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5750A - 電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5750A
TW202205750A TW110121569A TW110121569A TW202205750A TW 202205750 A TW202205750 A TW 202205750A TW 110121569 A TW110121569 A TW 110121569A TW 110121569 A TW110121569 A TW 110121569A TW 202205750 A TW202205750 A TW 20220575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lectrical connector
pair
insulating body
shap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1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威達
陳明慶
Original Assignee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屬開曼群島商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5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575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包括安裝於第一電路板的第一電連接器及安裝於第二電路板的第二電連接器,第一電連接器包括具有第一基座及舌部的第一絕緣本體及固持於第一絕緣本體的兩排第一導電端子,第二電連接器包括具有第二基座、一對縱向側壁及一對端壁的第二絕緣本體及固持於第二絕緣本體的兩排第二導電端子,第一導電端子具有嵌固於舌部的對接表面的第一板狀接觸面,第二導電端子具有嵌固於側壁的內表面的第二板狀接觸面,當第一電連接器與第二電連接器彼此對接後,第一板狀接觸面與第二板狀接觸面抵接。兩電連接器的導電端子結構簡單且導電端子之間的連接路徑短,不僅可有效減少高頻插入損耗,還可以有效縮減電連接器的體積。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組件
本發明涉及一種安裝到電路板的彼此嵌合的板對板電連接器組件。
中國大陸發明第CN106329248B號專利揭示了一種安裝於電路板的電連接器組件,包括第一電連接器及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在上下方向上嵌合的第二電連接器。第一電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第一絕緣本體及固持於第一絕緣本體的沿縱向排布的兩排第一導電端子,第一絕緣本體包括基座、自基座向上突伸形成的舌部及圍設於舌部的周側且與舌部之間構成環形插槽的周壁。第二電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第二絕緣本體及固持於第二絕緣本體的沿縱向排布的兩排第二導電端子,第二絕緣本體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上突伸形成的構成插槽的周部,兩排第二導電端子分別排布於周部的一對側部,兩電連接器對接時,舌部插置於插槽,周部插置於環形插槽。第一導電端子包括第一焊接部、自第一焊接部延伸的設置於周壁的側壁的“n”形第一固持部及設置於環形插槽內具有雙側接觸部的“u”形彈性接觸臂,第二導電端子包括第二焊接部、自第二固持部延伸的固持於側部具有雙側接觸部的“n”形對接部。然而,當兩電連接器對接時,“n”形對接部插入“u”形彈性接觸臂,兩者彼此之間為雙側接觸,此兩電連接器的端子之間的導通路徑較長,增加高頻插入損耗,並且導致了兩電連接器體積較大,不符合電連接器小型化的發展趨勢。
是以,有必要對現有電連接器組件進行改進以克服該缺陷。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較短端子連接路徑、結構簡單且配接穩定可靠的互配導電端子的板對板電連接器組件。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包括第一電連接器及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在上下方向上嵌合的第二電連接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第一絕緣本體、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的沿縱向排布的兩排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具有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舌部,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第二絕緣本體及固持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的沿縱向排布的兩排第二導電端子,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具有第二基座、自所述第二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對沿縱向延伸的側壁及將一對所述側壁的縱向兩端相連的一對端壁,一對所述側壁與一對所述端壁圍設形成供所述舌部插入的插槽,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分別具有嵌固於所述舌部的橫向兩側的對接表面的第一板狀接觸面及自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的下端橫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焊接部,兩排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分別具有嵌固於一對所述側壁的內表面的第二板狀接觸面、自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的下端橫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焊接部,當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彼此對接後,所述第一導電端子與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僅第一板狀接觸面與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抵接。
