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1098A - 通訊系統、控制電路、記憶媒體以及通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訊系統、控制電路、記憶媒體以及通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1098A
TW202241098A TW110131992A TW110131992A TW202241098A TW 202241098 A TW202241098 A TW 202241098A TW 110131992 A TW110131992 A TW 110131992A TW 110131992 A TW110131992 A TW 110131992A TW 202241098 A TW202241098 A TW 2022410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ence
mentioned
signal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weigh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1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中成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1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109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04B1/1036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with automatic suppression of narrow band noise or interference, e.g. by using tuneable notch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9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by improving strong signal performance of the receiver when strong unwanted signals are present at the receiver in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2001/6912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chir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22PN, e.g. Kroneck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4Orthogonal
    • H04J13/0048Wals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04J13/0062Zadoff-Chu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通訊裝置,包括:接收天線(10R、11R),接收干擾信號以及傳送時進行系列乘法處理的傳送裝置傳送的所希望信號作為接收信號;以及干擾抑制部(405),每接收天線產生合成接收信號之際的權重,藉由實行天線間合成,進行接收信號的干擾抑制;干擾抑制部,藉由對接收信號進行逆系列乘法處理,改變接收信號中的干擾形態的同時,產生每接收信號組合不同的權重,使用權重中互相加強所希望信號的權重進行干擾抑制。

Description

通訊系統、控制電路、記憶媒體以及通訊方法
本揭示,係有關於進行無線通訊的通訊裝置、通訊系統、控制電路、記憶媒體以及通訊方法。
進行無線通訊的無線通訊系統中,選擇產業科學醫療用頻帶的ISM(Industry Science Medical)頻帶,在不用執照可以活用方面具有優點。此ISM頻帶的頻帶,在無線LAN(區域網路)以及Bluetooth(藍牙)(註冊商標)為首的各種通訊系統中使用。
即使在各種無線通訊系統存在的環境下,同一無線通訊系統內發生的干擾,透過使用網路同步的通訊定時控制、跳頻(FHSS: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跳頻展開頻譜))方式的通訊頻率重複迴避等也可以迴避。
另一方面,關於從另一無線通訊系統傳送的信號,因為通訊定時、使用頻率等不明,干擾迴避是困難的。即,無線通訊系統,與本身無線通訊系統的傳送信號-所希望信號同時,接收從其它無線通訊系統傳送的信號的情況下,從其它無線通訊系統傳送的信號成為干擾信號。此干擾信號的位準大的情況下,因為影響本身無線通訊系統的通訊,在實現穩定的通訊方面,耐干擾性成為重要的技術。
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無線通訊系統,為了提高耐干擾性,藉由往封包內的時間方向及頻率方向分散配置空符號(null symbol),測量干擾電力,根據干擾電力,藉由產生取消干擾成分的權重,進行天線間的合成處理。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專利第490687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但是,上述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取消接收信號的干擾波成分之際,因為接收信號乘以權重而合成,不只是干擾波成分,所希望成分也乘以權重,影響所希望波成分。因此,上述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根據接收的所希望波及干擾波的權重關係,與干擾波相同,也以合成處理取消所希望波,具有解調性能有可能大為惡化的問題。
本揭示,有鑑於上述而形成,目的在於得到防止解調性能惡化的同時可以提高耐干擾性能的通訊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達成目的,本揭示的通訊裝置,包括複數接收天線,接收干擾信號以及傳送時進行系列乘法處理的傳送裝置傳送的所希望信號作為接收信號。又,本揭示的通訊裝置,包括干擾抑制部,每接收天線產生合成接收天線分別接收的接收信號之際的權重,使用權重,藉由實行接收信號合成的天線間合成,進行接收信號的干擾抑制。干擾抑制部,藉由對接收信號進行逆系列乘法處理,改變接收信號中的干擾形態的同時,進行干擾抑制的每接收信號組合產生不同的權重,使用產生的權重中互相加強所希望信號的權重進行干擾抑制。 [發明效果]
本揭示的通訊裝置,防止解調性能惡化的同時,達到可以提高耐干擾性能的效果。
以下,根據圖面詳細說明本揭示中實施形態的通訊裝置、通訊系統、控制電路、記憶媒體以及通訊方法。
實施形態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全體構成圖。通訊系統100,係實行無線通訊的系統。通訊系統100,包括作為通訊裝置的傳送機101、作為通訊裝置的接收機102。干擾源103,係其它通訊系統的通訊裝置。通訊系統100,防止解調性能惡化的同時,提高耐干擾性能。又,實施形態中的所希望波,係接收信號中的所希望波。又,實施形態中的干擾波,係接收信號中的干擾信號。
