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3825A - 懸滴裝置、形成懸滴之方法以及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懸滴裝置、形成懸滴之方法以及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3825A
TW202233825A TW110106799A TW110106799A TW202233825A TW 202233825 A TW202233825 A TW 202233825A TW 110106799 A TW110106799 A TW 110106799A TW 110106799 A TW110106799 A TW 110106799A TW 202233825 A TW202233825 A TW 2022338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ging drop
hanging
liquid
upper cover
groov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6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0120B (zh
Inventor
卓晉逸
黃振煌
江子庠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清華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清華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清華大學
Priority to TW110106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0120B/zh
Priority to US17/308,154 priority patent/US1182096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0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012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3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382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01Dro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12Well or multiwell p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38Caps; Covers; Plugs; Pouring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5/00Means for supporting, enclosing or fixing the microorganisms, e.g. immunocoatings
    • C12M25/06Plates; Walls; Drawers; Multilayer p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C12M33/12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by press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062General methods for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5/00Undifferentiated human, animal or plant cells, e.g. cell lines; Tissues; Cultivation or maintenance thereof;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5/06Animal cells or tissues; Human cells or tissues
    • C12N5/0602Vertebrate cells
    • C12N5/0684Cells of the urinary tract or kidneys
    • C12N5/0686Kidney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02/00Coculture with; Conditioned medium produced by
    • C12N2502/13Coculture with; Conditioned medium produced by connective tissue cells; generic mesenchyme cells, e.g. so-called "embryonic fibroblasts"
