的上端側向內彎折之後,將所彎折的部分的內緣向下彎折,由此,形成較短的圓筒形狀的嵌合面15a。
如前所述,燃燒器頭20由上燃燒器頭21及下燃燒器頭22形成,將下燃燒器頭22載置於燃燒器主體11b的載置面11a之上,將上燃燒器頭21載置於該下燃燒器頭22之上。如圖所示,下燃燒器頭22為大致圓環形狀的構件,自圓環形狀的內緣部分朝向下方垂直設置有圓筒形狀的隔壁筒22a。另外,自下燃燒器頭22的周緣部分的底面側朝向下方垂直設置有比隔壁筒22a短的圓筒形狀的底面側筒狀壁22b,在底面側筒狀壁22b的下端面(與燃燒器主體11b的載置面11a抵接的面),相對於下燃燒器頭22的中心呈放射狀地朝向上方穿設有複數個小火焰口槽22c。再者,自下燃燒器頭22的周緣部分的上表面側,朝向上方豎立設置有比底面側筒狀壁22b長的圓筒形狀的下側筒狀壁22d,在下側筒狀壁22d的上端面,相對於下側筒狀壁22d的中心呈放射狀地朝向下方穿設有複數個下側主火焰口槽22e。再者,自下燃燒器頭22的下側筒狀壁22d的外周側面至前述的點火針30的上方的位置突出設置有點火針用簷部31。此外,本實施例的小火焰口槽22c對應於本發明中的「第1火焰口槽」。另外,本實施例的下側主火焰口槽22e對應於本發明中的「下側第2火焰口槽」。
另一方面,上燃燒器頭21形成為圓環形狀,自內緣部分朝向下方垂直設置有未圖示的圓筒形狀的內筒。再者,自周緣部分朝向下方設有筒狀的上側筒狀壁21a,在上側筒狀壁21a的下端面,相對於上側筒狀壁21a的中心呈放射狀地形成有複數個上側主火焰口槽21b。此外,本實施例的上側主火焰口槽21b對應於本發明中的「上側第2火焰口槽」。
在將以上形狀的上燃燒器頭21載置於下燃燒器頭22之上時,以定位成上燃燒器頭21的上側主火焰口槽21b及下燃燒器頭22的下側主火焰口槽22e不重疊的狀態進行載置。因此,在下燃燒器頭22的下側筒狀壁22d的上端面所穿設的下側主火焰口槽22e的上表面被上燃燒器頭21的上側筒狀壁21a的下端面堵塞,其結果係,於在下側筒狀壁22d的外周側面開設有下側主火焰口槽22e的部位形成有下側主火焰口22f(參照圖2)。另外,在上燃燒器頭21的上側筒狀壁21a的下端面所穿設的上側主火焰口槽21b的底面被下燃燒器頭22的下側筒狀壁22d的上端面堵塞,於在上側筒狀壁21a的外周側面開設有上側主火焰口槽21b的部位形成有上側主火焰口21f(參照圖2)。其結果係,如圖2所示,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形成於交錯的位置(因此,以沿周向錯開位置的狀態形成)。
另外,在將燃燒器頭20載置於燃燒器主體11b時,將自下燃燒器頭22的內緣部分向下方垂直設置的隔壁筒22a向分隔筒體15的嵌合面15a的內側插入,並且將自上燃燒器頭21的內緣部分向下方垂直設置的未圖示的內筒向中央筒體14的內側插入,同時使燃燒器頭20下降。於是,自下燃燒器頭22的周緣部分向下方突出設置的底面側筒狀壁22b的下端面抵接於燃燒器主體11b的載置面11a,燃燒器頭20被載置於燃燒器主體11b。
在將燃燒器頭20載置於燃燒器主體11b的狀態下,成為如下狀態:下燃燒器頭22的隔壁筒22a嵌合於分隔筒體15的嵌合面15a,上燃燒器頭21的未圖示的內筒嵌合於中央筒體14的上部的內周面。其結果係,在分隔筒體15的外側形成有被分隔筒體15、燃燒器主體11b及下燃燒器頭22包圍的副混合室16c。該副混合室16c與副混合通路13連通。另外,在分隔筒體15的內側形成有被中央筒體14、分隔筒體15、隔壁筒22a及上燃燒器頭21包圍的主混合室16p。該主混合室16p與主混合通路12連通。
在具有以上構造的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若對自至少一個小火焰口22u流出的燃料氣體進行點火,則能夠使該火焰延燒至所有的小火焰口22u,再者,能夠使形成於小火焰口22u的火焰延燒至形成於小火焰口22u的上方的下側主火焰口22f及上側主火焰口21f。因此,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的點火針30只要能夠對自小火焰口22u流出的燃料氣體進行點火就足夠了,另外,火焰感測器32只要能夠對形成於小火焰口22u的火焰進行檢測即可。因此,點火針30及火焰感測器32搭載於與小火焰口22u相對的位置。在此,為了即使形成於小火焰口22u的火焰的大小發生變化亦能夠利用火焰感測器32可靠地檢測火焰,而使與火焰感測器32相對的位置的小火焰口22u形成為不同於其他位置的小火焰口22u的形狀。以下,將與火焰感測器32相對的位置的小火焰口22u稱為「火焰檢測火焰口27」。
圖4係藉由自斜下方仰視燃燒器頭20來放大表示在燃燒器頭20形成有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部分的說明圖。此外,在圖4中,關於火焰感測器32、點火針30,僅輪廓用虛線表示。如圖所示,將下燃燒器頭22載置於燃燒器主體11b,由此,在底面側筒狀壁22b形成有複數個小火焰口22u。另外,在與火焰感測器32相對的位置,底面側筒狀壁22b成為向半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狀,在凹陷的部分形成有複數個(在本實施例中為3個)火焰檢測火焰口27。在圖4中,火焰檢測火焰口27以帶有較細的斜線的狀態來表示。在這3個火焰檢測火焰口27中,正中間的火焰檢測火焰口27成為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小火焰口22u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的火焰檢測火焰口27b,兩側的火焰檢測火焰口27成為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小火焰口22u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的火焰檢測火焰口27a。此外,以下有時將上述複數個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列稱為「火焰檢測火焰口列27L」。