實施形態中,例如說明關於傳送機101從1個傳送天線12S傳送信號,接收機102以2個接收天線10R、11R接收信號的情況。又,包括傳送機101的通訊裝置具有接收機能也可以。包括接收機102的通訊裝置具有傳送機能也可以。
作為傳送裝置的傳送機101傳送的信號,通過不同的通訊路徑(通道),以接收機102包括的各接收天線10R、11R接收。接收天線10R,接收傳送信號作為x 0,接收天線11R,接收傳送信號作為x 1
干擾源103,與通訊系統100分開,實行信號的傳送處理作為通訊處理。對於通訊系統100,干擾源103傳送的信號係自系統外的通訊信號。接收天線10R,接收干擾源103傳送的信號作為干擾信號I 0,接收天線11R,接收干擾源103傳送的信號作為干擾信號I 1
因此,接收機102的接收天線10R接收的接收信號r 0,係傳送機101傳送的信號與干擾源103傳送的信號之和,可以如以下式(1)所示。同樣地,接收機102的接收天線11R接收的接收信號r 1,係傳送機101傳送的信號與干擾源103傳送的信號之和,可以如以下式(2)所示。
[數1]
Figure 02_image001
[數2]
Figure 02_image003
接收機102,藉由從接收信號除去干擾信號I 0、I 1,抑制干擾信號I 0、I 1的影響,實現耐干擾性高的穩定通訊。接收機102,在干擾抑制之際,使用來自傳送機101的傳送封包內插入的空符號(null symbol)等,測量干擾電力,產生使干擾電力最小化的權重w 0、w 1。接收機102,對各接收天線10R、11R接收的接收信號r 0、r 1,算出乘以權重w 0、w 1的接收信號r’ 0、r’ 1,接收信號r’ 0可以如以下式(3)所示,接收信號r’ 1可以如以下式(4)所示,
[數3]
Figure 02_image005
[數4]
Figure 02_image007
接收機102,對於乘以權重w 0、w 1的各接收天線10R、11R中的接收信號r’ 0、r’ 1,進行接收天線10R、11R間(以下,稱作接收天線間)的合成處理(以下,稱作天線間合成)。藉此,接收機102,取消干擾信號I 0、I 1,實現干擾抑制。天線間合成的干擾抑制結果,可以如以下式(5)所示。
[數5]
Figure 02_image009
在此,說明關於接收機102的干擾抑制處理。圖2,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的接收機接收的一干擾波例圖。圖3,係用以說明不因接收天線間的接收信號合成取消所希望波時的一所希望波例圖。圖2中,以複數平面顯示干擾波信號的干擾信號,圖3中,以複數平面顯示所希望波信號。
圖2中,圖示接收天線10R接收的干擾信號I 0為干擾波201-1,圖示接收天線11R接收的干擾信號I 1為干擾波201-2。又,圖2中,圖示干擾信號I 0乘以干擾抑制用權重w 0的接收天線10R的干擾信號w 0I 0為干擾波201-3,圖示干擾信號I 1乘以干擾抑制用權重w 1的接收天線11R的干擾信號w 1I 1為干擾波201-4。
圖3中,圖示接收天線10R接收的所希望信號x 0為所希望波202-1,圖示接收天線11R接收的所希望信號x 1為所希望波202-2。又,圖3中,圖示所希望信號x 0乘以干擾抑制用權重w 0的接收天線10R的所希望信號w 0x 0為所希望波202-3,圖示所希望信號x 1乘以干擾抑制用權重w 1的接收天線11R的所希望信號w 1x 1為所希望波202-4。
如圖2及圖3所示,接收機102,將接收天線10R接收的干擾波201-1及所希望波202-1乘以權重w 0。藉此,干擾波201-1、所希望波202-1,分別成為干擾波201-3、所希望波202-3。
又,接收機102,將接收天線11R接收的干擾波201-2及所希望波202-2乘以權重w 1。藉此,干擾波201-2、所希望波202-2,分別成為干擾波201-4、所希望波202-4。
如圖2所示,乘以權重w 0、w 1之前的干擾波201-1、201-2,可以表示為具有位相差的不同振幅頻譜。接收機102,透過將各接收天線10R、11R的干擾波201-1、干擾波201-2分別乘以權重w 0、權重w 1,可以使各接收天線10R、11R的干擾波201-3、干擾波201-4成為同振幅的頻譜且逆相位的頻譜。接收機102,藉由在接收天線間合成此逆相位的頻譜,可以取消干擾成分。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所希望波202-1、202-2也具有相位差,係分別振幅不同的頻譜。透過接收機102將各接收天線10R、11R的所希望波202-1、202-2分別乘以權重w 0、w 1,各接收天線10R、11R的所希望波成為所希望波202-3、202-4。此權重w 0、w 1,因為是使各干擾波201-1、201-2的2頻譜成為同振幅逆相位的權重,乘以權重w 0、w 1的所希望波202-3、202-4,不會由於接收天線間的合成取消。因此,接收機102,只取消干擾信號(干擾成分)的同時,可以抽出所希望信號即所希望成分進行解調處理。
可是,與干擾成分的取消同時,所希望成分也取消,有可能不能解調。圖4係用以說明因接收天線間的接收信號合成取消所希望波時的一所希望波例圖。圖4,以複數平面顯示所希望波的信號。
圖4中,圖示接收天線10R所接收成為不能解調之所希望信號x 0作為所希望波203-1,圖示接收天線11R所接收成為不能解調之所希望信號x 1作為所希望波203-2。又,圖4中,圖示所希望信號x 0乘以干擾抑制用權重w 0的接收天線10R的所希望信號w 0x 0作為所希望波203-3,圖示所希望信號x 1乘以干擾抑制用權重w 1的接收天線11R的所希望信號w 1x 1作為所希望波203-4。
各接收天線10R、11R接收的干擾波201-1、201-2,將與圖2所示的干擾波201-1、201-2相同。在此情況下,各接收天線10R、11R接收的所希望波203-1、203-2的頻譜關係,尤其2個頻譜的相位差將與干擾波201-1、201-2相同。
在此情況下,考慮接收機102實行與圖2及圖3所示的處理相同的處理。接收機102,與圖2中說明的處理相同,各接收信號乘以權重w 0、w 1,透過天線合成實行干擾抑制時,干擾波201-3、201-4,透過與權重w 0、w 1的乘算成為逆相位。藉此,由於天線間合成干擾信號取消,可以得到干擾抑制效果。
另一方面,所希望波203-3、203-4也透過與圖2所示的處理相同的處理成為逆相位的關係。因此,接收機102實行天線間合成時,乘以權重w 0、w 1的所希望波203-3、203-4之間就會互相消除。即,與干擾波201-3、201-4相同,所希望波203-3、203-4也會被取消。
這樣,根據各接收天線10R、11R的干擾波201-1、201-2具有的振幅及相位差與所希望波203-1、203-2具有的振幅及相位差間的關係,與干擾取消同時各接收天線10R、11R接收的所希望波之間有可能互相減弱即取消。接收機102,實行這樣的干擾抑制處理時,解調性能惡化。
於是,實施形態中,接收機102在干擾抑制時藉由對接收信號進行逆系列乘法處理改變接收信號中的干擾形態的同時,進行干擾抑制的每接收信號組合產生不同的權重。於是,接收機102使用最互相增強所希望成分的組合之權重,藉由進行干擾抑制,在干擾成分的取消處理時防止根據條件發生的所希望波成分取消。結果,通訊系統100,防止干擾抑制時的解調性能惡化,可以實現干擾抑制時的解調性能提高。
其次,說明關於實施形態的傳送機101的構成。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包括的傳送機構成圖。
傳送機101,具有傳送控制部301、編碼部302、一次調變部303、系列乘法部304、IFFT(逆高速傅立葉轉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部305、高頻傳送處理部306以及傳送天線12S。