    • C12N2502/1352Mesenchymal stem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513/003D cul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懸滴裝置,其包含一懸滴盒及一負壓模組。懸滴盒包含一底盤及一上蓋,上蓋與底盤結合並共同界定出一壓力腔,上蓋具有相對的一頂面及一底面,頂面凹設有複數個槽,各個槽以一通孔連通壓力腔,且所述槽係用以容置液體。負壓模組連通壓力腔,且用以使壓力腔呈負壓,進而使各個槽中的液體通過通孔,並形成懸滴垂掛於上蓋的底面。藉由操控負壓模組,可以快速驅使槽中的液體形成懸滴,大幅增加便利性及效率,無須花費過多成本,此外,利用本發明的懸滴裝置所形成的懸滴各自獨立,降低懸滴之間相互汙染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懸滴裝置、形成懸滴之方法以及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細胞培養裝置,特別是有關一種利用氣壓變化驅使懸滴形成之懸滴裝置。
傳統的細胞培養技術,是於培養皿等二維平面上養殖細胞,然而二維的培養環境與生物體內的三維環境差異極大,導致細胞的生理現象無法完整表現出來。為了模擬三維的生長環境,遂發展出各種三維培養技術,例如,在支架或水膠等立體結構上養殖細胞,或是採取懸浮培養法或懸滴培養法等。
懸滴培養法係先於一表面形成懸掛的液滴,再將細胞培養於液滴之中。習知的懸滴盤具有複數個穿孔,穿孔貫穿懸滴盤的頂面和底面,使用者可以由懸滴盤的頂面,利用滴管往穿孔內注入液體,當液體流至懸滴盤底面時,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便形成了吊掛於底面的懸滴。使用習知的懸滴盤形成懸滴時,必須逐一利用滴管注入液體,過程相當耗費人力及時間。
此外,市面上出現利用移液系統或微流道系統輔助懸滴形成的裝置。移液系統可以同時朝多個穿孔注入液體,以便一次形成大量懸滴,然而移液系統的價格昂貴,且移液系統對應填充的穿孔數量及位置均為固定,使用上較無調整的空間。微流道系統則是利用一流道連通每一穿孔,當液體注入所述流道時,透過液體本身的壓力便可以形成懸滴,但由於液體流經各個穿孔,不同懸滴之間容易造成汙染,不利於後續進行藥物測試等實驗。
有鑑於此,如何提升形成懸滴的便利性及效率,同時維持懸滴的獨立性及避免耗費過高成本,仍為待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懸滴裝置,其係利用氣壓變化形成複數個各自獨立的懸滴。
本發明一態樣提供一種懸滴裝置,其包含一懸滴盒及一負壓模組。懸滴盒包含一底盤及一上蓋,上蓋與底盤結合並共同界定出一壓力腔,上蓋具有相對的一頂面及一底面,頂面凹設有複數個槽,各個槽以一通孔連通壓力腔,且所述槽係用以容置液體。負壓模組連通壓力腔,且用以使壓力腔呈負壓,進而使各個槽中的液體通過通孔,並形成懸滴垂掛於上蓋的底面。
據此,本發明的懸滴裝置藉由操控負壓模組,使壓力腔內外形成氣壓差,可以快速驅使槽中的液體形成懸滴,大幅增加便利性及效率,且無須花費過多成本。此外,各個槽中的液體互不相連,可以確保各個懸滴的獨立性,降低懸滴之間相互汙染的可能性。
依據上述的懸滴裝置,所述槽可以呈環狀排列於頂面。
依據上述的懸滴裝置,上蓋的頂面另可以凹設有一集液區,且所述槽環設於集液區周圍。
依據上述的懸滴裝置,各個槽可以呈直徑為1~8毫米的半球狀。
依據上述的懸滴裝置,各個通孔的孔徑可以為0.5~2毫米。
依據上述的懸滴裝置,各個通孔的軸向長度可以為0.5~5毫米。
依據上述的懸滴裝置,上蓋更可以包含一凹陷部及一排液通道,凹陷部及排液通道均凹設於頂面,且所述槽設於凹陷部,排液通道連通凹陷部,並用以排除凹陷部中多餘的液體。
上述的懸滴裝置更可以包含一依附片,其設於上蓋的底面,依附片具有複數個穿孔,所述穿孔分別對應且連通所述通孔,依附片係用以幫助懸滴垂掛於上蓋。
依據上述的懸滴裝置,依附片可以分為一上層及一下層,上層及下層環繞且遠離各個通孔的一側緣平齊,上層鄰近各個通孔處具有一第一厚度,下層鄰近各個通孔處具有一第二厚度,第一厚度可以為0.1~1毫米,且第二厚度可以為0.1~1毫米。
依據上述的懸滴裝置,底盤可以包含一環周壁及一擋止部,擋止部連接環周壁以將底盤分隔出二區域,上蓋更可以包含一注水孔,注水孔對位其中一區域,且所述通孔對位另一區域。
上述的懸滴裝置更可以包含一防蒸散膜,其貼附於上蓋的頂面並封閉所述槽,防蒸散膜係用以減緩懸滴蒸發的速度。
本發明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形成懸滴之方法,其包含提供前段所述之懸滴裝置、進行一裝填步驟及進行一降壓步驟。在裝填步驟中,係將一液體加至懸滴盒的上蓋,並使液體填滿上蓋的槽。在降壓步驟中,係利用負壓模組,使懸滴盒內的壓力腔形成一負壓環境,驅使各個槽中的液體通過通孔,並形成懸滴垂掛於上蓋的底面。
依據上述的形成懸滴之方法,懸滴盒的上蓋更可以包含一凹陷部及一排液通道,凹陷部及排液通道均凹設於上蓋的頂面,且所述槽設於凹陷部,排液通道連通凹陷部;其中,於進行裝填步驟後,更可以包含進行一移除步驟,係利用一刮板將凹陷部中多餘的液體經由排液通道刮除。
依據上述的形成懸滴之方法,懸滴盒的槽可以呈環狀排列於上蓋的頂面,且頂面另可以凹設有一集液區,所述槽環設於集液區周圍。其中,進行裝填步驟係將液體持續注入集液區中,直到液體溢出並填滿所述槽,且於進行裝填步驟後,更可以包含進行一移除步驟,係由集液區將上蓋上多餘的液體吸除。
依據上述的形成懸滴之方法,於降壓步驟中,負壓環境的真空度大小可以為100~250帕。
