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5205A - 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材料 - Google Patents

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5205A
TW202315205A TW111146446A TW111146446A TW202315205A TW 202315205 A TW202315205 A TW 202315205A TW 111146446 A TW111146446 A TW 111146446A TW 111146446 A TW111146446 A TW 111146446A TW 202315205 A TW202315205 A TW 2023152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anode
cathode
lithium
ion batte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6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7054B (zh
Inventor
布魯斯 蘭寧
麥可 W 史托威爾
布萊斯 H 安吉爾莫
喬治 C 吉比斯
施里尤克塔 辛格
霍辛 阿里 蓋澤爾巴許
普拉尚斯 J 哈努曼瑟
丹尼爾 庫克
大衛 坦納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萊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6/208,18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190341650A9/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萊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萊登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7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705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5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520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6Electrodes based on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5Polymeric materials, e.g. gel-type or solid-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5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7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1Chalcogenides or intercalation compounds thereof
    • H01M4/5815Sulf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Fibrous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鋰離子電池包括一第一基板、一陰極、一第二基板、一陽極及一電解質。該陰極安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可含有陰極混合物,該陰極混合物包括:Li xS y,其中x為0至2且y為1至8;及第一微粒碳。該陽極安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且可含有陽極混合物,該陽極混合物含有矽粒子;及第二微粒碳。該電解質可含有溶劑及鋰鹽,且安置於該陰極與該陽極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微粒碳或該第二微粒碳含有包含複數個碳奈米粒子之碳聚集物,各碳奈米粒子包含石墨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微粒碳含有具有中孔結構之碳超粒子。

Description

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材料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9年4月26日申請且標題為「Lithium Ion Battery and Battery Materials」之PCT專利申請案第PCT/US2019/029445號之權益;其主張以下兩者之權益:1)於2018年4月30日申請且標題為「Lithium Ion Battery and Battery Materials」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2/664,749號;及2)於2018年12月3日申請且標題為「Lithium Ion Battery and Battery Materials」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208,187號;該等專利申請案出於所有目的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係有關於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材料。
二次(可再充電)鋰離子電池被用於許多應用中,包括汽車、移動電子裝置及小型或大型電能儲存系統。與習知鋰離子電池系統形成對比,諸如Li/S電池之新鋰離子電池中之電極由豐富元素組成且因此有希望與習知電池相比成本較低。另外,Li/S電池以類似或更佳之效能提供更高之比能及能量密度。然而,效能限制及實際製造挑戰阻礙商業化。
仍阻礙Li/S電池之實際發展的一個挑戰為習知電解質中聚硫化物之高溶解度。聚硫化物之溶解導致不良電池特性(例如重複循環後之容量損失)。可發生降解之一種機制為溶解之聚硫化物陰離子可遷移穿過電解質且到達陽極,在陽極處其發生反應以在陽極表面上形成不溶性產物且妨礙電池操作。
習知鋰離子電池(使用習知陰極及陽極材料)具有不充足之電池特徵,諸如電池壽命及效能。舉例而言,含硫陰極材料傾向於具有低電導率,且因此典型地添加傳導性碳至陰極以增加電導率。在鋰-硫電池在陽極中使用元素Li金屬之情況下,所得電池傾向於具有不良電循環效能及穩定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鋰離子電池包括第一基板、陰極、第二基板、陽極及電解質。陰極安置於第一基板上且可含有陰極混合物,該陰極混合物包括Li xS y,其中x為0至2且y為1至8;及第一微粒碳。陽極安置於第二基板上且可含有陽極混合物,該陽極混合物含有矽粒子;及第二微粒碳。電解質安置於陰極與陽極之間,可含有溶劑及鋰鹽。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粒碳及/或第二微粒碳含有包含複數個碳奈米粒子之碳聚集物,各碳奈米粒子包含石墨烯。複數個碳奈米粒子中之石墨烯可含有多至15個層。碳聚集物中碳與除氫外之其他元素之百分比可大於99%。包含碳奈米粒子之碳聚集物的中值尺寸可為0.1微米至50微米。當以氮氣作為吸附質經由布魯諾-埃梅特-特勒(Brunauer-Emmett-Teller) (BET)法量測時,碳聚集物之表面積可為10 m 2/g至300 m 2/g。碳聚集物在被壓縮時亦可具有500 S/m至20,000 S/m之電導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備鋰離子電池之方法包括i)組裝陰極,ii)組裝陽極,iii)調配電解質,及iv)將電解質安置於陽極與陰極之間。組裝陰極可包括提供第一基板且將陰極混合物安置於第一基板上。陰極混合物可含有Li xS y,其中x為0至2且y為1至8;及第一微粒碳。組裝陽極可包括提供第二基板且將陽極混合物安置於第二基板上。陽極混合物可含有矽粒子及第二微粒碳。調配電解質可包括提供溶劑,提供鋰鹽,且將溶劑與鋰鹽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粒碳及/或第二微粒碳含有包含複數個碳奈米粒子之碳聚集物,各碳奈米粒子包含石墨烯。複數個碳奈米粒子中之石墨烯可含有多至15個層。碳聚集物中碳與除氫外之其他元素之百分比可大於99%。包含碳奈米粒子之碳聚集物的中值尺寸可為0.1微米至50微米。當以氮氣為吸附質經由布魯諾-埃梅特-特勒(BET)法量測時,碳聚集物之表面積可為10 m 2/g至300 m 2/g。碳聚集物在被壓縮時亦可具有500 S/m至20,000 S/m之電導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鋰離子電池包含陽極,該陽極包含包括中孔結構之碳超粒子(carbon meta particle)、包含矽之電活性電極材料及金屬集電器。在一些實施例中,鋰離子電池包含陰極,該陰極包含包括中孔結構之碳超粒子、包含硫或Li 2S之電活性電極材料及金屬集電器。在一些實施例中,鋰離子電池包含含有上文所描述之碳超粒子的陽極與含有上文所描述之碳超粒子的陰極兩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鋰離子電池電極之方法包括在微波反應器中形成碳超粒子,及將碳超粒子沉積至導電集電器基板上。在以上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碳超粒子包含3D中孔結構之網路內的電活性電極材料。
詳細說明
在本發明中,描述具有改良之陰極、陽極、分隔件及/或電解質之鋰離子電池。電極(亦即,陽極及陰極)可含有基板,諸如碳基板及/或金屬箔基板。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鋰離子電池為Li/S電池,或Si-S-石墨烯電池。本發明陰極可含有基板及陰極混合物,該陰極混合物含有S及/或Li 2S及碳添加劑(例如微粒碳)。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混合物亦可含有習知鋰離子電池陰極材料,諸如鎳鈷錳(NCM)或磷酸鋰鐵(LFP)。本發明陽極可含有基板及陽極混合物,該陽極混合物含有矽及/或鋰化矽粒子及碳添加劑(例如微粒碳)。
在一些情況下,陰極及/或陽極材料安置於基板上。本發明陰極及/或陽極之基板可為緻密或多孔的,且可含有任何導電材料。該等基板可含有單一層、多個層、傳導性及非傳導性材料之互相滲透網路及/或非傳導性基底材料上之傳導性多孔或固體膜或塗層。
本發明鋰離子電池之電解質可含有一或多種溶劑、鋰鹽及視情況存在之氧化還原添加劑。亦可視情況使用分隔件,其中分隔件用電解質飽和且安置於陽極與陰極之間。分隔件可含有聚合摻混物,且可視情況含有併入之非傳導性粒子。
與習知Li/S及鋰離子電池相比,本文所描述之陰極及陽極之材料及結構及電解質組合物改良電池之效能、可製造性及/或穩定性。
舉例而言,不過不受理論限制,與具有習知陰極之電池相比,本發明鋰離子電池之陰極的結構藉由提供高表面積以及在充電及放電期間捕獲所形成之聚硫化物的許多小袋來改良Li/S電池之壽命。因此,聚硫化物遷移至陽極得以緩和,此例如藉由增加效率及緩和每個循環之容量損失而改良電池效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及/或陽極中之本發明碳添加劑與習知碳添加劑材料相比具有改良之特性,使得含有使用本發明碳添加劑之電極的電池具有改良之電池效能(例如改良之容量或穩定性)。舉例而言,陰極及/或陽極中之本發明碳添加劑可含有具有高組成純度、高電導率及高表面積之微粒碳。在一些實施例中,微粒碳具有含有廣泛孔徑分佈(例如多峰分佈)的中孔結構。不受理論限制,本文所描述之改良之碳添加劑有益於兩個電極,因為其具有高電導率及高表面積以高效地將電子傳導(例如具有低電阻損失)至充足的電極/電解質界面(例如藉由高表面積微粒碳實現)。不受理論限制,本文所描述之改良之碳添加劑亦有益於陰極,因為中孔結構中之小孔隙可捕獲一些部分之所形成之聚硫化物,從而防止其通過電解質遷移至陽極。
作為另一實例,不受理論限制,在本發明鋰離子電池之陽極中使用矽與由元素Li製成之習知陽極相比改良電池的效能及安全性。元素Li具高度反應性,其在電池操作期間形成安全問題,且增加成本及使用此材料作為陽極製備電池之複雜性。Li/S電池中之元素Li電極亦具有不良效能(例如低庫侖效率(coulombic efficiency))及不良耐久性(例如在循環期間容量損失)。
作為另一實例,不受理論限制,與具有習知電解質之電池相比,本發明電解質中之氧化還原添加劑藉由防止聚硫化物遷移至陽極改良Li/S電池之壽命。在不同實施例中,此可使用不同機制來實現,包括促進聚硫化物反應成為Li 2S及硫及將聚硫化物拴在陰極處以及藉由在陽極及/或陰極處形成更穩定之固體/電解質界面。在不同實施例中,可將硫及/或Li 2S與諸如NCM或LFP之習知陰極材料混合以改良效能且提供過度充電安全機制。
下文更詳細描述鋰離子電池之改良之陰極、陽極、電解質及各自的組分。改良之電池組件可在相同電池中一起使用,或可與習知組件組合使用以形成改良之電池。舉例而言,改良之硫基陰極可與習知陽極一起用於改良之鋰離子電池中。或者,習知活性陰極可與改良之陽極組合使用以形成改良之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之陰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鋰離子(例如Li/S)電池之陰極含有基板及陰極混合物,該陰極混合物含有硫材料,諸如元素S及/或Li 2S。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混合物含有含硫材料、一或多種微粒碳材料,且視情況可包括黏合劑。陰極混合物可由任何方法形成。舉例而言,陰極混合物可使用濕式塗佈方法形成,其中含有陰極混合物及一或多種溶劑(其中溶劑可在乾燥後完全或部分移除)之漿料沉積至基板上,或使用乾式沉積方法形成。乾式沉積方法之一個實例為使用電漿炬,其中使用電漿射流將組分(例如粒子及/或其他原料材料)沉積至基板上。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混合物含有含硫材料、一或多種微粒碳材料、習知鋰離子陰極材料(諸如NCM或LFP),且視情況可包括黏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文所描述之方法製作具有含硫陰極之Li/S電池,包括將含硫陰極材料沉積於含有導電材料(例如微粒碳)之結構複合材料之孔隙內。
在不同實施例中,陰極可含有S、Li 2S、Li xS y(其中x=0-2且y=1-8)、摻雜之S、摻雜之Li 2S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可含有呈固體形式或呈懸浮液/溶解之溶液形式的複合材料,該等複合材料含有S、Li 2S、Li xS y、摻雜之S、摻雜之Li 2S、摻雜之Li xS、NCM、LFP或其組合。摻雜之S、摻雜之Li 2S或摻雜之Li xS之一些實例包括摻雜有P、N、C及/或F之S、Li 2S或Li xS。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含有含Li xS y(例如其中x=0-2及y=1-8)之粒子,其中粒徑為5 nm至100微米。如本文所用,Li xS y可指摻雜或未摻雜之Li xS y材料。Li xS y材料之一些非限制性實例包括S、Li 2S、摻雜之S、摻雜之Li 2S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粒子含於含Li xS y之液相混合物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含有與諸如乙腈或本文所描述之陰極漿料溶劑中之任一者的溶劑混配之Li xS y。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含有與陰極溶劑(例如乙腈)且與活性氧化還原添加劑(例如茂金屬,諸如二茂鐵)混配之Li xS y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含有黏合劑,該黏合劑含有聚氧化乙烯/聚乙烯吡咯啶酮(PEO/PVP)、Nafion (亦即,磺化四氟乙烯基含氟聚合物-共聚物)、聚乙二烯二氟化物(PvDF)及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中之微粒碳具有中孔結構,該中孔結構具有廣泛孔徑分佈(例如多峰分佈)。舉例而言,中孔微粒碳可含有尺寸為0.1 nm至10 nm、10 nm至100 nm、100 nm至1微米及/或大於1微米之多峰孔隙分佈。舉例而言,孔隙結構可含有具有雙峰尺寸分佈之孔隙,包括較小孔隙(例如尺寸為1 nm至4 nm)及較大孔隙(例如尺寸為30至50 nm)。不受理論限制,中孔微粒碳材料中之此類雙峰孔徑分佈在鋰離子電池中之含硫陰極中可為有益的,因為較小孔隙(例如尺寸為1至4 nm)可限制陰極中之硫(且在一些情況下控制硫及/或所產生之硫化合物之飽和及結晶度),且較大孔隙(例如尺寸為30至50 nm,或大於兩倍溶劑合鋰離子尺寸之孔隙)可使得陰極中之溶劑合鋰離子能夠快速擴散(或質量轉移)。