傳送控制部301,傳送信號的傳送開始指示至編碼部302。編碼部302,對信號的資訊位元進行編碼,傳送編碼後的信號至一次調變部303。一次調變部303,對信號實行一次調變。作為一次調變部303的一次調變方式,例如考慮使用PSK(相位偏移、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調變。一次調變部303,傳送一次調變後的信號至系列乘法部304。
系列乘法部304,對一次調變部303調變的信號實行系列乘法處理。在此,說明關於系列乘法部304實行直接擴散處理的情況作為系列乘法處理的一例。系列乘法部304進行直接擴散處理時,進行直接擴散處理的擴散系列以及擴散系列長,例如,作為通訊系統100內決定的擴散系列及擴散系列長。透過系列乘法部304實行直接擴散處理,頻寬只擴大擴散系列長。
直接擴散處理,1次調變的窄頻帶調變後,係使用根據虛擬隨機位元序列產生的虛擬隨機雜訊碼(擴散碼)進行2次調變的寬頻帶調變之處理。在此的擴散碼,「1」與「-1」係隨機出現的虛擬隨機數。此擴散碼的位元,為了與基頻帶信號的傳送資料位元區別叫做晶片(chip)。因此,2次調變後的調變波以晶片單位變化。系列乘法部304,傳送實行直接擴散處理的信號至IFFT部305。
IFFT部305,逆高速傅立葉轉換直接擴散處理的信號,傳送至高頻傳送處理部306。高頻傳送處理部306,轉換數位信號調變處理的信號成類比信號,傳送至傳送天線12S。傳送天線12S傳送類比信號。
其次,說明關於實施形態的接收機102構成。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包括的接收機構成圖。接收機102,具有接收天線10R、11R、高頻接收處理部402、逆擴散部403、通道推斷部404、干擾抑制部405、解調部406、解碼部407以及接收控制部408。
接收天線10R、11R,傳送接收的類比信號至高頻接收處理部402。高頻接收處理部402,位準調整接收的類比信號,頻率轉換成基頻帶,並轉換成數位信號。高頻接收處理部402,轉換類比信號成數位信號後,傳送數位信號至逆擴散部403、干擾抑制部405以及通道推斷部404。高頻接收處理部402對逆擴散部403傳送的數位信號,係以逆擴散解調的數位信號。高頻接收處理部402對干擾抑制部405傳送的數位信號係不進行逆擴散的數位信號。
逆擴散部403,對於從高頻接收處理部402接受的數位信號,逆擴散處理,即乘以對於傳送側在直接擴散處理時具有對擴散系列的逆特性之系列。逆擴散部403,傳送已進行逆擴散處理的信號至干擾抑制部405。
接收機102,作為檢波方式,例如使用同步檢波的情況下,必須求出各通訊路徑中的通道響應。在此,說明關於通道響應的推斷處理的一例。為了推斷通道響應,例如,傳送機101,插入引示信號至傳送封包並傳送,接收機102,從傳送封包抽出引示信號推斷通道響應。具體地,通道推斷部404,從高頻接收處理部402接收的數位信號中抽出引示信號,根據引示信號,推斷表示通道響應的通道值。通道推斷部404,傳送推斷的通道響應至干擾抑制部405。
干擾抑制部405。根據從高頻接收處理部402、逆擴散部403及通道推斷部404接收的信號,只抑制接收信號中的干擾信號,只抽出所希望信號。干擾抑制部405,傳送抽出的所希望信號至解調部406。
解調部406,對於從干擾抑制部405接受的所希望信號實行解調處理,傳送至解碼部407。解碼部407,對於從解調部406接受的信號實行解碼處理,傳送至接收控制部408。接收控制部408,使用從解碼部407接受的的信號,控制各種動作。
在此,說明關於干擾抑制部405的構成例。圖7,係顯示實施形態的接收機具有的干擾抑制部構成圖。干擾抑制部405,連接至高頻接收處理部402、逆擴散部403及通道推斷部404。
干擾抑制部405,具有干擾測量部409、權重產生部410、組合選擇部411及干擾抑制運算部412。
干擾測量部409,從高頻接收處理部402接受高頻接收處理部402處理的逆擴散前信號。干擾測量部409,測量接收信號內包含的信號干擾量。為了測量干擾量,例如,傳送機101在傳送封包內先配置空符號(null symbol)。此空符號(null symbol),因為傳送時的值是「0」,可以說干擾測量部409測量的值是空符號(null symbol)的配置時間及頻率中的干擾量。測量的干擾量,用作空符號(null symbol)周邊的資訊符號干擾量。干擾測量部409,傳送測量的干擾量至權重產生部410。
權重產生部410,根據干擾量,算出用以最小化干擾信號的權重。具體地,權重產生部410,透過根據每接收信號的特徵求出相關值,算出用以最小化干擾信號的權重,傳送算出的權重至組合選擇部411。
組合選擇部411,從權重產生部410接受用以最小化干擾信號的權重。又,組合選擇部411,從逆擴散部403接受進行逆擴散處理的信號,從通道推斷部404接受推斷的通道響應。組合選擇部411,選擇進行干擾抑制處理的天線間合成的接收信號(例如,晶片)組合。組合選擇部411,傳送選擇的組合至干擾抑制運算部412。
干擾抑制運算部412,根據進行天線間合成的晶片組合,將各接收天線10R、11R乘以權重產生部410產生的權重,藉由實行天線合成進行干擾抑制運算。藉此,干擾抑制運算部412進行干擾抑制。
在此,說明關於傳送機101的傳送處理概要與接收機102的接收處理概要。圖8,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中傳送處理以及接收處理的概要圖。又,以下,有時候接收天線10R稱作接收天線0,而接收天線11R稱作接收天線1。
傳送機101,直接擴散處理傳送符號501並傳送。晶片502,係以傳送機101直接擴散處理傳送符號501的晶片。晶片503、晶片504-1、晶片504-2、晶片504-3以及晶片504-4,係接收機102接收晶片502後以逆擴散部403逆擴散的晶片。
晶片503,係以逆擴散部403逆擴散之接收天線0(接收天線10R)中第0晶片的晶片。又,關於以逆擴散部403逆擴散之接收天線0中第1~3晶片的晶片,未圖示符號。
晶片504-1,係以逆擴散部403逆擴散之接收天線1(接收天線11R)中第0晶片的晶片。晶片504-2,係以逆擴散部403逆擴散之接收天線1中第1晶片的晶片。晶片504-3,係以逆擴散部403逆擴散之接收天線1中第2晶片的晶片。晶片504-4,係以逆擴散部403逆擴散之接收天線1中第3晶片的晶片。
在此,說明傳送機101直接擴散處理1符號s 0並傳送的情況作為傳送處理的一例。例如,假設直接擴散處理的擴散系列長為系列長4,第n(n是自然數)晶片的擴散系列為擴散系列c n(0≦n≦3)的情況下,傳送機101的系列乘法部304,藉由將傳送符號501乘以各個晶片號碼的擴散系列c n,產生晶片502。此晶片502的傳送信號,從傳送天線12S傳送。
接收機102,以接收天線0及接收天線1的2個接收天線接收晶片502的傳送信號的情況下,對傳送信號分別架設通訊路徑h 0、h 1。又,以干擾源103通訊的干擾信號,在各接收天線0、1中,分別被接收作為I 0、I 1。因此,各接收天線0、1中各晶片的接收信號r 0n、r 1n,分別表示為以下的式(6)及式(7)。
[數6]
Figure 02_image011
[數7]
Figure 02_image013
逆擴散部403,對各接收天線0、1接收的信號進行逆擴散處理。逆擴散部403,透過乘算對於傳送時系列乘法部304乘算的擴散系列c n之共軛複數c* n(*表示共軛複數),進行逆擴散處理。逆擴散後處理後的各接收天線0、1中各晶片的接收信號r 0n、r 1n,可以分別表示為以下的式(8)及式(9)。
[數8]
Figure 02_image015
[數9]
Figure 02_image017