本發明的又一態樣提供一種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其包含提供前述之懸滴裝置、進行一裝填步驟、進行一降壓步驟及進行一培養步驟。在裝填步驟中,係將一培養液加至懸滴盒的上蓋,並使培養液填滿上蓋的槽,而培養液包含複數個細胞。在降壓步驟中,係利用負壓模組,使懸滴盒內的壓力腔形成一負壓環境,驅使各個槽中的培養液通過通孔,並形成懸滴垂掛於上蓋的底面。在培養步驟中,係對懸滴進行培養。
依據上述的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各個懸滴中的細胞數量可以為1~1×10 5顆。
依據上述的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懸滴盒的上蓋更可以包含一凹陷部及一排液通道,凹陷部及排液通道均凹設於上蓋的頂面,且所述槽設於凹陷部,排液通道連通凹陷部。其中,於進行裝填步驟後,更可以包含進行一移除步驟,係利用一刮板將凹陷部中多餘的培養液經由排液通道刮除。
依據上述的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懸滴盒的槽可以呈環狀排列於上蓋的頂面,且頂面另可以凹設有一集液區,所述槽環設於集液區周圍。其中,進行裝填步驟係將培養液持續注入集液區中,直到培養液溢出並填滿所述槽,且於進行裝填步驟後,更可以包含進行一移除步驟,係由集液區將上蓋上多餘的培養液吸除。
依據上述的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於降壓步驟中,負壓環境的真空度大小可以為100~250帕。
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
請參閱第1圖至第3圖,第1圖為本發明之一態樣的一實施方式的懸滴裝置100的分解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的懸滴裝置100的一懸滴盒110的立體示意圖,第3圖為第2圖的懸滴盒110沿3-3線段的剖面示意圖。懸滴裝置100包含懸滴盒110及一負壓模組120,懸滴盒110包含一壓力腔110a,負壓模組120連通壓力腔110a並使壓力腔110a呈負壓。
懸滴盒110包含一底盤111及一上蓋112,底盤111及上蓋112結合以共同界定出壓力腔110a。上蓋112具有相對的一頂面112a及一底面112b,頂面112a凹設有複數個槽113,用以容置欲形成懸滴的液體,且各個槽113以一通孔114連通壓力腔110a。當壓力腔110a呈負壓時,可以驅使各個槽113中的液體通過通孔114,並形成懸滴垂掛於上蓋112的底面112b。
請參閱第4A圖,第4A圖為懸滴盒110的槽113呈矩形陣列狀排列的上視示意圖。所述槽113可以呈矩形陣列狀排列於上蓋112的頂面112a,此排列方式較為簡單,方便設計及製造,且在相同的區域中可以設置較多數量的槽113,以增加懸滴的密度。
請參閱第4B圖,第4B圖為懸滴盒110的槽113呈環狀排列的上視示意圖。所述槽113可以呈環狀排列於上蓋112的頂面112a,且頂面112a另可以凹設有一集液區115,所述槽113環設於集液區115周圍。藉由設置集液區115,可以提升填充或移去多餘液體的效率,詳細操作方式將於後續段落中介紹,於此恕不贅述。
其中,槽113及通孔114的尺寸會影響懸滴的形成率。請參閱第5圖,第5圖為懸滴盒110的上蓋112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各個槽113可以呈半球狀,且其直徑D1可以為1~8毫米,使形成的懸滴具有適當大小,足以供細胞生長,且不會因體積過大而掉落。各個通孔114的孔徑D2可以為0.5~2毫米,且各個通孔114的軸向長度L可以為0.5~5毫米,使液體在負壓狀態下容易通過通孔114,並確保回復正常氣壓後,懸滴不會回縮至通孔114中。因此,藉由設置特定大小的槽113及通孔114,可以提升懸滴的形成率。
續請參閱第1圖。上蓋112更可以包含一凹陷部116及一排液通道117,凹陷部116及排液通道117均凹設於頂面112a,槽113設於凹陷部116,且排液通道117連通凹陷部116,用以排除凹陷部116中多餘的液體。藉由設置凹陷部116及排液通道117,可以導引液體的流向,增加填充或排除液體的便利性。
負壓模組120係藉由抽出壓力腔110a內的氣體以形成負壓,因此負壓模組120可以為一幫浦,以便控制抽氣速度及壓力腔110a中的負壓大小,或者,負壓模組120也可以單純為一針筒,透過手動抽氣而快速地形成懸滴,惟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懸滴裝置100更可以包含一依附片130,其設於上蓋112的底面112b,且具有複數個穿孔131,穿孔131分別對應且連通通孔114。由於懸滴可以接觸到依附片130,依附片130可以選用較為親水的材質製成,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材質,藉此提升懸滴與依附片130之間的親和力,以幫助懸滴垂掛於上蓋112,惟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閱第6A圖及第6B圖,第6A圖為懸滴裝置100的依附片130的局部下視示意圖,第6B圖為懸滴盒110的上蓋112及依附片130於鄰近通孔114處的局部剖面示意圖。依附片130可以分為一上層132及一下層133,上層132及下層133環繞且遠離各個通孔114的一側緣平齊,上層132及下層133鄰近各個通孔114處分別具有一第一厚度T1及一第二厚度T2,第一厚度T1可以為0.1~1毫米,且第二厚度T2可以為0.1~1毫米。其中,第一厚度T1及第二厚度T2可以分別為0.25及0.1毫米,使依附片130呈現如第6B圖所示的倒L狀,藉此避免懸滴平攤於依附片130表面,有助於維持懸滴的形狀。