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孔微粒碳及陰極活性材料形成超粒子構架,其中陰極電活性材料(例如元素硫)安置於中孔碳孔隙/通道內。不受理論限制,超粒子構架可在絕緣陰極電活性材料(例如元素硫)與集電器之間提供低電阻電接觸,同時提供有益於電池容量之高表面積結構。不受理論限制,中孔微粒碳亦可因捕獲一些部分之所形成之聚硫化物從而防止其通過電解質遷移至陽極而有益於陰極穩定性。舉例而言,陰極中之中孔微粒碳中之小孔隙可驅使形成較低級聚硫化物(諸如S及Li 2S)且阻止形成促使鋰穿梭(亦即,損失)至陽極之較高級可溶性聚硫化物(例如Li xS y,其中y大於3)。如本文所描述,可在微粒碳形成期間(例如在微波電漿或熱反應器內)調整微粒碳之結構及陰極材料混合物。此外,關於鋰相形成之陰極電活性材料(例如元素硫)溶解度及結晶度可限制/捕獲於微/中孔構架內。 鋰離子電池之陽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鋰離子(例如Li/S)電池之陽極含有基板(例如金屬箔基板或碳基板)及陽極混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混合物含有矽材料(例如元素Si、LiSi、矽摻雜之碳同素異形體及摻雜有Si之本文所描述之含石墨烯的微粒碳)、一或多種微粒碳(例如本文所描述之含石墨烯及/或摻雜之微粒碳)、視情況存在之石墨烯氧化物、視情況存在之一或多種聚合物材料及視情況存在之一或多種黏合劑。陽極混合物可由任何方法形成。舉例而言,陽極混合物可使用濕式塗佈方法形成,其中含有陽極混合物及一或多種溶劑(其中溶劑可在乾燥後完全或部分移除)之漿料沉積至基板上,或使用乾式沉積方法形成。乾式沉積方法之一個實例為使用電漿炬,其中使用電漿射流將組分(例如粒子及/或其他原料材料)沉積至基板上。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含有矽-碳複合材料及/或塗有碳材料之矽粒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含有含矽之核心-外殼粒子,其中矽或碳材料位於核心。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含有含一或多層矽及一或多層碳之多層粒子,其中矽或碳材料位於核心。核心-外殼及多層粒子可為任何形狀,包括具有大表面積及/或中孔幾何形狀之彼等形狀。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文所描述之方法製作具有含矽陽極之Li/S電池,包括將含矽陽極材料沉積於含有多孔介質及導電材料(例如微粒碳)之結構化複合材料之孔隙內矽。
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含有含矽粒子之漿料。矽粒子可含有元素矽或鋰-矽化合物及其碳複合物。鋰-矽化合物之一些實例為Li 22Si 5、Li 22-xSi 5-y(其中x=0-21.9,且y=1-4.9)及Li 22-xSi 5-y-zM z(其中x=0-21.9,y=1-4.9,z=1-4.9且M為S、Se、Sb、Sn、Ga或As)。在不同實施例中矽材料可為非晶形、結晶、半結晶、奈米結晶或多晶的。矽粒子可為奈米粒子(亦即,中值直徑低於50 nm,或約100 nm,或約500 nm,或約1微米),或微米尺寸粒子,直徑為約500 nm至約10微米。
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含有石墨烯氧化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石墨烯氧化物在加工及/或操作期間為陽極中之材料提供氧。在其他實施例中,可經由另一方法為陽極中之材料提供氧,諸如藉由將不為石墨烯氧化物之含氧化合物併入陽極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含有一或多種聚合物材料,諸如聚丙烯腈(PAN)。在一些情況下,聚合物材料為碳化的(例如通過在惰性氣體中進行高於室溫之退火),以在陽極中形成傳導性碳相。在一些情況下,聚合物材料在陽極中將保持為聚合物,且充當微粒材料形成陽極之黏合劑。舉例而言,聚噻吩、PvDF-HFP、CMC、Nafion、PAN、SBR或其組合可用作陽極中之黏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含有活性陽極材料及微粒碳,其中微粒碳具有中孔結構,該中孔結構具有廣泛孔徑分佈(例如多峰分佈)。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包括中孔微粒碳孔隙內之含矽陽極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孔微粒碳及陽極活性材料形成超粒子構架,其中陽極電活性材料(例如矽)安置於中孔碳孔隙/通道內。不受理論限制,超粒子構架可在陽極電活性材料(例如元素Si)與集電器之間提供低電阻電接觸,同時提供有益於電池容量之高表面積結構。在一些情況下,用於Li/S電池陽極之活性含矽陽極材料含有平均粒徑小於100 nm或小於50 nm之含矽粒子。不受理論限制,小Si粒徑可為有利的,以防止在習知含矽陽極中歸因於Si在電池操作期間膨脹通常發生之含Si陽極材料之降解。舉例而言,在陽極含有大Si粒子(例如平均直徑大於約100 nm,或大於約50 nm)之Li/S電池中,歸因於Si在電池操作期間之大體積膨脹,膨脹之較大粒子可在電池操作期間破碎。相比之下,在陽極含有較小Si粒子(例如平均直徑小於約100 nm,或小於約50 nm)之Li/S電池中,粒子之膨脹尺寸為相對小的,此緩和Si粒子在電池操作期間之破碎。 用於鋰離子電池之碳微粒
本發明鋰離子電池可將與習知碳材料相比具有改良之特性的微粒碳併入陰極、陽極及/或一或兩個基板中。舉例而言,微粒碳可與習知碳材料相比具有高組成純度、高電導率及高表面積。在一些實施例中,微粒碳亦具有有益於電池特性之結構,諸如小孔徑及/或中孔結構。在一些情況下,中孔結構之特徵可為具有廣泛孔徑分佈(例如具有多峰孔徑分佈)之結構。舉例而言,多峰孔徑分佈可指示結構具有高表面積及大量小孔隙,從而經由結構具有較大特徵尺寸(亦即,通過該結構提供更具傳導性之路徑)之材料高效連接至基板及/或集電器。此類結構之一些非限制性實例為具有不同尺寸之互連通道(例如由大致圓柱形及/或球形之孔隙及/或粒子組成)之分形結構、樹狀結構、分支結構及聚集物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基板、陰極及/或陽極中所用之微粒碳材料係使用微波電漿反應器及方法,諸如標題為「Microwave Chemical Processing」之美國專利第9,812,295號中或標題為「Microwave Chemical Processing Reactor」美國專利第9,767,992號中所描述之任何適當的微波反應器及/或方法來製備,該等專利係分配給與本申請案相同之受讓人且出於所有目的如同在本文中充分闡述一般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用於製備本文所描述之碳奈米粒子及聚集物之微波電漿氣體處理系統方法及設備的其他資訊及實施例亦描述於本發明中所提及之相關美國專利及專利申請案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陰極及/或陽極含有一或多種微粒碳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鋰離子電池中所用之微粒碳材料描述於標題為「Seedless Particles with Carbon Allotropes」之美國專利第9,997,334號中,該專利係分配給與本申請案相同之受讓人,且出於所有目的如同在本文中充分闡述一般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微粒碳材料含有石墨烯基碳材料,該等石墨烯基碳材料包含複數個碳聚集物,各碳聚集物具有複數個碳奈米粒子,各碳奈米粒子包括石墨烯,視情況包括多層球形富勒烯,且視情況不具有種粒(亦即,不具有成核粒子)。在一些情況下,亦在不使用催化劑之情況下製備微粒碳材料。石墨烯基碳材料中之石墨烯具有多至15個層。碳聚集物中碳與除氫外之其他元素之比率(亦即,百分比)大於99%。碳聚集物之中值尺寸為1微米至50微米,或0.1微米至50微米。當以氮氣為吸附質使用布魯諾-埃梅特-特勒(BET)法量測時,碳聚集物之表面積為至少10 m 2/g,或為至少50 m 2/g,或為10 m 2/g至300 m 2/g,或為50 m 2/g至300 m 2/g。碳聚集物在被壓縮時具有大於500 S/m或大於5000 S/m或500 S/m至20,000 S/m之電導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鋰離子電池中之基板、陰極及/或陽極中所用之微粒碳材料描述於標題為「Carbon Allotropes」之美國專利第9,862,606號中,該專利係分配給與本申請案相同之受讓人,且出於所有目的如同在本文中充分闡述一般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微粒碳材料含有碳奈米粒子,該等碳奈米粒子包含至少兩個連接之多層球形富勒烯及塗佈連接之多層球形富勒烯之諸多層石墨烯。另外,碳奈米粒子內之碳同素異形體可為充分有序的。舉例而言,使用532 nm入射光之碳奈米粒子拉曼光譜可具有在約1350 cm -1處之第一拉曼峰及在約1580 cm -1處之第二拉曼峰,且第一拉曼峰之強度與第二拉曼峰之強度的比率為0.9至1.1。在一些情況下,碳奈米粒子內石墨烯與多層球形富勒烯之原子比為10%至80%。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微粒碳材料係使用熱裂解設備及方法,諸如標題為「Cracking of a Process Gas」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9,862,602號中所描述之任何適當的熱設備及/或方法來製備,該專利申請案係分配給與本申請案相同之受讓人,且出於所有目的如同在本文中充分闡述一般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用於製備本文所描述之碳奈米粒子及聚集物之熱裂解方法及設備的其他資訊及實施例亦描述於本發明中所提及之相關美國專利及專利申請案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及/或陽極中所用之微粒碳含有超過一種類型之碳同素異形體。舉例而言,微粒碳可含有石墨烯、球形富勒烯、碳奈米管、非晶形碳及/或其他碳同素異形體。此等碳同素異形體中之一些進一步描述於本發明中所提及之相關美國專利及專利申請案中。另外,微粒碳中之不同碳同素異形體可具有不同形態,諸如低縱橫比與高縱橫比、低表面積與高表面積及/或中孔結構與非中孔結構之混合物。微粒碳與不同同素異形體(且在一些情況下為不同形態)之組合一起使用可增強電池電極之電學及機械特性。微粒碳中第一碳同素異形體(例如具有高電導率及/或中孔結構)與第二碳同素異形體(例如長鏈碳同素異形體)之質量比可為70:30至99:1,或80:20至90:10,或85:15至95:5,或為約85:15,或為約90:10,或為約95:5。舉例而言,微粒碳中之中孔碳同素異形體可提供高表面積及/或高電導率,且微粒碳中添加長鏈(亦即,高縱橫比)碳同素異形體可改良電池、陰極及/或陽極之機械強度、附著及/或耐久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及/或陽極中所用之微粒碳含有含石墨烯(例如具有本文所描述之特性中之一或多者)之粒子及含長鏈碳同素異形體(例如以串樣排列連接之球形富勒烯,或碳奈米管束)之粒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長鏈碳同素異形體具有大於10:1或10:1至100:1或約10:1或約20:1或約50:1或約100:1之縱橫比。在一些實施例中,長鏈碳同素異形體具有50 nm至200 nm寬乘至多10微米長或10 nm至200 nm寬乘2微米至10微米長之尺寸。含有長鏈碳同素異形體之其他粒子描述於本發明中所提及之相關美國專利及專利申請案中。微粒碳中含石墨烯碳同素異形體與長鏈碳同素異形體之質量比可為約85:15,或約90:10,或約95:5。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微粒碳中長鏈碳同素異形體可與其他傳導性(且在一些情況下為結構化或中孔的)碳同素異形體聯結且可形成與不具有長鏈碳同素異形體之電極相比具有改良之機械特性的聯結混合複合同素異形體電極。在一些實施例中,添加長鏈(例如纖維樣)碳增加中距離(例如1微米至10微米)傳導性及其他碳同素異形體之分佈(例如阻止諸如中孔石墨烯粒子之其他碳同素異形體聚結),同時改良機械穩定性。此外,添加長鏈碳同素異形體可在碳鏈周圍提供額外孔隙度,此增加電極中之離子傳導性及可移動性。在一個實施例中,此等長鏈纖維能夠降低製作期間之壓延壓力(使得電極具有增加之局部空隙或孔隙率),同時維持與在高壓下壓延之不具有長鏈碳之電極相同(或更佳)之機械穩定性(亦即,對分層及/或裂解之耐受性)。降低之壓延壓力可為有利的,因為使用較低壓力達成之較高孔隙率使得增加離子傳導性及/或可移動性。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添加長鏈碳(例如纖維)可相較於習知漿料澆注電極改良伸長/應變耐受性。在一些情況下,伸長/應變耐受性(例如最大斷裂應變,或給定應變之效能降低量)可相較於習知漿料澆注電極增加多至50%。在一些實施例中,向電池電極中之微粒碳中添加長鏈碳同素異形體使得能夠在電極中使用較少黏合劑,或消除黏合劑。
在一非限制性實例中,機械穩健性混合複合電極薄膜可含有如下微粒碳,該微粒碳具有較低密度(例如中孔)含分層石墨烯粒子(例如粒徑為直徑為15至40微米)與含有連接之球形富勒烯之長鏈(例如尺寸為50至200 nm寬乘至多10微米長)的較高密度粒子之組合。此實例中石墨烯碳同素異形體與長鏈同素異形體之質量比為約85:15。此實例中之微粒碳具有高電導率(歸因於石墨烯及/或球形富勒烯之高電導率),且長鏈同素異形體提供機械加強作用。
在含有傳導性及/或活性材料粒子之習知電池電極中,常常使用黏合劑來改良電極機械特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電池電極因長鏈碳同素異形體而得到機械加強,此使得能夠減少或消除電極中之黏合劑。舉例而言,可在不使用黏合劑之情況下形成具有適合之機械特性的含有中孔石墨烯及長鏈碳同素異形體之聯結混合複合同素異形體電極。不使用黏合劑之此類電極亦可為獨立式電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在將碳與活性材料在組件中組合之後(例如在漿料澆注之後)燒結微粒碳來形成聯結混合複合同素異形體電極。此方法可用於鞏固及加強複合電極結構。
在一非限制性實例中,使用標題為「Microwave Chemical Processing Reactor」之美國專利第9,767,992號中所描述之微波電漿反應器系統來產生含有石墨及石墨烯之碳粒子及聚集物。此實例中之微波電漿反應器具有由不鏽鋼與石英內壁材料製成之主體。然而,石英內壁材料並非在所有情況下均需要,且可在反應區中或附近不含石英之反應器中製備類似碳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反應區中或附近不具有石英之反應器中製備微粒碳為有益的,因為諸如氧之材料可自石英中分解出來且作為不希望之雜質併入所製備之碳材料中。反應區體積為約45 cm 3。前驅體材料為甲烷且視情況與供應氣體(例如氬氣)混合。甲烷之流速為1至20 L/min,供應氣體之流速為0至70 L/min。在彼等流速及工具幾何形狀情況下,氣體在反應室中之滯留時間為約0.001秒至約2.0秒,且碳粒子產生速率為約0.1 g/h至約15 g/h。在合成且收集聚集物之後,藉由在1000至2200℃之溫度下在惰性氣氛中退火約60至約600分鐘之持續時間對其進行後處理。
此實例中製備之粒子含有含複數個碳奈米粒子之碳聚集物,其中各碳奈米粒子含有石墨及石墨烯且不含種粒。此實例中之粒子具有約99.97%或更大之碳與其他元素(除氫外)之比率。
圖1A顯示使用532 nm入射光取得之此實例之微粒碳的拉曼光譜。圖1A中之粒子係使用含有氬氣之前驅體製備。該光譜具有在約2690 cm -1處之2D-模式峰110、在約1580 cm -1處之G-模式峰120及在約1350 cm -1處之D-模式峰130,且2D/G強度比大於0.5。圖1A中製備之粒子的2D/G強度比為約0.7。
