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4354A - Fgfr4抑制劑的鹽型、晶型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Fgfr4抑制劑的鹽型、晶型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4354A
TW202144354A TW110111101A TW110111101A TW202144354A TW 202144354 A TW202144354 A TW 202144354A TW 110111101 A TW110111101 A TW 110111101A TW 110111101 A TW110111101 A TW 110111101A TW 202144354 A TW202144354 A TW 2021443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ystal form
cancer
ray powder
salt
salt for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1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金恒
徐曉峰
陳亮
孫中心
張贇
劉湘永
丁列明
家炳 王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4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435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9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heterocyclic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4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metasta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5/00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more than one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55/02Dicarboxylic acids
    • C07C55/14Adipic ac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9/00Compounds having carboxyl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and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OH, O—metal, —CHO, keto, ether, groups, groups, or groups
    • C07C59/235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carboxyl group
    • C07C59/245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carboxyl group contain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 C07C59/255Tartaric ac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hree hetero rings
    • C07D471/1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13Crystalline forms, e.g. polymorphs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晶型和/或馬來酸鹽、磷酸鹽、L-酒石酸鹽、和己二酸鹽,及各鹽型的多種晶型,其製備方法及其應用。

Description

FGFR4抑制劑的鹽型、晶型及其用途
本發明關於N -((3S ,4S )-3-((6-(2,6-二氯-3,5-二甲氧基苯基)-9-甲基-5,6-二氫嘧啶并[5,4-c ][1,8]萘啶-2-基)氨基)四氫-2H -吡喃-4-基)丙烯醯胺的新晶型、鹽型及所述鹽型的結晶形式。本發明還關於包含所述晶型或鹽型的藥物組合物,所述鹽型、晶型和藥物組合物作為FGFR4抑制劑的用途,以及治療FGFR4介導的疾病的方法。
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屬於受體型酪氨酸蛋白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超家族的一員,FGFR通過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結合,在不同組織中經過複雜的訊號傳遞路徑對細胞的增殖、分化和遷移進行調節(Jouanneau Jet al . Oncogene, 1999, 18:327-333)。FGFR為單鏈糖蛋白,由胞外區、單次跨膜區及細胞質內的酪氨酸激酶區組成,其中胞外區由前導肽和3個免疫球蛋白結構域構成。FGFR酪氨酸激酶家族包括FGFR1、FGFR2、FGFR3和FGFR4。其中FGFR4基因位於染色體5q35.1上,其長度約為11.3 kb,有18個外顯子(Kostrzewa M. Mammalian genome, 1998, 9(2):131-135)。FGFR4蛋白屬於FGFR酪氨酸激酶家族的重要成員,其第388位氨基酸位於RTK結構高度保守的跨膜區內,此結構改變所導致的FGFR4蛋白病理生理功能變化,可增強酪氨酸激酶的活性。FGFR4蛋白是一類具有自身磷酸化活性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體,在胚胎發育、組織修復和血管生成等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Eswarakumar V Pet al. 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 2005, 16(2):139-149)。
FGFR4的訊號通路:當配體由肝素或類肝素介導後便與FGFR4結合,致使FGFR4單體發生二聚化,隨著細胞質內C末端、激酶插入區及近膜區的酪氨酸磷酸化後,A環(activation loop, A loop)激酶區經磷酸化使得FGFR4活化(Schlessinger Jet al . Mol Cell, 2000, 6:743-750)。活化後的FGFR4主要有兩個胞內作用物:磷脂酶C和FGF受體基質2(FRS2)(Dailey Let al. 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 2005, 16:233-247)。
FGFR4活化後,磷脂酶C的Src同源區2(SH2)結構域便與其活化的C末端酪氨酸結合,使PLC磷酸化後結合在C末端酪氨酸位點上。啟動的PLC水解其基質4,5-二磷酸磷脂醯肌醇(PIP2 )形成二醯基甘油(DAG)和三磷酸肌醇(IP3 )。IP3 與細胞內特異受體結合來刺激細胞內的鈣池釋放Ca2+ ,Ca2+ 與鈣調蛋白結合以啟動Ca2+ /鈣調蛋白依賴性蛋白激酶。另外,Ca2+ 與二醯基甘油都能啟動蛋白激酶C家族中的成員。PIP2水解產生的二級訊號除了能啟動轉錄因子外,還能啟動多種細胞內的反應。
SOS蛋白與生長因子受體結合蛋白2(growth factor receptor bound 2;Grb2)的 Src同源區3(SH3)結構域結合形成Grb2/SOS複合物,該複合物可與FGFR4相連或與FGF受體基質2α(FGFR substrate 2α;FRS2α)結合,其中FRS2α與跨膜蛋白-磷酸酪氨酸結合域(phosphotyrosine binding domain, PTB)相連,促進鳥嘌呤核苷在Ras上面交換使Ras成為Ras-GTP,從而啟動下游MAPK訊號通路。
FGFR4的自身磷酸化使JAK家族因子(JAK)活化,活化的JAK使FGFR4上的特異性訊號蛋白吸附位點磷酸化,此位點可以充當訊號傳導及轉錄啟動蛋白(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及其他訊號分子的停泊位點。STAT蛋白被FGFR4的停泊位點吸附後,其C端的酪氨酸殘基被JAK磷酸化,隨後便脫離受體形成穩定的同源或異源二聚體並轉移到細胞核中與γ干擾素活化部位(gammainterferon activation site;GAS)增強子家族成員結合,啟動靶基因的轉錄。
小分子FGFR4抑制劑是通過阻斷胞外配體分子與受體的結合或胞內激酶訊號的傳遞,以抑制FGFR4所介導的增殖訊號。目前在開發的靶向FGFR4抑制劑有多種,阿斯利康研發了FGFR4選擇性抑制劑AZ709,其體外實驗對高水平表達FGF19或FGFR4的細胞顯示出很好的抑制效果,但體內實驗無明顯作用。諾華公司的FGFR4選擇性抑制劑FGF401能特異性靶向FGFR4,治療其過表達的肝癌等惡性腫瘤。H3生物醫藥公司的FGFR4特異性抑制劑H3B6527對FGF19基因擴增的細胞具有強抗腫瘤活性,且在小鼠和猴的動物模型中沒有膽汁酸相關的不良反應。藍圖醫藥研發並報導了一個FGFR4特異性的抑制劑BLU554以治療FGFR4過表達的肝癌和膽管癌。
隨著科研人員對FGFR4結構和功能關係的深入瞭解以及其與其它基因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特應性強、治療效果好且不良反應低的FGFR4將會被設計開發出來,採用FGFR4分子靶向治療腫瘤將非常有意義。
鑒於活性成分的化學穩定性、固態穩定性和存儲週期等性能對於藥物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探索可藥用化合物的新鹽型、新晶型或多晶型物提供了提高醫藥產品的整體性能的機會,同時擴大了製劑科學家設計時可用的材料品種。特定有機藥物化合物的鹽型和/或多晶型物,由於各自的獨特的結構,而具有明顯不同的物理性質,如形貌、熔點、溶解性、吸濕性及穩定性等,進而在藥物製劑配製、治療活性和化學、物理穩定性方面呈現出不同的行為。雖然技術人員有動機進行特定有機藥物化合物的鹽型和/或晶型的探究,但是應該注意到,通常無法單從分子結構預知化合物將發生何種成鹽或結晶行為,無法預測特定有機藥物化合物存在多少種晶體形式以及存在何種晶體形式,更不可能預測晶型本身的結構和性質。
本發明關於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N -((3S ,4S )-3-((6-(2,6-二氯-3,5-二甲氧基苯基)-9-甲基-5,6-二氫嘧啶并[5,4-c ][1,8]萘啶-2-基)氨基)四氫-2H -吡喃-4-基)丙烯醯胺的鹽型及其晶型。
Figure 02_image001
結構式I
本發明提供了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晶型A,以及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馬來酸鹽、磷酸鹽、己二酸鹽和L-酒石酸鹽。
較佳地,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較佳鹽為馬來酸鹽和磷酸鹽。
