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8127A - 微電子裝置、相關電子系統以及形成微電子裝置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電子裝置、相關電子系統以及形成微電子裝置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8127A
TW202218127A TW110124280A TW110124280A TW202218127A TW 202218127 A TW202218127 A TW 202218127A TW 110124280 A TW110124280 A TW 110124280A TW 110124280 A TW110124280 A TW 110124280A TW 202218127 A TW202218127 A TW 2022181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logic
device structure
region
structur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9907B (zh
Inventor
亞倫 S 亞波
庫諾 R 派瑞克
合田晃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8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8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9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990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8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groups of the same main 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6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5/0657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50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devices, each device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or H01L29/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1/23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1/27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4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4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01L2224/0554External layer
    • H01L2224/05599Material
    • H01L2224/056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056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05647Copper [Cu]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01L2224/081Disposition
    • H01L2224/0812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08135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 H01L2224/08145Disposition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the bonding area 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stack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802Applying energy for connecting
    • H01L2224/80201Compression bonding
    • H01L2224/80203Thermocompression bonding, e.g. diffusion bonding, pressure joining, thermocompression welding or solid-state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808Bonding techniques
    • H01L2224/80894Direct bonding, i.e. joining surfaces by means of intermolecular attracting interactions at their interfaces, e.g. covalent bonds, van der Waals forces
    • H01L2224/80895Direct bonding, i.e. joining surfaces by means of intermolecular attracting interactions at their interfaces, e.g. covalent bonds, van der Waals forces betwe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urfaces, e.g. copper-copper direct bonding, surface activated bo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80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 H01L2224/80001Methods for 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bodies using 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a bonding area directly to another bonding area, i.e. connectorless bonding, e.g. bumpless bonding
    • H01L2224/808Bonding techniques
    • H01L2224/80894Direct bonding, i.e. joining surfaces by means of intermolecular attracting interactions at their interfaces, e.g. covalent bonds, van der Waals forces
    • H01L2224/80896Direct bonding, i.e. joining surfaces by means of intermolecular attracting interactions at their interfaces, e.g. covalent bonds, van der Waals forces between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surfaces, e.g. oxide or nitrid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5/00Details relating to assembli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225/03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 H01L2225/04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225/065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225/06503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01L2225/06524Electrical connections formed on device or on substrate, e.g. a deposited or grown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5/00Details relating to assembli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25/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225/03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 H01L2225/04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225/065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648 and H10K99/00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7/00
    • H01L2225/06503Stacked arrangements of devices
    • H01L2225/06541Conductive via connections through the device, e.g. vertical interconnects, through silicon via [TSV]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2Bonding area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0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2Bonding area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0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4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924/143Digital devices
    • H01L2924/1431Log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4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924/143Digital devices
    • H01L2924/1434Memory
    • H01L2924/145Read-only memory [ROM]
    • H01L2924/1451EPROM
    • H01L2924/14511EEP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微電子裝置,其包含一第一晶粒,該第一晶粒包含一記憶體陣列區,該記憶體陣列區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該第一晶粒進一步包含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包括至少一字線驅動器之一第一控制邏輯裝置。該微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晶粒,其附接至該第一晶粒,該第二晶粒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第二控制邏輯裝置,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包括經組態以實現記憶體胞元之該豎直延伸串的控制操作之一部分的至少一個頁緩衝器裝置。亦描述了相關微電子裝置、電子系統及方法。

Description

微電子裝置、相關電子系統以及形成微電子裝置之方法
在各種實施例中,本公開大體而言係關於微電子裝置設計及製造之領域。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形成微電子裝置之方法,且係關於相關微電子裝置及電子系統。
微電子裝置設計者常常需要藉由減小個別特徵之尺寸且藉由減小相鄰特徵之間的分隔距離來增大微電子裝置內特徵之整合度或密度。此外,微電子裝置設計者常常需要設計不僅緊密而且提供效能優勢以及簡化設計的架構。
微電子裝置之一個實例為記憶體裝置。記憶體裝置通常提供為電腦或其他電子裝置中之內部積體電路。存在許多類型之記憶體裝置,包括但不限於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例如,反及(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增大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中之記憶體密度的一種方式係利用豎直記憶體陣列(亦被稱作「三維(3D)記憶體陣列」)架構。習知豎直記憶體陣列包括豎直記憶體串,該等豎直記憶體串延伸穿過包括導電結構與介電材料之層級的一或多層(例如,堆疊結構)中的開口。每一豎直記憶體串可包括至少一個選擇裝置,該選擇裝置串聯耦接至豎直堆疊之記憶體胞元的串聯組合。相較於運用習知平坦(例如,二維)電晶體配置之結構,此組態藉由在晶粒上向上(例如,豎直地)建構陣列來准許較大數目個開關裝置(例如,電晶體)被定位在一晶粒區域單位中(亦即,所消耗的活性表面之長度及寬度)。
下伏於記憶體裝置(例如,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之記憶體陣列的基本控制邏輯結構內之控制邏輯裝置已用以控制對記憶體裝置之記憶體胞元進行的操作(例如,存取操作、讀取操作、寫入操作)。控制邏輯裝置之總成可提供為藉助於佈線及互連結構而與記憶體陣列之記憶體胞元電連通。然而,用於在基本控制邏輯結構上方形成記憶體陣列之處理條件(例如,溫度、壓力、材料)可限制基本控制邏輯結構內的控制邏輯裝置之組態及性能。另外,在基本控制邏輯結構內採用之不同控制邏輯裝置的數量、尺寸及配置亦可能會不當地阻礙記憶體裝置之大小(例如,水平佔據面積)的減小,及/或記憶體裝置之性能的改進(例如,較快記憶體胞元接通/斷開速度、下臨限值開斷電壓要求、較快資料傳送速率、較低功率消耗)。此外,隨著記憶體陣列的密度及複雜度增大,邏輯控制裝置的複雜度亦增大。在一些情況下,控制邏輯裝置相比記憶體裝置消耗更多實際面積,從而減小記憶體裝置之記憶體密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微電子裝置包含一第一晶粒,其包含一記憶體陣列區。該記憶體陣列區包含一堆疊結構及一第一控制邏輯區,該第一控制邏輯區包含包括至少一字線驅動器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該堆疊結構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該微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晶粒,其附接至該第一晶粒,該第二晶粒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第二控制邏輯裝置,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包括經組態以實現記憶體胞元之該豎直延伸串的控制操作之一部分的至少一個頁緩衝器裝置。
在其他實施例中,一種形成一微電子裝置之方法包含形成一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形成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之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包括至少一個頁緩衝器之第二控制邏輯裝置;及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包括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及一記憶體陣列區,其豎直鄰近該第一控制邏輯區。該記憶體陣列區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其延伸穿過該堆疊結構。
在另外其他實施例中,一種微電子裝置包含一記憶體陣列區,其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之一豎直交錯序列;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該微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之上的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及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之下的至少一個頁緩衝器,該至少一個頁緩衝器經組態以相比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在較低電壓下操作。
在其他實施例中,一種形成一微電子裝置之方法包含:形成一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形成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及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一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高電壓CMOS電路系統,該高電壓CMOS電路系統包含位於該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的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及一記憶體陣列區,其位於該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該記憶體陣列區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一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及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位於該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且包含低電壓CMOS電路系統,該低電壓CMOS電路系統包含至少一個頁緩衝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電子系統包含:一輸入裝置;一輸出裝置;一處理器裝置,其可操作地耦接至該輸入裝置及該輸出裝置;及一記憶體裝置,其可操作地耦接至該處理器裝置。該記憶體裝置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各自包含一導電結構及豎直鄰近該導電結構之一絕緣結構的層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豎直位於該堆疊結構之上且包含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的CMOS電路系統;及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豎直位於該堆疊結構之下且包含頁緩衝器之額外CMOS電路系統,該等頁緩衝器相比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具有相對較低操作電壓要求。
優先權主張
本申請案主張2020年7月17日申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932,098號「MICROELECTRONIC DEVICES,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之申請日的權益。
特此包括之圖示並非意欲為任何特定系統、微電子結構、微電子裝置或其積體電路的實際視圖,但僅為用以描述本文實施例之理想化表示。圖之間共用的元件及特徵可保留相同數值名稱,除了為便於遵循描述,參考編號以其上介紹且最充分描述元件的圖式之數目開始。