續請參閱第1圖及第3圖。底盤111可以包含一環周壁111a及一擋止部111b,擋止部111b連接環周壁111a以將底盤111分隔出二區域,上蓋112則可以包含一注水孔118,注水孔118對位其中一區域,且通孔114對位另一區域。當懸滴形成後,可以由注水孔118將水注入所述區域,以提高壓力腔110a的溼度,減緩懸滴蒸發的速度。藉由設置擋止部111b,可以確保所述另一區域保持乾燥,以降低懸滴被汙染的可能性。
懸滴裝置100更可以包含一防蒸散膜140,其貼附於上蓋112的頂面112a,以封閉槽113,藉此減少液體經由槽113蒸散,有助於減緩懸滴蒸發的速度,並維持懸滴的液體量。
懸滴裝置100更可以包含一止洩環150,其設於上蓋112及底盤111之間,用以封閉上蓋112及底盤111間的縫隙,可以阻絕空氣流入壓力腔110a,確保壓力腔110a內維持負壓狀態,提升懸滴的形成率。
請參閱第7圖,第7圖為本發明之另一態樣的一實施方式的形成懸滴之方法200的步驟流程圖。形成懸滴之方法200包含步驟210、步驟220、步驟230及步驟240。
步驟210為提供前述的懸滴裝置100。步驟220為進行一裝填步驟,係將一液體加至懸滴盒110的上蓋112,並使所述液體填滿上蓋112的槽113。步驟230為進行一移除步驟,係將多餘的液體自上蓋112上移除。
請一併參閱第1圖,若懸滴盒110的上蓋112具有凹陷部116及排液通道117,裝填液體時,可以將液體加至凹陷部116,待液體進入各個槽113後,再利用一刮板將凹陷部116中多餘的液體經由排液通道117刮除。另一方面,請一併參閱第4B圖及第8圖,第8圖為對第4B圖之懸滴裝置100進行裝填的示意圖。若懸滴盒110的上蓋112具有環狀排列的槽113及集液區115,裝填時可以持續朝集液區115注入液體,液體會由集液區115溢出,並往周圍的槽113流動,待各個槽113均完全填滿液體後,再由集液區115吸回上蓋112上的多餘液體,填充過程快速,操作上也相當簡便。
請參閱第7圖及第9A圖,第9A圖為包含九個槽113之懸滴裝置100形成懸滴時的示意圖。步驟240為進行一降壓步驟,係利用負壓模組120使懸滴盒110內的壓力腔110a形成一負壓環境,此時懸滴盒110內外形成氣壓差,驅使各個槽113中的液體通過通孔114,當液體抵達上蓋112的底面112b時,由於表面張力的作用,液體得以形成懸滴W垂掛於底面112b。請參閱第9B圖,第9B圖為包含不同數量的槽113之懸滴裝置100形成懸滴時的氣壓變化圖。進行降壓步驟時,壓力腔110a中的氣壓持續下降,且當懸滴形成時氣壓會些微回升;當槽113的數量較少時,每形成一個懸滴即會形成一個氣壓峰值。故於第9B圖中,設有九個槽113的懸滴裝置100的氣壓變化曲線中,一共出現九個氣壓峰值(P1~P9)。然而,設有49個槽113的懸滴裝置100的氣壓變化曲線中,僅形成細微的起伏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於降壓步驟中,壓力腔110a的負壓環境的真空度大小可以為100~250帕,以提升懸滴的形成率。若真空度太小,槽113內的液體無法克服毛細作用力,無法通過通孔114而形成懸滴;若真空度太大,則會使懸滴受到過大的拉力而墜落。
請參閱第10圖,第10圖為本發明之又一態樣的一實施方式的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300的步驟流程圖。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300包含步驟310、步驟320、步驟330、步驟340及步驟350,其中,步驟310、步驟320、步驟330及步驟340分別與前述形成懸滴之方法200之步驟210、步驟220、步驟230及步驟240相似,其差異在於,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300係使用具有複數個細胞的培養液,使得形成的懸滴中含有所述細胞,且各個懸滴中的細胞數量可以為1~1×10 5顆。
步驟350為進行一培養步驟,係對經步驟310至步驟340所形成的懸滴進行培養,由於懸滴中已含有細胞,可以直接將附著有懸滴的懸滴盒110放入恆溫箱中,待細胞於懸滴中聚集成細胞球體後,再進行觀測或其他實驗。
在以下實驗中,係採用本發明之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培養不同種類的細胞並觀察細胞型態,藉此判斷細胞於懸滴中的培養狀態。
1.人類肺癌細胞(A549細胞)
請參照第11A圖及第11B圖,第11A圖為A549細胞於懸滴中培養三天後的顯微鏡圖,第11B圖為A549細胞於懸滴中培養七天後的顯微鏡圖。由上述顯微鏡圖可以得知,A549細胞於懸滴中培養三天後,便能形成細胞團簇(cell cluster),並於七天後發展成形狀較不規則的細胞球體(cell spheroid),證明A549細胞可以順利生長於本發明之懸滴裝置所形成的懸滴內,且所述懸滴可以模擬三維環境,使A549細胞形成細胞球體之型態。
2.人類臍帶血間質幹細胞