另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馬來酸鹽、L-酒石酸鹽、己二酸鹽和磷酸鹽的晶型。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晶型A,晶型A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7.5° ±0.2° 、10.7° ±0.2° 、11.3° ±0.2° 、15.1°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晶型A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7.5° ±0.2° 、10.7° ±0.2° 、11.3° ±0.2° 、13.1° ±0.2° 、15.1° ±0.2° 、20.9° ±0.2° 、25.2°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晶型A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7.5° ±0.2° 、10.7° ±0.2° 、11.3° ±0.2° 、13.1° ±0.2° 、15.1° ±0.2° 、20.9° ±0.2° 、21.6° ±0.2° 、22.8±0.2° 、23.5° ±0.2° 、25.2° ±0.2° 、30.2±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晶型A具有約如圖1所示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
另一方面,所述晶型A還具有基本上如圖2所示的熱重分析(TGA)圖譜和如圖3所示的差示掃描量熱(DSC)圖譜。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了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馬來酸鹽晶型1,該晶型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3.7° ±0.2° 、9.9° ±0.2° 、11.0° ±0.2° 、16.2°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馬來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3.7° ±0.2° 、9.9° ±0.2° 、11.0° ±0.2° 、13.4° ±0.2° 、16.2° ±0.2° 、17.2° ±0.2° 、20.6°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馬來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3.7° ±0.2° 、9.9° ±0.2° 、11.0° ±0.2° 、13.4° ±0.2° 、16.2° ±0.2° 、17.2° ±0.2° 、18.7° ±0.2° 、19.4° ±0.2° 、20.6° ±0.2° 、22.6° ±0.2° 、24.4°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馬來酸鹽晶型1具有約如圖4所示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
另一方面,所述馬來酸鹽晶型1還具有基本上如圖5所示的熱重分析(TGA)圖譜和如圖6所示的差示掃描量熱(DSC)圖譜。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馬來酸鹽與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化學計量比為1:1。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了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馬來酸鹽晶型2,該晶型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6° ±0.2° 、7.0° ±0.2° 、19.9°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馬來酸鹽晶型2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6° ±0.2° 、7.0° ±0.2° 、9.9° ±0.2° 、14.5° ±0.2° 、19.9°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馬來酸鹽晶型2具有約如圖7所示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
作為較佳,所述馬來酸鹽晶型2具有基本上如圖8所示的差示掃描量熱(DSC)圖譜。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了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磷酸鹽,其中磷酸鹽與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化學計量比為1.5:1,可以由式II表示:
Figure 02_image004
式II。
本發明提供了式II的晶型1,為了方便稱為磷酸鹽晶型1,該晶型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4.9° ±0.2° 、10.7° ±0.2° 、16.8° ±0.2° 、21.3°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磷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4.9° ±0.2° 、8.3° ±0.2° 、10.7° ±0.2° 、11.6° ±0.2° 、12.8±0.2° 、16.8° ±0.2° 、21.3°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磷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4.9° ±0.2° 、8.3° ±0.2° 、10.7° ±0.2° 、11.6° ±0.2° 、12.8±0.2° 、16.8° ±0.2° 、20.1° ±0.2° 、21.3° ±0.2° 、28.5°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磷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4.9° ±0.2° 、8.3° ±0.2° 、10.7° ±0.2° 、11.6° ±0.2° 、12.8±0.2° 、16.8° ±0.2° 、20.1° ±0.2° 、21.3° ±0.2° 、24.7° ±0.2° 、28.5°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磷酸鹽晶型1具有約如圖9或圖10所示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
另一方面,所述磷酸鹽晶型1還具有基本上如圖11所示的TGA圖譜和如圖12所示的DSC圖譜。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了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L-酒石酸鹽晶型1,該晶型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4° ±0.2° 、17.6° ±0.2° 、19.7° ±0.2° 、20.7°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L-酒石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4° ±0.2° 、12.9° ±0.2° 、16.5° ±0.2° 、17.6° ±0.2° 、19.7° ±0.2° 、20.7°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L-酒石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4° ±0.2° 、12.9° ±0.2° 、16.5° ±0.2° 、17.6° ±0.2° 、19.7° ±0.2° 、20.7° ±0.2° 、22.2° ±0.2° 、26.4°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L-酒石酸鹽晶型1具有約如圖13所示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
作為較佳,所述L-酒石酸鹽晶型1具有約如圖14所示的TGA譜圖。
作為較佳,所述L-酒石酸鹽晶型1具有約如圖15所示的DSC譜圖。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提供了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己二酸鹽晶型1,該晶型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8° ±0.2° 、8.4° ±0.2° 、12.3° ±0.2° 、22.9°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己二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8° ±0.2° 、8.4° ±0.2° 、10.0° ±0.2° 、10.4° ±0.2° 、12.3° ±0.2° 、17.5° ±0.2° 、22.9°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己二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8° ±0.2° 、8.4° ±0.2° 、10.0° ±0.2° 、10.4° ±0.2° 、12.3° ±0.2° 、17.5° ±0.2° 、22.9° ±0.2° 、25.4° ±0.2° 、25.9° ±0.2° 的特徵峰。
作為較佳,所述作為較佳,所述己二酸鹽晶型1具有約如圖16所示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
作為較佳,所述己二酸鹽晶型1具有約如圖17所示的TGA譜圖和約如圖18所示的DSC譜圖。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無定形溶解度較低、穩定性較差,且具有較高的引濕性。本發明研究發現,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晶型A和磷酸鹽晶型1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更低的引濕性;己二酸鹽晶型1和馬來酸鹽晶型1具有更優的穩定性,因此,這些鹽和晶型對於藥物的生產,及其化學穩定性和安全性是有益的。另外,最令人驚奇的是磷酸鹽晶型1,製備製程穩定,成本低廉,且同時兼具低引濕性,高穩定性和更好藥代動力學的性質。
如非特殊說明,所述X射線粉末繞射圖均使用Cu靶的Kα譜線測得。
如非特殊說明,本發明的實驗溫度均為室溫。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製備結構式Ⅰ所示化合物及其晶型A、馬來酸鹽晶型1、馬來酸鹽晶型2、磷酸鹽晶型1、己二酸鹽晶型1和L-酒石酸鹽晶型1的方法。
其中,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可通過下述路線製備:
Figure 02_image006
所述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製備路線的具體反應條件在具體實施例中進行描述,應當理解的是,所述製備路線所應用的反應溶劑和條件不僅限於是具體實施例中所應用的溶劑和條件,其他反應條件亦可適用於所述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製備中。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一種藥物組合物,其含有治療有效量的本發明所述鹽型或晶型,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輔助劑或載體。
