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7450A - 物品搬送裝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搬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7450A
TW202317450A TW110138735A TW110138735A TW202317450A TW 202317450 A TW202317450 A TW 202317450A TW 110138735 A TW110138735 A TW 110138735A TW 110138735 A TW110138735 A TW 110138735A TW 202317450 A TW202317450 A TW 2023174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conveying
width direction
conveying surface
convey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8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岩田昌重
木村和誠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38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317450A/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7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7450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物品搬送裝置具備:第1帶式輸送器11、及對第1帶式輸送器11鄰接於寬方向第2側W2之第2帶式輸送器12。第1帶式輸送器11具備形成第1搬送面11F之第1帶構件11B,第2帶式輸送器12具備形成第2搬送面12F之第2帶構件12B。第1搬送面11F構成為載置搬送中之物品,且朝越往寬方向第2側W2越往下方之方向傾斜,第2搬送面12F構成為從寬方向第2側W2接觸載置於第1搬送面11F之物品,第1帶構件11B之表面之摩擦係數μ1與第2帶構件12B之表面之摩擦係數μ2不同。

Description

物品搬送裝置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搬送物品之物品搬送裝置。
發明背景
日本特開平02-178106號公報(專利文獻1)揭示了如此之物品搬送裝置之一例。以下,在背景技術之說明中,顯示於括號內之符號是專利文獻1之符號。
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物品搬送裝置具備:整列輸送器(5),將物品(M)沿著搬送方向搬送;及導引輸送器(15),在寬方向鄰接於整列輸送器(5)而配置,接觸載置於整列輸送器(5)上之物品(M)之側面,前述寬方向是在上下方向視點中與搬送方向正交之方向。而且,在寬方向中之隔著整列輸送器(5)而與導引輸送器(15)位於相反側之處,設有從寬方向之外側將物品(M)投入整列輸送器(5)之投入輸送器(4)。整列輸送器(5)及導引輸送器(15)構成為將投入輸送器(4)所投入之物品(M)沿著搬送方向搬送。
整列輸送器(5)具備在寬方向並排配置之正轉輸送器(5A)與反轉輸送器(5B)。正轉輸送器(5A)與反轉輸送器(5B)是互相往搬送方向之相反側驅動。藉此,由投入輸送器(4)從寬方向之外側投入之物品(M)是在與正轉輸送器(5A)接觸之部分、及與反轉輸送器(5B)接觸之部分分別朝搬送方向之相反側移動,藉此令物品(M)旋轉而變更其姿勢。
發明概要
如上述,對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物品搬送裝置而言,為了進行物品(M)之姿勢變更及往搬送方向之搬送,正轉輸送器(5A)、反轉輸送器(5B)、及導引輸送器(15)是必要的。因此,必要之輸送器之數量多,構造易於複雜化,另外,由於需要一面令正轉輸送器(5A)與逆轉輸送器(5B)之驅動方向相異,一面令兩輸送器合作,故控制亦易於複雜化。
鑑於上述實情,進行物品之搬送及姿勢變更之物品搬送裝置是被期望有易於謀求構造及控制之簡略化之技術實現。
一種物品搬送裝置,是將物品沿著搬送方向搬送之物品搬送裝置, 以在沿著上下方向之上下方向視點中相對於前述搬送方向正交之方向作為寬方向,以前述寬方向之其中一側作為寬方向第1側,以前述寬方向之另一側作為寬方向第2側, 前述物品搬送裝置具備:第1帶式輸送器,沿著前述搬送方向配置;第2帶式輸送器,對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鄰接於前述寬方向第2側,且沿著前述搬送方向配置;及供給部,對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供給前述物品, 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具備:第1帶構件,形成搬送中之前述物品接觸之第1搬送面;及第1驅動部,驅動前述第1帶構件, 前述第2帶式輸送器具備:第2帶構件,形成搬送中之前述物品接觸之第2搬送面;及第2驅動部,驅動前述第2帶構件, 前述供給部是從前述寬方向第1側對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供給前述物品, 前述第1搬送面構成為載置搬送中之前述物品,且朝越往前述寬方向第2側越往下方之方向傾斜, 前述第2搬送面之構成是如下:對前述第1搬送面鄰接配置於前述寬方向第2側,且從前述寬方向第2側對載置於前述第1搬送面之前述物品接觸, 前述第1帶構件之表面之摩擦係數與前述第2帶構件之表面之摩擦係數不同。
