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0899U - 電連接器組合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0899U
TWM630899U TW110210427U TW110210427U TWM630899U TW M630899 U TWM630899 U TW M630899U TW 110210427 U TW110210427 U TW 110210427U TW 110210427 U TW110210427 U TW 110210427U TW M630899 U TWM630899 U TW M63089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ing element
connector assembly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0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萬益
Original Assignee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0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0899U/zh
Priority to US17/579,589 priority patent/US11942732B2/en
Priority to CN202210364356.8A priority patent/CN114784524A/zh
Priority to CN202220795830.8U priority patent/CN217387560U/zh
Priority to CN202210369877.2A priority patent/CN114784539A/zh
Priority to CN202220816498.9U priority patent/CN217562862U/zh
Priority to CN202220813446.6U priority patent/CN218215915U/zh
Priority to US17/874,017 priority patent/US20230070433A1/en
Publication of TWM630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089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其包括至少一溫感連接器,其中前述溫感連接器具有絕緣本體、一對導電端子及電性連接於前述導電端子之感溫元件,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收容前述導電端子之收容槽,每一前述導電端子具有收容在相應收容槽內之固定部、設置於前述固定部一端之接觸臂及設置於前述固定部相對設置之另一端之對接臂。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組合
本創作涉及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尤指一種便於拆換之電連接器組合。
傳統新能源汽車之BMS電池管理模組之熱管理系統中,用來偵測溫度之溫度傳感器通常採用焊接方式固定於PCB或FPC/FFC,當溫度傳感器出現異常狀況時,需將整個電池包拆卸以進行更換,此拆換作業相對困難,而且可能造成元件被損壞,且須重新校定。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對傳統之電連接器組合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解鎖便捷、穩定的電連接器組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其包括至少一溫感連接器,其中前述溫感連接器具有絕緣本體、一對導電端子及電性連接於前述導電端子之感溫元件,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收容前述導電端子之收容槽,每一前述導電端子具有收容在相應收容槽內之固定部、設置於前述固定部一端之接觸臂及設置於前述固定部相對設置之另一端之對接臂。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電連接器組合還包括與前述溫感連接器電性連接之連接元件,前述連接元件與前述對接臂之間彈性接觸。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電連接器組合還具有與前述連接元件相連之基板,前述溫感連接器藉由前述連接元件連接於前述基板之側部,前述溫感連接器與前述基板連接於前述連接元件相對設置之兩端。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溫感連接器連接於前述基板之側部或者至少部分地收容於前述基板側部形成之缺部內。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連接元件自前述基板之側緣一體地向外延伸形成。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連接元件與前述基板機械及電性連接。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連接元件具有可撓性。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朝向一側開放設置之收容腔,前述感溫元件至少部分地收容於前述收容腔內並在該收容腔內與前述導電端子之接觸臂相連接。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朝向其高度方向上之一側向外開放設置之敞開部,前述溫感連接器還具有組裝於前述敞開部之蓋體,前述蓋體至少部分地遮蓋前述導電端子,前述蓋體與前述絕緣本體卡扣結合,且前述蓋體和前述絕緣本體於前述導電端子之兩側將其遮蓋及固定。