進一步地,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還具有自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的上端向所述舌部的上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一弧形引導面,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大致呈“Z”字形,兩排所述第二導電端子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兩排所述第二導電端子還具有自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的上端向所述側壁的上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二弧形引導面,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大致呈“コ”字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電連接器還包括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的金屬外殼,所述金屬外殼包括圍設於所述第一基座的周側並與所述舌部之間構成環形插槽的周壁,所述周壁包括沿縱向延伸的一對側部及將一對所述側部的縱向兩端相連的一對端部,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分別位於一對所述側部的內側。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外殼還設有一對將所述側部的縱向兩側下端彼此相連的底板,一對所述底板向上延伸形成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的縱向兩端的一對板狀嵌入部,一對所述底板之間在縱向方向上形成貫通框口,一對所述板狀嵌入部位於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的縱向兩端的外側。
進一步地,每一所述端部包括與所述側部中之一者一體相連第一半端部及與所述側部中另一者一體相連的第二半端部,所述第一半端部的自由端凸伸形成凸起部,所述第二半端部的自由端凹設形成凹槽部,所述凸起部與凹槽部卡合固定,所述底板縱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對位於所述端部的下方的限制部,所述第一半端部與所述第二半端部向下分別向下延伸形成位於一對所述限制部之間的延伸部,所述金屬外殼為由一單一板體彎折形成。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導電端子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所述第二導電端子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所述第一導電端子與所述第二導電端子為衝壓形成,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或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中之一者凸伸形成接觸凸部,另一者凹設形成供所述接觸凸部扣入的接觸凹部,所述接觸凸部的上端形成引導斜面,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或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於所述接觸凸部的相反側凹設形成凹槽,所述第一絕緣本體或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具有成型時嵌入所述凹槽內的嵌入凸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一對所述側壁的外側面在所述第二導電端子的排布區域向內凹設形成貫通所述側壁的上下表面的容置空間,從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二焊接部設置於所述容置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還包括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的與所述金屬外殼抵接的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包括分別設置於一對所述側壁的外側面的一對板狀側牆,一對所述側壁的外側面在所述第二導電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的排布區域向內凹設形成貫通所述側壁的上下表面的容置空間,從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二焊接部設置於所述容置空間內且位於所述板狀側牆的內側,當所述第二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嵌合時,所述金屬外殼的一對所述側部位於所述板狀側牆的外側且與所述板狀側牆抵接。
進一步地,所述板狀側牆包括遮擋所述容置空間的擋板部及延伸自所述擋板部的縱向兩側的嵌固於所述側壁的外側面的側板部。
進一步地,所述擋板部的外表面的上緣形成導引面,所述側板部向內撕裂形成有嵌設於所述端壁的第一焊腳,一對所述板狀側牆縱向兩側的所述側板部之間分別連接有一嵌固於所述端壁的上表面的頂板,一對所述頂板與所述側板部的連接處形成弧形導引部,所述頂板向下延伸形成嵌固於所述端壁的端面的端板部,所述端板部與所述頂板的連接處形成弧形導引部,所述端板部向內撕裂形成有嵌設於所述端壁的第二焊腳,所述擋板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三焊腳。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電連接器組件,第一電連接器的第一導電端子與第二電連接器的第二導電端子的端子結構簡單以使第一、二導電端子之間的連接路徑短,不僅可有效減少高頻插入損耗,還可以有效縮減電連接器的體積,符合電連接器小型化的發展趨勢,此外,第一、二導電端子嵌固的第一、二板狀接觸面配接時彼此不易被插垮,並且第一、二導電端子剛性的第一、二板狀接觸面結構穩定性佳。
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十五圖所示,本發明板對板電連接器組件1000,包括安裝於一第一電路板(未圖示)的第一電連接器100及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100在上下方向上嵌合的安裝於一第二電路板(未圖示)的第二電連接器200。所述第一電連接器100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第一絕緣本體1、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的延縱向排列的兩排第一導電端子2及圍設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周側的金屬外殼3,優選的,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所述第二電連接器200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第二絕緣本體4、固持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4的沿縱向排布的兩排第二導電端子5及圍設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4周緣的金屬殼體6,優選的,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4。