根據本構成,可藉由第1搬送面之傾斜來令由供給部供給至第1帶式輸送器之物品,從寬方向第1側往配置了第2帶式輸送器之寬方向第2側移動而接觸第2搬送面。然後,當物品從一面只接觸第1搬送面一面往寬方向第2側移動之狀態變成與第1搬送面、第2搬送面雙方接觸之狀態時,由於第1搬送面之摩擦係數與第2搬送面之摩擦係數不同,故可令朝搬送方向作用之力在物品之與第1搬送面接觸之部分、及與第2搬送面接觸之部分之間產生差異。具體而言,相較於與第1搬送面、第2搬送面中之摩擦係數較小者接觸之部分,與第1搬送面、第2搬送面中之摩擦係數較大者接觸之部分是承受大的摩擦力而快速地朝搬送方向之下游側移動。藉此,可令物品旋轉而變更姿勢。如此,根據本構成,由於為了進行物品之搬送及姿勢變更,只使用分別具有不同摩擦係數之帶構件之第1帶式輸送器及第2帶式輸送器即可,故與需要多個輸送器之習知之物品搬送裝置相比,可謀求構造之簡略化。又,由於可利用第1搬送面與第2搬送面之摩擦係數之不同來進行物品之姿勢變更,故易於謀求關於第1帶式輸送器與第2帶式輸送器之驅動方向與驅動速度之控制之簡略化。
本揭示之技術之進一步之特徵與優點可藉由參考圖面來描述之以下之舉例顯示且非限定之實施形態之說明而明瞭。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以將物品搬送裝置適用於分類(assort)系統的情況來進行舉例顯示,說明物品搬送裝置之實施形態。
[分類系統] 首先,參考圖1~圖4來說明分類系統PS。如圖1所示,分類系統PS是例如配備於進行線上販售之業者所保有之物流設備,從保管之複數個物品G中分類出必要之物品G而將其送出。分類系統PS是例如從保管在未圖示之自動倉庫中之複數個物品G分類出必要之物品G而將其送出。此情況下,在自動倉庫中,複數個物品G是以依各類別來收納於容器之狀態被保管。然後,依各類別來收納於容器之複數個物品G是從自動倉庫被自動搬出,在未圖示之物品拆散部被分離成個別之物品G。之後,複數個物品G之各物品G是被個別地搬送。另,「物品G」之概念是例如包含食品或生活用品等之各種商品、或者、在工場之生產線等使用之半成品等。亦即,作為分類對象之物品G是包含各式各樣之物。
分類系統PS具備: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搬出輸送器6,從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接收物品G,將接收之物品G沿著離開該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之方向即第1方向X而搬送;及昇降輸送器1,從搬出輸送器6接收物品G,將該物品G沿著在上下方向視點中與第1方向X交叉(在圖示之例是正交)之第2方向Y而搬送。再者,如圖2所示,本例之分類系統PS具備:搬入裝置4,將物品G朝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搬入;傳遞裝置7,在與昇降輸送器1之間進行物品G之傳遞;自動投入機8;及搬出裝置9。在本例,傳遞裝置7是從昇降輸送器1接收物品G,將接收之物品G往自動投入機8搬送。自動投入機8是基於後述之訂單資訊,將收集到之複數或單數之物品G當作物品群Gg來往搬出裝置9投入。然後,搬出裝置9是將物品群Gg往圖外之搬出場所搬出。
[搬入裝置] 搬入裝置4是將以依各類別來收納於容器之狀態而從上述自動倉庫搬出,且在上述物品拆散部被分離成個別之物品G,依序朝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搬入。在圖2顯示之例,搬入裝置4是作為輸送器而構成。
[複數樓層分類裝置] 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是用於分類從搬入裝置4搬入之物品G的裝置。如圖3所示,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具有上下方向之高度相異之複數樓層之開口51,將物品G分類於複數樓層之開口51之任一者而排出。在圖示之例,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具有由複數樓層及複數行構成之正交格子狀排列之複數個開口51。
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是基於訂單資訊來將物品G分類於複數個開口51之任一者。在本例,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是從基於訂單資訊而決定之特定之開口51排出物品G,將其交給搬出輸送器6,藉此進行物品G之分類。另,在此之訂單資訊是例如將指定應出貨之物品G(可以是單一種,亦可以是複數種之組合)。之類別及數量之訂單(揀貨訂單)予以顯示之資訊。於是,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是將各訂單所指定之1個以上之物品G在依各訂單而不同之開口51排出,藉此進行物品G之分類。
雖然詳細之圖示是予以省略,但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例如具備用於判別物品G之物品判別部。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是基於物品判別部之判別結果來分類物品G。例如,物品判別部是如下之構成:具備拍攝物品G之相機,藉由對以此相機取得之圖像資料進行圖像辨識處理來判別物品G。不過,並非限定於如此之構成,例如,亦可以是如下之構成:在物品G附有記憶物品資訊之IC標籤或條碼等(記憶部),且物品判別部具備讀取該物品資訊之讀取器(讀取部),基於以此讀取器讀取到之物品資訊來判別物品G。
