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9586A - 零件拾取裝置、零件安裝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零件拾取裝置、零件安裝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49586A TW202249586A TW110144365A TW110144365A TW202249586A TW 202249586 A TW202249586 A TW 202249586A TW 110144365 A TW110144365 A TW 110144365A TW 110144365 A TW110144365 A TW 110144365A TW 202249586 A TW202249586 A TW 20224958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jector
- mentioned
- support ring
- pallet
- ho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431 wafe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860173 Myxococcus xanthus C-facto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85 ceramic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32—Apparatus for placing on an insulating substrate, e.g. tap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 H01L21/681—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ositioning, orientation or alignment using optical controll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04—Pick-and-place heads or apparatus, e.g. with jaws
- H05K13/0408—Incorporating a pick-up too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5—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temporarily an auxiliary support
- H01L21/6836—Wafer tapes, e.g. grinding or dicing support t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零件拾取裝置13將具有上下貫通之貫通孔22之支持環23定位,自以覆蓋貫通孔22之方式擴展於支持環23之上表面側的零件安裝片S拾取零件C。零件拾取裝置13包含:頂出器41,其於支持環23之貫通孔22內移動,自零件安裝片S之下方頂起零件C;吸附頭51,其吸附並拾取藉由頂出器41頂起之零件C;獲取部53,其獲取頂出器41之資訊或圖像;及控制部80。控制部80根據獲取部53所獲取之頂出器41之資訊或圖像而獲取頂出器41之尺寸,並根據所獲取之頂出器41之尺寸與貫通孔22之尺寸,以避免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接觸之方式限制頂出器41在貫通孔22內之移動。
Description
本發明之關於一種零件拾取裝置、及零件安裝裝置。
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裝置(裸晶供給裝置),該裝置拾取自半導體晶圓分割出之裸晶並將之供給至零件安裝機。專利文獻1之裸晶供給裝置中,於晶圓托板22設置有資訊記錄部35,該資訊記錄部35中記述著與晶圓之尺寸及/或拾取動作範圍相關之晶圓資訊。
藉由用資訊讀取部讀取資訊記錄部35中所記述之資訊,而能以不使頂起罐51與晶圓托板22之圓形開口緣部發生干涉(接觸)之方式自動設定頂起罐51之可移動範圍。藉此,不需要由作業人員輸入可移動範圍之作業,從而生產率得以提高。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12-09968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對晶圓進行分割而得之晶片(零件),位於擴展在晶圓托板之圓形開口部(支持環所具有之貫通孔)處之切割片(零件安裝片)上。頂出器(頂起罐)於貫通孔之內側移動,自下方頂起成為拾取對象之零件。頂出器之尺寸有時會根據成為拾取對象之零件之大小而有所不同。
專利文獻1之構成中,雖然自晶圓托板獲取晶圓資訊,但並未獲取實際中使用之頂出器之尺寸。因此,若頂出器有變化,則頂出器於貫通孔之內側移動時可能會與支持環發生接觸。再者,零件並不限於對晶圓進行分割而得之晶片,亦可為其他小型零件,此時亦有相同之問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者。本說明書中揭示一種技術,該技術係根據頂出器之尺寸與貫通孔之尺寸來限制頂出器之移動,以避免頂出器與支持環接觸。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說明書中揭示之零件拾取裝置係將具有上下貫通之貫通孔之支持環定位,自以覆蓋上述貫通孔之方式擴展於上述支持環之上表面側之零件安裝片拾取零件者。該零件拾取裝置包含:頂出器,其於上述支持環之上述貫通孔內移動,自上述零件安裝片之下方頂起上述零件;吸附頭,其吸附並拾取由上述頂出器頂起之上述零件;獲取部,其獲取上述頂出器之資訊或圖像;及控制部。
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獲取部所獲取之上述頂出器之資訊或圖像來獲取上述頂出器之尺寸,並根據所獲取之上述頂出器之尺寸與上述貫通孔之尺寸,以避免上述頂出器與上述支持環接觸之方式限制上述頂出器於上述貫通孔內之移動。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根據實際中使用之頂出器之尺寸與貫通孔之尺寸來限制頂出器之移動,從而避免頂出器與支持環接觸。