此實例中之聚集物的尺寸在合成狀態具有約11.2微米之中值,且在退火之後為約11.6微米。合成狀態聚集物之尺寸分佈具有第10百分位之約2.7微米,及第90百分位之約18.3微米。退火之聚集物尺寸分佈具有第10百分位之約4.2微米,及第90百分位之約25.5微米。
聚集物之電導率係在壓縮成球粒之後量測。合成狀態(亦即,在退火之前)之材料當使用2000 psi之壓力壓縮時具有800 S/m之傳導性,且當使用12,000 psi之壓力壓縮時具有1200 S/m之傳導性。退火材料當使用2000 psi之壓力壓縮時具有1600 S/m之傳導性,且當使用12,000 psi之壓力壓縮時具有3600 S/m之傳導性。
圖1B及1C顯示此實例之微粒碳之碳聚集物的SEM圖像,且圖1D及1E顯示TEM圖像,該等圖像顯示石墨及石墨烯同素異形體。碳之變形(折皺)內清楚地顯示層狀石墨烯。碳同素異形體之3D結構亦為可見的。此實例中之碳同素異形體具有含有具有特定邊緣與基底面比率之分層中孔、少層、石墨烯結構的3D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微粒碳中之石墨烯的邊緣與基底面比率為約1:10,或約1:100,或1:10至1:100。
此實例中之聚集物的表面積係使用氮氣BET法及密度泛函理論(DFT)法量測。如藉由BET法所測定之聚集物表面積為約85.9 m 2/g。如藉由DFT法所測定之聚集物表面積為約93.5 m 2/g。
與習知製備之碳材料相比之下,此實例中微波電漿反應器製備之碳粒子及聚集物含有具有高純度、高電學傳導性及大表面積之石墨及石墨烯。另外,此等粒子具有指示高有序度之拉曼信號,且不含種粒。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及/或陽極中之微粒碳含有摻雜之碳材料(例如摻雜有H、O、N、S、Li、Cl、F、Si、Se、Sb、Sn、Ga、As及/或其他金屬之碳)、未摻雜之碳材料或其組合。摻雜之碳亦可包括基質同素異形體摻雜有碳原子(不含於基質結構中)及/或摻雜有其他類型之碳同素異形體之碳。摻雜之碳材料亦可摻雜有官能基,諸如胺(NH 3)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摻雜之碳材料係使用摻雜材料形成,其中摻雜材料引入氣體、液體或膠體分散體內且饋入用於製備摻雜之微粒碳的反應器中。舉例而言,摻雜材料可與烴前驅體材料組合且在反應器(例如微波電漿反應器或熱反應器)中裂解以製備摻雜之微粒碳。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及/或陽極中之微粒碳含有奈米混合微粒碳。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將碳材料內之碳粒子與其他材料之粒子奈米混合來調整本發明微粒碳材料之表面積、結構及/或表面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奈米混合添加劑材料之粒子可有利地在粒子層面上與石墨烯基碳之粒子整合,在本發明中此應稱為奈米混合。奈米混合微粒碳中之奈米混合添加劑材料及石墨烯基碳材料之粒子的平均直徑可為1 nm至1微米,或1 nm至500 nm,或1 nm至100 nm,或可為小至0.1 nm。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奈米混合微粒碳中奈米混合添加劑材料與石墨烯基碳材料為化學結合或物理結合在一起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奈米混合涉及在微粒形成期間(例如在微波電漿反應器中或在熱反應器中在烴裂解處理期間)引入奈米混合添加劑,使得奈米混合添加劑材料在碳材料被製備時整合至石墨烯基碳材料中,而非如某些習知方法中在隨後之製程中將碳原料與添加劑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奈米混合添加劑材料可隨氣體、液體或膠體分散體引入用於製備奈米混合微粒碳之反應器中。作為實例,可將矽與烴處理氣體(或其他含碳處理材料,諸如液體乙醇)一起輸入反應器中以製備與石墨烯、石墨烯基碳材料及/或其他碳同素異形體奈米混合之矽。在其他實例中,本發明實施例之所得奈米混合微粒碳可含有O、S、Li xS y(其中x=0-2且y=1-8)、Si、Li 22Si 5、Li 22-xSi 5-y(其中x=0-21.9,且y=1-4.9)及Li 22-xSi 5-y-zM z(其中x=0-21.9,y=1-4.9,z=1-4.9且M為S、Se、Sb、Sn、Ga或As)及/或其他金屬之粒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製備且收集要用於陰極及/或陽極中之微粒碳,且不進行後處理。在其他實施例中,製備且收集要用於陰極及/或陽極中之微粒碳,且進行一些後處理。後處理之一些實例包括機械加工,諸如球磨、研磨、碾磨、微流化、噴射研磨及用於減小粒度而不損害其中所含之碳同素異形體的其他技術。後處理之一些實例包括剝落處理,諸如剪切混合、化學侵蝕、氧化(例如赫默法(Hummer method))、熱退火、藉由在退火期間添加元素(例如O、S、Li、Si、Se、Sb、Sn、Ga、As及/或其他金屬)進行摻雜、蒸汽加工、過濾及凍乾等。後處理之一些實例包括燒結處理,諸如SPS (火花電漿燒結,亦即直流燒結)、微波及UV (紫外線),其可在高壓及高溫下在惰性氣體中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後處理方法可一起或串聯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後處理將產生本文所描述之官能化碳奈米粒子或聚集物。 用於鋰離子電池之基板
在一些情況下,本發明陰極及/或陽極材料安置於緻密或多孔基板上,且可含有任何導電材料。可包括在本發明基板中之導電材料之一些非限制性實例為金屬箔(例如Ti箔、Ti合金箔、不鏽鋼箔、Cu箔、Cu合金箔或其他金屬箔)、碳紙、金屬粒子、氧化物粒子、碳粒子、泡沫碳及/或泡沫金屬。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鋰離子(例如Li/S)電池之電極(亦即,陽極及/或陰極)之基板含有碳紙、碳纖維、碳奈米纖維、碳布(例如織造碳纖維布)、微粒碳或其組合。
基板可含有單一層、多個層、傳導性與非傳導性材料之互相滲透網路及/或非傳導性基底材料上之傳導性多孔或固體膜或塗層,其中之每一者均可包括於上文所列之導電材料中的一或多者中。舉例而言,基板可由塗有含有傳導性碳同素異形體(例如石墨烯)之多孔層的金屬箔形成。基板材料之另一實例為碳同素異形體與非傳導性聚合物之互相滲透網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可為含有如下碳材料之碳基板,該等碳材料具有高電導率(例如大於500 S/m,或大於1000 S/m)及/或高表面積(例如當以氮氣為吸附質使用布魯諾-埃梅特-特勒(BET)法量測時,具有大於10 m 2/g或大於50 m 2/g之表面積)。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可含有碳紙。在一些實施例中,碳紙含有由微粒碳(例如本文所描述之微粒碳)與聚合物基底材料之混合物形成的碳纖維。碳纖維可藉由例如電紡來形成。用於碳紙之聚合物基底材料可為例如聚丙烯腈(PAN)、聚苯胺(PAni)或聚噻吩(PTH),且亦可包括共聚物,諸如聚氧化乙烯(PEO)或聚乙烯醇(PVA)。在一些實施例中,碳紙可含有活性電極材料(例如硫或矽)。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陰極及/或陽極之基板含有混合之同素異形體碳基材料,諸如導電碳纖維墊,其併有具有超過一種碳之同素異形體(例如部分有序之碳及石墨烯,或非晶形碳及石墨烯)之碳纖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墊之碳纖維包含第一碳同素異形體(例如非晶形或部分有序碳)之基質,及高度有序之第二碳同素異形體(例如石墨烯或富勒烯)。在一些實施例中,高度有序之碳之第二同素異形體含有獨特碳材料,諸如本文所描述之微粒碳材料或相較於習知碳材料具有改良之特性(例如改良之原子有序性、表面積、純度及/或電導率)的富勒烯及/或連接之富勒烯。在一些實施例中,有序或高度有序之碳同素異形體為具有特定晶體結構(例如在石墨烯之情況下具有六角排列之碳原子的晶體結構)及低濃度之原子缺陷(例如如藉由拉曼光譜所量測)之碳材料。
可用於本發明電池中之基板(包括上文之混合同素異形體碳纖維墊)之其他實施例描述於標題為「Mixed Allotrope Particulate Carbon Films and Carbon Fiber Mats」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5/905,157號中,該專利申請案係分配給與本申請案相同之受讓人,且出於所有目的如同在本文中充分闡述一般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為含有另一傳導性添加劑及/或非傳導性氧化還原介體添加劑之泡沫碳或碳紙。在一些實施例中,氧化還原介體添加劑具有結合效應且拴系至泡沫碳或碳紙,及/或將聚硫化物拴系至陰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為泡沫碳或碳紙且含有另一金屬或非金屬傳導性基板。在一些實施例中,泡沫碳或碳紙結合至金屬或非金屬傳導性基板或沉積於其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將金屬或非金屬層沉積(例如藉由濺射)至泡沫碳或碳紙上。在不同實施例中上文所描述之金屬或非金屬基板可為多孔或非多孔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為包括由聚合物/碳複合物(例如有序碳粒子與PAN混合)製成之碳纖維的泡沫碳或碳紙。在一些情況下,聚合物/碳複合物含有本文所描述之微粒碳材料、石墨烯、石墨烯氧化物、碳奈米洋蔥狀物、石墨及/或非晶形碳。此等類型之碳纖維可使用電紡或其他纖維紡製方法形成。
另外,對於Li/S或Li-離子電池之電極(亦即,陽極及陰極)的基板可使用泡沫金屬或線網。可用作基板之泡沫金屬之一些實例為Ni泡沫、Cu泡沫及Al泡沫。可用作基板之線網之一些實例為Ni線網、Cu線網及Al線網。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基板包括具有中孔結構之微粒碳且活性陰極或陽極材料含於中孔基板組分之孔隙內。由於與上文所描述類似之原因,此結構可因提供高表面積、小孔隙及自集電器至活性材料之低電阻路徑而有益於諸如容量及/或穩定性之電池特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含有摻雜之微粒碳(例如硫摻雜之碳,諸如硫摻雜之CNO)。 鋰離子電池之電解質
電解質可含有一或多種溶劑、鋰鹽及視情況存在之氧化還原添加劑。在一些情況下,在電解質中使用1、2、3或4種溶劑。可用於電解質中之溶劑之一些實例為非水性溶劑(例如氟化溶劑、乙烯基溶劑,諸如氟化醚及氟化二噁烷)。可用於電解質中之鋰鹽之一些實例為雙(氟磺醯基)醯亞胺鋰(LiFSI)、雙(三氟甲烷)磺醯亞胺鋰(LiTFSI)及其他鋰鹽。除在鋰離子電池中使用之外,本節中之電解質可用於其他類型之下一代二次電池,包括其中Na離子、Mg離子或K離子代替Li離子之彼等電池。
在一些實施例中,氧化還原添加劑可包括一或多種茂金屬。舉例而言,茂金屬可含有過渡金屬(例如第一d區系列過渡金屬、第二d區系列過渡金屬及/或第三d區系列過渡金屬)。可含於氧化還原添加劑中之過渡金屬之一些實例為鐵、釕、鋨、銠、錸、銥及其組合。在一些情況下,茂金屬可含有有機配位體。在一些情況下,此等有機配位體可為供電子及吸電子基團取代之N,N’配位體。可包括於氧化還原添加劑中之有機配位體之一些實例為環戊二烯基、五甲基環戊二烯基、2,2’-聯吡啶(bpy)或其組合。在不同實施例中,電解質中氧化還原添加劑之濃度為5 mM至0.5 M。氧化還原添加劑之一些實例為雙(環戊二烯基)釕、雙(五甲基環戊二烯基)釕(II)、釕(Bpy) 3PF 6及雙(環戊二烯基)鋨。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解質滲入由多孔碳基聚合物材料組成之分隔件中。用於分隔件中之聚合物之一些非限制性實例為聚丙烯、聚二氟亞乙烯及聚乙烯或該等聚合物材料之混合物。或者,在固態分隔件之情況下分隔件可為凝膠或固體。在一些情況下,固態分隔件可藉由印刷來製備。或者,分隔件可為含有Nafion或其他聚硫化物驅避劑及/或結合劑之聚合物墊,且包括如上文所定義之氧化還原介體。聚合物墊分隔件可藉由諸如擠出、紡製、織造、電紡或澆注之技術來製備。分隔件(例如聚合物墊分隔件)中之結合劑、驅避劑及/或氧化還原介體可起到使聚硫化物保持在陰極表面附近,從而藉由充當化學排斥性基於電荷之驅避劑或對聚硫化物通過分隔件擴散及/或遷移遠離陰極或達至陽極表面之空間位阻作用來緩和其遷移的作用。另外,本文所描述之微粒碳可併入分隔件中以進一步減少聚硫化物遷移。此外,併入分隔件中之微粒可包含分散於聚合分隔件內之多種粒子(例如非傳導性氧化物、摻雜之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該等粒子亦可包括其他氧化還原劑,諸如本發明在別處論述之茂金屬。併入分隔件中之粒子可具有多種形態,包括奈米粒子、奈米線及奈米棒。 與習知電池材料之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文所描述之陰極、陽極、碳基板及電解質可與習知電池組件組合用於鋰離子電池(例如Li/S或Li-離子)中。舉例而言,可使用相關習知製造方法及材料使用本文所描述之陰極及習知鋰離子陽極材料(例如Li、Si、石墨、C等)來構造Li-離子電池。在另一實例中,可使用相關習知製造方法及材料使用本文所描述之陽極與習知鋰離子陰極材料(例如LCO、NCA、NMC、LFP、S等)來構造Li-離子電池。在另一實例中,可使用本文所描述之電極與習知鋰離子類型電解質(例如含有諸如LiPF 6、LiTFSI、LiFSI等鋰鹽及諸如碳酸伸乙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氟代伸乙酯(FEC)、二氧雜環戊烷(DOL)、二甲氧基乙烷(DME)、二噁烷(DX)、乙腈等溶劑)構造Li-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效能
圖2A顯示根據本文所描述之一些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200的實例。在此實例中,陰極202安置於基板201上,且陽極204安置於基板205上。視情況包括分隔件之電解質203安置於陰極與陽極電極之間以形成電池。在不同實施例中,基板201及205、陰極202、陽極204及電解質203可含有上文所描述之材料中的任一者。
圖2B顯示含有不同陽極及陰極材料之非限制性實例之鋰離子電池(Li/S電池)電極及電池的理論及實際容量。圖2B顯示與其他習知陽極化合物(Li及C 6)相比,本發明矽基陽極(此實例中為Li 22-xS 5-y或元素Si)用於改良鋰離子電池中陽極之容量的前景。圖2B亦顯示與習知陰極材料(LCO及NMC)相比,本發明硫陰極(此實例中為元素S或Li 2S)用於改良鋰離子電池中陰極之容量的前景。圖2B亦給出使用Li 2S陰極及Li 22-xS 5-y或元素Si陽極之完整電池與具有NMC及LiC 6陽極之習知電池相比的非限制性實例,其中實際電池比能(單位為Wh/kg,其中質量(kg)係指包括包裝之整個整合電池的質量)已自160 Wh/kg分別改良至大於345 Wh/kg或大於600 Wh/kg。在本文所描述之一些實施例中,鋰離子電池之容量大於300 Wh/kg,或大於400 Wh/kg,大於500 Wh/kg,或大於600 Wh/kg,或大於800 Wh/kg,或大於1000 Wh/kg。在本文所描述之一些實施例中,鋰離子電池之容量可與習知鋰離子電池相比改良2倍、3倍、4倍、5倍或大於5倍。
圖3顯示本文所描述之硫基陰極歷經約350個充電/放電循環之容量的實驗實例。在此實例中,陰極含有質量比為2:1之Li 2S活性材料及微粒碳。陽極為元素Li,且電解質為含雙(氟代甲烷)磺醯亞胺鋰之1:1體積比之DOL:DME溶劑與二茂鐵氧化還原介體之混合物。陰極之集電器為碳紙,且陽極之集電器為銅箔。此實例中之微粒碳係使用如上述美國專利中所描述之微波反應器製備。容量曲線210之y軸的單位為每公克總陰極(並非每公克硫)之mAh數。曲線210中所示之硫陰極歷經約300個循環例如具有每公克陰極材料約300 mAh之容量,此為鋰離子電池中習知金屬氧化物陰極之約2倍。圖3中所示之結果證實,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陰極之容量為每公克陰極大於300 mAh,或大於400 mAh,或大於500 mAh,或為300至600 mAh。然而,此實例中陰極之加工條件不為優化的,且此等結果亦表明在進一步方法優化後,在100個循環之後,或在200個循環之後,或在300個循環之後,或在超過300個循環之後,本發明陰極之容量可為每公克陰極大於400 mAh,或大於600 mAh,或大於800 mAh,或大於1000 mAh,或為400 mAh至1200 mAh。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陰極具有高容量,諸如圖3中所示之彼等高容量,且高容量在快速放電速率下得以維持。舉例而言,本文所描述之硫陰極之放電速率在緩慢放電速率(例如C/18及C/10速率,其中總容量C分別在18及10小時內放電完畢)可為每公克陰極約500 mAh,且在快約10倍之速率(例如1C速率,其中總容量C在1小時內放電完畢)下可僅稍微降低至每公克陰極約400 mAh。在一些實施例中,在C/10至C/2之速率之間硫基陰極的容量自2%降至10%。