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在火焰感測器32的旁邊搭載有點火針30,底面側筒狀壁22b的與點火針30相對的位置成為向半徑方向內側凹陷到同底面側筒狀壁22b的與火焰感測器32相對的位置相同的位置的形狀。此外,在凹陷的部分形成有複數個(在本實施例中為5個)點火火焰口28。因此,複數個點火火焰口28形成於底面側筒狀壁22b的與火焰檢測火焰口27相同的半徑的部分上。此外,在複數個點火火焰口28的上方,自下側筒狀壁22d突出設置有點火靶31t。
再者,在下側筒狀壁22d的形成於小火焰口22u的上方的部分形成有複數個下側主火焰口22f。不過,在火焰檢測火焰口列27L的上方,未形成有下側主火焰口22f。其理由緣於:由於火焰檢測火焰口27a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小火焰口22u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的關係,而無法獲得形成下側主火焰口22f的空間。因此,亦可設為,藉由使火焰檢測火焰口27a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減小,從而在火焰檢測火焰口列27L的上方的位置亦形成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較小的複數個下側主火焰口22f。但是,由於火焰檢測火焰口27a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比小火焰口22u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大,因此即使對於在火焰檢測火焰口27a的上方形成下側主火焰口22f的情況而言,將下側主火焰口22f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及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加得到的值亦比將形成於小火焰口22u的上方的下側主火焰口22f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及上側主火焰口21f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加得到的值小。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在火焰檢測火焰口27a的上方未形成有下側主火焰口22f,因此相當於下側主火焰口22f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為0的情況。
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在下側筒狀壁22d的位於複數個點火火焰口28的上方的部分亦未形成有下側主火焰口22f。其理由緣於:由於在複數個點火火焰口28的上方形成有點火靶31t,因此無法獲得形成下側主火焰口22f的空間。因此,亦可藉由使點火靶31t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減小,從而在下側筒狀壁22d的位於複數個點火火焰口28的上方的部分亦形成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較小的複數個下側主火焰口22f。
在載置於下燃燒器頭22之上的上燃燒器頭21的上側筒狀壁21a形成有複數個上側主火焰口21f。另外,上側筒狀壁21a在位於下燃燒器頭22的火焰檢測火焰口列27L的上方的部分成為向半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狀,在凹陷的部分形成有複數個(在本實施例中為5個)檢測上方火焰口26。在圖4中,檢測上方火焰口26以帶有較粗的斜線的狀態來表示。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形狀與上側主火焰口21f的形狀相同,但檢測上方火焰口26形成於比上側主火焰口21f向半徑方向內側凹陷的位置。此外,以下有時將複數個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列稱為「檢測上方火焰口列26L」。另外,如圖4所示,形成於上燃燒器頭21的檢測上方火焰口列26L的橫向寬度(上燃燒器頭21的周向上的寬度)比形成於下燃燒器頭22的火焰檢測火焰口列27L的橫向寬度(下燃燒器頭22的周向上的寬度)大。
