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6337A - 帶寬可調式捆帶機 - Google Patents

帶寬可調式捆帶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6337A
TW202206337A TW110119153A TW110119153A TW202206337A TW 202206337 A TW202206337 A TW 202206337A TW 110119153 A TW110119153 A TW 110119153A TW 110119153 A TW110119153 A TW 110119153A TW 202206337 A TW202206337 A TW 2022063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channel
insert
tap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9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阿洛伊斯 坦納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Ats 坦納包裝系統股份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Ats 坦納包裝系統股份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Ats 坦納包裝系統股份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6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633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5Details of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9/00Arrangements to enable machines to handle 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 to produce packages of different sizes, to vary the contents of packages, to handle different types of packaging material, or to give access for cleaning or maintenance purposes
    • B65B59/003Arrangements to enable adjustments related to the packag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9/00Arrangements to enable machines to handle 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 to produce packages of different sizes, to vary the contents of packages, to handle different types of packaging material, or to give access for cleaning or maintenance purposes
    • B65B59/04Machines constructed with readily-detachable units or assemblies, e.g. to facilitate mainten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一種帶寬可調式捆帶機之導引板(18)以及一種對應的插入物(20)能夠根據不同寬度的帶材(19a、b、c)對導引板(18)進行調整。其中,安裝在捆帶機上之導引板(18)具有在第一側(1811)上受限且在第二側(1812)上不受限之帶材導引表面(181)。插入物(20)具有限定表面(201),該限定表面在安裝完畢後與帶材導引表面(181)之延續部分相交。限定表面(201)係如此地選擇,使得在安裝完畢後,帶材導引表面(181)之第一側(1811)與限定表面(201)之間的距離係與期望帶材之寬度相匹配。插入物之限定表面(201)對第二側上之帶材導引表面進行限定。除此種可調式導引板之外,捆帶機較佳還包括可調式帶材驅動器,該帶材驅動器具有至少部分地可更換的帶材通道。

Description

帶寬可調式捆帶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可利用不同帶寬的帶材之捆帶機、一種用於根據不同的帶寬來調整此種捆帶機之導引板之插入物,以及一種與插入物相容之導引板。
捆帶機用於包裝物體並且為物體,例如食品包裝打上標記。捆帶機將通常由塑膠或可印刷的紙製成的撓性帶材圍繞物體放置,將此帶材拉緊、閉合並且與供帶分開。通常藉由黏合或焊接來實施閉合,其中,特別是超音波焊接及熱焊接適於用作閉合處理。
捆紮機以類似方式工作:在該等捆紮機中,將剛度及厚度大得多的捆紮帶圍繞物體放置並且連接在一起。首要目標係將物體捆綁起來以便存放及運輸。捆紮帶並非針對裝飾特性,而是為穩定性而設計。與在捆帶機中處理的帶材相比,捆紮帶通常更窄、更厚且柔性較小。此外,捆紮帶收得更緊且特別穩定地閉合。
本發明所述及的捆帶機應能夠處理特別是厚度小於300 μm之帶材。
捆帶機應快速工作並且可加工儘可能薄且寬的帶材。薄且寬的帶材為打標提供較大空間、在捆帶時保護物體並且將包裝量最小化。但在個別情況下,帶材之精確質量,即寬度及厚度,取決於待捆帶物體及帶材之期望設計。薄且寬的撓性帶材在處理時容易滑入間隙並且卡在導引件中,從而導致帶材卡住。
本發明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薄板捆帶機:在該薄板捆帶機中,在拉緊時帶材與物體表面接觸之前,在導引板中圍繞物體導引帶材。
為防止一使用者需要多個機器來處理不同寬度的帶材,進行過不同的嘗試來根據帶材的寬度對捆紮機進行調整。DE 100 26 197 A1揭露過一種捆紮機,其在閉合機構的區域內具有可根據帶寬調節之帶材止擋件。US 4 502 911在捆紮機之驅動器的區域內使用一通道,此通道之寬度可用螺釘調節。但該二技術僅適用於剛性相對較大的捆紮帶:用於捆裝(Banderolen)之帶材在需要被帶材導引件橫向地送入預定位置並且夾在具有US 4 502 911所提出的通道之間隙中的情況下會發生彎折。
針對捆帶機,DE 20 2017 004 069 U1提出,更換導引板以使用不同的帶材。https://youtu.be/JqqfP-kqeKk上介紹「Proband V 1000」機器之視頻顯示,在該機器中,還透過更換導引盤來進行調整。
可藉由該等習知解決方案對捆紮機進行調整,但此等解決方案不適用於捆帶機,因為捆帶機必須較為緩慢地工作來防止故障、夾住以及帶材卡住。在拉緊及抽回帶材時,Proband V 1000之導引盤佈置在驅動單元後方,因而無法影響帶材在該單元內部之移動。此外,可更換式導引板體積較大,且為一製造難度極大的構件。
捆帶較寬且較薄。因此,捆帶容易附著在導引通道內部。在摩擦局部增大的情況下,捆帶因其柔性而快速地起皺,該等褶皺將帶材更有力地壓向帶材通道且摩擦進一步增大。褶皺彼此重疊,直至帶材卡住且帶材通道堵塞。帶材通道之間隙中的橫向夾緊亦以類似方式加劇。
因此,與最佳帶材導引之小幅偏差會自行強化,且帶材愈薄、撓性愈強、速度愈快,則該問題愈嚴重。
有鑒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捆帶機及附件,該捆帶機可藉由該附件根據不同的帶材進行調整,同時在高循環率下可靠地工作。該調整可藉由微型且易於製造的部件來實現。
本發明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解決方案係由請求項1及7之特徵定義。
根據本發明,可根據不同寬度的帶材對帶寬可調式捆帶機之導引板進行調整。安裝在捆帶機上的導引板具有帶材導引表面。帶材導引表面在第一側上受限,在第二側上不受限。可透過插入插入物來根據不同寬度的帶材對導引板進行調整。安裝在捆帶機上的導引板具有淨開口及外尺寸。
用來根據不同寬度的帶材對導引板進行調整之插入物具有淨開口,該淨開口大於或等於安裝在捆帶機上之導引板的淨開口。插入物具有限定表面,該限定表面在安裝完畢後與帶材導引表面之延長部相交。如此地選擇限定表面,使得在安裝完畢後,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一側與限定表面之間的距離係與帶材之期望寬度相匹配。
插入物之製造大幅簡化,且比完整的導引板更加微型。插入物之淨開口大於或等於導引板之淨開口,因此,可捆帶物體之大小不受插入物影響。插入物替代了通常設置在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二側上的界限。帶材導引表面僅在其縱側上受限,較寬的帶材便能伸出帶材導引表面,並且如此地受寬度小於帶材之帶材導引表面導引。
本發明意外發現,透過插入物之限定表面或透過第二側之由蓋部形成的界限也可以可靠地送入並保持寬度遠大於帶材導引表面之帶材。特別是在藉由負壓將帶材壓向帶材導引表面的情況下,即為此種情況。
但若帶材有發生扭轉之傾向,或在送入帶材時該帶材有滑入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二側與插入物之間的間隙之傾向,則該插入物可設計為階梯形。在該實施方式中,插入物在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二側與限定表面之間的區域內延續帶材導引表面,從而將間隙填滿。
在期望寬度僅稍大於帶材之寬度的情況下,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一側與限定表面之間的距離較佳係根據該期望寬度進行調整。該距離較佳與用於相應帶材之帶材驅動器中的帶材通道的寬度相等。因此,該距離較佳為帶寬之1至1.05倍。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插入物由至少兩部分之套件組成。該插入物之形狀為較佳在至少一直線段上敞開的薄板。該薄板之外尺寸小於或等於帶材導引板之外尺寸。每個部分之外尺寸皆小於帶材導引板之淨開口。
