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1231A - 作為sting拮抗劑之小分子尿素衍生物 - Google Patents

作為sting拮抗劑之小分子尿素衍生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1231A
TW202321231A TW111130170A TW111130170A TW202321231A TW 202321231 A TW202321231 A TW 202321231A TW 111130170 A TW111130170 A TW 111130170A TW 111130170 A TW111130170 A TW 111130170A TW 202321231 A TW202321231 A TW 2023212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onally substituted
benzo
dihydro
benzyl
bicycl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0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摩納利 班尼爾傑
蘇拉夫 巴蘇
瑞特許 庫馬 雪利凡斯塔瓦
大衛 卡梅隆 普萊德
桑狄 庫馬 米迪亞
拉吉布 戈西
達門卓 B 亞達夫
雅雋 蘇亞
Original Assignee
印度商裘拉德製藥私人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印度商裘拉德製藥私人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印度商裘拉德製藥私人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1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123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7/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5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at least one nitrogen and one oxygen as the ring hetero atoms, e.g. 1,2-oxazines
    • A61K31/53751,4-Oxazines, e.g. morpholine
    • A61K31/5381,4-Oxazines, e.g. morpholine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5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at least one nitrogen and one sulfur as the ring hetero atoms, e.g. sulthiame
    • A61K31/54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at least one nitrogen and one sulfur as the ring hetero atoms, e.g. sulthiame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 systems, e.g. phenothiazine, chlorpromazine, piroxica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6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for liver or gallbladder disorders, e.g. hepatoprotective agents, cholagogues, litholy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 A61P13/12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of the kidne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 A61P3/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for hyperglycaemia, e.g. antidiab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3/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iabete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besit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式(I)化合物。該等化合物可用於拮抗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且由此可治療肝纖維化、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NASH)、肺纖維化、狼瘡、敗血症、類風濕性關節炎(RA)、I型糖尿病、嬰兒期發病的STING相關血管病變(SAVI)、艾卡迪-戈緹耶斯症候群(Aicardi-Goutieres syndrome)(AGS)、家族性凍瘡樣狼瘡(FCL)、全身性紅斑狼瘡(SLE)、視網膜血管病變、神經發炎、全身性發炎反應症候群、胰臟炎、心血管疾病、腎纖維化、中風及年齡相關之黃斑變性(AMD)。

Description

作為STING拮抗劑之小分子尿素衍生物
本發明係關於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之小分子拮抗劑。因此,小分子拮抗劑可用於治療各種發炎疾病,諸如脂肪肝病、肺纖維化、胰臟炎、狼瘡等。本發明涉及化合物本身之醫藥組合物、製得該等化合物之方法及使用此等化合物調節STING蛋白之方法。
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為在調節對胞溶質DNA之免疫反應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先天信號傳導分子。
人類免疫系統已進化至能識別不同類型的威脅及病原體且對其起反應,從而維持宿主健康。免疫系統之先天臂主要負責對與來自細菌、病毒及其他感染性威脅之細胞或組織損傷相關的危險信號作出快速初始發炎反應。先天免疫系統經由一系列稱為模式識別受體(PRR)之崗哨蛋白(sentinel protein)對此等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P)或微生物產物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起反應,從而向宿主提供廣泛且持久的保護以抵禦大範圍威脅(P. Broz等人, Nat. Revs Immunol., 2013, 13, 551)。
PAMP及DAMP通常為細胞內病原體之成分或複製中間物。PRR包括鐸樣受體(TLR;由內體核酸活化)、C型凝集素受體、視黃酸誘導性基因I (RIGI樣受體;由胞溶質RNA活化)、NOD樣受體(NLR)以及雙股DNA感測因子(Diebold等人, Science, 2004, 303, 1529-1531;O. Takeuchi等人, Cell, 2010, 140, 805;Pichlmair等人, 2006, 314, 997)。PRR藉由上調1型干擾素及細胞介素而對DAMP及PAMP起反應。游離胞溶質核酸(DNA及RNA)為已知PAMP/DAMP。胞溶質DNA之主要感測因子為cGAS (環狀GMP-AMP合成酶)。識別胞溶質dsDNA時,cGAS觸發形成環狀二核苷酸(CDN) cGAMP的一種特定異構體c[G(2',5')pA(3',5')p] (Gao等人, Cell, 2013, 153, 1094)。
CDN為由各種細菌產生之第二信使信號傳導分子且由兩種核糖核苷酸組成,該等核糖核苷酸經由磷酸二酯鍵連接以產生環狀結構。該等CDN,即環-二(GMP) (c-diGMP)、環-二(AMP) (c-diAMP)及雜合環-(AMP/GMP) (cGAMP)衍生物(A. Ablasser等人, Nature, 2013, 498, 380)均與ER跨膜轉接蛋白STING強結合(D.L. Burdette等人, Nature, 2011, 478, 515;H. Ishikawa, Nature, 2008, 455, 674)。
STING經由其胞溶質羧基端域識別CDN,形成均二聚體且採用V形結合袋結合CDN (Zhang等人, Mol. Cell, 2013, 51, 226;G. N. Barber等人, Nat. Immunol., 2011, 12, 929)。配位體誘導之STING活化觸發其向高基氏體(Golgi)重新定位且發生構形變化,從而促進與TBK1結合。TBK1反過來經由轉錄因子IRF-3、STAT6及NF KB傳導信號,以誘導I型干擾素以及其他細胞介素及干擾素刺激基因(C. Greenhill, Nat. Revs., Endocrinol., 2018, 14, 192;Y. Li, H.L. Wilson及E. Kiss-Toth, J. Inflamm., 2017, 14, 11)。在其活化之後,STING在正常反應中快速降解。
STING之過度活化與一系列稱作干擾素病變之單基因性自體發炎病症相關(Y.J. Crow及N. Manel, Nat. Revs. Immunol., 2015, 15, 429-440)。人類脫氧核糖核酸酶Trex1之功能喪失型突變與較高含量之cGAMP及自體免疫疾病相關,該等自體免疫疾病諸如罕見但嚴重之發炎疾病艾卡迪-戈緹耶斯症候群(Aicardi-Goutieres syndrome;AGS)、家族性凍瘡樣狼瘡(FCL)、全身性紅斑狼瘡(SLE)及視網膜血管病變(Y. Crow等人, Hum. Mol. Gen., 2009, 18, R130)。
吸入二氧化矽粒子可導致由肺細胞死亡及dsDNA產物釋放觸發之肺發炎及肺纖維化。Benmerzoug等人已報導,循環dsDNA之此增加活化STING,且經由CXCL10之含量及IFN信號傳導之水準增加而導致肺發炎(S. Benmerzoug等人, Nat. Comm., 2018, 9, 5226)。
在取自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之纖維母細胞樣滑膜細胞(FLS)中偵測到增加之胞溶質dsDNA,dsDNA之含量與類風濕性滑膜炎之嚴重度相關(J. Wang等人, Int. Immunopharm., 2019, 76, 105791)。此等發現指示,增加之dsDNA經由STING路徑促進RA FLS中之發炎反應且引起STING表現增加,表明胞溶質DNA積聚為RA相關發炎之重要因素。
STING中具有體染色體顯性功能獲得型突變的患者患有稱為嬰兒期發病的STING相關血管病變(SAVI)的小兒自體發炎病狀,臨床上表現為皮疹、血管病變、狼瘡樣症候群及肺纖維化,其特徵在於異常IFN產生及全身性發炎,該等臨床表現與高罹病率及死亡率相關(N. Konig,等人, Ann. Rheum., Dis., 2017, 76, 468)。人類之經表徵突變包括V147L、N154S、V155M及G166E,其皆位於跨膜域與配位體結合域之間的界面區處且產生配位體非依賴型組成性活化蛋白。最近,已在被提出促進STING聚集且不利於與C端尾區複合的簇集區處鑑別出三種其他功能獲得型STING突變,即C206Y、R281Q及R284S (H. Konno, 等人, Cell Rep. 2018, 23, 1112及I. Melki,等人,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7, 140(2), 543)。
Habtezion等人近期之報告已顯示,在患有急性胰臟炎之小鼠中,STING藉由偵測來自壞死細胞之DNA而對腺泡細胞死亡起反應且促成急性胰臟發炎(A. Habtezion等人, Gastroenterology, 2018, 154, 1822)。STING基因剔除小鼠患有不太嚴重的急性胰臟炎(水腫較少、發炎較少),而投與STING促效劑則會導致更嚴重的胰臟炎。
Luo等人近期亦展示STING含量在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之患者的肝臟組織中以及患有高脂肪膳食誘發之肝脂肪變性之小鼠中增加。同樣,STING基因剔除小鼠具有不太嚴重的肝纖維化及較少的急性發炎反應(X. Luo等人, Gastroenterology, 2018, 155, 1971)。
SLE患者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中之升高的cGAMP含量與較高疾病評分相關(J. An等人, Arthritis Rheum., 2017, 69, 800),表明狼瘡之疾病嚴重度與STING路徑之活化之間的聯繫。
已顯示患有纖維化之個體的腎小管細胞缺乏粒線體轉錄因子A (TFAM)。缺乏小管TFAM之小鼠出現由粒線體DNA之異常封裝及其向胞溶質之易位引起的嚴重粒線體損失及能量缺乏,其中STING路徑被活化(K.W. Chung, Cell Metab., 2019, 30, 1)。隨後的細胞介素表現及發炎引起腎纖維化。
Bennion等人已證實,功能獲得型突變N153S基因敲入小鼠顯示對病毒感染之易感性增強且對鼠類γ疱疹病毒γHV68之感染起反應而出現嚴重自體發炎及肺纖維化(B. Bennion等人, J. Virol., 2019, 93, e01806)。
過度免疫系統活化可能與STING路徑活化相關的其他病狀包括全身性發炎反應症候群(R.K. Boyapati等人, F1000 Res., 2017, 6, 169)、心血管疾病(K.R. King等人, Nat. Med., 2017, 23, 1481)、中風(A.M. Jeffries等人, Neurosci. Lett., 2017, 658, 53)及年齡相關之黃斑變性 (N. Kerur等人, Nat. Med., 2018, 24, 50)。
因此,有令人信服之證據表明,阻斷、抑制或拮抗STING路徑可對多種病狀及疾病病況具有治療益處。
已報導存在數種STING蛋白之小分子拮抗劑,例如由T. Siu等人報導( ACS Med Chem Letts, 2019, 10(1), 92),但據報導,其中所描述之化合物的基於細胞之效能較低。STING拮抗劑之其他報告包括S. Haag等人( Nature, 2018, 559(7713), 269)及Z. Hong等人( PNAS, 2021, 118(24), e2105465118)。
因此,迫切需要改良的STING路徑之小分子阻斷劑,且尤其需要STING蛋白之小分子直接拮抗劑。
本發明產生於試圖鑑別STING蛋白調節劑之本發明人工作中。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提供一種式( I)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3
, 其中X 1為CR 1或N; X 2為CR 2且X 3為CR 3或N;或X 2為N且X 3為CR 3; X 6為C=O或CR 7R 8; Z為CR 9R 10或NR 9; X 7為S、SO、SO 2、O、NR 11或CR 11R 12; A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12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2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2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伸環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6員伸雜環基; n可為0、1或2; R 1、R 4及R 8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鹵素、OR 13、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磺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 R 9至R 12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鹵素、OR 13、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 R 2及R 3中之一者為-A-NR 17-C(O)-NR 18-R 15,且當X 2為CR 2且X 3為CR 3時,R 2及R 3中之另一者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鹵素、OR 13、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磺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 R 5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COOR 13、CONR 13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磺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及L 1-L 2-R 16; R 7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鹵素、OR 13、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磺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及L 1-L 2-R 16; 其中R 5及R 7中之最多一者為-L 1-L 2-R 16; R 13及R 14各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鹵素、OH、CN、COOH、CONH 2、NH 2、NHCO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磺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羰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視情況經取代之芳氧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氧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氧基; L 1不存在或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O、S、S=O、SO 2或NR 19; L 2不存在或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O、S、S=O、SO 2或NR 19; R 15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 R 16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及 R 17至R 19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或CN;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複合物、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
式( I)化合物可用作藥劑。
因此,在第二態樣中,提供一種式( 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複合物、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以用作藥劑。
本發明人已發現,式( I)化合物適用於調節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
因此,在第三態樣中,提供一種式( 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複合物、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以用於調節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
較佳地,式( I)化合物用於抑制或不活化STING蛋白。式( I)化合物可用於抑制或不活化STING功能活性,如藉由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一或多種生物效應之降低所證明:細胞干擾素β產生、干擾素刺激基因之細胞含量、細胞介素之產生以及轉錄因子IRF-3及NF-κB之磷酸化。
藉由抑制STING蛋白,有可能治療、改善或預防肝纖維化、脂肪肝病、肺纖維化、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RA)、嬰兒期發病的STING相關血管病變(SAVI)、胰臟炎、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及腎纖維化。
藉由抑制STING蛋白,有可能治療、改善或預防肝纖維化、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NASH)、肺纖維化、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RA)、嬰兒期發病的STING相關血管病變(SAVI)、艾卡迪-戈緹耶斯症候群(AGS)、家族性凍瘡樣狼瘡(FCL)、全身性紅斑狼瘡(SLE)、視網膜血管病變、神經發炎、全身性發炎反應症候群、胰臟炎、心血管疾病、腎纖維化、中風及年齡相關之黃斑變性(AMD)。
因此,在第四態樣中,提供一種式( 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複合物、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以用於治療、改善或預防選自以下之疾病:肝纖維化、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NASH)、肺纖維化、狼瘡、敗血症、類風濕性關節炎(RA)、I型糖尿病、嬰兒期發病的STING相關血管病變(SAVI)、艾卡迪-戈緹耶斯症候群(AGS)、家族性凍瘡樣狼瘡(FCL)、全身性紅斑狼瘡(SLE)、視網膜血管病變、神經發炎、全身性發炎反應症候群、胰臟炎、心血管疾病、腎纖維化、中風及年齡相關之黃斑變性(AMD)。
在第五態樣中,提供一種調節個體中之STING蛋白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需要此類治療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式( 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複合物、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
較佳地,該方法包含抑制STING蛋白。
較佳地,該方法為抑制或不活化STING蛋白之方法。
在第六態樣中,提供一種治療、改善或預防選自以下之疾病的方法:肝纖維化、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NASH)、肺纖維化、狼瘡、敗血症、類風濕性關節炎(RA)、I型糖尿病、嬰兒期發病的STING相關血管病變(SAVI)、艾卡迪-戈緹耶斯症候群(AGS)、家族性凍瘡樣狼瘡(FCL)、全身性紅斑狼瘡(SLE)、視網膜血管病變、神經發炎、全身性發炎反應症候群、胰臟炎、心血管疾病、腎纖維化、中風及年齡相關之黃斑變性(AMD);該方法包含向需要此類治療之個體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式( 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複合物、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
可瞭解,術語「預防」可意謂「降低……之可能性」。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疾病為纖維化。纖維化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肝纖維化、肺纖維化或腎纖維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健康個體,纖維化患者之組織中可具有上調之STING表現及/或STING活性。
在替代性較佳實施例中,疾病為脂肪肝病。脂肪肝病可為非酒精性(或單純性)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NASH)。
除非上下文另外指示,否則以下定義與本發明化合物結合使用。
貫穿本說明書之實施方式及申請專利範圍,詞語「包含(comprise)」及該詞語之其他形式諸如「包含(comprising/comprises)」意謂包括但不限於,且並不意欲排除例如其他添加項、組分、整數或步驟。
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指示,否則如在實施方式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包括複數個指示物。由此,例如提及「組合物」包括兩種或兩種以上此類組合物之混合物。
「視情況選用之」或「視情況」意謂隨後描述之事件、操作或情形可發生或可不發生,且意謂實施方式包括其中事件、操作或情形發生之情況及其中事件、操作或情形並未發生之情況。
除非另有規定,否則如本文所用之術語「烷基」係指飽和直鏈或分支鏈烴。在某些實施例中,烷基為一級、二級或三級烴。在某些實施例中,烷基包括一至六個碳原子,亦即C 1-C 6烷基。C 1-C 6烷基包括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1-丙基)及異丙基(2-丙基、1-甲基乙基)、丁基、戊基、己基、異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異戊基、新戊基及異己基。烷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因此,應瞭解,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鹵烷基,亦即經至少一個鹵素取代且視情況進一步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的C 1-C 6烷基:OR 20、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可為多氟烷基,較佳C 1-C 3多氟烷基。
R 20及R 21可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鹵素、OH、CN、COOH、CONH 2、NH 2、NHCO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磺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羰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視情況經取代之芳氧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氧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氧基。R 20及R 21可各自獨立地選自由H及鹵素組成之群。
除非另有規定,否則如本文所用之術語「伸烷基」係指二價飽和直鏈或分支鏈烴。在某些實施例中,伸烷基為一級、二級或三級烴。在某些實施例中,伸烷基包括一至六個碳原子,亦即C 1-C 6伸烷基。C 1-C 6伸烷基包括例如亞甲基、伸乙基、伸正丙基及伸異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異丁基、伸二級丁基、伸三級丁基、伸異戊基、伸新戊基及伸異己基。伸烷基可如上文關於烷基所定義,但其中自其移除氫原子以使基團為二價。可瞭解,若將伸烷基描述為例如伸-1,1-乙基(eth-1,1-ylene),則與結構之其餘部分的兩個連接點處於1位置。
術語「鹵基」或「鹵素」包括氟(-F)、氯(-Cl)、溴(-Br)及碘(-I)。
術語「多氟烷基」可表示C 1-C 3烷基,其中兩個或更多個氫原子經氟原子置換。該術語可包括全氟烷基,亦即其中所有氫原子經氟原子置換之C 1-C 3烷基。因此,術語C 1-C 3多氟烷基包括但不限於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五氟乙基、3,3,3-三氟丙基、2,2,3,3,3-五氟丙基及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基。
「烷氧基」係指基團R 22-O-,其中R 22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例示性C 1-C 6烷氧基包括但不限於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1-丙氧基)、正丁氧基及三級丁氧基。烷氧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R 20及R 21可如上文所定義。R 20及R 21可各自獨立地選自由H、鹵素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組成之群。
「芳基」係指芳族6員至12員烴基。該術語包括其中一個環為芳環而另一個不為芳環的雙環基團。C 6-C 12芳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苯基、α-萘基、β-萘基、聯苯、四氫萘基及二氫茚基。芳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R 20及R 21可如上文所定義。R 20及R 21可各自獨立地選自由H、鹵素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組成之群。
「伸芳基」係指二價芳族6員至10員烴基。伸芳基可如上文關於芳基所定義,但其中自其移除氫原子以使基團為二價。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雙環」或「雙環的」係指以兩個稠環為特徵之分子,該等環為環烷基、雜環基或雜芳基。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等環跨越兩個原子之間的鍵稠合。由其形成之雙環部分在該等環之間共有一個鍵。在另一實施例中,雙環部分係藉由兩個環跨越環之一連串原子以形成橋頭之稠合而形成。類似地,「橋」為多環化合物中之連接兩個橋頭之一或多個原子的非分支鏈。在另一實施例中,雙環分子為「螺」或「螺環」部分。螺環基團可為經由螺環部分之單個碳原子鍵結至碳環或雜環部分之單個碳原子的C 3-C 6環烷基或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在一個實施例中,螺環基團為環烷基且鍵結至另一環烷基。在另一實施例中,螺環基團為環烷基且鍵結至雜環基。在另一實施例中,螺環基團為雜環基且結合至另一雜環基。在又一實施例中,螺環基團為雜環基且鍵結至環烷基。螺環基團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R 20及R 21可如上文所定義。R 20及R 21可各自獨立地選自由H、鹵素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組成之群。
