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1466A - 以經修飾pbmc治療癌症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經修飾pbmc治療癌症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1466A
TW202241466A TW110149082A TW110149082A TW202241466A TW 202241466 A TW202241466 A TW 202241466A TW 110149082 A TW110149082 A TW 110149082A TW 110149082 A TW110149082 A TW 110149082A TW 202241466 A TW202241466 A TW 2022414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bmcs
hpv
cells
administered
anti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9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奧莉薇 羅森
魯如 其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Sqz生物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Sqz生物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Sqz生物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1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146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12Viral antig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munostimulating additives, e.g. chemical adjuv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61K39/39533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 A61K39/395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against materials from animals against proteinaceous materials, e.g. enzymes, hormones, lymphok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61K39/42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vir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46Cellular immunotherapy
    • A61K39/461Cellular immuno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the cell type us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46Cellular immunotherapy
    • A61K39/463Cellular immuno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recombinant expression
    • A61K39/4636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46Cellular immunotherapy
    • A61K39/464Cellular immunotherapy characterised by the antigen targeted or presented
    • A61K39/464838Viral antig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42Proteins; Polypeptides;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Derivatives thereof, e.g. albumin, gelatin or ze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4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metasta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CD28 or CD15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27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B7 molecules, e.g. CD80, CD86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whole cells, viruses or DNA/RNA
    • A61K2039/515Animal cells
    • A61K2039/5154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 e.g. dendritic cells or macroph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ose, timing or administration schedu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5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combination antigen/adjuvant
    • A61K2039/55511Organic adjuvants
    • A61K2039/55561CpG containing adjuvants; Oligonucleotide containing adjuv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9/00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cellular immunotherapy of group A61K39/46
    • A61K2239/38Indexing codes associated with cellular immunotherapy of group A61K39/46 characterised by the dose, timing or administration schedu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300/00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erein at least one active ingredient is fully defined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ir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nc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案提供用於治療HPV相關癌症之經修飾PBMC。該等經修飾PBMC源於輸入PBMC,其中至少一個HPV抗原已胞內遞送。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PBMC與檢查點抑制劑(諸如CTLA4拮抗劑及/或PD-1/PD-L1促效劑)組合投與。

Description

以經修飾PBMC治療癌症之方法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使用包含一或多種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抗原之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治療患有HPV相關癌症之個體的方法,以及其劑量及方案。亦揭示製造此類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方法及其組合物。
乳頭狀瘤病毒為小型非包膜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徑尺寸為約55 nm。超過100種HPV基因型經完全表徵,且推測存在更高的數目。HPV為宮頸癌以及一些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肛門癌及直腸癌之已知病因。儘管大部分HPV感染係無症狀的且自發清除,但持續感染致癌HPV類型中之一者可能會發展為初癌或癌症。其他HPV相關疾病可包括尋常性疣、足蹠疣、扁平疣、肛門生殖器疣、肛門病變、表皮發育異常、局部表皮增生、口腔乳頭狀瘤、疣狀囊腫、喉部乳頭狀瘤、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SIL)、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VIN)及陰道上皮內瘤樣病變(VAIN)。
許多已知HPV類型會導致良性病變,其中一部分係致癌的。基於流行病學及系統發育關係,HPV類型歸類為十五種「高風險類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及82)及三種「可能的高風險類型」(HPV 26、53及66),其一起已知表現為低度及高度宮頸變化及癌症以及其他肛門生殖器癌,諸如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及肛周癌以及頭頸癌。最近,亦描述了高風險類型HPV 16及18與乳癌之關聯。已知歸類為「低風險類型」之十一種HPV類型(HPV 6、11、40、42、43、44、54、61、70、72及81)表現為良性低度宮頸變化、生殖器疣及復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症。皮膚HPV類型5、8及92與皮膚癌相關。在一些HPV相關癌症中,免疫系統受到抑制,且因此抗腫瘤反應明顯受損。參見Suresh及Burtness, Am J Hematol Oncol13(6):20-27 (2017)。
免疫療法一般可分成兩種主要介入類型,亦即被動型或主動型。被動型方案包括投與預活化及/或工程化細胞(例如CAR T細胞)、疾病特異性治療抗體及/或細胞介素。主動型免疫療法策略旨在活體內刺激免疫系統效應功能。若干現行主動型方案包括使用疾病相關肽、溶胞物或同種異體全細胞之疫苗接種策略,輸注自體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DC)作為腫瘤抗原遞送之媒劑,以及輸注免疫檢查點調節劑。參見Papaioannou, Nikos E., 等人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4.14 (2016)。過繼性免疫療法可用於調節免疫反應、提高抗腫瘤活性且達成治療或預防HPV相關癌症之目標。
受疾病相關抗原刺激之CD8 +細胞毒性T淋巴球(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及CD4 +輔助T (helper T,Th)細胞有可能靶向且毀滅病變細胞;然而,現行用於誘導內源性T細胞反應之方法已面臨挑戰。本文之揭示內容亦包括使用包含HPV抗原之PBMC治療患有HPV相關癌症之個體的方法、療法、劑量及方案。亦提供用於以高通量方式有效產生包含HPV抗原及/或佐劑之PBMC的方法,其可用於誘導對HPV抗原之強健T細胞反應。
本文所引用之所有參考文獻,包括專利申請案及公開案,均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專利公開案WO 2013/059343、WO 2015/023982、WO 2016/070136、WO2017041050、WO2017008063、WO 2017/192785、WO 2017/192786、WO 2019/178005、WO 2019/178006、WO 2020/072833、WO 2020/154696及以WO 2020/176789、US 20180142198及US 20180201889在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明確併入。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治療個體之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及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CTLA-4之拮抗劑及/或PD-1/PD-L1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CTLA4之拮抗劑為結合CTLA4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PD-1/PD-L1之拮抗劑為結合PD-1之抗體或結合PD-L1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向該個體投與結合CTLA-4之抗體及結合PD-1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向該個體投與結合CTLA-4之抗體且向該個體投與結合PD-L1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ipilimumab)。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nivolumab)。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為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L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治療個體之HPV+復發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腫瘤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與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結合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檢查點抑制劑為針對該個體之CTLA-4之拮抗劑及/或PD-1/PD-L1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PD-L1、CTLA-4或PD-1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與結合CTLA-4之抗體及結合PD-1之抗體結合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L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為帕博利珠單抗。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PBMC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其中一種HPV抗原為HPV-16抗原或HPV-18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包含源於HPV E6及/或E7之肽。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包含源於HPV E6及/或E7之HLA-A2限制性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LA-A2限制性肽包含SEQ ID NO: 1-4中之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抗原包含SEQ ID NO: 18-25中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包含有包含SEQ ID NO: 19之胺基酸序列的抗原及包含SEQ ID NO: 23之胺基酸序列的抗原。
在本發明之治療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個體為人類。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對HLA-A*02呈陽性。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對HLA-A*02呈陽性。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相對於個體為自體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對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呈陽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HPV相關癌症為頭頸癌、宮頸癌、肛門癌或食道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經靜脈內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CTLA-4之拮抗劑及/或PD-1/PD-La之拮抗劑經靜脈內、經口或皮下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及/或結合PD-1之抗體及/或結合PD-L1之抗體經靜脈內投與。
在本發明之治療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有效量為約0.5×10 6個細胞/公斤至約5.0×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伊派利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 mg/kg至約3 mg/kg。在一些實施例中,納武單抗之有效量為約360 mg。在一些實施例中,阿特珠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200 mg。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在三週週期之第1天遞送。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該等PBMC之該組合物進一步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5×10 6個細胞/公斤、約2.5×10 6個細胞/公斤、約5.0×10 6個細胞/公斤係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約0.5×10 6個細胞/公斤、約2.5×10 6個細胞/公斤或約5.0×10 6個細胞/公斤係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 4之抗體及/或結合PD-1之抗體及/或結合PD-L1之抗體每三週週期投與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係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係每兩個三週週期投與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其中該伊派利單抗係以約3 mg/kg之劑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係在第一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其中該納武單抗係以約360 mg之劑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其中該伊派利單抗係以約1 mg/kg之劑量在兩個三週週期之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且該結合PD-1之抗體係以約360 mg之劑量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在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L1之抗體係在第一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結合PD-L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其中該阿特珠單抗係以約1200 mg之劑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向該個體投與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至少約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或一年。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待向個體投與之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5×10 6個PBMC至約5×10 7個PBMC,b)百分比為約40%至約6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25%至約35%(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d)約3%至約8%(w/w)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1×10 6個PBMC/mL至約1×10 7個PBMC/mL,b)百分比為約40%至約6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25%至約35%(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d)百分比為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2.75×10 7個PBMC,b)百分比為約5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30%(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d)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7.4。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5×10 6個PBMC/mL,b)百分比為約5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30%(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d)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7.4。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5×10 6個PBMC至約5×10 7個PBMC,b)百分比為約65%至約95%(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1×10 6個PBMC/mL至約1×10 7個PBMC/mL,b)百分比為約65%至約95%(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2.5×10 7個PBMC,b)百分比為約8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7.4。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5×10 6個PBMC/mL,b)百分比為約8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7.4。在一些實施例中,極冷保存培養基為CryoStor® CS10。在一些實施例中,低溫保存培養基為HypoThermasol® FRS。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的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或單核球中的兩者或更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在一些實施例中,(a) PBMC之約25%至約80%為T細胞;(b) PBMC之約1.5%至約30%為B細胞;(c) PBMC之約3.0%至約20%為NK細胞;或(d) PBMC之約4.0%至約45%為單核球。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抗原之PBMC藉由包含以下之製程來製備:a)使包含輸入PBMC的群體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受擾動輸入PBMC之群體與至少一種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抗原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至少一種抗原的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之直徑為約4.2 µm至約6 µm或約4.2 µm至約4.8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經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包含以下之製程來調節:在約37℃下將該等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2小時至約10小時、約3小時至約6小時或約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佐劑為CpG寡去氧核苷酸(ODN)、LPS、IFN-α、STING促效劑、RIG-I促效劑、聚I:C、R837、R848、TLR3促效劑、TLR4促效劑或TLR 9促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 7909寡去氧核苷酸(ODN)。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20年12月29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131,504號、2021年5月18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190,194號、2021年9月29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249,739號及2021年11月12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278,788號的權益,其中之每一者之全部內容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治療個體之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及投與有效量的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含CTLA-4之拮抗劑(諸如(但不限於)伊派利單抗)、PD-1之拮抗劑(諸如(但不限於)納武單抗)及/或PD-L1之拮抗劑(諸如(但不限於)阿特珠單抗)。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個體中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活化之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及投與有效量的一或多種伊派利單抗、納武單抗或阿特珠單抗,其中包含HPV抗原的PBMC及/或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三週週期投與,其中PBMC之有效量為約0.5×10 6個細胞/公斤至約5×10 6個細胞/公斤,其中伊派利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 mg/kg至約3 mg/kg,其中納武單抗之有效量為約360 mg,其中阿特珠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200 mg。
亦提供包含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的組合物,及製備包含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的方法。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PBMC係藉由包含以下之製程來製備:a)使包含輸入PBMC的群體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該等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HPV抗原及佐劑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受擾動輸入PBMC之群體與HPV抗原及佐劑一起培育足以使該抗原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HPV抗原及佐劑的經修飾PBMC。亦提供用於誘導對HPV抗原之免疫反應或用於治療HPV相關癌症之組合物。亦提供包含有效量的PBMC之組合物的用途,其用於製造用以刺激對HPV抗原之免疫反應或用以治療HPV相關癌症之藥劑。 通用技術
本文所描述或提及之技術及程序大體上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充分瞭解且通常使用習知方法而採用,諸如以下中所描述之廣泛利用的方法: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Sambrook等人, 第4版,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Cold Spring Harbor, N.Y., 2012); 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F.M. Ausubel等人編, 2003);the series Methods in Enzymology(Academic Press, Inc.); PCR 2: A Practical Approach(M.J. MacPherson、B.D. Hames及G.R. Taylor編, 1995);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 (Harlow及Lane編, 1988); Culture of Animal Cells: A Manual of Basic Technique and Specialized Applications(R.I. Freshney, 第6版, J. Wiley and Sons, 2010); Oligonucleotide Synthesis(M.J. Gait, 編, 1984);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Humana Press; Cell Biology: A Laboratory Notebook(J.E. Cellis編, Academic Press, 1998); Introduction to Cell and Tissue Culture(J.P. Mather及P.E. Roberts, Plenum Press, 1998); Cell and Tissue Culture: Laboratory Procedures(A. Doyle、J.B. Griffiths及D.G. Newell編, J. Wiley and Sons, 1993-8);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Immunology(D.M. Weir及C.C. Blackwell編, 1996); Gene Transfer Vectors for Mammalian Cells(J.M. Miller及M.P. Calos編, 1987); PCR: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ullis等人, eds., 1994); Current Protocols in Immunology(J.E. Coligan等人編, 1991); Shor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Ausubel等人編, J. Wiley and Sons, 2002); Immunobiology(C.A. Janeway等人, 2004); Antibodies(P. Finch, 1997); Antibodies: A Practical Approach(D. Catty.編, IRL Press, 1988-1989); Monoclonal Antibodies: A Practical Approach(P. Shepherd及C. Dean編,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Using Antibodies: A Laboratory Manual(E. Harlow及D. Lane,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1999); The Antibodies(M. Zanetti及J. D. Capra編, 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及 Cance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V.T. DeVita等人編, J.B. Lippincott Company, 2011)。 定義
出於解釋本說明書之目的,將應用以下定義且只要合適,以單數形式使用之術語亦將包括複數形式且反之亦然。在以下闡述之任何定義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之任何文獻矛盾的情況下,應以所闡述之定義為準。
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如本文所使用,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包括複數個參考物。
如本文所用,術語「包含」、「具有」、「含有」、及「包括」及其他類似形式及其語法等同語意欲意義上等效且意欲為開放的,此係因為遵循此等詞語中之任一者的一或多個項目並非意欲為此類一或多個項目之窮盡性清單,或意謂僅限於所列之一或多個項目。舉例而言,「包含」組分A、B及C之物品可由(亦即僅含有)組分A、B及C組成,或可不僅含有組分A、B及C,且亦含有一或多種其他組分。因而,意欲且理解,「包含」及其類似形式及其語法等同語,包括揭示「主要由......組成」或「由......組成」之實施例。
當提供值範圍時,應理解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規定,否則在該範圍之上限與下限之間的各個中間值(至下限之單位的十分之一)及在該陳述範圍內之任何其他陳述值或中間值均涵蓋於本發明內,其受到陳述範圍內之任何經特定排除之限制。在所述範圍包括界限中之一或兩者時,不包括彼等所包括界限中之任一者或兩者之範圍亦包括於本發明中。
如本文所用,術語「約」係指此技術領域之技術人員易於知曉之相應值的常見誤差範圍。本文中對「約」一值或參數之提及包括(且描述)本身係關於彼值或參數之實施例。舉例而言,提及「約X」之描述包括「X」之描述。
如本文中所使用,「周邊血液單核細胞」或「PBMC」係指具有圓形核之血細胞之異質群體。可在PBMC群體中發現之細胞之實例包括淋巴球,諸如T細胞、B細胞、NK細胞(包括自然殺手T細胞(NKT細胞)及細胞介素誘導之殺手細胞(CIK細胞)),以及單核球,諸如巨噬細胞及樹突狀細胞。如本文所用,「複數個PBMC」係指包含具有至少兩種血細胞類型之細胞的PBMC製備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中之兩者或更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中之三者或三者以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中之四者或四者以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及樹突狀細胞。
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分離PBMC。舉例而言,PBMC可基於PBMC與其他血細胞相比之密度源於個體之周邊血液。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係使用Ficoll (例如,ficoll梯度)源於個體之周邊血液。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係使用ELUTRA®細胞分離系統源於個體之周邊血液。可自經歷血球分離術之個體獲得PBMC。
在一些實施例中,自個體分離出PBMC群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為自體PBMC群體,其中群體源於特定個體,藉由本文所描述之任一種方法操縱且返回至特定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為同種異體PBMC群體,其中該群體源於一個個體,藉由本文所描述之任一種方法操縱且向第二個個體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為重構PBMC製備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可藉由混合通常發現於PBMC群體中之細胞產生;例如藉由混合T細胞、B細胞、NK細胞或單核球中之兩者或更多者之群體來產生。
如本文所用,「有效負載」係指遞送至(諸如載入)PBMC中之材料。「有效負載」、「負荷」、「遞送材料」及「化合物」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負載可指蛋白質、小分子、核酸(例如RNA及/或DNA)、脂質、碳水化合物、大分子、維生素、聚合物、螢光染料及螢光團、碳奈米管、量子點、奈米粒子及類固醇。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負載可指蛋白質或小分子藥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負載可包含一或多種化合物。
在係關於諸如編碼序列及控制序列之核酸序列時,術語「異源」表示不正常地接合在一起及/或不正常地與特定細胞結合之序列。因此,核酸構築體或載體之「異源」區域為在自然界中未發現與另一分子結合之另一核酸分子內或附接至該另一核酸分子的核酸的鏈段。舉例而言,核酸構築體之異源區域可包括由自然界中未發現與編碼序列結合之序列所側接的編碼序列。異源編碼序列之另一實例為編碼序列本身在自然界中未發現之構築體(例如,具有不同於天然基因之密碼子的合成序列)。類似地,出於本發明之目的,藉由通常不存在於細胞中之構築體轉型之細胞將被視為異源的。如本文所用,對偶基因變異或天然存在之突變事件不產生異源DNA。
在關於諸如肽序列及多肽序列之胺基酸序列時,術語「異源」表示不正常地接合在一起及/或不正常地與特定細胞結合之序列。因此,肽序列之「異源」區域為在自然界中未發現與另一分子結合之另一胺基酸分子內或附接至該另一胺基酸分子的核酸的鏈段。舉例而言,肽構築體之異源區域可包括由自然界中未發現與肽之胺基酸序列結合之序列所側接的肽之胺基酸序列。異源肽序列之另一實例為肽序列本身在自然界中未發現之構築體(例如具有與天然基因所編碼不同之胺基酸的合成序列)。類似地,出於本發明之目的,用表現通常不存在於細胞中之胺基酸構築體的載體轉型之細胞將視為異源的。如本文所用,對偶基因變異或天然存在之突變事件不產生異源肽。
當參考藥劑,諸如抗原或佐劑使用時,與細胞相關之術語「外源性」係指細胞外部藥劑或自細胞外部遞送至細胞中之藥劑。細胞可有或可不具有已存在之藥劑,且可在或可不在已遞送外源性藥劑之後產生藥劑。
如本文所用,術語「同源」係指源於相同生物體之分子。在一些實例中,該術語係指正常在給定生物體內發現或表現之核酸或蛋白質。
如本文所用,「治療(treatment/treating)」為用於獲得有益或期望結果(包括臨床結果)之方法。出於本發明之目的,有益或所需臨床結果可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中之一或多者:緩解一或多種由疾病引起之症狀,減弱疾病之程度,穩定疾病(例如預防或延遲疾病之惡化),預防或延遲疾病之擴散(例如癌轉移),預防或延遲疾病之復發,延遲或減緩疾病之進展,改善疾病病況,提供疾病之緩解(部分或全部),降低一或多種治療疾病所要之其他藥物之劑量,延遲疾病之進展,提高或改良生活品質,提高重量增加及/或延長存活期。「治療」亦涵蓋癌症之病理性結果(諸如腫瘤體積)之減少。本發明之方法涵蓋該等治療態樣中之任一種或多種。
如本文所用,術語「預防性治療」係指其中已知或懷疑個體患有病症或具有患有病症之風險,但未顯示病症之症狀或最小症狀的治療。經歷預防性治療之個體可在症狀發作之前進行治療。在一些實施例中,若個體具有癌前期病變,尤其與HPV感染相關的癌前期病變,則可對其進行治療。
如本文所用,「組合療法」意謂第一藥劑與另一藥劑結合投與。「與……結合」係指投與一種除另一種治療模態之外的治療模態,諸如除向同一個體投與如本文所述之免疫結合物之外,亦投與如本文所述之PBMC的組合物。因此,「與......結合」係指在向個體遞送一種治療模態之前、在遞送一種治療模態期間或在遞送一種治療模態之後投與另一種治療模態。
如本文所用之術語「同時投與」意謂以不超過約15分鐘(諸如不超過約10分鐘、5分鐘或1分鐘中之任一者)之時間間隔投與組合療法中之第一療法及第二療法。當同時投與第一及第二療法時,第一及第二療法可包含於同一組合物(例如包含第一及第二療法兩者之組合物)或分開之組合物中(例如,第一療法在一種組合物中且第二療法含於另一組合物中)。
如本文所用,術語「依序投與」意謂以超過約15分鐘(諸如超過約20分鐘、30分鐘、40分鐘、50分鐘、60分鐘或更長時間中之任一者)之時間間隔投與組合療法中之第一療法及第二療法。可首先投與第一療法或第二療法。第一及第二療法含於分開之組合物中,其可含於相同或不同包裝或套組中。
如本文所用,術語「並行投與」意謂組合療法中之第一療法之投與及第二療法之投與彼此重疊。
在癌症之情況下,術語「治療」包括以下任一種或全部:抑制癌細胞生長、抑制癌細胞複製、減輕整體腫瘤負荷及改善與疾病相關之一或多種症狀。
如本文所用,術語「調節」可指改變、更改、變更或以其他方式修改特定目標之存在或活性的操作。舉例而言,調節免疫反應可指任何引起改變、更改、變更或以其他方式修改免疫反應之操作。在一些實例中,「調節」係指增強特定目標之存在或活性。在一些實例中,「調節」係指遏制特定目標之存在或活性。在其他實例中,調節核酸表現可包括但不限於核酸轉錄之改變、mRNA豐度之改變(例如,增加mRNA轉錄)、mRNA降解之對應改變、mRNA轉譯之改變等。
如本文所用,術語「抑制」可指阻斷、減少、消除或以其他方式拮抗特定目標之存在或活性的操作。抑制可指部分抑制或完全抑制。舉例而言,抑制免疫反應可指任何引起免疫反應之阻斷、減少、消除或任何其他拮抗作用之操作。在其他實例中,核酸表現之抑制可包括但不限於核酸轉錄之降低、mRNA豐度之降低(例如,沉默mRNA轉錄)、mRNA之降解、mRNA轉譯之抑制、基因編輯等。在其他實例中,蛋白質表現之遏制可包括(但不限於)編碼蛋白質之核酸轉錄之降低、編碼蛋白質之mRNA穩定性之降低、蛋白質轉譯之抑制、蛋白質穩定性之降低等。在另一實例中,抑制可指減緩或終止生長之動作;例如,延遲或預防腫瘤細胞生長。
如本文所用,術語「遏制」可指減少、降低、阻止、限制、減輕或以其他方式減弱特定目標之存在或活性的操作。遏制可指部分遏制或完全遏制。舉例而言,遏制免疫反應可指任何導致減少、降低、阻止、限制、減輕或以其他方式減弱免疫反應之操作。在其他實例中,核酸表現之遏制可包括但不限於核酸轉錄之降低、mRNA豐度之降低(例如,沉默mRNA轉錄)、mRNA之降解、mRNA轉譯之抑制等。在其他實例中,蛋白質表現之抑制可包括(但不限於)編碼蛋白質之核酸轉錄之降低、編碼蛋白質之mRNA穩定性之降低、蛋白質轉譯之抑制、蛋白質穩定性之降低等。
如本文所用,術語「增強」可指改善、促進、加強或以其他方式增加特定目標之存在或活性的操作。舉例而言,增強免疫反應可指任何引起改善、促進、加強或以其他方式增加免疫反應之操作。在一個例示性實例中,增強免疫反應可指採用抗原及/或佐劑改善、促進、加強或以其他方式增加免疫反應。在其他實例中,增強核酸表現可包括但不限於核酸轉錄之增加、mRNA豐度之增加(例如,增加mRNA轉錄)、mRNA降解之減少、mRNA轉譯之增加等。在其他實例中,蛋白質表現之增強可包括(但不限於)編碼蛋白質之核酸轉錄之增加、編碼蛋白質之mRNA穩定性之增加、蛋白質轉譯之增加、蛋白質穩定性之增加等。
如本文所用,術語「誘導」可指代起始、促使、刺激、建立或以其他方式產生結果的操作。舉例而言,誘導免疫反應可指任何導致起始、促使、刺激、建立或以其他方式產生所需免疫反應之操作。在其他實例中,誘導核酸表現可包括但不限於核酸轉錄之起始、mRNA轉譯之起始等。在其他實例中,誘導蛋白質之表現可包括(但不限於)編碼蛋白質之核酸轉錄之增加、編碼蛋白質之mRNA穩定性之增加、蛋白質轉譯之增加、蛋白質穩定性之增加等。
如本文所用,術語「聚核苷酸」或「核酸」係指任何長度之核苷酸之聚合形式,包括核糖核苷酸或去氧核糖核苷酸。因此,此術語包括但不限於單股、雙股或多股DNA或RNA、基因體DNA、cDNA、DNA-RNA雜交體或包含嘌呤及嘧啶鹼基或其他天然、經化學或生物化學修飾、非天然或衍生之核苷酸鹼基的聚合物。聚核苷酸之主鏈可包含糖及磷酸酯基團(如通常可於RNA或DNA中發現),或經修飾或取代之糖或磷酸酯基團。聚核苷酸之主鏈可包含藉由肽鍵(亦即,肽核酸)連接之重複單元,諸如N-(2-胺基乙基)-甘胺酸。替代地,聚核苷酸之主鏈可包含諸如胺基磷酸酯及硫代磷酸酯之合成次單元之聚合物,因此可為寡去氧核苷胺基磷酸酯(P-NH2)或混合硫代磷酸酯-磷酸二酯寡聚物或混合胺基磷酸酯-磷酸二酯寡聚物。此外,雙股聚核苷酸可藉由在適當條件下合成互補股且黏接該等股,或藉由使用具有適當引子之DNA聚合酶重新合成互補股,自化學合成之單股聚核苷酸產物獲得。
術語「多肽」與「蛋白質」可互換使用且係指胺基酸殘基之聚合物,且不限於最小長度。此類胺基酸殘基之聚合物可含有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且包括但不限於胺基酸殘基構成之肽、寡肽、二聚體、三聚體及多聚體。全長蛋白質與其片段皆涵蓋於該定義中。術語亦包括多肽之表現後修飾,例如糖基化、唾液酸化、乙醯化、磷酸化及其類似修飾。此外,出於本發明之目的,「多肽」係指包括對天然序列之修飾(諸如缺失、添加及取代(一般為保守性質))之蛋白質,只要該蛋白質維持所要活性即可。此等修飾可為有意的,如經由定點突變誘發進行;或可為偶然的,諸如經由產生蛋白質之宿主的突變或由於PCR擴增所引起的錯誤引起。
如本文所用,術語「佐劑」係指調節及/或引起免疫反應之物質。一般而言,佐劑與抗原結合投與以實現與僅抗原相比對抗原增強之免疫反應。多種佐劑描述於本文中。