<實施方式1>
<零件安裝裝置之概要>
以下,基於圖1~圖8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1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之零件拾取裝置13,例如可應用於黏晶機、將切割之晶片收容於帶上之卷帶裝置、或將零件安裝於基板之零件安裝裝置等各種裝置。實施方式1係將零件拾取裝置13應用於零件安裝裝置10之例。
圖1係表示零件安裝裝置10之整體構成之俯視圖。圖2係主要表示零件安裝裝置10中之零件拾取裝置13之機構部分之分解立體圖。零件安裝裝置10係自經切割之晶圓W拾取晶片(「零件」之一例)C並將之安裝於安裝對象物M的裝置。本說明書中,列舉晶片C作為零件之一例,但零件亦可晶片以外之零件,例如亦可為陶瓷電容器等被動零件、模塑之引線框架等。
零件安裝裝置10包含基台11、輸送機12、托板收納部70、及零件拾取裝置13。
輸送機12將安裝對象物M搬入至特定之安裝作業位置,並於安裝作業後將安裝對象物M自安裝作業位置搬出。輸送機12包含:輸送機本體,其於搬送安裝對象物M之X方向上延伸;及未圖示之定位機構,其於該輸送機本體上抬起安裝對象物M而進行定位。輸送機12係自圖1中之右側向左側以大致水平姿勢搬送安裝對象物M,並將該安裝對象物M定位固定於特定之安裝作業位置。
托板收納部70係供收容複數片托板20之器具,配置於圖1中之零件安裝裝置10之近前側之中央部。托板收納部70包含:支架(未圖示),其呈上下複數段收容托板20;及驅動手段(未圖示),其升降驅動支架。托板收納部70藉由支架之升降,而使所需托板20配置於能夠相對於托板保持台30進出之高度位置。其後,將配置於能夠相對於托板保持台30進出之高度處之托板20搭載於托板保持台30上。
<托板之說明>
參照圖2及圖3對托板20之基本結構進行說明。托板20具有矩形板狀之托板本體26、支持環23、及擴展環24。於托板本體26開設有上下貫通之貫通孔。對托板本體26之貫通孔呈圓形狀之例進行說明。但,托板本體26之貫通孔之形狀為任意,可適當設定。
支持環23係於中央開設有貫通孔22之環狀構件。本發明中,對支持環23呈圓環狀之例進行說明。但,支持環23之形狀並不限定於圓環狀,例如亦可為外周側面呈圓形狀並且開設有矩形之貫通孔22之環狀構件。進而,支持環23可為於板狀構件開設有貫通孔22之環狀構件,亦可為於具有特定厚度之圓柱體開設有貫通孔22之環狀構件。再者,貫通孔22之大小及形狀係根據托板本體26之貫通孔來適當設定。貫通孔22之大小及形狀與托板本體26之貫通孔之大小及形狀大致相同。
支持環23係以貫通孔22重疊於托板本體26之貫通孔之狀態,組裝於托板本體26且可相對於托板本體26在上下方向上移動。零件拾取裝置13具有使支持環23相對於托板本體26在上下方向上移動之機構。貫通孔22之內側(內部)如下所述係供頂出器41移動之移動區域。
於托板本體26之上表面設置有4個卡止部21。4個卡止部21以包圍支持環23之方式等間隔配置。卡止部21相對於托板本體26之上表面而言為可倒式,自上方卡止擴展環24之端緣而將擴展環24固定於托板本體26之上表面附近。於擴展環24安裝有零件安裝片S(以下,簡單地稱為「片S」)。
如圖3所示,當將擴展環24卡止托板本體26時,以覆蓋支持環23之上表面之開口之方式擴展片S。當使支持環23相對於托板本體26上升時,片S被自支持環23之上表面之開口緣向斜下方拉伸。此時,由於擴展環24卡止於托板本體26,因此藉由支持環23向上方移動而使整個片S伸展。
片S例如係包含透光性樹脂之可撓性片。於片S之上表面中俯視下位於支持環23內側之部分,貼附有已被分割為複數個晶片C之晶圓W。當片S伸展時,晶片C彼此之間隔擴大(擴展處理)。
托板20係以貼附於片S上之晶片C彼此之間隔擴大的狀態收納於托板收納部70。又,對於收納於托板收納部70之托板20,根據晶圓W之尺寸等,而有時會包含貫通孔22之尺寸(支持環23之內徑)R1不同的複數種托板20。為了識別該些複數種托板20,而於托板本體26之板面上設置有與托板20之各種類對應的識別碼25。
參照圖1再次對構成零件安裝裝置10之要素進行說明。重複說明的是,零件安裝裝置10具有零件拾取裝置13。零件拾取裝置13包含保持托板20之托板保持台30、頂起部40(參照圖2)、吸附部50、及控制部80。
托板保持台30於中央位置保持自托板收納部70拉出之托板20。藉此,將構成托板20之支持環23相對於托板保持台30而進行定位。托板保持台30於俯視下與所保持之支持環23之貫通孔22重疊之位置上貫通設置有開口部。收納於托板收納部70之托板20藉由托板搭載機構(未圖示)而搭載於托板保持台30。
托板搭載機構係構成零件安裝裝置10之要素,將托板20自托板收納部70拉出並搭載於托板保持台30。再者,零件安裝裝置10亦可具備返回機構(未圖示),該返回機構將托板保持台30保持之托板20返回到托板收納部70。該些搭載機構及返回機構可分別隔開而獨立地構成,亦可分別一體地構成。
托板保持台30能夠藉由台驅動馬達33而於零件取出作業位置與托板接收位置之間,在基台11上沿Y方向移動。具體而言,托板保持台30由基台11上沿Y方向延伸之一對固定軌道31支持且可相對於該一對固定軌道31移動,藉由特定之驅動手段而使托板保持台30沿固定軌道31移動。
使托板保持台30移動之驅動手段包含:滾珠螺桿軸32,其與固定軌道31平行地延伸,且螺合插入至托板保持台30之螺母部分;及台驅動馬達33,其用以旋轉驅動滾珠螺桿軸32。
托板保持台30能夠通過輸送機12之下方位置。該托板保持台30於特定之零件取出作業位置(圖1中之托板保持台30之位置)與托板收納部70附近之托板接收位置之間自如移動。托板保持台30能夠沿固定軌道31在Y方向上移動。
<頂起部之說明>
頂起部40於零件取出作業位置上,將貼附於片S上之複數個晶片C中作為拾取對象之晶片C連同片S一起自下向上頂起。被頂起之晶片C一面自片S剝離一面抬起。如圖2所示,頂起部40包含頂出器41、Z軸移動部42、X軸移動部43、固定軌道44、頂起部驅動馬達45(參照圖4)。
如圖3所示,頂出器41係以上下方向為軸之外徑R2之圓柱狀,下表面連接於Z軸移動部42。外徑R2係「頂出器之尺寸」之一例。頂出器41內置有可向上方突出之複數個銷41a。頂出器41藉由複數個銷41a而抬起片S上之晶片C。具體而言,頂出器41在使俯視下處在與作為拾取對象之晶片C重疊之位置上之銷41a突出的同時,使其他銷41a依然收納於頂出器41內,藉此僅將複數個晶片C中作為拾取對象之晶片C向上方頂起。頂出器41可根據作為拾取對象之晶片C之大小而任意變更突出之銷41a。