圖4A及4B顯示本文所描述之矽基陽極之兩個不同實施例在不同示例性實施例中歷經約100至200個充電/放電循環的示例性容量。在圖4A中繪製容量曲線之陽極含有60:40之質量比的微粒LiSi活性材料及微粒碳。在圖4B中繪製容量曲線之陽極含有60質量%微粒Si活性材料、20質量% PAN黏合劑、19質量% S摻雜微粒碳及1質量%石墨烯氧化物。在此等實例兩者中微粒碳及S摻雜微粒碳均使用如上述美國專利中所描述之微波反應器製備。此等實例中之陰極為元素Li箔,且電解質為含雙(氟代甲烷)磺醯亞胺鋰之1:1體積比之DOL:DME溶劑與二茂鐵氧化還原介體的混合物。此等實例中陰極之集電器為鋰箔,且陽極之集電器為碳紙。圖4A及4B中之容量曲線的y軸之單位為每公克總陽極(並非每公克矽)之mAh數。圖4A中之曲線310及320中所示之LiSi陽極例如歷經超過100個循環具有每公克陽極材料約800 mAh之容量,此超過鋰離子電池中習知石墨陽極之2倍。Si陽極容量顯示於曲線350及360中。此等陽極歷經超過100個循環具有每公克陽極材料約750 mAh及900 mAh之容量,此超過鋰離子電池中習知石墨陽極之2倍或約3倍。圖4A及4B中所示之結果證實,在一些實施例中,在100個循環之後本發明陽極之容量為每公克陽極大於500 mAh,或大於750 mAh,或大於900 mAh,或500 mAh至1100 mAh。然而,此實例中陽極之加工條件不為優化的,且此等結果亦表明在進一步方法優化後,在100個循環之後,或在200個循環之後,或在300個循環之後,或在超過300個循環之後,本發明陰極之容量可為每公克陽極大於1000 mAh,或大於1500 mAh,或大於2000 mAh,或大於3000 mAh,或為1000 mAh至3500 mAh。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陽極具有高容量,諸如圖4A及4B中所示之彼等高容量,且高容量在快速放電速率下得以維持。舉例而言,與C/2速率(其中在低速率下量測之總容量C在2小時內放電完畢)相比,對於C/10速率(其中總容量C在10小時內放電完畢),本文所描述之矽基陽極之實例的放電速率可慢約5倍。在一些實施例中,在C/10至C/2之速率之間矽基陽極之容量自2%降至10%。
圖5顯示本發明鋰離子電池(亦即,電池)之兩個實例歷經約40個充電/放電循環的示例性效能。在圖5中繪製電池410及420之比能曲線,單位為Wh/kg (其中質量(kg)係指包括包裝之整個整合電池的質量)。習知鋰離子電池(亦即,含有金屬氧化物陰極及石墨陽極)之比能顯示於430中,且習知鋰離子電池之比能的2倍顯示於440中。此實例中之電池包括以0.75:1之質量比含有微粒LiSi活性材料及PAN黏合劑的陽極。此實例中之電池包括以2:1之質量比含有Li 2S活性材料及微粒碳的陰極。此實例中之電池亦包括含有LiFSI及1:2體積比DX:DME溶劑且添加聚硫化物之電解質。陽極之集電器為銅箔,且陰極之集電器為鋁箔。此實例中之電池展示自300 Wh/kg至350 Wh/kg之初始比能,此為習知鋰離子電池之比能的約2倍。曲線450顯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電池之比能的實例。圖5中所示之結果證實,在一些實施例中,在10個、20個、30個或40個循環之後,本發明電池之比能大於200 Wh/kg,或大於250 Wh/kg,或大於300 Wh/kg,或為200 Wh/kg至350 Wh/kg。然而,此實例中之電池的加工條件不為優化的,且此等結果亦表明在進一步方法優化後,在10個、20個、30個、40個或超過40個循環之後,本發明電池之比能可為大於350 Wh/kg,或大於400 Wh/kg,或大於450 Wh/kg,或大於500 Wh/kg,或為300 Wh/kg至600 Wh/kg。
在一些實施例中,比能為約500 Wh/kg,且能量密度為約500 Wh/L (其中體積(L)係指包括包裝之整個電池的體積)。在一些實施例中,鋰離子電池之能量密度為大於300 Wh/L,或大於400 Wh/L,大於500 Wh/L,或大於600 Wh/L,或大於800 Wh/L,或大於1000 Wh/L,或為300至1200 Wh/L。 製備鋰離子電池之方法
圖6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製備鋰離子電池之方法600的實例。在此實例中,製備鋰離子電池之方法包括組裝陰極610,組裝陽極620,調配電解質630,視情況提供含有電解質(圖中未示)之分隔件,及將電解質及視情況存在之分隔件安置於陽極與陰極640之間。
在上述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組裝陰極610包括以下步驟:提供基板,諸如碳纖維紙或金屬箔;調配包含S、Li 2S、NCM、LFP、第一微粒碳及視情況存在之黏合劑的漿料;及將漿料壓成基板或壓至基板上。
在上述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組裝陽極620包括以下步驟:提供基板,諸如碳纖維紙或金屬箔;調配包含矽或LiSi粒子、第二微粒碳、石墨烯氧化物(或其他氧源)、聚合物及第一溶劑之漿料;及將漿料壓成基板或壓至基板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陰極由含有硫材料(例如元素S及/或Li 2S)、一或多種微粒碳、視情況存在之習知鋰離子陰極材料、視情況存在之一或多種聚合物材料、視情況存在之一或多種黏合劑及一或多種溶劑的陰極漿料形成。可包括於陰極漿料中之溶劑之一些實例為乙腈、N-甲基-2-吡咯啶酮(NMP)、二甘醇二甲醚、二甲氧基乙烷(DME)、庚烷(septane)、己烷、苯、甲苯、二氯甲烷、乙醇及其變異體。習知鋰離子陰極材料之一些實例包括NCM、LFP、鋰鈷(LCO)及鎳鈷鋁(NCA)。
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係由陽極漿料沉積而來。在一些情況下,可將陽極漿料塗佈於陽極基板上(或壓至陽極基板上或壓成陽極基板)且乾燥以形成陽極。在一些實施例中,陽極漿料含有矽材料(例如元素Si、LiSi、矽摻雜之CNO)、一或多種微粒碳、一或多種溶劑、視情況存在之石墨烯氧化物、視情況存在之一或多種聚合物材料及視情況存在之一或多種黏合劑。可用於陽極漿料中之溶劑之一些實例為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甘醇二甲醚、四乙二醇二甲醚(TEGDME)、聚乙二醇二甲醚(PEGDME)、水、N-甲基-2-吡咯啶酮(NMP)、其變異體及與所用之Si基陽極相容的其他溶劑。
在一些情況下,陰極可使用其他基於溶液之方法來製備。舉例而言,可將Li 2S活性陰極材料溶解於溶劑中,可將溶劑混合物塗佈於基板上,且在乾燥後Li 2S可沉澱以形成陰極中之Li 2S粒子。
在上述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調配電解質630包括以下步驟:提供第二溶劑、鋰鹽及包含茂金屬之氧化還原添加劑;及將第二溶劑、鋰鹽及氧化還原添加劑組合。
在其他實施例中,在例如藉由裂解氣體、液體及/或膠體分散體前驅體來形成微粒碳時使用反應器。在一些情況下,用於形成微粒碳之反應器經組態以將所形成之粒子直接沉積至基板(例如呈鼓式塗佈機型組態之移動基板)上。此類方法可為有利的,因為可消除製漿製程,此使製造簡化。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本文所描述之獨特微波電漿反應器來製備本文所描述之微粒碳材料及由各種碳同素異形體及/或許多其他元素及化合物單獨或組合組成之薄膜。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電漿噴塗法來製備本發明鋰離子電池之陽極及/或陰極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漿噴塗法包括供應複數個輸入粒子(例如微粒碳、摻雜之微粒碳或奈米混合之微粒碳)及由目標材料(例如活性陰極或陽極材料)產生複數種離子物質,其中該等離子物質在輸入粒子上形成塗層,以形成複數個塗佈粒子(例如在孔隙內沉積有活性陰極或陽極材料之中孔微粒碳)。接著使複數個塗佈粒子離子化以形成複數個電離粒子且產生包含該複數個電離粒子之電漿射流。接著在第三階段中使該複數個電離粒子加速以形成包含電離粒子之電漿噴霧。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著使該複數個加速之電離粒子定向至基板且在基板上形成塗層。
在以上方法中之任一者的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陽極及/或陰極之基板可含有碳紙。在以上方法中之任一者中,碳紙可為由碳粒子材料與聚合物基底材料之混合物形成的碳纖維紙。碳纖維可藉由例如電紡來形成。碳粒子可為但不限於石墨烯、碳奈米洋蔥狀物及/或藉由熱裂解或微波裂解形成之其他碳粒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陰極或陽極分別為硫或矽材料或者複合物之活性材料可在製造碳紙期間併入碳紙。 含有碳超粒子之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材料
習知鋰離子電池具有限制,諸如低能量密度及不良循環壽命及/或穩定性。習知鋰離子電池之效能低係部分歸因於習知鋰離子電池中電活性材料之絕緣及微機械及化學不穩定性(例如當與習知液體含鋰離子電解質接觸時)。解決上述限制之一種方法涉及碳超粒子與電活性材料組合。
因而,以下實施例中描述含有碳超粒子及與習知電活性電池材料相比具有較高比容量之電活性材料(諸如分別具有4199 mAh/g及1672 mAh/g之理論比容量的矽及硫)之鋰離子電池。如本文所用之術語「碳超粒子」係指具有廣泛孔徑分佈(例如多峰分佈,或包含尺寸為0.1 nm至10 nm之孔隙及尺寸為10 nm至100 nm之孔隙)的中孔碳粒子。如上文所描述,碳超粒子可與習知碳粒子相比具有改良之特徵(例如較高表面積及電導率),且可用於鋰離子電池之若干組件(例如陽極、陰極及集電器)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碳超粒子亦可包括除碳外之材料,諸如電活性材料、鹼金屬、氧化物材料及/或雜質(例如氫及少量(例如小於1%)之其他元素,諸如氧及/或金屬)。亦描述了用於鋰離子電池之改良的匹配之矽/碳陽極及硫/碳陰極電極,其中匹配之矽/碳陽極及硫/碳陰極電極與習知鋰離子電池相比展現改良之穩定性及/或循環壽命。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將此等電極配製成整合之完整矽-硫電池。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整合電池(亦即,電池)為呈袋型組態之電池。
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碳超粒子之電極架構亦在鋰化/去鋰化期間固有地為穩定的且可大規模可靠地製造。
具有高比容量且歷經許多個循環穩定之鋰離子電池有許多應用。舉例而言,衛星及其他太空技術(例如用於基於太空之通信的技術)需要可靠之功率及能量儲存,且因此,能量密度及穩定性(亦即,安全性及循環壽命)之改良將有益於彼等應用。
在一些實施例中,獨特的中孔碳超粒子為相較於現有鋰離子電池具有顛覆性效能增加及成本降低之潛能的可再充電電池電極構造提供實現平台/架構。在一些情況下,中孔碳超粒子可使用在大氣壓下操作之微波反應器來製備。在一些實施例中,碳超粒子含有不同長度尺度(例如在奈米至微米範圍內)之3D奈米結構,或含有不同長度尺度(例如在奈米至微米範圍內)之分層3D結構(例如分形型結構)。本發明碳超粒子可藉由就電子傳導性、機械壽命及比容量而言改良核心碳構架之功能性來改良電池效能及耐久性。另外,可將諸如S、Si、F、Al、Ge、Sn、Sb、Fe及其組合之特定電活性材料併入碳超粒子之中孔結構中(例如在粒子製作或電極製作期間),以得到甚至更大之容量及穩定性(亦即,在更大之放電深度情況下增加之循環壽命)。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孔碳超粒子與矽及/或硫電活性材料組合製備與當前技術狀態之電池相比具有改良之效能及安全性度量的電池。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上述碳超粒子及/或電活性材料之電池在100,000個循環時具有1,350 mAh/g至1,800 mAh/g之比容量。
在一些習知Li-離子電池設計中,如下形成主要電子及離子傳導路徑及快速氧化還原反應(具有高交換電流密度)之三相邊界位點:將碳及活性材料粒子(尺寸為例如1-3 μm)與黏合劑混合成漿料(例如基於N-甲基-2-吡咯啶酮(NMP)),將漿料混合物澆注至金屬集電器(例如對於陽極及陰極分別為銅及鋁)上,且接著將漿料塗佈之收集器乾燥。在習知電池中,調節活性材料與非活性材料之比率以優化效能,且調節陽極/陰極電極厚度以優化容量(使鋰使用/可獲得性與各電極匹配)。已調節習知液體電解質化學以在活性粒子表面處形成『準穩定』固體電解質界面(SEI),從而降低容量削減及不穩定性(並且增加電化學窗口穩定性)。然而,活性粒子與液體電解質之間的界面為固有地不穩定的,且隨時間推移,在存在與鋰嵌插/反應相關之體積膨脹/收縮之情況下,此等『準穩定』界面部分歸因於增加之SEI生長以及SEI及母體活性材料之微機械破碎而變得電阻性更大。因此,在習知鋰離子電池中,鋰離子因此等處理並且因其他副反應而消耗。
本文揭示之電池及電池材料克服了習知電池(例如使用混合粒子漿料構造)之固有挑戰及缺點(例如穩定性及壽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方法利用獨特的沉積狀態碳超粒子(例如具有碳基粒子之3D中孔超粒子調配物)作為電池電極之導電骨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在粒子反應/粒子形成製程期間(例如在熱反應器或微波反應器中)將特定活性及官能化元素併入(例如摻雜及/或吸收)經工程改造之碳超粒子奈米結構中。在其他實施例中,亦可利用諸如混合、研磨、熱處理及/或電漿處理之後處理將電活性奈米粒子及/或聚合物黏合劑選擇性地『沉積』或併入碳支架中(及周圍),以形成具有穩定SEI之超粒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合物黏合劑充當『膠水』與用於可逆固態離子運輸/傳導之層。反應器(且在一些情況下為後反應器)加工步驟可經優化以形成具有導電帶(及/或區段)之3D互連網路的碳超粒子,該等導電帶(及/或區段)由填充有預活化石墨烯指(graphene finger)之開放多孔蜂窩通道、電活性材料及/或用於液體離子(亦即,鋰)傳導及/或穿梭之開放通道包圍。藉由控制此等材料之3D形態(例如奈米尺度孔徑),可在局部微級及中級尺度上對在電池操作期間鋰相形成之溶解度及結晶度進行優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製作狀態之碳超粒子結構(添加或不添加電活性材料)可經工程改造以可控調節或緩和『原位』早期階段後調節(鋰化/去鋰化)以形成具有可逆高能量儲存及遞送(速率)效能之『硬化』的穩定架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陽極及/或陰極電極係藉由將經工程改造之碳超粒子漿料澆注至傳導性箔(諸如鋁或銅)上來製備。在其他實施例中,用於形成碳超粒子之反應器經組態以將粒子直接沉積至移動基板(例如呈鼓式塗佈機型組態)上,由此消除漿料製程且使整合電極/集電器製造製程及/或設計架構能夠更有效及高效。在一些實施例中,獨特微波電漿反應器(例如如上文所描述)製備碳超粒子及薄/厚膜(例如由各種碳同素異形體以及許多其他元素及化合物單獨或組合組成)。藉由解決習知鋰離子電池製造中之許多主要挑戰,諸如粒子處置及分散,提出之碳超粒子方法提供在奈米尺度之工程改造及製作控制以獲得改良之產品可靠性及效能(亦即,在電池情況下之穩定性及能量/功率密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池含有上文所描述之碳超粒子與習知電池工作(活性)電極(諸如元素鋰金屬及/或習知LiCoO 2(LCO)電極)的組合。在一些設計中,習知材料用作相對電極(例如作為陽極或與含有碳超粒子之陰極相對,或作為與含有碳超粒子之陽極相對的陰極)。
習知電池材料亦可結合本文揭示之碳超粒子用於一些實施例中。舉例而言,當習知材料與改良之超粒子一起用作相對材料時,其可幫助在使用所揭示之碳超粒子之電池中有效優化鋰離子穿梭效能(亦即,減少損耗機制及優化可逆性)。