以下描述提供特定細節,諸如材料類型、材料厚度及處理條件,以便提供對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的透徹描述。然而,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可在不採用此等特定細節的情況下實踐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實際上,實施例可結合半導體行業中採用之習知製造技術而實踐。另外,本發明提供之描述並不形成用於製造微電子裝置(例如,半導體裝置、記憶體裝置,諸如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設備或電子系統或完整微電子裝置、設備或電子系統的完整處理流程。下文描述之結構並不形成完整微電子裝置、設備或電子系統。下文詳細地描述瞭解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所必需的僅僅彼等製程動作及結構。可藉由習知技術執行額外動作以使用結構形成完整微電子裝置、設備或電子系統。
可藉由習知技術形成本文中所描述之材料,該等技術包括(但不限於)旋塗、毯覆式塗層、化學氣相沈積(CVD)、原子層沈積(ALD)、電漿增強ALD、物理氣相沈積(PVD)、電漿增強式化學氣相沈積(PECVD)或低壓化學氣相沈積(LPCVD)。替代地,材料可 原位生長。取決於待形成之特定材料,可由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選擇用於沈積或生長材料之技術。除非上下文指示,否則可藉由任何合適的技術實現材料之移除,該等技術包括(但不限於)蝕刻、研磨平坦化(例如,化學機械平坦化)或其他已知方法。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經組態」係指至少一個結構及至少一個設備中之一或多者的大小、形狀、材料組成、定向及配置以預定方式促進結構及設備中之一或多者進行操作。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縱向」、「豎直」、「橫向」及「水平」係參考其中或其上形成及未必由地球重力場界定一或多個結構及/或特徵的基板(例如基底材料、基底結構、基底構造等)之主要平面。「橫向」或「水平」方向為實質上平行於基板之主要平面的方向,而「縱向」或「豎直」方向為實質上垂直於基板之主要平面的方向。基板之主要平面係由與基板之其他表面相比較具有相對大面積的基板之表面界定。
如本文中所使用,關於給定參數、性質或條件之術語「大體上」意謂且包括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給定參數、性質或條件滿足一定程度之差異,諸如在可接受公差內。藉助於實例,取決於大體上滿足之特定參數、特性或條件,參數、特性或條件可滿足至少90.0%、滿足至少95.0%、滿足至少99.0%、滿足至少99.9%,或滿足甚至100.0%。
如本文中所使用,指代特定參數之數值的「約」或「大致」包括該數值,且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的自該數值的變化程度處於該特定參數之可接受公差內。舉例而言,指代一數值的「約」或「大致」可包括處於自該數值之百分之90.0至百分之110.0之範圍內的額外數值,諸如處於自該數值之百分之95.0至百分之105.0之範圍內、處於自該數值之百分之97.5至百分之102.5之範圍內、處於自該數值之百分之99.0至百分之101.0之範圍內、處於自該數值之百分之99.5至百分之100.5之範圍內,或處於自該數值之百分之99.9至百分之100.1之範圍內。
如本文中所使用,為易於描述,空間相對術語,諸如「在…下方」、「下方」、「下部」、「底部」、「上方」、「上部」、「頂部」、「前方」、「後方」、「左方」、「右方」及其類似者,在本文中可用於描述如圖式中所說明之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其他元件或特徵的關係。除非另外規定,否則除圖式中所描繪之定向外,空間相對術語意欲涵蓋材料之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在圖式中之材料經反轉,則描述為「低於其他元件或特徵」或「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下方」或「其他元件或特徵下方」或「在其他元件或特徵底部」的元件接著將「高於其他元件或特徵」或「在其他元件或特徵頂部」而定向。因此,術語「低於」可涵蓋以上及以下之定向兩者,此取決於使用術語之上下文,其對於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將為顯而易見的。材料可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反轉、翻轉等)且本文中使用之空間相對描述詞相應地進行解譯。
如本文所使用,描述為彼此「相鄰」之特徵(例如,區、結構、裝置)意謂且包括經定位彼此最接近(例如,最靠近)的所揭示標識(或多個標識)的特徵。未匹配「相鄰」特徵之所揭示標識(或多個標識)的額外特徵(例如,額外區、額外材料、額外結構、額外裝置)可安置於「相鄰」特徵之間。換言之,「相鄰」特徵可直接定位為彼此鄰近,使得「相鄰」特徵之間未插入其他特徵;或「相鄰」特徵可間接定位為彼此鄰近,使得具有除與至少一個「相鄰」特徵相關聯之彼標識之外的一標識的至少一個特徵定位於「相鄰」特徵之間。因此,描述為彼此「豎直相鄰」之特徵意謂且包括經定位成彼此豎直最接近(例如,豎直最靠近)的所揭示標識(或多個標識)之特徵。此外,描述為彼此「水平相鄰」之特徵意謂且包括經定位成彼此水平最接近(例如,水平最靠近)的所揭示標識(或多個標識)之特徵。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記憶體裝置」意謂且包括展現記憶體功能性但不必限於記憶體功能性的微電子裝置。換言之且僅作為實例,術語「記憶體裝置」不僅意謂且包括習知記憶體(例如,習知揮發性記憶體,諸如習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習知非揮發性記憶體,諸如習知NAND記憶體),而且意謂且包括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 (例如,系統單晶片(SoC))、組合邏輯與記憶體之微電子裝置,及結合記憶體之圖形處理單元(GPU)。
如本文中所使用,導電材料」意謂且包括導電材料,諸如金屬(例如,鎢(W)、鈦(Ti)、鉬(Mo)、鈮(Nb)、釩(V)、鉿(Hf)、鉭(Ta)、鉻(Cr)、鋯(Zr)、鐵(Fe)、釕(Ru)、鋨(Os)、鈷(Co)、銠(Rh)、銥(Ir)、鎳(Ni)、鈀(Pa)、鉑(Pt)、銅(Cu)、銀(Ag)、金(Au)、鋁(Al))、合金(例如,Co基合金、Fe基合金、Ni基合金、Fe及Ni基合金、Co及Ni基合金、Fe及Co基合金、Co及Ni及Fe基合金、Al基合金、Cu基合金、鎂(Mg)基合金、Ti基合金、鋼、低碳鋼、不鏽鋼)、含有導電金屬之材料(例如,導電金屬氮化物、導電金屬矽化物、導電金屬碳化物、導電金屬氧化物),及導電摻雜半導體材料(例如,導電摻雜多晶矽、導電摻雜鍺(Ge)、導電摻雜矽鍺(SiGe))中之一或多者。另外,「導電結構」意謂且包括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之結構。
如本文所使用,「絕緣材料」意謂且包括電絕緣材料,諸如至少一個介電氧化物材料(例如,氧化矽(SiO x)、磷矽酸鹽玻璃、硼矽酸鹽玻璃、硼磷矽玻璃、氟矽酸鹽玻璃、氧化鋁(AlO x)、氧化鉿(HfO x)、氧化鈮(NbO x)、三氧化鈦(TiO x)、鋯氧化物(ZrO x)、氧化鉭(TaO x)及氧化鎂(MgO x)中之一或多者)、至少一個介電氮化物材料(例如,氮化矽(SiN y))、至少一個介電氮氧化物材料(例如,氮氧化矽(SiO xN y)),及至少一個介電羧基氮化物材料(例如,羧基氮化矽(SiO xC zN y))中之一或多者。本文中包括「x」、「y」及「z」中之一或多者的化學式(例如SiO x、AlO x、HfO x、NbO x、TiO x、SiN y、SiO xN y、SiO xC zN y)表示含有一個元素之「x」個原子、另一元素之「y」個原子,及針對另一元素之每一原子的額外元素(若存在)之「z」個原子的平均比的材料(例如,Si、Al、Hf、Nb、Ti)。由於化學式表示相對原子比且並非嚴格的化學結構,因此絕緣材料可包含一或多個化學計量化合物及/或一或多個非化學計量化合物,且「x」、「y」及「z」(若存在)之值可為整數或可為非整數。另外,「絕緣結構」意謂且包括由絕緣材料形成且包括絕緣材料之結構。
根據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及耦接至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之至少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可包括例如陣列晶圓,其包含記憶體陣列區及相關電路系統,且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可包含例如CMOS晶圓,其包含各種控制邏輯裝置及結構。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可單獨形成,從而促進在適合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中之一各別者之可用熱預算的不同處理條件(例如,溫度)下製造裝置(例如,邏輯裝置)之電晶體及其電路。由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與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單獨形成,因此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可能不會與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經歷相同的熱預算及處理條件。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可形成為包括電晶體,其包含低電壓高效能電晶體,而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可包括控制邏輯裝置,該等控制邏輯裝置經組態以在相對高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之控制邏輯裝置之施加電壓的施加電壓下操作。另外,可在低熱預算製程中在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之後側上形成包含例如銅互連件及鋁金屬化結構的後段製程(BEOL)結構,從而促進在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中包括低電壓高效能電晶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不同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之邏輯裝置的邏輯裝置。舉例而言,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可包括一或多種高電壓裝置,諸如驅動器(例如,字線驅動器、分段開關及電壓泵)中之一或多者。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可包括低電壓裝置中之一或多者,諸如感測放大器、頁緩衝器、資料路徑、I/O裝置及控制器邏輯中之一或多者。在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上提供微電子裝置之一些邏輯裝置,且在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上提供微電子裝置之其他邏輯裝置促進形成相比習知微電子裝置具有更大記憶體密度的微電子裝置。因此,相比習知微電子裝置,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可各自包含相對較小晶粒大小。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微電子裝置可包括一總成,其包括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中之多於一者。在一些此等實施例中,微電子裝置可相較於習知微電子裝置呈現更大量之平行度,此係由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中之每一者可包括平行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之邏輯裝置及電路系統的邏輯裝置及電路系統(例如,頁緩衝器)。
圖1A至圖1E為說明一種形成微電子裝置(例如,記憶體裝置,諸如3D 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之方法的實施例的簡化部分橫截面圖。運用下文所提供之描述,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地顯而易見,本文中參考圖1A至圖1E所描述之方法及結構可用於各種裝置及電子系統中。
參考圖1A,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 (例如,第一晶粒)可形成為包括第一控制邏輯區102、豎直位於第一控制邏輯區102上方(例如,在Z方向上)並與該第一控制邏輯區電連通的記憶體陣列區104,及位於記憶體陣列區104豎直上方並與該記憶體陣列區電連通的第一互連件區106。換言之,記憶體陣列區104可豎直插入於第一控制邏輯區102與第一互連件區106之間,且與該第一控制邏輯區及該第一互連件區電連通。第一控制邏輯區102及第一互連件區106可至少部分(例如,實質上)水平定位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記憶體陣列區104的水平邊界內(例如,在X方向及與X方向正交的另一水平方向上)。
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第一控制邏輯區102包括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第一閘極結構110、第一佈線結構112及第一互連件結構114。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部分、第一閘極結構110、第一佈線結構112及第一互連件結構114形成第一控制邏輯區102之各種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如在下文更詳細地描述。
第一控制邏輯區102之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 (例如,第一半導電晶圓)包含基底材料或建構,其上形成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額外材料及結構。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可包含半導電結構(例如,半導電晶圓)或位於支撐結構上之底座半導電材料。舉例而言,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可包含習知矽基板(例如,習知矽晶圓),或包含半導體材料之另一大塊基板。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大塊基板」意謂且不僅包括矽基板,且亦包括絕緣層上矽(SOI)基板(諸如藍寶石上矽(SOS)基板及玻璃上矽(SOG)基板)、底座半導電基座上的矽磊晶層,及由一或多個半導電材料形成且包含該一或多個半導電材料(例如,矽材料中之一或多者,諸如單晶矽或多晶矽;矽-鍺;鍺;砷化鎵;氮化鎵;及磷化銦)的其他基板。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包含矽晶圓。另外,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可包括形成於其中及/或其上的不同層、結構及/或區。舉例而言,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可包括導電摻雜區及未摻雜區。導電摻雜區可例如用作第一控制邏輯區102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的電晶體的源極區及汲極區;且未摻雜區可例如用作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之電晶體的通道區。
如圖1A中所展示,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可視情況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填充穿孔116 (例如,填充矽穿孔(TSV)),其至少部分(例如,不完全、完全)豎直延伸經過該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若存在,填充通孔116可至少部分(例如,實質上)填充有導電材料。填充通孔116可用以促進位於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第一側面(例如,前側、頂側)處的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一或多個組件與待提供於位於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第二相反側(例如,背側、底側)處的額外組件(例如,一或多個結構及/或裝置)之間的電連接,如在下文更詳細地描述。在額外實施例中,可自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省略填充通孔116 (例如,不存在)。
繼續參考圖1A,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第一控制邏輯區102的第一閘極結構110可豎直位於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部分之上。第一閘極結構110可個別地在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第一控制邏輯區102內的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之電晶體之間水平延伸,且藉由該等電晶體使用。第一閘極結構110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閘極介電材料(例如,介電氧化物)可豎直插入(例如,在Z方向上)電晶體之第一閘極結構110與通道區(例如,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內)之間。
如圖1A中所展示,第一佈線結構112可豎直位於(例如,在Z方向上)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上。第一佈線結構112可藉助於第一互連件結構114電連接至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第一互連件結構114之部分可豎直延伸於第一佈線結構112之部分之間,且與該部分電耦接,且第一互連件結構114之其他者可豎直延伸於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區(例如,導電摻雜區,諸如源極區及汲極區)與第一佈線結構112中之一或多者之間,且將該等區電耦接至該一或多者。第一佈線結構112及第一互連件結構114可各自個別地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