頂出器41可相對於Z軸移動部42裝卸。頂出器41有大小不同之複數種,根據作為拾取對象之晶片C之大小而區分使用適當大小之頂出器41。例如,於作為拾取對象之晶片C較小之情形時,將外徑R2較小之頂出器41安裝於Z軸移動部42。另一方面,於拾取對象之晶片C較大之情形時,將外徑R2較大之頂出器41安裝於Z軸移動部42。
Z軸移動部42配置於X軸移動部43與頂出器41之間,其下端固定於X軸移動部43。Z軸移動部42可於Z方向(上下方向)移動,使安裝於其上端之頂出器41沿Z方向移動。當使頂出器41上升時,可使頂出器41自下方接近於擴展在支持環23之上表面之片S。又,使托板保持台30於零件取出作業位置與托板接收位置之間移動時,可藉由預先使頂出器41下降而使頂出器41退避,以免支持環23與頂出器41接觸。
固定軌道44係沿X方向延伸之軌道,固定於基台11上。如圖2所示,固定軌道44支持X軸移動部43且使之可於X方向移動。
於X軸移動部43搭載有頂出器41。因此,頂出器41可經由X軸移動部43沿X方向移動。此處,托板保持台30可沿固定軌道31於Y方向移動。由此,頂出器41相對於保持在托板保持台30上之托板20而在XY方向(水平方向)上自如移動。藉此,頂出器41可移動至任意晶片C之正下方而頂起晶片C。藉由控制部80控制台驅動馬達33及頂起部驅動馬達45,而進行頂出器41之移動及銷41a之突出動作。
<吸附部之說明>
如圖1所示,吸附部50具有頭單元50A、及頭單元驅動機構50B。
頭單元50A係拾取貼在片S上之晶片C並將之安裝於被安裝面M1上之裝置。頭單元50A由設置於基台11之頭單元驅動機構50B驅動,於基台11上之可動區域內沿XY方向(水平方向)移動。
若加以具體說明,則頭單元驅動機構50B具備一對固定軌道57、單元支持構件55、一對Y軸滾珠螺桿58、及一對Y軸馬達59。
一對固定軌道57固定於基台11上,在X方向上隔開特定間隔,且與Y方向平行地延伸。單元支持構件55係於X方向上較長之形狀,支持頭單元50A且使之可於X方向滑動。
單元支持構件55支持於一對固定軌道57且可自如移動,且可於Y方向滑動。
Y軸滾珠螺桿58係於Y方向上較長之軸狀,與固定軌道57並排配置。Y軸馬達59經由聯軸器而結合於Y軸滾珠螺桿58。Y軸滾珠螺桿58藉由Y軸馬達59之驅動力而旋轉。
Y軸滾珠螺桿58構成將Y軸馬達59之旋轉力轉換為Y方向之推進力之滾珠螺桿機構。Y軸滾珠螺桿58對單元支持構件55及頭單元50A賦予向Y方向之推進力。藉此,單元支持構件55及頭單元50A於Y方向移動(Y軸伺服機構)。
又,頭單元驅動機構50B具備X軸滾珠螺桿、及使X軸滾珠螺桿旋轉之X軸馬達56。X軸滾珠螺桿內置於單元支持構件55中。
X軸滾珠螺桿構成將X軸馬達56之旋轉力轉換為X方向之推進力之滾珠螺桿機構,頭單元50A藉由接受自X軸滾珠螺桿向X方向之推進力而於X方向移動(X軸伺服機構)。
如上所述,頭單元50A藉由Y軸伺服機構之驅動而於Y方向移動,藉由X軸伺服機構之驅動而於X方向移動。
如圖2所示,頭單元50A具備頭單元本體61、吸附頭51、Z軸馬達52、及相機53。吸附頭51與Z軸馬達52之馬達軸連結。Z軸馬達52固定於頭單元本體61。吸附頭51可藉由Z軸馬達52之驅動而相對於頭單元本體61在上下方向上移動。
吸附頭51係於上下方向較長之形狀,於中心部沿上下方向設置有空氣供給路徑。藉由經由真空泵(未圖示)對空氣供給路徑供給負壓,而對吸附頭51之前端(下端)施加負壓。
藉由施加負壓而於吸附頭51之下端產生吸引力。藉此,吸附頭51保持晶片C。又,可將施加之壓力切換為正壓。接收施加正壓而使得吸附頭51解除對晶片C之保持。
<相機之說明>
相機53係與Z軸馬達52並排地固定於頭單元本體61。相機53使攝像面朝向下方,可拍攝貼於片S之上表面之晶片C。藉由將拍攝之圖像發送至控制部80而利用圖像處理部84加以處理,控制部80可辨識出存在成為拾取對象之晶片C。又,控制部80可根據拍攝晶片C時之相機53之位置與此時之托板20之位置,而檢測出晶片C於支持環23內之位置。
進而,相機53拍攝頂出器41及托板20。如圖2所示,頂出器41位於相機53之下方。當托板20與托板保持台30一起移動至托板接收位置時,相機53拍攝頂出器41。
又,托板保持台30於托板接收位置上接收托板20後,搭載托板20移動至零件取出作業位置。此時,托板20位於相機53之下方,因此相機53拍攝托板20。
拍攝頂出器41與托板20之意圖係如下所述,對頂出器41與托板20之圖像進行辨識而判別頂出器41及托板20之種類。
<控制部之說明>
圖4係表示零件安裝裝置10之控制系統之方塊圖。控制部80係於整體上控制零件安裝裝置10之控制器。
台驅動馬達33、頂起部驅動馬達45、X軸馬達56、Y軸馬達59、相機53、輸入部81、及輸出部(「顯示部」之一例)82分別電性連接於控制部80。零件安裝裝置10之操作員經由輸入部81向控制部80輸入各種資訊、命令。
進而,自內置於各驅動馬達中之編碼器(未圖示)等位置檢測手段將輸出信號輸入至控制部80。又,於因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接近、接觸而產生零件安裝裝置10停止等異常時,控制部80將異常之產生及其種類等資訊顯示於輸出部82,而向操作員告知零件安裝裝置10之狀態。
控制部80具備軸控制部83、圖像處理部84、記憶部85及運算部86。軸控制部83係驅動各驅動馬達之驅動器,依照來自運算部86之指示而使各驅動馬達動作。圖像處理部84對自相機53輸入之圖像資料實施圖像處理。
記憶部85記憶安裝程式等各種程式、各種資料。進而,記憶部85記憶針對每種托板20而不同之支持環23之內徑R1、及針對每種頂出器41而不同之頂出器41之登錄圖像及與登錄圖像一一對應之外徑R2。
控制部80藉由根據預先規定之程式來控制各驅動馬達等,而使輸送機12、托板保持台30、頂起部40、吸附部50動作。藉此,調整利用吸附部50吸附晶片C之吸附位置。又,托板20相對於托板收納部70之進出、自片S拾取晶片C、及利用吸附頭51安裝晶片C等一連串動作,係藉由控制部80而進行控制。
<避免頂出器與托板接觸>
圖5係表示支持環23與頂出器41之位置關係之俯視圖。「R1」係支持環23之內徑,「R2」係頂出器41之外徑。「A1」係支持環23及貫通孔22之中心,「A2」係頂出器41之中心。又,「A3」係作為拾取對象之晶片C之中心。圖5中,頂出器41位於晶片C之正下方,頂出器41之中心A2與晶片C之中心A3重疊。頂出器41於支持環23之內部移動。因此,中心A2藉由頂出器41之移動而相對於支持環23移位。
