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7803A -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及其混合物 - Google Patents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及其混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07803A TW202207803A TW110115869A TW110115869A TW202207803A TW 202207803 A TW202207803 A TW 202207803A TW 110115869 A TW110115869 A TW 110115869A TW 110115869 A TW110115869 A TW 110115869A TW 202207803 A TW202207803 A TW 20220780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hyl
- fungicides
- methylphenyl
- composition
- compound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47—Triazoles; Hydrogenated triazoles
- A01N43/653—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47—Triazoles; Hydrogenated triazo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10—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 A01N47/12—Carbamic acid derivatives, i.e. containing the group —O—CO—N<; Thio analogues thereof containing a —O—CO—N<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thereof, neither directly attached to a ring nor the nitrogen atom being a member of a heterocyclic r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3/00—Fungicid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特定之甲苯基衍生物、N
-氧化物、及其鹽類,以及有關包含此類甲苯基衍生物之混合物與組合物,以及利用此類甲苯基衍生物及其混合物與組合物作為殺真菌劑之方法。
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植物病害對於達成高作物產率係極為重要的。對於觀賞植物、蔬菜作物、田間作物、穀類作物、及水果作物的植物病害會造成產量明顯減少,因此導致增加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除了常具有高度破壞性之外,植物病害可能難以防制,且可能對市售殺真菌劑產生抗性。為此目的,許多產品在商業上可購,但仍需要更有效、成本更低、毒性更小、對環境更安全、或作用部位不同的新穎殺真菌化合物。除了導入新穎之殺真菌劑以外,常以殺真菌劑之組合用於促進病害防治,以擴大防治範圍及延緩抗藥性的發展。此外,特定殺真菌劑的罕見組合證實大於加成(即協同)作用,以提供商業上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水準。特定殺真菌劑組合之優勢在本領域中是公認的,其取決於諸如以下因素:欲處理之特定植物物種與植物病害,以及是否在感染真菌植物病原體之前或之後對植物進行處理。據此,需要新的有利組合以提供各種選擇,以最好地滿足特定的植物病害防治需求。現已找到此類組合。
PCT專利公開號WO2008/124092、WO2011/059619、WO2014/066120、WO2015/157005、及WO2020/097012揭示了以此類衍生物作為殺真菌劑的甲苯基衍生物及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殺真菌組合物(即組合、混合物),其包含:
(a) 至少一選自於式1
化合物的化合物(包括所有立體異構物)、N
-氧化物、及其鹽類,
其中
A為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基團:
其中向右延伸的鍵連接至含Q的環上,
且向左延伸的鍵連接至帶有Y-N(R3
)C(=W)R4
取代基的苯環上;
Q為CR6
或N;
Y為CR7a
R7b
、O、或NR8
;
W為O或S;
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羥基、硝基、胺基、C1
-C6
烷基、C1
‑C6
鹵代烷基、C2
-C6
烯基、C2
-C6
鹵代烯基、C2
-C6
炔基、C2
-C6
鹵代炔基、C2
-C6
氰基烷基、C3
-C6
環烷基、C3
-C6
鹵代環烷基、C4
-C8
環烷基烷基、C2
-C6
烷氧基烷基、C1
-C6
烷氧基、C1
-C6
鹵代烷氧基、C2
-C6
烯氧基、C2
-C6
鹵代烯氧基、C2
-C6
炔氧基、C2
-C6
鹵代炔氧基、C2
‑C6
氰基烷氧基、C3
-C6
環烷氧基、C4
-C8
環烷基烷氧基、C2
-C6
烷氧基烷氧基、C1
‑C6
烷硫基、C1
-C6
鹵代烷硫基、C1
-C6
烷基亞磺醯基、C1
-C6
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
-C6
烷基磺醯基、或C1
-C6
鹵代烷基磺醯基;
R3
為H、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環丙基、C2
-C4
烷基羰基、C2
-C4
鹵代烷基羰基、C2
-C4
烷氧羰基、或C2
-C4
鹵代烷氧基羰基;
R4
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C1
-C3
烷基胺基、或C2
-C4
二烷基胺基;
每個R5
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1
-C3
烷氧基、或C1
-C3
鹵代烷氧基;
n為0、1、或2;
R6
為H、鹵素、氰基、羥基、硝基、胺基、C1
-C6
烷基、C1
-C6
鹵代烷基、C2
-C6
烯基、C2
-C6
鹵代烯基、C2
-C6
炔基、C2
-C6
鹵代炔基、C2
‑C6
氰基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烷氧基烷基、C1
-C6
烷氧基、C1
-C6
鹵代烷氧基、C2
-C6
烯氧基、C2
-C6
鹵代烯氧基、C2
-C6
炔氧基、C2
-C6
鹵代炔氧基、C2
-C6
氰基烷氧基、C2
-C6
烷氧基烷氧基、C1
-C6
烷基胺基、C1
-C6
鹵代烷基胺基、C2
-C6
二烷基胺基、C1
-C6
烷硫基、C1
-C6
鹵代烷硫基、C1
-C6
烷基亞磺醯基、C1
-C6
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
-C6
烷基磺醯基、C1
-C6
鹵代烷基磺醯基、-ZC(=O)V、CR10a
=NOR10b
、ON=CR11a
R11b
、CR12a
=NNR12b
R12c
、或‑L-J;
R7a
為H、羥基、鹵素、氰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3
烷氧基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C1
-C3
烷基亞磺醯基、或C1
-C3
烷基磺醯基;
R7b
為H、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3
烷氧基烷基、C1
-C3
烷氧基、或C1
-C3
鹵代烷氧基;
R8
為H、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3
烷基羰基、或C2
-C3
鹵代烷基羰基;
Z為直接鍵、O、S、或NH;或CH2
任意地以至多2個獨立地選自於鹵素、甲基、或甲氧基之取代基取代;
V為R9
或OR9
;
R9
、R10b
、R11a
、及R12c
各自為H、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4
烯基、C2
-C4
鹵代烯基、C2
-C4
炔基、C3
-C6
環烷基、C3
-C6
鹵代環烷基、或C4
-C8
環烷基烷基;
R10a
、R11b
、R12a
、及R12b
各自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或C1
-C3
鹵代烷基;
L為直接鍵、CH2
、O、S、NR13
、OCH2
、CH2
O、C(=O)、S(=O)、或S(=O)2
;
J為3至6員非芳族碳環,其中至多3個碳原子環成員獨立地選自於C(=O)與C(=S),各個環任意地以至多4個獨立地選自於R14
之取代基取代;或
J為3至6元雜環,各個環含有選自於碳原子及1至4個雜原子的環成員,彼等雜原子獨立地選自於至多2個O、至多2個S、及至多4個N原子,其中至多3個碳原子環成員獨立地選自於C(=O)與C(=S),各個環任意地以至多4個獨立地選自於R14
之取代基取代;
R13
為H、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3
烷基羰基、或C2
-C3
鹵代烷基羰基;
各個R14
獨立地為鹵素、羥基、氰基、硝基、C1
-C4
烷基、C1
-C4
鹵代烷基、C2
-C4
烯基、C2
-C4
鹵代烯基、C1
-C4
烷氧基、C1
-C4
鹵代烷氧基、或C(=O)OR15
;以及
各個R15
獨立地為H、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4
烯基、C2
-C4
鹵代烯基、C2
-C4
炔基、C3
-C6
環烷基、或C3
-C6
鹵代環烷基;以及
(b) 至少一額外之殺真菌化合物。
, | , | , | |||||
A-1 | A-2 | A-3 | A-4 | ||||
本發明亦有關一組合物,其包含:(a) 至少一選自於前述之式1
化合物的化合物、N
-氧化物、及其鹽類;以及至少一無脊椎動物害蟲防治化合物或藥劑。
本發明亦有關一包含前述組合物之一者的組合物,其包含組分(a)與選自於由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額外組分。
本發明亦有關一用於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植物病害的方法,其包含向植物或其部分,或向植物種子,施用一殺真菌上有效量之前述組合物之一者。
前述之方法亦可描述為一用於保護植物或植物種子免受由真菌病原體引起之病害的方法,其包含施用一殺真菌上有效量之前述組合物之一者至植物(或其部分)或植物種子(直接地或經由植物或植物種子之環境(例如,生長培養基))。
本發明亦有關一前述之式1
化合物、N
-氧化物、或其鹽類。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包含(comprises)」、「包含(comprising)」、「包括(includes)」、「包括(including)」、「具有(has)」、「具有(having)」、「含有(contains)」、「含有(containing)」、「特徵為(characterized by)」、或其任何其他的變化,係旨在涵蓋非排他性的涵括,並受到任何明確表示的侷限。舉例而言,包含元件列表的組合物、混合物、製程、方法、物件、或裝置,不必僅限於該等元件,而是可包括未明確列出的元件,或此組合物、混合物、製程、方法、物件、或裝置所固有的其他元件。
連接詞「由~組成」排除任何未明確說明的元件、步驟、或成分。若是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此類用詞將會封閉申請專利範圍,使其除了在通常會與其相關的雜質之外,不包括那些在列舉以外的材料。當該片語「由~組成」出現在申請專利範圍主體的子句,而非緊接著序言,其僅侷限在該子句中提到的元件;其他元件不會從申請專利範圍整體中被排除。
連接詞「基本上由~組成」用於定義一組合物、方法、或裝置,其包括除了該等字面上所揭示以外的材料、步驟、特徵、成分、或元件,但書為彼等額外之材料、步驟、特徵、成分、或元件並不會實質影響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發明的基本與新穎特性。術語「基本上由~組成」居於「包含」與「由~組成」之間的中間地帶。
若申請人以開放式用語如「包含」定義一發明或其部分,則表示(除非另有說明)該敘述應解讀為亦以「基本上由~所組成」或「由~所組成」描述該發明。
此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確說明,「或」意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意指排他性的「或」。舉例而言,以下任何一情況均滿足條件A或B:A為真實的(或存在的)且B為虛假的(或不存在的),A為虛假的(或不存在的)且B為真實的(或存在的),以及A與B皆為真實的(或存在的)。
同時,位於本發明之元件或組分之前的不定冠詞「一」與「一者」旨在非限制性地說明該元件或組分的實例數目(即出現數)。因此「一」或「一者」應理解為包括一個或至少一個,且該元件或成分的單數詞形亦包括複數,除非該數目顯然意指單數。
術語「農藝」意指田地作物的生產,例如用於食品與纖維,包括玉蜀黍或玉米、大豆與其他豆類、稻米、穀物(例如,小麥、燕麥、大麥、黑麥、及稻米)、多葉蔬菜(例如,美生菜、高麗菜、及其他油菜作物)、果類蔬菜(例如,番茄、胡椒、茄子、十字花科植物、及葫蘆科植物)、馬鈴薯、地瓜、葡萄、棉花、樹果(例如,石榴、核果、及柑橘) 、小型果實(例如,漿果與櫻桃)、及其他特色作物(例如,油菜籽、向日葵、及橄欖)。
術語「非農藝」意指其他非田間作物,像是園藝作物(例如,溫室、苗圃、或非生長於田地之裝飾性植物)、住宅的、農業的、商業的及工業的結構物、草皮地(例如,草皮場、牧草地、高爾夫球場、草坪、運動場等)、木材製品、存積產物、農林與植被管理、公共衛生(即人類)及動物健康(例如,家畜,如寵物、家畜、及家禽,非家畜動物,如野生動物)之應用。
術語「作物活力」意指作物植物之生長速率或生物量累積。「作物活力增加」意指作物植物之生長或生物量累積增加(相對於未經處理之對照組之作物植物)。術語「作物產量」意指在收穫作物植物後得到的作物材料的收益(量與質兩方面皆有)。「作物產量增加」意指作物產量增加(相對於未經處理之對照組的作物植物)。
術語「生物上有效量」意指當生物活性化合物(例如,式1
化合物)施用於(即接觸)欲控制之真菌或其環境,或施用於植物、生長該植物之種子或該植物之所在地(例如,生長介質),以保護該植物免受真菌病害的侵害或為了其他所欲功效(例如,增加植物活力)時,能足夠產生所欲生物功效的量。
如本揭示內容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提到,「植物」包括植物界的成員,特別是所有生命階段的種子植物(spermatopsida),包括幼嫩植物(如發芽種子發育成為幼苗)及成熟生殖階段(如產生花及種子的植物)。植物上的部分包括通常在生長介質表面(如土壤)下生長的向地部分,如根、塊莖、鱗莖、及球莖,以及在生長介質上生長的部分,如葉子(包括莖及葉)、花、果實、及種子。
如本文中所提到,術語「幼苗」,無論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字組合,意指從一種子胚芽發育的幼嫩植物。
如本文所指,單獨使用或在諸如「闊葉作物」之類的詞中使用的術語「闊葉」意指雙子葉(dicot)或雙子葉植物(dicotyledon),該術語用於描述一組被子植物,其特徵在於具有兩個子葉的胚胎。
如本揭示中所提及的,術語「真菌病原體」與「真菌植物病原體」包括子囊菌(Ascomycota)、擔子菌(Basidiomycota)、及合子菌(Zygomycota)中的病原體,以及類似真菌的卵菌(Oomycota)綱,其為廣泛的重要經濟植物病害的病原體,影響到觀賞植物、草皮、蔬菜、田地、穀物、及水果作物。在本公開的內文中,「保護植物免於疾病」或「防治植物病害」包括預防作用(真菌感染週期的中斷、定殖、症狀發展和孢子產生)及/或治療作用(對植物宿主組織定殖的抑制作用)。
如本文所用,術語「作用模式」(MOA)由殺真菌劑抗藥性行動委員會(FRAC)定義,用於依據殺真菌劑在植物病原體之生物合成途徑中的生化作用模式及其抗性風險來區分殺真菌劑。FRAC定義的作用模式包括(A)核酸合成,(B)有絲分裂與細胞分裂,(C)呼吸作用,(D)胺基酸與蛋白質合成,(E)訊息傳遞,(F)脂質合成與膜完整性,(G)膜中的固醇生物合成,(H)細胞壁生合成,(I)細胞壁中的黑色素合成,(P)宿主植物防禦誘導,(U)未知的作用模式,(NC)未經分類,(M)多部位接觸活性,以及(BM)具多個作用模式的生物。各個作用模式(即字母A至BM)皆包含一或多個子群組(例如,A包括子群組A1、A2、A3、及A4),彼等子群組是基於個別有效的目標作用部位,或者在精確目標部位未知的情況下,基於一個群組內或相對於其他群組的交叉抗性分佈。彼等子群組中的每一者(例如,A1、A2、A3、及A4)皆分配有一FRAC代碼(數字及/或字母)。舉例而言,子群組A1的FRAC代碼為4。有關目標部位與FRAC代碼的其他信息可由諸如FRAC維護的公共可用數據庫中獲得。
如本文所用,術語「交叉抗性」意指當病原體對一殺真菌劑發展出抗性時,同時對一或多個其他殺真菌劑產生抗性之現象。彼等其他殺真菌劑通常(但不總是)處於相同的化學類別中,或具有相同的作用目標部位,或者可通過相同的機制進行解毒。
一般而言,當分子片段(即基團)由一系列原子符號(例如,C、H、N、O、及S)表示時,本領域技術人員將容易識別隱含的連接點或數個連接點。在本文的一些情況下,特別是當可能有替代的連接點時,該連接點或數個連接點可以連字符號(「-」)明確表示。舉例而言,「-NCS」表示連接點為氮原子(即為異硫氰酸根,而非硫氰酸根)。
如本文所用,術語「烷基化劑」意指其中含碳基團係經由一碳原子與一離去基(例如,鹵化物或磺酸鹽)鍵結之化合物,該離去基可藉由親核試劑與該碳原子的鍵結而置換。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術語「烷基化」並不將該含碳基團侷限為烷基;烷基化劑中的含碳基團包括諸如R1
與R2
所指定的各種碳鍵接取代基。
在以上敘述中,術語「烷基」,不論是單獨使用或在複合詞中使用如「烷基硫基」或「鹵化烷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及異丙基,或不同的丁基、戊基、或己基異構物。「烯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烯類,如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以及不同的丁烯基、戊烯基和己烯基異構物。「烯基」亦包括多烯,如1,2-丙二烯基與2,4-己二烯基。「炔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炔類,如乙炔基、1-丙炔基、2-丙炔基、及不同的丁炔基、戊炔基和己炔基異構物。「炔基」亦可包括含有多個三鍵的部分,如2,5-己二炔基。
「烷氧基」包括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及不同之丁氧基、戊氧基和己氧基異構物。「烷氧基烷基」意指烷基上的烷氧基取代反應。「烷氧基烷基」之實例包括CH3
OCH2
、CH3
OCH2
CH2
、CH3
CH2
OCH2
、CH3
CH2
CH2
CH2
OCH2
、及CH3
CH2
OCH2
CH2
。「烯基氧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烯基連接至或經由一氧原子連結。「烯基氧基」之實例包括H2
C=CHCH2
O、(CH3
)2
C=CHCH2
O、CH3
CH=CHCH2
O、CH3
CH=C(CH3
)CH2
O、及CH2
=CHCH2
CH2
O。「炔基氧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炔基連接至或經由一氧原子連結。「炔基氧基」之實例包括HC≡CCH2
O、CH3
C≡CCH2
O、及CH3
C≡CCH2
CH2
O。「烷氧基烷氧基」意指在烷氧基部分上有另一烷氧基取代反應。「烷氧基烷氧基」之實例包括CH3
OCH2
O、CH3
OCH2
O、及CH3
CH2
OCH2
O。
「烷基硫基」包括支鏈或直鏈烷基硫基部分,如甲基硫基、乙基硫基、及不同的丙基、丁基、戊基、及己基硫基異構物。「烷基亞磺醯基」包括烷基亞磺醯基之二鏡像異構物。「烷基亞磺醯基」之實例包括CH3
S(=O)、CH3
CH2
S(=O)、CH3
CH2
CH2
S(=O)、(CH3
)2
CHS(=O)、及不同的丁基亞磺醯基、戊基亞磺醯基、及己基亞磺醯基異構物。「烷基磺醯基」之實例包括CH3
S(=O)2
、CH3
CH2
S(=O)2
、CH3
CH2
CH2
S(=O)2
、(CH3
)2
CHS(=O)2
、及不同的丁基磺醯基、戊基磺醯基、及己基磺醯基異構物。
「烷基胺基」包括直鏈或支鏈烷基以NH基團取代。「烷基胺基」之實例包括CH3
NH、CH3
CH2
NH、CH3
CH2
CH2
NH、及(CH3
)2
CHNH。「二烷基胺基」之實例包括(CH3
)2
N、(CH3
CH2
)2
N、及CH3
CH2
(CH3
)N。
術語「環烷基」意指由3至6個碳原子組成的飽和碳環,彼等碳原子之間藉由單鍵相互連接。「環烷基」之實例包括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及環己基。術語「環烷基烷基」意指烷基上有環烷基取代反應。「環烷基烷基」之實例包括環丙基甲基、環戊基乙基、及鍵接至直鏈或支鏈烷基的其他環烷基部分。術語「環烷氧基」意指連接至與通過氧原子連接的環烷基,如環戊基氧基與環己基氧基。「環烷基烷氧基」意指在烷氧基上的環烷基取代反應。「環烷基烷氧基」之實例包括環丙基甲氧基、環戊基乙氧基、及鍵接至直鏈或支鏈烷氧基的其他環烷基部分。
「烷基羰基」意指鍵接至C(=O)部分的直鏈或支鏈烷基。「烷基羰基」之實例包括CH3
C(=O)、CH3
CH2
CH2
C(=O)、及(CH3
)2
CHC(=O)。「烷氧基羰基」之實例包括CH3
OC(=O)、CH3
CH2
OC(=O)、CH3
CH2
CH2
OC(=O)、及(CH3
)2
CHOC(=O)。
術語「鹵素」單獨使用或在複合詞如「鹵化烷基」中使用,或在如「經鹵素取代之烷基」之類的描述中使用時,包括氟、氯、溴或碘。此外,當用於複合詞如「鹵化烷基」時,或用於如「經鹵素取代之烷基」之描述時,該烷基可以部分或完全經相同或不同的鹵素原子取代。「鹵化烷基」或「經鹵素取代之烷基」之實例包括F3
C、ClCH2
、CF3
CH2
、及CF3
CCl2
。術語「鹵化烷氧基」及類似術語,係類似「鹵化烷基」之定義。「鹵化烷氧基」之實例包括CF3
O、CCl3
CH2
O、F2
CHCH2
CH2
O、及CF3
CH2
O。
「氰基烷基」意指以一個氰基取代的烷基。「氰基烷基」之實例包括NCCH2
、NCCH2
CH2
、及CH3
CH(CN)CH2
。術語「氰基烷氧基」意指以一個氰基取代的烷氧基。「氰基烷基」之實例包括NCCH2
O、NCCH2
CH2
O、及CH3
CH(CN)CH2
O。「羥基烷基」意指以一個羥基取代的烷基。「羥基烷基」之實例包括HOCH2
CH2
、CH3
CH2
(OH)CH、及HOCH2
CH2
CH2
CH2
。
取代基中的碳原子總數由「Ci-Cj
」之下標字表示,其中i與j為數字1至6。舉例而言,C1
-C3
烷基磺醯基表示甲基磺醯基至丙基磺醯基;C2
烷氧基烷基意指CH3
OCH2
;C3
烷氧基烷基意指例如CH3
OCH2
CH2
或CH3
CH2
OCH2
;以及C4
烷氧基烷基意指包含共四個碳原子之經一烷氧基取代之烷基的各種異構物,實例包括CH3
CH2
CH2
OCH2
與CH3
CH2
OCH2
CH2
。
術語「未經取代」與一基團如一環或環系統連結時,意指該基團除了與式1
的其餘部分之一或多個連接以外,不具有任何取代基。術語「任意地經取代」意指取代基的數目可以為零。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任意地經取代之基團可以被盡可能多的任意性取代基取代,該任意性取代基可藉由將可獲得之碳或氮原子上的氫原子以非氫取代基置換。一般而言,任意性取代基的數量(存在時)範圍為1至3。如本文所用,術語「任意地經取代」與片語「經取代或未經取代」或術語「(未)經取代」可互換使用。
任意性取代基的數目可以明確的侷限來限制。舉例而言,片語「任意地經至多4個獨立地選自於R14
的取代基取代」意指可存在0、1、2、3、或4個取代基。
當一化合物經帶有下標的取代基取代時,該下標表示該取代基的數目可以變化(例如,式1
中的(R5
)n
,其中n為0至2),該取代基獨立地選自於經定義取代基之群組中,除非另有說明。當一可變基團任意地連接至一位置時,例如(R5
)n
(其中n可為0),則即使在該可變基團的定義中未列舉出,氫亦可位於該位置。
在本揭示中的取代基命名係採用公認的命名法,其可精確簡潔地向本領域技術人員傳達化學結構。為了簡潔起見,可省略位置描述符號。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作為式1
的組分(例如,J)的「環」為碳環或雜環。術語「環成員」係指原子(例如,C、O、N、或S)或其他部分(例如,C(=O)與C(=S))形成環或環系統的骨架。術語「芳族」表示每個環原子基本上在同一平面內且具有垂直於環平面的p-軌道,且(4n+2)個π電子,其中n為正整數,與環相關聯以遵守Hückel的規則。
術語「碳環」意指其中形成環骨架的原子僅選自於碳的環。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碳環可為飽和的、部分不飽和的、或完全不飽和的環。當完全不飽和的碳環滿足Hückel規則時,則該環亦稱為「芳環」。「飽和碳環」係指具有由透過單鍵彼此連接的碳原子組成之骨架的環;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剩餘的碳價被氫原子佔據。
如本文所用,術語「部分不飽和環」或「部分不飽和雜環」係指含有不飽和環原子及一或多個雙鍵但非芳族的環。
術語「雜環的環」或「雜環」表示其中形成環骨架的至少一個原子不是碳的環。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雜環可為飽和的、部分不飽和的、或完全不飽和的環。當完全不飽和的雜環滿足Hückel規則時,則該環亦稱為「雜芳環」或「芳族雜環」。「飽和雜環」係指環成員之間僅包含單鍵的雜環。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雜環藉由置換該碳或氮原子上的氫而透過任何可用的碳或氮原子與式1
的其餘部分連接。
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一或多個立體異構物存在。立體異構物為具有相同結構但在原子空間排列方面不同的異構物,包括鏡像異構物、非鏡像異構物、順式與反式異構物(亦稱作幾何異構物)、及阻轉異構物。阻轉異構物是由於旋轉能障夠高而允許異構物質分離而受到圍繞單鍵的旋轉侷限。本領域通常知識者將會理解,當相對於其他立體異構物富集或當與其他立體異構物分離時,一立體異構物可更具有活性及/或可以表現出有益效果。另外,本領域通常知識者知道如何分離、富集、及/或選擇性地製備該立體異構物。關於立體異構的所有方面的全面討論,參見Ernest L. Eliel and Samuel H. Wilen,Stereochemis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 John Wiley & Sons, 1994。
本發明亦包括式1
化合物,其中一個立體異構物相對於其他立體異構物是富集的。舉例而言,任一式1
化合物中之(Z
)異構物與(E
)異構物的比例,不論是產生立體選擇性或非立體選擇性,皆可採用寬範圍的值。此外,本發明包括,與式1
之鏡像異構體中的外消旋混合物相比,富集的化合物。亦包括基本上純的式1
化合物之鏡像異構物。當在鏡像上富集時,一鏡像異構物的存在量大於另一者,且富集程度可通過對鏡像過量(「ee」)的表達來定義,其定義為(2x‑1)·100%,其中x為混合物中占主導地位的鏡像異構物莫耳分率(例如,ee為20%對應於60:40的鏡像異構物比例)。
較佳地,本發明之組合物具有至少50%鏡像過量;更佳地至少75%鏡像過量;又更佳地至少90%鏡像過量;以及最佳地至少94%鏡像過量的更具活性異構物。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鏡像上純的更具活性異構物之具體實施例。
由於式1
中醯胺鍵(例如,C(=O)-N)的旋轉受限,本發明化合物可以一或多個構形異構物存在。本發明包含構形異構物之混合物。此外,本發明包括,相對於其他構形異構體,富含一構象異構物的化合物。
本發明包含所有的立體異構物、構形異構物、及其所有比例的混合物及同位素形式,如氘化之化合物。
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並非所有的含氮雜環都可形成N
-氧化物,因為氮需要可用的孤對電子以氧化成氧化物;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到,該等可形成N
-氧化物的含氮雜環。本領域技術人員亦將理解到,三級胺可形成N
-氧化物。製備雜環及三級胺之N
-氧化物的合成方法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包括以過氧酸(例如,過乙酸及間氯過苯甲酸(m
-chloroperbenzoic acid,MCPBA))、過氧化氫、烷基氫過氧化物(例如,第三丁基氫過氧化物)、過硼酸鈉、及二環氧乙烷(例如,二甲基二環氧乙烷)氧化雜環與三級胺。彼等用於製備N
-氧化物之方法已經在文獻中被廣泛描述及回顧,參見例如:T.L.Gilchrist in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
, vol. 7, pp748-750, S.V.Ley, Ed., Pergamon Press;M. Tisler and B. Stanovnik inComprehensive Heterocyclic Chemistry
, vol. 3, pp 18-20, A. J. Boulton and A. McKillop, Eds., Pergamon Press;M. R. Grimmett and B. R. T. Keene in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
, vol. 43, pp 149-161, A. R. Katritzky, Ed., Academic Press;M. Tisler and B. Stanovnik in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
, vol. 9, pp 285-291, A. R. Katritzky and A. J. Boulton, Eds., Academic Press;以及G. W. H. Cheeseman and E. S. G. Werstiuk inAdvances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
, vol. 22, pp 390-392, A. R. Katritzky and A. J. Boulton, Eds., Academic Press。
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到,由於在環境以及生理條件下,化合物的鹽類與其相應的非鹽類形式處於平衡狀態,所以鹽類具有非鹽類形式的生物學效用。因此,式1
化合物的各種鹽類可用於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植物病害(即農業上適用)。式1
化合物的鹽類包括無機或有機酸如氫溴酸、鹽酸、硝酸、磷酸、硫酸、乙酸、丁酸、富馬酸、乳酸、馬來酸、丙二酸、草酸、丙酸、水楊酸、酒石酸、4-甲苯磺酸或戊酸的酸加成鹽。當式1
化合物含有酸性部分如羧酸時,鹽類還包括與有機或無機鹼如吡啶、三乙胺、氨或者鈉、鉀、鋰、鈣、鎂或鋇的醯胺、氫化物、氫氧化物或碳酸鹽類形成的鹽類。因此,本發明包括選自式1
之化合物,其N
-氧化物與農業上適用之鹽類,以及其溶劑合物。
選自於式1
、立體異構物、互變異構物、N
-氧化物、及其鹽類的化合物,通常存在不止一種形式,因此式1
包括式1
表示的化合物的所有晶形與非晶形。非結晶形式包括固體的具體實施例諸如蠟與膠,以及液體的具體實施例諸如溶液與熔融物。結晶形式包括基本上代表一單晶類型的具體實施例及代表一多晶形(即不同的結晶類型)混合物的具體實施例。術語「多晶形」意指一化合物的特定結晶形式,該化合物可以不同結晶形式結晶,彼等形式在晶格內具有不同的分子排列與/或構形。雖然多晶形可有相同的化學組成,其亦可因為共結晶水或其他分子的存在或不存在而在組成上有所不同,該共結晶水或其他分子可弱或強地結合在晶格內。多晶形可以在化學、物理、及生物特性上有所不同,如晶體形狀、密度、硬度、顏色、化學穩定性、熔點、吸濕性、懸浮率、溶解速率、及生物利用性。熟習該領域之技藝人士將明瞭,式1
所代表的化合物之一種多晶形可展現出有助益的作用(例如,適合製備可用的製劑、增進生物性效能),相對於式1
所代表的同一化合物之另一多形體或多形體混合物。式1
所示之化合物的特定多晶形的製備與分離,可以藉由熟悉該項技術之人士已知之方法完成,包括例如使用選定的溶劑和溫度來結晶。針對同質多晶形的全盤討論,參見R. Hilfiker, Ed.,Polymorphism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 Wiley-VCH, Weinheim, 2006。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本發明之一態樣係有關一組合物,其包含:(a)至少一選自於式1
、N
-氧化物、及其鹽類之化合物,以及(b)至少一額外之殺真菌化合物。更特別的是,組分(b)係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
(b1)苯并咪唑胺甲酸甲酯(MBC)類殺真菌劑;
(b2)二甲醯亞胺類殺真菌劑;
(b3)去甲基化抑制劑(DMI)類殺真菌劑;
(b4)苯基醯胺(PA)類殺真菌劑;
(b5)胺/嗎啉類殺真菌劑;
(b6)磷脂生合成抑制劑類殺真菌劑;
(b7)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類(SDHI)類殺真菌劑;
(b8)羥基(2-胺基)嘧啶類殺真菌劑;
(b9)苯胺基嘧啶(AP)類殺真菌劑;
(b10)N
-苯基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
(b11)醌外抑制劑(QoI)類殺真菌劑;
(b12)苯基吡咯(PP)類殺真菌劑;
(b13)氮雜萘類殺真菌劑;
(b14)細胞過氧化抑制劑類殺真菌劑;
(b15)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還原酶(MBI-R)類殺真菌劑;
(b16a)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脫水酶(MBI-D)類殺真菌劑;
(b16b)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聚酮合成酶(MBI-P)類殺真菌劑;
(b17)酮還原酶抑制劑(KRI)類殺真菌劑;
(b18)鯊烯-環氧酶抑制劑類殺真菌劑;
(b19)多氧菌素(polyoxin)類殺真菌劑;
(b20)苯脲類殺真菌劑;
(b21)醌內抑制劑(QiI)類殺真菌劑;
(b22)苯甲醯胺與噻唑羧醯胺類殺真菌劑;
(b23)烯吡喃醛酸抗生素類殺真菌劑;
(b24)六吡喃醣基抗生素類殺真菌劑;
(b25)吡喃葡萄糖苷抗生素:蛋白質合成類殺真菌劑;
(b26)吡喃葡萄糖苷抗生素類殺真菌劑;
(b27)氰基乙醯胺肟類殺真菌劑;
(b28)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
(b29)氧化磷酸化解偶合類殺真菌劑;
(b30)有機錫類殺真菌劑;
(b31)羧酸類殺真菌劑;
(b32)雜芳族類殺真菌劑;
(b33)膦酸鹽類殺真菌劑;
(b34)苯二甲酸類殺真菌劑;
(b35)苯并三𠯤類殺真菌劑;
(b36)苯-磺醯胺類殺真菌劑;
(b37)嗒𠯤酮類殺真菌劑;
(b38)噻吩-羧醯胺類殺真菌劑;
(b39)錯合物I NADH氧化還原酶抑制劑類殺真菌劑;
(b40)羧酸醯胺(CAA)類殺真菌劑;
(b41)四環素抗生素類殺真菌劑;
(b42)硫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
(b43)苯甲醯胺類殺真菌劑;
(b44)微生物類殺真菌劑;
(b45)醌外抑制劑,柱頭蛋白結合(QoSI)類殺真菌劑;
(b46)植物萃取物類殺真菌劑;
(b47)氰基丙烯酸酯類殺真菌劑;
(b48)多烯類殺真菌劑;
(b49)氧固醇結合蛋白抑制劑(OSBPI)類殺真菌劑;
(b50)芳基-苯基-酮類殺真菌劑;
(b51)宿主植物防禦誘導類殺真菌劑;
(b52)多部位活性殺真菌劑;
(b53)具有多作用模式的生物藥劑;
(b54)除成分(a)與成分(b1)至(b53)之殺真菌劑以外的殺真菌劑;以及
(b1)至(b54)之化合物的鹽類。
值得注意的是,具體實施例其中之組分(b)包含至少一殺真菌化合物,其選自於(b1)至(b54)之兩個不同群組之每一者。
「苯并咪唑胺甲酸甲酯(MBC)類殺真菌劑(b1)」(FRAC代碼1)藉由在微管組合期間結合至β-微管蛋白抑制有絲分裂。抑制微管組合可中斷細胞分裂、細胞與細胞結構內的傳輸。苯并咪唑胺甲酸甲酯殺真菌劑包括苯并咪唑與多保淨(thiophanate)殺真菌劑。苯并咪唑包括免賴得(benomyl)、貝芬替(carbendazim)、呋喃基苯并咪唑(fuberidazole)、及噻苯咪唑。該多保淨類(thiophanate)包括多保淨(thiophanate)與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
「二甲醯亞胺殺真菌劑(b2)」(FRAC代碼2)在滲透訊息傳遞中抑制有絲分裂原活化蛋白(MAP)/組胺酸激酶。實例包括克氯得(chlozolinate)、二乙醯甲膽鹼(dimethachlone)、依普同(iprodione)、撲滅寧(procymidone)、及免克寧(vinclozolin)。
「去甲基化抑制劑(DMI)類殺真菌劑(b3)」(FRAC代碼3)(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劑(SBI):第I類)抑制固醇類產生中具有重要角色的C14-去甲基酶。固醇類,如麥角固醇,為膜結構與膜功能所需,使其在功能性細胞壁的發育上為不可或缺。因此,曝露於彼等殺真菌劑中會造成易感真菌的不正常生長並最終導致死亡。DMI殺真菌劑之化學分類可區分為數種:哌𠯤、吡啶、嘧啶、咪唑、三唑及三唑啉硫酮。哌𠯤類包括賽福寧(triforine)。吡啶類包括得滅多(buthiobate)、比芬諾(pyrifenox)、啶菌㗁唑(pyrisoxazole)、及(αS)-[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4-異㗁唑基]-3-吡啶甲醇。嘧啶類包括芬瑞莫(fenarimol)、尼瑞莫(nuarimol)、及嘧菌醇(triarimol)。咪唑類包括滅癬洗劑(econazole)、依滅列(imazalil)、惡咪唑(oxpoconazole)、披扶座(pefurazoate)、撲克拉(prochloraz)、及氟菌唑(triflumizole)。三唑類包括阿扎康唑(azaconazole)、比多農(bitertanol)、溴克座(bromuconazole)、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達克利(diniconazole)(包括達克利-M (diniconazole-M))、依普座(epoxiconazole)、依他康唑(etaconazole)、芬克座(fenbuconazole)、氟喹唑(fluquinconazole)、氟硅唑(flusilazole)、護汰芬(flutriafol)、菲克利(hexaconazole)、易胺座(imibenconazole)、種菌唑(ipconazole)、依芬氟康唑(ipfentrifluconazole)、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滅克洛(myclobutanil)、平克座(penconazole)、普克利(propiconazole)、喹唑(quinconazole)、矽氟唑(simeconazole)、得克利(tebuconazole)、四克利(tetraconazole)、三泰芬(triadimefon)、三泰隆(triadimenol)、滅菌唑(triticonazole)、單克素(uniconazole)、單克素-P (uniconazole-P)、α-(1-氯環丙基)-α-[2-(2,2-二氯環丙基)乙基]-1H-1,2,4-三唑-1-乙醇、rel-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1H-1,2,4-三唑、rel-2-[[(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1,2-二氫-3H-1,2,4-三唑-3-硫酮、及rel-1-[[(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5-(2-丙烯-1-基硫基)-1H-1,2,4-三唑。三唑啉硫酮類包括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生化研究顯示,前述所有殺真菌劑皆為DMI殺真菌劑,此係描述於K. H. Kuck et al. in Modern Selective Fungicides - Properties, 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H. Lyr (Ed.), Gustav Fischer Verlag: New York, 1995, 205-258。
「苯基醯胺(PA)類殺真菌劑(b4)」(FRAC代碼4)為卵菌黴(Oomycete fungi)中RNA聚合酶的特定抑制劑。真菌暴露於彼等殺真菌劑即降低將尿苷結合rRNA之能力。暴露於此類殺真菌劑可防止作用真菌之生長及發育。苯基醯胺類殺真菌劑包括醯基丙胺酸、㗁唑烷酮、及丁內酯殺真菌劑。醯基丙胺酸類包括本霜靈(benalaxyl)、本霜靈-M (benalaxyl-M)(亦稱作右滅達樂(kiralaxyl))、呋霜靈(furalaxyl)、滅達樂(metalaxyl)、及滅達樂-M (metalaxyl-M) (亦稱作mefenoxam)。㗁唑烷酮類包括毆殺斯(oxadixyl)。丁內酯類包括呋醯胺(ofurace)。
「胺/嗎啉類殺真菌劑(b5)」(FRAC代碼5)(SBI:第II類)抑制在固醇類生物合成途徑內的兩個標靶位置,Δ8
→Δ7異構酶與Δ14還原酶。固醇類,如麥角固醇,為膜結構與膜功能所需,使其在功能性細胞壁的發育上為不可或缺。因此,曝露於彼等殺真菌劑中會造成易感真菌的不正常生長並最終導致死亡。胺/嗎啉類殺真菌劑(亦稱作非DMI固醇生物合成抑制物)包括嗎啉、哌啶、及螺縮酮-胺殺真菌劑。嗎啉類包括愛地福(aldimorph)、十二環嗎啉(dodemorph)、芬普福(fenpropimorph)、三得芬(tridemorph)、及三芬醯胺(trimorphamide)。哌啶類包括苯鏽啶(fenpropidin)與粉病靈(piperalin)。螺縮酮-胺類包括葚孢菌素(spiroxamine)。
「磷脂生合成抑制劑類殺真菌劑(b6)」(FRAC代碼6)藉由影響磷脂質生物合成來抑制真菌生長。磷脂生物合成殺真菌劑包括硫代磷酸酯(phosphorothiolate)及二噻茂烷(dithiolane)殺真菌劑。該硫代磷酸酯包括護粒松(edifenphos)、丙基喜樂松(iprobenfos)、及定菌磷(pyrazophos)。二噻茂烷類包括亞賜圃(isoprothiolane)。
「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SDHI)類殺真菌劑(b7)」(FRAC代碼7) 藉由阻斷克氏循環(TCA循環)中稱作琥珀酸脫氫酶的關鍵酵素來抑制錯合物II真菌呼吸作用。抑制呼吸可防止真菌製造ATP,從而抑制成長與繁殖。SDHI殺真菌劑包括苯基苯甲醯胺、苯氧乙基噻吩醯胺、吡啶基乙基苯甲醯胺、呋喃羧醯胺、㗁噻英環羧醯胺(oxathiin carboxamide)、噻唑羧醯胺、吡唑-4-羧醯胺、N-環丙基-N-芐基-吡唑羧醯胺、N-甲氧基-(苯基乙基)-吡唑羧醯胺、吡啶羧醯胺、及吡嗪羧醯胺殺菌劑。苯基苯甲醯胺類包括麥鏽靈(benodanil)、福多寧(flutolanil)、及滅普寧(mepronil)。苯氧乙基噻吩醯胺類包括異丙噻菌胺(isofetamid)。吡啶基-乙基-苯甲醯胺類包括氟派瑞(fluopyram)。呋喃羧醯胺類包括甲呋醯胺(fenfuram)。㗁噻英環羧醯胺類包括嘉保信(carboxin)與氧化萎鏽靈(oxycarboxin)。噻唑羧醯胺類包括賽氟滅(thifluzamide)。吡唑-4-羧醯胺類包括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必殺芬(bixafen)、福祿比(flubeneteram)(臨時通用名稱,註冊號1676101-39-5)、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福熱殺(fluxapyroxad)、福拉比(furametpyr)、印吡福(inpyrfluxam)、異吡聯(isopyrazam)、派福芬(penflufen)、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吡丙因(pyrapropoyne)(臨時通用名稱,註冊號1803108-03-3)、氟唑環菌胺(sedaxane)、及N-[2-(2,4-二氯苯基)-2-甲氧基-1-甲基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N-環丙基-N-芐基-吡唑羧醯胺類包括異氟吡普蘭(isoflucypram)。N-甲氧基(苯基乙基)吡唑羧醯胺類包括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吡啶羧醯胺類包括白克列(boscalid)。吡嗪羧醯胺類包括吡福米(pyraziflumid)。
「羥基(2-胺基)嘧啶類殺真菌劑(b8)」(FRAC代碼8)藉由以腺嘌呤去胺酶干擾抑制核酸合成。實例包括布瑞莫(bupirimate)、二甲依瑞莫(dimethirimol)、及依瑞莫(ethirimol)。
「苯胺基嘧啶(AP)類殺真菌劑(b9)」(FRAC代碼9)假設抑制胺基酸甲硫胺酸之生物合成及阻斷在感染過程中溶解植物細胞的水解酶分泌。實例包括賽普洛(cyprodinil)、滅派林(mepanipyrim)、及派美尼(pyrimethanil)。
「N
-苯基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b10)」(FRAC代碼10)藉由結合至β-微管蛋白與阻斷微管組合來抑制有絲分裂。抑制微管組合可中斷細胞分裂、細胞、及細胞結構內傳輸。實例包括乙黴威(diethofencarb)。
「醌外抑制劑(QoI)類殺真菌劑(b11)」(FRAC代碼11)藉由影響泛醇氧化酶來抑制真菌中錯合物III粒線體呼吸作用。泛醌氧化作用係於細胞色素bC1
錯合物「醌外」(Qo
)位置阻斷,該錯合物位於真菌內粒線體膜之內。抑制粒線體呼吸可防止正常真菌成長及發育。醌外抑制劑類殺真菌劑包括甲氧丙烯酸酯、甲氧基乙醯胺、甲氧胺基甲酸酯、羥亞胺基乙酸酯、羥亞胺基乙醯胺、及二氫二㗁𠯤殺真菌劑(亦統稱為嗜球果傘素(strobilurin)類殺真菌劑),以及㗁唑啶二酮、咪唑啉酮、及苯甲基胺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甲氧丙烯酸酯類包括亞托敏(azoxystrobin)、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烯肟菌酯(enoxastrobin)(亦稱作烯肟菌酯(enestroburin))、氟菌螨酯(flufenoxy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及唑菌酯(pyraoxystrobin)。甲氧基乙醯胺類包括滿地菌酯(mandestrobin)。甲氧基-胺甲酸酯類包括百克敏(pyraclostrobin)、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及氯啶菌酯(triclopyricarb)。羥亞胺基乙酸酯類包括克收欣(kresoxim-methyl)與三氟敏(trifloxystrobin)。羥亞胺基乙醯胺類包括醚菌胺(dimoxystrobin)、烯肟菌胺(fenaminstrobin)、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及肟醚菌胺(orysastrobin)。二氫二㗁𠯤類包括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㗁唑啶二酮類包括凡殺同(famoxadone)。咪唑啉酮類包括咪唑菌酮(fenamidone)。芐基-胺甲酸酯類包括防黴丹(pyribencarb)。
「苯基吡咯(PP)類殺真菌劑(b12)」(FRAC代碼12)抑制與真菌中滲透訊息傳遞相關之MAP/組胺酸激酶。拌種咯(fenpiclonil)與護汰寧(fludioxonil)為此類殺真菌劑之實例。
「氮雜萘殺真菌劑(b13)」(FRAC代碼13) 提出經由未知機制抑制訊息傳遞。已顯示其會干擾造成白粉病之真菌的萌芽與/或附著器(appressorium)形成。氮雜萘殺真菌劑包括芳氧基喹啉和喹唑啉酮。芳氧基喹啉類包括快諾芬(quinoxyfen)。喹唑啉酮類包括丙氧喹啉(proquinazid)。
「細胞過氧化抑制劑殺真菌劑(b14)」(FRAC代碼14)經建議可用於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該過氧化作用影響真菌中的細胞膜形成。此類成員,如依得利(etridiazole),亦可能影響其他生物過程,如呼吸及黑色素之生物合成。細胞過氧化作用殺真菌劑包括芳香烴及1,2,4-噻二唑殺真菌劑。芳族烴殺真菌劑包括聯苯、地茂丹(chloroneb)、大克爛(dicloran)、五氯硝苯(quintozene)、四氯硝基苯(tecnazene)、及脫克松(tolclofos-methyl)。1,2,4-噻二唑類包括依得利(etridiazole)。
「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還原酶(MBI-R)類殺真菌劑(b15)」(FRAC代碼16.1)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中的萘還原步驟。黑色素為特定真菌傳染宿主植物所必須。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還原酶殺真菌劑包括異苯并呋喃酮、吡咯并喹啉酮、及三唑并苯并噻唑殺真菌劑。異苯并呋喃酮類包括熱必斯(fthalide)。吡咯并喹啉類包括百快隆(pyroquilon)。噻唑苯并噻唑包括三賽唑(tricyclazole)。
「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脫水酶(MBI-D)類殺真菌劑(b16a)」(FRAC代碼16.2)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中之細特隆(scytalone)脫水酶。黑色素為特定真菌傳染宿主植物所必需。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物-脫水酶殺真菌劑包括環丙烷羧醯胺、羧醯胺、及丙醯胺殺真菌劑。環丙烷羧醯胺類包括加普胺(carpropamid)。羧醯胺類包括雙氯氰菌胺(diclocymet)。丙醯胺類包括氰菌胺(fenoxanil)。
「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聚酮合成酶(MBI-P)類殺真菌劑(b16b)」(FRAC代碼16.3)抑制黑色素生物合成中的聚酮合酶。黑色素為特定真菌傳染宿主植物所必需。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聚酮合酶殺真菌劑包括三氟乙基胺基甲酸酯殺真菌劑。三氟乙基胺基甲酸酯類包括托普卡(tolprocarb)。
「酮還原酶抑制劑(KRI)類殺真菌劑(b17)」(FRAC代碼17) 抑制固醇的C4-去甲基過程中的3-酮還原酶。酮還原酶抑制劑殺真菌劑(亦稱作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劑(SBI):第III類)包括氫氧基苯胺與胺基-吡唑啉酮。氫氧基苯胺包括環醯菌胺(fenhexamid)。胺基-吡唑啉酮類包括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據信喹諾美林(Quinofumelin)(臨時通用名稱,註冊號861647-84-9)和伊氟苯醌(ipflufenoquin)(臨時通用名稱,註冊號1314008-27-9)為酮還原酶抑制劑殺真菌劑。
「鯊烯-環氧酶抑制劑殺真菌劑(b18)」(FRAC代碼18)(SBI:第IV類)在麥角固醇生物合成途徑中抑制鯊烯-環氧酶。固醇類(例如,麥角固醇)為膜結構與膜功能所需,使其在功能性細胞壁的發育上為不可或缺。因此暴露於彼等殺真菌劑導致不正常的生長及易感性真菌的逐漸死亡。鯊烯-環氧酶抑制物殺真菌劑包括硫基胺基甲酸酯和烯丙胺殺真菌劑。硫基胺基甲酸酯類包括稗草畏(pyributicarb)。烯丙胺類包括納芙迪芬(naftifine)及特比萘酚(terbinafine)。
「多氧菌素(polyoxin)類殺真菌劑(b19)」(FRAC代碼19抑制幾丁質合成酶。實例包括多氧菌素(polyoxin)。
「苯脲殺真菌劑(b20)」(FRAC代碼20)被認為用於影響細胞分裂。實例包括賓克隆(pencycuron)。
「醌內抑制劑(QiI)類殺真菌劑(b21)」(FRAC代碼21)藉由影響泛醇還原酶來抑制真菌中錯合物III粒線體呼吸作用。泛醌還原酶被阻斷於細胞色素bC1
錯合物「醌內」(Qi
)位置,其位於真菌粒線體膜內。抑制粒線體呼吸可防止正常真菌成長以及發育。醌內抑制物殺真菌劑包括氰咪唑類、鄰磺醯胺三唑、及吡啶甲醯胺殺真菌劑。氰咪唑類包括賽座滅(cyazofamid)。鄰磺醯胺三唑類包括安美速(amisulbrom)。吡啶甲醯胺類包括芬比沙米(fenpicoxamid)(註冊號517875-34-2)。
「苯甲醯胺與噻唑羧醯胺類殺真菌劑(b22)」(FRAC代碼22)藉由結合β-微管蛋白與阻斷微管組合來抑制有絲分裂。抑制微管組合可中斷細胞分裂、細胞、及細胞結構內傳輸。苯甲醯胺類包括甲苯甲醯胺,如座賽胺(zoxamide)。噻唑羧醯胺類包括乙胺基噻唑羧醯胺,如噻唑菌胺(ethaboxam)。
「烯吡喃醛酸抗生素殺真菌劑(b23)」(FRAC代碼23)藉由影響蛋白質生物合成來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保米黴素-S (blasticidin-S)。
「六吡喃醣基抗生素殺真菌劑(b24)」(FRAC代碼24)藉由影響蛋白質生物合成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春日黴素(kasugamycin)。
「吡喃葡萄糖苷抗生素:蛋白質合成殺真菌劑(b25)」(FRAC代碼25)藉由影響蛋白質生物合成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鏈黴素(streptomycin)。
「吡喃葡萄糖苷抗生素殺真菌劑(b26)」(FRAC代碼U18,先前FRAC代碼26,重新分類為U18)抑制肌醇生物合成途徑中之繭蜜糖酶。實例包括維利黴素(validamycin)。
「氰基乙醯胺肟類殺真菌劑(b27)」(FRAC代碼27)包括克絕(cymoxanil)。
「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b28)」(FRAC代碼28)被認為是真菌生長的多部位抑制劑。其可用來干擾細胞膜中脂肪酸的合成,隨後擾亂細胞膜滲透性。愛得寶(iodocarb)、普拔克(propamocarb)、及胺丙威(prothiocarb)為此類殺真菌劑的實例。
「氧化磷酸化解偶合類殺真菌劑(b29)」(FRAC代碼29)藉由非偶合氧化磷酸化抑制真菌呼吸作用。抑制呼吸作用會防止真菌正常成長及發育。此類藥劑包括二硝基苯基巴豆酸酯如聯萘普利(binapacryl)、氧乙酸基白粉克(meptyldinocap)與敵螨普(dinocap),以及2,6-二硝基苯胺如扶吉胺(fluazinam)。
「有機錫類殺真菌劑(b30)」(FRAC代碼30)係於氧化磷酸化路徑中抑制腺嘌呤三磷酸鹽(ATP)合成酶。實例包括三苯醋錫(fentin acetate)、三苯氯錫(fentin chloride)、及三苯羥錫(fentin hydroxide)。
「羧酸類殺真菌劑(b31)」(FRAC代碼31)藉由影響去氧核糖核酸(DNA)第二型拓撲異構酶(旋轉酶)來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
「雜芳族殺真菌劑(b32)」(FRAC代碼32)一般認為影響DNA/核糖核酸(RNA)合成。雜芳環殺真菌劑包括異㗁唑及異噻唑啉酮殺真菌劑。異㗁唑類包括殺紋寧(hymexazole),而異噻唑啉酮類包括辛噻酮(octhilinone)。
「膦酸鹽殺真菌劑(b33)」(FRAC代碼P07,先前FRAC代碼33,重新分類為P07)包括亞磷酸及其多種鹽類,包括福賽得(fosetyl-aluminum)。
「苯二甲酸類殺真菌劑(b34)」(FRAC代碼34)包括克枯爛(tecloftalam)。
「苯并三𠯤類殺真菌劑(b35)」(FRAC代碼35)包括三挫磷(triazoxide)。
「苯-磺醯胺類殺真菌劑(b36)」(FRAC代碼36)包括氟硫滅(flusulfamide)。
「嗒𠯤酮類殺真菌劑(b37)」(FRAC代碼37)包括達滅淨(diclomezine)。
「噻吩-羧醯胺殺真菌劑(b38)」(FRAC代碼38)被認為影響ATP產生。實例包括矽噻菌胺(silthiofam)。
「錯合物I NADH氧化還原酶抑制劑類殺真菌劑(b39)」(FRAC代碼39)係抑制粒線體中的電子傳遞,且包括嘧啶胺類(例如,二氟林(diflumetorim))、吡唑-5-羧醯胺類(例如,唑蟲醯胺(tolfenpyrad))、及喹唑啉(例如,芬殺螨(fenazaquin))。
「羧酸醯胺(CAA)類殺真菌劑(b40)」(FRAC代碼40)係抑制纖維素合成酶,阻止其生長並導致目標真菌死亡。羧酸醯胺殺真菌劑包括肉桂酸醯胺、纈胺醯胺酯、及苦杏仁酸醯胺殺真菌劑。肉桂酸醯胺包括二甲依瑞莫(dimethirimol)、氟嗎啉(flumorph)、及丁吡嗎啉(pyrimorph)。該纈胺醯胺胺基甲酸類包括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苯噻菌胺-異丙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丙森鋅(iprovalicarb)、托普卡(tolprocarb)、及霜黴滅( valifenalate)(亦稱之為valiphenal)。苦杏仁酸醯胺類包括曼普胺(mandipropamid)、N
-[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苯基]乙基]-3-甲基-2-[(甲磺醯基)胺]丁醯胺、及N
-[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苯基]乙基]-3-甲基-2-[(乙磺醯基)胺基]丁醯胺。
「四環素抗生素類殺真菌劑(b41)」(FRAC代碼41)藉由影響蛋白質合成而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氧四環素(oxytetracycline)。
「硫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b42)」(FRAC代碼M12,先前FRAC代碼42,重新分類為M12)包括滅速克(methasulfocarb)。
「苯甲醯胺類殺真菌劑(b43)」(FRAC代碼43)藉由血影樣蛋白質的非定域化作用抑制真菌生長。實例包括吡啶基甲基苯甲醯胺如氟吡菌胺(fluopicolide)與氟醚吡菌醯胺(fluopimomide)。
「微生物類殺真菌劑(b44)」(FRAC代碼BM02,先前FRAC代碼44,重新分類為BM02)係破壞真菌病原體細胞膜。微生物類殺真菌劑包括芽孢桿菌屬(Bacillus species),如解澱粉芽孢桿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AP-136、AP-188、AP-218、AP-219、AP-295、QST713、FZB24、F727、MB1600、D747、FCC1256 (登錄為ATCC No. PTA-122162,揭示於PCT/US2019/053424)、TJ100 (亦稱作菌株1 BE;由EP2962568得知),以及其產生的殺真菌脂胜肽。
「醌外抑制劑,柱頭蛋白結合(QoSI)類殺真菌劑(b45)」(FRAC代碼45) 藉由影響細胞色素bC1
複合體「醌外」(Qo)位點(柱頭蛋白結合亞位點)處的泛醌還原酶,而抑制真菌中的錯合物III線粒體呼吸。抑制粒線體呼吸會阻止正常的真菌生長與發育。QoSI殺真菌劑包括三唑并嘧啶胺類,如辛唑嘧菌胺(ametoctradin)。
「植物萃取物殺真菌劑(b46)」(FRAC代碼46)引起細胞膜破裂。植物萃取物殺真菌劑包括萜烯烴、萜烯醇、及萜烯酚,如互葉白千層(Melaleuca alternifolia
)(茶樹)提取物與植物油(混合物),如丁子香酚(eugenol)、香葉醇(geraniol)、及百里酚(thymol)。
「氰基丙烯酸酯類殺真菌劑(b47)」(FRAC代碼47)結合至肌凝蛋白之馬達蛋白結構域,並影響該馬達蛋白活性與肌動蛋白組裝。氰基丙烯酸酯包括殺真菌劑,如苯那克利(phenamacril)。
「多烯類殺真菌劑(b48)」(FRAC代碼48)藉由與麥角固醇(膜中的主要固醇)結合而引起真菌細胞膜的破壞。實例包括那他黴素(鏈黴菌素(pimaricin))。
「氧固醇結合蛋白抑制劑(OSBPI)類殺真菌劑(b49)」(FRAC代碼49)與卵菌(oomycetes)體內的氧固醇結合蛋白結合,因而抑制游動孢子釋放、游動孢子運動、及孢子囊萌發。氧固醇結合殺真菌劑包括哌啶基噻唑異㗁唑啉,如奧沙西哌洛林(oxathiapiprolin)與氟西普洛林(fluoxapiprolin)。
「芳基-苯基-酮殺真菌劑(b50)」(FRAC代碼50,先前FRAC代碼U8,重新分類為50)抑制真菌中菌絲體的生長。芳基-苯基酮類殺真菌劑包括二苯甲酮類(如滅芬農(metrafenone))與苯甲醯基吡啶(如派芬農(pyriofenone))。
「宿主植物防禦誘導殺真菌劑(b51)」誘導宿主植物防禦機制。宿主植物防禦誘導殺真菌劑包括苯并噻二唑(FRAC代碼P01)、苯并異噻唑(FRAC代碼P02)、噻二唑羧醯胺(FRAC代碼P03)、多醣(FRAC代碼P04)、植物萃取物(FRAC代碼P05)、微生物(FRAC代碼P06)、及膦酸酯類殺菌劑(FRAC代碼P07,參見上述(b33))。苯并噻二唑類包括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
-methyl)。苯并異噻唑類包括撲殺熱(probenazole)。噻二唑羧醯胺類包括噻醯菌胺(tiadinil)與異噻菌胺(isotiadinil)。多醣類包括層黏連蛋白。植物萃取物包括來自大虎杖(Reynoutria sachalinensis
)(虎杖)的萃取物。微生物包括芽孢桿菌(Bacillus mycoides
)分離物J與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菌株LAS117的細胞壁。
「多部位活性殺真菌劑(b52)」藉由多部位作用及具有接觸/預防性活性來抑制真菌生長。多部位活性殺真菌劑包括銅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M01)、硫殺類真菌劑(FRAC代碼M02)、二硫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M03)、酞醯亞胺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M04)、氯腈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M05)、磺醯胺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M06)、多部位接觸胍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M07)、三𠯤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M08)、醌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M09)、喹喔啉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M10)、馬來醯亞胺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M11)、及硫胺甲酸酯(FRAC代碼M12,參見上述(b42))殺真菌劑。銅類殺真菌劑為含銅的無機化合物,典型為二價氧化銅狀態;實例包括氯氧化銅、硫酸銅、及氫氧化銅,(如包括波多(Bordeaux)混合液(三價硫酸銅)的組合物。硫類殺真菌劑為含有硫原子之環或鏈的無機化合物;實例包括元素硫。二硫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含有二硫胺甲酸酯分子部分;實例包括富爾邦(ferbam)、鋅錳乃浦(mancozeb)、錳乃普(mancozeb)、免得爛(metiram)、甲基鋅乃浦(propineb)、德恩地(thiram)、噻唑鋅、鋅乃浦(zineb)、及福美鋅(ziram)。酞醯亞胺類殺真菌劑含有酞醯亞胺分子部分;實例包括福爾培(folpet)、蓋普丹(captan)、及四氯丹(captafol)。氯腈類殺真菌劑包括一經氯及氰基取代的芳環;實例包括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磺醯胺殺真菌劑包括益發靈(dichlofluanid)與甲苯氟磺胺(tolyfluanid)。多部位接觸胍類殺真菌劑包括克熱淨(guazatine)、阿米辛亞胺辛那定(iminoctadine albesilate)、及三乙酸亞胺辛那定(iminoctadine triacetate)。三嗪類殺真菌劑包括敵菌靈(anilazine)。醌類殺真菌劑包括二塞農(dithianon)。喹喔啉類殺真菌劑包括滅蟎蜢(quinomethionate)(亦稱作滅螨猛(chinomethionate))。馬來醯亞胺類殺真菌劑包括氟醯亞胺(fluoroimide)。
「具有多作用模式的生物藥劑(b53)」包括來自生物來源的試劑,其展現多種作用機制但卻沒有證據顯示其主要作用模式。此類殺真菌劑包括多肽(凝集素)、酚、倍半萜烯、三萜類、及香豆素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BM01),如來自羽扇豆幼苗子葉的萃取物。此類亦包括微生物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BM02,參見上述(b44))。
「除成分(a)與成分(b1)至(b53)之殺真菌劑以外的殺真菌劑;(b54)」;包括特定作用模式未知之殺菌劑。彼等包括:(b54.1)「苯基乙醯胺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U06)、(b54.2)「胍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U12)、(b54.3)「噻唑烷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U13)、(b54.4)「嘧啶酮-腙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U14)、(b54.5)「4-喹啉基乙酸酯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U16)、(54.6)「四唑氧肟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U17)、及「吡喃葡萄糖苷抗生素殺真菌劑」(FRAC代碼U18,參見上述(b26))。苯基乙醯胺類包括賽芬胺(cyflufenamid)。胍類包括多果定(dodine)。噻唑烷類包括氟噻菌淨(flutianil)。嘧啶酮-腙類包括嘧菌腙(ferimzone)。4-喹啉基乙酸酯類包括泰伏勤(tebufloquin)。四唑基肟類包括四唑吡氨酯(picarbutrazox)。