如圖2~圖4所示,在本實施形態,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具備軌道52與沿著該軌道52移動之複數個搬送台車53。軌道52是依每個設有開口51之複數樓層來具備沿著水平方向(第2方向Y)而設之水平部分。搬送台車53構成為沿著軌道52之水平部分來行駛,藉此在第2方向Y搬送物品G。又,軌道52亦可以具備在上下方向延伸存在且與依每個複數樓層來配置之水平部分連接之上下部分。此情況下,搬送台車53構成為沿著軌道52之上下部分來昇降,藉此,可在依每個複數樓層來配置之水平部分之每一者移動。此情況下,搬送台車53之數量不被設有開口51之樓層數限制。因此,例如,亦可以配置比設有開口51之樓層數少或多之台數的搬送台車53。另,在圖3顯示之例是相對於8樓層之開口51而配置8台搬送台車53。
在本實施形態,搬送台車53分別具備從下方支撐物品G且將該物品G從開口51排出之排出輸送器54。排出輸送器54是使物品G從搬送台車53之行駛路徑朝第1方向X移動。
[搬出輸送器] 搬出輸送器6是用於搬送經過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分類之物品G的裝置。在本實施形態,搬出輸送器6是對應複數樓層之開口51之每一者而設,構成為令被複數樓層分類裝置5從開口51排出之物品G暫時滯留且將該滯留之物品G朝第1方向X搬送。在本實施形態,複數個搬出輸送器6是在複數樓層之每一者,以與複數行之開口51之每一者對應的方式來在第2方向Y排列配置。
如圖2及圖4所示,搬出輸送器6是以各訂單之複數個物品G之集合即物品群Gg單位來搬送物品G,將其往昇降輸送器1排出。構成1個物品群Gg之物品G的數量是隨著各訂單而不同。例如,依訂單而定,亦可能會有1個物品群Gg是以1個物品G構成的情況。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形態,搬出輸送器6具備用於令從開口51排出之物品G暫時滯留之停止器60。於是,從開口51排出之物品G是因為停止器60而堵塞,滯留到基於訂單資訊之物品群Gg湊齊為止。當基於訂單資訊之物品群Gg湊齊時,停止器60進行姿勢變更而令物品G之堵塞狀態解除。在本例,停止器60是以繞沿著第2方向Y之軸心來旋動(換句話說是擺動)之板狀構件而構成,構成為利用旋動來變更其姿勢。
[昇降輸送器] 昇降輸送器1是可在上下方向昇降,且沿著第2方向Y搬送從搬出輸送器6排出之物品G的裝置。昇降輸送器1是以沿著第2方向Y之姿勢,對搬出輸送器6鄰接配置於第1方向X。
昇降輸送器1是被以沿著桅桿2而昇降自如的方式設置之支撐部3支撐。在本例,複數個桅桿2是沿著第2方向Y而相互間隔地配置,在複數個桅桿2之每一者設有支撐昇降輸送器1之支撐部3。
在桅桿2設有令支撐部3昇降之昇降驅動部20。昇降驅動部20具備昇降馬達20M、藉由昇降馬達20M來旋轉驅動之旋轉體(未圖示)、及纏繞在旋轉體之無端體(未圖示)。無端體是與支撐部3連結。其構成是藉由昇降馬達20M來使旋轉體旋轉,藉此,無端體被驅動而令支撐部3進行昇降。例如,旋轉體是滑輪,無端體是皮帶。
在本實施形態,在複數個桅桿2之每一者設有上述之旋轉體及無端體,在複數個桅桿2之其中1者設有昇降馬達20M。而且,昇降馬達20M是藉由驅動連結軸21而與設置在複數個桅桿2之每一者之旋轉體驅動連結。藉此,設置在複數個桅桿2之每一者之支撐部3是互相同步地昇降之構成。
昇降輸送器1是隨著複數個支撐部3之每一者之沿著各桅桿2之昇降而進行昇降之構成。藉此,昇降輸送器1是可移動至與配置在複數樓層之複數個搬出輸送器6之每一者對應之高度,而從複數樓層之各搬出輸送器6接收物品G之構成。又,昇降輸送器1是在被複數個支撐部3支撐之第2方向Y之全區連續地配置。藉此,其構成是可從沿著第2方向Y而排列配置之全部之搬出輸送器6接收物品G。然後,昇降輸送器1將從搬出輸送器6排出之物品G沿著第2方向Y搬送而交給傳遞裝置7。
[傳遞裝置] 傳遞裝置7是在與昇降輸送器1之間進行物品G之傳遞的裝置。傳遞裝置7是對昇降輸送器1鄰接配置於第2方向Y。在本實施形態,傳遞裝置7構成為將昇降輸送器1所搬送之物品G從該昇降輸送器1接收。在本例,傳遞裝置7是藉由輸送器而構成。
傳遞裝置7將從昇降輸送器1接收之物品G往自動投入機8搬送。然後,如上述,自動投入機8是將基於訂單資訊而收集到之複數或單數之物品G當作物品群Gg來往搬出裝置9投入。搬出裝置9是將自動投入機8所投入之物品群Gg往圖外之搬出場所搬出。
[物品搬送裝置] 接著,說明與本揭示相關之物品搬送裝置100之構成。
物品搬送裝置100是用於搬送物品G的裝置。在此是以將物品搬送裝置100適用於分類系統PS的情況來舉例顯示而說明,物品搬送裝置100是構成分類系統PS之一部分。在本實施形態,物品搬送裝置100具備上述之昇降輸送器1及搬出輸送器6。
在以下之說明,以利用昇降輸送器1搬送物品G之方向作為「搬送方向T」,以在沿著上下方向之上下方向視點中相對於搬送方向T正交之方向作為寬方向W。亦即,在本實施形態,「搬送方向T」是與上述之說明分類系統PS整體之構成時使用之「第2方向Y」相等,「寬方向W」是與「第1方向X」相等。又,在此,以寬方向W之其中一側作為寬方向第1側W1,以寬方向W之另一側作為寬方向第2側W2。
物品搬送裝置100是將物品G沿著搬送方向T搬送的裝置,具備:第1帶式輸送器11,沿著搬送方向T配置;及第2帶式輸送器12,對第1帶式輸送器11鄰接於寬方向第2側W2,且沿著搬送方向T配置。在本實施形態,作為物品搬送裝置100之一部分來構成之昇降輸送器1具備第1帶式輸送器11與第2帶式輸送器12。亦即,在本實施形態,第1帶式輸送器11與第2帶式輸送器12是如下之構成:被以沿著複數個桅桿2之每一者昇降自如的方式設置之支撐部3支撐,沿著複數個桅桿2之每一者昇降。