其次,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藥物組合物的較佳實施方式。
作為較佳,上述藥物組合物含有治療有效量的本發明的鹽型或晶型,聯用至少一種其他的活性成分。
作為較佳,所述藥物組合物用於口服給藥。
作為較佳,所述藥物組合物用於片劑或膠囊。
作為較佳,所述藥物組合物含有0.01重量%至99重量%的本發明的晶型。
作為較佳,所述藥物組合物含有10重量%至70重量%的本發明的晶型。
作為較佳,所述藥物組合物含有20重量%至50重量%的本發明的晶型。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所述晶型或藥物組合物在製備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進一步提供了所述應用的較佳技術方案。
作為較佳,所述應用為治療、預防、延遲或阻止癌症或癌症轉移的發生或進展。
作為較佳,所述應用為製備治療由FGFR4介導的疾病的藥物。
作為較佳,所述疾病是癌症。
作為較佳,所述癌症選自乳腺癌、多發性骨髓瘤、膀胱癌、子宮內膜癌、胃癌、宮頸癌、橫紋肌肉瘤、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多形性肺癌、卵巢癌、食管癌、黑色素瘤、結腸直腸癌、肝細胞癌、頭頸部腫瘤、顱內腫瘤、肝膽管細胞癌、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惡性膠質瘤、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許旺式細胞瘤、肺鱗狀細胞癌、苔蘚樣角化病、滑膜肉瘤、皮膚癌、胰腺癌、睾丸癌或脂肪肉瘤。
作為較佳,所述應用為用作FGFR4抑制劑。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在治療物件上施用治療有效量的至少任意一種晶型或藥物組合物治療和/或預防由FGFR4介導的疾病的方法。
作為較佳,在上述方法中,所述FGFR4介導的疾病是癌症。
作為較佳,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癌症選自乳腺癌、多發性骨髓瘤、膀胱癌、子宮內膜癌、胃癌、宮頸癌、橫紋肌肉瘤、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多形性肺癌、卵巢癌、食管癌、黑色素瘤、結腸直腸癌、肝細胞癌、頭頸部腫瘤、顱內腫瘤、肝膽管細胞癌、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惡性膠質瘤、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許旺式細胞瘤、肺鱗狀細胞癌、苔蘚樣角化病、滑膜肉瘤、皮膚癌、胰腺癌、睾丸癌或脂肪肉瘤。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治療癌症的方法,包括向治療物件施用治療有效量的至少任意一種晶型或其藥物組合物,所述癌症是乳腺癌、多發性骨髓瘤、膀胱癌、子宮內膜癌、胃癌、宮頸癌、橫紋肌肉瘤、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多形性肺癌、卵巢癌、食管癌、黑色素瘤、結腸直腸癌、肝細胞癌、頭頸部腫瘤、顱內腫瘤、肝膽管細胞癌、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惡性膠質瘤、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許旺式細胞瘤、肺鱗狀細胞癌、苔蘚樣角化病、滑膜肉瘤、皮膚癌、胰腺癌、睾丸癌或脂肪肉瘤。
作為較佳,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的治療物件為人類。
本發明的所有晶型都是基本上純的。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一種酸和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形成相應的鹽,這些鹽型化合物可以以各種物理形式存在。例如,可以是溶液、懸浮液或固體形式。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鹽型化合物為固體形式。為固體形式時,所述化合物可以是無定形物,結晶物,共晶物或其混合物。
在本發明中,術語“鹽”或“鹽型”可以定義為游離鹼API和酸被離子化的無定形或晶體材料,或者,其中游離鹼API和酸這兩種組分利用顯著的分子間相互作用,諸如氫鍵來結合所產生的均勻的晶體材料,稱為共晶。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中的鹽還可以是部分離子化的和部分共晶的。
本文所用的術語“基本上純的”是指所述晶型的含量以重量計,不小於85 %,較佳不小於95 %,更佳不小於98 %。
本發明中,“具有約如圖1所示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或“其X射線粉末繞射圖基本上如圖1所示”中所使用的術語“約”和“基本上”是表示附圖中的峰的精確位置不應當被解釋為絕對值。因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知,X射線粉末繞射圖的2θ值可能會由於不同的測量條件(如所用的設備和儀器)和不同的樣品(如不同批次的樣品)而產生誤差,X 射線粉末繞射圖的繞射角的測量誤差為5%或更小,通常,給定的值的±0.2°的差別被認為是恰當的。還應理解,峰值的相對強度可能隨實驗條件和樣品製備諸如顆粒在樣品中的較佳的取向而波動。自動或固定的發散狹縫的使用也將會影響相對強度的計算。在這裡所包括的XRD曲線所示強度只是示例性的,不能被用作絕對比較。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會理解,由於樣品純度、樣品製備以及測量條件( 例如加熱速率) 的變化,由DSC 測量的資料可能會發生小的變化。應當理解,通過其它種類的儀器或通過使用不同於那些在下文中描述的條件,可能會給出可替換的熔點的讀數。因此,本申請所引用的吸熱圖並不作為絕對值,且當解釋DSC資料時將考慮這樣的測量誤差。
本文所用術語“治療有效量”是指一個化合物施用於治療物件時對於治療一種疾病、或一種疾病或病症的至少一種臨床症狀時,足以影響對疾病、病症或症狀的這種治療的量。“治療有效量”可以隨著化合物,疾病、病症和/或疾病或病症的症狀,疾病、病症和/或疾病或病症的症狀的嚴重程度,被治療的患者的年齡,和/或被治療的患者的體重等變化。在任意特定的情況下,一個合適的量對那些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是顯而易見的,也可以是用常規實驗確定的。在聯合治療的情況下,“治療有效量”是指有效治療疾病、病症或病狀的聯用物件的總量。
本發明所述的鹽型或晶型可以合併用藥作為活性組分,與藥物載體混合成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載體可以採取各種各樣的形式,取決於想採用的給藥方式,例如,口服或注射(包括靜脈注射)。因此,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可以採用適於口服給藥的獨立單位的形式。如包含預先確定劑量的活性組分的膠囊劑,扁囊劑或片劑。進一步地,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可採用粉末、顆粒、溶液、水性懸浮液、非水液體、水包油型乳液或油包水型乳液形式。另外,除上述提到的常見的劑型,本發明所述的鹽型或晶型也可以通過控釋的方式和/或輸送裝置給藥。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可以採用任何製藥學上的方法製備。一般情況下,這種方法包括使活性組分和構成一個或多個必要組分的載體締合的步驟。一般情況下,所述藥物組合物經由活性組分與液體載體或精細分割的固體載體或兩者的混合物經過均勻的密切混合製得。另外,該產品可以方便地製備成所需要的外觀。
“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是指適合於期望藥物製劑的常規的藥用載體,例如:諸如水、各種有機溶劑等的稀釋劑、賦形劑;諸如澱粉、預膠化澱粉、蔗糖、糊精、甘露醇、乳糖、噴霧乾燥乳糖、微晶纖維素、矽化微晶纖維素、無機鹽類等的填充劑;諸如澱粉漿、糊精、糖粉、糖漿、膠漿、聚乙二醇、纖維素衍生物、藻酸鹽、明膠、羥丙纖維素、共聚維酮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的粘合劑;諸如蒸餾水、乙醇和甘油等的濕潤劑;諸如幹澱粉、低取代羥丙纖維素、羥丙基澱粉、瓊脂、碳酸鈣、碳酸氫鈉、交聯聚維酮、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羧甲基澱粉鈉等的崩解劑;諸如季銨化合物、氨基酸乙胺衍生物、乙醯醋酸酯類、β-二羧酸酯、芳香族酸性化合物、脂肪族酸性化合物等的吸收促進劑;諸如十六烷基硫酸鈉、十八烷基硫酸鈉、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鈉、十二烷基磺酸鈉、苯紮溴銨、苯紮氯銨、杜滅芬、卵磷脂、十六烷醇、十二烷基硫酸鈉、吐溫和司盤等的表面活性劑;諸如聚乙二醇、卡波姆、纖維素衍生物、甘油明膠、聚乙烯醇、可哥豆酯、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聚乙烯醇40硬脂酸酯、凡士林、固體石蠟、液體石蠟、二甲基矽油、羊毛脂、蜂蠟和豚酯等的載藥基質;諸如高嶺土和膨潤土等的吸收載體;諸如滑石粉、微粉矽膠、二氧化矽、氫化植物油、十二烷基硫酸鎂、十二烷基硫酸鈉、硬脂酸、硬脂酸鈣、硬脂酸鎂、硬脂富馬酸鈉和聚乙二醇等的潤滑劑。另外還可以在藥物組合物中加入其它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如抗氧劑、著色劑、防腐劑、pH調節劑、硬化劑、乳化劑、拋射劑、分散劑、穩定劑、增稠劑、絡合劑、緩衝劑、滲透促進劑、聚合物、芳香劑、甜味劑和染料。較佳使用適合期望劑型和期望給藥方式的輔料。
術語“疾病”或“病症”或“病狀”是指任意的疾病、不適、病、症狀或者適應症。
除非另有說明,本發明所用到的檢測儀器資訊和檢測方法參數如下。
表1
設備名稱 X-射線粉末繞射儀 (XRPD)
儀器 Bruker D8 Advance
技術指標 銅靶波長為 1.54Å 的 Kα radiation (40 kV, 40 mA), θ-2θ測角儀, Ni單色儀,Lynxeye探測器
校準物質 Al2 O3
參數 檢測角度 3-40°2θ
步長 0.02°2θ
表2
設備名稱 差示掃描量熱儀(DSC)
儀器 Discovery DSC 2500
樣品盤 鋁坩堝
保護氣體 氮氣
氣體流速 50mL/min
常用檢測方法 Ramp 10℃/min
表3
設備名稱 熱重分析儀(TGA)
儀器 Discovery TGA 550
樣品盤 鉑金坩堝+鋁坩堝
保護氣體 氮氣
氣體流速 40mL/min
檢測方法 Ramp 10℃/min
表4
設備名稱 動態水分吸附儀(DVS)
廠家 Surface Measurement Systems
儀器 DVS Resolution
樣品盤 鋁坩堝
保護氣體 氮氣
氣體流速 200sccm
表5
儀器 核磁儀(NMR)
型號 Bruker Avance Neo 500
檢測類型 核磁氫譜
參數 NS: 32    D1: 1[sec]    O1P: 6.175ppm    SW: 19.9955ppm    TE: 298K
表6
設備名稱 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
廠家 Waters
型號 H-Class
儀器 恆溫恆濕箱
型號 賓得KBF720恆溫恆濕箱
磷酸含量檢測方法:離子色譜法 儀器:離子色譜儀 色譜柱:Dionex Ionpac® AS11-HC Analytical Column,4.0×250mm 保護柱:Dionex Ionpac® AG11-HC 流速:1.0ml/min 進樣量:10µl 柱溫:30℃ 執行時間:約20分鐘 淋洗液:25mmol/L氫氧化鉀溶液 電流:62mA 稀釋劑:乙腈-水(50∶50) 具體試驗操作:於暗室紅光下操作。