參第三圖至第七圖所示,所述第一電連接器100的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具有第一基座11及自所述第一基座11向上延伸形成的舌部12,所述第一基座11的周向尺寸大於所述舌部12的周向尺寸,所述舌部12在垂直於縱向方向的橫向兩側表面為對接表面121。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分別具有嵌固於所述舌部12的橫向兩側對接表面121的第一板狀接觸面21及自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21的下端橫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基座11的第一焊接部22。由於第一板狀接觸面21是嵌固於舌部12的,故而第一板狀接觸面21不會相對於舌板12運動,所述嵌固並非特指通過一體成型的嵌入方式,也可以是通過干涉卡持的方式嵌固於舌部12。每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的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21的上端向所述舌部12的上表面122延伸形成第一弧形引導面23,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大致呈“Z”字形。所述第一弧形引導面23不僅可用以引導第二電連接器200的第二導電端子5實現對接,避免第二導電端子5將所述舌部12磨損,還可以增加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與所述絕緣本體1之間的結合力。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與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的結合力,所述第一弧形引導面23可向下彎折形成自所述舌部12的上表面122進一步嵌入的彎折部(未圖示)。需要明確的是,本發明中,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也可以不設置第一弧形引導面23及彎折部(未圖示)。
所述金屬外殼3優選地為一體成型固定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所述金屬外殼3包括圍設於所述第一基座11的周側並於所述舌部12之間構成環形插槽30的周壁31及在縱向方向上連接於所述周壁31的下端的一對分隔設置的底板32。具體而言,所述周壁31包括沿縱向延伸的一對側部311及將一對所述側部311的縱向兩端相連的一對端部312,一對所述底板32將一對所述側部311的縱向兩側下端彼此相連。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2分別位於一對所述側部311的內側且與所述側部311在橫向方向上間隔一定距離。一對所述底板32分別向上延伸形成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的縱向兩端的一對板狀嵌入部321,一對所述嵌入部321位於所述兩排第一導電端子2的縱向兩端的外側。所述板狀嵌入部321自所述第一基座11向上延伸入所述舌部12內,所述板狀嵌入部321大致呈上寬下窄的“T”字形結構,從而所述金屬外殼3能夠通過所述板狀嵌入部321可靠地保持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一對所述底板32之間在縱向方向上形成貫通框口33,所述貫通框口33由一對所述底板32與一對所述側部311共同界定,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位於一對所述板狀嵌入部321之間的部分設置於所述貫通框口33的區域內。一對所述側部311的下端在對應於所述第一焊接部22的區域向下延伸形成焊接於第一電路板(未圖示)的焊接腳3111,並且一對所述側部311的下端在對應於所述第一焊接部22的區域向上凹設形成可供側向向內檢視所述第一焊接部22的檢視視窗3112。
每一所述端部312包括與所述側部311中之一者相連的第一半端部3121及與所述側部311中另一者相連的第二半端部3122,所述第一半端部3121的自由端突伸形成凸起部31211,所述第二半端部3122的自由端凹設形成凹槽部31221,所述凸起部31211與所述凹槽部31221卡合固定以使得所述第一半端部3121與所述第二半端部3122共同構成所述端部312。優選的,所述凸起部31211與凹槽部31221的輪廓大致呈球形。所述底板32縱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對位於所述端部312的下方的限制部322,所述第一半端部3121與所述第二半端部3122向下分別延伸形成位於一對所述限制部322之間的延伸部313,一對所述限制部322用以擋止所述延伸部313,防止所述第一半端部3121與所述第二半端部3122之間彼此脫離。本發明中,所述底板32、所述延伸部313與所述限制部322中至少之一者可作為所述金屬外殼3焊接至所述第一電路板(未圖示)之目的。此外,為了所述第一半端部3121與所述第二半端部3122之間可靠結合,可在兩者的接縫處進行焊接處理。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本發明中,所述金屬外殼3為一單一板體彎折形成,反之,所述金屬外殼3展開後為一單一板體構件,如此而言,使得所述金屬外殼3具有較高的結構強度且便於生產製造。
結合參第八圖至第十五圖所示,所述第二電連接器200的所述第二絕緣本體4具有第二基座41、自所述第二基座41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對沿縱向延伸的側壁42及將一對所述側壁42的縱向兩端相連的一對端壁43。一對所述側壁42與一對所述端壁43圍設形成插槽44,兩排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分別具有嵌固於一對所述側壁42的內表面420的第二板狀接觸面51、自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51的下端橫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二基座41的第二焊接部52。由於第二板狀接觸面51是嵌固於側壁42的,故而第二板狀接觸面51不會相對於側壁42運動,所述嵌固並非特指通過一體成型的嵌入方式,也可以是通過干涉卡持的方式嵌固於側壁42。每排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的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51的上端進一步向所述側壁42的上表面延伸形成第二弧形引導面53,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大致呈“コ”字形,所述第二弧形引導面53不僅用於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的第一弧形引導面23配合作為彼此引導之用,還可增加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與所述第二絕緣本體4的結合力。當然,為了進一步加強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與所述第二絕緣本體4的結合力,所述第二弧形引導面53亦可向下彎折形成彎折部(未圖示)。