「環烷基」係指非芳族的飽和、部分飽和的單環、雙環或多環烴3員至6員環系統。C 3-C 6環烷基之代表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烷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R 20及R 21可如上文所定義。R 20及R 21可各自獨立地選自由H、鹵素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組成之群。
「伸環烷基」係指二價非芳族的飽和、部分飽和的單環、雙環或多環烴3員至6員環系統。伸環烷基可如上文關於環烷基所定義,但其中自其移除氫原子以使基團為二價。
「雜芳基」係指其中至少一個環原子為雜原子之單環或雙環芳族5員至10員環系統。該術語包括其中一個環為芳環而另一個不為芳環的雙環基團。該雜原子或各雜原子可獨立地選自由氧、硫及氮組成之群。5員至10員雜芳基之實例包括呋喃、噻吩、吲哚、氮雜吲哚、㗁唑、噻唑、異㗁唑、異噻唑、咪唑、N-甲基咪唑、吡啶、嘧啶、吡𠯤、吡咯、N-甲基吡咯、吡唑、N-甲基吡唑、1,3,4-㗁二唑、1,2,4-三唑、1-甲基-1,2,4-三唑、1H-四唑、1-甲基四唑、苯并㗁唑、苯并噻唑、苯并呋喃、苯并異㗁唑、苯并咪唑、N-甲基苯并咪唑、氮雜苯并咪唑、吲唑、喹唑啉、喹啉及異喹啉。雙環5員至10員雜芳基包括其中苯基、吡啶、嘧啶、吡𠯤或嗒𠯤環稠合至5員或6員單環雜芳基環的彼等雜芳基。雜芳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R 20及R 21可如上文所定義。R 20及R 21可各自獨立地選自由H、鹵素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組成之群。
「雜環」或「雜環基」係指其中至少一個環原子為雜原子之3員至8員單環、雙環或橋接分子。該雜原子或各雜原子可獨立地選自由氧、硫及氮組成之群。雜環可為飽和或部分飽和的。例示性3員至8員雜環基團包括但不限於氮丙啶、環氧乙烷、環氧乙烯、環硫乙烷、吡咯啉、吡咯啶、二氫呋喃、四氫呋喃、二氫噻吩、四氫噻吩、二硫雜環戊烷、哌啶、1,2,3,6-四氫吡啶-1-基、四氫哌喃、哌喃、嗎啉、哌𠯤、噻𠮿(thiane)、噻喃(thiine)、哌𠯤、氮雜環庚烷、二氮雜環庚烷及㗁𠯤。雜環基團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R 20及R 21可如上文所定義。R 20及R 21可各自獨立地選自由H、鹵素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組成之群。
「伸雜環基」係指其中至少一個環原子為雜原子的二價3員至8員單環、雙環或橋接分子。伸雜環基可如上文關於雜環基所定義,但其中自其移除氫原子以使基團為二價。
「烯基」係指可為非分支鏈或分支鏈的烯屬不飽和烴基團。在某些實施例中,烯基具有2至6個碳,亦即其為C 2-C 6烯基。C 2-C 6烯基包括例如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及己烯基。烯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R 20及R 21可如上文所定義。R 20及R 21可各自獨立地選自由H、鹵素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組成之群。
「炔基」係指可為非分支鏈或分支鏈的炔屬不飽和烴基團。在某些實施例中,炔基具有2至6個碳,亦即其為C 2-C 6炔基。C 2-C 6炔基包括例如炔丙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及己炔基。炔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R 20及R 21可如上文所定義。R 20及R 21可各自獨立地選自由H、鹵素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組成之群。
除非另有規定,否則如本文所用之術語「伸烯基」係指二價烯屬不飽和直鏈或分支鏈烴。伸烯基可如上文關於烯基所定義,但其中自其移除氫原子以使基團為二價。可瞭解,若將伸烯基描述為例如伸-1,1-乙烯基(ethen-1,1-ylene),則與結構之其餘部分的兩個連接點處於1位置。
除非另有規定,否則如本文所用之術語「伸炔基」係指二價炔屬不飽和直鏈或分支鏈烴。伸炔基可如上文關於炔基所定義,但其中自其移除氫原子以使基團為二價。可瞭解,若將伸炔基描述為例如伸-1,1-乙炔(ethyn-1,1-ylene),則與結構之其餘部分的兩個連接點位於1位置。
「烷基磺醯基」係指基團烷基-SO 2-,其中烷基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且如上文所定義。
「烷氧羰基」係指基團烷基-O-C(O)-,其中烷基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烷氧羰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
「芳氧基」係指基團Ar-O-,其中Ar為如上文所定義之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
「雜芳基氧基」係指基團雜芳基-O-,其中雜芳基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且如上文所定義。
「雜環基氧基」係指基團雜環-O-,其中雜環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且如上文所定義。
式( I)化合物之複合物可理解為多組分複合物,其中藥物及至少一種其他組分以化學計量或非化學計量之量存在。複合物可為除鹽或溶劑合物以外的物質。此類型複合物包括包合物(藥物-宿主包合複合物(inclusion complex))及共結晶體。後者通常定義為經由非共價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之中性分子成分的結晶複合物,但亦可為中性分子與鹽之複合物。共結晶體可藉由熔融結晶、藉由自溶劑再結晶或藉由將組分物理研磨在一起來製備,參見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的O. Almarsson及M. J. Zaworotko之 Chem Commun, 17, 1889-1896 ( 2004)。對於多組分複合物之大體綜述,參見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的Haleblian之 J Pharm Sci, 64(8), 1269-1288 ( 1975年8月)。
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可理解為指代保留其生物特性且不為毒性的或另外對於醫藥用途不合需要的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的任何鹽。此類鹽可來源於此項技術中所熟知的各種有機及無機相對離子。此類鹽包括但不限於:(1)與諸如以下之有機酸或無機酸形成的酸加成鹽:鹽酸、氫溴酸、硫酸、硝酸、磷酸、胺基磺酸、乙酸、己二酸(adepic)、天冬胺酸、三氟乙酸、三氯乙酸、丙酸、己酸、環戊基丙酸、乙醇酸、戊二酸、丙酮酸、乳酸、丙二酸、丁二酸、山梨酸、抗壞血酸、蘋果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酒石酸、檸檬酸、苯甲酸、3-(4-羥基苯甲醯基)苯甲酸、苦味酸、肉桂酸、杏仁酸、鄰苯二甲酸、月桂酸、甲磺酸、乙磺酸、1,2-乙烷-二磺酸、2-羥基乙磺酸、苯磺酸、4-氯苯磺酸、2-萘磺酸、4-甲苯磺酸、樟腦酸、樟腦磺酸、4-甲基雙環[2.2.2]-辛-2-烯-1-甲酸、葡糖庚酸、3-苯基丙酸、三甲基乙酸、三級丁基乙酸、月桂基硫酸、葡萄糖酸、苯甲酸、麩胺酸、羥基萘甲酸、水楊酸、硬脂酸、環己基胺磺酸、奎尼酸、黏康酸及類似酸;或(2)當存在於母體化合物中之酸性質子如下時形成的鹼加成鹽:(a)經例如鹼金屬離子、鹼土金屬離子或鋁離子之金屬離子或者諸如氫氧化鈉、鉀、鈣、鎂、鋁、鋰、鋅及鋇之鹼金屬或鹼土金屬氫氧化物、氨置換,或(b)與諸如脂族、脂環族或芳族有機胺(諸如氨、甲基胺、二甲基胺、二乙基胺、甲吡啶、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胺、離胺酸、精胺酸、鳥胺酸、膽鹼、N,N'-二苯甲基伸乙基-二胺、氯普魯卡因(chloroprocaine)、二乙醇胺、普魯卡因(procaine)、N-苯甲基苯乙基胺、N-甲基葡糖胺哌𠯤、參(羥甲基)-胺基甲烷、四甲基銨氫氧化物及其類似物)的有機鹼配位。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可包括鈉、鉀、鈣、鎂、銨、四烷基銨及其類似物,以及當化合物含有鹼性官能性時,包括無毒有機酸或無機酸之鹽,諸如氫鹵化物(例如鹽酸鹽、氫溴酸鹽及氫碘酸鹽)、碳酸鹽或碳酸氫鹽、硫酸鹽或硫酸氫鹽、硼酸鹽、磷酸鹽、磷酸氫鹽、磷酸二氫鹽、焦麩胺酸鹽、葡糖二酸鹽、硬脂酸鹽、胺基磺酸鹽、硝酸鹽、乳清酸鹽、草酸鹽、棕櫚酸鹽、雙羥萘酸鹽、乙酸鹽、三氟乙酸鹽、三氯乙酸鹽、丙酸鹽、己酸鹽、環戊基丙酸鹽、羥乙酸鹽、戊二酸鹽、丙酮酸鹽、乳酸鹽、丙二酸鹽、丁二酸鹽、單寧酸鹽、酒石酸鹽、甲苯磺酸鹽、山梨酸鹽、抗壞血酸鹽、蘋果酸鹽、順丁烯二酸鹽、反丁烯二酸鹽、酒石酸鹽、樟腦磺酸鹽、檸檬酸鹽、環己胺磺酸鹽(cyclamate)、苯甲酸鹽、羥乙磺酸鹽、乙磺酸鹽、甲酸鹽、3-(4-羥基苯甲醯基)苯甲酸鹽、苦味酸鹽、肉桂酸鹽、杏仁酸鹽、鄰苯二甲酸鹽、月桂酸鹽、甲磺酸鹽(methanesulfonate/mesylate)、甲基硫酸鹽、萘二甲酸鹽、2-萘磺酸鹽、菸鹼酸鹽、乙磺酸鹽、1,2-乙烷-二磺酸鹽、2-羥基乙磺酸鹽、苯磺酸鹽(benzenesulfonate/besylate)、4-氯苯磺酸鹽、2-萘磺酸鹽、4-甲苯磺酸鹽、樟腦酸鹽、樟腦磺酸鹽、4-甲基雙環[2.2.2]-辛-2-烯-1-甲酸鹽、葡庚糖酸鹽、3-苯基丙酸鹽、三甲基乙酸鹽、三級丁基乙酸鹽、月桂基硫酸鹽、葡糖庚酸鹽、葡糖酸鹽、葡糖醛酸鹽、六氟磷酸鹽、海苯酸鹽、苯甲酸鹽、麩胺酸鹽、羥基萘甲酸鹽、水楊酸鹽、硬脂酸鹽、環己基胺磺酸鹽、奎尼酸鹽、黏康酸鹽、羥萘甲酸鹽及其類似物。
亦可形成酸及鹼的半鹽,例如半硫酸鹽。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前述鹽包括其中相對離子為光學活性的鹽,例如D-乳酸鹽,或相對離子為外消旋的鹽,例如DL-酒石酸鹽。
對於適合之鹽之綜述,參見Stahl及Wermuth之「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Salts: Properties, Selection, and Use」(Wiley-VCH, Weinheim, Germany, 2002)。
式( I)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可藉由三種方法中之一或多者來製備: (i)    藉由使式( I)化合物與所要酸或鹼反應; (ii)   藉由使用所要酸或鹼自式( I)化合物之適合的前驅體移除酸或鹼不穩定保護基;或 (iii)  藉由經由使式( I)化合物之一種鹽與適當的酸或鹼反應或藉助於合適的離子交換柱將其轉化為另一種鹽。
所有三種反應通常在溶液中進行。可沈澱出所得鹽且藉由過濾來收集,或可藉由蒸發溶劑來回收。所得鹽之離子化程度可在完全離子化至幾乎未離子化的範圍內變化。
術語「溶劑合物」可理解為指代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或其鹽,其進一步包括化學計量或非化學計量之量的由非共價分子間力結合之溶劑。在溶劑為水的情況下,溶劑合物為水合物。根據本發明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包括其中結晶溶劑可經同位素取代之彼等溶劑合物,例如D 2O、d 6-丙酮及d 6-DMSO。
當前公認的用於有機水合物之分類系統為定義分離之位點、通道或金屬離子配位水合物的分類系統,參見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的K. R. Morris之Polymorphism in Pharmaceutical Solids (H. G. Brittain編, Marcel Dekker, 1995)。分離之位點水合物為其中水分子藉由插入有機分子彼此分離而不直接接觸之水合物。在通道水合物中,水分子處於緊挨著其他水分子之晶格通道中。在金屬-離子配位的水合物中,水分子與金屬離子結合。
當緊密地結合溶劑或水時,複合物將具有與濕度無關之定義明確的化學計量。然而,當溶劑或水弱結合時(如在通道溶劑合物及吸濕化合物中),水/溶劑含量將取決於濕度及乾燥條件。在此類情況下,非化學計量將為標準。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在完全非晶形至完全結晶範圍內之固體狀態的連續形式存在,包括該結晶材料之多晶型物。術語『非晶形』係指其中材料在分子層級上缺乏長程有序且可視溫度而定展現固體或液體之物理特性的狀態。此類材料通常不產生獨特的X射線繞射圖案,且在展現固體特性時更正式地描述為液體。在加熱時,發生固體特性至液體特性之變化,其特徵在於狀態之變化,通常為二級(『玻璃轉移』)。術語『結晶』係指其中材料在分子層級上具有規則排序之內部結構且產生具有規定峰值之獨特的X射線繞射圖案的固相。此類材料在充分加熱時亦將展現液體之特性,但固體至液體之變化的特徵在於相位變化,通常為一級(『熔點』)。
本發明之化合物在經歷適合條件時亦可以介晶態(介相或液晶)存在。介晶態為真正結晶狀態與真正液態(熔體或溶液)之間的中間態。因溫度變化而出現的介晶現象描述為『熱致性的』,而因添加諸如水或另一溶劑之第二組分而產生的介晶現象描述為『溶致性的』。具有形成溶致性介相之潛力的化合物描述為『兩親媒性』的,且由具有離子極性頭基(諸如-COO -Na +、-COO -K +或-SO 3 -Na +)或非離子極性頭基(諸如-N -N +(CH 3) 3)之分子組成。對於更多資訊,參見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的N. H. Hartshorne及A. Stuart之 Crystals and the Polarizing Microscope, 第4版(Edward Arnold, 1970)。
式( I)化合物可包括一或多個立體對稱中心且因此可以諸如鏡像異構體及非鏡像異構體之光學異構體的形式存在。所有此類異構體及其混合物均包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應理解,以上化合物可以鏡像異構體形式及以非鏡像異構對形式存在。此等異構體亦表示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
用於製備/分離個別鏡像異構體之習知技術包括自適合的光學純前驅體進行對掌性合成或使用例如對掌性高壓液相層析(HPLC)對外消旋體(或者鹽或衍生物之外消旋體)進行解析。
替代地,可使外消旋體(或外消旋前驅體)與合適的光學活性化合物(例如醇,或在式(I)化合物含有酸性或鹼性部分之情況下,諸如1-苯乙胺或酒石酸之鹼或酸)反應。所得非鏡像異構混合物可藉由層析及/或分步結晶來分離,且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熟知之方法使非鏡像異構體中之一者或兩者轉化為對應的純鏡像異構體。
本發明之對掌性化合物(及其對掌性前驅體)可使用層析(通常HPLC)在不對稱樹脂上用移動相來以鏡像異構性增濃形式獲得,該移動相由烴(通常庚烷或己烷)組成且含有按體積計之0至50% (通常2%至20%) 異丙醇及按體積計之0至5%烷基胺(通常0.1%二乙基胺)。濃縮溶離液得到增濃混合物。
立體異構體之混合物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習知技術來分離;參見例如E. L. Eliel及S. H. Wilen之「Stereochemistry of Organic Compounds」(Wiley, New York, 1994)。
術語『STING』係指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一種藉由引起產生干擾素及發炎細胞介素之環二核苷酸進行功能活化的轉接蛋白。
應瞭解,『拮抗劑』或『抑制劑』在與配位體及STING相關時包含分子、分子之組合或抑制、抵消、下調及/或去敏STING活性的複合物。『拮抗劑』涵蓋任何抑制STING之組成性活性的試劑。組成性活性為在缺乏配位體/STING相互相用之情況下所顯現的活性。『拮抗劑』亦涵蓋抑制或阻止STING之經刺激(或經調節)之活性的任何試劑。
較佳地,式( I)化合物為STING蛋白之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X 1為CR 1。R 1可為H、鹵素、OH、CN、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R 1可為H、鹵素、OH、CN、C 1-C 3烷基、C 2-C 3烯基或C 2-C 3炔基。較佳地,R 1為H。
在替代實施例中,X 1為N。
可瞭解,由於X 2為CR 2且X 3為CR 3或N;或X 2為N且X 3為CR 3,所以在式(I)化合物中存在R 2及R 3中之至少一者。在其中X 2為CR 2且X 3為CR 3之實施例中,R 2及R 3均存在於式(I)化合物中。
如上文所規定,R 2及R 3中之一者為-A-NR 17-C(O)-NR 18-R 15。因此,在其中R 2存在且R 3不存在之實施例中,R 2將為-A-NR 17-C(O)-NR 18-R 15。反之,在其中R 2不存在但R 3存在之實施例中,R 3將為-A-NR 17-C(O)-NR 18-R 15。最後,在其中R 2及R 3均存在之實施例中,R 2及R 3中僅一者為-A-NR 17-C(O)-NR 18-R 15
在一個實施例中,X 2為N且X 3為CR 3。在此實施例中,R 3為-A-NR 17-C(O)-NR 18-R 15
在替代實施例中,X 2為CR 2且X 3為N。在此實施例中,R 2為-A-NR 17-C(O)-NR 18-R 15
然而,在較佳實施例中,X 2為CR 2且X 3為CR 3。在一些實施例中,R 2為-A-NR 17-C(O)-NR 18-R 15。在替代實施例中,R 3為-A-NR 17-C(O)-NR 18-R 15。因此,化合物可為式( Ia)或式( Ib)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5
較佳地,R 2及R 3中之一者為-A-NR 17-C(O)-NR 18-R 15且R 2及R 3中之另一者為H、鹵素、OH、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且R 13及R 14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炔基。更佳地,R 2及R 3中之一者為-A-NR 17-C(O)-NR 18-R 15且R 2及R 3中之另一者為H、鹵素、OH、CN、CONR 13R 14、NR 13R 14、C 1-C 3烷基、C 2-C 3烯基或C 2-C 3炔基,且R 13及R 14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C 1-C 3烷基、C 2-C 3烯基及C 2-C炔基。較佳地,R 2及R 3中之一者為-A-NR 17-C(O)-NR 18-R 15且R 2及R 3中之另一者為H、溴或CONH 2。在較佳實施例中,R 2及R 3中之一者為-A-NR 17-C(O)-NR 18-R 15且R 2及R 3中之另一者為H。
較佳地,A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因此,A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亞甲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乙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丙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丁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戊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己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乙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丙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丁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戊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己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乙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丙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丁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戊炔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伸己炔基。A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亞甲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乙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丙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丁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戊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己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乙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丙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丁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戊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己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丙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丁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戊炔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己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A為視情況經取代之亞甲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乙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丙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伸-1,1-丁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伸-2-丙烯-1,1-基(prop-2-en-1,1-ylene)。
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較佳地,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OR 20、側氧基、COOR 20、CONR 20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或6員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或6員雜環。R 20及R 21可各自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烷基、烯基、炔基或烷氧基可未經取代或經鹵素、OH、CN或C 1-6烷氧基中之一或多者取代。較佳地,R 20及R 21各自獨立地為H、甲基、OCH 3、CH 2CH 2OH、CH 2CH 2OCH 3、環丙基或吡啶基。
當A直接或間接地經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取代時,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當A直接或間接地經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取代時,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1H-吡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咪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2,3-三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2,4-三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四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呋喃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硫基、視情況經取代之㗁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異㗁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異噻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噻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嗒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嗒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嘧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2,4-三𠯤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1,2,5-三𠯤基。當A直接或間接地經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取代時,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丙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丁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戊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環己基。當A直接或間接地經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取代時,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咯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咪唑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四氫呋喃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四氫苯硫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哌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哌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四氫哌喃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3-二㗁烷基(dioxanyl)、視情況經取代之1,4-二㗁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噻烷基(thianyl)、視情況經取代之1,3-二噻烷基(dithianyl)、視情況經取代之1,4-二噻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嗎啉基。芳基、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鹵素、OH、CN或C 1-6烷基中之一或多者取代。較佳地,芳基、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未經取代或經OH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A可為-CH 2-、
Figure 02_image007
Figure 02_image009
R 17及R 18可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R 17及R 18可獨立地為H、C 1-C 3烷基、C 2-C 3烯基或C 2-C 3炔基。較佳地,R 17及R 18為H或甲基。最佳地,R 17及R 18為H。
R 15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