對照品溶液的配製:取無水磷酸二氫鈉對照品約25mg,精密稱定,置於100ml量瓶中,用水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配製:取本品約20mg,精密稱定,置200ml棕色量瓶中,加稀釋劑適量,超聲使溶解,並用稀釋劑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及供試品溶液各10μl,分別注入離子色譜儀,記錄色譜圖。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
計算公式:
Figure 02_image008
Figure 02_image010
單晶檢測
使用BRUKER D8 VENTURE,在150K收集單晶資料,Cu Kα輻射;採用直接法(Shelxs97)解析晶體結構,使用最小二乘法修正結構參數和判別原子種類,使用幾何計算法和差值Fourier法獲得全部氫原子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給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出進一步說明,但所述實施例並不對本發明要求保護的範圍構成任何限制。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除非特別說明,所述技術或方法為本領域的常規技術或方法等。如無特別說明,下述實施例2-10中作為起始物料的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均為參考實施例1製備方法獲得的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下面實施例中,除非另有說明,所述的原料、試劑通過市售購買獲得;所述百分比、比例、比率或份數等按照重量計算。
[縮略語] API:原料藥; DCM:二氯甲烷; DMF:N,N -二甲基甲醯胺; EA:乙酸乙酯; CH3 OH:甲醇; Cs2 CO3 碳酸銫; hrs /h:小時; HPLC:高效液相色譜; LCMS/LC-MS:液相色譜-質譜聯用; lux:勒克斯; min:分鐘; mCPBA: 間氯過氧苯甲酸; Pd(PPh3 )4 :四(三苯基膦)鈀; Pd(OAc):醋酸鈀; KOAc:乙酸鉀; K2 CO3 :碳酸鉀; Na2 CO3 :碳酸鈉; NaH:鈉氫; PdCl2 (dppf)CH2 Cl2 :[1,1'-雙(二苯基膦)二茂鐵]二氯化鈀二氯甲烷絡合物; Xant-phos:4,5-雙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雜蒽; RH:相對濕度; RRT:相對保留時間; TEA:三乙胺;1 H-NMR/HNMR:核磁共振氫譜; XRD/XRPD:X-射線粉末繞射; DSC:差示掃描量熱; TGA:熱重分析; DVS:動態水分吸附。
中間體1-S4乾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012
將3.57g 1-M1、6.2mL TEA和2.09g甲酸(含量88%)溶於100mL甲酸乙酯中,升溫回流反應4hrs。LCMS檢測反應完全。減壓濃縮,殘餘物用乙酸乙酯溶解,有機層依次用少量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濃縮,得到3.49g化合物1-S4,不必純化直接用於下一步。
LC-MS [M+H+ ] 171.08。
實施例1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合成
Figure 02_image014
步驟1:化合物1-A1的製備
將15.0g 1-B2、17.80g 1-S1、44.02g Cs2 CO3 、1.52g Pd(OAc)2 和5.86g Xant-phos溶於500mL甲苯中,氮氣保護下115℃下反應8hrs。LCMS檢測反應完全,減壓濃縮,殘餘物用水溶解,DCM萃取。有機層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濃縮,殘餘物用柱層析分離純化,洗脫劑為正己烷:二氯甲烷=5:1,得到標題化合物。
LC-MS [M+H+ ] 390.95。
步驟2:化合物1-A2的製備
將21.91g 1-A1、21.29g 1-S2、16.46g KOAc和3.66g PdCl2 (dppf)CH2 Cl2 溶於340mL 1,4-二氧六環中,氮氣保護下100℃下反應8hrs。LCMS檢測反應完全,減壓濃縮,向殘餘物中加入水和EA的混合溶劑,攪拌分散,過濾,濾餅乾燥,得到標題化合物。
LC-MS [M+H+ ] 357.05。
步驟3:化合物1-A3的製備
將15.84g 1-A2、9.21g 1-S3、12.27g K2 CO3 和5.12g Pd(PPh3 )4 溶於350mL 1,4-二氧六環/40mL水中,氮氣保護下90℃下反應6hrs。LCMS檢測反應完全,減壓濃縮,殘餘物用水溶解,DCM萃取。有機層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濃縮,殘餘物用柱層析分離純化,洗脫劑為二氯甲烷:甲醇=200:1,得到標題化合物。
LC-MS [M+H+ ] 465.05。
步驟4:化合物1-01的製備
將8.50g 1-A3、1.65g冰醋酸和1.72g氰基硼氫化鈉溶於100mL甲醇和150mL二氯甲烷混合液中,氮氣保護下室溫反應4hrs。LCMS檢測反應完全,減壓濃縮,殘餘物加入Na2 CO3 水溶液分散溶解,所得混合物用DCM萃取兩次,合併有機相。有機相水洗後,乾燥,過濾,濾液減壓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
LC-MS [M+H+ ] 449.05。
步驟5:化合物1-02的製備
將7.17g 1-01溶於200mL DCM中,冰水浴條件下緩緩加入10.37g mCPBA(含量85%),加畢,自然升至室溫反應4hrs。LCMS檢測反應完全。反應液中加入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洗滌兩次,有機層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濃縮,殘餘物用柱層析分離純化,洗脫劑為二氯甲烷,得到標題化合物。
LC-MS [M+H+ ] 465.05。
步驟6:化合物1-03的製備
將2.83g 1-S4溶於20mL DMF中,降至0℃條件下緩緩加入0.77g氫化鈉(含量60%),此溫度下反應40min。然後加入10mL 化合物1-02(6.18g)的DMF溶液,攪拌40min,向反應液中加入DCM和水淬滅,分液,水層用DCM萃取兩次。合併有機層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分離有機層,濃縮,殘餘物用柱層析分離純化,洗脫劑為二氯甲烷:甲醇=100:1,得到標題化合物。
LC-MS [M+H+ ] 543.13。
步驟7:化合物1-04的製備
1.29g 化合物1-03和0.52g 10% Pd/C溶於40mL/40mL 的EA/CH3 OH混合溶劑中,H2 下,加熱至30℃下反應2hrs。過濾,減壓濃縮,殘餘物用柱層析分離純化,洗脫劑為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標題化合物。
LC-MS [M+H+ ] 517.14。
步驟8: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製備(游離鹼FB)
將1.77g 化合物1-04溶於40mL DCM中,加入1.90mL三乙胺,降溫至-20℃,緩緩滴加0.31g丙烯醯氯,此溫度下反應1h。LCMS檢測反應完全,反應液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淬滅,有機層依次用水和飽和食鹽水洗滌,減壓濃縮,殘餘物用柱層析分離純化,洗脫劑為DCM:MeOH=80:1,得到標題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
LC-MS [M+H+ ] 571.15。
1 H NMR (500 MHz, DMSO-d6 ):δ (ppm) 8.15 (s, 1H), 8.12 (s, 1H), 8.00 (d,J = 7.8 Hz, 1H), 7.79 (s, 1H), 6.96 (s, 1H), 6.59 (d,J = 7.5 Hz, 1H), 6.20 (br, 1H), 6.02-6.05 (m, 1H), 5.49 (br, 1H), 4.76 (d,J = 14.0 Hz, 1H), 4.71 (d,J = 14.0 Hz, 1H), 4.45 (br, 1H), 4.24 (br, 1H), 3.96 (s, 6H), 3.81-3.87 (m, 2H), 3.62-3.64 (m, 1H), 3.51-3.64 (m, 1H), 2.17(s, 3H), 1.92-1.99 (m, 1H), 1.63-1.65 (m, 1H)。
實施例2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結晶鹽的篩選
對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結晶鹽進行篩選,以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和對離子在不同的溶劑體系中投料進行實驗,詳見表7。
表7 鹽型篩選實驗資料匯總
投料莫耳比 (游離鹼:酸) 溶劑 結果
馬來酸 1:1.1 丙酮/甲基叔丁基醚 結晶鹽
L-酒石酸 1:1.1 丙酮/甲基叔丁基醚 結晶鹽
磷酸 1:1.1 丙酮 結晶鹽
苯磺酸 1:1.1 丙酮/甲基叔丁基醚 未形成結晶鹽
甲磺酸 1:1.1 丙酮/甲基叔丁基醚 得到的甲磺酸鹽弱晶態
硫酸 1:1.1 丙酮 未形成結晶鹽
對甲苯磺酸 1:1.1 丙酮/甲基叔丁基醚 未形成結晶鹽
天冬氨酸 1:1.1 丙酮 未成鹽
檸檬酸 1:1.1 丙酮/甲基叔丁基醚 未成鹽
L-蘋果酸 1:1.1 丙酮/甲基叔丁基醚 未成鹽
富馬酸 1:1.1 丙酮/甲基叔丁基醚 未成鹽
草酸 1:1.1 丙酮/甲基叔丁基醚 未成鹽
在實驗條件下,在苯磺酸、硫酸、對甲苯磺酸、天冬氨酸、檸檬酸、L-蘋果酸、富馬酸和草酸存在下,未觀察到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結晶鹽的形成。在甲磺酸、馬來酸、酒石酸、磷酸的存在下,觀察到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結晶鹽的形成,但其甲磺酸鹽結晶顯示弱晶態。
實施例3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的製備方法
取8.3g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加入80mL乙酸乙酯打漿15hrs,減壓抽濾,濾餅於真空乾燥箱50℃減壓乾燥6小時,得黃色固體7.10g即為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
實施例4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的製備方法
將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1.5kg)的二氯甲烷(16L)溶液減壓濃縮,向濃縮體系緩慢加入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 做晶種(10.01 g晶型A分散於500mL乙酸乙酯的混懸體系)。繼續減壓濃縮,同時緩慢加入乙酸乙酯(12L)。濃縮至剩餘溶劑量約為6 ~ 7 L時,停止濃縮。所得濃縮體系轉入20 L反應釜中,繼續攪拌12小時。過濾,將所得固體置於真空乾燥箱中,50℃真空乾燥6至18小時。稱重,得到0.84 kg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