該實施方式使得插入物能夠特別微型地放置,此外,可自內部插入該插入物。藉此,帶材導引表面可被蓋部包圍,在安裝插入物期間該蓋部亦可保持安裝完畢狀態。其中,該蓋部可朝外閉合。因此,帶材導引表面被很好地保護起來,且毋需考慮其在捆帶機周圍環境中之匹配度。在安裝及拆卸時,插入物之薄板在直線段上之中斷使得插入物之部分產生間隙,但不會影響該插入物之作用。該等開口較佳占線段長度之20%以下。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該插入物僅由單獨一部分構成,該部分被自下方、上方或橫向地送至帶材導引表面。若自上方或橫向地送入該插入物,則蓋部較佳為此具有相應的間隙。若自下方送入該插入物,則工作台上較佳設有相應的開口。
還可自後方將由一部分或多部分構成之插入物直接送至帶材導引表面並且安裝在該處。特別是在以下實施方式中以此種方式進行安裝:不設置蓋部,該蓋部在後壁之區域內由該插入物形成,或者為安裝插入物將蓋部移除。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插入物包括剛好四部分。該等部分中的每個形成大體呈矩形的薄板之一角。
該實施方式將方便的安裝與對帶材之可靠導引相結合,其中使用者毋需考慮將該等部分送入蓋部的定向:亦即,特別是在某些角落中,帶材依賴於正確地對準及佈置的限定表面。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插入物之部分中的每個皆配設有緊固系統之第一半部。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導引板針對該插入物之部分中的每個配設有緊固系統之第二半部。
該緊固系統特別是能夠不使用工具地將插入物緊固在導引板上以及鬆開。
緊固系統確保插入物及帶材導引表面在運作期間相對彼此保持期望的距離,並且不發生與運作相關的運動。不使用工具的緊固使得在工具不在手邊的情況下亦可方便且迅速地對捆帶機進行調整。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緊固系統為卡扣系統。卡扣系統之第一半部較佳包括配設有彈性壓力件之盲孔。卡扣系統之對應的第二半部包括安裝在導引板上的插銷,該插銷具有對應的槽。卡扣系統之第一及第二半部可共同起作用。
較佳地,卡扣系統之第二半部特別是包括安裝在導引板上之帶槽的插銷。卡扣系統之對應的第一半部包括建構在插入物之部分中且配設有彈性壓力件之盲孔。卡扣系統之第一及第二半部可共同起作用。
在一種特別較佳實施方式中,該卡扣系統能夠實施防扭保護的緊固。為此,卡扣系統之第一半部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設有彈性壓力件之盲孔,且卡扣系統之第二半部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別配設有一槽之插銷,該等盲孔及插銷在其相應的延伸方向上線性地彼此獨立。或者,配設有彈性壓力件之盲孔建構在插入物之在嚴格意義上並非圍繞該盲孔之延伸方向旋轉對稱的區域內,且配設有槽之插銷被裝在導引板上之形狀互補的區域內,該區域同樣在嚴格意義上並非圍繞該插銷之延伸方向旋轉對稱。導引板上及插入物之部分上的該等互補建構的區域可共同起作用從而防止發生扭轉。
銷件及盲孔實現在震盪中亦難以鬆開的位置穩定的連接,但使用者藉由壓力或拉拔便能簡單地將該連接鬆開。使用者可感受到該卡扣並且確認緊固完成。若僅將單個銷件/盲孔組合用於插入物,則在不利條件下可能導致插入物圍繞該銷件旋轉。為防止此點並且確保精確的帶材導引,可利用第二銷件/盲孔組合,或者亦可如此地設計緊固區域,從而透過形狀配合來防止圍繞銷件旋轉。嚴格意義上之旋轉對稱的區域係指圍繞銷件軸線或圍繞盲孔之延伸方向的旋轉體。在嚴格意義上並非圍繞該盲孔之延伸方向旋轉對稱的區域例如為方形金字塔區段。
在實施方式中的一個中,該插入物之部分中的每個皆配設有把手凹槽。
藉此,直觀地引導插入物之安裝及拆卸:由於使用者將把手凹槽握於手中,該把手凹槽便規定了插入物相對於導引板之定向。
相對於伸出式把手,使用把手凹槽之優點還在於,插入物可建構為板狀,且一或多個插入物之部分可特別簡單地堆疊並且以節省空間的方式放置。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導引板包括蓋部。蓋部包圍帶材導引表面及用於容置插入物之體積。
蓋部保護帶材導引表面免受環境影響及碰撞。同時,蓋部可用作帶材導引表面之承載結構及/或用於定位插入物。為實現定位功能,蓋部例如可具有槽或軌道式結構,可將插入物之部分送入該等槽或結構。若蓋部既用作帶材導引表面之承載結構又用於定位插入物,插入物便能以高精度相對帶材導引表面佈置。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該帶材導引表面為自承式且在無蓋的情況下使用。在該實施方式中,將該插入物特別是直接安裝在捆帶機之帶材導引表面上或工作台上。
在該導引板之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一側與第二側之間的距離係根據最窄帶材之寬度進行調整。可如此地相對帶材導引表面安裝插入物,使得限定表面與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一側之間的距離係根據期望帶材之寬度進行調整。在一種特別較佳實施方式中,蓋部之內壁與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一側之間的距離係根據最寬帶材之寬度進行調整。
帶材導引表面極佳地支撐及導引在導引板中之帶材。因此,為實現可靠的導引,有利地,帶材盡可能大部分地平放在帶材導引表面上。但亦透過該二側面上之與帶材之寬度相匹配的界限來促進可靠的帶材導引。因此,透過選擇與能夠匹配捆帶機之最窄帶材的寬度剛好相同的帶材導引表面,將該二個要求最佳地結合在一起。將蓋部用作最寬帶材之限定表面的優點還在於,毋需為最寬的帶材保留插入物。
根據本發明,適於以不同的帶材為物體捆帶之帶寬可調式捆帶機包括可調式帶材驅動器及帶寬可調式導引板。
帶材驅動器包括帶材通道及至少一驅動輥。驅動輥適於在帶材通道之區域內驅動不同的帶材。帶材通道至少部分地可更換,並且可選擇與不同帶材中之一個的寬度相匹配的帶材通道。藉此,帶材驅動器設計為可根據不同帶材調整的。
帶材通道因部分地可更換而較佳亦可根據不同厚度之帶材進行調整,使得捆帶機適於將寬度及厚度不同且厚度較佳可小於300 μm之帶材用作捆帶材料。
亦即,本發明在帶材通道中導引帶材,進而在帶材被加速之處導引帶材。帶材之幾乎每個區段皆被送入正確的路徑,因此,例如導引板中之其他位置上的導引誤差可被之前及之後的帶材區段截獲並且進行補償:該誤差不增反減。此外,最好不僅根據帶材之寬度,還根據帶厚來調整帶材通道。藉此,防止帶材摺疊。帶材缺少摺疊空間。
因此,透過根據寬度且較佳根據帶厚調整帶材通道來調整帶材驅動器,透過調整帶材驅動器亦實現對捆帶機之調整。
帶材通道較佳如此地設計,使其外側在所有調整方案中皆大致相同,僅其內部之用於帶材的空腔係根據相應帶材進行調整。其中,該空腔之內截面較佳略大於其所預計的帶材之橫截面,從而在可靠地導引帶材的同時,與通道壁部之摩擦不會過強。
可更換在本發明之意義上應指對機器之使用者,即非技術人員而言之可更換性。所需操作特別是應在不使用或僅使用較少的常規工具,如單獨一個套筒扳手的情況下實施,且部件及裝配點易於觸及以及抓住。
在至少部分地更換帶材通道期間,驅動輥較佳保持安裝完畢狀態且保留在其工作位置上。
在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捆帶機的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帶材驅動器之外尺寸及該帶材通道之第一縱側相對於該帶材驅動器之位置不因根據不同寬度之帶材所進行的調整而發生改變。透過調整帶材通道之第二縱側相對於帶材驅動器之位置來根據不同寬度之帶材調整該帶材驅動器。在一種特別較佳實施方式中,透過調整通道頂部相對於帶材驅動器之高度來根據不同帶厚調整該帶材驅動器。
因此,在根據該實施方式之帶材驅動器中,所有帶材皆以其第一邊緣沿帶材通道之第一縱側移動。帶材驅動器之帶材通道在捆帶機中將帶材導引至導引板之帶材導引表面。在當前實施方式中,該帶材導引表面僅在第一側上受限,而可透過插入物來調整第二側上之邊界。因此,帶材通道之第一側及帶材導引表面即為所有帶材之導引表面,與帶材之寬度無關且毋需在調整時改變帶材驅動器與帶材導引表面相對彼此之定位。每個寬度之帶材皆最大限度地利用帶材導引表面來為相應帶材提供良好的導引。因此,該實施方式中之捆帶機可特別可靠且簡單地調整。
在捆帶機之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帶材通道之通道側面及通道頂部由側面構件形成。該實施方式之所有側面構件皆可更換,而底部構件保持安裝在捆帶機中。該底部構件配設有平行於縱軸地在整個通道長度上延伸之至少一缺口及兩個邊緣階部。該至少一缺口與邊緣階部中之一個的朝向彼此的邊緣之間的距離係根據較窄帶材之寬度進行調整,該二邊緣階部之朝向彼此的邊緣之間的距離係根據最寬帶材之寬度進行調整。較佳針對帶材中的每個皆設有一前側面構件及一後側面構件,該等側面構件之形成通道側壁的區段可卡入底部構件之相應缺口及對應的邊緣階部。由此,底部構件與側面構件互補成為帶材通道,該帶材通道之內截面的寬度及高度係根據不同帶材中之一個的寬度且較佳根據帶厚進行調整。
因此,在該較佳實施方式中,僅透過更換一或多個側面構件來調整帶材通道。透過邊緣階部來相對底部構件定位所有側面構件。側面構件之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在通道底部下方與底部構件接觸,因此,被導引帶材無法被夾在底部構件與側面構件之間,因而特別可靠地實施導引。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驅動輥及/或其反壓輥具有多個支承區域。在以插入的帶材之運作時,有兩個距離應相等。一距離為帶材之第一邊緣與支承區域之平放在帶材上的最接近該第一邊緣之第一外緣之間的距離。另一距離為帶材之第二邊緣與支承區域中之一個的平放在帶材上的最接近該第二邊緣之第二外緣之間的距離。
在一種特別較佳實施方式中,該等距離在帶材之所有預設寬度中皆相等。
因此,在此種驅動輥之最簡單的形式中,第一支承區域之寬度為最窄帶材之寬度減去兩倍的自由表面寬度。該第一支承區域與第一側上之通道側壁之距離為自由表面之寬度,因而處於最窄帶材之中心。第二支承區域基於可調式帶材中之一個的次大寬度來確定其延伸及位置:第二支承區域之第二外緣與該帶材之第二邊緣之距離為自由表面之寬度。第二支承區域之第一外緣與第一支承區域之第二外緣之距離大於自由表面之寬度,因而不與最窄帶材接觸。因此,在工作中,第一及第二支承區域皆處於具有次大寬度之帶材上。在該工作狀態下,在第一支承區域之第一側上保留一自由表面,其寬度相當於第二支承區域之第二側上之自由表面的寬度,其中帶材在該二自由表面上不與支承區域接觸。其他支承區域可以類似方式確定尺寸及定位。
此種結構化的驅動輥均勻地驅動不同寬度的帶材,從而使得捆帶機能夠特別可靠地工作。
在一種特別較佳實施方式中,編碼器輪如此地與通道側面錯開佈置,使得以在最窄帶材工作時,該編碼器輪在其整個寬度上平放在該帶材上。
編碼器輪如此地建構,使其盡可能不影響帶材之運動,而是僅用於長度測量,因此,毋需採用對稱佈局。但完全平放在所有寬度的帶材上有利於進行可靠的測量。因此,錯開的佈局使得僅用編碼器輪便能在一固定位置上偵測到所有寬度的帶材之可靠的測量值。