如先前所提及,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第一閘極結構110、第一佈線結構112及第一互連件結構114之部分(例如,充當源極區及汲極區之導電摻雜區,充當通道區之未摻雜區)形成第一控制邏輯區102之各種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可經組態以控制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其他組件的各種操作,諸如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記憶體陣列區104內的組件。相對於包括於一或多個額外控制邏輯區中之額外控制邏輯裝置(例如,第二控制邏輯裝置),可選擇包括於第一控制邏輯區102中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其待包括於包括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及一或多個額外微電子裝置結構的總成,如在下文更詳細地描述。包括於第一控制邏輯區102中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的組態可不同於包括於額外控制邏輯區中之額外控制邏輯裝置的組態。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於額外控制邏輯區中之額外控制邏輯裝置包含採用相對較高性能控制邏輯電路系統(例如,相對較高性能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電路系統)之相對較高性能控制邏輯裝置;及包括於第一控制邏輯區102中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採用相對較低性能控制邏輯電路系統(例如,額外CMOS電路系統)。額外控制邏輯區內的額外控制邏輯裝置可例如經組態以在小於或等於(例如,小於)約1.4伏特(V)之施加電壓下操作,諸如處於約0.7 V至約1.4 V之範圍內(例如,約0.7 V至約1.3 V、約0.7 V至約1.2 V、約0.9 V至約1.2 V、約0.95 V至約1.15 V、或約1.1 V);且第一控制邏輯區102內的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可經組態以在高於額外控制邏輯區內之額外控制邏輯裝置的較高操作電壓的施加電壓下操作,諸如在大於約1.2 V (例如,大於或等於約1.3 V、大於或等於約1.4 V)的施加電壓下。換言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可經組態以在大於額外控制邏輯區內的額外控制邏輯裝置經組態以操作時所處的施加電壓的施加電壓下操作。
作為一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第一控制邏輯區102內的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可包括電壓泵(亦被稱作電荷泵) (例如,V CCP電荷泵、V NEGWL電荷泵、DVC2電荷泵)、分段開關(例如,經組態且操作用於選擇記憶體陣列區104之記憶體區塊),及驅動器(例如,字線(WL)驅動器)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進一步包括與記憶體陣列區104相關聯之各種控制電路系統。舉例而言,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可包括用於在特定記憶體區塊偏壓至讀取或寫入狀態時控制電壓參考之調節,或用於產生列及行位址的邏輯。一旦啟動讀取或寫入操作,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便可針對記憶體陣列區104內的字線及位元線產生偏壓電壓,以及產生適當記憶體區塊、列及行位址。
作為又另一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第一控制邏輯區102內的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可包括電壓泵(例如,V CCP電荷泵、V NEGWL電荷泵、DVC2電荷泵)、延遲鎖定迴路(DLL)電路系統(例如,環狀振盪器)、汲極供應電壓(V dd)調節器、字串驅動器及各種晶片/疊控制電路系統中之一或多者(例如,每一者)。作為另一非限制性實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可包括經組態以控制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記憶體陣列區104內的陣列(例如,記憶體元件陣列、存取裝置陣列)之行操作的裝置,諸如解碼器(例如,本端疊解碼器、行解碼器)、維修電路系統(例如,行維修電路系統)、記憶體測試裝置、陣列多工器(MUX)及誤差檢查與校正(ECC)裝置中之一或多者(例如,每一者)。作為一另外非限制性實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可包括經組態以控制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記憶體陣列區104內的陣列(例如,記憶體元件陣列、存取裝置陣列)之列操作的裝置,諸如解碼器(例如,本端疊解碼器、列解碼器)、驅動器(例如,字線(WL)驅動器)、維修電路系統(例如,列維修電路系統)、記憶體測試裝置、MUX、ECC裝置及自再新/損耗調平裝置中之一或多者(例如,每一者)。
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記憶體陣列區104可包括堆疊結構118、線結構120 (例如,數位線結構、位元線結構),及線接點結構122。如圖1A中所展示,線結構120可豎直位於(例如,在Z方向上)堆疊結構118之上,且可藉助於線接點結構122電連接至堆疊結構118內的結構(例如,柱結構,諸如胞元柱結構;填充通孔,諸如填充有導電材料之穿孔)。線接點結構122可豎直延伸於個別線結構120與堆疊結構118內的個別結構之間且電耦接至該等結構。線結構120及線接點結構122可各自個別地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
記憶體陣列區104之堆疊結構118包括配置於層疊128中之導電結構124與絕緣結構126的豎直交錯(例如,在Z方向上)序列。堆疊結構118之層疊128中之每一者可包括豎直鄰近絕緣結構126中之至少一者的導電結構124中之至少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結構124由鎢(W)形成且包括鎢,且絕緣結構126由二氧化矽(SiO 2)形成且包括二氧化矽。堆疊結構118之層疊128的導電結構124及絕緣結構126可各自個別地為實質上平坦的,且可每一者個別地表現所要厚度。
如圖1A中所展示,至少一個深接點結構130可豎直延伸穿過堆疊結構118。深接點結構130可經組態及定位以將豎直位於堆疊結構118之上的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一或多個組件與豎直位於堆疊結構118底層的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一或多個組件電連接。深接點結構130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
記憶體陣列區104進一步包括位於堆疊結構118上、上方及/或內的額外結構及/或裝置。作為非限制性實例,記憶體陣列區104包括豎直延伸穿過堆疊結構118之胞元柱結構132。胞元柱結構132可各自個別地包括至少部分由一或多個電荷儲存結構(例如,電荷捕捉結構,諸如包含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NO」)材料的電荷捕捉結構;浮動閘極結構)包圍的半導電柱(例如,多晶矽柱、矽-鍺柱)。胞元柱結構132與堆疊結構118之層疊128之導電結構124的交叉點可界定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記憶體陣列區104內的彼此串聯耦接之記憶體胞元134的豎直延伸串。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堆疊結構118之每一層疊128內形成於導電結構124與胞元柱結構132之交叉點處的記憶體胞元134包含所謂的「MONOS」(金屬-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記憶體胞元。在額外實施例中,記憶體胞元134包含所謂的「TANOS」(氮化鉭-氧化鋁-氮化物-氧化物-半導體)記憶體胞元,或所謂的「BETANOS」(經頻帶/阻障工程設計之TANOS)記憶體胞元,其中每一者為MONOS記憶體胞元之子集。在另外實施例中,記憶體胞元134包含所謂的「浮動閘極」記憶體胞元,其包括浮動閘極(例如,金屬性浮動閘極)作為電荷儲存結構。浮動閘極可水平插入於胞元柱結構132之中心結構與堆疊結構118之不同層疊128的導電結構124之間。
至少一個源極結構136可豎直位於導電結構124及絕緣結構126之層疊128之下。在一些實施例中,胞元柱結構132與源極結構136電連通。源極結構136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諸如摻雜矽(例如,摻雜多晶矽)、矽化鎢(WSi x)、氮化鎢及氮化矽鎢(WSi xN y)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源極結構136由摻雜矽形成且包括摻雜矽。
胞元柱結構132可自堆疊結構118之上部豎直邊界豎直延長穿過堆疊結構118且至位於源極結構136之上部豎直邊界處或與其接近的位置。
如圖1A中所展示,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記憶體陣列區104的組件可藉助於第一墊結構138及第二互連件結構140電連接至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第一控制邏輯區102的組件(例如,諸如第一佈線結構112之結構;諸如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之裝置)。舉例而言,記憶體陣列區104之組件(例如,結構、裝置)可借助於第二互連件結構140落於第一墊結構138上。額外互連件結構可在第一墊結構138與第一控制邏輯區102之各種組件之間豎直延長,且與其電連接。第一墊結構138及第二互連件結構140可各自個別地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
繼續參考圖1A,第一互連件區106包含藉由第三互連件結構144電耦接至線結構120之第一接合墊結構142(為了清晰起見且易於理解描述,圖1A中僅僅說明其中一些。第三互連件結構144可豎直位於線結構120上方(例如,在Z方向中)並電連接至該等線結構,且第一接合墊結構142可豎直位於第三互連件結構144上方(例如,在Z方向中)並電連接至該等第三互連件結構。第一接合墊結構142及第三互連件結構144可個別地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接合墊結構142由銅形成且包括銅,且第三互連件結構144由鎢形成且包括鎢。
接下來參考圖1B,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 (例如,小晶片、晶粒)可形成為包括第二控制邏輯區152及豎直位於第二控制邏輯區152上方並與其電連通的第二互連件區154。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可經組態以耦接至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 (例如,以便經由第一接合墊結構142耦接至線結構120),如在下文更詳細地描述。
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控制邏輯區152可包括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第二閘極結構158、導電摻雜區160 (例如,源極及汲極區)、第二佈線結構162及第四互連件結構164。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第二閘極結構158、導電摻雜區160、第二佈線結構162及第四互連件結構164之部分形成第二控制邏輯區152之各種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如在下文更詳細地描述。導電摻雜區160可用作第二控制邏輯區152之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之電晶體的源極區及汲極區。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可進一步包括未摻雜區,其可例如用作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之電晶體的通道區。
第二控制邏輯區152之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 (例如,第二半導電晶圓)包含基底材料或建構,其上形成有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額外材料及結構。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可包含半導電結構(例如,半導電晶圓)或位於支撐結構上之底座半導電材料。舉例而言,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可包含習知矽基板(例如,習知矽晶圓),或包含半導電材料之另一大塊基板。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包含矽晶圓。另外,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可包括形成於其中及/或其上的一或多個層、結構及/或區。
如圖1B中所展示,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可進一步包括至少部分(例如,不完全、完全)豎直延伸穿過其中的一或多個額外填充通孔159 (例如,額外填充TSV)。額外填充通孔159可至少部分(例如,實質上)填充有導電材料。額外填充通孔159可用以促進位於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之第一側面(例如,前側、頂側)處的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一或多個組件與待提供於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之第二相反側(例如,背側、底側)處的額外組件(例如,一或多個結構及/或裝置)之間的電連接,如在下文更詳細地描述。在額外實施例中,自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省略額外填充通孔159 (例如,不存在)。
繼續參考圖1B,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控制邏輯區152之第二閘極結構158可豎直位於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之部分之上。第二閘極結構158可在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控制邏輯區152內個別地水平延伸於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之電晶體之間,且藉由該等電晶體使用。第二閘極結構158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閘極介電材料(例如,介電氧化物)可豎直插入(例如,在Z方向上)第二閘極結構158與電晶體之通道區(例如,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內)之間。
如圖1B中所展示,第二佈線結構162可豎直位於(例如,在Z方向上)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之上。第二佈線結構162可藉助於第四互連件結構164電連接至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第四互連件結構164之部分可豎直延伸於第二佈線結構162之部分之間且將其電耦接,且第四互連件結構164之其他者可豎直延伸於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之區(例如,導電摻雜區160,諸如源極區及汲極區)與第二佈線結構162中之一或多者之間且將其電耦接。第二佈線結構162及第四互連件結構164可各自個別地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
如先前所提及,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之部分(例如,充當源極區及汲極區之導電摻雜區160,充當通道區之未摻雜區)、第二閘極結構158、第二佈線結構162及第四互連件結構164形成第二控制邏輯區152之各種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可經組態以控制至少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 (圖1A)之其他組件的各種操作,諸如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 (圖1A)之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內的組件。相對於包括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 (圖1A)之至少第一控制邏輯區102 (圖1A)中的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 (圖1A),可選擇包括於第二控制邏輯區152中之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可不同於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 (圖1A)。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包括採用相對較高性能控制邏輯電路系統(例如,相對較高性能CMOS電路系統)之相對較高性能控制邏輯裝置。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可例如經組態以在小於或等於(例如,小於)約1.4伏特(V)之施加電壓下操作,諸如處於約0.7 V至約1.4 V之範圍內(例如,約0.9 V至約1.2 V、約0.95 V至約1.15 V,或約1.1 V)。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經組態以在小於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經組態以操作時所處的施加電壓的施加電壓下操作。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之電晶體,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之電晶體可經組態以消耗較少功率,且可呈現相對經改良短通道效應、低寄生接面電容,及低接面洩漏電流(例如,可包含高效能電晶體)。
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控制邏輯區152內的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可包括經組態以控制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 (圖1A)之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內的陣列(例如,記憶體元件陣列、存取裝置陣列)之行操作的裝置,諸如感測放大器(例如,均衡(EQ)放大器、隔離(ISO)放大器、NMOS感測放大器(NSA)、PMOS感測放大器(PSA))、頁緩衝器、資料路徑、I/O裝置(例如,本端I/O裝置)及控制器邏輯(例如,定時電路、時脈裝置(例如,全域時脈裝置)、疊啟用、讀取/寫入電路系統(例如,讀取啟用電路系統、寫入啟用電路系統)、位址電路系統(例如,列解碼器、行解碼器),或其他邏輯裝置及電路系統)中之一或多者(例如,每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不包括驅動器(例如,WL驅動器)、分段開關或電荷或電壓泵(例如,V CCP電荷泵、V NEGWL電荷泵、DVC2電荷泵),該等裝置可位於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包括驅動器(例如,一或多個行驅動器),但不包括字線驅動器。
作為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控制邏輯區152內的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可包括經組態以控制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 (圖1A)之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內的陣列(例如,記憶體元件陣列、存取裝置陣列)之行操作的裝置,諸如解碼器(例如,本端疊解碼器、行解碼器)、感測放大器(例如,EQ放大器、ISO放大器、NSA、PSA)、維修電路系統(例如,行維修電路系統)、I/O裝置(例如,本端I/O裝置)、記憶體測試裝置、MUX及ECC裝置中之一或多者(例如,每一者)。作為另一非限制性實例,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可包括經組態以控制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 (圖1A)之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內的陣列(例如,記憶體元件陣列、存取裝置陣列)之列操作的裝置,諸如解碼器(例如,本端疊解碼器、列解碼器)、驅動器(例如,行驅動器)、維修電路系統(例如,列維修電路系統)、記憶體測試裝置、MUX、ECC裝置及自再新/損耗調平裝置中之一或多者(例如,每一者)。
