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2594A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2594A
TW202312594A TW111113705A TW111113705A TW202312594A TW 202312594 A TW202312594 A TW 202312594A TW 111113705 A TW111113705 A TW 111113705A TW 111113705 A TW111113705 A TW 111113705A TW 202312594 A TW202312594 A TW 20231259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foremention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rm
doc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3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萬益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2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2594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導電端子及電性連接於前述導電端子之感溫元件,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端子槽,前述導電端子收容於前述端子槽中,其中前述導電端子包括相互對接之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前述第一端子與前述感溫元件相接觸,前述第二端子之一端與第一端子接觸、另一端用以與對接元件相連。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
傳統新能源汽車之BMS電池管理模組之熱管理系統中,用來偵測溫度之溫度感測器通常採用焊接方式固定於PCB或FPC/FFC,當溫度感測器出現異常狀況時,需將整個電池包拆卸以進行更換,此拆換作業相對困難,而且可能造成元件被損壞,且須重新校定。另,鑒於不同種類對接元件之使用需求,需要置換相應之插接端而進行匹配。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對傳統電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通用性較高之電連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導電端子及電性連接於前述導電端子之感溫元件,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端子槽,前述導電端子收容於前述端子槽中,其中前述導電端子包括相互對接之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前述第一端子與前述感溫元件相接觸,前述第二端子之一端與第一端子接觸、另一端用以與對接元件相連。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固定於前述端子槽內,前述第二端子可插拔地與前述第一端子相接觸。
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主體部及自前述主體部向前延伸形成之收容部,前述收容部形成有朝向一側開放設置之收容腔,前述感溫元件至少部分地收容於前述收容腔內並在該收容腔內與前述第一端子相連接。
其中每一前述第一端子具有固持於前述端子槽內之固定部、設置於前述固定部一側之接觸臂及設置於固定部另一側之對接臂,前述接觸臂突露於前述收容腔內以與前述感溫元件相連,前述對接臂與前述第二端子相連。
其中前述第二端子之插接部呈平板狀,前述對接臂之對接部呈彎曲狀,其具有彈性以彈性抵接於前述插接部。
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具有向後開放設置以供前述插接部插入之對接空間。
其中每一前述第一端子還具有自前述固定部延伸之保護臂,前述保護臂與前述第二端子之插接部分置於前述對接臂在高度方向上之兩側。
其中前述第一端子還具有在高度方向上與前述對接臂相對設置之抵壓部,前述抵壓部之突出方向與前述對接臂之對接部之突出方向相反,前述第二端子夾置於前述抵壓部與前述對接部之間。
其中前述主體部朝向其高度方向上之一側向外開放設置以形成敞開部,前述電連接器還具有組裝於前述敞開部之蓋體,前述第一端子之底壁向後延伸並形成有突露於前述敞開部後側之突出部,前述蓋體向上抵接於前述突出部上,並將前述第二端子及對接元件至少部分地遮蓋。
其中前述抵壓部自前述底壁向上突出形成,前述底壁和前述對接臂間隔形成供第二端子插入之對接空間。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電連接器藉由將導電端子設置為相互對接之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利用第一端子與感溫元件相接觸,藉由第二端子之一端與第一端子接觸、另一端用以與對接元件相連,從而可以藉由置換不同之第二端子而適用於不同之對接元件及使用需求。
請參第一圖至第十圖所示為本發明電連接器100之較佳實施例,其中第一圖至第七圖為電連接器100之第一實施例、第八圖至第十圖為電連接器100之第二實施例,在第一、第二實施例中,前述電連接器100均包括絕緣本體1、導電端子2及電性連接於前述導電端子2之感溫元件3。
進一步地,請參第一圖至第四圖及第七圖至第九圖所示,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端子槽101,前述導電端子2收容於前述端子槽101中,前述導電端子2包括相互對接之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3,前述第一端子21與前述感溫元件3相接觸,前述第二端子23之一端與第一端子21接觸、另一端用以與對接元件5相連。