(b54)類亦包括比托沙(bethoxazin)、二氯苯替左(dichlobentiazox)(臨時通用名稱,註冊號957144-77-3)、二比美同(dipymetitrone)(臨時通用名稱,註冊號16114-35-5)、氟奎因(flometoquin)、新阿蘇仁(neo-asozin)(甲胂酸鐵)、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甲磺菌胺(tolnifanide )(註冊號304911-98-6)、N'-[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醯亞胺醯胺、5-氟-2-[(4-氟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及4-氟苯基 N-[1-[[[1-(4-氰基¬苯基)¬乙基]磺醯基]甲基]丙基]胺基甲酸酯。
作用方式可能未知或尚未分類的其他「除(1)至(54)類殺真菌劑外之殺真菌劑」包括選自於組分(b54.7)至(b54.12)的殺真菌化合物,如下所述。
組分(54.7)係有關(1S
)-2,2-雙(4-氟苯基)-1-甲基乙基N
-[[3-(乙醯氧基)-4-甲氧基-2-吡啶基]羰基]-L-丙胺酸鹽(臨時通用名稱為氟醚菌醯胺(florylpicoxamid),登記號1961312-55-9),被認為是抑制真菌內錯合物III線粒體呼吸的醌內抑制劑(QiI)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21)。
組分(54.8)係有關1-[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甲基] -3-甲基-苯基]-1,4-二氫-4-甲基-5H
-四唑-5-酮(臨時通用名稱為美四普(metyltetraprole),註冊號1472649-01-6),被認為是抑制真菌中的錯合物III線粒體呼吸作用的苯醌外部抑制劑(QoI)類殺真菌劑(FRAC代碼45),並對QoI耐藥菌株有效。
組分(54.9) 係有關3-氯-4-(2,6-二氟苯基)-6-甲基-5-苯基噠嗪(臨時通用名稱為吡達氯美(pyridachlometyl),註冊號1358061-55-8),被認為可促進微管蛋白聚合,因而產生針對屬於子囊菌門(Ascomycota)與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的真菌物種之抗真菌活性。
組分(54.10)係有關(4-苯羥基苯基) 2-胺基-6-甲基-吡啶-3-碳酸甲酯(臨時通用名為胺基比諾芬(aminopyrifen),註冊號1531626-08-0)被認為抑制神經孢黴(Neurospora crassa)中醣基磷脂醯肌醇-錨生物合成中的GWT-1蛋白。
組分(b54.11)係有關於式b54.11
化合物
其中
Rb1
為
Rb3
為C2
-C3
烷氧羰基、或C2
-C3
鹵代烷基胺基羰基;
L為CH2
或CH2
O,其中右邊的原子連接至式b54.11
的苯環;
Rb2
為
Rb4
為C1
-C3
烷基,其中波浪鍵表示相鄰的雙鍵為(Z
)或(E
)-構型,或其混合物。
; |
, | ;及 |
式b54.11
化合物之實例包括(b54.11a)N
-(2,2,2-三氟乙基)-2-[[4-[5-(三氟甲基)-1,2,4-㗁二唑-3-基]苯基]甲基]-4-㗁唑羧醯胺、(b54.11b) 1-[[4-[5-(三氟甲基)-1,2,4-㗁二唑-3-基]苯氧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b54.11c) 1-[[4-[[(1Z
)-2-乙氧基-3,3,3-三氟-1-丙烯-1-基]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及(b54.11d) 1-[[4-[[2-(三氟甲基)-1,3-二㗁𠷬-2-基]甲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式b54.11
化合物,其作為殺真菌劑的用途及製備方法是眾所周知的;參見例如,PCT專利公開號WO2018/187553與WO2020/056090。
組分(b54.12)係有關式b54.12
化合物
其中
Rb7
、Rb8
、及Rb9
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或氰基;以及
Rb10
與Rb11
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C1
-C3
烷基、或C1
-C3
甲氧基。
式b54.12
化合物之實例包括(b54.12a) 4-(2-氯-4-氟苯基)-N
-(2-氟-4-甲基-6-硝基苯基)-1,3-二甲基-1H
-吡唑-5-胺、(b54.12b) 4-(2-氯-4-氟苯基)-N
-(2-氟-6-硝基苯基)-1,3-二甲基-1H
-吡唑-5-胺、(b54.12c) 3,5-二氟-4-[5-[(4-甲氧基-2-硝基苯基)胺基]-1,3-二甲基-1H
-吡唑-4-基]-苄腈、及(b54.12d)N
-(2-氯-4-氟-6-硝基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
-吡唑-5-胺。式b54.12
化合物,其作為殺真菌劑的用途及製備方法是眾所周知的;參見例如,PCT專利公開號WO2020/051402。
如發明內容中所描述的本發明具體實施例包括以下描述者。在以下具體實施例中,式1
包括其立體異構物、N
-氧化物、及其鹽類,且除非在具體實施例中另有定義,否則對「式1
化合物」的引用包括發明內容中指定的取代基的定義。
具體實施例1.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其中在式1
中,A為A-1、A-3、或A-4。
具體實施例2. 如具體實施例1之組合物,其中A為A-1或A-3。
具體實施例3. 如具體實施例1之組合物,其中A為A-1。
具體實施例4. 如具體實施例1之組合物,其中A為A-3。
具體實施例5. 如具體實施例1之組合物,其中A為A-4。
具體實施例6.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其中在式1
中,A為A-2。
具體實施例7.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6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Q為CR6
。
具體實施例8.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6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Q為N。
具體實施例9.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8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Y為CR7a
R7b
或O。
具體實施例10.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8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Y為CR7a
R7b
或NR8
。
具體實施例11. 如具體實施例9或10之組合物,其中Y為CR7a
R7b
。
具體實施例12. 如具體實施例9之組合物,其中Y為O。
具體實施例13. 如具體實施例10之組合物,其中Y為NR8
。
具體實施例14.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13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W為O。
具體實施例15.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13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W為S。
具體實施例16.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15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羥基、硝基、胺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4
烯基、C2
-C4
鹵代烯基、C2
‑C4
炔基、C2
‑C4
鹵代炔基、C2
-C4
氰基烷基、C3
-C6
環烷基、C3
-C6
鹵代環烷基、C4
‑C6
環烷基烷基、C2
-C4
烷氧基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C2
‑C4
烯氧基、C2
-C4
鹵代烯氧基、C2
-C4
炔氧基、C2
-C4
鹵代炔氧基、C2
‑C4
氰基烷氧基、C3
-C6
環烷氧基、C4
-C6
環烷基烷氧基、C2
-C4
烷氧基烷氧基、C1
‑C3
烷硫基、C1
-C3
鹵代烷硫基、C1
‑C3
烷基亞磺醯基、C1
‑C3
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
-C3
烷基磺醯基、或C1
-C3
鹵代烷基磺醯基。
具體實施例17. 如具體實施例16之組合物,其中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4
烯基、C2
-C4
鹵代烯基、C2
-C4
氰基烷基、C2
-C4
烷氧基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C2
-C4
烯氧基、C2
-C4
鹵代烯氧基、C2
-C4
氰基烷氧基、C2
-C4
烷氧基烷氧基、C1
-C3
烷硫基、C1
-C3
鹵代烷硫基、C1
-C3
烷基亞磺醯基、C1
-C3
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
-C3
烷基磺醯基、或C1
-C3
鹵代烷基磺醯基。
具體實施例18. 如具體實施例17之組合物,其中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4
烷氧基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C2
-C4
烯氧基、C2
-C4
鹵代烯氧基、C2
-C4
烷氧基烷氧基、或C1
-C3
烷基硫基。
具體實施例19. 如具體實施例18之組合物,其中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或C1
-C3
烷基硫基。
具體實施例20. 如具體實施例19之組合物,其中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甲基、鹵代甲基、甲氧基、或鹵代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21. 如具體實施例20之組合物,其中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Br、Cl、F、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21a. 如具體實施例21之組合物,其中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Br、Cl、F、甲基、或三氟甲基。
具體實施例22. 如具體實施例21a之組合物,其中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Cl、F、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23. 如具體實施例22之組合物,其中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Cl或F。
具體實施例24. 如具體實施例23之組合物,其中R1
與R2
各自為F。
具體實施例25.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24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R3
為H、C1
-C3
烷基、C2
-C4
烷基羰基、或C2
-C4
烷氧基羰基。
具體實施例26. 如具體實施例25之化合物,其中R3
為H、甲基、甲基羰基、或甲氧基羰基。
具體實施例27. 如具體實施例26之組合物,其中R3
為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28. 如具體實施例27之組合物,其中R3
為H。
具體實施例29.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28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R4
為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胺基、或二甲基胺基。
具體實施例30. 如具體實施例29之組合物,其中R4
為甲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具體實施例30a. 如具體實施例30之組合物,其中R4
為甲氧基或乙氧基。
具體實施例31. 如具體實施例30a之組合物,其中R4
為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32.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31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每個R5
獨立地為鹵素、氰基、甲基、或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33. 如具體實施例32之組合物,其中每個R5
獨立地為鹵素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34. 如具體實施例33之組合物,其中每個R5
為甲基。
具體實施例35.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34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n為0或1。
具體實施例36. 如具體實施例35之組合物,其中n為0。
具體實施例37.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36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R6
為H、鹵素、氰基、硝基、胺基、C1
-C6
烷基、C1
-C6
鹵代烷基、C2
‑C6
烯基、C2
‑C6
鹵代烯基、C2
‑C6
炔基、C2
‑C6
鹵代炔基、C2
‑C6
烷氧基烷基、C1
-C6
烷氧基、C1
-C6
鹵代烷氧基、C2
‑C6
烯氧基、C2
‑C6
鹵代烯氧基、C2
‑C6
炔氧基、C2
‑C6
鹵代炔氧基、C2
‑C6
烷氧基烷氧基、C1
-C6
烷硫基、C1
-C6
鹵代烷硫基、C1
-C6
烷基亞磺醯基、C1
-C6
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
-C6
烷基磺醯基、C1
-C6
鹵代烷基磺醯基、-ZC(=O)V、CR10a
=NOR10b
、ON=CR11a
R11b
、CR12a
=NNR12b
R12c
、或‑L-J。
具體實施例38. 如具體實施例37之組合物,其中R6
為H、鹵素、氰基、硝基、胺基、C1
-C6
烷基、C1
-C6
鹵代烷基、C2
‑C6
烯基、C2
‑C6
鹵代烯基、C2
‑C6
炔基、C2
‑C6
鹵代炔基、C2
‑C6
烷氧基烷基、C1
-C6
烷氧基、C1
-C6
鹵代烷氧基、C2
‑C6
烯氧基、C2
‑C6
鹵代烯氧基、C2
‑C6
炔氧基、C2
‑C6
鹵代炔氧基、C2
‑C6
烷氧基烷氧基、C1
-C6
烷硫基、C1
-C6
鹵代烷基硫基、-ZC(=O)V、CR10a
=NOR10b
、CR12a
=NNR12b
R12c
、或‑L-J。
具體實施例39. 如具體實施例38之組合物,其中R6
為H、鹵素、氰基、硝基、C1
-C6
烷基、C1
-C6
鹵代烷基、C2
‑C6
烯基、C2
‑C6
鹵代烯基、C2
‑C6
炔基、C2
‑C6
鹵代炔基、C1
-C6
烷氧基、C1
-C6
鹵代烷氧基、C2
‑C6
烯氧基、C2
‑C6
鹵代烯氧基、C2
‑C6
炔氧基、C2
‑C6
鹵代炔氧基、C1
-C6
烷硫基、C1
-C6
鹵代烷硫基、CR10a
=NOR10b
、或‑L‑J。
具體實施例40. 如具體實施例39之組合物,其中R6
為H、鹵素、氰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C2
-C4
烯氧基、C2
-C4
鹵代烯氧基、C2
-C4
炔氧基、CR10a
=NOR10b
、或‑L‑J。
具體實施例41. 如具體實施例40之組合物,其中R6
為H、鹵素、氰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C2
-C4
炔氧基、CR10a
=NOR10b
、或-L-J。
具體實施例42. 如具體實施例41之組合物,其中R6
為H、Br、Cl、甲基、丙基、異丙基、CH2
F、CHF2
、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基氧基、OCH2
F、OCHF2
、三氟甲氧基、OCH2
C≡CH、CH=NOCH3
、C(Me)=NOCH3
、或-L-J。
具體實施例43. 如具體實施例42之組合物,其中R6
為Br、Cl、甲基、異丙基、CHF2
、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基氧基、三氟甲氧基、OCH2
C≡CH、C(Me)=NOCH3
、或-L-J。
具體實施例44. 如具體實施例43之組合物,其中R6
為Br、Cl、甲基、異丙基、CHF2
、三氟甲基、異丙基氧基、C(CH3
)=NOCH3
、或-L-J。
具體實施例45. 如具體實施例44之組合物,其中R6
為Br、Cl、甲基、異丙基、三氟甲基、或-L-J。
具體實施例46. 如具體實施例45之組合物,其中R6
為Br、Cl、異丙基、三氟甲基、或-L-J。
具體實施例47. 如具體實施例46之組合物,其中R6
為Cl、異丙基、三氟甲基、或-L-J。
具體實施例48.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47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R7a
為H、羥基、鹵素、氰基、甲基、鹵代甲基、甲氧基、或鹵代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49. 如具體實施例48之組合物,其中R7a
為H、鹵素、甲基、或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50. 如具體實施例49之組合物,其中R7a
為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51. 如具體實施例50之組合物,其中R7a
為H。
具體實施例52.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51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R7b
為H、甲基、鹵代甲基、甲氧基、或鹵代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53. 如具體實施例52之組合物,其中R7b
為H、甲基、或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54. 如具體實施例53之組合物,其中R7b
為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55. 如具體實施例54之組合物,其中R7b
為H。
具體實施例56.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55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R8
為H、甲基、鹵代甲基、或甲基羰基。
具體實施例57. 如具體實施例56之組合物,其中R8
為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58. 如具體實施例57之組合物,其中R8
為H。
具體實施例59.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58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Z為直接鍵、O、NH、CH2
、或CH(OCH3
)。
具體實施例60. 如具體實施例59之組合物,其中Z為直接鍵、O、或CH2
。
具體實施例61. 如具體實施例60之組合物,其中Z為直接鍵。
具體實施例62. 如具體實施例61之組合物,其中Z為O。
具體實施例63. 如具體實施例62之組合物,其中Z為CH2
。
具體實施例64.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63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R9
、R10b
、R11a
、及R12c
各自為H、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4
烯基、C2
‑C4
鹵代烯基、或C2
-C4
炔基。
具體實施例65. 如具體實施例64之組合物,其中R9
、R10b
、R11a
、及R12c
各自為H、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4
烯基、或C2
-C4
鹵代烯基。
具體實施例66. 如具體實施例65之組合物,其中R9
、R10b
、R11a
、及R12c
各自為H、甲基、乙基、或C2
-C4
烯基。
具體實施例67. 如具體實施例66之組合物,其中R9
、R10b
、R11a
、及R12c
各自為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68. 如具體實施例67之組合物,其中R9
、R10b
、R11a
、及R12c
各自為H。
具體實施例69. 如具體實施例67之組合物,其中R9
、R10b
、R11a
、及R12c
各自為甲基。
具體實施例70.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69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R10a
、R11b
、R12a
、及R12b
各自獨立地為H、甲基、或鹵代甲基。
具體實施例71. 如具體實施例70之組合物,其中R10a
、R11b
、R12a
、及R12b
各自獨立地為H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72. 如具體實施例71之組合物,其中R10a
、R11b
、R12a
、及R12b
各自為H。
具體實施例73. 如具體實施例71之組合物,其中R10a
、R11b
、R12a
、及R12b
各自為甲基。
具體實施例74.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73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L為直接鍵、CH2
、O、S、NR13
、OCH2
、CH2
O、或C(=O)。
具體實施例75. 如具體實施例74之組合物,其中L為直接鍵、CH2
、O、OCH2
、CH2
O、或C(=O)。
具體實施例76. 如具體實施例75之組合物,其中L為直接鍵、CH2
、O、OCH2
、或CH2
O。
具體實施例77. 如具體實施例76之組合物,其中L為直接鍵、O、或OCH2
。
具體實施例77a. 如具體實施例74至77之組合物,其中L為直接鍵或O。
具體實施例78. 如具體實施例77a之組合物,其中L為直接鍵。
具體實施例79. 如具體實施例77a之組合物,其中L為O。
具體實施例80. 如具體實施例76之組合物,其中L為CH2
。
具體實施例81. 如具體實施例76之組合物,其中L為OCH2
或CH2
O。
具體實施例82.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81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J係選自於J-1至J-71係於列表A中描述
列表A
其中浮動鍵通過所示環之任何可用的碳或氮原子與L連接;以及x為0、1、2、或3。
, | , | , | , | ||||
J-1 | J-2 | J-3 | J-4 | ||||
, | , | , | , | ||||
J-5 | J-6 | J-7 | J-8 | ||||
, | , | , | , | ||||
J-9 | J-10 | J-11 | J-12 | ||||
, | , | , | , | ||||
J-13 | J-14 | J-15 | J-16 | ||||
, | , | , | , | ||||
J-17 | J-18 | J-19 | J-20 | ||||
, | , | , | , | ||||
J-21 | J-22 | J-23 | J-24 | ||||
, | , | , | , | ||||
J-25 | J-26 | J-27 | J-28 | ||||
, | , | , | , | ||||
J-29 | J-30 | J-31 | J-32 | ||||
, | , | , | , | ||||
J-33 | J-34 | J-35 | J-36 | ||||
, | , | , | , | ||||
J-37 | J-38 | J-39 | J-40 | ||||
, | , | , | , | ||||
J-41 | J-42 | J-43 | J-44 | ||||
, | , | , | , | ||||
J-45 | J-46 | J-47 | J-48 | ||||
, | , | , | , | ||||
J-49 | J-50 | J-51 | J-52 | ||||
, | , | , | , | ||||
J-53 | J-54 | J-56 | J-57 | ||||
, | , | , | , | ||||
J-58 | J-59 | J-60 | J-61 | ||||
, | , | , | , | ||||
J-62 | J-63 | J-64 | J-65 | ||||
, | , | , | , | ||||
J-66 | J-67 | J-68 | J-69 | ||||
, | |||||||
J-70 | J-71 |
具體實施例83. 如具體實施例82之組合物,其中J為J-4、J-5、J-6、J-7、J-8、J-9、J-18、J-19、J-20、J-21、J-22、J-23、J-24、J-25、J-26、J-27、J-34、J-35、J-36、J-37、J-38、J-53、J-56、J-57、J-58、J-59、J-60、J-61、J-63、J-64、J-65、J-66、J-67、J-68、J-69、或J-70。
具體實施例84. 如具體實施例83之組合物,其中J為J-4、J-5、J-6、J-22、J-23、J-24、J-35、J-36、J-37、J-38、J-53、J-57、J-58、J-59、J-60、J-63、J-64、J-65、J-66、J-67、J-68、J-69、或J-70。
具體實施例85. 如具體實施例84之組合物,其中J為J-53、J-58、J-59、J-60、J-65、J-66、J-67、J-68、J-69、或J-70。
具體實施例86. 如具體實施例85之組合物,其中J為J-53、J-58、J-59、J-60、J-65、J-66、J-67、或J-68。
具體實施例87. 如具體實施例86之組合物,其中J為J-58、J-66、或J-67。
具體實施例88. 如具體實施例87之組合物,其中J為J-66或J-67。
具體實施例89. 如具體實施例87之組合物,其中J為J-58。
具體實施例90. 如具體實施例87之組合物,其中J為J-66。
具體實施例91. 如具體實施例87之組合物,其中J為J-67。
具體實施例92. 如具體實施例91之組合物,其中J為J-66且x為1或2。
具體實施例93. 如具體實施例92之組合物,其中J為J-66且x為2。
具體實施例94. 如具體實施例82至93中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x為0、1、或2。
具體實施例95. 如具體實施例94之組合物,其中x為2。
具體實施例95a. 如具體實施例94之組合物,其中x為1。
具體實施例96. 如具體實施例94之組合物,其中x為0。
具體實施例97.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96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每個R14
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
-C4
烷基、C1
-C4
鹵代烷基、C1
-C4
烷氧基、C1
-C4
鹵代烷氧基、或C(=O)OR15
。
具體實施例98. 如具體實施例97之組合物,其中每個R14
獨立地為鹵素、氰基、甲基、鹵代甲基、甲氧基、鹵代甲氧基、或C(=O)OR15
。
具體實施例99. 如具體實施例98之組合物,其中各個R14
獨立地為鹵素、甲基、甲氧基、或C(=O)OR15
。
具體實施例100. 如具體實施例99之組合物,其中各個R14
獨立地為鹵素、甲基、或C(=O)OR15
。
具體實施例101. 如具體實施例100之組合物,其中各個R14
獨立地為鹵素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102. 如具體實施例101之組合物,其中每個R14
獨立地為Br、Cl、F、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103.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102中之任一者,其中在式1
中,各個R15
獨立地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或環丙基。
具體實施例104. 如具體實施例103之組合物,其中每個R15
獨立地為C1
-C3
烷基或C1
-C3
鹵代烷基。
具體實施例105. 如具體實施例104之組合物,其中每個R15
獨立地為甲基或乙基。
具體實施例106. 如具體實施例105之組合物,其中每個R15
為甲基。
具體實施例107.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106中之任一者,其中組分(a)不包含式1
化合物之N
-氧化物。
具體實施例108.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107中之任一者,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
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
N-[[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3);
N-[[5-[1-(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4);
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5);
N-[[5-[1-(4-氯-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6);
N-[[5-[1-(4-溴-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7);
N-[[5-[1-(2,6-二氟-4-碘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8);
N-[[5-[1-(2,6-二氟-4-羥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0);
N-[[5-[1-(4-乙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
N-[[5-[1-[4-(環丁基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3);
N-[[5-[1-[2,6-二氟-4-(1-甲基乙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4);
N-[[5-[1-[4-(二氟甲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5);
N-[[5-[1-[2,6-二氟-4-(2-丙炔-1-基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30);
N-[[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33);
N-[[5-[1-(4-環丙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41);
N-[[5-[1-[4-[(1,1-二甲基乙基)硫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42);
N-[[5-[1-[4-[(二氟甲基)硫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43);
N-[[5-[1-(4-乙炔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53);
N-[[5-[1-[2,6-二氟-4-(1-甲基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63);
N-[[5-[1-[2,6-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64);
N-[[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65);
N-[[5-[1-[4-(環丙基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66);
N-[[5-[1-(2,6-二氟-4-甲醯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67);
N-[[5-[1-(4-乙醯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68);
3,5-二氟-4-[3-[3-[[(甲氧基羰基)胺基]甲基]-4-甲基苯基]-1H-吡唑-1-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70);
N-[[5-[1-[2,6-二氟-4-(羥基甲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71);
N-[[5-[1-[2,6-二氟-4-(三氟甲氧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78);
(E)-N-[[5-[1-[2,6-二氟-4-[1-(甲氧基亞胺基)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83);
N-[[5-[1-[4-(二氟甲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87);
N-[[5-[1-[4-(2,2-二氟環丙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89);
N-[[5-[1-[4-[(1,1-二甲基乙氧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93);
(Z)-N-[[5-[1-[2,6-二氟-4-[1-(甲氧基亞胺基)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99);
N-[[5-[2-[2,6-二氟-4-(1-甲基乙基)苯基]-2H-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08);
N-[[5-[2-[2,6-二氟-4-甲基苯基]-2H-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1);
N-[[5-[2-[4-環丙基-2,6-二氟苯基)-2H-1,2,3-三唑-4-基)-2-甲基芐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3);
N-[[5-[2-(4-胺基-2,6-二氟苯基)-2H-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5);
N-[[5-[2-(4-氯-2,6-二氟苯基)-2H-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7);
N-[[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8);
N-[[5-[1-(4-氯-2,6-二氟苯基)-1H-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21);
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31);
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32);
N-[[5-[1-[4-(1,3-二㗁-2-基)-2,6-二氟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34);
N-[[5-[1-[2,6-二氯-4-(1,1-二甲基乙基)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35);
N-[[5-[2-[2,6-二氟-4-(1-甲基丙基)苯基]-2H-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39);以及
(E)-N-[[5-[2-[2,6-二氟-4-[1-(甲氧基亞胺基)乙基]苯基]-2H-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42)。
具體實施例109. 如具體實施例108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化合物3、4、6、7、11、13、14、15、30、33、41、63、64、66、78、83、87、89、93、99、108、111、113、117、134、135、及142。
具體實施例110. 如具體實施例109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化合物3、4、6、7、11、13、14、15、30、33、41、63、64、78、99、108、及117。
具體實施例111. 如具體實施例110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化合物3、4、6、7、11、14、15、30、33、41、63、64、78、及99。
具體實施例112. 如具體實施例111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化合物3、4、6、15、41、63、及64。
具體實施例113. 如具體實施例114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化合物6、41、63、及64。
具體實施例114. 如具體實施例113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化合物6。
具體實施例115. 如具體實施例113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化合物41。
具體實施例116. 如具體實施例113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化合物63。
具體實施例117. 如具體實施例113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化合物64。
具體實施例118. 如具體實施例108至117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含至少二個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群組之殺真菌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必殺芬(bixafen)、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硫酸銅、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芬普福(fenpropimorph)、氟醚菌醯胺(florylpicoxamid)、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印吡福(inpyrfluxam)、異氟吡普蘭(isoflucypram)、鋅錳乃浦(mancozeb)、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得克利(tebuconazole)、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包括上述之具體實施例1-118及本文所述之任何其他具體實施例,可以任何方式組合,且在具體實施例中之變數的描述不僅有關包含式1
化合物與至少一其他殺真菌化合物之組合物,亦有關包含式1
化合物與至少一無脊椎動物害蟲防治化合物或藥劑之組合物,以及有關式1
化合物及其組合物,以及用於製備式1
化合物的起始化合物與中間物化合物。此外,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包括上述之具體實施例1-118及本文所述之任何其他具體實施例,及其任意組合,皆有關本發明之方法。因此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進一步之具體實施例,上述組合物包含:(a)至少一選自於前述之式1
化合物的化合物、N
-氧化物、及其鹽類;以及至少一無脊椎動物害蟲防治化合物或藥劑。
具體實施例1-118之組合說明如下:
具體實施例A.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式1
化合物或其鹽類,其中在式1
中,
A為A-1、A-3、或A-4;
Q為CR6
;
Y為CR7a
R7b
;
W為O;
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4
烷氧基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C2
-C4
烯氧基、C2
-C4
鹵代烯氧基、C2
-C4
烷氧基烷氧基、或C1
-C3
烷基硫基;
R3
為H、甲基、甲基羰基、或甲氧基羰基;
R4
為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胺基、或二甲基胺基;
各個R5
獨立地為鹵素或甲基;
R6
為H、鹵素、氰基、硝基、胺基、C1
-C6
烷基、C1
-C6
鹵代烷基、C2
-C6
烯基、C2
-C6
鹵代烯基、C2
-C6
炔基、C2
-C6
鹵代炔基、C2
-C6
烷氧基烷基、C1
-C6
烷氧基、C1
-C6
鹵代烷氧基、C2
-C6
烯氧基、C2
-C6
鹵代烯氧基、C2
-C6
炔氧基、C2
-C6
鹵代炔氧基、C2
-C6
烷氧基烷氧基、C1
-C6
烷硫基、C1
-C6
鹵代烷基硫基、-ZC(=O)V、CR10a
=NOR10b
、CR12a
=NNR12b
R12c
、或-L-J;
R7a
為H、鹵素、甲基、或甲氧基;
R7b
為H或甲基;
Z為直接鍵、O、NH、CH2
、或CH(OCH3
);
R9
、R10b
、及R12c
各個為H、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4
烯基、或C2
-C4
鹵代烯基;
R10a
、R12a
、及R12b
各自獨立地為H、甲基、或鹵代甲基;
L為直接鍵、CH2
、O、OCH2
、或CH2
O;
J係選自於J-1至J-71
其中浮動鍵通過所示環之任何可用的碳或氮原子與L連接;以及x為0、1、2、或3;
各個R14
獨立地為鹵素、甲基、甲氧基、或C(=O)OR15
;以及
各個R15
獨立地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或環丙基。
, | , | , | , | ||||
J-1 | J-2 | J-3 | J-4 | ||||
, | , | , | , | ||||
J-5 | J-6 | J-7 | J-8 | ||||
, | , | , | , | ||||
J-9 | J-10 | J-11 | J-12 | ||||
, | , | , | , | ||||
J-13 | J-14 | J-15 | J-16 | ||||
, | , | , | , | ||||
J-17 | J-18 | J-19 | J-20 | ||||
, | , | , | , | ||||
J-21 | J-22 | J-23 | J-24 | ||||
, | , | , | , | ||||
J-25 | J-26 | J-27 | J-28 | ||||
, | , | , | , | ||||
J-29 | J-30 | J-31 | J-32 | ||||
, | , | , | , | ||||
J-33 | J-34 | J-35 | J-36 | ||||
, | , | , | , | ||||
J-37 | J-38 | J-39 | J-40 | ||||
, | , | , | , | ||||
J-41 | J-42 | J-43 | J-44 | ||||
, | , | , | , | ||||
J-45 | J-46 | J-47 | J-48 | ||||
, | , | , | , | ||||
J-49 | J-50 | J-51 | J-52 | ||||
, | , | , | , | ||||
J-53 | J-54 | J-56 | J-57 | ||||
, | , | , | , | ||||
J-58 | J-59 | J-60 | J-61 | ||||
, | , | , | , | ||||
J-62 | J-63 | J-64 | J-65 | ||||
, | , | , | , | ||||
J-66 | J-67 | J-68 | J-69 | ||||
, | |||||||
J-70 | J-71 |
具體實施例AA. 如具體實施例A之組合物,其中在式1
中,
A為A-1;
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Br、Cl、F、甲基、或三氟甲基;
R3
為H或甲基;
R4
為甲氧基或乙氧基;
n為0;
R7a
為H;
R7b
為H;
R9
、R10b
、及R12c
各自為H或甲基;
R10a
、R12a
、及R12b
各自獨立地為H或甲基;
L為直接鍵或O;
J為J-58、J-66、或J-67;以及
各個R14
獨立地為鹵素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B. 如具體實施例A之組合物,其中在式1
中,
A為A-1;
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Br、Cl、F、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氧基;
R3
為H或甲基;
R4
為甲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各個R5
為甲基;
R6
為H、鹵素、氰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C2
-C4
烯氧基、C2
-C4
鹵代烯氧基、C2
-C4
炔氧基、CR10a
=NOR10b
、或-L-J;
R7a
為H或甲基;
R10b
為H、甲基、乙基、或C2
-C4
烯基;
R10a
為H或甲基;
L為直接鍵或O;
J為J-53、J-58、J-59、J-60、J-65、J-66、J-67、或J-68;以及
各個R14
獨立地為鹵素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C. 如具體實施例B之組合物,其中在式1
中,
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Cl或F;
R3
為H;
R4
為甲氧基;
n為0;
R6
為Br、Cl、甲基、異丙基、CHF2
、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基氧基、三氟甲氧基、OCH2
C≡CH、C(Me)=NOCH3
、或-L-J;
R7a
為H;
R7b
為H;
L為直接鍵;以及
J為J-58、J-66、或J-67。
具體實施例D. 如具體實施例C之組合物,其中在式1
中,
R1
與R2
各自為F;
R6
為Br、Cl、甲基、異丙基、CHF2
、三氟甲基、異丙基氧基、C(CH3
)=NOCH3
、或-L-J;
J為J-66;
x為0、1、或2;以及
R14
為Br、Cl、F、或甲基。
具體實施例E. 如具體實施例D之組合物,其中在式1
中,
R6
為Cl、異丙基、三氟甲基、或-L-J;以及
x為0。
具體實施例F. 如具體實施例A至E中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6、化合物7、化合物11、化合物13、化合物14、化合物15、化合物30、化合物33、化合物41、化合物63、化合物64、化合物66、化合物78、化合物83、化合物87、化合物89、化合物93、化合物99、化合物108、化合物111、化合物113、化合物117、化合物134、化合物135、及化合物142。
具體實施例G. 如具體實施例F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6、化合物7、化合物11、化合物14、化合物15、化合物30、化合物33、化合物41、化合物63、化合物64、化合物78、及化合物99。
具體實施例H. 如具體實施例G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6、化合物15、化合物41、化合物63、及化合物64。
具體實施例I. 如具體實施例H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化合物6、化合物41、化合物63、及化合物64。
具體實施例J. 如具體實施例I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化合物63。
具體實施例B1.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苯并咪唑胺甲酸甲酯殺真菌劑,如免賴得(benomyl)、貝芬替(carbendazim)、麥穗寧(fuberidazole)、腐絕(thiabendazole)、多保淨(thiophanate)、及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
具體實施例B2.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2)二甲醯亞胺殺真菌劑,如克氯得(chlozolinate)、dimethachlone、依普同(iprodione)、撲滅寧(procymidone)、及免克寧(vinclozolin)。
具體實施例B3.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3)去甲基化抑制劑殺真菌劑,如阿扎康唑(azaconazole)、比多農(bitertanol)、溴克座(bromuconazole)、得滅多(buthiobate)、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達克利(diniconazole)(包括達克利-M (diniconazole-M))、滅癬洗劑(e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依他康唑(etaconazole)、芬瑞莫(fenarimol)、芬克座(fenbuconazole)、氟喹唑(fluquinconazole)、氟硅唑(flusilazole)、護汰芬(flutriafol)、菲克利(hexaconazole)、依滅列(imazalil)、易胺座(imibenconazole)、種菌唑(ipconazole)、依芬氟康唑(ipfentrifluconazole)、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滅克洛(myclobutanil)、尼瑞莫(nuarimol)、惡咪唑(oxpoconazole)、披扶座(pefurazoate)、平克座(penconazole)、撲克拉(prochloraz)、普克利(propiconazole)、比芬諾(pyrifenox)、啶菌㗁唑(pyrisoxazole)、喹唑(quinconazole)、矽氟唑(simeconazole)、得克利(tebuconazole)、四克利(tetraconazole)、三泰芬(triadimefon)、三泰隆(triadimenol)、嘧菌醇(triarimol)、氟菌唑(triflumizole)、賽福寧(triforine)、滅菌唑(triticonazole)、單克素(uniconazole)、及單克素-P (uniconazole-P)。
具體實施例B4.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4)苯基醯胺殺真菌劑,如本霜靈(benalaxyl)、本霜靈-M (benalaxyl-M)、呋霜靈(furalaxyl)、滅達樂(metalaxyl)、滅達樂-M (metalaxyl-M)、呋醯胺(ofurace)、及毆殺斯(oxadixyl)。
具體實施例B5.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5)胺/嗎啉類殺真菌劑,如愛地福(aldimorph)、十二環嗎啉(dodemorph)、苯鏽啶(fenpropidin)、芬普福(fenpropimorph)、粉病靈(piperalin)、葚孢菌素(spiroxamine)、三得芬(tridemorph)、及三芬醯胺(trimorphamide)。
具體實施例B6.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6)磷脂生合成抑制劑類殺真菌劑,如護粒松(edifenphos)、丙基喜樂松(iprobenfos)、亞賜圃(isoprothiolane)、及定菌磷(pyrazophos)。
具體實施例B7.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7)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殺真菌劑,如麥鏽靈(benodanil)、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必殺芬(bixafen)、白克列(boscalid)、嘉保信(carboxin)、甲呋醯胺(fenfuram)、福祿比(flubeneteram)、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氟派瑞(fluopyram)、福多寧(flutolanil)、福熱殺(fluxapyroxad)、福拉比(furametpyr)、印吡福(inpyrfluxam)、異丙噻菌胺(isofetamid)、異氟吡普蘭(isoflucypram)、異吡聯(isopyrazam)、滅普寧(mepronil)、氧化萎鏽靈(oxycarboxin)、派福芬(penflufen)、吡噻菌胺(penthiopyrad)、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吡丙因(pyrapropoyne)、吡福米(pyraziflumid)、氟唑環菌胺(sedaxane)、及賽氟滅(thifluzamide)。
具體實施例B8.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8)羥基(2-胺基)嘧啶類殺真菌劑,如布瑞莫(bupirimate)、二甲依瑞莫(dimethirimol)、及依瑞莫(ethirimol)。
具體實施例B9.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9)苯胺基嘧啶類殺真菌劑,如賽普洛(cyprodinil)、滅派林(mepanipyrim)、及派美尼(pyrimethanil)。
具體實施例B10.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0)N
-苯基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如乙黴威(diethofencarb)。
具體實施例B11.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1)殺真菌劑醌外抑制劑殺真菌劑,如亞托敏(azoxystrobin)、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醚菌胺(dimoxystrobin)、烯肟菌酯(enoxastrobin)、凡殺同(famoxadone)、咪唑菌酮(fenamidone)、烯肟菌胺(fenaminstrobin)、氟菌螨酯(flufenoxystrobin)、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克收欣(kresoxim-methyl)、滿地菌酯(mandestrobin)、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肟醚菌胺(orysa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唑菌酯(pyraoxystrobin)、防黴丹(pyribencarb)、氯啶菌酯(triclopyricarb)、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具體實施例B12.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2)苯基吡咯殺真菌劑化合物,如拌種咯(fenpiclonil)、及護汰寧(fludioxonil)。
具體實施例B13.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3)氮雜萘殺真菌劑,如快諾芬(quinoxyfen)與丙氧喹啉(proquinazid)。
具體實施例B14.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4)細胞過氧化抑制劑殺真菌劑,如聯苯、地茂丹(chloroneb)、大克爛(dicloran)、依得利(etridiazole)、五氯硝苯(quintozene)、四氯硝基苯(tecnazene)、及脫克松(tolclofos-methyl)。
具體實施例B15.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5)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劑-還原酶殺真菌劑,如熱必斯(fthalide)、百快隆(pyroquilon)、及三賽唑(tricyclazole)。
具體實施例B16a.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6a)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脫水酶殺真菌劑,如加普胺(carpropamid)、雙氯氰菌胺(diclocymet)、及氰菌胺(fenoxanil)。
具體實施例B16b.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6b)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聚酮合成酶殺真菌劑,如托普卡(tolprocarb)。
具體實施例B17.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7)酮還原酶抑制劑殺真菌劑,如環醯菌胺(fenhexamid)、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伊氟苯醌(ipflufenoquin)、及喹諾美林(Quinofumelin)。
具體實施例B18.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8)鯊烯-環氧酶抑制劑殺真菌劑,如納芙迪芬(naftifine)、稗草畏(pyributicarb)、及特比萘酚(terbinafine)。
具體實施例B19.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19)多氧菌素(polyoxin)類殺真菌劑,如多氧菌素(polyoxin)。
具體實施例B20.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20)苯脲殺真菌劑,如賓克隆(pencycuron)。
具體實施例B21.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21)醌內抑制劑殺真菌劑,如安美速(amisulbrom)、賽座滅(cyazofamid)、及芬比沙米(fenpicoxamid)。
具體實施例B22.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22)苯甲醯胺與噻唑羧醯胺類殺真菌劑,如噻唑菌胺(ethaboxam)、及座賽胺(zoxamide)。
具體實施例B23.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23)烯吡喃醛酸抗生素殺真菌劑,如保米黴素-S (blasticidin-S)。
具體實施例B24.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24)六吡喃醣基抗生素殺真菌劑,如春日黴素(kasugamycin)。
具體實施例B25.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25)吡喃葡萄糖苷抗生素:蛋白質合成殺真菌劑,如鏈黴素(streptomycin)。
具體實施例B26.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26)吡喃葡萄糖苷抗生素:海藻糖酶與肌醇生合成殺真菌劑,如維利黴素(validamycin)。
具體實施例B27.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27)氰基乙醯胺肟類殺真菌劑,如克絕(cymoxanil)。
具體實施例B28.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28)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如愛得寶(iodocarb)、普拔克(propamocarb)、及胺丙威(prothiocarb)。
具體實施例B29.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29)氧化磷酸化解偶合類殺真菌劑,如聯萘普利(binapacryl)、敵螨普(dinocap)、扶吉胺(fluazinam)、及氧乙酸基白粉克(meptyldinocap)。
具體實施例B30.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30)有機錫類殺真菌劑,如三苯醋錫(fentin acetate)、三苯氯錫(fentin chloride)、及三苯羥錫(fentin hydroxide)。
具體實施例B31.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31)羧酸類殺真菌劑,如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
具體實施例B32.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32)雜芳族殺真菌劑,如殺紋寧(hymexazole)與辛噻酮(octhilinone)。
具體實施例B33.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33)膦酸鹽殺真菌劑,如亞磷酸及其各鹽類,包括福賽得(fosetyl-aluminum)。
具體實施例B34.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34)苯二甲酸類殺真菌劑,如克枯爛(tecloftalam)。
具體實施例B35.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35)苯并三𠯤類殺真菌劑,如三挫磷(triazoxide)。
具體實施例B36.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36)苯-磺醯胺類殺真菌劑,如氟硫滅(flusulfamide)。
具體實施例B37.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37)嗒𠯤酮類殺真菌劑,如達滅淨(diclomezine)。
具體實施例B38.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38)噻吩-羧醯胺殺真菌劑,如矽噻菌胺(silthiofam)。
具體實施例B39.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39)錯合物I NADH氧化還原酶抑制劑類殺真菌劑,如二氟林(diflumetorim)、芬殺螨(fenazaquin)、及唑蟲醯胺(tolfenpyrad)。
具體實施例B40.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40)羧酸醯胺殺真菌劑,如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苯噻菌胺-異丙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達滅芬(dimethomorph)、氟嗎啉(flumorph)、丙森辛(iprovalicarb)、曼普胺(mandipropamid)、丁吡嗎啉(pyrimorph)、托普卡(tolprocarb)、及霜黴滅(valifenalate)。
具體實施例B41.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41)四環素抗生素類殺真菌劑,如氧四環素(oxytetracycline)。
具體實施例B42.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42)硫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如滅速克(methasulfocarb)。