繼續參考圖1B,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互連件區154可包括第二墊結構166及第二接合墊結構168。第二墊結構166可豎直位於第二控制邏輯區152之第二佈線結構162之上且電連接至該等第二佈線結構,且第二接合墊結構168可豎直位於第二墊結構166之上且電連接至該等第二墊結構。舉例而言,第二墊結構166可借助於互連件結構電連接至第二接合墊結構168,且第二墊結構166可借助於額外互連件結構電連接至第二佈線結構162。第二墊結構166、第二接合墊結構168、互連件結構及額外互連件結構可各自個別地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墊結構166及第二接合墊結構168個別地由銅形成且包括銅。
現參考圖1C,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可翻轉倒置(例如,在Z方向上)且附接(例如,接合)至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以形成包含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第一互連件區106的第一接合墊結構142可耦接至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互連件區154的第二接合墊結構168。舉例而言,在翻轉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後,第一接合墊結構142可與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接合墊結構168水平對準並與其實體接觸。至少一個熱壓製程可用以使第一接合墊結構142及第二接合墊結構168之材料(例如銅)遷移(例如擴散)且彼此相互作用,以將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接合至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以形成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控制邏輯區152之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可在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最接近線結構120的一側可操作地耦接至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以將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耦接至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記憶體陣列區104。
現參考圖1D,在形成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之後,可自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移除(例如,薄化)位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後側上的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移除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該等部分包括曝露位於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後側上的一或多種填充通孔116之一部分。可藉由一或多種材料移除製程移除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該等部分,諸如研磨及蝕刻中之一者或兩者。舉例而言,可藉由研磨移除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該等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移除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部分,直至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剩餘厚度小於約100 µm為止,諸如小於約75 µm、小於約50 µm或小於約40 µm。
繼續參考圖1D,在曝露一或多個填充通孔116之後,後段製程(BEOL)結構175可形成於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後側上方,且與一或多種填充通孔116或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其他導電結構電連通。BEOL結構175可包括經由鈍化材料174形成之第五互連件結構172。第五互連件結構172可與一或多個填充通孔116或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內的其他導電結構電連通。第五互連件結構172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諸如鎢。鈍化材料174可由絕緣材料形成且包括絕緣材料。第三接合墊結構176可豎直位於第五互連件結構172之上且電連接至該等第五互連件結構。第三接合墊結構176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接合墊結構176由鋁形成且包括鋁。在額外實施例中,第三接合墊結構176由銅形成且包括銅。
第六互連件結構178可形成為與第三接合墊結構176電連通,且可在第三接合墊結構176與金屬化結構180之間豎直延伸(例如,在Z方向上)。第六互連件結構178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諸如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六互連件結構178由鎢形成且包括鎢。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化結構180由鋁形成且包括鋁。鈍化材料182可形成於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上方以將金屬化結構180彼此電隔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BEOL結構175由低熱預算製程(例如,低熱預算BEOL處理)形成。運用低熱預算處理形成BEOL結構175可有助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內(例如,第二控制邏輯區152內)的高效能低電壓電晶體之製造。
相較於習知總成組態,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 (包括其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促進經改良微電子裝置效能、組件之經增大小型化,及更大封裝密度。舉例而言,相對於在豎直位於記憶體陣列區104之下的習知底座控制邏輯區內包括此等控制邏輯裝置的習知組態,提供豎直位於記憶體陣列區104上方之第二控制邏輯區152可例如縮小記憶體陣列區104之記憶體胞元134的豎直延伸串與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之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 (例如,高效能I/O裝置、高效能頁緩衝器)之間的距離。舉例而言,可相對於在豎直位於記憶體陣列區104之下的習知底座控制邏輯區內包括此等控制邏輯裝置的習知組態,縮小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之頁緩衝器與記憶體胞元134之豎直延長串之間的距離。另外,相對於習知底座控制邏輯區組態,在第二控制邏輯區152而非第一控制邏輯區102內採用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可減小第一控制邏輯區102之水平尺寸,以相較於習知組態而促進相對較小水平覆蓋區及經改良記憶體陣列、晶粒及/或插口區域效率。
參考圖1E,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BEOL結構175之後,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可經歷額外處理。藉助於非限制性實例,視情況,可將與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實質上類似的另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例如,額外晶粒)附接至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之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以形成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90。
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90可例如藉由以下步驟形成:藉由薄化(例如,在Z方向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以曝露一或多個額外填充經由通孔159;將第四接合墊結構192耦接(例如,形成)至一或多個額外填充通孔159之導電材料;將第四接合墊結構192與額外接合墊結構(例如,另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接合墊結構168)水平對準並實體上接觸;及執行至少一個熱壓製程,以將第四接合墊結構192接合至額外接合墊結構(例如,將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四接合墊結構192接合至另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接合墊結構168)。
儘管圖1E已描述且說明為包括包含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之兩個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例如,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及另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可藉助於實質上類似處理將任何合意數量之額外微電子裝置結構(例如,包括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之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附接至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90。
如上文所論述,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可包含採用相對較高效能控制邏輯電路系統(例如,相對較高效能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電路系統)的低電壓且相對較高效能的控制邏輯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及額外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中之每一者可包括相同組件及電路系統(例如,邏輯裝置及邏輯電路系統)。藉助於非限制性實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及額外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中之每一者各自個別地包括經組態以控制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 (圖1A)之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內的陣列(例如,記憶體元件陣列、存取裝置陣列)之行操作的裝置,諸如感測放大器(例如,均衡(EQ)放大器、隔離(ISO)放大器、NMOS感測放大器(NSA)、PMOS感測放大器(PSA))、頁緩衝器、資料路徑、I/O裝置(例如,本端I/O裝置)及控制器邏輯(例如,定時電路、時脈裝置(例如,全域時脈裝置)、疊啟用、讀取/寫入電路系統(例如,讀取啟用電路系統、寫入啟用電路系統)、位址電路系統(例如,列解碼器、行解碼器),或其他邏輯裝置及電路系統)中之一或多者(例如,每一者)。在一些此等實施例中,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及額外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中之每一者包括一或多個頁緩衝器。
形成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90以包括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中之多於一者可有助於形成包括經增大數目個頁緩衝器及經增大量之平行度(例如,平行計算(例如,位元層級平行計算、指令層級平行計算、資料平行計算、任務平行度)、記憶體層級平行度)的總成。舉例而言,因為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90包括分段式頁緩衝器,所以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90可經組態以歸因於經增大數量個頁緩衝器而平行地執行若干操作,而無需呈現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90之水平尺寸的增大。換言之,多個頁緩衝器可平行地可操作地耦接至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 (例如,耦接至記憶體胞元134、耦接至線結構120)。
儘管圖1D及圖1E已描述且說明為將後段製程結構175形成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後側上,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額外實施例的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之簡化部分橫截面圖(例如,包括諸如3D 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之記憶體裝置的總成)。運用下文所提供之描述,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地顯而易見,本文中參考圖2所描述之方法及結構可用於各種裝置及電子系統中。
圖2為與圖1C之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實質上相同的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270之簡化部分橫截面圖,除了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已薄化,且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270包括位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後側上(例如,經薄化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上),而非位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之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的後側上的後段製程(BEOL)結構275。
參考圖1C及圖2,可自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移除(例如,薄化)位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後側上的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之部分,以曝露位於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之後側上的一或多個填充通孔159之一部分。可藉由一或多個材料移除製程薄化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諸如研磨及蝕刻中之一者或兩者。舉例而言,可藉由研磨薄化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在一些實施例中,移除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直至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之剩餘厚度小於約100 µm為止,諸如小於約75 µm、小於約50 µm或小於約40 µm。
在曝露一或多個填充通孔159之後,後段製程結構275可形成於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之後側上方,且與一或多種填充通孔159或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之其他導電結構電連通。BEOL結構275可包括經由鈍化材料274形成之互連件結構272。互連件結構272可與一或多個填充通孔116或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108內的其他導電結構電連通。互連件結構272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諸如鎢。鈍化材料274可由絕緣材料形成且包括絕緣材料。接合墊結構276可豎直位於互連件結構272之上且電連接至該等互連件結構。接合墊結構276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墊結構276由鋁形成且包括鋁。在額外實施例中,接合墊結構276由銅形成且包括銅。
額外互連件結構278可形成為與接合墊結構276電連通,且可在接合墊結構276與金屬化結構280之間豎直延伸(例如,在Z方向上)。額外互連件結構278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諸如鎢。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互連件結構278由鎢形成且包括鎢。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化結構280由鋁形成且包括鋁。鈍化材料282可形成於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270上方以將金屬化結構280彼此電隔離。
在另外其他實施例中,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270可包括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中之多於一者,如上文參考圖1E所描述。圖3A及圖3B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說明一種形成微電子裝置(例如,記憶體裝置,諸如3D 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之方法的簡化部分橫截面圖。運用下文所提供之描述,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地顯而易見,本文中參考圖3A及圖3B所描述之方法及結構可用於各種裝置及電子系統中。
參考圖3A及圖1C,圖1C之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可翻轉(例如,在Z方向上),且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之部分可經薄化以曝露一或多個額外通孔159,且形成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370。可藉由例如研磨、蝕刻或二者薄化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