本文中術語「CpG寡去氧核苷酸」及「CpG ODN」係指長度為10至30個核苷酸,含有由磷酸酯分離之胞嘧啶及鳥嘌呤之二核苷酸(在本文中亦稱為「CpG」二核苷酸或「CpG」)的DNA分子。本發明之CpG ODN含有至少一種未甲基化CpG二核苷酸。亦即,CpG二核苷酸中之胞嘧啶未經甲基化(亦即,不為5-甲基胞嘧啶)。CpG ODN可具有部分或完全硫代磷酸酯(PS)主鏈。
如本文所用,「醫藥學上可接受」或「藥理學相容性」意謂在生物學上或在其他方面無不良影響之材料,亦即,該材料可併入投與患者之醫藥組合物中而不會引起任何顯著不良生物學效應或以有害方式與含有其之組合物中的任何其他組分相互作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較佳地滿足毒理學及製造測試之所要求標準及/或包括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制定之非活性成分指南(Inactive Ingredient Guide)中。
對於本文所描述之結構及功能特徵中之任一者,測定此等特徵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
如本文所用,「微流體系統」係指處理小體積(例如mL、nL、pL、fL)之流體以實現對小體積液體之離散處理的系統。本文所述之某些實施方案包括多工、自動化及高通量篩選。可以移動、混合、分離或以其他方式處理流體(例如,緩衝液、溶液、含有效負載之溶液或細胞懸液)。在本文所述之某些實施例中,微流體系統用於對懸浮於緩衝液中之細胞施加機械收縮,在細胞中誘導擾動(例如,孔),從而允許有效負載或化合物進入細胞的胞溶質。
如本文所用,「收縮部」可指由入口部分、中心點及出口部分限定之微流體通道的一部分,其中中心點由寬度、長度和深度限定。在其他實例中,收縮部可指孔或者可以為孔的一部分。孔隙可含於表面上(例如過濾器及/或膜)。
對於本文所描述之結構及功能特徵中之任一者,測定此等特徵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 治療方法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疾病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向個體投與有效量的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用於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疾病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及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CTLA-4之拮抗劑及/或PD-1/PD-L1之拮抗劑。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疾病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有效量為約0.5×10 4個細胞/公斤至約5.0×10 9個細胞/公斤,且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疾病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有效量為約0.5×10 6個細胞/公斤至約5.0×10 6個細胞/公斤,且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HPV相關疾病為HPV相關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HPV相關癌症為宮頸癌、肛周癌、肛門生殖器癌、口腔癌、唾液癌、口咽癌、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皮膚癌、食道癌或頭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HPV相關疾病為HPV相關感染性疾病。
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的有效量約為0.5×10 4、1.0×10 4、0.5×10 5、1.0×10 5、0.5×10 6、1.0×10 6、0.5×10 7、1.0×10 7、0.5×10 8、1.0×10 8、0.5×10 9及1.0×10 9個細胞/公斤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量為約0.5×10 4至約1.0×10 4、約1.0×10 4至約0.5×10 5、約0.5×10 5至約1.0×10 5、約1.0×10 5至約0.5×10 6、約0.5×10 6至約1.0×10 6、約1.0×10 6至約0.5×10 7、約0.5×10 7至約1.0×10 7、約1.0×10 7至約0.5×10 8、約0.5×10 8至約1.0×10 8、約1.0 ×10 8至約0.5 × 10 9、或約0.5 × 10 9至約1.0×10 9個細胞/公斤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有效量為約0.5×10 6至約5×10 6個PBMC/公斤,且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有效量之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例示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PD-1、PD-L1、CTLA-4、LAG3、TIM-3、TIGIT、VISTA、TIM1、B7-H4 (VTCN1)或BTLA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為PD-1、PD-L1、CTLA-4、LAG3、TIM-3、TIGIT、VISTA、TIM1、B7-H4 (VTCN1)或BTLA中之一或多者的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以下中之一或多者:結合至PD-1之抗體、結合PD-L1之抗體、結合CTLA-4之抗體、結合LAG3之抗體、結合TIM-3之抗體、結合TIGIT之抗體、結合VISTA之抗體、結合TIM-1之抗體、結合B7-H4之抗體或結合BTLA之抗體。在其他實施例中,抗體可為全長抗體或任何變異體,例如(但不限於)抗體片段、單鏈可變片段(ScFv)或抗原結合片段(Fab)。在其他實施例中,抗體可為雙特異性、三特異性或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一或多種結合至及/或抑制PD-1、PD-L1、CTLA-4、LAG3、TIM-3、TIGIT、VISTA、TIM1、B7-H4 (VTCN1)或BTLA中之一或多者的化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一或多種結合至及/或抑制PD-1、PD-L1、CTLA-4、LAG3、TIM-3、TIGIT、VISTA、TIM1、B7-H4 (VTCN1)或BTLA中之一或多者的肽。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PD-1。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PD-L1。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CTLA-4。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及投與有效量的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有效量為約0.5×10 6至約5×10 6個PBMC,且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及投與有效量的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CTLA-4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PD-1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PD-L1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含CTLA-4之拮抗劑、PD-1之拮抗劑及/或PD-L1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CTLA-4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PD-1之拮抗劑為結合PD-1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PD-L1之拮抗劑為結合PD-L1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含結合CTLA-4之抗體、結合PD-1之抗體及/或結合PD-L1之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及投與有效量的CTLA-4之拮抗劑、PD-1之拮抗劑及/或PD-L1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及投與有效量的結合CTLA-4之抗體、結合PD-1之抗體及/或結合PD-L1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為帕博利珠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L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將結合CTLA-4之抗體投與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將結合PD-L1之抗體投與個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將結合PD-1之抗體投與個體。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用於刺激個體對HPV抗原之免疫反應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係胞內遞送至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進一步包含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的本文所描述之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患有癌症。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用於減少個體之腫瘤生長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將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係胞內遞送至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進一步包含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的本文所描述之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患有癌症。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用於對有需要之個體進行疫苗接種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係胞內遞送至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進一步包含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的本文所描述之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患有癌症。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治療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係胞內遞送至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進一步包含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的本文所描述之組合物中之任一者。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一種用於刺激個體對HPV抗原之免疫反應的方法,包含: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該等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PBMC與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一起培育足以使該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及c)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一種用於減少個體之腫瘤生長的方法,包含: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該等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PBMC與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一起培育足以使該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及c)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一種用於對有需要之個體進行疫苗接種之方法,包含: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該等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PBMC與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一起培育足以使該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及c)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一種用於治療個體癌症的方法,包含: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該等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PBMC與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一起培育足以使該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及c)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HPV抗原或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
在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方法、用途或組合物中之任一者的一些實施例中,方法包含: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輸入PBMC與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HPV抗原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HPV抗原的經修飾PBMC;及c)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刺激個體針對HPV蛋白質之免疫反應的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如本文所述之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減少腫瘤生長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述之HPV抗原的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患有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之癌症的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述之HPV抗原的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宮頸癌、肛周癌、肛門生殖器癌、口腔癌、唾液癌、口咽癌、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皮膚癌、頭頸癌或食道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於刺激個體針對HPV蛋白質之免疫反應的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述之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減少腫瘤生長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述之HPV抗原的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患有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治療個體之癌症的組合物,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述之HPV抗原的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包含有效量的PBMC之組合物用於製造用以刺激針對HPV抗原之免疫反應的藥劑之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述之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包含有效量的PBMC之組合物用於製造用以減少個體之腫瘤生長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之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述之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患有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包含有效量之PBMC之組合物用於製造用以治療個體癌症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述之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包含有效量的PBMC之組合物用於製造用以刺激針對HPV抗原蛋白質之免疫反應的藥劑之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述之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包含有效量之PBMC之組合物用於製造用以減少個體之腫瘤生長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之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述之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患有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包含有效量的PBMC之組合物用於製造用以治療個體癌症之藥劑的用途,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述之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中之任一者。
在根據本文所述之方法、用途或組合物的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患有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宮頸癌、肛周癌、肛門生殖器癌、口腔癌、唾液癌、口咽癌、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皮膚癌、頭頸癌或食道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與HPV相關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局部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局部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局部晚期癌症。在一個實施例中,癌症為轉移性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固態腫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液體腫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不適合於用手術、放射及/或化學放射療法進行治癒性治療。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在輔助或復發環境中在先前用基於鉑之方案進行全身化療治療後已經進展。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在先前用以下中之一或多者進行化療治療之後已經進展:順鉑(cisplatin)、紫杉醇(paclitaxel)、卡鉑(carboplatin)及/或5FU。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在先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之後進展。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在先前用以下中之一或多者治療後已經進展:帕博利珠單抗、貝伐單抗及/或帕博利珠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經歷過鉑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鉑抗性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在接受最近的先前治療時或完成最近的先前治療後患有進行性疾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宮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復發性或轉移性宮頸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不適合於用手術、放射及/或化學放射療法進行治癒性治療。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在原發、輔助或復發環境中的至少1次(例如1、2、3、4、5或更多)次先前的基於鉑的化療之後已經進展且被提供檢查點免疫療法。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在先前用以下中之一或多者化療治療後已經進展:順鉑、紫杉醇、卡鉑及/或5FU。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在先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之後進展。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在先前用以下中之一或多者治療後已經進展:帕博利珠單抗、貝伐單抗及/或帕博利珠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係經歷過鉑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鉑抗性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含鉑確定性化學放射後或在輔助化學放射後復發且在復發時鉑再次攻擊的個體不被視為有益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頭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復發性或轉移性頭頸癌。
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PBMC之平均直徑的約10%至約99%。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PBMC群體內具有最小直徑之輸入PBMC之平均直徑的約10%至約90%、約10%至約80%、約10%至約70%、約20%至約60%、約40%至約60%、約30%至約45%、約50%至約99%、約50%至約90%、約50%至約80%、約50%至約70%、約60%至約90%、約60%至約80%或約60%至約70%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之寬度為約3 µm至約5 µm、約3 µm至約3.5 µm、約3.5 µm至約4 µm、約4 µm至約4.5 µm、約3.2 µm至約3.8 µm、約3.8 µm至約4.3 µm、約4.2 µm至約6 µm、或約4.2 µm至約4.8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4.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之寬度為約以下中之任一者或小於以下中之任一者:2 µm、2.5 µm、3 µm、3.5 µm、4 µm、4.5 µm、5 µm、5.5 µm、6 µm、6.5 µm、7 µm、7.5 µm、8 µm、8.5 µm、9 µm、9.5 µm、10 µm、10.5 µm、11 µm、11.5 µm、12 µm、12.5 µm、13 µm、13.5 µm、14 µm、14.5 µm或1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多個收縮部,其中多個收縮部串聯及/或並聯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入PBMC相對於個體為自體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入PBMC相對於個體為同種異體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相對於個體為自體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相對於個體為同種異體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文所述之方法、用途或組合物中之任一者,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足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的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1至約2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2至約10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3至約6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1小時、2小時、3小時、3.5小時、4小時、4.5小時、5小時、5.5小時、6小時、8小時、12小時、16小時、20小時或24小時中之任一者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將HPV抗原或編碼HPV抗原之核酸引入PBMC中之前調節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將HPV抗原或編碼HPV抗原之核酸引入PBMC中之後調節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調節之佐劑為CpG寡去氧核苷酸(ODN)、LPS、IFN-α、IFN-β、IFN-γ、α-半乳糖苷腦醯胺、STING促效劑、環二核苷酸(CDN)、RIG-I促效劑、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I:C)、R837、R848、TLR3促效劑、TLR4促效劑或TLR9促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寡去氧核苷酸(ODN)。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 7909。
在其中PBMC包含B細胞之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未經調節PBMC之B細胞,經調節PBMC之B細胞中的一或多種共刺激分子經上調。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複數個未經調節PBMC之B細胞,經調節複數個PBMC之B細胞中的一或多種共刺激分子經上調。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刺激分子為CD80及/或CD86。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複數個未經調節PBMC,複數個經調節PBMC具有IFN-γ、IL-6、MCP-1、MIP-1β、IP-10或TNF-α中之一或多者之增加的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複數個未經調節PBMC,IFN-γ、IL-6、MCP-1、MIP-1β、IP-10或TNF-α中之一或多者的表現增加超過約1.2倍、1.5倍、1.8倍、2倍、3倍、4倍、5倍、8倍或超過10倍。
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為人類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為具有以下單倍型之人類細胞:HLA-A*02、HLA-A*01、HLA-A*03、HLA-A*24、HLA-A*11、HLA-A*26、HLA-A*32、HLA-A*31、HLA-A*68、HLA-A*29、HLA-A*23、HLA-B*07、HLA-B*44、HLA-B*08、HLA-B*35、HLA-B*15、HLA-B*40、HLA-B*27、HLA-B*18、HLA-B*51、HLA-B*14、HLA-B*13、HLA-B*57、HLA-B*38、HLA-C*07、HLA-C*04、HLA-C*03、HLA-C*06、HLA-C*05、HLA-C*12、HLA-C*02、HLA-C*01、HLA-C*08或HLA-C*16。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單核球、樹突狀細胞或NK-T細胞中之兩者或更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為T細胞、B細胞、NK細胞、單核球、樹突狀細胞及/或NK-T細胞中之一或多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經進一步修飾以增加共刺激分子中之一或多者的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刺激分子為B7-H2 (ICOSL)、B7-1 (CD80)、B7-2 (CD86)、CD70、LIGHT、HVEM、CD40、4-1BBL、OX40L、TL1A、GITRL、CD30L、TIM4、SLAM、CD48、CD58、CD155或CD112。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經進一步修飾以增加一或多種細胞介素之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介素為IL-10、IL-15、IL-12、IL-2、IFN-α、IFN-γ或IL 21。
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引發針對相同及或不同HPV抗原之反應的多種多肽之池。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包含一或多種抗原HPV表位及一或多種異源肽序列之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與其他抗原或與佐劑複合。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能夠被處理成MHC I類限制性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能夠被處理成MHC II類限制性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包含多次投與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包含約3至約9次投與包含HPV抗原之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約1、2、3、4、5、6、7、8、9、10、11、12、13、14或15次中的任一者投與包含HPV抗原之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視需要連續投與包含HPV抗原之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兩次連續投與包含HPV抗原之PBMC之間的時間間隔係在約1天與約30天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兩次連續投與包含HPV抗原之PBMC之間的時間間隔為約21天。在一些實施例中,兩次連續投與包含HPV抗原之PBMC之間的時間間隔為約1、2、3、4、5、6、7、8、10、12、14、16、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或150天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兩次連續投與包含HPV抗原之PBMC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天或2天。在一些實施例中,兩次連續投與包含HPV抗原之PBMC之間的時間間隔為1天或2天,其中該方法包含超過2次投與包含HPV抗原之PBMC(諸如(但不限於) 3、4、5、6、7、8、9、10、11、12、13、14、15次或更多次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HPV抗原之PBMC係靜脈內、瘤內、經口及/或皮下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HPV抗原之PBMC係靜脈內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進一步包含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寡去氧核苷酸(ODN)、LPS、IFN-α、IFN-β、IFN-γ、α-半乳糖苷腦醯胺、STING促效劑、環二核苷酸(CDN)、RIG-I促效劑、聚肌苷酸-聚胞苷酸、R837、R848、TLR3促效劑、TLR4促效劑或TLR9促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寡去氧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聚I:C。
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對以下之表現呈陽性:HLA-A*02、HLA-A*01、HLA-A*03、HLA-A*24、HLA-A*11、HLA-A*26、HLA-A*32、HLA-A*31、HLA-A*68、HLA-A*29、HLA-A*23、HLA-B*07、HLA-B*44、HLA-B*08、HLA-B*35、HLA-B*15、HLA-B*40、HLA-B*27、HLA-B*18、HLA-B*51、HLA-B*14、HLA-B*13、HLA-B*57、HLA-B*38、HLA-C*07、HLA-C*04、HLA-C*03、HLA-C*06、HLA-C*05、HLA-C*12、HLA-C*02、HLA-C*01、HLA-C*08或HLA-C*16。
免疫檢查點為免疫系統之調節劑且在檢查中保持免疫反應。可採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有助於增強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投與組合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同時投與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依序投與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及/或包含HPV抗原之PBMC係靜脈內、瘤內、經口及/或皮下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HPV抗原之PBMC係靜脈內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係靜脈內、瘤內、經口及/或皮下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前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投與。舉例而言,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前約1小時至約1週投與。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前約1小時、約2小時、約3小時、約4小時、約6小時、約8小時、約10小時、約12小時、約14小時、約16小時、約18小時、約20小時、約24小時、約30小時、約36小時、約42小時、約48小時、約60小時、約3天、約4天、約5天、約6天或約7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前約1小時與約2小時之間、約2小時與約3小時之間、約3小時與約4小時之間、約4小時與約6小時之間、約6小時與約8小時之間、約8小時與約10小時之間、約10小時與約12小時之間、約12小時與約14小時之間、約14小時與約16小時之間、約16小時與約18小時之間、約18小時與約20小時之間、約20小時與約24小時之間、約24小時與約30小時之間、約30小時與約36小時之間、約36小時與約42小時之間、約42小時與約48小時之間、約48小時與約60小時之間、約60小時與約3天之間、約3天與約4天之間、約4天與約5天之間、約5天與約6天之間、約6天與約7天之間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前約7天、約10天、約14天、約18天、約21天、約24天、約28天、約30天、約35天、約40天、約45天或約50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前約7天至約10天之間、約10天與約14天之間、約14天與約18天之間、約18天與約21天之間、約21天與約24天之間、約24天與約28天之間、約28天與約30天之間、約30天與約35天之間、約35天與約40天之間、約40天與約45天之間或約45天與約50天之間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投與。舉例而言,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約1小時至約1週投與。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約1小時、約2小時、約3小時、約4小時、約6小時、約8小時、約10小時、約12小時、約14小時、約16小時、約18小時、約20小時、約24小時、約30小時、約36小時、約42小時、約48小時、約60小時、約3天、約4天、約5天、約6天或約7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約1小時與約2小時之間、約2小時與約3小時之間、約3小時與約4小時之間、約4小時與約6小時之間、約6小時與約8小時之間、約8小時與約10小時之間、約10小時與約12小時之間、約12小時與約14小時之間、約14小時與約16小時之間、約16小時與約18小時之間、約18小時與約20小時之間、約20小時與約24小時之間、約24小時與約30小時之間、約30小時與約36小時之間、約36小時與約42小時之間、約42小時與約48小時之間、約48小時與約60小時之間、約60小時與約3天之間、約3天與約4天之間、約4天與約5天之間、約5天與約6天之間、約6天與約7天之間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約7天、約10天、約14天、約18天、約21天、約24天、約28天、約30天、約35天、約40天、約45天或約50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在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約7天至約10天之間、約10天與約14天之間、約14天與約18天之間、約18天與約21天之間、約21天與約24天之間、約24天與約28天之間、約28天與約30天之間、約30天與約35天之間、約35天與約40天之間、約40天與約45天之間或約45天與約50天之間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多次投與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及/或多次投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投與兩次、投與三次、投與四次、投與五次、投與六次、投與七次、投與八次、投與九次、投與十次、投與十一次、投與十二次、投與十三次、投與十四次或投與十五次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及/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投與小於五次、投與小於十次、投與小於十五次、投與小於二十次、投與小於二十五次、投與小於三十次、投與小於五十次、投與小於七十五次、投與小於一百次或投與小於兩百次包含有包含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及/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例示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但不限於) PD-1、PD-L1、CTLA-4、LAG3、TIM-3、TIGIT、VISTA、TIM1、B7-H4 (VTCN1)或BTLA。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PD-1、PD-L1、CTLA-4、LAG3、TIM-3、TIGIT、VISTA、TIM1、B7-H4 (VTCN1)或BTLA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以下中之一或多者:結合至PD-1之抗體、結合PD-L1之抗體、結合CTLA-4之抗體、結合LAG3之抗體或結合TIM-3之抗體、結合TIGIT之抗體、結合VISTA之抗體、結合TIM-1之抗體、結合B7-H4之抗體或結合BTLA之抗體。在其他實施例中,抗體可為全長抗體或任何變異體,例如(但不限於)抗體片段、單鏈可變片段(ScFv)或抗原結合片段(Fab)。在其他實施例中,抗體可為雙特異性、三特異性或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一或多種結合至及/或抑制PD-1、PD-L1、CTLA-4、LAG3、TIM-3、TIGIT、VISTA、TIM1、B7-H4 (VTCN1)或BTLA中之一或多者的化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一或多種結合至及/或抑制PD-1、PD-L1、CTLA-4、LAG3、TIM-3、TIGIT、VISTA、TIM1、B7-H4 (VTCN1)或BTLA中之一或多者的肽。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PD-1。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PD-L1。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複數個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其用於根據本文所述之任一種方法刺激個體之免疫反應的方法中。
在根據本文所述之治療HPV相關癌症之任一種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括以下中之任一者或全部:殺死癌細胞、抑制癌細胞生長、抑制癌細胞複製、減輕整體腫瘤負荷及改善與疾病相關之一或多種症狀。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HPV相關癌症之方法在具有較低腫瘤負荷之患者中比在具有較高腫瘤負荷之患者中更有效。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具有較高腫瘤負荷之患者相比,治療HPV相關癌症之方法在具有較低腫瘤負荷之患者中引起以下中之一或多者的較高速率:殺死癌細胞、抑制癌細胞生長、抑制癌細胞複製、減輕整體腫瘤負荷及改善與疾病相關之一或多種症狀。 包含 HPV 抗原之 PBMC 的組合物