具體實施例B43.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43)苯甲醯胺類殺真菌劑,如氟吡菌胺(fluopicolide)與氟醚吡菌醯胺(fluopimomide)。
具體實施例B44.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44)微生物類殺真菌劑,如解澱粉芽孢桿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菌株AP-136、AP-188、AP-218、AP-219、AP-295、D747、F727、FCC1256、FZB24、FZB42、MB1600、QST713、RTI301、RTI472、TJ100 (亦稱作菌株1 BE;由EP2962568得知),以及其產生的殺真菌脂胜肽。
具體實施例B45.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45)醌外抑制劑,柱頭蛋白結合殺真菌劑,如辛唑嘧菌胺(ametoctradin)。
具體實施例B46.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46)植物萃取物殺真菌劑,如萜烯烴、萜烯醇、及萜烯酚。
具體實施例B47.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47)氰基丙烯酸酯類殺真菌劑,如苯那克利(phenamacril)。
具體實施例B48.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48)多烯類殺真菌劑,如那他黴素(natamycin)。
具體實施例B49.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49)氧固醇結合蛋白抑制劑殺真菌劑,如奧沙西哌洛林(oxathiapiprolin)與氟西普洛林(fluoxapiprolin)。
具體實施例B50.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50)芳基-苯基-酮殺真菌劑,如滅芬農(metrafenone)與派芬農(pyriofenone)。
具體實施例B51.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51)宿主植物防禦誘導殺真菌劑,如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撲殺熱(probenazole)、噻醯菌胺(tiadinil)、異噻菌胺(isotianil)、黏連蛋白(laminarin)、來自大虎杖(Reynoutria sachalinensis
)萃取物與蕈狀桿菌(Bacillus mycoides)
分離株J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菌株LAS117的細胞壁。
具體實施例B52.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52)多部位活性殺真菌劑,如氯氧化銅、硫酸銅、氫氧化銅、波多(Bordeaux) 組合物(tribasic copper sulfide)、元素硫、富爾邦(ferbam)、鋅錳乃浦(mancozeb)、錳乃浦(maneb)、免得爛(metiram)、甲基鋅乃浦(propineb)、得恩地(thiram)、噻唑鋅、鋅乃浦(zineb)、福美鋅(ziram)、福爾培(folpet)、蓋普丹(captan)、四氯丹(captafol)、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益發靈(dichlofluanid)、甲苯氟磺胺(tolyfluanid)、克熱淨(guazatine)、阿米辛亞胺辛那定(iminoctadine albesilate)、三乙酸亞胺辛那定(iminoctadine triacetate)、敵菌靈(anilazine)、二塞農(dithianon)、滅蟎蜢(quinomethionate)、及氟醯亞胺(fluoroimide)。
具體實施例B53.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53)具有多種作用模式的生物性殺真菌劑,如羽扇豆幼苗子葉的萃取物。
具體實施例B54.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54)除成分(a)與成分(b1)至(b53)之殺真菌劑以外的殺真菌劑,如比托沙(bethoxazin)、賽芬胺(cyflufenamid)、二氯苯替左(dichlobentiazox)、二比美同(dipymetitrone)、多果定(dodine)、嘧菌腙(ferimzone)、氟奎因(flometoquin)、氟噻菌淨(flutianil)、新阿蘇仁(neo-asozin)、四唑吡氨酯(picarbutrazox)、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泰伏勤(tebufloquin)、甲磺菌胺(tolnifanide)、N
'-[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
-乙基-N
-甲基甲醯亞胺醯胺、5-氟-2-[(4-氟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及4-氟苯基N
-[1-[[[1-(4-氰基苯基)乙基]磺醯基]甲基]丙基]胺甲酸酯(XR-539)。
具體實施例B55.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氟醚菌醯胺(florylpicoxamid)。
具體實施例B56.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美四普(metyltetraprole)。
具體實施例B57.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3-氯-4-(2,6-二氟苯基)-6-甲基-5-苯基噠嗪(臨時通用名稱為吡達氯美(pyridachlometyl))。
具體實施例B58.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胺基比諾芬(aminopyrifen)。
具體實施例B59.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54.11)(即式b54.11
)
其中
Rb1
為
Rb3
為C2
-C3
烷氧羰基、或C2
-C3
鹵代烷基胺基羰基;
L為CH2
或CH2
O,其中右邊的原子連接至式b54.11
的苯環;
Rb2
為
Rb4
為C1
‑C3
烷基,其中波浪鍵表示相鄰的雙鍵為(Z
)或(E
)-構型,或其混合物。
; |
, | ;及 |
具體實施例B60. 如具體實施例B59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N
-(2,2,2-三氟乙基)-2-[[4-[5-(三氟甲基)-1,2,4-㗁二唑-3-基]苯基]甲基]-4-㗁唑羧醯胺、1-[[4-[5-(三氟甲基)-1,2,4-㗁二唑-3-基]苯氧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1-[[4-[[(1Z
)-2-乙氧基-3,3,3-三氟-1-丙烯-1-基]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及1-[[4-[[2-(三氟甲基)-1,3-二㗁𠷬-2-基]甲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
具體實施例B60a. 如具體實施例B60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1-[[4-[[(1Z
)-2-乙氧基-3,3,3-三氟-1-丙烯-1-基]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與1-[[4-[[2-(三氟甲基)-1,3-二㗁𠷬-2-基]甲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
具體實施例B61.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b54.12)(即式b54.12
)
其中
Rb7
、Rb8
、及Rb9
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或氰基;以及
Rb10
與Rb11
各自獨立地為H、鹵素、C1
‑C3
烷基、或C1
‑C3
甲氧基。
具體實施例B62. 如具體實施例B61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4-(2-氯-4-氟苯基)-N
-(2-氟-4-甲基-6-硝基苯基)-1,3-二甲基-1H
-吡唑-5-胺、4-(2-氯-4-氟苯基)-N
-(2-氟-6-硝基苯基)-1,3-二甲基-1H
-吡唑-5-胺、3,5-二氟-4-[5-[(4-甲氧基-2-硝基苯基)胺基]-1,3-二甲基-1H
-吡唑-4-基]-苄腈、及N
-(2-氯-4-氟-6-硝基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
-吡唑-5-胺。
具體實施例B63. 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組合物(包括但不侷限於具體實施例1至118與A至J之任一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殺真菌劑):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白克列(boscalid)(nicobifen)、必殺芬(bixafen)、溴克座(bromuconazole)、貝芬替(carbendazim)、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硫酸銅、賽芬胺(cyflufenamid)、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醚菌胺(dimoxystrobin)、依普座(epoxiconazole)、凡殺同(famoxadone)、芬克座(fenbuconazole)、苯鏽啶(fenpropidin)、芬普福(fenpropimorph)、氟醚菌醯胺(florylpicoxamid)、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氟硅唑(flusilazole)、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菲克利(hexaconazole)、印吡福(inpyrfluxam)、種菌唑(ipconazole)、異氟吡普蘭(isoflucypram)、克收欣(kresoxim-methyl)、鋅錳乃浦(mancozeb)、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代森錳(manzate)、滅特座(metconazole)、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滅芬農(metrafenone)、滅克洛(myclobutanil)、平克座(penconazole)、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撲克拉(prochloraz)、普克利(propiconazole)、丙氧喹啉(proquinazid)、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唑菌酯(pyraoxystrobin)、派芬農(pyriofenone)、快諾芬(quinoxyfen)、得克利(tebuconazole)、三氟敏(trifloxystrobin)、滅菌唑(triticonazole)、N
-(2,2,2-三氟乙基)-2-[[4-[5-(三氟甲基)-1,2,4-㗁二唑-3-基]苯基]甲基]-4-㗁唑羧醯胺、1-[[4-[5-(三氟甲基)-1,2,4-㗁二唑-3-基]苯氧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1-[[4-[[(1Z
)-2-乙氧基-3,3,3-三氟-1-丙烯-1-基]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及1-[[4-[[2-(三氟甲基)-1,3-二㗁𠷬-2-基]甲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
具體實施例B64. 如具體實施例B63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必殺芬(bixafen)、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硫酸銅、賽芬胺(cyflufenamid)、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醚菌胺(dimoxystrobin)、依普座(epoxiconazole)、凡殺同(famoxadone)、苯鏽啶(fenpropidin)、芬普福(fenpropimorph)、氟醚菌醯胺(florylpicoxamid)、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氟硅唑(flusilazole)、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印吡福(inpyrfluxam)、異氟吡普蘭(isoflucypram)、克收欣(kresoxim-methyl)、鋅錳乃浦(mancozeb)、代森錳(manzate)、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滅芬農(metrafenone)、滅克洛(myclobutanil)、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普克利(propiconazole)、丙氧喹啉(proquinazid)、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唑菌酯(pyraoxystrobin)、派芬農(pyriofenone)、快諾芬(quinoxyfen)、得克利(tebuconazole)、三氟敏(trifloxystrobin)、滅菌唑(triticonazole)、N
-(2,2,2-三氟乙基)-2-[[4-[5-(三氟甲基)-1,2,4-㗁二唑-3-基]苯基]甲基]-4-㗁唑羧醯胺、1-[[4-[5-(三氟甲基)-1,2,4-㗁二唑-3-基]苯氧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1-[[4-[[(1Z
)-2-乙氧基-3,3,3-三氟-1-丙烯-1-基]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及1-[[4-[[2-(三氟甲基)-1,3-二㗁𠷬-2-基]甲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
具體實施例B65. 如具體實施例B64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必殺芬(bixafen)、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硫酸銅、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芬普福(fenpropimorph)、氟醚菌醯胺(florylpicoxamid)、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印吡福(inpyrfluxam)、異氟吡普蘭(isoflucypram)、鋅錳乃浦(mancozeb)、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得克利(tebuconazole)、三氟敏(trifloxystrobin)、1-[[4-[[(1Z
)-2-乙氧基-3,3,3-三氟-1-丙烯-1-基]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及1-[[4-[[2-(三氟甲基)-1,3-二㗁𠷬-2-基]甲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
具體實施例B66. 如具體實施例B65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必殺芬(bixafen)、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硫酸銅、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芬普福(fenpropimorph)、氟醚菌醯胺(florylpicoxamid)、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印吡福(inpyrfluxam)、異氟吡普蘭(isoflucypram)、鋅錳乃浦(mancozeb)、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得克利(tebuconazole)、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具體實施例B67. 如具體實施例B66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芬普福(fenpropimorph)、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護汰芬(flutriafol)、鋅錳乃浦(mancozeb)、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得克利(tebuconazole)、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述之任一具體實施例之組合物,包括具體實施例1至118、A至J、及B1至B67之任一者,其中所指的式1
包括其鹽類而非其N
-氧化物;因此,片語「式1
化合物」可替換為片語「式1
化合物或其鹽類」。在此值得注意的組合物中,組分(a)包含式1
化合物或其鹽類。
亦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具體實施例,本發明之殺真菌組合物包含一殺真菌有效量之具體實施例1至118、A至J、及B1至B67之組合物,以及至少一額外組分,其選自於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
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進一步包括用於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植物病害的方法,其包含將一殺真菌有效量之具體實施例1至118、A至J、及B1至B67之組合物(例如,作為包括本文所述之製劑成分的組合物)施用於植物或其部分,或施用於植物種子或幼苗。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亦包括保護植物或植物種子免受真菌病原體引起之病害的方法,其包含將殺真菌有效量之具體實施例1至118、A至J、及B1至B67中任一者之組合物施用至植物或植物種子。
本發明之一些具體實施例涉及防治植物病害或保護其免受主要侵害植物葉子之植物病害,及/或將本發明之組合物施用於植物葉子(即植物而非種子)。較佳的使用方法包括該等涉及上述較佳組合物的方法;且可特別有效地防治之疾病包括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植物病害。本發明使用的殺真菌劑組合可幫助病害防治並延緩抗藥性的發展。
方法具體實施例進一步包括:
具體實施例C1. 一用於保護植物免於選自於銹病、白粉病(powdery mildew)、殼針孢(Septoria
)病、及灰葡萄孢菌(Botrytis
)病等病害之方法,其包含施用一殺真菌上有效量之如發明內容中所述之包含組分(a)與(b)之組合物或如具體實施例1至118中之任一者於植物。
具體實施例C2. 如具體實施例C1之方法,其中該病害為銹病,且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下列之殺真菌化合物:(b3)去甲基化抑制劑(DMI)類殺真菌劑、(b5)胺/嗎啉類殺真菌劑、(b7)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殺真菌劑、(b11)醌外抑制劑(QoI)類殺真菌劑、(b13)苯并咪唑胺甲酸甲酯殺真菌劑、及(b52)多部位活性殺真菌劑。
具體實施例C3. 如具體實施例C2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下列之殺真菌化合物:(b3)去甲基化抑制劑(DMI)類殺真菌劑、(b7)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殺真菌劑、(b11)醌外抑制劑(QoI)類殺真菌劑、及(b52)多部位活性殺真菌劑。
具體實施例C4. 如具體實施例C3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下列之殺真菌化合物:(b3)去甲基化抑制劑(DMI)類殺真菌劑、(b7)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殺真菌劑、及(b11)醌外抑制劑(QoI)。
具體實施例C5. 如具體實施例C1至C4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必殺芬(bixafen)、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芬普福(fenpropimorph)、氟醚菌醯胺(florylpicoxamid)、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印吡福(inpyrfluxam)、異氟吡普蘭(isoflucypram)、鋅錳乃浦(mancozeb)、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得克利(tebuconazole)、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具體實施例C6. 如具體實施例C5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環克座(cypr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芬普福(fenpropimorph)、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得克利(tebuconazole)、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具體實施例C7. 如具體實施例C2至C6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病害為大豆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引起之亞洲大豆銹病。
具體實施例C8. 如具體實施例C2至C6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病害為隱匿扁菌(Puccinia recondita
)引起之小麥葉銹病。
具體實施例C9. 如具體實施例C1之方法,其中該病害為白粉病,且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下列之殺真菌化合物:(b3)去甲基化抑制劑(DMI)類殺真菌劑、(b11)醌外抑制劑(QoI)類殺真菌劑、(b13)氮雜萘殺真菌劑、及(b52)多部位活性殺真菌劑。
具體實施例C10. 如具體實施例C9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下列之殺真菌化合物:(b3)去甲基化抑制劑(DMI)類殺真菌劑、(b11)醌外抑制劑(QoI)類殺真菌劑、及(b52)多部位活性殺真菌劑。
具體實施例C11. 如具體實施例C9與C10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硫酸銅、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護汰芬(flutriafol)、鋅錳乃浦(mancozeb)、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百克敏(pyraclostrobin)、得克利(tebuconazole)、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具體實施例C12. 如具體實施例C11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護汰芬(flutriafol)、鋅錳乃浦(mancozeb)、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得克利(tebuconazole)、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具體實施例C13. 如具體實施例C10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下列之殺真菌化合物:(b3) DMI殺真菌劑。
具體實施例C14. 如具體實施例C13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護汰芬(flutriafol)、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及得克利(tebuconazole)。
具體實施例C15. 如具體實施例C10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下列之殺真菌化合物:(b11) QoI殺真菌劑。
具體實施例C16. 如具體實施例C15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具體實施例C17. 如具體實施例C9至C16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病害為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引起之小麥白粉病。
具體實施例C18. 如具體實施例C1之方法,其中該病害為殼針孢(Septoria
)病,且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下列之殺真菌化合物:(b3)去甲基化抑制劑(DMI)類殺真菌劑與(b11)醌外抑制劑(QoI)類殺真菌劑。
具體實施例C19. 如具體實施例C18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芬普福(fenpropimorph)、氟醚菌醯胺(florylpicoxamid)、護汰芬(flutriafol)、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百克敏(pyraclostrobin)、得克利(tebuconazole)、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具體實施例C20. 如具體實施例C18與C19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該病害為小麥枯萎菌(Zymoseptoria tritici
)引起之小麥葉斑病。
具體實施例C21. 如具體實施例C1之方法,其中該病害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病,且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下列之殺真菌化合物:(b11)醌外抑制劑(QoI)類殺真菌劑與(b52)多部位活性殺真菌劑。
具體實施例C22. 如具體實施例C21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鋅錳乃浦(mancozeb)、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具體實施例C23. 如具體實施例C22之方法,其中組合物之組分(b)包括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群組所組成之殺真菌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鋅錳乃浦(mancozeb)、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具體實施例C24. 如具體實施例C1至C23中任一者之方法,其中組分(a)與(b)係以協同上有效量(相對於彼此的協同比例)施用。
值得注意的是,與具體實施例C1至C24相對應的具體實施例,係有關一防治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植物病害的方法,其包含向植物或其部分施用一殺真菌上有效量之本發明殺真菌組合物。
如發明內容中所指出的,本發明亦有關一式1
化合物,或其N
-氧化物或鹽類。亦應注意的是,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包括具體實施例1-118,亦有關於式1
化合物。
本發明亦提供一殺真菌組合物,其包含式1
化合物(包括所有的立體異構物、N
-氧化物、及其鹽類)(即以一殺真菌上有效量),且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額外組分: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此組合物之具體實施例,其包含與上述任一化合物具體實施例相對應之化合物。
下列方法與變型之一或多者(如流程圖1-12所述)可用於製備式1
化合物。下列式1
-16
化合物中之A、Q、R1
、R2
、R3
、R4
、R5
、W、Y、及n的定義係如上面發明內容之定義,除非另有指明。式1a
-1d
化合物為式1
之子集,且式1a
-1d
之所有取代基係如上面式1
之定義,除非另有指明。
如流程圖1所示,可藉由在銅或鈀催化的交叉偶聯條件下使式2
化合物與式3
化合物反應以製備式1
化合物。針對其中X為鹵素或三氟甲磺酸酯的式3
化合物,可使用Ullmann或Buchwald-Hartwig條件。相關參考文獻,參見例如,Chemical Reviews 2002
,102
(5), 1359-1470;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8
,47
(34), 6338-6361;以及Chem. Sci. 2010
,1
(1), 13-31;以及PCT專利申請號WO 2014/066120。現行實施例1亦說明了流程圖1之方法。彼等反應通常需要存在鹼,如金屬碳酸鹽(例如,碳酸鉀)及適用之催化劑與配體,如碘化銅(I)與配體,如反式-1,2-二胺基-N,N'
-二甲基環己烷。該反應通常在非質子溶劑如N
,N
‑二甲基甲醯胺、二㗁烷、或甲苯中,在環境溫度與溶劑沸點之間的溫度下進行。在式3
化合物含有吸電子取代基的情況下(例如,當R1
、R2
及/或R6
為硝基、氰基,或酯類)且X為鹵素時,可藉由式2
化合物實現X的直接親核替代。彼等反應係於鹼,如鹼金屬碳酸鹽、氫化物、醇鹽、或三烷基胺的存在下,在環境溫度至約130℃的溫度下,在溶劑如N
,N
-二甲基甲醯胺、N
,N
-二甲基乙醯胺、二甲基亞碸、二㗁烷、四氫呋喃、或乙腈中進行。反應條件參見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4
,24
(24), 5805-5813;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10
,20
(15), 4521-4525;以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Materials for E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2014
,2
(21), 7917-7926;以及PCT專利申請號WO 2016/187667。此外,本實施例2、7、及11說明了藉由直接親核替代製備式1
化合物。針對其中X為硼酸的式3
化合物,可使用Chan-Lam條件。彼等反應在適用之鹼(例如,吡啶或三乙胺)與催化劑(例如,乙酸銅(II))之存在下進行。通常,反應在非質子溶劑(例如,二氯甲烷或氯仿)中,在約環境溫度與溶劑的沸點之間的溫度下,在氧氣的存在下進行。針對主要參考文獻,參見例如,Tetrahedron 2018
,74
(5), 606-617;以及Tetrahedron Lett. 1998
,39
(19),
2933-2936。
流程圖1
式3
化合物可廣泛地從商業來源取得,並可使用商業前驅物及已知方法輕易製備(參見例如,US 2013/0158004與WO 2018/011094)。
在一些情況下,流程圖1之方法產生兩個區域異構物。舉例而言,如流程圖2所示,式2a
化合物(即式2
,其中A為A-4)與式3
化合物反應通常提供一式1a’
化合物(即式1
,其中A為A-4)與式1a’’
化合物(即式1
,其中A為A-3)之異構體混合物。區域異構物的純化可使用如管柱層析的標準技術來進行。作為相關參考文獻,參見例如,PCT專利公開號WO 2009/013211。此外,流程圖2之方法在實施例18的步驟F中說明。
流程圖2
如流程圖3所示,可藉由在銅(I)鹽存在下使式4
炔烴與適用之疊氮化物離子源反應來製備式2a
化合物(即A為A-4之式2
)。適用之疊氮化物源包括例如,三甲基甲矽烷基疊氮化物與疊氮化鈉。適用之銅(I)鹽類包括碘化銅(I)、溴化銅(I)、及氯化銅(I)。或者,可將銅(II)鹽類與溫和的還原劑結合使用,例如,硫酸銅(II)與抗壞血酸鈉。該反應通常在約25至100℃的溫度下在溶劑如N
,N
-二甲基甲醯胺、四氫呋喃、甲醇、三級丁醇、二甲基亞碸(任意地包含水)中進行。在一些情況下,使用低沸點溶劑可能需要升高壓力以促進反應在高於溶劑正常沸點的溫度下進行。針對主要參考文獻,參見例如,Organic Letters 2009
,11
(23), 5490-5493;European J. Organic Chem. 2004
, (18), 3789-3791;Synlett 2005
, (19), 2941-2947;以及Tetrahedron Letters 2006
,47
(18), 3035-3038;以及PCT專利公開號WO 2004/072243。流程圖3之方法亦在本實施例18的步驟E中說明。
流程圖3
流程圖4概述了製備式4
化合物的兩種方法。如方法A所示,使用Sonogashira反應偶聯條件,可由式5
化合物與式6
炔烴製備式4
化合物。Sonogashira偶聯在文獻中係已知。參見例如,Molecules 2010
,15
, 9157-9173; ;Sonogashira, K. InHandbook of Organopalladium Chemistry for Organic Synthesis
;Negishi, E., Ed.; Wiley-Interscience: New York,2002
, pp 493-529;Palladium in Heterocyclic Chemistry, A Guide for the Synthetic Chemist
, Li, J.;Gribble, G., Eds. inTetrahedron Organic Series
, Volume 20; Pergamon Press: New York,2000
。
如方法B所示,可藉由在適用之鈀催化劑(例如,肆(三苯基膦)鈀或二氯雙(三苯基膦)鈀(II))及適用之銅催化劑(例如,碘化銅(I))存在下使式5
化合物與乙炔基三甲基矽烷(式7
)反應來製備式4
化合物。該反應較佳地在胺鹼,如三乙胺、N
,N
-二異丙基乙胺、二乙胺、或哌啶之存在下進行。該反應通常在溶劑(例如,四氫呋喃、甲苯、或N
,N
-二甲基甲醯胺)中進行;然而,在一些情況下,該反應可在沒有式5
化合物、乙炔基三甲基矽烷、及胺鹼以外的溶劑的情況下進行。可使用眾所周知的條件,例如,以鹼金屬氫氧化物或碳酸鹽,如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或碳酸鉀在甲醇或乙醇中的處理,移除三甲基矽烷基團,以取得式4
化合物。該反應較佳在適用之有機溶劑中進行。通常,該方法在約0℃至溶劑的回流溫度範圍內的溫度下進行之效果最令人滿意。針對代表性步驟,參見JACS 2003
,125
(38), 11545-11552 and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2009
,17
(24), 8149-8160。流程圖4之方法亦在本實施例18的步驟A與B中說明。
流程圖4
如流程圖5所示,可將式2
化合物與式8
硼中間物以式5
化合物的鈴木偶聯來製備式2
化合物,其中A藉由碳原子之環成員鍵接至硼上,且在N原子之環成員上未經取代(即,A為包含-(NH)-與-(CB(OH)2
)-之環成員的5元雜芳族環)。該反應在鈀(0)或鈀(II)鹽類、適用之配體、及鹼的存在下進行。適用於該轉化的鹼為碳酸鉀或碳酸銫,而Pd(II)鹽(例如,Pd(OAc)2
或PdCl2
)與配體(例如,三苯基膦或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dppf))結合使用。鈴木偶聯的條件在文獻中有充分記載。參見例如,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06
, 45
(21), 3484-3488與Tetrahedron Letters 2002
,43
(16), 2885-2888。式8
硼中間物係可商購取得,且可藉由文獻中已知之方法由相應之鹵化物或三氟甲磺酸鹽製備;參見例如,PCT專利公開號WO 2007/043278;美國專利號8080566;Organic Letters 2011
,13
(6), 1366-1369;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4
,87,
529-539;以及Organic Letters 2012
,14
(2), 600-603。
其他偶聯程序提供了將雜環A環導入式5
的多種選擇,包括由Heck、Stille、及Kumada公開的偶聯方法。亦參見例如,Zificsaket al
.,Tetrahedron 2004
,60
, 8991-9016。
流程圖5
如流程圖6所示,可藉由在鹼(例如,碳酸鉀、三乙胺、或吡啶)的存在下使式9
胺與式10
醯氯反應來製備式5
化合物。該反應可在不使用式9
、10
化合物及鹼化合物以外的溶劑情況下,或在如乙腈、二氯甲烷、氯仿、二乙醚、或四氫呋喃的溶劑中在約0至50℃的溫度下進行。針對反應條件,參見例如,PCT專利公開號WO 2004/037770與歐洲專利號EP 1586552。流程圖6之方法亦在本實施例18的步驟D中說明。
針對式10
化合物的合成,參見Advanced Organic Synthesis, 4th
Edition
, Wiley & Sons1992
, 437,以及其中引用的參考文獻。式9
化合物可商購取得,且可藉由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通用方法輕易地合成。
流程圖6
如流程圖8所示,在非質子溶劑如四氫呋喃中,使用適用之還原劑如氫化鋰鋁或硼烷/四氫呋喃錯合物或參(五氟苯基)硼烷,溫度在環境溫度與溶劑沸點之間,可從式12
腈製備式11
化合物。針對相關實施例,參見PCT專利申請WO 2011/079102與WO 2011/073444中所含的過程及參考文獻。流程圖8之方法亦在本實施例17的步驟E中說明。
式12
腈亦可藉由催化氫化轉化為式11
胺。傳統上,彼等反應是在過渡金屬催化劑(例如,碳上的鈀(0)、倫尼鎳,或氧化鉑)存在下,在低級醇溶劑(例如,甲醇或乙醇)中,環境溫度至100℃,壓力為1至7500 kPa的氫氣環境下進行。針對相關實施例,參見PCT專利申請號WO 2009/152868與WO 2010/023161中所含的過程與參考文獻。
流程圖8
如流程圖9所示,可使用類似流程圖1之方法,藉由偶聯式13
化合物與式3
化合物來製備式12
化合物,其中A在N原子環成員上未經取代(即A為包含環成員-NH-的5元雜芳族環)。現行實施例17之步驟A說明了流程圖9的方法。
流程圖9
如流程圖10所示,式13
化合物可由式14
化合物製備。在典型的方法中,在適用之過渡金屬催化劑(例如,碘化銅(I)或肆(三苯基膦)鈀(0))的存在下,在極性非質子溶劑(如N
,N
-二甲基甲醯胺或二甲基亞碸)中,在溫度約為50至150℃下,使式14
化合物與氰化物鹽(例如,氰化銅(I)或氰化鋅(II))接觸。有關相關程序,參見PCT專利申請號WO 2012/032528與WO 2011/133882,以及其中所含的參考文獻。
流程圖10
如流程圖11所示,可藉由首先在約40至100℃之間的溫度下在溶劑(例如,甲苯或苯)中,使式15
化合物與N
,N
-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縮醛(DMF-DMA)反應來製備式14
化合物,以提供式16
中間物化合物。在隨後的步驟中,使式16
化合物與肼或肼鹽在低級醇溶劑(例如,甲醇或乙醇)中反應,以提供式14
化合物。
流程圖11
本文所述之式1
化合物及其中間物可進行各種親電、親核、有機金屬、氧化、及還原反應,以添加取代基或修飾現有的取代基,進而提供其他官能化的式1
化合物。舉例而言,如流程圖12所示,可藉由於環境至回流範圍內的溫度在酸性水溶液中使用Fe、Zn、或SnCl2
,還原相應的式1b
硝基化合物(即式1
,其中Q為CR6
,且R6
為NO2
),以製備式1c
化合物(即式1
,其中Q為CR6
,且R6
為NH2
)。亦可使用醇助溶劑,如甲醇、乙醇、異丙醇。在隨後的反應中,式1c
的胺基可在鹵素源存在下在重氮化條件下轉化為鹵素,以提供式1d
化合物(即式1
,其中Q為CR6
,且R6
為鹵素)。流程圖12之方法中可使用多種鹵素源。舉例而言,在溶劑如乙腈中,在溴化銅(II)存在下,將亞硝酸三級丁酯添加至式1c
胺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得到相應的式1d
溴化物;同樣地,與二碘甲烷反應,可得到相應的式1d
化合物碘基。在溶劑(例如,在水、乙酸、或三氟乙酸)中,在通常含有相同的鹵素原子(例如,R6
的HI水溶液為I)的無機酸存在下,藉由以亞硝酸鈉處理,隨後依據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之一般程序以相應的銅(I)或銅(II)鹽處理,可將式1c
化合物轉化為重氮鹽,隨後轉化為相應的式1d
化合物。許多已知的還原、重氮化、及鹵化方法可輕易地用於製備式1c
與1d
化合物,例如,參見美國專利申請號U.S.專利申請號US2017/0121300、US2017/069105、及US2017/038909,以及PCT專利申請號WO2017/036357中所含之程序與參考文獻。現行實施例3、4、及13中說明了流程圖12的方法。
流程圖12
流程圖12之方法僅提供了兩個用於在式1
化合物中添加取代基或修飾現有取代基的技術實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到,式1
化合物亦可進行許多反應,以提供其他官能化的式1
化合物。舉例而言,式1
芳族鹵化物(例如,式1 d
,其中鹵素為Br或I)可在金屬催化條件下與醇或硫醇反應,以提供含有烷氧基或烷基硫基取代基的式1
化合物(針對其條件,參見實施例15)。
使用多種標準硫化試劑(例如,五硫化二磷或2,4-雙(4-甲氧基苯基)-1,3-二硫-2,4‑二磷烷-2,4-二硫化物(拉森試劑)),可將上述方法中之式1
化合物與中間物(其中W為O)轉化為相應的硫醇鹽類,其中W為S。此類反應係已知,參見例如,Heterocycles 1995
,40
, 271-278;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08
,51
, 8124-8134;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90
,33
, 2697-706;Synthesis 1989
, (5), 396-3977;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1988
, 1663-1668;Tetrahedron 1988 44
, 3025-3036;以及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88 53
(6), 1323-1326。
理解到上述用於製備式1
化合物的一些試劑及反應條件可能與中間物中存在的特定官能基團不相容。在彼等情況下,將保護/去保護順序或官能基團互變結合至合成中,將有助於取得所需之產物。針對化學合成領域的通常知識者來說,保護基的使用及選擇將是顯而易見的(參見例如,T. W. Greene and P. G. M. Wuts,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
, 2nd ed.; Wiley: New York, 1991)。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到,在一些情況下,在導入如任何單獨流程圖中描述的給定試劑之後,可能需要執行未詳細描述之額外例行合成步驟,以完成式1
化合物。本領域技術人員亦將理解到,可能有必要以除了為了製備式1
化合物而呈現的特定順序所暗示者以外的順序執行上述流程圖中所示之步驟的組合。
在沒有進一步闡述之情況下,據信使用前述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最充分地利用本發明。因此,下列實施例僅被解釋為說明性的,且不以任何方式侷限本發明。下列實施例中之步驟說明了全面合成轉化中的每個步驟過程,且每個步驟的起始材料可能不一定由其他實施例或步驟中描述過程的特定製備過程準備。除了層析溶劑混合物或另有說明之外,百分比皆以重量計。除非另有說明,層析溶劑混合物的份數及百分比按體積計。以來自四甲基矽烷的低磁場ppm報導1
H NMR譜;「s」表示單重態,「d」表示雙重態,「t」表示三重態,「m」表示多重態,「br s」表示寬泛的單重態,而「dd」表示雙重雙重態。質譜報導為藉由對分子添加H+ (分子量為1)而形成的最高同位素豐度母體離子(M+1)的分子量,藉由使用液相層析結合質譜儀(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a mass spectrometer,LCMS)使用大氣壓化學電離(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AP+)或電噴霧電離(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來觀察。
實施例1N
-[[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3)之製備
在N-[[2-甲基-5-(1H-吡唑-3-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1.12g,4.57 mmol)(製備方法參見PCT專利號WO 2008124092)、碘化銅(I)(0.17g,0.914 mmol)、及2-溴-1,3-二氟-5-甲氧基-苯(1.32g,5.94 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碳酸鉀(11.4 mmol),隨後添加N
,N
-二甲基甲醯胺(8 mL)。在反應混合物中鼓入氮氣30分鐘,隨後添加反式-N
,N
'-二甲基環己烷-1,2-二胺(0.26 g,1.83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80℃下加熱隔夜,冷卻至室溫並使用乙酸乙酯稀釋。將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鈉水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至80%乙酸乙酯的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本發明化合物,為無色油狀物(0.43 g)。1
H NMR (CDCl3):δ 7.74 (d, 1H), 7.67 (dd, 1H), 7.59 (d, 1H), 7.22 (d, 1H), 6.74 (d, 1H), 6.61 (d, 2H), 4.87 (br s, 1H), 4.41 (d, 2H), 3.84 (s, 3H), 3.69 (s, 3H), 2.36 (s, 3H)。
LCMS:m/z: 388 [M+H]+
。
實施例2N
-[[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之製備
在二甲基亞碸(5 mL)溶液中的N
-[[2-甲基-5-(1H
-吡唑-3-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0.45g,1.84mmol)(製備方法參見PCT專利公開號WO 2008124092)的攪拌溶液中添加碳酸鉀(762 mg,5.52 mmol)與1,2,3-三氟-5-硝基苯(0.235 mL,2.02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隔夜,並使用乙酸乙酯稀釋。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鈉水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本發明化合物,為黃色固體(0.44 g)。1
H NMR (CDCl3):δ 8.02 (d, 2H), 7.79 (dd, 1H), 7.75 (d, 1H), 7.69 (dd, 1H), 7.25 (d, 1H), 6.85 (d, 1H), 4.86 (br s, 1H), 4.44 (d, 2H), 3.71 (s, 3H), 2.38 (s, 3H)。
實施例3N
-[[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5)之製備
在乙醇/水(9:1,20 mL)中的N
-[[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實施例2之產物)(0.4g,0.995mmol)與氯化銨(32mg,0.597mmol)的混合物中分批添加鐵粉(555mg,9.95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回流1.5小時,隨後冷卻至室溫,並藉由Celite®
墊(矽藻土助濾劑)過濾,使用乙酸乙酯沖洗。濾液以飽和氯化鈉水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30%至10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淺黃色固體(0.3g)。1
H NMR (CDCl3):δ 7.75 (d, 1H), 7.66 (dd, 1H), 7.56 (d, 1H), 7.21 (d, 1H), 6.72 (d, 1H), 6.31 (d, 2H), 4.82 (br s, 1H), 4.41 (d, 2H), 4.04 (br s, 2H), 3.69 (s, 3H), 2.36 (s, 3H)。
實施例4N
-[[5-[1-(4-溴-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7)之製備
在乙腈(2mL)中的N
-[[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實施例3之產物)(90mg,0.242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溴化銅(II)(65mg,0.290mmol)。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約0℃,並添加亞硝酸正丁酯(0.043mL,0.363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隔夜,隨後以鹽酸(1N水溶液)淬滅。將得到的混合物使用乙酸乙酯(2x)萃取,並將合併的萃取物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4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所得材料藉由管柱層析進一步純化(以在二氯甲烷中的0至1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黃色油狀物(49mg)。1
H NMR (CDCl3):δ 7.74 (d, 1H), 7.67-7.65 (m, 2H), 7.29 (d, 2H), 7.23 (d, 1H), 6.78 (d, 1H), 4.83 (br s, 1H), 4.42 (d, 2H), 3.70 (s, 3H), 2.37 (s, 3H)。
LCMS:m/z: 436 [M+H]+
。
實施例5N
-[[5-[1-(2,6-二氟-4-羥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0)之製備
在二氯甲烷(30mL)中的N
-[[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實施例1之產物)(1.20g,3.10mmol)的混合物中於0℃下滴加三溴化硼(1M溶液,在二氯甲烷中,9.40mL,9.30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隔夜。將反應混合物以水(35mL)緩慢淬滅,隨後逐滴添加甲醇(35mL),隨後在室溫攪拌1小時。分離各層,將水層以二氯甲烷(2x)萃取。合併的有機萃取物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至7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本發明化合物,為白色固體(0.87g)。1
H NMR (CDCl3):δ 7.74 (br s, 1H), 7.63 (dd, 1H), 7.60 (d, 1H), 7.24 (d, 1H), 6.75 (d, 1H), 6.46 (d, 2H), 4.95 (br s, 1H), 4.42 (d, 2H), 3.69 (s, 3H), 2.37 (s, 3H)。
實施例6N
-[[5-[1-[2,6-二氟-4-(1-甲基乙氧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4)之製備
在四氫呋喃(3mL)中的N
-[[5-[1-(2,6-二氟-4-羥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實施例5之產物)(87mg)的混合物中添加三苯膦(122mg,0.46mmol),隨後添加2-丙醇(0.035mL,0.46mmol)與偶氮二羧酸二乙酯(0.073mL,0.46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48小時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白色固體(85mg)。1
H NMR (CDCl3):δ 7.75 (d, 1H), 7.67 (dd, 1H), 7.59 (d, 1H), 7.22 (d, 1H), 6.74 (d, 1H), 6.58 (d, 2H), 4.54 (m, 1H), 4.83 (br s, 1H), 4.42 (d, 2H), 3.70 (s, 3H), 2.36 (s, 3H), 1.37 (d, 6H)。
LCMS:m/z: 416 [M+H]+
。
實施例7
3,5-二氟-4-[3-[3-[[(甲氧基羰基)胺基]甲基]-4-甲基苯基]-1H
-吡唑-1-基]苯甲酸甲酯(化合物70)之製備
在二甲亞碸(10mL)中的N
-[[2-甲基-5-(1H
-吡唑-3-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2.58g,10.5mmol)(製備方法參見PCT專利公開號WO 2008124092)與甲基3,4,5-三氟苯甲酸酯(2.41g,12.6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碳酸鉀(4.35g,31.5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48小時,並使用乙酸乙酯稀釋。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淺粉紅色固體(3.55g)。1
H NMR (CDCl3):δ 7.76 (d, 2H), 7.74 (m, 2H), 7.68 (d, 1H), 7.24 (d, 1H), 6.80 (d, 1H), 4.87 (br s, 1H), 4.42 (d, 2H), 3.97 (s, 3H), 3.70 (s, 3H), 2.37 (s, 3H)。
實施例8N
-[[5-[1-[2,6-二氟-4-(羥基甲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71)之製備
在甲醇(45mL)中的3,5-二氟-4-[3-[3-[[(甲氧羰基)胺基]甲基]-4-甲基苯基]-1H
-吡唑-1-基]苯甲酸甲酯(即實施例7之產物)(3.55g,8.55mmol)的混合物中分批添加硼氫化鈉(1.94g,51.3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隔夜,隨後以鹽酸(1N水溶液)淬滅並過濾。濾液使用乙酸乙酯萃取(3x),合併的萃取液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至10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白色固體(2.52g)。1
H NMR (DMSO-d6
,):δ 8.11 (d, 1H), 7.73 (d, 1H), 7.65 (t, 1H), 7.62 (dd, 1H), 7.29 (d, 1H), 7.22 (d, 1H), 6.94 (d, 1H), 5.59 (t, 1H), 4.60 (d, 2H), 4.21 (d, 2H), 3.55 (s, 3H), 2.30 (s, 3H)。
實施例9N
-[[5-[1-(2,6-二氟-4-甲醯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67)之製備
在四氫呋喃(70mL)的N
-[[5-[1-[2,6-二氟-4-(羥甲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實施例8之產物)(2.30g,5.94mmol)的混合物中分批添加Dess-Martin高碘烷(2.52g,5.94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隔夜,隨後以碳酸鈉水溶液淬滅,並使用乙酸乙酯(2x)萃取。將合併的萃取物過濾,使用乙酸乙酯沖洗。濾液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3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至6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白色固體(1.78g)。1
H NMR (CDCl3):δ 9.98 (t, 1H), 7.76 (m, 2H), 7.69 (dd, 1H), 7.62 (d, 2H), 7.24 (d, 1H), 6.83 (d, 1H), 4.86 (br s, 1H), 4.43 (d, 2H), 3.71 (s, 3H), 2.38 (s, 3H)。
實施例10N
-[[5-[1-[4-(二氟甲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87)之製備
在二氯甲烷(10mL)中的甲基N
-[[5-[1-(2,6-二氟-4-甲醯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酯(即實施例9之產物)(0.25g,0.65mmol)的混合物在約0℃下滴加Deoxo-Fluor®
(0.36mL,1.95mmol),隨後滴加乙醇(1滴)。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隔夜,隨後緩慢倒入飽和碳酸鈉水溶液(200mL)中。30分鐘後,分離各層,水層以二氯甲烷(1x)萃取。合併的有機物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一本發明化合物,為無色油狀物(0.23g)。1
H NMR (CDCl3):δ 7.75 (d, 1H), 7.71-7.68 (m, 2H), 7.27 (d, 2H), 7.23 (d, 1H), 6.80 (d, 1H), 6.78-6.55 (t, 1H), 4.85 (br s, 1H), 4.42 (d, 2H), 3.70 (s, 3H), 2.37 (s, 3H)。
LCMS:m/z: 408 [M+H]+
。
實施例11N
-[[5-[1-(4-乙醯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68)之製備
在二甲基亞碸(9mL)中的N
-[[2-甲基-5-(1H
-吡唑-3-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2.0g,8.16mmol)(製備方法參見PCT專利公開號WO 2008124092)及1-(3,4,5-三氟苯基)乙酮(2.0g,11.4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碳酸鉀(3.38g,24.5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隔夜,隨後使用乙酸乙酯稀釋。將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銨水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7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淺橙色固體(2.10g)。1
H NMR (CDCl3):δ 7.75 (m, 2H), 7.69 (dd, 1H), 7.67 (d, 2H), 7.24 (d, 1H), 6.81 (d, 1H), 4.87 (br s, 1H), 4.43 (d, 2H), 3.70 (s, 3H), 2.64 (s, 3H), 2.37 (s, 3H)。
實施例12
(E
)-N
-[[5-[1-[2,6-二氟-4-[1-(甲氧基亞胺基)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83)之製備
將乙醇中的N
-[[5-[1-(4-乙醯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的混合物(即實施例11之產物)(0.24g,0.602mmol)、O
-甲基羥胺鹽酸鹽(60.3mg,0.722mmol)、及醋酸鈉(59.2mg,0.722mmol)的混合物加熱回流隔夜。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以水稀釋。所得混合物使用乙酸乙酯(2x)萃取,合併的萃取物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琥珀色固體(239mg)。1
H NMR (CDCl3):δ 7.75 (d, 1H), 7.68 (m, 2H), 7.41 (d, 2H), 7.23 (d, 1H), 6.78 (d, 1H), 4.85 (br s, 1H), 4.42 (d, 2H), 4.04 (s, 3H), 3.70 (s, 3H), 2.37 (s, 3H), 2.21 (s, 3H)。
LCMS: m/z: 429 [M+H]+
。
實施例13N
-[[5-[1-(2,6-二氟-4-碘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8)之製備
在乙腈(50mL)中的N
-[[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實施例3之產物)(2.38g,6.40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二碘甲烷(2.1mL,25.6mmol)。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約0℃,隨後滴加亞硝酸三級丁酯(0.84mL,7.04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5小時,隨後添加更多的二碘甲烷(12mL,150mmol)。攪拌隔夜後,將反應混合物使用乙酸乙酯稀釋,並以飽和的偏亞硫酸氫鈉溶液(3x)、飽和的氯化鈉溶液(2x)、及鹽酸(1N水溶液)洗滌。混合物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0至1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灰白色固體(1.0g)。1
H NMR (CDCl3):δ 7.73 (d, 1H), 7.66-7.64 (m, 2H), 7.47 (d, 2H), 7.22 (d, 1H), 6.77 (d, 1H), 4.86 (br s, 1H), 4.42 (d, 2H), 3.70 (s, 3H), 2.36 (s, 3H)。
實施例14N
-[[5-[1-(4-乙炔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之製備(化合物53)
步驟A:N
-[[5-[1-(2,6-二氟苯基-4-(2-(三甲基甲矽烷基)乙炔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之製備
在N
-[[5-[1-(2,6-二氟-4-碘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實施例13之產物)(0.2g,0.414mmol)、碘化銅(I)(8mg,0.041mmol)、N
,N
-二甲基甲醯胺(4mL)、乙炔基三甲基矽烷(0.088mL,0.621mmol)、及二氯雙(三苯基膦)鈀(29mg,0.041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三乙胺(0.063mL,0.455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隔夜,隨後使用乙酸乙酯稀釋,以飽和氯化鈉溶液(4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5至4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為淺棕色油狀物(0.17g)。1
H NMR (CDCl3):δ 7.74 (d, 1H), 7.67 (m, 2H), 7.23 (d, 1H), 7.16 (d, 2H), 6.77 (d, 1H), 4.84 (br s, 1H), 4.42 (d, 2H), 3.70 (s, 3H), 2.37 (s, 3H), 0.27 (s, 9H)。
步驟B:N