在曝露一或多個額外通孔159之後,第四接合墊結構192可形成為與一或多個額外通孔159接觸。第四接合墊結構192可由導電材料形成且包括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接合墊結構192由銅形成且包括銅。
參考圖3B,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370可經歷額外處理以形成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390。藉助於非限制性實例,視情況,可將與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實質上類似的另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例如,額外晶粒)附接至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370以形成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390。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370之第四接合墊結構192可與另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接合墊結構(例如,第二接合墊結構168)水平對準並接觸,且可執行至少一個熱壓縮製程以將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370之第四接合墊結構192接合至另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接合墊結構(例如,第二接合墊結構168)。
在另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50'接合至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370之後,後段製程結構可形成於另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上,如上文參考圖2之後段製程結構275之形成所描述。舉例而言,另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之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可經薄化以曝露一或多個額外通孔159,且後段製程結構275可形成為與一或多個額外通孔159電連通,如上文參考圖2所描述。
儘管圖3B已描述且說明為包括包含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之兩個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例如,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及另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可藉助於實質上類似處理將任何合意數量之額外微電子裝置結構(例如,包括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之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附接至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390。
如上文參考圖2及圖3B所描述的在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150'之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156的一側上形成後段製程結構275可有助於改良例如位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150'內的I/O裝置與位於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270或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390之外的裝置之間的通信。
如上文所論述,第二控制邏輯裝置165可包含採用相對較高效能控制邏輯電路系統(例如,相對較高效能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電路系統)的低電壓且相對較高效能的控制邏輯裝置。另外,包括微電子裝置結構150中之多於一者的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390以可有助於相較於習知微電子裝置形成包括經增大數目個頁緩衝器及經增大量之平行度(例如,平行計算(例如,位元層級平行計算、指令層級平行計算、資料平行計算、任務平行度)、記憶體層級平行度)的總成。
圖4A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說明微電子裝置400之電路佔據面積的簡化示意圖。微電子裝置可包括上文參考圖1A至圖3B所描述的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270、370或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90、390中之一者。圖4A用俯視圖說明微電子裝置400之電路佔據面積,且在X-Y平面中說明電路佔據面積。
微電子裝置400可包括可與上文參考圖1A所描述之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實質上類似的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及至少與上文參考圖1B所描述之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實質上類似的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儘管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在圖4A中說明為經定位於同一X-Y平面中,但應理解,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自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豎直偏移(例如,在Z方向上)。圖4A之線450係為了指示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自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豎直偏移。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可能不會自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水平偏移(例如,在X方向及Y方向中之一者或兩者中)。
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中之每一者可個別地包含一晶粒,且可彼此耦接,如上文參考圖1A至圖3B所描述。如圖4A中所指示,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晶粒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晶粒可具有相同大小(例如,區域)。
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可由陣列邊界404界定,其可界定記憶體陣列區(例如,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之邊緣。因此,陣列邊界404可界定記憶體胞元(例如,記憶體胞元134 (圖1A))所處的位置(例如,區域),諸如胞元柱結構(例如,胞元柱結構132 (圖1A))之記憶體胞元串。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陣列邊界404包括用於形成至堆疊結構118之字線之接點(例如,導電結構124)的接觸區。
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可包括各種邏輯裝置及相關電路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之實質上所有(例如,所有)邏輯裝置可位於藉由陣列邊界404界定之一區域內。在一些此等實施例中,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可被稱作所謂的「零邊緣」裝置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之邏輯裝置豎直鄰近如上文參考圖1A所描述之記憶體陣列,及位於記憶體陣列區104之下的第一控制邏輯區102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115。舉例而言,邏輯裝置可位於記憶體陣列下方,且位於藉由陣列邊界404界定之邊界內。
繼續參考圖4A且僅僅作為一個實例,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之邏輯裝置包括電壓泵406 (例如,V CCP電荷泵、V NEGWL電荷泵、DVC2電荷泵)、分段開關408及驅動器410 (例如,字線(WL)驅動器)。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之邏輯裝置基本上由電壓泵406、分段開關408及驅動器410組成。微電子裝置400 (例如,高效能CMOS裝置)之其他邏輯裝置及電路系統可位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內,如在本文中將描述。
分段開關408可包括經組態且操作以在記憶體陣列之記憶體胞元(例如,記憶體胞元134 (圖1A))之區塊(例如,堆疊結構118( 圖1A)之記憶體胞元134及相關聯胞元柱結構132 (圖1A)的區塊)之間切換的電路系統及邏輯。分段開關408可經組態且操作以接收區塊選擇信號(例如,區塊位址信號),且輸出一信號以開啟選定區塊之一或多個電晶體並關閉未選定區塊之一或多個電晶體。分段開關408可自例如讀取/寫入電路、控制器邏輯428或另一裝置接收區塊選擇信號。
字線驅動器410可與列解碼器電連通,且可經組態且操作以基於自列解碼器接收之字線選擇命令而啟動記憶體陣列之字線(例如,與胞元柱結構132 (圖1A)之記憶體胞元134 (圖1A)相關聯的堆疊結構118(圖1A)之字線)。記憶體胞元(例如,記憶體胞元134)可藉由存取裝置存取,以供用於藉由使用字線驅動器410置於字線上的電壓讀取或程式化。
將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形成為將其邏輯裝置包括於陣列邊界404內可有助於微電子裝置400之大小(例如,佔據面積、面積)的縮小。
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可包括用於控制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之各種操作(例如,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之各種操作)的額外邏輯裝置及電路系統。可基於(例如,相對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之裝置及電路系統選擇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之裝置及電路系統。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之裝置及電路系統可不同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之裝置及電路系統。
藉助於非限制性實例,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可包括感測放大器及頁緩衝器422、資料路徑424、I/O裝置426及控制器邏輯428。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之裝置(例如,感測放大器及頁緩衝器422、資料路徑424、I/O裝置426及控制器邏輯428)佔據的區域可與陣列邊界404所界定之陣列實質上相同。換言之,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之裝置可位於對應於藉由陣列邊界404所佔據且界定之區域的區域內。因此,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晶粒可經堆疊以豎直鄰近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且可相對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未佔據額外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包括一或多個列解碼器。
感測放大器及頁緩衝器422之感測放大器可經組態以自藉由行解碼器選擇之數位線接收數位線輸入,且在讀取操作期間產生數位資料值。因此,感測放大器可經組態且操作以自記憶體陣列(例如,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之記憶體胞元(例如,記憶體胞元134(圖1A))感測(讀取)資料。在一些實施例中,行解碼器位於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內。
感測放大器及頁緩衝器422之頁緩衝器可經組態以自記憶體陣列區(例如,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之記憶體胞元串之記憶體胞元(例如,記憶體胞元134 (圖1A))接收資料,且在各種讀取及寫入操作期間儲存資料(例如,臨時地儲存資料)。頁緩衝器可與資料路徑424及I/O裝置426操作連通,且可有助於增加I/O裝置426與記憶體陣列之記憶體胞元串之間的資料傳送。在一些實施例中,頁緩衝器422各自個別地包含與自記憶體頁面之記憶體胞元讀取的資料在依序輸出(例如,至一或多個I/O裝置426)之前進行臨時儲存的記憶體頁面之大小相同的大小(容量)。另外,頁緩衝器422可經組態以儲存待寫入至記憶體胞元134之記憶體頁面的資訊。因此,頁緩衝器422可包括相對較大數目個依電性儲存元件,通常雙穩態元件或鎖存器,數目對應於記憶體頁面之記憶體胞元之數目。
資料路徑424可經組態且操作以提供資料至微電子裝置400之一或多個裝置(例如,邏輯裝置)。舉例而言,資料路徑424可經組態且操作以將資料值移動至胞元柱結構132 (圖1A)之記憶體胞元134 (圖1A)及/或自該等記憶體胞元移動資料值,至及/或自一或多個裝置(例如,邏輯裝置)。資料路徑424可與記憶體陣列相關聯,且與例如I/O裝置426 (例如,資料輸入/輸出墊)、頁緩衝器422、控制器邏輯428及其他裝置相關聯。舉例而言,資料路徑424可位於記憶庫與對應資料輸入/輸出端(DQ墊)之間。
I/O裝置426可經組態且操作以藉由將適當電壓置於藉由行解碼器選擇之數位線上來將資料程式化為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之記憶體元件(例如,記憶體胞元134 (圖1A))。在一些實施例中,I/O裝置426可用於經由資料匯流排與主機進行雙向資料通信,且可耦接至經組態用於將資料寫入至記憶體陣列之寫入電路系統。
控制器邏輯428可經組態以控制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之一或多個操作,包括(例如)資料感測操作(例如,讀取操作)及資料程式化操作(例如,寫入操作)。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邏輯428經組態以感測外部信號中之變化,且經組態以基於例如該(該等)外部信號係讀取操作、寫入操作抑或另一信號而發出內部信號。舉例而言,控制器邏輯428可接收包含晶片選擇信號、讀取/寫入信號(例如,寫入啟用信號、位址鎖存信號)或另一信號之輸入。回應於接收讀取/寫入信號,控制器邏輯428可將一信號(例如,讀取啟用信號、寫入啟用信號)發送至例如列解碼器及/或行解碼器。如上文所描述,列解碼器可經組態以將位址信號發送至位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內的字線驅動器(例如,字線驅動器410)。列解碼器可經組態且操作以基於由此接收之列位址信號而選擇記憶體陣列之特定字線。列解碼器可將字線部分命令輸出至字線驅動器410。行解碼器可經組態且操作以基於由此接收之行位址選擇信號而選擇記憶體陣列之特定數位線(例如,位元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放大器及頁緩衝器422可延伸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之長度(例如,在X方向上)。換言之,感測放大器及頁緩衝器422電路可利用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420之整個長度。此組態可歸因於用於支撐感測放大器及頁緩衝器422之數量的較大區域而有助於給定區域中的較高密度之記憶體陣列(例如,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結構。
圖4B為說明微電子裝置400之佈局的簡化示意圖。微電子裝置之組件及電路系統位於陣列邊界404內。記憶體陣列(例如,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可包括例如在第一方向中(例如,在X方向中)延伸之字線412,及在實質上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例如,Y方向)中延伸之數位線414 (例如,位元線)。字線412可耦接至驅動器410 (例如,字線驅動器)。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包括多於一個(例如,兩個)驅動器410。
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402可進一步包括可自驅動器410豎直偏移的頁緩衝器432之一或多個組430。頁緩衝器432之組430亦可自驅動器410橫向偏移(例如,在X方向及Y方向中之一者或兩者中)。換言之,頁緩衝器432之組430可能不會豎直緊鄰驅動器410。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器410及頁緩衝器432之組430皆不可佔據超過陣列邊界404內的區域之約50%。
圖5A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說明微電子裝置500之電路佔據面積的簡化示意圖。微電子裝置結構可包括上文參考圖1A至圖3B所描述的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70、270、370或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190、390中之一者。
圖5A之微電子裝置結構之電路佔據面積可與圖4A之電路佔據面積實質上類似,除了字線驅動器410及控制器邏輯428可位於界定記憶體陣列區(例如,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之邊緣的陣列邊界504之邊緣外部。換言之,陣列邊界504可界定記憶體胞元(例如,記憶體胞元134 (圖1A))所處的位置(例如,區域),諸如胞元柱結構(例如,胞元柱結構132 (圖1A))之記憶體胞元串。
微電子裝置可包括可與上文參考圖1A所描述之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100實質上類似的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及至少與上文參考圖1B所描述之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150實質上類似的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儘管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在圖5A中說明為經定位於同一X-Y平面中,但應理解,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自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豎直偏移(例如,在Z方向上)。圖5A之線550係為了指示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自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豎直偏移。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可能不會自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水平偏移(例如,在X方向及Y方向中之一者或兩者中)。