現將根據一些實施例描述含有碳超粒子之鋰離子電池的陽極及陰極電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熱反應器或藉由微波反應器製備碳超粒子。可對反應器內之條件進行優化以製備高容量、碳/鋰嵌插粒子(例如在200個循環時比容量>350 mAh/g)。可藉由改變反應器加工條件調整之固有沉積狀態碳超粒子之特性的一些實例包括(1)形態,(2)基底與邊緣面比率,(3)結構(例如結晶度),(4)化學純度,及(5)電化學效能(例如在「2032」半電池中在0-1.5 V之間且以高至0.5 C之速率下使用鋰嵌插評估)。在一些實施例中,調整反應器條件以形成與習知電池材料相比具有改良之比容量、孔隙率、表面積、結構/結晶度、純度/表面官能化及SEI穩定性的碳超粒子。
鋰加載/嵌插至碳超粒子中亦可經優化以獲得穩定性及可逆性(亦即,充當用於完整電池組態之鋰離子之潛在來源)。
除固有碳超粒子開發之外,可將聚合人造SEI併入電極材料中以獲得增加之穩定性及效能。舉例而言,穩定(例如環化或碳化)聚丙烯腈(PAN)傳導性黏合劑展現固有電導率以及聚合彈性兩者,可滲透至多孔超碳結構中以形成『原位』固體電解質表面層。在一些實施例中,亦使用丙烯腈(AN)單體前驅體溶液來增強PAN聚合及穩定化之前的滲透。此等人造固體電解質表面層可在碳超粒子形成期間在反應器中(例如在多室反應器系統中在首先形成碳超粒子之腔室下游之腔室中原位沉積,且在粒子離開多室反應器之前),或在形成碳超粒子之後的後處理中沉積。
可用於表徵本發明碳超材料(亦即,粒子或沉積膜)之技術之一些實例為針對表面積之布魯諾-埃梅特-特勒(BET)量測、針對形態之掃描電子顯微術(SEM)、針對結構/結晶度之拉曼光譜學及用於活性組分/雜質之元素定位的掃描通道電鏡顯微術加上能量擴散x射線光譜學(STEM/EDX)。在一些實施例中,碳超粒子(併有及未併有活性組分)與習知電池材料相比具有改良之表面積、形態、併入活性組分之分散性及/或雜質濃度。亦可將碳超粒子漿料澆注至銅箔上以形成含有粒子之電極層,且可以「2032」鈕扣電池(及袋型電池)組態使用鋰箔相對電極對此等電極進行測試以評估電極特性。舉例而言,充電-放電(恆電流及恆電位)、循環伏安法及AC阻抗可用於量測比容量、庫侖效率、氧化還原反應機制、擴散及DC電阻。在一些實施例中,併有碳超粒子之電極在併有或未併有活性組分之情況下與習知電池材料相比具有改良之比容量、庫侖效率、氧化還原反應機制、擴散及/或DC電阻。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文所描述之碳超粒子包括活性(陽極)矽。舉例而言,超碳粒子可含有離散矽奈米粒子或『原位』形成之矽奈米結構化相。在一些情況下,具有活性矽之碳超粒子亦可含有一或多種聚合物黏合劑用於控制SEI。在一些情況下,具有活性矽之碳超粒子在200個循環時具有1000 mAh/g之比容量。元素矽與矽氧化物兩者均可併入用於電池電極之碳超粒子中。元素矽與矽氧化物兩者均具有比碳/石墨大之比容量(例如分別為4200 mAh/g及1600 mAh/g)。在碳超粒子形成期間原位併入矽(例如藉由在粒子形成期間將離散奈米粒子或氣相或液相前驅體引入反應器中)之一個挑戰為控制在矽與碳之間的界面處絕緣相(諸如SiC)之形成。可對反應器條件進行調整以防止在原位活性材料併入碳超粒子期間形成絕緣層。舉例而言,可控制反應器(例如微波反應器中)之氧化/還原環境(例如藉由以添加CO 2來形成輕度氧化條件),以防止SiC形成。另外,反應器之氧化/還原環境亦可使碳表面經官能化(例如用氧、硫或其他物質)以影響後續後加工/處理步驟之表面張力(亦即,可潤濕性及反應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碳超粒子係使用微波電漿反應器及方法,諸如標題為「Microwave Chemical Processing」之美國專利第9,812,295號中或標題為「Microwave Chemical Processing Reactor」之美國專利第9,767,992號中所描述之任何適當之微波反應器及/或方法來製備,該等專利係分配給與本申請案相同之受讓人,且出於所有目的如同在本文中充分闡述一般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奈米粒子在一或多個後反應器處理中併入碳超粒子或與碳超粒子一起分散,而不是在碳超粒子形成期間在反應器(例如微波反應器)中直接併入活性材料(例如以離散奈米粒子形式或經由氣相或液相運輸)。後反應器處理之一個實例為電漿研磨。可如上文所描述對此等粒子以及含有此等粒子之電極層之特性(例如鈕扣電池內之碳矽比率及分佈、其他材料特性及電學特性)進行評估,且此等後反應器處理之粒子亦可與習知電池材料相比具有改良之特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陰極電活性材料(例如元素硫或硫化鋰)併入上文所描述之碳超粒子中。可使用各種方法將陰極電活性材料併入碳超粒子之結構中。舉例而言,陰極電活性材料可在碳超粒子形成期間在反應器內直接併入(例如藉由在粒子形成期間將離散奈米粒子或氣相或液相前驅體引入反應器中),或藉由後反應器處理(例如經由使用諸如二苯硫醚之反應物進行氣相吸收)來併入。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反應器內經適當優化,碳中孔超粒子構架將使陰極電活性材料(例如元素硫)生長限制於通道內且提供與絕緣陰極電活性材料之必要電接觸。此外,可將關於鋰相形成之陰極電活性材料溶解度及結晶度限制/捕獲於微孔/中孔構架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碳超粒子含有陰極電活性硫。可如上文所描述評估此等含硫之碳超粒子以及含有此等粒子之電極層的特性(例如鈕扣電池內之碳硫比率及分佈、其他材料特性及電學特性),且此等碳-硫meta粒子亦可與習知電池材料相比具有改良之特性。
除含硫之固有碳超粒子之外,可使用與上文所描述之彼等技術類似的技術來形成聚合人造SEI以獲得增加之穩定性及效能。舉例而言,可使PAN傳導性黏合劑以及其他候選聚合物滲透至多孔碳結構中以形成『原位』固體電解質表面層且將硫氧化還原反應進一步限制於中孔碳構架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碳-硫超粒子之電極在500個循環時具有>600 mAh/g之比容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碳超粒子進行預鋰化(亦即,在粒子形成期間併入鋰)且接著使用元素硫對粒子進行後反應器處理以在中孔結構之限制通道內形成Li 2S。上文在陽極形成中所描述之後反應器處理中之一些亦可用於在用於陰極之超碳粒子內形成Li 2S。可如上文所描述評估此等含有Li 2S之碳超粒子以及含有此等粒子之電極層的特性(例如鈕扣電池內之碳硫比率及分佈、其他材料特性及電學特性),且此等含有Li 2S之碳-硫超粒子亦可與習知電池材料相比具有改良之特性。
完整鋰離子電池可由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上文所描述之本發明陽極及/或陰極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習知相對電極(若只使用一種本發明電極)及/或使用習知或經改質之電解質使上文所描述之本發明陽極及/或陰極形成完整電池(電池)。
在一些實施例中,鋰離子電池含有上文所描述之本發明陽極及/或陰極以及含有含1-1.2 M LiPF 6鹽之1:1重量比之碳酸伸乙酯及碳酸二乙酯(EC/DEC)的習知電解質。在其他實施例中,使用其他類似習知鋰離子電解質。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鋰離子電池含有上文所描述之本發明陽極及/或陰極及經改質之電解質。舉例而言,電解質可經改質以改良硫限制於中孔結構內之效率及陽極處SEI之穩定性。可以半電池組態對電解質改質之影響進行評估以獲得進行完整電池測試之前的穩定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鋰離子電池含有上文所描述之本發明陽極及/或陰極,且為完整C-Si-S電池。在一些實施例中,上文所描述之本發明電極之厚度經優化以形成與完全使用鋰相匹配之電池。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預調節充電/放電方案來測試完整電池。舉例而言,高第一循環充電速率可在最小溶劑吸收情況下產生多孔電阻性SEI層,而較低速率促成較密SEI層。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預調節方案來最大化初始容量且確保長期穩定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含有上文所描述之本發明陽極及/或陰極之鋰離子電池(完整電池)在1000個循環時具有>1200 mAh/g之比容量。
由以上討論將可理解,本發明可以多種具體例之形式體現,包含但不限於下列: 具體例1     一種鋰離子電池,其包含: 一第一基板; 一陰極,其安置於該第一基板上,該陰極包含: 陰極混合物,其包含: Li xS y,其中x為0至2且y為1至8;及 第一微粒碳; 一第二基板; 一陽極,其安置於該第二基板上,該陽極包含: 陽極混合物,其包含: 矽粒子;及 第二微粒碳;及 一電解質,其安置於該陰極與該陽極之間,該電解質包含: 溶劑;及 鋰鹽; 其中: 該第一微粒碳或該第二微粒碳包含: 碳聚集物,其包含複數個碳奈米粒子,各碳奈米粒子包含石墨烯; 該複數個碳奈米粒子中之該石墨烯包含多至15個層; 該等碳聚集物中碳與除氫外之其他元素之百分比大於99%; 包含該等碳奈米粒子之該等碳聚集物之中值尺寸為0.1微米至50微米; 當以氮氣為吸附質經由布魯諾-埃梅特-特勒(Brunauer-Emmett-Teller) (BET)法量測時,該等碳聚集物之表面積為10 m 2/g至300 m 2/g;且 該等碳聚集物在被壓縮時具有500 S/m至20,000 S/m之電導率。 具體例 2     如具體例1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陰極進一步包含黏合劑。 具體例3     如具體例1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陽極進一步包含石墨烯氧化物。 具體例4     如具體例1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第一微粒碳或該第二微粒碳不進一步包含種粒。 具體例5     如具體例1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第一微粒碳或該第二微粒碳進一步包含長鏈碳同素異形體。 具體例6     如具體例1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材料:金屬箔、泡沫碳、泡沫金屬、碳紙、碳纖維、碳奈米纖維、碳布、微粒碳及其組合。 具體例7     如具體例1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等矽粒子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材料:元素矽、鋰-矽、Li 22Si 5、Li 22-xSi 5-y(其中x為0至21.9,且y為1至4.9)及Li 22-xSi 5-y-zM z(其中x為0至21.9,y為1至4.9,且z為1至4.9;且M為S、Se、Sb、Sn、Ga或As)。 具體例8     如具體例1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電解質進一步包含氧化還原添加劑。 具體例9     如具體例8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氧化還原添加劑包含含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過渡金屬的茂金屬:第一d區系列過渡金屬、第二d區系列過渡金屬及第三d區系列過渡金屬。 具體例10   如具體例8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氧化還原添加劑包含含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過渡金屬的茂金屬:鐵、釕、鋨、銠、錸及銥。 具體例11   如具體例1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鋰離子電池在100個循環之後具有每公克Li 2S超過400 mAh之電池容量。 具體例12   如具體例1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陰極或該陽極不含黏合劑。 具體例13   如具體例1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第一微粒碳或該第二微粒碳進一步包含中孔結構。 具體例14   如具體例13之鋰離子電池,其中該等中孔結構包含多峰孔徑分佈,其包含尺寸為0.1 nm至10 nm之孔隙及尺寸為10 nm至100 nm之孔隙。 具體例15   一種製備鋰離子電池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i) 組裝一陰極,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一第一基板; 於該第一基板上安置陰極混合物,該陰極混合物包含: Li xS y,其中x為0至2且y為1至8;及 第一微粒碳; ii) 組裝一陽極,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一第二基板; 於該第二基板上安置陽極混合物,該陽極混合物包含: 矽粒子;及 第二微粒碳; iii) 調配一電解質,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溶劑; 提供鋰鹽;及 將該溶劑與該鋰鹽組合;及 iv) 將該電解質安置於該陽極與該陰極之間; 其中: 該第一微粒碳或該第二微粒碳包含: 碳聚集物,其包含複數個碳奈米粒子,各碳奈米粒子包含石墨烯; 該複數個碳奈米粒子中之該石墨烯包含多至15個層; 該等碳聚集物中碳與除氫外之其他元素之百分比比率大於99%; 包含該等碳奈米粒子之該等碳聚集物之中值尺寸為0.1微米至50微米; 當以氮氣為吸附質經由布魯諾-埃梅特-特勒(BET)法量測時,該等碳聚集物之表面積為10 m 2/g至300 m 2/g;且 該等碳聚集物在被壓縮時具有500 S/m至20,000 S/m之電導率。 具體例16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該陰極或該陽極進一步包含黏合劑。 具體例17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該陰極進一步包含黏合劑。 具體例18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該陽極進一步包含石墨烯氧化物。 具體例19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微粒碳或該第二微粒碳不進一步包含種粒。 具體例20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微粒碳或該第二微粒碳進一步包含長鏈碳同素異形體。 具體例21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材料:金屬箔、泡沫碳、泡沫金屬、碳紙、碳纖維、碳奈米纖維、碳布、微粒碳及其組合。 具體例22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該等矽粒子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材料:元素矽、鋰-矽、Li 22Si 5、Li 22-xSi 5-y(其中x為0至21.9,且y為1至4.9)及Li 22-xSi 5-y-zM z(其中x為0至21.9,y為1至4.9,且z為1至4.9;且M為S、Se、Sb、Sn、Ga或As)。 具體例23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該電解質進一步包含氧化還原添加劑。 具體例24   如具體例23之方法,其中該氧化還原添加劑包含含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過渡金屬的茂金屬:第一d區系列過渡金屬、第二d區系列過渡金屬及第三d區系列過渡金屬。 具體例25   如具體例23之方法,其中該氧化還原添加劑包含含有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過渡金屬的茂金屬:鐵、釕、鋨、銠、錸及銥。 具體例26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在100個循環之後該鋰離子電池之容量為每公克Li 2S超過400 mAh。 具體例27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安置於該陽極與該陰極之間的一分隔件,其中該分隔件為一聚合物墊且包含聚硫驅避劑。 具體例28   如具體例27之方法,其中: 該聚合物墊為擠出、紡製、織造、電紡或澆注的;且 該分隔件進一步包含含有茂金屬之氧化還原介體。 