在本文所述之治療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PBMC包含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及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經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包含以下之製程來調節:在約37℃下將該等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2小時至約10小時、約3小時至約6小時或約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方法包括投與有效量的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以下來製備: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輸入PBMC與至少一種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至少一種HPV抗原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的經修飾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SEQ ID NO: 1-4及18-25中之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與SEQ ID NO: 1-4及18-25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的包含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其中包含該HPV抗原及佐劑之該等PBMC係藉由以下來製備: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HPV抗原及佐劑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輸入PBMC與HPV抗原及佐劑一起培育足以使該HPV抗原及佐劑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HPV抗原及佐劑的經修飾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SEQ ID NO: 1-4及18-25中之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與SEQ ID NO: 1-4及18-25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態樣中,提供一種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組合物,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以下來製備: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輸入PBMC與至少一種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至少一種HPV抗原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的經修飾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SEQ ID NO: 1-4及18-25中之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與SEQ ID NO: 1-4及18-25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90%一致性之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輸入PBMC之平均直徑的約10%至約99%。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PBMC群體內具有最小直徑之輸入PBMC之平均直徑的約10%至約90%、約10%至約80%、約10%至約70%、約20%至約60%、約40%至約60%、約30%至約45%、約50%至約99%、約50%至約90%、約50%至約80%、約50%至約70%、約60%至約90%、約60%至約80%或約60%至約70%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輸入PBMC平均直徑的約10%至約90%、約10%至約80%、約10%至約70%、約20%至約60%、約40%至約60%、約30%至約45%、約50%至約99%、約50%至約90%、約50%至約80%、約50%至約70%、約60%至約90%、約60%至約80%或約60%至約70%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之寬度為約3 µm至約5 µm、約3 µm至約3.5 µm、約3.5 µm至約4 µm、約4 µm至約4.5 µm、約3.2 µm至約3.8 µm、約3.8 µm至約4.3 µm、約4.2 µm至約6 µm、或約4.2 µm至約4.8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4.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之寬度為約以下中之任一者或小於以下中之任一者:2 µm、2.5 µm、3 µm、3.5 µm、4 µm、4.5 µm、5 µm、5.5 µm、6 µm、6.5 µm、7 µm、7.5 µm、8 µm、8.5 µm、9 µm、9.5 µm、10 µm、10.5 µm、11 µm、11.5 µm、12 µm、12.5 µm、13 µm、13.5 µm、14 µm、14.5 µm或1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多個收縮部,其中多個收縮部串聯及/或並聯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多個收縮部,其中多個收縮部串聯及/或並聯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引發針對相同及或不同HPV抗原之反應的多種多肽之池。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包含一或多種抗原HPV表位及一或多種異源肽序列之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與其他抗原或與佐劑複合。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能夠被處理成MHC I類限制性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能夠被處理成MHC II類限制性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進一步包含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寡去氧核苷酸(ODN)、LPS、IFN-α、IFN-β、IFN-γ、α-半乳糖苷腦醯胺、STING促效劑、環二核苷酸(CDN)、RIG-I促效劑、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I:C)、R837、R848、TLR3促效劑、TLR4促效劑或TLR9促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I:C)。 劑量及方案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疾病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有效量為約0.5×10 6至約5×10 6個細胞/公斤,且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細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有效量之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在根據本文所述之任一種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有效量為0.5×10 6至約5×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有效量為約0.5×10 4、1.0×10 4、0.5×10 5、1.0×10 5、0.5×10 6、1.0×10 6、0.5×10 7、1.0×10 7、0.5×10 8、1.0×10 8、0.5×10 9及1.0×10 9個細胞/公斤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量為約0.5×10 4至約1.0×10 4、約1.0×10 4至約0.5×10 5、約0.5×10 5至約1.0×10 5、約1.0×10 5至約0.5×10 6、約0.5×10 6至約1.0×10 6、約1.0×10 6至約0.5×10 7、約0.5×10 7至約1.0×10 7、約1.0×10 7至約0.5×10 8、約0.5×10 8至約1.0×10 8、約1.0 ×10 8至約0.5 × 10 9、或約0.5 × 10 9至約1.0×10 9個細胞/公斤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治療個體之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有效量為約0.5×10 6至約5×10 6個細胞/公斤,且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有效量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其中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CTLA-4。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CTLA-4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CTLA-4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伊派利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伊派利單抗之有效量為約0.1 mg/kg至約30 mg/kg。在一些實施例中,伊派利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 mg/kg至約3 mg/kg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伊派利單抗之有效量為約0.1、0.2、0.5、1.0、1.2、1.4、1.6、1.8、2.0、2.2、2.4、2.6、2.8、3、4、5、6、7、8、9、10、12、14、16、18、20、25或30 mg/kg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伊派利單抗之有效量為約0.1至0.2、0.2至0.5、0.5至1.0、1.0至1.2、1.2至1.4、1.4至1.6、1.6至1.8、1.8至2.0、2.0至2.2、2.2至2.4、2.4至2.6、2.6至2.8、2.8至3、3至4、4至5、5至6、6至7、7至8、8至9、9至10、10至12、12至14、14至16、16至18、18至20、20至25或25至30 mg/kg中之任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有效量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其中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PD-1。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PD-1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PD-1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納武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納武單抗之有效量為約30 mg至約1000 mg。在一些實施例中,納武單抗之有效量為約300 mg至約400 mg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納武單抗之有效量為約360 mg。在一些實施例中,納武單抗之有效量為約30、50、100、150、200、250、300、320、340、360、380、400、450、500、550、600、700、800、900或1000 mg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伊派利單抗之有效量為約30至50、50至100、100至150、150至200、200至250、250至300、300至320、320至340、340至360、360至380、380至400、400至450、500至550、550至600、600至700、700至800、800至900、900至1000 mg中之任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有效量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其中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PD-L1。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PD-L1之拮抗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PD-L1之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阿特珠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阿特珠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00 mg至約2500 mg。在一些實施例中,阿特珠單抗之有效量為約900 mg至約1500 mg。在一些實施例中,阿特珠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200 mg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阿特珠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150、1200、1250、1300、1400、1500、1600、1800、2000、2200或2500 mg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阿特珠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00至200、200至300、300至400、400至500、500至600、600至700、700至800、800至900、900至1000、1000至1100、1100至1200、1200至1300、1300至1400、1400至1500、1500至1600、1600至1800、1800至2000、2000至2200、2200至2500 mg中之任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如本文中所描述之PBMC的多次(諸如2、3、4、5、6、7、8、9、10或更多次中之任一者)循環。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藉由向個體投與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2、3、4、5、6、7、8、9、10次或更多次來對個體進行針對抗原之疫苗接種的方法,該等PBMC係藉由使輸入PBMC穿過收縮部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使得至少一種HPV抗原進入PBMC而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之任何兩次連續投與之間的持續時間為至少約1天(諸如至少約2天、3天、4天、5天、6天、1週、2週、3週、1個月、2個月、3個月、4個月、5個月、6個月、7個月、8個月、9個月、10個月、11個月、1年或更長時間中之任一者,包括介於此等值之間的任何範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文所描述之任一種方法,包含PBMC之組合物以1週、2週、3週、4週、5週、6週、7週、8週、9週或10週週期中之任一者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在1週、2週、3週、4週、5週、6週、7週、8週、9週或10週週期中之任一者的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以3週週期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以6週週期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在治療週期中之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天中之一或多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在治療週期之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在治療週期之第2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在治療週期之第1天及第2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在治療週期之第1天及第3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在治療週期之第8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在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進一步在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以3週週期投與,直至PBMC組合物供應耗盡為止,或投與一年。在一些實施例中,向該個體投與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至少約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一年或兩年。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約0.5×10 4、1.0×10 4、0.5×10 5、1.0×10 5、0.5×10 6、1.0×10 6、0.5×10 7、1.0×10 7、0.5×10 8、1.0×10 8、0.5×10 9及1.0×10 9個細胞/公斤之PBMC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約0.5×10 6個細胞/公斤至約5×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約0.5×10 6個細胞/公斤、約2.5×10 6個細胞/公斤或約5.0×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約0.5×10 4、1.0×10 4、0.5×10 5、1.0×10 5、0.5×10 6、1.0×10 6、0.5×10 7、1.0×10 7、0.5×10 8、1.0×10 8、0.5×10 9及1.0×10 9個細胞/公斤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及第2天投與約0.5×10 4、1.0×10 4、0.5×10 5、1.0×10 5、0.5×10 6、1.0×10 6、0.5×10 7、1.0×10 7、0.5×10 8、1.0×10 8、0.5×10 9及1.0×10 9個細胞/公斤中之任一者且在後續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約0.5×10 4、1.0×10 4、0.5×10 5、1.0×10 5、0.5×10 6、1.0×10 6、0.5×10 7、1.0×10 7、0.5×10 8、1.0×10 8、0.5×10 9及1.0×10 9個細胞/公斤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及第2天投與約0.5×10 6個細胞/公斤、約2.5×10 6 細胞/公斤或約5.0×10 6個細胞/公斤且在後續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約0.5×10 6個細胞/公斤、約2.5×10 6 細胞/公斤或約5.0×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約0.5×10 6個細胞/公斤至約5×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約0.5×10 6個細胞/公斤、約2.5×10 6個細胞/公斤或約5.0×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0.5×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約0.5×10 6個細胞/公斤且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約0.5×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約0.5×10 6個細胞/公斤且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3天投與約0.5×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2.5×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2.5×10 6個細胞/公斤,且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2.5×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2.5×10 6個細胞/公斤,且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3天投與2.5×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2.5×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5×10 6個細胞/公斤,且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5×10 6個細胞/公斤。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5×10 6個細胞/公斤,且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3天投與5×10 6個細胞/公斤。
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有效量之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該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CTLA-4、PD-1及/或PD-L1。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及/或結合PD-1之抗體及/或結合PD-L1之抗體每週期投與1、2、3、4、5、6或更多次。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及/或結合PD-1之抗體及/或結合PD-L1之抗體每三週週期投與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每三週週期投與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每三週週期投與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L1之抗體每三週週期投與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係每兩個三週週期投與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係每兩個三週週期投與一次。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L1之抗體係每兩個三週週期投與一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文所描述之任一種方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1週、2週、3週、4週、5週、6週、7週、8週、9週或10週週期中之任一者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1週、2週、3週、4週、5週、6週、7週、8週、9週或10週週期中之任一者的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治療週期之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天投與一或多次。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CTLA-4之抗體,其中結合CTLA-4之抗體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與結合CTLA-4之抗體持續最多四次劑量。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的有效量為約1 mg/kg至約3 mg/kg。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伊派利單抗以約1 mg/kg至約3 mg/kg之劑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其中伊派利單抗在每三週週期之第1天以約3 mg/kg之劑量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PD-1之抗體,其中結合PD-1之抗體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納武單抗以約360 mg之劑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其中納武單抗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以約360 mg之劑量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中之一者包含結合CTLA-4的抗體及結合PD-1的抗體,其中結合CTLA-4的抗體在每個交替的三週週期之第1天(即每一6週週期之第1天,或兩個三週週期中的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且其中結合PD-1的抗體在第一個3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且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伊派利單抗以約1 mg/kg之劑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納武單抗以約360 mg之劑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其中伊派利單抗以約1 mg/kg之劑量在每個交替的三週週期之第1天(亦即,每一6週週期之第1天,或兩個三週週期中的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且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其中納武單抗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三週週期之第1天以約360 mg之劑量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PD-L1之抗體,其中結合PD-L1之抗體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L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在一些實施例中,阿特珠單抗以約1200 mg之劑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PD-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其中阿特珠單抗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以約1200 mg之劑量投與。 產生包含 HPV 抗原之 PBMC 組合物的方法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用於產生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的方法,其中將至少一種HPV抗原胞內遞送至PBMC。例如,用於產生適用於如本文所描述之治療方法中之組合物的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用於產生包含有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及佐劑之PBMC的組合物的方法,其中將HPV抗原及佐劑胞內遞送至PBMC。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抗原之PBMC係藉由包含以下之製程來製備:a)使包含輸入PBMC的群體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受擾動輸入PBMC之群體與至少一種HPV抗原及佐劑一起培育足以使該抗原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至少一種抗原的經修飾PBMC。
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源於HPV E6之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源於HPV E7之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源於HPV E6之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輸入PBMC之平均直徑的約10%至約99%。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輸入PBMC平均直徑的約10%至約90%、約10%至約80%、約10%至約70%、約20%至約60%、約40%至約60%、約30%至約45%、約50%至約99%、約50%至約90%、約50%至約80%、約50%至約70%、約60%至約90%、約60%至約80%或約60%至約70%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 µm至約1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 µm至約10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 µm至約6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4.2 µm至約6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4.2 µm至約4.8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 µm至約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 µm至約3.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5 µm至約4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4 µm至約4.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2 µm至約3.8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8 µm至約4.3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之寬度為約以下中之任一者或小於以下中之任一者:2 µm、2.5 µm、3 µm、3.5 µm、4 µm、4.5 µm、5 µm、5.5 µm、6 µm、6.5 µm、7 µm、7.5 µm、8 µm、8.5 µm、9 µm、9.5 µm、10 µm、10.5 µm、11 µm、11.5 µm、12 µm、12.5 µm、13 µm、13.5 µm、14 µm、14.5 µm或1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之寬度為約以下中之任一者或小於以下中之任一者:3.0 µm、3.1 µm、3.2 µm、3.3 µm、3.4 µm、3.5 µm、3.6 µm、3.7 µm、3.8 µm、3.9 µm、4.0 µm、4.1 µm、4.2 µm、4.3 µm、4.4 µm、4.5 µm、4.6 µm、4.7 µm、4.8 µm、4.9 µm或5.0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4.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多個收縮部,其中多個收縮部串聯及/或並聯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引發針對相同及或不同HPV抗原之反應的多種多肽之池。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包含一或多種抗原HPV表位及一或多種異源肽序列之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與其他抗原或與佐劑一起遞送。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包含抗原HPV表位及一或多個異源肽序列之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與自身、與其他抗原或與佐劑複合。在一些實施例中,HPV為HPV-16或HPV-18。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由HLA-A2特異性表位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HPV E6抗原或HPV E7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包含源於HPV E6及/或E7之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包含源於HPV E6及/或E7之HLA-A2限制性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能夠被處理成MHC I類限制性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能夠被處理成MHC II類限制性肽。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進一步包含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寡去氧核苷酸(ODN)、LPS、IFN-α、IFN-β、IFN-γ、α-半乳糖苷腦醯胺、STING促效劑、環二核苷酸(CDN)、RIG-I促效劑、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I:C)、R837、R848、TLR3促效劑、TLR4促效劑或TLR9促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I:C)。 HPV 抗原
在根據本文所述之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外源抗原為HPV抗原。乳頭狀瘤病毒為小型非包膜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徑尺寸為約55 nm。超過100種HPV基因型經完全表徵,且推測存在更高的數目。HPV為宮頸癌以及一些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口咽癌、肛門癌及直腸癌之已知病因。儘管大部分HPV感染係無症狀的且自發清除,但持續感染致癌HPV類型中之一者可能會發展為初癌或癌症。其他HPV相關疾病可包括尋常性疣、足蹠疣、扁平疣、肛門生殖器疣、肛門病變、表皮發育異常、局部表皮增生、口腔乳頭狀瘤、疣狀囊腫、喉部乳頭狀瘤、鱗狀細胞上皮內病變(SIL)、子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VIN)及陰道上皮內瘤樣病變(VAIN)。許多已知HPV類型會導致良性病變,其中一部分係致癌的。基於流行病學及系統發育關係,HPV類型歸類為十五種「高風險類型」(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及82)及三種「可能的高風險類型」(HPV 26、53及66),其一起已知表現為低度及高度宮頸變化及癌症以及其他肛門生殖器癌,諸如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及肛周癌以及頭頸癌。最近,亦描述了高風險類型HPV 16及18與乳癌之關聯。已知歸類為「低風險類型」之十一種HPV類型(HPV 6、11、40、42、43、44、54、61、70、72及81)表現為良性低度宮頸變化、生殖器疣及復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症。皮膚HPV類型5、8及92與皮膚癌相關。在一些HPV相關癌症中,免疫系統受到抑制,且因此抗腫瘤反應明顯受損。參見Suresh及Burtness, Am J Hematol Oncol13(6):20-27 (2017)。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源抗原為引發針對相同及或不同抗原之反應的多種多肽之池。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種抗原之池中之抗原不減少直接針對多種抗原之池中之其他抗原的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包含抗原HPV表位及一或多個異源肽序列之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與自身、與其他抗原或與佐劑複合。在一些實施例中,HPV為HPV-16或HPV-18。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由HLA-A2特異性表位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HPV E6抗原或HPV E7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包含源於HPV E6及/或E7之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包含源於HPV E6及/或E7之HLA-A2限制性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抗原包含源於HPV E6及/或E7之HLA-A2限制性肽,其中HLA-A2限制性肽包含SEQ ID NO: 1-4中之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LA-A2限制性肽包含SEQ ID NO: 1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LA-A2限制性肽包含SEQ ID NO: 2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LA-A2限制性肽包含SEQ ID NO: 3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LA-A2限制性肽包含SEQ ID NO: 4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LA-A2限制性肽包含SEQ ID NO: 18-25中之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與SEQ ID NO: 18-25中之任一者具有至少90%相似性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與SEQ ID NO: 18具有至少90%相似性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與SEQ ID NO: 19具有至少90%相似性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SEQ ID NO: 20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由SEQ ID NO: 21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SEQ ID NO: 22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由SEQ ID NO: 23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由SEQ ID NO: 24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由SEQ ID NO: 25之胺基酸序列組成。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SEQ ID NO: 18-25中之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包含SEQ ID NO: 18-25中之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的複數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源抗原為包含SEQ ID NO: 18-25中之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中之2、3、4、5、6、7或8者的複數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源抗原為包含與SEQ ID NO: 19具有至少90%相似性之胺基酸序列及與SEQ ID NO: 23具有至少90%相似性之胺基酸序列的複數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源抗原為包含SEQ ID NO: 19之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23之胺基酸序列的複數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種抗原包含於非共價連接肽之池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種抗原包含於非共價連接肽之池內,其中各肽包含不超過一種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種抗原包含於非共價連接肽之池內,其中SEQ ID NO: 19之胺基酸序列及SEQ ID NO: 25之胺基酸序列包含於獨立肽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在引發針對相同及或不同HPV抗原之反應的多種多肽之池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種抗原之池中之抗原不減少直接針對多種抗原之池中之其他抗原的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包含抗原性HPV表位及一或多種異源肽序列之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與自身、與其他抗原或與佐劑複合。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由HLA-A2特異性表位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由HLA-A11特異性表位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由HLA-B7特異性表位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由HLA-C8特異性表位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包含全長HPV蛋白質之N端域的一部分或所有。
在根據本文所述之任一種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PBMC包含有包含複數個免疫原性表位之複數種HPV抗原。在其他實施例中,在向個體投與包含有包含複數個免疫原性表位之複數種抗原的PBMC後,該複數個免疫原性表位中無一者減少個體對其他免疫原性表位中之任一者的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多肽且免疫原性表位為免疫原性肽表位。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原性肽表位融合至N端側接多肽及/或C端側接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為包含免疫原性肽表位及一或多種異源肽序列之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係包含免疫原性肽表位之多肽,該免疫原性肽表位係藉由異源肽序列側接在N端及/或C端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側接異源肽序列源於疾病相關之免疫原性肽。在一些實施例中,側接異源肽序列為非天然存在之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側接異源肽序列源於免疫原性合成長肽(SLP)。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能夠經處理成MHC I類限制性肽及/或MHC II類限制性肽。 佐劑
