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6936A - 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6936A
TW202316936A TW111150318A TW111150318A TW202316936A TW 202316936 A TW202316936 A TW 202316936A TW 111150318 A TW111150318 A TW 111150318A TW 111150318 A TW111150318 A TW 111150318A TW 202316936 A TW202316936 A TW 20231693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late surface
contact
plate
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50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奕霖
付榮
郭深慧
李源
楊先歌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昆山聯滔電子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6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693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Landscapes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利用設置在殼體上的輻射部,提升了輻射部的訊號發射能力,同時,在輻射部設置在電子設備內部時,天線不再需要配套鐵氧體。由此,一方面,使得電子設備整體更加輕薄,減少了零部件數量。另一方面,輻射部發射的訊號穿過殼體後即可到達電子設備外部,減少了訊號對內部零部件的干擾。再一方面,將線圈設置在板緣位置,可以使輻射部最大限度地對空間進行利用,增加了訊號輻射的範圍。同時,也能滿足天線對線圈盤繞長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
本發明涉及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
近場通訊(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種近距離的私密通訊方式,在門禁、公車刷卡和手機支付等領域都起到了巨大作用。因此,該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安裝有近場通訊模組的電子設備,如何使其與外部設備進行良好的訊通,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利用設置在殼體上的輻射部,使得輻射部發射的訊號穿過殼體後,即可到達電子設備的外部,提高了訊號輻射範圍。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機殼組件包括:
殼體,包括護板,護板包括第一板面、第二板面和位於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外緣的板緣,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相互背離;
輻射部,包括至少一個線圈,線圈佈設在第一板面和/或第二板面上並位於板緣位置。
進一步地,線圈為環繞輻射圖案,環繞輻射圖案圍繞護板的中間區域向外側逐層螺旋盤繞,環繞輻射圖案的各層具有間隔。
進一步地,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為矩形面;
環繞輻射圖案具有與矩形面的各邊對應的多個環繞枝節,相鄰的兩個環繞枝節首尾連接並且相互垂直。
進一步地,至少一個線圈為多個線圈,各線圈間具有間隔並圍繞中間區域相互嵌套。
進一步地,多個線圈包括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第一線圈位於第二線圈的內側且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的盤繞方向相同。
進一步地,殼體還包括肋板,肋板凸設在第一板面上並沿板緣延伸,第一板面的靠近肋板內側位置形成第一容置區域,第一板面的靠近肋板外側位置形成第二容置區域;
第一線圈位於第一容置區域和/或第二容置區域。
進一步地,第一線圈位於第一容置區域並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分別位於第一線圈的內側和外側,第二線圈位於第二容置區域並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觸點和第四觸點,第三觸點和第四觸點分別位於第二線圈的內側和外側;
肋板包括位於同側的第三板面、第四板面和第五板面,第三板面朝向第一板面中間區域,第四板面背離於第一板面,第五板面背離於第三板面;
輻射部還包括連接輻射圖案,連接輻射圖案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連接枝節、第二連接枝節和第三連接枝節,第一連接枝節位於第三板面並與第二觸點電 連接,第二連接枝節位於第四板面,第三連接枝節位於第五板面並與第三觸點電連接。
進一步地,第二板面具有與第一容置區域和/或第二容置區域對應的第三容置區域;
第二線圈位於第三容置區域;
護板具有貫穿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第一通孔;
輻射部還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一連接件通過通孔與第一線圈和第二線圈連接。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殼體,包括護板,護板包括第一板面、第二板面和位於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外緣的板緣,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相互背離;
