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7766A - 底漆及防蝕結構體 - Google Patents

底漆及防蝕結構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7766A
TW202237766A TW110136571A TW110136571A TW202237766A TW 202237766 A TW202237766 A TW 202237766A TW 110136571 A TW110136571 A TW 110136571A TW 110136571 A TW110136571 A TW 110136571A TW 202237766 A TW202237766 A TW 2022377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imer
corrosion
mentioned
layer
ag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6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藤洋平
桐山招大
尾﨑智行
木內一之
笠松丈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7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776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cur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8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83/04Polysilox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2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8Anti-corrosive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FNON-MECHANICAL REMOVAL OF METALLIC MATERIAL FROM SURFACE;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MULTI-STEP PROCESSES FOR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INVOLVING AT LEAST ONE PROCESS PROVIDED FOR IN CLASS C23 AND AT LEAST ONE PROCESS COVERED BY SUBCLASS C21D OR C22F OR CLASS C25
    • C23F11/00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applying inhibitors to the surface in danger of corrosion or adding them to the corrosive ag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8/00Protection of pipes or pipe fittings against corrosion or incrustation
    • F16L58/02Protection of pipes or pipe fittings against corrosion or incrustation by means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coatings
    • F16L58/04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Protection Of Pipes Against Damage, Friction, And Corrosion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底漆具備主劑及硬化劑,上述主劑包含矽酮化合物,且23℃下之黏度為16 Pa・s以上600 Pa・s以下。

Description

底漆及防蝕結構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底漆及具備由該底漆形成之底漆層之防蝕結構體。
以往,已知於基體上形成某些層時,使用底漆(底塗材)。
此種底漆例如於防蝕結構體之製作中在形成防蝕層時使用(例如,專利文獻1)。 於專利文獻1中示出,將金屬製構件(例如氣體管、水道管及用以輸送油等液體原料之配管之類的金屬管等)作為基體,於作為該基體之上述金屬製構件之表面塗佈上述底漆而形成底漆層,之後將防蝕帶捲繞於形成有上述底漆層之上述金屬製構件之表面而形成防蝕層,藉此製作防蝕結構體。
又,作為上述底漆,已知有包含主劑及硬化劑者,於此種包含上述主劑及上述硬化劑之底漆中,亦已知有為了提高耐熱性等而使上述主劑包含矽酮化合物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8-16845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且說,將作為上述主劑而包含上述矽酮化合物之底漆塗佈於上述基體上形成底漆層時,能夠作業性良好地塗佈上述底漆,但存在將藉由塗佈上述底漆而形成之底漆層暴露於高溫環境下(例如,200℃之環境下)時於上述底漆層出現裂紋之情況。即,存在上述底漆層無法發揮充分之耐熱性之情況。 又,藉由將上述底漆塗佈於上述基體而形成之底漆層展現充分之耐熱性,但存在上述底漆於上述基體上之塗佈作業性(施工性)變差之情況。
然而,針對使將底漆塗佈於基體時之塗佈作業性變得良好(確保施工性),並且使所獲得之底漆層之耐熱性優異之研究,至今還算不上充分完成。
因此,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塗佈於基體時之塗佈作業性變得良好(能夠確保施工性),而且能使所獲得之底漆層之耐熱性優異之底漆、及具備由該底漆形成之底漆層之防蝕結構體。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底漆 具備主劑及硬化劑, 上述主劑包含矽酮化合物,且23℃下之黏度為16 Pa・s以上600 Pa・s以下。
於上述底漆中,較佳為 上述主劑於藉由IR(Infrared,紅外線)測定而獲得之紅外吸收光譜中,在1200 cm -1以上13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及2800 cm -1以上29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分別具有1個以上之波峰,且於1200 cm -1以上13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出現之最高波峰之高度h 2相對於在2800 cm -1以上29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出現之最高波峰之高度h 1的比h 2/h 1為25以上250以下。
於上述底漆中,較佳為 上述硬化劑藉由JIS K7371:2000中規定之方法測定之pH值為2以上5以下。
於上述底漆中,較佳為 進而包含防銹劑。
於上述底漆中,較佳為 用作防蝕膏。
本發明之防蝕結構體 具備藉由將作為防蝕膏之底漆塗佈於待進行防蝕之防蝕對象物而形成之底漆層, 上述底漆包含主劑及硬化劑, 上述主劑包含矽酮化合物,且23℃下之黏度為16 Pa・s以上600 Pa・s以下。
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較佳為 進而具備積層於上述底漆層之包含防蝕帶之防蝕層, 上述防蝕帶具有纖維片、及擔載於該纖維片且包含矽酮化合物之複合物, 上述複合物之含水率為1000 ppm以下。
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較佳為 上述複合物包含具有反應硬化性之矽酮化合物作為上述矽酮化合物,且23℃下之黏度為25 Pa・s以上250 Pa・s以下。
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較佳為 上述纖維片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為10質量%以下。
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較佳為 上述纖維片之基重為30 g/m 2以上150 g/m 2以下。
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較佳為 進而具備積層於上述防蝕層之面漆層, 上述面漆層由包含油分之面漆劑形成, 上述油分包含矽酮化合物。
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較佳為 上述面漆劑於23℃下之黏度為0.05 Pa・s以上100 Pa・s以下。
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較佳為 上述面漆劑進而包含錫系觸媒。
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較佳為 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底漆層與上述防蝕層之間且由防蝕乳香形成之防蝕乳香層, 上述防蝕乳香層包含矽酮化合物。
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較佳為 上述防蝕乳香之稠度為40以上150以下。
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較佳為 上述防蝕乳香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為20質量%以下。
以下,對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底漆]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底漆(以下,亦稱為本實施方式之底漆)包含主劑及硬化劑。 上述底漆較佳為用作防蝕膏。 因此,以下對本實施方式之底漆用作防蝕膏之例進行說明。即,對藉由將本實施方式之底漆塗佈於金屬製構件之表面而於上述金屬製構件之表面形成底漆層,從而對上述金屬製構件之表面進行防蝕之例加以說明。
上述主劑包含矽酮化合物。藉由上述主劑包含矽酮化合物,上述底漆之耐熱性變得優異。 上述矽酮化合物較佳為作為主成分(油分)而包含於上述底漆中。關於作為主成分(油分)之上述矽酮化合物,可例舉:純矽酮油、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非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等。 作為上述純矽酮油,可例舉:二甲基矽酮油、甲基苯基矽酮油、甲基氫矽酮油等。 作為上述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可例舉於側鏈、單末端、兩末端加成胺基、環氧基、甲醇基、巰基、羧基、甲基丙烯醯基、聚醚基、酚基、矽烷醇基、丙烯醯基、酸酐基等而得者。 作為上述非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可例舉於側鏈、單末端、兩末端加成聚醚基、芳烷基、氟烷基、長鏈烷基、脂肪酸酯、脂肪酸醯胺等而得者。 作為如上所述之矽酮化合物之市售品,可例舉:YF3800(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905(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057(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807(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802(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897(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KF9701(信越化學公司製造)、PAM-E(信越化學公司製造)、KF-8008(信越化學公司製造)、KF-105(信越化學公司製造)、KF-2201(信越化學公司製造)、WAXKER(註冊商標)SILICONE FLUID AK0.65~10(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WAXKER(註冊商標)SILICONE FLUID AK20~5,000(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WAXKER(註冊商標)SILICONE FLUID AK100~10,000(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DOWSIL(註冊商標)SF 8427 Fluid(Dow Toray公司製造)、DOWSIL(註冊商標)BY 16-750 Fluid(Dow Toray公司製造)等。
上述主劑較佳為包含矽酮化合物2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更佳為包含35質量%以上65質量%以下。