-[[5-[1-(4-乙炔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53)之製備
在甲醇(6mL)中的N
-[[5-[1-(2,6-二氟苯基-4-(2-(三甲基甲矽烷基)乙炔基)-1H-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步驟A之產物)(0.12g,0.265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碳酸鉀(44mg,0.318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5小時,隨後使用乙酸乙酯與水稀釋,並在室溫下放置隔夜。將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2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琥珀色油狀物(0.109g)。1
H NMR (CDCl3):δ 7.75 (d, 1H), 7.68-7.66 (m, 2H), 7.23 (d, 1H), 7.20 (d, 2H), 6.78 (d, 1H), 4.84 (br s, 1H), 4.42 (d, 2H), 3.70 (s, 3H), 3.24 (s, 1H), 2.37 (s, 3H)。
LCMS m/z: 382 [M+H]+
。
實施例15N
-[[5-[1-[4-[(1,1-二甲基乙基)硫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42)之製備
將N
-[[5-[1-(2,6-二氟-4-碘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實施例13之產物)(0.217g,0.450mmol)與N
,N
-二甲基甲醯胺(2mL)的混合物以氮氣流吹掃10至15分鐘,隨後添加肆(三苯基膦)鈀(52mg,0.045mmol),隨後添加2-甲基-2-丙硫醇(0.100mL,0.900mmol)與三乙胺(0.20mL,1.35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70℃加熱1小時,隨後冷卻至室溫,並使用乙酸乙酯稀釋。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3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一種橙色油(0.189g)。1
H NMR (CDCl3
):δ 7.75 (d, 1H), 7.69-7.67 (m, 2H), 7.27 (d, 2H), 7.23 (d, 1H), 6.79 (d, 1H), 4.84 (br s, 1H), 4.42 (d, 2H), 3.70 (s, 3H), 2.37 (s, 3H), 1.37 (s, 9H)。
實施例16N
-[[5-[1-[4-[(二氟甲基)硫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之製備(化合物43)
步驟A:N
-[[5-[1-(2,6-二氟-4-巰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之製備
在二氯甲烷(5mL)中的N
-[[5-[1-[4-[(1,1-二甲基乙基)硫代]-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實施例15之產物)(0.16g,0.360mmol)的混合物中,在大約0℃下,逐滴添加三溴化硼(1M溶液,在二氯甲烷中,1.10mL,1.08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隔夜,並以水(6mL)及甲醇(6mL)淬滅。攪拌2小時後,分離各層,水層以二氯甲烷(2x)萃取。合併的有機物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至10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為固體(77mg)。1
H NMR (CDCl3
):δ 7.74 (d, 1H), 7.67 (dd, 1H), 7.62 (m, 1H), 7.22 (d, 1H), 6.98 (d, 2H), 6.75 (d, 1H), 4.83 (br s, 1H), 4.42 (d, 2H), 3.70 (s, 3H), 2.36 (s, 3H)。
步驟B:N
-[[5-[1-[4-[(二氟甲基)硫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之製備
在乙腈與水(1:1,2mL)中的N
-[[5-[1-(2,6-二氟-4-巰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步驟A之產物)(77mg,0.198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氫氧化鉀(222mg,3.96mmol),隨後添加(溴二氟甲基)膦酸二乙酯(0.070mL,0.396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5小時,隨後使用乙酸乙酯稀釋。將所得混合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2x)洗滌,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10至5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灰白色固體(64mg)。1
H NMR (CDCl3):δ 7.75 (d, 1H), 7.70-7.68 (m, 2H), 7.34 (d, 2H), 7.24 (d, 1H), 7.02-6.80 (t, 1H), 6.80 (d, 1H), 4.84 (br s, 1H), 4.42 (d, 2H), 3.70 (s, 3H), 2.37 (s, 3H)。
LCMS m/z: 440 [M+H]+
。
實施例17N
-[[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65)之製備
步驟A:5-[1-(2,6-二氯-4-硝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苄腈之製備
N
,N
-二甲基甲醯胺(51mL)中的2-甲基-5-(1H
-吡唑-3-基)芐腈(3.0g,16.4mmol)(製備方法參見PCT專利公開號WO 2014066120)、1,3-二氯-2-氟-5-硝基苯(4.12g,19.6mmol)、及碳酸鉀(2.72g,19.6mmol)的混合物在80℃下加熱4小時,隨後在室溫下攪拌隔夜。以水稀釋反應混合物,並藉由過濾收集所得沉澱,並以水沖洗。將固體沉澱物在己烷/1-氯丁烷的混合物中研磨,過濾並風乾,得到標題化合物(3.59g)。1
H NMR (CDCl3
):δ 8.37 (s, 2H), 8.11 (s, 1H), 7.96 (d, 1H), 7.64 (s, 1H), 7.38 (d, 1H), 6.87 (s, 1H), 2.60 (s, 3H)。
步驟B:5-[1-(4-胺基-2,6-二氯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苄腈之製備
在二水合氯化錫(II)(12.82g,56.82mmol)、乙酸(51.78mL)、及濃鹽酸(34.57mL)的混合物中分批添加5-[1-(2,6-二氯-4-硝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芐腈(即步驟A之產物)(6.07g,16.26mmol),同時將反應溫度維持在約25℃。將反應混合物攪拌隔夜,隨後緩慢倒入氫氧化鉀(200g)、水(200g)、及冰(400g)的混合物中。過濾收集得到的固體沉澱物,乾燥,得到標題產物(6.8g)。1
H NMR (CDCl3):δ 8.22 (s, 1H), 7.98 (d, 1H), 7.55 (s, 1H), 7.35 (d, 1H), 6.76 (s, 1H), 6.71 (s, 2H), 4.06 (s, 2H), 2.57 (s, 3H)。
步驟C:5-[1-(4-溴-2,6-二氯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苄腈之製備
將5-[1-(4-胺基-2,6-二氯苯基)-1H-吡唑-3-基]-2-甲基芐腈(即步驟B之產物)(6.75g,18.67mmol)與亞硝酸正丁酯(27.38mL,233.7mmol)的混合物加熱回流隔夜,隨後冷卻至室溫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20%乙酸乙酯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4.3g)。1
H NMR (CDCl3):δ 8.22 (s, 1H), 7.96 (d, 1H), 7.66 (s, 2H), 7.58 (s, 1H), 7.36 (d, 1H), 6.80 (s, 1H), 2.57 (s, 3H)。
步驟D: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苄腈之製備
將1,2-二甲氧基乙烷(43.7mL)及水(10.03mL)中的5-[1-(4-溴-2,6-二氯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芐腈(即步驟C之產物)(2.19g,5.37mmol)、環丙基硼酸(0.53g,6.31mmol)、碳酸鈉(1.99g,18.75mmol)、及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II)(0.46g,0.66mmol)的混合物在85℃下加熱隔夜。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並在水與乙酸乙酯之間分配。分離有機層,以硫酸鎂乾燥,過濾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0至1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0.90g)。1
H NMR (CDCl3
):δ 8.13 (s, 1H), 7.97 (d, 1H), 7.55 (s, 1H), 7.34 (d, 1H), 7.15 (s, 2H), 6.78 (s, 1H), 2.57 (s, 3H), 1.98-1.90 (m, 1H), 1.14-1.08 (m, 2H), 0.81-0.75 (m, 2H)。
步驟E: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甲胺鹽酸鹽之製備
在二氯甲烷(5mL)中的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芐腈的混合物(即步驟D之產物)(0.88g,2.39mmol)中添加參(2,3,4,5,6-五氟苯基)硼烷(0.01g,0.07mmol),隨後添加二乙基矽烷(0.53g,5.97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隔夜,冷卻至約0-5℃,隨後滴加鹽酸(4N溶液,在二㗁烷中,2.02mL)。藉由過濾收集得到的沉澱物,並風乾,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0.82g)。1
H NMR (CDCl3
):δ 8.30 (br s, 3H), 8.03 (s, 1H), 7.95 (s, 1H), 7.77 (d, 1H), 7.43 (s, 2H), 7.32 (d, 1H), 6.97 (s, 1H), 3.57 (s, 2H), 2.36 (s, 3H), 2.13-2.05 (m, 1H), 1.14-1.05 (m, 2H), 0.91-0.85 (m, 2H)。
步驟F:N
-[[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之製備
乙腈(10mL)中的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甲胺鹽酸鹽(步驟E之產物)(0.82g,2.01mmol)與碳酸鉀(0.83g,6.02 mmol)的混合物在約0-5℃中添加氯甲酸甲酯(0.21g,2.21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隔夜,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己烷中的0%至100%乙酸乙酯梯度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一固體(0.87g)。1
H NMR (CDCl3
):δ 7.78 (s, 1H), 7.70 (d, 1H), 7.63 (s, 1H), 7.22 (d, 1H), 7.15 (s, 2H), 6.76 (s, 1H), 4.82 (br s, 1H), 4.41 (br s, 2H), 3.70 (s, 3H), 2.37 (s, 3H), 1.95-1.88 (m, 1H), 1.12-1.08 (m, 2H), 0.80-0.72 (m, 2H)。
LCMS:m/z
430 [M+H]+
。
實施例18N
-[[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8)與N
-[[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32)之製備
步驟A:2-甲基-5-[2-(三甲基甲矽烷基)乙炔基]苄腈之製備
在四氫呋喃(600mL)中的2-胺基-5-溴芐腈(50g,255mmol)與乙炔基三甲基矽烷(181mL,1275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II)(26g,38mmol)、碘亞銅(I)(14.5g,76.5mmol)、三苯膦(20g,76.5mmol)、及三乙胺(600m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24小時,並在減壓下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5%乙酸乙酯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45g)。1
H NMR (CDCl3
):δ 7.68 (d, 1H), 7.63 (dd, 1H), 7.24 (s, 1H), 2.53 (s, 3H), 0.24 (s, 9H)。
步驟B:5-乙炔基-2-甲基苄腈之製備
在甲醇(800mL)中的2-甲基-5-[2-(三甲基甲矽烷基)乙炔基]芐腈(即步驟A之產物)(40g,187.7mmol)混合物中添加氫氧化鉀(67mL,1%,在甲醇中)。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6小時,隨後蒸餾以移除甲醇。以水(200mL)稀釋所得混合物,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合併的有機萃取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12%乙酸乙酯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15g)。1
H NMR (CDCl3
):δ 7.70 (d, 1H), 7.57 (dd, 1H), 7.28 (d, 1H), 3.12 (s, 1H), 2.55 (s, 3H)。
步驟C:5-乙炔基-2-甲基苯甲胺鹽酸鹽之製備
在氯仿(250mL)中的二苯基矽烷(81mL,443mmol)混合物中添加參(2,3,4,5,6-五氟苯基)硼烷(2.7g,5.3mmol),隨後添加在氯仿中的5-乙炔基-2-甲基芐腈(即步驟B之產物)(25g,177.3mmol)溶液。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6小時,並在減壓下濃縮。將鹽酸(濃度為2N,在乙醚中)添加到所得材料中,並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過濾收集得到的固體沉澱物,乾燥,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30g)。1
H NMR (DMSO-d6
):δ 8.26 (br s, 3H), 7.53 (s, 1H), 7.37-7.39 (m, 1H), 7.27-7.25 (m, 1H), 4.19 (s, 1H), 4.01 (s, 2H), 2.35 (s, 3H)。
步驟D:[(5-乙炔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之製備
乙腈(330mL)中的5-乙炔基-2-甲基苯甲胺鹽酸鹽(即步驟C之產物)(30g,165.7mmol)與碳酸鉀(68.5g,497mmol)的混合物在0℃下,在20分鐘內滴加氯甲酸甲酯(23.3g,248.6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6小時,隨後以水(200mL)稀釋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合併的有機萃取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管柱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30%乙酸乙酯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25g)。1
H NMR (CDCl3
):δ 7.38 (br s, 1H), 7.33-7.31 (m, 1H), 7.13-7.11 (m, 1H), 4.83 (br s, 1H) 4.34 (d, 2H), 3.71 (s, 3H), 3.04 (s, 1H), 2.32 (s, 3H)。
步驟E:N
-[[5-(1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之製備
在N,N
-二甲基甲醯胺(117mL)中的[(5-乙炔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步驟D之產物)(30g,165.7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甲醇(12mL)、疊氮化三甲基甲矽烷基(11.7mL,88.6mmol)、及碘化亞銅(I)(0.56g,2.9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100℃加熱16小時,隨後以飽和氯化銨溶液稀釋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以水和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合併的有機萃取物,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管柱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20%乙酸乙酯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為一固體(4g)。1
H NMR (CDCl3
):δ 11.8 (br s, 1H), 7.94 (s, 1H), 7.71 (s, 1H), 7.64-7.61 (m, 1H), 7.24 (s, 1H), 4.93 (br s, 1H), 4.43 (d, 2H), 3.71 (s, 3H), 2.37 (s, 3H)。
步驟F:N
-[[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8)與N
-[[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32)之製備
在二甲基亞碸(40mL)中的N
-[[5-(1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步驟E之產物)(4g,16.2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碳酸鉀(6.7g,48.6mmol),隨後添加1,2,3-三氟-5-硝基苯(3.1g,17.8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攪拌16小時,隨後以水(30mL)稀釋,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合併的有機萃取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20%乙酸乙酯沖提),得到N
-[[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8),即本發明化合物,為一固體(2g)。1
H NMR (DMSO-d6
):δ 8.77 (s, 1H), 8.45 (dd, 2H), 7.80 (s, 1H), 7.76-7.74 (m, 1H), 7.69-7.66 (m, 1H), 7.32 (d, 1H), 4.24 (d, 2H), 3.55 (s, 3H), 2.33 (s, 3H)。
LCMS:m/z: 404 [M+H]+
。
亦取得包含N
-[[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8)與N
-[[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32)的混合物之固體。藉由矽膠層析進一步純化固體,得到N
-[[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32),即本發明化合物,為一固體(800mg)。1
H NMR (DMSO-d6
):δ 9.08 (s, 1H), 8.50 (d, 2H), 7.83-7.82 (m, 2H), 7.71-7.67 (m, 2H), 7.29 (d, 1H), 4.24 (d, 2H), 3.57 (s, 3H), 2.32 (s, 3H)。
LCMS:m/z: 404 [M+H]+
。
實施例19N
-[[5-[2-(4-胺基-2,6-二氟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5)之製備
在乙醇(18mL)與水(2mL)中的N
-[[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實施例18之步驟F的產物化合物118)(2g,4.9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鐵粉(2.7g,49.6mmol)及氯化銨(0.16g,2.9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回流1.5小時,在室溫攪拌16小時,隨後藉由Celite®
墊過濾(矽藻土助濾劑),使用乙酸乙酯(30mL)沖洗。濾液以水稀釋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合併的有機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30%乙酸乙酯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一固體(1.6g)。1
H NMR (CDCl3
):δ 8.08 (s, 1H), 7.74-7.73 (m, 1H), 7.67-7.65 (m, 1H), 7.24 (s, 1H), 6.33-6.30 (m, 2H), 4.89 (br s, 1H), 4.42 (d, 2H), 4.13 (s, 2H), 3.70 (s, 3H), 2.37 (s, 3H)。
LCMS:m/z: 374 [M+H]+
。
以類似於實施例19之方法製備下列化合物:N
-[[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31)。1
H NMR (CDCl3
):δ 7.91 (s, 1H), 7.81 (s, 1H), 7.70 (d, 1H), 7.25 (s, 1H), 6.35 (d, 2H), 4.93 (br s, 1H), 4.45 (s, 2H), 4.19 (br s, 2H), 3.71 (s, 3H), 2.39 (s, 3H)。
實施例20N
-[[5-[2-(4-氯-2,6-二氟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17)之製備
在四氯化碳(125mL)中的N
-[[5-[2-(4-胺基-2,6-二氟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即實施例19之產物)(1g,2.68mmol)的混合物中添加亞硝酸正丁酯(3.3g,32.17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回流16小時,隨後藉由Celite®
墊過濾(矽藻土助濾劑),使用乙酸乙酯(20mL)沖洗。以水(60mL)稀釋濾液,並使用乙酸乙酯萃取。合併的有機物以飽和氯化鈉溶液洗滌,以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減壓濃縮。所得材料藉由矽膠層析純化(以在石油醚中的30%乙酸乙酯沖提),得到標題化合物,即本發明化合物,為一固體(0.12g)。1
H NMR (CDCl3
):δ 8.13 (s, 1H), 7.74-7.73 (m, 1H), 7.66 (dd, 1H), 7.28 (s, 1H), 7.19-7.15 (m, 2H), 4.90 (br s, 1H), 4.43 (d, 2H), 4.71 (s, 3H), 2.38 (s, 3H)。
LCMS:m/z: 393 [M+H]+
。
以類似於實施例20之方法製備下列化合物:N
-[[5-[1-(4-氯-2,6-二氟苯基)-1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化合物121)。1
H NMR (CDCl3
):δ 7.98 (s, 1H), 7.79 (br s, 1H), 7.70 (d, 1H), 7.27-7.20 (m, 3H), 4.91 (br s, 1H), 4.44-4.43 (m, 2H), 3.71 (s, 3H), 2.38 (s, 3H)。
LCMS:m/z: 393 [M+H]+
。
藉由本文所述之方法,以及本領域已知之方法,可製備下列表1A至33D之化合物。下表中使用以下縮寫:n
表示正,i
表示異,c
表示環,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Pr表示丙基,MeO表示甲氧基,EOt表示乙氧基,MeS表示甲基硫基,EtS表示乙基硫基,-CN表示氰基,-NO2
表示硝基。
表1A
R1 與R2 為F | |||
R6 | R6 | R6 | R6 |
H | CH=CHCH3 | OCH2 (c -Pr) | CH2 OH |
F | CH2 CH=CH2 | CH2 (c -Pr) | CH2 OCH3 |
Cl | C≡CH | OCH2 CH=CH2 | CH2 CH2 OCH3 |
Br | C≡CCH3 | OCH2 CH=CH(CH3 ) | CH2 OCH2 CH3 |
I | CH2C≡CH | OCH2 C≡CH | OCH2 CF3 |
CN | CF3 | OCH2 C≡CCH3 | OCF2 CF2 H |
NH2 | CHF2 | OCH2 CH=CHCl | CH=NOH |
NO2 | CH2 F | OCH2 CH=CCl2 | C(Me)=NOH |
Me | OMe | OCH2 C≡CCF3 | CH=NOMe |
Et | OEt | OCH2 OCH3 | C(Me)=NOMe |
n -Pr | O(n -Pr) | OCH2 CH2 OCH3 | CH=NOEt |
i -Pr | OCF3 | SMe | C(Me)=NOEt |
c -Pr | OCHF2 | SEt | CH=NOCH2 CH=CH2 |
CH=CH2 | O(c -Pr) | CH2 CN | C(Me)=NOCH2 CH=CH2 |
本發明亦包括表2A至33A,除了將表1A中的行標題(即「R1
與R2
為F」)替換為以下所示的各行標題之外,表2A至33A每一者的構成與上述表1A相同。舉例而言,在表2A中,行標題為「R1
及R2
為Cl」,且R6
如上表1A所定義。
表1B
表 | 表標題 | 表 | 表標題 |
2A | R1 與R2 為Cl | 18A | R1 為I且R2 為MeO |
3A | R1 與R2 為Br | 19A | R1 為Cl且R2 為MeS |
4A | R1 與R2 為I | 20A | R1 為Br且R2 為MeS |
5A | R1 與R2 為Me | 21A | R1 為F且R2 為MeS |
6A | R1 與R2 為MeO | 22A | R1 為Br且R2 為NO2 |
7A | R1 與R2 為MeS | 23A | R1 為CF3且R2 為F |
8A | R1 為Cl且R2 為Br | 24A | R1 為CH2 F且R2 為F |
9A | R1 為F且R2 為Br | 25A | R1 為CHF2 且R2 為F |
10A | R1 為I且R2 為Br | 26A | R1 為Cl且R2 為EtO |
11A | R1 為Me且R2 為Br | 27A | R1 為F且R2 為EtO |
12A | R1 為Br且R2 為F | 28A | R1 為Cl且R2 為n -PrO |
13A | R1 為Cl且R2 為F | 29A | R1 為F且R2 為n -PrO |
14A | R1 為I且R2 為F | 30A | R1 為Cl且R2 為c -PrOCH2 |
15A | R1 為Me且R2 為F | 31A | R1 為F且R2 為c -PrOCH2 |
16A | R1 為Cl且R2 為MeO | 32A | R1 為Cl且R2 為CF3 O |
17A | R1 為F且R2 為MeO | 33A | R1 為F且R2 為CF3 O |
表2B至33B以類似於表2A至33A之方式構建。
表1C
表2C至33C以類似於表2A至33A之方式構建。
表1D
表2D至33D係以與表2A至33A之類似方式構建。
調配物/應用
本發明之式1
化合物(包括其N
-氧化物及其鹽類),或含有該化合物與如本發明內容中所述之至少一殺真菌化合物之混合物(即組合物),一般將使用作為組合物(即調配物)中之殺真菌活性成分,該組合物具有至少一額外成分,其係選自於由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所組成之群組,作為載體。該調配物或組合物成分係經選擇,以與活性成分的物理性質、施用模式、及環境因子一致(例如,土壤類型、溼度、及溫度)。
組分(a)(即式1
化合物、N
‑氧化物或其鹽類之至少一者)與組分(b) (例如,選自於上述(b1)至(b54)之化合物及其鹽類)之混合物,及/或一或多個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即殺蟲劑、其他殺真菌劑、殺線蟲劑、殺蟎劑、除草劑、及其他生物劑)可以數種方式調配,包括:
(i) 組分(a)、組分(b)、及/或一或多個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可以適當的重量比(例如,以槽混合形式)分別調配並分別施用或同時施用;或者
(ii) 可以適當的重量比將組分(a)、組分(b)、及/或一或多個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一起調配。
適用之調配物包括液體及固體組合物。液體組合物包括溶液(包括可乳化濃縮物)、懸浮液、乳液(包括微乳液、水包油、可流動濃縮液、及/或懸浮乳液(suspoemulsion))及其類似物,並可任意性地將其增稠成凝膠。水性液體組合物的一般類型為可溶濃縮物、懸浮濃縮物、膠囊懸浮液、濃縮乳液、微乳液與水包油乳液、可流動濃縮液及/或懸浮乳液。非水性液體組合物的一般類型為可乳化濃縮物、可微乳化濃縮物、可分散性濃縮物、及油分散液。
固體組合物之一般類型為塵粉、粉劑、顆粒、丸劑(pellet)、珠劑(prill)、錠劑(pastille)、片劑、實心膜(filled film)(包括種子塗覆物)、及其類似物,其可具有水分散性(「可濕性」)或水溶性。由成膜溶液或可流動懸浮液形成的薄膜與塗層在種子處理上特別有用。可將活性成分(微)封裝並使其進一步形成懸浮物或固體調配物;或者可將整體活性成分調配物封裝(或「披覆」)。膠囊化可控制或減緩活性成分的釋放。可乳化顆粒劑結合了可乳化濃縮物與乾粒狀製劑的優點。高強度組合物主要作為進一步製劑的中間物。
值得注意的是組合物之具體實施例,其中包含式1
化合物(或N
-氧化物或其鹽類)之固體組合物顆粒係與包含組分(b)的固體組合物顆粒混合。彼等混合物可進一步與包含額外的農業用保護劑之顆粒混合。或者,二或多個農業用保護劑(例如,一組分(a)(式1
)化合物、一組分(b)化合物、非組分(a)或(b)的農業用保護劑)可與該固體組合物合併成一顆粒組,其之後經與包含一或多個額外的農業用保護劑之固體組合物之一或多顆粒組混合。彼等顆粒混合物可與在PCT專利公開號WO 94/24861中揭示的一般顆粒混合物一致,或較佳與美國專利號6,022,552揭示的均質顆粒混合物一致。
可噴灑調配物通常在噴灑前會先在適合的介質中擴展。此類液體及固體調配物係調配為可迅速稀釋於噴灑介質(通常是水,但偶爾也可以使用其他適用之介質,例如芳烴、鏈烷烴或植物油)中。噴灑的量可從每公頃約一到數千公升,但更通常為從每公頃約十到數百公升。可噴灑調配物可在槽中與水或其他適合介質混合,藉由空中或地面施用而運用於葉處理,或施用於植物的生長介質。液體調配物與乾燥調配物可在播種時,直接計量加入滴流灌溉系統或犁溝。液體與固體調配物可施用於農作物與其他所欲植物的種子上,作為播種前種子處理之用,透過系統性吸收以保護發育中的根及其他地下的植物部分及/或葉。
該製劑通常含有有效劑量的活性成分、稀釋劑、及界面活性劑,其落於下列概略範圍中且重量加起來至多為百分之百。
重量百分比 | |||||
活性成分 | 稀釋劑 | 界面活性劑 | |||
水分散性與水溶性顆粒劑、片劑與粉劑。 | 0.001‑90 | 0‑99.999 | 0‑15 | ||
油分散液、懸浮液、乳液、溶液(包括可乳化濃縮物) | 1‑50 | 40‑99 | 0‑50 | ||
粉塵 | 1‑25 | 70‑99 | 0‑5 | ||
顆粒與丸劑 | 0.001‑95 | 5‑99.999 | 0‑15 | ||
高強度組合物 | 90‑99 | 0‑10 | 0‑2 | ||
固體稀釋劑包括例如,黏土如膨土、微晶高嶺石、厄帖浦石(attapulgite)與高嶺土、石膏、纖維素、二氧化鈦、氧化鋅、澱粉、糊精、糖(例如乳糖、蔗糖)、二氧化矽、滑石、雲母、矽藻土、尿素、碳酸鈣、碳酸鈉與碳酸氫鈉、及硫酸鈉。典型之固體稀釋劑係描述於Watkins et al.,Handbook of Insecticide Dust Diluents and Carriers
, 2nd Ed., Dorland Books, Caldwell, New Jersey中。
液體稀釋包括例如,水、N,N
-二甲基烷醯胺(例如,N,N
-二甲基甲醯胺)、薴烯、二甲基亞碸、N
-烷吡咯啶酮(例如,N
-甲基吡咯烷酮)、烷基磷酸鹽(例如,三乙基磷酸鹽)、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碳酸伸丙酯、碳酸伸丁酯、鏈烷烴(例如,白色礦物油、正鏈烷烴、異鏈烷烴)、烷基苯、烷基萘、甘油、三酸甘油酯、山梨糖醇、芳香烴、脫芳脂肪族化合物、烷基苯、烷基萘、酮類例如環己酮、2-庚酮、異佛酮以及4-羥基-4-甲基-2-戊酮、乙酸酯如乙酸異戊酯、乙酸己酯、乙酸庚酯、乙酸辛酯、乙酸壬酯、乙酸十三酯以及乙酸異莰酯、其他酯類如烷基化乳酸酯類、二元酯類、烷基與芳基苯酸酯,以及γ-丁內酯,以及醇,其可以是直鏈、支鏈、飽和或不飽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正己醇、2-乙基己醇、正辛醇、癸醇、異癸醇、異十八醇、鯨蠟醇、月桂醇、十三醇、油醇、環己醇、四氫糠醇、二丙酮醇、甲酚以及苯甲醇。液體稀釋劑亦包括飽與以及不飽與脂肪酸的甘油酯類(典型為C6
-C22
),如植物種子與水果油(例如,橄欖、蓖麻、亞麻仁、芝麻、玉米、花生、向日葵、葡萄籽、紅花、棉籽、黃豆、油菜籽、椰子與棕櫚仁的油)、動物源性脂肪(例如,牛油、豬肉脂、豬油、鱈魚肝油、魚油)、及其混合物。液體稀釋劑也包括烷基化脂肪酸(例如甲基化、乙基化、丁基化),其中該脂肪酸可藉由水解來自植物與動物來源的甘油酯而獲得,並可蒸餾純化。典型的液體稀釋劑係描述於Marsden,Solvents Guide
, 2nd Ed., Interscience, New York, 1950中。
本發明之固體與液體組合物通常包括一或多個界面活性劑。當加入至液體中時,界面活性劑(亦稱作「表面-活性劑」)通常會改變(最常見為減少)液體的表面張力。取決於界面活性劑分子中親水性與親油性基團的性質,界面活性劑可使用作為潤濕劑、分散劑、乳化劑、或消泡劑。
界面活性劑可分類為非離子性、陰離子性、或陽離子性。用於本發明組合物之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但不侷限於:醇類烷氧化物,如基於天然及合成的醇類(其可能為分支或直鏈型)及由以下製備之醇類烷氧化物:醇類與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或其混合物;胺乙氧化物、烷醇醯胺與乙氧基化烷醇醯胺;烷氧基化三酸甘油酯,如乙氧基化大豆油、蓖麻油與油菜籽油;烷基酚烷氧化物,如辛酚乙氧化物、壬酚乙氧化物、二壬酚乙氧化物及十二烷酚乙氧化物(由酚與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或其混合物所製備); 由環氧乙烷或環氧丙烷與反向嵌段聚合物製備之嵌段聚合物,其中末端嵌段由環氧丙烷所製備;乙氧基化脂肪酸;乙氧基化脂肪酯與油;乙氧基化甲酯;乙氧基化三苯乙烯酚(包括該等由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或其混合物所製備者);脂肪酸酯、甘油酯、羊毛脂為基礎的衍生物、聚乙氧基化酯如聚乙氧基化山梨醇脂肪酸酯、聚乙氧基化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及聚乙氧基化甘油脂肪酸酯;其他山梨醇衍生物如山梨醇酯;聚合界面活性劑如隨機共聚物、嵌段共聚物、alkyd peg (聚乙二醇)樹脂、接枝或梳形聚合物及星形聚合物的;聚乙二醇(pegs);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矽氧為基礎的界面活性劑;以及醣類衍生物,如蔗糖酯、烷基聚葡萄糖苷與烷基多醣;以及葡糖醯胺,如辛基-N
-甲基葡糖醯胺與癸基-N
-甲基葡糖醯胺的混合物(例如,產品得自Clariant的Synergen® GA)。
適用之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但不侷限於:烷芳基磺酸及其鹽類;羧基化醇或烷基酚乙氧化物;二苯磺酸鹽衍生物;木質素及木質素衍生物,如木質磺酸鹽;順丁烯二酸或琥珀酸或其酸酐;烯烴磺酸鹽;磷酸酯,如醇烷氧化物、烷基酚烷氧化物之磷酸酯及苯乙烯酚乙氧化物之磷酸酯;以蛋白質為基礎的界面活性劑;肌胺酸衍生物;苯乙烯酚醚硫酸鹽;油與脂肪酸的硫酸鹽與磺酸鹽;乙氧基化烷基酚的硫酸鹽與磺酸鹽;醇類的硫酸鹽;乙氧基化醇類的硫酸鹽;胺類以及醯胺之磺酸鹽,如N,N
-烷基牛磺酸酯;苯、異丙苯、甲苯、二甲苯及十二苯與十三苯的磺酸鹽;縮合萘的磺酸鹽;萘及烷基萘的磺酸鹽;分餾石油的磺酸鹽;磺琥珀醯胺酸鹽;以及磺琥珀酸鹽及其衍生物,如二烷基磺琥珀酸鹽。
適用之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包括但不侷限於:醯胺及乙氧基化醯胺;胺類,如N
-烷基丙二胺、三丙三胺與二丙四胺,以及乙氧基化胺類、乙氧基化二胺及丙氧基化胺類(由胺類與環氧乙烷、丙烯氧化物、伸丁基氧化物及其混合物製備);胺鹽,如乙酸胺及二胺鹽;四級銨鹽,如四級鹽、乙氧基化四級銨鹽、及雙四級銨鹽;以及氧化胺,如烷基二甲基胺氧化物及雙-(2-羥乙基)-烷基胺氧化物。
亦可用於本發明組合物者為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與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的混合物,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與陽離子界面活性劑的混合物。非離子、陰離子及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及其之建議用途已揭示於多篇公開的參考文獻,包括McCutcheon’s Emulsifiers and Detergents
, annual American and International Editions published by McCutcheon’s Division, The Manufacturing Confectioner Publishing Co.; Sisely and Wood,Encyclopedia of Surface Active Agents
, Chemical Publ. Co., Inc., New York, 1964;以及A. S. Davidson and B. Milwidsky,Synthetic Detergents
, Seventh Edition,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1987。
本發明之組合物亦可包含調配物輔劑及添加劑,其為熟悉該項技術領域者熟知之調配物助劑(其中一些亦可用作固體稀釋劑、液體稀釋劑、或界面活性劑)。彼等調配物輔劑及添加劑可控制:pH值(緩衝液)、加工過程中的發泡(消泡劑,如聚有機矽氧烷)、活性成分的沉積(懸浮液)、黏度(觸變增稠劑)、容器內微生物生長(抗菌劑)、產物凍結(防凍劑)、顏色(染料/顏料分散液)、洗脫(成膜劑或黏著劑)、蒸發(蒸發阻滯劑)、及其他調配物特性。成膜劑包括例如,聚乙酸乙烯酯、聚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聚乙烯醇共聚物、及蠟。調配物輔劑及添加劑之實例包括列示於以下文獻者:McCutcheon’s Volume 2: Functional Materials
, annual International and North American editions published by McCutcheon’s Division, The Manufacturing Confectioner Publishing Co.;以及PCT公開號WO 03/024222。
式1
化合物及其他活性成分通常藉由在溶劑中溶解活性成分或在液體或乾性稀釋劑中研磨而加入本發明組合物中。藉由簡單混合成分可製備溶液,包括可乳化濃縮物。若欲作為可乳化濃縮物之液體組合物的溶劑與水不互溶,則通常會在以水稀釋時,加入乳化劑以乳化該含活性成分之溶劑。粒徑高達2,000 μm的活性成分漿液可使用介質研磨機濕磨,以獲得平均直徑在3 μm以下的顆粒。水性漿液可製備為成品懸浮濃縮物(參見如U.S.3,060,084)或藉由噴霧乾燥進一步加工,以形成水-分散性顆粒。乾式調配物通常需要乾磨製程,其產生的平均粒徑在2至10 μm的範圍內。塵粉及粉劑可藉由摻合及通常加上研磨(如以錘磨或液能研磨機)而製備。顆粒及丸劑係經由將活性材料噴灑於預成形之顆粒載體或以黏聚技術製成。參見Browning, “Agglomer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 December 4, 1967, pp 147-48,Perry’s Chemical Engineer’s Handbook
, 4th Ed., McGraw-Hill, New York, 1963, pp 8-57,以及下列文獻,以及WO 91/13546。丸 劑可如U.S. 4,172,714中所述者製備。水分散性與水溶性顆粒可如U.S. 4,144,050、U.S. 3,920,442與DE 3,246,493中所揭示者製備。錠劑可如U.S. 5,180,587、U.S. 5,232,701、及U.S. 5,208,030所揭示者製備。膜衣可如GB 2,095,558與U.S. 3,299,566所揭示者製備。
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係有關一用於防治真菌病原體之方法,其包含以水稀釋本發明之殺真菌組合物(以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調配的式1
化合物或該式1
化合物的調配混合物與至少一其他殺真菌劑),並任意地加入佐劑以形成稀釋的組合物,並使該真菌病原體或其環境與有效量之該經稀釋的組合物接觸。
儘管以水稀釋足夠濃度的本發明殺真菌組合物形成的噴霧組合物,可提供控制真菌病原體的足夠功效,但亦可將單獨調配的佐劑產物加入噴霧槽混合物中。彼等額外的佐劑通常被稱作「噴霧佐劑」或「槽混合佐劑」,並包括在噴霧槽中混合以增進農藥表現度或改變噴霧混合物的物理性質之任何物質。佐劑可為陰離子性或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乳化劑、石油基底作物油、作物衍生的種子油、酸化劑、緩衝劑、增稠劑、或消泡劑。佐劑用於增強功效(例如,生物利用度、黏附性、滲透性、覆蓋均勻度、及保護的持久性),或最小化或消除與不相容性、起泡、漂移、蒸發、揮發、及降解有關的噴霧施用問題。欲獲得最佳表現度,依據活性成分、調配物、及靶標(例如,農作物、昆蟲害蟲)的性質選擇佐劑。
添加到噴霧混合物中的佐劑量通常在按體積計約0.1%至2.5%的範圍內。添加到噴霧混合物中的佐劑之施用率通常在每公頃約1至5 L之間。噴霧佐劑的代表性實例包括:Adigor® (Syngenta)液態烴中47%甲基化的菜籽油,Silwet® (Helena Chemical Company)聚環氧烷修飾之七甲基三矽氧烷與Assist® (BASF) 17%的界面活性劑摻合物之83%石蠟基礦物油。
種子處理的一方法為在播種之前,先以本發明化合物(即經調配之組合物)噴灑或撒粉。調配用於種子處理的組合物通常包含成膜劑或黏合劑。因此,本發明之種子塗層組合物通常包含生物有效量的式1
化合物與成膜劑或黏合劑。可藉由將可流動的懸浮液濃縮物直接噴灑到種子的翻滾床上,隨後乾燥種子來包覆。或者,可將其他調配物類型,如濕粉劑、溶液、懸浮乳劑、可乳化濃縮物與水性乳液可噴灑在種子上。該方法對於在種子上施加薄膜塗層特別有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使用各種塗佈機與方法。適用之方法包括在P. Kosters et al.,Seed Treatment: Progress and Prospects
, 1994 BCPC Mongraph No. 57中列出的方法,以及其中列出的參考文獻。
有關調配物技術的更多訊息,參見T. S. Woods, “The Formulator’s Toolbox - Product Forms for Modern Agriculture” inPesticide Chemistry and Bioscience, The Food‑Environment Challenge
, T. Brooks and T. R. Roberts, Eds., 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esticide Chemistry,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Cambridge, 1999, pp. 120-133。亦參見美國專利號3,235,361,第6欄第16行至第7欄第19行,以及實施例10-41;亦參見美國專利號3,309,192,第5欄第43行到第7欄第62行以及實施例8、12、15、39、41、52、53、58、132、138-140、162-164、166、167與169-182;美國專利號2,891,855,第3欄第66行至第5欄第17行與實施例1-4;Klingman,Weed Control as a Science
,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York, 1961, pp 81-96; Hance et al.,Weed Control Handbook
, 8th E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xford, 1989;以及Developments in formulation technology
, PJB Publications, Richmond, UK, 2000。
在以下實施例中,所有百分比皆以重量計,且所有調配物皆以常規方式製備。活性成分意指索引表A-F中的化合物。無需進一步闡述,一般相信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使用前面的描述最大程度地利用本發明。因此,以下範例僅用於說明,而不以任何方式侷限本發明。
實施例A
實施例B
實施例C
實施例D
實施例E
實施例F
實施例G
實施例H
實施例I
實施例J
實施例K
實施例L
高強度濃縮物 | |
化合物3 | 98.5% |
二氧化矽氣凝膠 | 0.5% |
合成非晶形微細二氧化矽 | 1.0% |
可濕潤粉末 | |
化合物4 | 65.0% |
十二烷基酚聚乙二醇醚 | 2.0% |
木質素磺酸鈉 | 4.0% |
矽鋁酸鈉 | 6.0% |
蒙脫石(煅燒) | 23.0% |
顆粒 | |
化合物6 | 10.0% |
厄帖浦石(attapulgite)顆粒(低揮發性,0.71/ 0.30 mm;U.S.S.編號25–50篩目) | 90.0% |
擠出丸劑 | |
化合物7 | 25.0% |
無水硫酸鈉 | 10.0% |
粗木質素磺酸鈣 | 5.0% |
烷基萘磺酸鈉 | 1.0% |
鈣/鎂膨潤土 | 59.0% |
可乳化濃縮物 | |
化合物11 | 10.0% |
聚氧乙烯山梨糖醇己酸酯 | 20.0% |
C6 –C10 脂肪酸甲酯 | 70.0% |
微乳化物 | |
化合物14 | 5.0% |
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 30.0% |
烷基多醣苷 | 30.0% |
單油酸甘油酯 | 15.0% |
水 | 20.0% |
種子處理 | |
化合物15 | 20.00% |
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 5.00% |
褐煤酸蠟 | 5.00% |
木質素磺酸鈣 | 1.00% |
聚氧乙烯/聚氧丙基烯嵌段共聚物 | 1.00% |
硬脂醇(POE 20) | 2.00% |
聚有機矽烷 | 0.20% |
著色劑紅色染料 | 0.05% |
水 | 65.75% |
肥料棒 | |
化合物30 | 2.50% |
吡咯烷酮-苯乙烯共聚物 | 4.80% |
三苯乙烯基苯基16-乙氧基化物 | 2.30% |
滑石 | 0.80% |
玉米澱粉 | 5.00% |
緩釋肥料 | 36.00% |
高嶺土 | 38.00% |
水 | 10.60% |
懸浮濃縮物 | |
化合物33 | 35% |
丁基聚氧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 | 4.0% |
硬脂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 1.0% |
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 | 1.0% |
黃原膠 | 0.1% |
丙二醇 | 5.0% |
矽基消泡劑 | 0.1% |
1,2-苯并異噻唑啉-3-酮 | 0.1% |
水 | 53.7% |
水中乳化物 | |
化合物41 | 10.0% |
丁基聚氧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 | 4.0% |
硬脂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 1.0% |
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 | 1.0% |
黃原膠 | 0.1% |
丙二醇 | 5.0% |
矽基消泡劑 | 0.1% |
1,2-苯并異噻唑啉-3-酮 | 0.1% |
芳族石油基烴 | 20.0 |
水 | 58.7% |
油分散物 | |
化合物63 | 25% |
六油酸聚氧乙烯山梨醇酯 | 15% |
有機修飾膨潤土 | 2.5% |
脂肪酸甲酯 | 57.5% |
懸浮乳液 | |
化合物64 | 10.0% |
吡蟲啉 | 5.0% |
丁基聚氧乙烯/聚丙烯嵌段共聚物 | 4.0% |
硬脂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 1.0% |
苯乙烯丙烯酸聚合物 | 1.0% |
黃原膠 | 0.1% |
丙二醇 | 5.0% |
矽基消泡劑 | 0.1% |
1,2-苯并異噻唑啉-3-酮 | 0.1% |
芳族石油基烴 | 20.0% |
水 | 53.7% |
水溶性與水分散性調配物通常在施用前以水稀釋,以形成水性組合物。直接施用於植物或其部分的水性組合物(例如,噴霧槽組合物)通常包含至少約1 ppm或更多(例如,1 ppm至100 ppm)的本發明化合物。
種子通常以每公斤種子約0.001 g (更常為約0.1 g)至約10 g (即,處理前種子重量之約0.0001至1%)的速率進行處理。調配用於種子處理的可流動懸浮液通常包含約0.5至約70%的活性成分、約0.5至約30%的成膜黏合劑、約0.5至約20%的分散劑、0至約5%的增稠劑、0至約5%的顏料及/或染料、0至約2%的消泡劑、0至約1%的防腐劑、及0至約75%的揮發性液體稀釋劑。
本發明之組合物可作為植物病害防治劑。因此,本發明進一步包含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植物病害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將有效量之本發明化合物或含該化合物的殺真菌劑組合物施用於欲保護之植物或其部分,或施用於欲保護之植物種子。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或組合物提供對由子囊菌(Ascomycota)、擔子菌屬(Basidiomycota)、合子菌門(Zygomycota phyla)、及真菌樣卵菌屬(fungal-like Oomycata class)的廣範圍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病害的防治。其可有效防治廣範圍的植物病害,尤其是觀賞、草皮、蔬菜、田地、穀物、及水果作物的葉面病原體。彼等病原體包括但不侷限於表1-1中列出者。對於子囊菌與擔子菌,在已知之處列出有性/有性型/完美階段的名稱及無性/無性型/不完美階段的名稱(在括號中)。病原體的同義詞以等號表示。舉例而言,小麥葉枯病菌(Phaeosphaeria nodorum)之有性/有性型/完美的階段名稱對應於其無性/無性型/不完美的階段名稱長穗管茅斑葉病菌(
Stagnospora nodorum)與同義的較早名稱殼針孢菌(Septoria nodorum)。
表1-1
鏈格孢菌 (Pleosporales) 目中之子囊菌(Ascomycetes)包括茄鏈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 )、互生鏈格孢菌(A. alternata )與芸苔鏈格孢菌(A. brassicae )、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i )、蘋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 )、小麥黃斑葉枯病菌(Pyrenophora tritici repentis)(Dreschlera tritici-repentis =Helminthosporium tritici-repentis )與大麥網斑病菌(Pyrenophora teres )(Dreschlera teres =Helminthosporium teres )、鐵棒棒狀桿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nodorum )(Stagonospora nodorum =Septoria nodorum )、炭質旋孢腔菌 (Cochliobolus carbonum )與異螺旋孢腔菌(C. heterostrophus )、油菜黑腔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 )與油菜潰瘍病菌(L. maculans ); |
球腔菌(Mycosphaerellales)目中之子囊菌(Ascomycetes),包括小麥葉枯菌(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 )(Zymoseptoria tritici =Septoria tritici )、伯氏葉枯菌(M.berkeleyi )(Cercosporidium personatum )、花生葉枯菌(M. arachidis ) (Cercospora arachidicola )、 大豆尾孢菌(Passalora sojina ) (Cercospora sojina )、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與菠菜尾孢菌(C. beticola ); |
白粉菌(Erysiphales)(白粉病)目中之子囊菌(Ascomycetes),如小麥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與大麥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hordei )、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 葡萄白粉菌(E. necator ) (=Uncinula necator )、甜瓜單囊殼菌(Podosphaera fuliginea ) (=Sphaerotheca fuliginea )、及白叉絲單囊殼菌(Podosphaera leucotricha ) (=Sphaerotheca fuliginea ); |
柔膜菌(Helotiales)目中之子囊菌(Ascomycetes),如灰葡萄孢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 ) (Botrytis cinerea )、芒果眼點病菌(Oculimacula yallundae ) (=Tapesia yallundae ;anamorphHelgardia herpotrichoides = Pseudocercosporella herpetrichoides )、桃褐腐病菌 (Monilinia fructicola )、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核盤菌(Sclerotinia minor )、與茄絲核盤菌(Sclerotinia homoeocarpa ); |
肉座菌(Hypocreales)目中之子囊菌(Ascomycetes),如玉米赤黴(Giberella zeae ) (Fusarium graminearum )、鏈狀赤黴(G. monoliformis ) (Fusarium moniliforme )、茄腐鐮胞菌(Fusarium solani )與棉花黃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 ); |
散囊菌(Eurotiales)目中之子囊菌(Ascomycetes),如黃麴黴菌(Aspergillus flavus )與寄生麴黴菌(A. parasiticus ); |
間座殼(Diaporthales)目中之子囊菌(Ascomycetes),如Cryptosphorella viticola (=Phomopsis viticola )、大豆擬莖點種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 )與菜豆間座殼(Diaporthe phaseolorum ); |
其他子囊菌(Ascomycetes)病原體,包括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 ) 、禾頂囊殼(Gaeumannomyces graminis )、雲紋病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 )、及炭疽病(anthracnose)病原體如急尖炭疽菌(Glomerella acutata )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玉米炭疽菌(G. graminicola )(C. graminicola ) 與瓜炭疽菌(G. Lagenaria )(C. orbiculare ); |
銹菌(Urediniales) (銹病)目中之擔子菌(Basidiomycetes),包括隱匿扁菌(Puccinia recondite )、小麥條銹菌(P. striiformis )、大麥柄銹菌(Puccinia hordei )、小麥桿銹菌(P. graminis )與花生銹菌(P. arachidis )、咖啡銹菌(Hemileia vastatrix )、及大豆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 |
角擔菌(Ceratobasidiales)目中之擔子菌(Basidiomycetes),如稻紋枯病菌(Thanatophorum cucumeris ) (Rhizoctonia solani )、及水稻角擔菌(Ceratobasidium oryzae-sativae )(Rhizoctonia oryzae ); |
多孔菌目(Polyporales)目中之擔子菌(Basidiomycetes) ,如羅夫阿太菌(Athelia rolfsii )(Sclerotium rolfsii ); |
黑粉菌(Ustilaginales)目中之擔子菌(Basidiomycetes),如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 ); |
毛黴(Mucorales)目中之接合菌(Zygomycetes),如黑根黴(Rhizopus stolonifera ); |
腐黴(Pythiales)目中之卵菌(Oomycetes),包括馬鈴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大豆晚疫病菌(P. megasperma )、菸草晚疫病菌(P. parasitica )、大豆晚疫病菌(P. sojae )、肉桂晚疫病菌(P. cinnamomic )與茄晚疫病菌(P. capsica ),以及腐黴(Pythium )病原體,如瓜果腐黴(Pythium aphanidermatum )、水稻腐黴(P. graminicola )、不規則腐黴(P. irregulare )、終極腐黴(P. ultimum )與P. dissoticum ; |
霜黴(Peronosporale )目中之卵菌(Oomycetes),如葡萄露菌(Plasmopara viticola )、向日葵露菌(P. halstedii )、菸草霜黴菌(Peronospora hyoscyami ) (=Peronospora tabacina )、毛豆霜黴菌(P. manshurica )、 寄生霜黴菌(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onospora parasitica )、胡瓜露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及萵苣霜黴菌(Bremia lactucae ); |
以及與上述所有病原體密切相關的其他屬與種。 |
除了其殺真菌活性外,組合物或組合亦對如歐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
)、油菜黃單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丁香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及其他相關物種的細菌具有活性。藉由防治有害微生物,本發明之組合物可用於改善(即增加)與農作物或其繁殖體(例如,種子、球莖、鱗莖、塊莖、插條)或作物或其繁殖體的環境接觸的有益微生物與有害微生物的比例。
本發明之組合物可用於處理所有植物、植物部分、及種子。可藉由常規繁殖與育種方法或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獲得植物與種子的品種與栽培品種。經基因修飾之植物或種子(基因轉殖植物或種子)意指已將異源基因(基因轉殖)穩定整合至植物或種子的基因組中者。由其在植物基因組中的特定位置定義的基因轉殖稱作轉型或基因轉殖事件。
可依據本發明進行處理的經基因修飾之植物品種,包括可抵抗一或多個生物脅迫(例如,線蟲、昆蟲、蟎蟲、真菌等蟲害)或非生物脅迫(乾旱、低溫、土壤鹽分等),或包含其他理想特徵。可對植物進行基因修飾,使其展現出例如除草劑耐受性、抗蟲性、經修飾的油脂分布、或乾旱耐受性等特徵。
以本發明化合物處理經基因修飾之植物與種子,可導致超加成或增強作用。舉例而言,施用率的降低、活性譜的拓寬、對生物/非生物脅迫的耐受性增加、或儲存穩定性增強,可能比施用本發明化合物至經基因修飾之植物與種子上的簡單加成作用所預期的要大。
本發明之化合物與組合物可用於種子處理,以保護種子免於植物病害。在本揭示與申請專利範圍之內文中,處理種子意指使種子與生物學有效量之本發明化合物接觸,該化合物通常被調配成本發明之組合物。此類種子處理可保護種子免受土壤傳播的病原體侵害,且通常亦可保護與發芽種子發育出的幼苗土壤接觸的根與其他植物部位。種子處理亦可藉由使本發明之化合物或第二活性成分在發育中的植物內轉移而提供對葉的保護。種子處理可應用於所有類型的種子,包括將發芽成經基因改造以表現特殊性狀的植物的種子。代表性實例包括該等表現對無脊椎動物害蟲有毒的蛋白質者,如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毒素或該等表現除草劑抗性的蛋白質,如草甘膦乙醯基轉移酶,其提供了對草甘膦的抗性。以本發明之化合物與組合物進行種子處理亦可增加從該種子生長的植物的活力。
本發明之化合物與組合物特別適用於作物種子的處理,包括但不侷限於,玉蜀黍或玉米、大豆、棉花、穀物(例如,小麥、燕麥、大麥、黑麥、及大米)、馬鈴薯、蔬菜、及油菜。
此外,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可用於治療由真菌、卵菌綱與細菌引起之水果與蔬菜的收成後病害。彼等感染可在收成之前、之中與之後發生。舉例而言,感染可在收成之前發生,隨後保持休眠狀態,直到成熟期間的特定時刻為止(例如,宿主開始組織變化,以使感染可以繼續進行或有利於疾病進展);機械或昆蟲傷害造成的表面傷口亦可能引起感染。在這方面,本發明之化合物可減少由於收成後病害而引起之損失(即由於數量與品質而造成的損失),此類病害可能在收成至消費的任何時間內發生。以本發明之化合物治療收成後病害可增加一段期間,在該期間內,易腐爛的食用植物部分(例如,果實、種子、樹葉、莖、鱗莖、塊莖)於收成後可冷藏或不冷藏儲存,並保持可食用性且不受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明顯或有害的分解或污染。在收成前或收成後用本發明化合物處理可食用植物部分亦可減少真菌或其他微生物諸如黴菌毒素(如黃麴毒素)之有毒代謝產物的形成。
通常藉由在感染前或感染後將一有效量之本發明化合物施用於欲保護之植物部分,如根、莖、葉、果實、種子、塊莖或鱗莖,或施用於正在介質(土壤或沙土)上生長之欲保護之植物。該化合物亦可施用於種子,以保護種子與由種子生長出的幼苗。彼等化合物亦可經由灌溉水施用以處理植物。通常通過田間施用本發明化合物以防治在收成前感染農產品之收成後病原體,且在收成後發生感染的情況下,可將該化合物以浸劑、噴霧劑、熏蒸劑、處理過的包裝物與盒內襯(box liners)的形式施用於收成之農作物。