輻射部,包括至少一個線圈,線圈佈設在第一板面和/或第二板面上並位於板緣位置;
控制電路,包括兩個饋電端,控制電路通過兩個饋電端與輻射部電連接。
進一步地,線圈為環繞輻射圖案,環繞輻射圖案圍繞護板的中間區域向外側逐層螺旋盤繞,環繞輻射圖案的各層具有間隔;
輻射部還包括位於線圈的兩端的第一觸點和第四觸點;
兩個饋電端包括:第一饋電端和第二饋電端;
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二連接件和第三連接件,第二連接件和第三連接件為帶狀,第二連接件同時與所以第一觸點和第一饋電端電連接,第三連接件同時與第四觸點和第二饋電端電連接。
進一步地,控制電路與第一板面相對設置;線圈包括第二線圈,第一觸點、第四觸點和第二線圈位於第二板面上;護板具有貫穿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兩個第二通孔;
電子設備還包括:兩個連接塊,兩個連接塊分別穿設在兩個第二通孔內;兩個連接塊的一端分別與第二連接件和第三連接件電連接,另一端分別與第一觸點和第四觸點電連接。
進一步地,殼體還包括肋板,肋板凸設在第一板面上並沿板緣延伸,第一板面的位靠近肋板內側位置形成第一容置區域,第一板面的靠近肋板外側位置形成第二容置區域;
多個線圈包括第一線圈,第一線圈位於第一容置區域和/或第二容置區域;
電子設備還包括:
邊殼,卡設在肋板與第二容置區域之間;
電池,與控制電路電連接並卡設在肋板內側 。
進一步地,第一線圈位於第一容置區域並具有相對設置的兩端,位於第一線圈內側的一端為第一觸點,位於第一線圈外側的一端為第二觸點;
第二連接件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具有絕緣包覆層;
第一段沿第一板面延伸,並壓蓋在部分第一線圈上,第二段由肋板底部朝至控制電路延伸。
進一步地,多個線圈還包括第二線圈,第二線圈位於第二容置區域並與第一線圈的盤繞方向相同,位於第一線圈外側的一端為第二觸點;
控制電路位於電池的頂部,第一饋電端和第二饋電端位於控制電路的同側;
第二線圈位於第二容置區域並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觸點和第四觸點,第三觸點和第四觸點分別位於第二線圈的內側和外側;
肋板包括第三板面、第四板面和第五板面,第二板面朝向第一板面的中間區域,第四板面背離於第一板面,第五板面背離於第三板面;
輻射部還包括連接輻射圖案,連接輻射圖案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連接枝節、第二連接枝節和第三連接枝節,第一連接枝節位於第三板面並與第二觸點電連接,第二連接枝節位於第四板面,第三連接枝節位於第五板面並與第三觸點電連接;
第三連接件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第三段包括絕緣包覆層並沿第一板面延伸,第三段壓蓋在部分第二線圈上,第四段沿第五板面延伸,第五段沿第四板面延伸,第六段朝控制電路延伸。
進一步地,電子設備還包括:
腕帶,與殼體固定;以及
顯示屏,設置在電子設備的遠離輻射部的一側,輻射部的至少部分區域與顯示屏外側對應。
本發明實施例的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利用設置在殼體上的輻射部,提升了輻射部的訊號發射能力。解除了輻射部設置在電子設備內部時,天線需要配套鐵氧體的限制。由此,一方面,使得電子設備整體更加輕薄,減少了零部件數量。另一方面,輻射部發射的訊號穿過殼體後即可到達電子設備外部,減少了訊號對內部零部件的干擾。再一方面,將線圈設置在板緣位置,可以使輻射部最大限度地對空間進行利用,增加了訊號輻射的範圍。同時,也能滿足天線對線圈盤繞長度的要求。
以下基於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描述,但是本發明並不僅僅限於這些實施例。在下文對本發明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發明。為了避免混淆本發明的實質,公知的方法、過程、流程、元件和電路並沒有詳細敘述。
此外,本領域普通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圖都是為了說明的目的,並且附圖不一定是按比例繪製的。
除非上下文明確要求,否則整個申請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類似詞語應當解釋為包含的含義而不是排他或窮舉的含義;也就是說,是“包括但不限於”的含義。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此外,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為易於說明,諸如“內”、 “外”、 “之下”、 “下方”、 “下部”、 “上方”、 “上部”等等的空間相關術語在此被用於描述圖中例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的關係。將理解的是,空間相關術語可意欲包含設備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圖中描繪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圖中的設備被翻轉,則被描述為在其它元件或特徵“下方”或“之下”的元件於是將被定位為在該其它元件或特徵“上方”。因而,示例術語“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設備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它方位),並且在此使用的空間相關描述詞應該被相應地解釋。
本發明實施例的機殼組件可以設置在電子設備上,從而使得電子設備可以通過該機殼組件上的輻射部向外部輻射無線訊號。該電子設備包括手機、耳機、手錶或計步器等。機殼組件可以作為電子設備的外殼的一部分,例如將機殼組件作為電子設備外殼的下部、側部或頂部等,以對電子設備內部零部件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具體地,圖1至圖3示出的電子設備可以為手錶,圖4為該手錶的內部零部件的爆炸示意圖(未示出天線)。圖中的機殼組件設置在手錶的底部,與其相對的,手錶的頂部為顯示屏。在手錶的佩戴時,機殼組件會與佩戴者的腕部貼合。