如本文所用,術語「佐劑」可指直接或間接調節及/或引起免疫反應之物質。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將佐劑胞內遞送至PBMC群體中以形成包含佐劑之經修飾PBMC。在一些情況下,與僅HPV抗原相比,佐劑與包含HPV抗原之PBMC結合投與以實現對HPV抗原之免疫反應的增強。在一些實施例中,在PBMC穿過收縮部之前、期間或之後將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以促進PBMC之調節(例如但不限於成熟)。佐劑可用於加強對HPV抗原之免疫細胞反應(例如T細胞反應)之引發。例示性佐劑包括但不限於干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促效劑、視黃酸誘導基因I(RIG-I)促效劑及TLR3、TLR4、TLR7、TLR8及/或TLR9之促效劑。例示性佐劑包括但不限於CpG ODN、干擾素-α (IFN-α)、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I:C)、咪喹莫特(imiquimod)(R837)、雷西莫特(resiquimod)(R848)或脂多醣(LPS)。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 ODN、LPS、IFN-α、IFN-β、IFN-γ、α-半乳糖苷腦醯胺、STING促效劑、環二核苷酸(CDN)、RIG-I促效劑、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I:C)、R837、R848、TLR3促效劑、TLR4促效劑或TLR9促效劑。在特定實施例中,佐劑為CpG ODN。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 ODN。在一些實施例中,CpG ODN為A類CpG ODN、B類CpG ODN或C類CpG ODN。在一些實施例中,CpG ODN佐劑包含自以下之群中之選擇:CpG ODN 1018、CpG ODN 1585、CpG ODN 2216、CpG ODN 2336、CpG ODN 1668、CpG ODN 1826、CPG ODN 2006、CpG ODN 2007、CpG ODN BW006、CpG ODN D-SL01、CpG ODN 2395、CpG ODN M362、CpG ODN D-SL03。在一些實施例中,CpG ODN佐劑為CpG ODN 1826 (TCCATGACGTTCCTGACGTT (SEQ ID NO:30))或CpG ODN 2006 (也被稱作CpG 7909) (TCGTCGTTTTGTCGTTTTGTCGTT (SEQ ID NO:31))寡核苷酸。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 7909。在一些實施例中,RIG-I促效劑包含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I:C)。多種佐劑亦可與HPV抗原結合使用以增強免疫反應的引發。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HPV抗原之PBMC進一步包含超過一種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HPV抗原之PBMC係藉由超過一種佐劑調節。多種佐劑亦可與HPV抗原結合使用以增強免疫反應之引發。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HPV抗原之PBMC進一步包含超過一種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HPV抗原之PBMC進一步包含佐劑CpG ODN、LPS、IFN-α、IFN-β、IFN-γ、α-半乳糖苷腦醯胺、STING促效劑、環二核苷酸(CDN)、RIG-I促效劑、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I:C)、R837、R848、TLR3促效劑、TLR4促效劑或TLR9促效劑之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HPV抗原之PBMC係藉由佐劑CpG ODN、LPS、IFN-α、IFN-β、IFN-γ、α-半乳糖苷腦醯胺、STING促效劑、環二核苷酸(CDN)、RIG-I促效劑、聚肌苷酸:聚胞苷酸(聚I:C)、R837、R848、TLR3促效劑、TLR4促效劑或TLR9促效劑之任何組合調節。 PBMC內之組成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提供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組合物,其中至少一種HPV抗原係胞內遞送。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之組合物為免疫細胞之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之組合物包含複數個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為T細胞、B細胞、NK細胞、單核球、樹突狀細胞及/或NK-T細胞中之一或多者。
在本發明之一特定實施例中,組合物之包含HPV抗原的細胞為PBMC。如本文所用,PBMC可藉由血球分離術,諸如白血球分離術與自個體獲得之全血分離。亦提供藉由混合來自相同個體或不同個體之不同PBMC池重構的PBMC組合物。在其他實例中,PBMC亦可藉由將不同細胞群體混合至具有生成之概況的混合細胞組合物中來重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重構PBMC之細胞群體為混合細胞群體(諸如T細胞、B細胞、NK細胞或單核球中之一或多者之混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重構PBMC之細胞群體為純化細胞群體(諸如純化T細胞、B細胞、NK細胞或單核球)。在其他實例中,用於重構PBMC組合物之不同細胞群體可自相同個體(例如自體)分離或自不同個體(例如同種異體及/或異源)分離。
因此,在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單核球、樹突狀細胞或NK-T細胞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單核球、樹突狀細胞或NK-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CD3+ T細胞、CD20+ B細胞、CD14+單核球、CD56+ NK細胞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且複數個PBMC中之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同全血中之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基本上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且複數個PBMC中之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同來自全血之白血球分離產物中的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基本上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且複數個PBMC中之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同全血中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相差不超過1%、2%、5%、10%、15%、20%、25%、30%、40%或50%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且複數個PBMC中之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同全血中之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相差不超過10%。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且複數個PBMC中之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同來自全血之白血球分離產物中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相差不超過1%、2%、5%、10%、15%、20%、25%、30%、40%或50%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且複數個PBMC中之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同來自全血之白血球分離產物中之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與PBMC總數的比率相差不超過10%。
在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約25%至約80%經修飾PBMC為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5%至約30%經修飾PBMC為B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至約35%經修飾PBMC為NK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至約45%經修飾PBMC為NK細胞。
在根據本文所述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或80%中之任一者的PBMC為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25%之PBMC為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0.5%、1%、1.5%、2%、2.5%、3%、4%、5%、6%、7%、7.5%、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或30%中之任一者的PBMC為B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1.5%之PBMC為B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0.5%、1%、1.5%、2%、2.5%、3%、4%、5%、6%、7%、7.5%、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或30%中之任一者的PBMC為NK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3%之PBMC為NK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1%、2%、3%、4%、5%、6%、7%、8%、9%、10%、12%、14%、16%、18%、20%、25%、30%、35%、40%或45%中之任一者的PBMC為單核球。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4%之PBMC為單核球。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25%之PBMC為T細胞;至少約1.5%之PBMC為B細胞;至少約3%之PBMC為NK細胞;且至少約4%之PBMC為單核球。
在根據本文所述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不超過約40%、45%、50%、55%、60%、65%、70%、75%、80%、85%或90%中之任一者的PBMC為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不超過約80%之PBMC為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不超過約5%、10%、12%、14%、16%、18%、20%、22%、25%、30%、35%、40%或50%中之任一者的PBMC為B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不超過約30%之PBMC為B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不超過約10%、15%、20%、25%、30%、35%、40%、45%、50%或60%中之任一者的PBMC為NK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不超過約35%的PBMC為NK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不超過約5%、10%、12%、14%、16%、18%、20%、22%、25%、30%、35%、40%或50%中之任一者的PBMC為單核球。在一些實施例中,不超過約45%之PBMC為單核球。在一些實施例中,不超過約80%之PBMC為T細胞;不超過約30%之PBMC為B細胞;不超過約20%之PBMC為NK細胞;且不超過約45%之PBMC為單核球。
在根據本文所述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約20%至25%、25%至30%、30%至35%、35%至40%、40%至45%、45%至50%、50%至55%、55%至60%、60%至65%、65%至70%。70%至75%或75%至80%中之任一者的經修飾PBMC為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5%至約80%之經修飾PBMC為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至1.5%、1.5%至2.5%、2.5%至4%、4%至6%、6%至8%、8%至10%、10%至12%、12%至14%、14%至16%、16%至20%、20%至25%或25%至30%中之任一者的經修飾PBMC為B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5%至約14%經修飾PBMC為B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約1%至2%、2%至3%、3%至5%、5%至8%、8%至10%、10%至12%、12%至14%、14%至16%、16%至20%、20%至25%、25%至30%、30%至35%或35%至40%中之任一者的經修飾PBMC為NK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約3.0%至約35%經修飾PBMC為NK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至4%、4%至6%、6%至8%、8%至10%、10%至12%、12%至14%、14%至16%、16%至20%、20%至25%、25%至30%、30%至35%、35%至40%或30%至45%中之任一者的經修飾PBMC為單核球。在一些實施例中,約4%至約45%經修飾PBMC為單核球。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5%至約80%經修飾PBMC為T細胞,約1.5%至約30%經修飾PBMC為B細胞,約3%至約35%經修飾PBMC為NK細胞,且約4%至約45%經修飾PBMC為單核球。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5%至約80%經修飾PBMC為T細胞,約1.5%至約30%經修飾PBMC為B細胞,約3%至約20%經修飾PBMC為NK細胞,且約4%至約45%經修飾PBMC為單核球。在一些實施例中,約25%至約70%經修飾PBMC為T細胞,約2.5%至約14%經修飾PBMC為B細胞,約3.5%至約20%經修飾PBMC為NK細胞,且約4%至約25%經修飾PBMC為單核球。
如本文所用,亦可在操縱單核血細胞(諸如淋巴球及單核球)之混合細胞群體組合物之後產生PBMC。在一些情況下,在減少(諸如耗乏)單核血細胞之混合細胞群體之某些亞群(諸如B細胞)之後產生PBMC。可操縱個體中單核血細胞之混合細胞群體中組合物以使細胞群體更接近於來自相同個體之全血的白血球分離產物。在其他實例中,亦可操縱單核血細胞(例如小鼠脾細胞)之混合細胞群體中組合物以使細胞群體更接近於自人類全血白血球分離產物分離之人類PBMC。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為在PBMC中發現之細胞群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單核球、樹突狀細胞或NK-T細胞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CD3+ T細胞、CD20+ B細胞、CD14+單核球、CD56+ NK細胞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至少約70%、75%、80%、85%、90%、95%或99%中之任一者的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100%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至少約70%、75%、80%、85%、90%、95%或99%中之任一者的B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100%B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至少約70%、75%、80%、85%、90%、95%或99%中之任一者的NK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100%NK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至少約70%、75%、80%、85%、90%、95%或99%中之任一者的單核球。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100%單核球。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至少約70%、75%、80%、85%、90%、95%或99%中之任一者的樹突狀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100%樹突狀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至少約70%、75%、80%、85%、90%、95%或99%中之任一者的NK-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組合物包含100%NK-T細胞。 包含至少一種 HPV 抗原之 PBMC 的可製造性
在根據本文所述之任一種方法或組合物的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生存力為至少約以下中之任一者:30%、40%、50%、60%、70%、80%、90%、95%或98%。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生存力為至少約90%。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的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以下來製備: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輸入PBMC與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至少一種HPV抗原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的經修飾PBMC,其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生存力為至少約以下中之任一者:30%、40%、50%、60%、70%、80%、90%、95%或98%。
在根據本文所述之任一方法或組合物的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之端對端處理時間((諸如包括以下一或多項的處理:淘析患者白血球分離產物(leukopak)、操作PBMC之組成、產生及/或調節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約為以下中的任一者: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或24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端對端處理時間為約15小時。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的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以下來製備: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輸入PBMC與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至少一種HPV抗原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的經修飾PBMC,其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端對端處理時間約為以下中的任一者: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或24小時。
在根據本文所述之任一方法或組合物的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可在與HPV抗原特異性反應T細胞共培養時刺激至少約300 pg/mL IFNγ分泌。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可在與HPV抗原特異性反應T細胞共培養時刺激至少約300、500、750、1000、15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或10000 pg/mL中之任一者的IFNγ分泌。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90%批次之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可在與HPV抗原特異性反應T細胞共培養時刺激至少約300 pg/mL IFNγ分泌。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約50%、60%、70%、80%、90%、95%或98%中之任一者批次的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可在與HPV抗原特異性反應T細胞共培養時刺激至少約300 pg/mL IFNγ分泌。在一些實施例中,100%批次之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可在與HPV抗原特異性反應T細胞共培養時刺激至少約300 pg/mL IFNγ分泌。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的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以下來製備: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輸入PBMC與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至少一種HPV抗原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的經修飾PBMC,其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可在與HPV抗原特異性反應T細胞共培養時刺激至少約300、500、750、1000、15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或10000 pg/mL中之任一者的IFNγ分泌。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方法包含投與有效量的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以下來製備:a)使包含輸入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直徑係懸浮液中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輸入PBMC與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至少一種HPV抗原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的經修飾PBMC,其中製備至少兩個或更多批次經修飾PBMC,其中至少約50%、60%、70%、80%、90%、95%或98%中之任一者批次的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可在與HPV抗原特異性反應T細胞共培養時刺激至少約300 pg/mL IFNγ分泌。 包含至少一種 HPV 抗原之 PBMC 的進一步修飾
在如本文所述之任一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PBMC之組合物進一步包含一種藥劑,相比於對應的不包含該藥劑之PBMC組合物該藥劑提高PBMC之生存力及/或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組合物進一步包含一種藥劑,在冷凍-解凍循環時與對應的不包含該藥劑之PBMC組合物相比該藥劑提高PBMC之生存力及/或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極冷保存藥劑及/或低溫保存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任何冷凍-解凍循環之前與對應的不包含藥劑之PBMC組合物相比極冷保存藥劑或低溫保存藥劑在包含藥劑之PBMC組合物中引起不超過10%或20%的細胞死亡。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與對應的不含極冷保存藥劑及低溫保存藥劑之PBMC之冷凍-解凍循環相比時包含極冷保存藥劑及/或低溫保存藥劑之PBMC組合物的冷凍-解凍循環引起活細胞損失減少10%、20%、30%、40%或50%。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多至1、2、3、4、5次冷凍-解凍循環之後至少約70%、約80%、約90%或約95%之PBMC存活。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多至1、2、3、4、5次冷凍-解凍循環之後至少約70%、約80%或約90%之PBMC存活。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藥劑為增強胞吞作用之化合物、穩定劑或輔因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白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白蛋白為小鼠、牛或人類白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小鼠、牛或人類白蛋白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人類白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二價金屬陽離子、葡萄糖、ATP、鉀、甘油、海藻糖、D-蔗糖、PEG1500、L-精胺酸、L-麩醯胺酸或EDTA。在一些實施例中,二價金屬陽離子為Mg2+、Zn2+或Ca2+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丙酮酸鈉、腺嘌呤、海藻糖、右旋糖、甘露糖、蔗糖、人類血清白蛋白(HSA)、DMSO、HEPES、甘油、麩胱甘肽、肌苷、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鈉、鈉金屬離子、鉀金屬離子、鎂金屬離子、氯化物、乙酸鹽、葡萄糖酸鹽、蔗糖、氫氧化鉀或氫氧化鈉。在一些實施例中,藥劑為以下中之一或多者:丙酮酸鈉、腺嘌呤、Rejuvesol®、海藻糖、右旋糖、甘露糖、蔗糖、人類血清白蛋白(HSA)、PlasmaLyte®、DMSO、Cryostor® CS2、Cryostor® CS5、Cryostor® CS10、Cryostor® CS15、HEPES、甘油、麩胱甘肽、HypoThermosol®。
在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中之任一者的一些實施例中,PBMC之組合物包含複數個經修飾PBMC,該等經修飾PBMC經進一步修飾以增加共刺激分子中之一或多者之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刺激分子為B7-H2 (ICOSL)、B7-1 (CD80)、B7-2 (CD86)、CD70、LIGHT、HVEM、CD40、4-1BBL、OX40L、TL1A、GITRL、CD30L、TIM4、SLAM、CD48、CD58、CD155或CD112。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經修飾PBMC包含引起一或多種共刺激分子之表現增加的核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經修飾PBMC包含引起一或多種共刺激分子之表現增加的mRNA。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刺激分子為刺激T細胞活化之信號2效應子。
在根據本文所述方法中之任一者的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經進一步修飾以增加一或多種細胞介素之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介素為IL-2、IL-12、IL-21或IFNα2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經修飾PBMC包含引起一或多種細胞介素之表現及/或分泌增加的核酸。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介素為刺激T細胞活化之信號3效應子。
在根據本文所述方法中之任一者的一些實施例中,該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的至少一個細胞對HLA-A2之表現呈陽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進一步修飾以調節MHC I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進一步修飾以調節HLA-A02 MHC I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進一步修飾以調節HLA-A*11 MHC I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進一步修飾以調節HLA-B*07 MHC I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進一步修飾以調節HLA-C*08 MHC I類表現。可引起HLA表現上調之藥劑包括(但不限於)IFNγ、IFNα、IFNβ及放射。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進一步修飾以調節MHC II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經修飾PBMC之同種異體情形中響應於投與而在個體中增多的先天性免疫反應與在不包含進一步修飾的對應經修飾PBMC之同種異體情形中響應於投與而在個體中增多的先天性免疫反應相比有所減少。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在其所投與之個體中的循環半衰期與不包含進一步修飾的對應經修飾PBMC在其所投與之個體中的循環半衰期相比有所延長。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在其所投與之個體中的循環半衰期與不包含進一步修飾的對應經修飾PBMC在其所投與之個體中的循環半衰期相比延長約以下中之任一者:10%、25%、50%、75%、100%、2倍、3倍、4倍、5倍、10倍、25倍、50倍、100倍、200倍或500倍或更多倍。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在其所投與之個體中的循環半衰期基本上與不包含進一步修飾的對應經修飾PBMC在其所投與之個體中的循環半衰期相同。
在根據任一本文所描述之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製程進一步包含將PBMC組合物與一種藥劑一起培育之步驟,與對應的未經進一步培育步驟所製備之PBMC相比該藥劑提高PBMC之生存力及/或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以下中之任一者:約0.5 × 10 4、1.0 × 10 4、0.5 × 10 5、1.0 × 10 5、0.5 × 10 6、1.0 × 10 6、0.5 × 10 7、1.0 × 10 7、0.5 × 10 8、1.0 × 10 8、0.5 × 10 9、1.0 × 10 9、0.5 × 10 10、1.0 × 10 10PBMC/mL。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量為以下中之任一者:約0.5×10 4至約1.0×10 4、約1.0×10 4至約0.5×10 5、約0.5×10 5至約1.0×10 5、約1.0×10 5至約0.5×10 6、約0.5×10 6至約1.0×10 6、約1.0×10 6至約0.5×10 7、約0.5×10 7至約1.0×10 7、約1.0×10 7至約0.5×10 8、約0.5×10 8至約1.0×10 8、約1.0 ×10 8至約0.5 × 10 9、或約0.5 × 10 9至約1.0×10 9個PBMC/mL。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約1×10 4、1×10 5、1×10 6、2×10 6、3×10 6、4×10 6、5×10 6、6×10 6、7×10 6、8×10 6、9×10 6、1×10 7、1×10 8個PBMC/mL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約1×10 6個PBMC/mL至約1×10 7個PBMC/mL。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約5×10 4至約5×10 9個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約5×10 6至約5×10 7個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以下中之任一者:約0.5 × 10 4、1.0 × 10 4、0.5 × 10 5、1.0 × 10 5、0.5 × 10 6、1.0 × 10 6、0.5 × 10 7、1.0 × 10 7、0.5 × 10 8、1.0 × 10 8、0.5 × 10 9、1.0 × 10 9及5.0 × 10 9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以下中之任一者:0.5 × 10 4至約1.0 × 10 4、約1.0 × 10 4至約0.5 × 10 5、約0.5 × 10 5至約1.0 × 10 5、約1.0 × 10 5至約0.5 × 10 6、約0.5 × 10 6至約1.0 × 10 6、約1.0 × 10 6至約0.5 × 10 7、約0.5 × 10 7至約1.0 × 10 7、約1.0 × 10 7至約0.5 × 10 8、約0.5 × 10 8至約1.0 × 10 8、約1.0 × 10 8至約0.5 × 10 9、約0.5 × 10 9至約1.0 × 10 9,或約1.0 × 10 9至約5 × 10 9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以下中之任一者:約1× 10 7、2× 10 7、3× 10 7、4× 10 7、5× 10 7、6× 10 7、7× 10 7、8× 10 7、9× 10 7,及1× 10 8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約2×10 7至約3×10 7個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以下中之任一者:約2.1 × 10 7、2.2× 10 7、2.3× 10 7、2.4× 10 7、2.5× 10 7、2.6× 10 7、2.7× 10 7、2.8× 10 7、2.9× 10 7,及3.0× 10 7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約2.75×10 7個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約2.5×10 7個PBMC。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極冷保存培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濃度為約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或85% (w/w)中之任一者之極冷保存培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濃度為約20%至25%、25%至30%、30%至35%、35%至40%、40%至45%、45%至50%、50%至55%、55%至60%、60%至65%、65%至70%、70%至75%、75%至80%或80%至85%(w/w)中之任一者的極冷保存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低溫保存培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百分比為約10%、15%、20%、25%、30%、35%、40%、45%、50%、55%、60%、65%或70% (w/w)中之任一者的低溫保存培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百分比為約10%至15%、15%至20%、20%至25%、25%至30%、30%至35%、35%至40%、40%至45%、45%至50%、50%至55%、55%至60%、60%至65%或65%至70% (w/w)中之任一者低溫保存培養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百分比為約2%、3%、4%、5%、8%或10%(w/w)中之任一者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包含百分比為約2%至3%、3%至5%、5%至8%或8%至10%(w/w)中之任一者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將人類血清白蛋白作為人類血清白蛋白調配物添加至調配物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調配物中之人類血清白蛋白溶液之百分比為約15%、20%、25%、30%、35%、40%、45%或50%(w/w)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調配物中之人類血清白蛋白溶液之百分比為約10%至15%、15%至20%、20%至25%、25%至30%、30%至35%、35%至40%、40%至45%或45%至50%(w/w)中之任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調配物之pH為約5.0至約9.5。在一些實施例中,調配物之pH為約6.0至約8.5。在一些實施例中,調配物之pH為約7.4。在一些實施例中,調配物之pH為約5、5.5、6、6.5、7、7.5、8、8.5、9、9.5或10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調配物之pH為約7、7.1、7.2、7.3、7.4、7.5、7.6、7.7、7.8、7.9或8.0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調配物之pH為約5至約6、約6至約7、約7至約8、約8至約9或約9至約10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調配物之pH為約7至約7.1、約7.1至約7.2、約7.2至約7.3、約7.3至約7.4、約7.4至約7.5、約7.5至約7.6、約7.6至約7.7、約7.7至約7.8、約7.8至約7.9或約7.9至約8.0中之任一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極冷保存培養基包含CryoStor® CS10。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在CryoStor® CS10中包含約5×10 6至約5×10 7個PBMC。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5×10 6個PBMC至約5×10 7個PBMC;b)百分比為約40%至約6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約25%至約35%(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d)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1×10 6個PBMC/mL至約1×10 7個PBMC/mL;b)百分比為約40%至約6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約25%至約35%(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d)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2.75×10 7個PBMC;b)百分比為約5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30%(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d)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7.4。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5×10 6個PBMC/mL,b)百分比為約5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30%(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d)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7.4。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5×10 6個PBMC至約5×10 7個PBMC,b)百分比為約65%至約95%(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1×10 6個PBMC/mL至約1×10 7個PBMC/mL,b)百分比為約65%至約95%(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2.75×10 7個PBMC,b)百分比為約8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7.4。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a)約5×10 6個PBMC/mL,b)百分比為約8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c)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7.4。 用於產生包含 HPV 抗原之 PBMC 組合物的限制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用於刺激免疫反應之包含HPV抗原之PBMC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HPV抗原胞內遞送至PBMC。將有效負載引入PBMC中的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使細胞穿過收縮部將HPV抗原引入PBMC中,使得瞬時孔引入細胞膜,藉此允許HPV抗原進入細胞。化合物基於收縮部遞送至細胞中的實例由WO 2013/059343、WO 2015/023982、WO 2016/070136、WO2017041050、WO2017008063、WO 2017/192785、WO 2017/192786、WO 2019/178005、WO 2019/178006、WO 2020/072833、WO 2020/154696及WO 2020/176789提供。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HPV抗原及佐劑遞送至PBMC中以藉由使包含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收縮部來產生本發明之PBMC,其中該收縮部使輸入PBMC變形,藉此引起輸入PBMC擾動,使得HPV抗原及佐劑進入受擾動輸入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含於微流體通道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收縮部可並聯及/或串聯置放於微流體通道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流體通道內之收縮部包括入口部分、中心點及出口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流體通道內收縮部之長度、深度及寬度可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微流體通道內收縮部之寬度係PBMC細胞之直徑的函數。測定PBMC之直徑的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例如,高含量成像、細胞計數器或流式細胞量測術。
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輸入PBMC之平均直徑的約10%至約99%。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PBMC群體內具有最小直徑之輸入PBMC之平均直徑的約10%至約90%、約10%至約80%、約10%至約70%、約20%至約60%、約40%至約60%、約30%至約45%、約50%至約99%、約50%至約90%、約50%至約80%、約50%至約70%、約60%至約90%、約60%至約80%或約60%至約70%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輸入PBMC之平均直徑的約10%至約90%、約10%至約80%、約10%至約70%、約20%至約60%、約40%至約60%、約30%至約45%、約50%至約99%、約50%至約90%、約50%至約80%、約50%至約70%、約60%至約90%、約60%至約80%或約60%至約70%中之任一者。
在HPV抗原基於收縮部遞送至PBMC之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 µm至約1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 µm至約10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 µm至約6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4.2 µm至約6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4.2 µm至約4.8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 µm至約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 µm至約3.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5 µm至約4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4 µm至約4.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2 µm至約3.8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3.8 µm至約4.3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之寬度為約以下中之任一者或小於以下中之任一者:2 µm、2.5 µm、3 µm、3.5 µm、4 µm、4.5 µm、5 µm、5.5 µm、6 µm、6.5 µm、7 µm、7.5 µm、8 µm、8.5 µm、9 µm、9.5 µm、10 µm、10.5 µm、11 µm、11.5 µm、12 µm、12.5 µm、13 µm、13.5 µm、14 µm、14.5 µm或15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之寬度為約以下中之任一者或小於以下中之任一者:3.0 µm、3.1 µm、3.2 µm、3.3 µm、3.4 µm、3.5 µm、3.6 µm、3.7 µm、3.8 µm、3.9 µm、4.0 µm、4.1 µm、4.2 µm、4.3 µm、4.4 µm、4.5 µm、4.6 µm、4.7 µm、4.8 µm、4.9 µm或5.0 µm。在一些實施例中,收縮部寬度為約4.5 µm。