逆擴散部403,輸入已進行逆擴散處理的接收信號至干擾抑制部405的組合選擇部411。組合選擇部411,選擇進行干擾抑制的晶片組合。干擾抑制運算部412,使用選擇的組合,進行干擾抑制。干擾抑制運算部412,在進行干擾抑制之際,首先如式(3)及式(4)所示,對各接收天線0、1的接收信號,乘以利用接收天線間的合成最小化干擾成分的權重w 0、w 1。乘以權重w 0、w 1的各接收天線0、1中各晶片的接收信號分別表示為以下式(10)及式(11)。又,在此的權重w 0、w 1分別是權重產生部410算出的權重。
[數10]
Figure 02_image019
[數11]
Figure 02_image021
干擾抑制運算部412,藉由合成對各接收天線0、1的接收信號乘以權重w 0、w 1的式(10)及式(11),實行天線間合成,取消干擾信號。干擾抑制組合,在此天線間合成之際,各接收天線0、1中,對於同一符號透過選擇使用哪個晶片決定。
例如,以直接擴散處理的擴散系列為系列長4,以接收天線為2條接收天線0、1。在此情況下,對於接收天線0中的第0晶片的晶片503,說明關於接收天線1中第0晶片到第3晶片合計的4晶片中,選擇與哪個晶片進行干擾抑制處理中的天線間合成之處理的處理例。接收天線1中的第0晶片到第3晶片的晶片,分別是晶片504-1、晶片504-2、晶片504-3以及晶片504-4。
圖9,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算出之對應晶片間組合的干擾信號圖。圖10,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算出之對應晶片間組合的所希望信號圖。
圖9中以複數平面顯示干擾抑制運算部412在接收天線0中的第0晶片與接收天線1中的各晶片之間進行天線間合成(干擾抑制)時的干擾信號。
圖10中,以複數平面顯示干擾抑制運算部412在接收天線0中的第0晶片與接收天線1中的各晶片之間進行天線間合成時的所希望信號。
組合選擇部411,根據圖9及圖10所示的干擾信號及所希望信號,選擇實行干擾抑制的晶片組合,干擾抑制運算部412以選擇的組合進行干擾抑制處理。在此,透過以選擇的組合實行干擾抑制處理,說明關於改善干擾抑制時的性能之理由以及選擇晶片組合的方法例。
圖9中,圖示干擾項600-1、600-2、601-1、601-2、602-1、602-2、603-1、603-2、604-1、604-2。干擾項600-1,表示接收天線0中第0晶片的晶片503的干擾項I 0c* 0。干擾項600-2,係干擾項600-1乘以權重的干擾項。即,干擾項600-2,表示乘以接收天線0中權重的第0晶片之晶片503的干擾項w 0I 0c* 0
干擾項601-1,表示接收天線1中第0晶片的晶片504-1的干擾項I 1c* 0。干擾項601-2,係干擾項601-1乘以權重的干擾項。即,干擾項601-2,表示乘以接收天線1中權重的第0晶片之晶片504-1的干擾項w 1I 1c* 0
干擾項602-1,表示接收天線1中第1晶片的晶片504-2的干擾項I 1c* 1。干擾項602-2,係干擾項602-1乘以權重的干擾項。即,干擾項602-2,表示乘以接收天線1中權重的第1晶片之晶片504-2的干擾項w’ 1I 1c* 1。權重w’,係補正權重w的權重。
干擾項603-1,表示接收天線1中第2晶片的晶片504-3的干擾項I 1c* 2。干擾項603-2,係干擾項603-1乘以權重的干擾項。即,干擾項603-2,表示乘以接收天線1中權重的第2晶片之晶片504-3的干擾項w’ 1I 1c* 2
干擾項604-1,表示接收天線1中第3晶片的晶片504-4的干擾項I 1c* 3。干擾項604-2,係干擾項604-1乘以權重的干擾項。即,干擾項604-2,表示乘以接收天線1中權重的第3晶片之晶片504-3的干擾項w’ 1I 1c* 3。又,關於與晶片504-2~504-4相乘的權重為w’ 1方面,之後敘述詳細的理由。
圖10中,圖示信號項700-1、700-2、700-3、701~704。信號項700-1,表示接收天線0中第0晶片的晶片503的信號項h 0s 0。信號項700-2,表示乘以接收天線0中的權重的第0晶片的晶片503之信號項w 0h 0s 0。信號項700-3,表示接收天線1中第0晶片的晶片504-1及第1晶片的晶片504-2的信號項h 1s 0
信號項701,表示乘以接收天線1中權重的第0晶片之晶片504-1的信號項w 1h 1s 0。信號項702,表示乘以接收天線1中權重的第1晶片之晶片504-2的信號項w’ 1h 1s 0。信號項703,表示乘以接收天線1中權重的第2晶片之晶片504-3的信號項w’ 1h 1s 0。信號項704,表示乘以接收天線1中權重的第3晶片之晶片504-4的信號項w’ 1h 1s 0。又,關於與504-2~504-4的信號項702~704相乘的權重為w’ 1方面,之後敘述詳細的理由。
以下,說明關於接收天線0中第0晶片的晶片503與接收天線1中第0晶片的晶片504-1,即接收天線間使用相同晶片號碼之間已進行干擾抑制處理的情況。在此情況下,各接收天線0、1的接收信號乘以權重的結果,分別在式(10)及式(11)中可以以n=0的式表示。干擾抑制運算部412,藉由合成式(10)及式(11),實行天線間合成。合成此時的式(10)及式(11)的結果,即天線間合成的結果可以以式(12)表示。
[數12]
Figure 02_image023
干擾項的式(12)右邊的第3項及第4項,因為以合成消除成為0,取消干擾信號。即,式(12)的(w 0I 0+w 1I 1)c* 0是0。這根據圖9中逆擴散後的干擾信號是接收天線0中干擾項600-1,接收天線1中干擾項601-1的關係的情況下,乘以權重後的干擾信號成為接收天線0中干擾項600-2,接收天線1中干擾項601-2的關係,成為同振幅逆相位的關係,也可以確認。
所希望波信號的信號項即所希望波項的式(12)右邊第1項及第2項也同樣地,各接收天線0、1中乘以權重,實行天線間合成。此時的所希望波信號,顯示在圖10中「503與504-1」的處所。即,逆擴散後所希望波信號的信號項是如接收天線0中信號項700-1,接收天線1中信號項700-3的關係時,乘以權重後所希望波信號的信號項成為接收天線0中信號項700-2,接收天線1中信號項701的關係。在此情況下,因為信號項700-2、701成為逆相位關係即相位互相減弱的關係,也取消所希望波信號。在此情況下,雖然抑制干擾,同時也消除所希望波,不能解調。
其次,說明關於接收天線0中第0晶片的晶片503與接收天線1中第1晶片的晶片504-2,即接收天線間使用不同晶片號碼之間已進行干擾抑制處理的情況。
在此情況下,各接收天線0、1的接收信號乘以權重的結果,分別可以以式(10)中n=0及式(11)中n=1的式表示。合成此時的式(10)及式(11)的結果,即天線間合成的結果可以以式(13)表示。
[數13]
Figure 02_image025
著眼於式(13)的干擾項時,因為不同的晶片號碼之間進行合成,各個項中分別乘以不同的擴散系統c* 0、c* 1。因此,由於接收天線間不同的擴散系列乘法的影響,干擾項將會留下,干擾抑制不充分。這與接收天線間已進行相同晶片號碼之間的干擾抑制處理的情況不同,起因於進行不同晶片號碼之間的干擾抑制時,干擾信號的關係性在逆擴散處理前後由於只有不同晶片的擴散系列部分變動形態改變。但是,擴散系列c n,在通訊系統100內是已知系列。因此,接收機102,根據權重w 1,以權重產生部410再產生進行干擾抑制處理的不同晶片間補正擴散系列變動量的權重w’ 1並使用,藉此可以干擾抑制處理。
在此,說明關於權重再產生方法的一例。在此,說明關於接收機102,作為擴散系列,使用成為啁啾(chirp)信號的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 Correlation(恆幅零自相關))系列之1的ZC(Zadoff-Chu)系列的情況。