上述主劑重要的是23℃下之黏度為16 Pa・s以上600 Pa・s以下,更重要的是23℃下之黏度為16 Pa・s以上150 Pa・s以下。 藉由23℃下之主劑之黏度為16 Pa・s以上600 Pa・s以下,包含上述主劑之底漆展現適度之黏度,因此,將包含上述主劑之底漆塗佈於基體(例如金屬製構件)時,能夠施工(能夠確保施工性),除此以外,能夠抑制將藉由塗佈上述底漆而形成之底漆層暴露於高溫環境下(例如,200℃之環境下)時於上述底漆層出現裂紋。即,上述底漆層之耐熱性優異。 藉此,能於將上述底漆塗佈於基體時,使塗佈作業性良好(確保施工性),並且使所獲得之底漆層之耐熱性優異。 又,藉由23℃下之主劑之黏度為16 Pa・s以上150 Pa・s以下,包含上述主劑之底漆展現更適度之黏度,因此,將包含上述主劑之底漆塗佈於基體(例如金屬製構件)時之塗佈作業性更良好,除此以外,能夠抑制將藉由塗佈上述底漆而形成之底漆層暴露於高溫環境下(例如,200℃之環境下)時於上述底漆層出現裂紋。即,上述底漆層之耐熱性優異。 藉此,能使將上述底漆塗佈於基體時之塗佈作業性更良好,並且使所獲得之底漆層之耐熱性優異。 又,具備此種底漆層之防蝕結構體亦能夠展現充分之耐熱性。 進而,藉由將防蝕帶捲繞於上述底漆層形成防蝕層而獲得防蝕結構體時,能夠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充分確保上述防蝕層經由上述底漆層對上述金屬製構件之密接性,能夠使上述防蝕層與上述金屬製構件之間隙變得足夠小。 藉此,能夠使上述防蝕結構體發揮更充分之耐熱性。
23℃下之黏度可使用東機美公司製造之BH型黏度計作為測定裝置,於溫度23±1℃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再者,根據黏度值V,以如下方式選定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及轉子之轉速。 ・當V為100 Pa・s以下(V≦10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6、轉子之轉速:10 rpm ・當V高於100 Pa・s且為250 Pa・s以下(100<V≦15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6、轉子之轉速:4 rpm ・當V高於250 Pa・s且為1000 Pa・s以下(250<V≦100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7、轉子之轉速:4 rpm
上述主劑較佳為於藉由IR測定而獲得之紅外吸收光譜中,在1200 cm -1以上13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及2800 cm -1以上29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分別具有1個以上之波峰。 又,上述主劑較佳為於1200 cm -1以上13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出現之最高波峰之高度h 2相對於在2800 cm -1以上29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出現之最高波峰之高度h 1的比h 2/h 1為25以上250以下。 藉由h 2/h 1為25以上250以下,能夠使由上述底漆形成之底漆層展現更充分之耐熱性。 上述主劑較佳為包含展現如上所述之特性者作為矽酮化合物。
上述主劑之IR測定可藉由使用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製造之Nicolet iS10作為測定裝置,並採用以下之測定條件而求出。 再者,於上述主劑包含固形物成分之情形時,在預先進行離心分離去除該固形物成分之後,再進行上述主劑之IR測定。離心分離可使用himac公司製造之CS100GX,採用以47000 rpm進行15分鐘處理之條件。 <測定條件> 測定方法:ATR(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減弱全反射)法 使用窗材:金剛石(Diamond) 解析度:4 cm -1累計次數:64次
上述主劑除了包含上述矽酮化合物以外,亦可包含樹脂成分、防銹劑、無機填充劑及增黏劑。
作為上述樹脂成分,例如可例舉矽烷化合物。 作為上述矽烷化合物,可例舉於側鏈或末端具有甲氧基或乙氧基之聚烷氧基矽烷化合物或矽酸鹽低聚物、經環氧基或酸酐等修飾而成之矽烷偶合劑等。 作為上述矽烷化合物之市售品,例如可例舉:XR31-B2733(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XR31-B2230(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Methyl Silicate51(可兒康公司製造)、Methyl Silicate53(可兒康公司製造)、Ethyl Silicate48(可兒康公司製造)、SiliCate45(多摩化學工業公司製造)、WACKER(註冊商標)SILANE M1-TRIMETHOXY(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WACKER(註冊商標)SILANE M2-DIMETHOXY(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KBM-13(信越化學公司製造)、KBM-22(信越化學公司製造)、XIAMETER(註冊商標)OFS-6388 Silane(陶氏化學日本公司製造)、DOWSIL(註冊商標)Z-6329 Silane(Dow Toray公司製造)等。
於上述主劑包含上述樹脂成分之情形時,其含量較佳為1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上50質量%以下。
作為防銹劑,可例舉無機系防銹劑、有機系防銹劑。 作為上述無機系防銹劑,例如可例舉:鉻酸鹽、鉬酸鹽、鎢酸鹽、磷酸鹽、三聚磷酸鹽、亞磷酸鹽、次磷酸鹽、矽酸鹽、硼酸鹽、磷化合物、氧化鋅、氧化鐵、鋅、雲母狀氧化鐵等。 其中,使用磷酸鹽、三聚磷酸鹽、亞磷酸鹽、氧化鋅等較佳。 作為上述有機系防銹劑,例如可例舉:鞣酸、羧酸(油酸、二聚酸、環烷酸等)、羧酸金屬皂(羊毛脂Ca、環烷Zn、氧化蠟Ca、氧化蠟Ba等)、磺酸鹽(Na磺酸鹽、Ca磺酸鹽、Ba磺酸鹽等)、胺鹽、酯(高級脂肪酸與甘油進行反應而獲得之酯、山梨醇酐單異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單油酸酯等)。 作為防銹劑之市售品,可例舉:K-WHITE#82(Tayca公司製造)、K-WHITE#105(Tayca公司製造)、K-WHITE#108(Tayca公司製造)、EXPERT NP-530(東邦顏料工業公司製造)、EXPERT-1530(東邦顏料工業公司製造)、EXPERT-1600(東邦顏料工業公司製造)、Heucophos ZPA(Heubach Japan公司製造)、Heucophos ZAM-PLUS(Heubach Japan公司製造)等。
於上述主劑包含上述防銹劑之情形時,其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25質量%以下,更佳為1質量%以上15質量%以下。
作為上述無機填充劑,例如可例舉: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滑石、二氧化矽、黏土、碳酸鈣、膨潤土、雲母、雲母狀氧化鐵、金屬粉等。
於上述主劑包含上述無機填充劑之情形時,其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上6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上45質量%以下。
作為上述增黏劑,可例舉以矽酸鹽為主成分之礦物。 作為此種礦物,可例舉:海泡石、厄帖浦石、發煙二氧化矽、膨潤土、膨潤石、鋰膨潤石、蒙脫石等。 又,亦可使用對該等礦物進行有機化學修飾而得者。 作為上述增黏劑之市售品,可例舉:LAPONITE-EP(BYK公司製造)、LAPONITE-B(BYK公司製造)、艾羅技(註冊商標)130(Evonik公司製造)、艾羅技(註冊商標)200(Evonik公司製造)、艾羅技(註冊商標)R972(Evonik公司製造)、S-BEN N-400(Ho Jun公司製造)、PANSIL(TOLSA公司製造)、PANSIL 100(TOLSA公司製造)、PANSIL 400(TOLSA公司製造)等。
於上述主劑包含上述增黏劑之情形時,其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以上30質量%以下,更佳為0.5質量%以上10質量%以下。
上述硬化劑包含觸媒。作為上述觸媒,可例舉具有如下催化能力者,即,促進上述主劑中所含之上述矽酮化合物彼此之脫水縮合,或者於如下所述之包含矽酮化合物及交聯劑之防蝕帶中促進上述矽酮化合物彼此或上述矽酮化合物與上述交聯劑之脫水縮合之催化能力。 作為上述觸媒,例如可例舉:四異丙醇鈦、四正丁醇鈦、鈦酸丁酯二聚物、乙醯丙酮酸鈦、辛二醇鈦、乙基乙醯乙酸鈦等有機鈦化合物;三(乙醯丙酮酸)鋁、三(乙基乙醯乙酸)鋁等有機鋁化合物;四(乙醯丙酮酸)鋯、三丁氧基乙醯丙酮酸鋯、二丁氧基二乙醯丙酮酸鋯、四正丙醇鋯、四異丙醇鋯、四正丁醇鋯、丙烯酸鋯、三丁氧基硬脂酸鋯、辛酸鋯、(2-乙基己酸)氧鋯、(2-乙基己酸)鋯等有機鋯化合物;二辛酸二丁基錫、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二(2-乙基己酸)二丁基錫等有機錫化合物;環烷酸錫、油酸錫、丁酸錫、二丁基錫、辛基錫、二辛基錫、環烷酸鈷、硬脂酸鋅等有機羧酸之金屬鹽;己基胺、磷酸十二烷基胺等胺化合物、及其鹽;乙酸苄基三乙基銨;二甲基羥胺、二乙基羥胺等二烷基羥胺;含胍基之有機矽化合物等。 其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該等觸媒中,就更容易進行上述矽酮化合物彼此之脫水縮合或者上述矽酮化合物與上述交聯劑之脫水縮合之觀點而言,使用有機錫化合物、環烷酸錫、油酸錫、丁酸錫、二丁基錫、辛基錫、二辛基錫等錫系觸媒尤佳。 作為上述錫系觸媒之市售品,可例舉:CE621(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CE611(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CE601(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Neostann U-303(日東化成公司製造)、Neostann U-810(日東化成公司製造)等。
上述硬化劑較佳為包含上述觸媒3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更佳為包含7質量%以上40質量%以下。
藉由上述硬化劑包含錫系觸媒之類的觸媒,能夠於具備底漆層及防蝕層之防蝕結構體中,使上述錫系觸媒自上述底漆層移動至上述防蝕層,上述底漆層係於金屬製構件之整個表面塗佈本實施方式之底漆而形成,上述防蝕層係將纖維片上擔載有包含具有反應硬化性之化合物(例如矽酮化合物)之複合物之防蝕帶捲繞於該底漆層而形成。 藉此,能更容易地進行上述防蝕層中之具有反應硬化性之化合物之硬化反應。
上述硬化劑較佳為除了包含上述觸媒以外,還包含用以調整上述硬化劑之pH值之pH值調整劑。 作為上述pH值調整劑,可例舉:磷酸、鹽酸、硝酸、硫酸等無機酸;苯二甲酸、酒石酸、檸檬酸、甲酸、草酸、乙酸等有機酸;酸酐系矽烷偶合劑、酸酐系矽酮油等展現酸性之添加劑等。 作為上述酸酐系矽烷偶合劑之市售品,可例舉X-12-967C(信越化學公司製造),作為上述酸酐系矽酮油之市售品,可例舉:X-22-168AS(信越化學公司製造)、X-22-168A(信越化學公司製造)、X-22-168B(信越化學公司製造)、X-22-168P5-B(信越化學公司製造)等。
於上述硬化劑除了包含上述觸媒以外,還包含用以調整上述硬化劑之pH值之pH值調整劑之情形時,較佳為於向上述主劑中添加上述硬化劑而獲得底漆時,將上述觸媒與上述pH值調整劑分開添加至上述主劑中,更佳為於添加上述pH值調整劑之後再添加上述硬化劑。 藉由如上所述將上述觸媒與上述pH值調整劑分開添加至上述主劑中,如下述實施例之項所示,能夠進一步抑制金屬製構件(例如氣體管之類的金屬管)之表面被NaCl等無機鹽腐蝕。
上述硬化劑之pH值較佳為2以上5以下。 藉由上述硬化劑之pH值為2以上5以下,能夠在積層於由上述底漆形成之底漆層之防蝕層中,更充分地進行矽酮化合物之硬化。 其結果為,能夠充分確保上述防蝕層經由上述底漆層對上述金屬製構件之表面之密接性,能夠使上述防蝕層與上述金屬製構件之間隙變得足夠小。 藉此,能夠於具備上述底漆層及積層於該底漆層之防蝕層之防蝕結構體中,發揮充分之耐熱性。
上述硬化劑之pH值可以如下方式進行測定。 (1)將錫觸媒之質量成為1 g之量之測定試樣放入燒杯中,稱量測定試樣。 (2)向放入有測定試樣之燒杯中加入NaCl水溶液(NaCl濃度10 g/L)50 mL,並進行攪拌以使上述測定試樣與上述NaCl水溶液充分混合。 (3)攪拌後靜置10分鐘,之後提取水層,利用JIS K7371:2000中規定之方法對提取之水層測定pH值。
[防蝕結構體] 繼而,對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以下,亦稱為本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具有2個以上之層。 又,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100具備:底漆層1,其與金屬製構件10之表面相接,且藉由塗佈作為用於對防蝕對象物進行防蝕之防蝕膏之本實施方式之底漆而形成;及防蝕層2,其由防蝕帶形成。 進而,本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100進而於較防蝕層2更外側(與底漆層1側為相反側)具備由保護層形成組合物形成之保護層(面漆層3)。 又,本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100進而具備配置於底漆層1與防蝕層2之間且由防蝕乳香形成之防蝕乳香層4。
金屬製構件10用作輸送流體物之管線。金屬製構件10具備複數個具有凸緣部11之圓筒狀之管,管彼此由凸緣部11連接而構成。相鄰之管之凸緣部11彼此藉由螺栓12及螺帽13固定。即,金屬製構件10成為圓筒狀,又,藉由凸緣部11、螺栓12、螺帽13等在外表面形成有凹凸。
本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100藉由具有底漆層1,能夠填充防蝕層2與金屬製構件10之間的間隙,從而能夠抑制金屬製構件10之腐蝕。 底漆層1係藉由將本實施方式之底漆較薄地塗佈於圓筒狀之金屬製構件10之整個外表面而形成。因此,於底漆層1之外表面藉由形成於金屬製構件10之凹凸而形成有凹凸。 又,於底漆層1中包含錫系觸媒等之類的觸媒之情形時,能夠使上述觸媒移動至防蝕層2內。 而且,於防蝕層2如下所述包含矽酮化合物作為複合物之情形時,藉由使錫系觸媒等之類的觸媒移動至防蝕層2內,能夠促進上述矽酮化合物之硬化反應。