根據具有期望寬度之帶材對本發明之捆帶機所進行之調整包括根據期望帶材之寬度對帶材驅動器所進行之調整以及對導引板所進行之調整。特別是透過至少部分地更換帶材通道來根據期望帶材之寬度對帶材驅動器進行調整。透過插入插入物來根據期望帶材之寬度對導引板進行調整。
因此,在一種特別較佳實施方式中,使用者必須有帶材通道之相應側面部件及相應的插入物在手,以便不使用工具地迅速根據期望帶材之寬度對機器進行調整。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該帶材通道具有凹槽,驅動輥可穿過該等凹槽作用於在帶材通道內部受導引之帶材。
特別是在帶材通道之入口上佈置有可作用於帶材之輸入驅動輥。
特別較佳地,該驅動輥及該輸入驅動輥分別對應一反壓輥。如此便能將帶材夾緊在驅動輥與其對應的反壓輥之間以及輸入驅動輥與其對應的反壓輥之間,並且透過驅動輥子來加速及/或制動。
帶材驅動器較佳配設有編碼器,該編碼器對圍繞物體放置之帶材長度進行測量。編碼器偵測編碼器輪之運動,以便測定出已被送入及/或已被抽回之帶材長度。為此,該編碼器對直徑已知之編碼器輪的轉動進行測定。為進行測量,帶材不應在輪子上滑動,而是應實際發生運動,因此,編碼器輪較佳配設有反壓輪。如此便能減少滑動以及該滑動所引起的測量誤差。帶材通道較佳具有用於編碼器輪以及視情況用於反壓輪之凹槽。編碼器輪較佳佈置在輸入驅動輥與驅動輥之間。
若驅動輥在帶材通道之內部驅動帶材,則更容易將帶材平放至驅動輥。若帶材處於通道中,則該帶材亦正確地相對驅動器佈置。此外,帶材之導引因而特別精確且不依賴於方向:在送入以及抽回及拉緊時,皆在驅動輥之作用點之前及之後對帶材進行導引。
輸入驅動輥具有多有優點。一方面,該輸入驅動輥簡化帶材之進入:若帶材處於易於觸及的輸入驅動輥上,則該輸入驅動輥將該帶材精確且均勻地送入通道。用戶毋需再用手將帶材送入。另一方面,使用兩個驅動輥,即驅動輥及輸入驅動輥,能防止帶材卡住,因為該二驅動輥之間的帶材總是自一側送入且自另一側拉動。驅動輥與輸入驅動輥較佳為同步的,如此便能將帶材通道中被局部地掛住之帶材迅速地重新張緊。最後,力傳遞同樣以該方式分佈在帶材之較大的表面上。帶材必須不斷重複進行猛烈加速及重新制動,因此,分散的力傳遞可保護帶材及其上可能存在的印刷。
反壓輥之使用同樣有助於保護帶材並且改善力傳遞:在不設置反壓輥的情況下,帶材由驅動輥壓向通道壁部並且被驅動輥拉動。此外,反壓輥之彈性塗層可對帶厚之波動進行補償並且減少帶材滑動。
為使得驅動輥及可能的輸入驅動輥以及該二者之反壓輥皆能與帶厚無關地良好地卡合,反壓輥例如可彈性地支承或者配設有例如由橡膠形成之彈性滾動面。藉由此類解決方案,機器之使用者便毋需再根據輥子及其支承結構進行調整。而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反壓輥同樣可更換。在此情形下,反壓輥可緊固在帶材通道之可更換部件上,或者可獨立於帶材通道之可更換部件地更換,且反壓輥之直徑可與帶厚相匹配。亦可相互匹配地選擇滾動面及帶材之材料,從而既減少帶材滑動,又不會損傷帶材材料及其印刷。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帶材通道具有大體呈矩形之內截面。該內截面較佳具有某個寬度,該寬度相當於帶材之寬度與寬度公差之總和,該寬度公差較佳小於帶寬之5%。該寬度由通道側壁決定。該內截面較佳具有某個高度,該寬度相當於帶材之厚度與高度公差之總和,該高度公差較佳大於0.2 mm且小於帶厚之10倍。該高度由通道底部及通道頂部決定。在該實施方式中,通道側壁沿其高度不中斷。
通道之高度及寬度應如此地選擇,從而可靠地導引帶材,但不會與通道壁部摩擦。
捆帶帶材較佳具有25 mm至100 mm之寬度及50至250 μm之厚度。
在該等帶材中,帶材通道之寬度以不超過5%之幅度大於相應帶材被證明為有益的,但特別較佳比帶材寬度寬大約1 mm。
本發明同樣發現,若在帶材通道中存在比帶材厚度高大約0.2 mm之空間,便能夠極佳地導引帶材。但若帶材通道高於帶材厚度之約10倍,則可靠性降低。
為使得帶材不會保持掛在通道側壁上或者夾在間隙中,通道側壁沿其高度不中斷。亦即,不存在任何沿帶材之移動方向延伸的間隙。而極有可能地且較佳地在驅動輥或反壓輥之區域內,通道側壁並非在通道之整個高度上延伸甚至完全不設置通道側壁。透過以此方式縮短或不設置通道側壁,亦可將較寬的驅動輥或較寬的反壓輥用於驅動較窄的帶材。
製造高度不中斷的通道側壁之一方案為,由一工件整體製造帶材通道。
在一種較佳的捆帶機中,用一或多個側面構件形成通道側壁且較佳形成通道頂部。通道底部由底部構件形成。其中,所有側面構件皆在通道底部下方抵靠在底部構件上。
在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用一或多個側面構件形成通道側壁且較佳形成通道底部,一頂部構件形成通道頂部。所有側面構件皆在通道頂部上方抵靠在頂部構件上。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用側面構件形成通道側壁,用一底部構件形成通道底部,且用一頂部構件形成通道頂部,且側面構件在通道頂部上方抵靠在頂部構件上且在通道底部下方抵靠在底部構件上。
帶材通道之製造應極為精確。該製造因多組件的形式而簡化。儘管如此,為使得通道側壁不中斷,該等壁部裝配在帶材通道之內截面上方及/或下方。因此,被導引的帶材無法到達側面構件之裝配區域,且帶材被夾住之風險減小。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該捆帶機包括具有帶材導入開口之殼體。帶材驅動器佈置在殼體內部。在工作狀態下,將帶材較佳自供帶捲筒或帶材儲存器穿過帶材導入開口朝設在殼體內部的帶材驅動器導引。在該實施方式中,可更換帶材通道之至少一部分,具體方式為,可將該部分穿過帶材導入開口抽出並且重新插入其工作位置。
亦即,該實施方式利用存在於殼體中之開口來進行更換。因此,使用者與機器之內部結構接觸較少。誤操作之可能性減小,且使用者之舒適度提高。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調整帶材驅動器所需的全部操作皆在單獨一側或透過帶材導入開口實施。在該實施方式中,在實施調整期間,驅動輥及可能的輸入驅動輥以及驅動輥及輸入驅動輥之驅動器皆不變地保持在工作位置上。驅動輥之反壓輥較佳被耦合至驅動輥,從而同步地一起被驅動。而視情況可能存在的輸入驅動輥之反壓輥及/或編碼器之反壓輪較佳隨之一起移動。特別較佳地,透過安裝在驅動輥及其反壓輥之軸線上的齒輪來將驅動輥與其反壓輥耦合在一起。
該實施方式之優點在於,對帶材驅動器之調整較為簡單,使用者既毋需改變站位又毋需伸入機器深處。
若驅動輥及反壓輥二者被同步驅動,則使得帶材特別柔和且精確地加速。帶材通道較佳既在驅動輥之前又在驅動輥之後延伸且較佳可在驅動輥之該二側上根據帶材進行調整,因此,驅動輥及/或其反壓輥為更換中之障礙物。一簡單且有力的解決方案為,將反壓輥自其工作位置移除以進行更換,具體方式為,將該反壓輥拿走、抬起或推開。在工作位置上毋需工具及調整地耦合反壓輥與驅動輥之一簡單的方式為,該二輥子皆配設有齒輪,該等齒輪在工作位置上彼此嚙合。藉此,馬達便能直接驅動驅動輥及可能的輸入驅動輥,且驅動輥又驅動其反壓輥。馬達直接驅動的所有輥子皆可如此地佈置在帶材通道之一側,並且在更換期間固定安裝在該處並且保持連接馬達。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僅一部分帶材通道可更換。下文中將僅能透過更換帶材通道之部分來進行更換之帶材驅動器稱為第一種帶材驅動器。
在第一種帶材通道之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通道側壁及通道頂部由側面構件形成。在該實施方式中,所有側面構件皆可更換,而形成通道底部之底部構件保持安裝在捆帶機中。
在該實施方式中,底部構件與驅動輥之相對位置不受調整影響。使用者幾乎無法出錯,從而使得第一種帶材驅動器特別可靠。此外,第一種帶材驅動器在機器中幾乎不需要比傳統的帶材驅動器更大的空間。如此便能將第一種帶材驅動器加裝進某些現有的機器中,具體方式為,相關領域通常知識者用第一種帶材驅動器更換傳統的帶材驅動器。
在第一種帶材通道之一種實施方式中,帶材通道由剛好一前側面構件及一後側面構件及一底部構件形成。其中,前側面構件在帶材進入方向上在驅動輥前方補充完整帶材通道,後側面構件在驅動輥後方補充完整帶材通道。
特別是在驅動輥分配有反壓輥的情況下,側面構件之兩分式結構較為有益:亦即,如此便能將後側面構件自後方送至驅動輥與反壓輥距離最近之位置,以及將前側面構件自前方送至該位置。因此,並非一定需要將該等輥子移除。但若送入前將反壓輥取出,則可簡化該更換。反壓輥可被簡單地插上其軸線,因此,可將該反壓輥簡單地取下並且重新插上。反壓輥較佳被鎖固在其軸線上以防止滑脫。但該鎖固可被設計為在不使用工具的情況下或用例如形式為具有加寬頭部之螺釘的簡單套筒扳手鬆開,或者設計為卡扣系統。
在第一種帶材通道之一種實施方式中,該底部構件配設有多對缺口。該等缺口相對通道之縱軸對稱地佈置且平行於該縱軸地在整個通道長度上延伸。一對缺口之朝向彼此的邊緣分別具有一距離,該距離與不同帶材中之一個的寬度相匹配。在該實施方式中,針對帶材中的每個皆設有一前側面構件及一後側面構件。該等側面構件之形成通道側壁的區段可卡入底部構件之相應缺口對,使得底部構件與前後側面構件互補成為帶材通道,該帶材通道之內截面的寬度及高度係根據不同帶材中之一個的寬度及厚度進行調整。
因此,該等缺口實現兩個功能:一方面,透過該等缺口使得側面構件在通道底部下方抵靠在底部構件上。另一方面,該等缺口對側面構件進行導引,藉此以簡單的方式實現必要的精確定位。若一對缺口抵靠在底部構件之第一及第二邊緣上,則該對缺口即為邊緣階部。
在第一種帶材通道之一種實施方式中,該前側面構件配設有輸入驅動輥之反壓輥,較佳配設有編碼器輪之反壓輪。
編碼器較佳佈置在輸入驅動輥與驅動輥之間。因此,帶材通道較佳且特別是在前側面構件之區域內亦具有用於編碼器輪及反壓輪之凹槽。
在毋需推開或拆除捆帶機之其他構件便能簡單地套設及放置側面構件的情況下,可極佳地使用第一種帶材通道。因此,上述方式係為將從動輪及輥子直接安裝在側面構件上的相應位置之簡單解決方案。該方案之優點還在於,可與期望帶厚相匹配地,且在期望的情況下與帶材材料相匹配地選擇反壓輪及輸入驅動輥之反壓輥的直徑。
在第一種帶材通道之一種實施方式中,該前側面構件可穿過帶材導入開口送入及抽出,而後側面構件特別較佳配設有橫向伸出的把手,可藉由該把手橫向於可用狀態下的帶材通道之縱向地將後側面構件拿走以及重新佈置。
如此便能特別方便地更換側面構件,且誤操作之風險減小。
第一種帶材通道之側面構件較佳可藉由可不使用工具地鬆開及裝上之夾具緊固在底部構件上。
雖然將側面構件容置在底部構件之缺口及/或邊緣階部中可防止側面構件橫向地滑動,但側面構件無法以該最簡單的形式被鎖固以防止沿通道縱軸移動以及防止被抬起。若反壓輥及反壓輪皆不設在側面構件上,則作用於該側面構件之力更小。儘管如此,鎖固仍有助於提高捆帶機之可靠性。可用較佳的夾具來實現該鎖固。若側面構件及底部構件皆配設有槽或以其他方式設計的用於容置U形夾具的裝置,則可透過套設此類夾具來特別可靠地實現鎖固。夾具可用彈性支承的銷或可用手擰緊的螺釘鎖固以防止滑脫。