具體例29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該將該陰極混合物安置於該第一基板上進一步包括: 使該陰極混合物形成第一漿料; 將該第一漿料沉積至該第一基板上;及 乾燥該第一漿料以形成該陰極。 具體例30   如具體例29之方法,其中: 將該第一漿料之多個層沉積於該第一基板上;且 在沉積下一層之前將各層完全或部分乾燥。 具體例31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該將該陽極混合物安置於該第二基板上進一步包括: 使該陽極混合物形成第二漿料; 將該第二漿料沉積至該第二基板上;及 乾燥該第二漿料以形成該陽極。 具體例32   如具體例31之方法,其中: 將該第二漿料之多個層沉積於該第二基板上;且 在沉積下一層之前將各層完全或部分乾燥。 具體例33   如具體例15之方法,其中該第一微粒碳或該第二微粒碳進一步包含中孔結構。 具體例34   如具體例33之方法,其中該等中孔結構進一步包含多峰孔徑分佈,包含尺寸為0.1 nm至10 nm之孔隙及尺寸為10 nm至100 nm之孔隙。 具體例35   一種鋰離子電池,其包含: 一陽極,其包含: 包含中孔結構之碳超粒子; 包含矽之電活性電極材料;及 一金屬集電器。 具體例36   如具體例35之鋰離子電池,其中: 該等碳超粒子進一步包含: 由填充有預活化石墨烯指之開放多孔蜂窩通道包圍之導電區段的3D互連網路;及 用於液體離子傳導及/或穿梭之開放通道。 具體例37   如具體例35之鋰離子電池,其中: 該等碳超粒子與習知電池材料相比具有改良之表面積、形態、所併入之活性組分之分散性或雜質濃度。 具體例38   如具體例35之鋰離子電池,其中: 該等碳超粒子進一步包含一聚合人造固體電解質界面(SEI)層。 具體例39   一種鋰離子電池,其包括: 一陰極,其包含: 包含中孔結構之碳超粒子; 包含元素硫或Li 2S之電活性電極材料;及 一金屬集電器。 具體例40   如具體例39之鋰離子電池,其中: 該等碳超粒子進一步包含: 由填充有預活化石墨烯指之開放多孔蜂窩通道包圍之導電區段的3D互連網路;及 用於液體離子傳導及/或穿梭之開放通道。 具體例41   如具體例39之鋰離子電池,其中: 該等碳超粒子與習知電池材料相比具有改良之表面積、形態、所併入活性組分之分散性或雜質濃度。 具體例42   如具體例39之鋰離子電池,其中: 該等碳超粒子進一步包含一聚合人造固體電解質界面(SEI)層。 具體例43   一種鋰離子電池,其包含如具體例35之陽極及如具體例第39項之陰極。 具體例44   一種形成鋰離子電池電極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在一微波反應器中形成碳超粒子;及 將該等碳超粒子沉積至一導電集電器基板上; 其中該等碳超粒子包含3D中孔結構之網路內的電活性電極材料。 具體例45   如具體例44之方法,其中: 該等電活性電極材料係在於該微波反應器內形成期間併入該等碳超粒子中。 具體例46項    如具體例44之方法,其中: 該等電活性電極材料係在一或多個後反應器處理中併入該等碳超粒子中。
已詳細提及所揭示之發明的實施例,附圖中已說明其一或多個實例。已通過解釋本發明技術而非限制本發明技術之方式提供各實例。事實上,雖然已關於本發明之特定實施例詳細描述本說明書,但應瞭解熟習此項技術者在獲得對前述內容之理解後,可容易地設想此等實施例之改變、變化及等效型式。舉例而言,作為一個實施例之一部分而說明或描述之特徵可在另一實施例情況下使用,以得到其他實施例。因此,本發明主題旨在涵蓋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範疇內之所有此類修改及變化。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修改及變化可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在不背離本發明範疇之情況下進行實踐,本發明範疇更特定而言闡述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此外,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前述描述僅為舉例,且不旨在限制本發明。
110:2D-模式峰 120:G-模式峰 130:D-模式峰 200:鋰離子電池 201:基板 202:陰極 203:電解質 204、205:陽極 210:容量曲線 310、320、350、360、450:曲線 410、420:電池 430:鋰離子電池之比能顯示 440:鋰離子電池之比能的2倍顯示 600:製備鋰離子電池之方法 610:組裝陰極 620:組裝陽極 630:調配電解質 640:分隔件安置於陽極與陰極
圖1A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含有石墨烯之微粒碳的拉曼光譜(Raman spectrum)。
圖1B及1C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含有石墨烯之微粒碳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
圖1D及1E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含有石墨烯之微粒碳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圖像(TEM)圖像。
圖2A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之實例。
圖2B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Li/S電池)電極及電池之理論及實際容量。
圖3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硫基陰極之容量的實驗實例。
圖4A及4B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矽基陽極之兩個不同實施例的示例性容量。
圖5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鋰離子電池之兩個實例的示例性效能。
圖6顯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製備鋰離子電池之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圖。

Claims (20)

  1. 一種鋰(Li)離子電池,其包含: 一陰極,其由少層石墨烯(FLG)片形成,該等FLG片定義一個三維(3D)碳基多峰結構,包含: 複數個互連通道,其等經組態以提供離子運輸; 複數個功能性孔隙,其等經組態以保持元素硫或幫助聚硫化物之微限制;及 複數個聚集物,其等係形成自二或更多燒結在一起的FLG片且係經組態以提供該二或更多FLG片之接觸點間的電導;以及 一電活性材料,包含滲透至該3D碳基多峰結構之該複數個功能性孔隙或該複數個互連通道之任一者或多者中的元素硫或硫化鋰(Li 2S)中的任一者或多者。
  2. 如請求項1之Li離子電池,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基板,其中該陰極係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上。
  3. 如請求項1之Li離子電池,其中該聚硫化物包含Li xS y,其中x為從0至2且y為從1至8。
  4. 如請求項2之Li離子電池,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基板,相反於該第一基板定位,其中該第一基板或該第二基板包含金屬箔、泡沫碳、泡沫金屬、碳紙、碳纖維、碳奈米纖維、碳布或微粒碳中之任一者或多者。
  5. 如請求項4之Li離子電池,進一步包含:一設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之陽極,其中該陽極包含該三維(3D)碳基多峰結構。
  6. 如請求項5之Li離子電池,其中該陽極進一步包含含矽材料,該等含矽材料包含一元素矽或一含鋰與矽之材料中之任一者或多者。
  7. 如請求項1之Li離子電池,其中該等FLG片包含多至15層之石墨烯。
  8. 如請求項1之Li離子電池,其中該等聚集物中之至少一者包含多於99%碳。
  9. 如請求項1之Li離子電池,其中該等聚集物中之每一者之一中值尺寸係介於約0.1微米以及約50微米之間。
  10. 如請求項1之Li離子電池,其中當使用氮氣為吸附質經由布魯諾-埃梅特-特勒(BET)法量測時,該等聚集物中之每一者之一中值表面積為約10 m 2/g以及約300 m 2/g之間。
  11. 如請求項1之Li離子電池,其中該等聚集物中之至少一者具有一電導率在約500 S/m以及約20,000 S/m之間。
  12. 如請求項1之Li離子電池,其中該陰極進一步包含一黏合劑。
  13. 一種鋰(Li)離子電池,其包含: 一陽極,其由少層石墨烯(FLG)片形成,該等FLG片定義一個三維(3D)碳基雙峰結構,包含: 複數個互連通道,其等經組態以提供離子運輸;及 複數個聚集物,其等係形成自二或更多燒結在一起的FLG片且係經組態以提供該二或更多FLG片之接觸點間的電導;以及 一電活性材料,包含一含矽(Si)材料,其係經組態以在暴露於Li時形成一鋰-矽(Li-Si)化合物。
  14. 如請求項13之Li離子電池,其中該陽極進一步包含石墨烯氧化物(GO)、聚合物材料或黏合劑中之任一者或多者。
  15. 一種製備一鋰(Li)電池電極的方法,該方法包含: 自一獨立於一種粒之含碳蒸氣流動流來形成石墨烯片之聚集物; 以該等聚集物為基礎來定義出三維(3D)分層中孔結構之一互連網路,該互連網路係經組態以保持一或多個電活性電極材料;以及 將該等聚集物沉積至一導電集電器上。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含鋰材料滲透至該等聚集物中,該含鋰材料係經組態以提供電導遍布該互連網路。
  17.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獲得自該含鋰材料之Li嵌插於該等聚集物之任一者或多者中之該等石墨烯片之間。
  18.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聚合人造固體電解質界面(SEIs)併入該等聚集物中。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等SEIs包含一環化聚丙烯腈傳導性黏合劑、一碳化聚丙烯腈傳導性黏合劑或一丙烯腈單體前驅體溶液中之任一者或多者。
  20.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該等石墨烯之該等聚集物漿料澆注至一銅箔上。
TW111146446A 2018-04-30 2019-04-29 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材料 TWI797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64749P 2018-04-30 2018-04-30
US62/664,749 2018-04-30
US16/208,187 2018-12-03
US16/208,187 US20190341650A9 (en) 2017-12-05 2018-12-03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battery materials
WOPCT/US19/29445 2019-04-26
PCT/US2019/029445 WO2019212905A1 (en) 2018-04-30 2019-04-26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battery materia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7054B TWI797054B (zh) 2023-03-21
TW202315205A true TW202315205A (zh) 2023-04-01

Family

ID=6838673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4940A TWI787504B (zh) 2018-04-30 2019-04-29 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材料
TW111146446A TWI797054B (zh) 2018-04-30 2019-04-29 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材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4940A TWI787504B (zh) 2018-04-30 2019-04-29 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材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0734653B2 (zh)
EP (1) EP3788666A4 (zh)
JP (2) JP2021523547A (zh)
KR (1) KR20210018245A (zh)
CN (1) CN112219294A (zh)
BR (1) BR112020022105B1 (zh)
TW (2) TWI787504B (zh)
WO (1) WO20192129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E065423T2 (hu) 2015-12-16 2024-05-28 6K Inc Eljárás szferoidális dehidrogénezett titánötvözet részecskék elõállítására
WO2019126196A1 (en) 2017-12-22 2019-06-27 Lyten, Inc. Structured composite materials
CA3134573A1 (en) 2019-04-30 2020-11-05 Sunil Bhalchandra BADWE Mechanically alloyed powder feedstock
US11198611B2 (en) 2019-07-30 2021-12-14 Lyten, Inc. 3D self-assembled multi-modal carbon-based particle
US11398622B2 (en) 2019-10-25 2022-07-26 Lyten, Inc. Protective layer including tin fluoride disposed on a lithium anode in a lithium-sulfur battery
US11508966B2 (en) 2019-10-25 2022-11-22 Lyten, Inc. Protective carbon layer for lithium (Li) metal anodes
US11631893B2 (en) 2019-10-25 2023-04-18 Lyten, Inc. Artificial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cap layer for an anode in a Li S battery system
US11127942B2 (en) 2019-10-25 2021-09-21 Lyte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of carbon based structures incorporated into lithium ion and lithium sulfur (li s) battery electrodes
US11489161B2 (en) 2019-10-25 2022-11-01 Lyten, Inc. Powdered materials including carbonaceous structure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y cathodes
US11342561B2 (en) 2019-10-25 2022-05-24 Lyten, Inc. Protective polymeric lattices for lithium anod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US11309545B2 (en) 2019-10-25 2022-04-19 Lyten, Inc.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US11127941B2 (en) 2019-10-25 2021-09-21 Lyten, Inc. Carbon-based structures for incorporation into lithium (Li) ion battery electrodes