圖5至圖11是機殼組件在不同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示意圖。圖中輻射部1能夠佈設在殼體2的不同位置,從而形成不同形式的機殼組件。其中圖5至圖8的輻射部包括位於不同位置的兩個線圈11,圖9至圖11所示的線圈分別位於殼體2的背面、正面外側和正面內側位置。上述機殼組件可用於收發NFC訊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至圖11所示,機殼組件包括殼體2和輻射部1。殼體2包括護板21,該護板21包括第一板面211、第二板面212和位於第一板面211和第二板面212外緣的板緣218,第一板面211和第二板面212相互背離。輻射部1包括至少一個線圈11,線圈11佈設在第一板面211和/或第二板面212上並位於板緣218位置。本實施例中的板緣外繞護板21的周向設置,圖4中示出了板緣218的部分區域。護板21可以為矩形、圓形或跑道形等形狀,具體的形狀可以根據電子設備的外形進行選擇。同時,線圈11的匝數也可以根據收發NFC訊號的需要進行選擇。圖7中示出了一種線圈11纏繞匝數,其中內圈為5匝,外圈為3匝,與此相對的,圖8中的線圈內圈為3匝,外圈為3匝
可選地,本實施例中的線圈11可以為沿護板21板面佈設的繞線,繞線的材質可以為銅,並在外層設置包覆層。
本實施例的機殼組件,利用設置在殼體2上的輻射部1,提升了輻射部1的訊號發射能力。解除了輻射部1設置在電子設備內部時,天線需要配套鐵氧體的限制。由此,一方面,使得由機殼組件組裝的電子設備整體更加輕薄,減少了零部件數量。另一方面,輻射部1發射的訊號穿過殼體2後即可到達電子設備外部,並不需要穿過內部零件,減少了訊號對內部零部件的干擾。再一方面,將線圈11設置在板緣218位置,可以使輻射部1最大限度地對空間進行利用,增加了訊號輻射的範圍。同時,也能滿足天線對線圈11盤繞長度的要求。
進一步地,線圈11為環繞輻射圖案,環繞輻射圖案圍繞護板21的中間區域向外側逐層螺旋盤繞,環繞輻射圖案的各層具有間隔。通過在殼體2表面佈設環繞輻射圖案,進一步減少了機殼組件的整體尺寸,為電子設備內部零部件的佈置避讓出更多的空間。
本實施例的環繞輻射圖案可以通過雷射直接成型工藝、化學蝕刻或物理蝕刻等工藝在殼體2的表面成型。以雷射直接成型工藝為例,在本實施例的第一板面211和第二板面212上加入含有雷射粉的熱塑性聚合物,利用雷射直接在殼體2上雕刻出三維電路圖案,然後通過電鍍使圖案形成三維金屬電路。由此,使護板21具有一定的電氣性能。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至圖11所示,第一板面211和第二板面212為大小相同的矩形面。與此相對的,環繞輻射圖案具有與矩形面的各邊對應的多個環繞枝節11c,相鄰的兩個環繞枝節11c首尾連接並且相互垂直。圖6中示出的環繞輻射圖案以矩形螺旋的形式盤繞。也即,在護板21的四個頂角位置,兩個環繞枝節11c呈90°佈置。本實施例利用多個環繞枝節11c彼此搭接在一起,形成的矩形螺旋結構可以很好的利用矩形板面的板緣218區域,從而最大限度的提升輻射部1的長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至圖11所示,至少一個線圈11為多個線圈11,各線圈11間具有間隔並圍繞中間區域相互嵌套。本實施例中將線圈11數量設置為多個,從而多個線圈11可以設置在板緣218的不同位置。例如在板緣218的靠內側位置和靠外側位置分別佈置線圈11。由此,利用線圈11之間的區域可以將護板21與電子設備的其他零部件進行連接,避免因佈置線圈11產生對電子設備組裝工藝的影響。
進一步地,多個線圈11包括第一線圈11a和第二線圈11b,第一線圈11a位於第二線圈11b的內側且第一線圈11a和第二線圈11b的盤繞方向相同。本實施例將第一線圈11a和第二線圈11b的盤繞方向配置為相同,可以避免兩個相互嵌套的線圈11產生相反的電磁場,進而使二者相互抵消或削弱,影響電子設備與外部設備的通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至圖11所示,殼體2還包括肋板22,肋板22凸設在第一板面211上並沿板緣218延伸,第一板面211的靠近肋板22內側位置形成第一容置區域31,第一板面211的靠近肋板22外側位置形成第二容置區域32。第一線圈11a位於第一容置區域31和/或第二容置區域32。
為了便於殼體與電子設備的其他部分進行拼接組裝,本實施例在護板21的一側設置凸起的肋板22。圖4中示出了一種肋板22的形式,圖中的肋板22呈矩形圍繞在護板21的邊緣位置。第一板面211在肋板22外側區域呈矩形框,第一板面211在肋板22內側區域呈矩形面。第一線圈11a緊靠肋板22的設置,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第一板面211的空間,同時還能避讓肋板22。
容易理解,結合圖1和圖3所示,肋板22的外側會與邊殼6內壁相互配合,同時邊殼6的端面還會扣合在第一容置區域31上。當第一線圈11a僅位於第一容置區域31時,第一線圈11a位於肋板22的內側。此時,電子設備組裝後對於第一線圈11a可以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例如,當電子設備為一種需要水下作業的手錶時,該手錶需要滿足一定的防水等級。位於第一容置區域31的第一線圈11a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水分的進入,同時避讓出的第二容置區域32還能讓邊殼6與護板21組裝時可以更好地貼合,進一步提高了手錶的密封性。當第一線圈11a僅位於第二容置區域32時,第一線圈11a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護板21的最外緣,從而減少第一線圈11a的盤繞匝數。圖3中示出了一種第二容置區域32與手錶顯示屏9位置的對應關係,圖中的兩虛線外側為第二容置區域32,兩虛線內側為殼體2與顯示屏9的對應區域。由此,可以提高位於第二容置區域32的第一線圈11a向外側輻射無線訊號的能力,尤其在朝向顯示屏9一側的區域時,第一線圈11a的訊號可以繞開或部分繞開顯示屏9的阻擋,也同時減少了無線訊號對電子設備內部零部件的干擾。