較佳設有剛好三個夾具。其中,第一夾具卡在輸入驅動輥與編碼器輪之間,第二夾具卡在編碼器輪與驅動輥之間,且第三夾具佈置在驅動輥之另一側。
該實施方式之第三夾具為唯一一個鎖固後側面構件之夾具。
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夾具佈置在編碼器輪之前及之後,藉此,使得反壓輪能夠以期望的壓力將帶材壓向編碼器輪。
如此便能以盡可能少的數目之夾具來實現對正常工作而言最佳的緊固,該等夾具形狀簡單,因而易於製造且易於更換。
在捆帶機之另一實施方式中,該帶材通道可作為整體更換。
下文中將僅能透過更換作為整體之帶材通道來進行更換之帶材驅動器稱為第二種帶材驅動器。
帶材通道並非由使用者裝配而成,而是以完整形式存在,因此,可更加精確地製造帶材通道。更換同樣可得到進一步簡化。
在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之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帶材通道設計為一體式。帶材通道之底部構件在驅動輥及輸入驅動輥之區域內具有多個平行的凹槽。底部構件較佳具有另一用於編碼器輪之凹槽。
在該實施方式中,驅動輥及輸入驅動輥之表面被如此地結構化處理,使得在工作狀態下,表面之部分可透過底部構件中之凹槽伸出並且與在帶材通道中導引之帶材接觸。反壓輥較佳具有大體未經結構化處理之表面。
一體式設計在此係指由製造商一件式交付且使用者不應拆開之構件。但該構件完全可能由不同材料形成並且在製造時由不同的構件裝配而成。
由於帶材通道應作為整體更換,該帶材通道較佳具有一定的固有穩定性。為實現該固有穩定性,此外,為使得驅動輥或輸入驅動輥與帶材之間的接觸盡可能多,特別較佳使用多個凹槽。為使得輥子之工作不被將凹槽隔開之隔片阻礙,輥子之滾動面本身較佳經結構化處理。而在通道頂側上使用較大的凹槽,該凹槽相當於反壓輥之寬度:在實際使用中毋需進一步增強穩定性,而凹槽之該尺寸簡化了帶材之插入以及帶材通道之維護。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底部構件及頂部構件皆配設有多個彼此平行的凹槽,該等凹槽設在驅動輥及其反壓輥,較佳輸入驅動輥及其反壓輥之區域內。其中,驅動輥及其反壓輥以及較佳輸入驅動輥及其反壓輥皆經結構化處理。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帶材通道之頂部構件具有多個凹槽且反壓輥經結構化處理,而底部構件僅具有單個較寬的凹槽,未經結構化處理之驅動輥可透過該凹槽作用於帶材。
輥子之結構化特別是指多個彼此平行的環繞式溝槽,該等溝槽之寬度僅略大於將底部構件或頂部構件中之凹槽隔開的隔片。其中,溝槽所形成之平面較佳垂直於輥子之軸線。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或該等驅動輥及/或其反壓輥之結構化由支承區域決定,該等支承區域係根據不同的帶寬進行調整。在該較佳實施方式中,同樣相應地選擇底部構件之凹槽。
在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之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驅動輥之反壓輥以及可能的輸入驅動輥之反壓輥以及編碼器輪之反壓輪皆支承在槓桿機構上。槓桿機構能夠將反壓輥及可能的反壓輪略微抬起,以便較佳透過帶材導入開口抽出或送入帶材通道。
在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中,整個帶材通道皆可更換,因此,固定安裝在及其上的保持系統有助於將帶材通道保持在工作位置。隨後,在進行更換時將帶材通道插入此種保持系統。該保持系統較佳應確保在工作位置中,帶材通道相對於驅動輥保持在正確的位置上。此外,保持系統亦可載有輸入驅動輥及編碼器輪。此種保持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即為帶材驅動器之配設有馬達及感測器從而與供電裝置及控制裝置連接之主動部件與可更換的且較佳被動部件之間的介面。
驅動輥透過反向於阻力擠壓帶材來將該帶材加速及制動。該阻力較佳為反壓輥,但亦可為帶材通道之壁部。
若反壓輥及可能的反壓輪被緊固在帶材通道上,或者帶材通道本身用作反壓表面,則保持系統應較佳將帶材通道壓向驅動輥,使得該帶材通道剛好能夠執行該反壓功能。
作為替代方案,該保持系統亦可將反壓輥及可能的反壓輪保持住,且帶材通道僅用於導引帶材。由於帶材通道之高度大於帶材之厚度,從而亦大於工作狀態下反壓輥與驅動輥之間的距離,較佳可將輥子之間的距離增大以送入帶材通道。較佳的槓桿機構使得僅用一隻手便能方便地將反壓輥及可能的反壓輪抬起。藉此,使用者可用第二隻手來送入或抽出帶材通道。
若該槓桿機構在一種特別較佳實施方式中預受力,則在未操縱槓桿的情況下便能以期望的壓力將反壓輥及可能的反壓輪壓向驅動輥及可能的輸入驅動輥以及編碼器輪。藉此,驅動器之該部件自動根據帶厚進行調整。
在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之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帶材通道在其工作位置中藉由可不使用工具地鬆開及裝上之夾具被鎖固在相對於驅動輥之位置上。
特別較佳藉由單獨一個夾具來鎖固該帶材通道。
可藉由單獨一個夾具來防止帶材通道反向於帶材進入方向地自捆帶機滑出,該夾具較佳設計為U形且直接在保持系統後方將該夾具送至帶材通道上,並且用螺釘或預受力的銷鎖固在該處。通常透過重力來防止滑行得過遠。但此外,較佳亦可為帶材通道配設止擋,該止擋透過與保持系統接觸來防止送入得過深。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保持件之槓桿機構載有銷,該銷卡入帶材通道之邊緣上的相應凹槽並且以該方式鎖固帶材通道以防止滑動。
在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第一種帶材驅動器配設有槓桿機構,該槓桿機構將壓緊表面或者反壓輥及可能的反壓輪被相對底部構件抬起,並且能夠將一或多個側面構件送入,隨後,相對底部構件固設側面構件。
在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之一種較佳實施方式中,該帶材驅動器之一通道側壁、通道頂部及通道底部在驅動輥之區域內基本中斷,使得帶材通道能夠被橫向地送入保持系統。
本發明之其他有利實施方式及特徵組合參閱下文之詳細說明及全部請求項。
圖1顯示捆帶機1及導引板18之草圖,藉由該導引板將帶材100圍繞物體105放置。導引板18裝在殼體102上。殼體102中設有帶材驅動器2,藉由該帶材驅動器將帶材100送入導引板18。其中,帶材100的持續送入使其最終與自身重疊。將帶材頭部固定保持在這個重疊區域內,該重疊區域在該草圖中處於物體105下方。隨後,帶材驅動器2反向移動,在此過程中將帶材抽回並拉緊。其中,帶材離開導引板18並圍繞物體105放置。若達到期望的長度或期望的張力,則帶材100例如透過超音波焊接處理與自身連接。將帶材100剪斷,並且將處於帶材驅動器2中之帶材100重新送入導引板18以為下一物體捆帶。將帶材100從供帶捲筒101取下,並且穿過帶材導入開口103送往處於殼體102內部之帶材驅動器2。
帶材驅動器2一方面包括導引帶材100之帶材通道3,另一方面包括為帶材100加速之驅動輥4a。通常藉由同一驅動輥4a將帶材100送入及抽回。但亦可使用兩個輥子,該等輥子可分別在一方向上被驅動並且沿相反方向自由移動。
圖2顯示帶材驅動器2之示意性結構。帶材通道3在此由兩部分組成:前部3b及後部3a。帶材100在該帶材通道3中移動。在帶材通道3之前部3b與後部3a之間佈置有驅動輥4a。在所示實施例中,驅動輥4a將帶材壓向反壓輥4b。驅動輥4a及反壓輥4b分別在一軸線上移動,該軸線亦分別載有一齒輪40a、40b。齒輪40a、40b在工作狀態下彼此嚙合。驅動輥4a由未顯示的馬達驅動。反壓輥4b透過齒輪40a、40b耦合至驅動輥4a,從而同樣被驅動。帶材100被夾緊在該二輥子之間從而加速。有利地,驅動輥4a由鋁製成,反壓輥4b塗佈有橡膠。這樣就能在帶材100上實現良好的力傳遞,且機器易於維護。
為在工作開始時簡化帶材100之進入並且減小帶材通道3中的帶材卡住之風險,帶材驅動器具有輸入驅動輥5a。該輸入驅動輥與驅動輥4a可由同一馬達驅動。在此亦藉由反壓輥5b壓緊帶材100。用作輸入驅動輥5a之驅動鋁輥與橡膠製成的反壓輥5b之組合在此同樣被證明為有效的。反壓輥5b與輸入驅動輥5a之耦合原則上可行,但在此無法實現。
為測定被送入及抽回的帶材之長度,在所示示例中使用編碼器輪6a。為進行可靠的測量,帶材100與編碼器輪6a之間的滑動應盡可能少。此點透過插入反壓輪6b來實現。
在圖2之示例中,帶材通道3在驅動輥4a之區域內中斷並在輸入驅動輥5a之後方開始。帶材通道3在底部構件及頂部構件中針對編碼器輪6a及反壓輪6b具有一凹槽。
圖3顯示插有插入物20之導引板18的前視圖。插入物20由四部分202a、202b、202c、202d組成。導引板18包括蓋部182及帶材導引表面181。導引板18為捆帶機之部分,該捆帶機還包括工作台104。在進行捆帶期間,將待捆帶物品放置到工作台104上,帶材導引表面181導引帶材環繞該物品。因此,工作台104之表面剛好處於帶材導引表面181上方並且限定導引板18之淨開口180a。此外,在所示示例中,蓋部182限定淨開口180a。
插入物20如此地佈置,從而成為帶材導引表面181之限定表面201。限定表面201在直線區段上短距離地中斷,以簡化插入物之插入。
插入物之部分202a、b、c及d中的每個皆配設有把手凹槽203。該等把手凹槽203設在導引板之淨開口180a外部,但在帶材導引表面之淨開口內部。因此,使用者可以抓住該等把手凹槽,但該等把手凹槽同時對待捆帶物品的大小形成限制。
圖4a顯示導引板以及兩個卡扣系統30之第二半部302的剖視圖。視向垂直於帶材導引表面181。在該視圖中,所示帶材導引表面181擴展成長條形的矩形。帶材導引表面181在第一側1811上例如受伸出部限制。該限制防止帶材越過第一側1811自帶材導引表面181滑出。帶材導引表面在第二側1812上不受限,使得帶材能夠掛在該處。
所示帶材導引表面181為圖3所示薄板之一區段,且從圖像平面伸出地朝上及朝下延伸。帶材導引表面181被蓋部182包圍。蓋部182朝導引板18內部敞開。在蓋部182之外側的內表面上安裝有卡扣系統之兩個第二半部302。
卡扣系統之上第二半部302由兩個插銷3021組成,該等插銷彼此平行地安裝在蓋部182之外側的內表面上。該二插銷3021垂直地伸出該表面。在所示視圖中,該等插銷呈圓形。
卡扣系統之下第二半部302由一插銷3021形成,該插銷安裝在導引板上之區域3023內,該區域在嚴格意義上並非旋轉對稱的。在本情形下,區域3023成型為方形金字塔區段。插銷3021具有槽3022。插銷3021平行於蓋部182之外側的內表面。