可影響化合物遞送至PBMC的參數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收縮部尺寸、收縮部入口角度、收縮部表面特性(例如粗糙度、化學修飾、親水性、疏水性等)、操作流程速度(例如細胞經過收縮部之通過時間)、細胞濃度、化合物在細胞懸浮液中之濃度、細胞懸浮液中之緩衝劑,且PBMC在穿過收縮部之後的恢復或培育的時間量可影響所遞送化合物進入PBMC。影響將化合物遞送至PBMC中之額外參數可包括輸入PBMC在收縮部中之速度、收縮部中之剪切率、細胞懸浮液之黏度、垂直於流速之速度分量及在收縮部中之時間。另外,包含串聯及/或並聯通道之多個晶片可影響至PBMC之遞送。並聯之多個晶片可適用於增強通量。此類參數可經設計以控制化合物之遞送。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濃度在約10至至少約10 12個細胞/毫升範圍內或其間之任何濃度或濃度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遞送化合物濃度可在約10 ng/mL至約1 g/mL範圍內或其間之任何濃度或濃度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遞送化合物濃度可在約1 pM至至少約2 M範圍內或在其間之任何濃度或濃度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PBMC一起培育之HPV抗原之濃度在約0.01 µM與約10 mM之間。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與PBMC一起培育之HPV抗原的濃度為以下中之任一者:小於約0.01 µM、約0.1 µM、約1 µM、約10 µM、約100 µM、約1 mM或約10 mM。在一些實施例中,與PBMC一起培育之HPV抗原的濃度大於約10 mM。在一些實施例中,與PBMC一起培育之HPV抗原的濃度為以下中之任一者:約0.01 µM與約0.1 µM之間、約0.1 µM與約1 µM之間、約1 µM與約10 µM之間、約10 µM與約100 µM之間、約100 µM與約1 mM之間或1 mM與約10 m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與PBMC一起培育之HPV抗原的濃度在約0.1 µM與約1 m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與PBMC一起培育之HPV抗原的濃度在約0.1 µM與約10 µ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與PBMC一起培育之HPV抗原的濃度為1 µM。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受擾動輸入PBMC一起培育的抗原與佐劑之莫耳比為約10000:1至約1:10000中的任一者。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受擾動輸入PBMC一起培育的抗原與佐劑之莫耳比為約10000:1、約1000:1、約100:1、約10:1、約1:1、約1:10、約1:100、約1:1000或約1:10000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受擾動輸入P一起培育的抗原與佐劑之莫耳比為約10000:1與約1000:1之間、約1000:1與約100:1之間、約100:1與約10:1之間、約10:1與約1:1之間、約1:1與約1:10之間、約1:10與約1:100之間、約1:100與約1:1000之間、約1:1000與約1:10000之間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受擾動輸入PBMC一起培育的抗原與佐劑之莫耳比為約200: 1。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受擾動輸入PBMC一起培育的抗原與佐劑之莫耳比為約20: 1。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在約1 nM與約1 mM之間的佐劑。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為以下中之任一者的佐劑:小於約0.01 µM、約0.1 µM、約1 µM、約10 µM、約100 µM、約1 mM或約10 mM。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大於約10 mM中之任一者的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為以下中之任一者的佐劑:約1 nM至約10 nM、約0.1 µM與約1 µM之間、約1 µM與約10 µM之間、約10 µM與約100 µM之間、約100 µM與約1 mM之間或1 mM與約10 m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在約0.1 µM與約1 mM之間的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為約1 µM的佐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在約1 nM與約1 mM之間的抗原。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為以下中之任一者的抗原:小於約0.01 µM、約0.1 µM、約1 µM、約10 µM、約100 µM、約1 mM或約10 mM。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大於約10 mM中之任一者的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為以下中之任一者的抗原:約1 nM至約10 nM、約0.1 µM與約1 µM之間、約1 µM與約10 µM之間、約10 µM與約100 µM之間、約100 µM與約1 mM之間或1 mM與約10 m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在約0.1 µM與約1 mM之間的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包含濃度為約1 µM的抗原。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中抗原與佐劑之莫耳比為約10000: 1至約1: 10000中的任一者。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中抗原與佐劑之莫耳比為約10000:1、約1000:1、約100:1、約10:1、約1:1、約1:10、約1:100、約1:1000或約1:10000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中抗原與佐劑之莫耳比為約10000: 1與約1000: 1之間、約1000: 1與約100: 1之間、約100: 1與約10: 1之間、約10: 1與約1: 1之間、約1: 1與約1: 10之間、約1: 10與約1: 100之間、約1: 100與約1: 1000之間、約1: 1000與約1:10000之間中的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中抗原與佐劑之莫耳比為約200: 1。在一些實施例中,經修飾PBMC中抗原與佐劑之莫耳比為約20: 1。 PBMC 之調節
在根據任一本文所描述之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調節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在其他實施例中,PBMC為成熟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收縮部介導之遞送之後調節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足以調節包含收縮部遞送之HPV抗原的細胞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調節細胞之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收縮部介導之遞送之後調節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收縮部遞送之HPV抗原之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足以調節包含收縮部遞送之突變HPV抗原的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調節PBMC之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佐劑為CpG寡去氧核苷酸(ODN)、LPS、IFN-α、STING促效劑、RIG-I促效劑、聚I:C、R837、R848、TLR3促效劑、TLR4促效劑或TLR 9促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 ODN 2006(亦稱為CpG 7909) (TCGTCGTTTTGTCGTTTTGTCGTT(SEQ ID NO: 31))。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 7909。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 7909寡去氧核苷酸(ODN)。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調節PBMC的組合物,係藉由包含以下步驟之製程來製備:a)使包含輸入PBMC的群體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寬度係懸浮液中輸入PBMC的函數,藉此使得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b)將該等受擾動輸入PBMC與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至少一種HPV抗原進入受擾動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的經修飾PBMC;及c)將包含收縮部遞送之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足以調節包含收縮部遞送之HPV抗原的經修飾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調節PBMC之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製程進一步包含在與佐劑一起培育以調節經修飾PBMC之前,自細胞懸浮液中分離包含HPV抗原之經修飾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 7909寡去氧核苷酸(ODN)。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收縮部介導之遞送之前調節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將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足以使調節PBMC的時間,藉此調節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經調節PBMC的組合物,係藉由包含以下步驟之製程來製備:a)使PBMC與佐劑培育足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的時間,藉此產生經調節PBMC;b)使包含經調節PBMC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收縮部寬度係懸浮液中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經調節受擾動PBMC;及c)將該等經調節受擾動PBMC與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至少一種HPV抗原進入經調節受擾動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的經修飾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製程進一步包含在使經調節PBMC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之前自佐劑分離經調節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佐劑為CpG 7909寡去氧核苷酸(ODN)。
在根據任一本文所描述之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將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1至約2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2至約10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3至約6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1小時、2小時、3小時、3.5小時、4小時、4.5小時、5小時、5.5小時、6小時、8小時、12小時、16小時、20小時或24小時中之任一者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約以下中之任一者的溫度下將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4、8、12、16、20、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或40℃。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在約37℃培育。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在約37℃培育約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CpG 7909一起培育約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CpG 7909一起在約37℃培育約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濃度為約0.20 mg/mL、0.25 mg/mL、0.30 mg/mL、0.35 mg/mL、0.40 mg/mL、0.45 mg/mL或0.50 mg/mL或其間的任何濃度之CpG 7909一起培育。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濃度為約0.35 mg/mL之CpG 7909一起培育。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濃度為約0.35 mg/mL之CpG 7909一起在約37℃培育約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複數個經調節PBMC,其藉由將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複數個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足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的時間,藉此產生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複數個經調節PBMC來製備。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複數個經調節PBMC,其藉由將複數個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足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的時間,隨後將該至少一種HPV抗原引入PBMC,由此產生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複數個經調節PBMC來製備。
在根據本文所述之複數個經調節PBMC中之任一者的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1至約24小時以調節該等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2至約10小時以調節該等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3至約6小時以調節該等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1小時、2小時、3小時、3.5小時、4小時、4.5小時、5小時、5.5小時、6小時、8小時、12小時、16小時、20小時或24小時中之任一者以調節該等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4小時以調節該等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約以下中之任一者的溫度下將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4、8、12、16、20、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或40℃。在一些實施例中,PBMC與佐劑一起在約37℃培育。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包含以下之製程來調節:在約37℃將該等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2小時至約10小時、約3小時至約6小時或約4小時以調節該等PBMC。
在根據本文所述之複數個經調節PBMC中之任一者的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未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之一或多種共刺激分子經上調。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未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之細胞亞群,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之細胞亞群中的一或多種共刺激分子經上調。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未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之B細胞,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之B細胞中的一或多種共刺激分子經上調。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刺激分子為CD80及/或CD86。在一些實施例中,共刺激分子為CD86。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未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之B細胞,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之B細胞中之CD80及/或CD86經上調超過約1.2倍、1.5倍、1.8倍、2倍、3倍、4倍、5倍、8倍或超過10倍。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未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之B細胞,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之B細胞中的CD80及/或CD86經上調約1.2倍至約1.5倍、約1.5倍至約1.8倍、約1.8倍至約2倍、約2倍至約3倍、約3倍至約4倍、約4倍至約5倍、約5倍至約8倍、約8倍至約10倍、約10倍至約20倍、約20倍至約50倍、約50倍至約100倍、約100倍至約200倍、約200倍至約500倍或超過約500倍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未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IFN-γ、IL-6、MCP-1、MIP-1β、IP-10或TNF-α中之一或多者的表現在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未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之細胞亞群,IFN-γ、IL-6、MCP-1、MIP-1β、IP-10或TNF-α中之一或多者的表現在經調節的複數個的細胞亞群中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未經調節之複數個經修飾PBMC,IFN-γ、IL-6、MCP-1、MIP-1β、IP-10或TNF-α中之一或多者的表現在經調節之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增加約1.2倍、1.5倍、1.8倍、2倍、3倍、4倍、5倍、8倍或超過10倍。在一些實施例中,與未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相比,IFN-γ、IL-6、MCP-1、MIP-1β、IP-10或TNF-α中之一或多者的表現在經調節的複數個經修飾PBMC中增加約1.2倍至約1.5倍、約1.5倍至約1.8倍、約1.8倍至約2倍、約2倍至約3倍、約3倍至約4倍、約4倍至約5倍、約5倍至約8倍、約8倍至約10倍、約10倍至約20倍、約20倍至約50倍、約50倍至約100倍、約100倍至約200倍、約200倍至約500倍或超過約500倍中之任一者。 系統及套組
在一些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本文所揭示之方法中的系統,其包含收縮部、PBMC細胞懸浮液、HPV抗原或佐劑中之一或多者。系統可包括針對上文所揭示之方法所描述之任何實施例,包括微流體通道或具有孔隙以提供細胞變形收縮部之表面、細胞懸浮液、細胞擾動、遞送參數、化合物及/或應用等。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變形收縮部之尺寸經設定成用於遞送至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為獲得化合物遏制免疫反應或誘導耐受性的最大反應,諸如操作流程速度、細胞及化合物濃度、收縮部中細胞速度及細胞懸浮液之組合物(例如容積滲透濃度、鹽濃度、血清含量、細胞濃度、pH等)之遞送參數經最佳化。
亦提供用於治療患有與HPV相關之癌症之個體的套組或製品。在一些實施例中,套組包含在胞內包含HPV抗原及在胞內包含佐劑之PBMC。在一些實施例中,套組包含用於產生用以治療患有與HPV相關之疾病(諸如癌症)之個體之PBMC的以下中之一或多者:收縮部、PBMC懸浮液、HPV抗原或佐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套組包含呈適合包裝形式的本文所述之組合物(例如微流體通道或含有孔之表面、細胞懸浮液及/或化合物)。適合包裝材料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包括例如小瓶(諸如密封小瓶)、容器、安瓿、瓶子、罐、軟包裝(例如密封美拉(Mylar)或塑膠袋)及其類似物。此等製品可進一步經滅菌及/或密封。
本發明亦提供包含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之組分的套組,且可進一步包含關於執行該等治療患有與HPV相關之癌症之個體之方法的說明書及/或關於將至少一種HPV抗原引入PBMC中的說明書。本文所述之套組可進一步包括其他材料,包括其他緩衝劑、稀釋劑、過濾器、針、注射器及關於執行本文所述任何方法之說明的藥品說明書;例如關於治療患有與HPV相關之癌症之個體的說明書或關於產生胞內含有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之說明書。 例示性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治療個體之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及 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CTLA-4之拮抗劑及/或PD-1/PD-L1之拮抗劑。
實施例2.  如實施例1之方法,其中該CTLA4之拮抗劑為結合CTLA4之抗體。
實施例3.  如實施例1或2之方法,其中該PD-1/PD-L1拮抗劑為結合PD-1之抗體或結合PD-L1之抗體。
實施例4.  如實施例2或3之方法,其中向該個體投與結合CTLA-4之抗體及結合PD-1之抗體。
實施例5.  如實施例2之方法,其中向該個體投與結合CTLA-4之抗體且向該個體投與結合PD-L1之抗體。
實施例6.  如實施例2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
實施例7.  如實施例3、4及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
實施例8.  如實施例3、4及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為帕博利珠單抗。
實施例9.  如實施例3、4及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L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
實施例10. 一種治療個體之HPV+復發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腫瘤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
實施例11. 如實施例10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與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結合投與。
實施例12. 如實施例11之方法,其中該檢查點抑制劑為針對該個體之CTLA-4之拮抗劑及/或PD-1/PD-L1之拮抗劑。
實施例13. 如實施例11或12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PD-L1、CTLA-4或PD-1之抗體。
實施例14. 如實施例11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與結合CTLA-4之抗體及結合PD-1之抗體結合投與。
實施例15. 如實施例12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L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
實施例16. 如實施例13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
實施例17. 如實施例12、14及1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
實施例18. 如實施例12、14及1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為帕博利珠單抗。
實施例19. 如實施例1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為HPV-16抗原或HPV-18抗原。
實施例20. 如實施例19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包含源於HPV E6及/或E7之肽。
實施例21. 如實施例1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包含源於HPV E6及/或E7之HLA-A2限制性肽。
實施例22. 如實施例21之方法,其中該HLA-A2限制性肽包含SEQ ID NO: 1-4中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實施例23. 如實施例1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包含SEQ ID NO: 18-25中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實施例24. 如實施例1至2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PBMC包含有包含SEQ ID NO: 19之胺基酸序列的抗原及包含SEQ ID NO: 23之胺基酸序列的抗原。
實施例25. 如實施例1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人類。
實施例26. 如實施例1至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對HLA-A*02呈陽性。
實施例27. 如實施例1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PBMC對HLA-A*02呈陽性。
實施例28. 如實施例1至2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PBMC相對於該個體為自體的。
實施例29. 如實施例1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對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呈陽性。
實施例30. 如實施例1至2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HPV相關癌症為頭頸癌、宮頸癌、肛門癌或食道癌。
實施例31. 如實施例1至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經靜脈內投與。
實施例32. 如實施例1至9及12至3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CTLA-4之拮抗劑及/或PD-1/PD-La之拮抗劑經靜脈內、經口或皮下投與。
實施例33. 如實施例2至9及13至3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及/或該結合PD-1之抗體及/或該結合PD-L1之抗體經靜脈內投與。
實施例34. 如實施例1至3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含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有效量為約0.5×10 6個細胞/公斤至約5.0×10 6個細胞/公斤。
實施例35. 如實施例6至9及16至3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伊派利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 mg/kg至約3 mg/kg。
實施例36. 如實施例7及17至3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納武單抗之有效量為約360 mg。
實施例37. 如實施例9、15、16及19-3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阿特珠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200 mg。
實施例38. 如實施例1至3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含該等PBMC之該組合物在三週週期之第1天遞送。
實施例39. 如實施例1至3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含該等PBMC之該組合物進一步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
實施例40. 如實施例38或39之方法,其中約0.5×10 6個細胞/公斤、約2.5×10 6個細胞/公斤、約5.0×10 6個細胞/公斤係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
實施例41. 如實施例39或40之方法,其中約0.5×10 6個細胞/公斤、約2.5×10 6個細胞/公斤或約5.0×10 6個細胞/公斤係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
實施例42. 如實施例2至9及13至4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 4之抗體及/或該結合PD-1之抗體及/或該結合PD-L1之抗體每三週週期投與一次。
實施例43. 如實施例38至4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
實施例44. 如實施例38至4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每兩個三週週期投與一次。
實施例45. 如實施例44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其中該伊派利單抗係以約3 mg/kg之劑量投與。
實施例46. 如實施例38至4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係在該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投與。
實施例47. 如實施例46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其中該納武單抗係以約360 mg之劑量投與。
實施例48. 如實施例38至4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其中該伊派利單抗係以約1 mg/kg之劑量在兩個三週週期之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且該結合PD-1之抗體係以約360 mg之劑量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在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投與。
實施例49. 如實施例38至4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L1之抗體係在該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投與。
實施例50. 如實施例48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L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其中該阿特珠單抗係以約1200 mg之劑量投與。
實施例51. 如實施例1至4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向該個體投與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至少約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或一年。
實施例52. 如實施例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5×10 6個PBMC至約5×10 7個PBMC, b)百分比為約40%至約6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25%至約35%(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 d)約3%至約8%(w/w)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實施例53. 如實施例1至5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1×10 6個PBMC/mL至約1×10 7個PBMC/mL, b)百分比為約40%至約6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25%至約35%(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 d)百分比為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實施例54. 如實施例1至5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2.75×10 7個PBMC, b)百分比為約5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30%(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 d)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該調配物之pH為約7.4。
實施例55. 如實施例1至5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5×10 6個PBMC/mL, b)百分比為約5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30%(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 d)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該調配物之pH為約7.4。
實施例56. 如實施例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5×10 6個PBMC至約5×10 7個PBMC, b)百分比為約65%至約95%(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實施例57. 如實施例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1×10 6個PBMC/mL至約1×10 7個PBMC/mL, b)百分比為約65%至約95%(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實施例58. 如實施例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2.5×10 7個PBMC, b)百分比為約8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該調配物之pH為約7.4。
實施例59. 如實施例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5×10 6個PBMC/mL, b)百分比為約8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該調配物之pH為約7.4。
實施例60. 如實施例52至5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極冷保存培養基為CryoStor® CS10。
實施例61. 如實施例52至5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低溫保存培養基為HypoThermasol® FRS。
實施例62. 如實施例1至6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或單核球中的兩者或更多者。
實施例63. 如實施例1至6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
實施例64. 如實施例1至6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 (a)約25%至約80%之該等PBMC為T細胞; (b)約1.5%至約30%之該等PBMC為B細胞; (c)約3.0%至約20%之該等PBMC為NK細胞;或 (d)約4.0%至約45%之該等PBMC為單核球。
實施例65. 如實施例1至6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包含以下之製程來製備: a)使包含輸入PBMC的群體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該收縮部直徑係該懸浮液中該等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該等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該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 b)將受擾動輸入PBMC群體與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抗原進入該等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該等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
實施例66. 如實施例65之方法,其中該收縮部之直徑為約4.2 µm至約6 µm或約4.2 µm至約4.8 µm。
實施例67. 如實施例1至6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經調節。
實施例68. 如實施例67之方法,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包含以下之製程來調節:在約37℃下將該等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2小時至約10小時、約3小時至約6小時或約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
實施例69. 如實施例68之方法,其中該佐劑為CpG寡去氧核苷酸(ODN)、LPS、IFN-α、STING促效劑、RIG-I促效劑、聚I:C、R837、R848、TLR3促效劑、TLR4促效劑或TLR 9促效劑。
實施例70. 如實施例68或69之方法,其中該佐劑為CpG 7909寡去氧核苷酸(ODN)。 實例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在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內,若干實施例為可能的。現將參照以下非限制性實例來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以下實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當然不應解釋為以任何方式限制其範疇。 實例1.SQZ-PBMC-HPV之安全性及耐受性的I期研究
一項關於SQZ-PBMC-HPV作為單藥療法及與(1)阿特珠單抗、(2)伊派利單抗、(3)納武單抗及(4)納武單抗加伊派利單抗組合使用之安全性及耐受性、抗腫瘤活性以及免疫原性及藥效性作用的1期開放標籤、多中心研究在患有復發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HPV16+固態腫瘤之HLA A*02+患者中進行。
SQZ PBMC HPV為一種抗原呈現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產品,用於治療HLA-A血清型組陽性(HLA-A*02+)患者內人類白血球抗原(HLA)血清型的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株16陽性(HPV16+)癌症。SQZ PBMC HPV由呈現HPV16之E6及E7蛋白的免疫原性表位的自體PBMC組成。PBMC主要由T細胞、單核球、自然殺手細胞及B細胞組成。PBMC-HPV原料藥調配成含有極冷培養基之SQZ PBMC HPV,然後極冷保存。SQZ PBMC HPV在極冷保存下儲存且在使用時解凍。
SQZ-PBMC-HPV原料藥由具有合成長肽(SLP)之自體PBMC組成,該等合成長肽(SLP)含有在製造過程中藉由細胞溶質遞送之HPV16的HLA-A*02限制性E6及E7表位。 E6 SLP: QLCTELQT TIHDIILECVYCKQQLL (SEQ ID NO:19) E7 SLP: QLCTELQT YMLDLQPETTYCKQQLL (SEQ ID NO:23)
然後用CpG 7909(一種CpG寡去氧核苷酸)使PBMC-HPV細胞成熟。PBMC HPV在製造過程中之此種成熟有助於內源性T細胞在適當情形中受到抗原刺激。 概述
研究群體由患有晚期HPV16+固態腫瘤(頭頸癌、宮頸癌及其他腫瘤類型)之HLA-A*02+患者組成。HLA A*02+狀態及HPV16+腫瘤狀態必須經由實驗室報告確認,且必須滿足所有合格性標準,然後才能進行患者之白血球分離術。若試驗委託者認為實驗室認證資料不充分,則局部確認HPV16+狀態之患者可能會根據篩選時收集的新鮮腫瘤活體組織切片進行集中確認。
符合條件之患者在研究地點接受單次白血球分離術。將白血球分離產物送到製造商,用於製造每位患者之個體化自體細胞療法。然後將冷凍之SQZ PBMC HPV小瓶送到研究地點進行投藥。
本研究分三個部分進行,第1部分由劑量增量組成以確定SQZ-PBMC-HPV單藥療法之安全性概況及RP2D。該研究之第2部分將評估SQZ-PBMC-HPV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組合使用時的安全性及初步功效。第3部分將在四個劑量擴增組中評估SQZ-PBMC-HPV單藥療法RP2D。每個第3部分組至多將登記29名患者。
將使用最佳西蒙(Simon)2階段設計評估四個劑量擴增組。在第一階段,至多登記10名HIV陰性患者。若在彼等10名患者中觀測到至少一種反應,則再登記19名患者,總共29名。
在所有組中,SQZ PBMC-HPV每隔3週投與一次,歷時最長1年,或直至SQZ-PBMC-HPV供應耗竭或直至滿足治療中止標準,以先發生者為準。
第1部分及第2部分中之所有患者在每次施用SQZ PBMC HPV後至少觀測4小時。另外,每個組中之前2名患者將在第一次投與SQZ PBMC-HPV之後經歷最少23小時觀測。