於本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100中,防蝕層2由防蝕帶形成。
作為構成防蝕層2之防蝕帶,可使用具有纖維片、及擔載於該纖維片之複合物者。
作為上述纖維片,可例舉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PET纖維)、芳香族聚醯胺纖維、聚苯硫醚纖維(PPS纖維)、聚丙烯腈系碳纖維(PAN系碳纖維)、聚對伸苯基苯并二㗁唑纖維(PBO纖維)、聚四氟乙烯纖維(PTFE纖維)、尼龍纖維等而構成者。 作為上述纖維片,使用不織布較佳。再者,於本說明書中,不織布係包括毛氈之概念。 作為上述不織布,使用基重(每單位面積之質量)為30 g/m 2以上150 g/m 2以下者較佳。 上述不織布較佳為使用細度為1.5分德士以上4分德士以下之纖維而形成。
作為上述不織布,可採用藉由紡黏、化學黏合、針刺、縫編等各種公知之方法製作而成者。 藉由上述各種方法製作之不織布中,就可使纖維片之長度方向上之強度優異之觀點而言,使用水刺不織布較佳,於水刺不織布中,使用以跨層方式製造之水刺不織布更佳。
上述纖維片較佳為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為10質量%以下。 藉由使用具有上述特性者作為上述纖維片,能夠使上述防蝕帶之耐熱性更優異,進而,能夠於防蝕結構體中,使由上述防蝕帶形成之防蝕層之耐熱性更優異。 上述纖維片之質量減少率係指於300℃下暴露24小時後之上述纖維片之質量相對於在300℃下暴露前之上述纖維片之質量的減少比率。
上述複合物具有反應硬化性。上述複合物藉由包含具有反應硬化性之化合物,能夠具有反應硬化性。 上述複合物於包含上述具有反應硬化性之化合物之情形時,較佳為包含用於使上述具有反應硬化性之化合物交聯之交聯劑。 上述複合物較佳為包含具有反應硬化性之矽酮化合物作為上述具有反應硬化性之化合物。 作為此種矽酮化合物,可例舉:純矽酮油、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非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等。 作為上述純矽酮油,可例舉:二甲基矽酮油、甲基苯基矽酮油、甲基氫矽酮油等。 作為上述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可例舉於側鏈、單末端、兩末端加成胺基、環氧基、甲醇基、巰基、羧基、甲基丙烯醯基、聚醚基、酚基、矽烷醇基、丙烯醯基、酸酐基等而得者。 作為上述非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可例舉於側鏈、單末端、兩末端加成聚醚基、芳烷基、氟烷基、長鏈烷基、脂肪酸酯、脂肪酸醯胺等而得者。 作為如上所述之矽酮化合物之市售品,可例舉:YF3800(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905(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057(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807(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802(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897(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KF9701(信越化學公司製造)、PAM-E(信越化學公司製造)、KF-8008(信越化學公司製造)、KF-105(信越化學公司製造)、KF-2201(信越化學公司製造)、WAXKER(註冊商標)SILICONE FLUID AK0.65~10(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WAXKER(註冊商標)SILICONE FLUID AK20~5,000(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WAXKER(註冊商標)SILICONE FLUID AK100~10,000(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DOWSIL(註冊商標)SF 8427 Fluid(Dow Toray公司製造)、DOWSIL(註冊商標)BY 16-750 Fluid(Dow Toray公司製造)等。
上述複合物就室溫(23±1℃)下亦良好地進行硬化反應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藉由縮合反應而硬化之物質。因此,上述矽酮化合物較佳為具備矽烷醇基或者具備藉由水解而成為矽烷醇基之烷氧基矽烷基作為反應基。 具體而言,上述矽酮化合物較佳為於分子中具有複數個羥基之具有鏈狀結構或支鏈結構之矽酮油,尤佳為如聚二甲基矽氧烷二醇之於兩末端具有羥基之鏈狀矽酮油。 上述矽酮油較佳為藉由JIS K2283「原油及石油製品-動黏度試驗方法及黏度指數算出方法」測定之25℃下之動黏度為1000 mm 2/s以上5000 mm 2/s以下。
作為上述交聯劑,可例舉與上述聚二甲基矽氧烷二醇等藉由脫醇而縮合之矽酮化合物。 作為此種矽酮化合物,可例舉於側鏈或末端具有甲氧基或乙氧基之聚烷氧基矽烷化合物或矽酸鹽低聚物、經環氧基或酸酐等修飾而成之矽烷偶合劑等。 作為此種矽酮化合物之市售品,可例舉:XR31-B2733(邁圖高新材料日本公司製造)、XR31-B2230(邁圖高新材料日本公司製造)、Methyl Silicate51(可兒康公司製造)、Methyl Silicate53(可兒康公司製造)、Methyl Silicate48(可兒康公司製造)、SiliCate45(多摩化學工業公司製造)、WACKER(註冊商標)SILANE M1-TRIMETHOXY(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WACKER(註冊商標)SILANE M2-DIMETHOXY(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KBM-13(信越化學公司製造)、KBM-22(信越化學公司製造)、XIAMETER(註冊商標)OFS-6383 Silane(陶氏化學日本公司製造)、DOWSIL(註冊商標)Z-6329 Silane(Dow Toray公司製造)等。
作為此種矽酮化合物,適宜為具有1個以上烷氧基者。 作為用於使上述具有鏈狀結構之矽酮油交聯之交聯劑,使用由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聚烷氧基聚矽氧烷較佳。 由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聚烷氧基聚矽氧烷中,使用矽酸乙酯尤佳。
Figure 02_image001
[化1] (再者,式(1)中之R為碳數相同或不同之烷基,n為1以上100以下之整數)
作為上述交聯劑之具體名稱,例如可例舉:甲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乙氧基矽烷、乙基三甲氧基矽烷、乙基三乙氧基矽烷、丁基三甲氧基矽烷、丁基三乙氧基矽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苯基三甲氧基矽烷等3官能性烷氧基矽烷;四甲氧基矽烷、四乙氧基矽烷、四丙氧基矽烷等4官能性烷氧基矽烷;甲基三丙烯氧基矽烷、甲基三乙醯氧基矽烷、乙烯基三乙醯氧基矽烷、甲基三(丁酮肟基)矽烷、丙基三(丁酮肟基)矽烷、苯基三(丁酮肟基)矽烷、丙基三(丁酮肟基)矽烷、四(丁酮肟基)矽烷、3,3,3-三氟丙基三(丁酮肟基)矽烷、3-氯丙基三(丁酮肟基)矽烷、甲基三(丙酮肟基)矽烷、甲基三(戊酮肟基)矽烷、甲基三(異戊酮肟基)矽烷、乙烯基三(環戊酮肟基)矽烷、甲基三(環己酮肟基)矽烷等。 上述交聯劑亦可為甲基聚矽氧烷或乙基聚矽氧烷等烷基聚矽氧烷。
作為上述交聯劑,亦可使用矽烷偶合劑。作為矽烷偶合劑,適宜使用具有胺基者。 作為上述矽烷偶合劑,例如可例舉: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三乙氧基矽烷基-N-(1,3-二甲基-亞丁基)丙基胺、N-苯基-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等。
於上述複合物包含上述交聯劑之情形時,其含量相對於上述矽酮化合物之100質量份,較佳為0.05質量份以上10質量份以下,更佳為0.1質量份以上7質量份以下。
上述交聯劑之烷氧基(-OR)與上述矽酮油之羥基(-OH)等之莫耳比(-OR:-OH)通常設為1:100~100:10之範圍,較佳為設為1:10~10:1之範圍。
上述複合物亦可包含無機填充劑。
作為上述無機填充劑,例如可例舉: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滑石、二氧化矽、黏土、碳酸鈣、膨潤土、雲母、雲母狀氧化鐵、金屬粉等。 上述複合物較佳為包含碳酸鈣及氫氧化鈣作為上述無機填充劑。 於上述複合物包含上述無機填充劑之情形時,其含量相對於上述矽酮化合物之100質量份,較佳為50質量份以上400質量份以下。 又,於上述複合物包含碳酸鈣及氫氧化鈣作為上述無機填充劑之情形時,碳酸鈣之含量相對於氫氧化鋁之含量之比(碳酸鈣之含量/氫氧化鋁之含量)較佳為1以上5以下。
又,上述矽酮油與上述無機填充劑較佳為以質量比率(矽酮油:無機填料)成為20:80~40:60之方式包含於複合物中。 上述矽酮油與上述無機填充劑之合計質量比率較佳為上述複合物之50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尤佳為90質量%以上。
上述複合物較佳為含水率為1000 ppm以下。 藉由上述複合物之含水率為1000 ppm以下,在將防蝕帶捲繞於藉由對金屬製構件10之表面塗佈底漆而形成之底漆層1上形成防蝕層2,並使複合物硬化時,防蝕帶之複合物之硬化得以適當地控制。 其結果為,能夠使防蝕結構體100發揮充分之耐熱性,除此以外,亦能使其發揮充分之防蝕性。 本發明者等人認為其原因如下。
本發明者等人專心研究,結果,當包含矽酮化合物之複合物之含水率相對較高(如超過1000 ppm之含水率)時,擔載於上述纖維片之複合物中,相較擔載於上述纖維片之內部之複合物,擔載於上述纖維片之表層部分之複合物之硬化進行更快,導致擔載於上述纖維片之內部之複合物之硬化難以充分進行。 在如本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100,於防蝕層2之一側積層有底漆層1,於另一側積層有面漆層3之情形時,當該等層中所含之觸媒向防蝕層2移動時,此種現象更為明顯。具體而言,藉由利用於防蝕層2之表層部發生之硬化反應使防蝕層2之表層部分硬化,上述觸媒無法充分移動至防蝕層2之內部,選擇性地使防蝕層2之表層部分硬化。 然而想到,若上述複合物之含水率成為1000 ppm以下這一相對較小之值,則能夠抑制擔載於上述纖維片之表層部分之複合物之硬化被促進。 又,想到於如上所述上述觸媒自底漆層1及面漆層3向防蝕層2移動之情形時,亦能抑制擔載於上述纖維片之表層部分之複合物之硬化被促進,能夠使上述觸媒充分移動至擔載於上述纖維片之內部之複合物。 根據上述,本發明者等人認為,於本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100中,由於適當控制擔載於纖維片之上述複合物之硬化,故而除了能發揮充分之耐熱性以外,亦能發揮充分之防蝕性。
上述複合物之含水率可藉由卡氏滴定法進行測定。測定裝置及測定條件之詳細內容如下。 ・測定裝置:電量滴定式水分測定裝置(Mitsubishi Chemical Analytech公司製造、CA-200型)、加熱氣化裝置(Mitsubishi Chemical Analytech公司製造、VA-200型) ・測定條件:加熱氣化法(150℃加熱) ・陽極液體:AQUAMICRON AKX(三菱化學公司製造) ・陰極液體:AQUAMICRON CXU(三菱化學公司製造)
上述複合物較佳為23℃下之黏度為25 Pa・s以上250 Pa・s以下。
23℃下之黏度可使用東機美公司製造之BH型黏度計作為測定裝置,於溫度23±1℃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再者,根據黏度值V,以如下方式選定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及轉子之轉速。 ・當V為100 Pa・s以下(V≦10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6、轉子之轉速:10 rpm ・當V高於100 Pa・s且為250 Pa・s以下(100<V≦15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6、轉子之轉速:4 rpm ・當V高於250 Pa・s且為1000 Pa・s以下(250<V≦100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7、轉子之轉速:4 rpm
面漆層3可藉由將面漆劑塗佈於防蝕層2之表面而形成。 上述面漆劑包含主成分(油分),上述主成分(油分)包含矽酮化合物。作為上述主成分(油分),使用矽酮油較佳。 作為上述矽酮油,可例舉純矽酮油或非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等。 作為上述純矽酮油,可例舉:二甲基矽酮油、甲基苯基矽酮油、甲基氫矽酮油等,作為非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可例舉於側鏈、單末端或兩末端加成聚醚基、芳烷基、氟烷基、長鏈烷基、脂肪酸酯、脂肪族醯胺等而得之矽酮油。 作為矽酮油之市售品,可例舉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之名為「KF96-50cp」之商品或名為「KF96-1000cp」之商品等。