在其中R 15為芳基之實施例中,其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6,7,8-四氫萘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2,3-二氫-1H-茚基。在其中R 1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的實施例中,其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呋喃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硫基、視情況經取代之㗁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噻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異㗁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異噻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咪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嗒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嘧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吲哚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H-吲哚基、視情況經取代之7-氮雜吲哚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H-吡咯并[3,2-b]吡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呋喃基、視情況經取代之氮雜吲哚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異㗁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氮雜苯并咪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吲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b]苯硫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咪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d]㗁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d]噻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4-苯并二㗁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2,3,4-四氫喹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喹唑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喹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異喹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2,3,4-四氫異喹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3,4-二氫-2H-1,4-苯并㗁唑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7,8-二氫吡啶并[4,3-d]嘧啶基。在其中R 15為3員至8員雜環之實施例中,其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四氫呋喃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四氫苯硫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咯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哌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哌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四氫哌喃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噻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嗎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硫代嗎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2-㗁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3-㗁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4-㗁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氮雜環庚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2-二氮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3-二氮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4-二氮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在較佳實施例中,R 1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1H-吲哚基。R 15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1H-吲哚-6-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1H-吲哚-3-基。
當R 1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時,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鹵素、OH、側氧基、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NR 20R 21、CONR 20R 21、CN、C(O)R 20、COOR 20、NO 2、疊氮基、SO 2R 20、C(O)R 20及NR 20COR 21。當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經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取代時,烷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鹵素、OH、C 1-C 6烷氧基、NR 20R 21、C(O)R 20、CN、側氧基、OP(O)(OR 20)(OR 21)、OC(O)R 20、COOR 20、CONR 20R 21、C 1-C 6烯基、C 1-C 6炔基、=NOR 20、NR 20C(O)R 21、SO 2R 20及SO 2NR 20R 21。鹵素可為F或Cl。較佳地,鹵素為F。R 20及R 21可獨立地為H或甲基。因此,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可經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F、側氧基、CN、NH 2、C(O)CH 3、CONH 2、CH 3及CH 2COOH。
R 4可為H、鹵素、OH、CN、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R 4可為H、鹵素、OH、CN、C 1-C 3烷基、C 2-C 3烯基或C 2-C 3炔基。較佳地,R 4為H。
R 5可為-L 1-L 2-R 16
較佳地,L 1不存在、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伸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伸炔基。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鹵素、OH、CN、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及側氧基。R 20及R 21可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較佳地,R 20及R 21獨立地為H、甲基或環丙基。較佳地,L 1不存在、為CH 2、CH 2CH 2、CO、
Figure 02_image011
Figure 02_image013
。最佳地,L 1不存在或為CH 2
在一些實施例中,L 2不存在。
替代地,L 2可為O、S、S=O、SO 2或NR 19。R 19可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較佳地,L 2為O或S,且最佳為O。
R 16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較佳地,R 16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可為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或環己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㗁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噻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異㗁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異噻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咪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2,3-㗁二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2,4-㗁二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2,5-㗁二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3,4-㗁二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嗒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嘧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1H-吲哚基、視情況經取代之氮雜吲哚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異㗁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4-氮雜苯并咪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苯并咪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吲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咪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呋喃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b]苯硫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d]異㗁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d]異噻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咪唑并[1,2-a]吡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喹唑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喹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異喹啉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噻唑、視情況經取代之1,3-苯并二氧雜環戊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呋喃基、視情況經取代之2,1,3-苯并噻二唑基、視情況經取代之3,4-二氫-2H,1,4-苯并㗁𠯤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并-1,4-二㗁烷基。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吡咯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四氫呋喃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四氫苯硫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哌啶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哌𠯤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四氫哌喃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二㗁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噻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二噻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嗎啉基。
當R 16為芳基、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時,芳基、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鹵素可為F或Cl。當芳基、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直接或間接地經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烯基或炔基取代時,該烷基、烯基或炔基可未經取代或經由一或多個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取代基取代:鹵素、OH、C 1-C 6烷氧基、NR 20R 21、CONR 20R 21、C(O)R 20、CN、側氧基、OP(O)(OR 20)(OR 21)、OC(O)R 20、COOR 20、C 1-C 6烯基、C 1-C 6炔基、=NOR 20、NR 20C(O)R 21、SO 2R 20及SO 2NR 20R 21。較佳地,當芳基、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直接或間接地經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烯基或炔基取代時,該烷基、烯基或炔基未經取代或經鹵素及OH中之一或多者取代。當芳基、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經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取代時,其可經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或6員雜芳基取代。R 20及R 21可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較佳地,R 20及R 21獨立地為H及視情況經取代之甲基,且更佳為H、CH 3或CF 3。因此,環烷基、芳基、雜芳基或雜環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F、Cl、側氧基、OH、CN、NH 2、甲基、三級丁基、CF 3、CH 2OH、OCH 3、OCHF 2、OCF 3、SCF 3、COCH 3、COOH、COOCH 3、CONH 2、SO 2CH 3、1,2,4-三唑基及苯基。芳基、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較佳未經取代或經1或2個取代基取代。
因此,R 16可為環丙基、環戊基、苯基、
Figure 02_image015
Figure 02_image017
Figure 02_image019
Figure 02_image021
。更佳地,R 16為苯基或
Figure 02_image023
在替代實施例中,R 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R 5可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烷基、烯基或炔基可未經取代或經鹵素、OH、CN及側氧基中之一或多者取代。R 5可為CH 3或CH 2CN。
在一個實施例中,X 6為CR 7R 8。R 7及R 8可獨立地為H、鹵素、OH、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R 7及R 8可獨立地為H、鹵素、OH、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R 13及R 14較佳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且最佳為H。烷基、烯基或炔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鹵素、OH、側氧基、CN、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及OP(O)(OR 20)(OR 21)。R 20及R 21可獨立地為H或甲基。較佳地,R 7及R 8獨立地為H、CN、CONH 2、CH 2NH 2、CH 2CH 2OH、
Figure 02_image025
Figure 02_image027
。最佳地,R 7及R 8為H。因此,X 6可為CH 2
Figure 02_image029
Figure 02_image031
。較佳地,X 6為CH 2
在替代實施例中,X 6為CO。
在一個實施例中,n為0。X 7可為CR 11R 12。R 11及R 12可獨立地為H、鹵素、OH、CN、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較佳地,R 11及R 12獨立地為H或甲基。最佳地,R 11及R 12為H。
在替代實施例中,n為1。
在一個實施例中,Z為CR 9R 10且X 7為S、SO、SO 2、O或NR 11。R 9及R 10可獨立地為H、鹵素、OR 13、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R 13及R 14可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烷基、烯基或炔基可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鹵素、OH、側氧基、CN、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及OP(O)(OR 20)(OR 21)。R 20及R 21可獨立地為H或甲基。較佳地,R 9及R 10獨立地為H、甲基、CH 2CONH 2或CH 2CN。更佳地,R 9及R 10為H。R 11可為H、C 1-C 3烷基、C 2-C 3烯基或C 2-C 3炔基。較佳地,R 11為H或甲基。更佳地,X 7為S、O、SO或NR 11。最佳地,X 7為S或O。
在替代實施例中,Z為NR 9且X 7為CR 11R 12。R 9可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R 9可為H、C 1-C 3烷基、C 2-C 3烯基或C 2-C 3炔基。較佳地,R 9為甲基。R 11及R 12可獨立地為H、鹵素、OH、CN、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R 11及R 12可獨立地為H、鹵素、OH、CN、C 1-C 3烷基、C 2-C 3烯基或C 2-C 3炔基。較佳地,R 11及R 12為H或甲基。在其中X 7為CR 11R 12且R 11與R 12不同的實施例中,R 11及R 12所鍵結之碳界定對掌性中心。對掌性中心可為 SR對掌性中心。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掌性中心為 S對掌性中心。
在一個實施例中,n為1。Z可為CR 9R 10,且X 7可為S、SO、SO 2、O或NR 11。替代地,Z可為NR 9,且X 7可為CR 11R 12。因此,化合物可為式( II)或( III)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33
在替代實施例中,n為0。X 7可為CR 11R 12。因此,化合物可為式( IV)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35
在一些實施例中,X 2為CR 2且X 3為CR 3。在一些實施例中,R 2為-A-NR 17-C(O)-NR 18-R 15。在替代實施例中,R 3為-A-NR 17-C(O)-NR 18-R 15。因此,式( II)或( III)之化合物可為式( IIa)、( IIb)、( IIIa)、( IIIb)、( IVa)或( IVb)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37
在式( II)、( III)、( IIa)、( IIb)、( IIIa)、( IIIb)、( IVa)或( IVb)之化合物的一個實施例中,R 5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R 5可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烷基、烯基或炔基可未經取代或經鹵素、OH、CN及側氧基中之一或多者取代。較佳地,R 5為H或CH 3
在式( II)、( III)、( IIa)、( IIb)、( IIIa)、( IIIb)、( IVa)或( IVb)之化合物的替代實施例中,R 5為-L 1-L 2-R 16。因此,化合物可為式( IIc)、( IId)、( IIIc)、( IIId)、( IVc)或( IVd)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39
在一些實施例中,L 6可不存在,且R 5可為-L 5-R 16。因此,化合物可為式( IIci)、( IIdi)、( IIIci)、( IIIdi)、( IVci)或( IVdi)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41
Figure 02_image043
在式( II)、( III)、( IIa)至( IIdi)、( IIIa)至( IIIdi)或( IVa)至( IVdi)之化合物中,X 6可為C=O或CR 7R 8。在一些實施例中,X 6為C=O。
在式( II)或( IIa)至( IId)之化合物中,X 7可為S或O。較佳地,X 7為S。
應瞭解,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可用於可在單一療法(亦即僅使用該化合物)中使用之藥劑中,以用於調節STING蛋白及/或治療、改善或預防疾病。
替代地,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可用作已知療法之佐劑或與已知療法組合以用於調節STING蛋白及/或治療、改善或預防疾病。
式( I)化合物可以組合物形式組合,該等組合物尤其視使用組合物之方式而具有多種不同形式。因此,例如,組合物可呈粉末、錠劑、膠囊、液體、軟膏、乳膏、凝膠、水凝膠、氣溶膠、噴霧劑、微膠溶液、經皮貼片、脂質體懸浮液形式或可投與至需要治療之人或動物之任何其他合適的形式。應瞭解,根據本發明之藥劑的媒劑應為接受其之個體充分耐受之媒劑。
包含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的藥劑可依多種方式使用。適合之投與模式包括經口、瘤內、非經腸、局部、吸入/鼻內、經直腸/陰道內及經眼/經耳投與。適合前述投與模式之調配物可經調配成即刻釋放型及/或修飾釋放型。修飾釋放調配物包括延遲釋放型、持續釋放型、脈衝釋放型、受控釋放型、靶向釋放型及程控釋放型。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經口投與。經口投與可涉及吞咽,使得化合物進入胃腸道,或可採用頰內或舌下投與,藉此使得化合物直接自口腔進入血流中。適合於經口投與之調配物包括固體調配物,諸如錠劑、膠囊(含有顆粒、液體或粉末)、口含錠(包括液體填充之口含錠)、咀嚼片、多顆粒及奈米顆粒、凝膠、固溶體、脂質體、膜、卵形栓劑、噴霧劑、液體調配物及經頰/黏膜黏著(mucoadhesive)貼片。
液體調配物包括懸浮液、溶液、糖漿及酏劑。此類調配物可用作軟或硬膠囊中的填料且通常包含載劑,例如水、乙醇、聚乙二醇、丙二醇、甲基纖維素或合適油,及一或多種乳化劑及/或懸浮劑。液體調配物亦可藉由將固體(例如來自藥囊的固體)復原來製備。
本發明之化合物亦可呈快速溶解劑型、快速崩解劑型使用,諸如彼等描述於Liang及Chen之 Expert Opinion in Therapeutic Patents, 11(6), 981-986, (2001)中之劑型。
對於錠劑劑型,視劑量而定,藥物可占劑型之1重量%至80重量%,更通常占劑型之5重量%至60重量%。除藥物之外,錠劑一般含有崩解劑。崩解劑之實例包括羥基乙酸澱粉鈉、羧甲基纖維素鈉、羧甲基纖維素鈣、交聯羧甲纖維素鈉、交聯聚維酮(crospovidone)、聚乙烯吡咯啶酮、甲基纖維素、微晶纖維素、經低碳數烷基取代之羥丙基纖維素、澱粉、預糊化(pregelatinised)澱粉及海藻酸鈉。一般而言,崩解劑將占劑型之1重量%至25重量%、較佳5重量%至20重量%。
黏合劑一般用於賦予錠劑調配物黏著品質。適合之黏合劑包括微晶纖維素、明膠、糖、聚乙二醇、天然膠及合成膠、聚乙烯吡咯啶酮、預糊化澱粉、羥丙基纖維素及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錠劑亦可含有稀釋劑,諸如乳糖(單水合物、噴霧乾燥之單水合物、無水物及其類似物)、甘露糖醇、木糖醇、右旋糖、蔗糖、山梨糖醇、微晶纖維素、澱粉及二水合磷酸氫鈣。
錠劑亦可視情況包含表面活性劑,諸如月桂基硫酸鈉及聚山梨醇酯80,以及滑動劑,諸如二氧化矽及滑石。在存在時,表面活性劑可佔錠劑之0.2重量%至5重量%,而滑動劑可佔錠劑之0.2重量%至1重量%。
錠劑一般亦含有潤滑劑,諸如硬脂酸鎂、硬脂酸鈣、硬脂酸鋅、硬脂醯反丁烯二酸鈉、及硬脂酸鎂與月桂基硫酸鈉之混合物。潤滑劑一般佔錠劑之0.25重量%至10重量%,較佳0.5重量%至3重量%。其他可能的成分包括抗氧化劑、著色劑、調味劑、防腐劑及遮味劑。
例示性錠劑含有至多約80%之藥物、約10重量%至約90重量%之黏合劑、約0重量%至約85重量%之稀釋劑、約2重量%至約10重量%之崩解劑及約0.25重量%至約10重量%之潤滑劑。錠劑摻合物可直接或藉由輥壓縮以形成錠劑。錠劑摻合物或摻合物之一部分可在製錠之前替代地進行濕式粒化、乾式粒化或熔融粒化、熔融聚結或擠出。最終調配物可包含一或多個層,且可經包覆包衣或未經包覆包衣;其甚至可經囊封。錠劑之調配物論述於H. Lieberman及L. Lachman之「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Tablets」,第1卷, (Marcel Dekker, New York, 1980)中。
適合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之修飾釋放調配物描述於美國專利第6,106,864號中。其他適合之釋放技術(諸如高能分散體及經滲透且包覆包衣之粒子)的細節可見於Verma等人之「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On-line」, 25(2), 1-14, (2001)中。用以達成受控釋放之口嚼錠的使用描述於WO 00/35298中。
本發明之化合物亦可直接投與至血流中、肌肉中或內部器官中。非經腸投與之適合方式包括靜脈內、動脈內、腹膜內、鞘內、室內(intraventricular)、尿道內、胸骨內、顱內、肌肉內及皮下。非經腸投與之適合裝置包括針(包括微針)注射器、無針注射器及輸注技術。
非經腸調配物通常為水溶液,其可含有賦形劑,諸如鹽、碳水化合物及緩衝劑(較佳緩衝至pH為3至9),但在一些應用中,非經腸調配物更適合調配為無菌非水性溶液或待與適合媒劑(諸如無菌無熱原質水)結合使用的乾燥形式。
在無菌條件下(例如藉由凍乾)製備非經腸調配物可易於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標準醫藥技術實現。
用於製備非經腸溶液之式( I)化合物的溶解度可藉由使用諸如併入溶解度增強劑之適當的調配技術來增加。用於非經腸投與之調配物可調配成即刻釋放型及/或修飾釋放型。修飾釋放調配物包括延遲釋放型、持續釋放型、脈衝釋放型、受控釋放型、靶向釋放型及程控釋放型。因此,本發明化合物可調配為固體、半固體或觸變液體以作為植入式儲槽形式投與,從而提供活性化合物之修飾釋放。此類調配物之實例包括經藥物塗佈之支架及聚(dl-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poly(dl-lactic-coglycolic)acid,PGLA)微球體。
本發明化合物亦可局部投與至皮膚或黏膜,亦即經真皮(dermally)或經皮。用於此目的之典型調配物包括凝膠、水凝膠、洗劑、溶液、乳膏、軟膏、敷粉、敷料、泡沫劑、膜、皮膚貼片、糯米紙囊劑(wafer)、植入物、海綿體、纖維、繃帶及微乳液。亦可使用脂質體。典型載劑包括醇、水、礦物油、液體石蠟脂、白石蠟脂、甘油(glycerin)、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可併入滲透增強劑,參見例如Finnin及Morgan之J Pharm Sci, 88(10), 955-958 (1999年10月)。
局部投與之其他方式包括藉由電穿孔、離子導入療法、超音波藥物透入療法、超音波電滲法及微針或無針(例如Powderject™、Bioject™等)注射來遞送。
本發明之化合物亦可經鼻內或藉由吸入投與,通常以乾粉形式(單獨以混合物形式,例如呈與乳糖之乾摻合物形式;或以混合組分粒子形式,例如與磷脂(諸如磷脂醯膽鹼)混合)由乾粉吸入器進行投與;或在使用或不使用適合之推進劑(諸如1,1,1,2-四氟乙烷或1,1,1,2,3,3,3-七氟丙烷)之情況下以氣溶膠噴霧形式由加壓容器、泵、噴霧器、霧化器(較佳使用電流體動力學產生細霧之霧化器)或氣霧器進行投與。對於鼻內使用,粉末可包含生物黏著劑,例如聚葡萄胺糖或環糊精。
加壓容器、泵、噴霧器、霧化器或氣霧器含有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溶液或懸浮液,包含例如乙醇、乙醇水溶液或適合於分散、溶解或延長活性物質釋放的替代性試劑、作為溶劑之推進劑及視情況選用之界面活性劑(諸如脫水山梨糖醇三油酸酯、油酸或寡聚乳酸)。
在用於乾粉或懸浮液調配物中之前,藥品經微粉化(micronised)至適合於藉由吸入來遞送之尺寸(通常小於5微米)。此可藉由任何適當粉碎方法來實現,諸如螺旋形噴射研磨、流化床噴射研磨及形成奈米粒子之超臨界流體加工、高壓均質化或噴霧乾燥。
用於吸入器或吹入器之膠囊(例如由明膠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製得)、泡殼(blister)及筒可調配成含有本發明之化合物、適合之粉末基質(諸如乳糖或澱粉)及效能修飾劑(諸如L-白胺酸、甘露糖醇或硬脂酸鎂)的粉末混合物。乳糖可為無水乳糖或呈單水合物形式,較佳為後者。其他合適的賦形劑包括聚葡萄糖、葡萄糖、麥芽糖、山梨糖醇、木糖醇、果糖、蔗糖及海藻糖。