1 H NMR (500 MHz, DMSO-d6 ):δ (ppm) 8.15 (s, 1H), 8.12 (s, 1H), 8.00 (d,J = 7.8 Hz, 1H), 7.79 (s, 1H), 6.96 (s, 1H), 6.59 (d,J = 7.5 Hz, 1H), 6.20 (br, 1H), 6.02-6.05 (m, 1H), 5.49 (br, 1H), 4.76 (d,J = 14.0 Hz, 1H), 4.71 (d,J = 14.0 Hz, 1H), 4.45 (br, 1H), 4.24 (br, 1H), 3.96 (s, 6H), 3.81-3.87 (m, 2H), 3.62-3.64 (m, 1H), 3.51-3.64 (m, 1H), 2.17(s, 3H), 1.92-1.99 (m, 1H), 1.63-1.65 (m, 1H)。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主要資料如表8所示。
表8
序號 2θ±0.2(°) 晶面間距 [Å] 相對強度(%)
1 7.5 11.771 100.0
2 8.1 10.932 7.8
3 9.1 9.721 9.0
4 10.1 8.726 14.0
5 10.4 8.511 19.9
6 10.7 8.229 93.8
7 11.3 7.798 68.9
8 13.1 6.763 58.1
9 15.1 5.878 86.5
10 16.0 5.549 17.5
11 17.5 5.054 18.8
12 19.3 4.585 13.2
13 19.9 4.468 13.9
14 20.4 4.356 27.6
15 20.9 4.249 80.5
16 21.6 4.108 44.1
17 22.2 4.006 18.5
18 22.4 3.961 26.6
19 22.8 3.895 39.3
20 23.5 3.788 53.8
21 24.0 3.703 21.2
22 24.5 3.628 13.6
23 24.8 3.591 12.5
24 25.2 3.525 63.6
25 28.2 3.160 7.8
26 30.2 2.958 49.9
實施例5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磷酸鹽晶型1的製備方法
將異丙醇(608mL)和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34.20g)依次加入到四口瓶中,攪拌加熱,升溫至72℃後緩緩滴加20.70g磷酸水溶液(85%磷酸溶於86mL純化水),滴加完畢後,繼續升溫至81℃,體系完全溶清。過濾,濾液80℃攪拌20min後降至室溫,攪拌過夜。然後向反應體系中滴加正庚烷(628mL),繼續攪拌6hrs。反應液過濾,濾餅抽乾,於60℃真空乾燥12hrs,得到41.49g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磷酸鹽晶型1,,XRPD圖譜如圖9所示。
實施例6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磷酸鹽晶型1的製備方法
將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700.38g,1.23mol)、異丙醇(11L)和純化水(1.58L)加入反應釜中,攪拌升溫。內溫77℃時,緩緩滴加85%磷酸水溶液(423.87g,3.68mol),45min滴畢,繼續保溫反應,80℃時體系完全澄清,放料,趁熱過濾,濾液重新加入反應釜中。加熱至80℃,撤去油浴,自然降溫。降溫至65℃時加入3.5g磷酸鹽晶型1做晶種。降溫至大約45℃時,固體逐漸析出。12小時後,滴加正庚烷(11L),2小時滴畢,攪拌6小時,抽濾,濾餅於60℃真空乾燥得766.21g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磷酸鹽晶型1,XRPD圖譜如圖10所示。
1 H NMR (500 MHz, DMSO):δ 8.15 (s, 1H), 8.12 (s, 1H), 8.00 (d,J = 7.8 Hz, 1H), 7.79 (s, 1H), 6.96 (s, 1H), 6.59 (d,J = 8.0 Hz, 1H), 6.20 (s, 1H), 6.03 (d,J = 15.0 Hz, 1H), 5.49 (s, 1H), 4.74 (q,J = 14.1 Hz, 2H), 4.45 (s, 1H), 4.27 – 4.19 (m, 1H), 3.96 (s, 6H), 3.87 – 3.81 (m, 2H), 3.64 – 3.62 (m, 1H), 3.54 – 3.51 (m, 1H), 2.17 (s, 3H), 1.99 – 1.92 (m, 1H), 1.65 – 1.63 (m, 1H)。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磷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主要資料如表9所示。
表9
序號 2θ± 0.2 (°) 晶面間距 [Å] 相對強度(%)
1 4.9 17.944 59.9
  7.9 11.203 13.8
2 8.3 10.693 50.1
3 9.3 9.509 11.9
4 9.9 8.970 16.7
5 10.7 8.229 46.8
6 11.6 7.654 38.0
7 12.8 6.907 48.2
8 13.2 6.688 21.7
9 13.5 6.573 21.0
10 14.1 6.268 11.2
11 14.4 6.152 23.6
12 14.9 5.920 11.4
14 16.8 5.275 100.0
15 19.8 4.480 19.4
16 20.1 4.415 75.5
17 20.6 4.315 37.7
18 21.3 4.167 98.5
19 21.6 4.111 65.6
20 22.8 3.889 45.7
21 24.7 3.596 22.8
22 28.5 3.133 43.5
23 29.9 2.989 13.6
用離子色譜法對磷酸根含量進行檢測(同一樣品檢測兩次),1.5個磷酸含量理論值:20.46%,±10%範圍:18.41%-22.50%,檢測結果見表10。
表10
檢測原料 含量(%) 平均含量(%)
磷酸鹽晶型1 20.88 20.77
20.66
磷酸鹽晶型1的晶胞參數如下所示: 晶體屬單斜晶系,空間群為P21 , a=8.4064(17) , b=35.714(7) , c=11.122(2)Å, α=γ=90.00°, β=91.14(3)°; 晶胞體積V=3338.5(12)Å3 ; 晶胞內不對稱單位數Z=2。
實施例7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馬來酸鹽晶型1的製備方法
取500mg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加入10mL丙酮中,40℃水浴攪拌溶解,取112mg馬來酸溶於0.5mL丙酮中,室溫下滴加到上述體系中,升溫至50℃攪拌20min,固體析出,反應液自然降至室溫並繼續攪拌14小時。過濾,濾餅用5mL丙酮淋洗,濾餅室溫真空乾燥,得400mg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馬來酸鹽晶型1。
1H NMR (500 MHz, DMSO) δ 8.15 (s, 1H), 8.12 (s, 1H), 7.98 (d, J = 7.8 Hz, 1H), 7.79 (s, 1H), 6.96 (s, 1H), 6.65 (s, 1H), 6.25 (s, 2H), 6.18 (s, 1H), 6.03 (d, J = 15.0 Hz, 1H), 5.48 (s, 1H), 4.74 (q, J = 14.1 Hz, 2H), 4.45 (s, 1H), 4.27-4.19 (m, 1H), 3.95 (s, 6H), 3.90-3.74 (m, 2H), 3.68-3.57 (m, 1H), 3.56-3.48 (m, 1H), 2.17 (s, 3H), 2.00-1.88 (m, 1H), 1.68-1.58 (m, 1H)。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馬來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主要資料如表11所示。
表11
序號 2θ±0.2 (°) 相對強度(%)
1 3.7 57.9
2 9.7 60.7
3 9.9 71.5
4 11.0 93.5
5 11.7 44.9
6 13.4 53.6
7 14.4 11.5
8 16.2 100.0
9 17.2 47.6
10 18.7 42.7
11 19.2 26.6
12 19.4 56.0
13 19.9 12.1
14 20.6 68.9
15 20.9 25.6
16 21.8 33.1
17 22.6 56.9
18 23.5 15.3
19 24.4 57.2
20 26.4 26.1
實施例8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馬來酸鹽晶型2的製備方法
取600mg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加入20mL丙酮中,50℃水浴攪拌溶清,過濾,降至室溫。取134.2mg馬來酸溶於1mL丙酮中溶解,室溫下攪拌滴加至上述體系中,室溫攪拌40min後,向反應液中加入54mL甲基叔丁基醚,4℃攪拌過夜,析出固體,減壓抽濾,室溫真空乾燥,得到486mg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馬來酸鹽晶型2。
實施例9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L-酒石酸鹽晶型1的製備方法
取120mg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加入4 mL丙酮50℃攪拌,過濾,降至室溫。取34.7mg L-酒石酸溶於1mL丙酮中,滴加到上述澄清體系中,攪拌30min後滴加16mL甲基叔丁基醚,轉至4℃攪拌過夜,析出固體,減壓抽濾,室溫真空乾燥,得到106mg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L-酒石酸鹽晶型1。
L-酒石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主要資料如表12所示。
表12
序號 2θ± 0.2 (°) 晶面間距 [Å] 相對強度(%)
1 5.4 16.370 100.0
2 12.9 6.845 23.0
3 13.6 6.513 10.4
4 15.4 5.757 11.3
5 16.1 5.501 13.5
6 16.5 5.374 42.6
7 17.6 5.024 74.6
8 19.7 4.502 62.8
9 20.1 4.409 21.8
10 20.7 4.287 53.5
11 21.8 4.065 15.6
12 22.2 3.997 34.6
13 22.6 3.931 27.1
14 26.4 3.374 23.3
實施例10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己二酸鹽晶型1的製備方法
取206mg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和63.3mg己二酸加入5毫升玻璃瓶中,再加入2.5mL乙酸乙酯,室溫攪拌約2.5天後離心分離,40℃鼓風乾燥,得到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己二酸鹽晶型1。
己二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主要資料如表13所示。
表13
序號 2θ± 0.2 (°) 晶面間距 [Å] 相對強度(%)
1 5.8 15.236 62.9
2 8.4 10.476 74.6
3 10.0 8.816 30.7
4 10.4 8.475 35.7
5 12.3 7.196 97.0
6 13.1 6.769 10.3
7 14.7 6.040 17.1
8 17.5 5.071 49.9
9 20.1 4.407 30.1
10 20.9 4.243 26.5
11 22.9 3.883 100.0