又,物品搬送裝置100具備對第1帶式輸送器11供給物品G之供給部S。供給部S是從寬方向第1側W1對第1帶式輸送器11供給物品G。在本實施形態是令搬出輸送器6作為供給部S。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供給部S是對應複數個開口51而設,令從開口51排出之物品G沿著寬方向W(第1方向X)移動。
如圖4所示,第1帶式輸送器11具備:第1帶構件11B,形成搬送中之物品G接觸之第1搬送面11F;及第1驅動部11M,驅動第1帶構件11B。第1搬送面11F是藉由第1帶構件11B之表面而形成。在本例,第1搬送面11F是形成平面狀。第1驅動部11M是例如藉由馬達而構成,藉由令纏繞第1帶構件11B之滑輪等之旋轉體(未圖示)旋轉而驅動第1帶構件11B。
第2帶式輸送器12具備:第2帶構件12B,形成搬送中之物品G接觸之第2搬送面12F;及第2驅動部12M,驅動第2帶構件12B。第2搬送面12F是藉由第2帶構件12B之表面而形成。在本例,第2搬送面12F是形成平面狀。第2驅動部12M是例如藉由馬達而構成,藉由令纏繞第2帶構件12B之滑輪等之旋轉體(未圖示)旋轉而驅動第2帶構件12B。
在本實施形態,第1驅動部11M與第2驅動部12M是個別之驅動源。亦即,第1驅動部11M是獨立於第2驅動部12M而驅動第1帶構件11B,第2驅動部12M是獨立於第1驅動部11M而驅動第2帶構件12B。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形態,第1驅動部11M將第1帶構件11B以第1搬送速度V1驅動。第2驅動部12M將第2帶構件12B以第2搬送速度V2驅動。在本例,第1搬送速度V1與第2搬送速度V2是設定成相同速度。
如圖4所示,第1搬送面11F構成為載置搬送中之物品G。換句話說,第1搬送面11F構成為從下方對搬送中之物品G接觸。而且,亦如圖5所示,第1搬送面11F是朝越往寬方向第2側W2越往下方的方向傾斜。藉此,可利用重力而使供給部S所供給之物品G在第1搬送面11F上從寬方向第1側W1往寬方向第2側W2移動。
如圖4所示,第2搬送面12F之構成是如下:對第1搬送面11F鄰接配置於寬方向第2側W2,且從寬方向第2側W2對載置於第1搬送面11F之物品G接觸。若予以說明,第2搬送面12F是從寬方向第2側W2接住在第1搬送面11F上從寬方向第1側W1朝寬方向第2側W2移動過來之物品G之構成。在本實施形態,第2搬送面12F是朝越往寬方向第2側W2越往上方之方向傾斜。而且,如圖5所示,第2搬送面12F之相對於水平面之寬方向W之傾斜角度(稱作「第2傾斜角度θ2」)比第1搬送面11F之相對於水平面之寬方向W之傾斜角度(稱作「第1傾斜角度θ1」)大。如此,以寬方向W之傾斜是第2搬送面12F比第1搬送面11F陡峭之狀態來配置。藉此,可藉由第2搬送面12F適切地接住在第1搬送面11F上往寬方向第2側W2移動過來之物品G,令其成為與第1搬送面11F、第2搬送面12F雙方接觸之狀態。另,「相對於水平面之傾斜角度」是指由搬送面與水平面所成之2個角度中之較小之角度。
在本實施形態,在沿著搬送方向T之搬送方向T視點中,由第1搬送面11F與第2搬送面12F所成之角是設定於90°至110°之範圍,在圖示之例是設定成90°。藉此,例如,當搬送長方體狀或圓柱狀等一般而言較常處理之形狀之物品G時,物品G可與第1搬送面11F、第2搬送面12F分別有大的接觸面積,可在物品G穩定之狀態下進行搬送。
在本實施形態,第1帶式輸送器11具備將從供給部S供給之物品G朝第1搬送面11F導引之導引框110。導引框110是在對第1搬送面11F鄰接於從寬方向第1側W1之位置,以沿著搬送方向T的方式而配置。在本例,導引框110是藉由板狀構件而構成。
導引框110具有與從供給部S供給之物品G接觸之導引面110F。導引面110F是配置在寬方向W中之第1搬送面11F與供給部S(停止器60)之間,且從下方對從供給部S供給之物品G接觸。
在本實施形態,導引面110F是朝越往寬方向第2側W2越往下方之方向傾斜。而且,如圖5所示,導引面110F之相對於水平面之寬方向W之傾斜角度(稱作「第3傾斜角度θ3」)是比第1傾斜角度θ1大且比第2傾斜角度θ2小。亦即,導引面110F是與第1搬送面11F朝相同之方向傾斜,且是比第1搬送面11F陡峭之傾斜。藉此,可藉由導引面110F之陡峭傾斜而將從供給部S供給之物品G以帶有動量之狀態朝第1搬送面11F導引。所以,易於令物品G在第1搬送面11F上從寬方向第1側W1往寬方向第2側W2移動。
在此,如上述,此分類系統PS是處理各式各樣之形狀之物品G。亦即,物品搬送裝置100之搬送對象之物品G是包含各式各樣之形狀之物品。例如,以形狀大致為立方體狀、長方體狀、圓柱狀、或多角柱狀等之物品G作為搬送對象。作為一例,當搬送對象是長方體狀之物品G的情況下,從提升搬送時之物品G之穩定性之觀點,宜以物品G倒下之狀態,亦即物品G之長邊方向是沿著搬送方向T之姿勢之狀態進行搬送。又,例如,當搬送對象是圓柱狀之物品G時,若是物品G之軸方向沿著寬方向之姿勢,則由於物品G會朝搬送方向T滾動,故其位置不穩定。所以,當如此之圓柱狀之物品G的情況下,與上述同樣,從提升搬送時之物品G之穩定性之觀點,宜以物品G之軸方向是沿著搬送方向T之姿勢之狀態進行搬送。如此,在物品搬送裝置100,有於物品G之搬送中變更其姿勢之需求。
於是,在此物品搬送裝置100,令第1帶構件11B之表面之摩擦係數(稱作第1摩擦係數μ1)。與第2帶構件12B之表面之摩擦係數(稱作第2摩擦係數μ2)。相異。在本實施形態,第1摩擦係數μ1比第2摩擦係數μ2摩擦係數低。更具體而言,第1摩擦係數μ1是設定在第2摩擦係數μ2之0.4~0.6倍之範圍。例如,第1帶構件11B適合以將聚酯含侵於織布之材料來構成。又,第2帶構件12B適合以在織布之表面塗覆了聚氨酯之材料來構成。藉由上述構成,物品G在第1摩擦係數μ1之第1搬送面11F是易於滑動,且物品G在第2摩擦係數μ2之第2搬送面12F是不易滑動。所以,變成可藉由摩擦係數高之側之搬送面來將物品G之一部分拉進搬送方向T。亦即,可利用摩擦係數之差來變更物品G之姿勢。以下,進行具體之說明。