卡扣系統之該二所示第二半部302皆為防扭保護的緊固系統之示例。
在圖4b、圖4c及圖4d顯示在圖4a所示的導引板上導引不同寬度的帶材19a、b及c之方式。
圖4b顯示可用所示捆帶機進行處理的最寬的帶材19c之情形。帶材19c以陰影線顯示,但是繪示為透明的:該帶材19c在其第一邊緣上受帶材導引表面之受限的第一側1811導引,在其第二邊緣上透過蓋部182防止滑脫。導引板18與圖4a所示導引板相同。
圖4c顯示中等寬度的帶材19b之情形。為可靠地導引該帶材19b,在所示示例中,使用多組件式插入物20:上部202b利用上卡扣系統30。下部202a利用下卡扣系統30。插入物20之部分202a及202b具有階部:一表面延續帶材導引表面181,與該表面垂直的表面為限定表面201。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一側1811上之界限與限定表面201之間的距離係與帶材19b之寬度相匹配。因此,帶材19b無法在任何方向上滑脫或彎折。
圖4d顯示可在所示導引板中使用的最窄的帶材19a之情形。為可靠地導引該帶材19a,在所示示例中,同樣使用多組件式插入物20:上部202b利用上卡扣系統30。下部202a利用下卡扣系統30。插入物20之部分202a及202b大體呈板狀並且朝導引板內部的方向伸出某個程度,使得該等部分在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二側1812上限定該帶材導引表面181,從而形成限定表面201。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一側1811上之界限與限定表面201之間的距離係根據帶材19a之寬度進行調整,且剛好相當於帶材導引表面181之寬度。因此,帶材19a無法在任何方向上滑脫或彎折。
圖5a及圖5b顯示將圖3中的插入物20插入導引板18之方式。在圖5a中,將兩個下部202a及202d插入。將該等部分自內部送入蓋部182,隨後,可沿外側之內表面朝下套設至卡扣系統30之第二半部302上並且抗扭地緊固。為此,這兩個下部202a及202d配設有卡扣系統30之在該視圖中不可見的第一半部301。圖5a顯示扣合之前的情形,部分202a及202d尚處於其工作位置上方,因此,僅在較短的距離內限定帶材導引表面181。
圖5b顯示上部202c及202a之插入。圖中兩次顯示部分202c:一方面顯示,該部分已處於其工作位置,並且被上卡扣系統30緊固在帶材導引件之蓋部182上。另一方面,該部分被繪示在導引板18之淨開口180a內部。插入物20之部分202c的外尺寸202b小於導引板18之淨開口180a,使得部分202c如插入物之其餘部分那樣可被方便地自內部送至蓋部182之外側的內表面上並且緊固在該處。在該示例中,用來緊固上部202b及202c之卡扣系統30與用來緊固下部202a及202d之卡扣系統以不同的方式建構:該卡扣系統包括自蓋部182之外側的內表面垂直地伸出的兩個插銷,將上部202b及202c套設至該等插銷,該等上部各具一由兩個盲孔3011構成之卡扣系統第一半部301。
圖6顯示卡扣連接30之詳圖,其用來將根據圖3及圖5a、圖5b的實施方式中的下部202a及202d緊固在蓋部182上。帶材導引件18之蓋部182上的緊固件為立方體,且在上端過渡至區域3023,該區域之形狀相當於方形金字塔區段。在該區域3023上緊固有插銷3021。該插銷3021配設有槽3022。在嚴格意義上並非旋轉對稱的區域3023以及具有槽3022之插銷3021為卡扣系統30之第二半部302。卡扣系統30之該第二半部302緊固在導引板18上。
卡扣系統30之對應的第一半部301建構在插入物20之緊固部分202a上。第一半部係指配設有彈性壓力件3012之盲孔3011。盲孔3011建構在插入物20之部分202a的區域3013中,該區域與卡扣系統之第二半部302的區域3023互補地成型。
若卡扣系統30之該二半部扣合,則彈性壓力件3012之頂端處於槽3022中,並且由此防止與疊置的區域3013及3023一起沿盲孔3011及插銷3021之延伸方向發生相對運動。盲孔3011與插銷3021之共同作用防止垂直於盲孔3011及插銷3021之延伸方向發生相對的平移運動。最後,區域3013及3023之互補的形狀亦防止圍繞盲孔3011及插銷3021之延伸方向發生相對的旋轉運動。因此,部分202a透過卡扣連接可靠且抗扭地緊固,毋需用工具來建立或鬆開連接。
圖6還用陰影線描繪部分202a之可用作限定表面201之區域。圖6顯示插入物20之板狀部分202a,該部分並未延續帶材導引表面,而是僅對其進行限定。在部分202a延續帶材導引表面之實施方式中,在陰影表面內部設有階部,該階部之一側延續帶材導引表面,而另一側限定帶材導引表面,從而形成限定表面201。
圖7顯示帶材驅動輥之反壓輥4b,該反壓輥具有支承面41a及41b。同樣顯示編碼器輪6a之反壓輪。圖7說明了以可用所示捆帶機進行處理的最窄的帶材19a及較寬的帶材19b為例之設計及佈局。較佳在所有寬度之帶材的第一邊緣相對帶材驅動器的位置皆相同的實施方式中利用圖7所示佈局。其中,不同於以下的圖13至圖17,帶材並非居中地在帶材驅動器中移動,而是沿帶材驅動器之第一側移動。
在該實施方式中,編碼器輪及編碼器輪6a之反壓輪如此地定位在帶材之第一邊緣或帶材驅動器之第一側附近,從而在採用最窄的帶材19a時仍完全平放。因此,編碼器輪及編碼器輪6a之反壓輪處於一區域內,在該區域內,在採用每個可行帶材之寬度的情況下,編碼器輪及反壓輪皆可完全平放,從而提供可靠的測量值。
帶材驅動輥應能夠儘可能對稱地作用於每個可行的帶材,以確保均勻且對稱地插入。可透過帶材驅動輥及/或帶材驅動輥之具有支承面41a、41b之反壓輥4b來實現該要求。亦即,已發現若僅對帶材邊緣同等地加速,則與帶材驅動輥4a接觸在帶材中心之中斷對插入之均勻性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因此,如此地為支承面41a定尺寸,使得帶材之第一邊緣與第一支承面41a之第一側之間的距離42a,即第一側上之自由表面的寬度,與帶材之第二邊緣與最接近帶材之第二邊緣且在帶材上移動的支承面之第二側之間的距離42b,即第二側上之自由表面的寬度相等。該最接近帶材之第二邊緣且在帶材上移動的支承面係為最窄帶材19a之支承面41a及較寬帶材19b之支承面41b。
圖8顯示第一種帶材驅動器之帶材通道3,其中如此地導引不同寬度的帶材,使得在所有帶寬之帶材中,第一邊緣皆處於帶材驅動器中之相同位置。前後側面構件8a及8b形成通道頂部及通道側壁。通道底部由底部構件7形成。帶材通道3在未顯示的驅動輥及其反壓輥之區域內,確切而言在通道底部及通道頂部中皆具有凹槽。在該位置上,前後側面構件8a及8b彼此接觸。該二側面構件8a、8b在驅動輥附近被削平,以將帶材盡可能遠地導入該二輥子之間的中間空隙。
在前側面構件8a上,編碼器輪之反壓輪6b安裝在通道頂部之凹槽中。反壓輪6b與第一側略微錯開,以便完全平放在最窄的帶材上。在前側面構件8a之前端上同樣安裝有輸入驅動輥5a之反壓輥5b。反壓輥5b為橡膠輥,其被如此地結構化處理,使其具有與捆帶機之不同寬度的帶材數目相同的平行支承面。在此顯示被溝槽隔開的兩個支承面。
在後側面構件8b上設有橫向伸出的把手80。
用三個夾具11a、11b及11c將側面構件8a及8b保持在底部構件7上。夾具11a、11b及11c設計為U形,且被橫向地送入側面構件8a及8b之表面上的槽以及底部構件7之導引件,並且用可用手擰緊的螺釘進行鎖固。
為根據帶材之寬度及厚度來調整第一種帶材驅動器,首先將夾具11a、11b及11c之鎖固螺釘鬆開並且將夾具取下。隨後,可將前側面構件8a朝前方穿過帶材導入開口抽出。隨後,可在把手80上將後側面構件8b略微抬起,並且橫向地抽出。隨後,將根據帶材調整過的側面構件8a及8b以相反順序插入,並且藉由夾具11a、11b及11c進行鎖固。
圖9a、圖9b及圖9c顯示圖8所示用於最窄帶材之帶材驅動器的側面構件。圖9a顯示前側面構件8a之仰視圖。在前端上安裝有反壓輥5b。緊隨其後延伸出側面構件8a之大致平坦的底側。該底側呈矩形,其寬度相當於底部構件7之寬度,其長度相當於輸入驅動輥5a與驅動輥之間的距離。底側在需要卡入驅動輥之反壓輥的位置的右側及左側略微延伸。前側面構件8a在一處配設有凹槽,在該凹槽中安裝有反壓輪6b。
底側之平坦表面經如下結構化處理:具有第一高度之第一突出部沿外部的長邊延伸。該第一高度相當於帶材通道之期望內截面的高度。具有第二高度之第二突出部在內部連接該第一突出部地且同樣在整個長度上延伸。第一與第二突出部之該組合與相應的邊緣階部(10c1、10c2)共同作用。
第三突出部平行於該第二突出部地同樣沿整個長度延伸,該第三突出部為形成第二通道側壁之區段9。第三突出部同樣具有第二高度。第三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在側面構件之第一側上為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9。第三突出部與第二突出部以某個距離相對佈置,該距離相當於帶材通道之期望內截面的寬度。形成通道側壁之該二區段9之間的底側之平坦表面的區段在安裝狀態下形成通道頂部。
突出部之第二高度及寬度係如此地選擇,使得該等突出部能夠卡入底部構件7之相應缺口10d及邊緣階部10c1、10c2,且特別是使得第一突出部能夠平放在底部構件7上。
圖9b顯示後側面構件8b,其屬於圖9a中之前側面構件8a。同樣顯示底側。該底側同樣為大致平坦的表面,其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突出部,該等突出部之佈局、高度及寬度皆相當於前側面構件8a。後側面構件8b之底側同樣大致呈矩形,該矩形之寬度相當於底部構件7之寬度,長度相當於驅動輥與底部構件7之後端之間的距離。在朝向驅動輥之一側上,後側面構件8b在中間區域內進一步略微延伸,使得在後側面構件8b及前側面構件8a佈置在底部構件7上之工作位置上的情況下,後側面構件8b之一部分在右側及左側被前側面構件8a之區段包圍,且在該二側面構件8a及8b之間留有一凹槽,驅動輥之反壓輥可卡入該凹槽。
圖9c顯示圖9a或圖9b中的一個所示之側面構件8的橫截面:在矩形的基本形狀上附接有朝下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突出部。第一突出部處於右側及左側外部並且具有第一高度,該高度小於第二及第三突出部之第二高度。其中,第二突出部直接連接第一突出部。第三突出部及第二突出部在第一側上為側面構件8之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9。
圖10a至c顯示圖8所示用於較寬帶材之帶材驅動器的側面構件8。除了未設置第三突出部之外,該等側面構件與圖9a至圖9c相似,其中第二突出部為側面構件8之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9。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9之朝向彼此之側面以某個距離相對佈置,該距離相當於帶材通道之期望內截面的寬度。該寬度明顯大於圖9a至圖9c所示側面構件。