在本實驗中,係使用以紅色螢光蛋白基因轉殖的人類臍帶血間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以下簡稱「間質幹細胞」)進行培養。請參照第12A圖至第12C圖,第12A圖、第12B圖及第12C圖分別為間質幹細胞於懸滴中培養一、二及三天後的螢光顯微鏡圖。由上述螢光顯微鏡圖可以得知,間質幹細胞可以於懸滴內形成細胞球體,且隨著培養時間增長,間質幹細胞球體的直徑也逐漸加大,證明間質幹細胞於懸滴內不斷增殖,具有良好的細胞活性。
3.人類臍帶靜脈內皮細胞與人類臍帶血間質幹細胞
在本實驗中,係將人類臍帶靜脈內皮細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以下簡稱「靜脈內皮細胞」)與間質幹細胞進行共同培養。請參照第13A圖至第14C圖,第13A圖、第13B圖及第13C圖分別為靜脈內皮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一、二及三天後的顯微鏡圖,第14A圖、第14B圖及第14C圖分別為靜脈內皮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一、二及三天後的螢光顯微鏡圖。在第13A圖及第14A圖中,細胞首先形成多個體積較小的球體,並分散於懸滴中,隨著培養時間增長,細胞球體逐漸聚集,最終形成第13C圖及第14C圖中的單一球體,藉此證明將細胞培養於本發明之懸滴裝置所形成的懸滴中,有助於細胞聚集並形成細胞球體。
此外,上述實驗1至實驗3中的細胞均可以於懸滴內形成完整的細胞球體,證明本發明之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適用於培養不同種類的細胞。
4.培養三維腎微組織
在本系列的實驗中,係使用以溫度敏感型T抗原(temperature-sensitive T antigen)及綠色螢光蛋白基因轉殖的永生小鼠足細胞(immortalized mouse podocyte,以下簡稱「足細胞」),以及紅色螢光蛋白基因轉殖的間質幹細胞進行共同培養,且足細胞及間質幹細胞的細胞數量比為1:1。
4-1.不同細胞數量對細胞型態之影響
本實驗共分為四組,分別以每個懸滴中具有4×10 3、6×10 3、8×10 3及1×10 4顆細胞進行培養,培養時間為一天,並觀察不同細胞數量的培養狀態。請一併參閱第15圖及第16圖,第15圖為不同數量的足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一天後的螢光顯微鏡圖,第16圖為不同數量的足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一天後,所形成的細胞球體的尺寸統計圖。在第15圖中,當細胞數量低於6×10 3顆時,細胞傾向聚集成多個細胞球體,且所述多個細胞球體的大小及形狀各異。相反地,當細胞數量高於8×10 3顆時,細胞可以聚集成單一球體,且由第16圖的統計結果可以得知,細胞球體的尺寸也具有高度一致性,更有利於後續進行如藥物檢測等相關實驗。除此之外,當細胞數量為1×10 4顆時,可以看出足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在細胞球體內的分布相當均勻,代表足細胞與間質幹細胞之間的交互作用良好,有助於形成三維腎微組織。
4-2.不同培養天數對細胞型態之影響
本實驗係以細胞數量為1×10 4顆進行培養,培養天數為一至三天,並觀察不同培養天數下的細胞型態。請一併參照第17圖及第18圖,第17圖為足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不同天數後,所形成的細胞球體的螢光顯微鏡圖,第18圖則為細胞球體的尺寸統計圖。隨著培養天數增加,細胞球體的直徑也由300微米增大至500微米,且足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分布相當均勻,證明足細胞及間質幹細胞在本發明之懸滴裝置所形成的懸滴中,可以持續增殖,並增加細胞球體的體積。
為了檢測前述細胞球體內的細胞活性,遂對細胞球體進行活/死細胞活性檢測(live/dead cell viability assay)。請參閱第19圖,第19圖為對第17圖的細胞球體內的細胞進行活性檢測之螢光顯微鏡圖,此圖中的綠色螢光代表活細胞,紅色螢光則代表死細胞。由圖可知,培養過程中,細胞球體內的細胞幾乎為活細胞,並未因為大量增殖而導致細胞死亡,證明培養於懸滴內的細胞可以保有良好的細胞活性。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懸滴裝置藉由操控負壓模組,使壓力腔內外形成氣壓差,可以快速驅使槽中的液體形成懸滴,大幅增加便利性及效率,且無須花費過多成本。此外,各個槽中的液體互不相連,可以確保各個懸滴的獨立性,降低懸滴之間相互汙染的可能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懸滴裝置 110:懸滴盒 110a:壓力腔 111:底盤 111a:環周壁 111b:擋止部 112:上蓋 112a:頂面 112b:底面 113:槽 114:通孔 115:集液區 116:凹陷部 117:排液通道 118:注水孔 120:負壓模組 130:依附片 131:穿孔 132:上層 133:下層 140:防蒸散膜 150:止洩環 200:形成懸滴之方法 210,220,230,240,310,320,330,340,350:步驟 300: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 D1:直徑 D2:孔徑 L:軸向長度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W:懸滴 P1,P2,P3,P4,P5,P6,P7,P8,P9:氣壓峰值