適用於使用電流體動力學產生細霧之霧化器的溶液調配物每次致動可含有1 μg至20 mg本發明之化合物,且致動體積可在1 μL至100 μL範圍內變化。典型調配物可包含式( I)化合物、丙二醇、無菌水、乙醇及氯化鈉。可代替丙二醇使用之替代性溶劑包括丙三醇(glycerol)及聚乙二醇。
可將適合的調味劑(諸如薄荷腦及左薄荷腦(levomenthol))或甜味劑(諸如糖精或糖精鈉)添加至彼等意欲用於吸入/鼻內投與之本發明之調配物中。
就乾粉吸入器及氣溶膠而言,藉助於遞送定量之量的閥門來確定劑量單位。根據本發明之單元通常經配置以投與含有1 μg至100 mg式( I)化合物的定量劑量或「一噴(puff)」。總日劑量將通常在1 μg至200 mg範圍內,其可在一天內以單次劑量或更常以分次劑量投與。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例如以栓劑、子宮托、殺微生物劑、陰道環或灌腸劑之形式經直腸或經陰道投與。可可脂為傳統的栓劑基質,但適當時可使用各種替代物。
本發明之化合物亦可直接投與至眼睛或耳朵,通常以等張的、pH經調節之無菌生理鹽水中之微粉化懸浮液或溶液滴劑的形式。適用於經眼及經耳投與之其他調配物包括軟膏、可生物降解(例如可吸收凝膠海綿體、膠原蛋白)及非可生物降解(例如矽酮)植入物、糯米紙囊劑、晶體及粒狀或囊狀系統,諸如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囊泡(niosome)或脂質體。諸如交聯聚丙烯酸、聚乙烯醇、玻尿酸、纖維素聚合物(例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或甲基纖維素)之聚合物或雜元多醣聚合物(例如結冷膠(gelan gum))可與防腐劑(諸如氯化苯甲烴銨)結合在一起。此類調配物亦可藉由離子導入療法遞送。
本發明之化合物亦可藉由注射含有活性藥物物質之溶液或懸浮液來直接投與至所關注之部位。所關注之部位可為腫瘤且化合物可藉由經由瘤內注射投與。典型注射溶液包含丙二醇、無菌水、乙醇及氯化鈉。可代替丙二醇使用之替代性溶劑包括丙三醇及聚乙二醇。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與可溶性大分子實體(諸如環糊精及其適合之衍生物或含聚乙二醇聚合物)組合,以改良其用於前述投與模式中之任一者的溶解度、溶解速率、遮味性、生物可用性及/或穩定性。
例如,發現藥物-環糊精複合物一般適用於大部分劑型及投與途徑。可使用包合及非包合複合物兩者。作為與藥物直接錯合之替代方案,環糊精可用作輔助添加劑,亦即用作載劑、稀釋劑或增溶劑。最常用於此等目的者為α-環糊精、β-環糊精及γ-環糊精,其實例可見於國際專利申請案第WO 91/11172號、第WO 94/02518號及第WO 98/55148號中。
應瞭解,所需化合物之量係由其生物活性及生物可用性來確定,該生物活性及生物可用性又視投與模式、化合物之生理化學特性及其係以單一療法形式抑或以組合療法形式使用而定。投與頻率亦將受化合物在進行治療之個體內的半衰期影響。最佳待投與劑量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來確定,且將隨所使用之特定化合物、醫藥組合物之強度、投與模式及疾病進展變化。視進行治療之特定個體而定的額外因素將引起調節劑量之需要,該等因素包括個體年齡、重量、性別、膳食及投與時間。
一般而言,對於向人類投與,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每日總劑量通常在100 μg至10 g範圍內,諸如1 mg至1 g,例如10 mg至500 mg。例如,經口投與可要求每日總劑量為25 mg至250 mg。每日總劑量可呈單次劑量或分次劑量形式投與,且根據醫師判斷可能會超出本文所給出之典型範圍。此等劑量係基於體重為約60 kg至70 kg之普通人類個體。醫師將能夠容易地確定體重超出此範圍之個體(諸如嬰兒及老人)的劑量。
化合物可在待治療之疾病發作之前、期間或之後投與。
諸如彼等醫藥學行業習知地採用之程序(例如活體內實驗、臨床試驗等)的已知程序可用於形成包含本發明之化合物的特定調配物及精確治療方案(諸如化合物之每日劑量及投與頻率)。基於本發明化合物的使用,本發明人咸信,其首先為描述用於治療疾病之醫藥組合物。
因此,在本發明之第七態樣中,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根據第一態樣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媒劑。
在第八態樣中,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用於製得根據第七態樣之組合物的製程,該製程包含接觸治療有效量的第一態樣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媒劑。
「個體」可為脊椎動物、哺乳動物或家畜。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組合物及藥劑可用於治療例如家畜(例如馬)、寵物之任何哺乳動物或可用於其他獸醫學應用。然而,最佳地,個體為人類。
化合物之「治療有效量」為任何量,其為當向個體投與時治療目標疾病或產生所要作用(亦即抑制STING蛋白)所需之藥物的量。
例如,所用化合物之治療有效量可為約0.01 mg至約800 mg,且較佳約0.01 mg至約500 mg。化合物之量較佳為約0.1 mg至約250 mg且最佳約0.1 mg至約20 mg之量。
如本文中所提及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媒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適用於調配醫藥組合物的任何已知化合物或已知化合物之組合。
在一個實施例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媒劑可為固體,且組合物可呈粉末或錠劑之形式。固體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媒劑可包括一或多種物質,其亦可充當調味劑、潤滑劑、增溶劑、懸浮劑、染料、填充劑、滑動劑、壓縮助劑、惰性黏合劑、甜味劑、防腐劑、染料、包衣或錠劑崩解劑。媒劑亦可為囊封物質。在粉末中,媒劑為與根據本發明之細粉狀活性劑(亦即根據第一態樣之化合物)摻合的細粉狀固體。在錠劑中,活性化合物可與具有必要壓縮特性之媒劑以合適的比例混合且以所要形狀與尺寸壓實。粉末及錠劑較佳含有至多99%活性化合物。適合的固體媒劑包括例如磷酸鈣、硬脂酸鎂、滑石、糖、乳糖、糊精、澱粉、明膠、纖維素、聚乙烯吡咯啶、低熔點蠟及離子交換樹脂。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媒劑可為凝膠且組合物可呈乳膏或其類似物之形式。
然而,醫藥媒劑可為液體,且醫藥組合物呈溶液之形式。液體媒劑用於製備溶液、懸浮液、乳液、糖漿、酏劑及加壓組合物。本發明化合物可溶解或懸浮於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液體媒劑,諸如水、有機溶劑、二者之混合物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油或脂肪中。液體媒劑可含有其他適合的醫藥添加劑,諸如增溶劑、乳化劑、緩衝劑、防腐劑、甜味劑、調味劑、懸浮劑、增稠劑、顏料、黏度調節劑、穩定劑或滲透調節劑。用於經口及非經腸投與之液體媒劑的適合實例包括水(部分含有如上文之添加劑,例如纖維素衍生物,較佳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醇(包括一元醇及多元醇,例如二醇)及其衍生物以及油(例如分餾椰子油及花生油)。對於非經腸投與,媒劑亦可為油性酯,諸如油酸乙酯及肉豆蔻酸異丙酯。無菌液體媒劑適用於無菌液體形式之組合物以用於非經腸投與。用於加壓組合物之液體媒劑可為鹵化烴或其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推進劑。
作為無菌溶液或懸浮液之液體醫藥組合物可藉由例如肌肉內、鞘內、硬膜外、腹膜內、靜脈內且尤其皮下注射來利用。化合物可製備為可在使用無菌水、生理鹽水或其他適當之無菌可注射介質進行投與時溶解或懸浮的無菌固體組合物。
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呈含有其他溶質或懸浮劑(例如,使溶液具有等張性之足夠的生理鹽水或葡萄糖)、膽鹽、阿拉伯膠、明膠、脫水山梨糖醇單油酸酯、聚山梨醇酯80 (山梨糖醇之油酸酯及其與環氧乙烷共聚之酐)及其類似物的無菌溶液或懸浮液之形式投與。根據本發明使用之化合物亦可呈液體組合物或固體組合物形式經口投與。適合於經口投與之組合物包括諸如丸劑、膠囊、顆粒劑、錠劑及粉末之固體形式及諸如溶液、糊漿、酏劑及懸浮液之液體形式。適用於非經腸投與之形式包括無菌溶液、乳液及懸浮液。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已知,活性藥物成分可轉化成前藥,其為在體內轉化成活性藥物物質之代謝上不穩定衍生物。本發明之範疇內亦包括前藥,其為含有活體內轉化成式( I)之活性藥物的代謝上或水解上不穩定部分之式( I)化合物。藉以將前藥轉化成活性藥物物質之製程包括但不限於酯或碳酸酯或胺基甲酸酯水解、磷酸酯水解、 S-氧化、 N-氧化、脫烷及代謝氧化,如Beaumont等人, Curr. Drug Metab., 2003, 4, 461-485及Huttenen等人, Pharmacol. Revs., 2011, 63, 750-771中所描述。與母體藥物物質相比,此類前藥衍生物可提供改良之溶解度、穩定性或滲透性,或可更好地容許藥物物質藉由替代性投與途徑進行投與,例如以靜脈內溶液形式投與。
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亦包括軟性藥物或安藥(antedrug),其為含有活體內轉化成非活性衍生物之代謝上或水解上不穩定部分的式( I)化合物。藉以將活性藥物物質轉化成非活性衍生物之製程包括但不限於酯水解、 S-氧化、 N-氧化、脫烷及代謝氧化,如例如Pearce等人, Drug Metab. Dispos., 2006, 34, 1035-1040及B. Testa, Prodrug and Soft Drug Design, Comprehensive Medicinal Chemistry II,第5卷, Elsevier, Oxford, 2007,第1009-1041頁以及Bodor, N. Chem. Tech. 1984, 14, 28-38中所描述。
本發明之範疇包括所有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經同位素標記的本發明之化合物,其中一或多個原子經具有相同原子數但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不同於在自然界中占絕大多數之原子質量或質量數的原子置換。
適合包括在本發明化合物中之同位素的實例包括氫之同位素,諸如 2H及 3H;碳之同位素,諸如 11C、 13C及 14C;氯之同位素,諸如 36Cl;氟之同位素,諸如 18F;碘之同位素,諸如 123I及 125I;氮之同位素,諸如 13N及 15N;氧之同位素,諸如 15O、 17O及 18O;磷之同位素,諸如 32P;及硫之同位素,諸如 35S。
某些經同位素標記的本發明之化合物(例如彼等併入有放射性同位素之化合物)適用於藥物及/或受質組織分佈研究。放射性同位素氚(亦即 3H)及碳-14 (亦即 14C)鑒於其易於併入及現成偵測手段而尤其適用於此目的。經諸如氘(亦即 2H)之同位素取代可得到由更大代謝穩定性產生之某些治療優勢,例如增加之活體內半衰期或降低之劑量需求,且因此在一些情況下可為較佳的。經正電子發射同位素(諸如 11C、 18F、 15O及 13N)取代可適用於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影術(Positron Emission Topography,PET)研究,以檢查受質受體佔用率。
經同位素標記之式( I)化合物一般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習知技術,或藉由類似於隨附實例及製備中描述的彼等製程,使用經適當同位素標記之試劑替代先前採用之非標記試劑來製備。
本文(包括任何隨附技術方案及摘要)所描述之所有特徵及/或如此揭示之任何方法或製程之全部步驟可與呈任何組合形式之以上態樣中之任一者組合,至少一些此類特徵及/或步驟互斥之組合除外。
通用流程 通用流程 1式( IVe)及( IVf)之化合物可根據式( VIa)及( VIb)之化合物使用尿素鍵形成反應製備,如下文所示。
Figure 02_image045
用於活化式( VIa)或( VIb)之化合物的芳族胺的典型反應條件採用氯甲酸4-硝基苯酯或三光氣來產生活化中間物,其可由諸如胺( Va)之適合親核試劑攻擊,得到式( IVe)或( IVf)之尿素化合物。較佳有機鹼包括諸如DCM、DMF、DMA或MeCN之適合有機溶劑中的DIPEA或TEA。可在室溫下振盪或攪拌反應物。
替代地,式( IVe)或( IVf)之化合物亦可於諸如THF、DMF或MeCN之適合溶劑及諸如TEA或DIPEA之較佳有機鹼中用異氰酸酯R 15NCO ( Vb)製備。可在室溫下振盪或攪拌反應物。
式( V)及( VI)之化合物可商購或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合成。特別地,合成式( VI)化合物之方法描述於通用流程2至4中。
通用流程2式( X)化合物可由式( VII)之酯,其中R為甲基、乙基、苯甲基或三級丁基,藉由水解反應合成。
Figure 02_image047
式( VII)之酯可用諸如硼烷-THF、NaBH4、DIBAL或LiAlH4之適合還原劑還原,得到對應醇( VIII)。羥基官能基可隨後用例如亞硫醯氯或乙二醯氯氯化,得到對應氯化物( IX),其可隨後用任何適合的一級或二級胺(例如氨)胺化,得到式( X)之胺。
通用流程3式( X)化合物亦可由式( VII)之酯藉由水解反應合成,其中R為甲基、乙基、苯甲基或三級丁基。
Figure 02_image049
式( VII)之酯可使用適合之條件,例如使用鹼NaOH、LiOH或KOH水解,得到酸( XI),其隨後可使用標準醯胺偶合反應轉化成醯胺( XII)。典型條件採用使用適合有機鹼及適合偶合劑之羧酸( XI)的活化。較佳偶合劑為具有HOBt、T 3P、HATU、HBTU之EDCI或BOP。較佳有機鹼包含諸如DCM、DMF、DMA或MeCN之合適有機溶劑中之DIPEA或TEA。可在室溫下振盪或攪拌反應物。此等醯胺( XII)可隨後用諸如亞硫醯氯或五氧化二磷之適合脫水劑經歷脫水反應以得到對應腈( XIII),其可隨後用諸如LiAlH4之適合還原劑還原,得到對應胺( X)。替代地,可用諸如LiAlH4之適合還原劑,通常在諸如醚或THF之醇溶劑中將醯胺( XII)直接還原成式( X)之胺,得到胺( X)。
通用流程4式( XVI)化合物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經由與式( XIV)化合物之烷基化/醯化/磺醯化反應合成,其中X為脫離基,諸如視情況經取代之烷芳基(het)、烷基、芳基(het)、環烷基、烷基環烷基鹵、三氟甲磺酸酯或甲苯磺酸酯。
Figure 02_image051
式( XIV)化合物可與式( XV)化合物在諸如NaH、NaHCO 3或TEA之適合鹼存在下反應,得到式( XVI)化合物。適合之反應溶劑包括THF、DMA及DMF。
通用流程5替代地,式( XIV)化合物可如下文所示在兩步製程中由式( XVII)化合物製備,其中R為甲基、乙基、苯甲基或三級丁基。
Figure 02_image053
首先,式( XVII)化合物與式( XVIII)化合物(其中R為甲基、乙基、苯甲基或三級丁基)進行親核取代反應,以產生式( XIX)化合物。親核取代反應可在諸如DBU、NaH、TEA、DIPEA、K 2CO 3、Cs 2CO 3或KHCO 3之弱鹼存在下進行。所用溶劑可為1,4-二㗁烷、丙酮、MeCN、THF或DMF。
隨後可在諸如EtOH、MeOH或THF之適合溶劑中使用適合還原劑(諸如Fe/AcOH、Zn/HCl、Zn/NH 4Cl、Zn/HCOONH 4、SnCl 2/HCl或Pd/C/H 2)將式( XIX)化合物之硝基還原為胺基。所得胺基化合物通常經歷原位環化,使得形成式( XIV)化合物。
應瞭解,式( XIV)化合物為式( VII)化合物,其中R 5為H且X 6為C=O。
通用流程6式( XXI)化合物可由式( XX)化合物製備,其中R為甲基、乙基、苯甲基或三級丁基。
Figure 02_image055
可通常在低溫下在諸如THF之適合溶劑中使用硼烷-THF溶液將式( XX)化合物之內醯胺羰基還原成式( XXI)化合物之對應亞甲基。
應瞭解,式( XXI)化合物為式( XVI)化合物,其中X 6為CH 2
通用流程7式( XXIII)化合物可由式( XXII)化合物製備,其中R為甲基、乙基、苯甲基或三級丁基。
Figure 02_image057
式( XXII)化合物可在鹼性反應介質中與1,2-二溴乙烷進行環化,得到稠合嗎啉衍生物式( XXIII)化合物。
應瞭解,式( XXIII)化合物為式( VII)化合物,其中X 6及Z為CH 2,X 7為O且R 5為H。
通用流程8式( XXIV)化合物可在以下流程中所描述之一個步驟反應中由式( XIV)化合物製備,其中R為甲基、乙基、苯甲基或三級丁基。
Figure 02_image059
式( XIV)化合物可在適合催化劑及鹼存在下與適合硼酸/硼酸酯進行陳林偶合反應(Chan-Lam coupling reaction),得到式( XXIV)化合物。
應瞭解,式( XXIV)化合物為式( VII)化合物,其中X 6為C=O。
通用流程9式( XXVI)化合物可在以下流程中所描述之一步反應中由式( XXV)化合物製備,其中R為甲基、乙基、苯甲基或三級丁基。
Figure 02_image061
式( XXV)化合物可與適合芳族鹵化物(R 5-X)進行巴哈法偶合反應(Buchwald coupling reaction),得到式( XXVI)化合物。
應瞭解,式( XXVI)化合物為式( VII)化合物,其中X 6為CR 7R 8
通用流程10式( XXXII)化合物可在以下流程中所描述之一連串反應中由式( VIII)化合物製備,其中R為H、烷基、環(het)烷基、芳基(het)。
Figure 02_image063
醇( VIII)可使用適合氧化條件,例如斯文(Swern)、戴斯-馬丁高碘烷(Dess-Martin periodinane)、TPAP/NMO或PCC轉化成對應醛( XXVII)。隨後醛( XXVII)可藉由用三級丁基磺醯胺處理轉化成磺醯亞胺( XXVIII),其隨後可與適合之親核試劑,例如格林納(Grignard)試劑或衍生自必需鹵化物之其他有機金屬試劑反應,得到加成產物( XXIX)。有可能的是,此反應可適於使用適合的對掌性非外消旋磺醯胺試劑製備非外消旋物質以製備磺醯亞胺。在所示實例中,加成產物( XXIX)可使用例如鹼性條件進行水解反應以得到對應酸( XXX)。酸( XXX)隨後可用於使用任何標準醯胺偶合條件形成醯胺( XXXI)。典型條件採用使用適合有機鹼及適合偶合劑之羧酸( XI)的活化。較佳偶合劑為具有HOBt、T 3P、HATU、HBTU之EDCI或BOP。較佳有機鹼包含諸如DCM、DMF、DMA或MeCN之合適有機溶劑中之DIPEA或TEA。可在室溫下振盪或攪拌反應物。最後,目標胺( XXXII)可藉由使用酸性條件(例如HCl水溶液)移除硫氧基來獲取。
通用流程11式( XXXIV)化合物可在以下流程中所描述之兩個步驟反應中由式( XXVIII)化合物製備,其中R為烷基、環(het)烷基、芳基(het)。
Figure 02_image065
類似於通用流程10,式( XXXIV)之烷基胺可使用類似次序獲得,其中磺醯亞胺( XXVIII)可與簡單格林納試劑反應,得到加成產物( XXXIII),其在酸性移除硫氧基之後,得到烷基胺( XXXIV)。
通用流程12式( XXXV)化合物可在下文流程中所描述之一步反應中由式( XXVII)化合物製備,其中R為甲基、乙基、苯甲基或三級丁基。
Figure 02_image067
替代地,如通用流程10中所製備的式( XXVII)之醛可使用乙酸銨直接轉化為式( XXXV)之胺以形成初始亞胺(intial imine),其隨後用適合的丙二酸酯處理以添加至亞胺中,且在去羧基之後形成胺( XXXV)。
通用合成程序 通用純化及分析方法所有最終化合物係藉由Combi-flash或製備型HPLC純化來純化,且藉由UPLC或LCMS根據以下條件中之一者針對純度及產物屬性進行分析。
製備型 HPLC製備型HPLC係在Waters自動純化儀器上使用在環境溫度下以16.0至25.0 mL/min之流動速率運行的Gemini C18管柱(250×21.2 mm,10 µm)進行。
移動相1:A = 0.1%甲酸/水,B =乙腈;梯度概況:移動相初始組成為80% A及20% B,隨後在3分鐘後變成60% A及40% B,隨後在20分鐘後變成30% A及70% B,隨後在21分鐘後變成5% A及95% B,保持在此組成下1分鐘以用於管柱洗滌,隨後返回至初始組成,保持3分鐘。
移動相2:A = 10 mM乙酸銨/水,B =乙腈;梯度概況:移動相初始組成為90% A及10% B,隨後在2分鐘後變成70% A及30% B,隨後在20分鐘後變成20% A及80% B,隨後在21分鐘後變成5% A及95% B,保持在此組成下1分鐘以用於管柱洗滌,隨後返回至初始組成,保持3分鐘。
LCMS 方法通用5分鐘方法:在環境溫度及1.2 mL/min之流動速率下運行Gemini C18管柱(50×4.6 mm,5 µm)。移動相:A = 10 mM乙酸銨/水,B =乙腈;梯度概況:1.5分鐘內自90% A及10% B變成70% A及30% B,且隨後3.0分鐘內變成10% A及90% B,保持在此組成下1.0分鐘,且最後返回至初始組成,保持2.0分鐘。
UPLC 方法UPLC係在Waters UPLC上使用Kinetex EVo C18管柱(100×2.1 mm,1.7 µm)在環境溫度及1.5 ml/min之流動速率下進行。
移動相1:A = 5 mM乙酸銨/水,B = 5 mM乙酸銨於90:10乙腈/水中;梯度概況:2分鐘內自95% A及5% B變成65% A及35% B,隨後3.0分鐘內變成10% A及90% B,保持在此組成下2.0分鐘,且最後返回至初始組成,保持6.0分鐘。
移動相2:A = 0.05%甲酸/水,B =乙腈;梯度概況:95% A及5% B持續1分鐘,隨後90% A及10% B持續1分鐘,隨後2% A及98% B持續4分鐘,且隨後返回至初始組成,保持6分鐘。
通用程序1(方法a)
Figure 02_image069
在0至5℃下,向式( VIa)之芳族胺(1.0當量)於諸如THF、DMF、MeCN或DCM之適合溶劑(8 mL/mmol)中的攪拌溶液中添加氯甲酸對硝基苯酯(1.2當量),且在室溫下攪拌全部反應物1至3小時。隨後在0至5℃下依次逐滴添加胺R 15-NH-R 18( Va) (1.1當量)及TEA或DIPEA (6當量),且在室溫下進一步攪拌全部反應物1至5小時。藉由TLC/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完成後,將反應物質用水稀釋且用EtOAc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適合之無機鹼(諸如NaHCO 3)或1 N NaOH之稀釋溶液,繼之以1 N HCl,且最後用鹽水洗滌。使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真空蒸發,得到殘餘物,藉由管柱層析或Combi-flash或製備型HPLC進行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式( IVe)化合物(產率6至70%)。可遵循類似程序以合成所有式( IVe)之尿素。
通用程序1(方法b)
Figure 02_image071
在0至5℃下,向式( VIb)之芳族胺(1.0當量)於諸如THF、DMF、MeCN或DCM之適合溶劑(5.5 mL/mmol)中的攪拌溶液中添加R 15NCO ( Vb) (1.08當量),之後添加TEA (1.08當量),且在相同溫度下攪拌全部反應物5至10分鐘。使反應混合物緩慢達到室溫且攪拌1至2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程。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用EtOAc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蒸發,得到粗固體,藉由管柱層析或Combi-flash或製備型HPLC進行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式( IVf)化合物(產率10至70%)。可遵循類似程序以合成所有式( IVe)之尿素。
通用程序1(方法c)
Figure 02_image073
在0至5℃下,向式( Va)化合物(1.0當量)於THF (10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三光氣(0.5當量)。在室溫下攪拌合併之混合物1小時。藉由TLC或UPLC-MS確認反應之第一階段的完成,隨後將式( VIa)化合物(0.9 mmol)及TEA (2.5當量)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且在室溫下持續攪拌1至2小時。藉由TLC及或UPLC-MS監測反應進程。反應完成後,真空蒸發溶劑,得到粗物質,藉由管柱層析或製備型HPLC進行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式( IVe)化合物(12-50%產率)。
通用程序2a
Figure 02_image075
在0至5℃下,向式( VII)化合物(1.0當量)於無水THF (5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硼烷-THF (9當量,1 M於THF中)且使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反應完成後,反應混合物用甲醇淬滅且真空濃縮,獲得粗化合物,藉由管柱層析進行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式( VIII)化合物(70至75%產率)。
通用程序 2b
Figure 02_image077
將式( XX)化合物(1.0當量)於THF (5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冷卻至0至5℃且分批添加硼烷-THF複合物(1 M THF溶液) (10 mL/mmol,10當量)。使所得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隨後加熱至回流1至2小時。藉由顯示式( XXI)化合物形成之UPLC-MS監測反應進程。完成後,反應混合物用甲醇稀釋且回流5至10分鐘,蒸發溶劑,得到粗物質,其藉由Combi-flash或管柱層析純化,得到呈無色油狀之式( XXI)化合物。
通用程序 3
Figure 02_image079
向式( VIII)化合物(1.0當量)於DCM (7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幾滴DMF,之後在室溫下添加SOCl2 (2.0當量)。在室溫下攪拌全部反應物1至2小時。反應完成(藉由LCMS監測)後,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水洗滌,之後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真空蒸發,得到呈粗稠油狀之式( IX)化合物,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通用程序 4
Figure 02_image081
在室溫下,向具有THF (3 mL/mmol)之密封管中之式( IX)之化合物(1.0當量)的攪拌溶液中添加氨/甲醇(6 mL/mmol)。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0至18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程。反應完成後,蒸發溶劑且將殘餘物溶解於10% MeOH/DCM中且濾出剩餘固體。在真空中蒸發濾液,得到粗產物,用己烷及乙醚研磨該粗產物,得到呈粗固體狀之式( X)化合物,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通用程序 5
Figure 02_image083
在室溫下,向酯( VII) (1.0當量)於MeOH或THF (6.5 mL/mmol)及水(0.8 mL/mmol)之混合物中的攪拌溶液中添加LiOH、NaOH或KOH (2.0當量)且在室溫下攪拌所得反應混合物2至16小時。TLC顯示酯( VII)完全耗盡。在真空中蒸發溶劑且用醚洗滌所得殘餘物。殘餘物隨後用1 N HCl酸化至pH 5至6,其導致沈澱形成,其經過濾且用水洗滌且隨後在50至60℃下藉由共沸蒸餾或減壓乾燥,得到呈固體狀之所要式( XI)之羧酸(70至85%產率)。
通用程序 6
Figure 02_image085
在0至5℃下,向酸( XI) (1.0當量)於DMF (3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HATU (1.2當量)及TEA (3.0當量)。在室溫下攪拌全部反應物10至15分鐘,之後添加甲酸銨(10.0當量)。在室溫下攪拌所得反應混合物16至20小時。藉由LCMS/TLC監測反應進程,且反應完成後,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用EtOAc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且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粗物質形式之式( XII)化合物,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通用程序 7
Figure 02_image087
在0至5℃下,向醯胺( XII) (1.0當量)於THF (3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TEA (5.0當量)及三氟乙酸酐(5.0當量)。將全部反應物維持在室溫下1至2小時。藉由LCMS/TLC監測反應進程,且反應完成後,反應混合物用冰水淬滅且用EtOAc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粗物質形式之式( XIII)化合物,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通用程序 8
Figure 02_image089
在5至10℃下,向式( XIII)化合物(1.0當量)於MeOH (4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Boc) 2O (2.0當量)、NiCl 5.5H 2O (0.5當量)及NaBH 4(2.5當量),且將混合物維持在10至15℃至室溫下,持續0.5至1小時。反應完成(藉由TLC/LCMS監測)後,將其用冷卻水稀釋且蒸發溶劑,用EtOAc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粗產物,藉由研磨將其純化,得到中間物受Boc保護之胺。在惰性氛圍下將此物質溶解於含20% TFA/DCM (8 mL/mmol)中且在室溫下攪拌0.5至1小時。反應完成藉由LCMS確認,隨後反應物質用飽和NaHCO 3溶液(pH約8)淬滅且用DCM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粗物質形式之式( X)化合物,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通用程序 9