12 23.4 3.804 13.8
13 25.4 3.500 44.1
14 25.9 3.444 43.7
15 26.4 3.379 17.6
16 27.6 3.229 14.5
實施例11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晶型吸濕性測定
使用動態水分吸附儀(DVS)對樣品(所述樣品為表14所示的多種晶型)進行吸濕性測定,對樣品進行0%RH(相對濕度)至80%RH範圍內吸濕增重變化檢測,檢測結果見圖19-23,檢測結果見表14。
表14 樣品0%RH至80%RH範圍內重量變化
晶型 吸濕增重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無定形 6.53%
晶型A 0.03%
馬來酸鹽晶型2 6.64%
L-酒石酸鹽晶型1 0.07%
磷酸鹽晶型1 0.19%
由所述檢測結果可知,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晶型A、L-酒石酸鹽晶型1和磷酸鹽晶型1在在測試條件下是非吸濕性的,具有突出的優勢。
實施例12: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晶型穩定性測定
樣品及實驗準備:取適量的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無定形、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馬來酸鹽晶型1、馬來酸鹽晶型2、磷酸鹽晶型1和己二酸晶型1進行穩定性試驗,分別在不同時間進行取樣,進行HPLC檢測,實驗條件和檢測結果見表15,其中包裝均為:聚酯/鋁/聚醯胺/聚乙烯藥用複合膜、袋。
HPLC檢測結果顯示本發明所提供的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馬來酸鹽晶型1、磷酸鹽晶型1和己二酸晶型1具有較優的穩定性。
表15
樣品 試驗條件 取樣時間/天 變化最大單雜/% API含量/%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無定形 —— 0 0.41 98.30
40℃,敞口 10 1.15 97.45
25℃/75%RH,敞口 10 1.26 97.21
馬來酸鹽晶型2 —— 0 0.29 99.63
40℃,敞口 10 0.48 99.32
25℃/75%RH,敞口 10 1.1 98.61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 —— 0 0.19 99.16
60℃,敞口 12 0.24 99.14
25℃/92.5%RH,敞口 20 0.17 99.32
40℃/75%RH,帶包裝 5 0.19 99.25
20 0.17 99.47
磷酸鹽晶型1   —— 0 0.15 99.32
40℃/75%RH,帶包裝 5 0.15 99.39
12 0.11 99.56
己二酸鹽晶型1 —— 0 0.15 99.38
40℃/75%RH,帶包裝 5 0.16 99.35
12 0.15 99.45
馬來酸鹽晶型1 —— 0 0.2 99.62
40℃/75%RH,帶包裝 5 0.26 99.48
12 0.28 99.34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磷酸鹽和馬來酸鹽相較於其他鹽而言,具有意想不到的顯著優勢,例如高的物理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等。在鹽型篩選過程中,在以下酸存在下未觀察到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結晶鹽的形成:苯磺酸、硫酸、對甲苯磺酸、天冬氨酸、檸檬酸、L-蘋果酸、富馬酸和草酸。進一步地,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穩定晶型A,馬來酸鹽晶型1和磷酸鹽晶型1具有令人驚訝的優點。例如FB晶型A,馬來酸鹽晶型1和磷酸鹽晶型1具有低吸濕性,且不易因環境溫度和濕度變化而改變結晶形態。相比之下,馬來酸鹽晶型2和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無定型在相對濕度條件下是吸濕的,穩定性也是較差的,易導致重量改變和/或相改變。
實施例13: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晶型的藥代動力學試驗
藥物配製:分別稱取馬來酸鹽晶型1、磷酸鹽晶型1和己二酸鹽晶型1,均在0.5% CMC-Na溶液中配製成混懸待測溶液,各化合物終濃度為5 mg/mL。
試驗動物:SD大鼠被隨機分為三組,每組包括3隻雄鼠,分別命名為馬來酸鹽組、磷酸鹽組和己二酸鹽組。
給藥和樣品收集:對每組的SD大鼠進行口服給藥,劑量為50 mg/kg。採血時間為:給藥前(0h)、0.25h、0.5h、1h、2hrs、4hrs、7hrs和24hrs,將血液樣品採集於EDTA-K的預抗凝管中。4°C下,經每分鐘4000轉的轉速離心10min分離出樣品中的血漿。收集血漿樣品並保存在-80°C條件下以備分析使用。通過AB4000 API LC/MS結合HPLC分析血漿樣品中測試化合物的濃度,並分析每個動物的血漿濃度-時間資料,得到測試化合物的藥代動力學參數,資料如表16所示。
表16
晶型 AUClast (h*ng/mL) Cmax          (ng/mL) (ng/mL*h)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己二酸晶型1 3897 584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馬來酸鹽晶型1 8355 2713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磷酸鹽晶型1 6894 1137
實施例14: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藥理試驗
實施例A:激酶試驗
使用體外激酶檢測實驗評估本發明的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對酪氨酸激酶FGFR4活性的影響。試驗中所用的方法是Mobility shift assay法,用於實驗的基質是帶有螢光標記的多肽,在反應體系中酶的作用下,基質轉變為產物,其所帶的電荷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該法可利用基質和產物所帶電荷的不同,將二者進行分離,並分別進行檢測。
試驗步驟:
1) 化合物配製:
300μM的化合物DMSO溶液在384孔板中稀釋成100倍終濃度的DMSO溶液,3倍梯度稀釋,使用分液器Echo 550向目的板OptiPlate-384F轉移250nL的100倍終濃度的化合物。化合物終濃度為3000nM、1000nM、333.3nM、111.1nM、37.04nM、12.35nM、4.115nM、1.372nM、0.4572nM、0.1524nM,化合物和酶預培養時間 60mins;
2) 激酶反應:
配製1×激酶緩衝液(Kinase buffer),用1×激酶緩衝液配製2.5倍終濃度的激酶溶液,在化合物孔和陽性對照孔分別加10μL 的2.5倍終濃度的激酶溶液,在陰性對照孔中加10μL的1×激酶緩衝液,離心後反應板振盪混勻室溫培養60mins,用1×激酶緩衝液配製25/15倍終濃度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激酶基質(Kinase substrate)22的混合溶液,加入15μL的25/15倍終濃度的ATP和基質的混合溶液,起始反應,將384孔板離心振盪混勻後室溫培養30mins,加入30μL終止檢測液停止激酶反應,離心振盪混勻後用Caliper EZ Reader 讀取轉化率;
3) 資料分析: 計算公式:抑制率% =
Figure 02_image016
*100
其中:Conversion%_sample是樣品的轉化率讀數;Conversion%_min是陰性對照孔均值,代表沒有酶活孔的轉化率讀數;Conversion%_max是陽性對照孔比值均值,代表沒有化合物抑制孔的轉化率讀數。
以濃度的log值作為X軸,百分比抑制率作為Y軸,採用分析軟體GraphPad Prism的log(inhibitor) vs. response-Variable slope(four parameters) 擬合量效曲線,從而得到各個化合物對酶活性的IC50 值。公式如下:Y=Bottom+(Top-Bottom)/(1+10∧((LogIC50 -X)*HillSlope))
所得的IC50資料如表17所示。
表17
化合物 化合物IC50 (nM)
FGFR1 FGFR4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 367 1.0
BLU554 1480 13
註住住:①BLU554為藍圖藥物公司(Blueprint Medicines Corporation)在WO2015061572中公開的第40號化合物。
本發明的化合物對FGFR4激酶具有抑制作用,並且化合物對FGFR4的抑制作用遠強於對FGFR1的抑制作用,具有非常好的選擇性。
實施例B:細胞增殖試驗
使用體外細胞試驗評估本發明的化合物對人肝癌細胞Hep3B細胞增殖的影響。試驗中所用的檢測方法是CELL TITER-GLO(CTG)發光法,該法可通過對ATP進行定量測定來檢測活細胞數目。因為ATP參與生物體內多種酶促反應,是活細胞新陳代謝的一個指標,其含量直接反應了細胞的數量及細胞狀態,實驗過程中向細胞培養基加入CellTiter-Glo™試劑,測量發光值,發光值與ATP量成正比,而ATP又和活細胞數正相關,因此可通過檢測ATP含量考察細胞活力。
[試驗步驟]
(1) 細胞鋪板
取一瓶對數生長期的Hep3B細胞,消化重懸細胞後計數,調整細胞密度後接種到96孔板中,每孔接種180μL(1500個細胞/孔),孔板置於37℃、5%CO2 的培養箱中培養24hrs。
(2) 細胞給藥
溶解在DMSO中的600μM的供試品用DMSO以1:3比例梯度稀釋成200倍終濃度的溶液,隨後細胞培養液稀釋20倍(10×),取20μL化合物溶液加入到含細胞的96孔板中,化合物終濃度從高至低依次為3000nM、1000nM、333.3nM、111.1nM、37.04nM、12.35nM、4.115nM、1.372nM、0.4572nM,孔板放入37℃, 5%CO2培養箱培養96hrs。
(3) CTG檢測
培養96hrs後每孔加入60μL的CellTiter-Glo® Luminescent Cell Viability Assay溶液,輕輕震盪2mins,室溫繼續培養10mins,在多功能酶標儀上讀取各孔的發光值。
(4) 資料分析
根據發光值讀數計算抑制率, 抑制率%=(空白組值-給藥組值)/(空白組值-調零組值)*100 以濃度的log值作為X軸,百分比抑制率作為Y軸,GraphPad Prism的log(inhibitor) vs. response-Variable slope(four parameters)擬合量效曲線,並計算化合物抑制細胞增殖的IC50
實驗資料如表18所示。
表18
化合物序號 化合物對Hep3B細胞IC50 (nM)
BLU554 62.7
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 5.1
本發明的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對Hep3B細胞的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實施例C:異種移植腫瘤模型