此處,於將自支持環23之中心A1至頂出器41之中心A2定義為距離D之情形時,當D>(R1-R2)/2時,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之內壁23a接觸。另一方面,當D<(R1-R2)/2時,可避免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之內壁23a接觸。
(R1-R2)/2係將支持環23之內徑R1與頂出器41之外徑R2之差(R1―R2)換算為半徑所得的值。該(R1-R2)為判斷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之接觸時所使用之判斷值(閾值)。
該實施方式中,控制部80將以支持環23之中心A1為基準點之頂出器41之移動設為滿足D<(R1-R2)/2的範圍內。藉此,避免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接觸。
頂出器41有大小不同之複數種。本實施方式中,判別頂出器41之種類,針對每種頂出器41而獲取頂出器41之外徑R2。
然後,控制部80根據所獲取之外徑R2,將滿足D<(R1-R2)/2作為條件而限制頂出器41之移動。又,控制部80亦可以滿足D<(R1-R2)/2之方式設定頂出器41之可移動範圍。藉此,不管使用的是何種頂出器41,均可避免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接觸。
<外徑R2之獲取例>
控制部80之記憶部85中,預先記憶有與頂出器41對應之資訊。圖6表示所記憶之資訊之一例。
該實施方式中,關於3種頂出器(TYPE_001、002、003),於記憶部85中記憶有「登錄圖像」、「頂出器種類」、「外徑R2」之資訊。
運算部86獲取藉由相機53拍攝之頂出器41之圖像資料GD2。然後,運算部86將記憶部85中記憶之登錄圖像與圖像資料GD2進行比較。其後,運算部86特定出與圖像資料GD2一致之登錄圖像所對應之頂出器41,自記憶部85讀取該頂出器41之種類及外徑R2。藉此,運算部86可獲取生產中使用之頂出器41之「種類」與「外徑R2」。
該實施方式中,運算部86判別支持環23之種類,並且獲取該支持環23之內徑R1。然後,根據所獲取之內徑R1來限制頂出器41之移動。藉此,不管使用的是何種支持環23,均可避免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接觸。可藉由用相機53拍攝標於托板本體26之上表面之識別碼25來判別托板20之種類,而獲取支持環23之內徑R1。
又,關於托板20之種類判別、及支持環23之內徑R1之獲取方法,亦可引用頂出器41中之說明。
<動作流程之說明>
接下來,參照圖7之流程圖,對零件安裝裝置10自片S拾取晶片C之動作進行說明。於開始時點,保持有托板20之托板保持台30位於托板接收位置。
輸入部81根據自外部輸入之信號而對控制部80賦予開始生產之指示。當對控制部80賦予有開始生產之指示時,控制部80判斷是否已獲取安裝於零件安裝裝置10上之頂出器41之外徑R2(S10)。於獲取了外徑R2之情形時(S10:是),省略S20及S30而轉移至S40(下述說明詳情)。於未獲取外徑R2之情形時,相機53拍攝頂出器41之上表面並將圖像資料GD2發送至控制部80。控制部80獲取自相機53發送之圖像資料GD2(S20)。
控制部80將圖像資料GD2與記憶部85中記憶之複數個登錄圖像(參照圖6)進行比較,根據與圖像資料GD2一致之登錄圖像特定出頂出器41之種類。接下來,控制部80自記憶部85讀出並獲取與所特定出之頂出器41之種類對應之外徑R2(S30)。
接下來,控制部80使保持有托板20之托板保持台30移動至零件取出作業位置(S40)。此時,托板20位於相機53之下方。相機53拍攝形成於托板本體26之板面上之識別碼25,並將圖像資料GD1發送至控制部80。控制部80讀取映入圖像資料GD1中之識別碼25,自記憶部85讀出並獲取與識別碼25對應之內徑R1(S50)。
以下,參照圖8對S60以下之處理(晶片C之拾取處理)進行說明。再者,圖8係用以說明表面上貼合有晶圓W之片S與支持環23之關係之俯視圖。圖8所示之空心直線係切割線。切割線呈格子狀,將晶圓W分割為複數個晶片C(矩形狀)。以下例中說明如下情形:關於片S之矩形區域中支持環23附近之矩形區域1~5,自矩形區域1依序進行晶片C之拾取處理。於矩形區域1~5中之矩形區域1、2、5存在晶片C,於矩形區域3、4不存在晶片C。
控制部80使頭單元50A移動至片S之上方,用相機53拍攝矩形區域1。然後,控制部80根據相機53之圖像來判斷矩形區域1中可否辨識到晶片C(S60)。
於可辨識到晶片C之情形時(S60:是),控制部80算出矩形區域1中之晶片C之中心A3之位置,並根據中心A3之位置來算出距離D(S70)。距離D係假定頂出器41移動至矩形區域1之下方以頂起晶片C時之、自支持環23之中心A1至頂出器41之中心A2之距離(參照圖5)。
接下來,控制部80判定距離D是否小於(R1-R2)/2(S80)。上述「R1」及「R2」係使用S30及S50中獲取之資料。
控制部80於距離D小於(R1-R2)/2之情形時,判斷出頂出器41即便移動至矩形區域1之下方亦不會與支持環23接觸。
控制部80於判斷出頂出器41不會與支持環23接觸之情形時(S80:否),使頂出器41移動至矩形區域1之下方。具體而言,控制部80以俯視下頂出器41之中心A2與晶片C之中心A3重疊之方式,使頂出器41移動至矩形區域1之下方(參照圖5)。
頂出器41移動至矩形區域1之下方後,使銷41a突出而自下方頂起矩形區域1之晶片C。然後,藉由用吸附頭51吸附所頂起之晶片C而自片S拾取晶片C(S90)。
其後,吸附頭51將拾取之晶片C安裝於被安裝面M1之特定位置。
安裝晶片C後,控制部80參照安裝程式而判斷C片S上是否存在其他應拾取之晶片。
於存在應拾取之晶片C之情形時(S100:是),控制部80遞增計數到作為下一吸附位置之矩形區域2(S110)。
然後,控制部80使頭單元50A移動,用相機53拍攝矩形區域2。控制部80根據相機53之圖像來判斷矩形區域2中可否辨識到晶片C(S60)。
該例中,由於矩形區域2中存在晶片C,因此控制部80判斷為可辨識到晶片C(S60:是)。控制部80根據矩形區域2中之晶片C之中心A3之位置來算出距離D(S70)。然後,判斷距離D是否小於(R1-R2)/2(S80)。以下,對D<(R1-R2)/2之情形、及D>(R1-R2)/2之情形進行說明。
[D<(R1-R2)/2之情形]