作為本創作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導電端子還具有自其對接臂反向延伸之抵壓臂,前述蓋體抵接於前述抵壓臂以使前述對接臂之對接部具有向下運動之趨勢並與前述連接元件抵壓接觸,每一前述導電端子還具有自其固定部延伸形成之夾持臂,前述夾持臂呈彎曲狀並具有彈性,以彈性抵持於前述連接元件,前述對接部和前述夾持臂抵壓於前述連接元件相對設置之兩側。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創作電連接器組合通過將導電端子固定在絕緣本體內以與感溫元件相連,從而在感溫元件出現故障時便於拆卸更換。
100:電連接器組合
1:絕緣本體
11:主體部
112:敞開部
113:側壁
114:底壁
115:間隔壁
1153:凹陷部
12:收容部
120:收容腔
13:收容槽
14:安裝槽
2:導電端子
21:固定部
212:固定板
2121:倒刺
23:接觸臂
24:對接臂
241:對接部
25:抵壓臂
26:夾持臂
261:夾持部
262:尾部
263:限位部
3:感溫元件
31:引腳
4:蓋體
41:基部
42:止擋塊
421:止擋塊
43:後止擋部
5:連接元件
51:對接舌部
512:突出部
52:板體部
521:限位孔
6:基板
601:側緣
62:缺部
第一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組合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組裝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之一個溫感連接器與連接元件之立體分解圖。
第三圖係第二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之溫感連接器與連接元件之部分組裝圖。
第四圖係第二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之溫感連接器將絕緣本體及感溫元件移除後與連接元件之立體組裝圖。
第五圖係第二圖所示電連接器組合之溫感連接器與連接元件之剖視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組合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組裝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電連接器組合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組裝圖。
請參第一圖至第五圖所示為本創作電連接器組合之第一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組合100包括至少一溫感連接器,在第一圖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前述電連接器組合100具有多個溫感連接器,每個前述溫感連接器具有絕緣本體1、一對導電端子2及電性連接於前述導電端子2之感溫元件3。前述電連接器組合100還包括與前述溫感連接器對應地電性連接之連接元件5。
請參第二圖至第五圖所示,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朝向一側開放設置之收容腔120,具體地,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主體部11及自前述主體部11向前延伸形成之收容部12,前述收容部12形成有朝向一側開放設置之收容腔120。
進一步地,前述主體部11朝向其高度方向上之一側向外開放設置以形成敞開部112,具體地,前述主體部11包括相對設置之一對側壁113及將前述 一對側壁113相連之底壁114,前述敞開部112由前述一對側壁113及底壁114圍設限定形成,且向後開放設置。
另,前述主體部11還具有自前述底壁114向上突伸形成之間隔壁115,在橫向方向上,前述間隔壁115位於前述一對側壁113之間。
前述絕緣本體1還具有收容前述導電端子2之收容槽13及與相應收容槽13相連通之安裝槽14。
每一前述導電端子2具有收容在相應收容槽13內之固定部21、設置於前述固定部21一端之接觸臂23及設置於前述固定部21相對設置之另一端之對接臂24,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固定部21固定於前述主體部11內,前述接觸臂23突露於前述收容腔120內,前述對接臂24具有向下突出形成之對接部241。
每一前述導電端子2還具有自其對接臂24反向延伸之抵壓臂25以及自其固定部21延伸形成之夾持臂26,前述夾持臂26呈彎曲狀並具有彈性。前述抵壓臂25位於前述對接臂24之上側且與前述對接臂24相連呈U型,當前述蓋體4自上方側蓋住前述敞開部112時,前述蓋體4抵接於前述抵壓臂25並使前述對接臂24之對接部241具有向下運動之趨勢。
前述夾持臂26自前述固定部21向後延伸形成,前述對接臂24也呈彎曲狀並具有彈性,以使前述連接元件5與前述對接臂24之間彈性接觸。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固定部21呈U型且包括沿高度方向間隔且相對設置之一對固定板212,前述對接臂24和前述夾持臂26自相應之固定板212向後延伸形成,如此,前述夾持臂26和前述對接臂24共同將前述連接元件5夾置於兩者之間,並在前述連接元件5之上下兩側藉由彈性夾持力將其夾緊,以保證前述連接元件5電性連接之可靠性。
前述固定部21在橫向方向上之一側為封閉側、相對設置之另一側為開口側,每一前述固定板212在前述固定部21之開口側設有與前述絕緣本體1干涉固定之倒刺2121。
進一步地,前述夾持臂26具有向上拱出以使其具有彈性變形能力之夾持部261,當前述連接元件5插入前述絕緣本體1時,前述夾持部261在前述連接元件5之下側對其進行抵壓。前述夾持臂26還具有位於其後端之尾部262及自前述尾部262沿橫向方向突伸形成之限位部263,前述限位部263伸入前述間隔壁115上開設之凹陷部1153內。
請參第一圖至第二圖及第五圖所示,前述感溫元件3至少部分地收容於前述收容腔120內並在該收容腔120內與前述導電端子2之接觸臂23相連接。進一步地,前述感溫元件3具有與相應的前述接觸臂23相焊接之一對引腳31。
請參第二圖、第三圖、第五圖及第七圖所示,前述溫感連接器還具有組裝於前述敞開部112之蓋體4,前述蓋體4至少部分地遮蓋前述導電端子2,前述蓋體4與前述絕緣本體1卡扣結合,且前述蓋體4和前述絕緣本體1於前述導電端子2之兩側將其遮蓋及固定。
前述蓋體4抵接於前述抵壓臂25以使前述對接臂24之對接部241具有向下運動之趨勢並與前述連接元件5抵壓接觸,前述夾持臂26彈性抵持於前述連接元件5,前述對接部241和前述夾持臂26抵壓於前述連接元件5相對設置之兩側。