圖6及圖7是顯示搬送圓柱狀之物品G之狀態來作為一例。如上述,其構成是第1摩擦係數μ1比第2摩擦係數μ2低,第1搬送面11F比第2搬送面12F易於讓物品G滑動。因此,從供給部S供給之物品G是在通過導引面110F後,在第1搬送面11F上從寬方向第1側W1往寬方向第2側W2移動(圖6、7(1)之狀態)。在此,由於第1搬送面11F是易於滑動之構成,故在第1搬送面11F上,物品G是一面因為以第1搬送速度V1驅動之第1搬送面11F而受搬送方向T之力作用,一面在第1搬送面11F上朝寬方向第2側W2移動。
在第1搬送面11F上移動到寬方向第2側W2之物品G是接觸對第1搬送面11F配置在寬方向第2側W2之第2搬送面12F(圖6、7(2)之狀態)。第2摩擦係數μ2比第1摩擦係數μ1高,第2搬送面12F是比第1搬送面11F不易滑動之構成。因此,物品G之接觸到第2搬送面12F之部分是比接觸第1搬送面11F之部分,易於受由以第2搬送速度V2驅動之第2搬送面12F造成之搬送方向T之力作用。另一方面,如上述,物品G之接觸到第1搬送面11F之部分是比接觸第2搬送面12F之部分易於滑動。藉此,在物品G接觸到第2搬送面12F之時間點,與接觸第1搬送面11F之部分相比,物品G之接觸到第2搬送面12F之部分是被向第2搬送面12F之驅動方向(搬送方向T)拉。結果,物品G是以接觸到第2搬送面12F之部分作為支點而旋轉(圖6、7(3)之狀態)。藉此,物品G成為其長邊方向(在此是軸方向)沿著搬送方向T之姿勢(圖6、7(4)之狀態)。藉此,物品G不易在第1搬送面11F上朝搬送方向T滾動。又,由於物品G是被配置在第1搬送面11F及第2搬送面12F之最下位置,故亦不易在寬方向W滾動。藉此,可提升搬送中之物品G之穩定性。如以上,根據本構成,藉由利用搬送面之傾斜及摩擦係數之不同,能以簡單之構造來變更物品G之姿勢。
圖8是顯示搬送長方體狀之物品G之狀態來作為一例。如圖8所示,依物品G之大小及形狀而定,可能會有物品G之長邊方向之尺寸比第1搬送面11F之寬方向W之尺寸大的情況。而且,若為物品G之長邊方向沿著寬方向W之狀態,且物品G因為其重量或形狀等之影響而即便接觸第2搬送面12F亦未變更姿勢,則該物品G會成為在寬方向第1側W1超出第1搬送面11F之狀態。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第1帶式輸送器11具備矯正載置於第1搬送面11F而被搬送之物品G之姿勢的矯正構件111。矯正構件111配置在比供給部S供給物品G之供給位置還位於搬送方向T之下游側且與第1搬送面11F之寬方向第1側W1之側緣鄰接之位置,以突出至比第1搬送面11F還上方的方式而形成。在本實施形態,複數個矯正構件111是以在搬送方向T上互相分開的方式(參考圖1等),設置在與第1搬送面11F之寬方向第1側W1之側緣鄰接之位置。亦即,上述「比供給部S供給物品G之供給位置還位於搬送方向T之下游側」之語句中之「供給部S」是指沿著搬送方向T而排列配置之複數個供給部S(搬出輸送器6)中之供給被當作搬送對象之物品G之「特定之供給部S(搬出輸送器6)」。所以,依與複數個供給部S中之某個供給部S之位置關係而定,亦會有配置在比該供給部S還位於搬送方向T之上游側之矯正構件111存在。在本例,矯正構件111是設置在導引框110。具體而言,矯正構件111是以從導引框110之導引面110F朝上方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藉由如此之構成,當有以在寬方向第1側W1超出第1搬送面11F之寬方向第1側W1之側緣之姿勢被搬送過來之物品G的情況下,可令該物品G在沿著搬送方向T移動之途中碰到矯正構件111(圖8之(1)之狀態)。藉此,可令物品G之整體往第1搬送面11F之側(寬方向第2側W2)移動,且將物品G之姿勢矯正成物品G之長邊方向沿著搬送方向T(圖8之(2)之狀態)。亦即,藉由具有此矯正構件111,當如上述般地有長邊方向之尺寸大之物品G在寬方向第1側W1超出第1搬送面11F而被搬送過來的情況下,可將該物品G之姿勢矯正成適切之姿勢。
在本實施形態,矯正構件111是以在面向搬送方向T之上游側之部分具有往該上游側呈凸狀之彎曲面111a的方式而形成。所以,矯正構件111之彎曲面111a接觸以在寬方向第1側W1超出第1搬送面11F之狀態被搬送過來之物品G。藉此,與在矯正構件111之面向搬送方向T之上游側之部分形成角部的情況相比,當矯正構件111與物品G接觸時,可迴避矯正構件111卡到物品G或與其發生局部性之高壓力接觸之情形,可降低物品G損傷之可能性。在本例,矯正構件111是形成以與導引面110F正交之方向作為軸之圓柱狀。
又,矯正構件111除了矯正載置於第1搬送面11F而被搬送之物品G之姿勢之外,還矯正該物品G之寬方向W之位置。例如,如圖9所示,當複數個物品G從供給部S朝第1帶式輸送器11連續地供給,而以在寬方向W排列的方式配置在第1搬送面11F上的情況下,可能會有複數個物品G中之一部分之物品G在寬方向第1側W1超出第1搬送面11F的情況。然而,藉由上述構成,可令複數個物品G中之在寬方向第1側W1超出第1搬送面11F之一部分之物品G,在沿著搬送方向T移動之途中碰到矯正構件111(圖9之(1)之狀態)。藉此,可令超出第1搬送面11F之物品G往第1搬送面11F之側(寬方向第2側W2)移動(圖9之(2)之狀態)。如此,藉由具有矯正構件111,當複數個物品G之一部分以在寬方向第1側W1超出第1搬送面11F之狀態被搬送過來的情況下,可將超出第1搬送面11F之物品G之位置矯正成適切之位置。又,如此之位置矯正並非限定於複數個物品G在寬方向W排列而配置在第1搬送面11F上的情況,亦可能是在1個物品G的情況下進行。若予以說明,則是當搬送1個物品G的情況下,若此物品G本身具有不易在第1搬送面11F滑動之材質或形狀等之特性,則可能會有在第1搬送面11F之途中就停住而使一部分在寬方向第1側W1超出第1搬送面11F的情況。即便是如此之情況,亦可令物品G在搬送途中碰到矯正構件111而在第1搬送面11F上朝寬方向第2側W2移動。亦即,與上述同樣,可藉由矯正構件111來將該物品G之位置矯正成適切之位置。