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至圖11所示,第一線圈11a位於第一容置區域31並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觸點111和第二觸點112,第一觸點111和第二觸點112分別位於第一線圈11a的內側和外側,第二線圈11b位於第二容置區域32並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觸點113和第四觸點114,第三觸點113和第四觸點114分別位於第二線圈11b的內側和外側。肋板22包括位於第一板面211同側的第三板面213、第四板面214和第五板面215,第三板面213朝向第一板面211中間區域,第四板面214背離於第一板面211,第五板面215背離於第三板面213。輻射部1還包括連接輻射圖案12,連接輻射圖案12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連接枝節121、第二連接枝節122和第三連接枝節123,第一連接枝節121位於第三板面213並與第二觸點112電連接,第二連接枝節122位於第四板面214,第三連接枝節123位於第五板面215並與第三觸點113電連接。
圖6中示出了一種連接輻射圖案12的具體形式,連接輻射圖案12沿肋板22的凸起方向延伸,並且連接輻射圖案1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線圈11a和第二線圈11b靠近肋板22一側的觸點電連接。為了將第一線圈11a和第二線圈11b串聯起來,本實施例在肋板22的表面形成連接輻射圖案。在機殼組件通過肋板22與電子設備的其他部分組裝時,位於肋板22上的連接輻射圖案12既能夠起到對第一線圈11a和第二線圈11b的連接作用,同時還能保證肋板22與電子設備的其他零部件組裝時更加貼合。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至圖11所示,第二板面212具有與第一容置區域31和/或第二容置區域32對應的第三容置區域33。第二線圈11b位於第三容置區域33。護板21具有貫穿第一板面211和第二板面212的第一通孔216。輻射部1還包括第一連接件13,第一連接件13通過第一通孔216與第一線圈11a和第二線圈11b連接。本實施例將第一線圈11a和第二線圈11b分別設置在護板21的第一板面211和第二板面212上,由此,使得輻射部1可以充分利用板緣218內側和外側的區域,進一步提升線圈11的輻射能力。
上述實施例中的機殼組件可以應用在電子設備上,該機殼組件既能為電子設備提供防護,又能給電子設備提供天線模組。
在一個可選的實現方式中,如圖1至圖11所示,電子設備包括殼體2、輻射部1和控制電路4。殼體2包括護板21,護板21包括第一板面211、第二板面212和位於第一板面211和第二板面212外緣的板緣218,第一板面211和第二板面212相互背離。輻射部1包括至少一個線圈11,線圈11佈設在第一板面211和/或第二板面212上並位於板緣218位置。控制電路4,包括兩個饋電端,控制電路4通過兩個饋電端與輻射部1電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利用設置在殼體2上的輻射部1,提升了電子設備的訊號發射能力。解除了在電子設備內部配套鐵氧體的限制。由此,一方面,使得電子設備整體更加輕薄,減少了零部件數量。另一方面,輻射部1發射的訊號穿過殼體2後即可到達電子設備外部,減少了訊號對內部零部件的干擾。再一方面,將線圈11設置在板緣218位置,可以使輻射部1最大限度地對空間進行利用,增加了訊號輻射的範圍。同時,也能滿足天線對線圈盤繞長度的要求。
進一步地,電子設備還包括腕帶8和顯示屏9,腕帶8與殼體2固定。顯示屏9設置在邊殼6的遠離輻射部1的一側,輻射部1的至少部分區域與顯示屏9外側對應。
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的電子設備為智慧型手錶,上述輻射部用於收發NFC訊號。該智慧型手錶背離顯示屏9的一側具有底托10,手錶的腕帶8通過底托10與殼體2相互固定。
本實施例的智慧型手錶至少具有讀卡器模式和卡模式兩種狀態,在讀卡器模式下能夠讀取的NFC標籤包括四類,也即Tag 1、Tag 2、Tag3和Tag4。表1中分別示出了在讀卡器模式下讀取Tag2和Tag4以及卡模式下被ACR122U讀卡器讀取時,不同方向通訊的最大距離。從表中可見能夠通訊的最大距離為62mm,此時手錶佩戴在使用者手腕上並將NFC配置為卡模式,利用讀卡器從使用者手腕背離於智慧型手錶的一側檢測的最大距離。最小的距離為7mm,此時手錶為讀卡器模式,讀取的電子標籤類型為Tag4,並且電子標籤位於底托10一側,底托10內包括金屬材質,因此會對通訊距離造成較大影響。可選地,可以將底托10配置為塑料等對電磁訊號影響較少的材質,以提高NFC線圈在底托10側的通訊能力。綜上,本實施例利用在板緣218位置設置的線圈11,使得智慧型手錶對NFC訊號的收發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表1
類型 檢測方位 單位(mm)
Tag2 手錶底殼面(有底托) 34
手錶底殼面(無底托) 48
手錶底殼面(佩戴時) 28
Tag4 手錶底殼面(有底托) 7
手錶底殼面(無底托) 16
手錶底殼面(佩戴時) 2
ACR122U 手錶底殼面(佩戴時) 62
手錶屏幕面 60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至圖11所示,線圈11為環繞輻射圖案,環繞輻射圖案圍繞護板21的中間區域向外側逐層螺旋盤繞,環繞輻射圖案的各層具有間隔。輻射部1還包括位於線圈11的兩端的第一觸點111和第四觸點114。兩個饋電端包括第一饋電端41和第二饋電端42。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二連接件51和第三連接件52,第二連接件51和第三連接件52為帶狀,第二連接件51同時與所以第一觸點111和第一饋電端41電連接,第三連接件52同時與第四觸點114和第二饋電端42電連接。
為了實現輻射部1與控制電路4的電連接,本實施例中利用了呈帶狀的第二連接件51和第三連接件52。帶狀結構可以在電子設備的內部進行彎折,從而減少對電子設備內部的零部件空間的佔用。帶狀結構的具體長度可以根據第一饋電端41和第一觸點以及第二饋電端42和第二觸點之間的距離進行選擇。