前述蓋體4具有基部41、設置在基部41邊緣之止擋塊42及自前述基部41之後端緣向下突伸形成之後止擋部43,前述止擋塊42自前述基部41之邊緣向下延伸以使其底面位於前述基部41之底面下側。進一步地,前述止擋塊42設置於前述蓋體4在橫向方向上的兩側,前述後止擋部43向下延伸超出前述基部41之底面。
前述電連接器組合100還具有與前述連接元件5相連之基板6,前述溫感連接器藉由前述連接元件5連接於前述基板6之側部,前述溫感連接器與前述基板6連接於前述連接元件5相對設置之兩端。
前述溫感連接器連接於前述基板6之側部或者至少部分地收容於前述基板6側部形成之缺部62內。具體地,如第一圖所示,在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中,前述基板6在其一側形成前述缺部62,前述缺部62在前述基板6所在之平面上向一側開放設置,也即其由前述基板6相鄰設置且相連呈U型之壁面限定形成,其中一個溫感連接器收容在前述缺部62內。
如第六圖所示,在本創作的第二實施例中,前述基板6在其一側形成前述缺部62,前述缺部62在前述基板6所在之平面上向兩側開放設置,也即其由前述基板6相鄰設置且相連呈L型之壁面限定形成,其中一個溫感連接器收容在前述缺部62內。
如第一圖及第六圖所示,在本創作的第一、第二實施例中,前述連接元件5自前述基板6之側緣601一體地向外延伸形成,具體地,前述基板6可為印製電路板(PCB)、柔性電路板(FPC)或者柔性扁平線纜(FFC),前述連接元件5與前述基板6為一件式結構。
如第七圖所示,在本創作的第三實施例中,前述基板6在其一側形成前述缺部62,前述缺部62在前述基板6所在之平面上向一側開放設置,其中一個溫感連接器和相應的前述連接元件5收容於該缺部62內,且前述連接元件5與前述基板6機械及電性連接,也即前述連接元件5與前述基板6為兩件式結構,兩者之間可拆卸地連接設置。進一步地,前述連接元件5具有可撓性。具體地,前述連接元件5可為柔性電路板(FPC)或者柔性扁平線纜(FFC),前述基板6為印製電路板(PCB)、柔性電路板(FPC)或者柔性扁平線纜(FFC)均可。
同樣地,與連接於前述基板6側緣之其他溫感連接器相連的連接元件5也可和前述基板6為可拆卸式連接,在此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本創作電連接器組合之連接元件5與對應溫感連接器之對接臂24電性連接。連接時,前述連接元件5自後向前插入該溫感連接器之安裝槽14內並與前述對接臂24之對接部241抵壓接觸。
在本創作中,前述連接元件5具有沿橫向方向並排設置以與相應導電端子電性連接之一對對接舌部51以及位於前述一對對接舌部51後側之板體部52,前述一對對接舌部51插入前述安裝槽14內並被前述主體部11內之間隔壁115隔開,前述對接舌部51被前述絕緣本體1及前述導電端子2抵壓限位。
每一前述對接舌部51具有位於其橫向方向上一側之突出部512,前述板體部52設有沿高度方向將其貫穿形成之限位孔521,前述突出部512被前述蓋體4之止擋塊421止擋限位。前述蓋體4之後止擋部43向下伸入前述限位孔521內,以在前述對接舌部51之後側對其進行限位固定。
前述溫感連接器還具有收容於前述絕緣本體1內並將前述感溫元件3包裹之絕緣件(未圖示),前述絕緣件將前述感溫元件3與前述導電端子2之連接部位包裹。在本創作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前述感溫元件3完全收容於前述收容腔120內,前述一對引腳31與前述導電端子2之接觸臂23相連,前述絕緣件填充於前述收容腔120內,並將前述感溫元件3及其與前述接觸臂23之連接部位包裹於其中。
如前所述,在本創作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前述電連接器組合100之基板6同時連接有多個溫感連接器,如第一圖所示,部分溫感連接器之感溫元件3之設置方向D1與其對應之連接元件5之插入方向D2平行;另一部分溫感連接器之感溫元件3之設置方向D3與其對應之前述連接元件5之插入方向D2垂直。
本創作電連接器組合100藉由將導電端子2固定在絕緣本體1內以與感溫元件3相連,從而在感溫元件3出現故障時便於拆卸更換。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創作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創作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00:電連接器組合
1:絕緣本體
112:敞開部
2:導電端子
3:感溫元件
5:連接元件
6:基板
601:側緣
62:缺部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組合,其包括至少一溫感連接器,其中前述溫感連接器具有絕緣本體、一對導電端子及電性連接於前述導電端子之感溫元件,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收容前述導電端子之收容槽,每一前述導電端子具有收容在相應收容槽內之固定部、設置於前述固定部一端之接觸臂及設置於前述固定部相對設置之另一端之對接臂。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電連接器組合還包括與前述溫感連接器電性連接之連接元件,前述連接元件與前述對接臂之間彈性接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電連接器組合還具有與前述連接元件相連之基板,前述溫感連接器藉由前述連接元件連接於前述基板之側部,前述溫感連接器與前述基板連接於前述連接元件相對設置之兩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溫感連接器連接於前述基板之側部或者至少部分地收容於前述基板側部形成之缺部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連接元件自前述基板之側緣一體地向外延伸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連接元件與前述基板機械及電性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連接元件具有可撓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7項中任意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朝向一側開放設置之收容腔,前述感溫元件至少部分地收容於前述收容腔內並在該收容腔內與前述導電端子之接觸臂相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朝向其高度方向上之一側向外開放設置之敞開部,前述溫感連接器還具有組裝於前述敞開部之蓋體,前述蓋體至少部分地遮蓋前述導電端子,前述蓋體與前述絕緣本體卡扣結合,且前述蓋體和前述絕緣本體於前述導電端子之兩側將其遮蓋及固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合,其中前述導電端子還具有自其對接臂反向延伸之抵壓臂,前述蓋體抵接於前述抵壓臂以使前述對接臂之對接部具有向下運動之趨勢並與前述連接元件抵壓接觸,每一前述導電端子還具有自其固定部延伸形成之夾持臂,前述夾持臂呈彎曲狀並具有彈性,以彈性抵持於前述連接元件,前述對接部和前述夾持臂抵壓於前述連接元件相對設置之兩側。