亦可以無人飛行器(UAV)施用本發明化合物及組合物,以將本文揭示之組合物散佈於種植區域上。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種植區域為包含農作物的區域。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農作物選自於單子葉植物或雙子葉植物。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該農作物選自於水稻、玉米、大麥、大豆、小麥、蔬菜、煙草、茶樹、果樹、及甘蔗。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之組合物經調配用於以超低體積噴灑。無人機使用的產品可以使用水或油作為噴霧載體。全球用於無人機施用的典型噴霧量體積(包括產品)為5.0升/公頃– 100升/公頃(約0.5-10 gpa)。此包括超低噴霧量(ULV)到低噴霧量(LV)的範圍。儘管不常見,但有些情況下甚至可使用更低的噴霧量,低至1.0升/公頃(0.1 gpa)。
組分(a)(即選自於式1
、N
-氧化物及其鹽類之至少一化合物)的適當施用率(例如,殺真菌上有效量),以及含有本發明組分(a)之混合物與組合物之適當施用率(例如,生物有效量、殺真菌有效量、或殺蟲有效量)可受下列因素影響:如欲防治之植物病害、欲保護之植物物種、欲防治之病原體種群結構、環境濕度與溫度,且應在實際使用條件下確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通過簡單的實驗容易地確定達到植物病害防治所希望程度之殺真菌有效量。以少於約1 g/ha至約5,000 g/ha的活性成分處理時,通常可保護葉片。當以每公斤種子約0.001 g (更通常為約0.1 g)至約10 g的比例處理種子時,種子與幼苗通常可以得到保護。本領域技術人員可通過簡單的實驗容易地確定組分(a)及含有本發明活性成分之特定組合之混合物與組合物之合適施用率,以提供所需之植物保護與植物病害防治及任意地其他植物害蟲防治之範圍。
本發明之化合物與組合物亦可用於增加農作物的活力。此方法包含將農作物(例如,樹葉、花朵、果實、或根)或農作物所用的種子與包含式1
化合物之組合物一起生長,以足夠達到所需植物活力效果之量(即生物學上有效量)。典型上,式1
化合物以經調配之組合物形式使用。儘管式1
化合物通常直接施用於農作物或其種子,但亦可施用於農作物的所在地,即農作物的環境中,尤其是與植物足夠近的部分,以允許式1
化合物可遷移至該農作物。與該方法有關的場所最常包含生長培養基(即向植物提供營養的培養基),通常是植物在其中生長的土壤。因此,處理農作物以增加農作物的活力的方法包括使農作物、可生長成該農作物的種子或農作物的所在地,與生物有效量之式1
化合物接觸。
作物活力的增強可導致下列一或多個觀察到的影響:(a)最佳的作物生長期,表現為出色的種子發芽、作物出苗、及作物生長期;(b)作物生長增強,如葉片快速健壯生長(例如,通過葉面積指數測量)、植物高度、分蘗數(例如,用於水稻)、根部質量與作物營養質量的總乾重;(c)提高作物產量,如開花時間、開花持續時間、花的數量、總生物量積累(即產量)、及/或水果或穀物等級產品的適銷性(即產量品質);(d)提高農作物抵禦或預防植物病害感染與節肢動物、線蟲、或軟體動物害蟲侵擾的能力;以及(e)提高作物抵禦環境脅迫的能力,如承受極端高溫、次優濕度、或植物毒性化學物質。
相較於未處理之植物,本發明之化合物與組合物可經由預防及/或治癒植物環境中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植物病害,而增加該經處理植物的活力。在沒有此種對植物病害防治的情況下,彼等病害會通過消耗植物組織或汁液或傳播植物病原體諸如病毒來降低植物活力。即使在真菌植物病原體不存在的情況下,本發明之化合物亦可藉由修飾植物的代謝來增加植物活力。一般而言,若植物在非理想的環境中生長,即環境中包含一或多個不利於植物達成在理想的環境中展示的完整遺傳潛力之態樣,則經由以本發明之化合物處理該植物,可顯著增加農作物的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用於增加農作物活力之方法,其中該農作物係生長於包含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植物病害的環境中。亦值得注意的是一用於增加農作物活力之方法,其中農作物生長在不包含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植物病害的環境中。亦值得注意的是一用於增加農作物活力之方法,其中該農作物生長在水分含量少於支持農作物生長的理想水分的環境中。
本發明之化合物與組合物亦可與一或多個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藥劑混合,包括殺真菌劑、殺蟲劑、殺線蟲劑、殺菌劑、殺蟎劑、除草劑、除草劑安全劑、生長調節劑如昆蟲蛻皮抑制劑與生根刺激劑、化學殺菌劑、化學信息素、驅蟲劑、引誘劑、信息素、進食刺激劑、植物營養素、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蟲生細菌、病毒、或真菌,以形成多重成分殺蟲劑,提供更廣範圍的農業保護。因此,本發明亦涵蓋一組合物,其包含式1
化合物(殺真菌有效量)與至少一額外之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藥劑(生物上有效量),且可更包含至少一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或液體稀釋劑。該額外之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藥劑可調配成包含至少一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或液體稀釋劑之組合物。就本發明之混合物而言,可將一或多個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藥劑與式1
化合物一起調配,以形成預混合物,或者可將一或多個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與式1
化合物分開調配,並在施用之前將調配物混合在一起(例如,在噴霧槽中),或依次施用。
如發明內容中所提到的,本發明之一態樣為一殺真菌組合物(即混合物或組合),其包含式1
化合物、N
-氧化物或其鹽類(即組分(a)), 與至少一其他殺真菌劑(即組分(b))。值得注意的是此一組合,其中該其他殺真菌活性成分的作用部位與式1
化合物不同。在特定情況下,與至少一具有相似防治範圍但作用部位不同的其他殺真菌活性成分的組合,對於耐藥性管理將特別有利。因此,本發明之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殺真菌上有效量之至少一額外的殺真菌活性成分,其具有類似的防治範圍但作用部位不同。
組分(b)殺真菌劑之實例包括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愛地福(aldimorph)、辛唑嘧菌胺(ametoctradin)、安美速(amisulbrom)、敵菌靈(anilazine)、阿扎康唑(azaconazole)、亞托敏(azoxystrobin)、本霜靈(benalaxyl)(包括本霜靈-M (benalaxyl-M))、麥鏽靈(benodanil)、免賴得(benomyl)、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包括苯噻菌胺-異丙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比托沙(bethoxazin)、聯萘普利(binapacryl)、聯苯, 比多農(bitertanol)、必殺芬(bixafen)、保米黴素-S (blasticidin-S)、白克列(boscalid)、溴克座(bromuconazole)、布瑞莫(bupirimate)、得滅多(buthiobate)、四氯丹(captafol)、蓋普丹(captan)、貝芬替(carbendazim)、嘉保信(carboxin)、加普胺(carpropamid)、地茂丹(chloroneb)、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克氯得(chlozolinate)、克黴唑(clotrimazole)、氫氧化銅、氯氧化銅、硫酸銅、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賽座滅(cyazofamid)、賽芬胺(cyflufenamid)、克絕(cymoxanil)、環克座(cyproconazole)、賽普洛(cyprodinil)、益發靈(dichlofluanid)、雙氯氰菌胺(diclocymet)、達滅淨(diclomezine)、大克爛(dicloran)、乙黴威(diethofencarb)、待克利(difenoconazole)、二氟林(diflumetorim)、二甲依瑞莫(dimethirimol)、達滅芬(dimethomorph)、醚菌胺(dimoxystrobin)、達克利(diniconazole)(包括達克利-M (diniconazole-M))、敵螨普(dinocap)、二塞農(dithianon)、二噻茂烷(dithiolane)、十二環嗎啉(dodemorph)、多果定(dodine)、二比美同(dipymetitrone)、滅癬洗劑(econazole)、護粒松(edifenphos)、烯肟菌酯(enoxastrobin)(亦稱作烯肟菌酯(enestroburin))、依普座(epoxiconazole)、依他康唑(etaconazole)、噻唑菌胺(ethaboxam)、依瑞莫(ethirimol)、依得利(etridiazole)、凡殺同(famoxadone)、咪唑菌酮(fenamidone)、芬瑞莫(fenarimol)、烯肟菌胺(fenaminstrobin)、芬克座(fenbuconazole)、甲呋醯胺(fenfuram)、環醯菌胺(fenhexamid)、氰菌胺(fenoxanil)、拌種咯(fenpiclonil)、苯鏽啶(fenpropidin)、芬普福(fenpropimorph)、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三苯醋錫(fentin acetate)、三苯氯錫(fentin chloride)、三苯羥錫(fentin hydroxide)、富爾邦(ferbam)、嘧菌腙(ferimzone)、氟奎因(flometoquin)、氟醚菌醯胺(florylpicoxamid)、扶吉胺(fluazinam)、護汰寧(fludioxonil)、氟菌螨酯(flufenoxystrobin)、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氟嗎啉(flumorph)、氟吡菌胺(fluopicolide)、氟醚吡菌醯胺(fluopimomide)、氟派瑞(fluopyram)、氟醯亞胺(flouroimide)、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氟喹唑(fluquinconazole)、氟硅唑(flusilazole)、氟硫滅(flusulfamide)、氟噻菌淨(flutianil)、福多寧(flutolanil)、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福爾培(folpet)、熱必斯(fthalide)、麥穗寧(fuberidazole)、呋霜靈(furalaxyl)、福拉比(furametpyr)、克熱淨(guazatine)、菲克利(hexaconazole)、殺紋寧(hymexazole)、依滅列(imazalil)、易胺座(imibenconazole)、阿米辛亞胺辛那定(iminoctadine albesilate)、三乙酸亞胺辛那定(iminoctadine triacetate)、愛得寶(iodocarb)、種菌唑(ipconazole)、依芬氟康唑(ipfentrifluconazole)、丙基喜樂松(iprobenfos)、依普同(iprodione)、丙森辛(iprovalicarb)、異康唑(isoconazole)、異丙噻菌胺(isofetamid)、亞賜圃(isoprothiolane)、異氟吡普蘭(isoflucypram)、異吡聯(isopyrazam)、異噻菌胺(isotianil)、春日黴素(kasugamycin)、克收欣(kresoxim-methyl)、鋅錳乃浦(mancozeb)、曼普胺(mandipropamid)、滿地菌酯(mandestrobin)、錳乃浦(maneb)、滅派林(mepanipyrim)、滅普寧(mepronil)、氧乙酸基白粉克(meptyldinocap)、滅達樂(metalaxyl)(包括滅達樂-M (metalaxyl-M)/精甲霜靈(mefenoxam))、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滅速克(methasulfocarb)、免得爛(metiram)、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滅芬農(metrafenone)、麥可那唑(miconazole)、滅克洛(myclobutanil)、納芙迪芬(naftifine)、新阿蘇仁(neo-asozin)、尼瑞莫(nuarimol)、辛噻酮(octhilinone)、呋醯胺(ofurace)、肟醚菌胺(orysastrobin)、毆殺斯(oxadixyl)、奧沙西哌洛林(oxathiapiprolin)、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惡咪唑(oxpoconazole)、氧化萎鏽靈(oxycarboxin)、氧四環素(oxytetracycline)、披扶座(pefurazoate)、平克座(penconazole)、賓克隆(pencycuron)、派福芬(penflufen)、吡噻菌胺(penthiopyrad)、亞磷酸(包括其鹽類,如福賽得(fosetyl-aluminum))、四唑吡氨酯(picarbutrazox)、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粉病靈(piperalin)、多氧菌素(polyoxin)、撲殺熱(probenazole)、撲克拉(prochloraz)、撲滅寧(procymidone)、普拔克(propamocarb)、普克利(propiconazole)、甲基鋅乃浦(propineb)、丙氧喹啉(proquinazid)、胺丙威(prothiocarb)、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百克敏(pyraclostrobin)、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唑菌酯(pyraoxystrobin)、定菌磷(pyrazophos)、防黴丹(pyribencarb)、稗草畏(pyributicarb)、比芬諾(pyrifenox)、派美尼(pyrimethanil)、派芬農(pyriofenone)、啶菌㗁唑(pyrisoxazole)、百快隆(pyroquilon)、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喹唑(quinconazole)、喹諾美林(Quinofumelin)(註冊號861647-84-9)、滅蟎蜢(quinomethionate)、快諾芬(quinoxyfen)、五氯硝苯(quintozene)、氟唑環菌胺(sedaxane)、矽噻菌胺(silthiofam)、矽氟唑(simeconazole)、葚孢菌素(spiroxamine)、鏈黴素(streptomycin)、硫, 得克利(tebuconazole)、泰伏勤(tebufloquin)、克枯爛(tecloftalam)、四氯硝基苯(tecnazene)、特比萘酚(terbinafine)、四克利(tetraconazole)、腐絕(thiabendazole)、賽氟滅(thifluzamide)、多保淨(thiophanate)、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得恩地(thiram)、噻醯菌胺(tiadinil)、脫克松(tolclofos-methyl)、甲磺菌胺(tolnifanide)、托普卡(tolprocarb)、甲苯氟磺胺(tolyfluanid)、三泰芬(triadimefon)、三泰隆(triadimenol)、嘧菌醇(triarimol)、滅菌唑(triticonazole)、三挫磷(triazoxide)、三價硫酸銅、三賽唑(tricyclazole)、氯啶菌酯(triclopyricarb)、三得芬(tridemorph)、三氟敏(trifloxystrobin)、氟菌唑(triflumizole)、賽福寧(triforine)、三芬醯胺(trimorphamide)、單克素(uniconazole)、單克素-P (uniconazole-P)、維利黴素(validamycin)、霜黴滅(valifenalate) (亦稱作valiphenal)、免克寧(vinclozolin)、鋅乃浦(zineb)、福美鋅(ziram)、座賽胺(zoxamide)、N
‑[2-(1S
,2R
)-[1,1'-bi環丙基]-2-基苯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
-吡唑-4-羧醯胺、α-(1-氯環丙基)-α-[2-(2,2-二氯環丙基)乙基]-1H
-1,2,4-三唑-1-乙醇、(αS
)-[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4-異㗁唑基]-3-吡啶甲醇、rel
-1-[[(2R
,3S
)-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1H
-1,2,4-三唑、rel
-2-[[(2R
,3S
)-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1,2-二氫-3H
-1,2,4-三唑-3-硫酮、rel
-1-[[(2R
,3S
)-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5-(2-丙烯-1-基硫基)-1H
-1,2,4-三唑、N
-[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甲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N
-[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乙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N
'-[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
-乙基-N
-甲基甲醯亞胺醯胺、N
-[2-(2,4-二氯苯基)-2-甲氧基-1-甲基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
-吡唑-4-羧醯胺、N
-(3',4'-二氟[1,1'-聯苯]-2-yl)-3-(三氟甲基)-2-吡嗪羧醯胺、3-(二氟甲基)-N
-(2,3-二氫-1,1,3-三甲基-1H
-茚-4-基)-1-甲基-1H
-吡唑-4-羧醯胺、5,8-二氟-N
-[2-[3-甲氧基-4-[[4-(三氟甲基)-2-吡啶基]氧基]苯基]乙基]-4-喹唑啉胺、1-[4-[4-[5R
-[(2,6-二氟苯氧基)甲基]-4,5-二氫-3-異㗁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乙酮、4‑氟苯基N
-[1-[[[1-(4-氰基苯基)乙基]磺醯基]甲基]丙基]胺甲酸酯、5-氟-2-[(4-氟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α‑(甲氧基亞胺基)-N
-甲基-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亞胺基]甲基]苯乙醯胺、及[[4-甲氧基-2-[[[(3S
,7R
,8R
,9S
)-9-甲基-8-(2-甲基-1-側氧丙氧基)-2,6-二側氧-7-(苯基甲基)-1,5-二氧戊環-3-基]胺基]羰基]-3-吡啶基]氧基]甲基 2‑甲基丙酸酯。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殺真菌組合物包含作為組分(a)的式1
化合物(或N
-氧化物或其鹽類)與作為組分(b)的至少一選自於上述列表之殺真菌劑。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式1
化合物(或N
-氧化物或其鹽類)(即組合物中之組分(a))與組分(b)化合物之組合,其中組分(b)選自於下列:胺基比諾芬(aminopyrifen)(註冊號1531626-08-0)、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必殺芬(bixafen)、蓋普丹(captan)、加普胺(carpropamid)、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氫氧化銅、氯氧化銅、硫酸銅、克絕(cymoxanil)、環克座(cyproconazole)、賽普洛(cyprodinil)、二氯苯替左(dichlobentiazox)(註冊號957144-77-3)、乙黴威(diethofencarb)、待克利(difenoconazole)、達滅芬(dimethomorph)、二比美同(dipymetitrone)、依普座(epoxiconazole)、噻唑菌胺(ethaboxam)、芬瑞莫(fenarimol)、環醯菌胺(fenhexamid)、扶吉胺(fluazinam)、護汰寧(fludioxonil)、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氟派瑞(fluopyram)、氟硅唑(flusilazole)、氟噻菌淨(flutianil)、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福爾培(folpet)、伊氟苯醌(ipflufenoquin)(註冊號1314008-27-9)、依普同(iprodione)、異丙噻菌胺(isofetamid)、異氟吡普蘭(isoflucypram)、異吡聯(isopyrazam)、克收欣(kresoxim-methyl)、鋅錳乃浦(mancozeb)、滿地菌酯(mandestrobin)、氧乙酸基白粉克(meptyldinocap)、滅達樂(metalaxyl)(包括滅達樂-M (metalaxyl-M)/mefenoxam)、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滅芬農(metrafenone)、美四普(metyltetraprole)(註冊號1472649-01-6)、滅克洛(myclobutanil)、奧沙西哌洛林(oxathiapiprolin)、派福芬(penflufen)、吡噻菌胺(penthiopyrad)、亞磷酸(包括其鹽類,如福賽得(fosetyl-aluminum))、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普克利(propiconazole)、丙氧喹啉(proquinazid)、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吡達氯美(pyridachlometyl)(註冊號1358061-55-8)、百克敏(pyraclostrobin)、吡丙因(pyrapropoyne)(註冊號1803108-03-3)、派美尼(pyrimethanil)、氟唑環菌胺(sedaxane)、葚孢菌素(spiroxamine)、硫、得克利(tebuconazole)、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三氟敏(trifloxystrobin)、座賽胺(zoxamide)、α-(1-氯環丙基)-α-[2-(2,2-二氯環丙基)乙基]-1H
-1,2,4-三唑-1-乙醇、N
-[2-(2,4-二氯苯基)-2-甲氧基-1-甲基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
-吡唑-4-羧醯胺、3-(二氟甲基)-N
-(2,3-二氫-1,1,3-三甲基-1H
-茚-4-基)-1-甲基-1H
-吡唑-4-羧醯胺、1-[4-[4-[5R
-(2,6-二氟苯基)-4,5-二氫-3‑異㗁唑基]-2-噻唑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
-吡唑-1-基]乙酮、1,1-二甲基乙基N
-[6-[[[[(1-甲基-1H
-四唑-5-基)苯基伸甲基]胺基]氧基]甲基]-2-吡啶基]胺甲酸酯、5-氟-2-[(4-氟苯基)甲氧基]-4-嘧啶胺、(αS
)-[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4-異㗁唑基]-3-吡啶甲醇、rel
-1-[[(2R
,3S
)-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1H
-1,2,4-三唑、rel
-2-[[(2R
,3S
)-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1,2-二氫-3H
-1,2,4-三唑-3-硫酮、及rel
-1-[[(2R
,3S
)-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2-環氧乙烷基]甲基]-5-(2-丙烯-1-基硫基)-1H
-1,2,4-三唑(即組合物中之組分(b))。
一般而言,為了更好地防治由真菌植物病原體引起之植物病害(例如,較低的使用率或防治的植物病原體範圍更廣)或抗藥性管理,係使用式1
化合物、N
-氧化物、或其鹽類,其中殺真菌化合物係選自於下列群組: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必殺芬(bixafen)、白克列(boscalid)、貝芬替(carbendazim)、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硫酸銅, 克絕(cymoxanil)、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達滅芬(dimethomorph)、醚菌胺(dimoxystrobin)、依普座(epoxiconazole)、芬普福(fenpropimorph)、氟醚菌醯胺(florylpicoxamid)、護汰寧(fludioxonil)、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氟喹唑(fluquinconazole)、氟吡菌胺(fluopicolide)、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印吡福(inpyrfluxam)、依芬氟康唑(ipfentrifluconazole)、依普同(iprodione)、異氟吡普蘭(isoflucypram)、克收欣(kresoxim-methyl)、鋅錳乃浦(mancozeb)、滅達樂(metalaxyl)、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滅特座(metconazole)、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唑菌酯(pyraoxystrobin)、派芬農(pyriofenone)、氟唑環菌胺(sedaxane)、矽噻菌胺(silthiofam)、得克利(tebuconazole)、腐絕(thiabendazole)、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三氟敏(trifloxystrobin)、及滅菌唑(triticonazole)。
在本發明的殺真菌組合物中,組分(a)(即選自於式1
、N
-氧化物、及其鹽類之至少一化合物)與組分(b)係以殺真菌上有效量存在。組分(a)與組分(b)(即一或多個額外之殺真菌化合物)之重量比通常介於約1:3000至約3000:1之間,且更常介於約1:500至約500:1之間。值得注意的是,組合物,其中組分(a)與組分(b)的重量比為約125:1至約1:125。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組合物,其中組分(a)與組分(b)之重量比為約25:1至約1:25,或約5:1至約1:5。本領域技術人員可通過簡單的實驗,確定所希望的殺真菌保護與防治範圍所需之殺真菌化合物的重量比與施用率。顯而易見的是,在組分(b)中包括額外之殺真菌化合物可能會使防治的植物病害範圍擴大到單獨以組分(a)防治的範圍之外。此外,下表A1-A27與C1-C27中提供本發明之殺真菌化合物組合的示例性重量比。另外,表B1列出了涉及組分(b)之特定殺真菌化合物之比例的通常、更常、及最常使用的範圍。
表A1至A27列出本發明之特定混合物(化合物編號意指索引表A至L中的化合物)。在表A1中,欄標題「組分(a)」與「組分(b)」下之各條目特別揭示組分(a)(即化合物3)與組分(b)殺真菌化合物的混合物。標題「示範比例」下之條目揭示了所揭示的混合物之三個特定的組分(a)與組分(b)的重量比。舉例而言,表A1之第一行揭示了化合物3與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
-methyl)的混合物,且列出化合物3相對於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
-methyl)的重量比為1:1、1:4或1:18。
表A1
(*)組分(a)相對於組分(b)之重量比。
組分(a) | 組分(b) | 示範比例(*) | |||
化合物3 | 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 | 1:1 | 1:4 | 1:18 | |
化合物3 | 愛地福(aldimorph) | 7:1 | 3:1 | 1:1 | |
化合物3 | 辛唑嘧菌胺(ametoctradin)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安美速(amisulbrom)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敵菌靈(anilazine) | 22:1 | 8:1 | 4:1 | |
化合物3 | 阿扎康唑(azaconazole) | 2:1 | 1:2 | 1:4 | |
化合物3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本霜靈(benalaxyl)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本霜靈-M (benalaxyl-M) | 1:1 | 1:3 | 1:8 | |
化合物3 | 麥鏽靈(benodanil) | 4:1 | 2:1 | 1:2 | |
化合物3 | 免賴得(benomyl) | 11:1 | 4:1 | 1:1 | |
化合物3 | 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 | 1:1 | 1:4 | 1:12 | |
化合物3 | 苯噻菌胺-異丙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 | 1:1 | 1:4 | 1:12 | |
化合物3 | 比托沙(bethoxazin)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聯萘普利(binapacryl)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聯苯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比多農(bitertanol) | 3:1 | 1:1 | 1:2 | |
化合物3 | 必殺芬(bixafen) | 2:1 | 1:1 | 1:3 | |
化合物3 | 保米黴素-S (blasticidin-S) | 1:4 | 1:12 | 1:30 | |
化合物3 | 波多(Bordeaux)混合物(三價硫酸銅) | 45:1 | 15:1 | 5:1 | |
化合物3 | 白克列(boscalid) | 4:1 | 2:1 | 1:2 | |
化合物3 | 溴克座(bromuconazol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布瑞莫(bupirimate) | 1:3 | 1:10 | 1:30 | |
化合物3 | 四氯丹(captafol)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蓋普丹(captan)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貝芬替(carbendazim) | 11:1 | 4:1 | 2:1 | |
化合物3 | 嘉保信(carboxin) | 4:1 | 2:1 | 1:2 | |
化合物3 | 加普胺(carpropamid)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地茂丹(chloroneb) | 100:1 | 35:1 | 14:1 | |
化合物3 | 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克氯得(chlozolinate) | 11:1 | 4:1 | 2:1 | |
化合物3 | 克黴唑(clotrimazol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氫氧化銅 | 45:1 | 15:1 | 5:1 | |
化合物3 | 氯氧化銅 | 45:1 | 15:1 | 5:1 | |
化合物3 | 賽座滅(cyazofamid)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賽芬胺(cyflufenamid) | 1:2 | 1:6 | 1:24 | |
化合物3 | 克絕(cymoxanil)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賽普洛(cyprodinil) | 4:1 | 2:1 | 1:2 | |
化合物3 | 益發靈(dichlofluanid)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雙氯氰菌胺(diclocymet)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達滅淨(diclomezin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大克爛(dicloran)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乙黴威(diethofencarb) | 7:1 | 2:1 | 1:2 | |
化合物3 | 待克利(difenoconazole) | 1:1 | 1:3 | 1:12 | |
化合物3 | 二氟林(diflumetorim)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二甲依瑞莫(dimethirimol) | 1:3 | 1:8 | 1:30 | |
化合物3 | 達滅芬(dimethomorph) | 3:1 | 1:1 | 1:2 | |
化合物3 | 醚菌胺(dimoxystrobin)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達克利(diniconazole) | 1:1 | 1:3 | 1:8 | |
化合物3 | 達克利-M (diniconazole-M) | 1:1 | 1:3 | 1:12 | |
化合物3 | 敵螨普(dinocap) | 2:1 | 1:1 | 1:3 | |
化合物3 | 二塞農(dithianon) | 5:1 | 2:1 | 1:2 | |
化合物3 | 十二環嗎啉(dodemorph) | 7:1 | 3:1 | 1:1 | |
化合物3 | 多果定(dodine) | 10:1 | 4:1 | 2:1 | |
化合物3 | 護粒松(edifenphos)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烯肟菌酯(enestroburin)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1:1 | 1:3 | 1:7 | |
化合物3 | 依他康唑(etaconazole) | 1:1 | 1:3 | 1:7 | |
化合物3 | 噻唑菌胺(ethaboxam) | 2:1 | 1:1 | 1:3 | |
化合物3 | 依瑞莫(ethirimol) | 7:1 | 3:1 | 1:1 | |
化合物3 | 依得利(etridiazole) | 7:1 | 2:1 | 1:2 | |
化合物3 | 凡殺同(famoxadone)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咪唑菌酮(fenamidone)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烯肟菌胺(fenaminstrobin)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芬瑞莫(fenarimol) | 1:2 | 1:7 | 1:24 | |
化合物3 | 芬克座(fenbuconazole) | 1:1 | 1:3 | 1:10 | |
化合物3 | 甲呋醯胺(fenfuram) | 4:1 | 1:1 | 1:2 | |
化合物3 | 環醯菌胺(fenhexamid) | 10:1 | 4:1 | 2:1 | |
化合物3 | 氰菌胺(fenoxanil) | 15:1 | 4:1 | 1:1 | |
化合物3 | 拌種咯(fenpiclonil)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苯鏽啶(fenpropidin) | 7:1 | 2:1 | 1:1 | |
化合物3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7:1 | 2:1 | 1:1 | |
化合物3 | 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三苯錫鹽,如三苯醋錫(fentin acetate)、三苯氯錫(fentin chloride)、或三苯羥錫(fentin hydroxid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富爾邦(ferbam) | 30:1 | 10:1 | 4:1 | |
化合物3 | 嘧菌腙(ferimzone) | 7:1 | 2:1 | 1:2 | |
化合物3 | 扶吉胺(fluazinam) | 3:1 | 1:1 | 1:2 | |
化合物3 | 護汰寧(fludioxonil)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氟醯菌胺(flumetover) | 3:1 | 1:1 | 1:2 | |
化合物3 | 氟嗎啉(flumorph)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氟吡菌胺(fluopicolide)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氟派瑞(fluopyram)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氟醯亞胺(fluoroimide) | 37:1 | 14:1 | 5:1 | |
化合物3 | 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氟喹唑(fluquinconazole) | 1:1 | 1:2 | 1:4 | |
化合物3 | 氟硅唑(flusilazol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氟硫滅(flusulfamide)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氟噻菌淨(flutianil)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福多寧(flutolanil) | 4:1 | 1:1 | 1:2 | |
化合物3 | 護汰芬(flutriafol) | 1:1 | 1:2 | 1:4 | |
化合物3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2:1 | 1:1 | 1:3 | |
化合物3 | 福爾培(folpet)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福賽得(fosetyl-aluminum) | 30:1 | 12:1 | 5:1 | |
化合物3 | 麥穗寧(fuberidazole) | 11:1 | 4:1 | 2:1 | |
化合物3 | 呋霜靈(furalaxyl)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福拉比(furametpyr)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克熱淨(guazatine)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菲克利(hexaconazole)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殺紋寧(hymexazol) | 75:1 | 25:1 | 9:1 | |
化合物3 | 依滅列(imazalil)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易胺座(imibenconazole)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克熱淨(iminoctadine) | 15:1 | 4:1 | 1:1 | |
化合物3 | 愛得寶(iodocarb)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種菌唑(ipconazole)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丙基喜樂松(iprobenfos)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依普同(iprodione)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丙森辛(iprovalicarb) | 2:1 | 1:1 | 1:3 | |
化合物3 | 亞賜圃(isoprothiolane) | 45:1 | 15:1 | 5:1 | |
化合物3 | 異吡聯(isopyrazam) | 2:1 | 1:1 | 1:3 | |
化合物3 | 異噻菌胺(isotianil) | 2: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春日黴素(kasugamycin) | 1:2 | 1:7 | 1:24 | |
化合物3 | 克收欣(kresoxim-methyl)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鋅錳乃浦(mancozeb) | 22:1 | 7:1 | 3:1 | |
化合物3 | 曼普胺(mandipropamid)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錳乃浦(maneb) | 22:1 | 7:1 | 3:1 | |
化合物3 | 滅派林(mepanipyrim) | 6:1 | 2:1 | 1:1 | |
化合物3 | 滅普寧(mepronil)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氧乙酸基白粉克(meptyldinocap) | 2: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滅達樂(metalaxyl)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滅達樂-M (metalaxyl-M) | 1:1 | 1:4 | 1:12 | |
化合物3 | 滅特座(metconazole)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滅速克(methasulfocarb)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免得爛(metiram)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滅芬農(metrafenone)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滅克洛(myclobutanil) | 1:1 | 1:3 | 1:8 | |
化合物3 | 納芙迪芬(naftifine)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新阿蘇仁(甲胂酸鐵)(neo-asozin (ferric methanearsonate))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尼瑞莫(nuarimol)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辛噻酮(octhilinone) | 15:1 | 4:1 | 1:1 | |
化合物3 | 呋醯胺(ofurace)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肟醚菌胺(orysastrobin)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毆殺斯(oxadixyl)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 | 7:1 | 2:1 | 1:2 | |
化合物3 | 惡咪唑(oxpoconazole)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氧化萎鏽靈(oxycarboxin) | 4:1 | 1:1 | 1:2 | |
化合物3 | 氧四環素(oxytetracyclin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披扶座(pefurazoate)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平克座(penconazole) | 1:2 | 1:6 | 1:15 | |
化合物3 | 賓克隆(pencycuron) | 11:1 | 4:1 | 2:1 | |
化合物3 | 派福芬(penflufen) | 2:1 | 1:1 | 1:3 | |
化合物3 |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 | 2:1 | 1:1 | 1:3 | |
化合物3 | 亞磷酸或其鹽類 | 15:1 | 6:1 | 2:1 | |
化合物3 | 酞內酯(phthalide) | 15:1 | 6:1 | 2:1 | |
化合物3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粉病靈(piperalin)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多氧菌素(polyoxin)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撲殺熱(probenazol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撲克拉(prochloraz) | 7:1 | 2:1 | 1:2 | |
化合物3 | 撲滅寧(procymidone) | 11:1 | 4:1 | 2:1 | |
化合物3 | 普拔克(propamocarb)或普拔克-鹽酸鹽(propamocarb-hydrochloride) | 10:1 | 4:1 | 2:1 | |
化合物3 | 普克利(propiconazole)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甲基鋅乃浦(propineb) | 11:1 | 4:1 | 2:1 | |
化合物3 | 丙氧喹啉(proquinazid) | 1:1 | 1:3 | 1:12 | |
化合物3 | 胺丙威(prothiocarb)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百克敏(pyraclostrobin)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唑菌酯(pyraoxystrobin)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定菌磷(pyrazophos) | 15:1 | 4:1 | 1:1 | |
化合物3 | 防黴丹(pyribencarb) | 4:1 | 1:1 | 1:2 | |
化合物3 | 稗草畏(pyributicarb) | 15:1 | 4:1 | 1:1 | |
化合物3 | 比芬諾(pyrifenox)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派美尼(pyrimethanil) | 3:1 | 1:1 | 1:2 | |
化合物3 | 派芬農(pyriofenone)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啶菌㗁唑(pyrisoxazol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百快隆(pyroquilon)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喹唑(quinconazole) | 1:1 | 1:2 | 1:4 | |
化合物3 | 滅蟎蜢(quinomethionate)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快諾芬(quinoxyfen)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五氯硝苯(quintozene)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矽噻菌胺(silthiofam)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矽氟唑(simeconazole)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葚孢菌素(spiroxamine) | 5:1 | 2:1 | 1:2 | |
化合物3 | 鏈黴素(streptomycin)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硫 | 75:1 | 25:1 | 9:1 | |
化合物3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泰伏勤(tebufloquin)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克枯爛(tecloftalam)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四氯硝基苯(tecnazene)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特比萘酚(terbinafine)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四克利(tetraconazole)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腐絕(thiabendazole) | 11:1 | 4:1 | 2:1 | |
化合物3 | 賽氟滅(thifluzamid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多保淨(thiophanate) | 11:1 | 4:1 | 2:1 | |
化合物3 | 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 | 11:1 | 4:1 | 2:1 | |
化合物3 | 得恩地(thiram) | 37:1 | 14:1 | 5:1 | |
化合物3 | 噻醯菌胺(tiadinil) | 2:1 | 1:1 | 1:3 | |
化合物3 | 脫克松(tolclofos-methyl) | 37:1 | 14:1 | 5:1 | |
化合物3 | 甲磺菌胺(tolnifanid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甲基益發靈(tolylfluanid)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三泰芬(triadimefon)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三泰隆(triadimenol)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嘧菌醇(triarimol) | 1:2 | 1:7 | 1:24 | |
化合物3 | 三挫磷(triazoxide) | 15:1 | 5:1 | 2:1 | |
化合物3 | 三賽唑(tricyclazol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三得芬(tridemorph) | 7:1 | 2:1 | 1:1 | |
化合物3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氟菌唑(triflumizol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賽福寧(triforine)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三芬醯胺(trimorphamide) | 7:1 | 2:1 | 1:2 | |
化合物3 | 滅菌唑(triticonazole)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單克素(uniconazole) | 1:1 | 1:2 | 1:5 | |
化合物3 | 維利黴素(validamycin)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霜黴滅(valifenalate)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免克寧(vinclozolin) | 15:1 | 6:1 | 2:1 | |
化合物3 | 鋅乃浦(zineb) | 37:1 | 14:1 | 5:1 | |
化合物3 | 福美鋅(ziram) | 37:1 | 14:1 | 5:1 | |
化合物3 | 座賽胺(zoxamide)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5-氯-6-(2,4,6-三氟苯基)-7-(4-甲基哌啶-1-基)[1,2,4]三唑并[1,5-a]嘧啶(DPX-BAS600F) | 1:1 | 1:2 | 1:6 | |
化合物3 | 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甲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N-[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乙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4-氟苯基 N-[1-[[[1-(4-氰基苯基)乙基]磺醯基]甲基]丙基]胺甲酸酯 | 2:1 | 1:1 | 1:4 | |
化合物3 | α-[甲氧基亞胺基]-N-甲基-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亞胺基]甲基]苯乙醯胺 | 3:1 | 1:1 | 1:3 | |
化合物3 | N'-[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甲醯亞胺醯胺 | 3:1 | 1:1 | 1:3 |
表A2到A27之每一表皆與上表A1相同,除了每列標題顯示的各個「組分(a)」替換為各欄條目之組分(a)。因此,例如,在表A2中,標題為「組分(a)」欄下方的條目皆引用「化合物4」。因此,表A2中之第一項條目係揭示化合物4與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的混合物。表A3至A27以類似方式構建。
表格編號 | 組分(a)列條目 | 表格編號 | 組分(a)列條目 |
A2 | 化合物4 | A15 | 化合物78 |
A3 | 化合物6 | A16 | 化合物83 |
A4 | 化合物7 | A17 | 化合物87 |
A5 | 化合物11 | A18 | 化合物89 |
A6 | 化合物13 | A19 | 化合物94 |
A7 | 化合物14 | A20 | 化合物99 |
A8 | 化合物15 | A21 | 化合物108 |
A9 | 化合物30 | A22 | 化合物111 |
A10 | 化合物33 | A23 | 化合物113 |
A11 | 化合物41 | A24 | 化合物117 |
A12 | 化合物63 | A25 | 化合物134 |
A13 | 化合物64 | A26 | 化合物135 |
A14 | 化合物66 | A27 | 化合物142 |
表B1列出本發明組分(b)化合物與組分(a)化合物之組合物的混合物、組合物、及方法示例。表B1的第一欄列出特定的組分(b)化合物(例如,「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為第一條目)。表B1的第二、第三、及第四欄列出了相對於組分(b)化合物,通常將組分(a)化合物施用於田間作物上之比率的重量比範圍。因此,例如,表B1的第一行揭示通常將組分(a)與組分(b)的重量比為2:1至1:180,更常為1:1至1:60,最常為1:1至1:18之組分(a)化合物與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的組合。表B1之其餘各行以類似方式構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組合物,其包含如表B1中所列的重量比,包含在如具體實施例108中列出之任一化合物作為組分(a),與表B1中組分(b)欄中列出之一化合物之混合物的組合物。因此,表B1係以彼等組合的比率範圍來補充表A1至A27中揭示的特定比例。
表B1
組分(b) | 通常重量比 | 更常重量比 | 最常重量比 |
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 | 2:1至1:180 | 1:1至1:60 | 1:1至1:18 |
愛地福(aldimorph) | 30:1至1:3 | 10:1至1:1 | 7:1至1:1 |
辛唑嘧菌胺(ametoctradin) | 9:1至1:18 | 3:1至1:6 | 3:1至1:3 |
安美速(amisulbrom) | 6:1至1:18 | 2:1至1:6 | 1:1至1:6 |
敵菌靈(anilazine) | 90:1至2:1 | 30:1至4:1 | 22:1至4:1 |
阿扎康唑(azaconazole) | 7:1至1:18 | 2:1至1:6 | 2:1至1:4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9:1至1:12 | 3:1至1:4 | 3:1至1:3 |
本霜靈(benalaxyl) | 4:1至1:18 | 1:1至1:6 | 1:1至1:6 |
本霜靈-M (benalaxyl-M) | 4:1至1:36 | 1:1至1:12 | 1:1至1:8 |
麥鏽靈(benodanil) | 18:1至1:6 | 6:1至1:2 | 4:1至1:2 |
免賴得(benomyl) | 45:1至1:4 | 15:1至1:1 | 11:1至1:1 |
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或苯噻菌胺-異丙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 | 2:1至1:36 | 1:1至1:12 | 1:1至1:12 |
比托沙(bethoxazin)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聯萘普利(binapacryl)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聯苯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比多農(bitertanol) | 15:1至1:5 | 5:1至1:2 | 3:1至1:2 |
必殺芬(bixafen) | 12:1至1:9 | 4:1至1:3 | 2:1至1:3 |
保米黴素-S (blasticidin-S) | 3:1至1:90 | 1:1至1:30 | 1:4至1:30 |
白克列(boscalid) | 18:1至1:6 | 6:1至1:2 | 4:1至1:2 |
溴克座(bromuconazol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布瑞莫(bupirimate) | 3:1至1:90 | 1:1至1:30 | 1:3至1:30 |
四氯丹(captafol) | 90:1至1:4 | 30:1至1:2 | 15:1至2:1 |
蓋普丹(captan) | 90:1至1:4 | 30:1至1:2 | 15:1至2:1 |
貝芬替(carbendazim) | 45:1至1:4 | 15:1至1:2 | 11:1至2:1 |
嘉保信(carboxin) | 18:1至1:6 | 6:1至1:2 | 4:1至1:2 |
加普胺(carpropamid)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地茂丹(chloroneb) | 300:1至2:1 | 100:1 to 4:1 | 100:1至14:1 |
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 | 90:1至1:4 | 30:1至1:2 | 15:1至2:1 |
克氯得(chlozolinate) | 45:1至1:2 | 15:1至2:1 | 11:1至2:1 |
克黴唑(clotrimazol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銅鹽,如波多(Bordeaux)混合物(三價硫酸銅)、氯氧化銅、硫酸銅、及氫氧化銅 | 450:1至1:1 | 150:1至4:1 | 45:1至5:1 |
賽座滅(cyazofamid) | 4:1至1:18 | 1:1至1:6 | 1:1至1:6 |
賽芬胺(cyflufenamid) | 1:1至1:90 | 1:2至1:30 | 1:2至1:24 |
克絕(cymoxanil) | 6:1至1:18 | 2:1至1:6 | 1:1至1:5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4:1至1:18 | 1:1至1:6 | 1:1至1:6 |
賽普洛(cyprodinil) | 22:1至1:9 | 7:1至1:3 | 4:1至1:2 |
益發靈(dichlofluanid)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雙氯氰菌胺(diclocymet)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達滅淨(diclomezin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大克爛(dicloran)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乙黴威(diethofencarb) | 22:1至1:9 | 7:1至1:3 | 7:1至1:2 |
待克利(difenoconazole) | 4:1至1:36 | 1:1至1:12 | 1:1至1:12 |
二氟林(diflumetorim)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二甲依瑞莫(dimethirimol) | 3:1至1:90 | 1:1至1:30 | 1:3至1:30 |
達滅芬(dimethomorph) | 9:1至1:6 | 3:1至1:2 | 3:1至1:2 |
醚菌胺(dimoxystrobin) | 9:1至1:18 | 3:1至1:6 | 2:1至1:4 |
達克利(diniconazole) | 3:1至1:36 | 1:1至1:12 | 1:1至1:8 |
達克利(diniconazole) M | 3:1至1:90 | 1:1至1:30 | 1:1至1:12 |
敵螨普(dinocap) | 7:1至1:9 | 2:1至1:3 | 2:1至1:3 |
二塞農(dithianon) | 15:1至1:4 | 5:1至1:2 | 5:1至1:2 |
十二環嗎啉(dodemorph) | 30:1至1:3 | 10:1至1:1 | 7:1至1:1 |
多果定(dodine) | 30:1至1:2 | 10:1至2:1 | 10:1至2:1 |
護粒松(edifenphos) | 30:1至1:9 | 10:1至1:3 | 3:1至1:3 |
烯肟菌酯(enestroburin) | 9:1至1:18 | 3:1至1:6 | 2:1至1:4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3:1至1:36 | 1:1至1:12 | 1:1至1:7 |
依他康唑(etaconazole) | 3:1至1:36 | 1:1至1:12 | 1:1至1:7 |
噻唑菌胺(ethaboxam) | 7:1至1:9 | 2:1至1:3 | 2:1至1:3 |
依瑞莫(ethirimol) | 30:1至1:3 | 10:1至1:1 | 7:1至1:1 |
依得利(etridiazole) | 30:1至1:9 | 10:1至1:3 | 7:1至1:2 |
凡殺同(famoxadone) | 9:1至1:18 | 3:1至1:6 | 2:1至1:4 |
咪唑菌酮(fenamidone) | 6:1至1:18 | 2:1至1:6 | 2:1至1:4 |
烯肟菌胺(fenaminstrobin) | 9:1至1:18 | 3:1至1:6 | 3:1至1:3 |
芬瑞莫(fenarimol) | 3:1至1:90 | 1:1至1:30 | 1:2至1:24 |
芬克座(fenbuconazole) | 3:1至1:30 | 1:1至1:10 | 1:1至1:10 |
甲呋醯胺(fenfuram) | 18:1至1:6 | 6:1至1:2 | 4:1至1:2 |
環醯菌胺(fenhexamid) | 30:1至1:2 | 10:1至2:1 | 10:1至2:1 |
氰菌胺(fenoxanil)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1:1 |
拌種咯(fenpiclonil) | 75:1至1:9 | 25:1至1:3 | 15:1至2:1 |