為根據帶材通道之內截面的高度進行調整,選擇相應調整過的突出部高度。為在根據帶材之厚度進行調整時毋需更換夾具及可能的其他緊固元件,可如此地調整圖9c及圖10c所示矩形基本形狀,使得第一突出部之高度與基本形狀之高度之總和在所有側面構件中皆相等。
圖11a及圖11b顯示圖8所示帶材驅動器之底部構件7。圖11a顯示底部構件7之俯視圖。底部構件7亦呈大致平整的矩形。在該實施方式中,輸入驅動輥5a安裝在前端上。此外,設有用於編碼器輪與驅動輥之凹槽。底部構件7之平面配設有在整個長度上延伸之兩個邊緣階部10c1、10c2以及一缺口10d。邊緣階部10c1沿底部構件7之第一側延伸。邊緣階部10c2沿底部構件7之第二側延伸。底部構件7之第一側上之邊緣階部10c1的內側與缺口10d之與朝向該第一側之側面之間的距離相當於帶材通道之內截面的對某個帶寬而言所期望之寬度。缺口10d可容置圖9a-圖9c中之側面構件的第三突出部,邊緣階部10c1、10c2可容置圖9a-圖9c及圖10a-圖10c中之側面構件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
圖11b顯示圖11a所示底部構件7之橫截面,該底部構件具有缺口10d及該二邊緣階部10c1、10c2。
圖12a及圖12b顯示使用圖9a-圖9c所示用於較窄帶材之側面構件8時以及使用圖10a-圖10c所示用於較寬帶材之側面構件8時之帶材通道的橫截面。底部構件與側面構件之間的過渡區因缺口10d、邊緣階部10c1、10c2及突出部9而始終處於通道底部下方。因此,所導引的帶材未沿該二構件之間的間隙移動,並且幾乎不會夾住。此外,邊緣階部10c1、10c2及突出部9正確地對準帶材通道,從而在更換側面構件8時毋需實施測量及調整便能實現0.1 mm數量級之必要精度。可視需要類似於所示示例地設計其他缺口及相應側面構件。透過相應地選擇伸出部之高度來根據不同的帶厚進行調整。
圖13顯示第一種帶材驅動器之帶材通道3,其中居中地導引不同寬度之帶材。前後側面構件8a及8b形成通道頂部及通道側壁。通道底部由底部構件7形成。帶材通道3在未顯示的驅動輥及其反壓輥之區域內,確切而言在通道底部及通道頂部中皆具有凹槽。在該位置上,前後側面構件8a及8b彼此接觸。該二側面構件8a、8b在驅動輥附近被削平,以將帶材盡可能遠地導入該二輥子之間的中間空隙。
在前側面構件8a上,編碼器輪之反壓輪6b安裝在通道頂部之凹槽中。在前側面構件8a之前端上同樣安裝有輸入驅動輥5a之反壓輥5b。反壓輥5b為橡膠輥,其被如此地結構化處理,使其具有被居中延伸的溝槽隔開的兩個平行的滾動面。
在後側面構件8b上設有橫向伸出的把手80。
用三個夾具11a、11b及11c將側面構件8a及8b保持在底部構件7上。夾具11a、11b及11c設計為U形,且被橫向地送入側面構件8a及8b之表面上的槽以及底部構件7之導引件,並且用可用手擰緊的螺釘進行鎖固。
為根據帶材之寬度及厚度來調整第一種帶材驅動器,首先將夾具11a、11b及11c之鎖固螺釘鬆開並且將夾具取下。隨後,可將前側面構件8a朝前方穿過帶材導入開口抽出。隨後,可在把手80上將後側面構件8b略微抬起,並且橫向地抽出。隨後,將根據帶材調整過的側面構件8a及8b以相反順序插入,並且藉由夾具11a、11b及11c進行鎖固。
圖14a、圖14b及圖14c顯示圖13所示用於最窄帶材之帶材驅動器的側面構件。圖14a顯示前側面構件8a之仰視圖。在前端上安裝有反壓輥5b。緊隨其後延伸出側面構件8a之大致平坦的底側。該底側呈矩形,其寬度相當於底部構件7之寬度,其長度相當於輸入驅動輥5a與驅動輥之間的距離。底側在需要卡入驅動輥之反壓輥的位置的右側及左側略微延伸。前側面構件8a在一處配設有凹槽,在該凹槽中安裝有反壓輪6b。
底側之平坦表面經如下結構化處理:具有第一高度之第一突出部沿外部的長邊延伸。該第一高度相當於帶材通道之期望內截面的高度。具有第二高度之第二突出部在內部連接該第一突出部地且同樣在整個長度上延伸。第三突出部平行於該第二突出部地同樣沿整個長度延伸,該等第三突出部構成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9。該等第三突出部具有第三高度。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9之朝向彼此之側面以某個距離相對佈置,該距離相當於帶材通道之期望內截面的寬度。形成通道側壁之該二區段9之間的底側之平坦表面的區段在安裝狀態下形成通道頂部。
突出部之第二及第三高度及寬度係如此地選擇,使得該等突出部能夠卡入底部構件7之相應缺口,且特別是使得第一突出部能夠平放在底部構件7上。
圖14b顯示後側面構件8b,其屬於圖14a中之前側面構件8a。同樣顯示底側。該底側同樣為大致平坦的表面,其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突出部,該等突出部之佈局、高度及寬度皆相當於前側面構件8a。後側面構件8b之底側同樣大致呈矩形,該矩形之寬度相當於底部構件7之寬度,長度相當於驅動輥與底部構件7之後端之間的距離。在朝向驅動輥之一側上,後側面構件8b在中間區域內進一步略微延伸,使得在後側面構件8b及前側面構件8a佈置在底部構件7上之運作位置上的情況下,後側面構件8b之一部分在右側及左側被前側面構件8a之區段包圍,且在該二側面構件8a及8b之間留有一凹槽,驅動輥之反壓輥可卡入該凹槽。
圖14c顯示圖14a或圖14b中的一個所示之側面構件8的橫截面:在矩形的基本形狀上附接有朝下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突出部。第一突出部處於右側及左側外部並且具有第一高度,該高度小於第二及第三突出部之第二及第三高度。其中,第二突出部直接連接第一突出部。第三突出部為側面構件8之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9。
圖15a至圖15c顯示圖13所示用於較寬帶材之帶材驅動器的側面構件8。除了未設置第三突出部之外,該等側面構件與圖4a至圖4c相似,其中第二突出部為側面構件8之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9。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9之朝向彼此之側面以某個距離相對佈置,該距離相當於帶材通道之期望內截面的寬度。該寬度明顯大於圖14a至圖14c所示側面構件。
為了根據帶材通道之內截面的高度進行調整,選擇相應調整過的突出部高度。為了在根據帶材之厚度進行調整時毋需更換夾具及可能的其他緊固元件,可如此地調整圖14c及圖15c所示矩形基本形狀,使得第一突出部之高度與基本形狀之高度之總和在所有側面構件中皆相等。
圖16a及圖16b顯示圖13所示帶材驅動器之底部構件7。圖16a顯示底部構件7之俯視圖。底部構件7亦呈大致平整的矩形。在該實施方式中,輸入驅動輥5a安裝在前端上。此外,設有用於編碼器輪與驅動輥之凹槽。底部構件7之平面配設有兩對缺口10a及10b,該等缺口相對底部構件7之縱軸對稱地佈置且在整個長度上延伸。分別屬於一缺口對10a或10b之內側的距離相當於帶材通道之內截面的對某個帶寬而言所期望之寬度。缺口對10b可容置圖14a-圖14c中之側面構件的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9,缺口對10a可容置圖15a-圖15c中之側面構件的形成通道側壁之區段9。
圖16b顯示圖16a所示底部構件7之橫截面,該底部構件具有該二缺口對10a及10b。
圖17a及圖17b顯示使用圖14a-圖14c所示用於較窄帶材之帶材之側面構件8時以及使用圖15a-圖15c所示用於較寬帶材之側面構件8時之帶材通道的橫截面。底部構件與側面構件之間的過渡區因缺口及突出部而始終處於通道底部下方。因此,所導引的帶材未沿構件之間的間隙移動,並且幾乎不會夾住。此外,缺口及突出部正確地對準帶材通道,從而在更換側面構件8時毋需實施測量及調整便能實現0.1 mm數量級之必要精度。可視需要類似於所示示例地設計其他缺口對及相應側面構件。透過相應地選擇伸出部之高度來根據不同的帶厚進行調整。
圖18顯示具有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之捆帶機。正如已在圖1中描述過的那樣,該捆帶機亦具有導引板18,可在該導引板中導引帶材100圍繞未顯示之物體。圖18現在同樣顯示閉合單元106,在將帶材頭部送入後將其保持在該閉合單元中,並且在抽回帶材後對帶材100實施焊接。
在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中,更換整個帶材通道,以根據期望的帶厚及/或寬度來調整捆帶機。為實現此點,所示捆帶機具有保持系統12,該保持系統一方面可保持帶材通道,另一方面對驅動輥4a、驅動輥4a之反壓輥4b以及輸入驅動輥5a及其反壓輥5b進行保持。驅動輥4a及輸入驅動輥5a透過皮帶耦合至對其進行驅動之馬達。驅動輥4a與其反壓輥4b透過齒輪耦合。反壓輥4b之齒輪40b在圖18中可見。
該二反壓輥4b及5b透過槓桿機構相對驅動輥4a及5a可動地支承,並且可以此方式將該二反壓輥抬起。
帶材通道在圖18中幾乎不可見,因為其基本被保持系統12遮蓋。但可看見夾具11,其在保持系統12上方插在帶材通道上並且防止帶材通道朝下方穿過帶材導入開口103滑出。
圖19a顯示被拆下的保持系統12之傾斜俯視圖。在該視圖中,在該保持系統之後端上可見結構化的驅動輥4a及反壓輥4b,且在前端上可見結構化的輸入驅動輥5a及其反壓輥5b。一槓桿支承在該二反壓輥之間的軸線上。在同一軸線上亦支承有驅動輥之反壓輥4b的保持系統,使得在將槓桿自其休止位置朝上按壓時,該保持系統同樣被抬起。當按壓槓桿時,槓桿自身壓向凸肩,該凸肩屬於一翹板,該翹板之另一端載有輸入驅動輥5a之反壓輥5b。槓桿之按壓將凸肩下壓,從而將輸入驅動輥5a之反壓輥5b上壓。藉此,藉由槓桿按壓將該二反壓輥4b及5b抬起,並且形成用於送入或抽出帶材通道之空間。
此外,保持系統亦可載有編碼器輪及編碼器輪之反壓輪。其中,反壓輪較佳同樣如此地緊固在槓桿機構上,從而透過槓桿之按壓將該反壓輪抬起,以便送入或抽出帶材通道。
該二驅動輥4a及5a透過三個彼此平行的溝槽如此地結構化處理,使得在驅動輥4a及5a之滾動面上看上去有四個輥子狀區段。驅動輥4a及5a較佳由鋁製成。反壓輥4b、5b較佳為橡膠輥且未經結構化處理。其滾動面為光滑的。
圖19b顯示用於較窄帶材之帶材通道13。帶材通道之通道底部基本上為連續的,通道側壁在整個長度上大致以相同方式建構,且通道頂部在後區段中閉合,而在前區段中具有一較寬的凹槽,該凹槽在前區段之整個長度上延伸。在反壓輥之界定前區段的區域內,通道頂部之凹槽與反壓輥4b、5b之滾動面寬度相同。通道底部具有多個凹槽。在驅動輥之區域內設有四個凹槽14,在輸入驅動輥之區域內設有四個凹槽15。凹槽14在驅動輥之區域內彼此平行,僅被較窄的隔片隔開。隔片之佈局及寬度對應於驅動輥中之溝槽。類似方案亦適用輸入驅動輥之區域內的凹槽15。驅動輥之區域與輸入驅動輥之區域之間的單個凹槽用於供帶材與編碼器輪接觸。
圖20a及圖20b分別顯示帶材通道13之前區段及後區段之橫截面。圖20a之帶材通道13與圖20b之帶材通道13相比適合更窄的帶材。與所示該二通道相匹配之帶材的厚度相同。