具體地,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主體部11及自前述主體部11向前延伸形成之收容部12,前述收容部12形成有朝向一側開放設置之收容腔120,前述感溫元件3至少部分地收容於前述收容腔120內並在該收容腔120內與前述第一端子21相連接。
前述收容部12還具有位於前述收容腔120內之一對墊高部121,每一前述墊高部121向上突出形成,且每一前述墊高部121呈沿前後方向延伸之條狀,前述一對墊高部121沿橫向方向並排且間隔設置。
前述主體部11朝向其高度方向上之一側向外開放設置以形成敞開部112,在本發明中,前述敞開部112之開口方向與前述收容部12之開口方向相反,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前述收容部12向上側開放設置,前述敞開部112向下側開放設置,又,前述敞開部112在向下開放之同時還向後開放設置以供第二端子23和對接元件5向前插入。
具體地,前述主體部11包括相對設置之一對側板部113及將前述一對側板部113相連之頂板部114,前述敞開部112由前述一對側板部113及頂板部114圍設限定形成,且向後開放設置。
前述主體部11還具有自前述頂板部114向下突伸形成之間隔壁115,在橫向方向上,前述間隔壁115位於前述一對側板部113之間。
另,前述電連接器100還具有組裝於前述敞開部112之蓋體4,前述蓋體4蓋設於前述主體部11之下側,且包括基部41、自前述基部41之上表面向上突伸形成之一對限位壁42、相對設置在前述基部41兩側之一對第一止擋塊43、相對設置在前述基部41兩側之一對第二止擋塊44及位於前述基部41後側之後止擋塊45。
前述一對第一止擋塊43位於前述蓋體4之前部且相對設置於前述蓋體4在橫向方向上之兩側,以使其外側突設形成之第一止擋凸部431與前述主體部11之前部相配合;前述後止擋塊45位於前述蓋體4之後端,且前述第二止擋塊44設置於前述蓋體4在橫向方向上之兩側且鄰近前述後止擋塊45設置,以使其外側突設形成之第二止擋凸部441與前述主體部11之後部相配合;前述後止擋塊45位於前述對接元件5之下側以對其提供支撐。
進一步地,前述一對限位壁42沿橫向方向間隔設置並且位於前述蓋體4之中部位置,每一前述限位壁42沿前後方向延伸。前述間隔壁115位於前述一對限位壁42間隔形成之空間內,以進行對準及限位。
請參第三圖至第七圖所示,前述第一端子21固定於前述端子槽101內,前述第二端子23可插拔地與前述第一端子21相接觸。
每一前述第一端子21具有固持於前述端子槽101內之固定部211、設置於前述固定部211一側之接觸臂212及設置於固定部211另一側之對接臂213,前述接觸臂212突露於前述收容腔120內以與前述感溫元件3相連,前述對接臂213與前述第二端子23相連。
前述接觸臂212對應設置於前述墊高部121之正上方,鑒於接觸臂212呈扁平之臂狀結構,藉由設置前述墊高部121可對其上側之接觸臂212提供支撐作用,以防止前述接觸臂212向下變形。
前述第二端子23之插接部231呈平板狀,前述對接臂213之對接部2132呈彎曲狀,其具有彈性以彈性抵接於前述插接部231。每一前述第一端子21具有向後開放設置以供前述插接部231插入之對接空間210。
另,每一前述第一端子21還具有自前述固定部211延伸之保護臂214,前述保護臂214與前述第二端子23之插接部231分置於前述對接臂213在高度方向上之兩側。
前述保護臂214位於前述對接臂213之非對接側,前述對接臂213之一側與第二端子23相接觸、相對設置之另一側即為前述非對接側,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非對接側為前述對接臂213之上側,且前述保護臂214向後延伸之長度小於前述對接臂213向後延伸之長度,以使前述保護臂214之後端位於前述對接臂213之後端之前側。
每一前述第一端子21還具有在高度方向上與前述對接臂213相對設置之抵壓部215,前述抵壓部215之突出方向與前述對接臂213之對接部2132之突出方向相反,前述第二端子23夾置於前述抵壓部215與前述對接部2132之間。
具體地,前述第一端子21包括底壁216及相對設置在前述底壁216在橫向方向上兩側之一對側壁217,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固定部211自前述底壁216平坦地向前延伸形成,前述保護臂214藉由第一連接壁2181與其中一個前述側壁217相連,前述對接臂213藉由第二連接壁2182與另一個前述側壁217相連,前述第一連接壁2181疊置於前述第二連接壁2182之上側。
前述第一端子21之底壁216向後延伸並形成有突露於前述敞開部112後側之突出部2161,前述蓋體4向上抵接於前述突出部2161上,並將前述第二端子23及對接元件5至少部分地遮蓋。
前述抵壓部215自前述底壁216向上突出形成,前述底壁216和前述對接臂213間隔形成供第二端子23插入之對接空間210。
前述第一端子21還具有位於其後部之遮擋部219,前述遮擋部219自上而下呈T型且具有沿橫向方向延伸之橫樑2191及自前述橫樑2191之後端向下彎折形成之翻折部2192,以使前述遮擋部219沿其橫向方向上之中部的豎直剖切面呈L型,前述翻折部2192自後側部分地遮蓋前述對接空間210,在前述第一端子21與第二端子23對接時可以保護對接臂213,從而避免第二端子23在非正常插接時使得對前述對接臂213造成毀損。
另,前述電連接器100還具有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1內並將前述感溫元件3包裹之絕緣件(未圖示),前述絕緣件將前述感溫元件3與前述導電端子2之連接部位包裹。在本發明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前述感溫元件3完全收容於前述收容腔120內,前述一對引腳31與前述第一端子21之接觸臂相連,形成前述絕緣件之熔融的塑膠材料填充於前述收容腔120內,並將前述感溫元件3及其與前述接觸臂之連接部位包裹於其中。
本發明電連接器100在對接時,前述對接元件5先與前述第二端子23之連接腳232電性連接,接著,連接有對接元件5之第二端子23自後向前插入前述第一端子21之對接空間210內,並夾置於前述對接臂213和前述抵壓部215之間以與兩者進行抵壓接觸。
請參第一圖至第五圖所示,在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中,前述對接元件5為柔性扁平線纜(FFC)或柔性電路板(FPC),並且當對接元件5為柔性扁平線纜時,其訊號接觸更加穩定,從而具有更穩定之電性連接及訊號傳輸性能。