需要明確的是,本發明中,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也可以不設置第二弧形引導面53及彎折部(未圖示)。當所述第一電連接器100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200彼此對接後,所述舌板12插入所述插槽44,一對所述側壁42與一對所述端壁43插入所述環形插槽30,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與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對接。由於本發明中,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的第一焊接部22至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21的路徑較短,並且第二導電端子5的第二焊接部52至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51的路徑亦較短,第一導電端子2與第二導電端子5之間僅通過第一板狀接觸面21與第二板狀接觸面51抵接實現電性連接,使得第一電連接器100的第一導電端子2與第二電連接器200的第二導電端子5之間的導通路徑較短,從而不僅令得兩電連接器的高頻插入損耗得以減少,還令得兩電連接器的體積得以減小,進而令得兩電連接器佔用兩電路板(未圖示)的面積得以減小。考量到第一板狀接觸面21與第二板狀接觸面51之間對接的可靠性問題,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21與第二板狀接觸面51中之一者凸伸有接觸凸部511,另一者則凹設形成供所述接觸凸部511扣入的接觸凹部211。所述接觸凸部511的上端形成引導斜面5111,藉由所述引導斜面5111的設置,能夠便於所述接觸凸部511扣入的所述接觸凹部211。本發明中,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與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為衝壓形成,所述第二導電端子的第二板狀接觸面51凸伸形成所述接觸凸部511,所述接觸凸部511由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51的相反側向著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51沖設形成,故而,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51於所述接觸凸部511的相反側凹設形成凹槽512。對應的,所述側壁42的內表面420在對應所述凹槽512處具有成型時嵌入所述凹槽512內的嵌入凸塊4201,從而,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能夠可靠的與所述第二絕緣本體4的側壁結合。
所述第二電連接器200的一對所述側壁42的外側面421在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的排布區域向內凹設形成凹設形成貫通所述側壁42的上下表面的容置空間4211,從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二導電端子5的第二焊接部52設置於所述容置空間4211。相較於將第二焊接部52向外延伸出側壁,將第二焊接部52設置於側壁42凹設的容置空間4211,可有效減小第二導電端子5的整體長度,從而能夠進一步減小第二導電端子5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之間的導通路徑。所述第二電連接器200的所述金屬殼體6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4,所述金屬殼體6包括分別嵌固於一對所述側壁42的外側面421的一對板狀側牆61,一對所述板狀側牆61包括遮擋所述容置空間4211的擋板部611及延伸自所述擋板部611的縱向兩側的嵌固於所述側壁42的外側面421的側板部612,從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二焊接部52設置於所述容置空間4211且位於所述板狀側牆61的所述擋板部611的內側。當所述第二電連接器200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100嵌合時,所述金屬外殼3的一對所述側部311位於所述板狀側牆61的外側且與所述板狀側牆61抵接。一對所述板狀側牆61的縱向兩側的所述側板部612之間分別連接有一嵌固於所述端壁43的上表面431的頂板62,所述頂板62向下延伸形成嵌固於所述端壁43的端面432的端板部63。當所述第一電連接器100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200彼此對接後,所述金屬外殼3包覆抵接於所述金屬殼體6的外側。一對所述頂板62與所述側板部612的連接處形成弧形導引部64,所述端板部63與所述頂板62的連接處形成弧形導引部65,所述擋板部611的外表面的上緣形成引導面6111,從而當所述第一電連接器100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200彼此對接後,所述金屬外殼3可經由弧形導引部64、65與引導面6111的引導而容易的包覆並最終抵接於所述金屬殼體6的外側。此外,所述第一電連接器100的金屬外殼3的側部311與端部312的內表面的上緣也設置有引導所述第二電連接器插入的引導面314。
為了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200可靠焊接於第二電路板(未圖示),所述側板部612向內撕裂成型有嵌設於所述端壁43且向下延伸出端壁43的第一焊腳6121,所述端板部63向內撕裂形成有嵌設於所述端壁43且向下延伸出端壁43的的第二焊腳631,所述擋板部611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三焊腳6112。為了使得所述金屬外殼3與所述金屬殼體6可靠結合,所述金屬殼體6的所述板狀側牆61與所述擋板部611至少之一者突設有卡點66,所述金屬外殼3的側部311與端部312中至少之一者凹設有與所述卡點66配合的卡槽315。所述擋板部611的下端向上凹設形成有可供側向向內檢視所述第二焊接部52的檢視視窗6113。另外,所述第一電連接器100的金屬外殼3的側部311在對應於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金屬殼體6的第三焊腳6112的位置凹設有讓位所述第三焊腳6112的凹口3113,當兩電連接器配接後,所述第三焊腳6112收容於所述凹口3113可限制電連接器在縱向方向上的相對運動。
應當指出,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最佳實施方式,不係全部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發明說明書而對本發明技術方案採取的任何等效的變化,均為本發明的請求項所涵蓋。