上述面漆劑較佳為包含觸媒。作為上述觸媒,可例舉具有如下催化能力者,即,促進上述主劑中所含之上述矽酮化合物彼此之脫水縮合,或者於如下所述之包含矽酮化合物及交聯劑之防蝕帶中促進上述矽酮化合物彼此或上述矽酮化合物與上述交聯劑之脫水縮合之催化能力。 作為上述觸媒,例如可例舉:四異丙醇鈦、四正丁醇鈦、鈦酸丁酯二聚物、乙醯丙酮酸鈦、辛二醇鈦、乙基乙醯乙酸鈦等有機鈦化合物;三(乙醯丙酮酸)鋁、三(乙基乙醯乙酸)鋁等有機鋁化合物;四(乙醯丙酮酸)鋯、三丁氧基乙醯丙酮酸鋯、二丁氧基二乙醯丙酮酸鋯、四正丙醇鋯、四異丙醇鋯、四正丁醇鋯、丙烯酸鋯、三丁氧基硬脂酸鋯、辛酸鋯、 (2-乙基己酸)氧鋯、(2-乙基己酸)鋯等有機鋯化合物;二辛酸二丁基錫、二月桂酸二丁基錫、二(2-乙基己酸)二丁基錫等有機錫化合物;環烷酸錫、油酸錫、丁酸錫、二丁基錫、辛基錫、二辛基錫、環烷酸鈷、硬脂酸鋅等有機羧酸之金屬鹽;己基胺、磷酸十二烷基胺等胺化合物、及其鹽;乙酸苄基三乙基銨;二甲基羥胺、二乙基羥胺等二烷基羥胺;含胍基之有機矽化合物等。 其等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該等觸媒中,就更容易進行上述矽酮化合物彼此之脫水縮合或者上述矽酮化合物與上述交聯劑之脫水縮合之觀點而言,使用有機錫化合物、環烷酸錫、油酸錫、丁酸錫、二丁基錫、辛基錫、二辛基錫等錫系觸媒尤佳。 作為上述錫系觸媒之市售品,可例舉:CE621(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CE611(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CE601(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Neostann U-303(日東化成公司製造)、Neostann U-810(日東化成公司製造)等。
藉由上述面漆劑包含錫系觸媒之類的觸媒,能夠使錫系觸媒之類的觸媒從由上述面漆劑形成之面漆層3移動至防蝕層2。 藉此,更容易進行防蝕層2中之具有反應硬化性之化合物之硬化反應。
上述面漆劑亦可包含著色劑、增黏劑等。作為著色劑之市售品,可例舉Toyo Aluminium公司製造之名為「Alpaste」之商品,作為增黏劑之市售品,可例舉日本艾羅技公司製造之名為「艾羅技(註冊商標)130」之商品。
上述面漆劑較佳為23℃下之黏度為0.05 Pa・s以上100 Pa・s以下。 藉由上述面漆劑之黏度為上述數值範圍內,容易將上述面漆劑塗佈於防蝕層2。 因此,能夠於防蝕結構體100中,使面漆層3以相對均勻之厚度形成於防蝕層2上。
23℃下之黏度可使用東機美公司製造之BH型黏度計作為測定裝置,於溫度23±1℃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再者,根據黏度值V,以如下方式選定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及轉子之轉速。 ・當V為4 Pa・s以下(V≦4)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2、轉子之轉速:10 rpm ・當V高於4 Pa・s且為10 Pa・s以下(4<V≦1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3、轉子之轉速:10 rpm ・當V高於10 Pa・s且為50 Pa・s以下(10<V≦5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6、轉子之轉速:20 rpm ・當V高於50 Pa・s且為100 Pa・s以下(50<V≦10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6、轉子之轉速:10 rpm
防蝕乳香層4係為了使金屬製構件10中之凹凸,詳細而言由凸緣部11、螺栓12、螺帽13等造成之形成於外表面之凹凸變小,且該層藉由將防蝕乳香填充於上述凹部而形成。 於本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100中,防蝕乳香層4係藉由將上述防蝕乳香填充於底漆層1與防蝕層2之間的間隙而形成。藉此,於本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100中,進一步抑制金屬製構件10之腐蝕。
上述防蝕乳香包含主成分(油分),上述主成分(油分)包含矽酮化合物。作為上述主成分(油分),使用矽酮油較佳。 作為上述矽酮油,可例舉:純矽酮油、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非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等。 作為上述純矽酮油,可例舉:二甲基矽酮油、甲基苯基矽酮油、甲基氫矽酮油等。 作為上述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可例舉於側鏈、單末端、兩末端加成胺基、環氧基、甲醇基、巰基、羧基、甲基丙烯醯基、聚醚基、酚基、矽烷醇基、丙烯醯基、酸酐基等而得者。 作為上述非反應性之改性矽酮油,可例舉於側鏈、單末端、兩末端加成聚醚基、芳烷基、氟烷基、長鏈烷基、脂肪酸酯、脂肪酸醯胺等而得者。 作為如上所述之矽酮化合物之市售品,可例舉:YF3800(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905(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057(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807(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802(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YF3897(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KF9701(信越化學公司製造)、PAM-E(信越化學公司製造)、KF-8008(信越化學公司製造)、KF-105(信越化學公司製造)、KF-2201(信越化學公司製造)、WAXKER(註冊商標)SILICONE FLUID AK0.65~10(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WAXKER(註冊商標)SILICONE FLUID AK20~5,000(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WAXKER(註冊商標)SILICONE FLUID AK100~10,000(旭化成瓦克矽酮公司製造)、DOWSIL(註冊商標)SF 8427 Fluid(Dow Toray公司製造)、DOWSIL(註冊商標)BY 16-750 Fluid(Dow Toray公司製造)等。
上述防蝕乳香亦可包含無機填充劑。作為上述無機填充劑,可例舉: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滑石、二氧化矽、黏土、碳酸鈣、雲母、雲母狀氧化鐵、金屬粉等。 上述防蝕乳香亦可包含輕量化劑或阻燃劑。作為上述輕量化劑,可例舉矽土中空球,作為上述阻燃劑,可例舉氫氧化鋁。
上述防蝕乳香較佳為稠度為40以上150以下。 藉此,將上述防蝕乳香填充於底漆層1與防蝕層2之間形成防蝕乳香層4時,相對容易地進行填充,除此以外,於填充後,能使防蝕乳香層4具有相對充分之保形性。 上述防蝕乳香之稠度係指基於JIS K2235-1991「石油蠟 5.10稠度試驗方法」於23℃下所測定之值。
上述防蝕乳香較佳為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為20質量%以下。 藉由質量減少率為20質量%以下,能夠於將上述防蝕乳香填充於底漆層1與防蝕層2之間形成防蝕乳香層4之後,使防蝕乳香層4之密度相對較高。 藉此,能夠使防蝕結構體100之耐熱性更優異。 上述防蝕乳香之質量減少率係指於300℃下暴露24小時後之上述防蝕乳香之質量相對於在300℃下暴露前之上述防蝕乳香之質量的減少比率。
由本說明書揭示之事項包括以下內容。
(1) 一種底漆,其 具備主劑及硬化劑, 上述主劑包含矽酮化合物,且23℃下之黏度為16 Pa・s以上600 Pa・s以下。
根據該構成,上述底漆塗佈於基體時之塗佈作業性變得良好(能夠確保施工性),而且能使所獲得之底漆層之耐熱性優異。
(2) 如上述(1)中記載之底漆,其中 上述主劑於藉由IR測定而獲得之紅外吸收光譜中,在1200 cm -1以上13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及2800 cm -1以上29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分別具有1個以上之波峰,且於1200 cm -1以上13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出現之最高波峰之高度h 2相對於在2800 cm -1以上29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出現之最高波峰之高度h 1的比h 2/h 1為25以上250以下。
根據該構成,能夠使藉由塗佈上述底漆而獲得之底漆層之耐熱性更優異。
(3) 如上述(1)或(2)中記載之底漆,其中 上述硬化劑藉由JIS K7371:2000中規定之方法測定之pH值為2以上5以下。
根據該構成,上述底漆之基體塗佈時之塗佈作業性變得良好(能夠確保施工性),而且能使所獲得之底漆層之耐熱性優異,除此以外,還能使上述底漆層之防蝕性優異。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底漆,其 進而包含防銹劑。
根據該構成,將由上述底漆形成之底漆層配置於金屬管等之類的金屬製構件之表面時,能夠抑制上述金屬製構件生銹。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底漆,其 用作防蝕膏。
根據該構成,能夠將用作防蝕膏之上述底漆塗佈作業性良好地(確保施工性)塗佈於基體,並且能使具備使用上述底漆作為防蝕膏而形成之底漆層之防蝕結構體之耐熱性優異。
(6) 一種防蝕結構體,其 具備藉由將作為防蝕膏之底漆塗佈於待進行防蝕之防蝕對象物而形成之底漆層, 上述底漆包含主劑及硬化劑, 上述主劑包含矽酮化合物,且23℃下之黏度為16 Pa・s以上600 Pa・s以下。
根據該構成,上述底漆塗佈於基體時之塗佈作業性變得良好(能夠確保施工性),而且能使所獲得之底漆層之耐熱性優異。 即,能夠塗佈作業性良好地塗佈底漆而形成上述底漆層,並且使上述防蝕結構體之耐熱性優異。
(7) 如上述(6)中記載之防蝕結構體,其 進而具備積層於上述底漆層之包含防蝕帶之防蝕層, 上述防蝕帶具有纖維片、及擔載於該纖維片且包含矽酮化合物之複合物, 上述複合物之含水率為1000 ppm以下。
根據該構成,能夠抑制擔載於上述纖維片之表層部分之上述複合物之硬化反應的促進,藉此,上述防蝕帶之複合物之硬化得以適當地控制。 其結果為,能夠使上述防蝕結構體之耐熱性更優異。
(8) 如上述(7)中記載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複合物包含具有反應硬化性之矽酮化合物作為上述矽酮化合物,且23℃下之黏度為25 Pa・s以上250 Pa・s以下。
根據該構成,能夠進一步抑制擔載於上述纖維片之表層部分之上述複合物之硬化的促進,藉此,上述防蝕帶之複合物之硬化得以更適當地控制。 其結果為,能夠使上述防蝕結構體之耐熱性更優異。
(9) 如上述(7)或(8)中記載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纖維片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為10質量%以下。
根據該構成,即便於在300℃之高溫下暴露長達24小時之情形時,亦能維持金屬管等之類的金屬製構件之表面與上述防蝕帶之密接性。 其結果為,能夠使上述防蝕結構體之耐熱性更優異。
(10) 如上述(7)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纖維片之基重為30 g/m 2以上150 g/m 2以下。
根據該構成,上述纖維片相對容易地含浸上述複合物。即,上述防蝕帶更充分地含浸上述複合物。 因此,能夠在捲繞於金屬管等之類的金屬製構件之狀態下,使上述防蝕帶更充分地硬化,進一步抑制於上述金屬製構件與上述防蝕帶之間產生間隙。 藉此,能夠使上述防蝕結構體之耐熱性更優異。
(11)如上述(7)至(10)中任一項記載之防蝕結構體,其 進而具備積層於上述防蝕層之面漆層, 上述面漆層由包含油分之面漆劑形成, 上述油分包含矽酮化合物。
根據該構成,在積層於包含含有上述矽酮化合物之防蝕帶之上述防蝕層之狀態下,與上述防蝕層之親和性相對較高,並且容易使上述防蝕層含浸上述油劑。 即,由於不易在上述面漆層與上述防蝕層之間產生間隙,故而能夠進一步提高上述防蝕結構體之防蝕性。
(12) 如上述(11)中記載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面漆劑於23℃下之黏度為0.05 Pa・s以上100 Pa・s以下。
根據該構成,上述面漆劑容易塗佈於上述防蝕層,故而能夠於上述防蝕結構體中使上述面漆層以相對均勻之厚度形成於上述防蝕層上。
(13) 如上述(11)或(12)中記載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面漆劑進而包含錫系觸媒。
根據該構成,由於能使上述錫系觸媒從由上述面漆劑形成之面漆層移動至上述防蝕層內,故而更容易進行上述防蝕層中之硬化反應。
(14) 如上述(7)至(13)中任一項記載之防蝕結構體,其 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底漆層與上述防蝕層之間且由防蝕乳香形成之防蝕乳香層, 上述防蝕乳香層包含矽酮化合物。
根據該構成,於成為使上述防蝕乳香層與上述底漆層及上述防蝕層接觸之狀態時,上述防蝕乳香層與上述底漆層及上述防蝕層之親和性相對較高。 即,由於不易在上述防蝕乳香層與上述底漆層及與上述防蝕層之間產生間隙,故而能夠進一步提高上述防蝕結構體之防蝕性。
(15) 如上述(14)中記載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防蝕乳香之稠度為40以上150以下。
根據該構成,將上述防蝕乳香填充於上述底漆層與上述防蝕層之間而形成上述防蝕乳香層時,相對容易填充,除此以外,還能於填充後,使上述防蝕乳香層具有相對充分之保形性。
(16) 如上述(14)或(15)中任一項記載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防蝕乳香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為20質量%以下。
根據該構成,能夠在將上述防蝕乳香填充於上述底漆層與上述防蝕層之間而形成上述防蝕乳香層之後,使上述防蝕乳香層之密度相對較高。 藉此,能夠使上述防蝕結構體之耐熱性更優異。