[其他之實施形態] 接著,說明物品搬送裝置之其他之實施形態。
(1)在上述之實施形態是以「在沿著搬送方向T之搬送方向T視點中,由第1搬送面11F與第2搬送面12F所成之角是設定於90°至110°之範圍」之例來進行說明。然而,並非限定於如此之例,在搬送方向T視點中之由第1搬送面11F與第2搬送面12F所成之角亦可以是例如設定於120°至150°之範圍。如果是如此,可令在第1搬送面11F上朝寬方向第2側W2移動過來之物品G接觸第2搬送面12F時之衝撃緩和。
(2)在上述之實施形態是以「第1帶構件11B之表面之摩擦係數(第1摩擦係數μ1)比第2帶構件12B之表面之摩擦係數(第2摩擦係數μ2)低」之例來進行說明。然而,該等關係亦可以相反,亦可以是第2摩擦係數μ2比第1摩擦係數μ1低。
(3)在上述之實施形態是以「第2搬送面12F之相對於水平面之寬方向W之傾斜角度(第2傾斜角度θ2)比第1搬送面11F之相對於水平面之寬方向W之傾斜角度(第1傾斜角度θ1)大之構成」為例來進行說明。然而,並非限定於此,亦可以是第2搬送面12F之相對於水平面之寬方向W之傾斜角度(第2傾斜角度θ2)比第1搬送面11F之相對於水平面之寬方向W之傾斜角度(第1傾斜角度θ1)小之構成。
(4)在上述之實施形態是以「複數個矯正構件111以在搬送方向T上互相分開的方式,設置在與第1搬送面11F之寬方向第1側W1之側緣鄰接之位置」之例來進行說明。然而,並非限定於如此之例,矯正構件111亦可以不是設置複數個,亦可以是只設置1個。此情況下,矯正構件111可以是相對於在搬送方向T排列配置之複數個供給部S之全部而配置在搬送方向T之下游側。又,並非限定於上述之各例,第1帶式輸送器11亦可以不具備矯正構件111。
(5)在上述之實施形態是以「第1驅動部11M與第2驅動部12M是個別之驅動源」之例來進行說明。然而,並非限定於如此之例,第1驅動部11M與第2驅動部12M亦可以是互相共通之驅動源。亦即,第1帶構件11B與第2帶構件12B亦可以是藉由共通之驅動源來驅動。
(6)在上述之實施形態是以「第1搬送速度V1與第2搬送速度V2設定成相同速度」之例來進行說明。然而,並非限定於如此之例,第1搬送速度V1與第2搬送速度V2亦可以設定成互相不同之速度。
(7)在上述之實施形態是以「令搬出輸送器6作為供給部S」之例來進行說明。然而,並非限定於如此之例,只要是對第1帶式輸送器11供給物品G之物件即可作為供給部S,例如,亦可以是藉由搬送台車或堆高式起重器等而構成。
(8)在上述之實施形態是以「昇降輸送器1是在被複數個支撐部3支撐之搬送方向T(第2方向Y)之全區連續地配置」之例來進行說明。然而,並非限定於如此之例,昇降輸送器1亦可以是在搬送方向T分割之構造。亦即,昇降輸送器1亦可以是具備在搬送方向T排列配置之複數個第1帶式輸送器11、及在搬送方向T排列配置之複數個第2帶式輸送器12而構成。
(9)另,只要不產生矛盾,則上述之實施形態所揭示之構成亦可以與其他之實施形態所揭示之構成組合而適用。關於其他之構成,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實施形態是全部的點單單不過是舉例顯示。所以,可在不超脫本揭示之旨趣之範圍內適宜地進行各式各樣之改變。
[上述實施形態之概要] 以下,針對在上述說明之物品搬送裝置進行說明。
一種將物品沿著搬送方向搬送之物品搬送裝置, 以在沿著上下方向之上下方向視點中相對於前述搬送方向正交之方向作為寬方向,以前述寬方向之其中一側作為寬方向第1側,以前述寬方向之另一側作為寬方向第2側, 前述物品搬送裝置具備:第1帶式輸送器,沿著前述搬送方向配置;第2帶式輸送器,對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鄰接於前述寬方向第2側,且沿著前述搬送方向配置;及供給部,對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供給前述物品, 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具備:第1帶構件,形成搬送中之前述物品接觸之第1搬送面;及第1驅動部,驅動前述第1帶構件, 前述第2帶式輸送器具備:第2帶構件,形成搬送中之前述物品接觸之第2搬送面;及第2驅動部,驅動前述第2帶構件, 前述供給部是從前述寬方向第1側對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供給前述物品, 前述第1搬送面構成為載置搬送中之前述物品,且朝越往前述寬方向第2側越往下方之方向傾斜, 前述第2搬送面之構成是如下:對前述第1搬送面鄰接配置於前述寬方向第2側,且從前述寬方向第2側接觸載置於前述第1搬送面之前述物品, 前述第1帶構件之表面之摩擦係數與前述第2帶構件之表面之摩擦係數不同。
根據本構成,可藉由第1搬送面之傾斜來令由供給部供給至第1帶式輸送器之物品,從寬方向第1側往配置了第2帶式輸送器之寬方向第2側移動而接觸第2搬送面。然後,當物品從一面只接觸第1搬送面一面往寬方向第2側移動之狀態變成與第1搬送面、第2搬送面雙方接觸之狀態時,由於第1搬送面之摩擦係數與第2搬送面之摩擦係數不同,故可令朝搬送方向作用之力在物品之與第1搬送面接觸之部分、及與第2搬送面接觸之部分之間產生差異。具體而言,相較於與第1搬送面、第2搬送面中之摩擦係數較小者接觸之部分,與第1搬送面、第2搬送面中之摩擦係數較大者接觸之部分是承受大的摩擦力而快速地朝搬送方向之下游側移動。藉此,可令物品旋轉而變更姿勢。如此,根據本構成,由於為了進行物品之搬送及姿勢變更,只使用分別具有不同摩擦係數之帶構件之第1帶式輸送器及第2帶式輸送器即可,故與需要多個輸送器之習知之物品搬送裝置相比,可謀求構造之簡略化。又,由於可利用第1搬送面與第2搬送面之摩擦係數之不同來進行物品之姿勢變更,故易於謀求關於第1帶式輸送器與第2帶式輸送器之驅動方向與驅動速度之控制之簡略化。