TW110210427U 2021-09-03 2021-09-03 電連接器組合 TWM630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0427U TWM630899U (zh) 2021-09-03 2021-09-03 電連接器組合
US17/579,589 US11942732B2 (en) 2021-09-03 2022-01-19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02210364356.8A CN114784524A (zh) 2021-09-03 2022-04-07 感温组件及电子器件
CN202220795830.8U CN217387560U (zh) 2021-09-03 2022-04-07 感温组件及电子器件
CN202210369877.2A CN114784539A (zh) 2021-09-03 2022-04-08 电连接器
CN202220816498.9U CN217562862U (zh) 2021-09-03 2022-04-08 电连接器
CN202220813446.6U CN218215915U (zh) 2021-09-03 2022-04-08 电连接器
US17/874,017 US20230070433A1 (en) 2021-09-03 2022-07-26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 versatilit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0427U TWM630899U (zh) 2021-09-03 2021-09-03 電連接器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0899U true TWM630899U (zh) 2022-08-21

Family

ID=83783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0427U TWM630899U (zh) 2021-09-03 2021-09-03 電連接器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0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60093B1 (ko) 전기 커넥터
JP556324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9190750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JP4885174B2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KR101162961B1 (ko) 검출 성능을 구비한 와이어 대 보드 커넥터
US20070004271A1 (en) Battery connector assembly
KR101026650B1 (ko) 전기 커넥터
US973548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2226679A (zh) 整體屏蔽式電纜連接器
KR101958063B1 (ko) 전기 커넥터
TW201421820A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US10644420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electric connector set
US7766664B2 (en) Power connector and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tact protection mechanism
JP200712887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4527069A (ja) 小型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TWM630899U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21616197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3156133U (ja) 補償型pcbコネクタ
US2005004884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plate
CN217562862U (zh) 电连接器
CN216436316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JPH0229672Y2 (zh)
TWI814300B (zh) 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CN216488863U (zh) 电连接器
CN221102509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K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utility model filed before june 30,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