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中之每一者可個別地包含一晶粒,且可彼此耦接,如上文參考圖1A至圖3C所描述。如圖5A中所指示,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晶粒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晶粒可具有相同大小(例如,區域)。
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之陣列邊界504可界定記憶體陣列區(例如,記憶體陣列區104 (圖1A))之邊緣。因此,陣列邊界504可界定記憶體胞元(例如,記憶體胞元134 (圖1A))所處的位置(例如,區域),諸如胞元柱結構(例如,胞元柱結構132 (圖1A))之記憶體胞元串。
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可包括各種邏輯裝置及相關電路系統。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之邏輯裝置中之至少一些可位於陣列邊界504內,且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之至少其他裝置可定位於陣列邊界504外部。藉助於非限制性實例,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可包括可位於陣列邊界504內之電壓泵406 (例如,V CCP電荷泵、V NEGWL電荷泵、DVC2電荷泵)、區塊開關408,且可包括定位於陣列邊界504外部之驅動器410 (例如,字線(WL)驅動器)。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之邏輯裝置及相關聯電路系統豎直鄰近記憶體陣列。舉例而言,邏輯裝置可位於記憶體陣列下方。
繼續參考圖5A,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可包括用於控制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之各種操作(例如,記憶體陣列之各種操作)的額外邏輯裝置及電路系統。可基於(例如,相對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之裝置及電路系統選擇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之裝置及電路系統。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之裝置及電路系統可不同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之裝置及電路系統。
藉助於非限制性實例,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可包括感測放大器及頁緩衝器522、資料路徑524、I/O裝置526及控制器邏輯528。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之裝置(例如,感測放大器及頁緩衝器422、資料路徑424、I/O裝置426及控制器邏輯428)佔據的區域可與藉由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之裝置及電路系統佔據的區域實質上相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之裝置的部分(例如,感測放大器及頁緩衝器422、資料路徑424及I/O裝置426)可位於陣列邊界504內,且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之其他裝置(例如,控制器邏輯428)可位於陣列邊界504外部。在一些實施例中,驅動器410可經定位豎直緊鄰控制器邏輯428 (例如,位於其正上方、正下方)。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晶粒可經堆疊豎直鄰近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且可相對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未佔據額外區域。
將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形成為將其一些邏輯裝置包括於陣列邊界504內,且將邏輯裝置之其他者(例如,驅動器410)包括於陣列邊界504外部可有助於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之大小(例如,佔據面積、區域)的縮小,同時促進位於陣列邊界504外部的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520之一些組件的區域增大。
圖5B為說明圖5A之微電子裝置500之佈局的簡化示意圖。微電子裝置之組件及電路系統位於陣列邊界504內。陣列可包括例如在第一方向中(例如,在X方向中)延伸之字線512,及在實質上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例如,Y方向)中延伸之數位線514 (例如,位元線)。字線512可耦接至包括字線電路(例如,每一字線512一個字線電路)之驅動器510 (例如,字線驅動器)。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僅僅包括一個驅動器510。
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502可進一步包括頁緩衝器532之一或多個組530。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位元線514耦接至一個頁緩衝器532。頁緩衝器532之組530可自驅動器510豎直偏移。頁緩衝器532之組530亦可自驅動器510橫向偏移(例如,在X方向及Y方向中之一者或兩者中)。換言之,頁緩衝器532之組530可能不會豎直緊鄰驅動器510。
將驅動器510形成於陣列邊界504外部可有助於陣列邊界504內的用於頁緩衝器532之組530之區域增大。在一些此等實施例中,微電子裝置500可相較於上文參考圖4A及圖4B所描述之微電子裝置400包括較大數目個頁緩衝器532。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一種微電子裝置包含一第一晶粒,其包含一記憶體陣列區,該記憶體陣列區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該第一晶粒進一步包含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包括至少一字線驅動器之一第一控制邏輯裝置。該微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晶粒,其附接至該第一晶粒,該第二晶粒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第二控制邏輯裝置,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包括經組態以實現記憶體胞元之該豎直延伸串的控制操作之一部分的至少一個頁緩衝器裝置。
此外,根據本發明之額外實施例,一種形成一微電子裝置之方法包含形成一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其包含: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包括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及一記憶體陣列區,其豎直鄰近該第一控制邏輯區。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進一步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其延伸穿過該堆疊結構。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形成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之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包括至少一個頁緩衝器之第二控制邏輯裝置;及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一種微電子裝置包含一記憶體陣列區,其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之一豎直交錯序列;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該微電子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之上的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及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之下的至少一個頁緩衝器,該至少一個頁緩衝器經組態以相比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在較低電壓下操作。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一種形成一微電子裝置之方法包含形成一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一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高電壓CMOS電路系統,該高電壓CMOS電路系統包含位於該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的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及一記憶體陣列區,其位於該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進一步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形成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其包含:一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及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位於該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且包含低電壓CMOS電路系統,該低電壓CMOS電路系統包含至少一個頁緩衝器。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結構、總成及裝置可用於本發明之電子系統的實施例中。舉例而言,圖6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說明性電子系統600之方塊圖。電子系統600可包含(例如)電腦或電腦硬體組件、伺服器或其他網路連接硬體組件、蜂巢式電話、數位攝影機、個人數位助理(PDA)、攜帶型媒體(例如,音樂)播放器、具Wi-Fi或蜂巢式功能之平板電腦(諸如iPad®或SURFACE®平板電腦)、電子書、導航裝置等。電子系統600包括至少一個記憶體裝置602。記憶體裝置602可包含例如在本文中先前參考圖1A至圖5B所描述之微電子裝置結構、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及微電子裝置中之一或多者的實施例。電子系統600可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電子信號處理器裝置604 (常常被稱作「微處理器」)。電子信號處理器裝置604可視情況包括在本文中先前參考圖1A至圖5B所描述之微電子裝置結構、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及微電子裝置中之一或多者的實施例。雖然在圖6中記憶體裝置602及電子信號處理器裝置604經描繪為兩(2)個單獨的裝置,但在額外實施例中,具有記憶體裝置602及電子信號處理器裝置604之功能性的單個(例如,唯一一個)記憶體/處理器裝置包括於電子系統600中。在此等實施例中,記憶體/處理器裝置可包括在本文中先前參考圖1A至圖5B所描述之微電子裝置結構、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相對較大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及微電子裝置中之一或多者。電子系統600可進一步包括用於藉由使用者將資訊輸入至電子系統600中的一或多個輸入裝置606,諸如滑鼠或其他指標裝置、鍵盤、觸控板、按鈕或控制面板。電子系統600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將資訊(例如,視覺或音訊輸出)輸出至使用者之一或多個輸出裝置608,諸如監視器、顯示器、印表機、音訊輸出插口及揚聲器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入裝置606及輸出裝置608可包含可用以將資訊輸入至電子系統600及將視覺資訊輸出至使用者兩者的單個觸控螢幕裝置。輸入裝置606及輸出裝置608可與記憶體裝置602及電子信號處理器裝置604中之一或多者電通信。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一種電子系統包含輸入裝置、輸出裝置、可操作地耦接至輸入裝置及輸出裝置之處理器裝置以及可操作地耦接至處理器裝置之記憶體裝置。該記憶體裝置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各自包含一導電結構及豎直鄰近該導電結構之一絕緣結構的層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豎直位於該堆疊結構之上且包含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的CMOS電路系統;及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豎直位於該堆疊結構之下且包含頁緩衝器之額外CMOS電路系統,該等頁緩衝器相比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具有相對較低操作電壓要求。
本發明之方法、結構、總成、裝置及系統相較於習知方法、習知結構、習知總成、習知裝置及習知系統有利地促進經改良性能、可靠性、耐久性、組件之經增大小型化、經改良圖案品質,及更大封裝密度中之一或多者。本發明之方法、結構及總成可實質上減輕與習知微電子裝置之形成及處理相關的問題,諸如非所要特徵損害(例如,腐蝕損害)、變形(例如,翹曲、彎折、凹陷、折彎)及性能侷限性(例如,速度侷限性、資料傳送侷限性、電力消耗侷限性)。
本發明之額外非限制性實例實施例在下文進行闡述。
實施例1:一種微電子裝置,其包含:一第一晶粒,該第一晶粒包含:一記憶體陣列區,其包含: 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包括至少一字線驅動器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及一第二晶粒,其附接至該第一晶粒,該第二晶粒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第二控制邏輯裝置,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包括經組態以實現記憶體胞元之該豎直延伸串的控制操作之一部分的至少一個頁緩衝器裝置。
實施例2:如實施例1之微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第一晶粒之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中與該第一控制邏輯區相對之一側上的一後段製程(BEOL)結構。
實施例3:如實施例1或實施例2之微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第二晶粒之一底座半導電結構中與該第二控制邏輯裝置相對之一側上的一後段製程(BEOL)結構。
實施例4:如實施例1至3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晶粒之一水平區域與該第二晶粒之一水平區域實質上相同。
實施例5:如實施例1至4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晶粒之該第一控制邏輯區被限制於該第一晶粒之該記憶體陣列區的水平邊界內。
實施例6:如實施例1至5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晶粒,其耦接至該第二晶粒,該第三晶粒包含一第三控制邏輯區,其包含與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實質上相同類型之控制邏輯裝置。
實施例7:如實施例1至6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邏輯裝置進一步包含一電壓泵及一分段開關。
實施例8:如實施例1至7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控制邏輯裝置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I/O裝置、至少一個感測放大器及一資料路徑。
實施例9:如實施例1至8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之一操作電壓低於該等第一控制邏輯裝置之操作電壓。
實施例10:一種形成一微電子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形成一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其包含: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包括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及一記憶體陣列區,其豎直鄰近該第一控制邏輯區,該記憶體陣列區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其延伸穿過該堆疊結構;及形成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之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第二控制邏輯裝置,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頁緩衝器;及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實施例11:如實施例10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將該記憶體陣列區定位於該第一控制邏輯區與該第二控制邏輯區之間。
實施例12:如實施例10或實施例1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該第一控制邏輯區形成為包含至少一個電壓泵及至少一個分段開關。
實施例13:如實施例12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控制邏輯區形成為包含至少一個電壓泵及至少一個分段開關包含:將該至少一個電壓泵及該至少一個分段開關形成於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之水平陣列邊界內;及將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形成於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之該等水平陣列邊界之外。
實施例14:如實施例10至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形成包含包括至少一個頁緩衝器之一第二控制邏輯區的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針對該記憶體陣列區之每一位元線形成一個頁緩衝器。
實施例15:如實施例10至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形成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之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將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形成為包含第二控制邏輯裝置,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經組態以相比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在相對較低電壓下操作。