再者,本發明之底漆及防蝕結構體不限定於上述實施方式。又,本發明之底漆及防蝕結構體不由上述作用效果限定。本發明之底漆及防蝕結構體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實施例]
繼而,舉出實施例對本發明更具體地進行說明。以下之實施例係用於對本發明更詳細地進行說明者,並不限定本發明之範圍。
<底漆主劑> 以下述表1A所示之質量比率於室溫(23±1℃)下對矽酮化合物A(主成分(油分))、作為樹脂之矽烷化合物A、防銹劑、作為無機填充劑之碳酸鈣、及增黏劑進行混練,製備底漆主劑A~L。 又,將底漆主劑J放入40℃之恆溫槽內保持3個月,由此製備成漆主劑J',將底漆主劑K放入40℃之恆溫槽內保持3個月,由此製備成底漆主劑K'(參照下述表1B)。 即,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係以保存促進之方式製備而成者。 關於底漆主劑A~L、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之特性,測定23℃下之黏度。 底漆主劑A~L、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於23℃下之黏度係以如下方式測定。 具體而言,使用東機美公司製造之BH型黏度計作為測定裝置,於溫度23±1℃之條件下進行。 再者,根據黏度值V,以如下方式選定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及轉子之轉速。 ・當V為100 Pa・s以下(V≦10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6、轉子之轉速:10 rpm ・當V高於100 Pa・s且為250 Pa・s以下(100<V≦250)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6、轉子之轉速:4 rpm ・當V高於250 Pa・s且為1000 Pa・s以下(250<V≦1000)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7、轉子之轉速:4 rpm
又,對底漆主劑A~L、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進行IR測定,於所獲得之紅外吸收光譜中,求出於1200 cm -1以上13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出現之最高波峰之高度h 1的值(於1258 cm -1處出現之波峰之高度)、及於2800 cm -1以上29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出現之最高波峰之高度h 2的值(於2840 cm -1處出現之波峰之高度),並且求出h 2之值相對於h 1之值之比。 底漆主劑A~L、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之IR測定係以如下方式進行。 具體而言,藉由使用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製造之Nicolet iS10作為測定裝置,並採用以下之測定條件而求出。 再者,於上述主劑包含固形物成分之情形時,在預先進行離心分離去除該固形物成分之後,再進行上述主劑之IR測定。離心分離中使用himac公司製造之CS100GX,採用以47000 rpm處理15分鐘之條件。 <測定條件> 測定方法:ATR法 使用窗材:金剛石 解析度:4 cm -1累計次數:64次
進而,對底漆主劑A~L、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之塗佈性進行評價。 底漆主劑A~L、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之塗佈性係藉由按照以下基準判斷於基體(藉由對SPCC-SB(平面尺寸150 mm×75 mm、厚度3.2 mm)之單面(塗佈面)進行噴砂而將算術平均粗糙度Ra調整為2 μm以上10 μm以下者)之單面以塗佈量成為300 g/m 2之方式用手指塗佈各底漆主劑時之施工性來進行評價。 5分:用手指將底漆主劑塗佈於基體時,極易撈取,極易塗佈,故而施工性極良好。因此,塗佈後之表面均勻。 4分:用手指將底漆主劑塗佈於基體時,相對容易撈取,相對容易塗開,故而施工性良好。另一方面,關於塗佈後之表面之均勻性,略遜於5分者。 3分:用手指將底漆主劑塗佈於基體時,黏度略高,故而略難撈取,塗開時略有阻力,但施工性相對良好。 2分:用手指將底漆主劑塗佈於基體時,黏度較高,故而難撈取,塗開時阻力較大,但可充分施工。 1分:用手指將底漆主劑塗佈於基體時,黏度極高,故而極難撈取,塗開時阻力極大,無法塗佈。即,無法施工。或者塗開時阻力較小,但底漆主劑自基體滴落。
又,對底漆主劑A~L、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評價其塗佈後之裂紋(以下,亦簡稱為裂紋)。 底漆主劑A~L、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之裂紋係藉由以下方式進行評價,即,於基體(藉由對SPCC-SB(平面尺寸150 mm×75 mm、厚度3.2 mm)之單面(塗佈面)進行噴砂而將算術平均粗糙度Ra調整為2 μm以上10 μm以下者)之單面以塗佈量成為300 g/m 2之方式用手指塗佈各底漆主劑之後,於室溫(23±1℃)下使其乾燥24小時,其後,於200℃之乾燥機內放置1個月後,自上述乾燥機中取出上述基體,目視評價該基體之表面(底漆之塗佈面)。 而且,對目視下於塗佈後之底漆主劑上未確認出裂紋者,評價為「優」,對確認出裂紋者評價為「不合格」。
於下述表1A中示出底漆主劑A~L之23℃下之黏度之測定結果、h 1之值、h 2之值、h 2/h 1之值、塗佈性之評價結果、及裂紋之評價結果。 又,於下述表1B中示出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之23℃下之黏度之測定結果、h 2/h 1之值、塗佈性之評價結果、及裂紋之評價結果。 再者,於下述表1A及1B中,矽酮化合物A係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之「YF3807」,矽烷化合物A係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之「XR31-B2733」,防銹劑係Tayca公司製造之名為「K-WHITE#82」之商品,增黏劑係Evonik公司製造之名為「艾羅技(註冊商標)130」之商品。
[表1A]
   主劑A 主劑B 主劑C 主劑D 主劑E 主劑F
主成分 矽酮化合物A 10 20 30 40 50 60
樹脂 矽烷化合物A 90 80 70 60 50 40
防銹劑 5 5 5 5 5 5
無機填充劑 碳酸鈣 50 50 50 50 50 50
增黏劑 2 2 2 2 2 2
黏度[Pa・s] 14.9 23.5 32 42 52 55.6
IR強度比 2840(h1) - 0.0304 0.0219 0.0186 0.0152 0.0118
1258(h2) - 0.295 0.3608 0.3996 0.4195 0.4486
1258/2840(h2/h1) 4.2 9.7 16.5 21.5 27.6 38
塗佈性 5 5 5 5 5 5
裂紋 不合格
   主劑G 主劑H 主劑I 主劑J 主劑K 主劑L
主成分 矽酮化合物A 70 80 90 90 90 90
樹脂 矽烷化合物A 30 20 10 10 10 10
防銹劑 5 5 5 5 5 5
無機填充劑 碳酸鈣 50 50 50 50 50 50
增黏劑 2 2 2 4 6 6
黏度[Pa・s] 59.1 100.2 141.3 165 288 750
IR強度比 2840(h1) 0.0084 0.0049 0.002 - - -
1258(h2) 0.4766 0.4835 0.4815 - - -
1258/2840(h2/h1) 56.9 98.1 243.1 240 240 240
塗佈性 5 4 4 3 3 1
裂紋
[表1B]
   主劑J' 主劑K'
主成分 矽酮化合物A 90 90
樹脂 矽烷化合物A 10 10
防銹劑 5 5
無機填充劑 碳酸鈣 50 50
增黏劑 4 6
黏度[Pa・s] 380 520
IR強度比 2840(h1) - -
1258(h2) - -
1258/2840(h2/h1) 240 240
塗佈性 2 2
裂紋
根據表1A,關於底漆主劑B~底漆主劑G,均是塗佈性之評價為5分,裂紋之評價為「優」。 又,關於底漆主劑H及底漆主劑I,均是塗佈性之評價為4分,裂紋之評價為「優」。 進而,關於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均是塗佈性之評價為3分,裂紋之評價為「優」。 又,根據表1B,關於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均是塗佈性之評價為2分,裂紋之評價為「優」。 根據該等結果可知,關於底漆主劑B~底漆主劑I,塗佈性之評價極優異,並且裂紋之評價亦優異。 又可知,關於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塗佈性之評價相對優異,並且裂紋之評價亦優異。 進而可知,關於底漆主劑J'及底漆主劑K',塗佈性之評價為可充分施工,裂紋之評價優異。 根據以上可知,藉由23℃下之底漆主劑之黏度為16 Pa・s以上600 Pa・s以下,塗佈性之評價為可充分施工,裂紋之評價優異,並且可知,尤其是藉由23℃下之黏度為16 Pa・s以上150 Pa・s以下,塗佈性之評價極優異或相對優異,裂紋之評價亦優異。 與此相對可知,關於底漆主劑A,塗佈性之評價為5分,評價極優異,但裂紋之評價為「不合格」,評價不良,並且可知,關於底漆主劑L,裂紋之評價為「優」,評價優異,但塗佈性之評價為1分,為無法施工之評價。 認為造成底漆主劑A之裂紋之評價為「不合格」之原因在於:底漆主劑A中,與有助於交聯反應之官能基較少之矽酮化合物A相比,包含大量過量之有助於交聯反應之官能基較多之矽烷化合物A,故而交聯反應進行過度。 另一方面認為,底漆主劑L中,與矽烷化合物A相比包含大量過量之矽酮化合物A,故而交聯反應之過度進行受到抑制,裂紋之評價成為「優」。 又,關於底漆主劑L,認為塗佈性之評價為1分之原因在於:底漆主劑L之黏度為高於600 Pa・s之值(750 Pa・s),故而塗開時阻力較大。
<底漆硬化劑> 如下述表2所示,藉由使用pH值調整劑將觸媒調整為特定之pH值而獲得硬化劑A~K。 硬化劑A~K之pH值以如下方式進行測定。 (1)將錫觸媒之質量成為1 g之量之測定試樣放入燒杯中,稱量測定試樣。 (2)向放入有測定試樣之燒杯中加入NaCl水溶液(NaCl濃度10 g/L)50 mL,並進行攪拌以使上述測定試樣與上述NaCl水溶液充分混合。 (3)攪拌後靜置10分鐘,之後提取水層,利用JIS K7371:2000中規定之方法對提取之水層測定pH值。 於下述表2中示出硬化劑A~K之pH值之測定結果。
[表2]
   硬化劑A 硬化劑B 硬化劑C 硬化劑D 硬化劑E 硬化劑F
觸媒種類 錫觸媒 錫觸媒 錫觸媒 錫觸媒 錫觸媒 錫觸媒
觸媒份數 3.2 9.1 9.1 16.7 16.7 28.6
pH值調整劑種類 乙酸 乙酸 酸酐偶合劑 乙酸 酸酐偶合劑 酸酐偶合劑
pH值調整劑份數 96.8 90.9 90.9 83.3 83.3 71.4
pH值 1.8 2.1 2.2 2.3 2.3 2.5
   硬化劑G 硬化劑H 硬化劑I 硬化劑J 硬化劑K   
觸媒種類 錫觸媒 錫觸媒 錫觸媒 錫觸媒 錫觸媒   
觸媒份數 50 16.7 37 100 28.6   
pH值調整劑種類 酸酐偶合劑 酸酐油 酸酐油 - 胺系矽烷偶合劑   
pH值調整劑份數 50 83.3 63 - 71.4   
pH值 2.7 3.7 4 4.48 11   
首先,固定硬化劑種類,改變主劑種類,製作實施例1~12之底漆及比較例2及3之底漆,並對該等底漆之特性差異進行評價。 又,至於比較例1之底漆,使用合成油系樹脂來製作。作為合成油系樹脂,使用日東電工公司製造之名為「NITOHULLMAC XG XG-P」之商品。
[實施例1] 將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B與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E組合而製作實施例1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1中,對主劑B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1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關於塗佈性,與上述底漆主劑之塗佈性同樣地進行評價。
關於耐熱性,藉由如下方式進行評價,即,將實施例1之底漆以塗佈量300 g/m 2塗佈於作為基體之鐵板(平面尺寸15 cm×7 cm、厚度3.2 mm),於室溫(23±1℃)下固化24小時而於上述基體上形成底漆層,將形成有底漆層之基體於250℃之環境下放置3個月後,目視觀察上述底漆層之表面狀態,按照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優:於底漆層之表面未確認出裂紋。 合格:於底漆層之整個表面確認出裂紋。 不合格:確認出底漆層之表面被粉化之狀態(因加熱而發生熱分解)。
關於對鹽水板之腐蝕性,以如下方式進行評價。 (1)將各例之底漆塗佈於附著有鹽分之基體(塗佈量為300 g/m 2)。 (2)將底漆塗佈後之基體於室溫(23±1℃)下放置24小時之後,使上述底漆於200℃下固化24小時,於上述基體上形成底漆層。 (3)對上述底漆層進行交叉切割處理。交叉切割處理係藉由將截切刀之刃垂直地抵在上述底漆層之上表面,切出相互交叉之長度10 cm之2條切口來實施。 (4)使用鹽水噴霧裝置(Suga Test Instruments公司製造、型號:STP-90V-4Z)對交叉切割處理後之上述底漆層噴霧含鹽之水溶液(鹽分濃度5 wt%、pH值6.2~7.2)72小時之後,目視觀察腐蝕之進行程度。再者,含鹽之水溶液之噴霧係於35℃環境下實施,噴霧量係每80 cm 2設為1.5 mL±0.5 mL。該試驗條件係依據JIS Z 2371:2015。 (5)按照以下基準,評價「優」、「良」、及「不合格」。優:(A~B級) 基本上不生繡。良:(C~D級) 略生繡。不合格:E級 一半以上生銹。