進一步地,控制電路4與第一板面211相對設置。線圈11包括第二線圈11b,第一觸點111、第四觸點114和第二線圈11b位於第二板面212上。護板21具有貫穿第一板面211和第二板面212的兩個第二通孔217。電子設備還包括:兩個連接塊53,兩個連接塊53分別穿設在兩個第二通孔217內。兩個連接塊53的一端分別與第二連接件51和第三連接件52電連接,另一端分別與第一觸點111和第四觸點114電連接。本實施例通過位於第二通孔217中的連接塊53可以將位於相互背離位置的第一線圈11a和第二線圈11b串聯起來。
可選地,在連接塊53可以通過設置在連接塊53端部的導電片與線圈11進行連接,導電片的形狀與連接塊53的端面形狀相適應,例如可以是方片狀,從而增加環繞輻射圖案與連接塊53的接觸面積。
具體地,圖9中示出的兩個連接塊53具有導電性,並且和第二通孔217的截面為都為方形,連接塊53的長度與第二通孔217的長度相適應。例如,在連接塊53穿設在第二通孔217內時,其底部可以和第二板面212持平,以便於和位於第二板面212的第二線圈11b電性連接。從而電子設備的外表面能夠更加平整,整體更加美觀。連接塊53的頂部可以從第二通孔217中伸出至第二通孔217的外側,並且高度與肋板22的高度持平,圖中與第一饋電端41和第二饋電端42連接的第四連接件54為帶狀(如圖3和圖9所示),並且沿直線延伸。由此,第四連接件54可以與控制電路4和電池7的側向貼合併與連接塊53的頂部電連接,進一步減少對智慧型手錶內部空間的佔用。
可選地,本實施例的第二線圈11b寬度與天線的電感和電阻相關,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根據NFC芯片或天線的使用工況等參數進行選擇。
在另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至圖11所示,殼體2還包括肋板22,肋板22凸設在第一板面211上並沿板緣218延伸,第一板面211的位靠近肋板22內側位置形成第一容置區域31,第一板面211的靠近肋板22外側位置形成第二容置區域32。多個線圈11包括第一線圈11a,第一線圈11a位於第一容置區域31和/或第二容置區域32。上述電子設備還包括邊殼6和電池7。邊殼6卡設在肋板22與第二容置區域32之間,電池7與控制電路4電連接並卡設在肋板22內側。本實施例利用邊殼6和殼體2共同形成電子設備的外殼,並利用肋板22將第一線圈11a的設置位置分為了內側和外側兩個位置。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根據電子設備的實際的使用需求對第一線圈11a的設置位置進行選擇。
進一步地,第一線圈11a位於第一容置區域31並具有相對設置的兩端,位於第一線圈11a內側的一端為第一觸點111,位於第一線圈11a外側的一端為第二觸點112。第二連接件51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段511和第二段512,第一段511具有絕緣包覆層。第一段511沿第一板面211延伸,並壓蓋在部分第一線圈11a上,第二段512由肋板22底部朝至控制電路4延伸。
具體地,圖7中示出了一種第一段511和第二段512的具體形式,其中第一段511從第一線圈11a的內側橫跨四道環繞枝節11c,為此本實施例在第一段511位置設置絕緣包覆層,可以避免第二連接件51與環繞枝節11c發生短接。第二連接件51與第一觸點111連接的一端還包括一個連接段513,第一線圈11a的最內側的環繞枝節11c的延伸方向與該連接段513的延伸方向一致,也即第一段511與連接段513處於垂直狀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圖1至圖11所示,多個線圈11還包括第二線圈11b,第二線圈11b位於第二容置區域32並與第一線圈11a的盤繞方向相同。控制電路4位於電池7的頂部,第一饋電端41和第二饋電端42位於控制電路4的同側。第二線圈11b位於第二容置區域32並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觸點113和第四觸點114,第三觸點113和第四觸點114分別位於第二線圈11b的內側和外側。肋板22包括第三板面213、第四板面214和第五板面215,第二板面212朝向第一板面211的中間區域,第四板面214離於第一板面211,第五板面215背離於第三板面213。輻射部1還包括連接輻射圖案12,連接輻射圖案12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連接枝節121、第二連接枝節122和第三連接枝節123,第一連接枝節121位於第三板面213並與第二觸點112電連接,第二連接枝節122位於第四板面214,第三連接枝節123位於第五板面215並與第三觸點113電連接。第三連接件52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三段521、第四段522、第五段523和第六段524,第三段521包括絕緣包覆層並沿第一板面211延伸,第三段521壓蓋在部分第二線圈11b上,第四段522沿第五板面215延伸,第五段523沿第四板面214延伸,第六段524朝控制電路4延伸。
與上述實施例類似,本實施例中的第三連接件52上也設置了絕緣包覆層。如圖7中的下圖所示,將控制電路4為電路板,電路板上的兩個饋電端、第一觸點111、第二觸點112、第三觸點113、和第四觸點114設置在電子設備的同一側,便於通過第二連接件51、第三連接件52和連接輻射圖案12將電路板、第一線圈11a、第二線圈11b串聯起來,簡化了電子設備的組裝工藝。
具體地,圖7的左上圖中示出了連接輻射圖案12的具體形式,該連接輻射圖案12還包括第四連接枝節124和第五連接枝節125,第四連接枝節124與第二觸點112和第一連接枝節121電連接,第五連接枝節125同時與第三連接枝節123和第三觸點113電連接。同時,第四連接枝節124和第五連接枝節125與環繞枝節11c垂直。
容易理解,本實施例中的第二觸點112和第三觸點113位於靠近肋板22邊緣位置,與此相對的,第一觸點111和第四觸點114位於遠離肋板22位置。此種佈置方式,便於通過雷射直接成型工藝先將第一線圈11a和第二線圈11b連接起來,而後再利用第二連接件51和第三連接件52將輻射圖案與電路板連接起來,以最終實現輻射部1跨越電池7後與電路板的連接形式。