圖5係表示下燃燒器頭22的火焰檢測火焰口27a形成於比小火焰口22u靠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的情況、以及上燃燒器頭21的檢測上方火焰口26形成於比上側主火焰口21f靠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的情況的說明圖。在圖5的(a)示出了以藉由火焰檢測火焰口27a及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平面來剖切爐灶燃燒器10時的剖視圖。另外,在圖5的(b)中,作為參考而示出了以藉由小火焰口22u的平面來剖切爐灶燃燒器10時的剖視圖。
在圖5的(a)中,火焰感測器32的輪廓由較細的虛線來表示。另外,作為參考,小火焰口22u、下側主火焰口22f、上側主火焰口21f的位置亦由較粗的虛線來表示(亦參照圖5的(b))。如圖所示,形成於下燃燒器頭22的下方的火焰檢測火焰口27(火焰檢測火焰口27a、27b)形成於比虛線所示的小火焰口22u靠下燃燒器頭22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另外,形成於上燃燒器頭21的下方的檢測上方火焰口26形成於比虛線所示的上側主火焰口21f靠上燃燒器頭21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再者,在火焰檢測火焰口27(火焰檢測火焰口27a、27b)與檢測上方火焰口26之間形成有突出部29,該突出部29比火焰檢測火焰口27及檢測上方火焰口26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
如此,在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將與火焰感測器32相對的火焰檢測火焰口27(火焰檢測火焰口27a、27b)形成於比小火焰口22u靠燃燒器頭20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再者,亦將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上方的檢測上方火焰口26形成於比上側主火焰口21f靠燃燒器頭20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由此,在從僅在小火焰口22u使燃料氣體燃燒的狀態(以下為小火力時)變為除了在小火焰口22u使燃料氣體燃燒以外還在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使燃料氣體燃燒的狀態(以下為大火力時)時,能夠避免無法由火焰感測器32檢測火焰而使燃燒中斷的情況。以下,對其理由進行說明。
圖6係表示在先前的爐灶燃燒器10(即,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上方的上側主火焰口21f未相對於其他上側主火焰口21f向燃燒器頭20的半徑方向內側移動的爐灶燃燒器10)中,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及火焰感測器32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在圖6的(a)示出了在上側主火焰口21f未形成有火焰的情況(即,僅在小火焰口22u及火焰檢測火焰口27形成有火焰的情況),在圖6的(b)示出了在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亦形成有火焰的情況。
在圖6的(a)中,用實線表示最小火力時在火焰檢測火焰口27形成的火焰。如前所述,由於火焰檢測火焰口27相對於其他小火焰口22u形成於向燃燒器頭20的半徑方向內側深入的位置,因此燃燒所需的空氣難以到達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位置。因此,如圖中空心箭頭所示,即使在最小火力時,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亦形成於遠離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位置(燃燒器頭20的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另外,圖中的虛線表示在小火力的範圍內(即,僅在小火焰口22u及火焰檢測火焰口27使燃料氣體燃燒的火力範圍內)使火力增加的情況下在火焰檢測火焰口27形成的火焰。伴隨著使火力增加,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變大,但由於最小火力時的火焰形成於遠離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位置,因此即使火力增加,火焰的位置亦不會大幅移動。因此,如圖6的(a)所示,即使自最小火力時起使火力增加,火焰感測器32亦被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同樣地炙烤,由此,能夠穩定地檢測火焰。
圖6的(b)示出了火力進一步增加而在上側主火焰口21f(及下側主火焰口22f)亦形成有火焰的狀態(即大火力時)。在圖6的(b)中,用單點劃線表示形成於上側主火焰口21f的火焰。若在上側主火焰口21f亦形成有火焰,則對於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而言,在正上方的位置形成有較大的火焰,因此燃燒所需的空氣不足。因此,如圖中塗黑的箭頭所示,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尋求燃燒所需的空氣而向更加遠離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位置(燃燒器頭20的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移動。其結果係,如圖6的(b)所示,火焰感測器32在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的被稱為內焰的溫度較低的部分被炙烤,由此,變得無法穩定地檢測火焰。