該二圖中之前後區段的共同之處為底部構件7:該底部構件由板件形成,各有一凹部沿該板件之外緣延伸。該等凹部之寬度由與相應帶材通道之寬度相匹配之帶材的寬度決定:凹部之內沿間的距離相當於期望寬度。將側面構件8插入該凹部,該等側面構件之底腳的寬度相當於底部構件7之凹部的寬度。
在後區段中,側面構件8為橫截面呈矩形之條邊,其高度相當於帶材通道之內截面期望高度與底部構件7及頂部構件17中之凹部的深度之總和。頂部構件17同樣由板件形成,該板件沿其外緣具有凹部,類似於底部構件7。
在前區段中,側面構件8之形狀略有不同:其橫截面具有90°角之形狀,該橫截面之第一側邊與底部構件7中之凹部的寬度相同。將該第一側邊插入底部構件7之凹部。第一側邊之朝向彼此的自由側面形成通道側壁。第二側邊處於一平面內。該等側邊之朝向通道底部的側面在前區段中形成通道頂部。
在所示實施例中,雖然帶材通道由多部分製成,但已由製造商安裝完畢且使用者無法將該等帶材通道拆開。亦即,該等帶材通道為整體式帶材通道。
為根據帶材來調整具有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之捆帶機,首先將夾具11鬆開並且取下。隨後,按壓槓桿並且將帶材通道3穿過帶材導入開口抽出。隨後,在保持對槓桿按壓的情況下,將調整過的帶材通道3穿過帶材導入開口送入保持系統。若新的帶材通道3處於工作位置,則在該處用夾具11對該帶材通道進行鎖固。
捆帶機通常具有25至100 mm之寬度及50-250 μm之厚度。期望的內腔寬度,即通道之寬度對25 mm之帶材而言為26 mm,對100 mm之帶材而言例如為101mm。內腔高度,即通道之高度對厚度為50 μm之帶材而言例如可為0.3 mm,且內腔高度,即通道之高度對厚度為210 μm之帶材而言為0.5 mm。
綜上所述,亦可不設置編碼器輪及輸入驅動輥。此外,圖9所示帶材通道亦可設計為多組件式。例如可將不同的側面構件安裝在同一底部構件上,從而改變帶材通道之內截面的高度。亦可將圖13所示帶材通道送入類似於圖19中之保持系統。在此情形下,圖19所示槓桿系統可被簡化,因為輸入驅動輥之反壓輥由帶材通道而不是保持系統承載。
作為多組件式插入物之替代,插入物20亦可僅由單獨一部分形成。在帶材導引表面為自承式的情況下,亦可不設置蓋部。帶材可以不同方式保持在帶材導引表面上:藉此,帶材導引表面例如可產生負壓並且將帶材略微吸住,或者帶材導引表面即為通道之底部,在給定的時間將該通道之頂部移除。
1:捆帶機 2:帶材驅動器 3:帶材通道 3a:帶材通道之後部 3b:帶材通道之前部 4a:驅動輥 4b:反壓輥 5a:輸入驅動輥 5b:反壓輥 6a:編碼器輪 6b:反壓輪 7:底部構件 8:側面構件 8a:側面構件 8b:側面構件 9:區段;突出部 10a:缺口對 10b:缺口對 10c1:邊緣階部 10c2:邊緣階部 10d:缺口 11:夾具 11a:夾具 11b:夾具 11c:夾具 12:保持系統 13:帶材通道 14:凹槽 15:凹槽 17:頂部構件 18:導引板;帶材導引件 19a:帶材 19b:帶材 19c:帶材 20:插入物 30:卡扣系統 40a:齒輪 40b:齒輪 41a:支承面 41b:支承面 42a:距離 80:把手 100:帶材 101:供帶捲筒 102:殼體 103:帶材導入開口 104:工作台 105:物體 106:閉合單元 180a:導引板之淨開口 181:帶材導引表面 182:蓋部 201:限定表面 202a:插入物之部分 202b:插入物之部分 202c:插入物之部分 202d:插入物之部分 203:把手凹槽 301:卡扣系統之第一半部 302:卡扣系統之第二半部 1811:第一側 1812:第二側 2020b:外尺寸 3011:盲孔 3012:壓力件 3013:區域 3021:插銷 3022:槽 3023:區域
用於闡釋實施例之圖示顯顯示: 圖1:捆帶機之草圖。 圖2:帶材驅動器之示意性結構。 圖3:插有由四部分組成之插入物的導引板的前視圖。 圖4a:導引板以及兩個卡扣系統之第二半部的剖視圖,其中,視向垂直於帶材導引表面。 圖4b:圖4a中之導引板,其中,還插有最寬的帶材,可根據該帶材對捆帶機進行調整。 圖4c:圖4a中之導引板,其中,還插有多組件式插入物,以便根據同樣顯示的中等寬度的帶材對捆帶機進行調整。 圖4d:圖4a中之導引板,其中,還插有多組件式插入物,以便根據同樣顯示的該最窄的帶材對捆帶機進行調整。 圖5a及圖5b:在將該插入物之部分插入期間的圖3的導引板。 圖6:卡扣連接之詳圖。 圖7:具有支承面之帶材驅動輥以及該帶材驅動輥在較寬及最窄的帶材上之位置。 圖8:捆帶機之第一種帶材驅動器,其中帶材通道之第一縱側的位置在所有的帶寬中皆相同。 圖9a、圖9b及圖9c:用於較窄帶材之圖8所示第一種帶材驅動器的側面構件。 圖10a、圖10b及圖10c:用於較寬帶材之圖8所示第一種帶材驅動器的側面構件。 圖11a及圖11b:圖8所示第一種帶材驅動器之底部構件。 圖12a及圖12b:用於較窄及較寬帶材之圖8所示第一種帶材驅動器之帶材通道的橫截面。 圖13:第一種帶材驅動器。 圖14a、圖14b及圖14c:用於較窄帶材之圖13所示第一種帶材驅動器的側面構件。 圖15a、圖15b及圖15c:用於較寬帶材之圖13所示第一種帶材驅動器的側面構件。 圖16a及圖16b:圖13所示第一種帶材驅動器之底部構件。 圖17a及圖17b:用於較窄及較寬帶材之圖13所示第一種帶材驅動器之帶材通道的橫截面。 圖18:具有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之捆帶機。 圖19a: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之保持系統。 圖19b: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之帶材通道。 圖20a及圖20b:用於較窄及較寬帶材之第二種帶材驅動器之帶材通道的橫截面。
在該等圖示中,相同之部件原則上係用相同之元件符號表示。
18:導引板;帶材導引件
104:工作台
180a:導引板之淨開口
181:帶材導引表面
182:蓋部
201:限定表面
202a:插入物之部分
202b:插入物之部分
202c:插入物之部分
202d:插入物之部分
203:把手凹槽

Claims (17)

  1. 一種用於帶寬可調式捆帶機之導引板(18)的插入物(20),該插入物能夠根據所期望的不同寬度的帶材(19a、b、c)對該導引板(18)進行調整,其中,安裝在該捆帶機上之該導引板(18)具有淨開口(180a)及外尺寸(180b)且包括帶材導引表面(181),該帶材導引表面在第一側(1811)上受限且在第二側(1812)上不受限,其中 a) 該插入物(20)具有淨開口(200a),該淨開口大於或等於該導引板(18)之淨開口(180a),且在安裝完畢後與該導引板(18)之淨開口(180a)齊平地佈置,以及 b) 其中,該插入物(20)具有限定表面(201),該限定表面在安裝完畢後與該帶材導引表面(181)之延續部分相交, c) 且其中,該限定表面(201)係如此地選擇,使得在安裝完畢後,該帶材導引表面(181)之第一側(1811)與該限定表面(201)之間的距離係與該期望寬度相匹配。
  2. 如請求項1之插入物(20),其中, a) 該插入物(20)由至少兩部分(202a、b、c、d)之套件組成,以及 b) 該插入物(20)之形狀為較佳在至少一直線段上敞開的薄板, i) 該薄板之外尺寸(200b)小於或等於該導引板(18)之外尺寸(180b),且 c) 其中,每個部分(202a、b、c、d)之外尺寸(2020b)皆小於該導引板(18)之淨開口(180a)。
  3. 如請求項2之插入物(20),其中,該插入物(20)由剛好四部分(202a、b、c、d)組成,該等部分分別形成大致呈矩形的薄板之一角。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插入物(20),其中, a) 該插入物(20)之部分(202a、b、c、d)中的每個皆配設有緊固系統之第一半部, b) 其中,該緊固系統特別是能夠不使用工具地實施緊固及鬆開。
  5. 如請求項4之插入物(20),其中, c) 該緊固系統為卡扣系統(30),且 d) 其中,該卡扣系統(30)之第一半部(301) 特別是包括配設有彈性壓力件(3012)之盲孔(3011),該盲孔可與從屬於該卡扣系統(30)之第二半部(302)且安裝在該導引板(18)上之具有對應的槽(3022)之插銷(3021)共同起作用,且 e) 其中,該卡扣系統(30)特別是能夠實現防扭保護的緊固,具體方式為,該卡扣系統(30) i) 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配設有彈性壓力件之盲孔(3011a、b),該等盲孔在其延伸方向上線性地彼此獨立, ii) 以及/或者具體方式為,配設有該彈性壓力件之該盲孔(3011)建構在該插入物(20)之區域(3013)內,該區域在嚴格意義上並非圍繞該盲孔之延伸方向旋轉對稱,且該區域可與互補地建構在該導引板(18)上的區域(3023)共同起作用。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插入物(20),其中,該插入物之部分(202a、b、c、d)中的每個皆配設有把手凹槽(203)。
  7. 一種帶寬可調式捆帶機之導引板(18),該捆帶機能夠根據不同寬度的帶材(19a、b、c)對該導引板(18)進行調整,其中,安裝在該捆帶機上之導引板(18)具有在第一側(1811)上受限且在第二側(1812)上不受限之帶材導引表面(181),如此便能透過插入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插入物(20)來根據不同寬度的帶材(19a、b、c)對該導引板(18)進行調整。
  8. 如請求項7之導引板(18),包括蓋部(182),該蓋部包圍該帶材導引表面(181)及用於容置該插入物(20)之體積。
  9. 如請求項7至8中任一項之導引板(18),其中, a) 該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一側與第二側(1811、1812)之間的該距離係根據該最窄帶材(19a)之寬度進行調整,且 b) 其中,可如此地相對該帶材導引表面(181)安裝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插入物(20),使得該限定表面(201)與該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一側(1811)之間的該距離係根據期望帶材(19a、b)之寬度進行調整,且 c) 其中,該蓋部(182)之內壁與該帶材導引表面之第一側(1811)之間的該距離較佳係根據該最寬帶材(19c)之寬度進行調整。
  10. 如請求項7至9中任一項之導引板, a) 該導引板針對該插入物(20)之部分(202a、b、c、d)中的每個配設有該緊固系統之第二半部, b) 其中,該緊固系統特別是能夠不使用工具地實施緊固及鬆開。