Figure 02_image091
選項 A向式( XIV)化合物(1.0當量)於DMF或THF (4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K 2CO 3、Cs 2CO 3、Na 2CO 3、NaOH或NaH (1.1當量)。在使用NaOH之情況下,亦添加TBAB (0.1當量)作為相轉移催化劑,之後添加式( XV)化合物(1.05當量)且使得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0.5至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反應完成後,反應混合物用NH 4Cl飽和溶液淬滅,用冰冷水稀釋且用EtOAc或MTBE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粗產物,其藉由使用EtOAc/己烷之混合物作為溶離劑的Combi-flash純化,得到呈無色油狀之式( XVI)化合物(60至80%產率)。
選項B替代地,向式( XIV)化合物(1.0當量)於DCM或MeCN或THF (4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TEA或DIPEA (2.0當量)或不添加鹼,之後添加式( XV)化合物(1.5當量)且使得在室溫下攪拌全部反應物0.5至1小時。藉由TLC監測反應進程。反應完成後,將混合物用水稀釋,用EtOAc萃取,且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且經無水Na 2SO 4乾燥。在真空中蒸發有機層,得到粗產物,其藉由使用EtOAc/己烷之混合物作為溶離劑的Combi-flash將其純化,得到呈無色油狀之式( XVI)化合物(60至80%產率)。
通用程序 10
Figure 02_image093
在冰浴冷卻下,向式( XVII)化合物(1.0當量)及適合親核試劑( XVIII) (1.25當量)於適合溶劑(諸如1,4-二㗁烷、MeCN、DMF或THF (3 mL/mmol)中的攪拌溶液中逐滴或逐份添加適合的鹼(諸如TEA、DBU、NaH或K 2CO 3(1.5當量)),且使合併之混合物在0至25℃下攪拌1至16小時。藉由TLC或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反應完成時,將混合物用NH 4Cl飽和水溶液淬滅且用EtOAc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蒸發至乾燥。所獲得之呈固體狀的式( XIX)粗化合物(60至95%產率)足夠純以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直接用於下一步驟中。
通用程序 11
Figure 02_image095
選項 A ( 藉由 Fe/Zn-AcOH/HCl/NH4Cl 還原 )在室溫下,向式( XIX)化合物(1.0當量)於EtOH或MeOH (2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適合的酸,諸如AcOH或HCl水溶液(3 mL/mmol),之後添加鐵粉或鋅粉(4.0當量)。在一些情況下,NH4Cl亦用作氫來源。在75至85℃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至5小時。藉由TLC或LCMS監測反應,且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傾入冰冷水中且經由短矽藻土床過濾。將濾液用EtOAc萃取,且隨後用NaHCO 3水溶液洗滌且隨後用鹽水洗滌。收集之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濃縮,得到呈粗固體狀之式( XIV)化合物(60至80%產率),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選項 B ( 藉由 二硫磺酸鈉 還原 )在室溫下,向式( XIX)化合物(1.0當量)於MeCN/H 2O或THF/H 2O (12 mL/mmol,2:1)之混合物中的攪拌溶液中添加亞硫酸氫鈉(8.0當量)、硫酸氫四丁銨(0.5當量)及K 2CO 3(6.0當量),且隨後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TLC及/或LCMS監測反應進程。反應完成後,在真空中蒸發溶劑,得到油性液體,將其溶解於1 N HCl中且用EtOAc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且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有機物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固體狀之式( XIV)化合物(80至90%產率)。
選項C :( 藉由Pd/C/H 2 還原)在室溫下在惰性氛圍下,向式( XIX)化合物(1.0當量)於EtOAc、MeOH或EtOH (9.4 mL/mmol,12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10% Pd-C (50% w/w於水中) (77.8 mg/mmol)。使用氣球壓力用H 2氣體吹掃反應混合物,且隨後使其在室溫下進一步攪拌3至5小時。藉由TLC及/或LCMS監測反應過程。反應完成後,將混合物用EtOAc稀釋,經由矽藻土床小心過濾且用EtOAc洗滌4至5次,直至母液藉由TLC顯示無化合物剩餘。隨後收集之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呈半固體狀之式( XIV)化合物(80至85%產率)。產物足夠純而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通用程序 12
Figure 02_image097
在室溫下,向式( XXII)化合物(1.0當量)於DMF或THF (1.6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K 2CO 3、Cs 2CO 3、Na 2CO 3、NaOH或NaH (4.0當量),隨後添加1,2-二溴乙烷(4.0當量),且將反應物質維持在80至85℃下10至16小時。藉由顯示所要產物形成之TLC及UPLC-MS監測反應進程。反應完成後,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用EtOAc萃取。合併之有機物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粗物質,藉由使用適合溶劑之Combi-flash進行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式( XXIII)化合物(50至55%產率)。
通用程序 13
Figure 02_image099
在室溫下,向式( XIV)化合物(1.0當量)於EDC (1.1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於EDC或甲苯(1.1 mL/mmol)中之R 5-B(OH) 2/硼酸酯(1.5當量)、DBU (2.0當量)及Cu(OAc)之溶液(2.0當量)。在室溫下攪拌所得反應混合物20至24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用EtOAc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粗物質,藉由使用適合溶劑之Combi-flash進行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式( XXIV)化合物(34至40%產率)。
通用程序 14
Figure 02_image101
在室溫下,向式( XXV)化合物(1.0當量)於甲苯或二㗁烷或EDC (6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R 5-X (其中X為適合的脫離基) (1.5當量)、碳酸銫(2.0當量)及BINAP (0.2當量)。全部反應物用氮氣脫氣20分鐘,隨後將乙酸鈀(0.1當量)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且在100至110℃下持續攪拌20至24小時。藉由UP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完成後,在真空中濃縮反應混合物,得到粗物質,其藉由管柱層析使用適合溶劑來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式( XXVI)化合物(30至35%產率)。
通用程序 15
Figure 02_image103
向式( VIII)化合物(1.0當量)於DCM (6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MnO 2(10.0當量)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0至16小時。藉由LCMS確認反應之完成,且隨後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藻土床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其藉由矽膠管柱層析使用適合溶劑純化,得到式( XXVII)化合物(50至60%產率)。
通用程序 16
Figure 02_image105
在室溫下,向式( XXVII)化合物(1.0當量)於THF (8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2-甲基丙烷-2-亞磺醯胺(1.5當量)。隨後在相同溫度下將異丙醇鈦(2.0當量)逐滴添加至溶液中且攪拌反應混合物15至20小時。藉由LCMS確認反應之完成,隨後將反應混合物用飽和NaHCO 3溶液淬滅且用EtOAc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溶液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得到粗物質,其藉由矽膠管柱層析使用適合溶劑純化,得到式( XXVIII)化合物(55至60%產率)。
通用程序 17
Figure 02_image107
在室溫下,向Zn (10當量)於THF (10 mL/mmol)中之攪拌懸浮液中添加碘(0.1當量)且在回流下加熱全部反應物30分鐘。隨後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式( XXVIII)化合物(1.0當量)及溴乙酸烷基酯(4.0當量)於THF (6 mL/mmol)中之混合物。使所得反應混合物回流2至3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完成後,經由矽藻土床過濾反應物。用水淬滅濾液且用EtOAc萃取有機部分。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粗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使用適合溶劑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60至65%產率)。
通用程序 18
Figure 02_image109
在0至5℃下,向式( XXXI)化合物(1.0當量)於EtOH (11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1.25 M HCl/MeOH溶液(2.3 mL/mmol)且攪拌全部反應物1至2小時。反應完成(藉由LCMS監測)後,在減壓下蒸發過量溶劑且將反應物質用飽和NaHCO 3溶液淬滅且用10% MeOH-DCM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呈粗物質形式之式( XXXII)化合物,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
通用程序 19
Figure 02_image111
藉由在-78℃下緩慢添加R-Mg-Br (3.0當量;1 M於乙醚中)裝入式( XXVIII)化合物(根據通用程序16中所描述方法製備) (1.0當量)於THF (6 mL/mmol)中之溶液。在相同溫度下攪拌混合物1至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用NH 4Cl飽和溶液淬滅且用EtOAc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獲得粗產物。粗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使用適合溶劑純化,得到式( XXXIII)化合物(70至75%產率)。
通用程序 20
Figure 02_image113
在室溫下,向式( XXVII)化合物(1.0當量)於MeOH (10 mL/mmo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過量NH 4OAc (34當量)及3-烷基-3-側氧基丙酸(2.0當量)。使全部反應物在室溫下攪拌2至3小時。隨後添加另一份NH 4OAc (34當量)且在80至85℃下加熱合併之混合物15至20小時。藉由TLC/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反應完成後,蒸發溶劑,得到粗產物,其藉由矽膠管柱層析使用適合溶劑純化,得到式( XXXV)化合物(10至15%產率)。
實例核磁共振(NMR)光譜在所有情況下均與所提出之結構一致。特徵化學位移(δ)係使用以下主要峰名稱之習知縮寫,以相對於四甲基矽烷( 1H-NMR)低場之百萬分率及相對於三氯-氟-甲烷( 19F NMR)高場之百萬分率給出:例如s,單重峰;d,雙重峰;t,三重峰;q,四重峰;m,多重峰;br,寬峰。以下縮寫用於常見溶劑:CDCl 3,氘代氯仿(deuterochloroform);d 6-DMSO,氘代二甲亞碸;及CD 3OD,氘代甲醇。
使用電噴灑游離(ESI)記錄質譜,MS (m/z)。適當時且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提供之m/z資料係針對同位素 19F、 35Cl、 79Br及 127I。
所有化學品、試劑及溶劑均購自商業來源且不經進一步純化即使用。除非另外指出,否則所有反應均在氮氣氛圍下進行。
急驟管柱層析係使用預裝填矽膠筒在Combi-Flash平台中進行。製備型HPLC純化係根據上文所描述之通用純化及分析方法進行。薄層層析(TLC)係在Merck矽膠60盤(5729)上進行。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如藉由上文通用純化及分析方法中所描述之LCMS或UPLC分析方法所判定,所有最終化合物之純度均>95%。
實例 1 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甲基 )-3-(1H- 吲哚 -6- ) 尿素
Figure 02_image115
實例1係根據通用程序1至4、9至11中所描述之方法及下文所描述之方法來製備。
製備 1 (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甲胺
Figure 02_image117
步驟 1 4-((2- 乙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 硫基 )-3- 硝基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19
將4-氟-3-硝基苯甲酸甲酯(10.0 g,50.2 mmol)溶解於MeCN (2.0 L)中且將TEA (7.61 g,75.38 mmol)添加至溶液中。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0至5℃且逐滴添加氫硫乙酸乙酯(7.25 g,62.7 mmol)。在冰冷溫度下攪拌反應混合物30分鐘。隨後將其用EtOAc稀釋且用NH 4Cl飽和溶液及鹽水洗滌。使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蒸發至乾燥,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4.0 g,46.82 mmol,93%產率),其足夠純而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300.06 [M+H]。
步驟 2 3- 側氧基 -3,4- 二氫 - 2H- 苯并 [b-1,4] 𠯤 -6- 甲酸 甲酯
Figure 02_image121
向4-((2-乙氧基-2-側氧基乙基)硫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製備1,步驟1) (5.0 g,16.7 mmol)於乙酸(5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鐵粉(3.73 g,66.8 mmol)。在80℃下攪拌所得反應混合物3小時。完成(藉由TLC監測)後,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且傾入1 N HCl (250 mL)且隨後攪拌1小時。濾出所得白色沈澱物且用水洗滌。將所獲得之殘餘物再溶解於5% MeOH/DCM (50 mL)中且經由矽藻土床過濾。在真空中蒸發濾液至乾燥,得到呈淡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3.5 g,15.6 mmol,91%產率)。LCMS m/z: 222.05 [M-H]。
步驟 3 4- 苯甲基 -3- 側氧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甲酸 甲酯
Figure 02_image123
在0至5℃下,向3-側氧基-3,4-二氫-2 H-苯并[b-1,4]噻𠯤-6-甲酸甲酯(製備1,步驟2) (5.0 g,22.2 mmol)於DMF (50 mL)中之攪拌溶液逐份添加NaH (0.98 g,24.4 mmol),且在相同溫度下再攪拌全部反應物5至10分鐘。隨後,添加溴甲苯(2.8 mL,23.3 mmol)且攪拌反應混合物1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之完成。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用NH 4Cl飽和溶液淬滅且用冰冷水稀釋。將水性反應混合物用MTBE萃取且用鹽水洗滌。隨後使經分離之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呈粗淡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9.0 g),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314.16 [M+H]。
步驟 4 (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甲醇
Figure 02_image125
在0至5℃下,向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甲酸甲酯(製備1,步驟3) (1.4 g,4.47 mmol)於THF (1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硼烷-THF複合物(13.4 mL,13.4 mmol;1 M溶液(soln)於THF中)且使整個反應混合物回流2小時。UPLC-顯示形成所要化合物且反應完成後,使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用甲醇(20 mL)稀釋。將所得混合物進一步回流10分鐘,隨後蒸發溶劑,得到粗物質,藉由管柱層析進行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500 mg)。LCMS m/z: 274 [M+H]。
步驟 -5 4- 苯甲基 -6-( 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Figure 02_image127
在室溫下,向4-苯甲基-6-(羥甲基)-2H-苯并[b][1,4]噻𠯤-3(4H)-酮(製備1,步驟4) (900 mg,3.32 mmol)於DCM (2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幾滴DMF,之後添加SOCl 2(790 mL,6.63 mmol)。在室溫下攪拌全部反應物1小時。反應完成(藉由LCMS監測)後,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水洗滌,之後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淺棕色(brownish)稠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1.0 g,粗物質),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290 [M+H]。
步驟 -6 (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甲胺
Figure 02_image129
在室溫下,向4-苯甲基-6-(氯甲基)-2H-苯并[b][1,4]噻𠯤-3(4H)-酮(製備1,步驟5) (900 mg,3.11 mmol)於具有THF (10 mL)之密封管中的攪拌溶液中添加氨/甲醇(20 mL)。在8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6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程。反應完成後,蒸發溶劑且將殘餘物溶解於10% MeOH/DCM中且濾出剩餘固體。在真空中蒸發濾液,得到粗產物,用己烷及乙醚研磨該粗產物,得到呈淺灰色(grayish)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450 mg,粗物質),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271 [M+H]。
製備 2 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甲基 )-3-(1H- 吲哚 -6- ) 尿素( 實例 1)
Figure 02_image131
在0至5℃下,向6-NH 2-吲哚(54 mg,0.406 mmol)於THF (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三光氣(54 mg,0.406 mmol)且將溫度維持在室溫下1小時。TLC顯示反應完成;隨後在室溫下添加(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甲胺(製備1,步驟6) (100 mg,0.369 mmol)及TEA (0.176 mL,1.217 mmol),且在室溫下進一步攪拌混合物1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反應完成後,使其用EtOAc稀釋且用水洗滌,之後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粗產物,藉由製備型HPLC進行純化,得到呈暗淺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7 mg,4.4%產率)。HPLC之純度:97.99%;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3.06 (t, J= 5.04 Hz, 2H), 3.63 (t, J= 4.8 Hz, 2H), 4.09 (d, J= 5.6 Hz, 2H), 4.53 (s,  2H), 6.30 (s, 1H), 6.35-6.40 (m, 1H), 6.52 (d, J= 8 Hz, 1H), 7.67 (s, 1H), 6.77 (d, J= 8.64 Hz, 1H), 6.93 (d, J= 7.88 Hz, 1H),  7.17 (t, J= 2.68 HZ, 1H), 7.21-7.23 (m, 1H),  7.28-7.30 (m, 4H), 7.34 (d, J= 8.32 Hz, 1H), 7.73 (s, 1H), 8.38 (s, 1H), 10.84 (s, 1H); LCMS m/z: 429.13 [M+H]。
實例 2 1-((4- 苯甲基 -3- 側氧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 甲基 )-3-(1H- 吲哚 -6- ) 尿素
Figure 02_image133
實例2係根據通用程序1至2、5至11中所描述之方法及下文所描述之方法來製備。
製備 3 7-( 胺基甲基 )-4- 苯甲基 -2H- 苯并 [b][1,4] 𠯤 -3(4H)-
Figure 02_image135
步驟 1 3-(2- 甲氧基 -2- 側氧基乙氧基 )-4- 硝基苯甲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37
在5至10℃下,向NaH (1.5 g,376 mmol)於1,4-二㗁烷(5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2-羥基乙酸甲酯(3.39 g,376 mmol),且將反應混合物維持在相同溫度下30分鐘,之後添加可商購的於1,4-二㗁烷(25 mL)溶液中之3-氟-4-硝基苯甲酸甲酯(5.0 g,251 mmol)。在室溫下攪拌全部反應物16小時。反應完成(藉由LCMS監測)後,反應混合物用冰冷水淬滅且攪拌15分鐘。過濾沈澱固體且用水洗滌且在真空下乾燥,得到呈淡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5.0 g,粗物質),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269.98 [M+H]。
步驟 2 3- 側氧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甲酸 甲酯
Figure 02_image139
在室溫下,向3-(2-甲氧基-2-側氧基乙氧基)-4-硝基苯甲酸甲酯(製備3,步驟1) (5.0 g,18.57 mmol)於AcOH (2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Fe-粉末(4.15 g,74.304 mmol)。在90℃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藉由LCMS/TLC監測反應,且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淬滅至冰冷水(500 mL)中且攪拌30分鐘。過濾沈澱固體且用過量水洗滌,且隨後在真空下乾燥,得到呈灰色(ash colored)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3.8 g,粗物質),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207.98 [M+H]。
步驟 3 4- 苯甲基 -3- 側氧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甲酸 甲酯
Figure 02_image141
在0至10℃下,向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甲酸甲酯(製備3,步驟2) (2.0 g,9.65 mmol)於DMF (2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NaH (425 mg,10.62 mmol),之後添加溴甲苯(1.27 mL,10.62 mmol)。在10℃至室溫下攪拌全部反應物1小時。藉由LCMS/TLC監測反應,且完成後,用冰冷水稀釋反應混合物,濾出沈澱固體,用過量水洗滌且在真空中乾燥,得到呈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2.6 g,粗物質),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298.88 [M+H]。
步驟 4 4- 苯甲基 -3- 側氧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甲酸
Figure 02_image143
向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甲酸甲酯(製備3,步驟3) (2.6 g,8.75 mmol)於THF (30 mL)及MeOH (1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LiOH.H 2O (1.83 g,43.73 mmol)於水(15 mL)中之溶液且將混合物維持在室溫下24小時。反應完成後,蒸發溶劑,得到殘餘物,將其用水稀釋,用乙醚洗滌,且用6 N HCl酸化水性部分。過濾沈澱固體,洗滌且在真空中乾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2.2 g,粗物質),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284.02 [M+H]。
步驟 5 4- 苯甲基 -3- 側氧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甲醯胺
Figure 02_image145
將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甲酸(製備3,步驟4) (500 mg,1.765 mmol)於DMF (5 mL)中之攪拌溶液冷卻至0至5℃,之後添加HATU (803 mg,2.12 mmol)及TEA (0.764 mL,5.23 mmol)。在室溫下攪拌全部反應物10分鐘,之後添加甲酸銨(1.1 g,17.65 mmol)且全部反應物維持在室溫下16小時。藉由LCMS/TLC監測反應進程,且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用EtOAc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且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淡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500 mg,粗物質),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283 [M+H]。
步驟 6 4- 苯甲基 -3- 側氧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甲腈
Figure 02_image147
將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甲醯胺(製備3,步驟5) (0.5 g,1.77 mmol)於THF (5 mL)中之攪拌溶液冷卻至0至5℃,之後添加TEA (1.28 mL,8.85 mmol)及三氟乙酸酐(0.744 mL,5.313 mmol),且全部反應物維持在室溫下1小時。藉由LCMS/TLC監測反應進程,且反應完成後,反應混合物用冰水淬滅且用EtOAc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暗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500 mg,粗物質),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264.98 [M+H]。