ZC系列,因為振幅是定包絡(固定),不同晶片的擴散系列c* 0、c* 1可以說是只有相位關係不同的系列。因此,權重產生部410,關於擴散系列c* 0、c* 1的相位差異,再產生補正權重w 1的權重w’ 1。於是干擾抑制運算部412,藉由使用補正的權重w’ 1作為干擾抑制處理的權重,可以取消干擾信號。干擾抑制運算部412,使用補正的權重w’ 1,實行乘以權重以及天線間合成的結果顯示在以下式(14)中。
[數14]
Figure 02_image027
圖9中,逆擴散後的干擾信號是接收天線0中干擾項600-1,接收天線1中干擾項602-1的關係時,乘以權重後的干擾信號成為在接收天線0中干擾項600-2,接收天線1中干擾項602-2的關係。
例如,使用像接收天線0中第0晶片、接收天線1中第1晶片不同的晶片時,干擾抑制運算部412,藉由使用再產生的權重w’ 1,各接收天線0、1的干擾信號,成為同振幅逆相位的關係,可以抑制干擾。
另一方面,所希望波項的信號項,如式(12)及式(13)所示,無論進行干擾抑制處理的晶片組合,都經常成為相同信號項(接收天線間的關係性也相同的信號項700-1以及信號項700-3)。這是因為,逆擴散部403透過對接收信號進行逆擴散處理,信號項不接受擴散系列的變動。相對於此,干擾項透過逆擴散,因為接受擴散系列的變動,必須再產生取消干擾的權重w’ 1
於是,如式(14)所示,與所希望波項相乘的權重也是w 1到w’ 1,即成為補正擴散系列c* 0、c* 1的相位差異之權重。因此,圖10中,逆擴散後的所希望波信號中,接收天線0中信號項700-1、接收天線1中信號項700-3的關係不變,但使用不同晶片的情況下,乘以權重後的所希望波信號每晶片組合不同。例如,使用接收天線1的第1晶片時,乘以權重後的所希望波信號,成為接收天線0中信號項700-2、接收天線1中信號項702的關係。此關係,成為相位關係互相增強即不互相減弱所希望波信號的關係。
這樣,接收機102,對干擾抑制處理在接收天線間使用相同晶片號碼之間的情況下,與干擾信號的取消同時也取消所希望波信號,但藉由使用不同晶片號之間,可以只取消干擾信號。藉此,接收機102,可以改善干擾抑制時的性能。
尤其啁啾(chirp)信號,因為具有隨著時間頻率線形變化的特徵,直接擴散處理中,晶片間看到時的相位差即相位旋轉量也不是固定值。例如,隨著時間頻率線性增加的上啁啾(up chirp)的情況下,晶片間的相位差(頻率),變大下去。因此,接收機102,因為每不同晶片組合可以具有各種相位差,補正的權重w’ 1也可以設定成各種值,在容易找到所希望波互相增強的關係方面,成為優點。
接收機102,對於接收天線0中第0晶片的晶片503,除了接收天線1中第1晶片的晶片504-2之外,也與接收天線1中第2晶片的晶片504-3、第3晶片的晶片504-4之間可以進行干擾抑制處理。此情況下的處理也與上述處理相同。即,接收機102,根據權重w 1,產生補正不同晶片間具有分別的擴散系列變動的權重w’ 1,實行乘以權重以及天線間合成。又,關於接收天線0中第1~3晶片的晶片也相同。
在此,說明關於組合選擇部411選擇進行干擾抑制處理的晶片組合之一處理例。接收天線間所希望波信號的關係,受到通道h 0、h 1的影響。
因此,組合選擇部411,從通道推斷部404取得推斷結果,對於全部干擾抑制處理的組合,乘以權重w’ 1的情況下,選擇最互相增強所希望波項的相位關係及振幅關係之組合。即,組合選擇部411,從全部干擾抑制處理的組合中,每晶片的接收信號乘以權重w’ 1的情況下,選擇可以最防止所希望波項的解調性能惡化之組合。
這樣,本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100,藉由直接擴散處理接收的信號,無論所希望波與干擾波的關係性,不使解調性能惡化,只取消干擾成分實行干擾抑制。
其次,進行用以明確本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100與比較例的通訊系統的差異之補足說明。比較例的通訊系統,實行干擾抑制之際,根據測量的干擾電力,產生權重,利用天線間合成取消干擾信號。在此情況下,比較例的通訊系統,因為對所希望信號也實行相同的處理,根據所希望信號與干擾信號的關係,即權重的關係,與干擾信號相同也取消所希望信號,有可能使解調性能惡化。
另一方面,本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100,活用直接擴散處理作為傳送時的系列乘法處理。藉此,通訊系統100,透過實行逆擴散處理作為接收側的逆系列乘法處理,改變各晶片的接收信號中的干擾形態,權重產生部410中,對各晶片組合產生干擾抑制處理使用的權重。
組合選擇部411,根據通道推斷部404推斷的通道響應推斷值的通道推斷值以及權重產生部410產生的權重之關係,只取消干擾信號,選擇所希望波信號成為可抽出的接收天線間的晶片組合。於是,干擾抑制運算部412,根據選擇的晶片組合,藉由實行天線間合成,防止解調性能惡化的同時,實行干擾抑制。
又,本實施形態中,例示傳送機101包括的傳送天線個數是1個,接收機102包括的接收天線個數是2個的情況,但本實施形態不限定於此。例如,使用傳送機101是2個以上的傳送天線進行傳送多樣性的情況下,也可以得到與傳送天線個數是1個的情況相同的效果。
又,關於接收機102包括3個以上接收天線的情況,也可以得到與接收天線是2個的情況相同的效果。又,傳送機101,藉由增加接收天線數,因為干擾抑制處理中的權重及天線合成中使用的晶片組合的選擇項增加,可以更降低干擾抑制時性能惡化的影響。
又,本實施形態中,說明系列乘法部304,作為系列乘法的一例,實行直接擴散處理之例,但本實施形態不限於此。例如,傳送機101複製複數想傳送的符號,將複製的符號乘以給予分別不同初始相位的系列再傳送也可以。即,傳送機101連送初始相位不同的同一符號也可以。
又,傳送機101,除了將複製的符號乘以給予分別不同初始相位的系列之外,還位移各種符號的頻率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傳送機101,以同時間的不同頻率即多重頻率,同時傳送初始相位不同的符號。
又,傳送機101,除了將複製的符號乘以給予分別不同初始相位的系列之外,還將這些符號乘以不同的擴散系列實行直接擴散處理,透過施行多重碼,傳送初始相位不同的同一符號也可以。
本實施形態中,說明組合選擇部411在接收天線0、1的同一符號晶片間選擇干擾抑制組合的情況。傳送機101,實行上述的連送、多重頻率或多重碼的情況下,組合選擇部411,在已施行連送、多重頻率或多重碼之初始相位不同的同一符號間,選擇干擾抑制組合。這些情況下,組合選擇部411實行的處理也與圖7到圖10中說明的處理相同。
又,本實施形態中,說明關於權重產生部410再產生不同晶片間干擾抑制時考慮實行的晶片間擴散系列變動之權重的處理。傳送機101,實行上述的連送、多重頻率或多重碼的情況下,權重產生部410,再產生考慮不同符號間的初始相位差異之權重。這些情況下,權重產生部410實行的處理也與圖7到圖10中說明的處理相同。
這樣,接收機102,透過與圖6及圖7中說明的構成相同的構成,可以實現與圖7到圖10中說明的處理同樣的處理,可以得到與圖7到圖10中說明的效果同樣的效果。
又,本實施形態中,說明關於系列乘法部304進行直接擴散處理的擴散系列及擴散系列長在通訊系統100內決定的情況,但本實施形態不限於此。例如,通訊系統100預先收納複數的各種擴散系列及擴散系列長也可以。在此情況下,接收機102,根據權重產生部410及通道推斷部404中的處理結果,推測對應接收天線間的權重之干擾形態。於是,接收機102,反饋推斷的通道響應推斷值推斷值,選擇適當的擴散系列及擴散系列長,實行直接擴散處理。即,接收機102,根據從權重推測的干擾形態以及接收天線間的通道響應推斷值,選擇適當的擴散系列以及擴散系列長,實行直接擴散處理。又,接收機102,根據複數時間的推測結果,推斷通訊通道以及干擾形態後,決定擴散系列及擴散系列長也可以。