第1圖為本發明之一態樣的一實施方式的懸滴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的懸滴裝置的一懸滴盒的立體示意圖; 第3圖為第2圖的懸滴盒沿3-3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4A圖為懸滴盒的槽呈矩形陣列狀排列的上視示意圖; 第4B圖為懸滴盒的槽呈環狀排列的上視示意圖; 第5圖為懸滴盒的上蓋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第6A圖為懸滴裝置的依附片的局部下視示意圖; 第6B圖為懸滴盒的上蓋及依附片於鄰近通孔處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之另一態樣的一實施方式的形成懸滴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第8圖為對第4B圖之懸滴裝置進行裝填的示意圖; 第9A圖為包含九個槽之懸滴裝置形成懸滴時的示意圖; 第9B圖為包含不同數量的槽之懸滴裝置形成懸滴時的氣壓變化圖; 第10圖為本發明之又一態樣的一實施方式的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第11A圖為A549細胞於懸滴中培養三天後的顯微鏡圖; 第11B圖為A549細胞於懸滴中培養七天後的顯微鏡圖; 第12A圖為間質幹細胞於懸滴中培養一天後的螢光顯微鏡圖; 第12B圖為間質幹細胞於懸滴中培養二天後的螢光顯微鏡圖; 第12C圖為間質幹細胞於懸滴中培養三天後的螢光顯微鏡圖; 第13A圖為靜脈內皮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一天後的顯微鏡圖; 第13B圖為靜脈內皮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二天後的顯微鏡圖; 第13C圖為靜脈內皮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三天後的顯微鏡圖; 第14A圖為靜脈內皮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一天後的螢光顯微鏡圖; 第14B圖為靜脈內皮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二天後的螢光顯微鏡圖; 第14C圖為靜脈內皮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三天後的螢光顯微鏡圖; 第15圖為不同數量的足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一天後的螢光顯微鏡圖; 第16圖為不同數量的足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一天後所形成的細胞球體的尺寸統計圖; 第17圖為足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不同天數後所形成的細胞球體的螢光顯微鏡圖; 第18圖為足細胞與間質幹細胞共同於懸滴中培養不同天數後所形成的細胞球體的尺寸統計圖;以及 第19圖為對第17圖的細胞球體內的細胞進行活性檢測之螢光顯微鏡圖。
100:懸滴裝置
111:底盤
111a:環周壁
111b:擋止部
112:上蓋
112a:頂面
112b:底面
113:槽
116:凹陷部
117:排液通道
118:注水孔
120:負壓模組
130:依附片
131:穿孔
140:防蒸散膜
150:止洩環

Claims (20)

  1. 一種懸滴裝置,包含: 一懸滴盒,包含: 一底盤;及 一上蓋,與該底盤結合並共同界定出一壓力腔,該上蓋具有相對的一頂面及一底面,該頂面凹設有複數個槽,各該槽以一通孔連通該壓力腔;以及 一負壓模組,連通該壓力腔; 其中,該些槽用以容置液體,該負壓模組用以使該壓力腔呈負壓,進而使各該槽中的液體通過該通孔,並形成懸滴垂掛於該上蓋的該底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滴裝置,其中該些槽係呈環狀排列於該頂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懸滴裝置,其中該上蓋的該頂面另凹設有一集液區,且該些槽環設於該集液區周圍。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滴裝置,其中各該槽呈直徑為1~8毫米的半球狀。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滴裝置,其中各該通孔的孔徑為0.5~2毫米。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滴裝置,其中各該通孔的軸向長度為0.5~5毫米。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滴裝置,其中該上蓋更包含: 一凹陷部,凹設於該頂面,該些槽設於該凹陷部;以及 一排液通道,凹設於該頂面並連通該凹陷部,該排液通道用以排除該凹陷部中多餘的液體。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滴裝置,更包含一依附片設於該上蓋的該底面,該依附片具有複數個穿孔,該些穿孔分別對應且連通該些通孔,該依附片用以幫助懸滴垂掛於該上蓋。