步驟 7 ((4- 苯甲基 -3- 側氧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 甲基 ) 胺基甲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149
在5至10℃下,向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甲腈(製備3,步驟6) (0.3 g,1.14 mmol)於MeOH (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Boc) 2O (0.496 mL,2.27 mmol)、NiCl 2.5H 2O (135 mg,0.57 mmol)及NaBH 4(108 mg,2.84 mmol),且使混合物在10℃下維持0.5小時。反應完成(藉由TLC/LCMS監測)後,將其用冷卻水稀釋且蒸發溶劑,用EtOAc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粗產物,藉由研磨將其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300 mg,粗物質),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369 [M+H]。
步驟 8 7-( 胺基甲基 )-4- 苯甲基 -2H- 苯并 [b][1,4] 𠯤 3(4H)-
Figure 02_image151
在室溫下在惰性氛圍下,攪拌於20% TFA/DCM (10 mL)中之((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基)甲基)胺基甲酸三級丁酯(製備3,步驟7) (300 mg,0.81 mmol)的溶液0.5小時。藉由LCMS確認反應完成,隨後反應物質用飽和NaHCO 3溶液(pH約8)淬滅且用DCM萃取,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80 mg,粗物質),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269.8 [M+H]。
製備 4 1-((4- 苯甲基 -3- 側氧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 甲基 )-3-(1H- 吲哚 -6- ) 尿素( 實例 2)
Figure 02_image153
在0至5℃下,向6-胺基吲哚(48 mg,0.368 mmol)於THF (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三光氣(50 mg,0.167 mmol)且在室溫下維持混合物1小時。TLC顯示反應完成,隨後添加7-(胺基甲基)-4-苯甲基-2H-苯并[b][1,4]㗁𠯤-3(4H)-酮(90 mg,0.335 mmol) (製備3,步驟8)及TEA (0.16 mL,1.105 mmol)。在室溫下攪拌所得反應混合物1小時。藉由LCMS/TLC監測反應進程,且完成後,使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水洗滌,之後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粗產物,藉由製備型HPLC進行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20 mg,14%產率)。HPLC之純度:98.72%;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4.21 (d, J= 8.84 Hz, 2H), 4.78 (s, 2H), 5.15 (s, 2H), 6.29 (s, 1H), 6.48 (t, J= 5.92 Hz, 1H), 6.76-6.78 (m, 1H), 6.89-6.90 (m, 1H), 6.96-7.00 (m, 2H), 7.17 (t, J= 2.64 Hz, 1H), 7.22-7.24 (m, 1H),  7.26-7.28 (m, 2H), 7.30 (bs, 1H), 7.32-7.35 (m, 2H), 7.72 (s, 1H), 8.39 (s, 1H), 10.83 (s, 1H); LCMS m/z: 427.08 [M+H]。
實例 3 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 甲基 )-3-(1H- 吲哚 -6- ) 尿素
Figure 02_image155
實例3係根據通用程序1至4、10至11中所描述之方法及下文所描述之方法來製備。
製備 5 (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 甲胺
Figure 02_image157
步驟 1 (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 甲胺
Figure 02_image159
使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甲醯胺(製備3,步驟5) (0.2 g,0.71 mmol)於硼烷-THF (4.3 mL,4.25 mmol)中之攪拌溶液在60℃下回流1小時。反應完成後,用甲醇淬滅反應混合物,之後在真空下蒸發溶劑。反應混合物用水稀釋且用EtOAc萃取,且用水洗滌之後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暗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180 mg,粗物質),其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255.14 [M+H]。
製備 6 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7- ) 甲基 )-3-(1H- 吲哚 -6- ) 尿素( 實例 3)
Figure 02_image161
在0至5℃下,向6-胺基吲哚(180 mg,0.79 mmol)於THF (6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三光氣(117 mg,0.39 mmol)且使混合物在室溫下維持1小時。TLC顯示反應完成,隨後添加(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基)甲胺(製備5,步驟1) (125 mg,0.95 mmol)及TEA (0.327 mL,2.36 mmol),且在室溫下進一步攪拌合併之混合物1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完成後,使反應混合物用EtOAc稀釋且用水洗滌,之後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粗產物,藉由製備型HPLC進行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20 mg,6%產率)。HPLC之純度:98.72%; 1H NMR: (500 MHz; DMSO-d 6): δ 4.16 (d, J= 5.3 Hz, 2H), 4.26 (t, J= 4.15 Hz, 2H), 4.52 (S, 2H), 6.35 (s, 1H), 6.39 (t, J= 6.15 Hz, 1H), 6.67-6.74 (m, 4H), 6.81-6.83 (dd, J1 = 1.6 Hz, J2 = 8.4 HZ, 1H), 7.23 (t, J= 2.55 Hz, 1H), 7.30-7.41 (m, 7H), 7.81 (s, 1H), 8.38 (s, 1H), 10.90 (s, 1H); LCMS m/z: 385.16 [M+H]。
實例 4 3-(3-(1H- 吲哚 -6- ) 脲基 )-3-(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N,N- 二甲基丙醯胺
Figure 02_image163
實例4係根據通用程序1至2、6、9、15至18中所描述之方法及下文所描述之方法來製備。
製備 7 3-(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3-(( 三級丁基亞磺醯基 ) 胺基 ) 丙酸
Figure 02_image165
步驟 1 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甲醛
Figure 02_image167
向(4-苯甲基-2,3-二氫-1,4-苯并噻𠯤-6-基)甲醇(製備物1,步驟4) (1.3 g,4.79 mmol)於DCM (30.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MnO 2(4.16 g,47.9 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混合物16小時。藉由LCMS確認反應完成,且隨後反應混合物經由矽藻土床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粗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5至10% EtOAc-己烷)純化,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700 mg,54.3%產率)。
步驟 2 N-((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亞甲基 )-2- 甲基丙烷 -2- 亞磺醯胺
Figure 02_image169
在室溫下,向4-苯甲基-2,3-二氫-1,4-苯并噻𠯤-6-甲醛(製備物7,步驟1) (1.0 g,3.71 mmol)於THF (30.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2-甲基丙烷-2-亞磺醯胺(675 mg,5.57 mmol)。隨後在相同溫度下將異丙醇鈦(2.25 mL,7.42 mmol)逐滴添加至溶液中且攪拌反應混合物16小時。藉由LCMS確認反應完成,且隨後反應混合物用飽和NaHCO 3溶液淬滅且用EtOAc (3×5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溶液(1×3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得到粗物質。粗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10至15% EtOAc-己烷)純化,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800 mg,57.9%產率)。LCMS m/z: 372.2 [M+H]。
步驟 3 3-(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3-(( 三級丁基亞磺醯基 ) 胺基 ) 丙酸乙酯
Figure 02_image171
在室溫下,向Zn (2.11 g,32.3 mmol)於THF (30.0 mL)中之攪拌懸浮液中添加碘(82 mg,0.32 mmol),且在回流下加熱全部反應物30分鐘。隨後,將N-[(4-苯甲基-2,3-二氫-1,4-苯并噻𠯤-6-基)亞甲基]-2-甲基-丙烷-2-亞磺醯胺(製備7,步驟2) (1.2 g,3.23 mmol)及溴乙酸乙酯(1.43 mL,12.9 mmol)於THF (20 mL)中之混合物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使所得反應混合物回流2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完成後,經由矽藻土床過濾反應物。用水(50 mL)淬滅濾液且用EtOAc (3×50 mL)萃取有機部分。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5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產物。粗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40至60% EtOAc-己烷)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900 mg,64.6%產率)。LCMS m/z: 460.9 [M+H]。
步驟 4 3-(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3-(( 三級丁基亞磺醯基 ) 胺基 ) 丙酸
Figure 02_image173
在室溫下,向3-(4-苯甲基-2,3-二氫-1,4-苯并噻𠯤-6-基)-3-(三級丁基亞硫醯胺基)丙酸乙酯(製備7,步驟3) (1.0 g,2.17 mmol)於THF:MeOH:H 2O (20 mL,2:1:1)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LiOH (104 mg,4.35 mmol),且在相同溫度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完成後,蒸發溶劑,得到殘餘物,將殘餘物用水稀釋且用1 N HCl溶液酸化至pH 3至5。產物用10% MeOH-DCM (3×50 mL)萃取,且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3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獲得粗產物。粗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3至5% MeOH-DCM)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700 mg,74.4%產率)。LCMS m/z: 433.2 [M+H]。
製備 8 :步驟 1 3-(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3-(( 三級丁基亞磺醯基 ) 胺基 )-N,N- 二甲基丙醯胺
Figure 02_image175
在0至5℃下,向3-(4-苯甲基-2,3-二氫-1,4-苯并噻𠯤-6-基)-3-(三級丁基亞硫醯胺基)丙酸(製備7,步驟4) (700 mg,1.62 mmol)於DMF (1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HATU (1.23 g,3.24 mmol)、DIPEA (0.85 mL,4.86 mmol)及二甲基胺(4.05 mL,8.1 mmol,2 M於THF中),且在相同溫度下攪拌所得反應混合物16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用水淬滅且用EtOAc (2×3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冰冷水(5×30 mL)、鹽水(1×2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獲得粗產物。粗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3至5% MeOH-DCM)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450 mg,60.4%產率)。LCMS m/z: 460.4 [M+H]。
步驟 2 3- 胺基 -3-(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N,N- 二甲基丙醯胺
Figure 02_image177
在0至5℃下,向3-(4-苯甲基-2,3-二氫-1,4-苯并噻𠯤-6-基)-3-(三級丁基亞硫醯胺基)-N,N-二甲基-丙醯胺(製備8,步驟1) (400 mg,0.87 mmol)於EtOH (10.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1.25 M HCl/MeOH (2.09 mL,2.61 mmol),且攪拌全部反應物1小時。反應完成(藉由LCMS監測)後,在減壓下蒸發過量溶劑且用飽和NaHCO 3溶液淬滅反應物質且用10% MeOH-DCM乙酸酯(3×5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3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300 mg,粗物質)。粗物質不經任何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LCMS m/z: 356.38 [M+H]。
步驟 3 3-(3-(1H- 吲哚 -6- ) 脲基 )-3-(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N,N- 二甲基丙醯胺( 實例 4)
Figure 02_image179
在0至5℃下,向6-胺基吲哚(123 mg,0.93 mmol)於THF (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氯甲酸對硝苯酯(255 mg,1.67 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全部反應物3小時。隨後在相同溫度下,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TEA (0.58 mL,4.23 mmol)及3-胺基-3-(4-苯甲基-2,3-二氫-1,4-苯并噻𠯤-6-基)-N,N-二甲基-丙醯胺(製備8,步驟2) (300 mg,0.85 mmol),且再攪拌合併之混合物2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用水淬滅且用EtOAc (3×20 mL)萃取。隨後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溶液(1×2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獲得粗產物。粗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3至5%丙酮-DCM)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50 mg,34.6%產率)。HPLC之純度:96.47%;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2.55-2.60 (m, 2H), 2.71 (s, 3H), 2.78 (s, 3H), 3.04 (t, J= 5.12 Hz, 2H), 3.61 (t, J= 4.8 Hz, 2H), 4.53 (s, 2H), 4.93-4.95 (m, 1H), 6.27 (bs, 1H), 6.54-6.59 (m, 2H), 6.68 (s, 1H), 6.73-6.75 (dd, J1= 1.28 Hz, J2 = 8.32 Hz, 1H), 6.89 (d, J= 7.92 Hz, 1H), 7.14 (t, J= 2.52 Hz, 1H), 7.19-7.22 (m, 1H), 7.29-7.33 (m, 5H), 7.70 (bs, 1H), 8.45 (s, 1H), 10.81 (s, 1H); LCMS m/z: 514.52 [M+H]。
實例 4 之對掌性分離外消旋化合物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N-二甲基丙醯胺( 實例 4) (50 mg)經歷對掌性分離,得到兩種鏡像異構體。
鏡像異構體 1 實例 58 mg,HPLC純度96.2%;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2.55-2.59 (m, 2H), 2.71 (s, 3H), 2.80 (s, 3H), 3.04 (s, 2H), 3.61 (m, 2H), 4.54 (s, 2H), 4.93 (t, J= 5.04 Hz, 1H), 6.27 (bs, 1H), 6.54-6.59 (m, 2H), 6.68 (s, 1H), 6.74 (d, J= 5.12 Hz, 1H), 6.89 (d, J= 8.08 Hz, 1H), 7.14 (bs,  1H), 7.20-7.22 (m, 1H), 7.29-7.33 (m, 5H), 7.70 (bs, 1H), 8.45 (s, 1H), 10.80 (s, 1H); LCMS m/z: 514.51 [M+H]。
鏡像異構體 2 實例 67mg,HPLC純度94.36%;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2.55-2.59 (m, 2H), 2.71 (s, 3H), 2.76 (s, 3H), 3.05 (d, J= 4.96 Hz, 2H), 3.61 (d, J= 4.36 Hz, 2H), 4.53 (s, 2H), 4.94 (t, J= 7.68 Hz, 1H), 6.27 (bs, 1H), 6.54-6.59 (m, 2H), 6.68 (s, 1H), 6.74 (d, J= 4.52 Hz, 1H), 6.89 (d, J= 7.96 Hz, 1H), 7.14 (bs,  1H), 7.21-7.22 (m, 1H), 7.29-7.33 (m, 5H), 7.70 (bs, 1H), 8.44 (s, 1H), 10.80 (s, 1H); LCMS m/z: 514.51 [M+H]。
對掌性分離方法 管柱                   Chiralpak IA (250 × 20 mm) 5u; 溶解度                MeOH 波長                   240 nm 移動相               己烷/EtOH/DCM:70/15/15 運行時間            20分鐘; 流動速率            25公克/分鐘。
實例 7 8 1-(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3,4- 二羥丁基 )-3-(1H- 吲哚 -6- ) 尿素
Figure 02_image181
實例7及8係根據通用程序1至2、9、15至16、19中所描述之方法及下文所描述之方法來製備。
製備 9 1-(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3- -1- )-3-(1H- 吲哚 -6- ) 尿素
Figure 02_image183
步驟 1 N-(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3- -1- )-2- 甲基丙烷 -2- 亞磺醯胺
Figure 02_image185
在-78℃下,N-((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6-基)亞甲基)-2-甲基丙烷-2-亞磺醯胺(根據關於製備7步驟2之合成所描述之方法製備) (300 mg,0.84 mmol)於THF (5 mL)中之溶液藉由緩慢添加烯丙基-Mg-Br (2.53 mL,2.53 mmol,1 M於乙醚中)處理。在相同溫度下攪拌混合物1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用NH 4Cl飽和溶液淬滅且用EtOAc (2×3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2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獲得粗產物。粗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30至50% EtOAc-己烷)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250 mg,74.4%產率)。LCMS m/z: 399.2 [M+H]。
步驟 2 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3- -1-
Figure 02_image187
在0至5℃下,向N-[1-(4-苯甲基-2,3-二氫-1,4-苯并㗁𠯤-6-基)丁-3-烯基]-2-甲基-丙烷-2-亞磺醯胺(製備9,步驟1) (250 mg,0.70 mmol)於EtOH (5.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1.25 M HCl/MeOH(1.68 mL,2.11 mmol),且攪拌全部反應物3小時。反應完成後,在減壓下濃縮過量溶劑且反應混合物用NaHCO 3溶液淬滅且用EtOAc (3×50 mL)萃取。隨後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溶液(1×3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得到粗物質。粗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3至5% MeOH-DCM)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50 mg,72.6%產率)。
步驟 3 1-(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3- -1- )-3-(1H- 吲哚 -6- ) 尿素
Figure 02_image189
在0至5℃下,向6-胺基吲哚(74.1 mg,0.56 mmol)於THF (3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氯甲酸對硝苯酯(154 mg,0.77 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整全部反應物3小時。隨後在相同溫度下,向反應混合物中添加TEA (0.35 mL,2.55 mmol)及1-(4-苯甲基-2,3-二氫-1,4-苯并㗁𠯤-6-基)丁-3-烯-1-胺(製備9,步驟2) (150 mg,0.51 mmol),且再攪拌合併之混合物2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反應混合物用水淬滅且用EtOAc (3×20 mL)萃取。隨後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溶液(1×2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獲得粗產物。粗物質藉由矽膠管柱層析(3至5%丙酮-DCM)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00 mg,43.3%產率)。LCMS m/z: 453.49 [M+H]。
製備 10 1-(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3,4- 二羥丁基 )-3-(1H- 吲哚 -6- ) 尿素
Figure 02_image191
在0至5℃下,向1-[1-(4-苯甲基-2,3-二氫-1,4-苯并㗁𠯤-6-基)丁-3-烯基]-3-(1H-吲哚-6-基)尿素(製備9,步驟3) (100 mg,0.22 mmol)於丙酮:H 2O (3 mL,9:1)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N-甲基嗎啉N-氧化物(51.8 mg,0.44 mmol)及OsO 4(5.63 mg,0.02 mmol),且在相同溫度下攪拌全部反應物2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反應完成後,在真空中蒸發過量溶劑,得到殘餘物,將殘餘物用水稀釋且用EtOAc (3×20 mL)萃取。隨後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溶液(1×2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獲得呈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50 mg,粗物質)。LCMS m/z: 487.52 [M+H]。
對掌性分離 1-(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3,4- 二羥丁基 )-3-(1H- 吲哚 -6- ) 尿素(製備10) 使外消旋化合物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6-基)-3,4-二羥丁基)-3-(1H-吲哚-6-基)尿素(製備10) (50 mg)經歷正相對掌性HPLC分離,得到呈淺棕色固體狀之兩種鏡像異構體。
鏡像異構體1: 實例 7. 4 mg,HPLC純度98.28%;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1.62 (bs, 1H), 1.70 (bs, 1H), 3.22-3.29 (m, 4H), 4.14 (s, 2H), 4.43-4.47 (m, 4H),  4.69 (d, J= 6.08 Hz, 1H), 6.22 (s, 1H), 6.36 (d, J= 7.72 Hz, 1H), 6.49 (d, J= 8.56 Hz, 1H), 6.63 (d, J= 8.04 Hz, 1H), 6.71 (d, J= 8.52 Hz, 1H), 6.78 (s, 1H), 7.14 (s, 1H), 7.22-7.23 (m, 1H), 7.30-7.33 (m, 5H),  7.69 (s, 1H), 8.15 (s, 1H), 10.80 (s, 1H); LCMS m/z: 487.4 [M+H]。
鏡像異構體2: 實例 8. 5 mg,HPLC純度98.26%;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1.47 (bs, 1H), 1.70-1.73 (bs, 1H), 3.19-3.23 (m, 3H), 3.50 (bs, 1H), 4.15 (s, 2H), 4.43-4.45 (m, 3H),  4.61 (d, J= 4.64 Hz, 1H), 4.77 (bs, 1H), 6.28 (s, 1H), 6.40 (d, J= 8.36 Hz, 1H), 6.48 (d, J= 8.2 Hz, 1H), 6.63 (d, J= 8.36 Hz, 1H), 6.72-6.74 (m, 2H), 7.15 (s, 1H), 7.22 (d, J = 6.32 Hz, 1H), 7.27-7.34 (m, 5H),  7.70 (s, 1H), 8.30 (s, 1H), 10.81 (s, 1H); LCMS m/z: 487.4 [M+H]。
對掌性分離方法 管柱                 Chiralpak IA (250 x 20 mm) 5u; 溶解度              MeOH 波長                  240 nm 移動相               己烷/EtOH/DCM:70/15/15 運行時間            20分鐘; 流動速率            25公克/分鐘。