控制部80於距離D小於(R1-R2)/2之情形時,使頂出器41移動至矩形區域2之下方,藉由頂出器41自下方頂起矩形區域2中之晶片C。
然後,吸附頭51拾取所頂起之晶片C並將之安裝於被安裝面M1之特定位置。安裝後,控制部80遞增計數到作為下一吸附位置之矩形區域3(S90~S110)。
其後,轉移至S60,控制部80判斷在矩形區域3中根據相機53之圖像可否辨識到晶片C(S60)。
該例中,如圖8所示,矩形區域3中不存在晶片C,因而辨識不到晶片C,由此S60中判斷為否。控制部80對於矩形區域3,不執行轉移至S70之處理,而是轉移至S110遞增計數到作為下一吸附位置之矩形區域4。
如此,僅對根據相機53之圖像而可辨識到晶片C之矩形區域執行S70~S100之處理,沒有應拾取之晶片C (S100:否)時,結束流程。
[D>(R1-R2)/2之情形]
距離D大於(R1-R2)/2之情形時,控制部80判斷當使頂出器41移動至矩形區域2之下方時,頂出器41會與支持環23接觸(S80:是)。
該情形時,控制部80不執行S90~S100之處理,而是轉移至S110遞增計數到作為下一吸附位置之矩形區域3。
即,控制部80即便於矩形區域2中存在晶片C,當判斷出若頂出器41移動至矩形區域2之下方則會與支持環23接觸之情形時,亦不會使頂出器41移動至矩形區域2之下方(當然亦不拾取晶片C),而是遞增計數到下一吸附位置(矩形區域3)。
如此,控制部80僅於判斷出頂出器41不與支持環23接觸之情形時,使頂出器41移動至存在晶片C之矩形區域之下方,因此可避免發生接觸而抑制頂出器41的損壞。
再者,於判斷出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接觸之情形時,控制部80亦可將頂出器41向晶片C所處之矩形區域之移動中止而使頂出器41停止。又,控制部80亦可使輸出部82顯示頂出器41正停止中之意旨、或可否拾取晶片C來告知操作員。進而,於D=(R1-R2)/2之情形時,亦可判斷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接觸。該情形之說明可引用D>(R1-R2)/2之情形之說明。
<效果說明>
上述構成中,根據實際中使用之支持環23之內徑R1、及實際中使用之頂出器41之外徑R2來限制頂出器41之移動,因此可避免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之接觸。又,只要為頂出器41不與支持環23接觸之範圍,就可利用頂出器41頂起晶片C。因此,可抑制自片S拾取之晶片數少於必要數。
又,於頂出器41被更換之情形時,控制部80使相機53移動至更換後之頂出器41之上方,用相機53拍攝頂出器41。藉此,根據由相機53攝像之圖像資料GD2,可特定出更換後之頂出器41之種類。因此,可將頂出器41之外徑R2之資料更新為更換後之資料(S20、S30)。根據以上所述,即便更換頂出器41而使得外徑R2之值於更換前後有變化,亦可使用更換後之外徑R2之資料來限制頂出器41之移動,以避免頂出器41與支持環23接觸。
上述構成中,控制部80之記憶部85預先記憶有與頂出器41之種類一一對應之登錄圖像及外徑R2。而且,控制部80藉由將圖像資料GD2與登錄圖像進行比較而特定出頂出器41之種類,並獲取與頂出器41之種類對應之外徑R2。藉此,即便不於流程之執行中直接測定外徑R2,亦可獲取外徑R2,從而可改善零件拾取裝置13之產距時間。
又,上述構成中,零件拾取裝置13具有相機53。相機53不僅識別托板20及頂出器41之種類,而且亦用於確認成為拾取對象之晶片C之位置(S60、S70)。藉由將1個相機53用於複數種用途,可抑制成本之上升。
<實施方式2>
參照圖9、圖10對實施方式2之零件拾取裝置113之構成進行說明。實施方式2之構成與實施方式1相比於如下方面不同:頂出器141具有RFID標籤(「資訊記錄部」之一例)47,頭單元150A具有RFID讀取器(「資訊讀取部」之一例)60。再者,對與實施方式1共通之部分沿用實施方式1中之符號,省略詳細說明。
RFID標籤47係將記錄著頂出器141固有之識別資訊之IC晶片樹脂模塑而成之小片。RFID標籤47如圖9所示安裝於頂出器141之側面。RFID讀取器60向標籤47發送RF頻段之電波RFID,並接收RFID標籤47響應於此而發送之電波。此時,RFID讀取器60可用非接觸方式讀取RFID標籤47中記錄之識別資訊。
RFID標籤47中記錄之頂出器141之識別資訊係頂出器種類及外徑R2。圖10表示安裝於頂出器141之RFID標籤47發送之A信號~C信號、與頂出器種類及頂出器外徑之對應關係之例。例如,當RFID讀取器60接收到C信號時,RFID讀取器60讀取頂出器種類「TYPE_003」及外徑R2之值「25 mm」作為識別資訊。RFID讀取器60將讀取之識別資訊發送至控制部80,控制部80獲取頂出器種類(TYPE_003)及外徑R2(25 mm)。
上述構成中,RFID讀取器60可用非接觸方式讀取頂出器141之識別資訊。又,即便是在相機53無法拍攝到之位置上存在頂出器141或RFID標籤47之情形時,控制部80仍可獲取頂出器141之識別資訊。例如,於如圖9在頂出器141與RFID讀取器60之間存在片S、或晶片C之情形時,相機53無法拍攝頂出器141。但,若使用RFID讀取器60,則可自RFID標籤47獲取頂出器141之識別資訊,並將該識別資訊發送至控制部80。
<其他實施方式>
(1)上述實施方式1中,將頂出器41之圖像資料GD2與登錄圖像進行比較來特定出頂出器41之種類。但,根據圖像資料GD2來特定出頂出器41之種類之方法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圖11所示,頂出器41亦可在不與銷41a重疊之位置具有識別碼46。再者,圖12係記憶部85中記憶之頂出器41之種類及外徑R2與識別碼46之對應關係。
識別碼46中記錄有頂出器41之種類。圖11之例中,使用二維碼作為識別碼46,但識別碼46亦可應用條形碼、特定記號等能夠經由相機53讀取資訊之各種識別碼。運算部86根據映入於圖像資料GD2中之識別碼46來特定出頂出器41之種類,自記憶部85獲取與頂出器41之種類對應之外徑R2。
上述情形時,預先記憶於記憶部85中之資訊如圖12所示係頂出器41之種類與外徑R2之值(均為字元資訊),不需要如實施方式1之頂出器41之登錄圖像(圖像資訊)。字元資訊之資訊量一般小於圖像資訊。因此,即便記憶部85之記憶容量較小,亦可以字元資訊之形式記憶頂出器41之資訊。
(2)記錄於識別碼46中之資訊除頂出器41之種類以外,或亦可代替頂出器41之種類而為外徑R2。運算部86藉由讀取識別碼46而獲取外徑R2。該情形時,記憶部85亦可不記憶頂出器41之種類、外徑R2之值。