苯鏽啶(fenpropidin) | 30:1至1:3 | 10:1至1:1 | 7:1至1:1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30:1至1:3 | 10:1至1:1 | 7:1至1:1 |
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 | 100:1至1:100 | 10:1至1:10 | 3:1至1:3 |
三苯錫鹽類,如三苯醋錫(fentin acetate)、三苯氯錫(fentin chloride)、三苯羥錫(fentin hydroxid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富爾邦(ferbam) | 300:1至1:2 | 100:1至2:1 | 30:1至4:1 |
嘧菌腙(ferimzone) | 30:1至1:5 | 10:1至1:2 | 7:1至1:2 |
扶吉胺(fluazinam) | 22:1至1:5 | 7:1至1:2 | 3:1至1:2 |
護汰寧(fludioxonil) | 7:1至1:12 | 2:1至1:4 | 2:1至1:4 |
氟醯菌胺(flumetover) | 9:1至1:6 | 3:1至1:2 | 3:1至1:2 |
氟嗎啉(flumorph) | 9:1至1:18 | 3:1至1:6 | 3:1至1:3 |
氟吡菌胺(fluopicolide) | 3:1至1:18 | 1:1至1:6 | 1:1至1:6 |
氟派瑞(fluopyram) | 15:1至1:90 | 5:1至1:30 | 3:1至1:3 |
氟醯亞胺(fluoroimide) | 150:1至2:1 | 50:1至4:1 | 37:1至5:1 |
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 | 4:1至1:18 | 1:1至1:6 | 1:1至1:6 |
氟喹唑(fluquinconazole) | 4:1至1:12 | 1:1至1:4 | 1:1至1:4 |
氟硅唑(flusilazol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氟硫滅(flusulfamide) | 90:1至1:2 | 30:1至2:1 | 15:1至2:1 |
氟噻菌淨(flutianil) | 7:1至1:36 | 2:1至1:12 | 1:1至1:6 |
福多寧(flutolanil) | 18:1至1:6 | 6:1至1:2 | 4:1至1:2 |
護汰芬(flutriafol) | 4:1至1:12 | 1:1至1:4 | 1:1至1:4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12:1至1:9 | 4:1至1:3 | 2:1至1:3 |
福爾培(folpet) | 90:1至1:4 | 30:1至1:2 | 15:1至2:1 |
福賽得(fosetyl-aluminum) | 225:1至2:1 | 75:1至5:1 | 30:1至5:1 |
麥穗寧(fuberidazole) | 45:1至1:4 | 15:1至1:2 | 11:1至2:1 |
呋霜靈(furalaxyl) | 15:1至1:45 | 5:1至1:15 | 1:1至1:6 |
福拉比(furametpyr)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克熱淨(guazatine)或克熱淨(iminoctadine)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菲克利(hexaconazole) | 15:1至1:36 | 5:1至1:12 | 1:1至1:5 |
殺紋寧(hymexazol) | 225:1至2:1 | 75:1至4:1 | 75:1至9:1 |
依滅列(imazalil) | 7:1至1:18 | 2:1至1:6 | 1:1至1:5 |
易胺座(imibenconazole) | 15:1至1:36 | 5:1至1:12 | 1:1至1:5 |
愛得寶(iodocarb)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種菌唑(ipconazole) | 15:1至1:36 | 5:1至1:12 | 1:1至1:5 |
丙基喜樂松(iprobenfos)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依普同(iprodione) | 120:1至1:2 | 40:1至2:1 | 15:1至2:1 |
丙森辛(iprovalicarb) | 9:1至1:9 | 3:1至1:3 | 2:1至1:3 |
亞賜圃(isoprothiolane) | 150:1至2:1 | 50:1至4:1 | 45:1至5:1 |
異吡聯(isopyrazam) | 12:1至1:9 | 4:1至1:3 | 2:1至1:3 |
異噻菌胺(isotianil) | 12:1至1:9 | 4:1至1:3 | 2:1至1:3 |
春日黴素(kasugamycin) | 7:1至1:90 | 2:1至1:30 | 1:2至1:24 |
克收欣(kresoxim-methyl) | 7:1至1:18 | 2:1至1:6 | 2:1至1:4 |
鋅錳乃浦(mancozeb) | 180:1至1:3 | 60:1至2:1 | 22:1至3:1 |
曼普胺(mandipropamid) | 6:1至1:18 | 2:1至1:6 | 2:1至1:4 |
錳乃浦(maneb) | 180:1至1:3 | 60:1至2:1 | 22:1至3:1 |
滅派林(mepanipyrim) | 18:1至1:3 | 6:1至1:1 | 6:1至1:1 |
滅普寧(mepronil) | 7:1至1:36 | 2:1至1:12 | 1:1至1:6 |
氧乙酸基白粉克(meptyldinocap) | 7:1至1:9 | 2:1至1:3 | 2:1至1:3 |
滅達樂(metalaxyl) | 15:1至1:45 | 5:1至1:15 | 1:1至1:6 |
滅達樂-M (metalaxyl-M) | 7:1至1:90 | 2:1至1:30 | 1:1至1:12 |
滅特座(metconazole) | 3:1至1:18 | 1:1至1:6 | 1:1至1:6 |
滅速克(methasulfocarb)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1:1 |
免得爛(metiram)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1:1 |
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 | 9:1至1:12 | 3:1至1:4 | 3:1至1:3 |
滅芬農(metrafenone) | 6:1至1:12 | 2:1至1:4 | 2:1至1:4 |
滅克洛(myclobutanil) | 5:1至1:26 | 1:1至1:9 | 1:1至1:8 |
納芙迪芬(naftifine)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新阿蘇仁(甲胂酸鐵)(neo-asozin (ferric methanearsonate))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尼瑞莫(nuarimol)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辛噻酮(octhilinone)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1:1 |
呋醯胺(ofurace) | 15:1至1:45 | 5:1至1:15 | 1:1至1:6 |
肟醚菌胺(orysastrobin) | 9:1至1:12 | 3:1至1:4 | 3:1至1:3 |
毆殺斯(oxadixyl) | 15:1至1:45 | 5:1至1:15 | 1:1至1:6 |
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 | 30:1至1:9 | 10:1至1:3 | 7:1至1:2 |
惡咪唑(oxpoconazole) | 15:1至1:36 | 5:1至1:12 | 1:1至1:5 |
氧化萎鏽靈(oxycarboxin) | 18:1至1:6 | 6:1至1:2 | 4:1至1:2 |
氧四環素(oxytetracyclin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披扶座(pefurazoate)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平克座(penconazole) | 1:1至1:45 | 1:2至1:15 | 1:2至1:15 |
賓克隆(pencycuron) | 150:1至1:2 | 50:1至2:1 | 11:1至2:1 |
派福芬(penflufen) | 12:1至1:9 | 4:1至1:3 | 2:1至1:3 |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 | 12:1至1:9 | 4:1至1:3 | 2:1至1:3 |
亞磷酸及其鹽類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酞內酯(phthalide)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7:1至1:18 | 2:1至1:6 | 1:1至1:5 |
粉病靈(piperalin)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多氧菌素(polyoxin)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撲殺熱(probenazol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撲克拉(prochloraz) | 22:1至1:4 | 7:1至1:1 | 7:1至1:2 |
撲滅寧(procymidone) | 45:1至1:3 | 15:1至1:1 | 11:1至2:1 |
普拔克(propamocarb)或普拔克-鹽酸鹽(propamocarb-hydrochloride) | 30:1至1:2 | 10:1至2:1 | 10:1至2:1 |
普克利(propiconazole) | 4:1至1:18 | 1:1至1:6 | 1:1至1:5 |
甲基鋅乃浦(propineb) | 45:1至1:2 | 15:1至2:1 | 11:1至2:1 |
丙氧喹啉(proquinazid) | 3:1至1:36 | 1:1至1:12 | 1:1至1:12 |
胺丙威(prothiocarb) | 9:1至1:18 | 3:1至1:6 | 3:1至1:3 |
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 | 6:1至1:18 | 2:1至1:6 | 1:1至1:5 |
百克敏(pyraclostrobin) | 9:1至1:18 | 3:1至1:6 | 2:1至1:4 |
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 | 9:1至1:18 | 3:1至1:6 | 2:1至1:4 |
唑菌酯(pyraoxystrobin) | 9:1至1:18 | 3:1至1:6 | 2:1至1:4 |
定菌磷(pyrazophos)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1:1 |
防黴丹(pyribencarb) | 15:1至1:6 | 5:1至1:2 | 4:1至1:2 |
比芬諾(pyrifenox)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派美尼(pyrimethanil) | 30:1至1:6 | 10:1至1:2 | 3:1至1:2 |
派芬農(pyriofenone) | 6:1至1:12 | 2:1至1:4 | 2:1至1:4 |
啶菌㗁唑(pyrisoxazol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百快隆(pyroquilon)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喹唑(quinconazole) | 4:1至1:12 | 1:1至1:4 | 1:1至1:4 |
滅蟎蜢(quinomethionate)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快諾芬(quinoxyfen) | 4:1至1:18 | 1:1至1:6 | 1:1至1:6 |
五氯硝苯(quintozene)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矽噻菌胺(silthiofam) | 7:1至1:18 | 2:1至1:6 | 2:1至1:4 |
矽氟唑(simeconazole) | 15:1至1:36 | 5:1至1:12 | 1:1至1:5 |
葚孢菌素(spiroxamine) | 22:1至1:4 | 7:1至1:2 | 5:1至1:2 |
鏈黴素(streptomycin)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硫 | 300:1至3:1 | 100:1至9:1 | 75:1至9:1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7:1至1:18 | 2:1至1:6 | 1:1至1:5 |
泰伏勤(tebufloquin) | 100:1至1:100 | 10:1至1:10 | 3:1至1:3 |
克枯爛(tecloftalam)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四氯硝基苯(tecnazene)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特比萘酚(terbinafine)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四克利(tetraconazole) | 15:1至1:36 | 5:1至1:12 | 1:1至1:5 |
腐絕(thiabendazole) | 45:1至1:4 | 15:1至1:2 | 11:1至2:1 |
賽氟滅(thifluzamid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多保淨(thiophanate) | 45:1至1:3 | 15:1至2:1 | 11:1至2:1 |
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 | 45:1至1:3 | 15:1至2:1 | 11:1至2:1 |
得恩地(thiram) | 150:1至1:2 | 50:1至2:1 | 37:1至5:1 |
噻醯菌胺(tiadinil) | 12:1至1:9 | 4:1至1:3 | 2:1至1:3 |
脫克松(tolclofos-methyl) | 150:1至1:2 | 50:1至2:1 | 37:1至5:1 |
甲磺菌胺(tolnifanide) | 15:1至1:18 | 5:1至1:6 | 3:1至1:3 |
甲基益發靈(tolylfluanid)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三泰芬(triadimefon) | 15:1至1:36 | 5:1至1:12 | 1:1至1:5 |
三泰隆(triadimenol) | 15:1至1:36 | 5:1至1:12 | 1:1至1:5 |
嘧菌醇(triarimol) | 3:1至1:90 | 1:1至1:30 | 1:2至1:24 |
三挫磷(triazoxide)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15:1至2:1 |
三賽唑(tricyclazol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三得芬(tridemorph) | 30:1至1:3 | 10:1至1:1 | 7:1至1:1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6:1至1:18 | 2:1至1:6 | 2:1至1:4 |
氟菌唑(triflumizol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賽福寧(triforine) | 15:1至1:9 | 5:1至1:3 | 3:1至1:3 |
三芬醯胺(trimorphamide) | 45:1至1:9 | 15:1至1:3 | 7:1至1:2 |
滅菌唑(triticonazole) | 15:1至1:36 | 5:1至1:12 | 1:1至1:5 |
單克素(uniconazole) | 15:1至1:36 | 5:1至1:12 | 1:1至1:5 |
維利黴素(validamycin) | 150:1至1:36 | 50:1至1:12 | 3:1至1:3 |
霜黴滅(valifenalate) | 6:1至1:18 | 2:1至1:6 | 2:1至1:4 |
免克寧(vinclozolin) | 120:1至1:2 | 40:1至2:1 | 15:1至2:1 |
鋅乃浦(zineb) | 150:1至1:2 | 50:1至2:1 | 37:1至5:1 |
福美鋅(ziram) | 150:1至1:2 | 50:1至2:1 | 37:1至5:1 |
座賽胺(zoxamide) | 6:1至1:18 | 2:1至1:6 | 2:1至1:4 |
5-氯-6-(2,4,6-三氟苯基)-7‑(4-甲基哌啶-1-基)[1,2,4]三唑并[1,5-a]嘧啶(DPX-BAS600F) | 15:1至1:36 | 5:1至1:12 | 1:1至1:6 |
N -[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甲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 | 6:1至1:18 | 2:1至1:6 | 2:1至1:4 |
N -[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乙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 | 6:1至1:18 | 2:1至1:6 | 2:1至1:4 |
4-氟苯基N -[1-[[[1-(4-氰基苯基)乙基]磺醯基]甲基]丙基]胺甲酸酯 | 6:1至1:18 | 2:1至1:6 | 2:1至1:4 |
α-[甲氧基亞胺基]-N -甲基-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亞胺基]甲基]苯乙醯胺 | 9:1至1:18 | 3:1至1:6 | 3:1至1:3 |
N '-[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 -乙基-N -甲基甲醯亞胺醯胺 | 15:1至1:18 | 5:1至1:6 | 3:1至1:3 |
如前所述,本發明包括具體實施例,其中該組合物包含成分(a)與(b),其中(b)包含至少一殺真菌化合物,其選自(b1)至(b54)的兩群組中的每一者。表C1至C27列出具體的混合物以說明具體實施例,其中成分(b)包括至少一殺真菌化合物,其選自於(b1)至(b54)的兩組中之每一者。表C1揭示本發明的化合物3與至少二成分(b)化合物之混合物。在「示範比例」標題下的條目揭示三種特定的成分(a)與每一成分(b)化合物的重量比。舉例而言,第一行揭示化合物3與環克座(cyproconazole)和亞托敏(aztrostrobin)的混合物,並列出化合物3與環克座(cyproconazole)和亞托敏(azoxystrobin)的重量比為1:1:1、2:1:1、或3:1:1。
表C1
(*)組分(a)相對於組分(b)之依序重量比。
組分(a) | 組分(b) | 示範比例(*)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亞托敏 (az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克收欣 (kresoxim-methyl)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百克敏 (pyracl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pyrametr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唑菌酯 (pyra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必殺芬 (bixafen)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白克列 (boscali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賽芬胺 (cyflufenamid) | 1:2:1 | 2:2:1 | 3:2:1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氟派瑞 (fluopyr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異吡聯 (isopyraz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滅芬農 (metra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吡噻菌胺 (penthiopyra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派芬農 (pyrio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快諾芬 (quinoxyfe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氟唑環菌胺 (sedaxa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環克座 (cypro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亞托敏 (az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克收欣 (kresoxim-methyl)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百克敏 (pyracl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唑胺菌酯 (pyramet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唑菌酯 (pyra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必殺芬 (bixafen)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白克列 (boscali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賽芬胺 (cyflufenamid) | 1:2:1 | 2:2:1 | 3:2:1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氟派瑞 (fluopyr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異吡聯 (isopyraz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滅芬農 (metra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吡噻菌胺 (penthiopyra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派芬農 (pyrio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快諾芬 (quinoxyfe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氟唑環菌胺 (sedaxa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待克利 (difeno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亞托敏 (az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克收欣 (kresoxim-methyl)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百克敏 (pyracl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唑胺菌酯 (pyramet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唑菌酯 (pyra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必殺芬 (bixafen)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白克列 (boscali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賽芬胺 (cyflufenamid) | 1:2:1 | 2:2:1 | 3:2:1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氟派瑞 (fluopyr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異吡聯 (isopyraz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滅芬農 (metra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吡噻菌胺 (penthiopyra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派芬農 (pyrio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快諾芬 (quinoxyfe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氟唑環菌胺 (sedaxa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依普座 (epoxi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亞托敏 (az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克收欣 (kresoxim-methyl)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百克敏 (pyracl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唑胺菌酯 (pyramet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唑菌酯 (pyra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必殺芬 (bixafen)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白克列 (boscali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賽芬胺 (cyflufenamid) | 1:2:1 | 2:2:1 | 3:2:1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氟派瑞 (fluopyr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異吡聯 (isopyraz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滅芬農 (metra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吡噻菌胺 (penthiopyra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派芬農 (pyrio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快諾芬 (quinoxyfe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氟唑環菌胺 (sedaxa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滅特座 (met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亞托敏 (az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克收欣 (kresoxim-methyl)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百克敏 (pyracl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唑胺菌酯 (pyramet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唑菌酯 (pyra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必殺芬 (bixafen)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白克列 (boscali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賽芬胺 (cyflufenamid) | 1:2:1 | 2:2:1 | 3:2:1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氟派瑞 (fluopyr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異吡聯 (isopyraz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滅芬農 (metra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吡噻菌胺 (penthiopyra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派芬農 (pyrio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快諾芬 (quinoxyfe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氟唑環菌胺 (sedaxa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滅克洛 (myclobutanil)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亞托敏 (az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克收欣 (kresoxim-methyl)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百克敏 (pyracl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唑胺菌酯 (pyramet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唑菌酯 (pyra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必殺芬 (bixafen)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白克列 (boscali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賽芬胺 (cyflufenamid) | 1:2:1 | 2:2:1 | 3:2:1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氟派瑞 (fluopyr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異吡聯 (isopyraz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滅芬農 (metra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吡噻菌胺 (penthiopyra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派芬農 (pyrio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快諾芬 (quinoxyfe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氟唑環菌胺 (sedaxa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亞托敏 (az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克收欣 (kresoxim-methyl)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百克敏 (pyracl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唑胺菌酯 (pyrameto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唑菌酯 (pyra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必殺芬 (bixafen)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白克列 (boscali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賽芬胺 (cyflufenamid) | 1:2:1 | 2:2:1 | 3:2:1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氟派瑞 (fluopyr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異吡聯 (isopyrazam)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滅芬農 (metra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吡噻菌胺 (penthiopyrad)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派芬農 (pyriofeno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快諾芬 (quinoxyfen) | 1:1:1 | 2:1:1 | 3:1:1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氟唑環菌胺 (sedaxane) | 1:1:2 | 2:1:2 | 3:1:2 |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啶氧菌酯 (pic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化合物3 | 得克利 (tebuconazole) | 三氟敏 (trifloxystrobin) | 丙氧喹啉 (proquinazid) | 1:1:1:1 | 2:1:1:1 | 3:1:1:1 |
表C2到C27之每一表都與上表C1相同,除了每欄標題顯示的各「組分(a)」替換為各欄條目之組分(a)。因此,例如,在表C2中,標題為「組分(a)」欄下方的條目均引用「化合物4」。因此,表C2中的第一項條目係揭示化合物4與環克座(cyproconazole)和亞托敏(azoxystrobin)的混合物,化合物4與環克座(cyproconazole)比亞托敏(azoxystrobin)的示範重量比為1:1:1、2:1:1、及3:1:1。表C3至C27以類似方式構建。
表格編號 | 組分(a)列條目 | 表格編號 | 組分(a)列條目 |
C2 | 化合物4 | C15 | 化合物78 |
C3 | 化合物6 | C16 | 化合物83 |
C4 | 化合物7 | C17 | 化合物87 |
C5 | 化合物11 | C18 | 化合物89 |
C6 | 化合物13 | C19 | 化合物94 |
C7 | 化合物14 | C20 | 化合物99 |
C8 | 化合物15 | C21 | 化合物108 |
C9 | 化合物30 | C22 | 化合物111 |
C10 | 化合物33 | C23 | 化合物113 |
C11 | 化合物41 | C24 | 化合物117 |
C12 | 化合物63 | C25 | 化合物134 |
C13 | 化合物64 | C26 | 化合物135 |
C14 | 化合物66 | C27 | 化合物142 |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的組合物,其包含式1
化合物(或其N
-氧化物或鹽類)與至少一其他具有與式1
化合物不同作用部位的殺真菌化合物。在特定情況下,與至少一其他具有類似的控制範圍但作用部位不同的殺真菌化合物組合,將對耐藥性管理特別有利。因此,本發明的組合物可有利地包含至少一選自於由上述(b1)至(b54)所組成群組之殺真菌活性化合物,其具有類似的控制範圍但作用部位不同。
組分(a),或組分(a)與組分(b)之組合物可進一步與一或多個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混合,包括殺蟲劑、殺線蟲劑、殺菌劑、殺蟎劑、除草劑、除草劑安全劑、生長調節劑如昆蟲蛻皮抑制劑與生根刺激劑、化學殺菌劑、化學信息素、驅蟲劑、引誘劑、信息素、進食刺激劑、植物營養素、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蟲生細菌、病毒、或真菌,以形成多重成分殺蟲劑,提供更廣範圍的農業保護。因此,本發明亦涵蓋一組合物,其包含殺真菌有效量之組分(a)或組分(a)與組分(b)之組合物和至少一生物有效量之額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且可更包含至少一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或液體稀釋劑。該額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亦可分開調配成包含至少一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或液體稀釋劑之組合物。就本發明的組合物而言,可將一或多個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與組分(a)與組分(b)之一者或二者一起調配,以形成預混合物,或者可將一或多個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與組分(a)與組分(b)分開調配,並且在施用之前將配方混合在一起(例如,在噴霧槽中),或者,依次施用。
與組分(a),或組分(a)與組分(b)之組合物一起調配之此類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之實例為:殺蟲劑,如阿巴汀(abamectin)、毆殺松(acephate)、亞醌蟎(acequinocyl)、亞滅培(acetamiprid)、阿納寧(acrinathrin)、阿那匹(acynonapyr)、阿斐多匹朋(afidopyropen)、磺胺蟎酯(amidoflumet)、三亞蟎(amitraz)、阿維菌素(avermectin)、印楝素(azadirachtin)、谷速松(azinphos-methyl)、免扶克(benfuracarb)、免速達(bensultap)、苯必莫(benzpyrimoxan)、畢芬寧(bifenthrin)、卡帕-畢芬寧(kappa-bifenthrin)、必芬蟎(bifenazate)、雙三氟蟲脲(bistrifluron)、硼酸鹽、溴蟲氟苯雙醯胺(broflanilide)、布芬淨(buprofezin)、硫線磷(cadusafos)、加保利(carbaryl)、加保扶(carbofuran)、培丹(cartap)、酸酯蟎(carzol)、剋安勃(chlorantraniliprole)、克凡派(chlorfenapyr)、克福隆(chlorfluazuron)、氯丙炔菊酯(chloroprallethrin)、陶斯松(chlorpyrifos)、陶斯松(chlorpyrifos)-e、甲基陶斯松(chlorpyrifos-methyl)、可芬諾(chromafenozide)、克芬蟎(clofentezin)、氯丙炔菊酯(chloroprallethrin)、可尼丁(clothianidin)、氰蟲醯胺(cyantraniliprole)、環溴蟲醯胺(cyclaniliprole)、乙氰菊酯(cycloprothrin)、環氧蟲啶(cycloxaprid)、賽派芬(cyenopyrafen)、賽芬蟎(cyflumetofen)、賽扶寧(cyfluthrin)、貝他-賽扶寧(beta-cyfluthrin)、氯氟氰蟲醯胺(cyhalodiamide)、賽洛寧(cyhalothrin)、伽瑪-賽洛寧(gamma-cyhalothrin)、拉目達-賽洛寧(lambda-cyhalothrin)、賽滅寧(cypermethrin)、亞滅寧(alpha-cypermethrin)、傑他-賽滅寧(zeta-cypermethrin)、賽滅淨(cyromazine)、第滅寧(deltamethrin)、汰芬隆(diafenthiuron)、大利松(diazinon)、二氯美替(dicloromesotiaz)、地特靈(dieldrin)、二福隆(diflubenzuron)、四氟甲醚菊酯(dimefluthrin)、殺蟲雙(dimehypo)、大滅松(dimethoate)、嗪蟲唑醯胺(dimpropyridaz)、達特南(dinotefuran)、苯蟲醚(苯蟲醚(diofenolan))、因滅汀(emamectin)、因滅汀苯甲酸酯(emamectin 苯甲酸酯)、安殺番(endosulfan)、益化利(esfenvalerate)、益斯普(ethiprole)、依芬寧(etofenprox)、愛普龍-美特寧(epsilon-metofluthrin)、依殺蟎(etoxazole)、芬佈賜(fenbutatin oxide)、撲滅松(fenitrothion)、芬硫克(fenothiocarb)、芬諾克(fenoxycarb)、芬普寧(fenpropathrin)、芬化利(fenvalerate)、芬普尼(fipronil)、氟奎因(flometoquin)、氟尼胺(flonicamid)、三氟咪啶酰胺(fluazaindolizine)、氟大滅(flubendiamide)、護賽寧(flucythrinate)、嘧蟲胺(flufenerim)、氟芬隆(flufenoxuron)、氟菌螨酯(flufenoxystrobin)、氟速芬(fluensulfone)、氟己豐(fluhexafon)、氟派瑞(fluopyram)、弗皮洛(flupiprole)、氟吡呋喃酮(flupyradifurone)、氟吡明(flupyrimin)、福化利(fluvalinate)、τ-福化利(tau-fluvalinate)、氟㗁唑醯胺(fluxametamide)、大福松(fonophos)、覆滅蟎(formetanate)、福賽絕(fosthiazate)、伽瑪-賽洛寧(gamma-cyhalothrin)、合芬隆(halofenozide)、七氟斯瑞(heptafluthrin)、六伏隆(hexaflumuron)、合賽多(hexythiazox)、愛美松(hydramethylnon)、益達胺(imidacloprid)、因得克(indoxacarb)、殺蟲皂(insecticidal soap)、亞芬松(isofenphos)、異環西瑞(isocycloseram)、卡帕-七氟菊酯(kappa-tefluthrin)、拉目達-賽洛寧(lambda-cyhalothrin)、祿芬隆(lufenuron)、馬拉松(malathion)、氯氟醚菊酯(meperfluthrin)、美氟綜(metaflumizone)、聚乙醛(metaldehyde)、達馬松(methamidophos)、滅大松(methidathion)、滅賜克(methiocarb)、納乃得(methomyl)、美賜平(methoprene)、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美特寧(metofluthrin)、滅芬諾(methoxyfenozide)、愛普龍-美特寧(epsilon-metofluthrin)、愛普龍-模諾福洛林(epsilon-momfluorothrin)、亞素靈(monocrotophos)、模諾福洛林(monofluorothrin)、尼古丁、烯啶蟲胺(nitenpyram)、硝蟲噻嗪(nithiazine)、諾伐隆(novaluron)、諾福隆(noviflumuron)、毆殺滅(oxamyl)、㗁唑硫(oxazosulfyl)、巴拉松(parathion)、甲基巴拉松(parathion-methyl)、百滅寧(permethrin)、福瑞松(phorate)、裕必松(phosalone)、益滅松(phosmet)、福賜米松(phosphamidon)、比加普(pirimicarb)、佈飛松(profenofos)、丙氟菊酯(profluthrin)、毆蟎多(propargite)、丙苯烴菊酯(protrifenbute)、吡氟布米得(pyflubumide)、派滅淨(pymetrozine)、派福羅(pyrafluprole)、除蟲菊酯(pyrethrin)、畢達本(pyridaben)、啶蟲丙醚(pyridalyl)、披福貴(pyrifluquinazon)、嘧蟎胺(pyriminostrobin)、披綠羅(pyriprole)、百利普芬(pyriproxyfen)、魚藤精(rotenone)、魚尼丁(ryanodine)、矽護芬(silafluofen)、賜諾特(spinetoram)、賜諾殺(spinosad)、賜派芬(spirodiclofen)、螺甲蟎酯(spiromesifen)、甲氧哌啶乙酯(spiropidion)、螺蟲乙酯(spirotetramat)、甲丙硫磷(sulprofos)、賜殺羅(sulfoxaflor)、得芬諾(tebufenozide)、得芬瑞(tebufenpyrad)、得福隆(teflubenzuron)、七氟菊酯(tefluthrin)、卡帕七氟菊酯(kappa-tefluthrin)、托福松(terbufos)、四氯蟲醯胺(tetrachlorantraniliprole)、殺蟲畏(tetrachlorvinphos)、治滅寧(tetramethrin)、四氟醚菊酯(tetramethylfluthrin)、四尼利洛(tetraniliprole)、賽果培(thiacloprid)、賽速安(thiamethoxam)、硫敵克(thiodicarb)、殺蟲雙(thiosultap-sodium)、替氧雜芬(tioxazafen)、脫芬瑞(tolfenpyrad)、泰滅寧(tralomethrin)、唑蚜威(triazamate)、三氯松(trichlorfon)、三氟美唑嘧(triflumezopyrim)、三福隆(triflumuron)、替可必福(tyclopyrazoflor)、傑他-賽滅寧(zeta-cypermethrin)、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δ-內毒素、蟲生細菌、蟲生病毒、及蟲生真菌。
一用於與本發明化合物混合之生物試劑的具體實施例包括蟲生細菌,如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以及包囊之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δ-內毒素,如由CellCap®方法製備的MVP®與MVPII®生物殺蟲劑(CellCap®、MVP®、及MVPII®為Mycogen Corporation, Indianapolis, Indiana, USA的商標);蟲生真菌,如綠麝香葡萄菌(green muscardine fungus);以及蟲生(天然存在的與基因轉殖的)病毒,包括baculovirus, nucleopolyhedro virus (NPV),如穀實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Helicoverpa zea
nucleopolyhedrovirus)(HzNPV)、芹菜夜蛾核多角體病毒(Anagrapha falcifera
nucleopolyhedrovirus)(AfNPV);以及顆粒病毒(GV),如蘋果蠹蛾顆粒體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sis virus)(CpGV)。
彼等農業保護劑(即殺蟲劑、殺真菌劑、殺線蟲劑、殺蟎劑、除草劑、及生物製劑)的一般參考文獻包括The Pesticide Manual, 13th Edition
, C. D. S. Tomlin, Ed.,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 Farnham, Surrey, U.K., 2003及The BioPesticide Manual
,2nd Edition
, L. G. Copping, Ed., British Crop Protection Council, Farnham, Surrey, U.K., 2001。
就其中使用的一或多個無脊椎動物害蟲防治化合物而言,彼等化合物(總計)與組分(a)化合物的重量比通常介於約1:3000與約3000:1之間。值得注意的是重量比在約1:300與約300:1之間(例如,在約1:30與約30:1之間的比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通過簡單的實驗而輕易地確定所需生物學活性範圍必需之活性成分的生物學上有效量。
組分(a)化合物及/或其與組分(b)化合物之混合物及/或一或多個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或試劑的組合,可施用於經基因轉型表現對無脊椎動物害蟲有毒的蛋白質(例如,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δ-內毒素)的植物上。外源性施用本發明單獨組分(a)或其與組分(b)組合之效果,可能與所表現的有毒蛋白產生協同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如發明內容中所述的包含組分(a)、或組分(a)與(b)的組合或組成物,其更包含至少一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化合物或試劑(例如,殺蟲劑、殺蟎劑)。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包含組分(a)與至少一(即一或多個)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化合物或試劑的組合物,其之後可與組分(b)組合,以提供包含組分(a)與(b)及一或多個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化合物或藥劑。或者,無需首先與組分(b)混合,便可將生物有效量的包含組分(a)與至少一無脊椎動物害蟲控制試劑的組合物施用於植物或植物種子上(直接或通過植物的環境或植物種子),以保護植物或植物種子免受真菌病原體引起之病害及無脊椎動物害蟲的傷害。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組合物除了單獨包含組分(a)化合物或其與組分(b)之組合外,亦包含至少一選自於由下列組成之無脊椎動物害蟲防治化合物或試劑:阿巴汀(abamectin)、亞滅培(acetamiprid)、阿納寧(acrinathrin)、阿那匹(acynonapyr)、阿斐多匹朋(afidopyropen)、三亞蟎(amitraz)、阿維菌素(avermectin)、印楝素(azadirachtin)、免扶克(benfuracarb)、免速達(bensultap)、畢芬寧(bifenthrin)、布芬淨(buprofezin)、溴蟲氟苯雙醯胺(broflanilide)、硫線磷(cadusafos)、加保利(carbaryl)、培丹(cartap)、剋安勃(chlorantraniliprole)、氯丙炔菊酯(chloroprallethrin)、克凡派(chlorfenapyr)、陶斯松(chlorpyrifos)、可尼丁(clothianidin)、氰蟲醯胺(cyantraniliprole)、環溴蟲醯胺(cyclaniliprole)、乙氰菊酯(cycloprothrin)、賽扶寧(cyfluthrin)、貝他-賽扶寧(beta-cyfluthrin)、賽洛寧(cyhalothrin)、伽瑪-賽洛寧(gamma-cyhalothrin)、拉目達-賽洛寧(lambda-cyhalothrin)、賽滅寧(cypermethrin)、亞滅寧(alpha-cypermethrin)、傑他-賽滅寧(zeta-cypermethrin)、賽滅淨(cyromazine)、第滅寧(deltamethrin)、地特靈(dieldrin)、達特南(dinotefuran)、苯蟲醚(苯蟲醚(diofenolan))、因滅汀(emamectin)、安殺番(endosulfan)、愛普龍-美特寧(epsilon-metofluthrin)、益化利(esfenvalerate)、益斯普(ethiprole)、依芬寧(etofenprox)、依殺蟎(etoxazole)、撲滅松(fenitrothion)、芬硫克(fenothiocarb)、芬諾克(fenoxycarb)、芬化利(fenvalerate)、芬普尼(fipronil)、氟奎因(flometoquin)、氟㗁唑醯胺(fluxametamide)、氟尼胺(flonicamid)、氟大滅(flubendiamide)、氟速芬(fluensulfone)、氟芬隆(flufenoxuron)、氟菌螨酯(flufenoxystrobin)、flufensulfone, 弗皮洛(flupiprole)、氟吡明(flupyrimin)、氟吡呋喃酮(flupyradifurone)、福化利(fluvalinate)、覆滅蟎(formetanate)、福賽絕(fosthiazate)、伽瑪-賽洛寧(gamma-cyhalothrin)、七氟斯瑞(heptafluthrin)、六伏隆(hexaflumuron)、愛美松(hydramethylnon)、益達胺(imidacloprid)、因得克(indoxacarb)、異環西瑞(isocycloseram)、卡帕-七氟菊酯(kappa-tefluthrin)、拉目達-賽洛寧(lambda-cyhalothrin)、祿芬隆(lufenuron)、氯氟醚菊酯(meperfluthrin)、美氟綜(metaflumizone)、滅賜克(methiocarb)、納乃得(methomyl)、美賜平(methoprene)、滅芬諾(methoxyfenozide)、美特寧(metofluthrin)、模諾福洛林(monofluorothrin)、烯啶蟲胺(nitenpyram)、硝蟲噻嗪(nithiazine)、諾伐隆(novaluron)、毆殺滅(oxamyl)、吡氟布米得(pyflubumide)、派滅淨(pymetrozine)、除蟲菊酯(pyrethrin)、畢達本(pyridaben)、啶蟲丙醚(pyridalyl)、嘧蟎胺(pyriminostrobin)、百利普芬(pyriproxyfen)、魚尼丁(ryanodine)、賜諾特(spinetoram)、賜諾殺(spinosad)、賜派芬(spirodiclofen)、螺甲蟎酯(spiromesifen)、螺蟲乙酯(spirotetramat)、賜殺羅(sulfoxaflor)、得芬諾(tebufenozide)、治滅寧(tetramethrin)、四氟醚菊酯(tetramethylfluthrin)、賽果培(thiacloprid) 賽速安(thiamethoxam)、硫敵克(thiodicarb)、殺蟲雙(thiosultap-sodium)、泰滅寧(tralomethrin)、唑蚜威(triazamate)、三氟美唑嘧(triflumezopyrim)、三福隆(triflumuron)、替可必福(tyclopyrazoflor)、傑他-賽滅寧(zeta-cypermethrin)、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δ-內毒素、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的所有品系、及核多角體病毒的所有品系。
在特定情況下,本發明組分(a)化合物,單獨或與組分(b)之混合物,與其他生物學上活性(特別是殺真菌性)化合物或試劑(即活性成分)的組合,可產生大於加成性(即協同)的效果。在確保有效防治蟲害的同時,減少釋放至環境中的活性成分量始終是人們所希望的。當以農學上令人滿意的真菌防治水平施用率以產生殺真菌活性成分的增強作用時,此類組合對於降低作物生產成本與降低環境負荷可能是有利的。
表D1列出無脊椎動物害蟲防治劑與化合物3的特定組合(化合物編號意指索引表A至F中的化合物),為包含彼等活性成分的混合物與組合物及本發明所使用方法的組分(a)化合物。表D1之第二欄列出特定的無脊椎動物害蟲防治劑(例如,第一行中的「阿巴汀(abamectin)」)。表D1之第三欄列出無脊椎動物害蟲防治劑的作用方式(若已知)或化學類別。表D1之第四欄列出無脊椎動物害蟲防治劑相對於單獨使用化合物32或與組分(b)組合的典型施用率的重量比範圍之具體實施例(例如,「50:1至1:50」之阿巴汀(abamectin)相對於化合物32的重量)。因此,例如,表D1之第一行具體揭示化合物3與阿巴汀(abamectin)的組合通常以50:1至1:50的重量比施用。表D1之其餘行以類似方式構建。因此,例如,表D1之第一行具體揭示化合物3與阿巴汀(abamectin)的組合通常以50:1至1:50的重量比施用。表D1之其餘行以類似方式構建。
表D1
表格編號 | 無脊椎動物害蟲防治劑 | 作用模式或化學類別 | 常用重量比 | |
化合物3 | 阿巴汀(abamectin) | 大環內酯 | 50:1至1:50 | |
化合物3 | 亞滅培(acetamiprid) | 新菸鹼類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三亞蟎(amitraz) | 章魚胺受體配體 | 2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阿維菌素(avermectin) | 大環內酯 | 50:1至1:50 | |
化合物3 | 印楝素(azadirachtin) | 蛻皮素協同劑 | 100:1至1:120 | |
化合物3 | 貝他-賽扶寧(beta-cyfluthrin)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畢芬寧(bifenthrin)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100:1至1:10 | |
化合物3 | 布芬淨(buprofezin) | 幾丁質合成抑制劑 | 500:1至1:50 | |
化合物3 | 培丹(cartap) | 沙蠶毒素類似物 | 100:1至1:200 | |
化合物3 | 剋安勃(chlorantraniliprole) | 魚尼丁(ryanodine)受體配體 | 100:1至1:120 | |
化合物3 | 克凡派(chlorfenapyr) | 粒腺體電子傳遞抑制劑 | 300:1至1:200 | |
化合物3 | 陶斯松(chlorpyrifos) | 膽鹼酯酶抑制劑 | 500:1至1:200 | |
化合物3 | 可尼丁(clothianidin) | 新菸鹼類 | 100:1至1:400 | |
化合物3 | 氰蟲醯胺(cyantraniliprole) | 魚尼丁(ryanodine)受體配體 | 100:1至1:120 | |
化合物3 | 賽扶寧(cyfluthrin)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賽洛寧(cyhalothrin)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賽滅寧(cypermethrin)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賽滅淨(cyromazine) | 幾丁質合成抑制劑 | 400:1至1:50 | |
化合物3 | 第滅寧(deltamethrin)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50:1至1:400 | |
化合物3 | 地特靈(dieldrin) | 環二烯殺蟲劑 | 2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達特南(dinotefuran) | 新菸鹼類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苯蟲醚(diofenolan) | 防黴劑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因滅汀(emamectin) | 大環內酯 | 50:1至1:10 | |
化合物3 | 安殺番(endosulfan) | 環二烯殺蟲劑 | 2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益化利(esfenvalerate)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100:1至1:400 | |
化合物3 | 益斯普(ethiprole) | GABA-調節氯離子通道阻斷劑 | 2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芬硫克(fenothiocarb)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芬諾克(fenoxycarb) | 保幼激素模擬物 | 5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芬化利(fenvalerate)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芬普尼(fipronil) | GABA-調節氯離子通道阻斷劑 | 150:1至1:100 | |
化合物3 | 氟尼胺(flonicamid) | 2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氟大滅(flubendiamide) | 魚尼丁(ryanodine)受體配體 | 100:1至1:120 | |
化合物3 | 氟芬隆(flufenoxuron) | 幾丁質合成抑制劑 | 2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六伏隆(hexaflumuron) | 幾丁質合成抑制劑 | 300:1至1:50 | |
化合物3 | 愛美松(hydramethylnon) | 粒腺體電子傳遞抑制劑 | 150:1至1:250 | |
化合物3 | 益達胺(imidacloprid) | 新菸鹼類 | 1000:1至1:1000 | |
化合物3 | 因得克(indoxacarb)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200:1至1:50 | |
化合物3 | 拉目達-賽洛寧(lambda-cyhalothrin)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50:1至1:250 | |
化合物3 | 祿芬隆(lufenuron) | 幾丁質合成抑制劑 | 500:1至1:250 | |
化合物3 | 氯氟醚菊酯(meperfluthrin)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100:1至1:400 | |
化合物3 | 美氟綜(metaflumizone) | 200:1至1:200 | ||
化合物3 | 納乃得(methomyl) | 膽鹼酯酶抑制劑 | 5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美賜平(methoprene) | 保幼激素模擬物 | 5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滅芬諾(methoxyfenozide) | 蛻皮素協同劑 | 50:1至1:50 | |
化合物3 | 烯啶蟲胺(nitenpyram) | 新菸鹼類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硝蟲噻嗪(nithiazine) | 新菸鹼類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諾伐隆(novaluron) | 幾丁質合成抑制劑 | 500:1至1:150 | |
化合物3 | 毆殺滅(oxamyl) | 膽鹼酯酶抑制劑 | 200:1至1:200 | |
化合物3 | 派滅淨(pymetrozine) | 2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除蟲菊酯(pyrethrin)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100:1至1:10 | |
化合物3 | 畢達本(pyridaben) | 粒腺體電子傳遞抑制劑 | 2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啶蟲丙醚(pyridalyl) | 2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百利普芬(pyriproxyfen) | 保幼激素模擬物 | 5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魚尼丁(ryanodine) | 魚尼丁(ryanodine)受體配體 | 100:1至1:120 | |
化合物3 | 賜諾特(spinetoram) | 大環內酯 | 150:1至1:100 | |
化合物3 | 賜諾殺(spinosad) | 大環內酯 | 500:1至1:10 | |
化合物3 | 賜派芬(spirodiclofen) | 脂質生合成抑制劑 | 200:1至1:200 | |
化合物3 | 螺甲蟎酯(spiromesifen) | 脂質生合成抑制劑 | 200:1至1:200 | |
化合物3 | 賜殺羅(sulfoxaflor) | 200:1至1:200 | ||
化合物3 | 得芬諾(tebufenozide) | 蛻皮素協同劑 | 500:1至1:250 | |
化合物3 | 四氟醚菊酯(tetramethylfluthrin)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100:1至1:40 | |
化合物3 | 賽果培(thiacloprid) | 新菸鹼類 | 100:1至1:200 | |