BALB/c nu/nu雌性小鼠右前肩胛處皮下接種5×106 個人肝癌細胞Hep3B,細胞懸浮液與基質膠體積比為1:1(0.2/mL/隻)。待腫瘤平均體積為158mm3 時,根據腫瘤大小隨機分組,治療組給予用適當的溶劑製備的待測化合物溶液,溶劑對照組給予空白溶劑。治療過程中,每週測量兩次腫瘤體積、末次給藥後測定腫瘤重量以確定化合物活性。通過比較治療組和溶劑對照組的腫瘤體積和重量,計算腫瘤增長抑制率(%,TGI)。體重測量作為毒性的常規測定,與腫瘤體積測量頻率相同。在該模型中,本發明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顯示出很好的抗腫瘤活性。例如,當劑量為50mg/kg、100mg/kg和200mg/kg(BID×14)時,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對Hep3B腫瘤體積增長抑制率分別為73.02%、86.26%和90.26%,對HepB腫瘤重量增長抑制率分別為84.76%、92.27%和98.15%,顯示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在抑制腫瘤體積和重量方面均表現出劑量依賴效應。此外,整個實驗過程中,給予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動物均未出現明顯的體重降低,提示兩種化合物在受試劑量條件下耐受良好。
無。
圖1: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
圖2: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的熱重分析(TGA)圖譜。
圖3: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的差示掃描量熱(DSC)圖譜。
圖4: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馬來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
圖5: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馬來酸鹽晶型1的熱重分析(TGA)圖譜。
圖6: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馬來酸鹽晶型1的差示掃描量熱(DSC)圖譜。
圖7: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馬來酸鹽晶型2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
圖8: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馬來酸鹽晶型2的DSC圖。
圖9: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磷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
圖10: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磷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
圖11: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磷酸鹽晶型1的TGA圖譜。
圖12: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磷酸鹽晶型1的DSC圖譜。
圖13: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L-酒石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
圖14: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L-酒石酸鹽晶型1的TGA譜圖譜。
圖15: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L-酒石酸鹽晶型1的DSC譜圖譜。
圖16: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己二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譜。
圖17: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己二酸鹽晶型1的TGA譜圖譜。
圖18: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己二酸鹽晶型1的DSC譜圖譜。
圖19: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無定形的動態水分吸附曲線。
圖20: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晶型A的動態水分吸附曲線。
圖21: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馬來酸鹽晶型2的動態水分吸附曲線。
圖22: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L-酒石酸鹽晶型1的動態水分吸附曲線。
圖23: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磷酸鹽晶型1的動態水分吸附曲線。
Figure 110111101-A0101-11-0002-2

Claims (29)

  1. 一種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鹽型或其晶型:
    Figure 03_image001
    結構式I。
  2. 一種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鹽型,其特徵在於,所述鹽型選自馬來酸鹽、磷酸鹽、L-酒石酸鹽或己二酸鹽。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鹽型為磷酸鹽,所述磷酸鹽的結構如式II所示:
    Figure 03_image004
    式II。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磷酸鹽為磷酸鹽晶型1,所述磷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4.9°±0.2°、10.7°±0.2°、16.8°±0.2°、21.3°±0.2°的特徵峰。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磷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4.9°±0.2°、8.3°±0.2°、10.7°±0.2°、11.6°±0.2°、12.8±0.2°、16.8°±0.2°、21.3°±0.2°的特徵峰。
  6. 如請求項4或5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磷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4.9°±0.2°、8.3°±0.2°、10.7°±0.2°、11.6°±0.2°、12.8±0.2°、16.8°±0.2°、20.1°±0.2°、21.3°±0.2°、28.5°±0.2°的特徵峰。
  7. 如請求項4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磷酸鹽晶型1具有基本如圖9或圖10所示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
  8. 如請求項2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鹽型為馬來酸鹽。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馬來酸鹽為馬來酸鹽晶型1,其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3.7° ±0.2° 、9.9° ±0.2° 、16.2° ±0.2° 、11.0° ±0.2° 的特徵峰。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馬來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3.7° ±0.2° 、9.9° ±0.2° 、11.0° ±0.2° 、13.4° ±0.2° 、16.2° ±0.2° 、17.2° ±0.2° 、20.6° ±0.2° 的特徵峰。
  11. 請求項8或9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馬來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3.7° ±0.2° 、9.9° ±0.2° 、11.0° ±0.2° 、13.4° ±0.2° 、16.2° ±0.2° 、17.2° ±0.2° 、18.7° ±0.2° 、19.4° ±0.2° 、20.6° ±0.2° 、22.6° ±0.2° 、24.4° ±0.2° 的特徵峰。
  12. 請求項9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馬來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基本上如圖4所示。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鹽型或其晶型,其中,所述晶型為結構式I所示化合物的晶型A,其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7.5° ±0.2° 、10.7° ±0.2° 、11.3° ±0.2° 、15.1° ±0.2° 的特徵峰。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鹽型或其晶型,其中,所述晶型A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7.5° ±0.2° 、10.7° ±0.2° 、11.3° ±0.2° 、13.1° ±0.2° 、15.1° ±0.2° 、20.9° ±0.2° 、25.2° ±0.2° 的特徵峰。
  15. 如請求項13或14所述之鹽型或其晶型,其中,所述晶型A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7.5° ±0.2° 、10.7° ±0.2° 、11.3° ±0.2° 、13.1° ±0.2° 、15.1° ±0.2° 、20.9° ±0.2° 、21.6° ±0.2° 、22.8±0.2° 、23.5° ±0.2° 、25.2° ±0.2° 、30.2±0.2° 的特徵峰。
  16. 如請求項13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鹽型或其晶型,其中,所述晶型A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基本上如圖1所示。
  17. 如請求項2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鹽型為L-酒石酸鹽,所述L-酒石酸鹽為L-酒石酸鹽晶型1,其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4° ±0.2° 、17.6° ±0.2° 、19.7° ±0.2° 、20.7° ±0.2° 的特徵峰。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L-酒石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4° ±0.2° 、12.9° ±0.2° 、16.5° ±0.2° 、17.6° ±0.2° 、19.7° ±0.2° 、20.7° ±0.2° 的特徵峰。
  19. 如請求項17或18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L-酒石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4° ±0.2° 、12.9° ±0.2° 、16.5° ±0.2° 、17.6° ±0.2° 、19.7° ±0.2° 、20.7° ±0.2° 、22.2° ±0.2° 、26.4° ±0.2° 的特徵峰。