在此,適合令前述第1帶構件之表面之摩擦係數比前述第2帶構件之表面之摩擦係數低。
根據本構成,令物品易於在第1搬送面上往寬方向第2側移動,提高可適切地接觸第2搬送面之比例。而且,由於可在物品成為與第1搬送面、第2搬送面雙方接觸之狀態時,令物品之與第2搬送面接觸之部分比與第1搬送面接觸之部分還快速地朝搬送方向之下游側移動,故可適切地令物品變更姿勢。
又,適合令前述第2搬送面朝越往前述寬方向第2側越往上方之方向傾斜, 前述第2搬送面之相對於水平面之前述寬方向之傾斜角度比前述第1搬送面之相對於前述水平面之前述寬方向之傾斜角度大。
根據本構成,由於以寬方向之傾斜是第2搬送面比第1搬送面陡峭之狀態來配置,故可藉由第2搬送面適切地接住在第1搬送面上往寬方向第2側移動過來之物品,令物品成為與第1搬送面、第2搬送面雙方接觸之狀態。
又,適合將在沿著前述搬送方向之搬送方向視點中,由前述第1搬送面與前述第2搬送面所成之角設定於90°至110°之範圍。
根據本構成,例如,當搬送長方體狀或圓柱狀等一般而言較常處理之形狀之物品時,易於令物品與第1搬送面、第2搬送面分別有大的接觸面積。因此,易於令摩擦力從第1搬送面及第2搬送面分別適切地作用於物品。所以,根據本構成,易於更適切地進行物品之搬送及姿勢變更。
又,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適合具備:矯正構件,矯正載置於前述第1搬送面而被搬送之前述物品之姿勢或前述寬方向之位置, 前述矯正構件配置在比前述供給部供給前述物品之供給位置還位於前述搬送方向之下游側且與前述第1搬送面之前述寬方向第1側之側緣鄰接之位置,以突出至比前述第1搬送面還上方的方式而形成。
根據本構成,當有以在寬方向第1側超出第1搬送面之寬方向第1側之側緣之姿勢被搬送過來之物品的情況下,可令該物品在沿著搬送方向移動之途中碰到矯正構件。藉此,可令物品之整體往第1搬送面之側(寬方向第2側)移動,且將物品之姿勢矯正成物品之長邊方向沿著搬送方向。又,即便是從供給部朝第1帶式輸送器一次供給複數個物品,複數個物品以在寬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在第1搬送面上的情況,當有物品在寬方向第1側超出第1搬送面之寬方向第1側之側緣的情況下,可令超出第1搬送面之物品碰到矯正構件而往第1搬送面之側(寬方向第2側)移動。亦即,可將複數個物品之個別之位置在第1搬送面上矯正成寬方向第2側之位置。 [產業利用性]
本揭示之技術可利用在搬送物品之物品搬送裝置。
1:昇降輸送器 2:桅桿 3:支撐部 4:搬入裝置 5:複數樓層分類裝置 6:搬出輸送器 7:傳遞裝置 8:自動投入機 9:搬出裝置 11:第1帶式輸送器 11B:第1帶構件 11F:第1搬送面 11M:第1驅動部 12:第2帶式輸送器 12B:第2帶構件 12F:第2搬送面 12M:第2驅動部 20:昇降驅動部 20M:昇降馬達 21:驅動連結軸 51:開口 52:軌道 53:搬送台車 54:排出輸送器 60:停止器 100:物品搬送裝置 110:導引框 110F:導引面 111:矯正構件 111a:彎曲面 G:物品 Gg:物品群 PS:分類系統 S:供給部 T:搬送方向 V1:第1搬送速度 V2:第2搬送速度 W:寬方向 W1:寬方向第1側 W2:寬方向第2側 X:第1方向 Y:第2方向 θ1:第1傾斜角度 θ2:第2傾斜角度 θ3:第3傾斜角度 μ1:第1摩擦係數 μ2:第2摩擦係數
圖1是具備物品搬送裝置之分類系統的立體圖。 圖2是具備物品搬送裝置之分類系統的平面圖。 圖3是將複數樓層分類裝置之一部分示意地顯示的立體圖。 圖4是具備物品搬送裝置之分類系統的側面圖。 圖5是將第1帶式輸送器及第2帶式輸送器示意地顯示之搬送方向視點圖。 圖6是顯示物品之姿勢變更之狀態的平面圖。 圖7是顯示物品之姿勢變更之狀態的搬送方向視點圖。 圖8是藉由矯正構件來矯正物品之姿勢之情況的說明圖。 圖9是藉由矯正構件來矯正物品之位置之情況的說明圖。
1:昇降輸送器
11:第1帶式輸送器
11B:第1帶構件
11F:第1搬送面
12:第2帶式輸送器
12B:第2帶構件
12F:第2搬送面
110:導引框
110F:導引面
111:矯正構件
W:寬方向
W1:寬方向第1側
W2:寬方向第2側
X:第1方向
θ1:第1傾斜角度
θ2:第2傾斜角度
θ3:第3傾斜角度
μ1:第1摩擦係數
μ2:第2摩擦係數

Claims (5)

  1. 一種物品搬送裝置,是將物品沿著搬送方向搬送之物品搬送裝置,其具有以下之特徵: 以在沿著上下方向之上下方向視點中相對於前述搬送方向正交之方向作為寬方向,以前述寬方向之其中一側作為寬方向第1側,以前述寬方向之另一側作為寬方向第2側, 前述物品搬送裝置具備:第1帶式輸送器,沿著前述搬送方向配置;第2帶式輸送器,對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鄰接於前述寬方向第2側,且沿著前述搬送方向配置;及供給部,對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供給前述物品, 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具備:第1帶構件,形成搬送中之前述物品接觸之第1搬送面;及第1驅動部,驅動前述第1帶構件, 前述第2帶式輸送器具備:第2帶構件,形成搬送中之前述物品接觸之第2搬送面;及第2驅動部,驅動前述第2帶構件, 前述供給部是從前述寬方向第1側對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供給前述物品, 前述第1搬送面構成為載置搬送中之前述物品,且朝越往前述寬方向第2側越往下方之方向傾斜, 前述第2搬送面之構成是如下:對前述第1搬送面鄰接配置於前述寬方向第2側,且從前述寬方向第2側對載置於前述第1搬送面之前述物品接觸, 前述第1帶構件之表面之摩擦係數與前述第2帶構件之表面之摩擦係數不同。