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之評價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實施例2]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C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2中,亦對主劑C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2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實施例3]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D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3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3中,亦對主劑D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3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實施例4]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E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4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4中,亦對主劑E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4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實施例5]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F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5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5中,亦對主劑F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5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實施例6]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G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6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6中,亦對主劑G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6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實施例7]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H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7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7中,亦對主劑H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7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實施例8]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I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8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8中,亦對主劑I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8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實施例9]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J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9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9中,亦對主劑J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9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實施例10]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K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0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10中,亦對主劑K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10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實施例11]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B所示之主劑J'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1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11中,亦對主劑J'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11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實施例12]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B所示之主劑K'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2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12中,亦對主劑K'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12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比較例1] 使用合成油系樹脂製作比較例1之底漆。 對比較例1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比較例2]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A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2之底漆。 再者,比較例2中,亦對主劑A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比較例2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比較例3] 除了將主劑設為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L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3之底漆。 再者,比較例3中,亦對主劑L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比較例3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3。
[表3]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實施例7 實施例8
主劑種類 主劑B 主劑C 主劑D 主劑E 主劑F 主劑G 主劑H 主劑I
硬化劑種類 硬化劑E 硬化劑E 硬化劑E 硬化劑E 硬化劑E 硬化劑E 硬化劑E 硬化劑E
主劑之黏度[Pa・s] 23.7 32.0 44.0 52.0 55.6 59.1 100.2 141.3
主劑之IR強度比(h2/h1) 9.7 16.5 21.5 27.6 38.0 56.9 98.1 243.0
硬化劑之pH值 2.3 2.3 2.3 2.3 2.3 2.3 2.3 2.3
塗佈性 5 5 5 5 5 5 4 4
耐熱性 合格 合格 合格
對鹽水板之腐蝕
   實施例9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實施例12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主劑種類 主劑J 主劑K 主劑J' 主劑K' 合成油系 主劑A 主劑L   
硬化劑種類 硬化劑E 硬化劑E 硬化劑E 硬化劑E    硬化劑E 硬化劑E   
主劑之黏度[Pa・s] 165.0 288.0 380.0 520.0 - 14.9 750.0   
主劑之IR強度比(h2/h1) 240.0 240.0 240.0 240.0 - 4.2 240.0   
硬化劑之pH值 2.3 2.3 2.3 2.3 - 2.3 2.3   
塗佈性 3 3 2 2 3 5 1   
耐熱性 不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對鹽水板之腐蝕 不合格   
根據表3可知,各實施例之底漆不存在於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之項目中評價為「不合格」者。 又可知,各實施例之底漆於塗佈性之項目中評價為2分以上,能夠充分施工。 進而可知,關於實施例1~8之底漆,於塗佈性之項目中評價為4分以上,塗佈性尤為優異。 與此相對可知,各比較例之底漆於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之任一項目中,評價為「不合格」。 又可知,尤其是關於比較例3之底漆,於塗佈性之項目中評價為1分,無法施工。
繼而,固定主劑種類,改變硬化劑種類,製作實施例13~22之底漆,並對該等底漆之特性差異進行評價。
[實施例13] 將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H與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A組合而製作實施例13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13中,亦對主劑H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A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乙酸)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13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4。
[實施例14] 除了使用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B作為硬化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4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14中,亦對主劑H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B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乙酸)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14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4。
[實施例15] 除了使用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C作為硬化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5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15中,亦對主劑H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C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15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4。
[實施例16] 除了使用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D作為硬化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6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16中,亦對主劑H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D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乙酸)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16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4。
[實施例17] 除了使用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F作為硬化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7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17中,亦對主劑H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F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17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4。