又,本實施形態中,說明關於逆擴散部403及干擾抑制部405進行逆擴散之際擴散系列長是系列長4的情況,但本實施形態不限於此。關於擴散系列長,不限定於系列長4的情況,可以是任意構成。因為擴散系列長越長,干擾抑制處理組合數越增加,可以增加組合選擇部411中的選擇數。
另一方面,過度增長擴散系列長的情況下,因為擴散系列內(時間方向)干擾形態的變動變大,擴散系列長,必須形成適當長度。因此,接收機102,例如觀測複數時間的權重(干擾)變動量,變動量小的情況下,判斷為固定來自通訊系統100外的干擾信號並接收。在此情況下,接收機102,藉由使用長擴散系列長增加組合選擇部411中的選擇數也可以。相對於此,權重變動在短時間內發生很大的情況下,接收機102,使用短擴散系列長也可以。
又,本實施形態中,說明關於權重產生部410,作為擴散系列,使用成為啁啾信號的ZC系列時的權重再生方法,但本實施形態不限於此。權重產生部410使用的擴散系列,不限定於ZC系列,可以使用任意擴散系列。
權重產生部410,例如作為擴散系列,使用Walsh-hadamard系列或PN(Pseudo Noise(偽雜訊)系列也可以。Walsh-hadamard系列,係具有「1」或「-1」值的系列,相較於啁啾(chirp)信號,晶片間具有的相位差限定於0∘或180∘。權重產生部410,使用Walsh-hadamard系列的情況下,相同擴散系列的晶片(例如接收天線0、1兩方是擴散系列「1」)之間干擾抑制處理時所希望波是互相減弱的關係的話,具有不同擴散系列的晶片(例如,接收天線0是擴散系列「1」,接收天線1是擴散系列「-1」)之間,藉由實行干擾抑制處理,由於所希望波不是互相減弱的關係,可以產生權重。
又,權重產生部410使用PN系列的情況下,與使用成為啁啾(chirp)信號的ZC系列的情況不同,除了相位關係還在晶片間發生振幅變動。此情況也同樣地,因為擴散系列是已知的,權重產生部410,關於晶片間的振幅差也與相位關係合併補正後,藉由再產生權重,可以得到與圖7到圖10中說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又,本實施形態中顯示,權重產生部410,關於干擾抑制處理中接收天線間使用不同晶片時的權重補正,接收天線1側應用權重w 1,再產生權重w’ 1的構成,但本實施形態不限於此。權重產生部410,再產生權重之際,補正不同晶片間具有的相位關係及振幅變動的話根據哪個方法再產生權重也可以。權重產生部410,例如透過補正權重w 0再產生權重也可以,透過補正權重w 0、w 1兩方再產生權重也可以。
又,本實施形態中說明關於組合選擇部411根據通道響應的推斷值及權重,選擇所希望波項的相位關係及振幅關係最互相增強干擾抑制之際接收天線間的晶片組合之組合的情況,但本實施形態不限於此。組合選擇部411,例如,進行干擾抑制的晶片組合中,關於全部組合,進行干擾抑制處理,最後合成全部組合也可以。
又,組合選擇部411,從全部組合選擇複數組合,干擾抑制後合成也可以。接收機102,根據權重產生部410再產生的權重w’ 1以及通道推斷部404推斷的通道,算出干擾抑制處理後接收天線間所希望波項的相位差,以成為作為臨界值預先設定的相位差以內的相位差組合作為合成對象也可以。在此情況下,接收機102,只要具有判別成為作為臨界值預先設定的相位差以內的相位差組合之判別電路即可。
在此,說明關於接收機102的干擾抑制處理的處理程序。圖11,係顯示實施形態的接收機中干擾抑制處理的處理程序流程圖。接收機102中,逆擴散部403對於從高頻接收處理部402接收的數位信號,實行逆擴散處理(步驟S10)。
干擾抑制部405,根據從高頻接收處理部402、逆擴散部403以及通道推斷部404接收的信號,只抑制接收信號中的干擾信號,只抽出所希望信號。具體地,干擾抑制部405,進行干擾抑制的每晶片組合產生不同的權重(步驟S20)。干擾抑制部405,在產生的權重中,使用互相增強所希望信號的權重進行干擾抑制(步驟S30)。
接著,說明關於傳送機101及接收機102的硬體構成。又,傳送機101及接收機102,因為具有同樣的硬體構成,在此,說明關於接收機102的硬體構成。
接收機102,以處理電路實現。處理電路,也可以是實行記憶體內收納的程式之處理器以及記憶體,也可以是專用電路等的專用硬體。處理電路也稱作控制電路。
圖12,係顯示以處理器及記憶體實現實施形態的接收機包括的處理電路時處理電路的構成例圖。圖12所示的處理電路90是控制電路,包括處理器91及記憶體92。處理電路90以處理器91及記憶體92構成時,處理電路90的各機能,以軟體、韌體或軟體與韌體的組合實現。記述軟體或韌體作為程式,收納在記憶體92內。處理電路90中,透過處理器91讀出記憶體92內記憶的程式並實行,實現各機能。即,處理電路90,包括用以收納成為結果上實行接收機102的處理之程式的記憶體92。此程式,也可以說是用以使接收機102實行處理電路90實現的各機能之程式。此程式,由記憶程式的記憶媒體提供也可以,由通訊媒體等其它手段提供也可以。上述程式也可以說是使接收機102實行接收處理的程式。
在此,處理器91,例如,相當於CPU(中央處理單元)、處理裝置、運算裝置、微處理器、微電腦或DSP(數位信號處理器)等。又,記憶體92例如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OM(唯讀記憶體)、快閃記體、EPROM(可拭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註冊商標)(電氣EPROM)等的非揮發性或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磁碟、軟碟、光碟、小型光碟(Compact Disc)、迷你光碟(Mini Disc)或DVD(數位多功能光碟)等。
圖13,係顯示以專用硬體構成實施形態的接收機包括的處理電路時之處理電路例圖。圖13所示的處理電路93,例如相當於單一電路、複合電路、程式化處理器、並聯程式化處理器、ASIC(特殊應用積體電路)、FPGA(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這些的組合。關於處理電路93,以專用硬體實現一部分,以軟體或韌體實現一部分也可以。這樣,處理電路93,以專用硬體、軟體、韌體或這些的組合,可以實現上述各機能。
這樣,實施形態中,干擾抑制部405,藉由對接收信號進行逆系列乘法處理改變接收信號中的干擾形態的同時,進行干擾抑制的每接收信號組合產生不同的權重,使用產生的權重進行干擾抑制。藉此,干擾抑制部405,在取消干擾信號之際可以防止取消所希望信號。因此,接收機102,防止解調性能惡化的時間可以提高耐干擾性能。
以上實施形態所示的構成,係顯示一例,也可以與其它眾所周知的技術組合,在不脫離主旨的範圍內,也可以省略、變更構成的一部分。