容易理解,上述實施例中的線圈11佈置位置不同,因此用於與電路板連接的連接件的形式也不相同。上述線圈11佈置至少包括如下形式,同時位於第一板面211的肋板22內側和外側(如圖6至圖8所示,使用第二連接件51和第三連接件52),至少部分位於第二板面212位置如圖9所示,使用第四連接件54),僅位於第一板面211的肋板22外側(如圖10所示,使用第三連接件52和第五連接件55),僅位於第一板面211的肋板22內側(如圖11所示,使用第四連接件54和第二連接件51)。該第五連接件55具有第四段522、第五段523和第六段524,該第四段522可以直接與靠近肋板22的觸點電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改動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1:輻射部 11:線圈 11a:第一線圈 11b:第二線圈 11c:環繞枝節 111:第一觸點 112:第二觸點 113:第三觸點 114:第四觸點 12:連接輻射圖案 121:第一連接枝節 122:第二連接枝節 123:第三連接枝節 124:第四連接枝節 125:第五連接枝節 13:第一連接件 2:殼體 21:護板 211:第一板面 212:第二板面 213:第三板面 214:第四板面 215:第五板面 216:第一通孔 217:第二通孔 218:板緣 22:肋板 31:第一容置區域 32:第二容置區域 33:第三容置區域 4:控制電路 41:第一饋電端 42:第二饋電端 51:第二連接件 511:第一段 512:第二段 513:連接段 52:第三連接件 521:第三段 522:第四段 523:第五段 524:第六段 53:連接塊 54:第四連接件 55:第五連接件 6:邊殼 7:電池 8:腕帶 9:顯示屏 10:底托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另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又一側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子設備的爆炸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機殼組件於一些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機殼組件於另一些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機殼組件於又一些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機殼組件於再一些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機殼組件於再一些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機殼組件於再一些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機殼組件於再一些實施方式中的結構示意圖。
1:輻射部
11a:第一線圈
11b:第二線圈
11c:環繞枝節
111:第一觸點
112:第二觸點
113:第三觸點
114:第四觸點
12:連接輻射圖案
121:第一連接枝節
122:第二連接枝節
123:第三連接枝節

Claims (15)

  1. 一種機殼組件,其包括有: 殼體(2),包括護板(21),所述護板(21)包括第一板面(211)、第二板面(212)和位於所述第一板面(211)和所述第二板面(212)外緣的板緣(218),所述第一板面(211)和所述第二板面(212)相互背離; 輻射部(1),包括至少一個線圈(11),所述線圈(11)佈設在所述第一板面(211)和/或所述第二板面(212)上並位於所述板緣(218)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機殼組件,其中所述線圈(11)為環繞輻射圖案,所述環繞輻射圖案圍繞所述護板(21)的中間區域向外側逐層螺旋盤繞,所述環繞輻射圖案的各層具有間隔。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機殼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板面(211)和所述第二板面(212)為矩形面; 所述環繞輻射圖案具有與所述矩形面的各邊對應的多個環繞枝節(11c),相鄰的兩個所述環繞枝節(11c)首尾連接並且相互垂直。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機殼組件,其中至少一個所述線圈(11)為多個所述線圈(11),各所述線圈(11)間具有間隔並圍繞所述中間區域相互嵌套。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機殼組件,其中多個所述線圈(11)包括第一線圈(11a)和第二線圈(11b),所述第一線圈(11a)位於所述第二線圈(11b)的內側且所述第一線圈(11a)和所述第二線圈(11b)的盤繞方向相同。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機殼組件,其中所述殼體(2)還包括肋板(22),所述肋板(22)凸設在所述第一板面(211)上並沿所述板緣(218)延伸,所述第一板面(211)的靠近所述肋板(22)內側位置形成第一容置區域(31),所述第一板面(211)的靠近所述肋板(22)外側位置形成第二容置區域(32); 所述第一線圈(11a)位於所述第一容置區域(31)和/或所述第二容置區域(32)。