在整個研究期間根據RECIST 1.1及iRECIST進行腫瘤評定,直至疾病進展、不可接受之毒性、撤回同意、死亡或自SQZ PBMC HPV首次投藥之日起2年,以先發生者為準。根據RECIST 1.1經歷疾病進展之患者,若治療研究人員認為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可以繼續給藥以確認疾病進展;亦即,根據iRECIST之iCPD(Seymour等人,2017)。
在最後一劑研究用產品後,將進行隨訪訪視以監測安全性及耐受性且評估總存活率。 第1部分:增量階段(SQZ-PBMC-HPV單藥療法)
增量階段之計劃劑量組展示於表1中。雖然傳統的3+3設計旨在評定安全性及耐受性,但在一個組中治療至多6名額外患者以進一步研究安全性及耐受性、免疫原性作用以及抗腫瘤活性可為謹慎的。在此修改後的3+3設計中,每個組最多有12名患者。
對於單藥療法RP2D方案,已完成所有組中之DLT評定。基於對所有可獲得之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以及其他藥效性及抗腫瘤資料之檢視選擇RP2D方案。
一旦確定RP2D方案,將啟動第2部分(組合安全性階段)及第3部分(單藥療法劑量擴增階段)。 表1增量階段期間計劃之單藥療法組的概述
SQZ-PBMC-HPV活細胞之劑量/公斤 總劑量 a 基於DLT之潛在患者數目/群體
1 0.5 × 10P 6 ≥3 3 - 12
2 2.5 × 10P 6 ≥3 3 - 12
3 2.5 × 10P 6 ≥4 b 3 - 12
DLT=劑量限制性毒性;iRECIST=用於併入免疫治療劑的固態腫瘤研究中之修改後RECIST標準;RECIST=固態腫瘤之反應評估標準1.1版 a. SQZ-PBMC-HPV的給藥將每3週持續一次,直至滿足治療中止標準,或直至SQZ-PBMC-HPV供應耗竭,或最長1年,以先發生者為準。根據RECIST 1.1經歷疾病進展之患者,若治療研究人員認為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可以繼續給藥以確認疾病進展;即,根據iRECIST之iCPD(Seymour等人,2017)。 b. 在第1週期,患者將在第1天及第2天接受SQZ-PBMC-HPV。
根據RECIST 1.1或iRECIST,在整個研究期間進行腫瘤評定,直到疾病進展。在最後一劑研究藥物後,將進行隨訪訪視以監測安全性及耐受性、免疫原性作用以及進行腫瘤評定。
在修改過的3+3劑量增量設計中評估患者。至少2個劑量(0.5 × 10 6個活細胞/kg及2.5 × 10 6個活細胞/kg)之SQZ PBMC HPV作為單藥療法進行評估(第1、2及3組)。第1及2組中的患者在每個21天週期之第1天接受SQZ-PBMC-HPV(單次預致敏);第3組中的患者在第1週期之第1天及第2天(雙重預致敏)及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接受SQZ-PBMC-HPV(參見圖1)。在每個組中,前2名患者必須完成第1週期第8天,才能在該組中治療該組中之其他患者。
患者必須有足夠的自體藥物產品以實現至少3次完整之SQZ-PBMC-HPV劑量給藥,才能在一個組中給藥,否則將被分配至較低劑量之組中。
雖然傳統的3+3設計旨在評定安全性及耐受性,但在一個組中治療至多6名額外患者以進一步研究安全性及耐受性、免疫原性作用以及抗腫瘤活性可為謹慎的。在此修改後的3+3設計中,每個組最多有12名患者。
基於對所有可獲得之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以及其他藥效性及抗腫瘤資料之檢視選擇RP2D方案。對於單藥療法RP2D方案,已完成所有組中之DLT評定。
患者在所有研究地點以交錯的方式登記,意謂一個組中不超過1名患者在1週內接受SQZ PBMC-HPV之首次投藥。
在單藥療法組中,在首劑SQZ PBMC-HPV後監測患者之DLT發生率歷時28天。根據修改後之3+3規則,確認一個組在DLT方面安全所需的最少患者數量為3名患者中0名DLT,6名患者中≤1名DLT,9名患者中≤2名DLT或12名患者中≤3名DLT。
下面列出了劑量方案,但必要時,可根據對可用安全性資料之檢視選擇中等劑量: 5 × 10 6個活細胞/公斤(單次預致敏) 5 × 10 6個活細胞/公斤(雙重預致敏) 較低劑量(單次或雙重預致敏)
在給定劑量之前3名患者完成DLT觀測期且在檢視安全性資料時發現可評估安全性後,考慮將劑量增量或擴增至6至12名患者。第1部分之DLT觀測期定義為28天。
若在整個DLT觀測期,在給定劑量之前3名登記患者中都沒有觀測到DLT,則開放下一個更高劑量組供登記。若前3名患者中有1名經歷DLT,則登記3名額外患者(相同劑量總共6名可評估患者)。若前3名患者中 > 1名或6名患者中≥ 2名患者經歷DLT,則不會考慮進一步劑量增量,且此為最大投與劑量(MAD)。RP2D可為先前評估之較低劑量或可選擇替代中等劑量用於進一步評估。RP2D確定係基於至少6名患者之安全性資料。RP2D在研究之第2部分(組合安全性階段)及第3部分(單藥療法劑量擴增階段)中得到進一步評估。或者,根據藥效性評定宣佈RP2D,確定已達到最大生物效應,且患者不會得益於進一步的劑量增量。
若由於安全性以外之任何原因,患者無法完成DLT觀測期,或者若藥效性評定不足以確定研究治療之生物學效應,則該患者視為不可評估的。第1部分中視為不可評估的患者可以在研究人員與試驗委託者之間進行磋商後更換。
任何投與劑量後發生之不良事件應在後續投藥時消退至<2級。同樣,在任何投與劑量後發生之AESI在後續投藥時應已消退至< 2級。在第3組中,若滿足此等再治療標準,則應在≥23小時的觀測期內(即首次給藥後16至24小時)給予第二次SQZ PBMC-HPV投藥。在第二次預致敏投藥後,觀測患者最少4小時。兩次投藥之間的最短間隔應為16小時。 第2部分:組合安全性階段(SQZ-PBMC-HPV+檢查點抑制劑)
一旦確定SQZ-PBMC-HPV單藥療法RP2D,即開始組合安全性階段。在組合安全性探索期間評估之SQZ-PBMC-HPV劑量係根據對所有可用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以及其他藥效性及抗腫瘤資料的檢視來選擇。
該等組係由SQZ PBMC HPV RP2D及組合搭配物定義。在第4、5、6及7組中以RP2D投與SQZ-PBMC-HPV。 第4組:SQZ-PBMC-HPV(RP2D)加阿特珠單抗(每3週1200 mg) 第5組:SQZ-PBMC-HPV (RP2D)加伊派利單抗(若耐受性允許,每3週3 mg/kg,最多4劑) 第6組:SQZ-PBMC-HPV (RP2D)加納武單抗(每3週360 mg) 第7組(取決於第5及6組中各自接受治療的6名患者之安全性評定):SQZ-PBMC-HPV (RP2D)加納武單抗(每3週360 mg)及伊派利單抗(每6週1 mg/kg)
第2部分中之登記開始於第4、5及6組。一旦第5及6組中各自6名患者登記且成功完成42天DLT評估期;即,<33%的患者經歷DLT,則第7組開放供登記。根據兩個組的可用安全性資料,決定是否為第7組選擇為第5及6組選擇之SQZ-PBMC-HPV劑量方案,或者是否以較低劑量方案開始。若決定第7組之SQZ-PBMC-HPV的較低劑量,則最初登記6名患者且觀測42天。若SSC認為該組合安全,<33%的患者經歷DLT,則SQZ-PBMC-HPV之劑量可能會增量至完全單藥療法RP2D,且登記可能會持續直至登記多達12名患者。
評估所有患者之安全性及耐受性以及抗腫瘤反應之初步證據。 第4組-SQZ-PBMC-HPV加阿特珠單抗
在第1週期中,根據第1部分中確定之RP2D靜脈內投與SQZ-PBMC-HPV;即,在第1天及第2天作為雙重預致敏,或在第1天作為單次預致敏。在第1週期之第8天,經60分鐘靜脈內投與阿特珠單抗1200 mg。在後續週期中,在投與SQZ PBMC HPV後,在每個3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阿特珠單抗,且持續最多2年或直至滿足治療中止標準中的1個(圖2)。SQZ PBMC HPV以3週週期投藥,直到滿足治療中止標準,或SQZ-PBMC-HPV供應已耗竭,或最長1年,以先發生者為準。 第5組-SQZ-PBMC-HPV加伊派利單抗
在第1週期中,根據第1部分中確定之RP2D靜脈內投與SQZ-PBMC-HPV;即,在第1天及第2天作為雙重預致敏,或在第1天作為單次預致敏。在SQZ PBMC HPV之前,在第1天,經90分鐘靜脈內投與3 mg/kg伊派利單抗。在第2、3及4週期中,伊派利單抗在SQZ-PBMC-HPV投與後之第1天給予。投與伊派利單抗持續最多4個循環。SQZ-PBMC-HPV以3週週期給藥,直至滿足中止標準或直至SQZ-PBMC-HPV供應耗竭,或至多1年,以先發生者為準(圖3)。 第6組-SQZ-PBMC-HPV加納武單抗
在第1週期中,根據第1部分中確定之RP2D靜脈內投與SQZ-PBMC-HPV;即,在第1天及第2天作為雙重預致敏,或在第1天作為單次預致敏。在第1週期第8天,經30分鐘以360 mg之劑量靜脈內投與納武單抗。在後續週期中,每3週在第1天投與SQZ-PBMC-HPV隨後納武單抗。納武單抗可每3週給予持續至多2年或直至符合中止標準。SQZ-PBMC-HPV以3週週期投藥,直至滿足中止標準或SQZ-PBMC-HPV供應耗竭,或最多1年,以先發生者為準(圖4)。 第7組-SQZ-PBMC-HPV加納武單抗加伊派利單抗
在第1週期中,根據第1部分中確定之RP2D靜脈內投與SQZ-PBMC-HPV;即,在第1天及第2天作為雙重預致敏,或在第1天作為單次預致敏。在SQZ-PBMC-HPV之前,在第1天經30分鐘以1 mg/kg之劑量靜脈內投與伊派利單抗。在第1週期第8天,經30分鐘靜脈內投與360 mg納武單抗。在投與SQZ-PBMC-HPV後,在後續3週週期中在第1天給予納武單抗。在後續週期中投與SQZ-PBMC-HPV及納武單抗後,每6週投與一次伊派利單抗。自第1週期第1天起,可給予納武單抗及伊派利單抗歷時2年,直至滿足治療中止標準中的一個。SQZ-PBMC-HPV將會以3週週期投藥,直至滿足中止標準或SQZ-PBMC-HPV供應耗竭,或最多1年,以先發生者為準。
若由於免疫介導之AE,患者符合中止檢查點抑制劑之標準,且研究人員無法確定該事件是否與納武單抗或伊派利單抗相關,則患者應中止此兩種藥物,且可能繼續使用SQZ-PBMC-HPV。 第7組-SQZ-PBMC-HPV加納武單抗加伊派利單抗
在第1週期中,根據第1部分中確定之RP2D靜脈內投與SQZ-PBMC-HPV;即,在第1天及第2天作為雙重預致敏,或在第1天作為單次預致敏。在SQZ-PBMC-HPV之前,在第1天經30分鐘以1 mg/kg之劑量靜脈內投與伊派利單抗。在第1週期第8天,經30分鐘靜脈內投與360 mg納武單抗。在投與SQZ-PBMC-HPV後,在後續3週週期中在第1天給予納武單抗。在後續週期中投與SQZ-PBMC-HPV及納武單抗後,每6週投與一次伊派利單抗。自第1週期第1天起,可給予納武單抗及伊派利單抗歷時2年,直至滿足治療中止標準中的一個。SQZ-PBMC-HPV以3週週期投藥,直至滿足中止標準或SQZ-PBMC-HPV供應耗竭,或最多1年,以先發生者為準。
若由於免疫介導之AE,患者符合中止檢查點抑制劑之標準,且研究人員無法確定該事件是否與納武單抗或伊派利單抗相關,則患者應中止此兩種藥物,且可能繼續使用SQZ-PBMC-HPV。
對於第2部分中之所有組,在第1週期第2天之第二次SQZ-PBMC-HPV投藥係在 ≥23小時觀測期間給予。任何投與劑量後發生之不良事件在後續投藥時消退至≤2級。同樣,在任何投與劑量後發生之AESI在後續投藥時消退至< 2級。若滿足此等再治療標準,則應在≥23小時的觀測期內(即首次給藥後16至24小時)給予第二次SQZ PBMC HPV投藥。在第二次預致敏投藥後,觀測患者最少4小時。兩次投藥之間的最短間隔為16小時。在每個組中,前2名患者必須在治療該組中之額外患者之前第14天完成第1週期。
在組合療法組中,在首劑SQZ PBMC-HPV後監測患者之DLT發生率歷時42天。
在個別患者中出現DLT或其他顯著毒性之情況下,減量至較低的SQZ PBMC-HPV劑量。在檢視了來自個別組合安全性組中患者之可用安全性、功效及藥效性資料後,可以確定雙重預致敏對於1個或多個劑量組合為不合理的。在此情況下,可能建議放棄第二劑(第1週期第2天)SQZ-PBMC-HPV劑量。或者,可以探究SQZ-PBMC-HPV之較低劑量(劑量減量)。舉例而言,若在個別組合安全性組中> 33%之患者觀測到DLT,則開放且探究評估較低SQZ-PTMC-HPV含量的組。 第3部分:單藥療法劑量擴增
一旦為SQZ PBMC HPV單藥療法確定了RP2D方案,即開始單藥療法劑量擴增階段。患者登記在疾病特異性組中,以進一步評估安全性及耐受性以及抗腫瘤反應的初步證據。SQZ PBMC HPV以RP2D投與用於單藥療法。第3部分中之登記可與第2部分平行地進行。 第8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HPV16+頭頸癌。 第9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HPV16+宮頸癌。 第10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HPV16+肛門癌。 第11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其他HPV16+癌症。
第8、9、10及11組平行登記。4個劑量擴增組中的每一個都使用最佳西蒙2階段設計進行登記。在第一階段,至多登記10名患者。若在彼等10名患者中觀測到至少一種反應,則再登記19名患者,總共29名。 給藥時程及研究持續時間
所有患者在治療開始前都進行單一白血球分離術。患者在研究地點接受白血球分離術;通常在SQZ PBMC HPV初次投藥前8至14天。SQZ PBMC HPV首次投藥之排程考慮了地點位置及運輸物流。
週期定義為21天之治療期。
患者每3週接受一次SQZ PBMC HPV至多1年,直至研究用產品耗竭,或直至滿足治療中止標準,以先發生者為準。
積聚的臨床跡象指示,一些用免疫系統刺激劑治療之受試者可能在展現臨床客觀反應和/或穩定疾病之前顯示出疾病進展的徵象(根據習知反應標準)。已經提出了兩個假設來解釋此現象。首先,腫瘤內炎症之增強可能導致腫瘤尺寸增加,此將表現為擴大之指標病變及新可見之小非指標病變。隨著時間的推移,腫塊之惡性與發炎性部分可能會減少,從而導致臨床改善的明顯徵象(Wolchok等人,2009)。或者,在一些個體中,腫瘤生長之動力學最初可能超過抗腫瘤免疫活性。有足夠的時間,抗腫瘤活性將占主導地位且在臨床上變得明顯。因此,重要的是在每個時間點平行評定RECIST 1.1及iRECIST。
患者可以在最初的RECIST 1.1定義之進展後繼續研究治療,因此若滿足以下標準,則允許根據iRECIST(Seymour等人,2017)確認疾病進展: 1.研究者評定之臨床益處,且缺乏快速疾病進展 2.如研究者所定義之研究藥物之耐受性 3.穩定體能狀態 4.超出進展之治療不會延遲即將進行的介入,以防止快速進展之疾病造成嚴重後果。 5.缺乏疾病進展併發症(例如CNS癌轉移)
臨床益處之評定考慮了受試者是否在臨床上惡化且不太可能進一步得益於持續治療。
單藥療法劑量擴增階段(第3部分)之治療持續時間取決於所選的RP2D方案。
SQZ PBMC-HPV每隔3週投與一次,直至滿足治療中止標準或直至研究用產品耗竭,或歷時最長1年,以先發生者為準。第4、6及7組中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可以自第1週期第1天開始持續2年。第5組中之患者可以在耗竭SQZ-PBMC-HPV供應之前完成4個週期的伊派利單抗;在此情況下,患者可以繼續接受單一藥劑SQZ PBMC-HPV,直至滿足治療中止標準或直至研究用產品耗竭,或歷時最長1年,以先發生者為準。 劑量限制性毒性
若患者1)在DLT評定期間經歷DLT,無論接受之細胞劑量如何,或2)在DLT評定期間已接受至少70%預期劑量之SQZ-PBMC-HPV後在DLT評估期間不經歷DLT,則認為患者對於DLT評定為可評估的。在DLT評定期間未經歷DLT但接受低於70%預期SQZ-PBMC-HPV劑量之患者不被視為可評估DLT,且被替換。
經歷不為IRR之DLT的患者中止研究。若繼續用研究用產品進行治療符合患者之最大利益,則後續治療將由研究人員與試驗委託者磋商來確定。對於IRR,調整術前用藥或投藥速率以使患者能夠繼續進行研究。
DLT定義為由首席研究人員評定且由SSC確認與疾病、疾病進展、間發疾病、伴隨藥物治療/程序或環境因素無關,但與SQZ-PBMC-HPV(單獨或呈組合形式)相關之AE或異常實驗室值,發生在經單藥療法治療之前28天內或經組合療法治療之前42天內,且符合以下使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不良事件之常見術語標準(CTCAE)5.0版列出的任何預定義標準。CRS及神經毒性之分級將使用美國移植及細胞治療協會(ASTCT)共識分級,分別參考章節6.2.2及章節6.2.3。 非血液學毒性 4級或5級。 儘管進行了最佳支持治療,在7天內未消退至≤1級或基線的3級毒性,但在24小時內未消退至≤2級的3級CRS或神經毒性除外。 持續>7天且需要醫學介入之3級實驗室值。 持續 >48小時之>3級肝毒性,以下例外:對於在基線時2級天冬胺酸胺基轉移酶(AST)、丙胺酸胺基轉移酶(ALT)及/或鹼性磷酸酶異常之患者,僅增加至>8 × ULN,持續時間 >48小時將被視為DLT。 肝測試異常符合海氏定律標準(Hy's law criteria)。 血液學毒性 任何5級毒性。 任何4級貧血。 任何≥3級發熱性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 ≥持續>7天之4級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絕對嗜中性白血球計數<500/µL)。 ≥ 4級血小板減少症(<25,000個/µL)。 ≥持續>7天與臨床上顯著出血相關之3級血小板減少症(<50,000個/µL)。 至少可能與SQZ-PBMC-HPV(單獨或呈組合形式)相關之TEAE,導致永久中止或計劃的SQZ PBMC HPV投藥的第2週期第1天延遲>14天。 根據研究人員及試驗委託者之判斷視為DLT之任何其他事件。
以下事件不被視為DLT: 分離之3級脂肪酶值,不伴有≥3級澱粉酶值或胰臟炎的臨床症狀或放射照相證據。 3級CRS,在有或沒有對症治療的情況下在24小時內改善至≤2級。 3級皮疹,在有或沒有適當的支持性護理的情況下在7天內消退至≤ 2級。 細胞產品投藥後2小時內發生之即刻超敏反應,24小時可逆至< 2級。 1級或2級電解質異常,在72小時內糾正,無臨床後遺症。 禿髮。
可以藉由添加術前用藥或修改投藥速率來充分管理之3級IRR將不被視為DLT,除非此等變化被認為適用於所有後續在研究中登記的患者。如果修改適用於所有後續患者,則該組將重新開始進行DLT評估。經歷3級輸注反應之患者可以藉由修改其術前用藥或輸注速率保持研究。
如果在任何組中未達到MTD,則測試額外的細胞劑量或方案。如果發生由DLT定義涵蓋但與SQZ-PBMC-HPV無關之AE,SSC將討論研究結果。
一個組之停止標準及停止劑量增量或進展至組及終止研究
修改後之3+3規則定義了宣佈組安全之最終決定。確認一個組安全所需之最小患者數量為3名DLT為0之患者,可以增加至12名患者以確認一個組安全(即,<33%患者具有DLT;例如,6名患者中<2 DLT、9名患者中<3 DLT或12名患者中<4 DLT,無論哪個確認組安全性)。若沒有組指示已達到MTD,則可以測試額外的細胞劑量或方案。如果發生由DLT定義涵蓋但與SQZ-PBMC-HPV無關之AE。
符合DLT定義且發生在DLT窗口之外的AE將不視為DLT,取而代之將在給定組之整體安全性評定及RP2D方案之選擇中考慮。
組停止規則為在同一劑量組內接受研究用產品之多達12名患者DLT發生率>3 (約33%)。如果觸發了停止規則,則會提出以下建議之一: 聲明先前耐受劑量為MTD。 聲明劑量為在未觀測到DLT之情況下的MAD量。因此,RP2D將並非MTD。 建議測試中等劑量。 建議修改方案以提高患者安全性。 中止登記及/或研究。
基於此等一般安全性標準,為了患者安全性,可以停止患者給藥: 任何視為可能危及生命且由醫學監測者評定為與研究用產品相關之SAE。 向研究人員或試驗委託者指示主要耐受性問題之任何其他臨床上顯著的變化。 研究群體
患有晚期HPV16+固態腫瘤(頭頸部、宮頸癌及其他腫瘤類型)之HLA-A*02+患者。此外,允許HIV陽性者登入組合安全性階段。在增量階段,應與試驗委託者討論HIV+患者之登記。
患者可能接受過PD-1、PD-L1或CTLA-4抑制劑(包括伊派利單抗或任何其他特異性標靶T細胞共刺激或檢查點途徑之抗體或藥物)之先前療法。 患者數目
患者數量取決於安全性及觀測到之免疫原性作用。在單藥療法增量階段,預計可以登記大約9至36名可進行DLT評估之患者。若沒有計劃組指示已達到MTD,則可以測試額外的細胞劑量或方案。總共多達48名可評估患者登入組合安全性階段(每個組n = 12)。若所有組都已開放且預定義之成功標準允許開放每個組之第二階段,則總共多達116名患者登入擴增階段(每個組至多n = 29)。根據在組內替換患者之需要,預計將在研究中治療大約173至200名可評估患者。若沒有計劃組指示已達到MTD,則可以測試額外的細胞劑量或方案。 納入標準 1.   經血液基因分型分析證實為HLA-A*02+之年齡≥18歲的男性或女性患者。 2.   組織學證實為HPV16+之不可治癒或轉移性固態腫瘤(包括但不限於宮頸及頭頸腫瘤)。 3.   對於不適合用手術、放射及/或化學放射療法進行根治性治療之宮頸癌,癌症必須在輔助性或復發性環境中在用基於鉑之方案進行全身性化療治療後已經進展。患者在接受最近的先前治療時或完成最近的先前治療之後必須患有進行性疾病。 對於復發性疾病不耐受或拒絕基於鉑之全身化療治療的患者,必須記錄原因。 4.   對於不適合用手術、放射及/或化學放射療法進行根治性治療之復發性及轉移性頭頸癌,該癌症必須在原發性、輔助性或復發性環境中至少1次先前基於鉑之化療後進展,且已提供檢查點免疫療法。若在含鉑確定性化學放射或在輔助化學放射後復發之患者在復發時鉑再次攻擊沒有益處,則符合條件。 對於復發性疾病不耐受或拒絕基於鉑之全身化療治療的患者,必須記錄原因。 5.   患有除宮頸癌或頭頸癌以外之不可治癒或轉移性HPV16+癌症之患者必須在至少1次針對不可治癒疾病的可用標準療法後出現進展,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或拒絕標準療法或患有不存在標準療法之腫瘤。 增量階段(第1部分)及組合安全性階段(第2部分) a.    應與試驗委託者討論HIV+患者之登記。 擴增階段(第3部分) b.應與試驗委託者討論HIV+患者,以確保不超過每個組6人中有1人或倍數之比率。HIV+患者必須至少接受過至少1次先前全身性癌症療法或不符合標準照護條件。HIV+患者必須符合以下標準才合格: CD4+ T細胞計數 >350 個細胞/mL,過去12個月內沒有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定義之機會性感染病史 應與試驗委託者討論使用預防性抗微生物劑之患者的登記。 6.   東部腫瘤協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體能狀態(PS)為0至1。 7.   患者必須同意靜脈通路進行白血球分離術,且若靜脈通路存在問題,則願意插入中心線。 8.   患有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固態腫瘤之患者必須有一個可以進行活組織檢查且臨床風險可接受的病變,且同意在篩選時及第2週期第8天(±2天)進行新的活組織檢查。 a.只要在研究登記前有客觀證據表明病變之進展,就可以對先前照射區域中之病變進行活組織檢查。 9.   根據RECIST 1.1,至少有1個可量測之病變。 a.若在研究登記前有客觀證據表明病變進展,則先前照射區域中之病變有資格被視為可量測疾病。 10.  如藉由白血球分離術前14天內進行之以下實驗室評定所指示的器官功能及骨髓儲備充足: a.    骨髓功能:絕對嗜中性白血球計數≥1000個/µL;血紅蛋白≤9 g/dL;血小板計數≥75,000個/µL。注意:在血紅蛋白值< 9 g/dL之穩定患者中,可以使用輸血來滿足納入標準。 b.   肝功能:血清總膽紅素≤1.5×ULN;血清AST/ALT,≤2.5 × ULN(在存在肝轉移的情況下≤5 × ULN);鹼性磷酸酶<2.5×ULN,以下例外:肝及骨受累之患者:鹼性磷酸酶≤5×ULN。 i.應與試驗委託者討論患有遺傳性膽紅素代謝障礙之患者。 c.腎功能:根據尿液收集或Cockcroft-Gault估計,血清肌酐≤2.5 × ULN或肌酐清除率≥30 mL/min。 d.凝血概況:凝血酶原時間(PT),國際標準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T) ≤1.5 × ULN。若研究人員認為患者適合研究,則在白血球分離術前至少30天接受穩定、維持抗凝血劑療法方案之患者的PT/INR測量值可能> 1.5 × ULN。必須在登記前向試驗委託者提供充分的理由。 11.  用需要激素替代療法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後具有免疫介導內分泌病的患者為合格的。 a.    若每日劑量不超過10 mg,則需要普賴松作為激素替代療法一部分的患者為合格的。 12.  有生育潛力之女性患者必須: a.    在篩選時血清β人類絨毛膜激性腺素(β-hCG)妊娠試驗呈陰性,且 b.   同意自知情同意時起至最後一劑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或SQZ PBMC-HPV後至少5個月使用雙重避孕。 13.  未切除輸精管之男性患者必須願意自知情同意時起至最後一劑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或SQZ PBMC HPV後至少5個月使用避孕套。 14.  患者能夠理解且遵守方案,且已簽署所需的知情同意書(ICF)。在執行相關研究程序之前,必須簽署適當的ICF。若適用,男性患者之女性伴侶理解且簽署懷孕伴侶ICF。 排除標準 1.     在白血球分離術前2週內接受抗癌療法,包括研究用療法。對於半衰期超過3天之先前療法,應與試驗委託者討論中止該療法的時序。 2.     根據NCI CTCAE 5.0版具有>1級AE(2級禿髮除外)之患者,與先前用抗癌或研究用療法進行治療相關,但在白血球分離術前至少2週未消退(即≤1級或更好)。 3.     來自先前免疫療法之任何4級irAE(用替代療法管理或血清澱粉酶或脂肪酶無症狀升高之內分泌病患者為合格的),導致永久中止先前免疫療法之任何irAE,或在白血球分離術前≤6個月發生之任何3級irAE的病史。 4.     過去6個月內用基於非皮質類固醇之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可能不合格,應與試驗委託者討論。 5.     患有活動性、已知或疑似自體免疫疾病之患者可能不合格,應與試驗委託者討論。 6.     先前進行過同種異體骨髓或固態器官移植之患者可能不合格,應與試驗委託者討論。 7.     白血球分離術前4週內進行活病毒疫苗接種。 8.     在白血球分離術前14天內使用皮質類固醇(>10 mg普賴松或等效物/天)或其他免疫抑制藥物進行全身治療。允許使用吸入、鼻內、關節內及表面(包括眼部)類固醇。允許對腎上腺功能不全之患者使用類固醇替代物。允許腎上腺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氟可體松替代鹽皮質激素。 9.     患有已知之活動性中樞神經系統癌轉移及/或癌性腦膜炎。先前已治療腦轉移瘤之患者可參與,條件為其穩定(在第一劑研究用產品之前至少四週內,藉由成像,無證據顯示進展,且任何神經症狀已回到基線),無新腦轉移瘤或腦轉移瘤增大之證據,且在白血球分離術之前至少7天不使用類固醇。該例外不包括癌性腦膜炎,無論臨床狀態如何,都被排除在外。 10.   需要類固醇之間質性肺病、特發性肺纖維化、肺炎(包括藥物誘發的)或機化性肺炎(例如阻塞性細支氣管炎、隱源性機化性肺炎)的病史。 a.     不需要類固醇治療肺炎之無症狀肺炎患者為合格的。 11.   具有臨床顯著性之心臟病,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白血球分離術前6個月內之急性心肌梗塞、紐約心臟協會III或IV級充血性心臟衰竭以及需要治療之心律不整。 12.   白血球分離術前1個月內發生全身性動脈血栓或栓塞事件,諸如腦血管意外(包括局部缺血發作)。 13.   白血球分離術前1個月內發生全身性靜脈血栓事件(例如深層靜脈血栓)或肺動脈事件(例如肺栓塞)。 a.     接受穩定抗凝療法之白血球分離術前發生靜脈血栓事件的患者為合格的。 14.   研究人員認為有臨床意義之異常心電圖(ECG)的病史或存在。 15.   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50%。 16.   白血球分離術之2週內進行大手術;在白血球分離術前>2週之大手術後,所有手術傷口必須癒合且無感染或裂開。 17.   任何其他有臨床意義之共患病,諸如活動性感染、已知精神或神經病症,或在研究者的判斷中可能會影響對方案之依從性,干擾研究結果之解釋,或使患者傾向於安全風險的任何其他病況。 18.   已知活動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或活動性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19.   患者在登錄後12個月內有酗酒及/或違禁藥物濫用病史。 20.   正在哺乳或在篩選訪視或登記時血清妊娠測試呈陽性之女性患者。 21.   患者對SQZ PBMC HPV之任何組分有過敏或超敏反應病史。 22.   對嵌合、人或人源化抗體或輸注蛋白之嚴重過敏反應病史(僅組合組)。 23.   已知對阿特珠單抗、伊派利單抗、納武單抗、中國倉鼠卵巢細胞產品或阿特珠單抗、伊派利單抗或納武單抗調配物之任何組分過敏(僅組合組)。 白血球分離術
白血球分離之目標係為每位患者提供大約10至14×10 9個細胞的WBC產量,以支持延長之治療持續時間。在預期低產量之情況下,努力調整程序,例如,藉由處理高達15升之血量。根據當地程序,若可能,則在白血球分離術期間進行WBC或全血細胞計數,以便可以增加處理後之血量。若在白血球分離術期間無法進行WBC或全血細胞計數,則在白血球分離術結束時採集樣本(若可能)以確定白血球分離產物中的WBC計數。結果將儘快處理且實時提供給試驗委託者。 腫瘤反應評定及時程
在篩選(基線)時進行腫瘤評定,且在第一劑SQZ PBMC HPV後,研究人員每9週(±7天)評定一次腫瘤反應歷時1年,然後每12週(±7天)評定一次腫瘤反應,直至如藉由RECIST及iRECIST確認之疾病進展,不可接受之毒性、撤回同意、死亡或自SQZ PBMC HPV首次投藥之日起2年,以先發生者為準。
經由放射照相成像評估疾病。根據RECIST 1.1經歷疾病進展之患者,若治療研究人員認為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可以繼續給藥以確認疾病進展;即,根據iRECIST之iCPD(Seymour等人,2017)。
若患者因進展以外之原因中止研究用產品,則應按照上述時程繼續對該患者進行成像。應在CRF中獲得且記錄放射學評定。
在篩選時及所有後續時間點,宮頸癌、肛門/直腸癌、外陰/陰道癌及陰莖癌需要對軀幹(胸部、腹部及骨盆)以及所有已知疾病部位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口咽癌需要對頭部、頸部及胸部以及其他已知受累區域進行CT檢查。若出於正當原因,不能使用CT掃描或不允許進行適當之腫瘤評定,則允許進行磁共振成像(MRI),且應在篩選期間告知試驗委託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使用了與在篩選時評定疾病部位相同之放射照相程序。對於所有其他晚期固態腫瘤類型,研究人員使用其認為最適合該腫瘤類型之成像模態對所有已知的疾病部位進行成像。
所有有腦轉移病史之患者在篩選時都需要進行腦磁共振成像,且可以在後續時間點對任何有腦轉移病史之患者及/或任何出現暗示腦轉移之症狀的患者進行重複。若患者不能耐受MRI或有MRI之禁忌症,則可以使用CT掃描。
同一位評估員執行評定以確保整個訪視的內部一致性。根據研究人員的判斷,若懷疑PD,應隨時重複CT掃描。對於達到部分反應(PR)或完全反應(CR)之患者,應在4週後重複腫瘤評定以確認反應。 藥效動力學評定,包括免疫原性量測 樣本收集時程 腫瘤活體組織切片
在進行白血球分離術之前,患者進行篩選性腫瘤活組織檢查(原發性腫瘤或癌轉移),該活組織檢查可以來自具有活躍腫瘤生長之此前放射的部位。所有患者都需要在第2週期第8天(±2天)對同一原發性腫瘤或癌轉移進行重複腫瘤活組織檢查。若可能,在第5週期第1天(+2天)獲得額外之重複腫瘤活組織檢查(給藥前);此示例為視情況選用的。若初步資料表明修改治療時之腫瘤活組織檢查時間點更合適,則可以考慮替代的治療中之腫瘤活組織檢查時間點。
篩選時獲取之新鮮腫瘤活組織檢查應來自原發性腫瘤或癌轉移部位,後續活組織檢查應來自在篩選時活組織檢查的同一原發性腫瘤或癌轉移。 藥效動力學評定
只要有可能,基線樣品將用於縱向評定細胞相關測試,包括但不限於藉由包括四聚體染色流式細胞量測術進行免疫表型分析、在與HPV肽(IFNγ及顆粒酶B酶聯免疫斑點[ELISPOT])共培養後評估T細胞產生之細胞介素,及循環無細胞HPV16 DNA(cfHPV DNA)。基線腫瘤活組織檢查及選定之血液樣品將僅用於與治療後樣品進行比較(表2)。 表2 藥效動力學及免疫原性評定
樣品源 分析
血液  IFNγ及顆粒酶B ELISPOT (在具有及不具有活體外刺激下)
 E6、E7四聚體染色(與表面標記物染色組合)
循環無細胞HPV16 DNA(cfHPV DNA)含量
腫瘤組織 腫瘤微環境變化之免疫組織化學評定
縮寫:DNA=去氧核酸;HPV16=人類乳頭狀瘤病毒菌株16;IFNɣ=干擾素γ
經由ELISPOT偵測到之有關內源性免疫反應的資訊將為腫瘤活體組織切片之免疫組織化學分析提供資訊。 細胞介素評定
所有患者均收集血液樣品用於細胞介素。患有2、3或4級CRS之患者在2、3或4級CRS事件期間表現額外細胞介素血漿含量。在診斷CRS時、在嚴重程度增加時(例如,當2級CRS進展為3級CRS時)、在出現神經症狀以及在出院或消退時收集血液。
細胞介素組之評估包括但不限於IFNγ(IFN?)及IL 6。雖然CRS可能有延遲發作,但很少在治療開始後超過14天呈現。謹慎評估在此窗口外展現與CRS呈現一致之症狀的患者之其他原因。
監測細胞介素以進行藥效動力學評定。收集基線及治療後血清樣品,通過量測可以提供關於藥物發炎反應之資訊的細胞介素來評定抗腫瘤免疫反應。 安全性評定
本研究經由監測根據NCI CTCAE 5.0版定義及分級之所有SAE與非嚴重AE及實驗室異常來評估安全性。一般安全性評定包括身體檢查及特定實驗室評估,包括血清化學性質、凝血及血液計數,包括差異性。SAE及≥2級AESI將以加速方式報告,以便進入安全性資料庫。
在研究進行期間,對觀測到之全部安全性事件(包括消退至2級之CRS事件)進行檢視,且決定是否需要在此事件後開始錯開登記患者。潛在額外單藥療法組(第1部分)或組合安全性組(第2部分)中之錯開登記要求一個或多個組中所有後續新登記之患者錯開1週。若適用,患者之半依序登記可能會在某些組中繼續進行。患者將在研究期間進行細胞介素釋放分析。患有2級、3級或4級CRS之患者需要採集額外血液樣品用於安全性實驗室及細胞介素組之評估。
暴露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能增加irAE,尤其自體免疫病況之風險。因此,irAE可以及早發現且即時治療,以避免潛在的嚴重併發症。
所有患者在最後一劑研究用產品後15至45天內返回診所進行安全性隨訪訪視。記錄所有AE及SAE,直至最後一劑研究用產品(EOD6W)後6週或自退出後的45天或直至開始另一抗癌療法,以先發生者為準。僅對研究人員確定可能、很可能或肯定與SQZ-PBMC-HPV單藥療法或組合療法相關之正在進行中的SAE進行隨訪。 身體檢查以及高度及重量
身體檢查包括身高(僅篩選)、體重及一般外觀評定,以及以下系統之評估:皮膚、頭部、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喉嚨/頸部、甲狀腺、淋巴結、呼吸道、心血管、胃腸道、四肢、肌肉骨骼、神經以及婦與泌尿生殖系統,如所指示。尤其重要的是在白血球分離術後24小時內對患者進行身體檢查期間獲取體重,因為患者給藥取決於重量。 體能狀態
東部腫瘤協作組量表及標準用於評定患者之體能狀態,評定疾病如何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確定適當之治療及預後。 生命徵象
收集生命徵象,包括量測患者坐姿時之收縮及舒張血壓、心率、體溫及呼吸率。 12導程心電圖
12導程心電圖係由合格的現場人員使用ECG機器執行,確定心率、PR間期、QRS間期、RR間期、QT間期及QTc間期,該等間期由QTcB(QTc由Bazett公式校正)及QTcF(QTc由Fridericia公式校正)收集。在ECG收集期間,患者在ECG收集之前在沒有干擾(例如電視、蜂巢式電話)之安靜環境中處於靜止位置歷時至少10分鐘。
所有ECG必須由合格之醫生評估是否存在異常。 心動迴聲圖
進行心動迴聲圖或多重閘控獲取(MUGA)掃描以在篩選時及如臨床上指示量測LVEF。 實驗室評定
將收集用於臨床實驗室評定之樣品。表3中概述之臨床實驗室測試由現場進行。將表3中概述之實驗室測試樣品收集於適當的試管中,且根據現場之標準程序進行處置。
臨床實驗室變數列於表3中。 表3 臨床實驗室評定
血液學 a:所有訪視時都需要。
總白血球計數 嗜中性球(百分比及絕對計數)
紅血球計數 淋巴球(百分比及絕對計數)
血紅蛋白 單核球(百分比及絕對計數)
血容比 嗜酸性球(百分比及絕對計數)
平均紅血球體積 嗜鹼性球(百分比及絕對計數)
平均紅血球血紅素 血小板計數
平均紅血球血紅素濃度 紅血球分佈寬度
凝血 a b c: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所有訪視時都需要。
凝血酶原時間(PT) 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T) D-二聚體 c
血纖維蛋白原 c 溫韋伯氏(von Willebrand)因子 c
臨床化學:除白血球分離術外,所有訪視時都需要。
丙胺酸轉胺酶(ALT) γ麩胺醯基轉移酶
白蛋白 葡萄糖
鹼性磷酸酶 乳酸脫氫酶
天冬胺酸轉胺酶(AST)
血液尿素氮
氯化物 甲狀腺功能測試(TSH、游離T3及游離T4)
膽固醇 總膽紅素
肌酐 總蛋白質
C反應蛋白質 甘油三酯
肌酸激酶 尿酸
鐵蛋白
尿分析:除白血球分離術外,所有訪視時都需要。
膽紅素(Bilirubin) 血液
葡萄糖  pH及比重
酮類 蛋白質
白血球 尿膽素原
亞硝酸鹽 白血球酯酶
顯微鏡下(若肉眼可見組為異常)白細胞、RBC、管型、晶體、細菌及上皮細胞
病毒血清學:在篩選時且如臨床上指示需要。
 B型肝炎核心抗體(抗HBc)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1型及2型)抗體
抗HBc之IgM抗體(IgM抗HBc)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C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
妊娠測試:在篩選時及最後一次投與研究用產品後 6 週需要。
篩查時需要血清人類β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僅有生育潛力之婦女);尿液β-hCG可用於後續評定。
a.    此等實驗室測試之結果需要在白血球分離術之前或當天收集,該等結果在白血球分離術之前獲得。 b.   需要在任何腫瘤活組織檢查當天或之後那天獲得凝血參數之結果。 c.    在基線及CRS之情況下收集。 縮寫:CRS=細胞介素釋放症候群;T3=三碘甲狀腺胺酸;T4=甲狀腺素;TSH=促甲狀腺激素 不良事件 定義 不良事件
AE為患者發生的任何不良醫學事件,不一定與投與之研究用產品有因果關係。AE可為任何不利或非預期之徵象(包括異常實驗室研究結果)、症狀或疾病,其在時間上與使用研究用產品相關,無論是否與該研究用產品相關。不良事件可能為新事件,或可能為已經加重或嚴重程度或頻率惡化之預先存在的病況。
不良事件可能為身體檢查、實驗室測試或其他診斷調查中與基線相比之臨床顯著變化。
在此研究中,若發病時間在投與研究用產品後至最後一劑研究用產品後6週,則AE為治療中出現的。 嚴重不良事件
SAE為任何導致以下中之任一者的AE: 死亡。 即刻危及生命的。 需要患者住院或延長目前住院時間。 導致持續性或顯著殘疾或無能。 導致先天性異常或出生缺陷。 可能危及患者或可能需要醫學介入以防止上述結果之一的重要醫療事件。
在任何患者簽署ICF後、治療前、治療期間或停止治療後30天內發生之所有SAE,無論它們是否與研究相關,都必須記錄在適當之臨床程序表中。 特別受關注之不良事件
AESI為對研究用產品具特異性之科學及醫學問題的AE(嚴重或非嚴重),需要研究人員持續監測且立即通知試驗委託者。此類AE可能需要進一步調查以表徵且理解它們。研究期間可藉由方案修正來增加或移除特別關注之不良事件。
以下AE視為AESI: 暗示超敏反應、細胞介素釋放、全身性發炎反應症候群、全身性發炎性活化之事件。 流感樣疾病。 輸注反應症候群。 與免疫療法相關之irAE,諸如心肌炎、神經irAE、免疫相關病因之轉胺酶升高及腎炎。
另外,向試驗委託者報告以下事件: 懷疑SQZ-PBMC-HPV過量。 肝臟測試異常符合海氏定律標準,即AST或ALT實驗室值 ≥3 × ULN及總膽紅素實驗室值 ≥2 × ULN,同時鹼性磷酸酶實驗室值 <2 × ULN,由方案規定或未經排程之實驗室測試來測定。 嚴重程度之評定
NCI CTCAE 5.0版用於評定及分級AE及實驗室異常之嚴重程度。ASTCT共識分級將用於CRS及ICANS。每個AE術語都將映射到最新版本之監管活動醫學詞典(MedDRA)術語及代碼。
若事件未在CTCAE5.0版中覆蓋,則應將表4中所示之指南用於評定嚴重程度。 表4 未由CTCAE覆蓋之事件的嚴重程度及毒性等級
毒性等級 嚴重程度 描述
1級 輕度 短暫或輕度不適(<48小時);無需醫學介入/療法。
2級 中度 活動輕度至中度受限-可能需要一些幫助;不需要醫學介入/療法或需要最少醫學介入/療法。
3級 重度 活動明顯受限,通常需要一些幫助;需要醫學介入/療法,可能住院。
4級 危及生命 活動極度受限,需要大量幫助;需要大量醫學介入/療法,可能住院或臨終關懷照護。
5級 致死性 患者由於該事件而死亡。
來源:(NIAID,2003) 縮寫:CTCAE=不良事件之常見術語標準 因果關係之評定
研究人員評定與研究用產品之關係。因此,AE及SAE報告表包括將因果關係歸因於SQZ-PBMC-HPV、阿特珠單抗、伊派利單抗、納武單抗或組合之選項。對於接受SQZ PBMC-HPV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組合療法的患者,針對每種方案規定之療法單獨評定因果關係。若事件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標註一致,則合理的懷疑因果關係僅歸因於該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AE與研究用產品(亦即SQZ-PBMC-HPV、阿特珠單抗、伊派利單抗、納武單抗或組合)之關係記錄如下: 確定: AE明顯地與研究用產品相關。 很可能: AE很可能與研究用產品相關。 可能: AE可能與研究用產品相關。 不大可能: AE不太確定地與研究用產品相關。 不相關: AE明顯地與研究用產品無關。
具有醫學資格之研究人員確定每個AE與研究用產品的關係。研究人員根據其醫學判斷,決定該事件可能由研究用產品引起是否存在合理的可能性。若無正當理由表明存在關係,則將AE歸類為「不相關」。若有任何正當理由(即使未確定)懷疑研究用產品與AE發生之間可能存在因果關係,則AE視為「相關」。
若AE/SAE與研究用產品之間的關係被確定為「確定」、「可能」或「很可能」,則出於加速監管報告之目的,該事件視為與研究用產品相關。 預期性
適用產品資訊(例如SQZ-PBMC-HPV之IB或阿特珠單抗、伊派利單抗或納武單抗之批准標記)中未列出或與特異性或嚴重程度不一致之AE視為出乎意外的。 功效分析 定義
無進展存活期(PFS)定義為自第1週期第1天開始至根據RECIST 1.1首次記錄客觀腫瘤進展(PD,放射學)或由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之時間,無論哪個先出現。對於在分析時沒有客觀腫瘤進展且仍在研究中、接受除研究用產品以外之抗腫瘤治療或在記錄客觀腫瘤進展之前自治療隨訪中刪除之患者,無進展存活期資料將在最後一次腫瘤評定日進行審查,記錄無PD。登記後未進行腫瘤評定且未知死亡之患者將在第1週期第1天審查PFS。PFS將藉由RECIST 1.1與iRECIST標準進行評定,以適應參與地點之不同實務。
總存活期(OS)定義為自第1循環第1天開始至由任何原因所致之死亡日期的時間。在不存在死亡確認的情況下,在已知患者活著的最後日期審查存活時間。超過第1週期第1天缺乏資料之患者將在第1週期第1天審查其存活時間。
客觀反應率(ORR)定義為根據RECIST 1.1具有CR或PR之患者的比例。客觀反應率將作為未確認及已確認之ORR提供。確認之反應為在最初記錄反應後至少28天在重複成像研究中持續存在之反應。同樣,亦將概括且報告根據iRECIST之iORR。
反應之持續時間(DoR)定義為自首次記錄PR或CR至首次記錄客觀腫瘤進展或由任何原因所致之死亡的時間。對於在分析時沒有腫瘤進展且仍在研究中,接受除研究用產品以外之抗腫瘤治療,或在記錄客觀腫瘤進展之前自研究隨訪中刪除的患者,將在最後一次腫瘤評定當天審查反應資料之持續時間,記錄無PD。同樣,亦將概括且報告根據iRECIST之iDoR。
一旦記錄了自第1週期第1天直至疾病進展或死亡的所有腫瘤評定,則確定最佳總體反應(Best Overall Response;BOR)。一般而言,此係所有評定中最佳之回應;然而,CR、PR及疾病穩定(stable disease;SD)之確認亦將用於BOR確定。為了確認CR或PR,腫瘤量測值之變化必須在首次滿足反應標準後不少於4週(28天)藉由重複評定來確認。要確認SD,它必須自第1週期第1天開始發生至少12週;否則,BOR將取決於後續評定。最佳總體反應將按百分比概括且作為使用登記作為錨定日期之達至最佳反應的時間之事件發生時間變數。同樣,亦將概括且報告根據iRECIST之iBOR。
疾病控制率(DCR)係在定義之時間點藉由RECIST 1.1將BOR確定為CR、PR或SD之患者比例。在基線時具有可量測疾病且有資格進行腫瘤評定之安全群體中的所有患者將被視為3、6及12個月時DCR比例之分母。同樣,亦將概括且報告根據iRECIST之iDCR。
疾病穩定12週係藉由RECIST 1.1將BOR確定為CR、PR或SD且維持至少12週之患者比例。在基線時具有可量測疾病且有資格進行腫瘤評定之安全性群體中的所有患者將被視為3、6及12個月時比例之分母。同樣,亦將概括且報告根據iRECIST之12週疾病穩定。 分析
對安全性群體進行功效分析。同樣描述了具有記錄之HLA I類表現之患者的抗腫瘤活性(ORR、PFS、OS)。若遵循方案群體與安全性群體不同,亦將使用PP群體進行功效分析。
卡普蘭-麥爾(Kaplan-Meier)方法用於估計中位PFS及2側95%置信區間。死亡之患者,無論死因如何,都被認為發生了事件,除非在死前接受了後續抗癌療法。若接受後續療法,則在後續療法之前,將審查患者最後一次可評估腫瘤評定的日期。撤回同意書之患者在撤回同意書之前的最後一次可評估腫瘤評定時視為已審查。在臨床資料截止日期時仍然活著之患者在最近的可評估腫瘤評定中被審查。在臨床資料截止日期之前失訪之所有患者亦將在失訪前最後一次可評估腫瘤評定時被視為審查。
反應持續時間、達至最佳總體反應之時間及總存活期將使用與PFS相同的方法。此外,使用類似方法分析且報告使用iRECIST之iPFS、iBOR、iDCR及達至iBOR之時間。
客觀反應率(ORR)呈現為基於精確二項分佈之具有95%置信區間的比例。將提供ORR之點估計值及2側95%置信區間。持續至少12週之DCR及SD將作為點估計值報告。 安全性分析
使用安全性群體分析所有安全性參數。安全參數包括:AE、實驗室評估、生命徵象、ECOG、暴露、ECG、ECHO/MUGA及身體檢查。
安全性之主要終點為具有任何AE且觀測到對SQZ-PBMC-HPV投與之毒性的患者數目,其中使用NCI CTCAE 5.0版評定嚴重程度。在第一次投與SQZ-PBMC-HPV後發作之所有AE都包括在分析中。在簽署知情同意書時開始收集不良事件;然而,分析之重點為治療中出現的AE。
使用描述性統計分析AE。對於多次發生給定AE之患者,使用最高嚴重程度。 不良事件
AE係使用當前版本之MedDRA編碼字典進行編碼。
若AE在第1週期第1天至最後一劑研究用產品後6週發作,則其為治療中出現的。對於具有部分發作時間之AE,使用非缺失日期部分來確定AE是否為治療中出現的。若無法確定AE相對於研究用產品投與之發生時間,則將AE歸類為治療中出現的。治療中出現之AE亦包括在首次投與研究用產品之前存在且在投與後毒性惡化之任何AE。
此章節中描述之分析係基於TEAE,為簡潔起見,此章節中簡稱為AE。
出於概述目的,研究人員視為可能、很可能或確定與研究用產品相關之不良事件係歸類為相關。
概括具有任何AE、任何相關AE、任何SAE、任何相關SAE、任何3級或更高AE、任何相關3級或更高AE之患者的數目及百分比,以及每個類別之事件總數目。概括由於AE導致之死亡人數、由於AE導致之住院人數及由於AE導致之治療中止人數,以及DLT與AESI。
具有AE之患者的數目及百分比以及AE之總數目按系統器官類別及優先項進行概況。對於相關AE、AESI、SAE、相關SAE及≥3級AE,以及相關≥3級AE,重複此列表。
所有AE,包括非TEAE,均提供於患者列表中。產生了導致研究用產品中止之AE、導致死亡之AE、SAE、相關AE、AESI、DLT及重度AE的患者列表。 臨床實驗室評估
基線定義為首次暴露於研究用產品之前的最後一個非缺失值。此通常是週期第1天給藥前,但可能更早。藉由研究訪視概括基線臨床實驗室測試之實際值及變化。