10R,11R:接收天線 12S:傳送天線 90:處理電路 91:處理器 92:記憶體 93:處理電路 100:通訊系統 101:傳送機 102:接收機 103:干擾源 201-1:干擾波 201-2:干擾波 201-3:干擾波 201-4:干擾波 202-1:干擾波 202-2:干擾波 202-3:干擾波 202-4:干擾波 203-1:干擾波 203-2:干擾波 203-3:干擾波 203-4:干擾波 301:傳送控制部 302:編碼部 303:一次調變部 304:系列乘法部 305:IFFT(逆高速傅立葉轉換、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部 306:高頻傳送處理部 402:高頻接收處理部 403:逆擴散部 404:通道推斷部 405:干擾抑制部 406:解調部 407:解碼部 408:接收控制部 409:干擾測量部 410:權重產生部 411:組合選擇部 412:干擾抑制運算部 501:傳送符號 502:晶片 503:晶片 504-1:晶片 504-2:晶片 504-3:晶片 504-4:晶片 600-1:干擾項 600-2:干擾項 601-1:干擾項 601-2:干擾項 602-1:干擾項 602-2:干擾項 603-1:干擾項 603-2:干擾項 604-1:干擾項 604-2:干擾項 700-1:信號項 700-2:信號項 700-3:信號項 701:信號項 702:信號項 703:信號項 704:信號項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全體構成圖; [圖2]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的接收機接收的一干擾波例圖; [圖3]係用以說明不因接收天線間的接收信號合成取消所希望波時的一所希望波例圖; [圖4]係用以說明因接收天線間的接收信號合成取消所希望波時的一所希望波例圖; [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包括的傳送機構成圖;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包括的接收機構成圖; [圖7]係顯示實施形態的接收機具有的干擾抑制部構成圖; [圖8]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中傳送處理以及接收處理的概要圖; [圖9]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算出之對應晶片間組合的干擾信號圖; [圖10]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通訊系統算出之對應晶片間組合的所希望信號圖; [圖11]係顯示實施形態的接收機中干擾抑制處理的處理程序流程圖; [圖12]係顯示以處理器及記憶體實現實施形態的接收機包括的處理電路時處理電路的構成例圖;以及 [圖13]係顯示以專用硬體構成實施形態的接收機包括的處理電路時之處理電路例圖。
102:接收機
10R,11R:接收天線
402:高頻接收處理部
403:逆擴散部
404:通道推斷部
405:干擾抑制部
406:解調部
407:解碼部
408:接收控制部

Claims (12)

  1. 一種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 包括: 複數接收天線,接收干擾信號以及傳送時進行系列乘法處理的傳送裝置傳送的所希望信號作為接收信號;以及 干擾抑制部,每上述接收天線產生合成上述接收天線分別接收的接收信號之際的權重,使用上述權重,藉由實行上述接收信號合成的天線間合成,進行上述接收信號的干擾抑制; 其中,上述干擾抑制部,藉由對上述接收信號進行逆系列乘法處理,改變上述接收信號中的干擾形態的同時,進行上述干擾抑制的每上述接收信號組合產生不同的上述權重,使用產生的上述權重中互相加強上述所希望信號的上述權重,進行上述干擾抑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複數接收天線,接收相同的1個符號; 上述干擾抑制部,對成為上述干擾抑制對象的每晶片組合產生不同的上述權重,從上述晶片組合中,將上述接收信號乘以上述權重的情況下,選擇最互相增強上述所希望信號的相位關係以及振幅關係的組合進行上述干擾抑制。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複數接收天線,接收初始相位不同的複數同一符號; 上述干擾抑制部,對成為上述干擾抑制對象的每上述符號產生不同的上述權重,從上述符號中,將上述接收信號乘以上述權重的情況下,選擇最互相增強上述所希望信號的相位關係以及振幅關係的組合進行上述干擾抑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符號,在實行系列乘法處理後,多重頻率化或多重碼化並傳送。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干擾抑制部,在進行上述天線間合成的情況下,抽出互相增強上述所希望信號的複數組合,實行上述天線間合成。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干擾抑制部,在進行上述天線間合成的情況下,算出上述接收天線間上述所希望信號的相位差,抽出具有上述相位差成為臨界值以下的相位差之組合,實行上述天線間合成。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干擾抑制部,根據以上述接收信號為基礎推斷的通道推斷值以及以上述權重為基礎推測的上述干擾形態,決定對應上述權重的系列以及系列長。
  8. 一種通訊裝置,其特徵在於: 上述干擾抑制部,進行上述逆系列乘法處理之際,作為系列使用Zadoff-Chu系列。
  9. 一種通訊系統,其特徵在於: 具有: 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所述之通訊裝置;以及 上述傳送裝置。
  10. 一種控制電路,控制接收干擾信號以及傳送時進行系列乘法處理的傳送裝置傳送的所希望信號作為接收信號之通訊裝置; 其特徵在於: 每上述接收天線產生合成複數接收天線分別接收的接收信號之際的權重,使用上述權重,藉由實行上述接收信號合成的天線間合成,進行上述接收信號的干擾抑制;進行上述干擾抑制之際,藉由對上述接收信號進行逆系列乘法處理,改變上述接收信號中的干擾形態的同時,進行上述干擾抑制的每上述接收信號組合產生不同的上述權重,使用產生的上述權重中互相加強上述所希望信號的上述權重,進行上述干擾抑制。
  11. 一種記憶媒體,記憶程式,用於控制接收干擾信號以及傳送時進行系列乘法處理的傳送裝置傳送的所希望信號作為接收信號之通訊裝置; 其特徵在於: 上述程式,每上述接收天線產生合成複數接收天線分別接收的接收信號之際的權重,使用上述權重,藉由實行上述接收信號合成的天線間合成,進行上述接收信號的干擾抑制;進行上述干擾抑制之際,藉由對上述接收信號進行逆系列乘法處理,改變上述接收信號中的干擾形態的同時,進行上述干擾抑制的每上述接收信號組合產生不同的上述權重,使用產生的上述權重中互相加強上述所希望信號的上述權重,進行上述干擾抑制。
  12. 一種通訊方法,係通訊裝置接收干擾信號以及傳送時進行系列乘法處理的傳送裝置傳送的所希望信號作為接收信號之通訊方法; 其特徵在於: 包括: 接收步驟,複數接收天線接收上述接收信號;以及 干擾抑制步驟,上述通訊裝置每上述接收天線產生合成上述接收天線分別接收的接收信號之際的權重,使用上述權重,藉由實行上述接收信號合成的天線間合成,進行上述接收信號的干擾抑制; 其中,上述干擾抑制步驟中,上述通訊裝置藉由對上述接收信號進行逆系列乘法處理,改變上述接收信號中的干擾形態的同時,進行上述干擾抑制的每上述接收信號組合產生不同的上述權重,使用產生的上述權重中互相加強上述所希望信號的上述權重,進行上述干擾抑制。
TW110131992A 2021-04-05 2021-08-30 通訊系統、控制電路、記憶媒體以及通訊方法 TW2022410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1/014528 2021-04-05
PCT/JP2021/014528 WO2022215128A1 (ja) 2021-04-05 2021-04-05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回路、記憶媒体、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1098A true TW202241098A (zh) 2022-10-16

Family