1000:電連接器組件 100:第一電連接器 1:第一絕緣本體 11:第一基座 12:舌部 121:對接表面 122:上表面 2:第一導電端子 21:第一板狀接觸面 211:接觸凹部 22:第一焊接部 23:第一弧形引導面 3:金屬外殼 30:環形插槽 31:周壁 311:側部 3111:焊接腳 3112:檢視視窗 3113:凹口 312:端部 3121:第一半端部 31211:凸起部 3122:第二半端部 31221:凹槽部 313:延伸部 314:引導面 315:卡槽 32:底板 321:板狀嵌入部 322:限制部 33:貫通框口 200:第二電連接器 4:第二絕緣本體 41:第二基座 42:側壁 420:內表面 4201:嵌入凸塊 421:外側面 4211:容置空間 43:端壁 431:上表面 432:端面 44:插槽 5:第二導電端子 51:第二板狀接觸面 511:接觸凸部 5111:引導斜面 512:凹槽 52:第二焊接部 53:第三弧形引導面 6:金屬殼體 61:板狀側墻 611:擋板部 6111:引導面 6112:第三焊腳 6113:檢視視窗 612:側板部 6121:第一焊腳 62:頂板 63:端板部 631:第二焊腳 64/65:弧形導引部 66:卡點
第一圖係本發明第一電連接器與第二電連接器分離的立體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第一電連接器的分解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另一視角的分解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第一電連接器的俯視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第一電連接器的正視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第一電連接器的側視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第二電連接器的分解圖。 第九圖係第八圖另一視角的分解圖。 第十圖係本發明第二電連接器的俯視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第二電連接器的正視圖。 第十二圖係本發明第二電連接器的側視圖。 第十三圖係本發明第一電連接器與第二電連接器嵌合的立體圖。 第十四圖係第十三圖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第十五圖係第十四圖沿XV-XV線的剖視圖。
1000:電連接器組件
211:接觸凹部
22:第一焊接部
23:第一弧形引導面
311:側部
4201:嵌入凸塊
511:接觸凸部
512:凹槽
52:第二焊接部
53:第二弧形引導面
61:板狀側墻
6112:第三焊腳

Claims (10)

  1. 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包括第一電連接器及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在上下方向上嵌合的第二電連接器,所述第一電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第一絕緣本體、固持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的沿縱向排布的兩排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具有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舌部,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包括沿縱向延伸的第二絕緣本體及固持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的沿縱向排布的兩排第二導電端子,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具有第二基座、自所述第二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對沿縱向延伸的側壁及將一對所述側壁的縱向兩端相連的一對端壁,一對所述側壁與一對所述端壁圍設形成供所述舌部插入的插槽,其中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分別具有嵌固於所述舌部的橫向兩側的對接表面的第一板狀接觸面及自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的下端橫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基座的第一焊接部,兩排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分別具有嵌固於一對所述側壁的內表面的第二板狀接觸面、自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的下端橫向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焊接部,當所述第一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二電連接器彼此對接後,所述第一導電端子與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僅第一板狀接觸面與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抵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還具有自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的上端向所述舌部的上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一弧形引導面,所述第一導電端子大致呈“Z”字形,兩排所述第二導電端子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兩排所述第二導電端子還具有自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的上端向所述側壁的上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二弧形引導面,所述第二導電端子大致呈“コ”字形。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一電連接器還包括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的金屬外殼,所述金屬外殼包括圍設於所述第一基座的周側並與所述舌部之間構成環形插槽的周壁,所述周壁包括沿縱向延伸的一對側部及將一對所述側部的縱向兩端相連的一對端部,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分別位於一對所述側部的內側。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金屬外殼還設有一對將所述側部的縱向兩側下端彼此相連的底板,一對所述底板向上延伸形成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的縱向兩端的一對板狀嵌入部,一對所述底板之間在縱向方向上形成貫通框口,一對所述板狀嵌入部位於兩排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的縱向兩端的外側。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每一所述端部包括與所述側部中之一者一體相連第一半端部及與所述側部中另一者一體相連的第二半端部,所述第一半端部的自由端凸伸形成凸起部,所述第二半端部的自由端凹設形成凹槽部,所述凸起部與凹槽部卡合固定,所述底板縱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對位於所述端部的下方的限制部,所述第一半端部與所述第二半端部向下分別向下延伸形成位於一對所述限制部之間的延伸部,所述金屬外殼為由一單一板體彎折形成。