  20. 如請求項17至19中任一項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L-酒石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基本上如圖13所示。
  21. 如請求項2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鹽型為己二酸鹽,所述己二酸鹽為己二酸鹽晶型1,其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8° ±0.2° 、8.4° ±0.2° 、12.3° ±0.2° 、22.9° ±0.2° 的特徵峰。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己二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8° ±0.2° 、8.4° ±0.2° 、10.0° ±0.2° 、10.4° ±0.2° 、12.3° ±0.2° 、17.5° ±0.2° 、22.9° ±0.2° 的特徵峰。
  23. 如請求項21或22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己二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具有繞射角2θ為5.8° ±0.2° 、8.4° ±0.2° 、10.0° ±0.2° 、10.4° ±0.2° 、12.3° ±0.2° 、17.5° ±0.2° 、22.9° ±0.2° 、25.4° ±0.2° 、25.9° ±0.2° 的特徵峰。
  24. 請求項21至23中任一項所述之鹽型,其中,所述己二酸鹽晶型1的X射線粉末繞射圖基本上如圖16所示。
  25.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治療有效量的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所述之鹽型或晶型;和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輔助劑和/或載體。
  26. 一種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所述之鹽型或晶型或請求項25所述之藥物組合物在製備藥物中的應用,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用於治療、預防、延遲或阻止癌症或癌症轉移的發生或進展。
  27. 一種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所述之鹽型或晶型或請求項25所述之藥物組合物在製備藥物中的應用,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用於治療由FGFR4介導的疾病。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應用,其中,所述FGFR4介導的疾病為癌症。
  29. 如請求項26或28所述之應用,其中,所述癌症選自乳腺癌、多發性骨髓瘤、膀胱癌、子宮內膜癌、胃癌、宮頸癌、橫紋肌肉瘤、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多形性肺癌、卵巢癌、食管癌、黑色素瘤、結腸直腸癌、肝細胞癌、頭頸部腫瘤、顱內腫瘤、肝膽管細胞癌、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惡性膠質瘤、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許旺氏細胞瘤、肺鱗狀細胞癌、苔蘚樣角化病、滑膜肉瘤、皮膚癌、胰腺癌、睾丸癌或脂肪肉瘤。
TW110111101A 2020-03-27 2021-03-26 Fgfr4抑制劑的鹽型、晶型及其用途 TW2021443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4026 2020-03-27
CN202010234026.8 2020-03-27
CN202110304723 2021-03-22
CN202110304723.0 2021-03-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4354A true TW202144354A (zh) 2021-12-01

Family

ID=77891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1101A TW202144354A (zh) 2020-03-27 2021-03-26 Fgfr4抑制劑的鹽型、晶型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130004A4 (zh)
JP (1) JP2023519011A (zh)
KR (1) KR20220159457A (zh)
CN (1) CN115397827B (zh)
TW (1) TW202144354A (zh)
WO (1) WO202119062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6300B (zh) * 2009-09-30 2014-10-22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化合物和组合物
EP2817308B1 (en) * 2012-02-23 2016-09-07 AbbVie Inc. Pyridopyrimidinone inhibitors of kinases
JP6458023B2 (ja) * 2013-10-25 2019-01-23 ブループリント メディシンズ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繊維芽細胞成長因子受容体の阻害剤
WO2018004258A1 (ko) * 2016-06-28 2018-01-04 한미약품 주식회사 신규한 헤테로시클릭 유도체 화합물 및 이의 용도
CN110022900A (zh) * 2016-09-08 2019-07-16 蓝图药品公司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抑制剂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的组合
RU2745035C1 (ru) * 2017-02-27 2021-03-18 Бетта Фармасьютикалз Ко., Лтд. Ингибитор fgfr и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
WO2020038458A1 (zh) * 2018-08-23 2020-02-27 如东凌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类稠环三氮唑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CA3114147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Betta Pharmaceuticals Co., Ltd Fgfr4 inhibitor and use thereof
CN113646314B (zh) * 2019-03-08 2023-12-08 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Fgfr4激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7827B (zh) 2024-03-15
EP4130004A1 (en) 2023-02-08
JP2023519011A (ja) 2023-05-09
KR20220159457A (ko) 2022-12-02
EP4130004A4 (en) 2024-04-10
CN115397827A (zh) 2022-11-25
WO2021190623A1 (zh) 2021-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2879B (zh) 一种嘧啶类化合物、egfr抑制剂及其应用
AU2016323399B2 (en) 8-(6-(3-(amino)propoxy)-3-pyridyl)-1 -isopropyl-imidazo(4,5-c)quinolin-2-one derivatives as selective modulators of 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 (ATM) kinase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TWI822868B (zh) Fgfr4抑制劑、包含其的藥物組合物及其用途
WO2017153578A1 (en) Imidazo[4,5-c]quinolin-2-one compounds and their use in treating cancer
JP2023512471A (ja) Pde3/pde4二重阻害剤の結晶及びその使用
TW202144354A (zh) Fgfr4抑制劑的鹽型、晶型及其用途
CN115667241B (zh) TrkA抑制剂
JP7118349B2 (ja) c-MET阻害剤の結晶形、及びその塩形、並びに調製方法
JP2022517396A (ja) Egfr阻害剤の塩、結晶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011141A1 (zh) 一种二芳基吡唑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WO2023202706A1 (zh) 硒杂环类化合物的盐型和晶型及其应用
JP7432739B2 (ja) アザインドール誘導体の結晶形及びその応用
CN115246841B (zh) 苄氨基取代的嘧啶并吡喃酮衍生物及其组合物、制剂和用途
TW202313034A (zh) Egfr抑制劑的鹽、晶型及其組合物和應用
TW202340193A (zh) 吡唑并嘧啶酮類化合物及其鹽的結晶
US20210340142A1 (en) Salt form and crystal form of novel azatricyclic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TW202328138A (zh) 稠合二環類衍生物的可藥用鹽、晶型及其製備方法
WO2024054814A1 (en) Co-crystals of 4-[4-[3-chloro-4-[1-(2-pyridyl)-2-hydroxy-ethoxy]pyrazolo[1,5-a]pyridin-6-yl]-5-methyl- triazol-1-yl]piperidine-1 -carbonitrile derivatives with gallic acid and nicotine amide
CN115636832A (zh) 嘧啶并吡咯类化合物的可药用盐、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JP2022532099A (ja) mTORC1/2デュアルキナーゼ活性阻害剤の塩形、結晶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321047A (zh) 化合物的晶型、含晶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247382A (zh) 吡啶并嘧啶酮化合物的晶型
CN116018343A (zh) 一种吡啶并嘧啶化合物的晶型
CN115785107A (zh) 一种取代8,9-二氢嘧啶并[5,4-b]吲嗪类化合物、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