實施例16:如實施例10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之後,形成一後段製程(BEOL)結構,其豎直鄰近該等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或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中之一者。
實施例17:如實施例10至1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一第三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該第三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至少一個額外頁緩衝器。
實施例18:如實施例10至1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形成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將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形成為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具有實質上相同的水平區域。
實施例19:一種微電子裝置,其包含:一記憶體陣列區,其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之一豎直交錯序列;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之上的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及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之下的至少一個頁緩衝器,該至少一個頁緩衝器經組態以相比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在較低電壓下操作。
實施例20:如實施例19之微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第二控制邏輯區之下的一第三控制邏輯區,該第三控制邏輯區與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實質上相同的控制裝置。
實施例21:如實施例19或實施例20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邏輯區包含至少一個電壓泵。
實施例22:如實施例19至21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一或多個感測放大器、一或多個I/O裝置及控制器邏輯。
實施例23:如實施例19至22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邏輯區包含:一第一部分,其包含位於由該記憶體陣列區界定之一區域外部的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及一第二部分,其包含位於由該記憶體陣列區界定之該區域內的額外控制邏輯裝置。
實施例24:如實施例23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等額外控制邏輯裝置包含至少一個分段開關及至少一個電壓泵。
實施例25:如實施例19至24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經組態以在處於自約0.7 V至約1.4 V之一範圍內的施加電壓下操作的CMOS電路系統。
實施例26:一種形成一微電子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形成一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 一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高電壓CMOS電路系統,該高電壓CMOS電路系統包含位於該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的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及一記憶體陣列區,其位於該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且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形成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其包含:一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及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位於該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且包含低電壓CMOS電路系統,該低電壓CMOS電路系統包含至少一個頁緩衝器;及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實施例27:如實施例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薄化該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以曝露延伸穿過該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的至少一個導電填充通孔;及形成一後段製程(BEOL)結構,其與該至少一個導電填充通孔電連通。
實施例28:如實施例26或實施例2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之接合墊結構耦接至包含至少一額外頁緩衝器的一第三微電子裝置結構之接合墊。
實施例29:如實施例26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形成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將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形成為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資料路徑、至少一個I/O裝置及控制器邏輯。
實施例30:一種電子系統,其包含:一輸入裝置;一輸出裝置;一處理器裝置,其可操作地耦接至該輸入裝置及該輸出裝置;及一記憶體裝置,其可操作地耦接至該處理器裝置且包含:一堆疊結構,其包含各自包含一導電結構及豎直鄰近該導電結構之一絕緣結構的層疊;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豎直位於該堆疊結構之上且包含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的CMOS電路系統;及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豎直位於該堆疊結構之下且包含頁緩衝器之額外CMOS電路系統,該等頁緩衝器相比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具有相對較低操作電壓要求。
雖然已結合諸圖描述了某些說明性實施例,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並理解,本發明所涵蓋之實施例並不限於本文中明確展示並描述的彼等實施例。實際上,可在不脫離本發明所涵蓋之實施例之範疇(諸如下文中主張之彼等實施例,包含法定等效物)的情況下對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進行許多添加、刪除及修改。另外,來自一個所揭示實施例之特徵可與另一所揭示實施例之特徵組合,同時仍涵蓋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100: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 102:第一控制邏輯區 104:記憶體陣列區 106:第一互連件區 108: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 110:第一閘極結構 112:第一佈線結構 114:第一互連件結構 115:第一控制邏輯裝置 116:填充穿孔 118:堆疊結構 120:線結構 122:線接點結構 124:導電結構 126:絕緣結構 128:層疊 130:深接點結構 132:胞元柱結構 134:記憶體胞元 136:源極結構 138:第一墊結構 140:第二互連件結構 142:第一接合墊結構 144:第三互連件結構 150: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150':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152:第二控制邏輯區 154:第二互連件區 156: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 158:第二閘極結構 159:填充穿孔 160:導電摻雜區 162:第二佈線結構 164:第四互連件結構 165:第二控制邏輯裝置 166:第二墊結構 168:第二接合墊結構 170: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 172:第五互連件結構 174:鈍化材料 175:後段製程(BEOL)結構 176:第三接合墊結構 178:第六互連件結構 180:金屬化結構 182:鈍化材料 190: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 192:第四接合墊結構 270: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 272:互連件結構 274:鈍化材料 275:後段製程(BEOL)結構 276:接合墊結構 278:額外互連件結構 280:金屬化結構 282:鈍化材料 370: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 390: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 400:微電子裝置 402: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 404:陣列邊界 406:電壓泵 408:分段開關 410:驅動器 412:字線 414:數位線 420: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422:頁緩衝器 424:資料路徑 426:輸入/輸出裝置 428:控制器邏輯 430:組 432:頁緩衝器 450:線 500:微電子裝置 502: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 504:陣列邊界 510:驅動器 512:字線 514:位元/數位線 520: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522:頁緩衝器 524:資料路徑 526:輸入/輸出裝置 528:控制器邏輯 530:組 532:頁緩衝器 550:線 600:電子系統 602:記憶體裝置 604:電子信號處理器裝置 606:輸入裝置 608:輸出裝置
圖1A至圖1E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說明一種形成微電子裝置之方法的簡化部分橫截面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之簡化部分橫截面圖;
圖3A及圖3B為根據本發明之額外實施例的說明一種形成微電子裝置之方法的簡化部分橫截面圖;
圖4A及圖4B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說明包括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之微電子裝置之電路佔據面積的簡化示意圖;
圖5A及圖5B為根據本發明之額外實施例的說明包括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及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之微電子裝置之電路佔據面積的簡化示意圖;及
圖6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電子系統之示意性方塊圖。
100: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
102:第一控制邏輯區
104:記憶體陣列區
106:第一互連件區
108: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
110:第一閘極結構
112:第一佈線結構
114:第一互連件結構
115:第一控制邏輯裝置
116:填充穿孔
118:堆疊結構
120:線結構
122:線接點結構
124:導電結構
126:絕緣結構
128:層疊
130:深接點結構
132:胞元柱結構
134:記憶體胞元
136:源極結構
138:第一墊結構
140:第二互連件結構
142:第一接合墊結構
144:第三互連件結構
150: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150':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152:第二控制邏輯區
154:第二互連件區
156: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
158:第二閘極結構
159:填充穿孔
160:導電摻雜區
162:第二佈線結構
164:第四互連件結構
165:第二控制邏輯裝置
166:第二墊結構
168:第二接合墊結構
170: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
172:第五互連件結構
174:鈍化材料
175:後段製程(BEOL)結構
176:第三接合墊結構
178:第六互連件結構
180:金屬化結構
182:鈍化材料
190:微電子裝置結構總成
192:第四接合墊結構

Claims (30)

  1. 一種微電子裝置,其包含: 一第一晶粒,其包含: 一記憶體陣列區,其包含: 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 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 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包括至少一字線驅動器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及 一第二晶粒,其附接至該第一晶粒,該第二晶粒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第二控制邏輯裝置,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包括經組態以實現記憶體胞元之該豎直延伸串的控制操作之一部分的至少一個頁緩衝器裝置。
  2. 如請求項1之微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第一晶粒之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中與該第一控制邏輯區相對之一側上的一後段製程(BEOL)結構。
  3. 如請求項1之微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第二晶粒之一底座半導電結構中與該第二控制邏輯裝置相對之一側上的一後段製程(BEOL)結構。
  4. 如請求項1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晶粒之一水平區域與該第二晶粒之一水平區域實質上相同。
  5. 如請求項1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晶粒之該第一控制邏輯區被限制於該第一晶粒之該記憶體陣列區的水平邊界內。
  6. 如請求項1之微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晶粒,其耦接至該第二晶粒,該第三晶粒包含一第三控制邏輯區,其與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實質上相同類型之控制邏輯裝置。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等第一控制邏輯裝置進一步包含一電壓泵及一分段開關。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I/O裝置、至少一個感測放大器,及一資料路徑。
  9.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之一操作電壓低於該等第一控制邏輯裝置之操作電壓。
  10. 一種形成一微電子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形成一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其包含: 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包括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及 一記憶體陣列區,其豎直鄰近該第一控制邏輯區,該記憶體陣列區包含: 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 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其延伸穿過該堆疊結構; 形成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之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第二控制邏輯裝置,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包括至少一個頁緩衝器;及 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將該記憶體陣列區定位於該第一控制邏輯區與該第二控制邏輯區之間。
  12.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該第一控制邏輯區形成為包含至少一個電壓泵及至少一個分段開關。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將該第一控制邏輯區形成為包含至少一個電壓泵及至少一個分段開關包含: 將該至少一個電壓泵及該至少一個分段開關形成於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之水平陣列邊界內;及 將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形成於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之該等水平陣列邊界之外。
  14.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形成包含包括至少一個頁緩衝器之一第二控制邏輯區的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針對該記憶體陣列區之每一位元線形成一個頁緩衝器。
  15.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形成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之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將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形成為包含第二控制邏輯裝置,該等第二控制邏輯裝置經組態以相比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之第一控制邏輯裝置在相對較低電壓下操作。
  16. 如請求項10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之後,形成一後段製程(BEOL)結構,其豎直鄰近該等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或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中之一者。