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導電端子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一絕緣本體,所述第二導電端子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所述第一導電端子與所述第二導電端子為衝壓形成,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或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中之一者凸伸形成接觸凸部,另一者凹設形成供所述接觸凸部扣入的接觸凹部,所述接觸凸部的上端形成引導斜面,所述第一板狀接觸面或所述第二板狀接觸面於所述接觸凸部的相反側凹設形成凹槽,所述第一絕緣本體或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具有成型時嵌入所述凹槽內的嵌入凸塊。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二電連接器的一對所述側壁的外側面在所述第二導電端子的排布區域向內凹設形成貫通所述側壁的上下表面的容置空間,從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二焊接部設置於所述容置空間。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二電連接器還包括一體成型於所述第二絕緣本體的與所述金屬外殼抵接的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包括分別設置於一對所述側壁的外側面的一對板狀側牆,一對所述側壁的外側面在所述第二導電端子的第二焊接部的排布區域向內凹設形成貫通所述側壁的上下表面的容置空間,從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二焊接部設置於所述容置空間內且位於所述板狀側牆的內側,當所述第二電連接器與所述第一電連接器嵌合時,所述金屬外殼的一對所述側部位於所述板狀側牆的外側且與所述板狀側牆抵接。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板狀側牆包括遮擋所述容置空間的擋板部及延伸自所述擋板部的縱向兩側的嵌固於所述側壁的外側面的側板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擋板部的外表面的上緣形成導引面,所述側板部向內撕裂形成有嵌設於所述端壁的第一焊腳,一對所述板狀側牆縱向兩側的所述側板部之間分別連接有一嵌固於所述端壁的上表面的頂板,一對所述頂板與所述側板部的連接處形成弧形導引部,所述頂板向下延伸形成嵌固於所述端壁的端面的端板部,所述端板部與所述頂板的連接處形成弧形導引部,所述端板部向內撕裂形成有嵌設於所述端壁的第二焊腳,所述擋板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三焊腳。
TW110121569A 2020-07-24 2021-06-15 電連接器組件 TW2022057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3669.9 2020-07-24
CN202010723669.9A CN113972522A (zh) 2020-07-24 2020-07-24 电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5750A true TW202205750A (zh) 2022-02-01

Family

ID=79585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1569A TW202205750A (zh) 2020-07-24 2021-06-15 電連接器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72522A (zh)
TW (1) TW20220575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38538A (zh) * 2022-08-17 2024-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及器件模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72522A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8389B (zh)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CN10823252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7588443B2 (en) Board-to-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8010724A (ja) シールド板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JPH0736370U (ja)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接続用電気コネクタ
CN209860189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TW202205750A (zh) 電連接器組件
JP201224359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4079190B (zh)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TWI553966B (zh) 同軸連接器裝置
CN214797804U (zh) 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及其组合
JP2012243598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TWM633928U (zh) 電連接器及其對接連接器
CN109193223B (zh) 电连接器
CN213026606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3594807A (zh) 射频连接器
CN220042338U (zh) 连接器组件
JP2005340024A (ja) 基板取付型電気コネクタ
CN219801294U (zh) 板对板连接器元件
CN217691800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连接器
CN109546390B (zh) 电连接器
JP2019149326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KR200359607Y1 (ko) 보드 대 보드 커넥터 어셈블리
TWM468065U (zh) 射頻連接器
CN221080439U (zh) 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