ID=83545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1992A TW202241098A (zh) 2021-04-05 2021-08-30 通訊系統、控制電路、記憶媒體以及通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61795A1 (zh)
EP (1) EP4283889A4 (zh)
JP (1) JP7305082B2 (zh)
TW (1) TW202241098A (zh)
WO (1) WO20222151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4953B2 (ja) * 1993-12-16 1998-04-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受信装置
KR100271120B1 (ko) * 1995-11-29 2000-11-01 다치카와 게이지 다이버시티 수신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3328930B2 (ja) * 1998-02-13 2002-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適応受信装置
US20100048151A1 (en) 2007-02-15 2010-0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WO2008111317A1 (ja) * 2007-03-15 2008-09-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KR101812393B1 (ko) 2013-03-25 2017-12-26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JP6591721B2 (ja) * 2017-02-23 2019-10-16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15128A1 (ja) 2022-10-13
JP7305082B2 (ja) 2023-07-07
US20230361795A1 (en) 2023-11-09
JPWO2022215128A1 (zh) 2022-10-13
EP4283889A1 (en) 2023-11-29
EP4283889A4 (en) 202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93012B2 (ja) パラレルホッピングダイレクトシーケンスと低速周波数ホッピングの複合cdmaシステムの送受信装置
JP2925463B2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スペクトル拡散信号変調/復調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4067755B2 (ja)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システムの受信機
KR101078952B1 (ko) 단일 캐리어 및 ofdm 서브 블록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602645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イロット多重化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1153042B1 (ko) 방향성 안테나들을 이용하는 밀리미터파 비커닝
JP2004531127A (ja) 組み込まれた決定フィードバック等化器を有するrake受信器
TWI488454B (zh) 無線通信系統中用於引導多工之方法及裝置
US7511637B2 (en) Spreading code derived from weil sequences
JPH06510411A (ja) 選択レイ結合レーキ受信機
TW202241098A (zh) 通訊系統、控制電路、記憶媒體以及通訊方法
US20230318657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circuit, storage medium,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KR101093966B1 (ko) 인터리빙을 이용한 주파수도약수열 발생방법, 주파수도약수열 발생기,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장치 및 주파수도약수열 발생에 이용되는 클럭속도와 클럭속도발생시간을 제어방법 기록된 기록매체
US85941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7814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providing fast access channel
WO2021024311A1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回路、記録媒体および送信方法
JP7354297B2 (ja) タイミング検出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735948B2 (ja)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回路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534038B2 (ja) 符号ダイバーシチ通信方法及び符号ダイバーシチ通信システム
Tasbihi Performance Comparison Between Variable and Fixed Signature Codes in DS-CDMA Systems
Sourour et al. Robust acquisition of hybrid direct sequence-slow frequency hopping spread-spectrum under multi-tone and Gaussian interference in fading channels
US9369324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Mejri et al. FPGA Implementation of MPIC Detectors for DS-CDMA systems in Frequency nonselective channels
Ikhlef et al. Performance of MC-DS-CDMA System in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with Non-coherent Combining Schemes and MAI Interference
Benko Power allocation of multi-rate transmissions over a jammed broadcast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