(3)亦可直接根據圖像資料GD2來算出外徑R2。圖13模式性地表示頂出器41之上表面全部包含在相機53之視野範圍53a內之情形。該情形時,可藉由用圖像處理部84辨識出拍攝視野範圍53a內側所得之圖像資料GD2中的頂出器41之外緣41b而算出外徑R2。
又,如圖14所示,外徑R2較大之頂出器41中,頂出器41之上表面有時無法全部進入視野範圍53a之內側。該情形時,可藉由根據圓形之外緣41b上之0°位置與180°位置的各圖像資料GD2來辨識出外緣41b上之點B1、B2並求出2點間之距離,而算出外徑R2。
於直接根據圖像資料GD2來算出外徑R2之情形時,不進行圖像資料GD2與登錄圖像之比較、或識別碼46之讀取便可獲取頂出器41之外徑R2。藉此,即便於記憶部85中無與頂出器41一一對應之登錄圖像之情形時、或識別碼46之讀取失敗之情形時,亦可根據圖像資料GD2來獲取外徑R2。
(4)零件安裝裝置10亦可具有安裝頭,該安裝頭與吸附頭51分開,將晶片C安裝於被安裝面M1。該情形時,吸附頭51自托板20拾取晶片C後,將晶片C交付給安裝頭。
(5)上述實施方式1中,運算部86根據相機53拍攝之托板20之識別碼25來獲取內徑R1。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利用其他方法獲取內徑R1。例如亦可為如下構成:托板20具有RFID標籤,藉由用RFID讀取器讀取該RFID標籤,而由運算部86獲取內徑R1。
(6)上述實施方式1中,使用相機53分別獲取識別碼25之圖像資料GD1與頂出器41之圖像資料GD2。但,拍攝識別碼25之相機與拍攝頂出器41之相機亦可為不同之相機。
(7)上述實施方式2中,例示將RFID標籤47安裝於頂出器41之側面之情形,但亦可將RFID標籤47安裝於頂出器41之上表面、或下表面。又,亦可將RFID標籤47嵌入頂出器41之內部。
(8)上述實施方式2中,記錄於RFID標籤47中之識別資訊亦可僅為頂出器141之「頂出器種類」。該情形時,記憶部85中記憶有圖10所示之「頂出器種類」及「外徑R2」,運算部86自記憶部85中讀出並獲取與頂出器141之種類一一對應之外徑R2之值。
(9)上述實施方式1、2中,控制部80對識別碼25之圖像資料GD1進行圖像辨識而識別出托板20之種類。於1種托板20之情形時,亦可省去對圖像資料GD1進行圖像辨識之處理。該情形時,可預先在記憶部85中記憶支持環23之內徑R1之尺寸,使用該資料限制頂出器41之移動範圍。
又,於使用之托板20有複數種之情形時,如實施方式1、2所說明,可使用相機53等獲取部來獲取托板20之識別資訊或圖像,根據所獲取之識別資訊或圖像來判別種類,從而獲取支持環23之內徑R1之尺寸。而且,可使用所獲取之內徑R1來限制頂出器41之移動範圍。
(10)上述實施方式1、2中說明如下形態:零件拾取裝置13、113保持擴展有片S之托板20,自片S拾取晶片C。托板20形成將支持環23組裝於托板本體26之結構。
本發明之零件拾取裝置並不限定於保持托板20之形態。例如,零件拾取裝置亦可形成如下結構:直接保持擴展有片S之支持環23,自該片S拾取晶片C。換言之,亦可廢除托板20(托板本體26),而將支持環23直接組裝於零件拾取裝置。該形態之零件拾取裝置具有直接保持支持環23之機構。直接保持支持環23之機構可使用已知之機構。
進而,說明了上述托板20形成如下結構,即,將支持環23組裝於托板本體26。但,亦可將支持環23經由連結構件組裝於托板本體26。該情形時,托板20構成為托板本體26、連結構件及支持環23自下向上依序連結。
亦可於該連結構件設置有卡止部21。而且,與實施方式1之<托板之說明>之內容相同,以包圍支持環23之方式設置複數個卡止部21,將擴展環24固定於該些複數個卡止部21。藉此,擴展環24藉由連結構件(卡止部21)而固定於托板本體26之上表面附近。而且,貼附在片S上之晶片C經由連結構件(卡止部21)而擴大彼此之間隔。
又,至此為止說明之支持環23係托板20之構成要素之一。但,支持環23亦可為零件拾取裝置之構成要素。該情形時,零件拾取裝置例如亦可具有:搬送機構,其向支持環23搬送擴展環24;保持機構,其保持由搬送機構搬送之擴展環24;及伸展機構,其藉由保持在保持機構上之擴展環24而使片S伸展。從其他觀點來看,可說零件拾取裝置亦可具有自動擴展機構。
(11)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相機53、RFID讀取器60作為獲取部。但例如亦可使用雷射移位計作為獲取部,該雷射移位計使用雷射光獲取對象物(頂出器41、托板20等)之形狀、尺寸。
(12)上述實施方式中,使用外徑R2(俯視時之頂出器41之直徑)作為記憶於記憶部85中之頂出器41之資訊。作為頂出器41之資訊,除外徑R2以外,亦可為包含高度方向(Z方向)之尺寸之資料。
(13)上述實施方式中,支持環23組裝於托板本體26且可相對於托板本體26在上下方向上移動。支持環23亦可固定於托板本體26。例如,支持環23亦可藉由螺固或嵌合而固定於托板本體26。支持環23係藉由任意方法以自托板本體之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之狀態固定。
零件拾取裝置13亦可具有使擴展環24相對於托板本體26在上下方向上移動之機構。該情形時,以如下方式進行擴展處理。首先,將安裝有片S之擴展環24配置於支持環23之上方,使該擴展環24向托板本體26下降。片S接觸於支持環23之上表面之開口後,進一步使擴展環24下降而接近托板本體26,且用可倒式之卡止部21卡止。此時,將片S自支持環23之上表面之開口緣向斜下方拉伸而使之伸展來進行擴展處理。
10:零件安裝裝置
11:基台
12:輸送機
13:零件拾取裝置
20:托板
21:卡止部
22:貫通孔
23:支持環
23a:內壁
24:擴展環
25:識別碼
26:托板本體
30:托板保持台
31:固定軌道
32:滾珠螺桿軸
33:台驅動馬達
40:頂起部
41:頂出器
41a:銷
41b:外緣
42:Z軸移動部
43:X軸移動部
44:固定軌道
45:頂起部驅動馬達
46:識別碼
47:RFID標籤
50:吸附部
50A:頭單元
50B:頭單元驅動機構
51:吸附頭
52:Z軸馬達
53:相機(「獲取部」之一例)
53a:視野範圍
55:單元支持構件
56:X軸馬達
57:固定軌道
58:Y軸滾珠螺桿
59:Y軸馬達
60:RFID讀取器
61:頭單元本體
70:托板收納部
80:控制部
81:輸入部
82:輸出部
83:軸控制部(驅動器)
84:圖像處理部