圖7係表示在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及火焰感測器32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在圖7的(a)示出了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未形成有火焰的情況(即小火力時),在圖7的(b)示出了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亦形成有火焰的情況(即大火力時)。
在圖7的(a)中亦是,用實線表示最小火力時在火焰檢測火焰口27形成的火焰,用虛線表示在小火力的範圍內使火力增加的情況下在火焰檢測火焰口27形成的火焰。在圖7的(a)中,由於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未形成有火焰,因此與前述的圖6的(a)完全相同。即,如圖中空心箭頭所示,在最小火力時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形成於遠離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位置(燃燒器頭20的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因此,即使自最小火力時起在小火力的範圍內使火力增加,火焰感測器32亦被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同樣地炙烤,因此能夠穩定地檢測火焰。
在圖7的(b)示出了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亦形成有火焰的狀態(即大火力時)。圖中的單點劃線所示的火焰表示形成於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火焰。如前所述,由於檢測上方火焰口26相對於上側主火焰口21f形成於燃燒器頭20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因此形成於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火焰亦形成於比上側主火焰口21f的火焰靠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因此,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形成有火焰的位置亦與使用圖6的(b)所前述的先前的情況相比形成於半徑方向內側,其結果係,能夠抑制如此的情況:當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形成有火焰時,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向半徑方向外側移動。因此,在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即使對於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形成有火焰的情況而言,亦能夠使火焰感測器32被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炙烤的狀態不發生較大變化,因此能夠穩定地檢測火焰。
另外,在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與火焰檢測火焰口27之間形成有向半徑方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29,因此成為如下狀態:形成於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火焰及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在火焰的根部的部分被突出部29分隔開。因此,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火焰被引導為不向下方延伸,能夠減輕對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帶來的影響。其結果係,在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即使對於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形成有火焰的情況而言,亦能夠使火焰感測器32被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炙烤的狀態不發生較大變化,因此能夠穩定地檢測火焰。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例中已說明為:檢測上方火焰口26相對於上側主火焰口21f形成於燃燒器頭20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的情況。但是,亦可設為,不使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位置形成於半徑方向內側,而是使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底面的傾斜度比上側主火焰口21f的底面的傾斜度大(即,越靠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則底面變得越高)。