化合物3 | 賽速安(thiamethoxam) | 新菸鹼類 | 1250:1至1:1000 | |
化合物3 | 硫敵克(thiodicarb) | 膽鹼酯酶抑制劑 | 500:1至1:400 | |
化合物3 | 殺蟲雙(thiosultap-sodium) | 150:1至1:100 | ||
化合物3 | 泰滅寧(tralomethrin) | 鈉離子通道調節劑 | 150:1至1:200 | |
化合物3 | 唑蚜威(triazamate) | 膽鹼酯酶抑制劑 | 250:1至1:100 | |
化合物3 | 三福隆(triflumuron) | 幾丁質合成抑制劑 | 200:1至1:100 | |
化合物3 | 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 生物試劑 | 50:1至1:10 | |
化合物3 | 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 δ-內毒素 | 生物試劑 | 50:1至1:10 | |
化合物3 | NPV (例如,Gemstar) | 生物試劑 | 50:1至1:10 |
表D2到D27之每一者都與上表D1相同,除了每欄標題顯示的各「組分(a)」替換為各欄條目之組分(a)。因此,例如,在表D2中,標題為「組分(a)” 列下方的條目均引用「化合物4」,且表D2中的第一項條目係具體揭示化合物4與阿巴汀(abamectin)的混合物。表D3至D27以類似方式構建。
表格編號 | 組分(a)列條目 | 表格編號 | 組分(a)列條目 |
D2 | 化合物4 | D15 | 化合物78 |
D3 | 化合物6 | D16 | 化合物83 |
D4 | 化合物7 | D17 | 化合物87 |
D5 | 化合物11 | D18 | 化合物89 |
D6 | 化合物13 | D19 | 化合物94 |
D7 | 化合物14 | D20 | 化合物99 |
D8 | 化合物15 | D21 | 化合物108 |
D9 | 化合物30 | D22 | 化合物111 |
D10 | 化合物33 | D23 | 化合物113 |
D11 | 化合物41 | D24 | 化合物117 |
D12 | 化合物63 | D25 | 化合物134 |
D13 | 化合物64 | D26 | 化合物135 |
D14 | 化合物66 | D27 | 化合物142 |
可用於種子處理之包含式1
化合物的組合物亦可包含細菌與真菌,彼等細菌和真菌能夠提供保護,使其免受植物病原性真菌或細菌及/或土壤生動物(例如,線蟲)的有害影響。表現出殺線蟲特性的細菌可包括但不侷限於強固芽孢桿菌(Bacillus firmus
)、蠟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ius subtiliis
)、及巴斯德氏芽菌(Pasteuria penetrans
)。適用之強固芽孢桿菌(Bacillus firmus
)菌株為CNCM I-1582菌株(GB-126),其可由BioNemTM
商購獲得。適用之蠟狀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
)菌株是菌株NCMM I-1592。在US 6,406,690中揭示兩種芽孢桿菌屬菌株。表現出殺線蟲活性的其他適用之細菌為液化澱粉芽孢桿菌(B. amyloliquefaciens
) IN937a與枯草芽孢桿菌(B. subtilis
) GB03。表現出殺真菌特性的細菌可包括但不限於短小芽孢桿菌(B. pumilus
) GB34。表現出殺線蟲特性的真菌種類可包括但不限於疣鼻黴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
)、淡紫色擬青黴(Paecilomyces lilacinus
)、及淡紫色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
種子處理亦可包括一或多個天然來源之殺線蟲劑,如稱為harpin的誘導原蛋白,該蛋白是從特定細菌性植物病原體(如解澱粉歐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
))中分離出來的。其中一實例為Harpin-N-Tek種子處理技術,名為N-HibitTM
Gold CST。
種子處理亦可包括一或多個豆科植物根瘤菌,如微共生的固氮細菌日本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彼等接種物可任擇地包括一或多個脂-幾丁寡糖(LCO),其係由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部形成結節期間產生的結瘤(Nod)因子。舉例而言,Optimize®
品牌種子處理技術係結合LCO Promoter TechnologyTM
與接種劑。
種子處理亦可包括一或多個異黃酮,其可增加菌根真菌在根部定植的位準。菌根真菌可藉由增加水、硫酸鹽、硝酸鹽、磷酸鹽、及金屬等營養素的根吸收來改善植物的生長。異黃酮的例子包括但不侷限於金雀異黃素、生物素A、芒柄花黃素(formononetin)、大豆異黃酮苷素(daidzein)、大豆黃素(glycitein)、橙皮素、柚皮苷、及紅車軸草素(pratensein)。芒柄花黃素(formononetin)可作為菌根接種產品(例如,PHC Colonize®
AG)中的活性成分使用。
種子處理亦可包括一或多個植物激活劑,其在與病原體接觸後誘導植物的系統獲得性抗性。誘導此種保護機制的植物活化劑之一實例為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
在目前的殺真菌組合物中,組分(a)之式1化合物可與組分(b)的額外殺真菌化合物協同作用,而提供有益的結果,如擴展控制植物病害的範圍、延長預防和治療保護的期間、及抑制抗性真菌病原體的增殖。特別地,本發明提供一組合物,其包含一定比例之組分(a)與組分(b),特別用於控制特定真菌疾病(例如,鏈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
)、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tritici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隱匿扁菌(Puccinia recondita
f. sp.tritici
)、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殼針孢菌(Septoria nodorum
)、小麥穎枯菌(Septoria tritici
))。
殺真菌劑的混合物亦可提供比各單獨成分的活性所預期的病害控制更佳的病害控制。此種協同作用被描述為「混合物中兩種成分的協同作用,因此總作用大於或大於兩種或兩種以上獨立作用的總和」(請參見P. M. L. Tames,Neth. J. Plant Pathology 1964
,70
, 73–80)。在提供植物病害控制的方法中,其中施加於植物或種子的活性成分(例如,殺真菌化合物)的組合中表現出協同作用,該活性成分係以協同重量比和協同(即協同有效)量施加。病害控制、抑制、及預防的措施無法超過100%。因此,實質性協同作用之表現通常需要使用活性成分的施用率,其中活性成分分別提供遠小於100%的作用,因此其加成作用實質上小於100%,因而允許由於協同作用而增加作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活性成分的施用率過低可能顯示出即使在具有協同作用的情況下,混合物也無法表現出太高的活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通過簡單的實驗容易地辨識出和最佳化提供具協同作用的殺真菌化合物的重量比與施用率(即量)。
兩個活性成分之間的協同作用之存在係藉由Colby方程確定(參見Colby, S. R. “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Weeds
, (1967), 15, 20‑22):。
使用Colby的方法,首先由兩個成分單獨施用的的活性計算出該混合物的預測活性p,可確定兩個活性成分之間是否存在協同作用。若p低於實驗確定的作用,則發生協同作用。在上面公式中,A為其中一成分單獨以比例為x施用的殺真菌活性控制百分比。B為防治第二個成分單獨以比例為y施用的殺真菌活性控制百分比。該方程可估算出p,其為比例x之A與比例y之B的混合物之預測殺真菌活性,若其作用嚴格加成且未發生交互作用。
下列測試證明本發明化合物對特定病原體的控制功效。然而,化合物提供的病原體防治保護不侷限於彼等物種。有關化合物的說明,參見下面的索引表A-F。索引表A-F中使用以下縮寫:Me意指甲基、n
-Pr意指正丙基、i
‑Pr意指異丙基、C-Pr意指環丙基、i
-Bu意指異丁基、c
-Bu意指環丁基、t
-Bu意指三級丁基、及NO2
意指硝基。縮寫「Cmpd.」代表「化合物」,縮寫「Ex.」代表「實施例」,後跟一個數字,代表該範例中製備之化合物。縮寫「m.p.」代表熔點。在「MS (M+1)」欄中報導的數值為將 H+
(分子量為1)加到具有最大同位素豐富度的分子(即M)上而觀察到的分子離子的分子量。未報導存在具有較低豐富度的一或多個較高原子量同位素的分子離子(例如,37
Cl、81
Br)。所報導的M+1與M-1峰係以使用電噴灑離子化(ESI)或大氣壓化學離子化(APCI)之質譜法觀測。
索引表A
*參見索引表G的1
H NMR數據。
索引表B
索引表C
索引表D
* 參見索引表G的1
H NMR數據。
索引表E
*參見索引表G的1
H NMR數據。
索引表F
索引表G
a1
H NMR數據係以四甲基矽烷之低磁場ppm報導;偶合值以(s)‑單重態、(br s)‑寬泛的單重態、(d)‑雙重態、及(m)‑多重態表示。
本發明之生物實施例
化合物編號 | R1 | R2 | R6 | m.p. (℃) | MS (M+1) |
1 (Ex. 2) | F | F | NO2 | 131-134 | |
2 | F | F | C≡N | 171-174 | |
3 (Ex. 1) | F | F | OCH3 | 85-100 | 388 |
4 | F | F | H | 142-143 | 358 |
5 (Ex. 3) | F | F | NH2 | 168-171 | 374 |
6 | F | F | Cl | 148-149 | 392 |
7 (Ex. 4) | F | F | Br | 138-139 | 436 |
8 (Ex. 13) | F | F | I | 484 | |
9 | F | F | OCH2 (c -Pr) | 428 | |
10 (Ex. 5) | F | F | OH | 178-180 | 374 |
11 | F | F | OCH2 CH3 | 118-119 | 402 |
12 | F | F | O(i -Bu) | 430 | |
13 | F | F | O(c -Bu) | 126-128 | 428 |
14 (Ex. 6) | F | F | O(i -Pr) | 133-134 | 416 |
15 | F | F | OCHF2 | 102-103 | 424 |
16 | F | F | F | 376 | |
17 | F | F | OC(=O)OCH3 | 432 | |
18 | F | F | OC(=O)CH3 | 416 | |
19 | F | SCH3 | F | 404 | |
20 | SCH3 | SCH3 | F | 432 | |
21 | F | F | 430 | ||
22 | F | F | OCH2 CF3 | 456 | |
23 | F | F | 458 | ||
24 | F | F | NHC(=O)OCH3 | 431 | |
25 | F | F | NHC(=O)CH3 | 415 | |
26 | F | SCH3 | I | 512 | |
27 | F | F | SCH3 | 404 | |
28 | F | SCH3 | SCH3 | 432 | |
29 | F | F | OCF2 CHF2 | 474 | |
30 | F | F | CH3 | 130-131 | 372 |
31 | F | F | OCH2 (c -Bu) | 442 | |
32 | F | F | 444 | ||
33 | F | F | OCH2 C≡CH | 143-144 | 412 |
34 | F | OCH3 | OCH3 | 401 | |
35 | CH3 | CH3 | NO2 | 395 | |
36 | F | F | NHCH3 | 387 | |
37 | F | Cl | NO2 | 419 | |
38 | CH3 | CH3 | NH2 | 365 | |
39 | Cl | F | NH2 | 389 | |
40 | CH3 | CH3 | OCH3 | 380 | |
41 | F | F | c -Pr | 89-91 | 398 |
42 (Ex. 15) | F | F | S(t -Bu) | 446 | |
43 (Ex. 16) | F | F | SCHF2 | 440 | |
44 | Cl | Cl | H | 390 | |
45 | F | I | H | 466 | |
46 | Br | F | H | 420 | |
47 | Cl | F | H | 374 | |
48 | CH3 | CH3 | Br | 428 | |
49 | CH3 | CH3 | Cl | 384 | |
50 | Cl | F | Br | 452 | |
51 | Cl | F | Cl | 408 | |
52 | Br | I | H | 526 | |
53 (Ex. 14) | F | F | C≡CH | 382 | |
54 | Cl | Cl | NO2 | 435 | |
55 | Cl | Cl | NH2 | 405 | |
56 | Cl | Cl | Br | 468 | |
57 | Cl | Cl | Cl | 424 | |
58 | Br | Br | H | 480 | |
59 | Cl | I | H | 482 | |
60 | Br | Cl | H | 436 | |
61 | Br | CH3 | H | 416 | |
62 | F | F | C(=CH2 )CH3 | 398 | |
63 | F | F | i -Pr | 96-98 | 400 |
64 | F | F | CF3 | 106-108 | 426 |
65 (Ex. 17) | Cl | Cl | c -Pr | 430 | |
66 | F | F | O(c -Pr) | 124-128 | |
67 (Ex. 9) | F | F | C(=O)H | 156-160 | 386 |
68 (Ex. 11) | F | F | C(=O)CH3 | 400 | |
69 | F | F | C(Me)=NOH | 160-161 | 415 |
70 (Ex. 7) | F | F | C(=O)OCH3 | 120-122 | 416 |
71 (Ex. 8) | F | F | CH2 OH | 183-184 | 388 |
72 | F | F | CH=NOH | 134-139 | 401 |
73 | F | F | OCH2 F | 406 | |
74 | F | F | 412 | ||
75 | F | F | CH2 C(=O)CH3 | 414 | |
76 | F | F | CH(OMe)C(=O)CH3 | 444 | |
77 | F | F | CH2 F | 390 | |
78 | F | F | OCF3 | 442 | |
79 | F | F | CH=NOCH3 | 415 | |
80 | F | F | CH=NOCH2 CH3 | 429 | |
81 | F | F | CH=NOCH2 CH=CH2 | 441 | |
82 | F | F | CH=NOCH(CH3 )2 | 443 | |
83 (Ex. 12) | F | F | C(Me)=NOCH3 | 429 | |
84 | F | F | C(Me)=NOCH2 CH3 | 443 | |
85 | F | F | C(Me)=NOCH2 CH=CH2 | 455 | |
86 | F | F | C(Me)=NOCH(CH3 )2 | 457 | |
87 (Ex. 10) | F | F | CHF2 | 408 | |
88 | F | F | 466 | ||
89 | F | F | 434 | ||
90 | F | F | O(環戊基) | 442 | |
91 | F | F | O(環己基) | 456 | |
92 | F | F | OCH(Me)CH2 CH3 | 430 | |
93 | F | F | O(t -Bu) | 430 | |
94 | F | F | OCH2 CH=CH2 | 414 | |
95 | F | F | C(Me)2 OH | 416 | |
96 | F | F | CH(OH)CH3 | 402 | |
97 | F | F | CF(Me)2 | 418 | |
98 | F | F | 134-136 | 464 | |
99 | F | F | C(Me)=NOCH3 | 429 | |
133 | F | F | 1,3-二㗁𠷬-2-基 | 430 | |
134 | F | F | 1,3-二㗁-2-基 | 444 | |
135 | Cl | Cl | i -Pr | 432 | |
136 | Br | Br | I | * | * |
137 | Br | Br | C(=CH2 )CH3 | * | * |
138 | Cl | Cl | CF(CF3 )2 | 558 | |
144 | F | F | CH2 CH3 | 93-96 | |
145 | F | F | n -Pr | 85-88 | |
146 | F | F | CH=CH2 | 92-95 | |
147 | F | F | CH=CHCH3 | 130-133 | |
148 | F | F | 153-157 | ||
149 | F | F | 193-196 | ||
150 | F | F | 1-吡咯啶基 | 117-120 | |
151 | F | F | 1-哌啶基 | 151-155 | |
152 | F | F | N(CH3 )2 | 116-120 |
化合物編號 | R1 | R2 | R6 | m.p. (℃) |
100 | F | F | H | 125-129 |
101 | Cl | Cl | H | 146-150 |
102 | F | F | OCH3 | 128-132 |
化合物編號 | R1 | R2 | R6 | m.p. (℃) |
103 | F | F | CF3 | 168-172 |
104 | F | F | Br | 175-179 |
105 | F | F | Cl | 166-170 |
106 | F | F | NH2 | 136-140 |
107 | F | F | NO2 | 179-183 |
化合物編號 | R1 | R2 | R6 | m.p. (℃) | MS (M+1) |
108 | F | F | i -Pr | 102-106 | 102-106 |
109 | F | F | i -Bu | * | * |
110 | F | F | C(=CH2 )CH3 | 111-115 | |
111 | F | F | CH3 | 117-121 | |
112 | F | F | H | 122-126 | |
113 | F | F | c -Pr | 107-111 | |
114 | F | F | Br | 136-140 | |
115 (Ex. 19) | F | F | NH2 | 144-148 | |
116 | F | F | I | 154-158 | |
117 (Ex. 20) | F | F | Cl | 108-112 | |
118 (Ex. 18) | F | F | NO2 | 152-156 | |
139 | F | F | CH(Me)CH2 CH3 | 415 | |
140 | F | F | C(=O)CH3 | 151-155 | |
141 | F | F | CF3 | 138-142 | |
142 | F | F | C(Me)=NOCH2 CH3 | 104-108 | |
143 | F | F | C(Me)=NOCH(CH3 )2 | 111-115 |
化合物編號 | R1 | R2 | R6 | m.p. (℃) |
119 | F | F | CH3 | 143-147 |
120 | Cl | OCH3 | OCH3 | 145-148 |
121 | F | F | Cl | 159-163 |
122 | F | Cl | F | 125-129 |
123 | Cl | Cl | OCH3 | 148-152 |
124 | CH3 | CH3 | OCH3 | 110-114 |
125 | F | F | I | 166-170 |
126 | F | F | Br | 160-164 |
127 | OCH3 | OCH3 | OCH3 | * |
128 | Br | Br | OCH3 | 167-171 |
129 | Br | NO2 | OCH3 | 158-162 |
130 | F | F | OCH3 | 146-150 |
131 | F | F | NH2 | 194-198 |
132 (Ex. 18) | F | F | NO2 | 174-178 |
化合物編號 | R1 | R2 | R6 | m.p. (℃) | MS (M+1) |
153 | F | F | Cl | 153-156 | 393 |
154 | F | F | H | 359 | |
155 | F | F | i -Pr | 401 | |
156 | F | F | CF3 | 427 |
化合物編號 | 1 H NMR數據(CDCl3溶液)a |
109 | δ 7.82 (m, 2H), 7.73 (d, 1H), 7.24 (d, 1H), 6.22 (s, 2H), 4.92 (br s, 1H), 4.44 (s, 2H), 3.89 (s, 3H), 3.76 (s, 6H), 3.72 (s, 3H), 2.38 (s, 3H)。 |
127 | δ 8.14 (s, 1H), 7.77 (s, 1H), 7.68 (d, 1H), 7.27 (s, 1H), 6.92 (d, 2H), 4.91 (br s, 1H), 4.44 (s, 2H), 3.72 (s, 3H), 2.55 (d, 2H), 2.39 (s, 3H), 1.92 (m, 1H), 0.96 (s, 3H), 0.95 (s, 3H)。 |
136 | δ 8.02 (s, 2H), 7.76 (s, 1H), 7.68 (d, 1H), 7.52 (m, 1H), 7.23 (d, 1H), 6.78 (m, 1H), 4.83 (br s, 1H), 4.42 (m, 2H), 3.71 (s, 3H), 2.37 (s, 3H)。 |
137 | δ 7.79 (m, 1H), 7.70 (m, 3H), 7.54 (d, 1H), 7.23 (d, 1H), 6.78, (d, 1H), 5.45 (s, 1H), 5.25 (s, 1H), 4.83 (br s, 1H), 4.42 (m, 2H), 3.70 (s, 3H), 2.37 (s, 3H), 2.15 (s, 3H)。 |
製備用於測試A至F的測試懸浮液之一般流程:首先將測試化合物以等於最終體積3%的量溶解在丙酮中,隨後以所需濃度(以ppm為單位)懸浮在丙酮與純水中(50/50混合體積),其包含250 ppm的界面活性劑PEG400 (多元醇酯)。隨後將所得的測試懸浮液用於測試A至F中。
測試A
將測試溶液噴灑至小麥幼苗上的流失點。第二天,幼苗以小麥枯萎菌(Zymoseptoria tritici
)(小麥葉片斑點病的病原體)的孢子懸浮液接種,並在24°C的飽和大氣中培養48小時,隨後移至20°C的生長室中培養17天,隨後進行病害評級。
測試B
將測試溶液噴灑至小麥幼苗上的流失點。第二天,幼苗以隱匿扁菌(P uccinia recondita
f.
sp.tritici
) (小麥葉片銹病的病原體)的孢子懸浮液接種,並在20°C的飽和大氣中培養24小時,隨後移至20°C的生長室中培養7天,隨後進行病害評級。
測試C
將測試溶液噴灑至小麥幼苗上的流失點。第二天,幼苗以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tritici
)( 亦稱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f. sp.tritici
) ,為小麥白粉病的病原體)的孢子粉塵接種,並在20°C的生長室中培養8天,隨後進行目視病害評級。
測試D
將測試溶液噴灑至大豆幼苗上的流失點。第二天,幼苗以大豆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亞洲大豆銹病的病原體)的孢子懸浮液接種,並在22°C的飽和大氣中培養24小時,隨後移至22°C的生長室中培養8天,隨後進行目視病害評級。
測試E
將測試溶液噴灑至番茄幼苗上的流失點。第二天,幼苗以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灰葡萄病的病原體)的孢子懸浮液接種,並在20°C的飽和大氣中培養48小時,隨後移至24°C的生長室中培養3天,隨後進行目視病害評級。
測試F
將測試溶液噴灑至番茄幼苗上的流失點。第二天,幼苗以鏈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
)(番茄早疫病的病原體)的孢子懸浮液接種,並在27°C的飽和大氣中培養48小時,隨後移至20°C的生長室中培養3天,隨後進行目視病害評級。
測試A至F的結果在下表A中列出。評級為100表示疾病控制為100%,評級為0表示無疾病控制(相對於對照組)。破折號(–)表示該化合物未經測試。
表A
化合物編號 | 施加率,單位為ppm | 測試A | 測試B | 測試C | 測試D | 測試E | 測試F |
1 | 10 | 0 | 68 | 0 | 44 | 0 | – |
2 | 10 | 13 | 68 | 0 | 100 | 0 | – |
3 | 10 | 50 | 100 | 79 | 100 | 45 | – |
4 | 10 | – | 90 | – | 100 | – | – |
5 | 10 | – | 0 | – | 0 | – | – |
6 | 10 | 7 | 98 | 0 | 100 | 0 | 40 |
7 | 10 | – | 100 | – | 100 | – | – |
8 | 10 | – | 100 | – | 100 | – | – |
9 | 10 | – | 99 | – | 99 | – | – |
10 | 10 | – | 0 | – | 0 | – | – |
11 | 10 | – | 100 | – | 100 | – | – |
12 | 10 | – | 98 | – | 100 | – | – |
13 | 10 | – | 100 | – | 100 | – | – |
14 | 10 | – | 100 | – | 100 | – | – |
15 | 10 | 0 | 99 | 69 | 100 | 0 | 0 |
16 | 10 | – | 99 | – | 100 | – | – |
17 | 10 | – | 0 | – | 0 | – | – |
18 | 10 | – | 41 | – | 65 | – | – |
19 | 10 | – | 0 | – | 81 | – | – |
20 | 10 | – | 0 | – | 0 | – | – |
21 | 10 | – | 55 | – | 100 | – | – |
22 | 10 | – | 99 | – | 100 | – | – |
23 | 10 | – | 68 | – | 25 | – | – |
24 | 10 | – | 0 | – | 75 | – | – |
25 | 10 | – | 8 | – | 81 | – | – |
26 | 10 | – | 73 | – | 87 | – | – |
27 | 10 | – | 99 | – | 100 | – | – |
28 | 10 | – | 0 | – | 100 | – | – |
29 | 10 | – | 100 | – | 100 | – | – |
30 | 10 | – | 98 | – | 100 | – | – |
31 | 10 | – | 91 | – | 0 | – | – |
32 | 10 | – | 0 | – | 77 | – | – |
33 | 10 | – | 99 | – | 100 | – | – |
34 | 10 | – | 28 | – | 96 | – | – |
35 | 10 | – | 0 | – | 0 | – | – |
36 | 10 | – | 68 | – | 100 | – | – |
37 | 10 | – | 26 | – | 0 | – | – |
38 | 10 | – | 0 | – | 0 | – | – |
39 | 10 | – | 0 | – | 0 | – | – |
40 | 10 | – | 0 | – | 99 | – | – |
41 | 10 | – | 100 | – | 100 | – | – |
42 | 10 | – | 100 | – | 73 | – | – |
43 | 10 | – | 100 | – | 100 | – | – |
44 | 10 | – | 68 | – | 100 | – | – |
45 | 10 | – | 0 | – | 100 | – | – |
46 | 10 | – | 68 | – | 100 | – | – |
47 | 10 | – | 74 | – | 100 | – | – |
48 | 10 | – | 68 | – | 99 | – | – |
49 | 10 | – | 68 | – | 99 | – | – |
50 | 10 | – | 100 | – | 100 | – | – |
51 | 10 | – | 100 | – | 100 | – | – |
52 | 10 | – | 0 | – | 99 | – | – |
53 | 10 | – | 100 | – | 100 | – | – |
54 | 10 | – | 0 | – | 0 | – | – |
55 | 10 | – | 0 | – | 0 | – | – |
56 | 10 | – | 80 | – | 100 | – | – |
57 | 10 | – | 74 | – | 100 | – | – |
58 | 10 | – | 68 | – | 100 | – | – |
59 | 10 | – | 45 | – | 87 | – | – |
60 | 10 | – | 68 | – | 100 | – | – |
61 | 10 | – | 68 | – | 97 | – | – |
62 | 10 | – | 99 | – | 100 | – | – |
63 | 10 | 26 | 100 | 98 | 100 | 0 | 85 |
64 | 10 | 0 | 100 | 89 | 100 | 0 | 0 |
65 | 10 | – | 97 | – | 100 | – | – |
66 | 10 | – | 100 | – | 100 | – | – |
67 | 10 | – | 0 | – | 12 | – | – |
68 | 10 | – | 74 | – | 71 | – | – |
69 | 10 | – | 99 | – | 97 | – | – |
70 | 10 | – | 74 | – | 81 | – | – |
71 | 10 | – | 0 | – | 25 | – | – |
72 | 10 | – | 100 | – | 77 | – | – |
73 | 10 | – | 100 | – | 100 | – | – |
74 | 10 | – | 100 | – | 100 | – | – |
75 | 10 | – | 0 | – | 87 | – | – |
76 | 10 | – | 68 | – | 100 | – | – |
77 | 10 | – | 100 | – | 100 | – | – |
78 | 10 | – | 100 | – | 100 | – | – |
79 | 10 | – | 100 | – | 100 | – | – |
80 | 10 | – | 100 | – | 100 | – | – |
81 | 10 | – | 92 | – | 100 | – | – |
82 | 10 | – | 95 | – | 100 | – | – |
83 | 10 | – | 100 | – | 100 | – | – |
84 | 10 | – | 100 | – | 100 | – | – |
85 | 10 | – | 90 | – | 98 | – | – |
86 | 10 | – | 99 | – | 100 | – | – |
87 | 10 | – | 100 | – | 100 | – | – |
88 | 10 | – | 100 | – | 100 | – | – |
89 | 10 | – | 100 | – | 100 | – | – |
90 | 10 | – | 86 | – | 100 | – | – |
91 | 10 | – | 86 | – | 79 | – | – |
92 | 10 | – | 100 | – | 100 | – | – |
93 | 10 | – | 100 | – | 100 | – | – |
94 | 10 | – | 85 | – | 99 | – | – |
95 | 10 | – | 0 | – | 53 | – | – |
96 | 10 | – | 68 | – | 79 | – | – |
97 | 10 | – | 100 | – | 100 | – | – |
98 | 10 | – | 99 | – | 100 | – | – |
99 | 10 | – | 100 | – | 100 | – | – |
100 | 10 | – | 0 | – | 0 | – | – |
101 | 10 | – | 0 | – | 0 | – | – |
102 | 10 | – | 0 | – | 0 | – | – |
103 | 10 | – | 100 | – | 86 | – | – |
104 | 10 | – | 100 | – | 90 | – | – |
105 | 10 | – | 100 | – | 92 | – | – |
106 | - | – | – | – | – | – | – |
107 | 250 | 28 | 80 | 43 | 0 | 0 | 0 |
108 | 2 | – | 100 | – | 100 | – | – |
109 | 10 | – | 91 | – | 100 | – | – |
110 | 10 | – | 95 | – | 100 | – | – |
111 | 10 | – | 99 | – | 100 | – | – |
112 | – | – | – | – | – | – | |
113 | 10 | – | 100 | – | 100 | – | – |
114 | 10 | – | 100 | – | 100 | – | – |
115 | - | – | – | – | – | – | – |
116 | 10 | – | 100 | – | 100 | – | – |
117 | 10 | – | 100 | – | 100 | – | – |
118 | 250 | 1 | 0 | 0 | 0 | 0 | 0 |
119 | 10 | – | 100 | – | 0 | – | – |
120 | 10 | – | 0 | – | 0 | – | – |
121 | 10 | – | 68 | – | 0 | – | – |
122 | 250 | 71 | 99 | 0 | 100 | 0 | 0 |
123 | 10 | – | 0 | – | 0 | – | – |
124 | 10 | – | 0 | – | 0 | – | – |
125 | 10 | – | 68 | – | 0 | – | – |
126 | 10 | – | 57 | – | 0 | – | – |
127 | 10 | – | 0 | – | 0 | – | – |
128 | 10 | – | 0 | – | 0 | – | – |
129 | 10 | – | 0 | – | 0 | – | – |
130 | 10 | – | 68 | – | 0 | – | – |
131 | - | – | – | – | – | – | – |
132 | - | – | – | – | – | – | – |
133 | 10 | – | 99 | – | 100 | – | – |
134 | 10 | – | 89 | – | 100 | – | – |
135 | 10 | – | 86 | – | 100 | – | – |
136 | 10 | – | 19 | – | 59 | – | – |
137 | 10 | – | 0 | – | 77 | – | – |
138 | 10 | – | 74 | – | 87 | – | – |
139 | 10 | – | 99 | – | 100 | – | – |
140 | 10 | – | 41 | – | 71 | – | – |
141 | 10 | – | 99 | – | 100 | – | – |
142 | 10 | – | 86 | – | 100 | – | – |
143 | 10 | – | 74 | – | 100 | – | – |
144 | 10 | – | 100 | – | 100 | – | – |
145 | 10 | – | 100 | – | 100 | – | – |
146 | 10 | – | 100 | – | 100 | – | – |
147 | 10 | – | 99 | – | 100 | – | – |
148 | 10 | – | 0 | – | 0 | – | – |
149 | 10 | – | 83 | – | 99 | – | – |
150 | 10 | – | 68 | – | 0 | – | – |
151 | 10 | – | 68 | – | 19 | – | – |
152 | 10 | – | 98 | – | 99 | – | – |
153 | 10 | – | 68 | – | 91 | – | – |
154 | 10 | – | 0 | – | 25 | – | – |
155 | 10 | – | 91 | – | 100 | – | – |
156 | 10 | – | 85 | – | 54 | – | – |
上面表A中提供的式1
化合物之測試A至F的測試結果說明,組分(a)的殺真菌活性有助於本發明包含組分(a)與組分(b),以及任意地至少一額外之殺真菌化合物的組合物,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效用。
下列測試G證實本發明組合物對亞洲大豆銹病的防治功效。用於製備測試G之測試組合物的一般步驟如下:化合物41、化合物63、N-(2,2,2-三氟乙基)-2-[[4-[5-(三氟甲基)-1,2,4-㗁二唑-3-基]苯基]甲基]-4-㗁唑羧醯胺(b54.11a)、1-[[4-[[(1Z)-2-乙氧基-3,3,3-三氟-1-丙烯-1-基]氧基]苯基]甲基]-1H-吡唑-4-羧酸乙酯(b54.11c)、1-[[4-[[2-(三氟甲基)-1,3-二㗁𠷬-2-基]甲氧基]苯基]甲基]-1H-吡唑-4-羧酸乙酯(b54.11d)、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必殺芬(bixafen)、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環克座(cypr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苯鏽啶(fenpropidin)、芬普福(fenpropimorph)、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印吡福(inpyrfluxam)、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得克利(tebuconazole)、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以取得未經調配之技術級材料。所得之氫氧化銅與鋅錳乃浦(mancozeb)調配產品分別以商標KOCIDE 3000與代森錳(MANZATE)出售。首先將未調配之材料溶解在丙酮中,隨後以所需之濃度(以ppm為單位)懸浮在丙酮與含有250 ppm界面活性劑Trem®
014 (多元醇酯)的純水(以體積50/50混合)中。將調配之材料分散在足夠的水中以達到所需之濃度,且既不將有機溶劑也不將界面活性劑添加至懸浮液中。隨後,將所得之測試混合物用於測試G中。於四棵植物上進行測試,且四棵植物的結果以平均數報導。
兩個活性成分之間的協同作用之存在係藉由Colby方程確定(參見Colby, S. R. “Calculating 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Responses of Herbicide Combinations”,Weeds
, (1967), 15, 20‑22):。
使用Colby的方法,首先由兩個成分單獨施用的的活性計算出該混合物的預測活性p,可確定兩個活性成分之間是否存在協同作用。若p低於實驗確定的作用,則發生協同作用。在上面公式中,A為其中一成分單獨以比例為x施用的殺真菌活性控制百分比。B為防治第二個成分單獨以比例為y施用的殺真菌活性控制百分比。該方程可估算出p,其為比例x之A與比例y之B的混合物之預測殺真菌活性,若其作用嚴格加成且未發生交互作用。
測試G
將測試混合物噴灑至大豆幼苗上的流失點。第二天,幼苗以大豆銹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亞洲大豆銹病的病原體)的孢子懸浮液接種,並在22°C的飽和大氣中培養24小時,隨後移至22°C的生長室中培養8天,隨後進行目視病害評級。
化合物41之測試G結果列於下表B-1至J-1,且化合物63的列於下表B-2至J-2。各表皆對應至一組同時執行的評估。在各表中,評級100表示100%病害防治,評級為0表示無病害防治(相對於對照組)。標記為「Obsd」的列表示在四棵單獨的植物上進行之測試中觀察到的結果平均值。標記為「Exp」的列表示每一處理混合物使用Colby方程式的預期值。
表B-1
單獨之化合物41及與N
-(2,2,2-三氟乙基)-2-[[4-[5-(三氟甲基)-1,2,4-㗁二唑-3-基]苯基]甲基]-4-㗁唑羧醯胺(b54.11a)、1-[[4-[[(1Z
)-2-乙氧基-3,3,3-三氟-1-丙烯-1-基]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b54.11c)、及1-[[4-[[2-(三氟甲基)-1,3-二㗁𠷬-2-基]甲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b54.11d)的混合物在防治
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B-2
單獨之化合物63及與1-[[4-[[(1Z
)-2-乙氧基-3,3,3-三氟-1-丙烯-1-基]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b54.11c)和1-[[4-[[2-(三氟甲基)-1,3-二㗁𠷬-2-基]甲氧基]苯基]甲基]-1H
-吡唑-4-羧酸乙酯(b54.11d)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C-1
單獨之化合物41及與必殺芬(bixafen)、福熱殺(fluxapyroxad)、及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C-2
單獨之化合物63及與必殺芬(bixafen)、福熱殺(fluxapyroxad)、及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D-1
單獨之化合物41及與鋅錳乃浦(mancozeb)、芬普福(fenpropimorph)、及得克利(tebuconazole)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D-2
單獨之化合物63及與鋅錳乃浦(mancozeb)、芬普福(fenpropimorph)、及得克利(tebuconazole)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E-1
單獨之化合物41及與環克座(cyproconazole)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E-2
單獨之化合物63及與環克座(cyproconazole)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F-1
單獨之化合物41及與依普座(epoxiconazole)和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F-2
單獨之化合物63及與依普座(epoxiconazole)和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G-1
單獨之化合物41及與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及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G-2
單獨之化合物63及與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及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H-1
單獨之化合物41及與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H-2
單獨之化合物63及與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I-1
單獨之化合物41及與氫氧化銅、護汰芬(flutriafol)、苯鏽啶(fenpropidin)、亞托敏(azoxystrobin)、三氟敏(trifloxystrobin)、及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I-2
單獨之化合物63及與氫氧化銅、護汰芬(flutriafol)、苯鏽啶(fenpropidin)、亞托敏(azoxystrobin)、三氟敏(trifloxystrobin)、及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J-1
單獨之化合物41及與印吡福(inpyrfluxam)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表J-2
單獨之化合物63及與印吡福(inpyrfluxam)的混合物在防治亞洲大豆銹病上觀察到的與預期的效果
化合物41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346 | 無 | 0 | 29 | – |
0.764 | 無 | 0 | 62 | – |
0 | (b54.11a) | 0.471 | 59 | – |
0 | (b54.11a) | 0.764 | 75 | – |
0.346 | (b54.11a) | 0.471 | 63 | 71 |
0.346 | (b54.11a) | 0.764 | 79 | 82 |
0.764 | (b54.11a) | 0.471 | 71 | 84 |
0.764 | (b54.11a) | 0.764 | 88 | 91 |
0 | (b54.11c) | 0.303 | 53 | – |
0 | (b54.11c) | 0.489 | 68 | – |
0.346 | (b54.11c) | 0.303 | 72 | 66 |
0.346 | (b54.11c) | 0.489 | 83 | 77 |
0.764 | (b54.11c) | 0.303 | 85 | 82 |
0.764 | (b54.11c) | 0.489 | 74 | 88 |
0 | (b54.11d) | 1.422 | 55 | – |
0 | (b54.11d) | 2.276 | 64 | – |
0.346 | (b54.11d) | 1.422 | 61 | 68 |
0.346 | (b54.11d) | 2.276 | 79 | 74 |
0.764 | (b54.11d) | 1.422 | 81 | 83 |
0.764 | (b54.11d) | 2.276 | 92 | 86 |
化合物63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403 | 無 | 0 | 34 | – |
0.652 | 無 | 0 | 68 | – |
0 | (b54.11c) | 0.303 | 53 | – |
0 | (b54.11c) | 0.489 | 68 | – |
0.403 | (b54.11c) | 0.303 | 57 | 69 |
0.403 | (b54.11c) | 0.489 | 77 | 79 |
0.652 | (b54.11c) | 0.303 | 74 | 85 |
0.652 | (b54.11c) | 0.489 | 87 | 90 |
0 | (b54.11d) | 1.422 | 55 | – |
0 | (b54.11d) | 2.276 | 64 | – |
0.403 | (b54.11d) | 1.422 | 67 | 70 |
0.403 | (b54.11d) | 2.276 | 71 | 76 |
0.652 | (b54.11d) | 1.422 | 66 | 86 |
0.652 | (b54.11d) | 2.276 | 73 | 88 |
化合物41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346 | 無 | 0 | 19 | – |
0.764 | 無 | 0 | 45 | – |
0 | 必殺芬(bixafen) | 11.327 | 54 | – |
0 | 必殺芬(bixafen) | 19.525 | 55 | – |
0.346 | 必殺芬(bixafen) | 11.327 | 27 | 63 |
0.346 | 必殺芬(bixafen) | 19.525 | 49 | 62 |
0.764 | 必殺芬(bixafen) | 11.327 | 51 | 75 |
0.764 | 必殺芬(bixafen) | 19.525 | 56 | 75 |
0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2.757 | 19 | – |
0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4.748 | 52 | – |
0.346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2.757 | 26 | 34 |
0.346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4.748 | 54 | 61 |
0.764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2.757 | 55 | 55 |
0.764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4.748 | 59 | 73 |
0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8.820 | 61 | – |
0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15.230 | 79 | – |
0.346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8.820 | 45 | 68 |
0.346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15.230 | 57 | 83 |
0.764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8.820 | 44 | 79 |
0.764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15.230 | 70 | 88 |
化合物63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403 | 無 | 0 | 15 | – |
0.652 | 無 | 0 | 46 | – |
0 | 必殺芬(bixafen) | 11.327 | 54 | – |
0 | 必殺芬(bixafen) | 19.525 | 55 | – |
0.403 | 必殺芬(bixafen) | 11.327 | 31 | 62 |
0.403 | 必殺芬(bixafen) | 19.525 | 61 | 61 |
0.652 | 必殺芬(bixafen) | 11.327 | 30 | 76 |
0.652 | 必殺芬(bixafen) | 19.525 | 49 | 75 |
0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2.757 | 19 | – |
0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4.748 | 52 | – |
0.403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2.757 | 25 | 30 |
0.403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4.748 | 65 | 59 |
0.652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2.757 | 45 | 56 |
0.652 | 福熱殺(fluxapyroxad) | 4.748 | 60 | 74 |
0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8.820 | 61 | – |
0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15.230 | 79 | – |
0.403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8.820 | 43 | 67 |
0.403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15.230 | 77 | 82 |
0.652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8.820 | 68 | 79 |
0.652 | 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 | 15.230 | 41 | 89 |
化合物41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346 | 無 | 0 | 25 | – |
0.764 | 無 | 0 | 57 | – |
0 | 鋅錳乃浦(mancozeb) | 42.532 | 70 | – |
0 | 鋅錳乃浦(mancozeb) | 74.012 | 71 | – |
0.346 | 鋅錳乃浦(mancozeb) | 42.532 | 85 | 77 |
0.346 | 鋅錳乃浦(mancozeb) | 74.012 | 92 | 78 |
0.764 | 鋅錳乃浦(mancozeb) | 42.532 | 94 | 87 |
0.764 | 鋅錳乃浦(mancozeb) | 74.012 | 94 | 88 |
0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242.823 | 33 | – |
0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458.587 | 44 | – |
0.346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242.823 | 41 | 49 |
0.346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458.587 | 61 | 58 |
0.764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242.823 | 63 | 71 |
0.764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458.587 | 93 | 76 |
0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486.921 | 30 | – |
0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841.166 | 55 | – |
0.346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486.921 | 45 | 47 |
0.346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841.166 | 84 | 66 |
0.764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486.921 | 80 | 70 |
0.764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841.166 | 68 | 81 |
化合物63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403 | 無 | 0 | 41 | – |
0.652 | 無 | 0 | 48 | – |
0 | 鋅錳乃浦(mancozeb) | 42.532 | 70 | – |
0 | 鋅錳乃浦(mancozeb) | 74.012 | 71 | – |
0.403 | 鋅錳乃浦(mancozeb) | 42.532 | 78 | 82 |
0.403 | 鋅錳乃浦(mancozeb) | 74.012 | 91 | 83 |
0.652 | 鋅錳乃浦(mancozeb) | 42.532 | 82 | 85 |
0.652 | 鋅錳乃浦(mancozeb) | 74.012 | 98 | 85 |
0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242.823 | 33 | – |
0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458.587 | 44 | – |
0.403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242.823 | 27 | 60 |
0.403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458.587 | 71 | 67 |
0.652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242.823 | 70 | 65 |
0.652 | 芬普福(fenpropimorph) | 458.587 | 72 | 71 |
0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486.921 | 30 | – |
0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841.166 | 55 | – |
0.403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486.921 | 59 | 59 |
0.403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841.166 | 83 | 74 |
0.652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486.921 | 69 | 64 |
0.652 | 得克利(tebuconazole) | 841.166 | 88 | 77 |
化合物41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346 | 無 | 0 | 45 | – |
0.764 | 無 | 0 | 79 | – |
0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37.333 | 44 | – |
0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64.883 | 68 | – |
0.346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37.333 | 60 | 82 |
0.346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64.883 | 78 | 88 |
0.764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37.333 | 84 | 93 |
0.764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64.883 | 89 | 81 |
化合物63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403 | 無 | 0 | 54 | – |
0.652 | 無 | 0 | 59 | – |
0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37.333 | 44 | – |
0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64.883 | 68 | – |
0.403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37.333 | 63 | 74 |
0.403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64.883 | 76 | 85 |
0.652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37.333 | 65 | 77 |
0.652 | 環克座(cyproconazole) | 64.883 | 80 | 87 |
化合物41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346 | 無 | 0 | 47 | – |
0.764 | 無 | 0 | 63 | – |
0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46.795 | 23 | – |
0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89.631 | 70 | – |
0.346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46.795 | 68 | 59 |
0.346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89.631 | 75 | 84 |
0.764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46.795 | 66 | 71 |
0.764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89.631 | 79 | 89 |
0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70.950 | 0 | – |
0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135.850 | 73 | – |
0.346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70.950 | 43 | 47 |
0.346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135.850 | 75 | 86 |
0.764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70.950 | 61 | 63 |
0.764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135.850 | 68 | 90 |
化合物63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403 | 無 | 0 | 61 | – |
0.652 | 無 | 0 | 43 | – |
0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46.795 | 23 | – |
0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89.631 | 70 | – |
0.403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46.795 | 55 | 70 |
0.403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89.631 | 62 | 88 |
0.652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46.795 | 52 | 56 |
0.652 | 依普座(epoxiconazole) | 89.631 | 71 | 83 |
0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70.950 | 0 | – |
0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135.850 | 73 | – |
0.403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70.950 | 58 | 61 |
0.403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135.850 | 75 | 89 |
0.652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70.950 | 52 | 43 |
0.652 | 氟唑菌醯羥胺 (pydiflumetofen) | 135.850 | 70 | 85 |
化合物41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346 | 無 | 0 | 47 | – |
0.764 | 無 | 0 | 82 | – |
0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606 | 67 | – |
0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980 | 67 | – |
0.346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606 | 80 | 83 |
0.346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980 | 82 | 83 |
0.764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606 | 72 | 94 |
0.764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980 | 80 | 94 |
0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0.165 | 7 | – |