85:記憶部
86:運算部
113:零件拾取裝置
141:頂出器
150A:頭單元
A1:支持環23及貫通孔22之中心
A2:頂出器41之中心
A3:作為拾取對象之晶片C之中心
B1:點
B2:點
C:晶片(「零件」之一例)
D:距離
GD1:圖像資料
GD2:圖像資料
M:安裝對象物
M1:被安裝面
R1:內徑(「貫通孔之尺寸」之一例)
R2:外徑(「頂出器之尺寸」之一例)
S:片(零件安裝片)
W:晶圓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圖1係應用零件拾取裝置之零件安裝裝置之俯視圖。
圖2係表示零件拾取裝置之機構部分之分解立體圖。
圖3係表示實施方式1之構成中自零件安裝片拾取晶片時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4係表示零件安裝裝置之控制系統之框圖。
圖5係表示支持環、頂出器、晶片之位置關係之模式圖。
圖6係表示記憶部中記憶之頂出器之資訊之圖。
圖7係表示零件安裝裝置之動作之流程圖。
圖8係表示作為拾取對象之晶片與支持環之關係之圖。
圖9係表示實施方式2之構成中自零件安裝片拾取晶片時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10係表示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標籤中記錄之資訊之圖。
圖11係於上表面具有識別碼之頂出器之俯視圖。
圖12係表示識別碼、與識別碼對應之頂出器之種類及外徑R2之圖。
圖13係表示頂出器整體進入相機之視野範圍內之情形之俯視圖。
圖14係表示頂出器整體未進入相機之視野範圍內之情形之俯視圖。
Claims (10)
- 一種零件拾取裝置,其係將具有上下貫通之貫通孔之支持環定位,自以覆蓋上述貫通孔之方式擴展於上述支持環之上表面側之零件安裝片拾取零件者,且包含: 頂出器,其於上述支持環之上述貫通孔內移動,自上述零件安裝片之下方頂起上述零件; 吸附頭,其吸附並拾取由上述頂出器頂起之上述零件; 獲取部,其獲取上述頂出器之資訊或圖像;及 控制部;且 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獲取部所獲取之上述頂出器之資訊或圖像來獲取上述頂出器之尺寸,且 根據所獲取之上述頂出器之尺寸與上述貫通孔之尺寸,而以避免上述頂出器與上述支持環接觸之方式限制上述頂出器於上述貫通孔內之移動。
- 如請求項1之零件拾取裝置,其中 上述獲取部係相機, 上述控制部根據上述相機拍攝之上述頂出器之圖像來特定出上述頂出器之種類,並根據所特定出之種類來獲得上述頂出器之尺寸。
- 如請求項1之零件拾取裝置,其中 上述獲取部係自設置於上述頂出器之資訊記錄部讀取上述頂出器之識別資訊之資訊讀取部, 上述控制部根據藉由上述資訊讀取部讀取之識別資訊來獲取上述頂出器之尺寸。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零件拾取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預先記憶與上述頂出器之種類或識別資訊對應之上述頂出器之尺寸資料,將上述種類或上述識別資訊與記憶之資料進行對照而獲取上述頂出器之尺寸。
- 如請求項1之零件拾取裝置,其中 上述獲取部係拍攝上述頂出器之相機, 上述控制部係根據藉由上述相機拍攝之上述頂出器之圖像直接算出上述頂出器之尺寸。
- 如請求項1、2、3或5中任一項之零件拾取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係根據上述支持環之尺寸、及上述頂出器之尺寸來設定上述頂出器之可移動範圍。
- 如請求項1、2、3或5中任一項之零件拾取裝置,其中 上述支持環之上述貫通孔及上述頂出器於俯視下均為圓形, 上述控制部係 於自上述貫通孔之中心至上述頂出器之中心之距離,小於自上述貫通孔之內徑之一半減去上述頂出器之外徑之一半所得之尺寸的情形時,判斷上述頂出器不與上述支持環接觸, 於自上述貫通孔之中心至上述頂出器之中心之距離,大於自上述貫通孔之內徑之一半減去上述頂出器之外徑之一半所得之尺寸的情形時,判斷上述頂出器與上述支持環接觸。
- 如請求項1、2、3或5中任一項之零件拾取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於判斷上述支持環與上述頂出器接觸時,使上述頂出器停止移動。
- 如請求項8之零件拾取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具有顯示部, 上述顯示部顯示上述頂出器是否正停止中、及可否拾取上述零件相關之資訊。
- 一種零件安裝裝置,其包含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零件拾取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21/021405 WO2022254703A1 (ja) | 2021-06-04 | 2021-06-04 | 部品ピックアップ装置、部品実装装置 |
WOPCT/JP2021/021405 | 2021-06-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49586A true TW202249586A (zh) | 2022-12-16 |
TWI793882B TWI793882B (zh) | 2023-02-21 |
Family
ID=84322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44365A TWI793882B (zh) | 2021-06-04 | 2021-11-29 | 零件拾取裝置、零件安裝裝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22254703A1 (zh) |
KR (1) | KR20230156402A (zh) |
CN (1) | CN117581344A (zh) |
DE (1) | DE112021007233T5 (zh) |
TW (1) | TWI793882B (zh) |
WO (1) | WO2022254703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85446B2 (ja) * | 2000-02-17 | 2007-02-21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半導体チップのピックアップ方法 |