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機殼組件,其中所述第一線圈(11a)位於所述第一容置區域(31)並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觸點(111)和第二觸點(112),所述第一觸點(111)和所述第二觸點(112)分別位於所述第一線圈(11a)的內側和外側,所述第二線圈(11b)位於所述第二容置區域(32)並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觸點(113)和第四觸點(114),所述第三觸點(113)和所述第四觸點(114)分別位於所述第二線圈(11b)的內側和外側; 所述肋板(22)包括位於同側的第三板面(213)、第四板面(214)和第五板面(215),所述第三板面(213)朝向所述第一板面(211)中間區域,所述第四板面(214)背離於所述第一板面(211),所述第五板面(215)背離於所述第三板面(213); 所述輻射部(1)還包括連接輻射圖案(12),所述連接輻射圖案(12)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連接枝節(121)、第二連接枝節(122)和第三連接枝節(123),所述第一連接枝節(121)位於所述第三板面(213)並與所述第二觸點(112)電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枝節(122)位於所述第四板面(214),所述第三連接枝節(123)位於所述第五板面(215)並與所述第三觸點(113)電連接。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機殼組件,其中所述第二板面(212)具有與所述第一容置區域(31)和/或所述第二容置區域(32)對應的第三容置區域(33); 所述第二線圈(11b)位於所述第三容置區域(33); 所述護板(21)具有貫穿所述第一板面(211)和所述第二板面(212)的第一通孔(216); 所述輻射部(1)還包括第一連接件(13),所述第一連接件(13)通過所述第一通孔(216)與所述第一線圈(11a)和所述第二線圈(11b)連接。
  9. 一種電子設備,其包括有: 殼體(2),包括護板(21),所述護板(21)包括第一板面(211)、第二板面(212)和位於所述第一板面(211)和所述第二板面(212)外緣的板緣(218),所述第一板面(211)和所述第二板面(212)相互背離; 輻射部(1),包括至少一個線圈(11),所述線圈(11)佈設在所述第一板面(211)和/或所述第二板面(212)上並位於所述板緣(218)位置; 控制電路(4),包括兩個饋電端,所述控制電路(4)通過兩個所述饋電端與所述輻射部(1)電連接。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所述線圈(11)為環繞輻射圖案,所述環繞輻射圖案圍繞所述護板(21)的中間區域向外側逐層螺旋盤繞,所述環繞輻射圖案的各層具有間隔; 所述輻射部(1)還包括位於所述線圈(11)的兩端的第一觸點(111)和第四觸點(114); 兩個所述饋電端包括:第一饋電端(41)和第二饋電端(42); 所述電子設備還包括:第二連接件(51)和第三連接件(52),所述第二連接件(51)和所述第三連接件(52)為帶狀,所述第二連接件(51)同時與所以第一觸點(111)和所述第一饋電端(41)電連接,所述第三連接件(52)同時與所述第四觸點(114)和所述第二饋電端(42)電連接。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所述控制電路(4)與所述第一板面(211)相對設置;所述線圈(11)包括第二線圈(11b),所述第一觸點(111)、所述第四觸點(114)和所述第二線圈(11b)位於所述第二板面(212)上;所述護板(21)具有貫穿所述第一板面(211)和所述第二板面(212)的兩個第二通孔(217); 所述電子設備還包括:兩個連接塊(53),兩個所述連接塊(53)分別穿設在兩個所述第二通孔(217)內;兩個所述連接塊的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連接件(51)和所述第三連接件(52)電連接,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觸點(111)和所述第四觸點(114)電連接。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所述殼體(2)還包括肋板(22),所述肋板(22)凸設在所述第一板面(211)上並沿所述板緣(218)延伸,所述第一板面(211)的位靠近所述肋板(22)內側位置形成第一容置區域(31),所述第一板面(211)的靠近所述肋板(22)外側位置形成第二容置區域(32); 多個所述線圈(11)包括第一線圈(11a),所述第一線圈(11a)位於所述第一容置區域(31)和/或所述第二容置區域(32); 所述電子設備還包括: 邊殼(6),卡設在所述肋板(22)與所述第二容置區域(32)之間; 電池(7),與所述控制電路(4)電連接並卡設在所述肋板(22)內側。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線圈(11a)位於所述第一容置區域(31)並具有相對設置的兩端,位於所述第一線圈(11a)內側的一端為所述第一觸點(111),位於所述第一線圈(11a)外側的一端為第二觸點(112); 所述第二連接件(51)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段(511)和第二段(512),所述第一段(511)具有絕緣包覆層; 所述第一段(511)沿所述第一板面(211)延伸,並壓蓋在部分所述第一線圈(11a)上,所述第二段(512)由所述肋板(22)底部朝至所述控制電路延伸。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多個所述線圈(11)還包括第二線圈(11b),所述第二線圈(11b)位於所述第二容置區域(32)並與所述第一線圈(11a)的盤繞方向相同,位於所述第一線圈(11a)外側的一端為第二觸點(112); 所述控制電路(4)位於所述電池(7)的頂部,所述第一饋電端(41)和所述第二饋電端(42)位於所述控制電路(4)的同側; 所述第二線圈(11b)位於所述第二容置區域(32)並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觸點(113)和第四觸點(114),所述第三觸點(113)和所述第四觸點(114)分別位於所述第二線圈(11b)的內側和外側; 所述肋板(22)包括第三板面(213)、第四板面(214)和第五板面(215),所述第二板面(212)朝向所述第一板面(211)的中間區域,所述第四板面(214)背離於所述第一板面(211),所述第五板面(215)背離於所述第三板面(213); 