圖8係關於如此的變形例的爐灶燃燒器10的說明圖。在圖8的(a)示出了以藉由火焰檢測火焰口27a及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平面來剖切變形例的爐灶燃燒器10時的剖視圖。另外,在圖8的(b)示出了在變形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在火焰檢測火焰口27及檢測上方火焰口26形成有火焰的狀態(即大火力時)。
如圖8的(a)所示,在變形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火焰檢測火焰口27形成於比小火焰口22u靠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但檢測上方火焰口26未形成於內側的位置。取而代之的係,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底面的半徑方向外側的部分形成有傾斜度比上側主火焰口21f大的傾斜部26a。此外,在圖8的(a)中,設成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底面的半徑方向外側的部分形成有傾斜部26a,但亦可設為,藉由使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整個底面為傾斜部26a,從而使傾斜度比上側主火焰口21f大(越是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則底面變得越高)。
在如此的變形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藉由傾斜部26a的作用,對於形成於檢測上方火焰口26的火焰而言,其與形成於上側主火焰口21f的火焰相比,成為朝向上方延伸的形狀(即,遠離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的形狀)。因此,如圖8的(b)所示,即使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形成有火焰,亦能夠抑制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的位置移動的情況,因此能夠利用火焰感測器32穩定地對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進行檢測。
以上,對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燃氣灶1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的實施例,能夠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以各種方式來實施。
例如,對於上述的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已說明為:能夠將燃燒器頭20分割成上燃燒器頭21及下燃燒器頭22,並以形成於上燃燒器頭21的上側主火焰口槽21b及形成於下燃燒器頭22的下側主火焰口槽22e交錯的方式進行組合,由此,上側主火焰口槽21b及下側主火焰口槽22e形成獨立的火焰口。但是,亦可設為,藉由使上燃燒器頭21的上側主火焰口槽21b及下燃燒器頭22的下側主火焰口槽22e上下對齊地進行組合,從而形成一體的火焰口。
另外,對於上述的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已說明為:在上燃燒器頭21及下燃燒器頭22均形成有主火焰口槽(上側主火焰口槽21b或下側主火焰口槽22e)。亦可設為,僅在上燃燒器頭21及下燃燒器頭22中的任一者形成主火焰口槽,在將上燃燒器頭21載置於下燃燒器頭22之上時形成主火焰口。
另外,對於上述的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已說明為:為了在將下燃燒器頭22載置於燃燒器主體11b之上時在燃燒器主體11b與下燃燒器頭22之間形成小火焰口22u,而在下燃燒器頭22的下表面側形成小火焰口槽22c。但是,亦可設為,藉由在燃燒器主體11b的上表面側形成小火焰口槽,從而在將下燃燒器頭22載置於燃燒器主體11b之上時形成小火焰口。
另外,在上述的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藉由自點火針30迸濺出火花來對混合氣體進行點火,但亦可設為藉由使用加熱器對混合氣體進行加熱來進行點火。