實驗室測試結果係根據NCI CTCAE 5.0版及由研究人員確定之臨床顯著性進行分類。若每個參數每次研究訪視報告超過1個實驗室結果,則選擇產生最重度分類之結果進行分析。創建移位表以展示分級實驗室參數相對於基線之最大變化。
所有實驗室評定提供於列表中。
列出具有臨床顯著異常實驗室測試結果之患者。該列表包括所有異常且由研究人員確定在整個研究訪視期間對患者具有臨床顯著性之實驗室參數結果。 生命徵象
基線定義為首次暴露於研究用產品之前的最後一個非缺失值。藉由研究訪視及研究時間點概括生命徵象之實際值及相對於基線之變化。所有生命徵象資料都呈現於患者列表中。
根據研究人員所確定之臨床顯著性對生命徵象值進行分類。藉由研究訪視及研究時間點概括具有非缺失結果之患者數目、具有非臨床顯著結果及臨床顯著結果之患者數目及百分比。若每個參數每次研究訪視及研究時間點報告超過1個生命徵象結果,則選擇產生最重度分類之結果進行分析。
列出具有臨床顯著性生命徵象值之患者。該列表包括所有由研究人員確定在整個研究時間點對患者具有臨床顯著性之生命徵象參數結果。 身體檢查
列出異常身體檢查結果。 12導聯ECG
ECG結果呈現於移位表中(正常、異常無臨床顯著性、異常、臨床顯著),以展示相對於基線之最大變化。所有ECG結果均呈現於患者列表中。 其他安全性變數
29T2所有安全性資料提供於列表中。
ECOG PS及ECOG PS相對於基線之變化在對其進行收集之每次計劃訪視時概括。ECOG PS相對於基線之變化概括為連續變數及類別變數。自基線下降≥1點歸類為相對於基線「改善」。自基線增加≥1點歸類為相對於基線「劣化」。在每個評估ECOG PS之登記後時間點,相對於基線改善、劣化及不變概括為藉由治療產生之類別變數。 藥效動力學分析
針對相對於基線之變化及相對於基線之變化%,概括每個時間點之生物標記。藥效動力學標記與SQZ-PBMC-HPV之間的相關性係用敍述法及圖形法進行探究。
報告每個標記之敍述統計(平均值、標凖偏差、中值、最小值、最大值及幾何平均值)。呈現根據劑量組之個別值隨時間變化的圖表。 實例2.第1組至第3組之分析
Cell Squeeze®技術已展示出將抗原直接遞送至胞溶質的強健能力,從而規避了大多數疫苗所依賴之交叉呈現過程,且實現了高效MHC-I呈現及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活化。臨床前資料已證明活體外及活體內優良之CD8 T細胞活化及抗腫瘤作用。
圖6說明了藉由Cell Squeeze®技術產生之SQZ-PBMC-HPV-101研究用產品的預期機制,以及SQZ-PBMC-HPV疫苗直接刺激CD8 T細胞反應: 1.      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係藉由白血球分離術源於患者,且與HPV16 E6及E7合成長肽(SLP)混合 2.       Cell Squeeze®技術利用PBMC之快速機械變形來暫時破壞它們的膜,且將E6及E7抗原負荷直接遞送到它們的細胞質中 3.      所得抗原呈現細胞(APC)用CpG7909成熟 4.       SQZ-PBMC-HPV未藉由此過程進行基因修飾,而是冷凍保存以儲存及運送給患者 5.      臨床前資料表明,鼠類SQZ™ APC回歸至淋巴器官以驅動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活化 6.      在臨床前模型中,活化之T細胞回歸至腫瘤部位,誘導腫瘤細胞死亡,且形成提供長期保護之記憶。當針對臨床前模型中之其他技術進行檢測時,SQZ-PBMC-HPV已顯示出疫苗效力之顯著改善。
如圖7所示,SQZ-PBMC-HPV-101臨床研究之主要研究目標包括單藥療法之28天DLT期的安全性及與檢查點抑制劑(CPI)組合之42天DLT期的安全性。次要研究目標包括安全性及耐受性;功效(諸如根據RECIST 1.1之ORR)及藥效動力學標記。 方法
SQZ-PBMC-HPV-101登記了在無限先前療法系列後進展之無法治癒的HPV16+癌症患者(圖7)。
合格之患者必須具有ECOG 0-1、足夠之器官功能及可以進行活組織檢查且臨床風險可接受之病變。
患者在研究地點接受了單次白血球分離術,SQZ-PBMC-HPV批次在Lonza,Portsmouth,NH製造。SQZ-PBMC-HPV未經基因修飾。靜脈至靜脈的時間大約需要1週。
在分批釋放之前進行分批表徵,包含細胞生存力及IFN-γ分泌之誘導。
門診SQZ-PBMC-HPV在沒有先前調節方案之情況下每3週靜脈內給予;在每個組中,觀測第一名及第二名患者23小時。
第3組引入雙抗原預致敏(DP),且發生在第1週期第1天及第2天。
單藥療法之DLT期為28天,組合療法之DLT期為42天。
單藥療法給藥增量按照3+3規則進行。在所有組中,將登記最多12名患者。
在基線及C2D8收集腫瘤活體組織切片,處理成FFPE塊,切片且在自動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儀上使用合格之單重、雙重及三重分析進行IHC染色。
每位患者之治療持續時間由其分配劑量及其在製造批次中之小瓶數決定。
反應經由RECIST 1.1及iRECIST評定。 患者之人口統計資料、疾病特徵、治療緊急不良事件(TEAE)
表5展示出登記患者之人口統計資料及疾病特徵。 表5:人口統計資料及疾病特徵
   第1組 (n=3) 第2組 (n=5) 第3組 (n=4) 總計 (N=12)
年齡,歲 中位值(最小值,最大值) 65.0 (60, 68)  65.0 (54, 68) 49.0 (47, 66) 62.5 (47, 68)
性別,n (%) 女性    3 (100.0)    3 (60.0)    3 (75.0)    9 (75.0)
人種,n(%) 白種人    3 (100.0)    5 (100.0)    3 (75.0)    11 (91.7)
基線ECOG評分,n (%) 1 2 (66.7) 3 (60.0) 4 (100.0) 9 (75.0)
基線RMH評分,n (%) 高(≥2) 0 3 (60.0) 4 (100.0) 7 (58.3)
自診斷以來之時間,月 中位值(最小值,最大值) 46.06 (43.0, 51.5) 15.80 (12.0, 75.2) 52.78 (21.2, 80.3) 39.51 (12.0, 80.3)
原發腫瘤之部位,n (%) 肛門 宮頸 頭&頸    2 (66.7) 1 (33.3) 0    3 (60.0) 0 2 (40.0)    2 (50.0) 1 (25.0) 1 (25.0)    7 (58.3) 2 (16.7) 3 (25.0)
癌轉移之部位,n (%) 肝臟癌轉移 肺癌轉移 其他部位* 3 (100.0) 1 (33.3) 1 (33.3) 2 (66.7) 5 (100.0) 3 (60.0) 3 (60.0) 2 (40.0) 4 (100.0) 3 (75.0) 1 (25.0) 2 (50.0) 12 (100.0) 7 (58.3) 5 (41.6) 6 (50.0)
先前系列之數目,n 中位值(最小值,最大值)    4 (2, 5)    3 (1, 7)    3.5 (3, 4)    4.0 (1,7)
先前全身性療法,n (%) 化學療法 檢查點抑制劑      ICI難治(BOR形式之PD) 其他    3 (100.0) 3 (100.0) 3/3 2 (66.7)    5 (100.0) 4 (80.0) 3/4 1 (20.0)    4 (100.0) 4 (100.0) 3/4 2 (50.0)    12 (100.0) 11 (91.7) 9 (75.0) 5 (41.6)
表6展示登記患者之處置。 表6:患者處置
   第1組 (n=3) 第2組 (n=5) 第3組 (n=4) 總計 (N=12)
給藥 3 (100.0) 5 (100.0) 4 (100.0) 12 (100.0)
不再接受治療  接受劑量之數目*(範圍) 中止治療        完成治療^         進行性疾病         死亡         撤回同意         僅治療 3 (100.0) 3-10 1 (33.3) 2 (66.7) 1 (33.3) 0 0 5 (100.0) 2-4 4 (80.0) 1 (20.0) 3 (60.0) 0 1 (20.0) 4 (100.0) 3-4 4 (100.0) 0 3 (75.0) 1 (25.0) 0 12 (100.0) 2-10 9 (75.0) 3 (25.0) 7 (58.3) 1 (8.3) 1 (8.3)
目前在隨訪中 2 (66.7) 1 (20.0) 2 (50.0) 5 (41.7)
中止研究死亡     其他1 1 (33.3) 1 (33.3) 0 4 (80.0) 3 (60.0) 1 (20.0) 2 (50.0) 2 (50.0) 0 7 (58.3) 6 (50.0) 1 (8.3)
所有死亡  最後一次劑量30天內之死亡 1 (33.3) 0 4 (80.0) 0 2 (50.0) 2 (50.0) 7 (58.3) 2 (16.7)
*在方案v1.2之前,限制為3劑。在v2.0獲得批准後,患者可以接受儘可能多之劑量。 ^在方案2.0版之前,治療限於3次投藥。 1患者出院至臨終關懷;隨後死亡。
表7展示出在2名或更多名患者中報告之因果關係TEAE的概述。 表7:報導在2名或更多名患者中之所有因果關係TEAE(任何等級)
較佳項,n (%) 第1組 (n=3) 第2組 (n=5) 第3組 (n=4) 總計 (N=12)
呼吸困難 0 2 (40.0) 2 (50.0) 4 (33.3)
脫水 1 (33.3) 1 (20.0) 1 (25.0) 3 (25.0)
腹瀉 0 2 (40.0) 1 (25.0) 3 (25.0)
眩暈 1 (33.3) 1 (20.0) 1 (25.0) 3 (25.0)
低血壓 2 (66.7) 1 (20.0) 0 3 (25.0)
泌尿道感染 0 2 (40.0) 1 (25.0) 3 (25.0)
腹脹 1 (33.3) 0 1 (25.0) 2 (16.7)
貧血症 0 1 (20.0) 1 (25.0) 2 (16.7)
焦慮 1 (33.3) 1 (20.0) 0 2 (16.7)
憂鬱症 1 (33.3) 0 1 (25.0) 2 (16.7)
疲乏 0 2 (40.0) 0 2 (16.7)
潮紅 1 (33.3) 0 1 (25.0) 2 (16.7)
低鎂血症 1 (33.0) 0 1 (25.0) 2 (16.7)
低鈉血症 0 0 2 (50.0) 2 (16.7)
肌無力 1 (33.0) 0 1 (25.0) 2 (16.7)
非心臟性胸痛 0 0 2 (50.0) 2 (16.7)
周邊水腫 0 0 2 (50.0) 2 (16.7)
肋膜積液 0 0 2 (50.0) 2 (16.7)
操作性疼痛 0 0 2 (50.0) 2 (16.7)
尿瀦留 1 (33.0) 0 1 (25.0) 2 (16.7)
體重降低 0 1 (20.0) 1 (25.0) 2 (16.7)
SQZ-PBMC-HPV之可製造性
製造過程係每位患者<24小時,並且允許自一次運行中產生多次劑量。製造及發佈測試之顯著改善支持約1週的靜脈至靜脈時間。
如圖8A及8B所示,SQZ-PBMC-HPV之製造展示平均生存力約為90%,平均端對端處理時間不到24小時。如圖8C所示,自所有患者批次產生之SQZ-PBMC-HPV呈現HPV抗原,如誘導T細胞活性之能力所示,在反應性T細胞IFN-γ分泌中進行分析。 治療結果
治療結果概述於圖9中,展示了所有組之最佳總體反應(BOR)、研究存活期(天)及皇家馬斯登醫院(RMH)1評分的概述(基於評分之陰影)。如圖9所示,所有組3患者之RMH評分為2,CD8腫瘤浸潤淋巴球沒有顯著增加。 患者病例研究
選擇具有不同腫瘤負荷之患者用於其他案例研究。 病例研究患者2
一名患有宮頸癌之65歲女性在診斷接受(1)順鉑/紫杉醇/貝伐單抗[BOR=CR]及(2)帕博利珠單抗[BOR=PD]治療後3.5年在第1組(0.5e6/kg q3w)中登記。
低腫瘤負荷,ECOG為0且基線時之皇家馬斯登醫院(RMH)1評分為1;研究10+個月。
腫瘤負荷1個目標病變(TL) (15 mm SOD)及3個NTL(2個淋巴結,肺)。根據RECIST 1.1之最佳總體反應:SD。
圖10展示出降低之腫瘤生長動力學(圖10A),而IHC圖像分析之結果展示中心腫瘤中CD8 TIL增加了2倍(圖10B,與篩選相比,C2D8)及IHC圖像之實例進一步顯示CD8 TIL之增加(圖10C,箭頭)。 病例研究患者7
一名患有頭頸癌之67歲男性在接受卡鉑/5FU/帕博利珠單抗(BOR=PR)治療後1年在第2組(2.5e6/kg q3w)中登記。
高腫瘤負荷,ECOG為1且基線時之皇家馬斯登醫院(RMH)1評分為0;研究3個月。
腫瘤負荷2 TL:69 mm SOD;1 NTL(淋巴結)。根據RECIST 1.1之最佳總體反應:SD。
圖11展示出降低之腫瘤生長動力學(圖11A),而IHC圖像分析之結果展示治療時中心腫瘤中CD8 TIL增加了6倍(圖11B,與篩選相比,C2D8)及顯示出CD8 TIL之顯著增加IHC圖像之實例(圖11C,箭頭)。 結論
安全性及耐受性 •   接受2至10劑之患者在所有劑量下SQZ-PBMC-HPV都為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 •   未觀測到DLT或G>2治療相關之SAE。
可製造性 •   所有批次均在符合規範之cGMP下生產,在<24小時內產生多個冷凍保存劑量,且允許約1週之靜脈至靜脈時間。 •   基於T細胞活性(IFN-γ分泌)之產品表徵分析證實了所有患者批次中的抗原呈現與病史或個體患者之RMH 1期評分無關。
生物標記 •   在患者中觀測到免疫活性增加,諸如病例研究中之患者2及7。高劑量組中9名患者中有6名在基線時之RMH 1期評分為2-反映了晚期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   根據2個病例研究,腫瘤負荷較低之次晚期患者(諸如患者2)可能具有更高之臨床效益可能性。
未來發展 一旦對當前劑量的評定完成,預計將啟動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安全性組合階段。 實例 3. 腫瘤之生物標記分析
評估來自實例2所述之臨床研究中登記之患者之腫瘤樣品的生物標記表現。在基線及第2週期第8天(C2D8)收集腫瘤活體組織切片,處理成FFPE塊,切片且在自動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機上使用合格之單重、雙重及三重分析進行IHC染色。
此實例中所述之群體展示於表8中。 表8 用於生物標記研究之組
治療 增強免疫
第1組 0.5 × 10 6個細胞/kg 單次預致敏(SP)
第2組 2.5 × 10 6個細胞/kg 單次預致敏(SP)
第3組 2.5 × 10 6個細胞/kg 雙重預致敏(DP)
第3a組 5.0 × 10 6個細胞/kg 雙重預致敏(DP)
結果 不良事件
SQZ-PBMC-HPV視為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生物標記研究時之不良事件呈現於表9中。 表9
   1 (n=3) 2 (n=5) 3 (n=4) 3a (n=6) 總計 (n=16)
相關AE* 3 (100%) 4 (80%) 2 (50%) 5 (83%) 14 (78%)
相關3+級AE 0 1 (20%) 0 0 1 (6%)
相關嚴重AE 1 (33%) 0 0 0 1 (6%)
特別受關注之AE 1 0 1 0 2 (11%)
劑量限制性毒性 0 0 0 0 0
導致dc之相關AE 0 0 0 0 0
致命相關AE 0 0 0 0 0
*常見相關AE(>1名患者):疲勞、低血壓、輸注相關反應、噁心、瘙癢。M=百萬,SP=單次預致敏,DP=雙重預致敏,AE=不良事件
無受試者符合預先指定之DLT標準
2名患者中報導之三種AESI:
2級細胞介素釋放症候群(CRS)以及1級及2級免疫相關反應
未報導相關≥3級SAE:
2級(相關)-CRS(1 pt)
1名患者中之3+級相關AE(貧血)
一名患者由於鼻充血而延遲一次劑量
未觀測到DLT,引起中止之相關AE及致命相關AE。 生物標記研究
總腫瘤組織中之CD8+細胞密度展示於圖12中。腫瘤亦評定為沙漠(缺乏免疫細胞)、排除(僅外周上的免疫細胞)或發炎。
顆粒酶B(GZMB+)細胞中之CD8+細胞密度展示於圖13中。CD8+/Ki67+細胞密度展示於圖14中,CD8+/Ki67-細胞密度展示於圖15中。MHC-1表現係基於H-評分展示於圖16中。亦展示以下MHC類別之細胞%:MHC-、MHC-1低、MHC-1中等及MHC-1高。評分包括染色強度及在每個強度下呈陽性染色之細胞比例。染色信號分為4個不同的強度類別:0:無染色;1+:弱染色(高倍放大可見);2+:中等(或中度)染色(低倍放大可見);3+:強染色(即使在低倍放大下亦很明顯))。
表現PD-L1之腫瘤細胞之百分比展示於圖17中。
HPV E6之表現基於H-評分展示於圖18中。亦展示以下HPV類別之細胞%:HPV-、HPV16 +1、HPV16 +2 HPV16 +3及HPV16 +4。具有1-3個探測點之細胞=+1,4-9個點=+2,10-13個點=+3,且>14個點=+4。
HPV E7之表現基於H-評分展示於圖19中。亦展示以下HPV類別之細胞%:HPV-、HPV16 +1、HPV16 +2 HPV16 +3及HPV16 +4。具有1-3個探測點之細胞=+1,4-9個點=+2,10-13個點=+3,且>14個點=+4。評估第1組至第3組中之患者的活體組織切片之PD1表現(圖20)。 所選患者之概述 112-068 (第3a組)
一名患有口咽鱗狀細胞癌之52歲男性在最高劑量組(5.0M個細胞/kg DP)中登記。初步診斷3.7年前,遵循6個先前系列之全身性療法順鉑、carbo/5FU/pembro (BOR=PD)、多西他賽(docetaxel)、西妥昔單抗(cetuximab)、抗TGFβ/pembro (BOR=PD)、西妥昔單抗/紫杉醇。具有顯著症狀負荷之大型原發性病變。接受所有7劑SQZ-PBMC-HPV,幾乎沒有低度相關AE(G1潮紅、G1疲勞)。第28天治療時活體組織切片顯示出浸潤腫瘤之CD8增加8倍,同時PD-L1表現反射性增加。放射學反應,包括目標病變確認為CR(縱隔淋巴結(RECIST 1.1),最後一次腫瘤評定時出現新的真皮病變。症狀性改善(吞咽困難)及身體檢查時病變肉眼可見的改善。
腫瘤自沙漠(沒有免疫細胞)至發炎。患者展示最高的CD8浸潤(及CD8+細胞上之效應分子GZMB表現)。增殖性(Ki67+)CD8+細胞沒有變化。觀測到MHC-I及PD-L1增加。患者在基線時腫瘤中E6及E7表現最高,治療後變化最大。
對此患者中心腫瘤免疫表型之更詳細分析展示於圖21中。右圖展示出腫瘤基質及實質中之CD8+細胞密度。中間圖展示出基於CD8、GZMB及FoxP3在三重分析中之表現的腫瘤中免疫細胞之CTL、Treg及NK功能之密度。右圖展示出為CD8+及GZMB+之細胞百分比。此等結果藉由免疫組織化學得到進一步證實(圖22)。
增殖性/活化CD8+細胞密度之更詳細分析展示於圖23中。
如圖24所示,觀測到PD-L1之表現增加。
如圖25所示,腫瘤中MHC-1細胞之數目到C2D8時增加,包括MHC-1高細胞比例之增加(左圖,上圖)。相比之下,表現HPV16 E6及HPV16 E7之細胞數目到C2D8時減少(左圖,下圖)。此等結果亦藉由免疫組織化學(右圖)展示。
腫瘤生長動力學展示於圖26中。 103-027 (第2組)
此患者之腫瘤在研究開始時發炎且炎症到C2D8時增加。CD8浸潤顯著增加(但CD8+細胞上的效應分子GZMB表現沒有變化)。如藉由CD8+/Ki67+所量測,此患者具有最高增殖性CD8+細胞。MHC-I及PD-L1表現沒有顯著變化。
此患者之免疫表型的更詳細分析展示於圖27中。右圖展示出中心腫瘤以及腫瘤之基質及實質中的CD8+細胞密度。中間圖展示出基於CD8、GZMB及FoxP3在三重分析中之表現的腫瘤中免疫細胞之CTL、Treg及NK功能之密度。右圖展示出為CD8+及GZMB+之細胞百分比。此等結果藉由免疫組織化學得到進一步證實(圖28)。
增殖性/活化CD8+細胞密度之更詳細分析展示於圖29中。
如圖30所示,PD-1及PD-L1之表現保持大約相同。
如圖31所示,腫瘤中MHC-1細胞之數目保持大約相同\MHC-1高細胞比例增加(左圖,上圖)。相比之下,表現HPV16 E6及HPV16 E7之細胞數目到C2D8時減少(左圖,下圖)。此等結果亦藉由免疫組織化學(右圖)展示。 103-008 (第1組)
此患者之腫瘤在研究開始時發炎且炎症到C2D8時增加。觀測到CD8浸潤增加之趨勢,但CD8+細胞上之效應分子GZMB表現沒有變化。未觀測到增殖性(Ki67+) CD8+細胞之變化。未觀測到PD-L1之變化。在基線或治療後,腫瘤中之E6及E7表現無變化。
此患者之免疫表型的更詳細分析展示於圖32中。右圖展示出中心腫瘤以及腫瘤之基質及實質中的CD8+細胞密度。中間圖展示出基於CD8、GZMB及FoxP3在三重分析中之表現的腫瘤中免疫細胞之CTL、Treg及NK功能之密度。右圖展示出為CD8+及GZMB+之細胞百分比。此等結果藉由免疫組織化學得到進一步證實(圖33)。
增殖性/活化CD8+細胞密度之更詳細分析展示於圖34中。
如圖35所示,PD-1之表現在C2D8時保持大致相同。在初始篩選或C2D8時均未偵測到PD-L1。
如圖36所示,腫瘤中MHC-1細胞之數目保持大約相同(左圖,上圖),同樣為表現HPV16 E6及HPV16 E7之細胞數目(左圖,下圖)。此等結果亦藉由免疫組織化學(右圖)展示。 序列.
SEQ ID NO 序列 描述
1 TIHDIILECV HPV16-E6(29-38),人類表位
2 EVYDFAFRDL HPV16-E6(48-57),鼠類表位
3 YMLDLQPETT HPV16-E7(11-20),人類表位
4 RAHYNIVTF HPV16-E7(49-57),鼠類表位
5 LPQL S TELQT HPV16-E6(19-28) N端多肽,人類
6 QLCTELQT HPV16-E6(21-28) N端多肽,人類
7 KQQLLRR HPV16-E6(41-47) N端多肽,天然鼠類
8 VYSKQQLLRR HPV16-E6(38-47) N端多肽,經典鼠類
9 MHGDTPTLHE HPV16-E7(1-10) N端多肽,人類
10 GQAEPD HPV16-E7(43-48) N端多肽,鼠類
11 Y S KQQLLRREVYDFAF HPV16-E6(39-54) C端多肽,人類
12 YCKQQLL HPV16-E6(39-45) C端多肽,人類
13 CIVYRDGN HPV16-E6(58-65) C端多肽,天然鼠類
14 SIVYRDGNPYAVSDK HPV16-E6(58-72) C端多肽,經典鼠類
15 DLYCYEQLNDSSEEE HPV16-E7(21-35) C端多肽,人類
16 CCKCDSTLRLCVQSTHVDIR HPV16-E7(58-77 C端多肽,天然鼠類
17 SSKSDSTLRLSVQSTHVDIR HPV16-E7(58-77)  C端多肽,經典鼠類
18 LPQLSTELQTTIHDIILECVYSKQQLLRREVYDFAF HPV16-E6(19-54) SLP,人類
19 QLCTELQTTIHDIILECVYCKQQLL HPV16-E6(21-45) SLP,人類
20 KQQLLRREVYDFAFRDLCIVYRDGN HPV16-E6(41-65) SLP,天然鼠類
21 VYSKQQLLRREVYDFAFRDLSIVYRDGNPYAVSDK HPV16-E6(38-72) SLP,經典鼠類
22 MHGDTPTLHEYMLDLQPETTDLYCYEQLNDSSEEE HPV16-E7(1-35) SLP,人類
23 QLCTELQTYMLDLQPETTYCKQQLL HPV16-E7.6 SLP,人類
24 GQAEPDRAHYNIVTFCCKCDSTLRLCVQSTHVDIR HPV16-E7(43-77) SLP,天然鼠類
25 GQAEPDRAHYNIVTFSSKSDSTLRLSVQSTHVDIR HPV16-E7(43-77) SLP,經典鼠類
26 ggGGTCAACGTTGAgggggg 以大寫字母展示之鹼基為磷酸二酯,而以小寫字母展示之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1585 ( A類,小鼠特異性)
27 ggGGGACGA:TCGTCgggggg 以大寫字母展示之鹼基為磷酸二酯,而以小寫字母展示之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2216 ( A類,人類選擇性)
28 gggGACGAC:GTCGTGgggggg 以大寫字母展示之鹼基為磷酸二酯,而以小寫字母展示之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2336 ( A類,人類較佳)
29 tccatgacgttcctgatgct 以大寫字母展示之鹼基為磷酸二酯,而以小寫字母展示之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1668 ( B類,小鼠特異性)
30 tccatgacgttcctgacgtt 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1826 ( B類,小鼠特異性)
31 tcgtcgttttgtcgttttgtcgtt 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2006 ( B類,人類選擇性)
32 tcg tcg ttg tcg ttt tgt cgt t 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2007 ( B類,牛/豬)
33 tcg acg ttc gtc gtt cgt cgt tc 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BW006 ( B類,人類&小鼠)
34 tcg cga cgt tcg ccc gac gtt cgg ta 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D-SL01 ( B類,多物種)
35 tcgtcgttttcggcgc:gcgccg 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2395 ( C類,人類/小鼠)
36 tcgtcgtcgttc:gaacgacgttgat 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M362 ( C類,人類/小鼠)
37 tcg cga acg ttc gcc gcg ttc gaa cgc gg 鹼基為硫代磷酸酯 ODN D-SL03 ( C類,多物種)
38 MHGDTPTLHEYMLDLQPETTDLYCYEQLNDSSEEE E7
39 LYCYEQLNDSSEEEDEIDGPAGQAEPDRAHYNIVT E7
40 GQAEPDRAHYNIVTFCCKCDSTLRLCVQSTHVDIR E7
41 TLRLCVQSTHVDIRTLEDLLMGTLGIVCPICSQKP E7
42 MHQKRTAMFQDPQERPRKLPQLCTELQTTIHD E6
43 LPQLCTELQTTIHDIILECVYCKQQLLRREVY E6
44 KQQLLRREVYDFAFRDLCIVYRDGN E6
45 RDLCIVYRDGNPYAVCDKCLKFYSKI E6
46 DKCLKFYSKISEYRHYCYSLYGTTL E6
47 HYCYSLYGTTLEQQYNKPLCDLLIR E6
48 YGTTLEQQYNKPLCDLLIRCINCQKPLCPEEK E6
49 RCINCQKPLCPEEKQRHLDKKQRFHNIRGRWT E6
50 DKKQRFHNIRGRWTGRCMSCCRSSRTRRETQL E6
圖1展示第1組至第3組之治療方案。
圖2展示第4組之治療方案。
圖3展示第5組之治療方案。
圖4展示第6組之治療方案。
圖5展示第7組之治療方案。
圖6為展示藉由Cell Squeeze®技術產生之SQZ-PBMC-HPV-101研究用產品的預期機制,且展示SQZ-PBMC-HPV疫苗直接刺激CD8 T細胞反應的示意圖。
圖7為臨床研究設計之示意圖。SQZ-PBMC-HPV在單藥療法階段每三週(q3w)以指定劑量(細胞/體重)作為單藥療法投與,或與指定劑量之檢查點抑制劑(阿特珠單抗、伊派利單抗(Ipi)、納武單抗(Nivo))在指定的時間間隔(q3w、q3w × 4、q6w)組合投與。
圖8A至圖8C展示SQZ-PBMC-HPV之製造結果,分別說明SQZ-PBMC-HPV之平均生存力、平均端對端處理時間及IFN-γ分泌分析。
圖9展示出所有組之最佳總體反應(BOR)、研究存活期(天)及皇家馬斯登醫院(Royal Marsden Hospital;RMH)1評分的概述。
圖10A至圖10C分別展示治療後病例研究患者2中之聚集腫瘤尺寸、展示中心腫瘤中CD8 TIL變化之IHC圖像分析及顯示CD8 TIL之代表性IHC圖像。
圖11A至圖11C分別展示治療後病例研究患者7中之聚集腫瘤尺寸、展示中心腫瘤中CD8 TIL變化之IHC圖像分析及顯示CD8 TIL之代表性IHC圖像。
圖12展示第1組、第2組、第3組及第3a組中之患者在篩選(前)及第2週期第8天(C2D8,後)時腫瘤中CD8+細胞的密度。
圖13展示第1組、第2組、第3組及第3a組中之患者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腫瘤中CD8+/顆粒酶B+(GZMB+)細胞的密度。
圖14展示第1組、第2組、第3組及第3a組中之患者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腫瘤中CD8+/Ki67+細胞之密度。
圖15展示第1組、第2組、第3組及第3a組中之患者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腫瘤中CD8+/Ki67-細胞的密度。
圖16展示第1組、第2組、第3組及第3a組中之患者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腫瘤中MHC-1之表現,如藉由H-評分(上圖)所量測。MHC-、MHC-1低、MHC-1中等及MHC-1高細胞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的相對比率展示於下圖中。
圖17展示第1組、第2組、第3組及第3a組中之患者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具有PD-L1膜染色之腫瘤細胞%。TPS表示腫瘤比例評分。
圖18展示第1組、第2組、第3組及第3a組中之患者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腫瘤中HPV16 E6之表現,如藉由RNA ISH經修改之H-評分(上圖)所量測。HPV16陰性、HPV 16 +1、HPV 16 +2、HPV 16 +3及HPV 16 +4細胞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之相對比率展示於下圖中。*表示細胞之形態不適合於評分。
圖19展示第1組、第2組、第3組及第3a組中之患者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腫瘤中HPV16 E7之表現,如藉由RNA ISH經修改之H-評分(上圖)所量測。HPV16陰性、HPV 16 +1、HPV 16 +2、HPV 16 +3及HPV 16 +4細胞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之相對比率展示於下圖中。*表示細胞之形態不適合於評分。
圖20展示第1組、第2組、第3組及第3a組中之患者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腫瘤中心內按面積劃分的具有PD-1細胞之腫瘤細胞%。*表示細胞之形態不適合於評分。
圖21展示患者112-068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腫瘤之CD8浸潤。左圖展示中心腫瘤(CN)中之腫瘤浸潤以及基質及實質中之浸潤。中圖展示腫瘤中之CTL、Treg及NK功能,如藉由CD8、GZMB及FoxP3所量測。右圖展示為GZMB+細胞之CD8+細胞的百分比。
圖22展示免疫組織化學圖像之實例,圖21中之資料源於該等圖像。
圖23展示來自患者112-068之腫瘤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的增殖/活化細胞密度,如藉由為CD8+、CD8+/Ki67-、CD8-/Ki67+及CD8+/Ki67+之細胞密度所示。免疫組織化學展示於右圖中。上部圖像為低解析度,下部圖像為更高解析度。
圖24展示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來自患者112-068之具有PD-L1染色的腫瘤細胞%。
圖25展示來自患者112-068之腫瘤中MHC-1及HPV16 E6及E7表位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之表現。左上圖展示篩選及C2D8時之MHC-1表現。中上圖展示篩選及C2D8時腫瘤細胞中MHC-1之相對表現。左下圖展示HPV16 E6表現。中下圖展示HPV16 E7表現。右圖展示免疫組織化學之實例,從中獲得左圖及中圖的資料。
圖26展示患者112-068之腫瘤生長動力學。
圖27展示患者103-027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腫瘤之CD8浸潤。左圖展示中心腫瘤(CN)中之腫瘤浸潤以及基質及實質中之浸潤。中圖展示腫瘤中之CTL、Treg及NK功能,如藉由CD8、GZMB及FoxP3所量測。右圖展示為GZMB+細胞之CD8+細胞的百分比。
圖28展示免疫組織化學圖像之實例,圖27中之日期源於該等實例。
圖29展示來自患者103-027之腫瘤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的增殖/活化細胞密度,如藉由為CD8+、CD8+/Ki67-、CD8-/Ki67+及CD8+/Ki67+之細胞密度所示。免疫組織化學展示於右圖中。上部圖像為低解析度,下部圖像為更高解析度。
圖30展示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來自患者103-027之具有PD-L1染色的腫瘤細胞%。
圖31展示來自患者103-027之腫瘤中MHC-1及HPV16 E6及E7表位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之表現。左上圖展示篩選及C2D8時之MHC-1表現。中上圖展示篩選及C2D8時腫瘤細胞中MHC-1之相對表現。左下圖展示HPV16 E6表現。中下圖展示HPV16 E7表現。*表示細胞之形態不適合於評分。右圖展示免疫組織化學之實例,從中獲得左圖及中圖的資料。
圖32展示患者103-008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腫瘤之CD8浸潤。左圖展示中心腫瘤(CN)中之腫瘤浸潤以及基質及實質中之浸潤。中圖展示腫瘤中之CTL、Treg及NK功能,如藉由CD8、GZMB及FoxP3所量測。右圖展示為GZMB+細胞之CD8+細胞的百分比。
圖33展示免疫組織化學之實例,圖32中之日期源於該等實例。
圖34展示來自患者103-008之腫瘤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的增殖/活化細胞密度,如藉由為CD8+、CD8+/Ki67-、CD8-/Ki67+及CD8+/Ki67+之細胞密度所示。免疫組織化學展示於右圖中。上部圖像為低解析度,下部圖像為更高解析度。
圖35展示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來自患者103-008之具有PD-L1染色的腫瘤細胞%。
圖36展示來自患者103-008之腫瘤中MHC-1及HPV16 E6及E7表位在篩選(前)及C2D8(後)時之表現。左上圖展示篩選及C2D8時之MHC-1表現。中上圖展示篩選及C2D8時腫瘤細胞中MHC-1之相對表現。左下圖展示HPV16 E6表現。中下圖展示HPV16 E7表現。右圖展示免疫組織化學之實例,從中獲得左圖及中圖的資料。
本專利案或申請案檔案含有至少一張彩圖。在申請且支付必要費用後,專利局將提供附有彩圖之此專利或專利申請公開案之複本。

          <![CDATA[<110> 美商SQZ生物科技公司(SQZ BIOTECHNOLOGIES COMPANY)]]>
          <![CDATA[<120> 以經修飾PBMC治療癌症之方法]]>
          <![CDATA[<130> 75032-20031.41]]>
          <![CDATA[<140> TW 110149082]]>
          <![CDATA[<141> 2021-12-28]]>
          <![CDATA[<150> US 63/278,788]]>
          <![CDATA[<151> 2021-11-12]]>
          <![CDATA[<150> US 63/249,739]]>
          <![CDATA[<151> 2021-09-29]]>
          <![CDATA[<150> US 63/190,194]]>
          <![CDATA[<151> 2021-05-18]]>
          <![CDATA[<150> US 63/131,504]]>
          <![CDATA[<151> 2020-12-29]]>
          <![CDATA[<160> 50]]>
          <![CDATA[<170> FastSEQ for Windows Version 4.0]]>
          <![CDATA[<210> 1]]>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1]]>
          Thr Ile His Asp Ile Ile Leu Glu Cys Val
           1               5                  10  
          <![CDATA[<210> 2]]>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2]]>
          Glu Val Tyr Asp Phe Ala Phe Arg Asp Leu
           1               5                  10  
          <![CDATA[<210> 3]]>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3]]>
          Tyr Met Leu Asp Leu Gln Pro Glu Thr Thr
           1               5                  10  
          <![CDATA[<210> 4]]>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4]]>
          Arg Ala His Tyr Asn Ile Val Thr Phe
           1               5                  
          <![CDATA[<210> 5]]>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5]]>
          Leu Pro Gln Leu Ser Thr Glu Leu Gln Thr
           1               5                  10  
          <![CDATA[<210> 6]]>
          <![CDATA[<211> 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6]]>
          Gln Leu Cys Thr Glu Leu Gln Thr
           1               5              
          <![CDATA[<210> 7]]>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7]]>
          Lys Gln Gln Leu Leu Arg Arg
           1               5          
          <![CDATA[<210> 8]]>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8]]>
          Val Tyr Ser Lys Gln Gln Leu Leu Arg Arg
           1               5                  10  
          <![CDATA[<210> 9]]>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9]]>
          Met His Gly Asp Thr Pro Thr Leu His Glu
           1               5                  10  
          <![CDATA[<210> 10]]>
          <![CDATA[<211> 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10]]>
          Gly Gln Ala Glu Pro Asp
           1               5      
          <![CDATA[<210> 11]]>
          <![CDATA[<211> 1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11]]>
          Tyr Ser Lys Gln Gln Leu Leu Arg Arg Glu Val Tyr Asp Phe Ala Phe
           1               5                  10                  15      
          <![CDATA[<210> 12]]>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12]]>
          Tyr Cys Lys Gln Gln Leu Leu
           1               5          
          <![CDATA[<210> 13]]>
          <![CDATA[<211> 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13]]>
          Cys Ile Val Tyr Arg Asp Gly Asn
           1               5              
          <![CDATA[<210> 14]]>
          <![CDATA[<211> 1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14]]>
          Ser Ile Val Tyr Arg Asp Gly Asn Pro Tyr Ala Val Ser Asp Lys
           1               5                  10                  15  
          <![CDATA[<210> 15]]>
          <![CDATA[<211> 1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15]]>
          Asp Leu Tyr Cys Tyr Glu Gln Leu Asn Asp Ser Ser Glu Glu Glu
           1               5                  10                  15  
          <![CDATA[<210> 16]]>
          <![CDATA[<211> 2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16]]>
          Cys Cys Lys Cys Asp Ser Thr Leu Arg Leu Cys Val Gln Ser Thr His
           1               5                  10                  15      
          Val Asp Ile Arg
                      20  
          <![CDATA[<210> 17]]>
          <![CDATA[<211> 2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CDATA[<400> 17]]>
          Ser Ser Lys Ser Asp Ser Thr Leu Arg Leu Ser Val Gln Ser Thr His
           1               5                  10                  15      
          Val Asp Ile Arg
                      20  
          <![CDATA[<210> 18]]>
          <![CDATA[<211> 3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18]]>
          Leu Pro Gln Leu Ser Thr Glu Leu Gln Thr Thr Ile His Asp Ile Ile
           1               5                  10                  15      
          Leu Glu Cys Val Tyr Ser Lys Gln Gln Leu Leu Arg Arg Glu Val Tyr
                      20                  25                  30          
          Asp Phe Ala Phe
                  35      
          <![CDATA[<210> 19]]>
          <![CDATA[<211> 2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19]]>
          Gln Leu Cys Thr Glu Leu Gln Thr Thr Ile His Asp Ile Ile Leu Glu
           1               5                  10                  15      
          Cys Val Tyr Cys Lys Gln Gln Leu Leu
                      20                  25  
          <![CDATA[<210> 20]]>
          <![CDATA[<211> 2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20]]>
          Lys Gln Gln Leu Leu Arg Arg Glu Val Tyr Asp Phe Ala Phe Arg Asp
           1               5                  10                  15      
          Leu Cys Ile Val Tyr Arg Asp Gly Asn
                      20                  25  
          <![CDATA[<210> 21]]>
          <![CDATA[<211> 3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21]]>
          Val Tyr Ser Lys Gln Gln Leu Leu Arg Arg Glu Val Tyr Asp Phe Ala
           1               5                  10                  15      
          Phe Arg Asp Leu Ser Ile Val Tyr Arg Asp Gly Asn Pro Tyr Ala Val
                      20                  25                  30          
          Ser Asp Lys
                  35  
          <![CDATA[<210> 22]]>
          <![CDATA[<211> 3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22]]>