另,在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中,前述對接元件5具有沿橫向方向並排且間隔設置以與相應之第二端子23電性連接之一對對接舌部51,每一前述對接舌部51具有沿高度方向將其貫穿形成之穿孔512。
前述第二端子23還具有垂直於前述插接部231設置之連接腳232,前述連接腳232自前述插接部231彎折延伸並插入前述對接元件5之穿孔512中並與其機械及電性連接。
請參第八圖至第十圖所示為本發明電連接器100之第二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100之基本結構及裝配關係與第一實施例中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僅以其區別之處加以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對接元件5為與前述導電端子2相壓接之線纜,線纜之折彎性能較好,可適用於需彎曲之空間;另,在本實施例中,因應對接元件(線纜)5之需求,前述第二端子23具有與前述絕緣本體1相定位之固持部233及與對接元件5相連接之壓接部234;前述蓋體4具有位於其後端且向下凹陷形成以與前述線纜5之絕緣外皮相適配之容置槽47。
如第一、第二實施例所述,前述第一端子21既可以與第一實施例中之第二端子23來對接,也可以與第二實施例中之第二端子23來對接,具有較佳之通用性,從而適用不同種類對接元件5之使用需求。
本發明電連接器100藉由將導電端子2設置為相互對接之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3,藉由第一端子21與感溫元件3相接觸,藉由第二端子23之一端與第一端子21接觸、另一端用以與對接元件5相連,從而可以藉由置換不同之第二端子23而適用於不同之對接元件及使用需求。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發明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發明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01:端子槽 11:主體部 112:敞開部 113:側板部 114:頂板部 115:間隔壁 12:收容部 120:收容腔 121:墊高部 2:導電端子 21:第一端子 210:對接空間 211:固定部 212:接觸臂 213:對接臂 2132:對接部 214:保護臂 215:抵壓部 216:底壁 2161:突出部 217:側壁 2181:第一連接壁 2182:第二連接壁 219:遮擋部 2191:橫樑 2192:翻折部 23:第二端子 231:插接部 232:連接腳 233:固持部 234:壓接部 3:感溫元件 31:引腳 4:蓋體 41:基部 42:限位壁 43:第一止擋塊 431:第一止擋凸部 44:第二止擋塊 441:第二止擋凸部 45:後止擋塊 47:容置槽 5:對接元件 51:對接舌部 512:穿孔
第一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組裝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三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立體分解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五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將絕緣本體及蓋體移除後之進一步分解圖。 第六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第一端子之立體圖。 第七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之剖視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組裝圖。 第九圖係第八圖所示電連接器將絕緣本體移除後之部分分解圖。 第十圖係第九圖所示電連接器將絕緣本體及蓋體移除後之立體分解圖。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1:主體部
112:敞開部
12:收容部
120:收容腔
121:墊高部
212:接觸臂
214:保護臂
219:遮擋部
232:連接腳
3:感溫元件
4:蓋體
41:基部
42:限位壁
43:第一止擋塊
431:第一止擋凸部
44:第二止擋塊
441:第二止擋凸部
45:後止擋塊
51:對接舌部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導電端子及電性連接於前述導電端子之感溫元件,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端子槽,前述導電端子收容於前述端子槽中,其中前述導電端子包括相互對接之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前述第一端子與前述感溫元件相接觸,前述第二端子之一端與第一端子接觸、另一端用以與對接元件相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固定於前述端子槽內,前述第二端子可插拔地與前述第一端子相接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主體部及自前述主體部向前延伸形成之收容部,前述收容部形成有朝向一側開放設置之收容腔,前述感溫元件至少部分地收容於前述收容腔內並在該收容腔內與前述第一端子相連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前述第一端子具有固持於前述端子槽內之固定部、設置於前述固定部一側之接觸臂及設置於固定部另一側之對接臂,前述接觸臂突露於前述收容腔內以與前述感溫元件相連,前述對接臂與前述第二端子相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二端子之插接部呈平板狀,前述對接臂之對接部呈彎曲狀,其具有彈性以彈性抵接於前述插接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具有向後開放設置以供前述插接部插入之對接空