製備 11 1-(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3- -1- )-3-(1H- 吲哚 -6- ) 尿素( 實例 9)
Figure 02_image193
在0至5℃下,向6-胺基吲哚(32.8 mg,0.25 mmol)於無水THF (3.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TEA (0.09 ml,0.68 mmol)及氯甲酸4-硝基苯酯(68.2 mg,0.34 mmol)。在0至5℃下攪拌所得反應混合物30分鐘,且隨後在0至5℃下添加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丁-3-烯-1-胺(根據關於製備9步驟2之合成所描述之方法製備) (70.0 mg,0.23 mmol)。在氮氣氛圍下攪拌全部反應物16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反應完成後,在減壓下蒸發溶劑,用水(20 mL)稀釋且用EtOAc (2×2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水(2×20 mL)洗滌,之後用鹽水(1×2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蒸發,獲得粗產物,其藉由Combi-flash進行純化,得到呈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3 mg,12.3%產率)。HPLC之純度:94.01%;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2.31-2.40 (m, 2H), 2.97 (d, J= 2.68 Hz, 2H), 3.63 (s, 2H), 4.55 (bs, 3H), 4.91-4.97 (m, 2H), 5.52-5.57 (m, 1H), 6.28-6.32 (m, 2H), 6.51 (d, J= 8.32 Hz, 1H), 6.63 (s, 1H), 6.71 (d, J= 8.04 Hz, 1H), 6.91 (d, J= 7.72 Hz, 1H), 7.15 (s, 1H), 7.21 (bs, 1H), 7.29-7.34 (m, 5H), 7.68 (s, 1H), 8.22 (s, 1H), 10.80 (s, 1H); LCMS m/z: 469.27 [M+H]。
實例 10 3-(3-(1H- 吲哚 -6- ) 脲基 )-3-(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丙酸
Figure 02_image195
實例10係根據通用程序1至2、5、9、15、20中所描述之方法及下文所描述之方法來製備。
製備 12 ;步驟 1 3- 胺基 -3-(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丙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97
將4-苯甲基-2,3-二氫-1,4-苯并噻𠯤-6-甲醛(製備7,步驟1) (600 mg,2.23 mmol)溶解於MeOH (25 mL)中。隨後在室溫下,將NH 4OAc (515.79 mg,77.08 mmol)及3-甲氧基-3-側氧基丙酸(0.47 ml,4.46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使全部反應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隨後添加另一份NH4OAc (515.79 mg,77.08 mmol)且在80℃下加熱合併之混合物16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反應完成後,蒸發溶劑以獲得粗產物,其藉由矽膠管柱層析(5% MeOH-DCM)純化,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00 mg,13.1%產率)。LCMS m/z: 343.66 [M+H]。
步驟 2 3-(3-(1H- 吲哚 -6- ) 脲基 )-3-(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丙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199
在0至5℃下在氮氣氛圍下,向3-胺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丙酸甲酯(製備12,步驟1) (100 mg,0.29 mmol)及TEA (0.13 ml,0.87 mmol)之反應混合物中添加三光氣(87 mg,0.29 mmol)於DCM (2 mL)中之溶液。在0至5℃下攪拌所得混合物30分鐘,隨後在0至5℃下逐滴添加6-胺基吲哚(48 mg,0.292 mmol)於DCM (5 mL)中之溶液且在室溫下攪拌混合物16小時。藉由TLC及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反應完成後,使混合物用NaHCO 3飽和水溶液淬滅且用EtOAc (2×2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水(2×20 mL)、鹽水(2×2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濃縮,得到粗產物,其藉由矽膠管柱層析(60至70% EtOAc-己烷)純化,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40 mg,28%產率)。LCMS m/z: 501.3 [M+H]。
步驟 3 3-(3-(1H- 吲哚 -6- ) 脲基 )-3-(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丙酸( 實例 10)
Figure 02_image201
向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丙酸甲酯(製備12,步驟2) (40 mg,0.08 mmol)於MeOH-THF-H 2O (10 mL,3:1:1)之混合物中的攪拌溶液中添加LiOH (4.8 mg, 0.2 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所得溶液16小時。反應完成(藉由LCMS監測)後,將反應物質使用3 N HCl酸化至pH 5且用EtOAc (2×1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2×1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下濃縮,得到粗產物,其藉由RP HPLC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6 mg,15%產率)。HPLC之純度:97.72%;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2.55-2.57 (m, 2H), 3.03 (t, J= 5.12 Hz, 2H), 3.59 (t, J= 4.84 Hz, 2H), 4.53 (s, 2H), 4.88-4.93 (m, 1H), 6.28 (s, 1H), 6.54-6.58 (m, 2H), 6.74 (t, J= 8.76 Hz, 2H), 6.63 (s, 1H), 6.91 (d, J= 7.88 Hz, 1H), 7.15 (t, J= 2.6 Hz, 1H), 7.22-7.34 (m, 5H), 7.69 (s, 1H), 8.35 (s, 1H), 10.81 (s, 1H); LCMS m/z: 487 [M+H]。
實例 11 1-(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2- 羥乙基 )-3-(1H- 吲哚 -6- ) 尿素
Figure 02_image203
實例11係根據通用程序1至2、5、9中所描述之方法及下文所描述之方法來製備。
製備 13 2- 胺基 -2-(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乙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205
步驟 1 2-(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2-(( 二苯亞甲基 ) 胺基 ) 乙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207
向4-苯甲基-6-溴-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由可商購的6-溴-2H-苯并[b][1,4]噻𠯤-3(4H)-酮藉由環醯胺之還原,之後藉由苯甲基化製備,如通用程序2及9中所描述) (360 mg,1.12 mmol)於甲苯(8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添加2-((二苯亞甲基)胺基)乙酸甲酯(313 mg,1.23 mmol)、K 3PO 4(716 mg,3.34 mmol)及雙(三三級丁基膦)鈀(0) (5 mg,0.01 mmol)。所得反應混合物用N 2氣體脫氣10分鐘。此後,將全部反應混合物封蓋且在100℃下攪拌20小時。反應完成(藉由LCMS監測)後,反應混合物用水淬滅且用EtOAc (2×5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溶液(1×5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淡紅色膠質油狀之標題化合物(200 mg,粗物質)。LCMS m/z: 493.2 [M+H]。
步驟 2 2- 胺基 -2-(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乙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209
在室溫下攪拌2-(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2-((二苯亞甲基)胺基)乙酸甲酯(製備13,步驟-1) (840 mg,1.70 mmol)於4 M HCl/二㗁烷(4.2 mL,17.0 mmol)中之溶液4小時。在反應完成之後,蒸發溶劑,且粗殘餘物用NaHCO 3溶液中和且用10% MeOH/DCM (4×1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溶液(1×5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蒸發,得到呈膠質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400 mg,72%產率)。LCMS m/z: 329.2 [M+H]。
製備 14 ;步驟 1 2-(3-(1H- 吲哚 -6- ) 脲基 )-2-(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乙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211
在0至5℃下,向6-胺基吲哚(80.51 mg,0.60 mmol)於無水THF (6.0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TEA (0.255 mL,1.82 mmol)及氯甲酸4-硝基苯酯(184 mg,0.91 mmol)。在相同溫度下攪拌全部反應物30分鐘。TLC確認已耗盡起始物質。隨後在0至5℃下,將2-胺基-2-(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乙酸甲酯(製備13,步驟2) (200 mg,0.60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且持續攪拌隔夜。TLC顯示一個極性斑點,隨後藉由LCMS確認產物形成。反應完成時,蒸發反應混合物,得到殘餘物,用水(20 mL)稀釋且用EtOAc (2×2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2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過濾。在減壓下蒸發濾液,獲得粗物質。粗物質藉由Combi-flash (1至2%丙酮-DCM)純化,得到呈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53 mg,18%產率)。LCMS m/z: 487.2 [M+H]。
步驟 2 1-(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2- 羥乙基 )-3-(1H- 吲哚 -6- ) 尿素( 實例 11)
Figure 02_image213
在0至5℃下,向2-(3-(1H-吲哚-6-基)脲基)-2-(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乙酸甲酯(製備14,步驟1) (70 mg,0.14 mmol)於THF (2 mL)中之攪拌溶液中逐滴添加DIBAl-H (0.29 mL,0.29 mmol,1 M於甲苯中)。在相同溫度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隨後藉由在0至5℃下逐滴添加飽和羅謝爾(Rochelle)鹽溶液淬滅反應混合物,且在相同溫度下攪拌所得溶液1小時。經由矽藻土床過濾反應物質。用EtOAc洗滌矽藻土床。用EtOAc (2×20 mL)萃取濾液。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20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減壓下濃縮以獲得粗產物,其藉由逆相製備型HPLC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4 mg,21%產率)。HPLC之純度:99.34%;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3.04-3.06 (m, 2H), 3.40-3.44 (m, 1H), 3.48-3.52 (m, 1H), 3.59-3.61 (m, 2H), 4.51-4.53 (m, 3H), 4.83 (t, J= 5.2 Hz, 1H), 6.28 (s, 1H), 6.42 (d, J= 7.88 Hz, 1H), 6.53 (d, J= 7.96 Hz, 1H), 6.68 (s, 1H), 6.71-6.74 (dd, J1= 1.6 Hz, J2 = 8.48 Hz, 1H), 7.91 (d, J= 7.88 Hz, 1H), 7.15 (t, J= 2.6 Hz, 1H), 7.1-7.23 (m, 1H), 7.29-7.34 (m, 5H), 7.68 (s, 1H), 8.38 (s, 1H), 10.80 (s, 1H); LCMS m/z: 459.2 [M+H]。
對掌性分離 1-(1-(4- 苯甲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2- 羥乙基 )-3-(1H- 吲哚 -6- ) 尿素 ( 實例 11)使外消旋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2-羥乙基)-3-(1H-吲哚-6-基)尿素(製備14,步驟2) (14 mg)經歷正相對掌性HPLC分離,得到兩種鏡像異構體。
鏡像異構體1: 實例 12. 4.22 mg,HPLC純度92.71%;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3.04 (t, J= 5.56 Hz, 2H), 3.41-3.42 (m, 1H), 3.48-3.51 (m, 1H), 3.59-3.61 (m, 2H), 4.53 (s, 3H), 4.87 (bs, 1H), 6.28 (d, J= 2.56 Hz, 1H), 6.54 (t, J= 8.92 Hz, 2H), 6.69 (s, 1H), 6.74 (d, J= 8.16 Hz, 1H), 6.90 (d, J= 7.84 Hz, 1H), 7.15 (d, J= 2.8 Hz, 1H), 7.20-7.21 (m, 1H), 7.27-7.34 (m, 5H), 7.68 (s, 1H), 8.49 (s, 1H), 10.80 (s, 1H); LCMS m/z: 459.15 [M+H]。
鏡像異構體2: 實例 13. 5.12 mg,HPLC純度91.26%;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3.04 (t, J= 4.68 Hz, 2H), 3.41-3.42 (m, 1H), 3.48-3.50 (m, 1H), 3.59-3.60 (m, 2H), 4.53 (s, 3H), 4.87 (bs, 1H), 6.28 (bs, 1H), 6.53 (d, J= 7.76 Hz, 2H), 6.68 (s, 1H), 6.73 (d, J= 8.56 Hz, 1H), 6.91 (d, J= 7.84 Hz, 1H), 7.14 (bs, 1H), 7.20-7.21 (m, 1H), 7.29-7.34 (m, 5H), 7.68 (s, 1H), 8.47 (s, 1H), 10.80 (s, 1H); LCMS m/z: 487.4 [M+H]。
對掌性分離方法 管柱               Chiralpak IA (250 x 21 mm) 5u; 溶解度            MeOH 波長                240 nm 移動相            己烷/EtOH/DCM:50/25/25 運行時間        15分鐘; 流動速率        21毫升/分鐘。
實例 14 1-(1H- 吲哚 -6- )-3-((4- 苯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甲基 ) 尿素
Figure 02_image215
實例14係根據通用程序1至4、9、14中所描述之方法及下文所描述之方法來製備。
製備 15 (4- 苯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甲胺
Figure 02_image217
步驟 1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甲酸 甲酯
Figure 02_image219
在0至5℃下,向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甲酸甲酯(製備1,步驟2) (2.5 g,11 mmol)於無水THF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硼烷-THF (22.4 mL,22.42 mmol,1M於THF中)且使所得溶液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反應完成後,反應混合物用甲醇淬滅且在真空下濃縮,獲得粗化合物,其藉由Combi-flash層析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8 g,77%產率)。LCMS m/z: 210.0 [M+H]。
步驟 2 4- 苯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甲酸 甲酯
Figure 02_image221
向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甲酸甲酯(製備15,步驟1) (850 mg,4.06 mmol)於甲苯中之脫氣溶液中添加碘苯(0.907 mL,8.12 mmol)、K 3PO 4(2.58 g,12.2 mmol)、X-Phos (194 mg,0.40 mmol)及Pd 2(dba) 3(372.5 mg,0.40 mmol)。在100℃下在氮氣氛圍下加熱所得反應混合物16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進程,且完成後,使反應物質經由矽藻土床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獲得粗物質。粗物質藉由Combi-flash層析純化,得到呈膠質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500 mg,47%產率)。LCMS m/z: 286.24 [M+H]。
步驟 3 4- 苯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甲酸
Figure 02_image223
向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甲酸甲酯(製備15,步驟2) (1.0 g,3.50 mmol)於THF:MeOH:H 2O (50 mL 2:2:1)之混合物中的攪拌溶液中添加單水合氫氧化鋰(737 mg,17.54 mmol)且在室溫下攪拌所得混合物16小時。反應完成後,在真空下移除溶劑且在0至5℃下用1 N HCl水溶液淬滅反應物質。中和之反應混合物用10% MeOH-DCM萃取,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800 mg,84%產率)。LCMS m/z: 270.0 [M+H]。
步驟 4 4- 苯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甲醯胺
Figure 02_image225
在0至5℃下,向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甲酸(製備15,步驟3) (400 mg,1.47 mmol)於DCM (7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乙二醯氯(0.25 ml,2.95 mmol)且在相同溫度下攪拌反應混合物2小時。在0至5℃下,將含0.5 M NH 3/二㗁烷(8.84 mL)逐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在室溫下攪拌全部反應混合物隔夜。反應完成後,蒸發溶劑,且將粗反應物質溶解於EtOAc (25 mL)中。有機部分用水(2×15 mL)、鹽水(2×15 mL)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且在真空下濃縮,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350 mg,88%產率)。LCMS m/z: 271.22 [M+H]。
步驟 5 (4- 苯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甲胺
Figure 02_image227
在0至5℃下,向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甲醯胺(製備15,步驟4) (200 mg,0.74 mmol)於THF (5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硼烷-THF (1M溶液於THF中,4.2 mL)且持續3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回流。藉由LCMS監測反應,且完成後,使反應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卻,用甲醇淬滅且在真空下濃縮至乾燥。粗產物藉由Combi-flash管柱層析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00 mg,52.7%產率)。GCMS m/z: 256.1。
製備 15 1-(1H- 吲哚 -6- )-3-((4- 苯基 -3,4- 二氫 -2H- 苯并 [b][1,4] 𠯤 -6- ) 甲基 ) 尿素( 實例 14)
Figure 02_image229
在0至5℃下在氮氣氛圍下,向(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甲胺(製備15,步驟5) (55 mg,0.21 mmol)於DCM (1 mL)中之攪拌溶液中添加TEA (0.09 mL,0.64 mmol)以及三光氣(0.63 mg,0.21 mmol)於DCM (1 mL)中之溶液。在相同溫度下攪拌全部反應物1小時,隨後將6-胺基吲哚(22.68 mg,0.17 mmol)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且在室溫下攪拌所得溶液1小時。完成(藉由LCMS監測)後,在真空下移除溶劑且藉由Combi-flash層析純化粗產物,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14 mg,15%產率)。HPLC純度99.44%; 1H NMR: (400 MHz; DMSO-d 6): δ 3.08 (t, J= 5.12 Hz, 2H), 3.87-3.87 (m, 2H), 4.07 (d, J= 5.8 Hz, 2H), 6.28 (s, 1H), 6.33 (t, J= 5.88 Hz, 1H), 6.72-6.77 (m, 3H), 7.01 (t, J= 7.32 Hz, 1H), 7.07 (d, J= 7.96 Hz, 1H), 7.12 (d, J= 7.72 Hz, 2H), 7.16 (t, J= 2.52 Hz, 1H), 7.27-7.34 (m, 3H), 7.67 (s, 1H), 8.26 (s, 1H), 10.81 (s, 1H); LCMS m/z: 425.09 [M+H]。
實例 15 37下表中之實例係根據如通用程序1至20中所描述之用以製造實例1至14的上述方法使用適當胺來製備。如前述方法中所描述純化。
實例 結構 IUPAC 名稱 LCMS [M+H] 純度 (%)
1
Figure 02_image231
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429.13 97.99
2
Figure 02_image233
1-((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427.08 98.72
15
Figure 02_image235
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6-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413.15 99.05
16
Figure 02_image237
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7-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427.21 98.13
17
Figure 02_image239
1-((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7-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443.10 95.98
18
Figure 02_image241
1-((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443.14 96.06
3
Figure 02_image243
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411.22 [M-H] 98.49
19
Figure 02_image245
1-(1H-吲哚-6-基)-3-((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6-基)甲基)尿素 399.1 98.4
10
Figure 02_image247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丙酸 487.0 97.72
14
Figure 02_image249
1-(1H-吲哚-6-基)-3-((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甲基)尿素 415.09 99.44
20
Figure 02_image251
1-(1H-吲哚-6-基)-3-((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7-基)甲基)尿素 415.4 91.69
21
Figure 02_image253
1-(1H-吲哚-6-基)-3-((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基)甲基)尿素 399.20 98.05
11
Figure 02_image255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2-羥乙基)-3-(1H-吲哚-6-基)尿素 459.21 99.34
9
Figure 02_image257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丁-3-烯-1-基)-3-(1H-吲哚-6-基)尿素 469.27 94.01
22
Figure 02_image259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N-嗎啉基丙基)-3-(1H-吲哚-6-基)尿素 542.28 98.08
23
Figure 02_image261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丙醯胺 486.25 99.21
24
Figure 02_image263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羥丙基)-3-(1H-吲哚-6-基)尿素 473.25 99.52
4
Figure 02_image265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N-二甲基丙醯胺 514.52 96.47
25
Figure 02_image267
1-(1-(4-苯甲基-1-氧離子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4-二羥丁基)-3-(1H-吲哚-6-基)尿素 519.28 99.88
26
Figure 02_image269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甲基丙醯胺 500.4 99.0
5
Figure 02_image271
單一異構體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N-二甲基丙醯胺 514.51 96.42
6
Figure 02_image273
單一異構體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N-二甲基丙醯胺 514.51 94.36
7
Figure 02_image275
單一異構體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6-基)-3,4-二羥丁基)-3-(1H-吲哚-6-基)尿素 487.4 98.28
8
Figure 02_image277
單一異構體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6-基)-3,4-二羥丁基)-3-(1H-吲哚-6-基)尿素 487.4 98.26