JP2005251986A (ja) * | 2004-03-04 | 2005-09-15 | Disco Abrasive Syst Ltd | ウエーハの分離検出方法および分離検出装置 |
JP5730537B2 (ja) | 2010-11-03 | 2015-06-10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ダイ供給システム |
JP5885230B2 (ja) * | 2011-04-05 | 2016-03-15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ダイ位置判定システム。 |
JP5936847B2 (ja) * | 2011-11-18 | 2016-06-22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ウエハ関連データ管理方法及びウエハ関連データ作成装置 |
JP6101361B2 (ja) * | 2013-10-21 | 2017-03-22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突き上げポット |
-
2021
- 2021-06-04 CN CN202180098046.XA patent/CN117581344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6-04 DE DE112021007233.1T patent/DE112021007233T5/de active Pending
- 2021-06-04 KR KR1020237035021A patent/KR20230156402A/ko unknown
- 2021-06-04 JP JP2023525321A patent/JPWO2022254703A1/ja active Pending
- 2021-06-04 WO PCT/JP2021/021405 patent/WO202225470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11-29 TW TW110144365A patent/TWI793882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93882B (zh) | 2023-02-21 |
DE112021007233T5 (de) | 2024-01-11 |
KR20230156402A (ko) | 2023-11-14 |
CN117581344A (zh) | 2024-02-20 |
JPWO2022254703A1 (zh) | 2022-12-08 |
WO2022254703A1 (ja) | 2022-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32982B1 (ko) | 다이본더의 픽업 방법 및 다이본더 | |
JP5059518B2 (ja) |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及び装置 | |
JP6522797B2 (ja) | ダイ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
JP6653273B2 (ja) | 半導体製造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US730669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icking up semiconductor chip | |
JP2019009275A (ja) | 識別マーク付きウェーハ治具 | |
JP7102305B2 (ja) | ダイボンディング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5984193B2 (ja) | ダイ供給装置のエキスパンドリング内径計測システム及び突き上げ動作干渉回避システム | |
JP4824641B2 (ja) | 部品移載装置 | |
KR102649912B1 (ko) | 본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다이 본딩 장치 | |
JP2005072046A (ja) |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 |
TWI793882B (zh) | 零件拾取裝置、零件安裝裝置 | |
JP2018063967A (ja) | チップのピックアップ方法 | |
JP4989384B2 (ja) | 部品実装装置 | |
JP2020192638A (ja) |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ワークの搬送方法 | |
CN110024098B (zh) | 裸片元件供给装置 | |
WO2023209950A1 (ja) | 部品突上げ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 |
JP5773490B2 (ja) | ダイ突き上げ動作管理システム | |
CN113257727A (zh) | 用于自动化晶片载具搬运的装置及方法 | |
JP3885446B2 (ja) | 半導体チップのピックアップ方法 | |
JP2001156498A (ja) | 表面実装部品装着機における持ち帰り電子部品の検出方法 | |
JP7284328B2 (ja) | ダイボンディング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2014036028A (ja) | ダイ部品供給装置 | |
KR102161527B1 (ko) | 스테이지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다이 본딩 장치 | |
KR102405424B1 (ko) | 웨이퍼 스테이지 장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