  17. 如請求項10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一第三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該第三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至少一個額外頁緩衝器。
  18. 如請求項10至1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形成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將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形成為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具有實質上相同的水平區域。
  19. 一種微電子裝置,其包含: 一記憶體陣列區,其包含: 一堆疊結構,其包含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之一豎直交錯序列;及 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 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之上的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及 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之下的至少一個頁緩衝器,該至少一個頁緩衝器經組態以相比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在較低電壓下操作。
  20. 如請求項19之微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第二控制邏輯區之下的一第三控制邏輯區,該第三控制邏輯區與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實質上相同的控制裝置。
  21. 如請求項19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邏輯區包含至少一個電壓泵。
  22. 如請求項19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一或多個感測放大器、一或多個I/O裝置及控制器邏輯。
  23. 如請求項19至22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控制邏輯區包含: 一第一部分,其包含位於由該記憶體陣列區界定之一區域外部的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及 一第二部分,其包含位於由該記憶體陣列區界定之該區域內的額外控制邏輯裝置。
  24. 如請求項23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等額外控制邏輯裝置包含至少一個分段開關及至少一個電壓泵。
  25. 如請求項19至22中任一項之微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經組態以在處於自約0.7 V至約1.4 V之一範圍內的施加電壓下操作的CMOS電路系統。
  26. 一種形成一微電子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形成一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 一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 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高電壓CMOS電路系統,該高電壓CMOS電路系統包含位於該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的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及 一記憶體陣列區,其位於該第一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且包含: 一堆疊結構,其包含豎直交錯之導電結構與絕緣結構;及 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 形成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其包含: 一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及 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位於該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之上且包含低電壓CMOS電路系統,該低電壓CMOS電路系統包含至少一個頁緩衝器;及 將該第一微電子裝置結構附接至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
  27.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薄化該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以曝露延伸穿過該第二半導電底座結構的至少一個導電填充通孔;及 形成一後段製程(BEOL)結構,其與該至少一個導電填充通孔電連通。
  28.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將該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之接合墊結構耦接至包含至少一額外頁緩衝器的一第三微電子裝置結構之接合墊。
  29.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形成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包含將一第二微電子裝置結構形成為包含一第二控制邏輯區,該第二控制邏輯區包含資料路徑、至少一個I/O裝置及控制器邏輯。
  30. 一種電子系統,其包含: 一輸入裝置; 一輸出裝置; 一處理器裝置,其可操作地耦接至該輸入裝置及該輸出裝置;及 一記憶體裝置,其可操作地耦接至該處理器裝置且包含: 一堆疊結構,其包含各自包含一導電結構及豎直鄰近該導電結構之一絕緣結構的層疊; 位於該堆疊結構內的記憶體胞元之豎直延伸串; 一第一控制邏輯區,其包含豎直位於該堆疊結構之上且包含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的CMOS電路系統;及 一第二控制邏輯區,其包含豎直位於該堆疊結構之下且包含頁緩衝器之額外CMOS電路系統,該等頁緩衝器相比該至少一個字線驅動器具有相對較低操作電壓要求。
TW110124280A 2020-07-17 2021-07-01 微電子裝置、相關電子系統以及形成微電子裝置之方法 TWI7999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932,098 2020-07-17
US16/932,098 US11587919B2 (en) 2020-07-17 2020-07-17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8127A true TW202218127A (zh) 2022-05-01
TWI799907B TWI799907B (zh) 2023-04-21

Family

ID=79292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280A TWI799907B (zh) 2020-07-17 2021-07-01 微電子裝置、相關電子系統以及形成微電子裝置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587919B2 (zh)
CN (1) CN115956293A (zh)
TW (1) TWI799907B (zh)
WO (1) WO20220154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84165B2 (en) 2022-05-24 2024-05-1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mory device with reduced area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25658B2 (en) 2020-08-24 2023-11-21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mory devices
US11417676B2 (en) 2020-08-24 2022-08-16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mory devices, and related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memor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US11751408B2 (en) 2021-02-02 2023-09-05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related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memor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4930B2 (ja) 2000-02-09 2006-11-15 株式会社東芝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US20030113669A1 (en) 2001-12-19 2003-06-19 Jao-Chin Cheng Method of fabricating passive device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7098069B2 (en) 2002-01-24 2006-08-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device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372091B2 (en) 2004-01-27 2008-05-13 Micron Technology, Inc. Selective epitaxy vertical integrated circuit components
US8324725B2 (en) 2004-09-27 2012-12-04 Formfactor, Inc. Stacked die module
KR100609576B1 (ko) 2004-10-05 2006-08-09 에스티마이크로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플래쉬 메모리 소자의 블럭 스위치
EP1750278B1 (en) 2005-07-28 2009-11-11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ethod of programming a four-level flash memory device and a related page buffer
EP2442310A3 (en) 2006-07-31 2013-04-24 Google Inc. Power management for memory circuit
JP4299848B2 (ja) 2006-08-09 2009-07-22 エルピーダ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KR100773400B1 (ko) 2006-10-26 2007-11-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비트 플래시 메모리 장치
KR20090072399A (ko) 2007-12-28 2009-07-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메모리 장치
KR101751045B1 (ko) 2010-05-25 2017-06-2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3d 반도체 장치
KR101204646B1 (ko) 2010-11-17 2012-11-23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낸드 플래시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20120064482A (ko) 2010-12-09 2012-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동작 및 저전력 소모 특성을 갖는 비휘발성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US8824183B2 (en) 2010-12-14 2014-09-02 Sandisk 3D Llc Non-volatile memory having 3D array of read/write elements with vertical bit lines and select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of
US8482955B2 (en) 2011-02-25 2013-07-09 Micron Technology, Inc. Resistive memory sensing methods and devices
JP6075935B2 (ja) * 2011-02-28 2017-02-08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及び乗員保護方法
WO2013052411A1 (en) 2011-10-03 2013-04-11 Invensas Corporation Stub minimization for wirebond assemblies without windows
US9230987B2 (en) 2014-02-20 2016-01-05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Multilevel memory stack structur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358302B1 (ko) 2015-05-21 2022-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직형 낸드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653617B2 (en) 2015-05-27 2017-05-16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Multiple junction thin film transistor
US9530790B1 (en) 2015-12-24 2016-12-27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containing CMOS devices over memory stack structures
KR102561732B1 (ko) 2017-03-08 2023-07-31 양쯔 메모리 테크놀로지스 씨오., 엘티디. 3차원 메모리 장치의 쓰루 어레이 컨택 구조
US10318168B2 (en) 2017-06-19 2019-06-11 Micron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imultaneous in data path compute operations
US10651153B2 (en) 2018-06-18 2020-05-12 Intel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3D) memory with shared control circuitry using wafer-to-wafer bonding
US20190043868A1 (en) 2018-06-18 2019-02-07 Intel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3d) memory with control circuitry and array in separately processed and bonded wafers
KR20210122287A (ko) * 2019-05-17 2021-10-08 양쯔 메모리 테크놀로지스 씨오., 엘티디. 정적 랜덤 액세스 메모리를 사용하는 3차원 메모리 디바이스의 캐시 프로그램 작동
US11282815B2 (en) * 2020-01-14 2022-03-22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related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84165B2 (en) 2022-05-24 2024-05-1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mory device with reduced are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6293A (zh) 2023-04-11
US11587919B2 (en) 2023-02-21
WO2022015466A1 (en) 2022-01-20
US20220020736A1 (en) 2022-01-20
TWI799907B (zh) 2023-04-21
US20230134814A1 (en) 2023-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5456B2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electronic systems having a memory array region and a control logic region,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TWI773073B (zh) 形成微電子裝置之方法、以及相關之微電子裝置及電子系統
TWI789775B (zh) 形成微電子裝置的方法、及相關的微電子裝置、記憶體裝置、電子系統、及其他方法
US11848309B2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US11587919B2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US11563018B2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memor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US20240038730A1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US20240170427A1 (en) Memory devices and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US11778827B2 (en) Memory devices including multiplexer devices, and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US11810838B2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US20230411352A1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TWI839800B (zh) 形成微電子裝置之方法、以及相關之微電子裝置及電子系統
US20230389284A1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TWI836242B (zh) 微電子裝置,相關聯電子系統,以及形成微電子裝置之方法
US20230387055A1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