12
Figure 02_image279
單一異構體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2-羥乙基)-3-(1H-吲哚-6-基)尿素 459.15 92.71
13
Figure 02_image281
單一異構體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2-羥乙基)-3-(1H-吲哚-6-基)尿素 459.15 91.26
27
Figure 02_image283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側氧基-3-(吡咯啶-1-基)丙基)-3-(1H-吲哚-6-基)尿素 540.4 99.64
28
Figure 02_image285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甲氧基-N-甲基丙醯胺 530.20 95.01
29
Figure 02_image287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3-羥基吡咯啶-1-基)-3-側氧基丙基)-3-(1H-吲哚-6-基)尿素 556.4 99.27
30
Figure 02_image289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N-嗎啉基-3-側氧基丙基)-3-(1H-吲哚-6-基)尿素 556.4 99.9
31
Figure 02_image291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2-羥乙基)-N-甲基丙醯胺 544.4 99.55
32
Figure 02_image293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環丙基-N-甲基丙醯胺 540.4 99.18
33
Figure 02_image295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2-甲氧基乙基)-N-甲基丙醯胺 558.4 98.85
34
Figure 02_image297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吡咯啶-3-基)丙醯胺 563.36 98.89
35
Figure 02_image299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2-羥乙基)丙醯胺 530.37 99.47
36
Figure 02_image301
1-(1-(4-(2-氯-6-氟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丁-3-烯-1-基)-3-(1H-吲哚-6-基)尿素 521.28 99.02
37
Figure 02_image303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丁-3-烯-1-基)-3-(1H-吲哚-3-基)尿素 469.29 99.86
生物分析 THP-1 細胞中之報導基因表現分析 THP1-Dual™細胞(Invivogen)係藉由穩定整合兩個誘導性報導子構築體而衍生自人類THP1-單核球細胞株。因此,THP1-Dual™細胞允許在藉由評定所分泌之螢光素酶(Lucia)之活性研究IRF路徑的同時藉由監測所分泌之SEAP之活性研究NF-κB路徑。將5×10 4個THP1-Dual™細胞接種於生長培養基中之384孔盤中,且用新穎化合物預培育10分鐘,之後用5 µM 2',3'-cGAMP刺激。刺激20小時後,移除上清液,且在Spectramax i3X光度計上使用螢光素酶偵測試劑QUANTI-Luc™ (Invivogen)容易地在細胞培養物上清液中量測IRF路徑報導蛋白。
在下表中,給出例示性化合物之IC 50值範圍。IC 50範圍中小於或等於1 μM之值表示為「A」,大於1 μM且小於或等於10 μM之值表示為「B」,且大於10 μM之值表示為「C」。
活性資料
實例 THP-1 (HAQ) 活性 實例 THP-1 (HAQ) 活性
1 A 26 B
2 B 5 B
15 A 6 B
16 A 7 C
17 A 8 C
18 B 12 A
3 A 13 A
19 A 27 B
10 C 28 B
14 A 29 C
20 B 30 B
21 A 31 B
11 A 32 C
9 A 33 B
22 C 34 C
23 A 35 B
24 C 36 A
4 B 37 B
25 C      
Figure 111130170-A0101-11-0002-1

Claims (27)

  1. 一種式( I)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001
    , 其中X 1為CR 1或N; X 2為CR 2且X 3為CR 3或N;或X 2為N且X 3為CR 3; X 6為C=O或CR 7R 8; Z為CR 9R 10或NR 9; X 7為S、SO、SO 2、O、NR 11或CR 11R 12; A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12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2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12伸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伸環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6員伸雜環基; n可為0、1或2; R 1、R 4及R 8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鹵素、OR 13、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磺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 R 9至R 12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鹵素、OR 13、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 R 2及R 3中之一者為-A-NR 17-C(O)-NR 18-R 15,且當X 2為CR 2且X 3為CR 3時,R 2及R 3中之另一者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鹵素、OR 13、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磺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 R 5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COOR 13、CONR 13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磺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及L 1-L 2-R 16; R 7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鹵素、OR 13、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磺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及L 1-L 2-R 16; 其中R 5及R 7中之最多一者為-L 1-L 2-R 16; R 13及R 14各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鹵素、OH、CN、COOH、CONH 2、NH 2、NHCO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磺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氧羰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視情況經取代之芳氧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氧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基氧基; L 1不存在或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O、S、S=O、SO 2或NR 19; L 2不存在或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O、S、S=O、SO 2或NR 19; R 15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 R 16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及 R 17至R 19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或CN;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複合物、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X 1為CR 1且R 1為H、鹵素、OH、CN、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
  3.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X 2為CR 2且X 3為CR 3
  4. 如請求項3之化合物,其中R 2及R 3中之一者為-A-NR 17-C(O)-NR 18-R 15且R 2及R 3中之另一者為H、鹵素、OH、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且R 13及R 14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及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炔基。
  5. 如請求項4之化合物,其中R 2及R 3中之一者為-A-NR 17-C(O)-NR 18-R 15且R 2及R 3中之另一者為H、鹵素、OH、CN、CONR 13R 14、NR 13R 14、C 1-C 3烷基、C 2-C 3烯基或C 2-C 3炔基,且R 13及R 14各自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H、C 1-C 3烷基、C 2-C 3烯基及C 2-C炔基。
  6.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A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伸炔基,其中該伸烷基、伸烯基或伸炔基未經取代或經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取代:鹵素、OR 20、CN、側氧基、C(O)R 20、COOR 20、OC(O)R 20、CONR 20R 21、NR 20R 21、NR 20C(O)R 21、=NOR 20、SR 20、SO 2R 20、OSO 2R 20、SO 2NR 20R 21、OP(O)(OR 20)(OR 21)、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6環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8員雜環。
  7. 如請求項6之化合物,其中A為-CH 2-、
    Figure 03_image306
    Figure 03_image308
    Figure 03_image310
  8.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R 17及R 18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
  9.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R 1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R 4為H、鹵素、OH、CN、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
  11.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R 5為-L 1-L 2-R 16
  12. 如請求項11之化合物,其中L 1不存在、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伸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伸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伸炔基。
  13. 如請求項11或1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L 2不存在或為O、S、S=O、SO 2或NR 19
  14. 如請求項11或12之化合物,其中R 16為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C 3-C 6環烷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C 6-C 12芳基、單環或雙環視情況經取代之5員至10員雜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單環或雙環3員至8員雜環。
  15.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R 5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
  16.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X 6為CR 7R 8且R 7及R 8獨立地為H、鹵素、OH、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
  17.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X 6為CO。
  18.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n為1。
  19.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 Z為CR 9R 10; X 7為S、SO、SO 2、O或NR 11; R 9及R 10獨立地為H、鹵素、OR 13、CN、COOR 13、CONR 13R 14、NR 13R 14、NR 13COR 14、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 R 13及R 14獨立地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3炔基;及 R 11可為H、C 1-C 3烷基、C 2-C 3烯基或C 2-C 3炔基。
  20.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 Z為NR 9; X 7為CR 11R 12; R 9為H、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及 R 11及R 12獨立地為H、鹵素、OH、CN、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2-C 6炔基。
  21.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該化合物為: 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1-((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N-二甲基丙醯胺; (S)-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N-二甲基丙醯胺; (R)-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N-二甲基丙醯胺;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6-基)-3,4-二羥丁基)-3-(1H-吲哚-6-基)尿素;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丁-3-烯-1-基)-3-(1H-吲哚-6-基)尿素;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丙酸;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2-羥乙基)-3-(1H-吲哚-6-基)尿素; (R)-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2-羥乙基)-3-(1H-吲哚-6-基)尿素; (S)-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2-羥乙基)-3-(1H-吲哚-6-基)尿素; 1-(1H-吲哚-6-基)-3-((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甲基)尿素; 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6-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7-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1-((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7-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1-((4-苯甲基-3-側氧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甲基)-3-(1H-吲哚-6-基)尿素; 1-(1H-吲哚-6-基)-3-((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6-基)甲基)尿素; 1-(1H-吲哚-6-基)-3-((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7-基)甲基)尿素; 1-(1H-吲哚-6-基)-3-((4-苯基-3,4-二氫-2H-苯并[b][1,4]㗁𠯤-7-基)甲基)尿素;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N-嗎啉基丙基)-3-(1H-吲哚-6-基)尿素;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丙醯胺;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羥丙基)-3-(1H-吲哚-6-基)尿素; 1-(1-(4-苯甲基-1-氧離子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4-二羥丁基)-3-(1H-吲哚-6-基)尿素;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甲基丙醯胺;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側氧基-3-(吡咯啶-1-基)丙基)-3-(1H-吲哚-6-基)尿素;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甲氧基-N-甲基丙醯胺;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3-羥基吡咯啶-1-基)-3-側氧基丙基)-3-(1H-吲哚-6-基)尿素;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3-N-嗎啉基-3-側氧基丙基)-3-(1H-吲哚-6-基)尿素;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2-羥乙基)-N-甲基丙醯胺;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環丙基-N-甲基丙醯胺;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2-甲氧基乙基)-N-甲基丙醯胺;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吡啶-3-基)丙醯胺; 3-(3-(1H-吲哚-6-基)脲基)-3-(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N-(2-羥乙基)丙醯胺; 1-(1-(4-(2-氯-6-氟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丁-3-烯-1-基)-3-(1H-吲哚-6-基)尿素;或 1-(1-(4-苯甲基-3,4-二氫-2H-苯并[b][1,4]噻𠯤-6-基)丁-3-烯-1-基)-3-(1H-吲哚-3-基)尿素。
  22.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媒劑。
  23. 一種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複合物、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或者如請求項22所定義之醫藥組合物的用途,其用於製造藥劑。
  24. 一種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複合物、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或者如請求項22所定義之醫藥組合物的用途,其用於製造供調節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用之藥劑。
  25. 一種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所定義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複合物、鹽、溶劑合物、互變異構形式或多晶形式或者如請求項22所定義之醫藥組合物的用途,其用於製造供治療、改善或預防選自以下之疾病用的藥劑:肝纖維化、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NASH)、肺纖維化、狼瘡、敗血症、類風濕性關節炎(RA)、I型糖尿病、嬰兒期發病的STING相關血管病變(SAVI)、艾卡迪-戈緹耶斯症候群(Aicardi-Goutieres syndrome,AGS)、家族性凍瘡樣狼瘡(FCL)、全身性紅斑狼瘡(SLE)、視網膜血管病變、神經發炎、全身性發炎反應症候群、胰臟炎、心血管疾病、腎纖維化、中風及年齡相關之黃斑變性(AMD)。
  26. 如請求項25之用途,其中該疾病為纖維化,且該纖維化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肝纖維化、肺纖維化或腎纖維化。
  27. 如請求項25之用途,其中該疾病為脂肪肝病,且該脂肪肝病為非酒精性(或單純性)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變性肝炎(NASH)。
TW111130170A 2021-08-11 2022-08-11 作為sting拮抗劑之小分子尿素衍生物 TW2023212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202111036319 2021-08-11
IN202111036319 2021-08-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1231A true TW202321231A (zh) 2023-06-01

Family

ID=83558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0170A TW202321231A (zh) 2021-08-11 2022-08-11 作為sting拮抗劑之小分子尿素衍生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4384268A1 (zh)
KR (1) KR20240046553A (zh)
CN (1) CN118019738A (zh)
AU (1) AU2022326885A1 (zh)
CA (1) CA3228653A1 (zh)
IL (1) IL310679A (zh)
TW (1) TW202321231A (zh)
WO (1) WO202301745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66088B1 (ko) 1990-01-23 1999-01-15 . 수용해도가 증가된 시클로덱스트린 유도체 및 이의 용도
US5376645A (en) 1990-01-23 1994-12-27 University Of Kansas Derivatives of cyclodextrins exhibiting enhanced aqueous solubility and the use thereof
GB9518953D0 (en) 1995-09-15 1995-11-15 Pfizer Ltd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WO2000035298A1 (en) 1996-11-27 2000-06-22 Wm. Wrigley Jr. Company Chewing gum containing medicament active agents
GB9711643D0 (en) 1997-06-05 1997-07-30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Glass thermoplastic systems
JP2005538047A (ja) * 2002-05-03 2005-12-15 ワーナー−ランバート・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カンパニー ボンベシンアンタゴニスト
JP2020524717A (ja) * 2017-06-22 2020-08-20 キュラデブ・ファーマ・リミテッドCuradev Pharma Limited ヒトstingの小分子調節因子
BR112019027127A2 (pt) * 2017-06-22 2020-07-07 Curadev Pharma Limited moduladores de sting humano de molécula pequena
WO2019243823A1 (en) * 2018-06-21 2019-12-26 Curadev Pharma Limited Azaheterocyclic small molecule modulators of human sting
JP2023513241A (ja) * 2020-02-12 2023-03-30 キュラデブ ファーマ ピーブイティー. リミテッド 小分子stingアンタゴニス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228653A1 (en) 2023-02-16
WO2023017452A1 (en) 2023-02-16
CN118019738A (zh) 2024-05-10
EP4384268A1 (en) 2024-06-19
AU2022326885A1 (en) 2024-02-15
KR20240046553A (ko) 2024-04-09
IL310679A (en) 202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20141328A (ko) 소분자 sting 길항제
JPH10513442A (ja) 5−htレセプターアンタゴニストとしてのインドール誘導体
NZ522731A (en) Beta-carboline derivatives useful as inhibitors of phosphodiesterase
JP2016512488A (ja) キナーゼ阻害剤としての複素環式アミド
JP2005523310A (ja) 置換インドール
JP2007522142A (ja) Ikk3に対して活性を有するベンゾイミダゾール置換チオフェン誘導体
GB2563642A (en) Small molecule modulators of human STING
WO2018186365A1 (ja) リードスルー誘導剤およびその医薬用途
CA3199496A1 (en) Heterocycle derivatives for treating trpm3 mediated disorders
WO2019091277A1 (zh) 2-(1h-吡唑-3-基)苯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JP2001512727A (ja) 5ht−1受容体のリガンドとしてのニ環式化合物
US20170239237A1 (en) Pyrroloquinoline derivatives as 5-ht6 antagonis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JP2023553291A (ja) Trpm3媒介性障害を治療するためのアリール誘導体
GB2572526A (en) Heterocyclic small molecule modulators of human STING
TW202321231A (zh) 作為sting拮抗劑之小分子尿素衍生物
JP2010138072A (ja) 新規な縮合ピロール誘導体
JP2001525398A (ja) 選択的β3アドレナリン作動性アゴニスト
WO2021107125A1 (ja) リゾホスファチジン酸受容体作動活性を有する化合物およびその医薬用途
TW202321232A (zh) 小分子sting拮抗劑
CN118159535A (zh) 小分子sting拮抗剂
TW202412770A (zh) 用於治療trpm3介導之病症的吲口巾衍生物
RU2211216C2 (ru) Производные амидов и мочевины в качестве ингибиторов вторичного поглощения 5-ht и лигандов 5-ht1b/1d
TW202411233A (zh) 用於治療trpm3介導病症之新型衍生物
TW202310830A (zh) 用於治療疾病之β-內醯胺衍生物
TWI386392B (zh) 一種可作為過氧小體增生活化受體調控劑的磺酸基取代雙環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