US11133495B2 (en) 2019-10-25 2021-09-28 Lyten, Inc. Advanced lithium (LI) ion and lithium sulfur (LI S) batteries
US11539074B2 (en) 2019-10-25 2022-12-27 Lyten, Inc. Artificial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A-SEI) cap layer including graphene layers with flexible wrinkle areas
CA3153254A1 (en) 2019-11-18 2021-06-17 6K Inc. Unique feedstocks for spherical powde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JP7396009B2 (ja) * 2019-12-10 2023-12-12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微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590568B2 (en) 2019-12-19 2023-02-28 6K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spheroidized powder from feedstock materials
CN111180741A (zh) * 2020-01-03 2020-05-19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涂覆三维石墨烯粉的涂炭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43163A2 (en) * 2020-05-29 2021-12-0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of ionically conductive coatings for lithium battery fast charging
WO2021263273A1 (en) 2020-06-25 2021-12-30 6K Inc. Microcomposite alloy structure
CN111924873A (zh) * 2020-07-31 2020-11-13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1680012B2 (en) 2020-08-04 2023-06-20 Lyten, Inc.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strengthening carbon-containing glass materials
WO2022046791A1 (en) 2020-08-26 2022-03-03 Fenwood Labs Inc. Safely ingestible batteries that rapidly deactivate in bi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CN116547068A (zh) 2020-09-24 2023-08-04 6K有限公司 用于启动等离子体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US20220111759A1 (en) * 2020-10-09 2022-04-14 Our Next Energy, Inc. Supplying power to an electric vehicle
AU2021371051A1 (en) 2020-10-30 2023-03-30 6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thesis of spheroidized metal powders
US11404692B1 (en) 2021-07-23 2022-08-02 Lyten, Inc. Lithium-sulfur battery cathode formed from multiple carbonaceous regions
US11367895B1 (en) 2021-07-23 2022-06-21 Lyten, Inc. Solid-state electrolyte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N112928331B (zh) * 2021-02-20 2022-07-01 集美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用电解液
JP2024515034A (ja) 2021-03-31 2024-04-04 シックスケ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金属窒化物セラミックの積層造形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1978880B2 (en) 2021-06-01 2024-05-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ectrochemical exchange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 layered anode material
US20220384776A1 (en) * 2021-06-01 2022-12-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Layered anode materials
US11735745B2 (en) 2021-06-16 2023-08-22 Lyten, Inc. Lithium-air battery
CN113540566A (zh) * 2021-06-23 2021-10-22 浙江大学 一种同时兼具氧化还原介质和锂金属保护剂功效的锂空气电池用二茂钌添加剂
CN113629235A (zh) * 2021-07-01 2021-11-09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锂电池负极稳定结构、锂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US11670826B2 (en) 2021-07-23 2023-06-06 Lyten, Inc. Length-wise welded electrodes incorporated in cylindrical cell format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US12009470B2 (en) 2021-07-23 2024-06-11 Lyten, Inc. Cylindrical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US11600876B2 (en) 2021-07-23 2023-03-07 Lyten, Inc. Wound cylindrical lithium-sulfur battery including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arbonaceous materials
US12034144B2 (en) 2021-09-27 2024-07-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olid-state synthesi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 layered anode material
US12040162B2 (en) 2022-06-09 2024-07-16 6K Inc. Plasma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feed material utilizing an upstream swirl module and composite gas flows
US12094688B2 (en) 2022-08-25 2024-09-17 6K Inc. Plasma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feed material utilizing a powder ingress preventor (PIP)
US11870063B1 (en) 2022-10-24 2024-01-09 Lyten, Inc. Dual layer gradient cathode electrode structure for reducing sulfide transf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19182B1 (en) * 1987-11-30 1993-09-29 EIC Laboratories, Inc. Overcharge protection of secondary, non-aqueous batteries
US5028500A (en) 1989-05-11 1991-07-02 Moli Energy Limited Carbonaceous electrodes for lithium cells
US5436093A (en) 1993-04-30 1995-07-25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for fabricating carbon/lithium-ion electrod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cell
DE69739191D1 (de) 1996-05-15 2009-02-12 Hyperion Catalysis Internat In Graphitnanofasern in elektrochemischen kondensatoren
CN1225695A (zh) 1996-05-15 1999-08-11 海珀里昂催化国际有限公司 高表面积纳米纤维
US20070221265A1 (en) 2006-03-22 2007-09-27 Sion Power Corporation Rechargeable lithium/water, lithium/air batteries
US7247408B2 (en) 1999-11-23 2007-07-24 Sion Power Corporation Lithium anode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US6757154B2 (en) 2001-12-13 2004-06-29 Advanced Energy Technology Inc. Double-layer capacitor component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m
US7071258B1 (en) 2002-10-21 2006-07-04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Nano-scaled graphene plates
US6830595B2 (en) 2002-12-20 2004-12-14 Advanced Energy Technology Inc. Method of making composite electrode and current collectors
US7206189B2 (en) 2002-12-20 2007-04-17 Advanced Energy Technology Inc. Composite electrode and current collectors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the same
JP4084353B2 (ja) 2004-01-05 2008-04-30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電池用負極材用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7358012B2 (en) 2004-01-06 2008-04-15 Sion Power Corporation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sulfur cells
US7354680B2 (en) 2004-01-06 2008-04-08 Sion Power Corporation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sulfur cells
US7465519B2 (en) 2004-09-03 2008-12-16 The Hong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hium-ion battery incorporating carbon nanostructure materials
US7623340B1 (en) 2006-08-07 2009-11-24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Nano-scaled graphene plate nanocomposites for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s
WO2008070059A2 (en) 2006-12-04 2008-06-12 Sion Power Corporation Separation of electrolytes in lithium batteries
US8132746B2 (en) 2007-04-17 2012-03-13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Low-temperature method of producing nano-scaled graphene platelets and their nanocomposites
US7824651B2 (en) 2007-05-08 2010-11-02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Method of producing exfoliated graphite, flexible graphite, and nano-scaled graphene platelets
US20090022649A1 (en) 2007-07-19 2009-01-22 Aruna Zhamu Method for producing ultra-thin nano-scaled graphene platelets
US8524067B2 (en) 2007-07-27 2013-09-03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Electrochemical method of producing nano-scaled graphene platelets
US20090028777A1 (en) 2007-07-27 2009-01-29 Aruna Zhamu 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cal oxidation method of producing 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 exfoliated graphite, and nano-scaled graphene platelets
US8497225B2 (en) 2007-08-27 2013-07-30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Method of producing graphite-carbon composite electrodes for supercapacitors
US7875219B2 (en) 2007-10-04 2011-01-25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nano-scaled graphene platelet nanocomposite electrodes for supercapacitors