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前述第一端子還具有自前述固定部延伸之保護臂,前述保護臂與前述第二端子之插接部分置於前述對接臂在高度方向上之兩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至7項中任意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第一端子還具有在高度方向上與前述對接臂相對設置之抵壓部,前述抵壓部之突出方向與前述對接臂之對接部之突出方向相反,前述第二端子夾置於前述抵壓部與前述對接部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主體部朝向其高度方向上之一側向外開放設置以形成敞開部,前述電連接器還具有組裝於前述敞開部之蓋體,前述第一端子之底壁向後延伸並形成有突露於前述敞開部後側之突出部,前述蓋體向上抵接於前述突出部上,並將前述第二端子及對接元件至少部分地遮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抵壓部自前述底壁向上突出形成,前述底壁和前述對接臂間隔形成供第二端子插入之對接空間。
TW111113705A 2021-09-03 2022-04-11 電連接器 TW2023125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32781 2021-09-03
TW110132781 2021-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2594A true TW202312594A (zh) 2023-03-16

Family

ID=8578476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3705A TW202312594A (zh) 2021-09-03 2022-04-11 電連接器
TW111203628U TWM634350U (zh) 2021-09-03 2022-04-11 感溫組件及電子器件
TW111203627U TWM634349U (zh) 2021-09-03 2022-04-11 電連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3628U TWM634350U (zh) 2021-09-03 2022-04-11 感溫組件及電子器件
TW111203627U TWM634349U (zh) 2021-09-03 2022-04-11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3) TW20231259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4350U (zh) 2022-11-21
TWM634349U (zh) 202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58829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having an excellent grounding function
JP3145107U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US20160276789A1 (en) Flipp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618745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090061695A1 (en) Cab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insulative organizer
KR101958063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1534739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US6840798B2 (en) Shielding connector, a shielding connector system, a terminal fitting and use thereof
TW201611430A (zh) 電連接器組合
JP3227393U (ja) プラグ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電気コネクタ
CN113437556B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TW202312594A (zh) 電連接器
CN217562862U (zh) 电连接器
CN210123804U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5582643B2 (ja) 端子及び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2007004262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3007043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 versatility
CN21616197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6450844U (zh) 电连接器
JP3238050U (ja) 電気コネクター
TWM630899U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215645307U (zh) 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7086381B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
TWM249296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I420761B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