[實施例18] 除了使用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G作為硬化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8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18中,亦對主劑H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G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18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4。
[實施例19] 除了使用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H作為硬化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19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19中,亦對主劑H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H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油)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19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4。
[實施例20] 除了使用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I作為硬化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0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20中,亦對主劑H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I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酸酐油)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20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4。
[實施例21] 除了使用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J作為硬化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1之底漆。 對實施例21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4。
[實施例22] 除了使用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K作為硬化劑以外,以與實施例13相同之方式製作實施例22之底漆。 再者,於實施例22中,亦對主劑H添加預先將構成硬化劑K之觸媒(錫觸媒)與pH值調整劑(胺系矽烷偶合劑)混合而成之混合物。 對實施例22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 該等結果示於以下之表4。
[表4]
   實施例13 實施例14 實施例15 實施例16 實施例17
主劑種類 主劑H 主劑H 主劑H 主劑H 主劑H
硬化劑種類 硬化劑A 硬化劑B 硬化劑C 硬化劑D 硬化劑F
主劑之黏度[Pa・s] 101.3 101.3 101.3 101.3 101.3
主劑之IR強度比(h2/h1) 98.1 98.1 98.1 98.1 98.1
硬化劑之pH值 1.8 2.1 2.2 2.3 2.5
塗佈性
耐熱性
對鹽水板之腐蝕 不合格
   實施例18 實施例19 實施例20 實施例21 實施例22
主劑種類 主劑H 主劑H 主劑H 主劑H 主劑H
硬化劑種類 硬化劑G 硬化劑H 硬化劑I 硬化劑J 硬化劑K
主劑之黏度[Pa・s] 101.3 101.3 101.3 101.3 101.3
主劑之IR強度比(h2/h1) 98.1 98.1 98.1 98.1 98.1
硬化劑之pH值 2.7 3.7 4.0 5.2 11.0
塗佈性
耐熱性
對鹽水板之腐蝕 不合格 不合格
根據表4可知,於使用表2所示之任一硬化劑之情形時,即,於實施例13~22中之任一底漆中,均是塗佈性優異,且耐熱性優異。 另一方面可知,於使用硬化劑A之實施例13之底漆、使用硬化劑J之實施例21之底漆、及使用硬化劑K之實施例22之底漆中,對鹽水板之腐蝕性之評價為「不合格」,與此相對,於使用除此以外之硬化劑之實施例14~20之底漆中,對鹽水板之腐蝕之評價至少成為「良」以上。 由此可知,藉由包含pH值為2以上5以下之硬化劑,底漆之對鹽水板之腐蝕性優異。 認為其原因之一在於:藉由將硬化劑之pH值調整為2以上5以下,底漆對金屬製構件(例如氣體管之類的金屬管)之密接性提高,除此以外,底漆主劑之交聯反應以適度之速度進行。 與此相對,認為於包含pH值未達2之硬化劑及pH值超過5之硬化劑之底漆中,對金屬製構件之密接性下降,故而鹽水自金屬製構件與由底漆形成之底漆層之間隙浸入,由此導致金屬製構件之表面被鹽水腐蝕。
繼而,改變構成硬化劑之觸媒及pH值調整劑向底漆主劑之添加方法,製作實施例23之底漆,並對底漆之特性差異進行評價。 實施例23之底漆係藉由使用上述表1A所示之主劑H及上述表2所示之硬化劑E,向主劑H分開添加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錫觸媒)及pH值調整劑(酸酐偶合劑)來製作。 更具體而言,向主劑H中先添加構成硬化劑E之pH值調整劑,然後添加構成硬化劑E之觸媒,藉此製作實施例23之底漆。 對實施例23之底漆評價其塗佈性、耐熱性及對鹽水板之腐蝕性,結果塗佈性之評價為「優」,耐熱性之評價為「優」,對鹽水板之腐蝕性之評價為「優」。 即可知,於藉由將構成硬化劑之觸媒與pH值調整劑分開添加至底漆主劑而製作之實施例23之底漆中,對鹽水板之腐蝕性之評價特別良好。 認為其原因之一在於:藉由將構成硬化劑之觸媒與pH值調整劑分開添加至底漆主劑,底漆對金屬製構件之密接性進一步提高。
<面漆劑> 將觸媒、主成分(油分)、著色劑及增黏劑以下述表5所示之質量比率於室溫下混合,製作實施例24~28之面漆劑、以及比較例4及5之面漆劑。 於實施例24中,作為觸媒,使用錫系觸媒「CE611」(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作為主成分(油分),使用為矽酮油「KF96-50cp」(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作為著色劑,使用「Alpaste」(Toyo Aluminium公司製造)。 於實施例25中,作為觸媒、主成分(油分)及著色劑,使用與實施例24相同者,作為增黏劑,使用「艾羅技(註冊商標)130」(日本艾羅技公司製造)。 於實施例26中,作為觸媒、主成分(油分)、著色劑及增黏劑,使用與實施例25相同者。 於實施例27中,作為觸媒、著色劑及增黏劑,使用與實施例25相同者,作為主成分(油分),使用矽酮油「KF96-1000cp」(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 於實施例28中,作為觸媒、主成分(油分)、著色劑及增黏劑,使用與實施例27相同者。 於比較例4中,作為主成分(油分),使用水系樹脂(丙烯酸乳液樹脂),作為著色劑,使用碳(大日精化工業公司製造之BLACK FLTR CONC)及鈦白(大日精化工業公司製造之TB807 Pearl)。 於比較例5中,作為觸媒、主成分(油分)、著色劑及增黏劑,使用與實施例27相同者。
對各例之面漆劑測定23℃下之黏度。 各例之面漆劑於23℃下之黏度係使用東機美公司製造之BH型黏度計於溫度23±1℃之條件下進行測定。 再者,根據黏度值V,以如下方式選定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及轉子之轉速。 ・當V為4 Pa・s以下(V≦4)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2、轉子之轉速:10 rpm ・當V高於4 Pa・s且為10 Pa・s以下(4<V≦1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3、轉子之轉速:10 rpm ・當V高於10 Pa・s且為50 Pa・s以下(10<V≦50)時 所使用之轉子之編號:No.6、轉子之轉速:20 rpm ・當V高於50 Pa・s且為100 Pa・s以下(50<V≦100)時 所使用之輥之編號:No.6、轉子之轉速:10 rpm
又,對各例之面漆劑評價其帶之硬化性、調平性、移行性及滴液、積液性。
關於帶之硬化性,將底漆(包含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之「YF3807」作為底漆主劑且包含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之「CE611」(錫系觸媒)作為硬化劑之底漆)以300 g/m 2塗佈於噴砂板(平面尺寸7 cm×15 cm、厚度:3.2 mm)之一表面之全域,於上述噴砂板上形成底漆層,之後以產生重疊之方式(以產生雙重部分之方式)由防蝕帶(上述實施例1之防蝕帶)覆蓋上述底漆層之全域,其後,將各例之面漆劑以200 g/m 2塗佈於上述防蝕帶上,於室溫(23±1℃)下固化24小時,藉此形成面漆層,之後藉由目視觀察帶間是否密接來評價。 再者,帶之硬化性係按照以下基準進行評價。 優:帶間密接。 不合格:帶間未密接。
關於調平性,目視確認藉由將面漆劑塗佈於基體而形成之面漆層之表面之凹凸狀況,以此進行評價。評價係按照以下基準進行。 優:塗佈後凹凸消失,表面變平滑,且整個面漆層變得足夠薄。 良:塗佈後凹凸消失,表面變平滑,但面漆層之一部分存在未變薄之處。 不合格:塗佈後凹凸未消失,表面不平滑。
關於移行性,藉由如下方式進行評價,即,目視確認使用毛刷將面漆劑塗佈於基體時,作業者所感受到之阻力程度、及面漆層之表面是否形成因毛刷而產生之條紋。評價係按照以下基準進行。 優:面漆層之表面未形成因毛刷而產生之條紋,作業者所感受到之阻力較輕(即,塗佈性極良好)。 良:面漆層之表面未形成因毛刷而產生之條紋,但作業者所感受到之阻力略重(即,塗佈性略良好)。 不合格:面漆層之表面形成因毛刷而產生之條紋,作業者所感受到之阻力極重(即,塗佈性非常差)。
關於滴液、積液性,藉由目視觀察將面漆劑塗佈於基體之後是否發生滴液或積液來進行評價。評價係按照以下基準進行。 優:塗佈後不發生滴液或積液。 良:塗佈後不發生滴液,但局部發生積液。 不合格:塗佈後,面漆劑自基體滴落。
帶之硬化性、調平性、移行性及滴液、積液性之評價結果示於以下之表5。
[表5]
   實施例24 實施例25 實施例26 實施例27 實施例28 比較例4 比較例5
觸媒 10 10 10 10 10 - 10
主成分 90 90 90 90 90 90 90
著色劑 5 5 5 5 5 5 5
增黏劑 0 1.3 5 7.5 5 - 10
黏度[Pa・s] 0.08 5.45 23 85 5.45 0.02 475
帶之硬化性 不合格
調平性 不合格
移行性 不合格
滴落
*表中之「滴落」表示滴液、積液性。
根據表5,各實施例之面漆劑中,不存在於帶之硬化性、調平性、移行性及滴液、積液性之任一項目中評價為「不合格」者。 與此相對,各比較例之面漆劑中,均存在於帶之硬化性、調平性、移行性及滴液、積液性之任一項目中評價為「不合格」者。
<乳香> 將主成分(油分)、無機填充劑、輕量化劑及阻燃劑以下述表6所示之質量比率於室溫下混合,製作實施例29~31之乳香、以及比較例6~8之乳香。 於實施例29中,作為主成分(油分),使用矽酮油「YF3057」(邁圖高新材料日本有限公司製造;以下亦稱為矽酮化合物B),作為無機填充劑,使用煅燒二氧化矽及碳酸鈣,作為輕量化劑,使用矽土中空球「Glass Bubbles K46」(3M公司製造),作為阻燃劑,使用氫氧化鋁。 於實施例30、實施例31、比較例7及比較例8中,作為主成分(油分)、無機填充劑、輕量化劑及阻燃劑,使用與實施例29相同者。 於比較例6中,作為主成分(油分),使用異戊二烯(出光興產公司製造之poly ip),作為無機填充劑,使用碳酸鈣,作為阻燃劑,使用氫氧化鋁。
對各例之乳香測定質量減少率及稠度。 又,對各例之乳香進行坍陷試驗,並且評價其表觀密度之變化。
質量減少率係藉由求出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來進行測定。 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係以如下方式求出。 (1)測定各例之乳香之初始質量。 (2)向將內溫調整為300℃之烘箱內放入各例之乳香,暴露24小時後,測定各例之乳香之質量。 (3)對各例之乳香算出於300℃下暴露24小時後之質量相對於初始質量之減少比率。 其結果示於以下之表6。
稠度係基於JIS K2235-1991「石油蠟 5.10稠度試驗方法」於23℃下進行測定。 其結果示於以下之表6。
坍陷試驗係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使乳香成形為長方體狀(平面尺寸2.5 cm×10 cm、厚度2.5 cm)。 (2)將2個L字鋼以一面側彼此對向之方式且以相隔50 mm之狀態配置(以一面於鉛直方向上豎立之方式配置),將成形為長方體狀之乳香以跨及2個L字鋼兩者之方式載置。 (3)以80℃加熱24小時後,測定乳香之下垂程度。再者,關於乳香之下垂,以L字鋼之一面之上端緣為基準來測定下垂程度。 其結果示於以下之表6。
表觀密度之變化之評價係藉由判斷是否存在表觀密度來進行。 關於有無表觀密度變化,針對載置於試驗治具之乳香,將剛載置後之狀態、及載置後以80℃加熱24小時之後的狀態分別拍攝成照片,並對所拍攝之照片進行比較,目視判斷體積之變化程度。 具體而言,將載置後以80℃加熱24小時之後的體積V2成為剛載置後之體積V1之2/3以下者設為有體積變化,評價為「有」,將V2之體積超過V1之2/3者設為無體積變化,評價為「無」。 其結果示於以下之表6。
[表6]
   實施例29 實施例30 實施例31
主成分種類 矽酮化合物B 矽酮化合物B 矽酮化合物B
主成分份數 100 100 100
無機填充劑種類 煅燒二氧化矽/碳酸鈣 煅燒二氧化矽/碳酸鈣 煅燒二氧化矽/碳酸鈣