          Met His Gly Asp Thr Pro Thr Leu His Glu Tyr Met Leu Asp Leu Gln
           1               5                  10                  15      
          Pro Glu Thr Thr Asp Leu Tyr Cys Tyr Glu Gln Leu Asn Asp Ser Ser
                      20                  25                  30          
          Glu Glu Glu
                  35  
          <![CDATA[<210> 23]]>
          <![CDATA[<211> 2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23]]>
          Gln Leu Cys Thr Glu Leu Gln Thr Tyr Met Leu Asp Leu Gln Pro Glu
           1               5                  10                  15      
          Thr Thr Tyr Cys Lys Gln Gln Leu Leu
                      20                  25  
          <![CDATA[<210> 24]]>
          <![CDATA[<211> 3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24]]>
          Gly Gln Ala Glu Pro Asp Arg Ala His Tyr Asn Ile Val Thr Phe Cys
           1               5                  10                  15      
          Cys Lys Cys Asp Ser Thr Leu Arg Leu Cys Val Gln Ser Thr His Val
                      20                  25                  30          
          Asp Ile Arg
                  35  
          <![CDATA[<210> 25]]>
          <![CDATA[<211> 3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25]]>
          Gly Gln Ala Glu Pro Asp Arg Ala His Tyr Asn Ile Val Thr Phe Ser
           1               5                  10                  15      
          Ser Lys Ser Asp Ser Thr Leu Arg Leu Ser Val Gln Ser Thr His Val
                      20                  25                  30          
          Asp Ile Arg
                  35  
          <![CDATA[<210> 26]]>
          <![CDATA[<211> 20]]>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26]]>
          ggggtcaacg ttgagggggg                                             20
          <![CDATA[<210> 27]]>
          <![CDATA[<211> 20]]>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27]]>
          gggggacgat cgtcgggggg                                             20
          <![CDATA[<210> 28]]>
          <![CDATA[<211> 21]]>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28]]>
          ggggacgacg tcgtgggggg g                                           21
          <![CDATA[<210> 29]]>
          <![CDATA[<211> 20]]>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29]]>
          tccatgacgt tcctgatgct                                             20
          <![CDATA[<210> 30]]>
          <![CDATA[<211> 20]]>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30]]>
          tccatgacgt tcctgacgtt                                             20
          <![CDATA[<210> 31]]>
          <![CDATA[<211> 24]]>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31]]>
          tcgtcgtttt gtcgttttgt cgtt                                        24
          <![CDATA[<210> 32]]>
          <![CDATA[<211> 22]]>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32]]>
          tcgtcgttgt cgttttgtcg tt                                          22
          <![CDATA[<210> 33]]>
          <![CDATA[<211> 23]]>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33]]>
          tcgacgttcg tcgttcgtcg ttc                                         23
          <![CDATA[<210> 34]]>
          <![CDATA[<211> 26]]>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34]]>
          tcgcgacgtt cgcccgacgt tcggta                                      26
          <![CDATA[<210> 35]]>
          <![CDATA[<211> 22]]>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35]]>
          tcgtcgtttt cggcgcgcgc cg                                          22
          <![CDATA[<210> 36]]>
          <![CDATA[<211> 25]]>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36]]>
          tcgtcgtcgt tcgaacgacg ttgat                                       25
          <![CDATA[<210> 37]]>
          <![CDATA[<211> 29]]>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37]]>
          tcgcgaacgt tcgccgcgtt cgaacgcgg                                   29
          <![CDATA[<210> 38]]>
          <![CDATA[<211> 3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38]]>
          Met His Gly Asp Thr Pro Thr Leu His Glu Tyr Met Leu Asp Leu Gln
           1               5                  10                  15      
          Pro Glu Thr Thr Asp Leu Tyr Cys Tyr Glu Gln Leu Asn Asp Ser Ser
                      20                  25                  30          
          Glu Glu Glu
                  35  
          <![CDATA[<210> 39]]>
          <![CDATA[<211> 3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39]]>
          Leu Tyr Cys Tyr Glu Gln Leu Asn Asp Ser Ser Glu Glu Glu Asp Glu
           1               5                  10                  15      
          Ile Asp Gly Pro Ala Gly Gln Ala Glu Pro Asp Arg Ala His Tyr Asn
                      20                  25                  30          
          Ile Val Thr
                  35  
          <![CDATA[<210> 40]]>
          <![CDATA[<211> 3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40]]>
          Gly Gln Ala Glu Pro Asp Arg Ala His Tyr Asn Ile Val Thr Phe Cys
           1               5                  10                  15      
          Cys Lys Cys Asp Ser Thr Leu Arg Leu Cys Val Gln Ser Thr His Val
                      20                  25                  30          
          Asp Ile Arg
                  35  
          <![CDATA[<210> 41]]>
          <![CDATA[<211> 3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41]]>
          Thr Leu Arg Leu Cys Val Gln Ser Thr His Val Asp Ile Arg Thr Leu
           1               5                  10                  15      
          Glu Asp Leu Leu Met Gly Thr Leu Gly Ile Val Cys Pro Ile Cys Ser
                      20                  25                  30          
          Gln Lys Pro
                  35  
          <![CDATA[<210> 42]]>
          <![CDATA[<211> 32]]>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42]]>
          Met His Gln Lys Arg Thr Ala Met Phe Gln Asp Pro Gln Glu Arg Pro
           1               5                  10                  15      
          Arg Lys Leu Pro Gln Leu Cys Thr Glu Leu Gln Thr Thr Ile His Asp
                      20                  25                  30          
          <![CDATA[<210> 43]]>
          <![CDATA[<211> 32]]>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43]]>
          Leu Pro Gln Leu Cys Thr Glu Leu Gln Thr Thr Ile His Asp Ile Ile
           1               5                  10                  15      
          Leu Glu Cys Val Tyr Cys Lys Gln Gln Leu Leu Arg Arg Glu Val Tyr
                      20                  25                  30          
          <![CDATA[<210> 44]]>
          <![CDATA[<211> 2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44]]>
          Lys Gln Gln Leu Leu Arg Arg Glu Val Tyr Asp Phe Ala Phe Arg Asp
           1               5                  10                  15      
          Leu Cys Ile Val Tyr Arg Asp Gly Asn
                      20                  25  
          <![CDATA[<210> 45]]>
          <![CDATA[<211> 2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45]]>
          Arg Asp Leu Cys Ile Val Tyr Arg Asp Gly Asn Pro Tyr Ala Val Cys
           1               5                  10                  15      
          Asp Lys Cys Leu Lys Phe Tyr Ser Lys Ile
                      20                  25      
          <![CDATA[<210> 46]]>
          <![CDATA[<211> 2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46]]>
          Asp Lys Cys Leu Lys Phe Tyr Ser Lys Ile Ser Glu Tyr Arg His Tyr
           1               5                  10                  15      
          Cys Tyr Ser Leu Tyr Gly Thr Thr Leu
                      20                  25  
          <![CDATA[<210> 47]]>
          <![CDATA[<211> 2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47]]>
          His Tyr Cys Tyr Ser Leu Tyr Gly Thr Thr Leu Glu Gln Gln Tyr Asn
           1               5                  10                  15      
          Lys Pro Leu Cys Asp Leu Leu Ile Arg
                      20                  25  
          <![CDATA[<210> 48]]>
          <![CDATA[<211> 32]]>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48]]>
          Tyr Gly Thr Thr Leu Glu Gln Gln Tyr Asn Lys Pro Leu Cys Asp Leu
           1               5                  10                  15      
          Leu Ile Arg Cys Ile Asn Cys Gln Lys Pro Leu Cys Pro Glu Glu Lys
                      20                  25                  30          
          <![CDATA[<210> 49]]>
          <![CDATA[<211> 32]]>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49]]>
          Arg Cys Ile Asn Cys Gln Lys Pro Leu Cys Pro Glu Glu Lys Gln Arg
           1               5                  10                  15      
          His Leu Asp Lys Lys Gln Arg Phe His Asn Ile Arg Gly Arg Trp Thr
                      20                  25                  30          
          <![CDATA[<210> 50]]>
          <![CDATA[<211> 32]]>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
          <![CDATA[<223> 合成構築體]]>
          <![CDATA[<400> 50]]>
          Asp Lys Lys Gln Arg Phe His Asn Ile Arg Gly Arg Trp Thr Gly Arg
           1               5                  10                  15      
          Cys Met Ser Cys Cys Arg Ser Ser Arg Thr Arg Arg Glu Thr Gln Leu
                      20                  25                  30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Claims (70)

  1. 一種治療個體之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相關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及 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CTLA-4之拮抗劑及/或PD-1/PD-L1之拮抗劑。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CTLA4之拮抗劑為結合CTLA4之抗體。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PD-1/PD-L1拮抗劑為結合PD-1之抗體或結合PD-L1之抗體。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向該個體投與結合CTLA-4之抗體及結合PD-1之抗體。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向該個體投與結合CTLA-4之抗體且向該個體投與結合PD-L1之抗體。
  6.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ipilimumab)。
  7. 如請求項3、4及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nivolumab)。
  8. 如請求項3、4及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為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
  9. 如請求項3、4及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L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
  10. 一種治療個體之HPV +復發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腫瘤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的包含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BMC)之組合物,其中該等PBMC包含至少一種胞內遞送之HPV抗原。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與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結合投與。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檢查點抑制劑為針對該個體之CTLA-4之拮抗劑及/或PD-1/PD-L1之拮抗劑。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結合PD-L1、CTLA-4或PD-1之抗體。
  14.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與結合CTLA-4之抗體及結合PD-1之抗體結合投與。
  15.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L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
  16. 如請求項13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
  17. 如請求項13、14及1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
  18. 如請求項13、14及1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為帕博利珠單抗。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為HPV-16抗原或HPV-18抗原。
  20. 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包含源於HPV E6及/或E7之肽。
  21.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包含源於HPV E6及/或E7之HLA-A2限制性肽。
  22. 如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該HLA-A2限制性肽包含SEQ ID NO: 1-4中之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23.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種HPV抗原包含SEQ ID NO: 18-25中之任一者之胺基酸序列。
  24. 如請求項1至2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PBMC包含有包含SEQ ID NO: 19之胺基酸序列的抗原及包含SEQ ID NO: 23之胺基酸序列的抗原。
  25.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人類。
  26. 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對HLA-A*02呈陽性。
  27. 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PBMC對HLA-A*02呈陽性。
  28. 如請求項1至2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PBMC相對於該個體為自體的。
  29. 如請求項1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對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呈陽性。
  30. 如請求項1至2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HPV相關癌症為頭頸癌、宮頸癌、肛門癌或食道癌。
  31. 如請求項1至3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經靜脈內投與。
  32. 如請求項1至9及12至3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CTLA-4之拮抗劑及/或PD-1/PD-L1之拮抗劑經靜脈內、經口或皮下投與。
  33. 如請求項2至9及13至3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及/或該結合PD-1之抗體及/或該結合PD-L1之抗體經靜脈內投與。
  34. 如請求項1至3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的有效量為約0.5×10 6個細胞/公斤至約5.0×10 6個細胞/公斤。
  35. 如請求項6至9及16至3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伊派利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 mg/kg至約3 mg/kg。
  36. 如請求項7及17至3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納武單抗之有效量為約360 mg。
  37. 如請求項9、15、16及19-3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阿特珠單抗之有效量為約1200 mg。
  38. 如請求項1至3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含該等PBMC之該組合物在三週週期之第1天遞送。
  39. 如請求項1至3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含該等PBMC之該組合物進一步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
  40. 如請求項38或39之方法,其中約0.5×10 6個細胞/公斤、約2.5×10 6個細胞/公斤、約5.0×10 6個細胞/公斤係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
  41. 如請求項39或40之方法,其中約0.5×10 6個細胞/公斤、約2.5×10 6個細胞/公斤或約5.0×10 6個細胞/公斤係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2天投與。
  42. 如請求項2至9及13至4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及/或該結合PD-1之抗體及/或該結合PD-L1之抗體每三週週期投與一次。
  43. 如請求項38至4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在每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
  44. 如請求項38至4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每兩個三週週期投與一次。
  45. 如請求項42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其中該伊派利單抗係以約3 mg/kg之劑量投與。
  46. 如請求項42至4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係在該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投與。
  47. 如請求項46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1之抗體為納武單抗,其中該納武單抗係以約360 mg之劑量投與。
  48. 如請求項38至4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CTLA-4之抗體為伊派利單抗,其中該伊派利單抗係以約1 mg/kg之劑量在兩個三週週期之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1天投與,且該結合PD-1之抗體係以約360 mg之劑量在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在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投與。
  49. 如請求項38至4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L1之抗體係在該第一個三週週期之第8天及每個後續週期之第1天投與。
  50. 如請求項48或49之方法,其中該結合PD-L1之抗體為阿特珠單抗,其中該阿特珠單抗係以約1200 mg之劑量投與。
  51. 如請求項1至4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向該個體投與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至少約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或一年。
  52. 如請求項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5×10 6個PBMC至約5×10 7個PBMC, b)百分比為約40%至約6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25%至約35%(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 d)約3%至約8%(w/w)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53. 如請求項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1×10 6個PBMC/mL至約1×10 7個PBMC/mL, b)百分比為約40%至約6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25%至約35%(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 d)百分比為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54. 如請求項1至5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2.75×10 7個PBMC, b)百分比為約5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30%(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 d)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該調配物之pH為約7.4。
  55. 如請求項1至5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5×10 6個PBMC/mL, b)百分比為約5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30%(w/w)之低溫保存培養基,及 d)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該調配物之pH為約7.4。
  56. 如請求項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5×10 6個PBMC至約5×10 7個PBMC, b)百分比為約65%至約95%(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57. 如請求項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1×10 6個PBMC/mL至約1×10 7個PBMC/mL, b)百分比為約65%至約95%(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3%至約8%(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調配物之pH為約pH 6.0至約pH 8.5。
  58. 如請求項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2.5×10 7個PBMC, b)百分比為約8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該調配物之pH為約7.4。
  59. 如請求項1至5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包含PBMC之組合物包含 a)約5×10 6個PBMC/mL, b)百分比為約80%(w/w)之極冷保存培養基, c)百分比為約5%(w/w)之人類血清白蛋白, 其中該調配物之pH為約7.4。
  60. 如請求項52至5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極冷保存培養基為CryoStor® CS10。
  61. 如請求項52至5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低溫保存培養基為HypoThermasol® FRS。
  62. 如請求項1至6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或單核球中的兩者或更多者。
  63. 如請求項1至6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等PBMC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及單核球。
  64. 如請求項1至6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 (a)約25%至約80%之該等PBMC為T細胞, (b)約1.5%至約30%之該等PBMC為B細胞, (c)約3.0%至約20%之該等PBMC為NK細胞,或 (d)約4.0%至約45%之該等PBMC為單核球。
  65. 如請求項1至6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係藉由包含以下之製程來製備: a)使包含輸入PBMC的群體之細胞懸浮液穿過細胞變形收縮部,其中該收縮部直徑係該懸浮液中該等輸入PBMC直徑的函數,藉此使得該等輸入PBMC之擾動足夠大以便該至少一種HPV抗原穿過而形成受擾動輸入PBMC;及 b)將受擾動輸入PBMC群體與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一起培育足以使該抗原進入該等受擾動輸入PBMC的時間,藉此產生該等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PBMC。
  66. 如請求項65之方法,其中該收縮部之直徑為約4.2 µm至約6 µm或約4.2 µm至約4.8 µm。
  67. 如請求項1至6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經調節。
  68. 如請求項67之方法,其中包含該至少一種HPV抗原之該等PBMC係藉由包含以下之製程來調節:在約37℃下將該等PBMC與佐劑一起培育約2小時至約10小時、約3小時至約6小時或約4小時以使該等PBMC被調節。
  69. 如請求項68之方法,其中該佐劑為CpG寡去氧核苷酸(ODN)、LPS、IFN-α、STING促效劑、RIG-I促效劑、聚I:C、R837、R848、TLR3促效劑、TLR4促效劑或TLR 9促效劑。
  70. 如請求項68或69之方法,其中該佐劑為CpG 7909寡去氧核苷酸(ODN)。
TW110149082A 2020-12-29 2021-12-28 以經修飾pbmc治療癌症之方法 TW2022414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31504P 2020-12-29 2020-12-29
US63/131,504 2020-12-29
US202163190194P 2021-05-18 2021-05-18
US63/190,194 2021-05-18
US202163249739P 2021-09-29 2021-09-29
US63/249,739 2021-09-29
US202163278788P 2021-11-12 2021-11-12
US63/278,788 2021-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1466A true TW202241466A (zh) 2022-11-01

Family

ID=80001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9082A TW202241466A (zh) 2020-12-29 2021-12-28 以經修飾pbmc治療癌症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33677A1 (zh)
EP (1) EP4271711A1 (zh)
JP (1) JP2024503278A (zh)
CA (1) CA3203696A1 (zh)
TW (1) TW202241466A (zh)
WO (1) WO202214702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T2768942T (lt) 2011-10-17 2020-04-1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statymas į ląstelės vidų
SG11201601927SA (en) 2013-08-16 2016-04-28 Massachusetts Inst Technology Selective delivery of material to cells
SG11201703044PA (en) 2014-10-31 2017-05-30 Massachusetts Inst Technology Delivery of biomolecules to immune cells
CA2988996A1 (en) 2015-07-09 2017-01-1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ivery of materials to anucleate cells
EP3344747B1 (en) 2015-09-04 2022-11-09 SQZ Biotechnologies Company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biomolecules mediated by a surface with pores
WO2017192786A1 (en) 2016-05-03 2017-11-09 Sqz Biotechnologies Company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biomolecules to induce tolerance
WO2017192785A1 (en) 2016-05-03 2017-11-09 Sqz Biotechnologies Company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biomolecules to induce tolerance
CR20200460A (es) 2018-03-12 2020-11-23 Sqz Biotechnologies Co Suministro intracelular de biomeléculas para modificar respuestas inmunes
US20210038709A1 (en) * 2018-03-12 2021-02-11 Sqz Biotechnologies Company Methods for treating hpv-associated diseases
CA3115245A1 (en) 2018-10-04 2020-04-09 Sqz Biotechnologies Company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biomolecules to enhance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function
KR20210121106A (ko) 2019-01-25 2021-10-07 에스큐지 바이오테크놀로지스 컴퍼니 무핵 세포-유래된 백신
BR112021016903A2 (pt) * 2019-02-28 2021-11-03 Sqz Biotechnologies Co Administração de biomoléculas a pbmcs para modificação de uma resposta imune
IL294098A (en) * 2019-12-20 2022-08-01 Instil Bio Uk Lt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solating lymphocytes infiltrating tumors and their use
WO2022051437A2 (en) * 2020-09-02 2022-03-10 Sqz Biotechnologies Company Methods to stimulate hla-agnostic immune responses to proteins using nucleated cells
US20220296691A1 (en) * 2020-12-29 2022-09-22 Sqz Biotechnologies Company Methods for treating cancer with activating antigen carri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7026A1 (en) 2022-07-07
CA3203696A1 (en) 2022-07-07
EP4271711A1 (en) 2023-11-08
JP2024503278A (ja) 2024-01-25
US20220233677A1 (en) 2022-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32839A1 (en) DELIVERY OF BIOMOLECULES TO PBMCs TO MODIFY AN IMMUNE RESPONSE
TW202003025A (zh) 用於治療hpv相關疾病之方法
JP2021191790A (ja) 併用療法によって固形腫瘍又はリンパ系腫瘍を処置する方法
JP2018530624A (ja) 併用療法による固形腫瘍又はリンパ系腫瘍の治療方法
TWI777160B (zh) T細胞製備組合物及方法
Fausch et al. Heterologous papillomavirus virus-like particles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virus-like particle immune complexes activate human Langerhans cells
US20220296691A1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cancer with activating antigen carriers
KR20220149684A (ko) 동종이계 종양-특이적 cd4+ t 세포의 수혈을 이용한 암 면역요법
TW202241466A (zh) 以經修飾pbmc治療癌症之方法
US20220241392A1 (en) Formulations of pbmcs
US20230374455A1 (en) T cell manufactur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16917319A (zh) 用于用经修饰的pbmc治疗癌症的方法
CA3028168C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activating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with chimeric poliovirus
WO2024026492A1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cancer with enhanced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US20230181644A1 (en) Methods of generating cells
RU2799784C2 (ru) Способы лечения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ассоциированных с впч
CN116261465A (zh) 使用有核细胞刺激对突变体ras的免疫应答的方法
Dombroski et al. Tumor nano-lysate activates dendritic cells to evoke a preventative immune 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