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懸滴裝置,其中該依附片分為一上層及一下層,該上層及該下層環繞且遠離各該通孔的一側緣平齊,該上層鄰近各該通孔處具有一第一厚度,該下層鄰近各該通孔處具有一第二厚度,該第一厚度為0.1~1毫米,且該第二厚度為0.1~1毫米。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滴裝置,其中該底盤包含一環周壁及一擋止部,該擋止部連接該環周壁以將該底盤分隔出二區域,該上蓋更包含一注水孔,該注水孔對位其中一該區域,且該些通孔對位另一該區域。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滴裝置,更包含一防蒸散膜,貼附於該上蓋的該頂面並封閉該些槽,該防蒸散膜用以減緩懸滴蒸發的速度。
  12. 一種形成懸滴之方法,包含: 提供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滴裝置; 進行一裝填步驟,係將一液體加至該懸滴盒的該上蓋,並使該液體填滿該上蓋的該些槽;以及 進行一降壓步驟,係利用該負壓模組,使該懸滴盒內的該壓力腔形成一負壓環境,驅使各該槽中的該液體通過該通孔,並形成該懸滴垂掛於該上蓋的該底面。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形成懸滴之方法,其中該懸滴盒的該上蓋更包含: 一凹陷部,凹設於該上蓋的該頂面,該些槽設於該凹陷部;以及 一排液通道,凹設於該上蓋的該頂面並連通該凹陷部; 其中,於進行該裝填步驟後,更包含進行一移除步驟,係利用一刮板將該凹陷部中多餘的該液體經由該排液通道刮除。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形成懸滴之方法,其中該懸滴盒的該些槽係呈環狀排列於該上蓋的該頂面,且該頂面另凹設有一集液區,該些槽環設於該集液區周圍; 其中,進行該裝填步驟係將該液體持續注入該集液區中,直到該液體溢出並填滿該些槽,且於進行該裝填步驟後,更包含進行一移除步驟,係由該集液區將該上蓋上多餘的該液體吸除。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形成懸滴之方法,其中於該降壓步驟中,該負壓環境的真空度大小為100~250帕。
  16. 一種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包含: 提供如請求項1所述之懸滴裝置; 進行一裝填步驟,係將一培養液加至該懸滴盒的該上蓋,並使該培養液填滿該上蓋的該些槽,該培養液包含複數個細胞; 進行一降壓步驟,係利用該負壓模組,使該懸滴盒內的該壓力腔形成一負壓環境,驅使各該槽中的該培養液通過該通孔,並形成該懸滴垂掛於該上蓋的該底面;以及 進行一培養步驟,係對該些懸滴進行培養。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其中各該懸滴中的該些細胞數量為1~1×10 5顆。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其中該懸滴盒的該上蓋更包含: 一凹陷部,凹設於該上蓋的該頂面,該些槽設於該凹陷部;以及 一排液通道,凹設於該上蓋的該頂面並連通該凹陷部; 其中,於進行該裝填步驟後,更包含進行一移除步驟,係利用一刮板將該凹陷部中多餘的該培養液經由該排液通道刮除。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其中該懸滴盒的該些槽係呈環狀排列於該上蓋的該頂面,且該頂面另凹設有一集液區,該些槽環設於該集液區周圍; 其中,進行該裝填步驟係將該培養液持續注入該集液區中,直到該培養液溢出並填滿該些槽,且於進行該裝填步驟後,更包含進行一移除步驟,係由該集液區將該上蓋上多餘的該培養液吸除。
  20.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其中於該降壓步驟中,該負壓環境的真空度大小為100~250帕。
TW110106799A 2021-02-25 2021-02-25 懸滴裝置、形成懸滴之方法以及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 TWI760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6799A TWI760120B (zh) 2021-02-25 2021-02-25 懸滴裝置、形成懸滴之方法以及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
US17/308,154 US11820967B2 (en) 2021-02-25 2021-05-05 Hanging drop device, formation method of hanging drop and cell culture method by using hanging dro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6799A TWI760120B (zh) 2021-02-25 2021-02-25 懸滴裝置、形成懸滴之方法以及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0120B TWI760120B (zh) 2022-04-01