US8119288B2 (en) 2007-11-05 2012-02-21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Hybrid anode composition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CN101939862B (zh) 2008-01-08 2014-03-12 赛昂能源有限公司 多孔电极以及相关联的方法
US9190667B2 (en) 2008-07-28 2015-11-17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Graphene nanocomposite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 electrodes
JP2010095390A (ja) * 2008-09-16 2010-04-30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メソポーラス炭素複合材料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US8241793B2 (en) 2009-01-02 2012-08-14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Secondary lithium ion battery containing a prelithiated anode
US20110070491A1 (en) * 2009-08-28 2011-03-24 Sion Power Corporation Electrochemical cells comprising porous structures comprising sulfur
KR20120128125A (ko) 2009-11-03 2012-11-26 엔비아 시스템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리튬 이온 전지용 고용량 아노드 물질
WO2011147924A1 (en) 2010-05-28 2011-12-01 Basf Se Use of expanded graphite in lithium/sulphur batteries
US10256458B2 (en) * 2011-04-01 2019-04-09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Curved two-dimensional nanocomposites for battery electrodes
US20150210558A1 (en) 2011-04-19 2015-07-30 Graphene Technologies, Inc. Process for Producing Magnesium Oxide
KR101950975B1 (ko) 2011-07-11 2019-02-21 캘리포니아 인스티튜트 오브 테크놀로지 전기화학 시스템들용 신규 세퍼레이터들
CN102306757B (zh) * 2011-08-26 2014-07-02 上海交通大学 锂离子电池硅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05233B1 (ko) 2011-10-13 2018-10-05 시온 파워 코퍼레이션 전극 구조물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2014532982A (ja) 2011-10-21 2014-12-08 ユニバーシティ・オブ・ユタ・リサーチ・ファウンデイション 均一複数バンドギャップデバイス
JP5962158B2 (ja) * 2012-03-09 2016-08-03 東レ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正極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3682368B (zh) * 2012-09-20 2016-08-17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快充的柔性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2903896B (zh) * 2012-10-22 2015-07-29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150291431A1 (en) 2012-10-24 2015-10-15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 Ultrathin graphene piece,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ultrathin graphene piece, method for preparing ultrathin graphene piece, capaci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pacitor
US9246185B2 (en) 2013-03-14 2016-01-26 Sion Power Corporation Electrochemical cell having a folded electrode and separator,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EP3129321B1 (en) 2013-03-15 2021-09-29 Seerstone LLC Electrodes comprising nanostructured carbon
US10020494B2 (en) 2013-08-08 2018-07-10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Anode containing active material-coated graphene sheets and lithium-ion batteries containing same
JP2015076211A (ja) 2013-10-07 2015-04-20 日本ケミコン株式会社 電極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80148B2 (en) * 2013-10-18 2017-06-13 NOHMs Technologies, Inc. Functionalized carbon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N106232520B (zh) 2014-02-17 2020-12-11 威廉马歇莱思大学 激光诱导的石墨烯材料和它们在电子装置中的用途
US10562278B2 (en) 2014-05-30 2020-02-18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ultilayer graphene structures with en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resulting from deterministic control of interlayer twist angles and chemical functionalization
US9819015B2 (en) 2014-09-18 2017-11-1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Encapsulated sulfur sub-micron particles as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CN107078296B (zh) 2014-10-27 2020-09-29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锂硫电池的阴极材料的制造方法、锂硫电池的阴极材料以及锂硫电池
CN104617283B (zh) * 2015-03-03 2016-0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碳纤维增强三维石墨烯-硫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正极的制备方法
US10388983B2 (en) * 2015-08-24 2019-08-20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having an ultra-high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and required production process
US9922775B2 (en) 2015-10-13 2018-03-20 Nanotek Instruments, Inc. Continuous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odes for supercapacitors having high energy densities
EP3168905A1 (en) 2015-11-10 2017-05-17 Grabat Energy, S.L. Carbon composites
US10916770B2 (en) * 2015-12-28 2021-02-09 Johnson Matthey Public Limited Company Silicon based materials for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05609772B (zh) * 2016-02-04 2018-04-13 西安理工大学 微波法制备n,s共掺杂石墨烯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7425180B (zh) * 2016-05-24 2020-09-0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三维石墨烯/硅复合体系、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058173A (zh) * 2016-06-14 2016-10-26 中南大学 一种锂硫电池用类石墨烯碳材料/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6720762B2 (ja) 2016-08-08 2020-07-08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1785064B1 (ko) * 2016-08-18 2017-10-12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이차전지 음극 활물질용 다공성 탄소-실리콘 복합 미소구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차전지
WO2018058065A1 (en) * 2016-09-26 2018-03-2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oley graphene framework composites for ultra-high rate energy storage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es
CN106207088B (zh) 2016-09-30 2019-05-03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IT201700000211A1 (it) 2017-01-02 2018-07-02 Breton Spa Graphene and other 2D materials as layered “shells” supported on “core” nanoparticle carriers
US9767992B1 (en) * 2017-02-09 2017-09-19 Lyten, Inc. Microwave chemical processing rea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34653B2 (en) 2020-08-04
JP2021523547A (ja) 2021-09-02
EP3788666A1 (en) 2021-03-10
WO2019212905A1 (en) 2019-11-07
US20200343557A1 (en) 2020-10-29
TW201946323A (zh) 2019-12-01
JP7480238B2 (ja) 2024-05-09
JP2022191280A (ja) 2022-12-27
CN112219294A (zh) 2021-01-12
EP3788666A4 (en) 2022-01-19
KR20210018245A (ko) 2021-02-17
US20190386314A1 (en) 2019-12-19
BR112020022105B1 (pt) 2022-09-13
TWI787504B (zh) 2022-12-21
BR112020022105A2 (pt) 2021-02-02
TWI797054B (zh) 2023-03-21
US10998552B2 (en)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7054B (zh) 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材料
US20190173125A1 (en)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battery materials
US11335911B2 (en) Expansion-tolerant three-dimensional (3D) carbon-based structures incorporated into lithium sulfur (Li S) battery electrodes
EP3678228B1 (en) Negative electrode and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An et al. An ultrathin and continuous Li4Ti5O12 coated carbon nanofiber interlayer for high rate lithium sulfur battery
CN108292740B (zh) 碳复合材料
US20180248175A1 (en) Mixed allotrope particulate carbon films and carbon fiber mats
Liao et al. Novel flower-like hierarchical carbon sphere with multi-scale pores coated on PP separator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KR20230131963A (ko) 리튬 황 배터리용 캐소드 및 캐소드 물질
Xu et al.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Li3VO4/N doped C nanofibers toward high-capacity and high-rate Li-ion storage
KR101692330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US20220359859A1 (en) Carbon nanotube carpet on and grown from copper
Yanilmaz TiO 2-decorated porous carbon nanofiber interlayer for Li–S batteries
KR102420591B1 (ko) 질소 및 황이 도핑된 다공성 탄소재 제조방법
Prakash et al. Sumit Ranjan Sahu"-D. Parimala Devi"-VVN Phanikumar"-T. Ramesh"-N. Rajalakshmi"-G. Prave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