所述輻射部(1)還包括連接輻射圖案(12),所述連接輻射圖案(12)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連接枝節(121)、第二連接枝節(122)和第三連接枝節(123),所述第一連接枝節(121)位於所述第三板面(213)並與所述第二觸點(112)電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枝節(122)位於所述第四板面(214),所述第三連接枝節(123)位於所述第五板面(215)並與所述第三觸點(113)電連接; 所述第三連接件(52)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三段(521)、第四段(522)、第五段(523)和第六段(524),所述第三段(521)包括絕緣包覆層並沿所述第一板面(211)延伸,所述第三段(521)壓蓋在部分所述第二線圈(11b)上,所述第四段(522)沿所述第五板面(215)延伸,所述第五段(523)沿第四板面(214)延伸,所述第六段(524)朝所述控制電路(4)延伸。
  15. 如請求項9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所述電子設備還包括: 腕帶(8),與所述殼體(2)固定;以及 顯示屏(9),設置在所述電子設備的遠離所述輻射部(1)的一側,所述輻射部(1)的至少部分區域與所述顯示屏(9)外側對應。
TW111150318A 2022-09-16 2022-12-28 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 TW2023169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0902.8 2022-09-16
CN202211130902.8A CN115528414A (zh) 2022-09-16 2022-09-16 机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6936A true TW202316936A (zh) 2023-04-16

Family

ID=846975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4421U TWM640287U (zh) 2022-09-16 2022-12-28 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
TW111150318A TW202316936A (zh) 2022-09-16 2022-12-28 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4421U TWM640287U (zh) 2022-09-16 2022-12-28 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8414A (zh)
TW (2) TWM64028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8414A (zh) 2022-12-27
TWM640287U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007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non-contact charging module and battery
US728007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contactless reader/writer, and coil antenna for magnetic coupling
US9673509B2 (en) Antenna module for portable terminal and portable terminal comprising same
JP5234216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
US20120038443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5742143B2 (ja) 通信端末機器
JP5526932B2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移動体通信端末
JP2010268306A (ja) コイルアンテナ
CN103620868A (zh) 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US9779353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US20180277933A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US10270156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589403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コイル部品
KR101875445B1 (ko) 안테나 모듈
CN108701891B (zh) 天线模块
TW202316936A (zh) 機殼組件及電子設備
KR101875444B1 (ko) 안테나 모듈
JP5321236B2 (ja) 磁性体アンテナ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CN217983649U (zh) 机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JP4711010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220984851U (zh) 天线模块以及移动终端
JP4807463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210272667U (zh) 一种电子标签用小体积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