TW202233825A true TW202233825A (zh) 2022-09-01

Family

ID=8219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6799A TWI760120B (zh) 2021-02-25 2021-02-25 懸滴裝置、形成懸滴之方法以及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0967B2 (zh)
TW (1) TWI76012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1194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Universität Zürich Prorektorat Forschung Hanging drop plate
US8906685B2 (en) * 2010-01-28 2014-12-0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anging drop devices, systems and/or methods
CA2825615C (en) * 2011-03-03 2020-02-25 F. Hoffmann-La Roche Ag Hanging droplet plate
US9034636B2 (en) * 2011-09-30 2015-05-19 National Health Reseach Institutes Microfluidic hanging drop chip
DE102013011534B4 (de) * 2013-07-10 2015-09-03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Kultivierungsgefäß und Verfahren zur Kultivierung biologischer Zellen in hängenden Tropfen
WO2015129263A1 (ja) * 2014-02-25 2015-09-03 株式会社クラレ スフェロイド作製用デバイス、スフェロイドの回収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67707A1 (en) 2022-08-25
TWI760120B (zh) 2022-04-01
US11820967B2 (en)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70682B2 (en) 3D cell culture vessels for manual or automatic media exchange
CN103814125B (zh) 粘附性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08026499B (zh) 用于繁殖微组织的装置
JP5578779B2 (ja) スフェロイド培養方法及びスフェロイド培養容器
TWI541345B (zh) 培養容器
JP2016202180A (ja) 細胞培養器、及び、細胞培養システム
CN111032851B (zh) 具有包含液体介质传递表面的侧壁的微腔皿
TWI760120B (zh) 懸滴裝置、形成懸滴之方法以及利用懸滴培養細胞之方法
US20240091778A1 (en) Cell culture vessel
JP7195302B2 (ja) 3d培養のための細胞培養容器及び3d細胞の培養方法
TWI588256B (zh) 單細胞擷取與培養之裝置與方法
CN110320150A (zh) 一种用于显微镜观测流体中细胞的装置
TWI608096B (zh) 微流體裝置及其用途與使用方法
WO2018018614A1 (zh) 微流体装置及其用途与使用方法
BR102020007764A2 (pt) Inserto de cultura de células contendo hidrogel e método de uso
US2020030852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Air Bubble Removal from Rotary Bioreactor Cell Cultures and Culture Chambers
CN116515631A (zh) 细胞培养容器、细胞培养装置及细胞培养方法
CN108384719A (zh) 细胞共培养装置
EP4148117A1 (en) Cell culture apparatus, methods for cell cultivation by using the same, cell culture incubator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uses of the cell culture apparatus
CN116240108A (zh) 一种四通道器官芯片及其应用和使用方法
CN116333881A (zh) 一种三通道器官芯片及其应用和使用方法
JP2023537838A (ja) マイクロ流体細胞培養装置
JP2020065444A (ja) スフェア培養部材、培養容器、穴開き部材の加工方法、及び洗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