另外,在上述的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搭載有在燃燒器頭20的中央形成有貫穿孔20h的圓環形狀的燃燒器頭20,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係搭載有貫穿孔20h的部分被封閉的圓板形狀的燃燒器頭的爐灶燃燒器。
1:燃氣灶 2:主體外殼 3:頂板 4:火撐子 5:溫度感測器 7:烤箱門 8:爐灶操作鈕 9:烤箱操作鈕 10:爐灶燃燒器 11:燃燒器主體 11a:載置面 11b:燃燒器主體 12:主混合通路 12o:開口端 13:副混合通路 13o:開口端 14:中央筒體 15:分隔筒體 15a:嵌合面 16:混合室 16c:副混合室 16p:主混合室 20:燃燒器頭 20h:貫穿孔 21:上燃燒器頭 21a:上側筒狀壁 21b:上側主火焰口槽 21f:上側主火焰口 22:下燃燒器頭 22a:隔壁筒 22b:底面側筒狀壁 22c:小火焰口槽 22d:下側筒狀壁 22e:下側主火焰口槽 22f:下側主火焰口 22u:小火焰口 26:檢測上方火焰口 26L:檢測上方火焰口列 26a:傾斜部 27:火焰檢測火焰口 27L:火焰檢測火焰口列 27a:火焰檢測火焰口 27b:火焰檢測火焰口 28:點火火焰口 29:突出部 30:點火針 31:點火針用簷部 31t:點火靶 32:火焰感測器 40:氣體供給管 40c:連接管 40p:連接管 41:氣體流量調節閥 42:開閉閥 43c:氣體噴射噴嘴 43p:氣體噴射噴嘴 44c:噴嘴孔 44p:噴嘴孔
〔圖1〕係表示搭載有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的燃氣灶1的外觀形狀的立體圖。 〔圖2〕係表示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的大致形狀的立體圖。 〔圖3〕係表示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的燃燒器主體11b的內部構造及燃燒器頭20的內部構造的分解組裝圖。 〔圖4〕係藉由自斜下方仰視燃燒器頭20來放大表示在燃燒器頭20形成有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部分的說明圖。 〔圖5〕係表示下燃燒器頭22的火焰檢測火焰口27a相對於小火焰口22u形成於半徑方向內側的情況、以及上燃燒器頭21的檢測上方火焰口26相對於上側主火焰口21f形成於半徑方向內側的情況的說明圖。 〔圖6〕係表示在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上方的上側主火焰口21f未向燃燒器頭20的半徑方向內側移動的情況下形成於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及火焰感測器32的位置關係的說明圖。 〔圖7〕係表示在本實施例的爐灶燃燒器10中,即使在檢測上方火焰口26形成有火焰,亦能夠利用火焰感測器32穩定地對火焰檢測火焰口27的火焰進行檢測的理由的說明圖。 〔圖8〕係關於變形例的爐灶燃燒器10的說明圖。
11b:燃燒器主體
21:上燃燒器頭
21a:上側筒狀壁
21f:上側主火焰口
22:下燃燒器頭
22b:底面側筒狀壁
22d:下側筒狀壁
22f:下側主火焰口
22u:小火焰口
26:檢測上方火焰口
26L:檢測上方火焰口列
27:火焰檢測火焰口
27L:火焰檢測火焰口列
27a:火焰檢測火焰口
27b:火焰檢測火焰口
28:點火火焰口
30:點火針
31:點火針用簷部
31t:點火靶
32:火焰感測器

Claims (6)

  1. 一種爐灶燃燒器,其具備:燃燒器主體,其用於供給燃料氣體及空氣的混合氣體;燃燒器頭,其載置於該燃燒器主體之上,在圓筒面形狀的外周側面形成有複數個火焰口,使自該燃燒器主體流入的該混合氣體自複數個該火焰口流出;點火單元,其對自複數個該火焰口中的一部分該火焰口流出的該混合氣體進行點火;以及火焰檢測單元,其設於與不同於由該點火單元對該混合氣體進行點火的該火焰口的該火焰口相對的位置,對形成於相對的位置的該火焰口的火焰進行檢測,其特徵係, 在該燃燒器頭中, 具有沿該外周側面的周向排列地形成的複數個第1火焰口、以及在比該第1火焰口靠上方的位置沿該周向排列地形成的複數個第2火焰口來作為複數個該火焰口,並且 相鄰的該第1火焰口彼此的距離被設定為形成於一個該第1火焰口的火焰能夠延燒至另一個該第1火焰口的距離,並且該第1火焰口及上方的該第2火焰口的距離被設定為形成於該第1火焰口的火焰能夠延燒至上方的該第2火焰口的距離, 該點火單元並非對自該第2火焰口流出的該混合氣體進行點火,而是對自該第1火焰口流出的該混合氣體進行點火, 該火焰檢測單元並非對形成於該第2火焰口的火焰進行檢測,而是對形成於該第1火焰口的火焰進行檢測, 在複數個該第1火焰口中,由該火焰檢測單元檢測火焰的火焰檢測火焰口形成於比其他該第1火焰口靠該燃燒器頭的半徑方向上的內側的位置, 在複數個該第2火焰口中,形成於該火焰檢測火焰口的上方的檢測上方火焰口形成於比其他該第2火焰口靠該燃燒器頭的半徑方向內側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爐灶燃燒器,其中, 對於該火焰檢測火焰口,相鄰的複數個該火焰檢測火焰口形成火焰檢測火焰口列, 對於該檢測上方火焰口,相鄰的複數個該檢測上方火焰口形成檢測上方火焰口列, 該檢測上方火焰口列形成為,其在該外周側面的周向上的寬度比該火焰檢測火焰口列在該外周側面的周向上的寬度寬。