  2. 如請求項1之物品搬送裝置,其中前述第1帶構件之表面之摩擦係數比前述第2帶構件之表面之摩擦係數低。
  3. 如請求項1或2之物品搬送裝置,其中前述第2搬送面是朝越往前述寬方向第2側越往上方之方向傾斜, 前述第2搬送面之相對於水平面之前述寬方向之傾斜角度比前述第1搬送面之相對於前述水平面之前述寬方向之傾斜角度大。
  4. 如請求項1或2之物品搬送裝置,其中在沿著前述搬送方向之搬送方向視點中,由前述第1搬送面與前述第2搬送面所成之角是設定於90°至110°之範圍。
  5. 如請求項1或2之物品搬送裝置,其中前述第1帶式輸送器具備:矯正構件,矯正載置於前述第1搬送面而被搬送之前述物品之姿勢或前述寬方向之位置, 前述矯正構件配置在比前述供給部供給前述物品之供給位置還位於前述搬送方向之下游側且與前述第1搬送面之前述寬方向第1側之側緣鄰接之位置,以突出至比前述第1搬送面還上方的方式而形成。
TW110138735A 2021-10-19 2021-10-19 物品搬送裝置 TW202317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8735A TW202317450A (zh) 2021-10-19 2021-10-19 物品搬送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8735A TW202317450A (zh) 2021-10-19 2021-10-19 物品搬送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7450A true TW202317450A (zh) 2023-05-01

Family

ID=87378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8735A TW202317450A (zh) 2021-10-19 2021-10-19 物品搬送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174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879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including a linear gantry system
US773562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nloading trays having a pallet layer loaded
US8113334B2 (en) Matrix sorter system
US9254930B2 (en) Method of storing and picking
US201101709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cking articles into order load supports in a completely automated and manless manner
JP2023065496A (ja) 注文履行の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4732796B2 (ja) 仕分け装置
TW202317450A (zh) 物品搬送裝置
WO2022070171A1 (ja) 物品搬送装置(article transport apparatus)
CN118103179A (zh) 用于经由物体传送来提供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US20140041991A1 (en) Checking station, separ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piece goods
JP7439709B2 (ja) 物品移載装置
JP4986425B2 (ja) 搬送体分岐装置
KR20240076392A (ko) 물품 반송 장치
JP5838854B2 (ja) フリートレイ選果設備
KR20230061903A (ko) 물품 반송 장치
JP7294296B2 (ja) 物品搬送装置
JP7468294B2 (ja) シュート機構
JP2013173616A5 (zh)
JP7435392B2 (ja) 物品搬送装置
JP7380511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JP7363723B2 (ja) 物品受取り設備
JP6829711B2 (ja) 物品の仕分け設備
JP2000062914A (ja) 荷役設備の物品搬送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23094792A (ja) 物流センターにおけるケース仕分とカゴ車積み付け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