  11. 如請求項10之導引板,其中, c) 該緊固系統為卡扣系統(30),且 d) 其中,該卡扣系統之第二半部(302)特別是包括安裝在該導引板(18)上之具有槽(3022)之插銷(3021),該插銷可與該卡扣系統之設在該插入物之部分(202a、b、c、d)上的第一半部(301)共同起作用,該第一半部包括配設有彈性壓力件(3012)之盲孔(3011), e) 其中,該卡扣系統(30)特別是能夠實現防扭保護的緊固,具體方式為,該卡扣系統(30) i) 包括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別配設有一槽(3022)之插銷(3021),該等插銷在其延伸方向上線性地彼此獨立, ii) 以及/或者具體方式為,配設有槽(3022)之插銷(3021)裝在該導引板(18)上之區域(3023)內,該區域在嚴格意義上並非圍繞該插銷(3021)之延伸方向旋轉對稱,且該區域可與互補地建構在該插入物(20)上的區域(3013)共同起作用。
  12. 一種具有可調式帶材驅動器之捆帶機,該捆帶機適於以不同的帶材為物體捆帶, 其中,該帶材驅動器包括帶材通道及至少一驅動輥,且 其中,該驅動輥適於在該帶材通道之區域內驅動該等不同的帶材, 其中,該帶材通道至少部分地可更換,並且可選擇與該等不同帶材中之一個的寬度且較佳與帶厚相匹配的帶材通道, 藉此,該帶材驅動器設計為可根據該等不同帶材調整的, 其中,該捆帶機還包括如請求項7-11中任一項之導引板, 且該捆帶機特別是適於將寬度及帶厚不同且厚度較佳可小於300 μm之帶材用作捆帶材料。
  1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捆帶機,其中, f) 該帶材驅動器之外尺寸不因根據不同寬度之帶材所進行的該調整而發生改變, g) 該帶材通道之第一縱側相對於該帶材驅動器之位置不因根據不同寬度之帶材所進行的該調整而發生改變, h) 透過調整該帶材通道之第二縱側相對於該帶材驅動器之位置來根據不同寬度之帶材調整該帶材驅動器,以及 i) 較佳透過調整該通道頂部相對於該帶材驅動器之高度來根據不同帶厚調整該帶材驅動器。
  1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捆帶機,其中,該等通道側面及該通道頂部由側面構件形成,且 a) 所有側面構件皆可更換,而該底部構件保持安裝在該捆帶機中。
  15. 如請求項14之捆帶機, 其中,該底部構件(7)配設有平行於該縱軸地在該整個通道長度上延伸之至少一缺口(10d)及兩個邊緣階部(10c1、10c2), 其中,該至少一缺口(10d)與該等邊緣階部中的一個(10c1)之朝向彼此的邊緣之間的距離係根據較窄帶材(19a)之該寬度進行調整,該二邊緣階部(10c1、10c2)之朝向彼此的邊緣之間的距離係根據該最寬帶材(19c)之寬度進行調整, 且其中,針對該等帶材中的每個皆設有一前側面構件及一後側面構件(8a、8b),該等側面構件之形成該等通道側壁的區段(9)可卡入該底部構件(7)之相應缺口(10d)及對應的邊緣階部(10c1), 由此,底部構件與前後側面構件互補成為帶材通道,該帶材通道之內截面的寬度及高度係根據該等不同帶材中之一個的寬度及帶厚進行調整。
  1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捆帶機,其中, b) 該驅動輥(4a)及/或其反壓輥(4b)具有多個支承區域(41a、b),該等支承區域如此地佈置,使得 i) 在以插入的帶材之工作時,對該等帶材之預設寬度中的每個而言, ii) 該帶材之第一邊緣與該等支承區域(41a、b)中之一個的平放在該帶材上的最接近該第一邊緣之第一外緣之間的距離(42a) 與, iii) 該帶材之第二邊緣與該等支承區域中之一個的平放在該帶材上的最接近該第二邊緣之第二外緣之間的距離(42b) 相等, iv) 且該等距離(42a、42b)較佳在帶材之所有預設寬度中皆相等, c) 且編碼器輪(6a)特別較佳如此地與通道側面錯開佈置,使得在以該預設的最窄帶材工作時,該編碼器輪在其整個寬度上平放在該帶材上。
  17. 一種根據具有期望寬度之帶材對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捆帶機所進行之調整,包括以下步驟: a) 特別是透過至少部分地更換該帶材通道來根據該期望帶材之寬度對該帶材驅動器進行調整,以及 b) 透過插入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插入物(20)來根據該期望帶材之寬度對該導引板進行調整。
TW110119153A 2020-05-28 2021-05-27 帶寬可調式捆帶機 TW2022063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77161.5 2020-05-28
EP20177161.5A EP3915886A1 (de) 2020-05-28 2020-05-28 Anpassbare banderoliermaschine
EP21161514.1 2021-03-09
EP21161514.1A EP3915887A1 (de) 2020-05-28 2021-03-09 Bandbreitenanpassbare banderoliermasch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6337A true TW202206337A (zh) 2022-02-16

Family

ID=70921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9153A TW202206337A (zh) 2020-05-28 2021-05-27 帶寬可調式捆帶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11913A1 (zh)
EP (3) EP3915886A1 (zh)
CN (1) CN115812058A (zh)
TW (1) TW202206337A (zh)
WO (1) WO20212395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51221B2 (en) 2022-04-21 2023-12-26 Curium U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a radioactive drug product using a dispensing unit
CN116605468B (zh) * 2023-07-21 2023-10-03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金属板材输送捆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2911A (en) 1983-07-27 1985-03-05 Cyklop International Emil Hoffman, Kg Strapping machine
DE10026197A1 (de) 2000-05-26 2001-12-06 Cyklop Gmbh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und Verschließen von Umreifungsbändern
DE202017004069U1 (de) 2017-08-02 2017-08-22 Aleithe Haftetiketten Gmbh Portal samt Führungsbügel für Banderoliermaschin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2058A (zh) 2023-03-17
EP4157729A1 (de) 2023-04-05
WO2021239585A1 (de) 2021-12-02
EP3915886A1 (de) 2021-12-01
US20230211913A1 (en) 2023-07-06
EP3915887A1 (de)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06337A (zh) 帶寬可調式捆帶機
JP6799636B2 (ja) 変換機械
JP4561830B2 (ja) 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記録装置
EP1725454B1 (en) Banding system and process for banding piled products
RU231793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андероливания банкнот
CA2694202C (en) Strapping machine with improved tension, seal and feed arrangement
US20070084565A1 (en) Apparatu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orrugated board
WO2015182609A1 (ja) 端子圧着システム
JP2011506128A (ja) ラベル印刷装置
US20110146505A1 (en) Strap driving device for a strapping machine
JP5334408B2 (ja) プリンタ装置
JP2005206353A (ja) 紙幣収納装置における紙幣移動装置
JPH08300618A (ja) 金属化画像をシート要素に転写する機械における金属化ベルトの移送装置
JP2013107258A (ja) プリンタ
JP5771487B2 (ja) 電線供給装置
JP2673033B2 (ja) プリンタのペーパーガイド装置
US20210260898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H02249824A (ja) 事務用機器の中に単一用紙を供給するための装置
US6926168B2 (en) Dispensing unit for dispensing single sheets
CN113843596A (zh) 一种色带收卷装置
US838209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3448585B1 (ja) シート状ワークの印刷部におけるフィーダコンベヤユニット
JP5119386B2 (ja) 紙幣収納装置における紙幣移動装置
JP2006117312A (ja) 梱包機のバンド案内アーチ及び梱包機の使用方法
JP2002234645A (ja) ロール紙を用いた記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