0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6.339 | 65 | – |
0.346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0.165 | 64 | 51 |
0.346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6.339 | 85 | 82 |
0.764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0.165 | 79 | 83 |
0.764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6.339 | 84 | 94 |
0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138.129 | 59 | – |
0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222.081 | 85 | – |
0.346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138.129 | 69 | 78 |
0.346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222.081 | 89 | 92 |
0.764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138.129 | 76 | 93 |
0.764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222.081 | 92 | 97 |
化合物63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403 | 無 | 0 | 31 | – |
0.652 | 無 | 0 | 51 | – |
0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606 | 67 | – |
0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980 | 67 | – |
0.403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606 | 63 | 77 |
0.403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980 | 76 | 77 |
0.652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606 | 49 | 84 |
0.652 | 苯并烯氟菌唑 (benzovindiflupyr) | 0.980 | 72 | 84 |
0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0.165 | 7 | – |
0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6.339 | 65 | – |
0.40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0.165 | 45 | 36 |
0.403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6.339 | 67 | 76 |
0.652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0.165 | 70 | 54 |
0.652 | 丙硫菌唑 (prothioconazole) | 16.339 | 77 | 83 |
0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138.129 | 59 | – |
0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222.081 | 85 | – |
0.403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138.129 | 59 | 72 |
0.403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222.081 | 86 | 90 |
0.652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138.129 | 57 | 80 |
0.652 | 四氯異苯腈 (chlorothalonil) | 222.081 | 86 | 93 |
化合物41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346 | 無 | 0 | 7 | – |
0.764 | 無 | 0 | 39 | – |
0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41.364 | 49 | – |
0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128.793 | 36 | – |
0.346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41.364 | 31 | 53 |
0.346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128.793 | 38 | 41 |
0.764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41.364 | 45 | 69 |
0.764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128.793 | 78 | 61 |
化合物63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403 | 無 | 0 | 3 | – |
0.652 | 無 | 0 | 46 | – |
0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41.364 | 49 | – |
0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128.793 | 36 | – |
0.403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41.364 | 55 | 50 |
0.403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128.793 | 41 | 38 |
0.652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41.364 | 63 | 73 |
0.652 | 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 | 128.793 | 75 | 66 |
化合物41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346 | 無 | 0 | 56 | – |
0 | 氫氧化銅 | 3610.778 | 87 | – |
0 | 氫氧化銅 | 7371.507 | 65 | – |
0.346 | 氫氧化銅 | 3610.778 | 84 | 94 |
0.346 | 氫氧化銅 | 7371.507 | 68 | 85 |
0 | 護汰芬(flutriafol) | 544.265 | 13 | – |
0 | 護汰芬(flutriafol) | 1124.021 | 52 | – |
0.346 | 護汰芬(flutriafol) | 544.265 | 36 | 62 |
0.346 | 護汰芬(flutriafol) | 1124.021 | 56 | 79 |
0 | 苯鏽啶(fenpropidin) | 78.393 | 45 | – |
0 | 苯鏽啶(fenpropidin) | 161.740 | 68 | – |
0.346 | 苯鏽啶(fenpropidin) | 78.393 | 58 | 76 |
0.346 | 苯鏽啶(fenpropidin) | 161.740 | 59 | 86 |
0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95.873 | 70 | – |
0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169.226 | 90 | – |
0.346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95.873 | 74 | 87 |
0.346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169.226 | 87 | 96 |
0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20.511 | 46 | – |
0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35.310 | 76 | – |
0.346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20.511 | 72 | 76 |
0.346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35.310 | 85 | 89 |
0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20.596 | 63 | – |
0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33.856 | 79 | – |
0.346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20.596 | 66 | 84 |
0.346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33.856 | 76 | 91 |
化合物63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403 | 無 | 0 | 52 | – |
0.652 | 無 | 0 | 71 | – |
0 | 氫氧化銅 | 3610.778 | 87 | – |
0 | 氫氧化銅 | 7371.507 | 65 | – |
0.403 | 氫氧化銅 | 3610.778 | 81 | 94 |
0.403 | 氫氧化銅 | 7371.507 | 77 | 83 |
0.652 | 氫氧化銅 | 3610.778 | 82 | 96 |
0.652 | 氫氧化銅 | 7371.507 | 79 | 90 |
0 | 護汰芬(flutriafol) | 544.265 | 13 | – |
0 | 護汰芬(flutriafol) | 1124.021 | 52 | – |
0.403 | 護汰芬(flutriafol) | 544.265 | 65 | 58 |
0.403 | 護汰芬(flutriafol) | 1124.021 | 87 | 77 |
0.652 | 護汰芬(flutriafol) | 544.265 | 70 | 74 |
0.652 | 護汰芬(flutriafol) | 1124.021 | 77 | 86 |
0 | 苯鏽啶(fenpropidin) | 78.393 | 45 | – |
0 | 苯鏽啶(fenpropidin) | 161.740 | 68 | – |
0.403 | 苯鏽啶(fenpropidin) | 78.393 | 66 | 74 |
0.403 | 苯鏽啶(fenpropidin) | 161.740 | 59 | 85 |
0.652 | 苯鏽啶(fenpropidin) | 78.393 | 55 | 84 |
0.652 | 苯鏽啶(fenpropidin) | 161.740 | 80 | 91 |
0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95.873 | 70 | – |
0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169.226 | 90 | – |
0.403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95.873 | 75 | 86 |
0.403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169.226 | 89 | 95 |
0.652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95.873 | 82 | 91 |
0.652 | 亞托敏(azoxystrobin) | 169.226 | 88 | 97 |
0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20.511 | 46 | – |
0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35.310 | 76 | – |
0.403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20.511 | 71 | 74 |
0.403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35.310 | 92 | 88 |
0.652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20.511 | 70 | 84 |
0.652 | 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35.310 | 87 | 93 |
0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20.596 | 63 | – |
0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33.865 | 79 | – |
0.403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20.596 | 77 | 83 |
0.403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33.865 | 89 | 90 |
0.652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20.596 | 87 | 89 |
0.652 |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 | 33.865 | 87 | 94 |
化合物41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346 | 無 | 0 | 50 | – |
0.764 | 無 | 0 | 74 | – |
0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0.448 | 56 | – |
0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1.059 | 79 | – |
0.346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0.448 | 55 | 78 |
0.346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1.059 | 82 | 89 |
0.764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0.448 | 75 | 89 |
0.764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1.059 | 83 | 95 |
化合物63 (即組分(a))之施用率(ppm) | 組分(b) | 組分(b)之施用率(ppm) | 測試G | |
Obsd | Exp | |||
0 | 無 | 0 | 0 | – |
0.403 | 無 | 0 | 44 | – |
0.652 | 無 | 0 | 28 | – |
0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0.448 | 56 | – |
0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1.059 | 79 | – |
0.403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0.448 | 65 | 75 |
0.403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1.059 | 82 | 88 |
0.652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0.448 | 65 | 68 |
0.652 | 印吡福 (inpyrfluxam) | 1.059 | 85 | 85 |
無
Claims (15)
- 一種殺真菌組合物,其包含: (a) 至少一選自於式1 化合物的化合物(包括所有立體異構物)、N -氧化物、及其鹽類, 其中 A為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基團
, , , A-1 A-2 A-3 A-4 -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式1 化合物或其鹽類,其中 A為A-1、A-3、或A-4; Q為CR6 ; Y為CR7a R7b ; W為O; 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鹵素、氰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4 烷氧基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C2 -C4 烯氧基、C2 -C4 鹵代烯氧基、C2 -C4 烷氧基烷氧基、或C1 -C3 烷基硫基; R3 為H、甲基、甲基羰基、或甲氧基羰基; R4 為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胺基、或二甲基胺基; 各個R5 獨立地為鹵素或甲基; R6 為H、鹵素、氰基、硝基、胺基、C1 -C6 烷基、C1 -C6 鹵代烷基、C2 -C6 烯基、C2 -C6 鹵代烯基、C2 -C6 炔基、C2 -C6 鹵代炔基、C2 -C6 烷氧基烷基、C1 -C6 烷氧基、C1 -C6 鹵代烷氧基、C2 -C6 烯氧基、C2 -C6 鹵代烯氧基、C2 -C6 炔氧基、C2 -C6 鹵代炔氧基、C2 -C6 烷氧基烷氧基、C1 -C6 烷硫基、C1 -C6 鹵代烷基硫基, -ZC(=O)V、CR10a =NOR10b 、CR12a =NNR12b R12c 、或‑L-J; R7a 為H、鹵素、甲基、或甲氧基; R7b 為H或甲基; Z為直接鍵、O、NH、CH2 、或CH(OCH3 ); R9 、R10b 、及R12c 各個為H、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2 -C4 烯基、或C2 -C4 鹵代烯基; R10a 、R12a 、及R12b 各自獨立地為H、甲基、或鹵代甲基; L為直接鍵、CH2 、O、OCH2 、或CH2 O; J係選自於J-1至J-71
, , , , J-1 J-2 J-3 J-4 , , , , J-5 J-6 J-7 J-8 , , , , J-9 J-10 J-11 J-12 , , , , J-13 J-14 J-15 J-16 , , , , J-17 J-18 J-19 J-20 , , , , J-21 J-22 J-23 J-24 , , , , J-25 J-26 J-27 J-28 , , , , J-29 J-30 J-31 J-32 , , , , J-33 J-34 J-35 J-36 , , , , J-37 J-38 J-39 J-40 , , , , J-41 J-42 J-43 J-44 , , , , J-45 J-46 J-47 J-48 , , , , J-49 J-50 J-51 J-52 , , , , J-53 J-54 J-56 J-57 , , , , J-58 J-59 J-60 J-61 , , , , J-62 J-63 J-64 J-65 , , , , J-66 J-67 J-68 J-69 , J-70 J-71 - 如請求項2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式1 化合物或其鹽類,其中 A為A-1; 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Br、Cl、F、甲基、三氟甲基、甲氧基、或三氟甲氧基; R3 為H或甲基; R4 為甲基、甲氧基、或乙氧基; 各個R5 為甲基; R6 為H、鹵素、氰基、C1 ‑C3 烷基、C1 ‑C3 鹵代烷基、C1 ‑C3 烷氧基、C1 ‑C3 鹵代烷氧基、C2 -C4 烯氧基、C2 -C4 鹵代烯氧基、C2 -C4 炔氧基、CR10a =NOR10b 、或-L-J; R7a 為H或甲基; R10b 為H、甲基、乙基、或C2 -C4 烯基; R10a 為H或甲基; L為直接鍵或O; J為J-53、J-58、J-59、J-60、J-65、J-66、J-67、或J-68;以及 各個R14 獨立地為鹵素或甲基。
- 如請求項3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式1 化合物或其鹽類,其中 R1 與R2 各自獨立地為Cl或F; R3 為H; R4 為甲氧基; n為0; R6 為Br、Cl、甲基、異丙基、CHF2 、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異丙基氧基、三氟甲氧基、OCH2 C≡CH、C(Me)=NOCH3 、或-L-J; R7a 為H; R7b 為H; L為直接鍵;以及 J為J-58、J-66、或J-67。
- 如請求項4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式1 化合物或其鹽類,其中 R1 與R2 各自為F; R6 為Br、Cl、甲基、異丙基、CHF2 、三氟甲基、異丙基氧基、C(CH3 )=NOCH3 、或-L-J; J為J-66; x為0、1、或2;以及 R14 為Br、Cl、F、或甲基。
- 如請求項5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式1 化合物或其鹽類,其中 R6 為Cl、異丙基、三氟甲基、或-L-J;以及 x為0。
-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 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氯-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溴-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碘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羥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乙氧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環丁基氧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1-甲基乙氧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二氟甲氧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2-丙炔-1-基氧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甲氧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環丙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1,1-二甲基乙基)硫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二氟甲基)硫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乙炔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1-甲基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氯-4-環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環丙基氧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甲醯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乙醯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3,5-二氟-4-[3-[3-[[(甲氧基羰基)胺基]甲基]-4-甲基苯基]-1H -吡唑-1-基]苯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羥基甲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三氟甲氧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E )-N-[[5-[1-[2,6-二氟-4-[1-(甲氧基亞胺基)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二氟甲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2,2-二氟環丙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1,1-二甲基乙氧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Z)-N-[[5-[1-[2,6-二氟-4-[1-(甲氧基亞胺基)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2-[2,6-二氟-4-(1-甲基乙基)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2-[2,6-二氟-4-甲基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2-[4-環丙基-2,6-二氟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芐基)胺甲酸甲酯; N-[[5-[2-(4-胺基-2,6-二氟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2-(4-氯-2,6-二氟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2-(2,6-二氟-4-硝基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氯-2,6-二氟苯基)-1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胺基-2,6-二氟苯基)-1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硝基苯基)-1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1,3-二㗁-2-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氯-4-(1,1-二甲基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E)-N-[[5-[2-[2,6-二氟-4-[1-(甲氧基亞胺基)乙基]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以及 N-[[5-[2-[2,6-二氟-4-(1-甲基丙基)苯基]-2H -1,2,3-三唑-4-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 如請求項7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包含一選自於下列所組成群組之化合物: N-[[5-[1-(4-氯-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4-環丙基-2,6-二氟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N-[[5-[1-[2,6-二氟-4-(1-甲基乙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以及 N-[[5-[1-[2,6-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1H -吡唑-3-基]-2-甲基苯基]甲基]胺甲酸甲酯。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至少一殺真菌化合物,其選自於由下列組成之群組: (b1)苯并咪唑胺甲酸甲酯(MBC)類殺真菌劑; (b2)二甲醯亞胺類殺真菌劑; (b3)去甲基化抑制劑(DMI)類殺真菌劑; (b4)苯基醯胺(PA)類殺真菌劑; (b5)胺/嗎啉類殺真菌劑; (b6)磷脂生合成抑制劑類殺真菌劑; (b7)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SDHI)類殺真菌劑; (b8)羥基(2-胺基)嘧啶類殺真菌劑; (b9)苯胺基嘧啶(AP)類殺真菌劑; (b10)N -苯基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 (b11)醌外抑制劑(QoI)類殺真菌劑; (b12)苯基吡咯(PP)類殺真菌劑; (b13)氮雜萘類殺真菌劑; (b14)細胞過氧化抑制劑類殺真菌劑; (b15)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還原酶(MBI-R)類殺真菌劑; (b16a)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脫水酶(MBI-D)類殺真菌劑; (b16b)黑色素生合成抑制劑-聚酮合成酶(MBI-P)類殺真菌劑; (b17)酮還原酶抑制劑(KRI)類殺真菌劑; (b18)鯊烯-環氧酶抑制劑類殺真菌劑; (b19)多氧菌素(polyoxin)類殺真菌劑; (b20)苯脲類殺真菌劑; (b21)醌內抑制劑(QiI)類殺真菌劑; (b22)苯甲醯胺與噻唑羧醯胺類殺真菌劑; (b23)烯吡喃醛酸抗生素類殺真菌劑; (b24)六吡喃醣基抗生素類殺真菌劑; (b25)吡喃葡萄糖苷抗生素:蛋白質合成類殺真菌劑; (b26)吡喃葡萄糖苷抗生素類殺真菌劑; (b27)氰基乙醯胺肟類殺真菌劑; (b28)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 (b29)氧化磷酸化解偶合類殺真菌劑; (b30)有機錫類殺真菌劑; (b31)羧酸類殺真菌劑; (b32)雜芳族類殺真菌劑; (b33)膦酸鹽類殺真菌劑; (b34)苯二甲酸類殺真菌劑; (b35)苯并三𠯤類殺真菌劑; (b36)苯-磺醯胺類殺真菌劑; (b37)嗒𠯤酮類殺真菌劑; (b38)噻吩-羧醯胺類殺真菌劑; (b39)錯合物I NADH氧化還原酶抑制劑類殺真菌劑; (b40)羧酸醯胺(CAA)類殺真菌劑; (b41)四環素抗生素類殺真菌劑; (b42)硫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 (b43)苯甲醯胺類殺真菌劑; (b44)微生物類殺真菌劑; (b45)醌外抑制劑,柱頭蛋白結合(QoSI)類殺真菌劑; (b46)植物萃取物類殺真菌劑; (b47)氰基丙烯酸酯類殺真菌劑; (b48)多烯類殺真菌劑; (b49)氧固醇結合蛋白抑制劑(OSBPI)類殺真菌劑; (b50)芳基-苯基-酮類殺真菌劑; (b51)宿主植物防禦誘導類殺真菌劑; (b52)多部位活性殺真菌劑; (b53)具有多作用模式的生物藥劑; (b54)除成分(a)與成分(b1)至(b53)之殺真菌劑以外的殺真菌劑;以及 (b1)至(b54)之化合物的鹽類。
- 如請求項9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含至少一殺真菌化合物,其係來自選自於(b1)至(b54)之二個不同群組之每一者。
-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阿拉酸式苯-S-甲基(acibenzolar-S-methyl)、愛地福(aldimorph)、辛唑嘧菌胺(ametoctradin)、安美速(amisulbrom)、敵菌靈(anilazine)、阿扎康唑(azaconazole)、亞托敏(azoxystrobin)、本霜靈(benalaxyl)、本霜靈-M (benalaxyl-M)、麥鏽靈(benodanil)、免賴得(benomyl)、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苯噻菌胺-異丙基(benthiavalicarb-isopropyl)、比托沙(bethoxazin)、聯萘普利(binapacryl)、聯苯、比多農(bitertanol)、必殺芬(bixafen)、保米黴素-S (blasticidin-S)、白克列(boscalid)、溴克座(bromuconazole)、布瑞莫(bupirimate)、嘉保信(carboxin)、加普胺(carpropamid)、四氯丹(captafol)、蓋普丹(captan)、貝芬替(carbendazim)、地茂丹(chloroneb)、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克氯得(chlozolinate)、克黴唑(clotrimazole)、銅鹽、賽座滅(cyazofamid)、賽芬胺(cyflufenamid)、克絕(cymoxanil)、環克座(cyproconazole)、賽普洛(cyprodinil)、益發靈(dichlofluanid)、雙氯氰菌胺(diclocymet)、達滅淨(diclomezine)、大克爛(dicloran)、乙黴威(diethofencarb)、待克利(difenoconazole)、二氟林(diflumetorim)、二甲依瑞莫(dimethirimol)、達滅芬(dimethomorph)、醚菌胺(dimoxystrobin)、達克利(diniconazole)、達克利-M (diniconazole-M)、敵蟎普(dinocap)、二塞農(dithianon)、十二環嗎啉(dodemorph)、多果定(dodine)、護粒松(edifenphos)、烯肟菌酯(enestroburin)、依普座(epoxiconazole)、噻唑菌胺(ethaboxam)、依瑞莫(ethirimol)、依得利(etridiazole)、凡殺同(famoxadone)、咪唑菌酮(fenamidone)、芬瑞莫(fenarimol)、芬克座(fenbuconazole)、甲呋醯胺(fenfuram)、環醯菌胺(fenhexamid)、氰菌胺(fenoxanil)、拌種咯(fenpiclonil)、苯鏽啶(fenpropidin)、芬普福(fenpropimorph)、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三苯醋錫(fentin acetate)、三苯氯錫(fentin chloride)、三苯羥錫(fentin hydroxide)、富爾邦(ferbam)、嘧菌腙(ferimzone)、扶吉胺(fluazinam)、護汰寧(fludioxonil)、氟醯菌胺(flumetover)、氟嗎啉(flumorph)、氟吡菌胺(fluopicolide)、氟派瑞(fluopyram)、氟醯亞胺(fluoroimide)、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氟喹唑(fluquinconazole)、氟硅唑(flusilazole)、氟硫滅(flusulfamide)、氟噻菌淨(flutianil)、福多寧(flutolanil)、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福爾培(folpet)、福賽得(fosetyl-aluminum)、麥穗寧(fuberidazole)、呋霜靈(furalaxyl)、福拉比(furametpyr)、菲克利(hexaconazole)、殺紋寧(hymexazol)、克熱淨(guazatine)、依滅列(imazalil)、易胺座(imibenconazole)、克熱淨(iminoctadine)、愛得寶(iodocarb)、種菌唑(ipconazole)、依芬氟康唑(ipfentrifluconazole)、丙基喜樂松(iprobenfos)、依普同(iprodione)、丙森辛(iprovalicarb)、亞賜圃(isoprothiolane)、異吡聯(isopyrazam)、異噻菌胺(isotianil)、春日黴素(kasugamycin)、克收欣(kresoxim-methyl)、鋅錳乃浦(mancozeb)、曼普胺(mandipropamid)、錳乃浦(maneb)、滅普寧(mepronil)、氧乙酸基白粉克(meptyldinocap)、滅達樂(metalaxyl)、滅達樂-M (metalaxyl-M)、滅特座(metconazole)、滅速克(methasulfocarb)、免得爛(metiram)、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滅派林(mepanipyrim)、滅芬農(metrafenone)、滅克洛(myclobutanil)、納芙迪芬(naftifine)、新阿蘇仁(甲胂酸鐵)(neo-asozin (ferric methanearsonate))、尼瑞莫(nuarimol)、辛噻酮(octhilinone)、呋醯胺(ofurace)、肟醚菌胺(orysastrobin)、毆殺斯(oxadixyl)、歐索林酸(oxolinic acid)、惡咪唑(oxpoconazole)、氧化萎鏽靈(oxycarboxin)、氧四環素(oxytetracycline)、平克座(penconazole)、賓克隆(pencycuron)、派福芬(penflufen)、吡噻菌胺(penthiopyrad)、披扶座(pefurazoate)、亞磷酸及其鹽類、酞內酯(phthalide)、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粉病靈(piperalin)、多氧菌素(polyoxin)、撲殺熱(probenazole)、撲克拉(prochloraz)、撲滅寧(procymidone)、普拔克(propamocarb)、普拔克-鹽酸鹽(propamocarb-hydrochloride)、普克利(propiconazole)、甲基鋅乃浦(propineb)、丙氧喹啉(proquinazid)、胺丙威(prothiocarb)、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唑菌酯(pyraoxystrobin)、定菌磷(pyrazophos)、防黴丹(pyribencarb)、稗草畏(pyributicarb)、比芬諾(pyrifenox)、派美尼(pyrimethanil)、派芬農(pyriofenone)、啶菌㗁唑(pyrisoxazole)、百快隆(pyroquilon)、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滅蟎蜢(quinomethionate)、快諾芬(quinoxyfen)、五氯硝苯(quintozene)、氟唑環菌胺(sedaxane)、矽噻菌胺(silthiofam)、矽氟唑(simeconazole)、葚孢菌素(spiroxamine)、鏈黴素(streptomycin)、硫、得克利(tebuconazole)、泰伏勤(tebufloquin)、克枯爛(tecloftalam)、四氯硝基苯(tecnazene)、特比萘酚(terbinafine)、四克利(tetraconazole)、腐絕(thiabendazole)、賽氟滅(thifluzamide)、多保淨(thiophanate)、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methyl)、得恩地(thiram)、噻醯菌胺(tiadinil)、脫克松(tolclofos-methyl)、甲基益發靈(tolylfluanid)、甲磺菌胺(tolnifanide)、三泰芬(triadimefon)、三泰隆(triadimenol)、三唑磷(triazoxide)、三賽唑(tricyclazole)、三得芬(tridemorph)、氟菌唑(triflumizole)、三賽唑(tricyclazole)、三氟敏(trifloxystrobin)、賽福寧(triforine)、三芬醯胺(trimorphamide)、滅菌唑(triticonazole)、單克素(uniconazole)、維利黴素(validamycin)、霜黴滅(valifenalate)、免克寧(vinclozolin)、鋅乃浦(zineb)、福美鋅(ziram)、座賽胺(zoxamide)、N '-[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 -乙基-N -甲基甲醯亞胺醯胺、5-氯-6-(2,4,6-三氟苯基)-7-(4-甲基哌啶-1-基)[1,2,4]三唑并[1,5a ]嘧啶(DPX-BAS600F)、N -[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甲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N -[2-[4-[[3-(4-氯苯基)-2-丙炔-1-基]氧基]-3-甲氧基苯基]乙基]-3-甲基-2-[(乙基磺醯基)胺基]丁醯胺、4-氟苯基N -[1-[[[1-(4-氰基苯基)乙基]磺醯基]甲基]丙基]胺甲酸酯、α-(甲氧基亞胺基)-N -甲基-2‑[[[1-[3-(三氟甲基)苯基]乙氧基]亞胺基]甲基]苯乙醯胺、N '-[4-[4-氯-3‑(三氟甲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 -乙基-N -甲基甲醯亞胺醯胺、2-[[[[3-(2,6-二氯苯基)-1-甲基-2-丙烯-1-基亞基]胺基]氧基]甲基]-α-(甲氧基亞胺基)-N -甲基苯乙醯胺、及1-[(2-丙烯基硫基)羰基]-2-(1-甲基乙基)-4-(2-甲基苯基)-5-胺基-1H -吡唑-3-酮、5-乙基-6-辛基-[1,2,4]三唑并[1,5-a]嘧啶-7‑基胺。
- 如請求項11之組合物,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化合物:亞托敏(azoxystrobin)、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必殺芬(bixafen)、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環克座(cyproconazole)、待克利(difenoconazole)、依普座(epoxiconazole)、芬普福(fenpropimorph)、氟茚唑菌胺(fluindapyr)、護汰芬(flutriafol)、福熱殺(fluxapyroxad)、代森錳(manzate)、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氟唑菌醯羥胺(pydiflumetofen)、百克敏(pyraclostrobin)、得克利(tebuconazole)、及三氟敏(trifloxystrobin)。
-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組合物與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群組之至少一額外組分:界面活性劑、固體稀釋劑、及液體稀釋劑。
- 一種用於保護植物或植物種子免受由真菌類病原體引起之病害的方法,其包含施用一殺真菌上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於該植物或植物種子。
- 一種用於保護植物免受銹病之方法,其包含施用一殺真菌上有效量之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於該植物或植物種子,其中組分(b)包括選自於下列之至少一殺真菌化合物:(b3)去甲基化抑制劑殺真菌劑、(b5)胺/嗎啉類殺真菌劑、(b7)琥珀酸脫氫酶抑制劑殺真菌劑、(b11)醌外抑制劑(QoI)類殺真菌劑、及(b52)多部位活性殺真菌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063020728P | 2020-05-06 | 2020-05-06 | |
US63/020,728 | 2020-05-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07803A true TW202207803A (zh) | 2022-03-01 |
Family
ID=76181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15869A TW202207803A (zh) | 2020-05-06 | 2021-05-03 |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及其混合物 |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65251A1 (zh) |
EP (1) | EP4146002A1 (zh) |
JP (1) | JP2023524278A (zh) |
KR (1) | KR20230006542A (zh) |
CN (1) | CN115551353A (zh) |
AR (1) | AR121998A1 (zh) |
AU (1) | AU2021268672A1 (zh) |
BR (1) | BR112022022455A2 (zh) |
CA (1) | CA3181219A1 (zh) |
CL (1) | CL2022003074A1 (zh) |
CO (1) | CO2022016757A2 (zh) |
EC (1) | ECSP22091708A (zh) |
IL (1) | IL297524A (zh) |
MX (1) | MX2022013896A (zh) |
PE (1) | PE20230342A1 (zh) |
TW (1) | TW202207803A (zh) |
UY (1) | UY39189A (zh) |
WO (1) | WO202122623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R127767A1 (es) | 2021-11-26 | 2024-02-28 |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 Composiciones fungicidas |
WO2024013106A1 (en) | 2022-07-11 | 2024-01-18 |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
WO2024018016A1 (en) | 2022-07-21 | 2024-01-25 |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 Crystalline forms of 1,2,4-oxadiazole fungicides |
WO2024069011A1 (en) | 2022-09-30 | 2024-04-04 |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91855A (en) | 1954-08-16 | 1959-06-23 | Geigy Ag J R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influencing the growth of plants |
US3235361A (en) | 1962-10-29 | 1966-02-15 | Du Pont |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undesirable vegetation |
US3060084A (en) | 1961-06-09 | 1962-10-23 | Du Pont | Improved homogeneous, readily dispersed, pesticidal concentrate |
US3299566A (en) | 1964-06-01 | 1967-01-24 | Olin Mathieson | Water soluble film containing agricultural chemicals |
US3309192A (en) | 1964-12-02 | 1967-03-14 | Du Pont | Method of controlling seedling weed grasses |
US4144050A (en) | 1969-02-05 | 1979-03-13 |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 Micro granules for pesticides and process for their manufacture |
US3920442A (en) | 1972-09-18 | 1975-11-18 | Du Pont | Water-dispersible pesticide aggregates |
US4172714A (en) | 1976-12-20 | 1979-10-30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Dry compactible, swellable herbicidal compositions and pellets produced therefrom |
GB2095558B (en) | 1981-03-30 | 1984-10-24 | Avon Packers Ltd | Formulation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s |
DE3246493A1 (de) | 1982-12-16 | 1984-06-20 |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wasserdispergierbaren granulaten |
US5180587A (en) | 1988-06-28 | 1993-01-19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Tablet formulations of pesticides |
ATE208560T1 (de) | 1989-08-30 | 2001-11-15 | Kynoch Agrochemicals Proprieta | Herstellung eines dosierungsmittels |
JPH05504964A (ja) | 1990-03-12 | 1993-07-29 | イー・アイ・デユ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 熱―活性化結合剤からの水分散性又は水溶性有害生物防除剤顆粒 |
EP0480679B1 (en) | 1990-10-11 | 1996-09-18 |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 Pesticidal composition |
FR2704387B1 (fr) | 1993-04-28 | 1995-06-09 | Rhone Poulenc Agrochimie | Compositions concentrees de matieres actives en agriculture. |
US6406690B1 (en) | 1995-04-17 | 2002-06-18 | Minrav Industries Ltd. | Bacillus firmus CNCM I-1582 or Bacillus cereus CNCM I-1562 for controlling nematodes |
ZA964248B (en) | 1995-06-23 | 1997-11-27 | Du Pont | Uniform mixtures of pesticidal granules. |
TWI283164B (en) | 2001-09-21 | 2007-07-01 | Du Pont | Anthranilamide arthropodicide treatment |
AU2003275577A1 (en) | 2002-10-23 | 2004-05-13 | Nippon Soda Co., Ltd. | Hydrazine derivative, intermediate for production, and bactericide and insecticide for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use |
TWI325415B (en) | 2002-12-26 | 2010-06-01 | Ihara Chemical Ind Co | Process for producing benzylamine derivatives |
CA2515216A1 (en) | 2003-02-07 | 2004-08-26 | Enanta Pharmaceuticals, Inc. | Macrocyclic hepatitis c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 |
CN101282788B (zh) | 2005-10-14 | 2011-04-06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方法 |
EP2532240A3 (en) | 2007-04-03 | 2013-03-13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Substituted benzene fungicides |
US7977358B2 (en) | 2007-07-26 | 2011-07-12 | Hoffmann-La Roche Inc. | Pyrazol derivatives |
US8080566B1 (en) | 2008-06-11 | 2011-12-20 | Kalypsys, Inc | Carbazole inhibitors of histamine recep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
WO2009152868A1 (en) | 2008-06-20 | 2009-12-23 | Rottapharm S.P.A. | 6-1h-imidazo-quinazoline and quinolines derivatives, new mao inhibitors and imidazoline receptor ligands |
EP2318403B1 (en) | 2008-08-25 | 2015-12-23 |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 Aryl- and heteroarylcarbonyl derivatives of substituted nortropanes, medicaments containing such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
TW201116212A (en) | 2009-10-29 | 2011-05-16 | Du Pont | Heterobicycle-substituted azolyl benzene fungicides |
WO2011073444A2 (en) | 2009-12-18 | 2011-06-23 | Basf Se | Azoline compounds for combating invertebrate pests |
AU2010333779A1 (en) | 2009-12-23 | 2012-07-12 | Sanofi | Indolyl-piperidinyl benzylamines as beta-tryptase inhibitors |
AR081626A1 (es) | 2010-04-23 | 2012-10-10 | Cytokinetics Inc | Compuestos amino-piridazinicos, composiciones farmaceuticas que los contienen y uso de los mismos para tratar trastornos musculares cardiacos y esqueleticos |
US20130172571A1 (en) | 2010-09-08 | 2013-07-04 | Natco Pharma Limited | Process to prepare ethyl 4-methyl-2-(4-(2-methylpropyloxy)-3-cyanophenyl)-5-thiazolecarboxylate |
US8530460B2 (en) | 2011-12-19 | 2013-09-10 |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 Azetidine derivatives |
TW201418223A (zh) | 2012-10-25 | 2014-05-16 | Du Pont |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 |
WO2015157005A1 (en) | 2014-04-10 | 2015-10-15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Substituted tolyl fungicide mixtures |
EP2962568A1 (en) | 2014-07-01 | 2016-01-06 | Basf Se | Mixtures comprising a bacillus amyliquefaciens ssp. plantarum strain and a pesticide |
WO2016187667A1 (en) | 2015-05-27 | 2016-12-01 | Novogen Limited | Functionalised and substituted indoles as anti-cancer agents |
JP6547501B2 (ja) | 2015-08-04 | 2019-07-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入力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7922315B (zh) | 2015-08-29 | 2021-03-26 |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 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及其用途 |
JP6627342B2 (ja) | 2015-09-04 | 2020-01-08 |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 Octモーションコントラストデータ解析装置、octモーションコントラストデータ解析プログラム。 |
US10259800B2 (en) | 2015-10-29 | 2019-04-16 |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 Method of fluorination using iodonium ylides |
CA3025867A1 (en) | 2016-07-12 | 2018-01-18 | Galecto Biotech Ab | Alpha-d-galactoside inhibitors of galectins |
TW202334101A (zh) | 2017-04-06 | 2023-09-01 | 美商富曼西公司 | 殺真菌之噁二唑 |
TW202400547A (zh) | 2018-09-06 | 2024-01-01 | 美商富曼西公司 | 殺真菌之經硝苯胺基取代之吡唑 |
WO2020056090A1 (en) | 2018-09-14 | 2020-03-19 | Fmc Corporation | Fungicidal halomethyl ketones and hydrates |
TWI846654B (zh) | 2018-11-06 | 2024-06-21 | 美商富曼西公司 |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 |
-
2021
- 2021-04-29 UY UY0001039189A patent/UY39189A/es unknown
- 2021-05-03 TW TW110115869A patent/TW202207803A/zh unknown
- 2021-05-04 AR ARP210101203A patent/AR121998A1/es unknown
- 2021-05-05 US US17/922,624 patent/US2023016525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5-05 IL IL297524A patent/IL297524A/en unknown
- 2021-05-05 MX MX2022013896A patent/MX2022013896A/es unknown
- 2021-05-05 EP EP21728705.1A patent/EP4146002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5-05 BR BR112022022455A patent/BR112022022455A2/pt unknown
- 2021-05-05 AU AU2021268672A patent/AU2021268672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5-05 KR KR1020227041904A patent/KR20230006542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1-05-05 PE PE2022002550A patent/PE20230342A1/es unknown
- 2021-05-05 JP JP2022567044A patent/JP2023524278A/ja active Pending
- 2021-05-05 CA CA3181219A patent/CA318121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5-05 CN CN202180033170.8A patent/CN11555135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5-05 WO PCT/US2021/030888 patent/WO2021226234A1/en unknown
-
2022
- 2022-11-04 CL CL2022003074A patent/CL2022003074A1/es unknown
- 2022-11-22 CO CONC2022/0016757A patent/CO2022016757A2/es unknown
- 2022-12-01 EC ECSENADI202291708A patent/ECSP22091708A/es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22022455A2 (pt) | 2022-12-20 |
EP4146002A1 (en) | 2023-03-15 |
CN115551353A (zh) | 2022-12-30 |
PE20230342A1 (es) | 2023-03-01 |
ECSP22091708A (es) | 2023-01-31 |
US20230165251A1 (en) | 2023-06-01 |
AR121998A1 (es) | 2022-08-03 |
MX2022013896A (es) | 2022-11-30 |
KR20230006542A (ko) | 2023-01-10 |
WO2021226234A1 (en) | 2021-11-11 |
IL297524A (en) | 2022-12-01 |
UY39189A (es) | 2021-12-31 |
AU2021268672A1 (en) | 2023-01-19 |
CA3181219A1 (en) | 2021-11-11 |
JP2023524278A (ja) | 2023-06-09 |
CL2022003074A1 (es) | 2023-06-30 |
CO2022016757A2 (es) | 2022-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46654B (zh) |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 | |
EP3606920B1 (en) | Fungicidal oxadiazoles | |
TWI654180B (zh) | 殺真菌之雜環羧醯胺 | |
TW202024029A (zh) | 殺真菌劑鹵甲基酮及水合物 | |
TW202207803A (zh) | 經取代之甲苯基殺真菌劑及其混合物 | |
EP4361150A2 (en) | Fungicidal oxadiazoles and their mixtures | |
TW202200012A (zh) | 殺真菌劑混合物 | |
TW202200013A (zh) | 殺真菌劑鹵甲基酮及水合物及其混合物 | |
BR112020000135A2 (pt) | composto, composições fungicidas e método para controlar doenças de plantas | |
JP2023510551A (ja) | 殺真菌性アミド | |
KR20220140770A (ko) | 살진균제로서 사용하기 위한 치환된 5,6-디페닐-3(2h)-피리다지논 | |
US20240122180A1 (en) | Fungicidal halomethyl ketones and hydrates and their mixtures | |
US20240215577A1 (en) | Fungicidal pyridones | |
US20240324596A1 (en) | Substituted tolyl fungicid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