無機填充劑份數 煅燒二氧化矽:100、碳酸鈣:80 煅燒二氧化矽:75、碳酸鈣:60 煅燒二氧化矽:140、碳酸鈣:112
輕量化劑種類 矽土中空球 矽土中空球 矽土中空球
輕量化劑份數 70 70 70
阻燃劑種類 氫氧化鋁 氫氧化鋁 氫氧化鋁
阻燃劑份數 40 40 40
質量減少率[%] 8 9.2 6.8
稠度 80 159 44
坍陷試驗[mm] 1 8 0
有無表觀密度變化
   比較例6 比較例7 比較例8
主成分種類 異戊二烯 矽酮化合物B 矽酮化合物B
主成分份數 100 100 100
無機填充劑種類 碳酸鈣 煅燒二氧化矽/碳酸鈣 煅燒二氧化矽/碳酸鈣
無機填充劑份數 200 煅燒二氧化矽:50、碳酸鈣:40 煅燒二氧化矽:200、碳酸鈣:160
輕量化劑種類 - 矽土中空球 矽土中空球
輕量化劑份數 - 70 70
阻燃劑種類 氫氧化鋁 氫氧化鋁 氫氧化鋁
阻燃劑份數 40 40 40
質量減少率[%] 26.4 11.1 5.3
稠度 60 235 11
坍陷試驗[mm] 0 無法評價 無法評價
有無表觀密度變化
根據表6,於各實施例之乳香中,均未確認出表觀密度之變化,坍陷試驗之結果均良好,為10 mm以下。 與此相對,比較例6之乳香中,坍陷試驗之結果良好,為10 mm以下,但確認出表觀密度之變化。 又,比較例7及8之乳香中,未確認出表觀密度之變化,但未能成形為用以進行坍陷試驗之檢體(平面尺寸2.5 cm×10 cm、厚度2.5 cm),故而甚至無法進行坍陷試驗。
1:底漆層 2:防蝕層 3:面漆層 4:防蝕乳香層 10:金屬製構件 11:凸緣部 12:螺栓 13:螺帽 100:防蝕結構體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之防蝕結構體之構成的剖視圖。

Claims (21)

  1. 一種底漆,其具備主劑及硬化劑, 上述主劑包含矽酮化合物,且23℃下之黏度為16 Pa・s以上600 Pa・s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底漆,其中 上述主劑於藉由IR測定而獲得之紅外吸收光譜中,在1200 cm -1以上13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及2800 cm -1以上29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分別具有1個以上之波峰,且於1200 cm -1以上13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出現之最高波峰之高度h 2相對於在2800 cm -1以上2900 cm -1以下之範圍內出現之最高波峰之高度h 1的比h 2/h 1為25以上250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底漆,其中 上述硬化劑藉由JIS K7371:2000中規定之方法測定之pH值為2以上5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之底漆,其進而包含防銹劑。
  5. 如請求項1或2之底漆,其用作防蝕膏。
  6. 一種防蝕結構體,其具備藉由將作為防蝕膏之底漆塗佈於待進行防蝕之防蝕對象物而形成之底漆層, 上述底漆包含主劑及硬化劑, 上述主劑包含矽酮化合物,且23℃下之黏度為16 Pa・s以上600 Pa・s以下。
  7. 如請求項6之防蝕結構體,其進而具備積層於上述底漆層之包含防蝕帶之防蝕層, 上述防蝕帶具有纖維片、及擔載於該纖維片且包含矽酮化合物之複合物, 上述複合物之含水率為1000 ppm以下。
  8. 如請求項7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複合物包含具有反應硬化性之矽酮化合物作為上述矽酮化合物,且23℃下之黏度為25 Pa・s以上250 Pa・s以下。
  9. 如請求項7或8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纖維片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為10質量%以下。
  10. 如請求項7或8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纖維片之基重為30 g/m 2以上150 g/m 2以下。
  11. 如請求項7或8之防蝕結構體,其進而具備積層於上述防蝕層之面漆層, 上述面漆層由包含油分之面漆劑形成, 上述油分包含矽酮化合物。
  12. 如請求項11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面漆劑於23℃下之黏度為0.05 Pa・s以上100 Pa・s以下。
  13. 如請求項11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面漆劑進而包含錫系觸媒。
  14. 如請求項12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面漆劑進而包含錫系觸媒。
  15. 如請求項7或8之防蝕結構體,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底漆層與上述防蝕層之間且由防蝕乳香形成之防蝕乳香層, 上述防蝕乳香層包含矽酮化合物。
  16. 如請求項11之防蝕結構體,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底漆層與上述防蝕層之間且由防蝕乳香形成之防蝕乳香層, 上述防蝕乳香層包含矽酮化合物。
  17. 如請求項12之防蝕結構體,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底漆層與上述防蝕層之間且由防蝕乳香形成之防蝕乳香層, 上述防蝕乳香層包含矽酮化合物。
  18. 如請求項16或17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防蝕乳香之稠度為40以上150以下。
  19. 如請求項15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防蝕乳香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為20質量%以下。
  20. 如請求項16或17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防蝕乳香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為20質量%以下。
  21. 如請求項18之防蝕結構體,其中 上述防蝕乳香以300℃進行24小時熱處理之後的質量減少率為20質量%以下。
TW110136571A 2021-01-21 2021-09-30 底漆及防蝕結構體 TW2022377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8144 2021-01-21
JP2021008144 2021-01-21
JP2021116583A JP7054586B1 (ja) 2021-01-21 2021-07-14 プライマー、及び、防食構造体
JP2021-116583 2021-07-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7766A true TW202237766A (zh) 2022-10-01

Family

ID=81260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6571A TW202237766A (zh) 2021-01-21 2021-09-30 底漆及防蝕結構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7054586B1 (zh)
TW (1) TW202237766A (zh)
WO (1) WO20221580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78888A1 (en) 2021-07-30 2024-06-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oxygen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with active oxyg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1539B1 (en) 1998-12-01 2003-06-25 POHANG IRON & STEEL CO., LTD. Surface-treated steel sheet for fuel tank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CN100451079C (zh) 2005-08-11 2009-01-1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双组分环氧富锌底漆及制造方法
TW200813175A (en) 2006-07-25 2008-03-16 Fujifilm Hunt Smart Surfaces Llc Polysiloxane based in situ polymer blends-composition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thereof
JP5373988B1 (ja) 2013-04-04 2013-12-18 三菱重工鉄構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金属材料の重防食塗装構造及び方法
CN105062156B (zh) 2015-07-30 2017-07-07 无锡卡秀堡辉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陶瓷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ES2907521T3 (es) 2015-10-09 2022-04-25 Doerken Ewald Ag Composición de revestimiento anticorrosiva
JP6379084B2 (ja) 2015-12-04 2018-08-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食ペースト、防食構造体、および、防食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390742B1 (ja) 2017-03-30 2018-09-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食構造体
JP7370561B2 (ja) 2019-05-29 2023-10-30 日東化成株式会社 防汚塗料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40647B2 (ja) 2023-09-07
JP7054586B1 (ja) 2022-04-14
WO2022158036A1 (ja) 2022-07-28
JP2022112468A (ja) 2022-08-02
JP2022112515A (ja)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6334431B2 (en) Heat resistant coating
TWI408190B (zh) 有機聚矽氧烷系防污塗膜用連結塗層、複合塗膜,以及經該塗膜被覆之船舶、水中構造物
JP2017071791A (ja) 防汚塗料組成物、防汚塗料組成物調製用キット、防汚塗膜、防汚基材、および防汚基材の製造方法
KR20040030608A (ko) 보호용 피복 조성물
US6437039B1 (en) One-part organopolysiloxane rubber composition for use as a protection coating
KR20190000802A (ko) 내열도료 조성물, 내열도막, 내열도막 부착 기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202237766A (zh) 底漆及防蝕結構體
KR100995552B1 (ko) 실리콘 방오도료 시스템용 하도로서 적합한 실세스퀴옥산-함유 방식성 코팅 조성물
KR20160020477A (ko) 고형분-고함유 코팅 조성물
CN104371484B (zh) 涂料组合物以及使用其的涂装施工方法
DK1969075T3 (en) Heat-resistant coating
JP4573506B2 (ja) 防錆塗料組成物
WO2021002139A1 (ja) 耐熱塗料組成物、耐熱塗膜、耐熱塗膜付き基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237938A (zh) 防蝕帶及防蝕結構體
US20220135837A1 (en) Ambient Cure High Temperature Protective Coating
JP2017170399A (ja) 耐熱塗装方法
KR101435290B1 (ko) 금속 표면처리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금속 표면처리 방법
JP2007246888A (ja) 硬化性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
JP2005255847A (ja) 無機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JP2005002275A (ja) 無機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KR20170140735A (ko) 내 샤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코팅강관
BRPI0620889B1 (pt)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coating subst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