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爐灶燃燒器,其中, 在該外周側面,在形成有該火焰檢測火焰口的部分與形成有該檢測上方火焰口的部分之間形成有突出部,該突出部自該外周側面沿半徑方向突出。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爐灶燃燒器,其中, 該燃燒器頭具備: 下燃燒器頭,其載置於該燃燒器主體之上;以及 上燃燒器頭,其載置於該下燃燒器頭之上, 該下燃燒器頭具備: 圓筒形狀的底面側筒狀壁,其自底面的外周部分朝向下方突出設置,被載置於該燃燒器主體之上;以及 圓筒形狀的下側筒狀壁,其自上表面的外周部分朝向上方突出設置, 該上燃燒器頭具備圓筒形狀的上側筒狀壁,該上側筒狀壁自底面的外周部分朝向下方突出設置,被載置於該下燃燒器頭的該下側筒狀壁, 該底面側筒狀壁具有複數個第1火焰口槽,該複數個第1火焰口槽形成於該底面側筒狀壁的下端面,藉由被載置於該燃燒器主體之上而在與該燃燒器主體之間形成該第1火焰口, 該下側筒狀壁具有複數個下側第2火焰口槽,該複數個下側第2火焰口槽形成於該下側筒狀壁的上端面,藉由載置該上燃燒器頭而在與該上燃燒器頭之間形成該第2火焰口, 該上側筒狀壁具有複數個上側第2火焰口槽,該複數個上側第2火焰口槽形成於該上側筒狀壁的下端面,藉由被載置於該下燃燒器頭之上而在與該下燃燒器頭之間形成該第2火焰口, 該上燃燒器頭的該上側第2火焰口槽形成於與該下燃燒器頭的該下側第2火焰口槽在該外周側面的周向上交錯的位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爐灶燃燒器,其中, 在將該下燃燒器頭載置於該燃燒器主體時形成該火焰檢測火焰口的該第1火焰口槽的高度被設定為比其他該第1火焰口槽的高度大的尺寸, 在將該上燃燒器頭載置於該下燃燒器頭時形成該檢測上方火焰口的該下側第2火焰口槽及該上側第2火焰口槽的高度的相加值被設定為比其他該下側第2火焰口槽及該上側第2火焰口槽的高度的相加值小的值。
  6. 一種燃氣灶,其特徵係, 在該燃氣灶搭載有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爐灶燃燒器。
TW111139650A 2021-11-26 2022-10-19 爐灶燃燒器、燃氣灶 TW2023237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2503 2021-11-26
JP2021192503A JP2023079076A (ja) 2021-11-26 2021-11-26 コンロバーナ、ガスコン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3729A true TW202323729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446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9650A TW202323729A (zh) 2021-11-26 2022-10-19 爐灶燃燒器、燃氣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79076A (zh)
CN (1) CN116182159A (zh)
TW (1) TW202323729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82159A (zh) 2023-05-30
JP2023079076A (ja) 2023-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9818B2 (en) Gas burner
JP3586974B2 (ja) ガス調理器のバーナ
JP3996722B2 (ja) ガスコンロ用バーナ
KR100738697B1 (ko) 실드 더블 버너
TW202323729A (zh) 爐灶燃燒器、燃氣灶
JP2013036730A (ja) 鍋底温度センサ付きガスコンロ
CN212805754U (zh) 燃烧器
CN109140444B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JP2001012709A (ja) コンロ用バーナ
JP5154137B2 (ja) 貯湯式給湯器
KR101300899B1 (ko) 버너
JP4299456B2 (ja) こんろ用バーナ
KR100531436B1 (ko) 가스버너
JP2023072360A (ja) コンロバーナ、ガスコンロ
TW202229774A (zh) 燃氣加熱烹調器
JP7432475B2 (ja) ガスコンロ
KR100495670B1 (ko) 상업용 가스밥솥의 버너
JP2005156087A (ja) コンロバーナ
KR200392768Y1 (ko) 업소용 가스버너
TW202340651A (zh) 爐灶燃燒器及燃氣灶
KR101404877B1 (ko) 냄비바닥 온도센서를 가지는 가스 레인지
CN109140447B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JP2023073167A (ja) コンロバーナ、およびコンロバーナを搭載した加熱調理器
CN109140445B (zh) 火盖组件、燃烧器及燃气灶
KR20090006533U (ko) 가스버너용 점화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